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医药发展前途

中医药发展前途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10 16:34: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医药发展前途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医药发展前途

篇1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102-02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一方面,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即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另一方面,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公共图书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原因

(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要求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图书馆工作中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来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做好新时期的图书馆工作,就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二)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图书馆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社会对内对外进一步开放,经济交流空间进一步拓展,必将要求信息交流空间相应拓展。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文化教育作为服务贸易之一,其产业化、市场化是必然趋势。根据世贸组织新一轮贸易谈判框架要求,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向所有外国竞争者开放。

(三)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的需要

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殿堂的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能够扩展图书馆的虚拟馆藏,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突破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因此,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与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说图书馆的服务应以读者的需求为依据来开展。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闭塞僵化”、“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积极开展个性化主动服务,树立网络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是信息社会的服务中心,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拓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领域,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应网络时展的现代化图书馆服务体系。

(二)有利于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要通过用户对信息资源、界面、检索方式和检索结果的定制,了解和发现用户的兴趣,主动从网站上定制信息,经筛选、分类、排序,按用户的特定需求,通过用户定制的网页或邮件系统,主动向用户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务。随着用户群的进一步扩大和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个性化服务需求将愈来愈受欢迎。

(三)有利于改进服务手段,开展以网络为平台的深层次服务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图书馆建设的观念,创新图书馆管理,加强和培养创新型的图书馆员,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图书馆要重视读者需求的提高,开展以网络为平台的深层次服务,在各种显性和隐性的信息中筛选、分类、综合、浓缩增值的信息,满足读者对信息的新颖性、权威性、有序性、全面性、增值性、实用性要求,使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的文献服务型向文献服务和知识信息服务并举、以网络化、快捷便利有深度的知识信息服务为主的研究服务型转变,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四)有利于拓宽服务内容,加强用户网络检索能力的培训

现代化的图书馆要有现代化的服务,而现代化的服务就必然要求有熟悉现代信息服务的用户。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用户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便捷地检索和使用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对网络知识还很不熟悉,缺乏网络检索的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加大对用户培训和教育的力度。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图书馆要对用户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检索技术的培训,帮助用户掌握网络环境下检索和获取信息的技巧,提高用户的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技能。

(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专业队伍

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新的环境所带来的新变化,是图书馆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培养图书馆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图书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具有“定位”意识。有了定位意识,才能有责任感、事业感和敬业精神,发挥出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主动去学习、更新知识,使服务技能日趋完善。另一方面,要培养过硬的业务素质。图书馆员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要有较高的图书馆专业学识和外语应用能力,能够迅速适应网络环境,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研制信息产品,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另外,还要培养相应的信息素质,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保证。

四、公共图书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

当前,我国在社会经济领域强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在制定图书馆发展战略、编制图书馆发展规划时,更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图书馆管理要想有新的突破和创造,工作中就要尊重客观事实,从客观实际出发,应该找到一个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外单位的好经验与本馆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工作结合点,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在“上情”、“下情”、“市场经济”行情的最佳结合点上创造地形成适宜本馆具体情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走群众路线,实行开放式管理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及时把群众的创造上升到规律性认识,是领导者开创工作的重要法宝。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最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领导者增强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创新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图书馆领导者的创新行为只有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其创新意识和决策只有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才能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有效动力。

(三)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

当前,科学发展观已经由一个政策性的理论观点上升为对我党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理论原理,上升成为一个战略性的理论课题。在知识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图书馆单靠少数几个领导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来进行决策极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这就要求图书馆转变决策方式,建立一支由本馆和外单位优秀人才组成的智囊团,集思广益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图书馆领导者应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办事,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努力达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预期目的。

(四)要有适当的及时的投入和运用高新技术的勇气

毫不讳言,当前许多图书馆在经费投入方面很不尽人意,由此造成原有的馆藏保管不善,新的资料又无钱购买;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我们许多图书馆从馆藏图书资料的规模容量、保存方法、检索调阅、信息交流方式都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极不相衬。但是,数字化技术又是图书馆向前发展的极其大有可为平台,忽视了它的存在和利用,就可能在新的竞争之中落后。

[参考文献]

[1]何华.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公共图书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1).

[2]杨勇.科学发展观与现代图书馆 [J].图书馆论坛,2005,(4).

