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养结合的意义和优势

医养结合的意义和优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10 16:34: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养结合的意义和优势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养结合的意义和优势

篇1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36―01

幼儿节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幼儿的一生负责,要从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点滴抓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重视幼儿节约意识的培养,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一、日常生活中幼儿浪费现象的主要表现

镜头一:幼儿上完厕所拧开水闸后不关上,任其流淌,置之不理,造成水的严重浪费;幼儿在洗手间长时间逗留,本来已经洗完手了,但却还是戏水玩耍,有时甚至还互相洒水、打水战,造成了水的浪费。

镜头二:幼儿自带的小食品、水果过多,食用时撒的满地都是;有的幼儿还将吃不完的食品或者不喜欢吃的食品直接投入垃圾箱,造成食品的极大浪费。

镜头三:幼儿普遍有随意撕扯练习本的现象。有的幼儿一片纸写一个字或几个字就撕下扔掉了,甚至整个本子也写不了几个字就撕扯完了,既造成了浪费又影响了环境卫生。

二、培养幼儿节约意识的重要性

就个体而言,节约是一种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是一种品质修养,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对社会进步、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力量。一个人一旦形成了好的节约习惯,就不会因时、因事而改变节约习性,这种节约习性是在从事一切生产生活活动中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习惯。而这个习性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修炼才能够逐渐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学习,不断提高,更需要从幼儿教育抓起。

三、培养幼儿节约意识的主要途径

1.建立家园共育机制,形成教育合力。首先要建立长远的、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制度和定期座谈交流等制度。定期开办家长学习培训班,告知家长近期开展节约教育的活动主题和教育目标指向,建议家长做什么或者怎样做以及如何配合教师的工作等。幼儿园工作还要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深入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师的工作情况,家园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2.挖掘教育资源,进行情景感化教育。幼儿园可利用广阔的田野条件和附近各种中小企业、经营摊点等教育资源,给幼儿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生活劳动场景,以情感人,增强幼儿的节约意识。如,在农忙时节,教师可建议家长带孩子或教师带领幼儿到附近村庄去观察农民的生产劳动,必要时让幼儿亲自参与简单的劳动,亲身体验农民伯伯种地的艰辛,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教师还可教幼儿学习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幼儿能隐隐地体味到此诗的深刻思想内涵,对劳动人民有粗浅的认识和由衷的尊敬之情,从思想深处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

3.设定特定环境,让幼儿在挫折中接受教育。依据幼儿的需求心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受挫环境,使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建立节约的思想意识。如,在幼儿玩抓沙、捏泥人活动后,教师把水管的总闸关掉,让幼儿没有水洗手,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小朋友的小手还没有洗干净,水怎么突然没有了?是不是刚才有小朋友把水龙头开的过大,水浪费掉了?以后我们应该怎么用水呢?”幼儿答:“把水龙头开小一点,用完后立即关掉水龙头,节约用水。”

篇2

1、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孩子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3、学校因素。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仍难以彻底改变,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还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更是缺乏考虑,孩子的礼仪修养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已严重脱节。

1、优化教育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讲道德有礼仪的良好氛围。首先,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幼儿道德礼仪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努力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潜在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的教学楼外墙悬挂文明礼仪宣传标语,在楼道里设置温馨的提示话语、文明礼仪格言,在家长园地和宣传橱窗里展示幼儿园的道德礼仪主题活动和礼仪小标兵,等等。这种随处可见的道德礼仪文化宣传,可以使孩子、教师与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礼仪常识,并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其次,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是幼儿道德礼仪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去实践道德礼仪行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道德礼仪教育必须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作为经常与孩子接触的主要人群,在幼儿道德礼仪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为此,我们充分认识教师的这一作用,并利用这种作用对幼儿进行道德礼仪教育。这样以教师自身良好的道德礼仪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礼仪意识,并促使幼儿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践行道德礼仪规范。

篇3

1.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突出能力培养。一是聘请园艺企业的老板、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到学校来,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与专业老师共同分析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二是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打破“三段式”习惯和学科制课程体系,重新设置课程模块,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制定出各模块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大纲。三是加大实训课时量,压缩理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比例达到46;四是将各项技能的培训与果树生产的季节紧密结合,并合理安排在全学程中,使学生在校三年中能接触到果树生产的周年管理和营销的各个环节,同时制定出了详细的技能培训进程安排表;五是将技能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与实训交替阶段,主要在校内和距离学校较近的果园进行;第二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全部在校外教学基地进行。

2.建立高标准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学习技能创造良好的职业情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充实了校内的作物生理、土肥、植保、栽培实验室,新建了园艺专业综合实验室、专业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在教学实习农场建立了标准化果园。同时,学校积极与延安市科技局、果树局及国家科技部有关专家联系,经多方努力,重点选择了一些用工需求量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可以解决学员食宿的果园和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借助它们的果园、设备、技术及管理优势实施实训教学活动。

3.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和管理工作,优化工学结合环境。为了使学生顶岗实习能顺利进行,防止工作中出现推诿和分工不清的现象,首先,学院请主管农业和教育的副市长主持,与基地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了实训和技术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教学基地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一切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免费为学生和带队教师提供食宿。并且,教学基地对学员各个阶段的出勤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考核,发给一定的奖金和补助。另外,高度重视学生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工作,每项技能都有考核标准,每个学生都有考核档案。顶岗实习结束后,由基地进行综合鉴定并发给考核证书。这些措施都很好保障了顶岗实习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注重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学院聘任合作企业的主要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学校指派专业教师到基地参与学生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制定实习计划,共同实施考核。近年来,本校园艺专业的老师已全部轮流到基地带领学员顶岗实习,所有园艺专业的教师都取得了专业资格证书。

