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4:41: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目前,我国对网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解决方面,对人性化页面的设计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1-2]。那些简单的页面设计己经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视觉审美要求,新时期的网站设计者应该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作为指导,产生设计创意并将其直观地表现出来,使网站具有丰富的内容涵义,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为浏览者创造一种愉悦的视觉环境。
1网站底层设计
网页底层设计是一个具有创意的过程,然而并不是说网页的底层设计无章法可循,完全是灵感之作,它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网页中底层设计的几个阶段:
1)构思阶段
网页的设计首先要考虑风格的定位,而网页的主题内容决定其风格与形式。新建页面就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框架和约定俗成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网页的主题内容,在大脑中进行反复的构思,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我们想到的“景象”画上去,这属于创造阶段。只需用笔在纸上粗略的勾画出布局的轮廓,不讲究细腻工整,不必考虑细节问题,可以多构思几个不同的方案,然后再通过筛选,选取比较满意的方案进行第二个阶段的创作。
2)细化阶段
在构思阶段,我们勾勒出来的是网页的整体框架,网页所要表达主题内容在整个布局设计中是最关键的部分,因此我们需要将网页的各视觉元素合理地安排到网页框架中。在编排布局时,要遵循重点突出的原则,将网站中重要的信息内容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这样有助于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增强浏览者对网页内容的理解。网页所传达的信息,营造的气氛,就是要通过这些视觉元素的合理布局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在细化阶段,如果发现框架设计不合理,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者重新构思,否则网页最终的视觉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定案阶段
将方案进行具体化,这时应该考虑文字、图形、色彩等各种元素,对每一个元素所占的比例要有一个详细的数字,以便以后修改。网页的布局是决定网站美观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合理的有创意的布局,我们可以将有限的视觉元素完美的展现在浏览者的面前,而布局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艺术修养水平和创新能力。各种构成元素就像洒落的珍珠一样,只有通过合理的布局才能使这些元素成为有秩序的、有节奏感的一个整体。
2网站页面表现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传播信息和沟通,页面的布局编排必须根据具体表达内容的需要来进行创意构思,合理利用一些技巧更能使页面的布局为内容服务。
合理规划、分割页面空间,避免杂乱利用表格和框架技术对页面进行分割,可使页面主题清晰,层次分明,是规划页面空间和避免杂乱的一个重要手段。分割时应注意页面空间比例、虚实、方向及色彩的变化。
构建简洁的视觉流程,根据人的视觉模式识别特点突出重点、引导合理的视觉流程,根据形式美法则,合理安排各视觉元素,使整个页面具有美感。成功的视觉流程安排,能使各种视觉元素分布合理,在位置、间隙、大小上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和美感。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在视觉流程上安排太多的内容,视觉元素的拥挤无序会导致视觉空间显得过于狭窄。
页面整体布局的和谐与平衡,注意视觉元素间轻重、大小的比例关系,防止由于比例失衡带来压抑和不稳定的感觉,一般说,视觉元素所占区域的比例越大越重,颜色越深越重,色调越饱和越重,线条越粗越重,轮廓越分明越重。多个视觉元素的近距离堆积,也会使整体产生重的感受,文本与非文本元素靠得太近会产生狭小、压抑的感觉,离得过远则会破坏页面布局的整体平衡,这些都是布局时应注意的问题。
留白的巧妙运用,设计者精心设计网页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留住浏览者的目光,没有内容的网页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信息是网站的核心,是网站设计的依据。但是在网页布局时,如果整个页面布局紧凑,一点空隙都不留,那就会使人感到密不透没有喘气的空间,相反,适当的留白设计会使页面布局松紧有度,给人带来充分的遐想空间,表现出一定的活力。
3网站设计实例分析——摄影艺术网站
中图分类号:TP393.4
加拿大心理学家阿伦佩维奥(Allan Urho Paivio)在1969年就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认知系统: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心理表象系统)。语言系统处理语言信息,并将它以字符为基本单位编码储存在文字记忆区;非语言系统则是处理非语言信息,编码是以心理表象作为基本单位存储在图像记忆区,并在对应的语言记忆区内留下一个文字对照版本。这两个系统相互独立工作,并能直接被激活。非语言系统被物体或物体的表象激活,语言系统被单词、词组激活。然而,这两种系统能够相互关联着进行工作,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种系统彼此能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相同的信息,用来增强记忆和识别。换句话说,信息是可视的,可通过同时运用视觉和语言来增强信息的回忆和识别。此外,将知识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强有力的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的认知负荷,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大脑的感性认识,运用双重编码将信息再传递给大脑的这一过程。根据双重编码理论,长时记忆的编码既有语义编码,又有表象编码。如果人们对信息仅以语义形式进行编码,其理解及记忆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就是以人为本,借助媒介将信息再传递给人的过程。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可以借助视觉媒介来表现和传达,其内涵包括能源、新材料应用等诸多方面。
1 基于双重编码理论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
当前,视觉传达设计是依托电子计算机而进行的媒体设计,其作品往往都需要硬件、软件、设计师和用户共同完成,具有逻辑性、交互性和高技术性的特点。如果视觉传达设计承载着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研究,那所呈现的形式将丰富多彩。随着技术革新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视觉传达设计也越来越丰富。
2 基于双重编码理论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特征
2.1 具有导向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视觉感官获取信息时,会不由自主的追寻其内在联系。比如在阅读过程中,视觉方面会传递出熟悉词语的习惯,这说明视觉传达是有导向性。
2.2 具有交互性。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数字媒体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目前传统的视觉传达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双重编码理论的引导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要有内在和外在形式,还要能领悟到使用者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字媒体成为人们视觉传达获取信息的便捷工具,也只有这样,视觉传达的交互性才能使各类文化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
2.3 具有综合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双重编码理论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既要在生理、心理方面满足人们需求,又要在物质、精神方面满足人们需求。
3 双重编码理论下视觉传达设计面临多元化发展
3.1 双重编码理论下视觉传达设计多元化发展的成因。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并辅助电子计算机而进行设计的,体现出新颖前卫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视觉传达的作品将成为几种类型的混合产物,不再拘泥于传统固态模式,而是体现出任何事物皆在发展的理念。例如用编辑软件来编制特定的程序,并在制作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形成完整的作品。经过电脑软件组合后的图形图像,肯定会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相当震撼的感觉,这无疑会有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双重编码理论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走向多元化发展是必然。多元化发展是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然动力,现在的数字化平台使信息能较为容易的交互,需要完成的是构建具有自身个性化特点的设计平台:(1)具备新型的、综合性特征较强的学科特征;(2)在多元化背景下,展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族风俗;(3)反映中华文化与知识经济、市场经济联合运营的时代特征。
3.2 双重编码理论下视觉传达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历程。多元化、差异化相互融合的意义在于保持国家民族自身特色,维持好彼此间差异的完整性。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程中,多元化是不可或缺的标志。但在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多元化的同时还存在融合的过程。在视觉传达发展的时代,多元化的设计也在人们获取信息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新感觉、新形式的视觉传达,人们探索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所以说双重编码理论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也只有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加强自身设计和差异化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交互、融合,不断实现创新、提高。
4 运用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视觉传达设计,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4.1 引导学生思路,形成师生之间良性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图表进行讲解展示,学生眼看图表,耳听讲解,形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同时,教师通过图表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绘制图表,师生之间再根据图表进行讨论,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
4.2 启迪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教师通过具体的图表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这样学生在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带动抽象思维能力的相应提升。
