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药行业销售数据分析

医药行业销售数据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17 11:28: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药行业销售数据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药行业销售数据分析

篇1

(一)医药行业税负明显偏低

由于人们存在对医药行业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使得医药行业高增长和高收益性非常突出,据调查医药销售行业经营中实际进销差价率在20%左右,粗略推算整体增值税税负不低于XX%,而医药销售行业实际平均税负仅为XX%左右,其中有的企业几百万的销售额应纳税额仅为几千元,税负水平明显偏低,与医药行业市场潜力大,利润可观等特点不相应,存在明显疑点。

(二)医药行业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现象

医药零售业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还比较规范,税务机关基本能核定月销售额。但医药零售业大多属定期定额户,不能提品进销存登记簿,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准确核定月销售额。即使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存在帐外经营、有意隐瞒销售收入等现象,如现金收取货款不申报纳税、购进货物用于促销奖励应视同销售未申报纳税等。这些情况说明医药行业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现象。

(三)医药行业发票管理混乱

医药行业发票管理混乱,普遍存在未按规定领购发票,未按规定使用发票,明显违反了《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不开发票拒开发票,消费者购买药品通常不索要发票,就不开发票;消费者有时索要发票,找各种理由拒绝开具;二是不按规定开具发票,有的只填写名称和总金额,名称一栏只填写“药品”,无具体品名,数量和金额,很难从普通销售发票上看出具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三是滥开发票,有些单位购买的药品与收费单据上开具的药品品目不相符,有些明明销售的是日用品和护肤护发品,而在发票上开具的却是医药品。

(四)医药行业税收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税务部门对医药行业税收管理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少数税收管理员长期没有更换,造成与医药行业关系逐渐密切,在管户过程中,存在巡而不查、查而不严、知情不报、以补代罚现象,极个别税收管理员甚至与医药行业互通信息,应付和蒙蔽税收检查。

二、医药行业存在涉税问题的原因

(一)医药行业经营者缺乏依法纳税意识

由于医药行业一直没有纳入规范化轨道管理,税法宣传力度不够,为数众多的医药行业经营者了解、掌握税法知识了解不多,不清楚如何计算税款和申报纳税。同时,部分医药行业经营者缺乏依法纳税意识,为利益驱动,产生偷逃税心理,钻税收管理空子,采取非法手段偷逃税款,给国家带来损失。

(二)医药行业税收管理滞后

医药行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和经营渠道的复杂化,给税务管理不断带来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医药管理体制未理顺。医药与卫生职能重叠,政策打架,医药市场竞争无序,引发管理混乱,给税收管理带来困难;同时税制也没理顺,医药经营征收增值税,医疗卫生征收营业税,对大量既经营医药又有卫生诊治的业户如何征税,标准不好掌握,国、地两税部门都可管可不管,不仅造成管理权矛盾,也极易发生漏征漏管现象。二是医药行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少数医药行业财务核算不严,帐务不实,造成对实际经营、现金、库存难以有效控制,其应缴增值税计算很不规范,很不准确,增加税收管理困难。三是医药行业小规模纳税人进货不易控管,销货无法掌握,直接影响到增值税的核算,从而造成税款核定数额普遍偏低、税收负担率低的现象。

(三)医药行业的经营特性增加税收管理难度

一是各医药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较多,许多是个体经营者挂靠在其名下,名为公司的分支机构,实际是自主经营、自行核算、自负盈亏。多数个体医药经营者不办理税务登记,不申报纳税。二是医药公司与大多数商品零售企业一样,生产商或上级经销商会在销售额之外按销售数量给予经营者一定比例的平销返利,这部分返利就直接导致了税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样化,既有现金、银行卡,又有医保卡,各种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点,对税务部门来说不利于控管,税收管理难度比较大。

(四)监管部门职能协调不够

医药行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药品监管是药监局,行政管理卫生局,税款征收是国、地税部门,虽然这些监管部门的职能没有交叉,但在职能行使过程中协调不够,尤其是医药与卫生之间政策不统一,各医疗机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造成事实上的征管困难。

三、解决医药行业涉税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税收法治建设,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

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税收法治观念,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增强医药行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引导和规范医药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要加强财务和纳税辅导,不断完善发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督促有条件建帐的医药企业及时建帐,从源头上堵塞监管漏洞。要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切实增强为医药行业纳税人服务意识,规范纳税服务内容,完善纳税服务措施,简化办税程序,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要进一步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增进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广泛开展综合治税活动,提高税收执法力度。

(二)加大税收控管力度,建立税收监管长效机制

加大医药行业税收控管力度,建立医药行业税收监管长效机制,税务部门要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医药行业发票使用的管理。从药品经营企业“进、销”两个环节入手,抓住“发票”这一切入点,对使用发票、取得发票的程序进行控管,有效堵塞税收漏洞。要完善以票控税的制度,医药品在一级、二级销售过程中许多环节可能都不需要发票,有一部分直接收取现金交易,经营者收取现金后不开票也不入帐,财会信息具有更大的隐蔽性。税务部门在“以票控税”的基础上要完善财会制度,建立健全严谨的金融监管制度,压缩现金交易空间,管住医药企业经营的资金流。二是加强对医药行业零售环节收款形式的税收监管,协调医保监管部门,调取纳税人的刷卡销售信息,获取医药企业及批零业户的经营情况,按一定比例测算纳税人的销售收入。

(三)严厉打击医药行业税收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税收秩序

篇2

3、寄递物品范围不同:特惠寄递物品范围更广泛,包括液体、化妆品、锂电池和酒类等。

4、运送方式不同:标快是空运,特惠是陆运。

篇3

一、公司简介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北制药”,是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代码000597。企业资产总额35亿元。

二、营运资产分析模型计算公司的信用限额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计算企业对客户的信用额度。模型分析过程分为营运资产和资产负债比率计算。

营运资产=(营运资本+净资产)/2,与销售营业额无关,只同被分析企业的净流动资产和账面价值有关,兼顾了客户当前的偿债能力和客户的净资产实力。

资产负债表比率计算:

(1)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3)短期债务净资产比率

(4)债务净资产比率

评估值=(1)+(2)-(3)-(4)

评估值越大,表示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好风险越小。

计算得东北制药的信用限额从06年至09年(截止09年三季)分别为81,980,600.73元,22,201,163.18元,94,781,163.18元和190,678,640.99元。

三、信用限额修正

(一)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09年随着中央刺激经济的系列政策措施陆续生效,全年总体表现为先抑后扬的态势。2010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回暖,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保持在8.5%左右,各产业均逐步复苏,对医药制造业而言无疑蕴藏着众多增长的机遇。

(二) 行业分析

《2009-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新医改的效应可能会在接下来的3-5年内显现。多项医药政策的效应将首先从2010年开始显现,2010年也将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一个新的开端。

医药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我国医药需求。而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是医药行业的分水岭,在这之后医药行业开始一轮新的洗牌。目录的出台会对医药行业内“大企业”有利,而二三线企业可能会面临灭亡的命运。另外,中央投资8500亿必将使医药市场扩容,行业的集中度将再次提高。2010年的医药制造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企业兴衰的转折点。

(三) 公司经营分析

1.纵向对比

根据东北制药历年披露的报表信息对其进行自身纵向对比,由Z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计算得到综合风险分。Z模型用以衡量一个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并对公司在2年内破产的可能性进行诊断与预测。

东北制药06年至09年三季的Z值,最高为2.06,最低为1.48,4年来一直处于模型人为破产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财务风险比较高。

模型中X1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反映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一个公司营运资本若持续减少,往往预示着公司资金周转不灵或出现短期偿债危机。东北制药历年X1值波动极大,甚至出现负值,可见公司财务变现能力及规模不足,如遇到临时需要大量现金的情况很可能出现现金流断流的财务危机。

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累积获利能力。东北制药从06年至09年三季该项指标数值持续快速增长,公司累计获利能力较强。

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衡量上市公司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东北制药该项指标也增长良好。尽管截至09年三季尚未超过08年的12%,但在剩下的一季度中保持增长则有可能超越08年,达到连续三年增长。

