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7 14:43: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技安全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液化石油气以其方便、价格便宜、性价比高、污染小等优势在县城及周边村镇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 由于体积膨胀系数大和比空气重、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存在着极大危险性。所以,液化气的生产、贮存、装灌、运输、使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事故,影响个人甚至公共安全,给社会和个人造成损失。作为危险物品的生产单位液化气企业的生产经营应该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能存在一丝一毫的疏忽和侥幸心理。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生产,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适应国家不断提高的各项标准和要求。
一、液化气企业应该重视科技进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
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对原有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改造,设计和施工,达到规范运行。对于液化气生产企业来说,有效而完善的设备实施是保证安全生产和经营的物质基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液化气企业也是如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企业降低物质和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企业的效益,实现优质、低耗、高效生产,增强企业发展原动力。特别是对于液化气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安全系数。比如,在现代液化气企业中使用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具有自动识别自动切断和防超装功能的灌装设备等新产品,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进液化气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监控液化气生产的各个环节,使生产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生产过程更加安全,企业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二、液化气企业要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管理
液化气生产企业应该加强人员管理。液化气生产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信念,重视液化气的安全生产和经营。从目前一些液化气管理的情况来看,企业的液化气管理监督机构还不够完善,对液化气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监督还不到位,监督力度还不够。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构,落实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此相适应,液化气企业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并严格地执行。对于有贡献的企业员工,特别是在技术革新方面贡献突出的技术人员,应该予以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奖励;对于工作态度恶劣、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员工予以惩罚。奖励可以拉开一定的差距,真正地实现绩效考核。起到奖励先进,警示落后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人才密集型单位的液化气企业更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切实有效的培训制度。
液化气企业要企业的全体员工强化安全意识的同时,更有责任培养他们掌握安全生产的各项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液化气企业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特殊岗位还应进行消防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做到“三懂三会”。三懂也就是,懂得液化气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懂得液化气发生火灾时的扑救办法;懂得液化气安全生产和运输中预防事故的措施;三会,也就是,会熟练应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会及时正确地处理液化气安全事故;会迅速准确地报警;企业应该建立和健全内部培训和考核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和业务考核,使每个液化气企业员工都做到工作负责,技术过硬。
健全严格的制度是做好液化气企业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每一个液化气企业应该建立具有现代管理方式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措施得当,职责明确,人人有责。
在液化气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各种设施设备的定期检验检测制度。储罐区,充装车间,机泵房,瓶库,储罐之间,应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在发生液化气泄漏时能够及时避免人员伤亡和企业财产的损失。厂房各处的避雷针每年要检验2次。有关员工要保证消防系统特别是消防备用电源的定期检查和更换,应做到常备无患。
液化气企业内部要加强计量管理。随着科技进步,企业应该及时更换计量设备。企业要依据国家质监部门开展的液化气钢瓶条码管理,建立具有自动识别自动切断和防超装功能的灌装设备,通过微机实时和管理部门的管理平台相结合,检测充装情况,实行充装前检查,充装后复检的制度,达到有问题钢瓶不出站,确保安全生产。
液化气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企业内部应该通过建立电子监控系统防止人为破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应该建立抢险队伍,定期组织演练,能处置初起的火灾。贯彻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及时总结,使企业生产和经济双丰收,做到供气生产和使用双安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用液化气进入千家万户,家庭装修越来越豪华,加强对居民使用液化气的安全教育,是企业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通过钢瓶的产权转移和托管,充装站工作人员有义务对使用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对出站的每只钢瓶粘贴警示标签,以便于居民安全使用。由于液化石油气对输气管和灶具的所有密封圈具有溶解的作用,充装站的工作人员有义务定期进行上门服务检查钢瓶到灶具的所有密封性能是否漏气;特别是有些使用者把钢瓶放在橱柜的,气站工作人员应提醒他们“钢瓶到灶具间距应达到0.5-1.0米;钢瓶每四年应该接受一次彻底的检验;密封圈每三年一更换,无论表面是否老化;减压阀5年更换一次;胶管2年更换一次。”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确保用户安全。由于液化气含有C4以上重烃类的物质,形成残液不易燃烧,比汽油更易挥发一旦遇到火星会形成火灾,所以气站的工作人员应告知用户严禁私自倒残液,如需要一定到充装站进行处理。
液化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千家万户,而它的科技创新与进步也会使寻常百姓受益,更会促进企业的成长。而液化气的安全生产与经营更是每一个液化气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深思的问题。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是促进液化气企业的发展的双翼,如何保持两者的平衡,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为确保声屏障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劳动人身安全,公司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全力支持。施工之初,公司成立了工程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常务)成员:*。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常务)*成员:*,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在基础开挖工作中,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一、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身穿防护服。
二、横越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注意左右机车、车辆的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
三、严禁在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前面抢越。
四、严禁在钢轨上、车底下、枕木头、道心里坐卧或停留,严禁将钢筋、钢管等金属物横放在两条钢轨上。
五、顺线路行走时,应走两线路中间,随时注意机车、车辆的动态。
六、必须横越停有机车、车辆的线路时,先确认机车、车辆暂不移动,然后在机车、车辆较远处越过。
七、注意爱护行车设备、站场设备及各种表示牌(灯)等站场标志。