4.3 通过立体、直观、实用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教师将内容配以图表,让学生充分理解事物之间内在和外在的联系,同时将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将文字浓缩成直观的图表,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
4.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图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学生制作图表来检测教学效果。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图表跟内容更加贴切,会对文章反复推敲,学生之间也会互相交流,从而激起无穷的学习乐趣。
4.5 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该方法摆脱了教师满堂灌,采取图表法和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图表展示后,教师可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练习口语或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进而推动写作练习。
双重编码理论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是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的。从理论上看,双重编码理论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媒体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并且也将伴随着科技的更新与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实践上看,双重编码理论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了数字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项创新发展,是人们在数字媒体时代为满足视觉传达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突破,也将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更加有效的媒介形式。
参考文献:
[1]郭弟强.探究发展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9(3):73-75.
中图分类号:J502 文献标识码:A
视觉传达在电影(19世纪末)与数字媒体(20世纪末)出现之前,主要以文字、绘画结合纸张、印刷为传媒形式。这四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自成系统,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仅存的具意象特征的文字;造纸术先于西方文化千年之久,全盘被西方文化吸收;活字印刷术也领先西方文化五百年之久,不但全盘被西方文化吸收,还促使西方文化发生质变,促成传播体系与知识体系的世俗化;中国绘画的自成一格,不仅与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融成一体,更重要的是也与文字的传意系统融为一体。这些都是视觉达设计的重要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产。
一、视觉传达设计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有关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史已有许多文章阐述,此处不再赘述,只作一简述,以示文化的变迁:
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在1840年前后,主要形式为画洋画、拉洋片等,是以上海十里洋场、少数租借或重要通商口岸如:香港、广州、青岛、天津等的市井情态为素材。及以后,虽然“西学”的色彩与热情不减,另有先生倡导的“美育”,但这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显然也只是简单的版面图文配合编排,在造形方面,木刻版画对平面设计有一定的影响。民国时期,由于陈之佛先生从日本所学图案学以及美国文化的影响,所谓的老上海风格或老上海式样逐渐形成:其一,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 style),主要表现在图书封面设计上;其二,报纸版面,尤其是平面广告,中外文字夹杂出现,以此为时髦、摩登;其三,受木刻版画的线条影响,这和当时的某些视觉传达设计技术方式有关。
1949年建国后,平面设计上的特色为:其一,前期残存的老上海式样,这与创作人员流变有关;其二,苏联构成主义艺术风格影响,体现了政治对文化艺术的影响;其三,受民间艺术(如:剪纸)的线条影响,开始重视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
期平面设计的特点为:其一,人物形象为样板戏人物造型,线条较动感,色彩红、光、亮,女性形象男性化;其二,字体设计粗黑,具有视觉冲击力,没有外文出现。其三,报纸专栏多有政治色彩很浓的标志图形(Logo)出现,和各种花边一起构成简单的装饰。
进入改革开放期至1985年前后的特点,其一,媒体广告先以“叫卖”形式出现,功利性极强,元论电视还是平面基本上是以纯文字形式出现,后发展为以“美人图”的形式“叫卖”。其二,字体设计以美术字为主,英文或伪英文(汉语拼音)字母混杂其中,以此为时髦、摩登。
1985年后,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其周边知识丰富起来,其一,各种设计素材(图形、图片、字体、版式)日益丰富。其二,无论媒体广告还是平面杂志(如《看电影》、《读者》)都将创意作为设计成败的关键,这是在设计从业人员在对设计技术要素熟练掌握之后的,更高层次的文化较量。其三,国外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进入,带来新的形式与理念,但有些作品的创意也受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抵制。其四,国内视觉传达设计制作人无论对世界潮流的吸收还是对中国传统当然包括少数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的融合都有着出色的作品。
从文化产业角度看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意的确是关键,而创意的语境却还没有很好的提起注意。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出路只能是立足于本土的传统文化语境,在这条路上挖掘的越深,传播的越广,我们的本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就越大。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观――技术视界与人文视界的融合
从设计涵盖的范围来讲,不只是视觉传达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其包含的技术成分是不言自明的,而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新工具与新材料的应用造就了新的形式美感。
在艺术设计领域,从敦煌石窟彩塑和壁画的透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原理,从刻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科学、技术”革命,许多新的设计材料、工具、媒介纷纷出现,这就使得到了20世纪20年代,国际上的建筑设计与身份日益独立的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在其艺术表现形式上,仿佛越来越依靠技术的存在,设计艺术仿佛成了一门以技术为主体的、并由技术决定的学科。
“设计”――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现代概念,“它是造成了制造者、销售者和使用者相分离的工业革命的结果。……所谓‘好设计’的概念诞生于30年代。在50年代,当人们试图用把它归因予某种风格、尤其是道德态度的方法,将工业生产统一到现存的品位价值中时,它变得突出起来。无怪乎人们会被‘好设计’的问题弄得不知所措,因为这个时期的品位的制造者还不能认识到,由于技术就是我们现有的文化”。更进一步的解析,由于“文化”的含意广泛,所以隶属文化范畴的设计自然能够统合科技的成就。这样,一方面,作为文化范畴的设计学就很容易的占据了西方设计理论的核心,另一方面则表明了作为文化范畴的设计与作为技术范畴的设计之差异就在于是否处理了“价值观”问题。但是,设计在作为“技术学科”时,是不考察“价值观”问题的,或是说会以“科学”的态度来处理价值观的问题。所以,在这种观点下,设计理论就会趋向于排除“价值观”的工程技术的片面理论、设计方法就会倾向于描述设计与生产步骤的程序性设计理论;方法论就会倾向于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乃至工程主义的观点、技术革新的观点、生产成本的观点、营销的观点、经济的观点。
不过整体而言,设计作为技术学科,对当代设计而言,其“内容”确实是很丰富的,值得研究的内容也很多,但这些丰富的“技术改进”的内容,从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与方法论的角度看,却停留在功利、效率、竞争策略,甚至其负面作用会对自然、人文环境产生破坏。所以到20世纪60年代,设计只作为技术学科的观点受到质疑与批判。从设计专业的“知识”带有人文的、价值观的成分来看,我们便较容易理解西方的后现代设计,为什么会跳过“设计的现代主义”直接与古典主义、历史主义、风土主义相连。而“设计的现代主义”在我国却多少有些与“现代化”的意思相近,这就是说“设计的现代主义”和“现代化”都是以“科学技术”或表现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摒弃了或忽视了人文的、价值观的成分。
在设计中价值观应是一种有立场的价值(评价)系统。“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过程。”在此定义下“文化”的概念即在于加强设计作品的个性、作品的创作理念以及语义表达作用。因此“价值观”的概念即在如何选取与确立设 计目标并解释设计作品“所以然”的原因。在设计领域,设计者谈文化与价值观时,在概念上应更清晰,而不是将文化与价值观挂在嘴上,充当解释作品时支吾的搪塞。
总的来说,设计是以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人文学科,而不是以“一种客观、价值中立的技术”,来培养所谓“高级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在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观点下,理论会趋于对艺术、设计创作的整体描述与批判,设计方法会趋于设计过程中的内省与灵感、顿悟之说,方法论则会趋于形成多元化的设计理论。
三、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理论框架――基于文化创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究竟只是一种工艺美术或服务于商业的技术,还是一门学科(discipline)?如果只是一种专门的技术,仅仅在职业教育中实施便可,又何必在大学设系;如果是一门学科,那么,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学科规范是什么?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其设计方法在哪里?视觉传达设计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关系在哪里?有无特定的知识结构?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理论与实践训练的关系如何契合?等等以上这些的问题,促使我们试着构建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理论框架。
从西方的设计、艺术发展史来看,到19世纪末期,由于人造工具的日趋多样与复杂,由于机械生产与工厂生产的取代手工生产,更由于产业革命后的社会经济的变革、专业分工的趋势,设计作为新兴的专业才逐渐与艺术专业区分开来。到了20世纪初,承续了艺术的现代转化,更承受了艺术现代主义运动的激荡,而出现了现代设计运动。更由于现代设计运动与工业化,逐渐从建筑设计专业里分裂出新的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一般而言,工业设计专业大致在两次大战期间形成。视觉传达设计(或称平面设计graphic de-aign)专业大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以广告设计专业为先逐渐形成。也正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形成的时间较短,加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多种相关专业的亲缘性(诸如:文学、美术、大众传播、电影),以及设计专业长期被认为是应用学科的学术取向(即认为只要将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拿来应用即可)。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种学科,这学科的规范、理论基础是较易被忽视的。
