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8 15:55: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51-0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 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2. 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3. 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4. 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5. 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
6. 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
我校正在积极参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模式是“五步二阶段”,“五步”即包含:导入、目标呈现、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反馈作业。“五步二阶段”即导入、目标呈现、教学过程、教学总结为第一阶段,反馈作业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提到的四步,老师们都能认真地准备,精心的设计,而第二阶段的作业反馈设计,很多老师却不那么重视,通常在练习册上找几题,让学生做做就算完事,至于认真准备、精心设计那是很少有老师能做到的。由于本人这阶段积极参与新课改、尝试“五步二阶段”的教学模式,又听了一些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课改课,我收获很多,尤其是第二阶段的作业反馈环节的设计和应用,我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紧扣目标
一堂课有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一堂课也要有一堂课的作业设计目标。而作业设计目标是要紧扣学习目标来设定的。判断一道作业题的设计是否优良,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查:其一,作业题是否紧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其二,作业题是否体现语文能力的提高与甄别。即我们要思考的是这道作业题背后的“含金量”,通过它我们可以提升学生哪些语文能力,是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是把握关键性词语的能力,是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是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减少并杜绝非语文的作业设计。
二、关注学生
语文教学要走向学生。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要走向生本。教学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设计教学构思、展开教学过程。同样,课堂作业的设计也要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丰富语文素养。课堂作业一般都是教师为了检测、巩固学生所学而提前设计的,但最终完成作业的却是学生。所以,作为作业的设计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喜欢这项作业吗,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去做?学生能完成这项作业吗,他们的作业起点是什么?学生有必要去做这项作业吗,作业背后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什么意义?所有的一切都指向学生的发展,课堂作业的“设计”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千万要杜绝以考试成绩为本,以教师方便教为本,而是要通过以生为本的课堂作业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学好语文。在这里,我想提出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作业设计尽量做到有情趣,让学生喜欢做。二是作业设计要让学生亲历作业过程。除了考查记忆水平,如果一道作业题的设计只是为了让学生写出标准答案,而没有展开、体现学生学生求索答案的积累、理解、运用等思维过程,不能称之为好的作业。三是作业设计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检测、巩固,还要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使学生“会学”。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沉重的作业负担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助长了不良的学习习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难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形势。《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要求我们落实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也对我们英语课堂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作业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作业布置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作业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手段
作业是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适量布置一些作业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从而为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提供保障。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课后如果没有一定作业,学生的知识将无法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课堂教学也会变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对于英语这一门语言学科,课后作业尤为重要。
1.2 作业是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一种技能与能力的习得。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在实践中的运用,对语言形成技能,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较高。英语课堂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又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教师开放性作业的设置,会留给学生活跃的想像空间。在作业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敢于写出不同的作业答案,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
1.3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是反馈教学的重要媒介
随着课改的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45分钟的效益。虽然教师讲授知识到位,但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得不到有效激发。而课堂作业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课后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老师和学生都有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可以相互讨论课内外的知识,探究语言的技能,发展语言能力。同时作业作为教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有利于教师接收信息、反馈和调节教学。它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重要媒介。
二、优化作业布置,完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1 作业内容要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
作业是对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在选择作业的内容时,要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针对课堂教学目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达到及时复习、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的要求。
例如,笔者在上完了Go For It七(下) Unit 4 He saidwas hard-working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
Imagine the following are your report cards. Please write a passage and tell your partner what your teacher said.
本单元的重点“间接引语”的用法以及对学生成绩的评价。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He/She/They said…等间接引语的用法,另一方面,本课的重点词汇lazy, hard-working, be good at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2.2 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热情高涨的催化剂。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尽量设计一些形式多样且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业。
例如在学完了Go For It七(下)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这一课时后,我就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让同学们自己在课后设计在服装店购物的各种情景,准备好道具,并用英语编写成对话并在进行表演。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有趣,参与的积极性极高。通过这样的表演活动,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并在合作中体验了角色,活用了语言。同时把作业和游戏结合起来,学习特别感兴趣,在游戏中悄然、牢牢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2.3 作业要面向全体、体现层次性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我们教师在平时布置作业时要改变传统的统一作业的方式,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做到因人而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觉得学有所得,从而树立自己的信心。
