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物理提问

初中物理提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17 11:28: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物理提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物理提问

篇1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也富有探索精神,但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

2,探究式提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又具有多层次,如果过分追求原理性的知识,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是学科本位的一种表现,例如,对于物理概念,不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向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新课改的教材一出来就提出“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声音的认识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听到过那些声音,你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就可引导学生讨论,听取对方的意见,通过议一议引起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他们各自敞开思路,大胆地说出想法和发现,这时再把演示实验推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让学生自己逐渐地去探究学习,

3,发散式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4,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例如,“声音的产生”提问就可以一层层地深入,例如,讲授《远距离输电》时,由于教材写得详细、通俗,便于学生自学,因而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用层递式设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在输电过程中主要考虑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明输电过程中,为什么会有电能损失?”“从理论上分析应怎样减少电能损失?”“怎样才能减少电阻?”“这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减少电流应怎样做?”“应怎样升高电压呢?”“用户需要较低电压,应怎么办?”“你能画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简图吗?”可见,层递式提问具有稳扎稳打的效果,有步步逼进的气势,在讲课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5,分割式提问

分割式提问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小问题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小问题既形成线索,又会显出层次,例如,“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6,扩展式提问

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尤其新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许多知识来源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教育,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特别是科技意识的培养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扩展式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去完成第二课堂的实验,例如:在上完课后,教师可以把小型发电机和小型电动机的实验问题提出,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来完成,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科技教育,

篇2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误区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物理教师的提问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课堂提问的误区,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1.只讲不问。有的初中物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整堂课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满堂灌”的课堂效率不高。

2.不顾大局。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异。有的物理教师眼中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提问问题时也主要提问这部分学生,冷落了大部分学生;有的初中物理教师的提问没有层次性,让学生难以回答;有的教师甚至对物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惩罚性提问,使学生难堪。

3.不理不睬。有的初中物理教师为了赶进度,怕影响到既定的授课内容,对于学生的突然提问不理不睬,或者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这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提问要精心准备,有目的性。优秀物理教师的课堂提问看似随意,实则是经过精心准备与考量的。备课时,教师就要明确提问的问题是什么,估计学生的答案会有哪些,对于每一种答案的出发点又是什么,最后怎样回归到提问的重点等,每个问题都需要物理教师的精心准备。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2.提问要有新颖性与趣味性。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玩”心还比较重,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态,将趣味性的东西与物理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与新颖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打造一个生疑、解疑的问题环境,从而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亲身体会到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感、优越感、满足感。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如果拿一个金属片和小羽毛,问学生“哪个物体下落得快”,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往往会认为金属片下落得快,接着教师可以做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两个物体的下落情况。在实验面前,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生活经验产生怀疑,实验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了。

3.提问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初中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认知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因此,物理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感,从简单问题开始,逐渐引入深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具体来说,物理教师在设计提问问题时,要区分难易程度,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提问学生,简单的问题留给那些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并考虑到基础较差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讲解完了摩擦力的相关物理知识后,可以以自行车为例,层层递进地提问,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走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脚蹬了自行车。”教师可以接着问:“如果把自行车支起来再蹬还能走吗?”学生会回答:“不能。”教师再问:“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支起来后自行车不再与地面接触。”这样就能得到“自行车向前走的力是地面给的向前的摩擦力”的结论。

4.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生答案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管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给出一个适当的评价,回答的好,好在哪里;回答的不够准确,缺少了哪几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的物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也不做过多的评价,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这实际上忽视了问题的意义。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教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因为这这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直接关系到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提问技巧,让枯燥的纯知识学习变成快乐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篇3

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提问的方法和艺术,所提的问题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以致常常陷入课堂提问的误区.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探究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这样的提问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探究过程的提问.例如,我在讲八年级物理教材《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就设计这样的问题:教师分别把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学生: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下沉.教师:为什么木块会浮在水面,而铁块下沉?这样进一步设疑问,引入新课.