不过,当一门学科的处于以“实践”为主的时期时,从学科应用的角度,或许不觉得“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期望一门学科的发展能有所突破时,“理论”所能发挥的正面作用首当其冲。张道一先生在谈话中多次强调:传统的手工艺设、计过程的特点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而现代设计的过程的特点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所以,当代的设计过程如果不是以理论支持作为开端便还是一种“口诀式的”技术操作,虽具有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成为现代的设计。
要总结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理论框架,首先要明确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独特性。在对比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后我们会发现:在确立设计目标的过程中,无论从技术层面和人文层面,视觉传达设计都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它表现出来的技术非工程性,人文多维度、多层次性是它自身的独特性一此有别于普通的和其他门类的设计理论,亦即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理论存在的价值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在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也更需要使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如何能有效的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对职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进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将视觉传达专业纳入了教学活动的范畴,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教育的过程中,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育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却不能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获得高水平的应用能力,也无法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中的深层次内涵。还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授课的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设计,并没有将实践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与机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得课程的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性因素的支持。另外,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方案商合计的过程中,依然根据传统理论性课程的考核依据进行学生考核机制的构建,使得学生依然沿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思维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造成视觉传达课程的理论知识虽然能够充分的掌握,但是概念知识陈旧,无法将视觉传达工作更好的作为提升基本素质的学习内容。
二、高职院校视觉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虽然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纳入的教学工作当中,但在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效果考核方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学课程不能在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2]。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自,只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去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实施了设计,造成了课程的实际实施效果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判断,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的改良机制也很难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必要的提高。一些教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点,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比于传统专业学科,在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科当中并没有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相关教学体制也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使得一些教师在设计课程细节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二)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国外之间的对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方面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使得一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理念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贯彻。而同时期的外国高职院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很多外国的高职院校根据视觉传达课程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完善,使得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完善的教学模式推行视觉传达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提升对视觉传达课程的喜爱程度。
(三)本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国情与特色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关联,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都参考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实际特点,对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很多知名设计专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完全按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置,使得一些学生能够认识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认同感和后续学习活动的主动性[3]。还有些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同一些当地社会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社会意义,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开始开设专业实训工作室,使一些学生能够加强与老师在设计上的沟通,老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学生发现自己设计中的优缺点,对实践活动更加重视,使老师也不仅仅“纸上谈兵”,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升,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此外,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工艺,有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抓住这一点,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使院校专业建设更具有特点与优势,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三、结论
在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在当下如何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给予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M].高等农业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毅伟.学生学习状态及其调整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4(11).
[3]杨超.高级技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在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也更需要使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如何能有效的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对职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进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将视觉传达专业纳入了教学活动的范畴,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教育的过程中,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育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却不能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获得高水平的应用能力,也无法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中的深层次内涵。还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授课的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设计,并没有将实践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与机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得课程的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性因素的支持。另外,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方案商合计的过程中,依然根据传统理论性课程的考核依据进行学生考核机制的构建,使得学生依然沿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思维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造成视觉传达课程的理论知识虽然能够充分的掌握,但是概念知识陈旧,无法将视觉传达工作更好的作为提升基本素质的学习内容。