八、当防护员发出报警信号后,施工人员应立即离开行车线路躲避,以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
九、施工中较长的施工工具及材料应顺线路摆放,以免侵入限界造成事故。
7月17日基础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内容的变化,我们对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及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一、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制度
1、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路局有关施工安全文件,组织学习工程指挥部有关工程施工的文件和电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贯彻措施。
2、每天召开安全碰头会,总结安全工作,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研究制定次日的安全关键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3、每天派出专人参加施工队的班前会,对前日的安全工作进行点评,布置当日的安全工作重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现场设立警戒表识和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穿防护服,绝对不能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两端施工队设专人进行安全防护,配备喇叭并保证作用良好。
3、派出专人到车站联系行车计划,提前掌握车流状况,作好安全防护准备工作。
4、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力度和巡查频次,认真检查作业现场的工具和材料的摆放,避免侵线,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5、对于登高作业,施工队派出专人现场盯控,防止高空坠落伤害,防止材料、工具和人员侵入接触网的安全限界,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杜绝断网的行车事故。
6、制作专用工具,解决架设h型钢和吸声板难题,从根本上防止触电事故和行车事故的发生。
7、搬运金属材料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轨道电路短路,影响行车安全。
三、应急预案
1、施工安排坚持“先难后易、先内后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进度。
2、帮助施工队合理调配劳动力,科学施工,分组分段,倒排工期,严格按进度计划完成当日施工任务。
3、制作辅助器械,减轻劳动强度,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4、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反恐防爆观念,加强内部治安秩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特别要加强夜间的安全巡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闲散人员,严加盘查,劝其离开,如发现可疑迹象和故意破坏行为,应立即报警。
7月27日正线开通以后,我们根据《*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技规》、《行规》的有关规定,重新修订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办法》。
一、声屏障施工现场必须全部设立施工安全警戒线。按照《技规》第395条第一款第一项基本建筑限界图的规定,距离钢轨头部外侧1.6米以外设立施工安全警戒线。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工具和备品,严禁侵入施工安全警戒线以内。
二、声屏障基础抹面作业方式,采取分段作业,100米以内为一段作业面,施工现场(包括安装吸声板)不得超过3个作业面。根据施工现场的了望条件,以作业面两端为起点,向两端延伸50至80米处各设立一名安全防护员,安全防护员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佩带臂章,手持喇叭,站姿面向来车方向。在接到来车通知或看到有机车、车辆、轨道车移动时,立即吹响喇叭,警示施工人员停止作业。施工人员听到警示信号后,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并站稳抓牢躲避列车和移动车辆。列车、车辆在作业面内通过时严禁人员走动和其它作业。待列车全部通过或移动车辆远离作业面后,重新作业。
一、落实一个目标,即公司的安全管理目标“零隐患、零违章、零事故”。第一、安全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每年年初董事长与各位副总、各副总与其分管部门车间负责人、各部门车间负责人与班组长、各班组长与一线员工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第二、强化过程控制管理。实施五级安全检查机制、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考核挂钩,确保责任制层层落实;第三、重视技术改造。对危险工艺和关键装置落实安全控制措施,提高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实现装置的本质安全。
二、夯实两个基础,即安全生产的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第一、员工是公司的细胞,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和制造者,通过三级安全培训、年度的安全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各种培训形式,合理引导、培训和营造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每位员工熟悉本岗位必备的安全知识、了解本岗位和周边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全面掌握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置技能;第二、班组是公司最基础的组织,班组长是公司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通过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其安全管理知识和专业操作、应急处置技能,利用班前(后)会积极推动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做好一线员工的导师和传帮带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行为,实现班组团队安全。第三、部门车间负责人,作为本部门车间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做好安全督导员的作用,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检查、指导和隐患治理工作,为日常的安全生产创造稳定的安全环境。
三、抓好三项工作,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健全以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让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以及一线员工进一步明确责任、承担指标;第二、本着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原则,采用综合检查、季节性检查、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责任考核、事故追究,黑面问责;第三、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安全培训机制,持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四、实现四个转变,即意识转变(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行为转变(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控制转变(由事故处理到事故预防的转变)、管理转变(由粗放到精细、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第一、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第二、加强企业间交流,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第三、强化现场的安全监督,加大对隐患项目、未遂事故的处理力度,防患于未然;第四、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从抓基础、抓落实、抓监督、抓整改入手,强化安全管理,扎实营造“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良好环境。
(王关华)
第二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学院领导下,贯彻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法实行归口管理;学院保卫处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凡是出入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以及参与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校园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师生的原则,保障校园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各处(室)、学院(系部)、商业系统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所属部门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知识,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二章 机动车辆出入校门的管理
第五条:机动车辆出入校园应遵守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车辆管理制度。
