时间:2024-02-05 14:41: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逾十年,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执行,提出了更新的理念和更高的要求,要执行好,必须落实于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立足课堂,加强学习实践,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近些年,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党和政府尤其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录用非师范毕业生等渠道充实了教师队伍。这些新教师,由于专业基础、好学程度、个人悟性、学校管理等主客观因素,教学常规工作完成的情况有所差别。许多学校和部门针对这一实际开展了新教师培训,把加强教学常规工作作为培训的重中之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一位教育战线上的新兵,做好每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是漫漫课改征程的起点,要服从安排,踏实认真,更要加强学习,积极实践。在常规教学工作中,评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新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新教师在评课中,会受到积极的启迪和带动,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那么新教师如何进行评课呢?
一、了解评课及评课的误区
评课,即教学评议,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一节课堂教学的得失进行透彻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过程。通过评课,可以帮助听者与教者双方认真分析这节课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克服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新教师由于教学理论不够深厚,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往往抱着谦虚的学习态度,在评课中重听轻评,参与程度不深,有不善学者,敷衍了事。又由于对如何评课不得法,使评课要么过于简单肤浅,要么面面俱到,达不到评课的要求。
二、把握评课的原则
每一次评课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标准会有所区别,必须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对新教师来说,要从研讨的角度出发,重在肯定和激励,以虚心的态度善意提出建议或希望。要尊重教者,尊重差异,因人施评。评课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看到长处的基础上,一分为二进行评析。评课时观点要鲜明,有理有据,围绕一两个中心,结合教学的主要特色,提出总体看法和对某些教学环节或细节的评析,切忌面面俱到,也不泛泛而谈。评课时还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充分肯定教者的创新和尝试。
三、做足评课准备
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来说,评课前还得做足充分的准备。听课前先认真阅读教材,熟悉课标要求,对本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等心中有数。要了解教者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听课更有针对性。听课时,边听边思,做好笔记,尽可能地如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及时把对某一教学环节的感受记录在对应地方,为评课准备好第一手材料。评课前,先对所听的课进行较全面的回顾,查阅教材,翻看笔记,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拟出评课的提纲,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特点、优点或不足、问题及建议等,再通过书面评、交流评的形式与教者交流。
四、了解评课内容,掌握评课方法
评价一节课的内容可以涉及许多方面,新教师要评好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正确制订教学目标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是否以课标为指导确定三维目标,目标是否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难易适度。从目标达成情况要分析每一教学环节是不是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是否紧扣目标,并为实现目标服务。
2.评教材处理和教学思路设计
评课时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尤其在听课中要观察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是否通过一些适宜的手段和方法使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如何实现的。听课时要跟随教学进程,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看教学思路是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计,重点观察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独创,实际运作效果如何,包含教学方法编排、衔接过渡、详略安排、讲练组合等。
3.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也就是教学环节或教学步骤,是评课的重要内容。在评课堂结构时侧重分析教学过程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是否表现严谨高效、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通过计算师生活动时间判断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听课时既要观察教师是否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又要斟酌教师在教学方法多样性、灵活性上下的功夫。评析教学方法时,可以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着手,也要注重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既不能忽视常规教学方法的实效,又要看创新和突破。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评课还要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影响教学效果。一般可以从教师的板书、教态、操作能力甚至应变能力去评价。例如,板书设计要科学合理,精练扣题、工整艺术;教师的教态庄重乐观、举止从容、热情自然、感染力、亲和力强;教师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练、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富于变化、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实验操作是否熟练;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否机智等。
6.评教学效果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电流.
3.知道电阻箱用途,会读出电阻箱示数.
4.知道变阻器和变阻箱电阻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从理论在实践应用出发,由一个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入新课.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由于变阻器的部件较多,接法又有多种,因此变阻器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为此,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方案已作过调整,在电学问题中不出现变阻器三个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的情况,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加以注意.
本节的另一内容电阻箱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对照和思考,仔细观察变阻器,做到实物、结构示意图和符号三者相对照.
教师引导、启发、示范,学生观察、亲自操作.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引入本节课题时,创设奇趣的物理情境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突出变阻器的作用,有效地减小教学坡度,加深学生对变阻器的构造、原理的认识.可以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等对比教学.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演示1出示收音机,选择某一台,调节音量控制旅扭,音量发生变化.
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
1.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变明变暗.
2.一幕话剧开始了,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样由亮变暗?
演示2出示滑动变阻器,告诉学生它叫滑动变阻器,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指出亮度变化都是由于滑动变阻器起作用.
教师指出:上述生活中例子,都有一个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元件.
这节我们就研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滑片移动可改变音量、亮度.收音机音量大小,灯泡亮度变化都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的,所以滑动变阻器是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元件.
我们知道,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电流,应增大电阻,要增大电流,应减小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那么滑片移动是怎么改变连入电路成电阻的呢?
让学生观察每组桌上的两组滑动变阻器,看谁能说明滑动变阻器构造.
教师出示观察提纲.
1.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这些部分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3.有几个接线往?连入电路后电流的路径如何?
4.它铭牌上标志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找同学表述,互相补充,后教师明确介绍滑动变阻器构造,明确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从构造入手分析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变阻器上绕的电阻线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怎样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呢?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是什么?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有哪些方法减小电阻.
学生讨论:
总结出四种方法:减小导体长度,增大横截面积,选用电阻率小的材料,降低温度.
这四种方法中,哪种从实践的角度更简便可行?(减小长度)那么怎么减少?
演示实验3.
是根较长镍铬合金电阻线,其中是金属做成的触头,当向右滑动,示数变小,当向左滑动时,示数变大.
同学分析:
这个实验是靠什么来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靠触头在电阻线上移动,来改变连入导线长度),教师指出这就是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这种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与我们手中的变阻器有什么不同?实验中为什么用我手中变阻器,它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分析,总结(改变电阻效果明显,节省空间,减小仪器体积)
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概括上述分析,滑动变阻器原理是通过移动滑片与电阻线的接触点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
根据上述分析,简单地说滑动变阻器就是一个带可滑动滑片的电阻,作为一个重要电学元件可用符号
表示,其结构可以简单示意为
滑动变阻器使用
滑动变阻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如何使用呢?
1.接法.如何把变阻器接入电路才能起到改变电流的目的?
首先要使变阻器成为电流的必,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经之路,即变阻器要串联连入电路.
(1)要将两柱接入电路,导线接在滑片上或支架上,都不能使它连入电路.
(2)要串联在电路中.
让学生实验,每组按下图连好电路,并根据你的连法说出哪部分电阻线连入了电路.在这里解决“想想议议”
四柱变阻器有几种正确接法?并总结规律“一上一下”.
2.指导学生将滑片移到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一端闭合开关.
(1)分析猜测滑片右移,表示数和灯泡亮度变化,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2)分析猜测滑片左移,表示数和灯泡亮度变化,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3)分析猜测移动滑片,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情况,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4)分析猜测移动滑片,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时情况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同,闭合开关在电路中电流大小不同,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电学实验为了闭合开关时防止电流的过大而烧坏元件,要求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即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位置.
3.前面观察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什么?其含义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滑动变阻器和一切电学仪器一样有自己的规格参数,每个电阻器都有规定的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即使用前要了解铭牌,电流不允许超过允许最大电流值.
二、电阻箱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前面听收音机时,调节音量时,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那个东西,是无线电技术中常用的变阻器,叫电位器(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但这些变阻器有一个缺点,虽能改变电阻,但不能读出电阻具体数值,有没有能读出阻值的变阻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电阻箱相关内容后回答
(1)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有什么不同?(滑动变阻器电阻是一圈线一圈线地改变,逐渐改变电阻,电阻箱随旋扭转动是“跳跃式”的改变)
(2)它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3)怎么读数?
学生回答后总结
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
不同点1
逐渐改变电阻
跳跃式改变电阻
不同点2
不能读出该电阻值
能读出电阻值
读数方法:各旋钮“”所对数乘以倍率之和.
