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8 14:43: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视觉传达设计重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包装设计的领域中,版式设计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名称、产品功能等相关事实的基础媒介,排版样式的选择、版面的合理布局以及图案和色彩的精细刻画将直接影响到文字阅读的效果。文字是传达信息,交流信息的一种符号,是最直观表达设计要素的重要角色,商品包装上的文字设计,是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文字来了解商品的性能、产地、保质期和使用方法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文字在包装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功能性的说明文字,这类文字对商品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做了细致的说明,说明了产品的用途、成分、体积、重量、规格、型号、功效、生产日期、使用期限等,一般采用的字体是可读性很强的印刷字体,通常位于包装的侧面或背面。第二类是品牌形象的文字,这类文字多用在包装上的商品名称、品牌名称、厂名和企业标志等,这些文字代表着企业的形象,需要设计者进行精心的设计,使之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这类文字一般被安排在包装的主要展示面上。第三类是广告宣传性文字,包装上的广告语就是广告宣传文字,是进行商品促销的宣传口号。这类文字的内容应该遵循相关的行业法规,做到诚实、简洁、生动。通常会被放在主要展示面上,但视觉表现力不能超过品牌性文字,要作为辅文字出现。
在设计中如何来安排文字,需要设计师认真考虑和推敲,首先是包装的主题文字在整体设计中的位置、大小、比例以及字体的造型设计、色彩的选择。一般被安排在视觉中心位置,需要字体的大小、形体、设计、色彩等搭配恰当才能体现出主题。其次,主题文字与辅助文字的字号大小也是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两者的关系,可以从字体、大小、色彩、位置等多方面考],一个画面中,不宜出现多种字体,一般不超过三种,太多会产生杂乱与不和谐的感觉。字体的大小比例要适中,字体、字号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要节奏分明,这样容易使整体的画面产生韵律感,对有些需要强调的地方要做特别的处理。文字设计除字体外,文字的编排设计是形成包装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编排处理不仅要注意字与字的关系,还要注意行与行、组与组的关系。包装上的文字编排是在不同方向、位置、大小上进行整体考虑的,因此,形成一种整体的趋势或特色是必需的,这样才不会产生支离破碎的凌乱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内容文字的字形应保持一致性。在包装形象的平面视觉设计中,应使所有的文字有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符合人的视觉流程习惯,让消费者能够流畅的把所有文字读完。这就要求有一个主次分明的文字的安排,合理的文字编排设计能使消费者的目标随着设计者的意图来阅读,达到良好的阅读性。不同的字体形态有不同的视觉走向,要根据不同字体的字态流向进行编排组合。合理的文字编排组合对字体设计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强化包装整体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产品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对商品的信任度。
文字是传达信息的重要符号,字体的作用是向大众传达作者意图和各种信息,因此运用简洁易读的文字来表达设计主题和构想意念成为字体造型的必备条件。在进行设计时,因为装饰美化的需要,要对文字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变化处理。文字的基本结构是几千年来经过人们流传、改进而约定俗成的,不可篡改文字的基本形态。所以这种变化装饰应在标准字体的基础上,设计多在笔画上进行变化,结构一般避免做大的改变,使之能保持良好的识别性。包装文字设计中,文字的表现力非常丰富,不同的字体艺术,所表达出商品的品牌定位、产品定位、消费定位等都不相同,所以,包装文字设计应和商品内容紧密结合,并根据产品的特性来进行造型变化,使之更典型、生动、突出地传达商品信息,树立商品形象,加强宣传效果。在视觉设计中合理运用品名文字,是增强商品个性化的首要条件,是传递商品信息的能动因素,品名文字选择得当,可提升商品的文化内涵,给人以美的感受。
未来的包装设计是既富有时代感又不失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而文字是表现设计师思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能表现出不同商品的品牌定位,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无论是中文字体还是英文字体,都有丰富的字体风格和民族文化特色,包装上的文字不仅可以具备形象美感和传达信息的功能,还可以通过鲜明的个性体现各民族的文化内涵;书法和篆刻是中国独有的文字艺术形式,如果在中国特色产品中运用这种字体设计,能将民族特色表达出来,因此,设计师需要深入生活,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创造出更具有艺术魅力的包装作品。
中图分类号:J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71
Coupling of Advertising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Audience
Emotional Pain Points in Digital Media Era
DENG Xinying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Visual Communication of Art and Design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dvertising techniques in digital media age. Digital media era of advertising art and design highlights the unique concept of its visual representation level, more in line with the majority of the audience's emotional appeal. We chose the digital media age Aesthetic Implication advertising art and design as a case, the system i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digital media era advertising visual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significance of emotion coupled with the audience.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era; art and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 audience experience
0 引言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作为一种利用媒体形式公众服务信息,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形式,通过传播诸多公益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益行为的形成,促成了某些公益事业的发展。电视作为我国最大的主流媒体,在电视媒体中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制作上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艺术性。