篇2

1.1发展县域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

农业及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的基础地位才更加巩固。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农村的商业、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2县域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小城镇建设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才有经济基础。

1.3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

如何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们必须长时间内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将能够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县城和小城镇将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了,就能够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的农民新的就业平台。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中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压力。

2.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意搞好五个结合

2.1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

在一定意义上,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

2.2发展县域经济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起来

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发挥其连接农户、开拓市场、推广科技、开发深加工产品、加强服务的积极作用。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公司加协会加农户,服务站加协会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机制,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和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

2.4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

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县域经济发展了,县一级中心有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一条将发展经济和提供就业结合起来的发展之路。所以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据有关估算,“十一五”期间,还有几千万农村劳动力要转移,这将给城镇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县域经济发展,将会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就能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5发展县域经济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

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县域经济是要富民强县。富民就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强县就是使县的财力增加。这两个方面是要统一的。农民收入增加了,县里的财力也就能增加。从“三农”来看农民增收是中心。所以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时候要看到这个根本目的。发展县域经济还是要把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根本目的。所以县域经济发展要落到实处就要落在农村增收上。县域经济发展如何就要看当地农民是否增收。有了这个衡量标准就可以在一些项目的选择上和一些产业的开发上有所遵循。所以从解决三农问题出发,应该把农民增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和首要目的。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当地的县域经济才能够发展壮大。

3.从国家宏观上来讲要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的问题,同样也是宏观经济的问题

解决了县域经济问题,也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

(1)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对作为农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域经济制订相应的特殊政策。要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上,支持县域经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篇3

针对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进展迟缓,且与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科研及学术等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提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应以中医药课题为中心、多学科联合研究为手段,以带动重点学科进行全面发展的建设思路,并从不同角度阐明该思路的施行措施和方法,从而为21世纪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学 高等教育 重点学科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intensive subjects in TCM College has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CM career.To aim directly at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nsive subjects in TCM College inadapted to high education,clinic,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ademics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constructive thinking rout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intensive subjects should develop all round with intensive subjects based on the center of TCM topics,the means of combination of several subjects.It also elucidates the performing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the thinking route from different angles,thus i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nsive subjects in TCM College in the 21st century.

Key words:TCM;higher education;intensive subjects

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科研及学术等综合研究能力得以提高的根基。其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根据学术水平高低,中医药重点学科可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和校(院)级3个等级。我们知道,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起点高、目标大、任务重、周期长、综合性强的工作。因此,研究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科学而合理的建设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1 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等级的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其发展水平及地域影响参差不齐。有的重点学科发展水平较高,可多数重点学科,尤其是校(院)级重点学科,却处于科研综合实力低下、几乎没有研究成果出现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课题研究思路狭窄、研究内容缺乏科学前瞻性且平淡无价值。同时,重点学科人才运行机制呆板、学术梯队不合理及物质设施落后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如此状况,若长此以往,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并无两异,以致于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科研及学术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落后状态,甚至有倒退的危险。如此下去,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忧虑!

2 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口

目前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多是对其学科内容进行全盘考虑,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中医药传统学科建设的整体思维框架,结果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对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建设进程极为不利。笔者认为,确定以中医药课题为中心、多学科联合研究为手段,对重点学科进行多角度多领域研究,这是加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口,而对于改变中医药落后的状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指出:“远缘杂交,必然产生优良品种。”因此,在确定以中医药课题为中心的前提下,把中医药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结出丰硕的成果。并且只有这样,才可能揭示中医药学的内涵,找到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中医药重点学科才可能清醒地找准自己发展的位置,吸收一切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成果,并引进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和发掘学科的综合研究开发潜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学科的本质。只有不同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才可能循序渐进地由点到面、全面推进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的内涵建设。而不同方向的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发展了,中医药学才可能由薄弱到强盛,最终实现现代化,才可能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永升教授认为:“多学科研究中医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可见,寻找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即找准学科课题的研究方向,多学科结合,便是加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关键之所在。当然,对于中医药课题的提出,都要求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甚至要求具备科学前瞻性,有的课题还要求具备社会实用性。尽管中医药课题都是围绕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及学术等有关内容提出的,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联合进行研究,但不同等级的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其课题研究重点及层次应有所不同。因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2],对于校(院)级重点学科,主要应针对校内中医药有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临床等内容进行初步的基础性或实践操作性研究,如对某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结合临床见习的可行性研究等;作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其课题则要求对该省范围内中医药有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临床、发展战略等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如对某省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整理与开发运用研究等;当然,国家级重点学科,其课题要求档次高、目标大,课题内容必须具备科学前沿性及实际开发运用价值,主要应针对国内外在中医药教育、理论、临床、科研、学术等方面研究成果不显著或者无人研究的领域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的、多学科联合的深入研究,如对中医药国际教育前景预测及实施手段研究、艾滋病中医诊疗理论与技术研究、戒毒的中医机制与方法研究,以及对中医药与其他学科结合发展的模式研究等等。