学生总结读数方法
各旋钮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滑动变阻器
【组织形式】个人或小组
【活动方式】
引言:
2000年,美国Maureen Lage等在论文《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中介绍了他们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翻转课堂式”或“翻转教学”的名词[1];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开始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并附上讲解声音,他们将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为缺席的学生补课,不久他们进行了更具开创性的尝试――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在国内,曾经有类似的教学方法,但被冠以“高效课堂”,典型的案例包括1998年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所尝试的“杜郎口教学模式”,与当前的翻转课堂不同,这些模式中,学生并不使用微视频和在线做题,而使用导学案,课本和习题册[3]。
目前的翻转课堂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主要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这种模式的推动,要打破原有的由老师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传统做法,亟需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机制。学生在跨校修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地选择观看所有老师的视频来学习,只要能顺利通过学习,就应该计算学分。这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认识误区和实质
目前对翻转课堂的普遍认识是:视频取代面对面授课,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自主时间与教师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之所以叫翻转课堂,是将过去的“讲课”通过微课、视频的模式由学生在课堂外完成,而“课外作业”却被拿到课堂上共同探讨完成。但是对于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师来说,以上的做法还不能够代表实质的“翻转课堂”。关于翻转课堂是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还存在争论,翻转课堂的常见误区包括以下几点:
1.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现代的家长、同学一听说翻转课堂,第一个念头就是在线视频,其实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2.用视频替代教师:视频不能替代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即使是名师的录制视频。
3.在线课程:在线视频相关的知识点、作业、练习,是为了充分考察学生的吸收效果,不能用在线课程这样的方式表达翻转课堂,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方法。
4.学生没有教师指导:学生不但有老师指导,能得到更好地指导,翻转课堂是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的混合模式。
5.学生整堂课都盯着电脑屏幕:在线视频都是比较简短的,甚至几分钟、十几分钟,强调的是知识点的浓缩和集中。
6.学生孤立地学习:很多人认为翻转课堂模式的学习,学生没有社交和互动,事实上,在跨校修读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发帖提问,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且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多年前人们就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但并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冲击,而现在的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这是由于跨校修读翻转课堂模式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教学视频是知识点的浓缩。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以及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的化学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都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应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学生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教学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形式,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
同时,用于翻转课堂的跨校修读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最大的不同在于,视频中不会频繁出现教师的头像、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等严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镜头。
2.学生重新建构学习流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提供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课堂上通过各种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3.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每一个视频后面紧跟着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根据自己情况反复观看。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也能及时通过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跨校网络修读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
三、《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实例的优缺点
优点如下:
1.打破传统教育学生认为“课程枯燥、提问式互动”的痛点。
2.课程质量方面有所改进,集中了不同的师资力量,是一大突破点。
3.顺应“互联网+”形式下教育的机会,教育O2O互补模式,将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互补共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线下优质的教学资源最大化的在线分享。
4.实现个性化教学,对于传统教育的诟病在于,对待不同的孩子搞“一刀切”,教学、考试都是如此,这使很多成绩一般的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消化水平定制出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较之传统线下教育的模式,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利用大数据,使教师借助在线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授课。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IT新技术的变革,加上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改变,有望推出智能化学习系统。
5.建课老师、用课老师和学生是平台上的关键三方,这种模式很新颖,同时也有望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更多地激发教师线上主动性和责任感;翻转课堂是不是降低老师上课作用,新课老师不讲,课上主要讨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慕课专家吴志宏教授对此进行阐释:“慕课强调的是课前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它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不是降低老师的作用,而是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6.通过提供手机app练题和知识点测评的“服务”,通过智能算法对学生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一对一智能出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如猿题库。
缺点如下:
1.最大的困难是学生执行力欠缺:从学生角度说,翻转课堂的模式是否真正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从老师的角度看:翻转课堂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答疑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在翻转课堂中,要求老师能够通过设问、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来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从主动变为被动,从主导变为引导,这对其职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老师群体,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自身的转变。从家长、教学质量评价机构的角度看: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去量化?虽然有些家长及教学监管部门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了更加新潮的观念和更为开放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始终不变,就是如何量化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过去通过考试来为学生排名次,为老师测评,但在素质教育观念影响下,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对于翻转课堂来说,要翻转的不仅仅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顺序,相对应的还要有最终的效果评估机制。
翻转课堂虽然将学习的掌控权给了学生,但是应该看清目前中国学生的情况: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2.某些建课方将线下授课内容和模式直接复制到mooc平台,比较粗糙,需要针对在线教育的特征做深入的资源整合;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老师创建教学视频,这对老师借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大考验。个人经验,做一个视频至少要花3个小时,做视频是对老师来说十分耗费精力的一件事。
3.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与平台交互的门槛高,需要经过较多次数的使用培训和适应,耗费时间。
4.在线教育存在明显的被动性,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至线上学习的动力不足,分为两种极端,1/3―1/2的同学非常喜欢也相当积极,总有1/6―1/5的同学没有兴趣(即使课堂面授也同样没有兴趣),这就导致了在线学习,很难在规定的时间所有人如约完成任务点,给作业批改、反馈、总结、归纳以及翻转课堂带来一定的难度。
5.学生在家看视频效果如何把握?回家看视频学新知识点,上课则不讲新课直接讨论,翻转课堂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这对中国式课堂来说,可谓是“本末倒置”,因此也有一些教师、同学及专家提出质疑。比如,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有差别,学生做作业可以有书面显示,教师比较能把握学情,而看视频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6.该模式的互评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四、《食品工程原理》跨校修读(翻转课堂模式)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1.在线教育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卡机、提交不上作业、提交后作业消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存在一定的作业互抄现象,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点。
2.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环境之间原有的平衡状态,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之中。
3.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多数的教师对电子产品了解不够全面,平时使用电脑就是上上网、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其他的软件和技术涉猎较少。虽然视频平台可以是商业化模式的,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4.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实施“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的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5.做好角色转换。首先,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教、授角色转变成引导角色;其次,学生的角色更加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必要的主动性,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主动性,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无法进行,必须需要学生的主动操作和主动思考;
五、总结
跨校修读中的在线学习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微视频及匹配知识点的练习题和作业题,老师把讲的内容、知识点编制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以外自己看,这种自行观看微视频的最大好处就是形象生动、方便记忆。并且,学生在家里看的时候可以自己掌控节奏,不断地看、反复看。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在课堂上直接教学,老师需学进度与要求,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而跨校修读中用视频的形式在课前让学生先去看,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充分全面地起到了预习的效果,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可以使老师能够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交流、自主思考,课堂上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提高了老师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认识。
目前,通过对《食品工程原理》跨校修读结合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及探讨,发现,每一门课都可以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学,但是每一门课都必须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曾明星,周清平,王晓波,国民,董坚峰. 软件工程专业“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8):26-31
[2]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04):46-51
一、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联系媒介的主要语言――英语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人说,学好普通话和英语,就具备了“世界公民”的条件。
根据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儿童天生有一种语言习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学习语言的能力在生命的第一年就表现出来,两岁的儿童就能通过语言开始和周围的人交际”。开始学习语言的年龄愈小愈好,因为言语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错过这个关键期,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困难,儿童到9―10岁,语言的天赋就会消失。比如狼孩的故事,狼孩因为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据报道,狼孩被发现后,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学会几句话。
199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潘菲尔德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幼儿具有对第二语言语音语调学习的敏感性,4~8岁是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在此基础上,德国科学家施密德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双语者在认知、智力和能力方面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受益匪浅。加拿大的兰伯特教授常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对其他民族和文化比较宽容,拥有开放的心理,而且他们的母语能力也强。我国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周兢教授认为,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具备“世界公民”的条件,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拥有更开放的心理,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越来越重视,对处于英语最佳学习时期的幼儿园阶段,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家长对开设有英语教学的幼儿园感兴趣。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家长们对英语教学的需求,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幼儿园进行英语教学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现在,由于幼儿园生源及教师英语素质的不同,不同幼儿园进行英语教学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1. 有些高端的“双语幼儿园”把英语作为交流媒介之一,要求幼教老师在各门课程都采用中英文教学,为幼儿营造英语氛围,通过双语教育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这类幼儿园幼儿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对幼教老师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2. 一些中等的幼儿园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英语教育,园方往往以英语课程作为特色教育之一向家长收取一定的费用。有英语人才的园方由园内教师负责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收入的有效手段。如果没有英语人才,迫于社会需求,一些幼儿园每周聘请外语学校的老师给幼儿上英语课。
3. 一些低端的幼儿园也开设有英语课程,但受资金和教师英语素质的限制,英语课变成了看视频课,英语教学效果甚微。
为了提高本园的教学层次,提高入园率,当前幼儿园对英语幼教人才的需求很迫切。中技幼师专业如何顺应社会的需求,培养适合幼儿园的综合素质人才,特别是日益迫切需求的英语人才呢?
