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三的语文方法

高三的语文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06 10:13: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三的语文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三的语文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55-01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 、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 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 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谈一下我的方法。

一、千万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

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一定要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高三复习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重

教师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

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参考文献

篇2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模式应被积极运用和发扬,教师应该越来越重视和利用其巨大优势来付诸于实践中,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其内涵。

教师应在新程课越来越深化的大背景下,积极不断地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积累所需的知识层次,转变和创新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要积极加强自身素质教育修养,要深化研究教材有关内容,深刻理解教学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组织和创设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力。

一、创设积极且有效的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高三年级语文教学创设中要多运用多样化、现代化教育方式和理念,比如心理学、数学推理论及语言传播学等有关的理念与方法来解析高三年级语文出现的问题,创设中找到问题、剖析中解析问题、定估中实践问题结果,在实践证明的基础上改进、发展、创新出一种新的理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高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讲解,大部分都停留在书本基础内容的解析,教师通常以此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被忽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有很大的出入。最根本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创设教学目标时没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我认为有效性课堂教学创设应重点把学生放为中心,鼓励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针对性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化的环境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性的特点,制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案,促进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进一步创设科学性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加强自身素质,同时也要对高三年级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解析,剖析教程基础教材内容中出现的问题,来明确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真正地理解语文的中心思想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践和学习交流,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创设更加合理、科学。

3.课堂教学理念、方式要多样化

在课堂上教学的理念、方式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时,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化差异性的特点,制定出差异化的方案,积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来激发和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二、积极培养和营造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氛围

在学习中最好的导师是兴趣,它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正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而何为兴趣呢?兴趣就是指学习语文时很乐意做的事。大量的心理实验表明,兴趣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而成就感是诱发兴趣最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没有成就感而言,这样很可能打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对语文学习厌恶了。反过来,如果能使其有所成就则能使其兴趣增加。兴趣增加了,就会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效率自然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而成就感如何产生呢?它基于学生的进步思想,想要取得进步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多组织和实践自主学习的活动,比如开展语文知识大演讲活动等等,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要根据每一个学生身上差异性的特点,制定最佳教学方式,使其学习能感到成就感,积极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落实、实现目标并有效利用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高中三年级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此我们要充分保证现有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同时积极去探索、研究和创新出一些新的课程必要的课程资源,来充分地保障课堂教学能顺利实施。教师处于课程资源的中心地位,这也是由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和积累既有特征决定的。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积极地创新理念,深化探究性教学,开发、创新新的语文教学资源。

篇3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面对这么多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面孔,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不足之处还请多提宝贵意见。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今天我想和大家来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刑事责任年龄和几种常见的犯罪,遇到犯罪的侵害时如何应对,以及常见的校园伤害;

二是青少年远离的问题;

三是注意网络安全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第14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14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等等。

校园比较常见的有敲诈勒索罪。我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那么我们遇到犯罪的侵害时该如何应对呢?

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

二是要及时报告。一旦你自己或者同学遇到被不法分子侵害,以及同学中有什么不良的动向,要及时向学校老师或者政教处报告,让老师介入处理;

三、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

如果在校园内有人向你要钱要物怎么办?向你施加威胁的可能有本校的学生,也可能有校外混进来的社会青年。他让你给他钱或是你的其它物品,不然就说要打你对此事如何解决呢?(思考,随机抽学生回答)

如果在校内:

(1)应该大声拒绝,不行,我凭什么给你!要正气压住邪气;

(2)看看自己视野中有没有老师和正义感的同学、同时大声呼喊,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此是一文不值。也用不着和他动手,如果动手一是你显得不文明,二是如果对方人多的话,你也容易吃亏。

如果在校外,时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他们都是本地的流失学生和已经毕业的人,他们相互勾结,狐假虎威专欺负软弱的同学,记住:

(1)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答话

(2)如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

(3)如果再不让走,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他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你们应该理直气壮地面对。