篇4

一、所提的问题要条理清晰,题意分明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而进行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倘若教师所提的问题题意不明,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自然会影响提问的效果.例如,惯性的定律有哪些作用?半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类似这样的提问就存在题目含糊不清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进行思考,从哪些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提问当然也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条理清晰,题意分明,并且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尽量注意问题的具体性,问题的外延不宜过大,这样,才能够保证所提的问题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二、提问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往往是刚给出问题就请学生站起来回答,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来要么立刻换人,要么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的提问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课堂上,除非是一些浅显的问题,否则学生一定需要思考时间,如果每次在刚提出问题时就进行提问,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和深刻性受到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一旦学生站起来以后回答不出问题,教师也不要轻易放弃,而是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引导.虽然这样可能会多花一些时间,但是这样的提问如果能够出效果,多花点时间绝对是值得的.

三、利用认知矛盾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我们在课堂提问的环节就可以利用学生一些错误的经验,通过错误的经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对于纠正错误的认知也大有裨益.例如,讲授“平面镜成像”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墙上挂了一幅高1米、宽0.8米的平面镜,在镜子的前面有一根燃烧的蜡烛,现在思考一下,在镜子中能够看到的蜡烛的像的范围有多大?听到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依照思维惯性认为镜子的宽度就是像的范围.当宣布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时候,很多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接着,可通过作图的方式给学生详细地讲解错误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又对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提问要注意寻求提问点

作为教师,在运用提问手段的时候要注意寻求提问点,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问题的设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问题的实效性.例如,在讲到“力对物体做功”时,很多学生对于力做功的概念弄不清楚,为此,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易错点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某人手里提着一个物体在水平的地面上行走,现在思考一下,该人向上提重物所用的力有没有做功?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判断出来向上的提力没有做功,这样原本容易混淆的概念就可以通过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五、注意利用实验来进行设疑

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相比,科学实验来展现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等往往更加直观、生动,能够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此,在提问的环节,我们可以大胆借用实验的手段,利用实验来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到“机械能守恒定律”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该定律的意义,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小实验:首先教师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铁块,制成一个单摆来进行实验,然后用手将铁块拉开一个角度,并且把鼻子故意靠近铁块,就这样,铁块开始在教师的鼻子附近来回摆动,很多学生担心铁块会在摆动的过程中砸伤鼻子,于是大部分学生都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观察着摆动的铁块.然而,铁块在摆动的过程中并没有碰到鼻子.待实验结束以后,就提出问题:为什么来回摆动的铁块就是打不到教师的鼻子呢?其中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在其中呢?就这样,在实验的帮助下,不仅帮助学生有效地集中了注意力,同时还为学生设置了一定的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活动.

教师要通过在课堂上有效的提问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样,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掌握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其他的一些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等,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所追求的课堂,才是真正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篇5

把兴趣因素引入初中物理教学无疑给其改革带来勃勃生机,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提问激起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亢奋状态。所以,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过程中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体会到思考的成功欢乐与满足。

二、提问要有目的,目标要明确

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提问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在教学中,一定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指出方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问促思,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发展;以问导学,让每一个问题都关注学生需求。提问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预先设计好问题特别有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提问之前,教师还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

三、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或一个重点问题,往往需要设计一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和释疑明理。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提问时应有一定的层次性、渐进性。对于一个学困生,提的问题要比较容易,并逐渐加深。对好学生提的问题要比较难,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四、提问要有重点,重点要突出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知识。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提问要有应变,应变要灵活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一方面体现在讲、练、做、改诸环节中,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精神涣散时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扩展等手段,而且要在提问中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案中的不正确、不确切的缺陷。生成资源是一种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成资源可分为两种:正面资源和负面资源。由于课堂生成资源是即兴的、灵动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因此这种资源能否被充分加以关注并合理利用,将赋予自主探究新的内涵,活化了物理课堂,学生会享受物理的无限乐趣。

六、提问要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篇6

初中物理教材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设置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加引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问题情境时,需要将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创造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交融的问题情境。

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分子的运动”知识点之前,首先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发生“盐溶于水”的现象。在分析沸腾知识点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了“在家里同学们都见过妈妈烧水吧,水快烧开的时候锅中会有白色的气体冒出来,这个白色气体是什么?它又为什么会从水壶里面冒出来?”学生们听了之后都在思考。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积极地站起来回答:“是水珠”,另一个同学站起来:“是气体。”学生们一个个都踊跃地回答完问题之后,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开始教授知识点:“我们在煮水的时候,待水煮开时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并且水面上会结出大量水泡,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上被称作沸腾。”通过这种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完美融合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究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二、问题简单化、层次化

由于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的思考思维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的时候,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要提出太过复杂的问题,超越学生正常思维范畴;也不宜提出太简单的问题,学生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加以引导,设置问题链。将每个小问题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按照循序渐进探究问题的次序解决问题,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有条理的知识框架。

篇7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引导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探索知识.因此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常常出现一些误区,本文着重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常见误区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设计具体的问题时往往存在问题质量偏低的情况.最主要的是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随意性比较大,还存在诸多缺陷.