二、高职院校视觉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虽然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纳入的教学工作当中,但在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效果考核方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学课程不能在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2]。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自,只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去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实施了设计,造成了课程的实际实施效果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判断,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的改良机制也很难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必要的提高。一些教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点,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比于传统专业学科,在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科当中并没有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相关教学体制也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使得一些教师在设计课程细节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二)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国外之间的对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方面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使得一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理念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贯彻。而同时期的外国高职院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很多外国的高职院校根据视觉传达课程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完善,使得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完善的教学模式推行视觉传达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提升对视觉传达课程的喜爱程度。
(三)本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国情与特色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关联,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都参考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实际特点,对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很多知名设计专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完全按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置,使得一些学生能够认识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认同感和后续学习活动的主动性[3]。还有些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同一些当地社会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社会意义,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开始开设专业实训工作室,使一些学生能够加强与老师在设计上的沟通,老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学生发现自己设计中的优缺点,对实践活动更加重视,使老师也不仅仅“纸上谈兵”,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升,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此外,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工艺,有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抓住这一点,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使院校专业建设更具有特点与优势,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三、结论
在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在当下如何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给予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M].高等农业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毅伟.学生学习状态及其调整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4(11).
[3]杨超.高级技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与各类媒介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设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涵也日益丰富。目前我国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依然以平面设计为主,其设计主要借助印刷设计手段,通过文字、图形等表现设计内容。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艺术的发展进步,扫描仪、网络媒体技术、彩色打印机等设备的应用,创新发展了视觉传达设计软件,媒介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在视觉传达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成效。
一、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堂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为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课堂体系设置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课程的实用性出发,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尤其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序安排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比如,教师可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设计在学期教学的前后,以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进而不断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置视觉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为此,视觉传达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设计视觉设计竞赛,可以给学生创造锻炼自己设计能力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校内校外的设计赛事中。比如,对参加视觉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不设置专业限制,让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以激发各专业学生的竞赛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视觉设计竞赛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视觉设计竞赛中,评委、设计师对学生的设计评判要比教师的评价更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其中包含了艺术素养的要求、市场需求等诸多层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视觉设计形式。为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设计竞赛,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国际赛事的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适应新媒体语境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将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独立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项目。项目教学内容包含信息的收集、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设计等等。在国内设计学院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都在书籍设计、包装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存在,而借助项目化教学模式,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成效较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更积极主动的教学理念参与到教学设计中,适应新媒体语境下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新要求。
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都比较有自己的个性,而且不乏设计天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中,应该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来引导他们。比如,教师可以为热爱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设置工作室,以培养设计精英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设计优势。工作室本身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平台,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所改变,教师在其中主要负责策划和引导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在一个类似设计公司的环境下,采用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视觉设计专业技能。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设计任务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比如,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视觉设计中以工作室为自己的荣誉,不断创新自己的视觉设计内容,同时,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
五、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视觉设计水平,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以不断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梦豪,黄斌.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讨[J].科技传播,2015(12):99-101.