5.对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培训。近年来本校分批派出了23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了中德技术合作加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培训班,引入了“行动导向”的教育理念,学习了德国“双元式”教育模式、CBE教育思想、模块教学教案设计等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为实施工学结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6.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组建了由院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建成了“苹果无公害生产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7.推行“订单式”培养。2007年,为配合延安苹果产业北移战略的实施,学院与延安北部的志丹等县区签定了培养苹果生产技术人员协议,每年为生产一线培养200名苹果产业技能型人才,目前首批学员正在培训过程中。

二、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开拓了就业渠道。近年来,园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都取得了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学生在校内通过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到校外教学基地顶岗实习不仅操作技能迅速提高,而且增强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市场意识,受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熏陶,增强了就业能力。如:近年来在北京两个教学基地顶岗实习的180名学员中,有51人被这两个企业及北京十三陵农场、北京天一园林公司、中央警备局玉泉山管理局及山东一些企业录用。其他一些学员回到当地后,已全部就业。到过北京这两个基地顶岗实习的学员已成为单位优先录用的条件。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工学结合培养的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既能说又会干,现在就是需要这样的技能型人才。

2.学生的创业能力增强。顶岗实习不仅使学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受到了创业精神、产品开发、市场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业热情。如:园艺99级同学王莉在中日友好观光果园顶岗实习一年后,动员其父承包了30亩果园,自己经营管理,国家科技部的专家参观时,曾多次对她进行了表扬。黄陵县隆坊镇的牛飞龙同学毕业后,自己承包了20亩果园,并开办了一个农用物资销售及技术咨询部,年纯收入达9万多元。

3.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师生通过直接接触企业实践,明确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可以指导教学改革,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如:近年来我国苹果生产地区实施的大改形(小冠开心形)技术,在原教科书中几乎没有,通过校企结合,使学生在基地全面掌握了这项技术,也为延安实施果树全面大改形做出了贡献。

篇4

第一,生态环境优越。我县生态基础较好,气候和环境优势明显,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3.6,林木总蓄积量102.85万立方米,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良好,我们认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条件已经成熟,并立足县情重点抓了几项工作: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使“生态立县”的决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人心。二是建设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引导农业企业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三是积极申报国家生态示范县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旅游开发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促进景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四是抓好生态治理与环境监测,防止水土流失和森林火灾,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施李园水库水源保护、东洋溪流域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一批环保项目,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五是抓好各项土地专项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们的目标就是把XX建成经济比较繁荣、环境十分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第二,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峰峦起伏,溪涧纵横,风光秀丽。有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首批省级“十大风景名胜区”九龙祭瀑布群;有神鲤戏谐、人鱼同乐的鲤鱼溪;有湖光山色、载入《辞海》的“八闽首景”滴水岩;有佛教圣地灵峰寺、方广寺,人工高山湖泊——芹山湖和九龙石窟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旅游景观,是华东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避暑旅游胜地之一。

多年来,我县一直把旅游业作为XX发展的后发优势,致力于提高旅游综合发展能力。一是整合资源。完成境内旅游资源普查,按照国家级生态避暑旅游区的标准,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形成2-3日游的格局。二是打响品牌。抓紧“九龙氵祭瀑布?鲤鱼溪”国家AAAA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多形式开展旅游推介活动,主动承接太姥山、武夷山等周边著名景区的辐射,将我县旅游“景观链”纳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网络中,使“天然空调城”、“华东第一瀑”、“中华鲤鱼溪”三大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三是完善设施。围绕旅游业“食、宿、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加快景区道路、通讯、交通、旅行社、宾馆、度假村、导游队伍等建设。四是旅游招商。成立县旅游开发总公司,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化运作。推出一批以景区包装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多渠道引资开发建设中华鲤鱼文化游览区、休闲避暑度假区等五大游览区,努力形成项目带动旅游开发的新格局。

第三,水力资源丰富。全县可开发利用水能52.52万千瓦,居全市第二位,已开发和正在开发、规划的水能资源达43.66万千瓦,其中正在建设的XX电站装机25万千瓦,投产后经济效益居全省水电开发项目之首。近年来,我县以中小水电资源开发为契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 电力和资源环境比较优势,吸引境外企业将资本投向XX,促进了传统优势工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电力、水晶、冶金铸造、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第四,特色农业取得长足发展。XX独特的高山地理气候资源条件,适宜发展反季节蔬菜、高品质茶叶等高山特色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建成无公害茶园、反季节蔬菜、食用菌、高山畜牧养殖、淡水养殖等若干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了农业科技园区,引进了超大集团,培育了仙洋洋、群鑫、紫云、盛丰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县茶园面积10多万亩,居全省第六位,茶叶遍布乡镇,是XX农村的一大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运作机制,茶叶精深加工有了较大发展,创立了“官思毛尖”、“圣银楼”等茶叶品牌,茶叶质量卫生安全合格率达95。我们还通过“基地示范,企业辐射”、“公司 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和畜牧养殖,增加农民收入。此外,魔芋、花菇、竹笋等特产,品质佳、口感好,产销两旺。

