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07 14:43: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当今世界常规资源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在面临能源危机的时代,寻找和利用洁净的、巨大的、可再生的能源,是重要的能源发展战略。新疆是我国21世纪的能源基地,虽然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其枯竭是不可避免的。新疆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总量丰富,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地域分布相互匹配和开发条件相对优越等特点,值得大力开发和利用。为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研究。

一、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传统可再生能源和新可再生能源

传统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大水电和直接燃烧的生物质能,新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现代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固体废弃物等,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为获取充足的能源而拼搏,而且无不对解决能源问题的决策给予了极大重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引人注目。

(二)国内外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情况比较分析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可再生能源终将成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利用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效应和污染环境。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供应有限。从长远来看,发展替代能源也成为我国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国从2001-2010年之间的各种能源消费量图

资源来源: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整理形成。石油消费量以百万吨为单位,其它能源以百万吨油当量为单位。备注:其它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垃圾发电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种能源的消费情况都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其中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远远少于其他能源的消费量。所以说,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需大力开发和利用,以此为减少我国能量消费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2011年各重要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情况表

资源来源: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整理形成,以百万吨油当量为单位。

通过上面的各代表性国家能源消费情况表可以看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在总体能源消费中占的比例远远小于其他几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在总体能源消费中占的比例、这表明我国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程度依然很低,需采取措施大力开发和利用。

二、新疆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利用现状

(1)太阳能

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能总辐照度总量在5×109 - 6.5×109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值为5.8×109焦耳/平方米。区域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太阳能总辐照度在5.8×109焦耳/平方米/年以上,西北部大约在5.2×109焦耳/平方米/年左右。新疆全年日照时数为 2 300~3 300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60%~80%,居全国第二位。这为开展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新疆己先后建成了 23 座大型的太阳能发电厂,72 座中型的太阳能发电厂,以及为数众多的小型、微型发电机和供电设备等。已开发出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和长寿太阳能电源等多个产品,建设了太阳能光伏示范村,推广太阳能光伏电源,解决了本区电网尚未达到的农牧区、高原兵站、野外流动作业等地的供电电源,为边远地区牧民的生产、生活用电以及电视、广播差转、无线遥测等不易用电网延伸解决用电的地方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风能

新疆地域辽阔且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区风能资源的总贮量为 18 910 万千瓦,每年可发电 8 190 亿度,相当于 3 439.8 万吨标准煤。可见,如若将全区的风能资源都开发利用起来的话,长年可节约的煤能源将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新疆风能有利用价值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六大风区,即:(1)额尔齐斯河谷西部风区,位于哈巴河、布尔津、吉木乃、黑山头等地;(2)准噶尔盆地西部风,位于和尔克赛尔至克拉玛依地段;(3)乌鲁木齐—达板城谷地风区,位于乌拉泊至达坂城山口,长约 80km,宽约 10~20km;(4)哈密南北戈壁风区;(5)吐鲁番地区;(6)百里风区,位于兰新铁道辽墩至十三间房铁路沿线。新疆除上述六大风区外,其实还有不少地区的风力资源也较丰富。新疆风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发电方面。因风电开发而著名的新疆达坂城风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通风口,总面积为 1600 平方公里,一年中 10 个月以上有风,且风速稳定,年风能蕴藏量约为 250 亿千瓦时,可装机容量在 2000 兆瓦以上,被不少国内外专家称为中国风能资源条件最好、开发前景广阔的地区。

(3)水能

新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 1 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 34 条(包括干、支流),理论总蕴藏量 3398 万千瓦,占全国的 5%,为我国北方内陆流域的 90%。可开发装机 1 万千瓦以上的电站 213 处,占全国可开发资源的 4%。340 条河流中,南疆有 160 条,总蕴藏量为 1773 万千瓦,占全疆的 52%。其中,水能理论蕴藏量最大的是伊犁流域,其次为南疆的叶尔羌河流域。新疆小型水能资源总装机量为 198315 万千瓦,年可发电量 84611 亿千瓦时。

(4)其它可再生能源

新疆地域辽阔,农田、山林、草场、渔场本身就是个庞大的生物能源库。然而将生物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来加以开发利用,将它们转化为可燃性的液态或气态化合物,如制造甲醇、乙醇、沼气、甲烷合成气等可燃性燃料,目前新疆在这方面的开发还较少。如若各方面人士加以重视条件成熟,在生物能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必将会节约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新疆同样有些滞后。

三、新疆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对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或替代常规能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二是对常规能源在开发利用中对环境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对建设新疆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认识不清,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二)缺乏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发展目标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已于 2006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十一五”规划也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新疆作为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目前还没有对可再生能的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发展目标也不明确。

(三)发展资金匮乏

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都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的单位投资高达 6.5 万元/千瓦、0.9 万元/千瓦和 0.08 万元/平方米以上,而实际运行时间又很少,年均只有 2000~3000 多小时,从而导致产出低投入高。新疆地处西部,建国以来新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从而使外商来新疆投资遇到较大阻碍。

(四)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从新疆的能源资源状况来分析,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小水电)。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种类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方面,而且企业规模不大,多数企业实力较弱,水平低、管理差,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不平衡,可再生能源产品制造业和系统集成业发展较快,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行、管理、服务行业非常弱小,这种不完整的产业结构,影响和阻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

四、发展新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新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把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纳入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新疆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可再生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耗中达到30%的战略目标。

(二)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基金,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基金,支持研究和开发项目,引导企业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

(三)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1)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运行成本较高问题,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制定措施,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与矿物能源开发企业的均衡发展。(2)制定政策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凡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或个人,给以适当的政策性补贴。(3)贯彻执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依法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四)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1)制定新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标准,建立可再生能源设备与产品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可再生能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建立规范的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招标投标机制,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规范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市场行为。

参考文献:

[1]裴郁.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2]谢治国,胡化凯,张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9):52-56.