校园事故大家肯定在电视或者媒体上了解了许多,下面我们来说说怎样预防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我梳理了一下,同学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课间安全。课间不做剧烈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不骑坐楼梯扶手,不攀高爬墙,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里打球,踢球,不乱扔各种物品。

2、加强安全意识。体育活动、实验课、社会时间及其他课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格操作规程,不能擅自行动,不得攀爬篮球架。

3、讲究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认真做好防火,防震,防触电的工作。不把火种带入校园;不吸烟,不玩火;不随意接触各种电器;不单独外出。

第一个问题就讨论到这里,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青少年远离的问题。

吸毒的危害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吸毒一口,掉入虎口”。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的身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2)精神依赖性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活动诱发并加剧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3、吸毒不仅损害本人健康,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那么,怎样做才能远离呢?

绝不吸第一口,克服盲目的好奇心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保持健康的心态,战胜逆境、挫折。

3、不听信能治病,能解脱烦恼和痛苦,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警惕身边的欺骗和诱惑。的危害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就暂且讨论到这里。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注意网络安全的问题

同学们在上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在网上留下任何你的真实信息,或者把这些信息透露给网友。这里的真实信息指的是姓名、年龄、住址、就读学校地址、班级。

2、网络上会有少数人利用聊天工具以及一些论坛散播一些无聊的、有害的公众信息以达到其个人非法目的。中学生网友在网络活动中应守法自律,不要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

3、不与网友会面或参与各种联谊活动,以免为不法分子所乘,危及自身安全;

篇4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高三语文的有效教学,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高三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一、高三语文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

我国当前的教育仍旧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更加关注自身的升学率。因此,高三语文教学的任务相对繁重,教师为了迎合学校的指标,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只能让学生进行大量机械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要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需要在高三语文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练习,周考、月考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学习压力,通常被语文学习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特别是针对部分上进心极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热切期盼容易让他们产生急迫的心理,让他们承受极大的压力。

基于此,学生容易在高三语文教学中产生负面的意识和情绪,容易让学生自暴自弃。换言之,高三学生的心理更加脆弱、情绪更加敏感,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以及家长的鼓励。

因此,教师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学生的心理,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鼓舞,让学生能够带着足够的激情和热情面对高三语文学习,能够克服高三语文学习的难点,使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进行语文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重视高三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要通过正面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认可,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闪光点,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足够的肯定和赞扬,而不是一味的压迫学生、责备学生。进一步说,教师要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发挥罗森塔尔效应,利用期待和暗示的力量帮助学生克服内心负面的意识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达到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要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同时,教师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让学生掌握更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对其灵活运用,使其能够更好的应对高考,同时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多轮复习。这就在无形当中缩短了高三语文教学的时间,使得高三语文教学的任务较重、内容较多。这就表示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多且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了高三语文教学的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不能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基于此,学生才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对众多的知识进行规划与整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高三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归去来兮辞》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这篇课文的内容,对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的能力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基于此,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学习,同时也从中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扎实,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整合与利用。

三、重视学生的基础

从高三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节奏,无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获得真实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在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中并不努力和认真,导致其语文基础相对较弱。对于这部分愿意学习、渴望进步的学生,教师就必须重视其基础,要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能够跟上高三语文教学的节奏。

篇5

教师在高三语文教学与复习中所采取的题海战术,在应试成效上的确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尽科学与合理的,师生在精力投放与时间安排上付出了很多,有了一些成效,但是不对等。教师不仅要开展一定强度的复习教学工作,而且要在提高效率上做文章,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抓住规律,激发热情,讲求方法,有效开展高三语文教学。

一、遵循心理规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高三语文教学中,不仅是任教高三的语文教师,就连许多家长也认为,在高三阶段需要大量的强化与巩固练习,高三阶段是最紧要的阶段,不苦不行。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高三语文教师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罗列”,大量搜集各种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习题、试卷。在教师看来,大量的习题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应试考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反复机械训练来强化掌握,是许多高三教师常用的手段。