第五,劳务经济发展快速。上世纪80年代以后,XX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大潮,一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一技之长的XX人走出家园,到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和开放地区投资兴业。全县现有5万多人在外经商办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江苏、广西等省(市),以从事建材营销和铸造、活性炭生产为主,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其中最为活跃、规模最大的当属在沪XX商帮,他们中最先的一批开拓者,在20年前就踏上了上海这片土地,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20年的商海洗礼,孕育和展示了XX人民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他们异常勤劳,异常勇敢,异常敢冒风险、敢闯天下,这成为XX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财富的培育离不开上海,更离不开上海人民和政府的支持。如今,XX人已深深地融入了上海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我想,这是我们两地人民友好交往的坚实基础,特别在五角场街道,XX人聚集,他们的经营活动得到当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他们的生活受到当地领导的关心和帮助。

今年以来,我县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了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兴县、劳务强县等五大战略,促动了经济的较快发展。1—4月份农业、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几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前列,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出来。但是,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县,我们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总量还很小,发展的后劲有待进一步加强。省里也关注到了山区欠发达县与沿海发达县协调发展的问题,出台了许多倾斜政策,包括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等。当前福建省被定位为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区,包括XX县在内的各县市都成了沿海地区。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更加渴望民富县强,更加需要向上海等发达地区学习。

篇5

本文所要探讨的黑茶文化旅游,是将黑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一种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将茶园秀丽的自然风光、茶产品的生产制作、茶艺展示和茶文化品评等融为一体,其茶园及周边的山水风光是基本的地理环境,茶叶生产是人为的物质环境,产茶区遗留并保存完好的古文化遗址是良好的历史环境,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是活化的景观。笔者对这些环境和景观进行整合与科学研究,力求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与旅游方式,以期能为人们提供高雅的休闲场所、丰富的体验场所以及寓教于乐的求知场所。

一、安化黑茶文化起源及发展

安化黑茶是指用安化特定区域内生长的云台山大叶种鲜叶等为原料,以特定加工工艺生产的黑毛茶,以及用此黑毛茶为原料生产的品质独特的黑茶制品,特有的保健功效和独特的风味已经使其成为益阳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益阳黑茶最早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后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逐渐为广大茶客所知。20世纪50年代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在安化山区的奇珍得以重现,被视为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黑茶醇厚回甘的滋味不亚于当年大行其道的普洱,其淳朴的工艺和历久弥香的特性正好暗合中国人以和为贵的思想精髓,难怪被称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二、安化黑茶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益阳采用黑茶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方式,整合安化茶马古道和与黑茶种植基地、传统工艺、采茶品茶等资源,赋予旅游功能和要素,打包成黑茶文化旅游专项产品。益阳市已经规划设计了集山乡巨变第一村、桃花江竹海、安化茶马古道等景区于一体的“三点一线”重点旅游线路,近年来“弘扬黑茶文化,推动茶旅互动”已经成为推动益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着力打响“茶马古道”“安化黑茶”的旅游品牌,让黑茶成为安化及整个益阳地区的旅游名片,以茶为媒介推介当地的旅游景观,事实证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整个安化县的接待游客人次首次突破150万,旅游总收入约达到7亿元。

三、空间结构优化视角下的黑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对策

(一)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

1.开发生态茶园,吸引游客互动参与

益阳是湘中地区的旅游胜地,这里山清水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拥有雪峰湖地质公园、六步溪原始次森林、桃江竹海等自然景观;拥有清代陶澍墓、清代木孔土塔、清代梅城文庙武庙、茶马古道等历史文物古迹。其中,安化县生态环境良好,适宜黑茶的生长,所拥有的优良茶树品种也保证了该地能够出产优质黑茶。除了以上天然的优质环境资源,安化还是梅山文化(荆楚文化的重要支流)的发源地,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俗风情和黑茶文化一起构成了黑茶文化旅游的基础。

从这些自然属性、文化风韵着手,可以开发具有观赏及体验与一体的绿色茶园。结合旅游路线,选择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段,以怡清源生态优质茶基地作为开发的示范点。茶园可以提供经典采茶工具,推出特色民族采茶服装。除了观赏茶园优美的景观,游客还可以参与采茶、品茶等互动环节。这样既可以让游客欣赏到不一样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增强对黑茶的了解,进一步产生对黑茶品质的信赖感,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黑茶的原生地。游客在生态茶园中不但能够品评茶文化,还可以了解梅山文化,这样生态茶园就成为了解当地文化的生态文化园。

2.黑茶文物古迹、史料众多,可开发茶馆、茶博物馆

由于黑茶生产历史悠久,安化有很多与茶有关的文物建筑,如茶亭、茶碑、百年茶行、茶马古道驿站等,也有很多茶钟、茶具等诉说黑茶历史的生活用品。

安化的黄沙坪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埠,拥有功夫红茶车间和老商号“永泰福”的千两茶生产车间。安化茶厂位于资江河畔,至今保存着自1951年以来的历批茶样、黑茶全库、古老的木制茶机,还有不同时期黑茶加工工艺的相关研究资料。这些既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也可以成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业所用。这里曾经创办了湖南的第一个茶校、第一个茶叶科研机构。另外,安化还遗存较多茶书、茶诗、茶联等,茶礼、茶俗、茶艺内涵丰富,这些文化史料均是黑茶文化的见证,也可以成为黑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例如,可以在优越的旅游资源背景下开发特色茶馆,让游客在品茶的同时欣赏到古香古色的陈设布局、清新典雅的建筑风格、艺术化的茶艺展示。在这种既古典又高雅的艺术环境中,顾客自然地会由眼前的一杯茶联想到茶文化,进而想对当地的地域文化一探究竟,这就在茶文化与旅游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链接。还可以建立茶博物馆,依托已有且保存完好的茶厂房,在其原址上建立黑茶博物馆,使其首先具有贴合主题的建筑形式。再加上安化茶厂多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茶样,人们可以对其进行挖掘和整理,陈列历代茶样,展示茶叶制作工具以及手工制茶到机械加工的演变过程,配合图片与文字,甚至是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来说明与介绍黑茶文化。这种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旅游开发模式,可以引导游客深度了解黑茶文化,了解越深入,旅游地的吸引力就越强。当黑茶不但成为一种旅游商品,更成为人们喜爱的生活方式时,黑茶商品和当地旅游景区就会自然得到人们的推崇。