二、幼师专业英语教学定位
技校学生大都是中考、高考的失意者,是学习语数英基础文化科目的失败者。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英语,甚至是厌恶英语。幼师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普遍对英语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让这批不喜欢英语的学生喜欢英语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幼师专业的英语教学,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职业角色定位:让学生们了解幼儿园对英语人才的迫切需求,让学生们有想学好英语的意愿。目前幼儿园大都是采用“两教一保”方式,即一个主班老师、一个副班老师和一个保育员,通常从小班一直带到大班,两个老师负责整个班的所有课程。所以,这两个老师必须是舞蹈、绘画、钢琴、英语全能手,是一个通才,但不必是专才。弹唱跳等专业技能幼师专业一直很重视,培养出了大批这样的人才。但英语能力的培养,因为之前重视程度不够,在这方面的成效不理想,毕业的学生大都不能满足幼儿园对英语能力的需求。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教学能力。基于我校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大部分人也许未能进入高端的双语幼儿园,但可以定位在中等的幼儿园教兴趣班,或者在所带的班级活用英语,提高本班的英语氛围。英语教学将会成为我校毕业生的特色,深受幼儿园园长们的青睐。
第二,教学内容定位:结合其他如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充分分析及了解幼儿生理及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幼儿园幼儿的英语学习内容(参考吉林教育出版社的时代佳英幼儿动感英语系列 FUN WITH TPR 快乐英语动动动。该教材选用了日常的句子,如:Listen! Stand up! Sit down 等),让学生们知道幼儿英语教学内容并不难,只要选好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们有学好该专业英语的信心。同时,明确幼儿园英语的教学任务: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供适量的英语输入,培养幼儿的英语思维; 培养幼儿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三,信心确认: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并充分提供锻炼的机会,通过开展评价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提升和总体提升。在不断的锻炼中,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具备了幼儿英语教学的能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上好一堂课”?我喜欢的方式是: 提供幼儿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们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生们可能提出自制道具或画图,通过视觉的效果来吸引幼儿注意;也可能提出用音乐、歌唱等听觉效果来吸引幼儿注意。各抒己见提想法阶段锻炼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提出想法后,根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反馈,学生们需要运用分析决断能力去取舍内容,撰写教案;写好教案后,还要制作道具,模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英语教学与其他科目是互相促进的,如制作道具,手工课程让学生们制作道具成为可能;而通过英语课程,提高了手工作品的适用性,加强了学生们学好手工的愿望,更明确了手工学习的方向。
根据幼儿好动、好奇的个性特点,幼儿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法有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儿歌教学法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哪个教学方法最好,只有哪个更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任务。比如:教幼儿学习英文数字1,2,3,4,可以用游戏法+儿歌法,也可以用交际法。
以游戏法+儿歌法“Music Chair (听音乐抢椅子)”为例。套用大家熟悉的听音乐抢椅子的游戏,老师把几把椅子排成一圆圈,挑选比椅子多一个的幼儿,一边围着椅子转圈圈,一边听老师唱改编的英文数字歌:one, two,three,four;two,two,one,one,four…老师唱到“four”时幼儿马上找椅子坐下,没坐到椅子的幼儿表演一个节目。
此游戏符合幼儿好动的个性,幼儿参与性很强。在游戏中,教师不断重复几个英文单词,达到巩固的效果。
我们也可以用交际法:在学习了英文数字1,2,3,4的基础上,随机挑选幼儿,让他们拿桌面的one 支笔给某个同学,拿two本书给老师等。然后再让幼儿自由地相互表达,交换不同数量的物品。
三、幼师专业英语教学实施
游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是幼儿最喜欢的两个教学方式,我把它们作为幼师英语教学法的教学重点。以游戏教学法为例:
1.课堂形式
1)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2)在学习了基本的英语单词后,把教学任务分配到每个组,比如有的组为颜色,red, yellow and blue;有些组是动物,cat, dog and rabbit 等。
3)让学生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小组的集体智慧,创造和借用合适的游戏来组织教学。
4)由小组自主决定一位同学作为小老师,其他同学扮演幼儿,决定他们的授课方式。
5)小组授课完毕,在班上展开欣赏和自我欣赏,批评和自我批评。
6)老师总结:肯定学生们的观点,从更广、更深的角度来点评授课的优缺点,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课堂氛围
分组教学的形式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课堂上,尽量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没有压力地学习。由浅入深,让学生们会说,愿意表达,不要轻易打压学生们可贵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一组学生上来表演的时候,这组学生创造性很强,表演能力很强。他们用北京腔、湖南腔、广东腔把自身创编的话剧演得惟妙惟肖,把班上的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忘乎所以。虽然他们跑题了,离英语教育相去甚远,但我不忍心打压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评价环节,我在高度评价他们的创造性的基础上,只是轻轻提点“假如,北京腔和湖南腔里面的内容全部改用英语,那就更完美了”,既不打压他们的创造性,在开心之余,又不忘英文教学目的。
多采用鼓励教育原则,借鉴幼儿园老师无论表现如何,每个幼儿都获得小红花的情形。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我会尽量创设更多的奖项,让参与表演的组都获奖,如“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外语奖”“最有进步奖”“最佳勇气奖”“最佳人气奖”。
3.课外竞赛
采用以竞赛促教学,以教学促竞赛,赛教相长的方式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学习了游戏教学法的基础上,我在该专业的4个班举行了“幼儿英语授课比赛”。刚开始,学生对于授课一知半解,但由于比赛形式比较新颖,学生积极性很高。于是,学生们带着疑问来听课,我讲解了什么是授课,怎样组织英语授课,怎样才算是一场好的授课,让学生对最终的教学目标有了初步认识,以竞赛促教学。接下来,让学生自己选择上课内容,选择配合上课的同学扮演幼儿,自己撰写授课教案,自己组织设计整个教学,当然,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灌输竞赛知识,以教学促竞赛。将有意参加比赛的,无意参加比赛但需要扮演幼儿的同学都鼓动起来,课前课后,学生们都在讨论竞赛事宜,整个幼师专业弥漫着学习英语的浓厚气氛。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分享竞赛成果,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初赛定在各个班上举行。采取自动报名参赛方式,我把评判标准给学生,让全班学生做评委,每班推选出3位同学参加决赛。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我让班上同学对参加决赛的同学提供改善的建议。为了班级的名誉,学生们很热烈地讨论,提供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游戏一举赢得了评委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好评。还有易观兰同学,在决赛时,她根据自己的特长,放弃了初赛时用的游戏教学法,改用情景教学法和儿歌教学法,突破了其他同学的常规教学,赢得了决赛的第一名。
授课比赛只在几个精英学生中,怎样把比赛的成果应用于总体教学?在观摩了两场的授课比赛后,大部分学生都对授课比赛有了总体印象,我把幼儿英语授课作为期末考试的内容之一,要求每个同学都组织授课,最终达到了以竞赛促教学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们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具体教学内容),确信自己能学会(自信心),愿意学(课堂艺术),教学就会变成一件很简单很愉快的事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接受教育 教育反思
为贯彻《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①,其总目标是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得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作为广东省特殊教育培智学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结合国家、省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反思等做法与经验。
其中我反思最深刻的是如何看待“两学”:一是如何看待学习这件事,对待学习需要有怎样的态度,这是教师教学方向舵,指导教学方向;二是如何看待特殊学生,这是每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基本素质。
以下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分享看法与反思:
一、明确学习目的,享受学习的过程
1.关于学生学习的目的
人为什么要读书?特殊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需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家长、特殊学生都需要反思的,更是教育者需要明确的。因为不同的学习目的会导致不同的教育方向与态度,从而影响教育的成果。
社会上一些人以异样眼光看待特殊教育的对象,或认为他们身体的缺陷或智力的缺陷,难以学会什么,甚至觉得他们不需要学习,不需要读书。现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步改变。新时代的特殊教育不再是个别仁人的乐善好施,也不再是“施舍”“同情”“粉饰太平”,而是真正关注这部分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这里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长期或一定时间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它不仅包括对某一发展中缺陷提出的要求,而且包括对学习有影响能力、社会因素等提出的要求②。
这是跟以前的观念有了质的飞跃,从施舍人的角度,到了学生本身学习需要的角度。关注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其学习的需要,从而站在他们的角度,改变教育方法,调整教育内容,给予他们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从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国家修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中可以明确体现。在新课改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身心补偿和职业技术教育,如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指导等。
2.教育者对待教学的目的
印度教育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学院院长被称为“病毒”,他对待学习与教育的态度用其经典台词概况:“人生就是赛跑,要么全速向前,要么彻底完蛋。”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不乏有人也持有这种观念,最简单的例子是家长让孩子报许多兴趣班,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由于这样的教育学习理念,影片中的院长导致一位名为拉朱的学生不堪面对自己作品不断失败,无法及格毕业而自杀。现实中一些孩子从小就输不起,受挫能力低。部分特教学生的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特殊情况,不断地做诊断,一遍又一遍,而非及早进行早期干预。
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能一味追求分数,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否则就如“病毒”一般,只是培养出读书的机器,社会上投机取巧的人。
如果按照“病毒”的教育学习观念,特殊学校及特殊学生压根就不存在。因为他们难以像“大流”所认为的考到高的分数,上到好的学校。
然而真的是这样么?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前就“有教无类”的讲法。2017年初,国家将“办好特殊教育”写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足见国家对特教及特殊孩子的重视。
接受教育是特殊儿童的基本权利。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6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教育者必须根据各级各类教育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及重要政策的相关规定,尊重及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
二、尊重与鼓励学生,等待鲜花的绽放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学的态度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尊重每一位学生是老师的首要师德规范,特殊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尊重。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特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从“关心”到“权益”,从“隔离”到“融合”,从“障碍补偿”到“潜能开发”,从“早期干预”“个别化教育”到终身教育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推广,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尊重,对个体差异的认同[1]。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
老师要清晰地知道如何尊重每一位学生,如包括尊重其人格,不侮辱学生,关爱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在学校不随意拿学生作比较,不公布成绩后进生的名单,更不透露学生家中的情况。要做到尊重其隐私,尊重名誉权,尊重其独立人格。
智力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本身就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差,缺乏独立性与主动性,喜欢依赖他人,部分儿童脾气比较固执,行为习惯固定,存在缺乏自信、低估自己的倾向[2]。那么特殊教育教师如何做到尊重学生呢?首先要尊重其为独立的人,尊重普通学生的具体行为,在特殊学生身上同样适用。第二,必须更加理解与包容他们。特别是其人格与普通学生存在明显差异,严禁侮辱或打骂学生。日常管理行为上不差别对待,不贬低特殊需要的学生。最后,要特别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中的一句话说得很好:“为什么要把缺点公之于众呢?好比你缺铁,医生会给你开补铁药,但不会到电视上说你缺铁。”老师不能把学生的情况、照片发到网上、朋友圈等,更不能对亲朋好友或其他人谈论学生的情况,必须做到对学生的情况保密。