第六条:机动车辆凭《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机动车辆通行证》进入学院,必须将通行证放置在挡风玻璃前,其它车辆进入校园应与相关部门联系,经保卫处批准,在门卫履行相应手续后,方可进入学院,无牌无证的机动车辆严禁进入校园;特殊情况,需经保卫处批准后方可通行。
第七条:在校园内举办的各种会议、活动时,外单位的机动车辆临时进入校园,由主办单位向保卫处联系同意后,方可进入校园,并停放到指定位置。
第八条:执行公务的公安、消防、救护、工程抢险等特种车辆进入校园时,门卫应主动了解情况,及时疏通,确保安全通行。并且向保卫处值班人员报告。
第九条:为学院生产、施工、生活等服务的校外车辆,由主管部门联系保卫处同意后,方可进入校园;超大、超重的货物运输车辆要按指定路线、场所行驶、停放;严禁乱停乱放,阻碍交通。
第三章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第十条:机动车进入学院后须服从执勤人员的指挥、检查、管理;严格按照校区内交通标志、标线行驶和指定的停车场停放。
一、违反校园交通标志、标线,逆向行驶的机动车辆,造成交通事故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由其承担主要责任,并接受保卫处的处罚。
二、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应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场,如因随意停放车辆造成交通事故或阻碍交通的,由其承担主要责任。
第十一条:在校园内行驶的机动车辆不得在规定禁行、禁停区域内行驶和停放,如因工作需要,需经学院保卫处批准。在校园内行驶的机动车辆驶入规定禁行、禁停区域内,发生交通事故等,一律由其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无证驾车,不得驾驶无悬挂号牌的机动车辆。违反此规定者,保卫处将责令其驶离校园,车辆通行证予以收回,并提出批评;对不服从管理者,保卫处将对其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为了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所有进入校园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须减速慢行,主动避让行人,严禁在校园内鸣笛、逆行,机动车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车辆将对其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校园内设立的交通设施,未经保卫处的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占用、损毁。各部门在校园内组织的活动不得妨碍安全,不得影响通行。
第十五条:《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机动车辆通行证》不准伪造、复制和转借他人使用,违规者没收通行证,并予以相应的处理。
第四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在学院内道路上发生一般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同时报告保卫处,由保卫处进行情况调查和事故处理,保证道路的畅通。
第十七条:在学院内道路上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同时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保卫处,由保卫处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 制度执行与监督
第十八条:学院保卫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便利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学院保卫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接受学院师生员工的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其管理内容涉及建筑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特别是安全管理队伍的健全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完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在施工前的安全预防等方面上,须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零伤亡、零事故”。
1 工程概况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是富有时代感和科技特色的大型综合公共建筑,该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四层,主体框架结构,屋盖钢结构,总建筑面积35474m2,总造价约4.8亿元。该工程结构复杂,多曲线结构,施工过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①双曲屋面索穹顶新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在中国是首例,风险大。②梅花形双曲屋面3000多个标高点,空间定位难,风险大。③双曲面铝合金屋面板最长的50多米,生产、安装风险大。④室内异形体空间给通风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带来很大困难。⑤剧场部分的高支模。⑥钢结构吊装。
2 工程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
2.1 组建一流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 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配套建立相应的安全监管机制。以安全管理机构为主,群众监督系统为辅,围绕公司经营目标展开安全监管工作。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等各职能部门协调运作,形成政令畅通、运转有序的安全生产管理和信息系统。
2.2 完善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从初创至今,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程,建立了涵盖电气安装及管理、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现场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各项安全管理活动提供了一套科学地管理依据。
3 对本工程危险源较大的项目作为安全控制重点
3.1 高支模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1-E轴处框架梁截面为500*1650,主体结构与周边梁局部为600*1350、400*
1350、400*1400、400*1300等,部分预应力梁截面为700*1100、550*1100、500*1000等;剧场4.5m标高处声桥检修马道梁,板最厚处为180mm,其线荷载均达到15kN/m;剧场部分从基坑-6.52m至25m,最高处层高达31.52m,市民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规划展示厅、艺术作品展厅从0.1至8.9m,层高为9m,多功能会议厅部分层高最高处为8.35m,以上部位层净高均大于8m,现针对上述几个部位应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请专家进行论证,同时在脚手架材料的选择及模板支设上采取以下安全控制措施:
①严把材料质量关。如项目部购买或租赁的新钢管、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每批进场的钢管、扣件应按规定进行随机抽样送检。进场时严格组织验收,使用前进行复查,发现钢管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等坚持不能使用,同时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并严禁打孔。②加强现场钢管、扣件使用管理,现场建立管理台帐,详尽记录钢管、扣件的源产地、型号规格、数量、使用及质量检验情况,现场施工应指派专人监督钢管、扣件的检修与保养工作。③每次使用回收后尽快清理检查,剔除报废的钢管、扣件,作防锈处理后妥善保管。④拆装模板支撑架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签字并备案记录交底流程。架设模板支架的操作人员一律持证上岗。搭设时不定时的检查搭设和扣件的拧紧程度。搭设好模板支撑架后,应由班组自检、项目施工员检查,项目安全员专检。模板支撑架使用前必须先验收合格再用于混凝土浇筑。
3.2 钢结构吊装 本工程钢桁架为空间曲线结构,结构重(最大重量达到27t),安装跨度大(最大跨度达到45.8
m)、位置高,吊装时极易碰撞周边的构件,此项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
①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高空指挥与地面指挥相结合,提前制定应急预案,资金、人员到位。②每次履带起重机吊移位按照设置的指定路线和站点就位。③履带起重机安全装置要灵敏有效,控制吊机索具。④吊装重型钢构件时,需注意吊装顺序,同时应用电测法实施应力监测,提高吊装作业的安全系数。⑤现场配备警戒人员实施安全警戒,严禁无关人等随意进出作业现场。⑥如吊装时发现地下室顶板受损,并可能由此引发安全事故,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要求实施加固抢险。
3.3 群塔施工 本工程采用3台塔吊,由于场地及工期原因,1#塔与3#塔存在运行冲突,塔吊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以下安全问题:碰塔身、大臂相撞、大臂与拉板及起重绳相撞。因此,此项也是作为安全重点来抓,主要采取的相关措施如下:
①安装原则: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另一台起重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5m以上的距离;处于高位的起重机(吊钩升至最高点)与低位的起重机之间,在任何情况下,其垂直方向的间隙不得小于3.5m。②以上各塔提升时相互考虑高度错开6m以上。同时塔机遵循如下运行原则以避免大臂与拉板及起重绳相撞。③低塔让高塔:低塔在转臂之前先观察高塔的运行情况,再运行作业。④后塔让先塔:在两塔臂的工作交叉区域内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⑤动塔让静塔:在塔臂交叉区域内作业时,在一塔臂无回转,小车无行走,吊钩无运动,另一塔臂有回转或小车行走时,动塔应避让静塔。⑥轻车让重车:在两塔同时运行时,无荷载塔机应避让有荷载塔机。⑦塔机长时间暂停工作时,吊钩应起到最高处,小车拉到最近点,大臂按顺风向停置。⑧必须严格按群塔作业有关要求采取限制各塔作业区域与作业时间,做好安全技术交底。⑨由设备和安全管理部门运用《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表》,定期和经常性对设备安全检查。⑩严格执行“十不吊”的安全操作规定:指挥信号不明不吊;超过负荷或重量不明不吊;散装物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吊;吊物上站人不吊;棱角物体、快口物件未垫好不吊;六级以下强风、大雾及光线阴暗不吊;埋在地下物及斜拉不吊;塔机带病、安全装置失效不吊;距高压线小于安全距离不吊;塔机司机无操作证不吊。
4 防止各类电气事故
①电力工作人员一律持证上岗,能够独立上岗操作。②严格按操作规程对电力设备和电气线路进行安装、检修与保管。③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线路操作严格执行断电操作;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应单独架设,线路不宜临近树木、脚手架等处成束架设;照明开关、灯口及插座等,应正确接入相线及零线。支线架设应设置横担,并用绝缘子固定。④用电设备必须保护接零,安装漏保器,电焊条夹钳和焊接把线始终保持绝缘状态,停工休息或临时停电时需拉闸加锁。⑤加强参建人员的安全用电培训,尽量规避人为误操作引发的电气安全事故。⑥在施工现场专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宜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⑦施工现场每一处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宜小于10Ω,且至少3处。⑧电气设备所有保险丝(片)的额定电源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⑨夜间作业一律采用安全电压照明,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与金属支架设置保护接零;电线采用三芯橡皮护套电缆。⑩现场的钢管脚手架、物料提升机、塔吊等机械设备必须用角钢设置防雷接地保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保护零线,同一供电系统的电气设备必须统一接地或统一接零。■现场的配电箱必须设置防雨措施,开关箱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箱内无杂物;开关箱、配电箱内严禁动力、照明混用。■移动电箱电源线最长不超过30m,移动用电设备引出线不大于5m。
5 结束语
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我们的社会需要安全,我们的单位需要安全,我们的家庭需要安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安全。生命如此精彩,如此珍贵,但他对于每个人却只有一次。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和谐,让我们珍惜生命,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 安全管理
1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①一些年轻护士存在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理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现象。②导诊护士缺乏专业训练,护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诊不准确,工作时出现麻痹松懈。在运送患者入科途中,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够仔细,患者病痛折磨和家属的心情焦急,易发生护患关系冲突等现象。③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由于输液室患者周转快,擅自调换座位,而护士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接错液体或液体漏输;不注意巡视病人,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现象。④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抢救技术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病情观察不仔细;医生不在场时,护士没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给患者造成心理伤害。⑤抢救仪器未及时检修而发生故障,如吸引器吸引无力、洗胃机进水故障、监护仪显示故障等。⑥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常易忽略对留院观察患者的病情观察,存在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等现象。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加强急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苦练基本功,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法宝,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使每位护士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2 加强导诊人员的严格管理及相应的专业培训,提高导诊护士的责任感,使其具备较强的急诊意识,对就诊患者按轻、缓、急、重预检分诊,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紧急处理,协助诊室的医护人员搬运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每位导诊人员应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3 加强学习,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输液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卡和输液记录单,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带领护士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并保留空的药液安瓿,抢救结束后核对补记。
2.4 加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术水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健全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使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常年不懈地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留置针穿刺、复合伤处理等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
2.5 认真做好抢救仪器设备的交接与管理工作,确保急救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100%。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时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
2.6 对留院观察患者要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其病情,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忙而不乱。
3 体会
我院急诊科现状
我院是一所基层的二级乙等医院,新落成的八层住院大楼底层为急诊大厅,于2011年5月正式启用,建筑面积约1100m2。包括急诊、分诊、内、外科诊察室、抢救室、换药清创室、小儿成人输液室,注射室。
现有在职在编人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注册后未进编人员5人,平均每天输液达100人次,其中有85%为小儿输液。除此之外,还担负着120救护回来的急诊抢救工作和新入院,突发性的危急症救护。
现存的安全隐患
当今社会,患者的法律观点、经济意识、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急诊科护士除了要担负正确及时的分诊,配合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还要注意安慰患者的情绪,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担负着分诊加导医的双重角色。纷杂的工作氛围,使急诊护士迫感压力,稍有护理服务或沟通不到位,就会使患者满意度下降,投诉率增高,去年随机3个月急诊病员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79%。
急诊工作紧张繁忙,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的患者,各种情况难以预料,抢救时时间紧迫,家属期望值很高。输液室护士每天不停地重复操作,努力保证巡视到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准确处理。这些都需要护士长期集中注意力,时刻处于应急和戒备状态,长期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负性情绪的发生。
科内业务培训不扎实,缺乏安全隐患的预案和认知;对安全管理(输血安全、管道安全护理)的细节、流程、关键环节未做细、做实;关键制度(查对、抢救、消毒隔离制度)未牢固掌握,人人过关;重点设备(洗胃机、呼吸机、除颤仪)性能的保养、督查、未完全到位;对关键人员(护理骨干、新上岗人员、家庭意外、负性情绪者)缺乏周到的人文关怀和正性勉励;对关键时段(繁忙、节假日、交接班、夜班)掌控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到位,没有完全保证弹性排班。