例如,笔者在教完Go For It九年级Unit10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后设置了如下分层作业:(1)阅读作业。模仿课文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内容;(2)复述课文作业。根据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basketball的发展历史;(3)探究性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basketball的信息,如世界著名的职业篮球队的名称,球星的简单情况介绍等。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可以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作业,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喜悦。
2.4 作业设计要重视能力、体现实践性
作业,作为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课堂教学手段,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作业,把学生主动学习、增长能力的空间扩展到生活的每一处,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会英语。
例如,在学习了Go For It九年级Unit12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 room are?之后,老师可布置如下作业:让学生写一段谈论有关由学校去学生自己家(问路)的对话,也可让学生进行“Directions challenge”即Think of some places in your city. Write directions from your school to each place. Then read the directions to your classmates. Let students guess the places.同学们普遍觉得这一话题比较熟悉且贴近实际,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运用、巩固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用”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即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5 作业布置要注重开放性、具有启发性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开放性作业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了Go For It八(下)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之后,我就布置这样一项作业以启发学生的思维:What does alien(外星人) look like? What do they eat? What activities do they usually do? What are they doing now?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等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想像,4人一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作业复习了一般现在时及现在进行时态的表达方法(What are they doing/eating/drinking/playing with…Are they flying…?),也巩固了过去进行时态What were you/they doing when the alien landed on Center Street…?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及时点评,有效反馈,实现师生“双赢”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已不适应新课改前进的步伐,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的评价要科学、全面,并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我们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采取多样形式和学生交流,采用教师集体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的方式,并及时进行点评,反馈给学生。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批、相互批改或师生共批以取长补短。同时要在平时的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并利用这一有效措施鼓励学生通过“错题”来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反馈、践行教与学的碰撞,从而实现教学共进,师生“双赢”。
作业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是师生教学互长的“催化剂”。我们英语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起新的英语作业观,在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的同时,要善于冲破时空限制,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合作、勇于探索、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 程晓棠,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5 王怀彬等 《新教学方法》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参与中启动思维机制,使学生积极参与作业,使课堂教学得到深化和补充,不能让学生在“抄抄写写”的旧传统上打转了,小学生英语教学设计需要开放的新思路。小学生本就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如果老师讲课内容不生动的话,那他们就可能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了”。所以,小学英语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让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现就活动设计和作业改革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活动设计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1.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小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总是具有浓厚的兴趣,就是因为这样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的教学必须要有趣味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开始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死板的教授小学生英语,已经行不通,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些地方的教师利用歌谣教授学生英语,即在英语课上,教师利用教学生简短的歌谣,来记住当堂课的单词、语法,或者是简单的日常用语。课后还当堂课学习的歌谣,要学生改编,或者加上动作,之后进行评比,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当天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英语的教学内容通过特色活动来深化
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更多的是要能学以致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的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师也要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特色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故事的演讲,为学生的交流和活动创造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把英语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多元化评价英语活动课
评价是进步的重要因素,无论何时,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重要因素就是评价。符合学生心理的,科学的,适时的评价很重要,这些不仅可以是学生的信心增强,还可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对学生评价,不是单一评价,而是多元化的评价,无论是从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方式,都坚持了多元化和多样化。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之后,有所收获,而不只是走了一个形式而已。小学英语教学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贯穿在其中,使其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小学英语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二、作业改革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课堂的学习很重要,课后的作业也不可忽视。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是为了更深刻更牢固的记住课堂学习的内容。如何有效的布置课后作业,也是社会关注的一大话题。基于此,笔者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作业改革在小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1.具有层次性的布置小学英语课后作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潜力、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法是不可取的行为。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中,要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学习时刻都充满兴趣。所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就采取了作业分种类的方法,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等各个方面,把学生划分为几个组,分别布置不一样的课后作业,这样就不会让学生觉得作业难做了。
2.具有创新性的布置小学英语课后作业
死记硬背,已经是陈旧的教学观念了,这种观念已经不被现在的小学生所接受了。所以,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不再遵循以往的观念,而是创造性的布置课后作业,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布置英语课后的作业,教师更多的是考虑小学生的心理要求,更多的考虑他们的行为习惯来布置他们能做且愿做的作业,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教师的想法来做。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活动设计,还是作业改革,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致力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其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2-0076-04
一 间性理论概述