X4为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总额/负债总额,测定的是财务结构。除07年外,东北制药该指标均超过50%。公司过多的依靠权益融资,会使得公司的WACC过高。东北制药可能面临着财务结构不合理的风险。

X5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即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的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经营水平上。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成果好。反之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成果差。最终将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东北制药的总资产周转率平均保持在1。

通过分析,对东北制药09至06年信用限额修正为95,339,320.50;9,478,116.32;2,220,116.32和8,198,060.07。

2.横向对比

文章选择了同行业的华北制药,三九医药和三精制药与东北制药进行横向对比。从相关指标的对比可以发现,就表面业绩而言东北制药并不逊于同行业其他企业,但财务风险及信用等级而言则并不乐观。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尽管中国经济大环境平稳复苏,但就医药制造业来说2010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由于医药业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影响,对于东北制药这一从数据分析上看来财务状况不十分不乐观的企业,出现危机的可能会大一些。因此在确定对其的信用限额是应保持谨慎性原则。

通过对东北制药报表数据得出09年的信用限额为95,339,320.5元。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东北制药尽管经营业绩较好,但财务风险较大,因此承受外界风险的能力较弱。对其进行信用销售的企业有可能因为其业绩而忽视其财务风险。建议在计算得到的额度上一定幅度下调。

另外由2008年年报可知该年东北制药5大主要供应商对其的信用额度最高为486.17万元,总计1,778.72万元,我们可以该数据作为参考将限额继续进行下调,对其实行保守的信用销售政策,以降低对其赊销的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东北制药、华北制药、三九医药、三精制药2006-2009三季度报表

[2]. 赵晓菊,刘永明 《信用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

篇4

关键词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就业情况 分析研究

药管专业三年年制专科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具有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药品市场开发、药品批发零售服务、药品营销储存养护、检测及质量控制、药品经营管理以及药品监督管理等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和社会医药卫生行业市场需求,根据我校药管专业近几年实际招生、培养和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以促进药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教育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达到提高药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和目的。

一、我校招生及学生情况

我校于2010年8月首次招收药管专业三年年制专科学生,招生对象和生源地为云南省内高中毕业学生。首次招生了一个班47名学生,其中文科生与理科学生各半。从首次招生至今我校每年招收药管专业专科三年制学生一个班。目前已毕业2010级和2011级两个年级97名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有2012级一个班的40名学生;在校学习的有2013级和2014级二个年级两个班的75名学生。从首次招生至今我校共招收药管专业学生五届212名学生。

二、我校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我校药管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目前已毕业2010级47名,2011级50名,两个年级两个班共97名学生。下面对这些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地点、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和用工性质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就业率情况分析

按初就业统计时间分别为2013年8月和2014年8月,最终就业统计时间分别为2013年12月和2014年12月进行数据分析。

而未在终就业统计时间内就业。经后续的跟踪调查,这两位终统计时未就业的学生,2010级这个学生坚持考公务员,未考上后在一家私营企业就业;2011级的这个学生坚持考事业单位,去年未考上,今年仍在报考事业单位。

从上表可以看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高,是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与我校同年药品类相关专业终就业率比较:药学专业97.6%;中药专业100%药物分析技术专业93.2%;药管专业97.9%。药管专业就业率排名第二,处于较高水平。

2.就业地点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本专业学生在昆明市就业的人数比例两个年级都最高,2011地州市就业的人数第二,第三是县城地点就业的人数。而2010级县城地点就业的人数第二多36.2%,然后是地州市地点就业的人数。到乡以下地点工作的还没有学生。这表明药管专业学生就业地点相对条件较好。由于本专业学生生源地是省内,所以省外就业的学生人数很少仅1人,这也提示我们可以和需要开发省外招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面和就业质量。

3.就业行业分析

从两届95名就业学生来看,医药行业就业的平均占86.3%,大部分学生从事的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特别是第二届毕业的2011级医药行业就业的占96%,除1个学生是自主创业外,全部都是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可见随着我校药管专业学生不断毕业进入医药行业,我校药管专业的学生将越来越得到医药行业的认可和欢迎。

4.就业单位性质和用工性质分析

就业单位性质对就业的学生来说主要分为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情况是:

从两届95名就业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在药品批发和销售的私营企业工作人数最多,但待遇中等,工作稳定性不够,若工作五年后能考上执业药师资格证,待遇将有较大提高,工作稳定性增加。在医院、药监机构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多数属合同工,相对稳定些。

用工性质分为编制内、编制外人员,主要是针对药监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11人名就业学生,其中只有1人是编制内合同工,其他10人是编制外人员合同工。编制外人员在事业单位中收入待遇是相对偏低的,但这是专科生在事业单位就业的普遍情况。

5.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吻合情况分析

两届实习学生97人,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学生有2 5人,占学生总数的26.3%,没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学生有70人,占学生总数的73.7%。有26.3%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就业,可见实习单位的地点、分布的面、实习单位的好差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好坏和质量,甚至影响到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三、招生、就业前景分析

篇5

日前,由2014大健康产业电子商务论坛的《2013中国医药电商数据报告》(简称“报告”),让广大的网民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现状。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电子商务分会理事长龙岩表示,截止2013年11月30日,CFDA共发放194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其中第二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52家;第三方平台交易资格的企业10家;网上零售类B2C证书132家,真正开展业务的不超过80家。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有医药电子商务类型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截止2013年11月30日已有132家企业获得药品互联网交易C证资格。B2C电子商务模式是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模式。尤其是近四年,医药B2C市场每年都维持在200%以上的增长规模。

据《报告》统计,目前医药B2C发展将分为技术类比、线下货源和营销类推广这三种模式。技术类比的模式是通过网站优化SEO精准推广等相关的技术手段来获取流量,这种模式相对成功的典范是康爱多。除此之外,还有以发展线下来获取流量的模式,但这种模式的成本极高,已逐步被淘汰。

其实目前在市场上最广为流行的模式――营销类推广。这种模式将通过网站联盟、关键词推广,依靠品牌借助大公司品牌流量优势,获得引起巨大话题来吸引流量。本次《报告》针对骨干O2C产品,在销售排名以及品类销售排名进行监测。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医药行业能够选择适合本土发展的电子化商业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并在同行业竞争中显示出足够的优势,成为现在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的关键。龙岩认为,通过对中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广大的从业者对中国医药电子商务行业清晰的分析,促使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行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龙岩强调,医药电商的发展要求药店由传统的药品配送商向医药综合服务商转变,这需要跨界管理和多学科专业的融合。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组织构架和营销体系,比如做电商的管理人员要懂医、懂药品,而营销人员中也要懂电商,在整个流程中,不仅涉及采购,还要涉及医药、仓储、物流、销售等多方面专业问题等,这就好像一辆车,不是发动机好就是好,而是所有零部件的集合。他希望整合上游发展商和下游供应商,采取联盟合作方式,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实现技术的实施互联、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龙岩认为,纵观整个医药电商市场,第三方平台从交易规模上来看,医药电商从技术及运营的情况来看仍处于雏形期。现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也是医药电商亟须解决的问题,“要打造服务型电商,医疗产品不同于其他商业产品,安全是第一位,信息沟通环节至关重要,要从被动电商转化到主动电商上来,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如何扩张

当前传统的零售业态向新兴的零售业态的转变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国外来看,美国目前35%的药品零售额已经转入线上,消费者开始在药品消费中占据主动地位,消费者渴望占据更多信息,倾向于“主动选择”而非“倾销”。

随着全社会健康需求的爆发性增长,社会药品零售额在2013年的增长幅度预计将超过15%。国家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巡视员温再兴认为,在销售额保障的同时,传统的药品零售业态向新兴的零售业态转变不可逆转,药品零售企业在线上销售必须提早布局。

近5年来,医药电商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200%,从每年的数千万,上升到2013年的近15个亿,甚至有乐观的分析师认为到了2020年全社会网购规模将达到4.5万亿,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20%。