1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艺术设计的视觉传达
1.1 视觉传达的表现模式与行为逻辑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关注的问题多是社会的热点,其表达的形式多具有一定的易于接受性。换言之,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较为自由灵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感彩。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在满足人的精神世界方面,同样具有极强的教育性、艺术性、责任性。一方面,从表现模式角度来说,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强调了独特而鲜明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在设计上,强调受众对于既有的意识形态、道德律令的遵守,企图通过内心的感动出发,触发并形成受众的共鸣,进而实现其自身的导向性与影响力,继而满足不同受众对于广告存在与发展的价值追求。例如,较为成功的广告《留守儿童》、《水土流失》以及《得蛙蛙》系列,都是在通过电视的平台,展示出关于留守儿童、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的基本理念。借助于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独特艺术载体,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体验的可能性。数字媒介时代广告通过台词脚本的设计旗帜鲜明地倡导或者反对某种观点,进而劝导人们能够摒弃之前的陋习。
另一方面,从艺术设计行为逻辑而言,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设计采用抽象性的词汇,只有置于具体的物象成为可感知的经验组成部分,其语意才易于得到理解。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中的艺术设计象征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设计崇拜的意蕴,既是对艺术设计自然属性的归纳,也表征了社会化、多义化的开拓。实际上,从本质上讲,任何数字媒介时代广告都具有一定的主基调艺术设计。尽管囿于文化传承差别表现会有不同,其彰显出的心智模式与行为逻辑是相对固定的。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体现出性格沉静而厚实的鲜明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特色。例如,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爱的表达式》以及《古迹保护》为例,我们发现其中对于白色的运用为例子。白色在广告中是从既往自然属性的锚定,诸如白云、羊毛、牛奶等颜色的同一性使得艺术设计言说能够得到归纳,而一旦其艺术设计运用中采用了白色也就成为一种常规用法。具体而言,记忆原点性质的存在形式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有必要进行特定的解释和逻辑思维,对于此种颜色产生敬畏心。当上述规律性质的观念不断地在生活中得到证实,艺术设计也就从自然属性实现了向社会属性的转变,为大众在景观社会空间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视觉消费提供了核心质素。
1.2 视觉传达的目标关联性与抽象性
所谓目标关联性,指的是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设计上必须体现出围绕某主题展开的核心理念。例如,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校车安全》中首先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小女孩的形象,这个小女孩自由地走过花坛、喷泉,在明媚的阳光里自由舞蹈。然而,紧跟着镜头一转,一辆破旧的校车呈现在镜头里。画外音是:她本来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显然,这样的设计,让每一个受众都希望身临其境,帮助小女孩,不让她迈上校车。这样,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设计的目标关联性也就准确无误地呈现到位了。基于这样的例证,我们可以认为,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史是一个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心灵情感史。在这种艺术设计创作者的心灵体悟下,艺术设计与广告心理结构相契合的佐证形态。
所谓抽象性,是指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设计关注的是创作者知觉与视觉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中被建构的路径,我们能够从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中也可以看到创作者主体的抽象表达。具体而言,电视艺术设计内蕴的诸多文化表征能够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艺术性与内容的现代性耦合中找到其自身应有的存在可能。例如,在电视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环保之路》的抽象性表达中,黑色同样是应用范围较广、象征意味较浓的物象。黑色象征的负向特质既体现出了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作品的基本创作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艺术设计包裹着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象征的高度、深度。这也就解释了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本身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源头,其艺术传承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性语言呈现具有完整性和在场性。而探讨作品艺术设计的审美理解与象征意味,实则是探寻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设计与艺术文化史切近相关性,旨归在于彰显创作者艺术设计运用的主体性与抽象的表现力。
1.3 视觉传达重塑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我们认为,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艺术感染力塑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形式上,避免了过多的长篇大论的说教,转而采用一些融理于情的表现手段,或者用比较写实的生活场景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二是审美价值上,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设计要体现能为受众接受的基本内容,要通过形式上的审美来达到与对象群体契合的程度。只有当观众真正为作品所打动的时候,才能够对美的对象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审美上的艺术性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就很好地是吸纳了表现形式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不关注宏达叙事层面的展现,而是强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的重新发现,在空间的层面上主张从不同的视角完成对于同一事物的多重看视。在具体的艺术设计上,《回家》风格融汇的影子,更多地强调了欣赏者的注意力对于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观看意识。艺术设计运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处理多是按照创作者理解在作品中重新对事物进行排列组合。这也就是所谓的“艺术设计造型”、“艺术变形”与“几何构图”等重要内容的题中之义。 在对于整个观者位置的位移中,艺术设计运用处理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表达的是一种融贯主体的概念。