低年资护师比例增加,法律意识单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各种告知执行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基本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变经验不足。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后院内转运时,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躁,如没有沟通到位,正确把握好转运指征,动态转院过程中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或转运环境限制了突发病情的观察和处理,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纠纷隐患。
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
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理质控组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叁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按以上体系逐级制定并签约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强成员法制关念,认真学习并定期考核各项法律法规(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保证人人过关。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病例,急救经验和最新知识点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每月针对科室和护理部的质控反馈信息,结合实际的安全隐患召开质量分析会,讨论整改措施。及时建立不良事件通报系统和差错登记。对薄弱环节,事故苗头进行探索,做到人人知晓,“吃一堑,长一智”。输液室人流量大,周转快,在治疗,操作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反向核对,例如:“大爷,请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
对低年资、新上岗、学习进修人员进行入科前培训,内容包括服务规范礼仪,工作急救流程,沟通告知技巧,120接诊抢救演练等。不断强化她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并保持“慎独”精神。根据科内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能力的高低安排重点班次(主班,分诊班)合理搭配,根据高危、繁忙时段酌情调配科内人力资源,做到合理的弹性排班。不断强化三基知识和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保证人人达标。安排有责任心的护理骨干负责急救仪器的定期检查和保养:除颤仪,每周2次充电,保障性能正常;抢救药品保证有效期并且帐物相符。
增加科内全员聚会和精神文化交流,关注特殊人员的思想动态。对意外、家庭等因素的负性情绪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开导、慰问、捐助)。以适当的绩效奖励每月的文明护士和成绩突出的护理骨干。
公示急诊就诊流程,建立院内危重病员转运登记簿。内容详细、简洁。按照表格逐项打勾记录:包括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告知、病人个人财产清点(衣物、贵重物品、证件、影像报告等),做到医护人员一起协调(最好安排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转运前与接收科室联系到位,保证电梯待命,同时要注意急救器械的携带(小氧气筒、监护仪、除颤仪,必要时需备急救呼吸机),努力将病员转运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 果
所有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种关键制度执行到位;各种沟通,告知到位。纠纷和投诉明显下降。
整个团队工作态度热情饱满,优质服务能做到:住院有人送,检查有人陪,急症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
绿色生命通道畅通,120接诊、抢救、分流及时。医院社会信誉度增高;患者满意度增高,今年第2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86%。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操作的整个实施的过程中,病人未出现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包括机体功能或器质、心理的损害以及各种缺陷、甚至发生死亡[1]。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迅速,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护理的要求也逐渐加强。笔者现将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分别抽取2011年度与2012年度骨科治疗的患者120例进行分析讨论,对照组2011年度的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在10-77岁,平均年龄在(38.29±3.76)岁,病房内护士为23名,年龄在20-43岁,平均年龄为(30.65±3.52)岁,其中学历为中专的护士有5名,大专学历的护士1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3名,职称护士15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1名。观察组2012年度抽取的12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11-76岁,平均年龄在(37.29±3.66)岁。病房内护士有24名,年龄在20-44岁,平均年龄在(30.78±3.67)岁,其中学历为中专的护士有6名,大专学历的护士14名,本科学历的护士4名,职称:护士15名,护师8名,主管护师1名。两组进行比较无论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手术方式、住院时间以及疾病程度,还是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1.2护理安全管理
1.2.1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由院领导护理部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分层管理模式。①护理部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由上级院领导对护理部进行考核。②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并由护理部对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的全面考核。③由护士执行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加强安全教育的培训,树立护士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患者安全管理标准,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遵守护理分级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护理质量考核制度,并在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标示的使用。近几年文献资料报道[2],在个体犯错的背后,往往存在某种产生错误的条件和环境,主要是医疗系统的缺陷造成的,只有解决和维护这些问题才能使护理中不安全的事件降到最低。因此从环境设施到风险因素的防范,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高效的护理行为。护士长建立起以安全管理为基础,减少医疗事件的发生为核心,提高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护士考核内容包括护理工作量、文明素质、护理质量等方面。
1.3考核标准进行统一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对各项护理安全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根据评分进行最终比较。考核评价指标以优秀为主(分数在90分以上者)。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两个时间段的临床护理影响分析,其中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士考核优秀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本组研究中,证明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的骨科住院病房的实施情况与未实施前做比较,结果护士考核优秀率与护理安全较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开展综合护理安全管理,动员骨科全体护士、转变原有的护理观念,使护理人员护理目的,主动加强自身专科技能的学习。护理管理中弹性排班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增强了薄弱环节的护理人力,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以来,护士是与患者最直接、最密切以及最连续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在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的基础上,一定要切实的把基础护理做到位。我院实施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也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度大大上升。综合量化管理模式的分级管理能促进此模式的实施,使其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分级管理能多方位、多层次的发挥不同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业务水平能力,对于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红芳,李想.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896-4900.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21-2