(二)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早在2007年,益阳市已经出台了《益阳市2007-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明确了以“安化黑茶”为中心,制订了重点打造“安化茶”品牌的战略思路和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扶持重点企业、招商引资、以特色带动茶产业等战略决策。这些决策都体现了政府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决心。而安化县“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也要求扩建茶马古道景区、打造梅山文化生态园、修复洞市老街、改扩建黄沙坪老茶市、恢复茶马古道桃澍陵园,夯实了茶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政府的以上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关系的融合。

(三)茶产品优势与旅游优势的融合

从狭义上讲,茶产品是指各种以茶叶为龙头的包括茶食、茶画、茶具、茶书法、茶工艺品、茶旅游纪念品等茶文化相关的商品,从广义上讲是围绕茶的不同形态延伸出来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

为了实现茶产品的优势与旅游优势的融合,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整合各地的一般品牌,做成知名度更高的名牌。对于黑茶、绿茶、出口茶等主打品牌,益阳市要以白沙溪茶厂、黑美人茶业、益阳茶厂、香炉山茶厂等为重点企业,统一打造“安化黑茶”这一优势品牌,改变游客心中“品牌众多,真假难辨,无从选择”的现状.(2)延伸茶叶产业链,扶持茶叶深加工。与食品加工业合作生产有机茶味糕点、便携带茶包,推广奶茶饮品;与药产业合作生产药用茶、保健茶及饮料茶,以同样的功效加上独特香醇的茶叶口味来吸引消费者.(3)生产精美别致的茶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茶具既可以当作装饰品,也可以实际用来泡茶待客,如刻有茶园风景的精小的木雕、挂坠,喷印有茶俗风情的服饰,彩绘或者黑白手绘的茶园、茶艺明信片等。

(四)茶叶市场与旅游需求的融合

2009年首届黑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实现了推介益阳、推介安化黑茶的目的。2010年,安化黑茶作为全国黑茶类唯一入选产品,进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展出,在国际市场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安化“千两茶”和“天尖茶”两款纪念版黑茶产品作为“神九”对接成功纪念产品,被中华航天博物馆永久珍藏。“安化黑茶”作为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成为益阳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更多游客基于对黑茶品牌的信任和需求慕名而来,客观上扩大了茶文化旅游需求。

篇6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122-02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保护胃黏膜和抑酸等,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疾病和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此,利用药物根除Hp感染症状,能够显著降低该疾病的复发率,提高其溃疡治愈率。为探讨单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该研究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对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以该院收治的80例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实验对象,男50例,女3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0±5.4)岁,患者发病时间在2个月~12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为(6.1±3.4)年。所有患者经过胃镜检查均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且14C-尿素呼吸试验和尿素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患者2个月内均无抗生素和铋剂治疗史,同时排除患有严重肾、肝、肺、心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并保证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西药治疗,具体方法为:0.5 g克拉霉素加1.0 g/d阿莫西林加雷贝拉唑 10 g/d行三联药物Hp根除治疗。

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为110 mg/d铋制剂丽珠得乐。中药选择自拟除幽汤,具体药方为:炙甘草6 g,黄芪20 g,蒲公英20 g,枳实10 g,白芨粉6 g,法夏10 g,三七粉3 g,丹参10 g,乌梅10 g,熟大黄5 g,黄连5 g,用水煎服,1剂/d, 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患者临床治疗前Hp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为14C-尿素呼吸试验和尿素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治疗完成后,第2次实施14C-尿素呼吸试验和尿素酶试验,若结果为阴性则证实为Hp清除;治疗完成4周后,第3次实施14C-尿素呼吸试验和尿素酶试验,若结果为阴性则证实为Hp根除。若有一项为可疑阳性或证实为阳性,则患者应在1个月后再次接受复查,若结果仍未阳性,则证实Hp未根除。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完成2周和4周后的胃镜检查结果,以第4周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患者的溃疡愈合效果进行评估,其中,溃疡S期愈合为治愈,溃疡H期愈合(面积缩小50%以上)为好转,溃疡A期愈合(面积缩小50%以下)为无效。

治疗完成1年后再次实施门诊复查,所有患者均行14C-尿素呼吸试验,对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还需再次接受胃镜检查。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束后,均接受了1年的随访,其中,对照组患者中3例失访,失访率为7.5%。实验组患者中2例失访,失访率为5%。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1例根除Hp者溃疡再次方法,但其14C-尿素呼吸试验结果仍在正常范围内。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溃疡治愈率达到100%,对照组患者的溃疡治愈率为95%;实验组患者Hp根除率为80%,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为77.5%,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皮疹、纳差腹胀、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等。实验组患者食欲下降1例,轻度恶心但无呕吐2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中上腹不适感3例,纳差腹胀4例,头晕乏力3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医学理论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原因在于不明原因的复发性疾病,因而常使用维持治疗或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1],所以,传统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具有无法治愈性。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幽门螺旋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诱发原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和季节变换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复发溃疡疾病[2]。