[3]常振明,韩平,曲春洪.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与未来展望[J].当代石油石化,2004(12):20-2.

[4]王东.论新疆的区位资源优势发展可再生能源[J].科技信息,2010(23):56.

篇2

1我区区情概况及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现状

1.1区情概况

1.1.1社会经济状况。麦积区是甘肃的“东大门”,现有农业人口45.2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 670元,是一个城乡兼容、工农互补、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区。区内山川交错,海拔在748~2 599m之间,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0.90 ℃,无霜期170d,年降水量506.30mm。

1.1.2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现状。全区总面积3 484km2,现有耕地72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林果、蔬菜、畜牧、乡镇企业和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区能源利用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和薪柴等生物质能资源储量相当可观,全区林地面积约88.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耕地72万亩,可产作物秸秆约1.50万吨;饲养大牲畜4.80万头、猪8.40万头、羊2.10万只、兔0.40万只、鸡54.70万只,年产畜禽粪便9.44万吨。另外,农副业和工业残余物与加工废弃物,污水及城市垃圾等也组成了生物质能体系。二是水资源蕴藏量居全市第一,但小水电开发滞后;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资源也较丰富,但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由于投入能力有限,资源还没有得到系统开发利用。总体上看,农村能源主要是秸秆、电、煤和薪柴。目前利用上存在污染环境、运输成本高、小水电开发滞后、利用常规能源(煤、电、油)成本较高和农村经济承受能力低的压力。农村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储量大、种类多、涵盖面广,尤其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大。

1.1.3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及其特点。目前,我区农村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用能结构。一是沼气项目实施区传统的用能方式、结构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变,农村沼气已经成为农村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但因项目实施户绝对数量较小,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区农村能源利用的现状,用能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在非项目区农村用能仍以作物秸秆、野生植被叶及煤、电为主。据统计,去年全区农村年用煤量约9 459吨、生活用电约850.90万千瓦时、作物秸秆约79万吨、薪柴约38万吨,生活用能占到80%以上,生产用能在20%左右。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减少生物质能消耗和直接燃烧,提高热效化率,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是我区今后农村能源面临的首要任务。

1.2农村能源建设成果

自从2002年国家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来,我区农村能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沼气建设项目村达64个,户用型沼气池拥有量达到7 805座,使用率达98%以上;二是推广省柴节煤灶6.71万户、架空炕0.05万铺、秸秆气化炉103台;三是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152台、太阳灶240台、太阳能路灯2座、太阳能钟2座、太阳能热泵2台、太阳暖房40座;四是生态农业有了发展,推广“四位一体”生态模式30户、“五配套”模式13户、“猪-沼-果(粮、蔬)”利用模式2787户、集雨滴灌工程3处,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项目农户逐步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发展和谐化”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目标,全区农村能源建设项目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保护天然林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开发沼气可再生能源,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沼气建设,通过燃料、肥料、饲料的良性循环和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推动了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促进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1.2.2优化农居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文明进步。通过沼气供能,结束了过去几千年农民做饭烟熏火燎的历史,减轻了农村妇女的家务负担,同时,粪便入池发酵,大量有害菌群被杀死,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家居卫生状况,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改变,体现出了“家居温暖清洁化”的新景象,促进了农村的文明进步。 1.2.3巩固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一座10m3的沼气池一年节约的薪柴相当于2.50亩林木一年的生长量,且减少直接燃烧柴草产生的排放污染,加快秸秆转化还田,有效防止植被毁坏,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促进整个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4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在农村能源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广泛宣传,积极推广各种新技术,使农民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密切了党群关系。

2存在问题分析

2.1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地位的认识不高

我区对新型能源的利用才刚起步,由于区财政有限,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推广只靠国家的投入,没有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未将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就“能源论能源”,看不到发展可再生能源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更没能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高度来认识。

2.2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单一,综合开发水平不高

我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小水电及地热能等资源丰富,由于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层政府财力薄弱,农民自身积累有限,投入不足,项目推广规模和覆盖面小,难以形成全面推进和综合开发的工作局面,农村可再生能源发挥不了综合效益。

2.3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不高,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较低,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我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起步较晚,科研人员少,科研成果更少,对优势资源的开发有限,尤其是对太阳能、风能、沼气等高品质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农民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知识匮乏,直接影响了我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全面实施。

2.4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商品率低,大中型项目比较分散,不成规模,小型项目大多分布在农村,没有形成生产、使用、管理服务的产业化运行机制,产业化程度低。另一方面除小水电站、大型风力发电场等以外,其他农村能源项目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或者外资参与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也不够,造成市场化程度低。

3加快我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构筑有利于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社会环境

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是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是发展我区畜牧业,促进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对改善我区农村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应综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体,强化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良好氛围。