2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设计与受众的美学耦合
2.1 情感透视的现代性耦合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完整清晰意向与艺术设计的使用,恰恰处于大时代的现代性转型的断层期。众所周知,现代审美思想跟视觉认知分析并行不悖,受众是视觉与知觉理论在设计层面的表现,这是我们探讨中国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设计需要申明的一点。在我们看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审美思想具有极强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性,从图像的视觉表征来看,尽管古典知识型所谓的定点透视的理念与之呈现出的完整的、清晰图像仍然大量存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所代表的恰恰是对于视知觉的解构,其意义不是对我们日常看得见的现实状况的简单复制、转录、还原,它是在借助技术重构了一个自主化的世界形式。基于上述的影响,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设计对于观者而言也创作了新颖的、碎片化的视觉样式,让人类的注意力从质感的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成为时间的流动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传统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完整性进行了独特的解构,并且其也与连续性一道不断地成为欣赏者考察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内容与主体经验特质必然考量的因素。
2.2 情感想象的固化耦合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符号的意味更彰显出数字媒介时代广告高度“符码化”的象征符号特征,成为自我识别标志。 现代知觉形式逐渐放弃了用单一的结构来构图叙事的尝试,通过对于知觉形式形成过程的探索,来固化视觉所及的形象与想象。我们感受到知觉已经不单纯是记录,它必须正视并明确知觉自身的不稳定性。现代知觉形式把握自身对于知觉断层的敏感认知,并揭示出注意力的悖论。这种情形下有意关注某个事物,并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进而把握其内在的直接性。毋宁说,现代知觉设计是在指出知觉的分解和形式的丧失,倘若认为注意力是连续体的动态形式,试图在知觉空间中建构自身的离心特性,以便让创作者的视觉和想象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2.3 艺术设计的情感体验性耦合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强化了体验性的特质,形成了让受众具有一种独特的体验美的重要能力。第一,经过长期的艺术设计实践,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创作者已经掌握了艺术设计组合与搭配的基本规律,他们在艺术设计对称与调和中获得了艺术设计的情感力量,进而让艺术设计的情感力量注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本身。第二,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反映了其关照世界整体的独特方式,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和审美特色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前者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语言表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矛盾的感知和概念。第三,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设计运用象征意义充分认识到实景摄入对于画面内容与含量的限制,重新组织并取舍了场景的基本方式,采用多视点方式入画,在二维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上扬弃了传统的远近关系。而在这一过程中,观者要从意识中清除掉自身既有的位置感,重新看视作品展现出来的对于视知觉的冲击,及其布局与格法上体验美学的基本脉络。
总之,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在迎合并满足欣赏者读图偏好的同时,也在主客体之间创造了相互解读需求,使得艺术设计的意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理解观者与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之间的认知变化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路向之一。
参考文献
多感官表达已经成为现代人追求重点,加之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的感官体验也在增多,视觉传达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将多感官表达与现代视觉设计融入在一起,不仅可以获得新的感官体验,还有利于创新现代视觉设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感官表达。
一、多感官在视觉设计中的含义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传达与方式也比之前重要了很多,现阶段,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并可以对冲击人们的各种感官,这样也就使人们逐渐重视感官体验。通常来讲,感官就是感受外界对人体器官的刺激,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感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多感官就是各种感官系统的综合体,它是一种认知理论与模式,并从各个角度与方向改变人们生理、心理,最终使其认识发生变化。将多感官表达应用到传播学中,可以有效消除视觉传播的限制,其所关注的内容是人的生理,并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与多感官表达方法联系在一起,依然要以视觉传达为主,感官表达为辅,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渗透。
二、多感官表达方法
感官刺激法
为保证视觉传达设计能够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就要通过感官刺激法来表达,这样不仅可以直接将主旨传达完整,还可以引起大众的注意,让其久久不能忘怀。
感官愉悦法
所谓的感官愉悦实际上是一种浅层次审美,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很少会获得感官愉悦,相反会出现很多令人不悦的声音或气味。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上就要重视愉悦的融入,将带有享受性质的感受传达给大众,这样就可以让大众在体验愉悦的同时,并获得好的感受。
情境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就是在多感官表达的作用下,通过晴景交融的方式,将大众带到主题设计中,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作品的记忆能力,还有助于提高识别率。感官表达应用的越多,所创设出来的情境就更加真实,这样也可以让人们获得更为直接的体验,从而获得最佳没计。
主体互动法
互动是两个主体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主体相互发展与作用的过程。视觉传达中,受众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使用者,作为信息接受者就要增强产品辨识度,让其主动参与到接受中,而互动就是让受众的各个感官都要参与到体验中,增强产品与受众之间的联系,表现出产品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深意。