对于传统的零售业者来说,向电商的转变无疑是痛苦的,更何况是更为专业、监管更为严格的药品零售行业。温再兴建议,在现有环境下,医药零售业者要做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自有平台与超级平台相结合,在与传统电商巨头合作的同时不放弃自身平台的建设,通过超级体验店加社区便利店加网上购买为一体的全新消费架构。

回过头来看,第一代医药电商前辈大多在懵懵懂懂中“摸着石头过河”。要么自建网站,要么利用电商平台进行药品销售和推广,药房网算是较早吃螃蟹的了。它的模式是设立网上药店,消费者在网上挑选药品,下单后药房网8小时内配送上门。由于受制于物流配送能力,药房网选择北上广等大城市作为根据地,建立了一批直营店和配送中心。

此后的医药电商,基本复制药房网营运模式。医药电商市场快速膨胀的蛋糕,也让资本大佬眼热。2012年以后,这股浪潮更加汹涌澎湃,以天猫医药馆开馆为代表,包括京东商城、1号店等巨头在内的传统电商纷纷进入医药行业。今年1月23日,阿里巴巴更是砸下超10亿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54.33%的股份,被外界解读为“马云准备当药代”。

篇6

中图分类号 Q959.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07-04

随着江西省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农林、医药、环境保护、特种养殖、钓鱼休闲等行业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因此,蚯蚓养殖的市场需求成为关注的对象。蚯蚓养殖在环保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畜牧养殖污染,保护土地降低土壤污染;蚯蚓产品在医药养殖等行业可以制成抗血栓药物、动物饲料、鱼饵,蚯蚓粪可以制作成优良的有机肥料[1]。本文针对蚯蚓及其副产品市场,设计并分析了蚯蚓及其副产品主要在江西的市场需求和调查对象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价值定位和未来市场的导向以及宣传营销方式。通过调查,熟悉蚯蚓及其农副产品在江西省的销售渠道、每种渠道的销售量和其所占的比例、调查对象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价值定位和未来市场的导向以及宣传方式,为蚯蚓养殖投资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1 分析方法

1.1 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文献检索相结合。问卷调查主要有自填式,访谈主要采用考察访谈的方法。问卷采取结构问卷形式层层深入,以封闭式题目为主,个别开放式题目为辅,问卷设计调查由团队成员在假期展开。

1.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养殖销售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士。其中,访谈调查对象是养殖行业的专家和公司工人、领导及社会人士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37份,有效回收率为84%,其中男女比例是1.40∶1.00。受访者年龄如图1所示,处在为20~3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受访者占总受访者的50.15%。

2 结果分析

2.1 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应用现状

2.1.1 环境保护。蚯蚓是很好的土壤环境指示生物,利用蚯蚓,可通过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由于蚯蚓具有通过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可以利用蚯蚓的分解处理能力,对城市生活污水等进行处理[1]。

(1)蚯蚓处理污泥。刘康怀等[1]研究表明,利用蚯蚓活化污泥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生活污水给城市污水处理厂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排出量。简单的无害处理方式无法满足数以亿吨的剩余活性污泥。因为活性污泥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所以无法利用其进行改良土壤和喂养牲畜。试验表明,蚯蚓能富集其中的重金属和转化有机物,使得剩余活性污泥资源化。

(2)江西省猪畜养行业(基于温氏企业)及其污染处理概况。王志凤[2]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约为19亿t,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4倍,2000年此倍数上升到了2.7倍。将此废弃物排放量折算成COD约为728.6万t,接近全国工业废水COD排放总量(768.37万t)。20世纪末,畜禽养殖废弃物中的众多污染项中仅COD一项就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COD排放总和。

江西省的大型养猪企业有大约8 600家(每年出栏500万头以上),年产猪粪大约18万t。传统的处理猪粪的方法是利用大型沼气池发酵产生可以利用的沼气,或者是将其运至野外由自然力自行消化,亦或是将其贩卖给制作肥料(有机肥)的公司。但是这些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温氏集团江西养猪分公司来说,共有约80所猪场,占地约为1 600 hm2,年产猪粪约20万t,为了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他们不得不建起巨大的净化系统――超大的沼气池,以及其他配套的诸多设施,占地约为160 hm2,净化系统占地面积与养殖区面积比为9∶1,建立净化系统耗资约4.5亿元。

(3)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作用,俞协治等[3]在研究中指出,蚯蚓作用的红壤对DTPA提取态Cu的含量、植物对Cu重金属的的吸收量、土壤中的生物量等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因此,饲养蚯蚓可以达到修复土壤环境的需求。

伏小勇等[4]研究指出,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成正相关,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顺序为Zn>Cu>Pb>Hg。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蚯蚓体内的某种特殊酶可以通过某种特定方式影响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动物机体内的新陈代谢受到不同金属及其不同干扰方式的多角度影响。

中国是全球稀土最大的资源国和产量国,资源探明储量占全球的1/3以上,江西省赣州市有“稀土之都”的美誉,是中国主要离子型中重稀土来源地,占全国总产量的70%;有包括勘查区、开采区及成矿远景区在内的11个区域,总占地面积高达2 500 km2以上,预测稀土远景资源量约76万t。由于稀土元素(RE)对农作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使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依赖RE,RE逐步进入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相关专家通过RE环境毒理学研究得出:RE具有环境累积性、生物富集性,以及对动物脏器具有不可逆的损害,尤其是严重影响动物性腺的功能。修复稀土开采而造成的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在生产过程中猪尿的臭氧发酵产物与蚯蚓养殖过程都可以促进稀土尾矿的土壤修复,降低水土流失,使得农田高产。

2.1.2 农林业。蚯蚓及其副产品在农林业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蚯蚓粪对黄瓜苗期立枯病抑制作用的盆栽生物测定。根据胡艳霞等[5]蚯蚓粪对黄瓜苗期土传病害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在无菌培养土壤中接种立枯丝核病原菌和不同比例的蚯蚓粪后得出立枯病的发病与苗子的长势数据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蚯蚓粪与病土的体积比为20%时,为最佳的施用量,既能最大程度防治病害,又能促进植物生长。

(2)蚯蚓粪可以制造成有机肥。据市场分析人士公布的信息,到2007年全球有机食品及饮料销售量将提高70%以上;有机产品爱好者数量将由现在的240万人提高到至1 100万人。目前,我国有机认证位居世界第2位,有机产品涉及到农副业、医药业等约30大类,超过300个小类。对北京、上海、南京3市有机食品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有机蔬菜价格与常规蔬菜价格的比例最高,达到为3∶1,上海市与南京市有机蔬菜价格与常规蔬菜价格的比也都在1.5∶1以上。2006年我国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占常规食品销售额的0.08%,与发达国家2%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相差25倍。

蚯蚓粪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料,其最大特点是将有机物―微生物―生长因子合理结合起来,改善土壤环境最终达到增肥、抗病、养土的目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赣州市脐橙种植为例,赣州市现有脐橙10.00万hm2,建成无公害脐橙基地面积7.33万hm2;脐橙出口基地22个,面积5 533.33 hm2。作为赣州地区脐橙主产区、素有“脐橙之乡”美称的信丰县,现有2.00万hm2脐橙,但是目前信丰县及邻近的周边县尚无一家生产脐橙专用有机肥的企业项目,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蚯蚓有机肥适用性广,使用价值高,符合现代生活观念,可以进行小包生产加工用于家庭式的植物种植,也适用于大型蔬果种植基地,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2.1.3 钓鱼休闲业。根据调查,全国钓鱼市场主要在南方地区,有一定的季节性,旺季主要是3月、4月、5月、6月、9月、10月等,淡季为7月和8月。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6省作为主供饵料市场,每年钓鱼所需蚯蚓约为697.72 t,其中江西92.14 t、湖南135.8 t、湖北118.34 t、江苏162.63 t、浙江112.53 t、福建76.28 t。