3.2强化政府引导,构筑有利于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我区一是要用足用好国家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我区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应将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列入基本建设项目,每年列专项经费,重点扶持。同时,整合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支农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切块用于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工程建设。

3.3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科技攻关与培训力度,构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加大科技开发力度,解决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中的难题,力求在便捷、实用、耐用等关键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农民的科技素质,为农村可再生能源事业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3.4搞好服务,构筑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随着农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普及,广大群众对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把服务送到村,把技术教到人。引导农民兴办农村能源服务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建立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真正使农村能源事业不断走向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道路。

3.5加强引导,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市场化进程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谁投资、谁受益为主的原则,借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按照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机制。政府引导农村可再生能源企业“跳出能源发展能源”,通过综合开发,靠效益在市场中存活、发展。鼓励企业投资兴建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骨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逐步建立我区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服务体系。

3.6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件成熟,潜力巨大

一是我区太阳能、风能、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的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可达79万吨以上,全区饲养大牲畜4.80万头、猪8.40万头、羊2.20万头、鸡54.70万只,年产畜禽粪便9.44万吨。二是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我区有一支服务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项目的建设队伍,在太阳房建设方面也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沼气发电技术方面,省内外已有不少技术过关的设备生产厂家及成型设备,有许多成功模式可借鉴引进。三是农民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很高。据我们对全区25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建设沼气池意愿强烈的农户占到75%,个别村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也积极要求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总之,麦积区农村可再生能源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发展时机已基本成熟,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步伐,为实现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资源合理持续利用,保护我区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民节支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 中国农村能源年鉴(2003年).

[2] 2004年麦积区农村经济年鉴.

篇3

1、户用沼气池建设

户用沼气作为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载体,建池总量从2001年1.7X口增长到201 2年年底的5.32万口,10年内增长3倍,培育了茶庵铺、青林等千池乡镇11个,茶庵铺镇上高坪村、盘塘镇常青村、青林乡采菱村等百池村167个。到2012年底,全县沼气入户率占可建池农户的比例达到了30.2%,建池成功率达到了100%,沼气使用率达到了89.6%,“一池三改”率达95.5%。沼气年产总量突破2500万m3,农村沼气已逐渐成为了农民生产生活用能消费的主导。

2、大中型沼气工程

先后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48处,总投资2500余万元,年处理畜禽粪便污水近百万吨,有力改善了农村环境。由国家投资建设万福生科、桃源黑猪场、四喜养殖、济庆农牧等大型沼气工程7处,总投资1650万元,其中桃源县黑猪场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及综合利用工程为全省首个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利用的示范工程,为破解“二次污染”难题探索了成功模式,获评2012年湖南省“双优”工程称号;枫树乡公路村大型秸秆沼气工程为全省两个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项目之一,对全省农村能源转型升级、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从家庭零散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桃源县在农村沼气发展上,注重联户沼气工程的建设,变-池-户为-池多户,截止目前,已建成联户沼气工程86处、联户1165户,项目覆盖茶庵铺、漳江、枫树等8个乡镇,既有效解决了规模养殖大户的养殖污染问题,也为周边群众解决了生活用能问题,深受养殖业主和老百姓的欢迎。

4、太阳能利用

积极推动太阳能建设,截止201 2年底,共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25万m2,总投资9000多万元,发展太阳能建设示范村12个,受益群众6250户;在县城主要街道和部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广太阳能路灯460盏,总投资368万元;还将太阳能增温系统推广应用到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上,开了全省之先河。

5、其它生物质能开发

推广省柴节能炉灶4.71万台。积极推广沼气发电,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利用沼气发电87万多度,年节约电费36万多元;引进了宝胜沼气10兆瓦发电工程,采取鸡粪发酵产生沼气发电工艺,预计每年可处理鸡粪10万吨,发电2000万度以上。探索开发利用风能,正在引进总投资4.47亿元的牯牛山区域风电项目,装机总容量达49.9兆瓦,将有效缓解全县用电压力。

二、发展趋势

农村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清洁、环保能源,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前景将跟随国家战略调整、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进程呈现以下趋势:

1、农村户用沼气逐年递减,但仍受群众欢迎

随着养殖业从个体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沿海转移,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面临着发酵原料、农村劳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转入了停滞不前的发展阶段。但从现实调研情况来看,农村户用沼气仍然受到群众青睐,仍然具有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站辐射范围内的农户,建池积极性仍然很高。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仍然是农村能源发展的主旋律,虽然每年发展数量将呈递减趋势,但总量上只增不减。

2、大型沼气工程及联户集中供气是发展重点

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开展沼气联户集中供气,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既能解决养殖污染,又能为周边群众提供清洁能源,企业、群众都满意,也符合国家发展沼气的战略部署,是近几年乃至今后中央和省里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的主攻方向。桃源县在这个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并积极了一些经验。譬如,去年建成的黑猪场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及综合利用工程,就是桃源开展联户集中供气最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该项目依托国家投资的黑猪场大型沼气工程,通过“业主、运管方、能源办”多方筹资,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沼气供给周边2所学校、103个农户、1个农庄,沼渣制成沼肥出售,沼液通过专用管网输送到苗圃与葡萄园基地,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获评为全省“双优工程”的称号,并吸引了全省近60个市、县能源办领导前来参观学习。