三、多感官表达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听觉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无论是信息的传达还是接受都离不开听觉的应用,它也是现代设计师常用之一,与视觉表达同样重要。所谓的听觉表达就是运用声音引起大众的注意,但这种刺激只能是愉悦身心的。现代设计中对于听觉表达的设计不仅局限于消声,还体现在传播速度与面积上,且减少限制,现阶段,很多设计都是通过听觉带动视觉的,如在很多大型商场中,商场经常会播放一些动听的音乐,采取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愉快购物。
触觉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视觉主要是给人的感官上带来美的体验,而触觉则是让人们通过感受深入人心,给人的心理也带来美感。触觉往往与材料材质有关,人们在触摸到材料以后,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柔软度与舒适度,进而对其产生一定认识,这样一来就使触觉成为人们主要关注内容。现代设计也开始注重触觉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如很多手机外型的设计就考虑了触觉因素,以求给人留下美的触觉体验,可见,触觉表达已经成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重点。
嗅觉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嗅觉也是现代传达设计重点,尽管人的嗅觉不是那样灵敏,但却可以记住某种物质的味道,进而给人带来美的体验,使人即便离开了这种味道也会回想它给自己的带来的感受,引起大众回味与注意。如百合花的香味,如果人们不认识这种花,但只要再次闻到,就会知道那次闻到的是不是这种味道。
关键词: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实践;变革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科技、工业与市场等社会形态高度发展的新时代,设计类学科因其与市场经济、个体审美发展的紧密性,已成为现代社会市场中一个热门的行业。目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已渐完善,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较为合理,学生进入大学就可以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但是理论知识再丰富,不与实际的市场运作相联系,对未来的设计应用来说就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要联系,如何联系?学校与市场的需求切入点在哪里?如何建立起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设计教育模式?设计市场的需要就是设计教育的需要,设计教育的发展要符合设计实践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种与社会、市场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中国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处在极速成长的过程中,视觉传达教育体系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已逐步被建立起来。最初的视觉传达专业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办学方法,只是因为生源多、学费贵的一些好处就盲目地上了这个专业。虽然不了解这个专业,但只是大致地考察了同类的几个学校后,无视自己学校的特点就随意地制定出了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全然不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前期需要的大量教学设施投入。有的学校在只有桌椅板凳与屋子的前提下就开始招生授课了,再加上由于师生比例过大而疲于应付庞大教学任务的一些教师,和一群只会死读书也只能无奈死读书的学生,这一切就构成了最初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教出来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设计型能力型人才!于是,当时的市场中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设计行业急需大量有用的人员投入,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新近毕业的设计类学生却“滞销”。一些设计单位不得不将这些设计类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再培训后才允许其上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市场就是这样的混乱无序。当然,这种混乱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设计类的教育形式也不可能一直这样任性肆意地发展。面对设计教育的众多问题,中国的教育界一直有人在不断地寻找改善问题的方法,竭力调整、完善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探索的成果是显著的。近年来中国的一些艺术专业类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渐地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着,被完善了的设计教学模式不但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在与设计实践的同步方面也多有加强。但在完善设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改革者们因为多借鉴的是欧美设计教育体系中的方法与步骤,这些方法与步骤本身对应的是欧美设计在当地的社会效应与市场效应,它们的教学模式与这些国家地区的大学整体模式相一致,与当地生源模式相一致,而这些内容无论在形式还是功能上都与中国的社会、市场、大学、生源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再者,艺术类专业院校因其专业的单一性,在学校办学方针、办学方法等方面的决策上都可以直接使用欧美设计体系中现成的因素,但对于那些综合类普通高校来说,设计类的一些具有专业特殊性的要求,会与学校中的其它专业不一致甚至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设计教学形式在中国普通高校的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产生出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和漏洞。例如,从生源上讲,欧美地区的设计类大学生源与教师基本上均保持在25∶1的比例上,按照这种比例,在设计类的课堂教学及课下辅导形式上,灵活性较强,辅导的侧重点明确而深入,对于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把握较容易。而中国的设计类大学生源与教师的比例大约是50∶1,这个比例在很多综合类普通高校的设计专业都是存在的。对于设计专业必须1对1辅导的这个特点来说,面对这么多学生的一个班级一堂课下来,教师就是一刻不停地讲,也有可能连半数的学生都辅导不到,更不要谈教学质量了。所以,按照欧美地区或中国艺术专业院校的设计教育模式,进行1对1的深入分析探讨设计主题与设计形式,在中国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环节中是无法实现的。这也造成了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一部分学生学似未学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学生毕业时,本专业的设计能力与技巧还十分薄弱的现象。那么,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才适合中国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呢?