转贴于

3 重点学科建设措施与办法

31 人才运行机制建设 中医药课题的提出能否具备科学前瞻性、实际开发运用价值,以及研究结果如何,关键还在于重点学科的人才运行机制及结构配置。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其人才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关于学术带头人的遴选,不能仅凭年龄、职称加以考虑,而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层次、工作科研实际能力、是否具备前瞻性课题思维,以及管理才能等方面的内容加以综合考虑,尽量避免把学术思维僵化、固步自封的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在确定学术带头人的前提下,根据重点学科课题长期研究方向的需要,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招聘录用所需人才,从而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学术科研梯队,但应注意重点学科老中青专业人员的配备比例,一般宜为1∶2∶3。同时还可引进外单位非医药专业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或选择本学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相关知识技术,以弥补知识结构之不足,为学科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知识结构及智能储备。

32 物质设施建设 物质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题的研究条件及重点学科建设的进展。同时,对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重点学科的顺利建设与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都应增加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资金的投入,并根据重点学科的等级、学科性质、课题研究内容及层次的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设施和福利保障,这是保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切不可忽视。

4 重点学科建设远景展望

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而申报不同等级的重点学科建设也必将成为中医药院校工作的重点。当然,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超越传统的中医药建设思维框架,大胆地探索中医药学与理工科结合、与文科结合、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民族医药相结合进行研究发展的可能性,寻找学科间相互联系的结合点,并善于吸收一切先进知识成果武装自己、发展自己,从根本上揭示中医学的理论及临床诊治内涵。只有通过这样多学科的联合研究,揭示出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本质,中医基础学科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医诊疗手段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发生变化,中医药事业才可能从理论到临床方面真正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形成能更好地适应世界人民需求的新兴中医药学体系,即实现真正现代化的中医药学体系。可见,大力加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其战略性地位,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医药传统思想的束缚及落后状态,才可能培养出国内外急需的跨学科、跨领域、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的中医药复合型临床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工程技术开发人才。只有这样,中医药学才会有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中医药成为世界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理想才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篇4

高通公司CEO艾尔文·雅各布布认为,天才从来都不是在现行的游戏规则下翻些花样,而是重新发明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就像真正伟大的数学家不是公式的推导者,而是发明十进制,或者更直接地发明阿拉伯数字的人。

“正元”公司旗下的吉林省长白山山货庄,以其独到的布局,雅致的环境,纯正的野生产品,在整个“山货”市场独树一帜,正是刘亚柱的“新发明”。

走进“正元”公司直属店吉林省长白山山货庄,古朴典雅就直入你的脑海。山货庄展厅内大体由三个精品室和一个大陈列厅两部分组成。精品室分别以仿古形式体现,现代意味环绕。分别寓意为“洞察轩”——药用动物保健品系列;“深远居”——人参系列保健品;“津味斋”——菌类系列保健品。精品室和大厅的棚选用欧式的艺术造型,结合现代灯光艺术,装饰成一个高层次化、别具一格的野生保健系列窗口。

长白山山货庄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后盾强大,对长白山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已深入开展了三十余年。山货庄的产品是根据二十一世纪人类追求天然、纯正等消费时尚,采用手工采摘、去伪存真,最后进行科技处理,将长白山的奇花异草等汇聚一堂。

长白山山货庄的重点是开发长白山野生保健资源,专业经营长白山野生菌类、参茸、北药野花茶、谷类等品种,品类繁多,让人心生感叹:“来了长春不到山货庄是最大的遗憾”。

那么,刘亚柱老师是如何做到让事业蒸蒸日上,顾客盈门的呢?贝弗里奇说过,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1950年4月,刘亚柱降生于吉林省德惠市的一个小村庄。对于刘家以及整个村庄来说,刘亚柱的人生轨迹都超乎了他们的想象:1995年,刘亚柱辞去了在大学里让人艳羡的职位,转而下海经商。这个决定,或者说是刘亚柱的人生转折,并非是他的突发奇想,而是几十年来环境的熏陶而进行的自我抉择。刘家虽然居于农村,但世代却是师表世家,而且从刘亚柱爷爷那代起,家里就有人经营山货,这让从小就接触这些的刘亚柱对中医药材很感兴趣。而进入长春中医学院的学习以及二十多年的中医药教学生涯更使他加深了对中医药的了解和感情。