3、沼气能源的社会功能将呈现多样化

发展沼气是一件惠民生的好事,有百利而无一害,其所体现出的社会功能将呈现多样化。一是沼气用于供能。主要是用于生活用能、猪舍加热等。在冯茂养殖场调研时,养殖场老板曾宏向我们介绍,他所建的100m3沼气池,主要用于2栋猪舍1000头猪冬季加热升温,加快了猪的生长速度,缩短了生长周期和资金回笼的时间。二是沼气用于整治农村环境。像我县浯溪河乡为解决学校食堂和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结合食堂改造建设了1个50m3的沼气池,环境大为改善,全县农村环境整治评比也由排名靠后追到了靠前名次。三是沼气用于发电。桃源县第一家上市公司万福生科依托5000头猪养殖场建设了总发酵容积为1800m。的沼气池2座,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每年可发电87万多度,年节约电费36万多元。目前正在规划即将动工建设的宝胜沼气10兆瓦发电工程,采取鸡粪发酵产生沼气发电工艺,预计每年可处理鸡粪10万吨,发电2000万度以上。

4、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小型生物质能将大幅开发利用

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生物质能作为农村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越来越备受社会关注,越来越得到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国家对小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开绿灯,准许上国网。大力推进小水电项目、风能发电项目实施等等方面,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桃源县正在引进规划建设的牯牛山风力发电、宝胜沼气发电项目。就是国家加大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生物质能开发力度的很好例证。

三、对策

1、加大项目建设资金及实施单位工作经费的投入

推广农村沼气,是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惠及农民群众、治理养殖污染、推进生态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承担的社会功能强大、社会效应显著,工作力度不但不能减弱,还要强化。同时,要加大对大型沼气和联户沼气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特别是对大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要设立专门项目,给予专项资金,纳入国投范围进行建设,以期发挥沼气工程的最大效益。另外,中央和省里在下达项目实施计划时,要安排部分资金作为农村能源工作经费,或配套下发要求市、县给予以工作经费配套的文件,确保县级农村能源部门的工作经费开支。

2、整合各部门能源建设项目,统一归口实施

大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工程,所需建设资金量大,而目前能源、畜牧、环保、移民等各个部门都有沼气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申报不统一、管理不归口、资金分散是目前推进大型沼气工程建设的最大弊端。建议省里能否将各部门涉及农村沼气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交由农村能源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用于建设规模较大、配套设施完善、社会功能较强的农村沼气工程,充分发挥能源建设的综合效益。

3、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后续服务体系建设

篇4

首先,从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央制定的政策相对比较谨慎。

中央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几个具体的思路。其一是财政补贴,类似“金太阳计划”,每瓦补助十至二十几元,更有效的办法是把高于现有电价的差价用电网分摊,每个电力用户负担一点义务。目前的政策是每度电里拿出4厘钱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

然而,这个支持政策会受到中央财力的约束。按这个补贴规模计算,在2009年,全国最多可以拿出100多亿元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这远远不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

在财政补贴之外,中央对于可再生能源,给予了一定的政策空间和限制。

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发展,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同时制定了总体规划,设定总量目标。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提及,到2020年,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是1.5亿千瓦,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将是2000万千瓦。

政策的制定,是向社会公布国家设定的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是多大。这意味着国家给出了多大的市场空间,也表示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如果不按照这个目标而过于扩张,国家的财政能力会进行限制,可能就会走起来碰到困难。

例如,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在总量目标规划范围内有全额保障性收购计划,超过了总量目标,政府就没能力收购了,政府强调规划的背后,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和国情能力匹配。

其次,我们必须同时正视,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实践中看,地方政府明显有些激进。

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已经缔造了很多遭到地方政府疯抢的全新概念,比如“风电三峡”、“中国太阳城”等等。

现在各地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步子明显偏快,全国各地都在搞新能源产业基地,已经搞了100多个了,而且规模都非常庞大,每个都要做成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这就脱离了国情,脱离了市场的容纳能力。

这一方面表明了可再生能源热潮在持续升温,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地方和中央两方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温差。地方的热情明显高于中央政策,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搞清楚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就盲目上马项目。

地方的冲动,有可能导致可再生能源将经历相对过剩的过程。

再次,应该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解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行政支持应更多地运用到规划和技术研究等方面。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措施是扩大产能,拼命扩张,在核心技术发展方面却做得不够。

从中央的政策层面看,应该考虑如在国情许可的前提下,培育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解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

政府应该在可再生能源规划和研究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支持。

篇5

1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化工能(如醚基燃料)等。

2可再生能源概述

2.1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一种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随着世界石油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进程中长期依赖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薪柴、秸秆等属于生物质能源,另外还有水力、风力等,这些能源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是可以再生的能源资源。

人类近代社会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其能量来源实际上也是源自太阳能的转化,但它们是地球在远古时期的演化化过程中形成和储存下来的,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一旦用完就无法恢复和再生,因此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意义

2.2.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2.2.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2.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现在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发展不均衡;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4加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1科学评估,加强产业引导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学评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根据我国国情,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4.2加大投资力度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投资巨大、外部性明显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必须以足够投入,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研发、风险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4.3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垃圾焚烧、地热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应重点发展农林废弃物(如秸秆)发电、生物质液体话(如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燃料等。

4.4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如电网布局、新能源汽车赖以运行的充电站建设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调整能源利益结构。