1.问题设计浅显,只停留于问题表面,缺乏应有的深度,无法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有些是教师的口头禅,比如“同意吗”、“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些毫无思维深度、异口同声、非此即彼的回答掩盖和扼杀了不少学生的个性.

2.问题目标指向不明,无法与课堂教学主题构成联系.比如课堂预习环节,教师布置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指向,导致学生预习时没有明确的方向.再如一节课进入“尾声”时,教师此时最为常见的流行语就是:“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这是非常笼统的提问,如果是一节物理实验课,学生可以回答“我认识到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做好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前提”,“要认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等等,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是任何物理实验课都可以用的,你能说他回答错了吗?这样的问题了无新意,极易让学生疲劳,很难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这样的问题与其有,不如无!

3.问题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一节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问题链一气呵成.

4.问题拘泥于预设,缺乏有效生成.教师预设好了每道问题的“标准答案”,势必使学生的思维受阻,课堂因而缺乏精彩的生成.

这些低效或无效的问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必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堂上师生间缺少你来我往的互动,更没有唇枪舌战的交锋,这样的后果就是教师又以“满堂灌”式的教学改为了“满堂问”式的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势必养成了一种惰性,一切依赖老师、甚至做题目等老师报答案等不良习惯,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二、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对策

提问要讲究策略,不讲究策略的提问是无效的.策略是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既定的目的步骤和计划.它用于指导老师在课堂问哪些问题,还可以促进师生间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要使课堂提问真正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问题”设计实验情境.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居多.其教学目的除了验证物理定律之外,主要是为了理解、深化及运用物理概念.概念的心理动力是思维,而思维源于矛盾,因而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制造矛盾,提出疑问,主动联想,是设计实验情境的又一种方法.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应该围绕实验主体教学的实质展开,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实验,进行这种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借以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联想和想象中活跃,在获得正确答案中发展,最后在具体实验验证过程中及结果中得到强化,从而完成一个层次地认识.

例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实验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2)用弹簧测力计挂铁块徐徐浸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问学生又观察到什么?此说明了什么问题?(3)换用煤油或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液体密度不同弹簧称示数有何不同?在其他有关实验中,也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过程加以验证.例如,提出“空气有没有质量?能否称出空气的质量昵?磁铁能够吸引铁块,铁块也能吸引磁铁吗?”这些问题源于生活实际,但又往往被人们熟视无睹或与常规生活经验相悖,这使即将展开的实验笼罩上一层趣味的“灵光”.

2.运用“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运用“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指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结论或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例如,在同学知道了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之后,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活动中我进行了以下的提问.

问题一如何知道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学生1: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直接测量.

学生2:若知道物体的质量,用公式G=mg计算出物体的重力.

问题二如何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呢?

学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重力G,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根据F浮=G-F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问题三对于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如木块,其浸没在水中时,如何测量浮力?

学生1:如果浸没在液体中,可以先测出物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学生2:可以直接根据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问题四如何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呢?

学生1:把物体浸在液体中所排开的液体用烧杯接住,用量筒来测量.

篇8

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意义

海森堡曾经说过:“提出真正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问题的大半”。学生问题的提出就是思考和分析的过程。问题的提出是问题解决的首要基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来的更重要”。牛顿在发现苹果落地时提出为何苹果向下落而不是向上的问题,有过这个疑问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学对提问问题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有意义。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一直在单方面的向学生提问问题,设置问题又比较枯燥简单,不能与实际生活巧妙的结合,也就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激情与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是十分的被动。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单向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培养提问能力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习惯于用课后作业来强化学习效果,这便让学生渐渐地倾向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背诵,不能将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解答生活疑惑,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所以运用灵活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未知物理世界的探究欲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瓶颈