20世纪以来,间性(intersexuality)理论逐步应用于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成为一种新的理论共识,主要指一般意义上的关系或联系,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研究视角。间性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共在性、平等性和主体间对话沟通、作用融合及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主体间性理论的研究成为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交汇点,并逐步衍生出一系列间性理论视角,如:媒体间性、文化间性等。媒体间性(intermediality)也称媒体相互性,指的是现代媒体的相互关联,即媒体之间从信息内容到技术形式基于社会间性的综合、整合、转换与演变。媒体都兼具个性与共性,媒体间性就是媒体以共性为基础的差异性之间的桥梁。文化间性(interculturality),也叫跨文化性,体现了从属于不同文化的主体之间及其生成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表现出文化的协同共存、交流互动和意义生成等特征。间性理论研究视角极大地拓展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空间和研究维度。
二 间性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原则
问性理论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师生更新教与学的观念,有助于改进英语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与学的文化。
1 基于主体间性的交互性教学原则
主体间性理论的实质是主体交互性,强调主体间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以及文化深层交流中体现出来的人性(如:和谐、平等和互相尊重)。师生之间主体上的动态交互关系,在教学组织、方式和手段上主要通过交际教学法来实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主体间关系的平等、自由、相互理解、默契合作为出发点,通过平等性和指导性共融、共识性与创新性共融、差异性与共通性共融、交互性与发展性共融等机制,构建动态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意识和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和适应教师的多元化角色;其次要求教师根据互动教学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
2 基于媒体间性的多模态教学原则
探讨媒体间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媒体、模式和模态形式的创新。媒体间性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指不同媒体的综合与配合;二指同时运用几种感觉模态的交流;三指具有构件属性的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多媒体、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超文本性(hypertextuality)等都是媒体间性的重要体现,它们改变着人类关于识读能力的界定和标准,因而也改变着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的多媒体机房、语音教室、校园局域网、网吧、手机、iPad等多媒体条件进行学习,为学生创造了立体化、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多媒体、多模态的英语教学与研究。
3 基于间性整合的教育生态学原则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文化多元化、语言多样性背景下,通过对主体间性、媒体间性、文化间性等理论的整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必须站在教育生态学的高度,充分发挥师生主体能动性,加强多媒体、多模态的协同,培育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优化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
主体间性视角下,师生主体的定位至关重要。共治(collegiality,或称“分享权力”)和团队合作(teamwork)是教师最需要的文化价值观。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能够与学习者分享话语权,分享知识和经验,协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文化间性的必然要求,是文化间性在课堂教学文化上的体现,符合教育生态观的基本思想和组织原则。
媒体问性的研究对于优化教学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媒体的意义空间也不断拓展,新媒体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产品,对文化的增值、多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随着数字移动工具在高校学生交流和学习中的应用,过去课堂教学中曾被视作干扰物而往往被老师强令“关机”的“手机”,现在却随着微博等交流模式的诞生而用于课堂交流与互动。这个例子表明,手机作为一种媒体,过去仅仅意味着打电话、发短信,所以在课堂上被禁止使用,但现在随着微博媒体的应用,手机就不只是电话、短信的载体,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互动工具。这里,“手机”媒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成为一种新的信息表达和交流的模式,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促进了课堂互动的学习文化。
文化间性作为跨文化哲学的重要范畴,表现出多元文化的共存、交流互识和意义生成等特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既基于语言而又超越语言的隐型间性。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把文化间性的原则贯穿在基于主体间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中,还要在媒体间性作用下,通过媒体互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和增值。
三 间性理论指导下的数字化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设计
全球化、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语言多样性背景下,新的交际媒体正在重塑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为了适应现实生活、学习、工作的数字化需要,学生要熟练地进行多模态的写作,学会运用多媒体收集、分析信息,还要学会运用故事、报告等不同的文体以及书面、视觉、口头、色彩等多种模态,开展有意义的数字化写作。
1 间性理论对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
数字化英语写作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文字和文本模态,还可包含静态图表、画面、动画、色彩、音乐、录音等,具有典型的多模态属性。多媒体、多模态教学使传统的教学系统三要素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系统四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由于主体间性和媒体间性的作用,现代教学系统四要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不仅对师生的媒体素养有较高要求,而且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和交互性;教材逐步发展为多媒体、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而且,师生都是教学资源的共建主体。可见,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系统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信息传递和转化的效率。同时,中国语境下的英语教学深受文化间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跨文化属性,是高校培育具有较强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之,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应当遵循上述基于间性理论的三条基本英语教学原则。
2 数字化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原则模型
为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整合,我们根据上述基于间性理论的交互性教学原则、多模态教学原则和教育生态学原则,提出了数字化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模型MAP(Multimodal Apple PIE,或称“多模态苹果派”)。如图1所示,MAP就是以多媒体(Multimedia)、多模态(Multimodal)为基础,以PIE(Productive,Interactive,Engaging即:有效性、互动性、参与性)为核心,以APPLE(Activation,Presentation,Peer collaboration,Learner-computer interaction和Evaluation)为五大支点的数字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模型“多模态苹果派”,其深层立意在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3 数字化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模型的应用
(1)以PIE为核心原则,强化主体互动,追求有效教学
PIE代表有效性、互动性、参与性三个原则,但在MAP模型里,它被视作一个整体原则。根据多媒体、多模态教学的特征,以主体间性和媒体间性的思想为引领,通过交互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它是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追求目标。
实现有效教学,互动是关键。互动性是当代语言教学的核心原则之一,也是MAP的核心原则,互动包括人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在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设计中,注重通过多媒体技术促进互动,既要加强人机互动,更要关照多模态语境下的人际互动。互动性是间性理论对英语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启示,它体现在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以教学资源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媒体间性、文化间性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多模态的自主学习资源和多样性的文化体验,例如:网页作为一种新型的多模态文本,它不仅是可供阅读、打印的文本,还可以包括超链接(超文本),使读者通过点击链接而阅读、倾听或观看其他相关学习资源,甚至可以通过在线评论参与互动。
参与性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扩大学生的话语权、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任务,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确保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室的教学设备,还要将课堂任务延伸到课外,强化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协作学习,并将学生及学习小组在课外的学习成果(如:英语调查报告)通过手写稿、Word文档或者PPT等不同媒体形式,呈现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2)以APPLE为支点,加强教学设计,实施多模态教学