篇6

现在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发展不均衡;自主研发企业数量少、投入少,既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2. 加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1 科学评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城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学评估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2.2合理规划不同政策和资金投入下的利用规模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金可获得量、当前利用量与政策以及资金投入量密切相关。以生物能为例,秸秆、畜禽粪便和林木薪柴等可收集利用的数量与可作为沼气、秸秆发电、气化液化等利用的规模的大小,不仅与农业政策有关,而且还与政府给予的资金、技术支持有关。

2.3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由于目前国内外未将水电、核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列入能源消费核算体系,改变以煤为主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可能实现“发展”和“低碳”两个目标。制定规划的任务就是在发展与减排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

2.4 继续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优先开发水电,适度控制煤炭产能增长,是调整现阶段能源结构的主要任务。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农业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我国电力结构特别是电源结构明显不合理,水火电比例为1∶5,火电比重偏大,需要继续贯彻优先开发水电的方针,并加快发展核电,加快优化电源结构。

2.5 做好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制定科学规划和开发方案 在充分摸清煤、油、气、田的地址构造特征、赋存状况、储量规模及分布等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开发方案,是今后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低碳化的关键。

3 .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3.1政府应出台战略计划,加强产业引导 根据我国国情,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3.2加大技术创新和投资力度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因此要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投资巨大、外部性明显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必须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研发、风险投入、上市融资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3.3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 基础设施的完善。如电网布局、新能源汽车赖以运行的充电站建设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完善补贴机制。需要在补贴领域和补贴方法上进行扩展,如财税支持等;调整能源利益结构。通过补贴或绩效考核等途径,对现有能源利益结构进行调整。

篇7

摘 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创建“美丽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工业企业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切入点,分析了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现状,指出其在企业自主利用意愿、利用结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可再生能源;余热余压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034-02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简介:汪璐(1982-),女,浙江台州人,杭州市统计局能源统计处主任。研究方向:能源统计。

可再生能源,是自然环境为人类持续不断提供有用能量的物质,其产生和使用具有持续不断或循环往复的自然特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杭州市能源资源匾乏,自供率约为3%,而规模以上工业又是第一大耗能主体,加强对规上工业企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分析研究,对了解杭州市工业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进一步做好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杭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可再生能源利用基本情况

(一)可再生能源利用不断推广,但总体利用水平仍较低

201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共有近百家企业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涵盖余热余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废料燃烧、其他工业废料和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五大利用方式,企业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为4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1%,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的2.3%。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丰富,余热余压利用量最大

1.余热余压利用量占比超六成

余热余压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的多余副产热能、压差能,主要来自高温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能和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余热余压回收技术在全市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已得到推广运用,如杭州钢铁集团采用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干熄焦、炉窑烟气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现年余热利用量已超过5万吨标煤。2013年,全市有16家工业企业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量达868.54万吉焦,折成标煤29.62万吨,占全部规上工业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62.3%。

2.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规模扩大

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有杭州绿能环保、杭州锦江绿色能源、杭州余杭锦江环保、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等5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41.2万吨,折成标煤 9.26万吨,同比增长 5.4%,占规上工业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19.5%。

3.生物质废料能源化利用发展较快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固体燃料(木柴、木炭、农林废弃物及牲畜粪便)、气体燃料(沼气、垃圾填埋气等)、液体燃料(乙醇、生物添加剂等)。在全市规上工业中,生物质废料作燃料主要来源于竹粉、竹头、薪柴、木屑等农林废弃物和生物质颗粒。2013年生物质废料利用量达6万多吨,折成标煤3万多吨,同比增长14.3%,占规上工业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6.4%。

4.工业废料综合利用加快推进

工业废料是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在全市规上工业中,主要来源于有色冶炼、铸造、电镀等行业的废渣、废泥等固体废物。如富阳申能固废环保再生有限公司利用铝厂电解铝过程中消耗的残极作为冶炼燃料,用于冶炼铜、铝等高融点金属,年可处理各类有色金属固体废物20万吨。2013年工业废料作燃料利用量达4万吨,折成标煤近3万吨,占全部规上工业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5.5%。

5.其他废物资源可开发空间巨大

造纸是杭州富阳的传统支柱产业,造纸产生大量的衍生副产品——造纸污泥和纸渣。近年来,富阳建成投运浙江清园生态热电有限公司污泥焚烧资源综合利用一二期工程,采用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发电、余热造纸无害化处理技术,其利用能力合计每天可焚烧处置污泥3900吨,纸渣600吨,每年可向国家电网供电4.44亿千瓦时,向周边企业供热318万吨,折算节约标煤40多万吨。2013年,其他废弃物作燃料利用量为3.04万吨,折成标煤3.04万吨,增长60.2%,占全部规上工业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6.4%。

二、杭州市规上工业可再生能源利用面临的难题

(一)可再生能源技术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给统计带来较大难度

作为新兴领域,可再生能源涉及的数据量大,覆盖面广,内容多样。从资源角度看,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从能源利用角度看,又包括发电、供热等不同的应用;从专业技术角度而言,每种可再生能源又有不同的技术参数信息,在技术标准、产品检测认证、设备安装使用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仍不完善。目前在国家层面,可再生能源还没有被完整纳入正常的能源统计调查体系,现有制度对太阳能、风能发电量是否计入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没有明确规定,开展系统的可再生能源统计面临的难度较大。