细究这种教学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否定教师的出发点,但是教学成效非常低,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操作性。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一味地增加练习、考试的频率与难度系数,并不能够使教学成效得到明显提升,这是由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与数理化学科知识不同,语文并不能像理科那样,通过大量训练可以巩固对规律的掌握与运用,语文强调的“懂”、“悟”,不是简单进行重复与训练就能够提升的。相反,如果教师将高三语文教学的重心投放到无休止的练习与考试当中,学生根本无法对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与运用,还会感到身心疲惫。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缺乏了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变成被动的应付,而不是主动投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潜心研究高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心理发展方面的规律,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摒弃题海战术,取而代之的是高效、针对性强的训练,做到数量适当,简单重复的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删减,让学生有效巩固与消化吸收;二是强化学生的心理引导,通过前景规划、精神激励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二、调整深度密度,有效增强成功心理体验

高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知识点的考查,关注的是学生已经有多少内容掌握了,还有哪些部分没有掌握等,而对于学生在学习成功感受及心理满足体验等方面关注较少,其实,这与高三语文教学成效高低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高三学生在年龄上已经20岁左右,在心理发展上具有较为成熟的观念,自尊心也更强,对于学习成功体验的需求更加强烈,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可以对教学成效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抱怨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基础差,在一部分学生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但是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却和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联系,过多的重复练习挤占的是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消化、吸收的时间与精力,消耗的是学生的学习激情,加之一些练习或测试过于追求难度,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效果与能力上的迷惘,甚至会在学生心中增长失败的消极情绪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对练习的深度与密度仔细分析,进行适当调整。

有经验的高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采取有效措施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训练难度适中,二是数量适宜。进入高三阶段学习后,过浅的练习不利于师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过深的难度不仅超出高考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基础,而且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训练难度的适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思索、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复习活动。适宜的训练频率也可以让师生有反思的空间,对“教”与“学”开展拾遗补缺。

三、科学进行引导,切实提高复习针对程度

在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要对教学时间与精力进行科学分配与合理使用,要注重对学生复习方式的指导,坚决摒弃一味增加学习时间、增加训练容量及施加学习压力的简单做法,要尝试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及灵活运用等方面入手,实现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教学目标。

篇6

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学科的鏖战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学生知道高考语文分数的比重,但是老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学抱着“无为而学”的态度。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语文也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这科目到了高三没有投入时间认真琢磨,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突破的。而无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高三一年不少同学能在语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数,分数差的学生可能会少一些致命的极低分,中等的同学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数,而尖子生生如果不抓紧,失去了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成绩青黄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必须首先时时刻刻提醒语文学习这件事。一是确立信心,让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语文是属于冲刺阶段,任何人在这个阶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语文是最有所为的科目。二是细心维护语文学习的热情,要保持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良好心态,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往往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提高很难,教师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让学生开始讨厌这个学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维护。时不时找机会表扬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点,以及有机会三言两语的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还要创设具体的语文氛围。我认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可以放开些,到了高三就必须把高三的系统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中去。教师必须先自己做到有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语文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再适量作业,再加及时反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语文是无序的,随意的,放弃一些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心理,高三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点展开,每天都有要重新审视的语文考点常识。这样就不容易忽略这个科目的内容了。另外,教师统一学科学习的要求后,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总之是重视战略,认真落实。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关键还在于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如平时在班上安排一些同学在休息时间抽空讲四大名著,刚开始有些同学听,后来听的人不断增多,也可采取交流的形式,一个熟读《三国》的人开讲,围着甚众。这样我认为一方面是在普及,但是更重要的是把阅读名著的气氛带活了,很多同学听了一些发现自己差距很大,回去赶紧翻书,赶紧抽空看。然后回头看看,又觉得很多同学都在紧张语文啊,这样语文的气氛也就营造出来了。还可利用一些同学问问题来刺激提醒其他同学语文学习。比如一些同学琢磨现代文阅读,会自己做题然后来问老师,在课堂上借着表扬这些同学成绩的进步来告诉同学阅读分数提高在高三应该怎么做。