正是因此,才使刘亚柱毅然决然地在长春成立了吉林省正元长白山野生保健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而公司的成立,始终以祖国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与传统养生文化相结合,主体开发、经营长白山野生保健资源,外延中国山海生态珍品,现有野灵芝、野山参、蛤蟆油、鹿产品、蜂产品、冬虫夏草、海参、名茶、各种珍稀食/药用菌类、天然工艺品等产品,计十类二百余种产品,深受国内外顾客好评。

公司的产品只是一个方面,为确保产品效果的准确运用,聘用众多老专家、教授为核心组成研发部门。

近二十年来,公司坚持弘扬传统养生文化,打造特色企业,先后在东北及沿海城市建立以展现祖国医药养生保健文化、科技、专业、经济一体化的直销窗口,并根据长远经营战略与上海合作,野生灵芝等长白山保健珍品在国内首家进入上海大都市,此后确立“大荒山”品牌,成立上海分公司。2010年9月27日,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专业最强、最具特色的山海生态珍品行,并改善扩大生产规模,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力求做大做强“大荒山”品牌,真正扩大企业影响力,使企业实现集团化,进入国际市场,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刘亚柱在几十年的中医药研究和实践积累中,根据中医药理论,将传统与现代养生结合,独创“药食同源、野生保健、整体调理、固本正元”的理论,针对现代亚健康人群进行整体辩证、科学组合、微粉(细胞级破壁)调理、疗效显著!

公司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凝聚了刘亚柱全部的身心。“你能不能够想象到,1995年,我办完公司所有手续后手里只剩下200元钱,更是让我坚定了走下去的勇气……”刘亚柱如是说。就是这样,刘亚柱依靠着仅有的200元钱,一点点的筹措资金,一点点的积累经营的经验,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昂首跨步,在一次次心酸后挥舞拳头。

刘亚柱说:“‘人凭志气虎凭山’。干事业就要敢闯、敢干、敢冒风险,要善于分析市场、抓住商机。”而刘亚柱正是看到“山货”市场混乱、混战不断的现状,突出奇兵,在加工及销售等过程中,完全遵守公司的八字经营原则:真、纯、精、优、新、奇、特、鲜。以“长白山野生珍品鉴定专业委员会”权威专家鉴定签章为依据,保证了公司产品达到“真、纯、精”,由此,深受广大顾客的信任,使公司产品畅销海内外。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对于刘亚柱来说,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白自己的企业是做什么的,会给社会带来什么,自己的企业一直是积极向上的。而企业的员工是怎样生存的?怎样的活法?这些都需要在他心中有所了解,才能形成一个相对宽松,让员工乃至管理层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活力的文化氛围。而这,正是刘亚柱所认为的企业文化。

如何打造企业文化,刘亚柱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具备相应的素质。

“外行听起来很内行,内行听起来不外行。他可能对某一个方面很精通,但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必须具备。比如说你听汇报,有三个人同时汇报一个东西,三个意见,如果你不具有这个通才,你的判断从何而来?你怎么做出这个判断?所以作为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

“要会干、会说、会写,善于把自己的想法、思想表达出来,与大家沟通。这样,你就可以当个裁判长而不是消防队长。”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办事要干练,言语表达精炼、简明扼要,但不是面面俱到。如何才能做到这些,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加深学习。缺乏知识的管理者,要多争取学习的机会;或多借助水平较高的助手的力量,缺乏经验的管理者,要加强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到市场上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加强自己的管理水平;对有发展前途的管理者,应在不同阶段给予交替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其知识及时得到更新,能力不断提高,以承担重任。总之,管理者一定要坚持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篇5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趋紧张。而当今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医疗体制中,作为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研究生,则面临更大的挑战。与以往的就业情况相比,广西中医学院硕士生的就业日趋紧张,为了把握当前及今后的就业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现就我院近三年的硕士生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寻找有效对策。

一、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基本情况

我院2007届、2008届及2009届三年硕士毕业生共696人;毕业生专业分布为中医基础理论29人、中医临床基础33人、中医医史文献7人、中医内科学122人、中医骨伤科学75人、中医妇科学20人、中医儿科学21人、中医五官科学12人、针灸推拿学45人、中西医结合基础14人、中西医结合临床171人、药物分析学28人、药理学27人及中药学92人。基本情况见表1。