(二)总体利用规模小,企业自主利用意愿不强

根据现行统计制度,2013年规上工业企业消费原煤占全部能源消费的32.1%;消费电力、热力、天然气分别占36.9%、10.5%和6.8%;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仅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3%,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企业仅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据调研,由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目前主要依赖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项目又多为新技术,投入成本较大,很多工业企业认为其使用会给运营带来更多负担,这些都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利用。

(三)利用结构发展不均衡,有待进一步改善

分品种看,全市规上工业中,余热余压的利用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占比高达81.8%,生物质废料燃烧发电、生物质固化产业、工业废料等其他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还不尽完善。杭州市生物质能理论上可能源化开发利用的包括沼气、秸秆、畜禽粪便、次小薪材、生活污水等,各种固废品种可开发利用的包括粉煤灰、石煤渣、炉渣、冶金废渣、化工废渣、废旧沥青等。从环保和资源潜力综合考虑,生物质能、其他固废综合利用的前景空间巨大。

三、进一步推动杭州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建议

根据《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开发量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4%。按照目前的增速,杭州规上工业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还远低于该预期水平。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一)加强宣传,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和接受程度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方式,加强可再生能源规划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同时,增强企业及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为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恒久的动力。

(二)因地制宜,加强优势资源利用,拓宽发展方向

杭州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 1400~2200 小时,年太阳辐射能为1280 千瓦时/平方米,针对这一特点,应进一步通过资金补贴、税收、价格、贷款、配额、技术援助等方式,大力加强太阳能的推广利用,推动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利用两区、五县(市)可再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加强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形成杭州市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特色。

(三)依托现状,推广循环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一是提高余热余压的利用率。加大余热余压在纺织、印染、造纸、化工行业的综合回收利用。二是推进城市垃圾的资源利用。高效利用垃圾焚烧发电,提高垃圾焚烧发电水平。三是合理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推动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

(四)学习借鉴,积极研究探索,夯实可再生能源统计基础

北京从2009年就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调查,构建了《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杭州要学习借鉴北京的先进经验,探索研究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征的可再生能源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指标的确定上,尽量选择能够实现准确计量的指标,如无法实现直接计量,应利用相关的折算系数,确定科学合理的推算方法。同时,指标体系应具有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此外要规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形成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为我市可再生能源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海涛,黄东风.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J].能源工程,2013(3).

篇8

受环境以及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世界各国都积极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利用。但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影响,这直接影响到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变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规模。以风电为例,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3.06%,发电量却不足1.18%,2011年风力发电量仍不足2%。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陆续规划建设八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还将在2020-2030年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能源基地,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在可变可再生资源的应用上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不同,没有通用的方法经验。本文根据Jaquelin Cochran等人对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的研究成果,以南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爱尔兰等可再生能源高水平管理与应用的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不同特征电力市场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重要举措。尽管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国家所采取的方法都围绕着五个战略性领域:引导公众参与、协调和并网规划、制定市场发展规范以确保系统灵活性、扩大多样化资源和各地域系统运行的接入范围、改善系统运行。在次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与电情,提出了我国促进可变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措施与建议。

2.可变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国际经验总结

从可变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顶层设计来看,各国均制定了严格统一的并网技术标准和权责清晰的市场制度。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巩固加强技术和制度方面的优势,实现更高的利用水平。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完成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最佳方式,主要包括公众参与(特别是新的输电资源)、协调和并网计划、制定市场规则保证系统灵活性、扩展接入途径、改善系统运行状况五个方面。针对不同可变可再生能源渗透水平。

(1)引导公众参与

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几方面:1)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在输电线路规划之初就让相关主体参与到整个规划过程中;2)解释输电网络扩展的必要性,特别是与公众关注的问题(如供电可靠性、电价、就业等)相关时;3)将多种规划方案告知公众,并对最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向公众讲解;4)创立一个公众易于接受且透明的流程,评估所有权价值和补偿额度;5)开展国际项目需要国家政治机构支持,同时简化对此类项目的授权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输电通道规划过程中与利益相关主体会面比较频繁,简化会面流程提高决策效率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例如,在德国为了促进新的输电网建设,对于大容量(特高压输电网)主干网的建设项目给予优先规划建设权,减少北/南输电阻塞,同时提高联邦级别的权责以减少申请、许可的流程。

(2)协调和整合规划

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几方面:1)对计划目标分类处理(例如整个系统成本最小化或是区域成本最小);2)评估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对系统可靠性及妥善性的贡献力;3)确保设计的制度和市场接近物理容量;4)根据指定的本地计划和区域计划更好的整合行政辖区内的信息。例如,澳大利亚利用基于市场的成本差异来指导发电和输电计划,从国家而不是区域层面检验电网发展。

(3)改进市场规则

利用市场寻求最具成本效率的解决方案,增加灵活性,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几方面:1)缩减调度间隔和关停机时间,提高系统效率;2)增加储能系统参与市场调度;3)通过需求响应和智能电网提高负荷弹性;4)对现有输电网进行改造,增加输电容量。例如,美国西部缺少有组织的批发电力市场,但是已经有提议要建立一个能源非均衡市场,这样均衡区域可以共享储能并通过更大范围内的多样化资源减少系统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

