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语文的方法

学语文的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17 11:28: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语文的方法

篇1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也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以往学习理解词义常常是照本宣科,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近两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加强字、词、句、篇章的教学方面,除识字之外,词语教学比句子、篇章的教学积累的经验要丰富得多。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对词语教学的目的要求还不够十分明确,表现在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上还不够一致。

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学生才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他们回答问题时也不像从前那样模式化了,相反,时常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热情更加高涨。其实,学生是很具有潜力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哪怕学生仅能说出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是好的,最起码能说明他们读书时专心了,有一定语感了。我们教了那么多的课文,学生真正能够运用的有多少?这样学习所得的知识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它不能被运用产生新知识,只能是死知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个词语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讲解主导词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一句、一段或全篇的关键性的词语,就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起主导作用的词。通过主导词的讲解,可使学生理解一句、一段或全篇的内容;反过来在理解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上,又可进一步领会词义。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高小语文第三册)总攻击一段中的“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这三个词语,正揭示了这段内容的三层意思,必须结合上下文去讲。讲“震动山谷”应结合前文冲锋号响起,说明是“枪声、喊杀声”震动山谷,使学生体会我军向敌人进攻的浩大声势。讲“千钧一发”除了按字义讲清原义,“一根头发负担千钧(一钧30斤)重担”之外,还应从前文“第一突击队刚刚冲到桥的中间,西城门的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具体说明这个成语所比喻的“形势万分危急”的意义。再结合下文,恰在此时,传来党的呼唤。这样,学生一面领会了这个成语的含义,一面也体会到夺桥时危急的形势和党的英明领导。讲“奋不顾身”更要结合下文,“箭一般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这一句去讲,才能揭示“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类似这样的词语,若抽出来讲,不仅讲不透,课文内容也落空了。

二、互换词语理解词义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三、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例如演示实验,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 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还可以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

四、加强词语练习

篇2

引言

在当今时代,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语言表达更灵活,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当今时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对大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需求发展等改革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中国大学生汉语写作的提高。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表达,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大学的学习阶段是充满美好的人生时期,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天赋才能。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写作素养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对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确立必须根据社会需求,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法学家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当代课程内容应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中国质量和专业品质”的质量,中国的具体内涵包括综合运用语言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教育部“大学语文”课程指出:“在全日制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人文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渗透到我们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的发展趋势。”在十月的2004个国家的第十所大学,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年度会议的中国研究协会和课程达成共识:大学语文的定位为必修课,以文学审美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的强调,从而实现“大学语文”到“高中”。再加上功利思想的影响下,逐渐被边缘化,在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教学,课程压缩使教师关怀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安排,减少各专业商务写作所需的培训。在《大学语文》序言中写道:“我们的大学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必须突破工具模式,太多的实用性,以体现人文学科的基础大学语文性质。”笔者认为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是不合适的。基于学生基础的实际情况是不好的,进入大学后,为了提高专业研究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质量,在思维能力的学生,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是必要的补充和提高。

2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生并非是空着大脑进入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的,他们在中学阶段开始就已经积累一定程度的语文写作能力,所以我们在开展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就不需要使用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否则会让学生感觉到乏味,无法提升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水平。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得很多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总是有写如电子邮件,洽谈业务不断,在我们的议程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网络推广,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沟通和重大的变化发生在写作模式,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的写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大学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的人才输送给社会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在我们的大学一般都比较自由,学生可以充分享受青春,任意的写作才华,所以大学生在大学生活本身的人格。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仍然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兴趣的厌烦,不利于高校促进语文写作教学效率。此外,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适当的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大学语文写作教学应该符合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

3大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方法

汉语写作在大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优秀的作品比激发学生顽强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的中文写作在大学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情感类的开始是文学艺术更多的优秀作品,可以是一个著名的项目,也可以是一个优秀作品的学生,并组织学生评论。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意见和老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等,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优秀作品的好,也可以让教师对实现写作学生评语的本质,并通过课堂演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为了达到持久的效果,达到教化的目的,教师也能有一个好的课堂阅读或评论在粘合剂中的偶像,让学生在任何时间学习。总之,重视艺术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的效率,促进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

结束语

以实施素质教育来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当今大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主导思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正是在这样的义务教育的环境下构建起来的。教育是既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也为人的发展服务,它不能脱离社会历史和现实,因此,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既要面向未来,更要承接过去,成为学生们在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语文学科的知识积累应从和其他人的接触中学,从和同学的互相交流中学,从网络的优秀文章中学,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由于大学语文写作教学在中国的各种原因,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为了符合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大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看法是本文的讨论,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中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