二、近三年研究生就业情况

(一)就业率

就业率统计时间为每年8月31日。近三年我院硕士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三年就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见表2。

(二)专业分布

为便于了解研究生就读专业的就业情况,分别按基础、临床和药学统计就业率,其中基础学科专业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及中西医结合基础;临床学科专业有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专业有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中药学。我院三年来研究生就读专业的就业情况见表3。

(三)就业单位地域分布三年来我院研究生90%以上在市级以上区域就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就业者达50%以上。三年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见表4。

三、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趋势分析

从2000年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以来,我院硕士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我院研究生招生规模为30人,到2009年招生331人,十年间规模扩大了11倍。近三年来我院毕业研究生人数每年增幅分别为61.40%、23.34%及25.55%,迅猛增幅的中医药人力资源,使得硕士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与以往一次就业率100%相比,近三年的就业率相对降低,但近三年的就业率仍在9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年的就业率持平,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

(二)专业就业分析

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范围、培养的侧重点不同,社会对毕业研究生就读专业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学科专业的人才依然走俏,而社会对基础学科专业的需求相对少,造成基础学科专业研究生就业难的态势。我院近几年基础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率虽然与临床学科专业的就业率无差异,但从实际的就业状况看,到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考博继续深造为多,且他们报考博士的专业是以临床学科为主。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稳中有升,特别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而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的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高,相应地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高,因此,药学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位于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海洋药物资源,面向东南亚有利的地理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扶持,使广西中药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因此,我院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具有较好的前景。

(三)就业地域分析

由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在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生活条件及就业环境等方面较为完善,而在人才竞争中,研究生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在地域选择上,首选直辖市、省会城市。表4显示,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研究生半数以上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就业,而县级及以下单位极少人问津,说明研究生的就业考虑比较现实。在目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是多元化的,有的是为了做学问,而相当多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改变生活境遇,因此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域首选多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及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待遇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是影响医学研究生不愿意选择基层单位的主要原因。

四、思考与对策

(一)认清形势,加强政策引导

2010年将有630万大学毕业生,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学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将大大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在当今的医疗体制中,西医占着主导地位,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更显得严峻。然而,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加之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给与了政策的扶持,多种现代卫生服务形式给中医药院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认清目前的形势,利于对中医药专业毕业研究生进行政策引导,帮助研究生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就业,把握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给中医药带来的机遇,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培养质量

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符合实际需要,让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医疗、教学等工作,使研究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全面知识和实际动手技能的高级复合人才。

(三)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服务水平

毕业研究生就业难不仅仅是研究生择业观念与价值取向的问题,更多的是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结构的失衡与错位,同时还有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因素。作为研究生管理部门除了加强对毕业研究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外,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扩宽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如加大宣传力度,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前来招聘;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可信度高的就业信息,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利用导师自身在本行业中的各种优势,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研究生;发挥校友资源优势,获取就业需求信息,推荐研究生就业。此外,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有良好服务态度的就业工作队伍,做好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努力使毕业研究生顺利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5B52)、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专项重要课题研究(200710600R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杨美春,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处副书记,副教授,医学博士。

篇6

[4]崔志英,杜洪锦.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以淄博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1(33).

作者简介:李振松(1979-),男,山东德州人,硕士,山东万杰医学院中文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

篇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33-02

中医学即中国传统医学,是以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传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为主体的,研究人体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诊疗、康复和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仍在有效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中医学的发展却遭到严重危机。西医因其严谨的科学依据迅猛发展,中医学日益受到社会的忽视。因此本调查拟了解山西省三所高校大学生对中医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对中医学的看法,一定程度反映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对中医学的基本认知水平。比较医学专业以及非医学专业对中医学的不同认识,突出不同院校认知方面的缺陷。以便为进一步在高校普及中医学、弘扬中医文化提供可靠依据。

1 调查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山西医科大学(调查对象中无中医专业学生,调查覆盖率1.9%)、太原理工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调查覆盖率0.78%)、中北大学(国家“小211工程”院校,调查覆盖率0.64%)三所高校中各抽取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年级中各两班,各班专业不定。将抽中班级中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抽取三所大学55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告知学生后填写。内容包括30道中医学基础知识问题及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及时进行复查、补漏,不合格的调查表予以剔除。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双人核对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54份,收回有效问卷514份,问卷有效回答率92.8%。其中大一学生32.1%、大二学生35.6%、大三学生32.3%;男生59.9%、女生40.1%;医科大学学生35.02%、中北大学学生35.02%、理工大学学生29.96%。均为非中医专业学生。