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基于MAP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多模态教学优势,把以互动性为重心的PIE整体性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组织的APPLE设计中。
APPLE教学设计以间性理论为指导,突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教学主体的互动性、教学的多模态化和生态化。APPLE既可以代表五个教学环节,也可以代表五种教学组织形式,它们之间相互支撑,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每节课的设计在五个方面可有所侧重或者取舍。
①A(Activation):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的前提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撰写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学计划,并以问答法、小组活动法等方式组织课堂导入。
课前预习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观看写作教学讲义(PPT或录像);然后,反思预习中的问题和困惑;最后,通过写作教学管理系统或者Email、QQ等方式向老师反馈问题。
教师及时整理学生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准备授课方案和教学资料。教师不能被动地绕着学生的问题转,必须清楚地把握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过去所学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寻求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通过主动的写作实践提高英语水平。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有准备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技术和资源,及时调整和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导入时,既可以采用“对话――问答法”,就课前整理好的、难度适宜、有代表性的问题,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技巧;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汇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通过英语写作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生通过与同学交流讨论,激活以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领会新知识;教师或聆听学生的对话,或参与小组讨论,或与学生单独交流,并及时点评。
②P(Presentation):信息呈现
这是讲授新课的主要环节,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这个环节落实的,演示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小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选择部分章节,在学期初就分配给学习小组备课,重视以学生和学习小组为主体的课堂展示与交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信息呈现必须注重不同媒体、模态的灵活运用,如:听广播,阅读报刊,观看视频节目,浏览网页,等等。
③P(Peer collaboration):同学合作
MAP中“同学合作”主要指信息呈现环节之后学生的任务型合作学习环节,包括结对、小组、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续写竞赛等各种活动,旨在通过交互式、真实性、建构性、分享型语言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当然,同学合作也常用作课堂不同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比如:课堂导入、信息呈现阶段的小组合作。同学合作还包括学生在课外开展的社团实践,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④L(Learner-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互动
根据交互性教学原则,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多向(师生、生生、人机)互动的过程,通过合理的人机互动和人际互动,可以促进模态之间的合理搭配,避免因滥用多媒体课件而忽视学生主体性、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而削弱教学效果。
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人机互动是学生利用写作教学系统进行课堂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作文、练习、测验等训练或自由写作,突出互动教学理念的落实。同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跟踪部分学生的训练,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互动。所以,这里所指的人机互动实质上是指人机互动为主、人际互动为辅的教学环节。
⑤E(Evaluation):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也可作为学生课后自我评价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系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分析、评分,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也有机会体验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利于学生自我调整和成长;而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记录和评价,是学生课程学期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整合“三多”,推动社团实践,创新写作学习文化
通过多媒体、多模态的写作教学与实践,强化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Multiliteracies),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多”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旨在通过贯彻社团实践(community of practice)教学理念,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果,创新学习文化。
【分类号】G633.41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随堂作业现实现象的思考
作业(包括随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环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载体。随堂作业也是课堂教学中反馈和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实现作业随堂化,可以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寓教于乐。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不尽人意的随堂作业现象频频出现:大部分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教师费尽心思设计教学环节,没有时间留给学生操练,造成“无作业”课堂,导致学生读写能力相对薄弱;有些教师没有合理分配好时间,往往设计了随堂练习,但是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草草布置了任务就下课,导致作业“课间化”,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许多教师为了减轻批改作业的负担,在单元结束时,会上一堂“练习课”。这样的作业“整堂化”,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抄袭习惯,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2.基于小学英语教材编排特点的思考
PEP教材作为准备全国通用的英语教材,能够面向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教师、学生,在内容选择、编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笔者注意到,新教材的编写增加了活动和练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体现了随堂作业的理念和范例。但是,这样的练习内容较少,训练点不够全面。
3.基于对配套作业本使用的思考
针对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相应的作业本,这些作业本是课本的编者和一线骨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精心编排设计的,在训练形式和内容上,对教材作业都进行了有效科学的补充,是随堂练习最经典的范本。
基于以上三点,引发了笔者以“随堂作业”引领课堂活动设计的思考,即依托教材练习为引领,融合作业本内容作为随堂作业,把随堂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S堂作业”引领课堂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1.如何进行随堂作业内容的设计
1.)认真研读各年级教材中作业的形式和检测目标
2)用好、用活配套作业本的相关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除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之外,还应该认真研读相应课时作业本的配套练习。如果练习形式好,难度适中,符合教师课堂环节设计,可以直接引用为随堂作业,既达到课堂操练巩固的目的,又减轻了家庭作业的负担;如练习形式偏难,教师应考虑作为家庭作业,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效果不理想。但若直接作为随堂作业,课堂上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且未必能达到效果,基础不好的学生听不懂,就会直接听老师的答案。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鉴作业本的练习形式,设计同类型但难度偏易的随堂作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这样一来,既达到课堂操练目的,又为家庭作业作好了铺垫。从易到难,学生能更容易完成作业;如课时配套作业本的练习普遍偏易,教师可考虑直接作为家庭作业,课堂上另外设计合适且形式多样的随堂作业,巩固知识,拓展情景。
总之,教师应充分用好、用活配套作业本,取其精华,设计合理的随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对学生的检测和评价。
2.根据“随堂作业“,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促成教学目标达成,提高教学效果。
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如下案例:教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词汇教学时,该教师课前没有很好地预习教材及作业本的配套练习,设计了调查报告的练习形式,并要求学生得出汇报内容,如右图:
结果,课堂上学生不能很好地产出,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课后,该教师进行了反思,找到以下原因:作业难度和作业形式设计过高,不符合四年级学生的作业目标。经过研读四年级教材及作业本配套练习,该教师重新设计了以下练习(图1):