2.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专长,给予每一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尤其重要。
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我们需要发挥学生的优点,让其有均等学习的机会。具体表现为不因学生的缺点而忽视优点,如多动的学生,一些老师只是关注其缺点多动,坐不住,而往往把其放置在班上的“飞机位”,采取忽略的态度,导致学生没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被老师放任,被忽略。然而这并不可取,其实只要细心留意,你就会发现多动的学生都十分积极。如在课堂上,他总是迫不及待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可以把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让他成为小组长,协助派发作业本等,让他为班集体做事情,发挥长处。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扬长避短,为你所用,也能尊重到学生,给多动的学生学习的机会。其实这侧面体现了对学生个别化教育需要的要求,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大,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所有儿童,不论其是否有障碍、障碍的程度如何,都有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把学生放在“飞机位”就是不尊重学生平等学习的行为。需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调整教育和管理的技巧,设置学生适合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以促进其成长。[3]
3.及时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支持,增强其自信心。
每个学生遇到挫折时都会挫败,怀疑自己,甚至失去信心。特别是特殊学生的自尊心较低,缺乏自信。老师对学生的及时鼓励尤其重要。学生总会遇到困难,有的会表现得闷闷不乐,不吭声;有的表现得很焦虑;有的从此自暴自弃等。特教老师必须更加细心观察学生,留意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表现做应用行为分析并做好记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学生,给予其支持。具体做法有:一是观察与分析学生的不良情绪行为表现,加强与家长沟通,医教结合,必要时建议到医院筛查生理性原因。二是进行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正强化法、行为契约法,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学习调整学习心态。三是学习找到困难点,具体分析可以做到哪一步?哪一步需要帮助的?四是学会寻求帮助,在他人的帮助下,一步步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总而言之,老师需要正确对待学习,教会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而非盯着成绩看,更重要的是在教W过程中尊重学生,给予更多的耐心,及时鼓励学生,保护好祖国的花朵,等待其灿烂开花。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Z].〔2014〕1号,2014.
②朴永芯,主编.特殊教育辞典(第三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2.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156-02
Abstract: SPOC is small size limit online courses, as a typical paradigm of "post MOOC era". The article mainly expresses the SPOC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blended learning,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POC curriculu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s" aimed in bett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C curriculum resources, promote the reform of college curriculum.
Key words: SPOC; blend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
原先 MOOC所代表的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初始形态,如今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后 MOOC 时代 ” 已 经 来 临。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MOOC的一种的深化与改革,克服了MOOC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缺点,它作为“后MOOC 时代”的一种典型课程范式,在融合了MOOC教育思想的同时,也把微课、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 SPOC 特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MOOC课程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设计并开发了SPOC课程,它不但能弥补MOOC在高等教育中的不足,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全面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1 SPOC的起源与发展
1.1 SPOC的起源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这一概念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在2013年提出的。SPOC的本质是MOOC的改造与重塑,是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利用MOOC资源及在线评价、交流等功能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现状,融合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新的混合学习模式。
1.2 SPOC的发展概述
近年来随着MOOC的不断发展,MOOC的优势与不足渐渐显露出来,SPOC这一概念作为MOOC的改造与重塑开始为人所熟知。针对MOOC存在的问题,一些在线学习新形式不断涌现,如 SPOC、Mata- MOOC、DLMOOC、MOOL、MOOR 和DOCC 等,其中,SPOC 以小规模和限制性准入的特点著称,能显著提升 MOOC 学习效果,是哈佛大学、伯克利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当前都在尝试的一种在线课程类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MOOC 实验室主任 Armando Fox 也较早提出了SPOC的概念。[1]
2 SPOC 与混合式学习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的在线课程,其中 Small 和Private 是针对 MOOC 中的 Massive 和 Open 而言,Small 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和几百人之间,Private 是指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的准入条件,SPOC与 MOOC 相比具有前置的申请过程和严格的审批流程。[2]这种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诸多限制保证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避免了不必要资源的浪费,使得优秀的课程资源能够为更多有需求的人群使用,这是对传统的MOOC的强有力的补充。近几年来,SPOC在国内外刮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旋风,很多高校在MOOC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小规模、针对性的SPOC教学模式。关于SPOC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如表1所示:
教育效率: 进行SPOC教学的教师需要投入比进行MOOC教学的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课程的学生人数却往往只有后者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样算下来的效率自然是比较低的。
收费与可行性:SPOC一般会以收费的形式存在,从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上讲,这样只能惠及少数人,不如MOOC基本能够兼顾所有的学习者。 ]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3]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原则。SPOC课程立足于小规模特定人群,易于服务高校教学,它包含的丰富的媒体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吸引众多学习者的参与。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以SPOC在线课程资源为依托,可以在原有的 MOOC 学习平台或者现实的环境中展开,并融合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SPOC课程需要课程的开发团队、教师以及学习者的多方协同,它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复杂性以及多元性特征。
3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开发流程
3.1课程资源规划
为了保证SPOC课程的与学科内容的整体性,在设计SPOC课程时,要严格遵循主动性原则、社会学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教师在了解学习者特征和先备知识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起始点,制定教学目标或者依据教材中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并根据教学目标划分学习内容,区分适合线上线下学习的内容单元,以保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探究学科规律、研究学科性质。本课程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中的知识点要点以微课等形式呈现在网络平台,学生在学习完成相关的知识后会设置相应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学生将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地学习相应的课程。
3.2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学习目标阐述、重难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为学生构建系统性、一体化的知识内容体系,以此来确保所开发的SPOC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及质量,鼓励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情境的作用以及学习反思的重要性。
(1)学习目标阐述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教育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以便于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教育技术,并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研究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根据研究需要,通过访谈、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分析、数据统计、实验研究等多种途径收集事实资料的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能够正确地选择并应用运用专门的研究方法分析教育技术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将技术应用于教学,改善学习绩效。针对以上学习目标,我们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开发不同形式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
(2)重难点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得出,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抽象概念部分的理解比较困难,学生的思路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思考的深度不够而且理解的角度有偏差,而教材中的概念部分又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掌握并应用专门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对学生深入学习本课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该部分内容,在制作课程时尽量使用形象生动的动画以及丰富多彩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或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应避免简单的文字呈现。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教育技术专业大三的本科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教育技术导论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设计SPOC课程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以及已有的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学习者的血洗特征寻找适合目前大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策略制定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会发挥不同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SPOC课程以问题的引入为主,在课程的初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融入情景,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程的教学策略的制定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开发出适合学生在线学习的课程,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效的方式掌握知识。
3.3开发过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引进、自建、改造,即引进优质MOOC课程资源,建设自有的SPOC课程,自建资源以课程资源为主,在引进MOOC资源的同时要注意其课程内容与本课程的切合程度以及是否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一种比较节约财力物力的方式且能够使优质的MOOC课程发挥其更大的价值。自建的SPOC课程以微课为主,还可以使用电脑录屏、白板等形式,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点的特征,灵活地选择呈现方式,应尽量使用动画来代替简单的文字呈现,避免在一节课中使用相同的视频形式,使课程保持永久的灵活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持续性学习。本课程由教育技术学学生负责开发制作的过程,录制好的视频要添加字幕以及特效,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最终的成果由专业的老师评定。
3.4实施与评价