[2]田守凯.大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尝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6).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15

小学语文内容比较多,既包括阅读、写作,还要求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逐步稳定下来,对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但是,小学语文一直以来在教学方法上落于俗套,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虽然出现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缺乏合适的教学参考和教学示范,对于一些教学方法了解并不深入。因此在开展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误区,导致一些教学形式穿新鞋走老路,并没有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封闭压抑的教学弊端。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总结,针对几种改良的教学方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其他教师有些许的借鉴作用。

首先,坚持学与玩的结合,以此丰富课堂内容,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不少教师会发现,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走神,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这个时期还没有稳定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性也不是很强,另外他们又比较爱玩,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于这个特点开展学与玩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参与率。

第一,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学与玩的结合是比较难于把握的教学方法,不少教师由于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不能很好地收放,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语文教学活动上,反而使其整体关注的转移,降低学习效果。例如,每一节课都要根据学习内容与不同的玩的项目结合起来,有些课程是不需要玩的参与的等等,这需要教师提前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在玩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只有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空间,才能积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和文字的感悟体验。但是,不少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片面强调教学进度和效果,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亦步亦趋,导致孩子从一开始就受到压抑,不利于主体语言感受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定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思考、联想,语文本身就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在学与玩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的建立,这是开展好该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

第三,玩是以学为最终目标的,因此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好引导作用,教师自身要转变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学与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要实现读写结合。很多小学教师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容易说话、做小动作,所以上课都以自己讲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自主朗读和写的时间很少,都是在课下写作业,这种学习方式根本无法真正建立起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来。而与此同时,读和写是提升学生语文感受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读写活动,让学生在课上读,在课下也喜欢读,在课上写,在课下也喜欢写,把读和写作为一种乐趣来对待。

第一,教师上课的时候多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好示范作用,还要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素养,通过自身绘声绘色的朗读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是极为在乎的,因此教师在学生朗读完之后一定要以表扬为主,帮助小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样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喜欢上读书。

第二,教师要多让学生去写,无论内容多少,每天都要坚持写日记,并且经常分享一些优秀的日记来和大家分享,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喜欢上写作,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在作文课上才写作。

第三,读写结合还需要教师让学生在默写的时候在心中读出来,这样既能集中注意力,又能加快学习效率,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把语文的语言符号特征和书面语功能结合起来。总之,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朗读的能力,又要培养其好的写作习惯。

再者,合作学习是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的必然教学方法。合作是我们从小就应该进行学习的能力,也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典型的教学示范,导致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不是很顺利。例如,有的教师发现,合作学习并没有提高课堂效率,反而导致课堂混乱;没有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反而出现了不少矛盾。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合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几个关键性问题。

第一,教师要注意分组是否合理。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但是大部分老师都是以前后位或者同位为一个小组,导致小组成员在兴趣爱好、意志情感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不能真正实现小组的优化,也就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来对学生进行有机的分组。

第二,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监督者,要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和谐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而不是作为旁观者,只是维持纪律。

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23

语文是所有课程学习的基础,是进行知识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对语文的启发为今后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初次接触系统的语言学习,开展教育工作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拼音是儿童学习汉语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在帮助学生正音、识字、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小学语文比作一课小树苗,那么,拼音就是小树苗的根,只有一点一滴扎好根,才能够尽情的吸收阳光雨露和土壤里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善于形象思维、观察和记忆能开始萌芽发展,而拼音字母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加之容易被有趣的外界环境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困难。

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生动好看的优势,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积极配合教学实践,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给学生愉快的学习体验。

学习拼音是促进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启蒙开发学生智力的基础环节,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情况可知,拼音的教学不能采用“灌输式”、“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低龄小学生的天性比较贪玩,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心,思想不成熟,思维还不成体系,因此,“填鸭式”的灌输会使学生感到拘束、抗拒、无趣,自然是不情愿学的,学到的知识也是不容易被理解和消化吸收的。

因此,为了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哪些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课堂的缺陷,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海洋呢?凭借我的教学经验,体会如下。