新练习的设计符合了四年级作业形式和目的,即选择正确的单词,补全句子。在新的课堂中,该教师把此练习穿插于教学巩固环节中,由于进行了铺垫,学生在随后类似的随堂作业中,能有效、准确地完成,得到了预期的教学检测目标。
基于以上案例,能有效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随堂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围绕教材和作业本中的作业形式和目的编排而成。只有有效的“随堂作业”,才能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实现作业随堂化,既能及时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又能减轻作业负担,以“随堂作业”
引领课堂活动设计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针对教材和作业本中的练习,有效地整合两者内容,形成规范的随堂作业。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研读并预设作业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并设计相似的作业范例,有效穿插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有意识的铺垫。这样做,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就会避免天马行空,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将促进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它是巩固、消化与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在短短的45分钟内多讲些知识点,往往忽视了课堂作业,侧重于布置课外作业。语文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知识点的积累,如字、词、句的运用,课外作业固然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但效率没有课堂作业高,效果也不甚理想,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密切与作业之间的联系,用多样化、多元化的课堂作业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作业功能,实现素质教育。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多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初中语文教育理念偏向“分数至上”,轻视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表现在作业上就是偏重阅读应试训练,轻视写作能力培养,形式上偏重于重复抄默,轻视朗读书写实效,而且作业布置过于笼统,层次不清,根本发挥不了作业功能。目前国内关于初中语文作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一定体系,使得作业设计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盲点”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知“语文”学科,也很少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以至于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来往,根本体现不了作业本质,更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业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是常规教学环节之一,教师不应回避它或忽视其设计,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这样只会降低作业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以有效性为前提,以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为基础,结合知识生成过程和思维活动过程来设计作业,力求使作业过程成为学生消除困惑、满足需要和创新知识的有效形式,真正发挥作业功能。同时使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课内知识的外延,帮助学生巩固、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多元化(以课堂口语交际训练为例)
教学领域中的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方法多元化、形式多元化,而作业设计多元化就是从多个角度或系统地设计作业。初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小学语文相比,其囊括知识体系、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一系列内容,不再是读与写的简单结合,加之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设计也应采用新理念,形式要更多元化和多样化。对于初中生而言,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他们获取与处理知识的重要形式,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体现作业本质、发挥作业功能,初中语文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充满情趣和色彩丰富的多元复合体。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理解分析、写作能力训练,以及学生创新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前两项是作业设计主要内容。以课文理解分析为例,教师一般先分析课文,让学生从内容上理解课文主旨,那么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主旨,整理成一个观点,然后提出正面论据以支持提出的观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拓展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至于写作能力训练,除了课后作业练习之外,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与掌控能力。口语交际训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命题小短文,二是开放性题目。命题小短文:教师给出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或一个谚语故事,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讲述相关知识。在设计这样的课堂作业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要求、注意事项等要求,必要的话可为学生做示范。例如,以“校园风景”为题,学生既可以将现在所处校园,也可以是以前的校园,也可以是自己去过的,也可以是父母的……只要不脱离话题就可以。开放性题目:教师给出口语交际要求、注意事项,不给出题目,学生随意讲述任何一个话题,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更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言语为学生勾勒出一个虚幻的情境。如,“在我小时候,父亲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肩膀,我经常骑在他的肩膀上玩耍,看到的世界更远、更广,而现在的父亲……”让学生接着这段话继续往下说,要求主旨明确、语言简化。这样的训练根本没有提任何口语交际技巧、语言运用要求等,注重个人经验和知识积累,侧重于感性思维,技法指导相对较少,却真正起到了锻炼学生口语交际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
以上关于写作能力训练的作业设计,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是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并没有影响作业本质功能,反而使作业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语言运用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密切了作业与课堂教学活动间的联系,通过有效的设计将作业有机融入了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知识讲解与巩固的重要手段。作业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知识点,有着课后作业无法比拟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增添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新鲜性,同时要精,抓住重点、难点,并不是越多越好,高质量作业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功能。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多元化的课堂作业设计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作业的融入,如口语交际练习、阅读理解分析练习,并注重练习形式的多元化,以期充分发挥课堂作业功能,达到作业设计目的。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是指教师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改进的针对性,高密市的教学研究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课堂教学具有共性的焦点问题,提炼出六个方面的研究改进内容,为学校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参考:(1)科学分配和控制课堂教学讲授时间研究,目的是改变教师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删除无效教学环节,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时间保证;(2)构建启动学生思维的课堂研究,目的是摈弃浅显和不能有效引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设计,寻求有价值的问题,并使用最佳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思维;(3)教学检测与反馈矫正制度化、规范化研究,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发现和矫正问题,扎实完成课堂教学目标;(4)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目的是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激发每一个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5)学生作业内容、方式、批改及作业管理、评价的有效性研究,目的是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研究,目的是探讨高效课堂构成的要素,制定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及评价的方法等。
二、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组织和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运行机制