二、处理好教材和考点的关系

在高三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只是把目光盯在考点上,忽略教本,轻教材,重考点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教材不熟悉,课文内容空白,不能利用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对渗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不到位。从而舍本逐末,弃源追流,费时耗人效果差。实际上,教材是本,教材是源,考点命题与教材紧密相连,譬如语音题,考纲明确设此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误读现象,规范现代汉语语音,推广普通话,于是教材相应地在第二册书后增设统读字字音表,四册书后设有容易读错的字附录表,以及每篇课文下对重要词语中关键字的字音注释,这些是考试命题的主要范围。本来此题难度较低,一般的对策也是只识记正确的读音,不考虑错误音,以不变应万变,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但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情愿回归教材,宁可多做题,做对了津津乐道,喜形于色,自以为语音过关;做错了根据答案更正,自以为语音太麻烦,基本识记的欠缺导致复习中只能就题论题,当时会做,过后遗忘,会的依旧会,错的照旧错。效果事倍功半。

三、强化训练现代文阅读

科技文阅读需要做题来熟悉题型和出题者的思维,这一点无庸置疑。而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关键不在于做题,而在阅读。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阅读和写作能力挺强的同学,他现代文阅读的分数却不高。问题不在于他读不懂内容而在于他不懂要答多少,怎么答才是出题者所需要的答案。其实作为阅读题的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少的条条款款,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答案唯一性也说明,这其实可以算客观题。所以训练和讲评尤为重要。所以现代文阅读需要训练,但是要精训练,精讲。学生训练也必须选择符合高考要求典型题型,知道题目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方法。这是一道教师自己必须认真研究琢磨总结方法然后再交给学生的题目。阅读有好几个层次,不一定阅读能力越强就越会做这种阅读。

篇7

当前,国家对教育方面越发重视,因此开展了新课标的改革工作,不仅重视人文修养的养成,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发展要求,这种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教学方式反而会令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关键性的一年,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令高三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争取令学生在语文方面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1 掌握学习方法,适当降低难度

在高三这段时期中,学生多数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所以语文课堂往往都是沉闷的,这样就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这种互动性的方式不仅可以令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缓解,同时也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高效化的发展特点。以诗词鉴赏为例,这是高中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项内容,高中三年来,所学习的诗词也不在少数,例如高一的《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等,高二学习的《柳永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苏轼词两首》等,三年下来,这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不应该丢分的部分,所以教师在课堂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诗词接力的方式,一方面达到了有效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为更加高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另外,除了诗词的背诵以外,诗词赏析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在答题时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诗词炼字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思,二是体会其中运用的手法,三是将字的原意掌握清楚,最后还要厘清在句子中的作用,达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按照步骤有序的令学生学会答题的技巧,这样不仅可以规范答题格式,更重要的是不会出现丢分的情况。教师在不断引导的过程中该应该注意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住,教会学生答题技巧要比每道题都详细讲解更加高效,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在,也是实现高效复习的主要途径。

2 制定学习目标,划分学习难点

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高考,但是也可以将这一大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逐一攻破,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同时也达到了高效复习的目的。笔者将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学习难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背诵的部分,应该争取令学生达到满分。在不该丢分的部分一定不能丢分,在可能丢分的部分尽量少丢分是复习的主要任务。背诵部分所占的分数相对较小,所以很多学生都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了这部分的复习。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时,应该细细的推敲,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这首词是他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复习时应该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豪放派写作的特点,可以引申到豪放派其他作者的写作中。并且还要掌握这首词的主要写作手法,例如用典与情景交融等,这些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也会经常用到,对于其他诗词的复习也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学生经常丢分的部分,因为有些字没有翻译出来,就会出现丢分的情况,因此这部分的目标就是要将字字都得到落实。复习的要点包括四个部分:(1)18个虚词;(2)词类活用;(3)文言句式;(4)翻译的方法准则。例如对《烛之武退秦师》的考查,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令学生写出原句;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译,仍以这句为例: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原句:吾___还也!这种练习可以达到熟记文言语句,增强语感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文白对应”的意识。