1.充分解读教材,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语文教材上的彩色插图、有趣的活动都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教材,把书本介绍给学生做朋友,通过与课本的对话,潜移默化的将隐含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从拼音的基础知识结构来说,汉字拼音分为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例如,在讲到a、o、e这三个单韵母的时候,书本上有一幅彩色图画,描绘了:清晨,一个小女孩在小河边练习唱“啊啊啊”的情境,图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女孩儿的头和小辫子构成了韵母“a”的形状,有趣的图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记忆。同样,“e”音的插图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她在水中的倒影构成了“e”的形状,也能够帮助学生记住“e”的读音就是天鹅的“鹅”。我们将它编成小的歌谣在孩子们中间传唱,“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 a a;太阳公公红彤彤,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白天鹅,水中倒影e e e”。

2.创设趣味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容易分心走神,认知思维发展处于萌芽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给小学语文的启蒙教学带来了困扰和阻碍。根据小学生喜欢参与活动、喜欢得到老师认可和表扬、富于想象的特点,可以组织表演活动,可以编故事、唱儿歌,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令学生在活动中体味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声母“g k h”的时候,我编了一首儿歌“小鸽子ggg,小蝌蚪kkk,靠背椅子hhh”。通过顺口溜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将“g k”记住,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画出一把小椅子,形状和“h”很相似,然后引出“he”喝的读音,“h”“e”的组合就像一个这样小朋友坐在小板凳上喝水,就能够记住“h”的读音。利用儿歌、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另外还可以采用编故事的形式,寓教于乐,小朋友由于心智很幼稚,小故事总是对他们充满了诱惑,因此,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集中精神到课堂中来,又能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质量。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声情并茂,有丰富的肢体活动、跌宕起伏的语气和语调,这样更容易将学生们带入适当的情境,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3.开展丰富的活动,寓教于乐。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是主动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初级阶段应该格外重视的问题,学习首先要有主动性,只要学生能够养成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学生就会努力的参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负担,教学过程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尽可能的开展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参与热情的活动来满足小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给学生生动的感官和想象体验,因此,将有趣的游戏嵌入到教学策划中是在低年级学生教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篇5

中学期间,学生已经对语文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对语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一旦学生心里对语文有了抵触心理,那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了。另外,中学语文相对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他们就很有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严重的甚至会放弃语文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观察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景式教学

经过小学的基础学习,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语文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进入中学后如果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没有学好,在中学对语文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学生就会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特别注意情绪低落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心理变化,及时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传统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多采用讲授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昏昏欲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教改后,教师应该意识到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多参与到课堂中的学习和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应该是相对的,教师不能把所有时间都给学生自主探究,因为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没有发育完全,自控能力差,所以他们对于合理安排时间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规划学习时间。

情景式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充分,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完美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本充分的理解,对重点知识充分掌握,对素材的充分积累才能利用好情景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羚羊雕木》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来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的情境中去,让他们去感受文中所包含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二、注重基础性的教学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不仅应该教会学生书本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学好语文不仅仅只是为了成绩,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学好语文是对我们终身受益的一件事情,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由很多板块构成,其中基础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解的。

新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一些教师把这理念理解成为完全把学习交给学生,在课堂中花大量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忽视了对语文的基础性的教学,而语文知识是杂而多的,特别是基础知识方面,教师必须花时间来让学生掌握,只有学好了基础知识,学生才有信心更深入的学习。

语文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其他知识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认识了最基本的字、词、句、篇,学生才能去认识理解其他的知识,就像学生刚开始在学习汉字时教师会教会孩子认识拼音,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会强调字的笔顺,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记住这个字,笔顺记住了才能更好地把字书写工整。同样的,在中学阶段学生会学习比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知识,只有理解了这些知识的基本含义、基本特点,学生才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学生要理解其含义,掌握其意思,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创新意识,把握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课外延伸的知识很少,但在当代社会中,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具有创新意识,把握当下热点,这样对丰富学生的视野,教好语文都是很有帮助的。在课堂中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心得,让学生感觉学习语文是快乐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语文知识网罗方方面面,大到科技卫星,小到芝麻蒜皮,这些都可以转化成语文知识,中华文化两千年的历史,一个人一生是学不完的,所以学习语文是终身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让学生充满正能量,对于学习有冲劲、有耐心,特别是对语文的学习。

篇6

小学语文教学时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新课程教育要求教师,只有走出唯教材、唯教师的死胡同,才能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加强课外阅读就是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的最好方法。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1.调整“视野”,期待感悟

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层次较低,阅读能力也很有限,他们的“期待视野”大多只停留在主要内容上。而阅读教学只讲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期待着我们去体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我们应该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而扩大期待视野,让学生发现阅读是块沃土,正等待着他们去开垦。