为加强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工作的组织实施,高密市成立了由教育局长任组长、教育科研人员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干部教师教研、培训与自主学习的规划实施,以及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工作方案、管理办法及年度计划。指导小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把握本市课堂教学实际,明确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提出改进的指导性意见和策略。为保证指导工作的顺利推进,指导小组建立了例会制度,规划、指导和调控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全过程,并围绕重点问题,深入重点研究学校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实践与反思。各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研究领导小组,制订学校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实施方案,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教师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2.加强宣传和发动,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改进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行动研究,特别重视行动与研究的统一。为了让每一个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高密市对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宣传,将《高密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意见和建议》及有关行动研究方法的资料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一个教师,并由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领导小组的专家到学校对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内涵、实施策略等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意义,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行动研究的方法与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由于宣传发动到位,高密市的教师很快行动起来,教师们主动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即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尝试解决问题――总结研究成果,修正改进措施――发现新问题,开始新的研究或继续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改进的研究和实践。
3.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智慧破解教学中的难题
行动研究不是孤立的过程,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效果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中,高密市各中小学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教案、学案为落脚点,创新了集体备课和评课的方式,完善了各种集体备课制度。如群体反思和个体反思相结合的教师反思制度、课例解读制度、“四同”课堂教学展示制度(即在同一天、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在各自的班级上同一节课,互相交叉观摩,给教师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教学个性机会)、亮点聚焦制度(即寻找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将优秀的、成功的素材积累下来,通过剖析教师授课过程中的精彩环节,达到资源共享)等。通过这些集体备课形式,教师个人在行动研究中的难题在同伴的合作和互助中得到化解,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深化。
4.建立课堂教学改进反思制度,助推教师行为改变
教学反思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助推教师个人行为转变的催化剂。为此高密市各中小学根据学校实际,推行各种课堂教学改进反思制度,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如建立教学反思卡,撰写课堂教学改进反思日记等,对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总结和思考,做为修正个人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依据。学校还定期进行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评选,对优秀教学反思案例给予表彰和奖励。
5.加强成果交流,推广成功经验
为总结交流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成果,高密市的教研部门组织了面向中小学所有学科的周六研究课活动(因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而得名,目的是不打破教师正常教学秩序)。借助这个研究平台,一方面把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形成有推广价值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跨校性的校本教研,研讨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根据研究课内容的需要,教研员首先带领有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中发现的焦点问题,在备课中集体研究,共同奉献各自的智慧,形成研究课教案;在上课过程中大家集体观课,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后集体反思评课,针对课堂的不足之处进行参与式讨论,找到解决的策略,达成共识。又在高密教育资讯网首页上开辟了“周六研究课专页”,活动结束后授课人及其有关研究人员把课堂实录、教案、课件及个人课后反思、集体课后反思及建设性意见等内容整理出来,发到高密教育资讯网的教学指导栏目中供全市教师学习。高密市教学研究部门还每月编辑《高密市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通讯》,和交流各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信息、经验和成果。
三、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初步成果
1.以“自主―互动”为基调,构建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指导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教育专家建议的基础上,高密市提出了以“自主―互动”为基调,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不仅教学的目标要定位于增进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教学过程要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互动”是指把教育活动看做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自主”是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互动”则是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二者的和谐、有效的结合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理想目标。
在深刻理解“自主―互动”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个体行动研究和教师群体研讨,高密市的中小学校根据学科需要和学校现实情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些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型,如高密市育才中学以“自主学习――质疑释疑――反馈矫正”为主的“121”课堂教学新模式。“121”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阶段,“121”反映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时间分配。第一阶段:自主学习(至少用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第二阶段:质疑释疑(最多用20分钟),包含三个主要环节:(1)学生互研解决问题,教师采集问题;(2)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疑;(3)学生归纳整合,教师巡回指导。第三阶段:反馈矫正(至少用10分钟),核心内容是教师组织检测,学生达标练习。“121”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动”的教学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践检验和修正,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确立了高效课堂的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生转变的依据和指南,因此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确立高效课堂的标准是高密市“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目前,高密市的教学研究部门在广泛征求学校、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探索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五条标准。一是在教师讲上“限制”,控制教师讲授时间,一般情况下要求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讲就要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二是在学生学上“放开”,在教学“真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放开、学生的思维要放开、学生的交流要放开、学生的学习结果要放开。三是在互动上“多维”,要做到“多维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四是在讲练上“结合”,做到练习―检测―反馈―矫正连环跟进。五是教学模式要“有效”,不管何种教学模式,都要看学生是否经历了认真的思维过程,是否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根据这五条标准,各学科又分别制订出比较全面的评价细则。
3.改革学生作业练习,提高了作业练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309-01