2.1.4 医药行业。蚯蚓药用,除了作为传统中药外,就是作为溶栓药――蚓激酶。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1.85亿人,2013年底达到2亿人,预计2033年将超过4亿人。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约有20%人群易患血栓病。因此,市场上预防和治疗血栓病的药物需求量逐年递增,从2006―2010年连续5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81.35亿元,同比增长20.52%。据2006―2011年数据,市场上抗血栓药物市场份额排名蚓激酶排名第6位,蚯蚓原材料需求量极大,具体如表2所示。

2.1.5 猪、鸡等养殖业。在畜禽饲料中,用蚯蚓粉代替已有的饲料蛋白来源添加入饲料中可有限提高畜禽的抗病力,改善肉用畜禽肉质,显著增加肉用畜禽体重。用蚯蚓粉代替鱼粉饲喂育肥猪、乳猪、乳兔的试验结果表明,肥育猪日增重可以提高13.1%,料肉比降低了0.9,可提高乳猪、乳兔其泌乳量。张桂英[6]研究表明,利用掺有蚯蚓粉的饲料喂养蛋鸡可以提高产蛋数量、蛋重、饲料转化率、降低软蛋率。孙振军等[7]分别用蚯蚓、鱼粉饲喂蛋鸡,得出同样的结论。

2.2 调查对象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认识(基于调查问卷)

2.2.1 调研对象对于蚯蚓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16.02%的受访者表示对蚯蚓有了解,29.08%表示对蚯蚓比较了解,54.90%表示对蚯蚓不了解(图2)。由此可以得出,江西省(主要是南昌市)人们对于蚯蚓的价值和作用不了解人口多于了解人口。在建立养殖公司或从事相关行业时应加强对于蚯蚓价值的宣传。

2.2.2 受访者对于蚯蚓在钓鱼休闲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在337份有效问卷中有268份问卷(79.5%)表示知道蚯蚓在钓鱼休闲业上的运用(图3)。钓鱼休闲业是蚯蚓适用行业中最被人们所熟悉的行业,其熟悉程度比受访行业中的农林畜牧业高出39.2%。53.41%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会使用蚯蚓进行垂钓,81.3%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蚯蚓垂钓(图4)。但是在调查对象里面有55.49%会通过自己制备的形式获得钓鱼所需的蚯蚓(图5)。

蚯蚓用于钓鱼休闲业是被大多数人所知晓接受并且会付出实践的,但是超过一半的人却不会选择购买来获得蚯蚓。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访区域主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由于南昌市地处内陆经济并不发达,所以受访者选择较为经济的方式获得蚯蚓;二是南昌市位于中国南方,常年雨水充沛,适合蚯蚓生长繁殖,蚯蚓在当地土壤中大量存在,较为容易自己制备获得;三是受访者年龄普遍在21~30岁这个阶段,处在读书或刚刚步入职场,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不选择购买这种方式获得蚯蚓。

2.2.3 调查问卷药用价值数据分析。16.32%的调查对象知道蚯蚓药用价值,34.12%大致知道蚯蚓的药用价值(图6)。可见,人们对蚯蚓在医药行业的运用价值并不是特别了解。为了提高蚯蚓在医药行业中的销售量,蚯蚓养殖销售行业应加强宣传力度。

2.2.4 调查问卷蚯蚓对于土壤环境影响数据分析。23.44%的调查对象知道蚯蚓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44.21%的调查对象大致知道蚯蚓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几乎不知道蚯蚓对于土壤环境影响的占32.34%(图7)。受访的环境工程的学生中82.35%的学生知道或大致知道蚯蚓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图8)。可以看出,专业和从事的行业不同,人们对于蚯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知道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但是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对于环境关注的加深,未来人们对于蚯蚓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的了解程度也会随之加深。

2.2.5 日常购买农产品时会关心其是否使用有机肥(如蚯蚓粪)数据分析。11.57%的调查对象明确表明十分关心,超过50%的人表示不太关心(图9)。

2.2.6 蚯蚓及其副产品的未来推广方式。根据数据显示,超过50%(50.45%)的受访对象认可新媒体营销结合传统营销方式是较好的蚯蚓及其副产品在市场推广方式。33.23%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网络、电脑、手机等现代化新媒体作为其推广方式更加值得尝试(图10)。现在,网络及各种终端设备成为中青年人每天不可缺少的随身物品,这些终端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成为转发扩大影响力的最有利的设备。

2.2.7 调研对象对于蚯蚓市场未来发展数据分析。68.84%的受访者认为蚯蚓市场的前景好并适合创业(图11)。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68.8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其前景好值得创业,说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市场条件是较好的。尤其是在钓鱼休闲业上,大众认同度高达79.5%,目前数量上江西省的需要量为92.14 t,江西省及其周边5个省市的总需求量高达697.71 t。

(2)人们对蚯蚓及其副产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明朗,受其专业及所从事行业的限制,很多人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价值功能的了解具有局限性。50.45%的受访者认为新老媒体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3.2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关于蚯蚓及其副产品价值功能的宣传。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大众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功能价值具有专业局限性,加强对大众的蚯蚓及其副产品功能的宣传是提高大众对于蚯蚓及其副产品的功能了解和信任的好办法。二是夯实蚯蚓养殖公司的公司信誉,创立正确积极的公司精神,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态度。三是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公司技术创新,推出符合社会的产品。

4 参考文献

[1] 刘康怀,严博,王栎雯,等.利用蚯蚓处理城市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10):67.

[2] 王志凤.利用蚯蚓处理畜禽养殖业固体废物的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 俞协治,成杰民.蚯蚓对土壤中铜、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23(5):922

[4] 伏小勇,秦赏,杨柳,等.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78.

篇7

1 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基本结构分析

1.1 资产规模

2007年1-11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医药行业累计共6 099家企业,其中化学药品制剂企业为1 162家,占比为19.05%。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累计资产总计为1 902.70亿元,同比增长14.64%,占全行业资产27.09%。

1.2 企业经济类型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中,以股份制经济、外资和港澳台经济为主要企业类型,这些企业总资产占行业的82.86%,其次是其他经济类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资产很少,并且国有经济资产规模大幅度下降,两者总资产只占行业的5.56%(见表1)。

1.3 企业控股情况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从企业控股情况看,主要以私人控股和国有控股为主,两者资产总和占行业总资产的67.39%,其次是外商控股企业(占19.86%),集体控股和港澳台控股很少。从增长情况看,港澳台及外商控股企业增幅比较大,超过20%。国有控股增幅为5.84%。近年来,世界前20位的制药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有一些拥有自己的独资企业,还有的在我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它们都看好我国巨大的医药市场,这将对我国本土化学药品制剂企业带来巨大挑战(见表2)。

1.4 企业规模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以中型企业为主,其资产接近行业总资产的一半,其次是小型企业,占行业总资产31.01%,大型企业只占到行业总资产20.10%。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严格执行GMP认证制度,逐步抬高医药企业入门门槛,加上企业间的资产重组,优势整合,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大型企业的优势仍然没有显现,增长速度也比较慢(见表3)。

1.5 地区分布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主要分布在华东、东北、华北地区,资产总额排序前10位的省份中,华东地区有4个省市,分别是排在资产总额全行业首位的江苏省以及上海市、山东省、浙江省,其中江苏省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12.88%,也是唯一一个占比超过10%的省份;华北地区的有北京市、天津市;东北地区有黑龙江省、辽宁省;华南地区有广东省,华中地区有河南省。资产排序前10位的省市总资产占行业资产的71.63%。从增长速度看,辽宁省资产增速很快,都超过了30%。资产总额同比增幅排序前10位的省市和资产总额排序前10位的省市相比,多了华东地区的福建省,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华北地区的,华南地区的海南省。从数据分析看,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区域分布将趋于平衡。

2 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指标完成情况

2.1 生产情况

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 661.85亿元,同比增长24.29%,增幅列医药子行业第5位。该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27.79%,远远高于其他子行业,超过第2位的化学原料药行业4.01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经济、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了全行业82.29%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主力军地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只完成了全行业5.03%工业总产值。从同比增长来看,除了国有经济增幅只有2.78%外,其他的经济类型增幅都在20%以上,特别是集体经济工业总产值增幅达到了42.90%(见表4)。