第三,在写作部分,应该实现规范合题意的目标。写作,可以说是高三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数学生头痛的一项。每每作文练习的时候,能顺利理清思路,看好命题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在复习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切合题意,不歪解材料,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不论是什么文体,首先要确保行文流畅,让读者能够明白写作思路,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适时应用到写作中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在临考前半个月,可以放松的心态作三两个规范的完整作文。在这时的作文里,要有意识的提炼归纳一些时事人物正反事例,回忆完善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小事,把这些作文散件放入记忆仓库,也许考场上会发生奇效。我们看,第一流的棋手在比赛前都要闭门研究,他们肯定会准备一些有用的定势。最重要的是,这对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3 切实提高听课效率,有效落实考点知识

高一、高二的课堂都是针对教材的,偏向于语文素养的熏陶涵养。而高三的课堂是针对高考大纲上的考点逐一复习的,偏向于知识点的记忆,为高考语文能打高分打基础。因此,学生的听课习惯要有所改变。(1)学会调控情绪,尽量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三学习要注重考点,将语文的考点放在首位上逐个复习,精力高度集中到重点上来,为的是能够在高考中拿到优异的成绩。(2)适时、及时地做好课堂笔记。高三语文需要学生在老师讲考点的时候着重记忆,通过老师的强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配上勤动笔,记笔记的好习惯,通过对笔记的利用,适时翻看,也能提升效率。(3)争取在课堂中便能掌握知识点,甚至能够运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三阶段是学生提升成绩的关键性阶段,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面临着时间紧迫的压力,学生在身心方面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加饱满的面貌应对即将到来的人生大考,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提升效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优化,希望本文的探讨可以为广大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篇8

高三语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三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在高三语文教学中,要想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三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习题训练缺乏创新

虽然目前国家不主张以应试教育作为教师研究教学的重点,但是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在客观上,高三学生正面临着高考,这一时期语文教学的效率,关系到许多高三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高三阶段,实施语文习题训练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高三课堂仅仅靠现成的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习题的内容是编者根据自己所在地编写的,所以在教学方面实用性不大,教师不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习题内容,是导致高三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教师受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语文课堂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导致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出来。如果教师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学习负担不断加重

高三,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时期。所以家长与教师认为给高三学生加大学习任务量是理所当然,但是家长与教师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语文学习的成绩与考试的频率以及难度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加大任务量并不等于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只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提高高三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创新习题训练

首先,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如果想让学生的习题训练具有时效性,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来整合学生习题训练的内容。只有这样练习,才具有实际的学习效率,才能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次,高三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教师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降低习题内容的难度,尽量将重难点的内容,以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学生,并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改变教学方式,发挥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高三是整个高中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某些教师还是将自己放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处于课堂的被动位置,这样的教学很难使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应该以学生为主,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的策略,以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施效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还应该在课堂上面带微笑,积极鼓励学生说出对课堂问题的见解,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三)掌握学生心理,适当减轻负担

篇9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过程与方法熟知中国诗歌特点,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教学难点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教学关键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反复诵读。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导入介绍点拨教师活动了解默读思考回答学生活动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

方法一: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方法二: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如用第二种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学生品味。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五、课文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试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与中国古诗相比,中国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语文高三《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之二相关文章:

1.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正文

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3.高三语文《陈情表》教学设计之二(2)

篇10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要想精通它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学困生对它是望而却步,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其实,尽管语文知识广博深奥,但是如果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探究,被其中的知识所吸引,进而感受到其中的奥秘和乐趣。所以,高三语文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应该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困生的学习带来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和成绩的进步。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重视基础,对学生因材施教