在小学语文中,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趣味性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从在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想要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十分必要。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心情就会变得十分放松,对周围的事物的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如果处于一种相对压抑的环境中,即使周围的事物比较有趣,那么,也难以有效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这就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奠定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又因为小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教师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神态,都会使学生的内心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环境,因此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将积极的因素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轻松与快乐,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也就变得更加轻松,反过来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更有助于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二、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因为教师也是普通的人,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往往会把情绪带到教学中来,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而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1)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2)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三、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其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十分必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新鲜感,只有能够不断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流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妙趣横生;在对学生进行说理性文章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收到感动与启发,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后作业设计要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中,课后作业设计要不断优化,让其趣味性有所增强,让学生认真、积极地完成各项作业。爱动、好玩是小学生特有的天性,老师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课后作业设计不能只限制于写、读、抄,更多的作业设计要融入可看、可写、可读、可玩耍等内容,让学生的创造性及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实际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课堂实践中可以看出,趣味性教学能让教学效果得到增强,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一,设计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设计方式要不断优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教学效果有所增强,课后作业设计必不可少,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老师想要增强教学趣味性,首先要知道课后作业设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不断优化其设计方法。第二,课后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时,老师选择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不同爱好及兴趣,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后作业设计。这种方式设计出的课后作业不仅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还能让课后作业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成绩有所提高。
总结: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黎 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20-01
作业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作业可以有效地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检查和复习课堂教学知识。在当前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更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布置作业,考虑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阶段的重点,同时坚持多元组合、难易搭配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并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作业设计要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有机结合
作业设计应当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这三个教学主要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有效地对教学效果做出反映和评价。这种有机融合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作业布置与课前预习综合设计
预习是教学的先导,可使学生发现旧有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课前补上这部分知识,扫清听课障碍。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堂形态综合设计作业,并及时加以检查与评价。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How was your weekend?》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提前一周进行作业设计与布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weekend”进行大胆设想与阐述,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在课堂教学时,选择部分小组学生的作品进行描述与评价,并将各小组的作业张贴在板报上进行交流。
2.作业布置与教学重点、难点的巩固结合
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独立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和深化的过程,学生能从中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自身的思考。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与强化,发挥出作业的巩固作用,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九年级《Travel Tips and Advice》阅读模块中,很多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有关,知识点讲述和对话学习也是建立在情景模拟的基础之上。作业布置时就需要提前引导学生思维向现实生活靠拢,有组织地进行情景模拟、对话练习、分角色表演等活动。教师可让学生们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组成小组,将课本内容编演成课本剧,再进行评比,一步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经过学生的理解和亲身实践后,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课堂教学的难点也随之迎刃而解。
3.注重检查与反馈,并适时加以引导
课后作业设计的要点在于精炼与针对性,应尽可能突出教学重点。一些预习型的课业目标、能力型练习、拓展型作业都是重要的形式。在作业检查与反馈时,教师可以采用随机检查、重点指导的评价机制,多方面地进行信息收集和作业反馈。
二、作业设计要坚持多元组合、难易搭配和重点突出的设计原则
作业布置虽然是长期以来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但只有将策略、技巧和艺术方法融入其中,方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和坚持难易结合、多元组合的搭配,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进行设计,兼顾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应注意突出重点,注意形式选择,突出计划性与针对性。
例如,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教学之中,教学的难点在于人物对话和“电影”主题知识。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课前要给学生布置资料搜集任务,让学生掌握教学背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课本会话情境练习,再针对相应的对话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填空题型、造句练习,形成具有层次感的作业安排。
三、作业设计与综合能力训练的融合
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不仅需要注意把握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的任务布置与搭配,还需立足长远,充分考虑如何通过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将听、说、读、写、背等多种能力训练融于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实践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作业效果。
以英语听力为例,作业往往难度较大、任务较繁重,教师可以将英语听力教学设计与课堂作业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计划、有层次的英语作业设计。例如每周或者每个固定的阶段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再组织听力讲解;最后,将听力教学的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其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强化技能。如此一来,借助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学生可由浅入深地理解、掌握知识。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课前设计 备课 课堂落实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22-01
目前,全国各地掀起了构建高效课堂的,众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总结这些名校模式和做法,我们不难发现,构建高效课堂不外乎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课前设计,也就是备课,课堂教学能不能完成任务,课堂效果是不是理想,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备课阶段。精心备课,熟练把握教材,了解学情,对课堂教学的生成作了精心的预设,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务实。备课阶段要做那些事情呢?