根据初中学生物理课堂的提问现状,我们可以找出以下存在的瓶颈。首先,不同年级初中物理学习对提问的想法不同,大部分同学对提问的想法都比较消极,大部分同学都是很少想提问、极少想提问,甚至是从不想提问,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会经常想提问。萌生提问的想法不够频繁。其次,提问的实际行动,实际行动比想法肯定是更少的,大部分同学都是不好意思提问,怕提出的问题不够水平遭到老师的批评,或是害怕别人的目光,纠结犹豫之下就打消了提问的念头,然后就不了了之。最后就是很多同学不能准确的表述问题,无法让人理解自己提出问题的意思,或者,是能表述但是找不到症结所在。

三、初中物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有效途径

(一)改变评价态度,挖掘学生给我潜力

学生如其他人一样,都喜爱被人称赞,教师对学生的称赞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衡量和认识有很大的暗示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只对学生的成绩做评价,却忽视了学生成绩以外的表现,这些教师的行为都不利于学生提问潜在能力的挖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都期待获得老师的赞赏和肯定,所以教师要多创造机会,满足学生的提问欲望,多元化的评价学生,让学生品尝成就感和喜悦感。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成绩,根据成绩区分好坏、等级。而是根据多元化的评价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进步和收获。

(二)教授学生提问的准确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如交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准确方法,之后碰倒新的物理知识或者物理现象的时候,就会根据“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他们的提问,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假设、方向思维等等提出问题,并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和发展。例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中第一次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速度计算公式和换算单位。有了初一的行程问题的基础之后,学生对速度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就可以留给学生去提出。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并且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果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试着将平时提问情况作为期末成绩的一块参考加分依据,由此激励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互相提问、或者开展小组提问大赛等等。在采取这些教学手段的同时应当注意,不能仅仅看到提出问题的多少,而是要注重提出问题的水平质量。教师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灌输这个观念,不能误导学生为了所谓的加分而随意捏造出几个毫无意义的问题来滥竽充数。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为“学生提问的能力是逐步发展的”,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思想。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打好物理基础是提出问题的前提。然后要营造活跃的、和谐教学环境,营造探究、质疑的氛围,以实际行动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质疑,创造竞争环境。鼓励学生学习牛顿的质疑精神,但是教师自己却不能做第二个牛顿(牛顿妒忌自己的学生,打压自己的学生)。最后,认真研究物理教材,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篇9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篇10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

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的情境创设可以来自教材,可以来自实验,可以来自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不同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科学概念、规律和错误经验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善于从正面、侧面甚至逆向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另外,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给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让质疑问难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是一次性的。

六、培养学生提问技巧

提问技巧的培养也很重要,让学生“敢问”“勤问”只是“提问”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为“是什么”和“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提问技巧的培养,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达到善问。

七、让提问成为习惯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2-030-01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精心预设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质疑,引发课堂对话,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产生新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通过师生间的互相问与答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着对话和交流,充满着生命力,是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尽管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讨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主要策略,为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在有效性课堂提问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总体来讲,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问随意性强。相当多的老师对于物理教材没有真正的研究透彻,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认识不清楚,导致提问随意性强,无法结合学生物理学习实际,这种提问严重影响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信心。第二,缺乏思考价值,没有启发性。很多物理老师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没有水准,问题含量不高,比如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些问题简直可以看作是弱智,毫无价值。第三,先点名再提问。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物理老师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先点名后提问的方式,这种先点名后提问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甚至让学生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第四,不进行适当地评价。相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忘了让学生坐下的情况。不进行适当地评价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物理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提问策略探析

1. 精心设计,循序渐进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是一门很讲究的艺术,他不仅要求老师对于物理教材以及课件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而且要求老师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水平与能力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出高效优质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老师应该突出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提问。同时,老师还应该注意提问的场合以及对象,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能力与水平的学生。在提问时,老师还应该注意提问的艺术,对于一些问题老师可以只是做到蜻蜓点水,起到指示、引导、过渡的作用。精心设计,循序渐进是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

2. 提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初中物理老师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应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在提问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习好或者学习差的学生中,而应该普及到全体学生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回答问题的喜悦与。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与能力不同,所以老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所提问的问题应该宽泛些,要求稍微低一些,不可出现由于学生问题回答不好而出现呵斥怒骂的现象。

3. 对回答完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所回答问题的答复,积极的评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消极的评价可以扼杀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因此,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回答完毕之后,老师不管学生回答好坏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应该积极鼓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千万不要不做任何评价,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知识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高。初中物理老师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在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新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策略,为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玉霞.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