如今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是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开发好的SPOC课程可依托现有的MOOC平台或借助清华教育在线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及兴趣特点随时进行在线学习,并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进行反馈等。在课程实施的同时要对课程的质量进行评审,评审的团队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评审团队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依据评审团队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和课程资源的优化,以达到更高的标准来指导和促进学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
4总结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在线学习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SPOC课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学习中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系统地讲解了SPOC课程的开发流程以及关键的步骤,其有效地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对于其他的研究学者有着较大的借鉴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00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要求各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此后,《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2015年,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迫切性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信息化、全球化及互联网的发展变革了人类世界的工业生产方式、交流沟通方式、学习教育方式。教育领域内,一方面,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科学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成为个体为未来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因此增加了关于信息素养的课程;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课堂的发展,教室内的多功能媒体逐渐增多,教师教学的辅助设备日益更新,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利用新兴技术教学的能力增强。[1]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关教师专业能力要求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2005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下文简称《计划》),该《计划》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为宗旨,借此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教育、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配合该《计划》的执行,同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下文简称《培训大纲》),该大纲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建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本制度。然而实践中,由于年龄、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在面对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时,中小学教师因职前培养中未接受相应的现代技术教育,年龄较大或地域偏僻的中小学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青年教师虽然较老教师相比有更多的经验,但仍未达到熟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要求。[2]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成为全国中小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国家自2005年启动《计划》以来,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已在全国22个省、市展开。经过全国各省市学者的调研,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对于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了提升。[3]然而,在深入调研之后,我们发现现行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培训方式过于单一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骨干培训”采取的是从各个学校抽调一批骨干教师到培训单位参与集中式的“面对面”培训,骨干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以后,“以点带面”地对该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全员培训”即学校内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培训学习,以弥补“骨干培训”的不足,此种培训方式多借助于网络培训展开。目前各省市网络培训硬件建设已基本满足教师的需求,网络培训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4]无论是“骨干培训”,还是“全员培训”,都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骨干培训”中,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要脱产培训,自身的教学任务受到干扰,长途奔波下的短时间的集中培训效果遭到质疑;另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因个体差异所接受到的信息量不同,回到学校后,培训内容的二次转述会部分折损,“以点带面”培训的有效性降低。“全员培训”中,由于各地资源条件、学校硬件设施、学校管理方式、教师个体水平的差异,网络培训可能受到网络速度的影响,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内容的质量难以满足不同水平教师的需求。
(二)培训内容未能满足教师需求
按照《培训大纲》开发出来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材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版本,已出版的两版教材都采用“文字教材+配套光盘+网络培训平台”的“三维立体化”的教材建设模式。然而,在教师实际操作中,由于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全球信息流动速度的提高,计算机技术普及程度的扩大,固化的、统一的教材难以满足教师不断变化的需求。再者,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是学习应用某项技术,但是在网络培训中,这部分内容往往以文本式的材料呈现,无技术指导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需求,无法达到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整合的能力。
(三)培训过程中缺乏教学交互问题分析
网络培训中,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远距离的授课,节约了相应的资源,实现了规模化学习。但是,培训过程中的教学交互问题成为难以克服的缺陷。在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具备特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术语,如果教师不能将其理解透彻,将难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着大量的、繁杂的技术操作步骤。在培训过程中,部分学员认为培训中导师对于专业问题的解释太少;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缺乏技术细节指导而影响培训质量的问题。即使设置了答疑环节,因人数众多、问题参差不齐、时间限制等原因,无法有效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5]
(四)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系统
职后培养中,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措施和环境。面授培训中,教师仅仅能在培训期间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短时间内,教师缺乏充足的反思与回馈时间,未能将学习内容完全内化,无法将自身的教学与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结束培训之后,如果教师需要帮助与指导去完成后续的深入学习,则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或技术、设备的支持。网络培训中,由于培训网站中关于教师学习内容的评价及反馈的更新速度较慢,教师无法及时获取自身学习效果的反馈。培训结束后,则会出现信息资源网站、相关软件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此外,由于中小学教师自身获取资源及信息渠道的限制,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学校及教育部门无法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专业指导。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统是导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优化策略
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倡导下,为了解决上文中提到的问题,笔者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首先,针对中小学教师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倡导相关培训部门改革培训模式;其次,从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呼吁培训部门及各教育区、学校完善支持系统;最后,建议教师个体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制订个人的专业能力发展计划。
(一)培训部门改革培训模式
“骨干培训”与网络培训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为了改善单一的培训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当前,部分培训部门开始尝试新的培训模式。1.“翻转培训”的课程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以近年来新兴的“翻转课堂”理论为基础,提出培训前针对教师进行调研,根据教师在实践中的需要确定培训的主题,而后以特定的主题划分培训的内容,并将此培训内容制作成固定时长的教学视频,将其上传到培训网站。因此,参与培训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找寻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部门在固定时间内安排专业教师在线为参与培训的学员提供相关学习内容的解答。完成培训后,配套进行在线能力测试,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反馈。[6]2.“混合式”学习的培训模式。深圳市罗湖区根据该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现状,尝试了“混合式”学习的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将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结合起来,根据学员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按照主题划分为进阶的单元,学员根据自身的情况,操作控制条,完成培训内容的自主学习。在面授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可针对学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式讲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的问题。[7]两种培训模式都实现了满足不同能力培训者的需求,避免传统培训模式一刀切所带来的问题。
(二)相关部门完善支持系统
无论是培训过程中,还是培训结束后,完善的支持系统是支持学员进行学习的必备条件。完善的支持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培训、自主学习中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二是学员学习过程中人际互动关系的支持,即学习小组或学习共同体。1.创新网络学习空间。第一,相关部门要完善硬件、软件设备支持系统,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着重完善网络培训多功能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建设,设计简洁适用的网络平台。第二,技术部门要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建立学习空间应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习生涯记录等功能,以便学员及时地监测学习效果,复习、巩固学习内容。2.人际互动关系的支持系统。近年来,随着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研究的逐步深入,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非正式组织”“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学校及培训部门应联合各界的力量,建立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学习的共同体,通过线上服务或线下讨论等方式为学员的学习建立软性的人际资源,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三)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目标
上述方法都是从外部因素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寻找优化策略,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需要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才是促使其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中小学教师自身应采纳行动研究的方法,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目标。第一,基于个体日常的教学及学习,增加对于自身教育技术能力了解的环节,认识自身的优缺点;第二,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反思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培训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寻改善自身教学行为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第三,培训结束后,教师应尝试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利用所学习到的教育技术,并测量教学效果,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灵活自如地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催生了后喻社会,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改革工程,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必须强调政府、社会、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才能达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作者:马涛 单位: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InanFA,LowtherDL.FactorsAffectingTechnologyIntegrationinK-12Classrooms:APathModel[J].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2010,58(2):137-154.