2.2 基本知识问题回答情况 514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18名及格,及格率为22.96%(以答对18道题以上为及格)。其中山西医科大学共44名,及格率为24.4%;中北大学共40名,及格率为22.2%;理工大学共34名,及格率为22.1%,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7,P>0.05)。各所大学学生得分情况分布,见表1,经检验,(Hc=1.208,P>0.05),学生的得分评价与所在哪所大学无关。

2.3 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①有77.82%的大学生相信中医学的疗效,有17.91%的大学生半信半疑,有4.27%的大学生不相信。②有79.8%的大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医学具有好的发展前途,而仅有6.61%的大学生认为中医学没有前途。有13.6%的学生不知道。③74.3%的学生对中医学感兴趣,有25.7%的学生对中医学不感兴趣。学生对中医学优缺点的看法详,见表2。

2.4 大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中医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有图书、杂志、报刊33.5%;网络、电视、媒体34.6%;亲人、朋友37.7%;中医学讲座21.0%;其他2.3%。大学生中医学知识的具体需求情况,见表3。

3 分析讨论

3.1 高校大学生中对中医学基本知识情况 三所高校学生完成30道测试题后,及格率为22.96%,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说明三所高校生对中医学知识掌握还有不足,尚存一些盲区与误区。提示还需加大中医学基础知识在高校的普及力度。根据卡方检验,三所高校之间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又根据检验,大学生的得分评价与所在哪所高校无关。以上表明各山西省高校学生对中医学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相同。即使在医科类大学,学生对中医知识的了解程度仍未有相对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作为西医大学,因其医学理论与中医学有较大差别,教学中涉及中医学理论较少,故学生对中医学过于轻视,对中医学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可见医学类院校学生并非对中医学了解较其他院校深。因此在西医类大学学生亦应增加中医学知识的学习补充。尤其新时期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和多维化、整体化的思考理念,更有利于形成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学术氛围,使学生产生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

3.2 提高与改善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 调查显示,约有77.82%的学生相信中医学的疗效。同时有79.8%的学生认为未来中医学的发展很有前途,说明山西省大学生对中医学仍充满信心,认为中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多数人同意中医副作用小以及临床效果(尤其是对慢性疾病)较好的优点。但不可否认,中医也有一些缺点被大家认同,如见效慢、中药味道苦、中医学原理深奥难懂。但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偏少,可能说明近些年随着国家大力支持中医学发展,以及社会及学校对中医学日趋重视,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提高到较高水平,对中医学原理有较好的了解。

虽然大学生了解到了中医学的良好使用价值且对中医学发展抱有较高信心,但大学生对中医学仍存在较多的盲区与偏见。所以各高校应更全面、具体、生动的将中医学知识呈现给学生,重点普及中医学基础知识,纠正易被错解的知识,具体介绍中医学在哪些方面是值得学取的,哪些方面应合理剔除。从而改善大学生对中医学的看法,使大学生更客观完整地看待中医学。

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医学本身仍具有许多阻碍其未来发展的缺陷。其深奥的理论,以及与现代高速运转社会的格格不入,均使得大学生不愿主动学习中医学知识。这些缺陷亟待改善,还需要国家与社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使中医学更适合社会的发展与大众的需要。

3.3 拓宽中医学认知在大学生间的传播渠道,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医学 首先,可以拓宽中医学知识在大学生间的传播渠道,丰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传播中医学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推广途径。大学生作为新生一代,其了解知识的渠道相较其他年龄段人群更为丰富,但对深奥乏味的知识缺乏持久的兴趣[2]。调查显示大多学生都是通过亲人、朋友、电视、网络以及图书、杂志了解中医学知识的,说明大学生了解中医学知识的途径大多是在课外或校外。也从侧面反映中医学知识在课内与校内的普及工作不够,仍需加大校内工作开展力度。可以适当增加中医学讲座次数或将中医学列为选修课甚至必修课。尤其应加大网络传播的力度,使学生更方便地接触中医知识。还可以开展一些中医学知识问答活动,推广中医学常识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中医学知识的兴趣。

其次,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医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医学知识最感兴趣的方面是养生保健知识。因此可根据这特点按照学生的意愿开展讲座。这样能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中医学,并且学习知识时更加轻松与快捷,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中医学实践性的认识。