1 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多会产生故障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发电厂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和事故的概率非常低,而一旦产生故障和事故,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产生人员伤亡,影响电厂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多种情况分析主要的原因还在人为原因,例如没有按照正常的规范化流程操作设备、指导失误、在对安全运行管理的不到位等等,而另一方面造成发电厂事故的原因就是设备自身缺陷、设备防护不得当以及设备经过长期的运行产生的重大安全隐患等,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将会给电厂经济也带来一定的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说在发电厂安全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对于上述问题充分的关注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从科学的技术手段出发,更快的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的可靠性,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稳健运行。
2 确保发电厂安全运行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特别是自身素质方面
鉴于发电厂的特殊环境,设备的品种繁多,所以一定要从各个方面来抓确保发电厂的安全运行,出现事故后果将不可估量。针对此情况,就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规范的流程,认真对待工作,另外从专业角度来讲必须要及时的吸纳先进的专业知识,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并充分的利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只有这样,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才能满足发电工作的运行和管理的需要,符合发电系统的要求,才能在实际的发电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流程的原理有所了解,在出现危机事故时才能准确的应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损失。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电厂安全管理责任人也要不定期对相关人员加强培训,特别是要积极的倡导相关人员独立学习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及时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快的应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且针对发生的事故作出正确的专业的判断,并予以专业的处理,这样才能在不断的生产中降低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2 要时刻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整个发电厂的工作过程中,安全意识作为发电厂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理念,是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说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要求工作人员对发电厂的各种安全知识达到熟知,从思想意识上能够深刻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主动的管控自身的行为。另外只有工作人员具备了充分的安全意识,才能在发电厂的运行过程中,通过思想意识指导行为活动,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各种业务知识,在出现安全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确保发电厂发电厂安全管理的执行度。由此可以看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它在随时的规范着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环境,从而促进了发电厂的安全生产。
2.3 安全管理的优化
发电厂运行过程中有两大方面值得深入管理――技术和设备,从发电厂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优化管理的办法,及时的对技术进行更新、设备随时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发电厂的安全运行。对于发电厂技术方面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体现在优质供电上,最大程度的提高供电质量。发电厂中的设备管理,可采取超声、色谱等方式检测电厂的设备是否在安全状态。这种检测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设备缺陷问题,体现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另外,在发电厂运行的安全管理中,巡视、检修工作也必须执行到位,以便随时发现解决一些危险因素。
2.4 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专业性,所以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以避免安全性问题的发生。所以说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强化、技能的提升,是发电厂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加强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真正将各种专业知识落实到位,迅速提升,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处理快速准确,规避发电厂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影响。
3 发电厂安全运行可靠性提升的保障
3.1 安全管理条例的严格执行
安全管理条例是发电厂安全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准则,是防范电力生产工作中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条例中的每一项规定,加强执行力度,不能把准则的存在流于形式。同时,安全管理条例的内容也要全面的明确到每一项任务上,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员工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岗位,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理念,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好。
3.2 积极做好监督考核力度
在安全管理条例积极落实的情况下,必要的监督考核也是确保发电厂安全运行可靠性提升的重要措施,不定期的考核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时时刻刻提醒工作人员要谨记安全生产,避免危险的发生。将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统一结合,会对发电厂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保证安全生产,更快的提高生产的工作效率。
3.3 建立应对紧急事故的安全系统
发电工作是一项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在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下认真谨慎的完成。但不论怎么进行提前预防,各种偶然的因素还是会造成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故,所以,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还应建立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紧急事故发生的安全系统,在应对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最大化的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甚至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电厂还可以组织进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事故的能力。
4 结束语
发电厂运行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和更快的对其可靠性进行提升,有了一定的需求,加强安全管理以及对可靠性提升的几点措施,有利于提高发电厂的运行水平,从而规避了事故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发电厂的运行效率。安全管理及可靠性的提升在发电厂运行过程中起到了完善的作用,逐渐成为了发电厂的质量保障,所以说发电厂应该积极的采取安全控制的发生,排除事故影响,提升发电厂在电网系统内的服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蔡鹏程,许锰.试论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J].科技尚品,2016(01).