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初读课文巧用导语引入课文,引出了蔺相如及廉颇两位关键人物,学生产生了“期待”,认真地去读课文,了解了蔺相如与廉颇二人的性格品质。对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敬佩有加,对廉颇的知错就改也大有褒奖。学生往往在这样的初读后,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阅读期待便大减,如果接下去一味地强求他们再读,效果就不会好,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讨厌上语文课。因此,此时教师就得想法子激起他们第二次“期待”。我就问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大家了解了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这两个人,你更喜欢谁?为什么?经过一番交流之后,让学生从三个小故事中选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分角色模拟情境演一演,立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表演之前,我先问学生:“要把角色演好,你应该先做些什么呢?”学生立刻说开了:“应该熟读课文”、“应该记住课文的话,读出人物说话时的情感”、“光记住背出来还不够,还应该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为了更好地完成角色的扮演,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产生了。他们的“阅读视野”由一开始的期待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变成了期待通过阅读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己用,积累满腹的语言为“演好文中角色”打基础;期待通过阅读获得语言再创造的“灵感”,将课文的语言进行筛选、重组,让语言拥有“自我”的风采。

2.拓展延伸,提升期待品味

篇7

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讲,想象非常关键。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感受与阅历进行判断、理解、探究、推理等,从而进一步把握古诗的意蕴之美、形象之美、情境之美,最终收获美的快乐感,增强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赠汪伦》这一首古诗的时候,能够借助自身的朗读,再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补充,启发学生想象这一首诗所表达的情境:水面上飘荡着一只小船,诗人乘船离开,可是诗人的好朋友汪伦没来送别。这个时候,诗人比较失望,突然熟悉的歌声从岸边传来。诗人非常惊喜,发出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没有汪伦对我的感情深的感慨!在指导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地感受到诗人跟好友汪伦间的深情厚谊了。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适宜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背诵古诗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古诗背诵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由于学生爱玩的心理,缺少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使学生把握古诗的文化韵味与魅力。为此,教师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宜古诗教学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背诵古诗。例如,教师在教授《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的时候,能够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呈现一些瀑布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进行观察之后,闭上眼睛,听瀑布的声音,这样,学生仿佛置身于庐山瀑布的跟前,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为学生介绍作者写这一首诗的背景与心情,这样学生学习这一首诗也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生的背诵也不再是难题,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篇8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所以要探讨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必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因材实教 积极性 验证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由其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1.“知已”,教师是教学方法的主导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有些教师却出现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象。

1.1因材实教,结合学生实际

我们必须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择。避免落得“东施效颦”的结果。因此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出适合特定情况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设备的多样化、现代化也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能。

1.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直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好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2.“知彼”,学生是教学方法的验证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只有通过了解学生情况,才能适宜地选择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1讲授学习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可以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要讲到位。

2.2讨论学习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3问答学习

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都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的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将二者统一起来。它将会不断地推动教学方法系统的完善与发展,及时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同时也要将认真研究教材作为重点。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是一种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教师也只有运用好“爱”这把金钥匙,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收到教育与教学的双赢。

?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总称。要想教好一门课,方法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所以,要探讨语文教学方法的问题,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做综合研究。

一、教学思路要明确

语文教学应当强调培养学生勤读、深悟、多写的学习态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读、悟、写等学习活动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以思想启发思想、情感激励情感、智慧碰撞智慧作为核心目标,重点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放自己、提升自己。读、悟、写的教学方法的思路可以分为初步、深入、拓展三个阶段。初步阶段强调学生对课文的基本了解,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后同学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形成对课文的基本认识;深入阶段重在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对课文进行细读、研读,同学之间初步交流学习成果,对课文有初步的体验和感悟;拓展阶段重点是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发扬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形成对课文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二、利用直观教学,加深学生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如只用口头语言提供听觉信号,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很不够的。为了弥补讲授中的不足,要恰当地运用板书。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的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一则优秀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可使学生见微知著,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的,很好地体现教学意图。并能突出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结构。每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杂乱无章的,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有特定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结构体系,用语言表述不容易全面把握,而用板书则能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抓主剔次,去芜存菁,把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形成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便于学生分析探求,加深记忆。