幽门螺旋杆菌所引发的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中“腹胀”、“嘈杂”、“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三七、丹参、乌梅、大黄、黄连等重要对于幽门螺旋杆菌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因而可以将上述药物作为基本用药[3];白及粉和三七能够收敛生肌、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蒲公英、黄连、大黄具有较为理想的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降胃气的作用;法夏和枳实能够降逆、宽中、行气[4];炙甘草和黄芪则具有行气和胃、健脾益气之功效。上述诸药合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十二指肠溃疡,能够迅速有效地促进溃疡面愈合,彻底清除Hp,因而治疗效果较为稳定、理想[5]。

铋制剂的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具有极强的杀灭Hp的效果,能够避免胃上皮细胞与Hp相互黏附,且不会受到pH值的影响,因而不会抑制正常菌群的作用,且不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6]。

该研究使用铋制剂加自拟除幽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十二指肠溃疡,Hp根除率达到80%,溃疡治愈总有效率达到100%,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仅为7.5%,这一治疗结果较为理想,且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较低,治疗成本较低,患者对于治疗过程的依从性更高,尤其适用于耐药Hp菌株、不良反应多、对西药治疗不耐受及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季开宇.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在上胃肠疾病中的相互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2(1):212-213.

[2] 王传功.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29(3):90-91.

[3] 杨伶俐.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7-8.

[4] 伏新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58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9,24(6):42-43.

篇7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05-02

十二肠球部溃疡(DU)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目前临床研究已证明幽门螺杆菌(Hp)是十二肠球部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且与患者的发病具有密切相关性[2]。临床常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以治疗DU,可明显促进患者溃疡愈合,降低其溃疡复发率[3]。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诊断标准 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直径在0.3~2.8 cm,中医辨证依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及疗效标准》辨证为脾胃湿热型[4],且经14C呼气试验诊断为Hp阳性。

1.1.2 纳入对象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消化内科收治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18~71岁,平均(45.33±4.10)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89±0.58)年;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19~73岁,平均(46.12±3.86)岁,病程4个月~4.5年,平均(2.01±0.5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较性。

1.1.3 排除标准 严重肝肾功能等脏器病变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严重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消化道肿瘤或复合性溃疡患者;药物过敏史患者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西药治疗,即:给予阿莫西林750 mg/次+甲硝唑400 mg/次,2次/d,早晚各1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奥美拉唑20 mg/次,8周为1个疗程,且患者青霉素皮试为阴性;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四黄调胃汤(黄芪、黄连、三七和厚朴等)加减治疗,8周为1个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

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Hp检测(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记录患者溃疡面愈合情况(溃疡面消失或瘢痕期则为溃疡愈合)及Hp清除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溃疡消失或转为瘢痕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缩小50%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缩小50%以下[5]。临床总有效率 =(痊愈 + 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由临床结果可知,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7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和Hp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和Hp清除率分别为89.19%和97.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68%和8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吞酸”、“痞满”及“嘈杂”等范畴,由于患者脾胃受外邪侵犯,致使气血不调引发胃脘疼痛,临床以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5-6]。相关研究表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幽门螺杆菌具有密切相关性,Hp与高胃酸共同作用,使患者产生活动性慢性炎症反应,导致十二指肠黏膜防御能力减弱,并形成溃疡面,临床治疗应以抑制胃酸和清除Hp为主,而中医中药用于清除Hp和促进溃疡愈合方面值得研究[7-8]。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Hp阳性的脾胃湿热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四黄调胃汤中黄芪补脾益气;厚朴清热化湿,行气止痛;黄连清热祛湿,抗菌消炎;三七活血化瘀等,诸药合用,具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抑制作用,可有效清除消化道内Hp,并促进溃疡愈合,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舌象由黄滑苔变成薄白苔,脉象趋于和缓,并可明显提高患者溃疡愈合率及Hp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新华. 蒙脱石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J]. 广东医学,2006,27(2):27.

[2] 张建忠,王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相关性[J].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837.

[3] 许丰,李小平.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0):40.

[4] 任玉英,王翠娥. 二种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3):223.

[5] 黄松乐. 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4例疗效观察[J]. 中外健康文摘,2011,8(3):389.

[6] 段惠芳. 自拟和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6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6, 14(11):31.

篇8

    被告:蔡启先,男,60岁,农民,住江西省信丰县同益乡土墙背村蔡家围村小组。

    1985年8月,原告经人介绍与被告之子蔡光华自愿结婚。婚后,因原告有一定程度的痴呆,做农活、家务均需他人指教,家中生活无调算,生活较为困难,夫妻感情一般化。原告与蔡光华于1986年7月生一女孩蔡春玉,于1988年生一女孩蔡春香,于1991年生一男孩蔡春生。原告生下蔡春生后做了结扎手术。1993年7月,原告之夫蔡光华病故。此后,原告家庭生活比以前更为困难,原告无法维持四口之家,于同年9月回娘家生活,3个小孩留在被告处由被告抚养。1993年11月,原告经人介绍与本县古陂镇中坑村刘性刚结婚。原告与刘性刚结婚后,夫妻和睦,但因原告已结扎,不能再生育,故希望从被告处要回小孩自己抚养。因被告不同意,原告即以被告年老体弱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继续抚养小孩;本人现生活富裕,有抚养孩子的能力,且本人已无生育能力为理由,向江西省信丰县人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抚养3个孩子。