一、数字化市场催生新媒体技术模式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已经开始数字化,教学模式从单一的黑板、粉笔教学发展到多媒体电教化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有许多,如PPT教学、投影教学、视频教学、录音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模式的使用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新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分为数字媒体、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影视等,包括网络媒体、网络电视、网络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等。“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节省30%的时间和30%的成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可以在课堂互动性和学习效率方面建立直接的意义联系。”①新媒体教学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数字化和设计对象的数字化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影响不亚于印刷的发明,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的数字化带来了设计工具、设计思维和设计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设计对象的变化。电脑软件、网络、数字游戏、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宠和前沿,这所有的一切也把视觉传达设计推向了空前繁荣的地步、历史发展的浪尖。”
二、数字化展示平台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冲击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数字化悄无声息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企业需要数字化展示平台,以确保信息快速转化、、接受和处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展示平台数字化、扩大化,视觉传达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展示平台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冲击较大,使视觉传达设计跟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数字化展示平台的发展使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拥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1.社会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和艺术相关,是兼具艺术性与专业性,并以视觉为沟通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设计行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商品竞争和推广而存在的。”③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流行的艺术,它为流行而设计,用设计引导潮流。商业设计艺术需要简单、明确、直白,要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并接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字化传播媒体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爆炸式地传播,以往单一的设计方式受到了信息多元化的冲击。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大量的商业信息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激发出人们强烈的购买欲望。现在人们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不再只是功能属性的简单介绍,而更多地希望获得视觉享受、文化享受等。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更加个性化,更加关注人们心理层面的需求。
2.对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的冲击
(1)改变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和过程随着数字化展示平台的广泛应用,视觉传达设计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展示平台的数字化使以往复杂、烦琐的工作得到了简化,尤其是手工操作部分,设计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造、想象、思维上面。许多设计的最终成果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和展示,不再需要各类纸张、颜料、画笔等绘图工具。
(2)拓展了设计者的工作手段和领域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迅猛,特别是图形、图像表现日益增强,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数字化展示平台也不断地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和创意更加丰富多彩。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再受纸、笔、颜料等传统工具或空间、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情境化地感受设计成果。
(3)提供创意思路和空间计算机技术使设计者不必受技术和介质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设计。电脑软件可以让设计者进行低成本创作,无须考虑材料纸张、加工制作等费用,还可以给设计者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不再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设计者的创作思维也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能获得更大的创意空间和更多的设计思路。
3.对视觉传达设计传播方式的冲击
(1)高效的传播方式以往的展示平台主要包括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电视等。这些展示平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达的内容有限,并且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数字化展示平台将广播、印刷、网络、电视、电子出版、通信、计算机等融为一体,使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具备多种媒介形式的优势,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快速、便捷。
(2)视觉效果更佳与不断发展的数字化展示平台相比,以往的设计表现手法和思想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市场和人们的需求。数字化展示平台为视觉传达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其新的内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设计的空间更广阔,使设计者的美学理念和设计才华得到更好的发挥,视觉效果更佳。
三、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调研解析
近年来,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逐渐偏向实践技能的教授,注重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法运用于实践,各美术院校和设计专业院校均在实践教学领域进行探索。“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检验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而是体现实践是理论的实现。”④职业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工厂实践和设计实践两个方面。实践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与市场接轨;二是使艺术设计教育更好地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重在实践,教师可以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应与行业的发展需求衔接,并且在教学中进一步突出实践环节,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厂实践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把握工艺、材料、构造、性能、加工方法、制作成本等,这样学生将来就能更好地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知道如何提高效率、了解工艺和材料、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
四、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创新
“数字化信息导致了新媒体大量的涌现,这给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许多全新局面,对视觉传达设计课题和对象都有较大的影响。”⑤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工具发生了变革,设计的触角得到了延伸,视觉传达设计变得空前活跃起来,无论是设计作品、设计产业化程度,还是设计的广度与深度,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授基本技法与知识的同时转变师生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表达创意,探索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设计者必须具有新颖的设计理念、超前的设计思维和高超的技术,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设计是一种追求个性的工作,如果学生只懂得模仿,就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和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进行以下两种实践教学创新。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视觉传达;创新性发展;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时代来临。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技术性与艺术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过于关注学生基础艺术设计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字技术的简单应用,忽视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
图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载体,艺术性与传播性是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特点。从本质在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传递主要以视觉媒介作为手段,以视觉符号作为载体。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让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关系越发紧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社会文化的直观化以及社会的视图化,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素材。在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跟随这样的趋势,用多媒体解决视觉传达设计的教材内容单一的问题。用多媒体技术将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更加形象与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将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形象的图片与动画,让枯燥的学习理论变得生动起来。
2.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很多学校成为规范人才的生产线,不同的学校应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培养出的学生都是一个样子。这是我国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原因。转变教学模式,明确素质教育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动力,才能让教育工作走出怪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发散性思维最重要。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找到设计与创造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3.应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视觉传达设计学习需求