当前,中医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势。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都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美好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使得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显得日益紧迫与重要[3]。所以中医学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也只有有了社会的支持,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这份责任。

参考文献

篇8

2影响中医中药发展的原因

2.1西医西药和中医西化的大力推广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西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各种检查技术直观的反映出疾病的发生、病变范围,从宏观到微观,对疾病的治疗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患者更加信服。而中医理论是在崇古文化观念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比较抽象、笼统,尤其是在阴阳五行、经络脏腑学说,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科学技术的认可,中药治疗也需要长期的过程,抵制了中药的发展。

2.2中医中药教育和传承局限性由于受传统文化保护的思想,中医中药配制多年来其医学教育主要靠自学、师传等方式来传承,有许多中医学家各乘医技,密不外传,只求保护,不求研究和竞争,导致很多药方得不到继承和发展,而且随着疾病的不断更新发展,老的理论和经验也无法解决,使其竞争力逐步退化,难以成为医学界共同掌握的技术,阻碍了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

2.3中药发展和开发落后到目前为止,世界市场上的中药品种已超过9000多种,其疗效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是在我国的中药市场中,中药仍是以丸、膏、散、汤剂为主,特别是汤剂,仍以称量为主,虽然这种方法可对药物的计量和药效提供良好价值,但其需要掌握浸泡、煎煮、火候等,对不同草药进行不同方法炮制,可改变药性,增加或减少毒性,其功效也有所差异,与现代西药制剂相比,在炮制、服用和携带等都带来不便,制约了中药的发展。

2.4中药质量和药效逐渐减弱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质量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中药饮片、草药等由于种类繁多,在采收、加工、储存过程中极易出现虫蛀、变色、潮解、风化等变质现象,从而降低药物疗效或不良反应,虽然近年来中药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污染,使一些野生药材资源在不断的减少,使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改为人工培育,对药材进行施肥生长,造成其品种、等级、药效等大大降低,这些原因在某种情况下也遏制了中药的发生。

篇9

1经络腧穴理论

刘芳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30例健康人针刺前后十二经脉循经经穴、经穴旁开和在经非穴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人体穴位血流量高于经穴旁开和在经非穴(P<0.05)。郑淑霞等亦研究21例健康人体经脉线与非经脉线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沿胃经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还有学者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53例健康人体督脉经线上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行比较,结果沿督脉循行线的皮肤和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以上说明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循经感传现象是可以科学检测到的,微循环检测可以为经络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可靠信息。

刘小燕等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获取右侧上巨虚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发现埋线能引起埋线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持续时间长达7天。许继宗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研究不同频率的低频正弦声波对健康人解溪穴的微循环变化,结果不同频率的声频对解溪穴有不同影响,说明该穴对不同声波有选择性吸收,且会引起该处微循环变化。另外又对委中穴、足三里穴进行类似研究,结果同上。屈箫箫等观察正常人面部穴位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结果表明面部穴区温度和血流灌注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王淑友等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自然状态和针刺合谷穴30min前后面部血流图像,发现面部左 右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存在较小差异,针刺可以增加面部双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另有学者报道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29例健康人针刺合谷穴后的局部微循环效果,结果发现针刺合谷穴不仅能提高局部微循环血供,还可以减低微循环血流的参数。可见激光多普勒技术为祖国医学的经络系统与现代微循环系统建立了联系,证实了经络腧穴的特异性、科学性。

2针灸理论与治疗

张栋等艾灸12例健康人,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到艾灸内关穴后,血流增加以大小鱼际和内关穴为主;而艾灸外关穴后,指根部的血流增加显著。另外又观察10名健康人针刺和电针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情况,针刺或电针后相关部位的血流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加;从刺激引起血流增加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看,都是电针的效果更强。结果表明针刺和电针都可以引起体表微循环的增加,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可以对该过程予以显像。谢守鹏将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配合胃必灵胶囊)和对照组(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前后均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患者胃粘膜血流量,结果治疗组血流量上升明显,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3拔罐、刮痧

金兰等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拔罐对健康人背部皮肤血流的影响,结果拔罐后罐区皮肤血流量明显增加,拔耀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田宇瑛等比较顺经和逆经循经走罐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发现顺经走罐与逆经走罐的局部效应相似,远端效应逆经走罐高于顺经。徐青燕等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研究委中穴区刮痧对本经同侧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发现穴区刮痧可明显增加本经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改善皮肤微循环,是刮痧活血化疲、疏通经络以及畅通气血运行的机制之一~。