(4)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多样性

研究发现增加多样性的资源可以降低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两方面:1)扩大有效均衡区域;2)增加地理位置的多样性,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可变性越小。例如,爱尔兰通过扩大调度区域和并网范围巩固电力系统,减少天气变化对系统造成的损失。

(5)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包含以下两方面:1)利用先进的预测技术降低间隙性可再生资源并网对系统灵活性的要求;2)提高电网规范,根据电力需求和发电容量的复审情况,建立满足系统可靠性需求的输电路线。

3.对我国的启示

(1)积极引导引导公众参与到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工作中。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一般需要对输电容量进行扩容加强电网的输送能力,在规划新的输电通道时,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在土地利用、空中走廊、环境破坏、财产损坏(如农田)或者健康问题上产生纠纷,这就需要有政策引导减少不同主体间的冲突和矛盾,保障输电通道能够顺利规划、建设。

(2)协调和整合规划可再生能源投资方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电情和资源禀赋,由政府主导,从国家层面上协调规划各区域可再生能源投资情况,提高投资效率。

(3)改进市场规则提高系统灵活性。在我国协调可再生能源规划工作时,会涉及多个行政辖区的情况,因此需要提高相关机构的行政能力,从而增加计划的整合力度、复杂性、协调性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另外,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并网率低的问题,尤其是风电弃风严重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辅助服务中引入针对双边交易或是为风电备用的机组执行容量电价机制。

篇9

中国正在积极开发水电、核电,鼓励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中国新能源网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2035~2040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二、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

1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由2001年27.6%、2002年24.62%下降到2003年23.36%、2004年22.26%、2005年21.60%、2006年21.1%,天然气所占比例由2001年2.96%、2002年2.71%下降到2003年2.50%、2004年2.53%,继而上升至2005年2.8%和2006年3.0%,所占比例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一般水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竟达70%,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28%),而且,今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相对油气资源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且,相对工业国家我国过去对使用高污染的煤炭几乎没有环保的政策限制和外部成本合算。

2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行业的介定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氧气等。

(2)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政策及激励机制欠缺

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条件下,除了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和激励。目前,国家支持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经济激励力度弱,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政策的稳定性差,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②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发展缓慢。

③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除水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较多依靠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3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展望

(1)水电

今后水电建设的重点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江等重点流域,同时,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加快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

(2)生物质能

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3)风电

①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建成1~2个10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

②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等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千瓦海上风电。

(4)太阳能

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在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扩大城市可荐生能源的利用量,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为促进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技术的战略储备,建设若干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5)其它可再生能源

篇10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气候日趋变暖, 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劣 ,不可再生能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的压力下,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绿色发电、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社会,形成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能源技术研究、发展的核心战略。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清洁能源、降低电力消耗,实现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目标,成为公认的下一代电网发展趋势。

由于各国国情及资源分布不同,智能电网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当前,国际上对智能电网尚未达成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核心内容和目标是一致的: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信息、数字等技术,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与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现代化电网。普遍的认识是:智能电网不仅服务于大电网,而且服务于电力终端用户,其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节能减排、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大大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1、国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

1. 1 美国智能电网研发现状

2008年4月,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Boulder)建成全美第一个完整的智能电网系统。波尔得市的用电家庭可通过智能电表了解即时电价,据此及个人生活习惯

安排日常用电,并能优先选择使用个人安装的风电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电力供应商则可通过系统收集并统计城市家庭的用电情况和需求,实现电力供应的统一安排。2009 年1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TheAmericanReinvestmentandRecoveryPlan》,计划改造超过3000英里电网线路,为4000万户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同时启动清洁能源融资计划,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发展提供资金。

1.2 日本智能电网研发现状

日本的电网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自动化水平较高,但能源资源短缺,故其智能电网发展核心在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电网联动研究。在“智能电网是国家战略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耗中的10%需来自可再生能源。

1.3 澳大利亚建造智能电网

澳大利亚的智能电网主要由政府主导,发展重点在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及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2009年8月,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案,规定到2020年,全国20%的电力消耗需来自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超过其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倍。2010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选择EnergyAustralia公司在新南威尔士州开始“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的验证试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家庭、配网传感器、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等,并投入了1亿澳元的扶持资金。

2010年,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北海国家正式拟定了联手打造可再生能源超级电网计划: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一套横贯欧洲大陆的高压直流电网,将苏格兰、比利时和丹麦的风力发电、德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挪威的水电站连成一片,以充分发挥不同特性电源间的互补优势;还可接入北非的太阳能电场,加强欧洲大陆的电力供给,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国内智能电网研发和建设现状

我国虽然尚未出台智能电网的研发具体实施规划, 但国内两大电网公司已大力推行智能电网研发和建设工作。

2.1 智能电网也是中国电网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发展核心。与欧美等国家“分散开发、就地消纳”的发展模式不同,由于我国地区能源分布和使用情况极不平衡,在进行大规模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依托高电压等级输电网,实行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将多种清洁能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因此,除了发展城市区域型智能电网外,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和建设,以实现全国范围的能源配置。在2009年5月召开的“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并计划于2020年基本建成,正式拉开了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序幕。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在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基础建设的同时,绿色电力、清洁能源的并网工作也在不断前进中。根据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指标,到2015年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kW 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kW·h。