与传统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效率高、容量大、视听效果优良的特点,更具开放性与交互性。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与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学习者希望通过课堂学习拓展个人知识面,走出教室了解更多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教学,给学生提供课下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快速弥补不足。
二、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关键
1.尊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论
在教育工作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课堂中已经成为不二选择。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专业修养水平的提升,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更新个人教学理念。以尊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论为前提应用多媒体技术,跟上时代步伐,才能让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活动为更多学生接受。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传授视觉传达设计知识与技术后引导学生形成能力,鼓励学生调动个人能力创新在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商场宣传图时,虽然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很多设计实例,但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标,引导学生合理有度地借鉴,吸引精华,形成自己的设计想法。
2.关注多媒体技术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师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与学习方式改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对多媒体技术产生盲目崇拜心理。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越来越全面,人们的生活与交流方式因其改变,但人际关系淡漠也与其发展有直接关系。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在重视视觉传达设计技能培养的同时引起学生对于艺术道德的关注。应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播设计家的正确理念,做好人文教学,让学生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才,而不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机器。
3.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精华结合在一起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并不意味着用多媒体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更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先进的教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发挥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视频,将优秀的课堂过程录制下来,建立名师课堂学习网站,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效果的优化。开设远程教学,学校之间加强合作,共享师资力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需求出发,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有效性,丰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只有创新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实效,才能推动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1]田宜彩.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07
视觉是人的主要感知觉,据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输入人脑中的信息占人脑处理信息的70%以上。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视觉信息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视觉传达包括视觉信息的制作、视觉信息的表现和传达。它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各类视觉信息需求扩张,视觉传达在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社会的整体水平上看,我国的视觉传达水平不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在面对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视觉传达方面的创新创意也有所差距。因为视觉传达作品涉及到各类教育、广告、宣传等方面,为了保证宣传的话语权和巨大的经济市场,我国视觉传达专业需要通过教育改革,以期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更好地发展中华文化,满足国家面对国际社会竞争的需要。
目前我国视觉传达专业的相关内容中,最为突出的是广告设计。通过公益V告对国家的政策、思想进行讲解,对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进行谴责,对法制进行宣传,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通过商业广告对产品进行宣传,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告设计在国家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从面对的发展任务上看,还存在着吸引力较低,消耗资源较多,宣传效果不足等缺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式的平台层出不穷,在巨大的市场推动下,我国视觉传达方面的工作总量在不断地提升,但是相对地能够以经典称著的作品却较少,这反映了视觉传达在市场方面的落后。培养优秀的视觉传达人才,不断地提高现阶段的视觉传达水平成为新的目标。总结当前在视觉传达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视觉传达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研究
传统的视觉传达技术多以纸张为载体,以静态的图片、文字为主要宣传材料,通过颜色、形状、质地等图形或者文字的组合与变化来实现宣传效果的内容,一旦定型就难以更改,且更换内容费时费力周期长。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视觉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视觉传达的信息种类与形式得到了增加。同时在新载体的支持下,与视空间有关的信息,比如:速度、位置、方向等;与语音有关的信息,比如:语音、语调、背景音等,均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这种发展状态下,传统视觉传达的理论渐渐无法解决新媒体下视觉的传递遇到的新问题,呈现出落后于时代需求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动态视觉信息制作与信息传递的视觉传达理论研究。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下,视觉信息的受众已经由以往的单纯接受信息向提供信息的方向发展,视觉媒体也开始向交互式方向发展,而当前的视觉传达对此的相关理论极为缺乏[1]。
针对视觉传达的理论不足问题,需要加强对动态视觉的研究,做到以动促静,动静结合,以意为先,形意结合。传统的视觉传达理论对静态信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只是对随着新媒体技术出现的动态视觉无法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指导。这需要视觉传达研究者对动态视觉进行信息表现、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研究,完善视觉传递的动态理论。在动态理论形成体系之后,通过理论的指导要能够做到视觉传递的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自由设计与把握。但是,无论静态还动态只是视觉信息的表现形式,视觉传递的核心是意义的传达,没有意义作为核心,所有的视觉表现形式就没有任何价值。对于意义传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其适应的形式也往往不同,不可同一而论。具体的形式确定还需要结合受众的信息,如年龄、文化、地域等,通过不断地调整形式表现的细节实现意义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而当前,在图片加工过程中,单纯地追求美感,采用过度的美化手法,片面追求渲染而忽略内容与表现的有机结合是错误的发展方向。同样,仅仅重视内容,忽略表现,无法引起受众兴趣与注意也是错误的发展方向。采用有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绚丽而不花哨,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
二、作品的抽象和创新水平不足及对策研究
当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极大丰富使人很容易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但是,随之而来的信息污染也降低了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效率,这就造成了人们对信息的厌倦,对视觉传递设计以及内涵的更高要求。而目前视觉传递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作品缺乏吸引力,原因有多个,首先是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与创作时间有限的矛盾。当前的信息社会以效率为先,为保证创作和制作的作品数量,作者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要求被创作多篇作品,为达到数量,作者在制作时往往按照流程进行,造成了作品缺乏创新性。其次是视觉传递创作的高昂代价与作品价值无法对位的矛盾。以往视觉传递的作品是手工制造,载体成本高昂,价格自然高,作者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继续进行创造。现在视觉传递可以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载体成本较低,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创作性。而优秀的作品在信息化的时代极其容易被模仿甚至盗版,导致创意极容易失效,这就使作者面对巨额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却无法得到正常的回报。第三,创新与抽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与知识学习能力有限的矛盾。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交流方式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视觉传递的创新和抽象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制作者不断地从新的思路、新角度出发进行创新,而稳定创新除灵感外,必须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增加知识的种类。随着对创新和抽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稳定创作需要在理性思维指导下,需要更多的知识。而知识增长的幅度和程度是由时间、个人天赋等决定,需要较大的时间、精力投入,在要求的增长超过知识的增长时,矛盾就产生了[2]。
解决抽象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两个:首先,可以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着手,通过提高学习效率,调整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能力提高。采用这种方式对教育资源的要求较高,时间消耗相对较长。其次,可以通过组成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不同组员之间的知识,通过讨论不断地完善和整合思路从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各人员专攻某一方面的知识,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小组合作可以通过不同的人员组合实现对不同任务的解决,这是现如今一个非常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效模式。
三、作品的接受性不足,缺乏对受众的考虑及相应对策研究