[2] 杨淼.浅谈电力行业现场实操培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
[3] 严龙洲.关于发电厂电气运行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0(02).
[4] 王柏松.发电厂电气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11).
[5] 张曦.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及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
[6] 张平,吴晓新.浅谈变电运行的妥全管理与事故防范
Discussion 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Universitie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Measures
Zhang Jian-hua
(President Offi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191)
【 Abstract 】 In the light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roble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universities, th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level strategy from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two respects.
【 Keywords 】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information security; measures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应用的日趋深入,信息安全建设及其应用正在成为教育科研单位日常教育管理和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等科研单位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研究院等单位的信息系统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攀升,然而随着高校各系统建设程度的不断完善,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也愈加突出。
2 高校科研机构存在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近年来,高校等科研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于是不少单位成立了“信息管理部门”来推行统一的管理规范和进行信息安全知识普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安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解决高校中科研机构的信息安全问题,充分提高机构人员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和保密工作的能力。当下,虽然有一些高校的科研单位在信息安全和管理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科研单位内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首先,在以往长期封闭的科研环境影响下,相关科研人员目前依然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同时高校等相关管理部门较容易忽视信息安全在其科研系统中的发展战略和计划,这些都间接导致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推行力度不够,实施安全教育的硬性条件有限。其次,由于学科建设和专业水平所限,也使得国内技术过硬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供应不足,间接影响了相关单位的人才储备水平。
(2)当下许多高校等科研单位在信息系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以往基础设施配备水平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新环境。在信息系统运作业务的安全风险和意识提升上,又缺乏有效性验证与评估办法。现实中的任何信息系统都是一连串复杂的环节,信息安全措施必须渗透到信息系统的每一个部位,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测试人员和使用人员都熟知并能够成为规范来遵守。
(3)不安全因素对于信息系统而言总是存在的,没有任何一个信息管理方法能提供绝对的保障。因此,高校等科研单位在认识和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教育的时候,应该着重加强基层人员的信息安全管理实践教育,应让相关人员充分意识到,虽然信息安全建设并非意在建设一个创收的平台,但它是一个保障科研成果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平台。管理者有必要做出适合科研单位进行教育实施的信息安全教育发展战略和计划,充分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在管理实践上的投入,严格有效地执行相应的安全策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避免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统时的固有风险。
(4)近年来,我国大型科研单位相继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泄密事件,这些事件的直接后果是不仅导致了科研成果的流失,还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虽然各大信息系统工程和信息化程度要求非常高的相关行业,也都出台了对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的应用标准和规范,但只有建立一个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才能全面的保障其安全性。
3 解决高校科研机构存在的信息安全的对策
3.1 技术层面
在技术层面上: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和数据库通信网络为基础的应用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互联网络系统,与网络系统连接的任何终端用户都可以进人和访问网络中的资源。作为信息通讯数据平台,其所受到的安全威胁主要存在于信息通信传输、存储和加工的各个阶段。因此在制定技术对策方面就需要制定统一全面的安全策略,同时也注重建设统一认证和授权管理系统,通过硬件接入设备和定制化管理软件的配合部署,加强网络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安全资源整合,形成覆盖全网的科研信息化安全保障能力,并充分利用自主创新的科研信息化安全技术,不断增强基础运行平台的网络安全能力,为科研信息化基础环境和应用系统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在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和重要应用系统的安全方面,一方面需要构建身份认证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恶意代码防护系统、安全审计平台等面向全网用户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实现实时预警、事件分析、决策支持、资源调度等功能;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包括安全咨询、安全规划、安全检测、安全培训等环节在内的安全服务体系,引入除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外的第三方服务支持,实现安全事件的及时发现。
3.2 管理和教育层面
在管理和教育层面上:以企业为参考标度,对高校科研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意识以及管理实践知识的普及,将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提到战略高度来看待。充分遵循信息安全流程制定相应管理制度,除技术保障外,将人员、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和管理规程的有机集合充分纳入其中。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管理实践是保障信息实现有效管理与控制的重要途径。所在部门应客观评估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水平,落实安全的组织和管理人员,明确每个人的角色与职责;制定并开发安全规划和策略,定期开展培训和工作会议;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制定业务持续性计划和灾难环境下恢复计划;选择实施安全措施;保证配置、变更的正确与安全;进行安全审计;保证维护支持;进行监控、检查、处理安全事件。针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绩效需要有效结合目标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两方面来展开。
3.3 管理政策层面
在整个管理策略的制定上:建议采用分级策略,如果高校对于自身科研信息安全风险水平认定为较高,而自身建设能力有限,则可以考虑与相关专业咨询机构合作,引入专家机制来完成相关工作,提升建设效率。
4 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与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今天,信息安全建设对于保障科技创新自有成果,确保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何确保其信息安全能够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也是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机构行使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综合多方因素,系统考量,尽可能提供全面的、多方位的信息安全建设策略和信息安全管理与教育规范,以切实满足高校等科研单位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需求,降低科研成果的安全风险,发挥高效的科研效率,保障科研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徐茂智.信息安全概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引言