[2]袁同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徐冲.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反思型教师的成长[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岳宏伟.非正式学习视角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互联网由于其简便快捷且资源丰富的特点,应用在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开始渗透到社会技能培训、学生的课外补习、大学生学习中,并且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最近几年,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国家对于互联网教育的重视,所以也就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大学的综合教育中,学校也结合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在图书馆和学校相关的资源搜索引擎中处处都可以发现互联网教育的影子。在社会的各类培训中,网络教育也越来越成为非统招教学的主流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教育,而“微课”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
(一)缺点
在目前微课的发展历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微课的推广和实践。本文认为主要问题有:微课的某些部门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是有缺陷,很少有老师能接受微课,还处于比较排斥的态度,因此,能做微课的老师就少之又少了,从根本上说,微课现在的设备还是比较落后,技术处理手段处理比较单一。另外,微课教学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在高校中还未组织相关的活动,微课得不到推广,一味的只靠宣传,所以多数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二)优势
微课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随意性较强的微课教学,甚至会取得与其理念相反的结果。相对于传统教学,不同学习阶段的微课应应对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教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对症下药,这样才符合微课理念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此背景下,农家乐的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种植植物、不同的农家乐风格、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消费人群等等,分别进行不同的微课制作,改变传统教学笼统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重点讲述的农家乐微课教学,由于农家乐属于企业类型的技能培训,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学习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多的时间去实地学习,所以这就是用微课来对于农家乐技能培训所具有的巨大市场空间,克服了时间和工作的限制,有效的进行农家乐的技能培训。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及作用
(一)从2009开始,微博由于其传播范围较广,认知度较高的特点,迅速在全国掀开了一股微时代的热潮。随之,微课也就逐渐诞生了。简单来说:微课是指在传统教学的主要内容的背景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点进行视频制作,然后由老师对于视频在互联网上进行讲述,且视频时间较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微课就是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将老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所做的阐述的过程,另外,还包括课前预习、上课期间的思考、课后的联系和反思,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又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主流教学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的主要环节基本相似:课前预习导引、结合课堂实例进行巩固,但是针对性较强,对于时间的局限几乎没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时间来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微课教学的主要类别有:讲述课、实践与理论结合类。对于农家乐的技能培训,前期是对于投资的风险以及收入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后期就是微课制作者将农家乐实际的运行进行讲述,这样就需要进行实践,制作者必须进行与实例的分析来得出结论,三五分钟的视频将重点讲述出来,然后让学习者迅速的将获得的运营经验装进自己的脑子里,在自己的农家乐建设中应用中去。
(二)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微课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作用,具体到农家乐的培训中,主要分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学习者本身的;一个是对于授课教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我国目前教育的改革的实践意义。
1、对于学习者本身的意义: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可以合理的去控制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合理的调配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的效果;可以查漏补缺,针对自己农家乐建设的强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去利用互联网资源,去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关键一点是,上课内容可以被永久保存,可以做好实时的温习。在微课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在农家乐人员遇到时间困难的时候,可以实时的去向微课平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合理的建议。
2、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实施微课对于老师在选取课题的范围上、在设计内容的新颖程度上、讲解能力和总结课堂效果的能力上、在拓展老师的知识面上、都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发展。而且,在实际的微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锻炼使用互联网分享资源的能力。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农家乐的人员交流农家乐培训理论与实际结合相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对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技能培训形式的发展来说:现在的微课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以前即使是有视频,但是也是时间过于长,重点不够突出,容易使得学习者产生疲惫,长期以往,学习者将不再有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微课的平台,又有互联网作为有力的后盾,可以通过集中传播然后资源共享的方式,向广大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区域网,实现平台交流应用的目的。其中,农家乐的技术培训的微课教学实践也是为未来的技能培训打开一扇门,对于未来的技能培训有很强是借鉴意义。
总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和教育本身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教育的改革,并且在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促成了学习者学习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上,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下微课教学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的应用与研究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奔走旅游,农家乐也成为了人们放松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各地农家乐的基本条件不同,在农家乐的环境和安全等各方面技能还是存在欠缺。根据微课现在取得的良好效果,所以现在许多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使用微课教学。而鉴于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时间有限、文化层次低、年龄层次参差不齐以及农家乐的经济实力问题,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来学习可以大大的增加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技能知识,下面本文就利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讲述农家乐技能培训的相关问题。
(一)微课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中的好处。
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过程中可以说是大有裨益,不仅对员工、讲师有着高效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农家乐的发展都是锦上添花,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促进员工有效自主的学习
微课一般都是靠短小的视频讲解课程,对于农家乐的培训员工来说,他们不是学生,达不到学生那样一节课集中精力听讲的效果,因此只能靠课堂上精彩的讲说来吸引他们。而微课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在课堂上采用微课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听课人的注意力,视频短小有趣,可以促进员工主动听课,自助的学习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微课还可以根据农家乐从业人员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可以进行线下线上循环学习,这样不仅促进学习还可以节约了资金。
2、促进讲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微课的题材选取上,都是经过讲师悉心的挑选,试想,如果讲师没有相当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不能够制作出具有高水平的技能培训视频呢?答案可想而知。因此,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课程上的另一点优势就是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教导自己的学员。
(二)微课可以针对农家乐培训的需求进行教学。
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在了解视频的制作方式后,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来说,内容的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农家乐是另一种的旅游生活,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人群,那么在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主要去讲述气氛的营造,这样才有稳定的客源,稳定的利益空间。规划内容方面,涉及农家乐风格的装修思想的培养、主题内容的确定、农家乐收入与投资的关系、收费与收入计算、消费人群的安全问题等内容,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学习。
既然是以互联网为背景下的微课教学,而且实践又是最好的检测微课教学效果的方式,那么本文认为去建立一个农家乐技能学习者交流的微课平台,然后,众多的农家乐投资人可以交流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这样也不失为另一种的微课教学,也将微课的学习理念进行了拓展。
(三)微课有利于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微课还可以大胆的去创新,将实践和微课教学进行结合,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必须处理好利益与投资与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微课教学中,尽量去农家乐实际场地,结合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讲述,也使学习者更容易去接受,获得良好效果。
一、绪论
教育是一个继续创造以求止于至善的无尽历程,是要以有限的时间来追求及创造最高的价值。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这几年以来,翻转课堂已成为新兴网路学习系统的一员,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个翻转的动作,让学习方式更加的有趣、有效率,不再是单一方向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与学生能有互动的机会,可以激起更高、更远的水花。本文旨在分析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二、文献综述