作者要提高视觉传达的作品品质,除创新创意外,还需要具备有效的表达方式。如果一个作品,作者的抽象表现为受众所不能接受,那么无论在理论方面有多么先进,专家评价有多高,其艺术价值均无实际意义。我国视觉传达作品在设计时,作者的主观意向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作者的这些意向是否能够为受众所接受,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需要作者自身进行取舍和判断。如果作者缺乏判嗍苤诮邮苣芰Φ木验,缺乏相对应的信息交流渠道,就造成作品设计出来后才发现存在较多问题的局面。我国视觉传达作品的品质不高,重要原因在于作者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作品过于理想化,脱离受众接受范围。这种不足表现在进行制作、专家评定、甚至委托方评定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投入市场反馈后,效果相当不理想。除了作者实践经验缺乏造成这种现象外,对作品的评价方式和效率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缺乏客观、准确、科学、系统地作品评价方式,导致作者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无法进行改进。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视觉传达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做到边做边查,查做结合。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按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寻找一定数量的受众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确定在该阶段是否存在的问题以及哪里存在问题。在调查时,要注意受众的客户体验,让其能够准确反馈自身的感受,总结受众感受中的共性,进而不断地改进作品。在改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受众感受与作者设想相冲突的情景,此时就需要作者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取舍。
视觉传达的制作与品质提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多个方面的改进才能取得成功。在改进过程中,社会的需求和受众的感受是衡量改进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为取得更佳的改进效果,应当有效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尝试。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课程要求是教会学生利用平面视觉的符号、文字、插图及相关的标志,以传达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接受者各种信息。这门课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比如报纸、杂志当中的各种平面设计广告,包括路边的广告牌等。概括来讲就是有广告设计、印刷设计、海报招贴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及企业形象设计等许多方面。随着社会对该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教学相应需要改革,包括课程的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管理。这些改革都是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学校的教育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与市场相联系,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这样当学生毕业后才不至于失业,才能立足社会。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国际化、产业的多元化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许多的就业岗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前景一片光明。因为不同的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发展模式及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尽管都是设计部门,但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些千变万化的要求对学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因此,高校“因材施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改革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相关的老师在教授一些基础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的前提下融入新的设计理念,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设计技巧,进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要求主要是将新的设计理念融入教学,将设计和创作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上实现艺术设计的前瞻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课程改革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也不能只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设计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撑,如果只重视实践就会好比空中造楼,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的支撑就如水中的浮萍,则根基不牢,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在教学课程安排上,可以与企业合作,通过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参与实践训练了解企业真正的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企业将一些项目交由学校,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地体会到真正的设计文化,对他们的设计能力、合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快速而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样的课程安排,既摆脱课堂的束缚,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提升,可谓事半功倍。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在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地建立起来,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的时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始设置时由于基础薄弱,经验不足,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基本照搬照抄国外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工艺美术教育、应用美术教育、装饰教育还是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由于自身发展经验不足,因此基本走的是跳跃式的发展道路,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落后,创新性不强,实践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有必要改变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积极通过网络技术开展教学,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设计模式向学生讲解一些当前的流行因素及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对传统模式的突破。
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在实践方面的改革
前文已提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设计知识。在当前的设计背景下,各高校该如何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呢?方法是多样的。如前文提到的在教学课程安排上,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实践课程安排,使学生参加实践训练了解企业真正的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将一些项目交由学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完成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地体会到真正的设计文化,会对他们的设计能力、合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快速而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另外,在日常教学时学校可以举行一系列的设计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个人参赛也可以是团体参赛,这样安排不仅可以突出个人的创作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学生通过参加设计大赛不仅有利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比赛当中,而且有利于形成整体的设计意识。课堂上,老师只是将某一个设计元素当做作业留给学生发挥设计创造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注重于某一个环节而没有整体的概念。比如设计一个图标,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只会追求结果,而忽略整个设计过程的完整性。而开展设计大赛则不一样,在参赛过程中,学生自己选题,并围绕选题写出设计理念,同时将过程记录下来。设计完成后向他人讲解自己的设计作品。这样一个流程下来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设计本身,还有整个设计过程的准备工作,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创作理念的问题,等等。这样的一个完整过程能够有效检验学生设计能力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改革中应不断地挖掘新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改革要彻底,要充满决心。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果不改革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如果改革就应该下定决心,不可只做表面文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不利于学生发展。其次,学校及相关人员要重视教学的改革。任何事情,只有学校和各方面人员都重视,才有利于发展,教学的改革也是如此。教学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展开。最后,一定要持之以恒。教学改革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所有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改革方向正确,思路正确,适合社会的发展,就不担心实现不了目标。因此,当改革成果还没那么有成效时切不可心急,不可随意放弃,应该勇敢地坚持下去,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三、结语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道路漫长且曲折,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应高度重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断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利用社会有利因素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思想观念上的追求创新,探求更符合现展趋势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这是现代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我国企业的战略性发展,企业对其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发展有了明确的计划,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现实。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为适应企业文化和经济建设快速蓬勃的发展,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的需要,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据统计,全国各类艺术设计教育院校有一千多所,在校学生成百倍的增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在学科发展建设和教育体系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成熟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教学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联合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并且亟待改进和完善。如何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如何与企业用人接轨,如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视觉传达教学中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实践能力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型的专业,当前就业前景还不错,其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在企事业单位担任设计师、美术编辑、美术指导等。所以在课程设计都是以实践为主。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听课和实践为辅的教学方式,由于办学条件和课程的设计情况的不同,其结果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手段的调整和设计上下工夫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理论最终是要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论得到验证和不断地发展完善。