    被告蔡启先辩称:原告患有痴呆症,其本人生活须靠别人维持,怎能抚养3个小孩?坚持由他抚养原告所生的这3个小孩。

    「审判

    信丰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要求抚养小孩符合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其请求应受法律保护。但鉴于原告患有一定程度的痴呆症,其抚养3个小孩的能力有限;而被告则有抚养小孩的能力。因此,从本案实际情况出发,为有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和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经调解,双方当事人于1994年4月6日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一、从1994年4月11日起,原告婚生女孩蔡春香由原告抚养,原告婚生女孩蔡春玉、男孩蔡春生由被告抚养;

    二、诉讼费100元由原告负担。

    信丰县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上述协议符合法律规定,予以确认。

    「评析

    一、本案原告虽患有一定程度的痴呆症,但其在抚养子女问题上,智力及行为能力并无什么障碍,有诉讼行为能力。因此,不能因为其患有一定程度的痴呆症,就认定其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而其诉讼应由其法定人。本案原告以自己的名义亲自进行诉讼,并无不当。

篇9

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如何改善现有的生活状态和质量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更好的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新常态下,对于医养结合这一养老模式也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高度重视现在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和老年人现在的生活质量,并且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意见[1]。

1医养结合的界定与标准

1.1医养结合的界定

我们所说的医养结合,“医”就是指的是老人所能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其中包括对老人身体的健康检查,疾病的提前预防和诊断,以及对老人的照顾护理等;所谓的“养”就是指的是老人的日常生活方面,包括个人的精神和物质等方面。医养结合可以将老年人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医疗养护方面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老年人在余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养护,也能解决一些患病老人的治疗和日常养护的难题。

1.2医养结合的标准

为了能够让医养结合的效率得到全面性的提升,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其养老标准进行细化。在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更能体现现代养老模式变化的重要模式,既可以实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能在生病的时候能及时对老人进行治疗和照顾,是使老年人得到更充实的新常态下的现代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能够有病治病,没病养老,是使得老年人能够实质性感受到养老与医疗完美结合的医养养老模式,同时还能够充实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质量[2]。

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

2.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其中,一些老人处于失能和半失能状态,达3700万余人;人们进入老年后,对于一些易发、常发的老年病使得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对于这些老人的看护和照顾一直影响着千家万户。然而对于人们常参与的传统的养老院服务模式过分单一,只是单纯的提供一些生活护理等,而且部分人员专业性欠缺,经验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的护理和照顾,更重要的是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见封三图1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调查报告显示[3],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占53.9%,并且基本上人均得患有2到3种不同的疾病,这种慢性疾病患病时间长,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而现状中许多地方的偏中小型的医院越来越难以生存,在乡镇中的卫生院、社区里的医院等基层医院、医疗机构中具有闲置的医疗设备和病床等,这些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以及一些医务人员的超额和给予薪资不高等现象。假设将这些医院或者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适当的用于养老机构,既能解决设备的限制问题和医院生存问题,同时也能实现与养老机构的有机结合,实现在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

2.2新常态下养老服务趋势

对于新常态下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也是刻不容缓,急需一套完善的养老模式。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在2016年3月的“两会”期间,养老话题的关注度更是名列关注度的前列,多次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提案中涉及,现在多个地方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现如今医养分离的模式急需解决,医养结合的出现才是未来老人享受晚年生活的最佳良策。为了破解养老这一当下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实现“养”和“医”无缝对接,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医养结合”应运而生。医养结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它打通了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化解了“供需矛盾”,优化和盘活了医疗和养老资源,是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盏明灯,必将推动养老服务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3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新常态下的思路和分析

3.1结合养老政策,做好体制创新

当前我国社会中新常态已经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样新常态也将在我国各个方面的新旧交替中发挥作用。对于在新常态下发展我国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其重点需要解决的便是在养老和医疗的资源分配的问题。针对此系列问题,我国在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的同时,应该指明医养结合的发展方向,在医养结合的体制和政策中加强我国在着重推动养老问题上的制度和政策的努力。结合国家政策,我们应该在体制上不断完善以及创新。新常态下实施医养结合须从这些固有的机制中入手,搭建出适合我国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医养结合能得到长足发展,使得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可以一起为老年人的生活发挥作用。对于此种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有利且具有实际作用的法律法规意见等。规范相关职责,整合其管理制度,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创造良好的整合和法规。

3.2提升医养服务水平

在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下,对于这种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必须积极出台严格的标准。医养结合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宽广,包含着医疗、护理、起居、康复、文化生活照顾、医疗保险的运用等多方面,其体现了多样性和综合性。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医疗和养护的双重融合,达到相互配合的状态,实现医疗和养护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发展[4]。对于此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其制定有利于新常态下的医养结合规范与标准,在“养”的过程中“医”的界定,从而能够对现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在实现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对于医养结合有个良好的评估和管理,无论在操作还是责任方面能够有章可循。