4中药

施立新将围手术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中药加手术组和手术组,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微循环,结果表明中药在增加视网膜微循环方面未能表现出显著优势。周鹏鹏观察活血利水方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取符合条件的29例患者,均予地塞米松、典必殊抗炎治疗,中药组加用熟地黄、川芎、赤芍等组成的活血利水方,治疗一月后,中药组各血流参数平均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丽英研究中药和激光对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微循环影响,发现中药和激光治疗均能改善视患者视网膜微循环;患者病程的进展与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篇10

1.2管理人员在晋升的途径上发展不顺利医院的岗位职称考试是对工作人员岗位水平与能力的评价与认同。而三级医院管理岗位却有很多的报考限制。医院需要多专业和多种类的不同岗位需求,而管理人员不能通过职称晋升体现出个人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刚工作还没有职称的工作人员,受到报考的限制,无法从事管理类的职称报考,导致管理人员职业规划受到影响,不能与医院完成共同的发展。而且有接近一半的管理人员是从临床、护理和医技等岗位转到管理岗位上的,这些工作人员职称的晋升也无法顺利完成。

1.3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没有得到优化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可以衡量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工作效能,和一些临床科室相比,医院管理部门在考核指标上缺少具体的量化、客观性及操作性的指标,由于管理岗位侧重的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不具可比性,不能做出绩效的考核与评比,这就为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估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而分配阶段无法体现差异。影响绩效的考核,不能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三级医院管理人员职业规划建议

2.1可以建立起轮岗实践的工作模式,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可以以多网轮换实践的工作模式,以三年为一次轮回,经过评估,按照管理人员不同工作能力与个人特点,进行岗位的转换。管理人员通过实践,通过理论与工作经验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对问题的处理,更好的应对危机的发生。通过轮岗的工作模式,进行管理职称的申报,进行职称的评比与聘用。

篇11

[中图分类号] TS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27-01

一、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但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是国内市场需求也不断形成与扩大。有机食品行业要发展,政府要在政策、经济方面大力扶持,企业要抓住时机,转变观念,切实解决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难题,开拓远景市场。 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大扶植力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二、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其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有机肉食品是真正来自于自然、丰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关、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 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三、食用有机食品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研究发现有机蔬菜和水果中抗氧化剂的含量比常规产品高出40%,而科学家称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同时有机蔬菜和水果还含有更高的有益矿物质,如铁和锌。发展有机绿色肉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现代化畜牧业产业链里必须大力发展的一种食品,有机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来讲,绿色肉食品是从普通肉食品向有机肉食品发展的一种高质量,高品质产品。

四、和静县林草资源丰富。全县天山林区、平原人工林区、荒漠河谷林三大林区总面积达1029平方公里,天然草场毛面积3534.86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3040.57万亩,其中驰名中外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我国第一大亚高山高寒草甸草原。优越的自然条件,也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境内野生动植物繁多,有天鹅、马鹿、雪豹等3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盛产甘草、雪莲、紫草、贝母、麻黄草等各类野生名贵中草药材300余种。和静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和静县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宝地。和静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境内有开都河、黄水沟、乌拉斯台河三大水系,地表水年径流量47.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42.08亿立方米,水量极为丰富。山外平原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181天,日照时数达3049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56.8千卡/平方厘米。优越的自然条件很适宜粮食、油料、棉花、甜菜及各类瓜果和农作物的生长,通过试种葡萄、红枣、杏等果品均具有良好的丰产性,且品质上乘。全县可供农林业开垦种植的土地面积约84万亩,土壤类型以潮土、草甸土、灌淤土等为主,肥力较高,发展有机农产品,畜产品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五、和静县地理构造独特,山区内外泉水资源丰富,泉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尤以巴音郭楞乡和阿拉沟乡较为著名。境内泉水主要分为药用泉水和保健饮用泉水两大类,水样经地质矿产部新疆地矿厅中心实验室检验,符合饮用水标准,经新疆医科大学人体机理实验室药理分析显示,该泉水具有清肠、解毒、养颜等功能,符合现今人们的保健要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和静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出产各类中医药植物数百种,是新疆重要的中医药材产地。境内生产的甘草质黄、粉性足、含酸高,是甘草中的佳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销路及经济效益极好。目前,我县年产甘草500吨, 10万亩人工甘草生产基地也已初具规模,建成后甘草年产量将达到22500吨,可为甘草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现人工示范种植已获得成功。

六、畜产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