3 智能电网发展中的环境管理

智能电网虽已成为公认的下一代电网的发展趋势,但其利用新能源环节可能存在和发生的环境问题却不容忽视。

3.1水电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应用最广的可再生能源,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且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水电站建成后,对当地其周围区域的气候、水文、水体、地质、土壤以及鱼类生物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需在规划和建设水电项目前,进行长期的生态调查、地质调查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分析,综合水利、地质、环保、生态、卫生、经济等学科的技术人员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优化设计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或减轻水电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实现环境友好发展。

3.2 风电是目前除水电外,最成熟、最经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风电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利用风力进行发电的过程中,其可能造成的噪声污染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在上海等人口密集地区建设风电场项目时,应尽可能将风机布置在远离居民住宅的地方,通过距离衰减,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对于生态影响方面,虽然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风机的架设和运行对其临近区域栖息、觅食的鸟类影响不大,但仍建议加强风电类项目的设计管理,防止风电场项目中建(构)筑物对鸟类的栖息地造成侵占;通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合理开发,确保风电场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并坚持开展长期的生态影响观察和研究。

3.3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电过程不消耗资源,不排放温室气体,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绿色能源。但是,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重要原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中,却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多晶硅生产的主要副产物四氯化硅不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高毒物质,而且由于四氯化硅不能自然降解,如果随意倾倒或掩埋,周围一定区域的水土及生态环境将会受到严重污染。对此,应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要求多晶硅生产企业必须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仅如此,企业所在地的环境主管部门还应

在其生产期间坚持监督性的日常检查,确保其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结语

当前,智能电网的概念已逐渐扩展到智能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层面上。值得重视的是,在发展智能电网过程中,必需对其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关注,完善项目规划和设计前期的调查与评价工作、加强项目运行期的监督管理,真正实现智能电网技术的绿色节能减排特点。

篇11

1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大现实意义

在国际社会能源紧缺的压力和背景下,积极发展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潜力和发展趋势预示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再生能源相关理论包括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可再生能源理论。国内外许多的科研机构和学者已经对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可再生能源技术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关政策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激励政策和补贴性政策,但与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需求相比较,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清晰的政策框架、激励措施力度不够、缺少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等。对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有益启示。应制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确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界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利用范围、营造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便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为此,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能互补,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能源建设资金,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培育农村市场,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法规建设。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和惠及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支持与保障。

2我国农村能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存在不足

虽然国家把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作为长远战略来抓,各级政府也连续多年把农村能源建设纳入了实事工程,但部分干部群众的认识还不高,措施不到位,并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没有将其作为发展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来对待。

2.2技术发展迟缓、产业化程度低下

目前,多数农村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技术资金投入少,使用分散,缺乏高端科研人才和核心技术,难以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取得突破发展,致使多数农村能源企业技术基础薄弱,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下。目前除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沼气方面有政府财政补贴以外,其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生产规模少、非连续性等特点,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竞争力不高,产业发展和商业化严重受阻。

2.3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和技术型,其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为主、因地制宜、稳步发展”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初步建立了农村能源维修服务网络,但因投入少,设备简陋,其服务功能尚不齐备,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综合效益没有全面充分发挥。

3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况

3.1农村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沼气开发:沼气是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在厌氧条件下发酵而成的可燃性气体,属于典型的二次能源,大力开发沼气,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比如做饭、取暖、照明等问题。农村是开展养殖业的主要阵地,同时畜禽粪便排放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畜禽粪便开发沼气利用,绝对是变废为宝,有利于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作物秸秆:秸秆就是农作物的地上部分,以往的农作物秸秆农民会采取焚烧的方式,不但浪费了资源还污染大气,其实农作物的秸秆是宝贵的纤维素资源。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秸秆资源,目前我国的农作物秸秆气化主要采用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它是我国农村能源建设推出的一项新技术。以农村丰富的秸秆为原料,经过热解和还原反应后生成可燃性气体,通过管网送到农户家中,供炊事、采暖燃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秸秆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开发潜力巨大,值得推广。

3.2太阳能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日渐普及

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开始向农村辐射,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纳入了“家电下乡”的产品目录,农村太阳能保有量迅速增加。到2009年底,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达2955.6万台,总集热面积达499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总量的1/4。推广应用太阳灶近150万台。目前,中国太阳灶的推广和应用区域集中在西部太阳能丰富的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太阳能采暖技术发展迅速。太阳能采暖是太阳能在建筑上的一项应用技术,据监测,冬季太阳房室内温度可达8℃以上,室内外温差超过15℃,全年节约采暖用能达2/3以上。农村被动式太阳房构造简单,造价仅增加12%左右,维护管理方便,供暖保证率可达到60%以上。因此,在广大农村和小城镇推广应用太阳能采暖技术,既节约能源,又经济舒适的太阳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制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区的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中、长期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和推进步骤。二是要制定长期稳定的补助或奖励标准,激发群众热情,充分调动基层申报项目,实施项目的积极性。三是要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3.2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

注重村级农村能源服务网点的建设,使农村能源服务机构达到全面覆盖,尽量减少能源服?彰で?。加强对农村能源服务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职业水平,提高农村能源服务质量和农村能源的使用效率及效能发挥。加大农村能源服务设备投入,提高能源服务机构硬件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政府必须规范农村能源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加强对能源服务行业的管理和监督,避免因能源服务的不合理收费而导致的对农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造成的挫伤。

3.3完善服务,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