语文学困生的基础往往都不牢固,他们有很多的字、词、成语的基本含义都不是很清楚,导致他们看不懂文章或者是理解上产生偏差。面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有耐心,从基础抓起,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到底是哪里存在着不解和困惑,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当学生学会了就会产生兴趣,进而不断地提高。

例如文言文知识是很多学困生都望而生畏的,他们感觉这就是难懂的“天书”,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文章中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12年的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就有这样一道题:对下面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厥,朝论多属燧 厥:失职。很多学困生面对这道题都不知所措,可以说就是凭感觉来做题,根本不知道这些词的具体含义。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一个词一个词地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掌握他们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把这些基础知识给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和背诵,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产生兴趣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语文知识本身就是广博无边的,高三语文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地去探究。针对学困生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师更应该注重对于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例句来让学生感受不同句式的妙用。“冲动扼杀了他的幸福。”这是一个陈诉句;“谁说不是冲动扼杀了他的幸福?”则是一个疑问句;“冲动扼杀了他的幸福啊!”这又是一个感叹句;“他的幸福被冲动扼杀了。”变成了被动句……这些句式不同,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可是强调的重点有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比较,看看各种句式的差别,感受语言的奥秘和无穷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句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学习掌握不同句式的差别。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学生会发现他们的差别,自然会感叹语言的神奇,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认真地去学习和分析,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和技巧。

三、形式多样,使学生表演游戏

学生上了高三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学生感觉紧张、压抑,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感觉到慌乱和不知所措,高三语文教师要用轻松的课堂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给语文课堂带来一份自由和轻松。新颖的形式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关注课堂,认真学习语文知识。对于语文知识的考察永远都少不了成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掌握成语。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让每组学生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对成语的表演和解释。教师所选择的的成语可以是历年真题出现过的成语,也可以是教材中出现的成语。如12年高考中出现的成语:闻而过喜、从一而终、方寸之地、忙里偷闲、妙笔生花等等。教师把这些成语写在一张纸条上,只有表演的学生可以看到,该同学在解释的时候不能说出成语中所包含的字,其他学生去猜这个成语是什么。在相同的时间内看看哪组学生猜出的成语最多为获胜组。因为这是比较基础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形式,教师在选择表演的学生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选择学困生,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四、鼓励评价,待学生精彩绽放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学困生更是需要教师的鼓励和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可以勇敢地在语文学习的大路上进行探索和求知。教师对于高三语文学困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相信皮革马利翁效应,在长期的积极评价的氛围中,学困生的自信也会增加,增加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去探究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高三语文教师在对于学困生的指导过程中要相信给小草一些时间,小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纠正;当学生没有思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点拨,启发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当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教师可以跟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总结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教师的评价要客观,有针对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产生,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增加。

例如让学生进行句式仿写,并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给出句子: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学生写出了: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学生很好地运用了其中的比喻,教师面对学生这样的表达就应该多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

总之,高三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长期的努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只要语文教师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以信心,并采用丰富的形式,就会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高三学困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当学困生产生了语文学习兴趣后,就会在这片蓝天中自由地翱翔,快乐地学习。