信念指引着人的思考与行动,若持有的信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同。就教师而言,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皆含有某种假定与价值,其背后也都蕴藏着某种的信念在指引着教师的教学观点、设计的教学活动及教学行为等。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理智、有意图和传递价值的行动,Borgnakke认为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理论或理想而形成“意图实施的理念”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行动,然后再受到教育机构的限制而有所调整与修正,才能成为日后在教学现场实施的“实际落实的行动”。2000年,Maureen、Glenn和Michael在《经济学教育杂志》中介绍了他们在经济学课堂中运用翻转教学模式的情形,并于文中提出翻转教学可使差异化教学适合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同年,J.WesleyBaker于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中发表了有关翻转课堂的论文,且于文中介绍翻转教学模式可通过网络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来发展。2007年,该教学模式被美国科罗拉多州洛矶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JonBergmann与AaronSams两人正式定名为“翻转课堂”。
当初JonBergmann与AaronSams两人是为了要让缺课的学生能够顺利补课并跟上课程进度,运用了翻转课堂模式,将录制好的教学影片上传至YouTube网站,让学生能在家自学,并于该模式显现成效后,两位老师开始将学生的上课方式改动,先让学生在家观看线上影片的讲解,之后再设计课堂互动时间来完成作业,或是利用课堂时间为遭遇困难的学生解惑来进行教学,也由于实施成效颇佳,再加上想让更多从事教育工作者理解并接受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该教学策略定名为“翻转课堂”并宣传推广它后,它才逐渐于美国各层级学校中扩散茁壮。而SalmanKhan所成立的可汗学院则提供从事教育者翻转课堂之教材资源,供其参考并运用在实际课堂之中,进而让翻转课堂迅速成为欧美教育界最流行的议题之一。基本上,学生学习的过程可分成两阶段作业:(1)知识传授的阶段;(2)吸收与消化的阶段,即内化知识的过程。而第一阶段的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来完成;第二阶段的内化知识,则是学生通过在课后作业练习、实作评量等来完成。第一阶段相较于第二阶段而言,是比较简单的过程,可传统课堂却是将较为困难需协助的第二阶段由学生自己回家独立完成。然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却颠覆这种形式,对传统教学型态进行变陏。翻转课堂,可被称作为翻转教室、易位课堂、颠倒课堂、颠倒教室、翻转教学、翻转学习或反转课堂等,有别于一般传统课堂模式,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先让学生于家中通过电脑等科技辅具来观看教学影片或阅读、查阅学习资料,而学生如在家中碰到学习问题需解决时,则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与教师或同侪相互沟通来解决问题,或是回到学校课堂中进行讨论,且学生也可于课堂中做作业或从事较高难度的学习活动。依据Bergmann和Sams(2012)两人对于翻转课堂所提出的几个定义,本研究归纳出四点:(1)翻转课堂不是网络课程的代名词,除了教学影片外,还有陎对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可于课后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教学策略;(2)翻转课堂不以教学影片取代教师,而是让教师角色从讲台上的圣贤,转变为学生身边的引导者;(3)翻转课堂不是让学生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将课程内容永久存档,让学生可于课堂前后或缺课时,作为预、复习或补课之用;(4)翻转课堂让教师在课堂上能有较高的自由度,可通过观察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情况,而给予学生差异化教学的协助。Zappe、Leicht、Messner、Litzinger和Lee(2009)强调学习者在具备先备知识的基础下,可以通过主动学习及社会互动之动态历程,建构新的知识内容,由此可知,翻转课堂符合建构主义的精神。Bergmann和Sams不但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可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投入程度,还主张翻转课堂能通过网络平台即时提供教师作业回馈,以协助教师减少实际批改作业的工作量。
Kachka认为翻转课堂是教师通过网络学习教材及教学影片来打破时间、空间程度限制,使学生可在课前预习以节省传统课堂的讲述时间,让教师能有更多的心力专注于有意义和有效的课程活动设计。根据对美国453位教师实施翻转教室后的研究结果显示,翻转教室的教学成效显著,有88%的受访教师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满意度,6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8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善,更有99%的教师表示将继续使用翻转教室作为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界,2014年发表的NMCHorizonReport指出,翻转教室是目前高等教育阶段发展中的重要教学科技,而除去以知的优点外,翻转教室尚能让学习者精熟在工作职场上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三、翻转课堂运用的优缺点
1.根据个人化系统教学部分,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的优点有:(1)学生自我控速:学生可以有自行决定学习的进度,达到单元熟练所需的时间不同,但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2)百分之百的精熟标准:学生有通过单元考试,表示已经达到系统所设定的精熟标准;假如没有通过,表示没有通过熟练标准的要求,必须要重新学习单元教材,熟练之后,再参加单元的考试。(3)直接性回馈: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立即获知自己成绩的表现,对于学习的成效,能有显著的提升。
2.翻转课堂的缺点有:(1)缺少形成性的考核:并没有每个单元皆具备形成性的评量,可以让学生来做测验,不能知道该单元之内容,学生是不是了解。(2)没有总结性的评量:部分单元没有总结性的评量,不能知道学习者对于整个单元的内涵,是不是全盘性的了解,哪一些部分不能够了解,来做针对性的改进。
四、翻转课堂运用的建议
1.教学教材阶梯化: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的教材,没有编制得很完善,假如可以将教材编辑得更加有深度,按照编序化教学,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能有一层层的顺序,以能让学习者在使用该学习系统,能够一用就爱不释手。
2.增加对应的形成性评量和总结性评量: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的评量方式,没有编列得很完整,假如评量或是练习的单元,能够接续在每个教学细目的后面,便可以清楚了解学习者该细目的精熟程度为如何,还有每个单元的最后,能够有综合的评量或是练习,通过该系统的精熟标准,让学习者一百分之后才能继续学习,确保其百分百学会了,才更够前进。规划完整对应的形成性评量及总结性评量,是该教学系统所需要改善的地方。
3.增加贴近生活的相关教材: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的教学内容,会出现一些生活应用题与该学习阶段学生生活经验背离的情况发生,系统设计者可能要留意这情况的发生,如果能够将生活应用题更加地贴近学习者的生活,该学习系统便能够让学习者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让其会自觉性地学习,增加使用者的意愿。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的运用具有学生可以有自行决定学习的进度,具有百分之百的精熟标准,可以进行直接性回馈等优点。因此,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可以在现阶段得到更有效的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
[2]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
[3]张文杰.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04).
[4]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04).
[5]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04).
[6]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1).
1 MOOC概述及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通常译作“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是一种从2012年开始迅速在全球流行的网络教学模式。它由课程讲座视频(video lectures)、课程评测(assessments)、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活动(interactions with/among students)等组成,这些模块将传统教学课堂转化成更碎片化、更适合在线学习的形式并移植到了互联网环境中,供学生学习。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计算机本身作为学习对象,而MOOC的基础也是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两者的结合将会产生独特的优势。MOOC开放共享的教学模式,也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只需通过联网计算机,教师和全世界的学生就可以进行计算机课程授课、实验、讨论,而教师甚至可以在线监控学生的实验和作业,在软件的帮助下开展实时评估,授课教师面对全世界的学习者进行授课,与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讨论,自己的思想也会受益匪浅。因此,MOOC的发展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这将对未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国MOOC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使得MOOC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优势尚未体现出来。然而,随着MOOC平台的不断发展,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优质的课程资源。MOOC提供了名校、名师、名课、前沿技术、专业核心课等资源。(2)灵活的学习方式。MOOC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选择和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3)完善的互动模式。MOOC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参与学习社群互动的机会。(4)批判思维的培养。学生借鉴MOOC,可质疑本校教师教学内容及方式。(5)教学质量的比较。MOOC带来了全球范围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水平比较。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适应MOOC
2.1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MOOC课程多数来自知名高校的精品课程,由高校教师直接任教,很多教师所教科目是在其高校讲授过若干年的内容,具有丰富的经验,既能传递该领域最重要的内容,又能兼顾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凭借这些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借用MOOC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2.2 灵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MOOC使用视频的形式教学,具有直观、信息量大、情感丰富等特点,进而强化学习者与媒体的交互,降低课程学习难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多数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其传统课堂上,知识是单向传输,学习是被动接受,教师常常用同一套教案面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这样教学效果没有最大化。MOOC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一个完整的MOOC教学视频像拍电影一样,有制作人、摄制团队、后期制作等工种,同时MOOC还可以把原来的课程内容分割成若干个5-10分钟的短视频,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和兴趣有选择地观看。如果学生在MOOC课程中对某一个教师的讲解有未学懂的知识,可以通过回看或选择另外教师的同门课程学习获得两个或多个教师对同一知识的比较学习,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即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学的东西一定是自己主动选择并感兴趣的知识,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利用网络平台增强交互性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也教师讲解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这样的学习环境难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MOOC提供了在线讨论模式,教师可以与学生实时交流,学生也可以与学生实时交流,教师可以抛出知识点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MOOC还提供了机器判分和同学互评机制等完善的课后作业评价体系。机器判分在理工科类课程中得到大量运用,机器判分甚至能够指出编程类作业中编码的不当之处。而在课后作业互评机制中,学生之间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来互相评价。虽然互评者是系统随机匹配的,但每次评价都会从3到5个人的评分中取一个平均的分数来保证评分公正性,学生在批阅其它学生的作业时也可以学习其它同学的优点。通过MOOC提供的讨论和作业评价体系,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发现问题和困难,并不断寻求解决办法,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验证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上,学生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影等现象时有发生。尽管任课教师三令五申地强调,但这种现象总是屡禁不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缺乏监督,二是缺乏交互性。MOOC教学模式的网络化能够使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计算机操作、编程等实验,直接将课堂教学和实验练习相结合,让教师在MOOC平台的帮助下实时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检查学生实验结果,根据实时反馈指导学生实验情况。