从控股情况看,私人控股企业和外商控股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比较多,分别完成了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43.48%和26.16%。虽然港澳台控股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在全行业总产值中占比最少,只有5.65%,但是港澳台控股企业总产值的增幅最大,达33.45%。

从企业规模看,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工业总产值,中型企业完成了近一半,然而大型企业优势不明显,只占22.39%,增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见表5)。

从地区来看,江苏省的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优势明显,列工业总产值排序首位,其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工业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17.79%,增幅达到了21.16%。工业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市和资产排序前10位的省市相比,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被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取代,辽宁省则位于工业总产值第12位。工业总产值排序前10位省市完成了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73.27%(见表6)。

2.2 销售情况

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完成销售产值1 552.75亿元,同比增长21.75%,增幅列医药子行业第4位。该行业销售产值占全部医药行业销售产值的27.43%,远远高于其他子行业,超过第2位的化学原料药行业3.48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资产占主要地位的两个经济类型:股份制经济和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分别完成了全行业销售产值的42.02%和40.03%。集体经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势,增幅达42.39%。国有经济是唯一出现下降的经济类型(见表7)。

从控股情况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资产占主要地位的私人控股和国有控股,分别完成了全行业销售产值的43.41%和17.76%。资产总计第3位的外商控股完成销售产值超过了国有控股,占全行业销售产值的26.08%。港澳台控股依然保持最快的增幅(达34.90%)。

从企业规模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销售产值大型企业的优势依然不明显,仍然是中型企业占据主力,完成了全行业销售产值46.91%。增幅最大的仍然是小型企业,达到26.42%(见表8)。

从地区来看,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排序前3位的情况保持一致,江苏省的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优势明显,列销售产值排序首位,其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销售产值占该行业销售产值的18.12%,增幅为19.60%,比工业总产值增幅低了1.56个百分点。销售产值排序前10位省市完成了该行业销售产值的73.53%(见表9)。

2.2.1 产销率

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产销率为93.33%,列各子行业末位,同比下降了1.95个百分点。

2.2.2 出货值

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实现出货值73.44亿元,同比增长42.80%,列医药子行业增幅第2位,增幅同比提高了24.34个百分点。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4.73%。

从经济类型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出口以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为主力军,完成了该行业出货值的47.72%。国有经济出口最少,只占该行业出货值的2.37%。集体经济出货值增幅达到了95.26%。

从控股情况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出口主要是私人控股企业和外商控股企业,这两种类型企业完成了全行业52.45%出货值。但是集体控股企业增长迅速,达到了70%以上的增幅。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出货值达到了95.77%的增长幅度,完成了全行业26.13%的出货值。中型企业仍然保持主力军地位,完成了全行业58.56%出货值。

从地区来看,出货值排序前3位的是河南省、浙江省、广东省,2006年同期排序前3位的省市是: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2006年同期广东省排第5位,2007年1-11月份江苏省排第5位,山东省排第9位。2007年1-11月份出货值排序前10位的省市中,黑龙江省出货值同比增幅超过了100%,河南省达到了88.76%的增幅。化学药品制剂资产总计排序前10位中的北京市、天津市药品制剂出口比较少。

2.2.3 主营业务收入

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 515.86亿元,同比增长22.88%,增幅同比提高了7.07个百分点,占销售产值的97.62%。

3 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3.1 利润总额

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56.55亿元,同比增长49.79%,列医药子行业增幅第3位。2006年同期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0.75%,2007年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反弹。

从经济类型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利润总额贡献最大的是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实现了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9.07%,增幅达到了51.11%。其次是股份制经济,实现了全行业利润总额的37.48%。其他经济和集体经济增长很快,增幅分别为84.24%和81.59%,国有经济利润总额出现了下降(见表10)。

从控股类型看,私人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利润仍然占据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主力军地位,两者总计实现了全行业64.58%的利润总额,国有控股也为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创造了21.74%的利润总额。在增幅方面,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增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私人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列增幅排序第1位,达到了53.43%。

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创造了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利润总额的52.86%。其次是大型企业,接近1/3。从增长幅度看,小型企业利润总额增幅最大,达到72.72%,大、中型企业增幅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地区来看,利润总额居前4位的省市和销售产值一样,只是山东省利润总额排在广东省前面。利润总额前10位和销售产值前10位省市比较,少了浙江省,取而代之的是海南省。利润总额排序前10位的省市实现了全行业79.63%的利润总额,其中江苏省化学药品制剂利润总额遥遥领先,占22.33%。

3.2 亏损情况

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亏损企业数为305家,同比减少了44家。亏损面为26.29%。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累计亏损额为13.73亿元,同比提高了19.29%。

从经济类型看,除国有经济,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亏损总额同比出现超过50%的增长外,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亏损总额同比都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集体经济下降得最多,同比下降了52.52%(见表11)。

从控股类型看,除私人控股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出现14.60%的下降外,其他控股形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港澳台商控股亏损总额同比提高了122.39%,外商控股同比提高了88.04%。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小型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出现了下降,大型企业同比下降了85.68%,列首位,但是占资产最大的中型企业亏损总额同比提高了79.06%。

从地区来看,利润总额排序前3位的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除江苏省出现69.31%的下降外,其他两个省市亏损总额都出现了提高,其中广东省的同比提高幅度达到了67.59%。

3.3 成本费用利润率

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累计主营业务销售成本923.27亿元,同比增长23.89%,增幅同比增长了4.29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累计288.07亿元,同比增长14.96%,增幅同比增长了3.2个百分点。

2007年1-11月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1.53%,高出标准值7.82个百分点,列医药子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第4位,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

从经济类型看,成本费用利润率最高的是集体经济(为21.66%),其次是外商与港澳台投资经济,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3.66%,股份制经济的盈利能力相比前面两种经济类型显得较弱,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53%,低于该行业平均水平。国有经济成本费用利润率最低,为3.24%。所有经济类型盈利能力都有所提高,集体经济提高幅度最大,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了7.69个百分点。

从控股情况看,私人控股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低,只有8.92%,最高的是外商控股(为14.59%),其次是港澳台控股(为14.45%),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分别为12.02%和12.65%。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增长较大的是外商控股和集体控股,同比分别提高了3.21个百分点和2.66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都高于该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中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最大,达到了13.32%。小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只有8.09%,比大型企业少了4.06个百分点。

从地区来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利润总额排序前3位的省市成本费用利润率依次为:江苏省(14.57%),山东省(12.08%)和广东省(11.93%)。

3.4 总资产贡献率

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4.68%,高出标准值3.98个百分点,在医药各子行业中列第2位,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同比提高了1.95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集体经济总资产贡献率最高,为26.33%,同比提高了10.69个百分点,列首位。其次是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为18.43%),另外3种经济类型总资产贡献率都低于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平均水平,国有经济为6.40%,股份制经济为12.83%,其他经济为11.45%。

从控股情况看,外商控股企业总资产贡献率最高(22.16%),集体经济为15.36%,其它控股类型都低于该行业平均水平。港澳台控股为14.42%,国有控股为12.77%,私人控股为12.19%。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总资产贡献率最高(18.76%),小型企业最低(10.66%),中型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5.55%。

从地区来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资产总计排序前3位的省市总资产贡献率:江苏省为23.78%,山东省为18.54%,广东省为13.33%。

4 结论

2007年1-11月份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资产规模继续增长,生产、销售都保持良好的增势,其中出口增势非常明显,经济效益出现了大幅度反弹,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产销衔接不够理想,产销率出现了下降。

篇8

目前,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正有序推进,新版《中国药典》药品安全性检测标准也明显提高,药品注册申报程序进一步规范,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品再评价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随着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正式实施,药品电子监管体系逐步建立,这些因素均对药品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升药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实施新版GMP是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多次提到的重要内容。新版GMP更趋向于国际化管理,提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并且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到了新的高度,增强了企业对质量管理的指导性,使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具有可操作性。