第一点是教学理念要科学。俗话说高度决定视野,备课的高度决定课堂教学的深度。一堂课能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首先要看执教教师能否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理念问题,我们切不可盲目求新,务必是客观科学,真正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真正高效的课堂,首先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以生为本,以学为主。
第二点是分析到位。这里是指教师对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等诸多方面影响到教学实践的因素都要做细致的分析。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学期之初就引导学生分析全册教材,画全册教材乃至学年的知识树,对于学生学习而言,这确实是很有效的做法。学生都能如此,教师则更应该把对于教材的分析落到实处。一位教师不仅要把一节课的教材分析细致,还要把这一册的教材,一个教学段的教材都要分析细致到位,做到教学知识烂熟于心,左右逢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才能更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当然,在分析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学生,就是说,我们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否则就只能是强制灌输知识,强迫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削足适履,这样自然也就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这样的课堂必定不是高效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前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情况,学习习惯等做全面的研究。
第三点是课堂生成要有预设。在透彻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精心对课堂教学进行模拟和假设,充分考虑到课堂的生成,避免因为个别课堂“意外”影响到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以至于乱了教学阵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要有各类应急的“预案”。
其次是课堂落实。课堂落实就是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和核心,它既是对教学设计验证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要做好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除了做好上面提到的课前精心设计意外,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优化课堂结构,减少无用功。一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深受前苏联“五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和“红领巾教学法”的影响,这虽然是为了迎合班级授课制的需要,但是,其中问题也比较明显,最突出的就是不能很好的兼顾所有的学生,层次好的学生对于课堂的旧知复习和新课导入的环节来讲,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而对于后进学生来讲,这可能还有难度,所以,我们不妨机动的调整一下这种结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自行开展学习,然后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把稍微多一点的时间用于帮助后进学生巩固旧知,引入新课,等到他们跟上来了再和其他学生一样进行更深的知识学习。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的其它环节也应该灵活处理,不要受传统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结构的影响。
第二点是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参与度。参与度是评价课堂是否高效的最直接依据。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不能调动全体学生自觉主动的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是课堂是否高效的最忠实评价标准。所以,我们要努力创造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力争调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这一点,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就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第三点是强化目标意识,增强有效性。目标教学法目前仍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引导注意力尚不是太专注的青少年学生能够在短时内紧盯有限目标,并且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教学设计阶段我们就应该在精心备课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最后是课下巩固。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记忆,也不是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机械操练,而是,通过对于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解的理解把握,形成能力,然后运用到新知中和实践中,说白了,就是,学好学不好,要看能不能考出成绩来。这就要我们还要做好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课下巩固问题。做好这一方面,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是作业布置的层次性,为了做好下一堂课的过渡,教师还必须要做到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分别评价,当然,作业的布置也就要有层次性,目的是让优秀生能够进一步拔尖,同时鼓励后进学生,使之对学习产生热情,从而消除课堂闲散人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第二是作业批改的方式,这一问题尤其是在大班额教学班表现突出。学生多,教师批改作业难度大,很难做到对所有学生面面俱到的批阅,长期下去,就很容易影响一部分学生作业积极性,形式主义的批阅最终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努力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工作中巧妙地解脱出来,不断变换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可以实行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展示,教师随机批阅等多种形式,给所有学生以展示自己学生成果的机会,对于作业优异的学生总有得到别人认可的机会,对于作业出现质量问题的学生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目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内的教学形式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而很少进行过课堂外授课的形式。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艺术环境的美术现象进行了解。但实际上,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很少进行室外的教学,学生一般没有课外作业,偶尔会有时,学生在课外完成作业的质量极其不好。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既然在课外完成作业质量差,也就不再布置课外作业,以为其他科目让步。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目前,许多教师认为这一学习领域的课内时间有限,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不能进行口述和文字的学习检测。但实际上平均每学期学生只能完成一半的课堂作业。
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有:(1) 教师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不能完成随堂作业;(2)学生进行练习时遇到的困难较多,如工具准备不全、学生对课堂内容不理解等;(3)部分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或不重视等。
(三)美术课堂教学设备状况
目前,从美术课堂的教学使用设备看,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情况的教学设施较完善。
尽管如此,能够到专门的美术教室去上美术课的学校极少。有的老师认为,如果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学生不能完成像“国画”类的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没有计算机室也就不能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查阅电子资料的过程;还有的教师觉得,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学的用处也不大,或存在操作不熟练、麻烦等原因也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二、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生缺乏口述、文字表达方式和评价环节;(2)教师缺少对整体教学进度的计划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3) 学生作品中形象摹仿过于严重,缺乏创造和想象;(4) 学生作品中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5)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缺少对美术学习的回应;(6) 美术课堂教学中无法在传统遇到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标准施行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是否发挥出应有的推动作用,已成为美术教育的关注焦点。本文分析了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 发展策略创新的变革中处理好教学矛盾。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创作、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自身对美术学习的思考和感性认知的升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二)欣赏与评述领域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欣赏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设定欣赏课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没有目标就不能按照欣赏课的内容、环节以及意图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过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一个角度,使学生参与时过于被动,没有讨论的核心问题,这样就更无感受。
第二,在欣赏教学中,知识代替了体验。
这样就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能让学生的视、知觉同时活跃起来。第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质量,这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第四,在欣赏教学中与生活和时代联系较少,忽略对美术现象的欣赏。第五,缺乏学生对实物的欣赏和在一定艺术氛围中的欣赏。除此之外,教学太过模式化,没有结合新的理念和参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除此之外,在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此学习领域的教学不理解甚至采取放弃的做法。
三、加快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策略(一)认清美术基本知识、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美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要通过美术的基本知识来实现,离开了艺术知识也就不是美术课堂的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媒介,对美术学科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完善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等,所以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载体。艺术知识和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关系是: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课程中的呈现方式,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
(二)重视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大学美术教育除了注重教师基本知识结构的培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融合美术课程设计理念,并结合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教学,关注教学的变化,注重教学的设计等。
(三)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模式化,这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强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环节,从最基本的对教材的研究开始。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首先着眼于最容易利用的资源——教材;再次,从教材出发,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
(四)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
美术课堂丰富的创作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包括幸福感在内的丰富的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材质等视觉元素可以满足学生对这一体验的审美需求等。
因此,在关注学生快乐的学习中就要注重学生从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艺术的体验过程,发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得到快乐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完善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的讲故事导入法,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材料、工具在创作中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视觉表达符号,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物体形象进行变形创造等。
(五)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增强学习信心,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认识教学效果,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管理。评价的类型分为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