二、出现的问题与尝试解决的方法
(一)普通高校学生学习的要求与侧重点
对于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许多人在入校时是不知所措的,这种不知所措是这些学生对未来毕业的方向茫然的真实反映。毕竟普通高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无论在师资的配备上,还是教学硬件的支持上,或是接触新信息新资源的频率和层次上,又或是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上,都没有艺术专业院校强。也就是说,将来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毕业后,如果与那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在设计能力的角逐中是相当吃亏的。怎么办?是死路一条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作为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是不需要与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的。因为,两者在学校中学习的侧重点是可以不同的,将来就业的侧重点也是可以不同的。也许有人会问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因为在中国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类市场中,所需要岗位的分工已经明确化、精细化了,其种类多种多样,且每种岗位对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有偏重设计策划的、有偏重设计表现的、有偏重设计材料的,还有偏重于手工或技巧的、偏重于设计后期加工的,甚至还有偏重于设计市场联络与处理的。这么多的岗位对于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全部满足的。更何况,就目前中国艺术专业院校的办学侧重点来看,他们的学生主要培养的是在设计思维与设计表现这两大方面的能力,而对于沟通策划、材料应用、工艺制作、市场营销等设计的辅助方面涉及相对较少。因此,作为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如能在这些设计辅助领域加强学习的话,对于将来的就业是不需要有太多担忧的。几年前,在与一些中小型设计及印刷企业的负责人沟通时,他们就很无奈地提到企业急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但接收专业院校的学生根本就是奢望,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业务方面又不够深入。所以,对于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我认为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上、课程讲授的重点上、实践环节的安排上,都应该在设计的沟通策划、材料应用、工艺制作、市场营销等设计类的辅助方面加以侧重,突出强调应用环节的比重,使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不止可以搞设计,在设计前期或后期的各个应用、工艺、技术等方面更为精通。这样的教学改革,既可以调节各个设计类高校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时的残酷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类设计单位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设计人才的需求,还避免了不同类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反复开设的资源浪费,进而促使中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办学体系朝向良性循环发展。
(二)普通高校教学的理想主义与实际应用
相较于艺术类专业院校更方便接触到许多高端的、甚至是国际性的设计项目而言,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日常的设计作业,多数还处在理想化与商业化的两极分化中。这些综合类院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学校里,通常都隐藏在系部规模较小的教学单位中,学校对于这个专业的支持、倾斜力度一般都不大。什么国内外的最新专业展览、知名专家的专题讲座、专业兄弟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但凡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的都不可能有,如果再加上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话,那么专业信息的滞后就是一定的了。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一方面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师获取专业的最前沿信息滞后,通常国际设计界已经推陈出新两三年了,国内设计界也已经完全掌握了新信息、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了,这些专业教师才如获至宝地开始去研究这些新了解到的信息。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信息传播如此快捷,你出不去也可以上网查资料呀!可是网络上有关视觉传达专业新动向、新发展的一小部分的只言片语,怎么能使这些教师完全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全部呢?另一方面,教师的信息滞后带来的就是在专业授课中对学生讲解、指导内容的滞后,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知识掌握与应用的滞后。这在一些大型的国内专业竞赛中反映得尤为明显。对于国内一线的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平时看得多、听得多,其作品的整体设计水平普遍偏高;而内地较偏远地区的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作品,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手法、设计风格、设计表现、设计材料应用等多方面与之相比都有不少的差距,不是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努力或是本身就比较笨,而是和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专业信息的滞后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学校、系部重视起来,加大专业硬件、软件的投入,投入相当量的资金支持专业信息的畅通途径,这些问题才能得以解决。除了专业知识的信息滞后外,在设计实践的应用中,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受到了地域与市场的限制。