2013年是新版GMP认证全面实施的时间节点,国内医药企业近期都在为获得新的认证而忙碌准备。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也纷纷出台措施,引导药品生产企业贯彻落实新版药品GMP认证,以提升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新版GMP认证将改善我国医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低、小、散、多”的问题。目前全国接近5000家制药企业,截至2011年底,通过新版GMP的企业只有154家。通过这一轮认证,制药行业的集中度将会更高,通过并购重组将产生更多规模上百亿、上千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和行业有序竞争。

但是,GMP认证对医药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升了制药档次与水平,另一方面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此,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调,要引导相关制药企业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于关注硬件投资,盲目扩大产能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品种和生产线,企业应根据市场整体情况和本企业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判断,主动淘汰落后的过剩产能。

“新版GMP认证还加入了对医药企业计算机系统的验证内容。”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CIO王卫列告诉记者,“新版GMP增加了对医药企业的计算机系统的验证,包括企业计算机系统管理规定的验证,确保生产及装置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的真实可靠和可追溯性等。”

王卫列表示,上一版GMP认证主要参考了美国GMP管理的认证要求,对计算机系统的验证并没有过多涉及,而新版GMP认证则是依照我国GMP的管理实践、美国GMP管理要求以及欧盟GMP管理要求相结合而制定出来。

事实上,目前国内医药生产企业对于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无一不涉及,尤其是研发与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因此,新版GMP认证将对生产设备、计算机系统的验证作为医药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医药企业GMP管理提出更严格和细化的要求。

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新版GMP管理与认证,推动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生产文件管理,提高生产环境标准,建立落实质量风险管理,完善药品安全溯源体系。同时,强调了提高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提出加强计算机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动药品生产线和质量检测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控制。推广应用生产执行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可控性,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原CIO现公司副总经理兼公司董事柳骏表示:“GMP是制药企业的另一个执照,更注重规范化管理,在物料流动的各个环节,以质量控制为先,对批次的跟踪要求切实有效,设备管理的体系较为完整。一般来说,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强调整体效益,并且随着GMP、GSP(良好的药品供应规范)的有效实施,企业也越来越规范。”

据了解,爱民制药在“十二五”期间,将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确立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性规划,通过2~3期工程分步实施,以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为基础,实施企业所急需的网络分销管理,然后逐步实施生产计划管理MRPⅡ、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远程OA系统、人力资源HR系统、供应链SCM系统、电子商务应用,从而完成整个ERP系统的建设,实现开发、生产、销售及办公的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使企业敏捷响应多变的市场,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柳骏表示:“企业要适应制药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必须实现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以达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抓住新版GMP改造的机会进行信息化建设,既节约时间成本又能赢得先机。”

向管理要效益

随着医药企业对于信息化依赖程度的提高,以及在国家对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推动下,医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体现在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三个层面。

“十二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医药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喜忧参半。

由于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加强,医药企业生产成本近年来不断上升,而在国家新医改政策的促使下,药品价格趋于下降,现有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研发投入低;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企业质量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加上能源成本上升,某些原材料供不应求,资源约束加剧,对医药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为了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医药企业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通过信息技术加大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加强计算机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动药品生产线和质量检测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提高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效能,推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信息集成和业务协同。

中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十五”到“十一五”期间发展很快,恒瑞医药在此期间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施。王卫列认为,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部门级应用、企业级应用、集团化应用。

从“十五”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医药企业大多已经实现了企业级应用,“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将集中在从产业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到临床使用情况等一条完整产业链的管理。

借助国家相关政策和国家发改委相关项目的推动,恒瑞医药完成了全集团的信息化管理,将ERP系统覆盖到集团下属所有分支机构,同时完成了财务和预算的全集团化管理,建成了全集团的决策支持系统。同时,为了满足集团30%年增长的业务需求,集团信息化建设还实现了从管理到管控的过渡,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系统,将办公推送到了移动终端,进一步提升了办公效率。研发方面,恒瑞医药尝试性地对企业研发和临床实验统计系统进行了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王卫列透露,目前恒瑞医药的产业链管理已经覆盖全部业务的90%,下一步将对现有ERP系统和财务系统进行进一步升级。同时构建集团私有云,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融灾水平,从虚拟化向云计算演进。

向云计算演进

无独有偶,作为国内医药行业领军企业,中国国药集团也早就规划出清晰的“十二五”信息化的发展云蓝图,即“155”工程。所谓“155”,“1”指的是国药云服务中心;第一个“5”指的是符合国药战略要求的五大专业平台,即:集团综合管理、决策分析、融合协同、共享服务一体化平台,集团一体化工业ERP平台,医药物流分销一体化信息平台,国际经营一体化信息平台,以及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第二个“5”指的是建立五大信息化体系:信息化管控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安全体系、一体化集成门户及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这是一个内容复杂、功能强大的复杂平台,按照国药集团的规划,要在3年内建成云服务平台,在4年内对服务平台进行优化,5年内实现创新服务。

据了解,国药集团“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是在新经济、新医改、新技术、新国药的“四新”环境下来考虑。新经济,是指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新医改,是指国家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将推动医药行业格局的变化、药品质量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药品成本的降低等一系列医药行业变化和发展;新技术,是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将深刻改变未来。新国药,是指在中央企业重组的过程中,老国药、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生物、中国出国人员总公司四家央企重组形成了如今的新国药。

国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信息部主任雷万云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国情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来孤立考虑,而是要深刻理解国际国内、行业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和企业战略,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好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本身的事情。

雷万云将“155”工程的实施划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做好整体的信息化规划,实现从集团发展战略到信息化战略的映射、落地,并加强信息化战略管理,从上到下提高认识,统一思路;第二步,打造IT管控体系,提升信息化执行力。像ERP这样非常重要,但是集团很难做到统一规划的系统,要做好各下属公司ERP系统与集团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保证国药集团各下属公司的ERP系统在上线后能够纳入集团的云服务平台;第三步,建立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为集团信息集成共享打好基础;第四步,做好主数据、BI等关键项目建设。

作为“155”工程中云服务平台的重要依托部分,国药集团数据中心的改造很早便提上了日程。鉴于国药集团对于数据中心的职能定位于从成本中心演进为服务中心,其功能也从支撑业务发展到驱动业务发展,进一步成为业务创新的加速器。

国药集团信息中心项目经理李懿凌向记者介绍,国药集团对于此次升级改造提出了三个目标,即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绿色节能;搭建一个动态资源池,能实现1变N和N变1,同时要考虑以后升级扩容等问题;部署一个面向国药集团内部的自助提供计算资源服务的云计算平台。“在满足安全、可靠、先进性的前提下,国药集团要将数据中心打造成智慧的、绿色的、灵动支持业务发展的智能数据中心,实现监控可视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流程化。”

篇9

早在2000年,九州通在国内开创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医药商业模式被中国医药界誉为“九州通模式”,并成为中国医药物流发展的主流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九州通已拥有了完善的品种结构和丰富的客户资源,经营商品规模达14000多个,上游供货商近5600余家,下游客户70900余家,取得了国内240多种药品的全国或区域总经销、总资格。至今为止,九州通已在全国21个省会城市设立了21家省级子公司(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在27个地级市设立了27家地市级分公司(地区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及近400个终端配送点,形成了覆盖全国大部分县级行政区域的物流配送网络。

“新模式”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技术创新。九州通率先引进了现代医药物流技术、进行流程再造。为了不断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的能力,九州通对世界一流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投入巨资在全国各地先后建设起大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成的医药物流中心通过现代化的自动存储、自动拣选与功能齐全的WMS(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每年可实现数百亿元的吞吐量。这一举措,不仅使九州通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也大大提高了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在位于东西湖的一块11万平方米土地上,明年底将崛起一座世界先进的医药物流中心,这是九州通医药集团的杰作。而在汉阳龙阳大道的九州通总部,你能看见一个高水准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类似美国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的自动化大仓库,走进去几乎看不到人,一切充满着后现代的金属质感。现在每天从这里发出2万箱药品,到武汉及周边各大药店、民营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最后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仓库,在九州通药品仓库,药品的入库、仓储和出库全部采用系统控制,堆垛机可将入库的药品按系统指示放到12层货架中的任何一层;一旦有采购出库指令,堆垛机又能把相应批次的药品送到传送带上,发到集货区的出货端口。而电子标签、周转箱和条码技术,还能帮你在上万件药品中快速挑选出零散货并出库,能满足采购量较小的小诊所需求。