当今社会,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危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变电运行是否可靠、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整个电力系统。因此变电运行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电力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并规范其操作技术,确保其可靠性,以更好地为社会的平稳发展做贡献。
1 影响变电运行可靠性常见因素
1.1 设备故障
设备发生故障是变电运行中最常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处于长时间带电运行状态的电气设备会发生老化,或者连接电气设备的导线会老化而降低绝缘等级。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检查和维护,很容易造成不易察觉的各种安全隐患,对整个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1]。
1.2 人员操作不当
变电运行过程中,根据运行维护或者系统需求,经常要对设备进行操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主要操作者。因而变电站中人为的操作失误也是造成变电运行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严格按照操作规则和流程操作,或疲惫操作等都是造成变电运行重大失误的主要原因。如果操作人员因为人为操作错误而导致事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电网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给电力系统运行造成严重损失。
1.3 安全管理缺乏规范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的疏忽以及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变电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管理中,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对违规操作、习惯性违章等处罚力度不够,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这种现象发生,这些都是容易引发变电运行事故的重要原因。
2 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力度
重视对设备的监测维护,提高其健康水平。及时对带病设备进行维修,使设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避免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的运行失常。还应重视预防工作,重视对设备进行维护巡视,避免设备事故发生。特别是利用绝缘在线监测、带电测试和红外线热像仪监测发热点等技术措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
对于变电设备的检修,相关负责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及时做好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更新工作。对于变电设备使用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供电局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并在检修部门每天指派相应的负责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对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书面记录,一旦发生问题,立即反馈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2]。此外,在对设备的巡视和检查过程中,可以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管理,划分出工作重点,并对这些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重点检修和维护。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变电运行的安全隐患。
2.2 加强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水平
变电事故很多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运行人员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想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首先应当从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的提高上进行加强。因此,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人员培训:
第一,供电局应当保证在每个员工上岗之前进行电力技术的专业培训,尤其要灌输安全操作的等方面知识。第二,员工正式上岗前,需要由老员工进行指导和实践培训,以确保新员工的操作技能专业性。第三,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责任意识,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第四,定期组织一线员工进行各种设备故障及事故的操作演习,以提高员工对紧急事故的应对能力,积累事故处理经验。此外,对于人员安全教育,一定要向全员灌输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3]。时刻将安全纪律放在首位,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则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变电运行中因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
工作人员在培训之后,应该达到三熟三能的水平,即对系统原理和设备熟悉、对操作事故的处理方式熟悉、对岗位制度和职责熟悉;能够对操作流程进行分析、能够排除故障、发现故障、能够了解维修技能。
2.3 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为将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落实到实处,必须严格遵守供电局制定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其中,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可以借助电子档案,对每台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数据进行记录,以保证设备使用的有序性。对于人员的管理应当设置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约束人员使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对员工的考核进行总结,如果在考核过程中,因人员自身失误造成的问题应给予处罚,而对于表现优秀,操作零失误的员工则给予一定的奖励。
2.4 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水平
2.4.1 加快设备更新,降低故障率
变电设备的先进性可以有效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供电局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加大对变电设备的投资力度,适当引进当前较为先进的电气设备。实践证实,先进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变电设备故障造成的断电频率,减少停电次数,使运行安全性得到提高,从而较好地提高变电运行的可靠性[4]。
2.4.2 重视设备维护,提高健康水平
全方位配合开展设备状态监测,运行人员积极配合状态监测工作,合理调整对设备的检点和范围,利用绝缘在线监测、红外线热像仪监测发热点等多种监测手段,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的资料、档案,使可靠性管理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此外,由于电力系统的设备及工作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环节或设备出现了故障都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因此,供电局管理层应该重视对变电设备的管理和检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排查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
3 结束语
总之,“安全、可靠、经济”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供电局变电处要想确保变电运行工作的有效性和平稳性就必须加强变电运行各个环节的工作,因为每个环节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的运行质量。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电力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并规范其操作技术,不断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以促进电力系统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彬彬,宋敏,王冬冬.浅析变电运行可靠性及加强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56(23):156.
[2]罗玉花.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3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