3.3创新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

要想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能够取得成功,并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和响应,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方面包括对于制度的制定,医养结合的系统分析,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结构的相关规划,医养结合方面的最适合的模式,以及在管理、行业标准和技术等方面的相互结合。除了理论知识的提高,更需要引进相关第三方的监督与评估,以免出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结构之间的合作不畅通,相关人员的不作为,从而导致医养结合模式的推行运行受阻,影响医养结合的发展和资源浪费。其次要专注医护专业人员的培养,从而提高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的融合和质量。同时为了保障医养结合模式中医护人员的稳定性等,要建立健全相关医护人员的相关制度,从而保证在医养结合下的养老模式能有一个稳定良好的队伍进行支撑,实现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长足发展。

3.4提升医养服务人员素质养

老机构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不光注重日常生活照料,还要增加休闲项目促进老人的身心愉悦;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在招聘时严格要求,在平时也要搞好培训,设立服务标准,搞好标准化服务;要做好基础设施的配套服务,提升硬件设施质量,搞好服务环境,提升在群众中的口碑。对于床位空闲率和就诊率较低的一、二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鼓励其转型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比如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等,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提供医疗养老双重服务,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5]。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还可以在内部设置不同的功能区,比如慢性病护理区、失能护理区、临终关怀区等,通过服务需求评估,将老人分配在不同的功能区里,可以实现因人而异,优质服务。

4讨论

总而言之,新常态大力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将是有效解决我国逐渐加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举措。在整个的准备和推行中,要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案例,学习其优秀的工作经验,结合我国的情况,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的良策。一个政策的实施和一个模式的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地改善,从而能从体制,制度和政策等发面得到完善且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资料〕

〔1〕尹吉东,曹立前.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探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5,12(4):100-104.

〔2〕邹纯青.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8(14):17-19.

〔3〕本刊编辑部,丁朋.“医养结合”:让老人活得有尊严〔J〕.中国民政,2015,26(24):13-31.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1-0044-02

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快速老龄化进程与劳动力总量减少并行,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总量大,家庭养老支持功能明显弱化等特征。老年人绝大多数罹患慢病,对医疗服务需求加大,从事老年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瓶颈[1]。为培养医养人才,满足医养事业发展需求,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并利用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是部省共建养老康复中心的优势,合作开办了“医养订单班”,共同培养“医、养、护”三位一体的专业医养人才[2]。

一、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的现实意义

(一)医养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

医养行业从业人员大体可分为两类:(1)本科以上学历的专科医生,这部分医生已经过“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科医师其培养周期长,综合性医院需求大,且因医养机构相对而言福利待遇较低、劳动强度大、服务时间长、职称晋升难等原因,很多医师不愿就职于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养老机构,养老专门人才更是匮乏[3]。(2)全科医生。目前就职于医养机构的医务人员大多为全科医师,但相对而言护理、康复知识欠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及医养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健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在医卫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开展多元化的医养护的“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有现实意义,这部分人原就业方向为基层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能较好地适应医养需求,而且就业渠道可不局限于乡镇卫生院、社医服务中心,极有可能是一些医养工作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学生也愿意留下来,因而真正能够“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4]。

(二)开展医养人才培养的政策背景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医养人才培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函〔2016〕353号)明确:“各地要将养老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019〕5号)明确:“鼓励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在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相关专业。”《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地要将养老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优先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

湘潭市是全国养老综合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在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方面,一直先行先试、改革创新。2015年7月出台《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潭政发〔2015〕10号)规定:“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学校通过在校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门人才。”2017年3月,湘潭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驻潭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高校与地方深度融合发展全新理念,支持高校与地方建立“共生共荣、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新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湘潭市岳塘区出台《关于推进岳塘区产教深度融合的实施办法》,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组建湘潭医卫职业教育集团,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

(三)校院合作培养医养人才的优势与基础条件

湘潭医卫职院是一所有104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全日制医卫类高职院校,办学成果斐然。连续5年被湖南省卫健委授予“基层卫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优秀学校”。湘潭市六医院是公立二级甲等医院,系“部省共建”养老示范项目,打造了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湘潭市六医院·六颐苑康养”品牌,多次获国家民政部、卫健委以及湖南省、湘潭市的推介。在“2018中国医养结合机构1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公办医养结合机构第三位。双方正是凭着各自的優势,在2017年开始医养人才培养的合作。

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的建设路径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校院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既为养老产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复合型医养人才,又拓宽高职临床医生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5]。

成建制组建“医养订单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就业方向;实施“1+1+1”教学改革,第二年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进医院,既实现医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又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人文精神养成;量身打制人才培养方案,置入养老服务课程,重组课程体系。

(二)建设内容

2017年12月,湘潭医卫职院在开设临床医学医养方向的同时,与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设了“医养订单班”。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在2017级临床医学学生中遴选了31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成建制组班。

为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湘潭医卫职院与湘潭市六医院共同制定了医养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医养班学生除掌握临床三基知识以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护理、康复技术,具备“医、养、护”三位一体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医养班学生除开设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及内外妇儿等专业核心课程外,有针对性地植入了老年人心理学、安宁疗护、老年护理技术、老年康复技术、老年病学、老年营养与膳食指导等核心课程。就业面向为各大医养机构、社区日照中心、居家养老签约家庭医生等。

精准实施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下半年,31名“医养订单班”学生全部到湘潭市六医院,实现把“课堂搬到医院”,学生在六医院边理论学习边床旁实践;今年下半年已进入临床实习,医养学子在综合医院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后,增设3个月在湘潭市六医院各科室的实习。

(三)降低医养机构从业人员就业门槛

为解决人员匮乏的燃眉之急,使其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地方老龄事业,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为医养订单班学生开通“小处方权”。参照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目前为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专设的乡村医生资格证考试模式,为高职院校具备医养服务能力的毕业生打通“小处方权”医师资格考试渠道,降低执业资质的门槛,使其更好、更快服务于地方养老事业。