由此可知,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更是如此,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通过优秀案例的分析,包括其设计背景、设计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展示,让学生亲身体会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
企业是检验学生的第一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服务项目。市场调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鉴别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市场调研,对所要设计的项目背景和功能等资料信息的搜集,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市场调研做的不够深入,资料信息搜集得不全,分析也就不能深入,设计项目定位也会偏离市场,否则再完美的设计进了市场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深入细致的调研为方案设计提供准确的市场定位,在确立设计课题时,不能流于形式,要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起来,实题实做,让学生走上社会,联系和争取设计项目,或者是参与设计项目。也可以根据网络设计征稿或者各项设计大赛为课题,进行实际设计。
充分调研后,在设计初期,引导学生运用高超的电脑制作技巧,并赋予作品以主题,同时要启发学生发现设计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材料、成本、效果、工艺等问题,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作品充满生命力。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养成多动手、多画草图、多做模型的习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自我完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模拟现实设计工作的过程,激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刺激个体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教学互动性。在实践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设计能力,还需要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建筑、历史、文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从多方位立体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否则学生的基础课甚至专业课都学完了,他们的作品单一化严重,得不到行业的认可。教育创新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关键是联系实践的创新应用。许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反映,学校教育滞后,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实用,在公司能学到学校里没学过的东西。学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实践技能,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如到校办企业,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等合作单位去实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加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艺术学院和企业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国家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后备力量。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也不例外,企业和市场是视觉传达设计服务的对象,也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与企业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首先,校企合作,改善教师结构,构建“多元型”教师队伍。学校基础型教师与企业实践型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成为通才教师,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同步化,教学走在市场的前面。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针对本地与中、小企业密集的现状,发展和开拓与企业的对接,进一步合作。教学中联合授课,使企业成功人士走进课堂,使课堂走进企业。同时完善教师工作的考核制度和提升机制,鼓励教师外派深造,深入企业交流学习,打造与时俱进的教师团队。
针对一些企业,尤其是本地区的企业,存在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品牌推广不到位,或者设计部门力量薄弱等实际情况,与高校联合,发挥高校人才与创意的优势,成立校企研发机构,以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主导,以学生设计为主力。学生分批分组进入各企业,以主人翁的姿态帮助企业对产品深度开发,从企业形象到产品包装设计再到品牌推广,以及产品后续服务与回访等。在合作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传、帮、带工作,让学生最终实现独立设计,成为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实用人才。
企业和学校要拿出一些资金支付学生的劳务费,对成绩突出的要予以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工作热情。企业在能为自己创造了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同学成长起来。高校的人才与创意设计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并逐渐把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国际,成为中国创造的知名品牌。同时学校也受益,首先是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在实践中验证更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及时了解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及时调整,改变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错位的状况。校企合作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实用性又有创造性,既有高素质又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其次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启发,并为自己创造了一定的收入,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与经济头脑,经济与艺术设计相结合。
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磨练意志,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目标,理性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实践中学会先做人后做事,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与地方企业联合,尤其是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势在必行。使有限的资源(资金、人才)实现最有效的结合,为社会创造无限价值,达到双赢互惠,共同发展。
视觉传达教学中合理计划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至今,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产业需要大量高标准的艺术设计人才的情况下所培养的人才,与中国企业需求错位的状况日益严重。如传统培养的设计人才既缺乏实际应用型,也缺乏高素质创造型人才,难以适应多元化企业市场的需求。学科体系设置重复单一缺乏特色,视传、环艺、工业产品、服装、陶瓷等学科遍布各院校,但很难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求,学科专业划分过窄,专业界限过清,缺乏交叉综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对教学内容、所学课程、办学特点都非常关注。所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和自身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性与实用性来改进和丰富教学模式,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走在市场需求的前面,这就要求教育要正确把握未来市场需求的动向。如设立各种教学特色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选择,在选择的时候,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与评估,教师要结合当前与未来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例如:心理学、哲学、文学和潜能开发技术的学习,通过具体设计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潜能和激情,为学生走向企业打下富有竞争力的基础。
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要以中国元素为主线,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如书法、国画、陶艺、剪纸等,使学生加深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时,把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艺术文化,转换成时代的形式语言。融合西方先进的设计教学理念,办成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目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虽然门类齐全、数量可观,但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上还不尽人意。多数学校在学时分配上注重理论的讲授,轻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课堂学习时间长,学生自学时间短,造成填鸭式的教育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应并重,合理分配学时,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全面素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负起责任,以免实践流于形式,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倡导开放式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出自由学习时间和充分发挥的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是引领时尚的风向标,这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前沿性、前瞻性和交叉性。要建设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课程研究与教学体系,适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避免课程重复现象,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期间掌握新知识,使教学不脱离社会。充分合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开发体现新观念、新技术发展的新课程,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使师生及时掌握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前沿信息,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加强教学改革的不断研究,支持原创,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其主动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