2.4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是:内容范围广、知识更新快、应用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计算机发展趋势从而改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下,有些教师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现有计算机发展技术相结合,无形中制约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MOOC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一旦课程成为MOOC课程,教师很快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课程的唯一建设者了,而只是课程组的一员,唯有与技术员、传媒顾问、视觉专家等一起,才能制作出一期MOOC课程。这就使课程成为一种合作产品,无形中也促进了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关系,由于课程是全程录像,也使教师能回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在线反馈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效果只能依靠测验、考试或论文考查学生。但现在不同了,放在网络上,所有人都能评论,由此一来,教师必须要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计算机发展趋势,及时反省自己的教学及其效果,才能吸引学生选择该门课程。这对教师能力的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2.5 MOOC大数据下的数据挖掘
由于MOOC课程参与人数多,可以从MOOC教学课件、学习档案、交互过程中提取海量数据,如从一个学生看过多少次课程视频,哪一个课程视频点击率最高,到一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等基础数据。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提炼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如在数据挖掘课程中,如果采用了MOOC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MOOC本身的规模性让学生来做本门课程的数据挖掘,让学生在课程研究中学习。这样不仅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知识,还可将知识及时用于实际操作,从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这些反馈能分析出课程设置的问题,让网络课程成为一个可以反复修正的“电子课本”,而高校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对高校学评教、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3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简介:倪敏(1979-),女,河北保定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北 保定 071000)魏向国(1979-),男,河北衡水人,神华国华定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河北 定州 07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20113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98-02
“电厂化学仪表”是一门典型的仪表类课程,主要介绍火力发电厂及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化学分析仪表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安装、使用、维护、优缺点、工程应用等,其中包含很多仪表的结构图、流程图、面板图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仪表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等实践环节,具有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繁多、琐碎,需要分析和掌握的图片多,实践环节占比大等特点。
一、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
通过对课程内容和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仪表类课程若采用传统的“笔试+平时成绩”考试模式,难以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也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课程内容涉及繁多、琐碎的知识点,而且需要分析和掌握的图片很多,单靠期末笔试来考查,在试题类型和数量上很受限制,往往造成“顾此失彼”。
第二,此类课程实践环节占比大且很重要,因为仪表的安装、使用、校验、维护等内容,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掌握,印象也更深刻。而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往往难以保证学生人手一台,在分组操作过程中,常有学生存在依赖心理,以看代做,甚至以玩代做,蒙混过关。对于实践环节的考查,仅靠实验报告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掌握情况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态度往往很困难,需要一种更加直接的考核方式。
第三,目前普遍采用的“笔试+平时成绩”考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期末笔试的比重,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抱着“能过就行”的心理,向期末笔试“押宝”。这部分学生即使上课出勤率很高,作业和实验报告也都能按时完成(一般情况下并非独立完成),但由于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期末笔试以达到“不挂科”的目的,而不是真正学会知识、掌握技能。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多元考试模式的提出
鉴于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对本课程进行了“笔试+口试+操作考核+平时成绩”的多元考试模式改革,四者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笔试主要针对琐碎的理论知识点,通过笔试题型的改革,大幅度降低“机械记忆题”的比重,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解,灵活运用;口试主要针对大量的图片分析,通过对仪表结构图、流程图的考查,使学生掌握仪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操作考核主要针对实践环节,考查仪表的安装、使用、校验和维护等,通过单人操作考核,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平时成绩包含作业、实验报告、阶段测验、出勤、课堂表现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三、多元考试模式的实施
本课程的多元考试模式采用“4+2+3+1”(笔试40%+口试20%+操作考核30%+平时成绩10%)的权重分配比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笔试(40%)
对传统的笔试题型进行了改革,将常规的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加以拆分并重新组合,去掉单纯的简答题,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分析题中。改革后,笔试试卷包含选择填空题、判断改错题和分析题三个题型:选择填空题除设置选项外还预留填空处,学生如果认为几个选项均不正确,则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判断改错题,学生先判断正误,如论述错误,则需对其进行改正;分析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图、绘图、分析、简答等能力,每个题目均包含若干个小问题。
笔试采用“教考分离”的出卷方式,授课教师和出卷教师非同一人,出卷教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教学大纲出卷,以保证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考查不偏离教学大纲,同时也降低了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笔试采用A/B卷制度,考试时每个学生与其周围学生的试卷均不一样。笔试用时为1.5~2小时。
笔试阅卷采用“流水线”方式,至少3名阅卷教师参与,每人负责一个题型,其中客观题由非授课教师评阅,主观题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酌情评分。
2.口试(20%)
编制口试题库,题库中大约有20套题。每套题针对2~3张图片进行分析,并设置小问题。小问题包含3~4道必答题和1~2道选答题,必答题是和图片相关的基本知识,考查学生对大纲要求的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答题是一些延伸知识,涉及范围广,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自学和拓展能力,属于区分学生层次的题目。
口试题库的编制至少有2名教师参与,题库中的题目和评分标准初稿确定后,由1~2名资深教师审核。
口试过程至少有2名教师参与,其中1人负责组织学生现场随机抽题并提问,1人负责记录学生的回答情况、语言组织和表述情况、仪态等,口试结束后2名教师共同整理学生的口试记录单。每个学生的口试时间为10~15分钟。为了节约时间,口试分多组同时进行。
口试的评分至少有3名教师参与,其中必答题由2名非授课教师依据评分标准评阅,选答题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评分。
3.操作考核(30%)
操作考核编制操作试题库,题库中大约有10套题。每套题包含1道仪表安装题、1道仪表校验题和1道排除故障题。试题的形式和难度与学生在实验课中练习过的操作项目相当。
操作试题库和评分标准的编制、对操作考核过程的要求与口试基本相同,只是每个学生的考核用时较长,为1小时左右。操作考核的评分由监考老师依据评分标准和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情况酌情评分。
笔试、口试和操作考核均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
4.平时成绩(1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阶段测验、出勤率和课堂表现五项,由授课教师根据各项的平时记录来评分。
四、考试改革的效果分析
本课程的多元考试模式改革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达到了全面、真实考查学生水平,锻炼学生多种社会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由于对笔试题型进行了改革,学生必须“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作答,杜绝了传统笔试题型靠“瞎碰”也可以答对的现象。这样一方面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从机械的记忆转向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分析和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例如在做选择填空题时,虽然题目要求中写明了“没有正确选项则在括号里写‘无’,并把正确答案写在后面的横线上”,仍然有个别学生只写正确答案而忘记在括号里写“无”,等试卷返还学生后,学生便会意识到是自己的粗心大意导致了丢分。
第二,通过口试,一方面加大了对大量且重要的图片知识的考查力度,加之选答题对知识的延伸,更加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口试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帮助学生缓解了在重要场合容易产生的紧张情绪。有的学生心里知道答案却难以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有的学生则能表达得简明扼要,还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看见别人回答问题自己就紧张,后经过老师、同学的鼓励和自我调节,自己在口试时反而不紧张了。这些都是笔试无法实现的。
第三,由于操作考核是单人考,每个学生在实验课上练习得都很认真,这和以往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依赖本组同学、自己不动手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学生在独立完成一两次实验操作后,增强了自信心,便会对动手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很容易就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实践技能。这些靠笔试和实验报告是无法实现的。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课程的多元考试模式在方案的设计和具体实施上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笔试、口试和操作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值得商榷,但要注意三者不可有一项过重或过轻,否则容易引导学生顾此失彼。
第二,注意对笔试题量和各题型所占比例的控制,建议适当加大客观题的比重,而且要严格执行A/B卷制度。
第三,注意口试题库和操作试题库中题目难易程度的均衡,否则难以真实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容易给学生造成考试不公正的主观印象。
第四,参与编制和审核试卷、试题库、评分标准的教师以及组织考试的教师,应该是对本课程比较了解的教师,并与授课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
六、结论
针对高校仪表类课程传统“笔试+平时成绩”考试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了“笔试+口试+操作考核+平时成绩”的多元考试模式,并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经过实践验证,改革后的考试模式全面真实考查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能力,达到了考试的目的。最后,分析了多元考试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钱兵羽.高校工科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科学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5):99-100.
[2]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