三、注重读写结合,为写作打好基础

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综合能力获得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教师在上每一节语文课时都应该在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教师可让学生口头说一说,或写一个小感想,或写一个小片段,或改写,或续写或扩写等等,让学生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了“语文课,即在课堂上教师借课本里的课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即用教材教语文,在教会上下足工夫,设法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授之于渔,让他们自求得知。这样就达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达到明天不教的目的。

四、语文教学的创新

创新是我们今天的新词语,也是要求现在的学生们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有语文教育的创新。而导入式教学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它同时也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基础教学模式,另外它还是一种最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方式。导入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最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诱导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外,还要让学生们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创新实践教育。户外实践活动不但具有动手性、灵活性,重要的是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发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教会学生什么是学以致用,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学会变通,不要撞了南墙还不回头。

五、贯彻落实情感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情感教学是我们今天不可忽略的,不能让学生只有智商而没有情商。那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贯彻落实情感教学呢?首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备”出情来。“情”是文学作品的客观存在,不是人们附加进去的,也不是随意割裂得到的。但是这些“情”有时并不都是露天的珠宝,一下子就可以看得清,摸得着。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进入角色,从而正确地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地。我们备课中凝聚的情感愈深,蓄积愈厚,发之愈烈。我们要做作者的代言人,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将作者的情思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还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读出情来。这里所说的读,不仅包括教师的范读,而且包括学生的诵读、默读。富有魅力的朗读是搞好情感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可以把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立体化、形象化地传达出来,使学生随着老师的朗读一起深思,一起激动,在内心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

六、结束语

小学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师一定不能辜负社会给以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努力探索新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以完成国家和社会给我们的使命。教学中,我们要明确我们的教学思路,利用直观教学,加深学生记忆,注重读写结合,为写作打好基础,也要做到创新教学,并贯彻落实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董秀伟.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2010,(0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148-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篇11

创设情境是近些年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语言等多种手段,去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而又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而通过这个具体而又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获的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一定好处。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情景,例如在学习《绝句》这首诗歌时,词首诗歌创作于公元762年,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一首诗歌,通过四个独立的画面,描绘出了盛唐时期的景象,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对于这样的意境显然是无法理解的,只有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才能感受出这种喜悦气息,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中观看这样的短片。初春万物复苏,到处都萌发着绿意,这时有两只黄鹂映入眼帘,它们在萌发的柳枝上舞动欢唱,画面一转突然晴空万里,一碧如洗,这时有成群的白鹭在天空中结伴而飞,似乎要直飞到轻摇直上,画面在跳转已经白雪皑皑,但是西岭雪山之上却晴空照耀,最后一个画面是江边船舶停靠,游子纷纷归家,这时学生会不知不觉的走入这四幅画面之中,心中有很多想要倾诉的东西,教师把握时机引领学生集体朗读,班级顿时会呈现出朗朗书声之感。

二、理解课文,角色朗读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也就是说在读书之时,要真正了解文章,对文章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激发出自身的情感,进而与文字亲近,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把文章中的角色当成是自己,让学生在这种换位思考的过程中,与文章中的角色感同身受,学生就可以真正的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涉及的角色众多,理解困难,教师就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等,并且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角色人物,采用不同的语气,尽量的将朗读与表演结合,这时不但学生的表演欲望会激发,课堂气氛也会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对于文章也会有更深的感悟,这就是一种创新的朗读教学体现。

三、多措并举,综合朗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朗读教学方式无疑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朗读,能够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如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把握文章,并且集中注意力,而集体朗读有利于教学气氛的提升,在书声朗朗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除此之外还有教师领读、学生仿读以及默读、速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多种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在综合朗读中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丑小鸭》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综合朗读法,如选派一名学生去当旁白,然后在选派一名学生当丑小鸭,自己则当鸭妈妈,每个角色的话语由相应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朗读,而到了丑小鸭受到嘲笑和冷落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读,这样通过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语言,在你中有我、我中有集体的情况下,多措并举式的进行朗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跟随着情节起伏去产生情绪上的变化,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也可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与丑。

四、树立信心,评价朗读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若想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力就是给与他更多的掌声与赞美,而这在教学之中无疑十分受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教师或者同学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笑,都能让自身获得无比的满足和喜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评价朗读的方式,是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的有效方式。首先,对于一些小学生而言,由于学生的识字有限,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读错字的现象,面对于此教师切记不可以给学生过多的批评,要逐步的引导学生,给与学生适当的表扬,进而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朗读。其次,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增进友谊提升学生认同感的有效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而实现共同进步,最后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消除对立情绪与紧张感的有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的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进而实现朗读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