篇11

众所周知,在高考的应试、升学压力下,高三语文课堂很多时候变得生气全无、死气弥漫。大量的复习课和讲评课,经常让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因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很多都是复习旧的知识,毫无新鲜感和趣味性可言,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提高和发挥,而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怎样在保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升高三语文的课堂活力呢?笔者认为,转变观念并重构、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升语文阅读的效果,是摆脱目前高三语文教学困境、改革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根本出路。那么,在高三语文复习中,该如何重构我们的阅读教学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走出题山题海的包围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绝不仅仅只是高一高二年级的专利,即使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我们做老师的也依旧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文性”。我认为,复习课、讲评课一样可以有也必须有思想感情的熏陶,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帮助学生提高生活、思想的认知水平和道德修养。这不但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所在,并且,知识的传授也只有依托于人文性,和思想感情、人文精神水融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太注重一些公式化模式化的内容以及一些所谓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规律,太在意自己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可交代性。其实,这样的教学和素质教育思想以及语文教学本质都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反复、机械、乏味地复习、做题、考试、讲评其实并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而应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最起码让他们看看报纸,读读短篇的励志文章,读读笑话,既可以无形中放松学生的身心,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以学习或生活的指导,更能让学生在愉快和不经意中积累一定的素材。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情绪体验、情感愉悦和思维,可以增进学生的成就动机意识,促进他们进入语文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轨道,使语文学习主体对学科产生稳定的学习内驱力。

二、重新圈设阅读范围和阅读数量

现在高三语文复习一般遵循这样的路子: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强化。这一过程带有很强的封闭性,它基本上是在教材和试题中转圈子,不注意与外部的联系,不注意教材的延伸和迁移。少数老师到了复习阶段,不让学生看书读报,生怕影响教学质量,可是,学生不了解社会,语言单调乏味,思路闭塞不通,思想观念陈旧,怎能学好、考好语文?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打破这种封闭、僵化的体系,彻底更新观念,引进时代活水。我认为,其首要任务就是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二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课外读自己喜爱的新闻、社论、时评、散文、短篇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有了这种愿望,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

在文言文阅读方面,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定位很明确也很稳定,那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然而,现在很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不仅偏长偏难,并且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但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且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基于这种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坚持按以下三个标准重新选择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①篇幅简短。高三上学期,字数一般在200字以内,下学期可以适当长些,但最好不要超过500字。

②故事性强。目的是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强化阅读和记忆的效果。

③语言浅近通俗。目的是利于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只作简单的提点即可。

④富于生活哲理。目的是能结合社会实际,能指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

三、努力转变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除了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之外,教师选择恰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对象、内容和教学任务,可以选择不同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在这么多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应该是朗读型阅读教学。我认为,在讲风盛行的高三语文课上,把朗读这一传统用十分有效的方法重新请进高三课堂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提倡让学生多朗读,有感情地反复诵读,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体会,给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揣摩作者心境的空间,感受作品的韵味和气势,进入到作品的内层,受到熏陶、感染,产生审美的愉悦。在朗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高三的语文教学在高考的压力下,应一如既往地追求“本真”与“素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朗读,诵读,默读,听读,齐读,个别读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具体的语境中积累高考必考的拼音、字词、成语等知识,揣摩、感悟严谨流畅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技巧,提升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积累丰富而鲜活的写作素材等等。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高三是特殊而关键的一年,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取得成效,教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高三学生通过阅读,达到既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又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应试成绩的效果。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虽多无益。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过程一般应该是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具体说,阅读者先要通过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进而把握读物的思想内容,这时候,对读物的理解还处于较浅的层次;然后,在正确把握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再下一番咀嚼、细心揣摩的工夫,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运思和表达,并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时候对读物的理解才达到了较深的层次。学生明确了正确的阅读过程,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如果说高一高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抓的是基础,重的是长效,那么高三的阅读教学就应该突出“短、平、快”的特点。“短”指的是阅读的篇目应尽量短小精悍,如果高三了还去读什么长篇巨论显然是不现实的;“平”指的是阅读的内容应尽量贴近现实生活,不能艰深晦涩,以免学生望而却步,心生畏惧;“快”指的是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后给自己语文学习带来的进步,特别是在阅读的速度、阅读的方法、写作素材的积累等方面尽快让学生尝到“甜头”,从而产生不竭的内动力。

近几年来,我们借鉴了外地同行的经验,重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重构、改进,努力坚持在阅读中复习,在复习中阅读,把阅读和复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用两条腿走路,在短期内(高三一年)为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光明而宽阔的语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