九州通技术总裁谷春光表示,“九州通的医药物流自主研发技术,已经替代了国外的高端产品,目前国内几个大型的医药企业还在用国外的软件。”国外的技术有其“软肋”。还有更致命的缺陷是,中国医药行业政策变化太快,特别是新医改后,企业间的并购频繁,每年对物流都有新的需求。“老外不了解中国特色,药品中还涉及中药,质量控制和仓储保管都是‘中国式’的。”

2002年开始起步,通过技术创新、实践应用,最近三四年逐渐成熟,“我们物流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都可自主完成,是全国唯一一家自主研发医药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并且开始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医药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现在国内医药商业流通业的平均毛利约8个点,九州通快批快配,薄利多销,毛利是6个多点,但依靠技术创新,净利润也达到1.5个点的行业平均水平。

据悉,九州通每年的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巨大,去年达到3200万,上市融资的资金也主要用于物流投入。九州通在全国已建成21个大型医药物流中心、27个地区配送中心,仅湖北就有7个,全国还有6个在建。九州通已经不满足自建物流中心。目前,全国多家大型医药物流中心都在用九州通的物流技术,买家包括云南白药、天津金耀、广东众生等知名企业。数据显示,九州通2011年签订对外技术合同19个,合同总金额3410万元,涉及物流中心规划、物流信息技术、医院药房供应链延伸、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等技术服务。

转型服务提供商

按照商业协会的最新排名,虽然2010年九州通位列商业百强前三,但面对国药、上药、华药等“国字号”背景的商业巨头大举攻城掠地,且有工业支撑平台,九州通的业务量优势并不明显。

然而,无论是从流通行业经营方式、GSP要求,还是合并重组的大趋势来讲,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迫在眉睫,信息化建设成为医药流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正是九州通的优势所在。因此,九州通对其下一步的战略定位已十分明晰并作出了调整,那就是“做中国健康领域最大、最专业的服务提供商”,除了传统的经销服务,还将延伸到IT、硬件、数据分析等方面,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

据了解,未来3年,九州通集团的目标是建设20家省级子公司和大型物流配送中心、50家地级分公司和地区配送中心、300个终端配送点,占领中国医药市场超过10%的份额。在今年年初的九州通信息化体验大会上,九州通集团信息总部部长田超波正式对外透露了未来3年的信息化计划,“将打造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引擎,为其不断扩大的网点服务。”

目前,九州通的信息化团队光研发人员就有300多人,九州通将通过全面信息化改造、升级与整合实现如下目标:一是建立集团IT治理架构,提升IT价值;二是深度整合关键应用系统,实现系统问数据、流程的顺畅互通、互联;三是建立集团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四是实现IT创新,为业务及管理创新服务。

随着供应链服务概念的兴起,上游企业、分销商、终端三者之间已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会更加注重上下游环节的协同、业务信息的及时共享。目前,不少生产企业的销售信息到了下一级的批发企业就已经结束,其实上游企业对终端销售情况的信息需求也同样看重。这也使得九州通正在推行的流向服务在业内广受欢迎,包括产品的流向、销售数据共享,以及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等。

篇10

除业绩增长,外资医药企业在华销售队伍也在逐年扩大。据国外媒体报道2011年全球医药销售人员数量下降了1.8%,而中国却上升了18.6%。一些跨国医药企业要么是全球减员而中国增员,要么是销售员人员增长主要来源于中国。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还加快了对本土医药生产企业的并购步伐,白加黑等著名品牌早已被纳入外企的名下。

是什么原因成就了外企在华的高速增长?如果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外企产品更值得信赖、外企的服务做得更好,这样的增长是无可非议的,甚至可以视作是广大患者的福音。

篇11

一、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尚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如安全问题,支付问题、配送问题等。这些问题在我国医药电子商务中也普遍存在。结合医药卫生的行业特点,目前医药电子商务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 政策的限制

医药电子商务的准入门槛高,获取网上售药资格必须具备

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一定规模、影响力的连锁企业;二是医药电商人才匮乏;三是办齐三证——工信委颁发的入网许可证,药监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

不同于美国的医药分开及电子处方制度,国内的医药零售由于受国情及医药监管制度的管控,一直未有大的突破,医药电商的发展受相关政策的制约,网上售药也无法与医保对接、厂家医院和线下药店是主力销售渠道和政策支持思维模式的完全改变,政策监管漏洞导致非法网上药店不对称竞争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网上药店的发展。

2、盈利能力不足

各项成本日益增加,网上药店处于拼价格状态,自建网站流量小,第三方平台价格处于白热化,流量成本大等因素制约很多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多年,在具备极强成本控制能力的前提下,也仅仅实现了稍微盈利。其他网上药店也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业内分析,目前真正挣钱的网上药店没有几家,主要原因是网上药店SKU品类繁多,医药电商采购供应链和线下不能完全区分供应链支撑不到位,普遍业务规模太小,药学服务还在探索阶段。且还没有切入医院用药的“富矿”地带;

3、物流困局

药品不同于其他常用产品,药品的特殊性使得药品对物流也有要求。针对个人的药品配送订单更多、单次订单购货量更小、客户分布更分散,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必须能够支持最小包装药品的高效率拆零、分拣、复核、出库、配送等,整包装拆零、分拣能力的高低将决定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效率。根据医药GSP监管条例要求,药品贮存运输需要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下,可现状根本无法满足监管要求,未来是否会有医药专用包装箱方便识别给予绿色储存运输通道,确保药品电销全程合规。

4、行业竞争良莠不齐

现阶段医药电商分为主要,第一股是纯互联网模式的医药电商,又细分为以医院医生为主体的医药电商比如微医、以药品导流销售为主比如搜药,传统互联网大佬的医药B2C和020医药板块比如天猫医药馆、百度药直达、京东到家等;

第二股为传统药店转型医药电商比如云南一心堂、陕西怡康医药等借助线下多年医药经验和供应链优势涉足医药电商;

第三股为医药工业企业涉足医药电商比如康美药业、同仁堂;

三股医药电商群龙混杂,相互制约相互需求,在医药开放市场白热化竞争客户,具不完全统计一个客户的竞争成本已达200元人民币。最终鹿死谁手,关键要看对于医药电商切入点的痛点解决能力,供应链的电商化支撑能力,医学服务的落地能力、参与企业的财力和人力的竞争能力;

坐落在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怡康医药连锁,作为中国零售医药连锁十强,目前在陕西拥有680家门店,专业医药批发配送企业数家,11家璞太和中医馆、中药饮片厂、孕婴童连锁、便利超市连锁等业态,在董事长何煜,总经理王彤的带领下是如何转型互联网医药,作为西北的医药电商企业,在人才、环境都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是如何快速发展的,值得医药行业重新审视学习,或许怡医药电商的启示会给众多的医药电商前所未有的启发!

怡康医药作为传统药品零售企业顺应潮, 依靠怡康决策经营层20多年医药经营经验,认真分析医药电商竞争环境结合自身医药供应链优势从开始布局医药电商就反其道而行之,以客户用药安全考虑为前提,从客户需求买的到?买的方便快捷?需求专业药学服务为出发点切入医药电商。

从医药电商行业痛点不能及时落地服务出发,花费巨资打造怡康医药立体化电商平台——免费在线医生、快速购药送药的怡康到家APP;健康知识大全、急用药、新特药、营养滋补为重点的怡康到家微信公众号,基于门店发展的680个快速互动的客户微信社群和10几个专业病种的微信专业社群,把厂家、医院、医生、客户聚集在专业病种微信社群;积极和各第三方医药平台紧密合作,目前合作的天猫医药馆、医药网、360好药、京东商城、京东到家、百度外卖等都在稳步积极推进中,为怡康到家自有平台不断摸索学习先进经验,也同时丰富自有门店销售渠道。

随着目前第三方医药平台药品B2C业务试行直接交易停止,医院处方药外流、药品配送两票制落地、各类医药电商加快行业细分和落地化服务,但是有一个硬伤不可逾越,医药电商成本大普遍不盈利的情况下,该何去何从,怡康医药作为渠道医药电商是这么应对的!