2.对高职高专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专学生,毕业后除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外,还可考取具备“小处方权”的医师资格证(拥有针对诊断已明确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治疗需定期开药或需开具相关医学检验单或一般检查的处方权),执业范围注明在医养机构。

3.对高职高专三年制护理专业或康复技术的三年制大专学生,通过系统培养,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亦可获得“小处方权”,便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中健康评估与慢病管理。

4.建议建立独立的医养人才支撑评聘体系。在职称评聘上对在医养机构从业的执业医师予以倾斜。可根据《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湘人社发〔2016〕75号)文件,参照现行卫生健康委系列统一职称体系,结合医养机构实际,建立相对独立的医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评聘体系,鼓励医卫技术人才服务养老事业,为建设老百姓急需的养老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初期选择小范围试点评审,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开展。

三、专业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一)解决专业性医养人才培养问题

校院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共建“养老学院”和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打造医养护理人才的培训输出联合体。既破解了医养机构专业人员匮乏的难题,也提高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

(二)拓展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渠道

篇11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56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量13.26%,预计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主要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立十分迫切,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若干意见》(2013)、《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2015)等文件,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进程最快、高龄化率最高的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起步较早,尤其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上可以为我国的医养结合模式提供借鉴意义。

1日本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数据显示,1985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0.3%,而2013年数据显示该比例已经高达25%以上,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在对待养老问题方面,日本早在1963年就设立了长期照护机构,在2000年开始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因此日本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起步较早,值得借鉴,其主要模式包括:第一,日间照顾中心。日间照顾中心的开设主要为一些需要日常生活照顾以及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老人提供,照顾中心责接送老人,由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的照护。第二,特别养护之家。主要由护士、介护士等人员组成,负责照顾老年痴呆老人以及一些失能老人。第三,老年福利中心。主要对属于本辖区的内的老年人提供体检、保健服务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务。同时老人可以根据自理程度和患病严重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

此外,日本的养老机构还将内置的医疗机构外包给医院进行经营管理,可以集中两者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老年环境。日本早在2000年就实施了介护保险,介护保险的推出既可以为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介护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处于40到64岁之间的疾病患者提供介护服务,日本介护士上岗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在通过国家的资格考试后才能够正式从事介护这一行业,提高了日本介护服务的质量。

2我国医养结合的主要形式

2.1在养老机构中增加医疗机构

通过政府出资建设,在民间组织的帮助之下,将医疗机构引入到养老机构中或是将医院的资源与养老机构进行整合,可以为老年病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例如,天津泰康老年公寓、长沙第一福利院等。

2.2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医疗机构中的医生和护理人员会定期到养老机构为老人进行治疗和护理,并且在老人突发疾病时可以直接与医院直接联系,减少了老年人路途上的奔波。例如河南郑州的第九医院与31家养老机构进行合作。

2.3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

通过对现有的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对资源进行整合,对医院进行转型和调整,从以前的单纯提供医疗服务转为提供医疗和养老双重服务。通过对医院现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双重需求。例如,北京市化工医院通过转型变为老年护理医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加养老服务。

3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政府多头管理,政策落实困难

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需要涉及到民政部、卫生部、社保部等多个部门,虽然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对各个部门都有分工,但是由于各个部门的性质差异,难免会存在部门“多头管理”或是“多头不管”的现象,导致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例如,民政部在进行审核时,需要涉及到对医护人员的审核,但这是卫生部的工作。同时政府为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由于涉及到多个部门,容易出现不配合现象,政策落实困难。同时政府对于不同模式的医养结合没有采取公平对待的态度,往往更加偏向于养老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而对医院的转型却缺乏扶持力度。

3.2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因此在收费上比普通的养老机构费用要高,这与患病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等需要照护的老年人的收入状况不符,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逐步为转为富人设计的疗养机构。根据调查显示,各个地区的医养结合收费大约是当地人均收入的2到3倍。此外,由于我国医养结合处于起步阶段,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了解不全面,我国医养结合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无法契合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一些大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忽视了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日常体检等工作,而一些小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只能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

3.3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积极性不足

传统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筹资机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由于刚刚起步,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筹资来源,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同时医养结合机构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工作人员的工资并不高,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医养结合中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共同提供服务中,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老年人突发疾病时,不能保证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4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

4.1健全政府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措施

政府应该意识到多元主体的整合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医养结合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到我国发展规划中。民政部、卫生部、社保部等多个部门应该加强联合,明确自己在医养结合中的地位,打破各机构之间的条块分割,共同参与到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中。此外,政府应该采取各项优惠措施,提高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从社保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支付医养结合费用。政府部门还应积极进行审核,将优秀的医养结合机构设为医保定点。

4.2多种模式并举,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

日本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医养结合体系,老人可以根据自理程度和患病严重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我国医养结合的三种主要形式分别适合于不同的老年人群,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机构适合于身体较好或是患慢性病老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适合于健康程度较好老人;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适合于身体状况不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因此我国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时应该多种模式并举,加强医疗和养老的联合,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4.3提高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服务方式

对于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可以鼓励养老机构参照医院的标准,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同时将医疗机构外包给医院进行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的规范性和效率。对于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可以加强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进行合作,解决老年人的治病问题。同时应该鼓励一些医院和符合条件的社区向长期护理、康复等方面转型,不断提高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对于养老和医疗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