1、打铁首先自身硬——医改新形势下,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物流系统不发达、兼具信息技术与药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以及受政策原因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不成熟等因素的制约。怡康医药认真分析自身核心竞争力优势,投入巨资4亿人民币新建了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物流仓储基地、新落成的38亩地的中药饮片9月正式投产,对于原有信息系统的整体改造,将680家门店按照位置和店面规模进行细分传统药品加特色品类的专业新型药店----医院处方药外流对接特色店;新特药、营养滋补特色店、社区服务慢病管理特色店;直接快速问诊、体检特色店;药妆、母婴特色店等,让客户需求更加精准快捷。

董事长何煜认为一切事物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人。所以怡康成立之初就特别注重人员阶梯培养。人员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波浪式专业培训,从职业药师每店必配、药学服务每周考核、客户互动首问责任制、网络培训随时自我学习基础库等切实以保障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做好专业、细致、耐心的全程贴心服务培训;董事长何煜要求经过三年发展,怡康医药门店必须从药品销售差价到药学服务、增值服务彻底转型,三年后门店要在现有药品销售的基础上销售额翻一番,也就意味着不考虑同业竞争的基础上药学服务、大健康增值服务必须达到50%的门店销售额,明确了考核方向,全员都在努力提高综合服务体验,切实将客户利益至上落到实处,客户才会用人民币给怡康医药投更多的票。基于此原来部分高层担心门店受互联网影响成本不断上升业绩下滑的担忧,在怡康医药明确每年新开店150家4.0药店的宏伟策略下得到了彻底转变,以往担心的包袱如今变成了怡康医药整体布局的一个个堡垒。

2、从解决客户痛点出发,狠抓内部管理,强化基本功,做“有区域化特色的电商”

2.1、总经理王彤要求,集团各分子公司必须以客户连接服务为核心,从细节出发强调协同配合、高效低成本落地打造具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连锁体系。

目前怡康连锁是区域性的品牌,在陕西区域内,利用自己在

区域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利用新思维和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买的到,买的恵、买的快、卖得爽的以客户为出发点的优质体验服务;总经理王彤认为医药电商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线上和线下,不是简单地资源进行嫁接,而是寻找客户需求痛点利用怡康所有的渠道为顾客在不同场景下提供不同的医药专业服务,涵括医院挂号预约、专家定期巡讲义诊、辅助三级诊疗、微信社群互动需求、怡康到家APP线上问诊、怡康到家微信公众号快速轻服务,专业顾问电话客服中心,4.0药店门店远程互联网问诊,慢病关爱区、每天固定品类优惠、移动端和中国移动的智能和健康终端,电视端和卫计委、广电网络的百姓健康栏目、医药专业平台陕西区域流量药品快速配送落地服务、第三方020平台上线等多项专业化服务体系,怡康医药正以崭新姿态以立体化网络营销搭建满足客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重新塑造互联网络时代的品牌形象和服务体系。

2.2怡康医药发展医药电商不盲目,认真分析竞争格局和自身优势,从行业痛点出发,自身短板和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合作弥补比如微医;利用多年的厂商合作关系一一突破建立厂商一体化虚拟运营中心切实主动参与营销而非被动参与厂家政策活动推广;根据平台销售重心、竞争策略不同切实打造小品类在不同平台行业销售第一;真正走出去行商,虽然药品不让离店,但是宣传体验教育必须联合社区进行不间断的互动推广,每个店面网格化承包周边社区进行定期社区互动推广活动等等的措施保障了怡康医药的快速发展;

2、3、医药行业转型必然和大多数传统行业一样,对于互联网认知存在一定问题,大部分企业简单地认为我做了天猫、京东、自己做了APP、微信就是互联网了!但是忽略了传统销售模式和互联网销售的差异化,对于企业供应链有着非常大的挑战要求,解决了客户什么真正痛点?大部分企业围绕着客户伪需求痒点进行投入,人员思维模式能否彻底转变跟上节奏?竞争从方圆一公里变为了无边界无空间限制是否适应?信息化解决能力是否存在断点和能及时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内部整合协调能力是否合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具备持续竞争力等等多因素都决定了互联网化是否成功!怡康医药定期组织全员不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请行业专家,厂家,同行交流不断强化内部学习竞争力,跟随形式不微断修正确保战略战术方向正确性!

2.4战略清晰、执行到位再好的战略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也是无法100%的落地

总经理带王彤领经营决策层认真综分析现阶段医药电商发展难以落地,无法满足客户安全购药快速需求的痛点,总结出首先要解决客户买的到,买的快,买的恵、买的爽的根本需求;

针对买的到的痛点,怡康认真分析以往各店面销售数据,根据周边业态,及时调整所在店面经营重心,打破传统连锁产品同质化魔咒。针对以往该区域该店面销售数据分析周边客户需求,将产品进行细分,常规品类+区域需求品类+区域培养品类即重点产品核心店+电商全品类覆盖相结合的品类搭配模式,精准保障该店面的产品供应需求。同时依靠怡康门店多的优势,网格微差异化搭配产品供给方便满足5分钟内协调支撑,再结合物流15分钟区域中心仓模式供给保障,配合怡康到家电商APP、微信公众号、电销客服电话4007全方位立体化保证信息流、商品流、物流的及时快速化。 地推部门深入社区、单位将买药到怡康,品质有保障,服务我最佳的理念多方位高频次的传递为客户,让客户买药首选怡康,彻底解决买药无需东奔西跑,树立怡康医药药品品质好、品类全的概念占领客户心智;

针对买的快的需求,首先解决了买的到的问题,就不会因为无货耽误客户宝贵时间。客户根据根据自身需求,在怡康到家APP、微信、电话客服4007、微信社群、电视客户端、门店快速下单选择配送或者自提,怡康医药会在第一时间短信通知互联网下单的客户配送时间或者自提位置并附带门店电话,方便客户及时连接需求。最快5分钟内将客户需求急速送达,并附带专业用药指导建议;针对处方药销售,怡康医药也在积极探索,联合微医和自身门店医生、线上医生,做好客户服务需求,客户无需多次往返医院进行处方开据购药;

针对买的“恵”的需求,怡康坚持和厂家直接合作,通过统谈分采模式,满足批发和零售需求。通过数据分析缩短产品周转率,通过部分产品消费结构提前签约缴费降低产品售价,通过厂家虚拟运营中心政策支持、通过固定时间满足精准客户群需求降低各项成本等等将药品价格比同行普遍便宜,部分药品便宜超过50%以上来刺激客户选择怡康信赖怡康!

针对买的“爽”的需求,怡康坚持客户利益至上,高于国家标准把控产品质量,采取一票否决制、多重监管确保产品安全。针对客户买药不是简单供给,而是从专业角度、专属顾问角度、家人角度为怡康会员提供专业、及时、尊贵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依靠互联网推广和口碑宣传相结合让客户一旦选择怡康就不会轻易跑掉。

2.5增值服务多元化体现怡康会员价值超预期满足客户需求

怡康到家APP从设计之初就以客户为什么选择怡康到家APP买药出发点进行页面交互设计,从线上医生免费服务,不同人群10秒钟之内找到自己所需产品,比如人群区分入口、病种区分入口、季节常见病入口,快速按照药品名、通用名、药厂、症状的多种搜索快速购药,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侧重点产品固定营销模块,绝对快速及时配送,预存送礼,降低产品价格等多重优惠措施吸引客户在怡康到家进行消费;

针对慢病客户,进行门店和总部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进行关怀营销。日常专业病理知识介绍,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用药专业指导,部分病种门店及时检测,VIP客户和不方便客户上门检测,专业医生交流义诊会,免费送药上门、会员签约特惠价等提供多项贴心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