比如说,在北京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做作业时,与导师接触到的大多是高技术含量的大项目,其中甚至有一些是与国际前沿接轨的,设计思维的拓展且不必说,只从设计规格、设计深度上讲,就可以使这些专业学生受益匪浅。另外,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设计材料可以寻觅到最理想的,制作工艺可以选择最先进的……诸如此类的市场便捷化,使得设计变得轻松而有趣;反观那些身处内地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当地的市场经济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要求本身就比较低,技术含量也只是拼图修图的优劣,只要电脑软件玩儿得纯熟,就可以满足市场的纯商业需求。再或者,有教师要求的作业标准比较高,于是学生们就只能意想其主题,过于理想化的表现许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许其中有个别较优秀的设计形式出现,老师与学生都很得意地看着设计稿新鲜出炉,制作材料与工艺的市场限制又摆在眼前,跑市场,没有;网上搜,无果,作业最终无改动、无差别地做出来。因此,在这类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教师们对他们专业水平的评判标准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当然,高标准、严要求也还是可以有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要考虑到其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为此,我们能否降低一下对他们的专业要求,结合当地现有的可用资源,走具有地方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之路。不需要去和那些艺术专业院校比较,不需要去和资源丰富地区的院校比较,视觉传达专业的覆盖面那么的宽阔,设计应用元素那么的广泛,取其部分发展成为特色,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所谓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即设计人员利用视觉媒介为人们传递的艺术创新设计理念。
顾名思义,主要涵盖了两方面含义:其一,视觉传达。也就是人们利用眼睛所看到的所有事物与景象;其二,艺术设计创新。视觉传达在现代传播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彰显了不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现如今,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视觉传达设计为大众传递优质的设计理念,进而收获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艺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所谓视觉传达,从字面层次理解即人们通过眼睛观察到所有物象传递与接收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仅仅代表了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也是对于个体内部信息的体现,这一过程就好似自然与人进行的信息传递。
视觉传达艺术在应用方面,更多是围绕商业服务而言,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设计面极为广泛,设计要素也更加丰富、新颖,由于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是以视觉形象传达为前提,也就是将视觉传达形象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因此不仅在消费者群体中得到了极大的信赖与支持,在店铺与企业群体中也受到了追捧。视觉传达艺术的运用,可以将商品、企业与消费者很好的进行整合,利用文字、图形与色彩的形式,为创新设计提供设计要素,同时也为其带来精神与文化方面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尽管视觉传达艺术属于新兴领域,然而却经历了诸多波折,迄今为止,视觉传达艺术已经从商业美术逐渐发展为平面美术。进入21世纪后,创新也被当作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阶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方式也在逐渐创新,尤其是传达信息方面,已经可以利用视觉符号实现预期效果[2]。针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图形、文字与色彩的结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凸显设计创新的效果。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设计理念的运用
(一)凸显设计风格的大众化
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大众化领域中进行运用,重点凸显大众化与多样化的特点,这是体现艺术设计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大众化与多样化这两点也是对立的有机整体。要想实现视觉传达艺术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必须要突出其个性化,比较有特点的便是在设计时融合中国特色元素。其一,设计师要对当下中发展环境进行了解,通过对多样化设计风格的了解,突出个性化设计特色,同时也凸显独具匠心的理念,具备多样化的设计特点。其二,设计师要善于使用合理的图片[3]。由于图片本身便蕴含着不同程度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理念,所以对于图片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丰富视觉语言的一种。其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之于艺术设计而言,不仅要对大众认知水平进行考虑,同时也要通过良好的设计体现中国特有的民族图案文化内涵,梳理色彩的特殊功能以及民族色彩之间的联系,通过与民族特色文化设计思维的有机结合,在同时结合现代与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设计视觉艺术作品。
(二)凸显设计风格的个性化
进行视觉传达艺术必须要彰显现代化设计风格。基于此,设计师必须要对社会中的不同层面进行深刻认知,了解生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设计基础进行补充,不仅要进行个性化设计,同时也要彰显自我价值和设计定位。设计师为了凸显设计的个性化,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与消费特点,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确定设计的主要方向,重点体现设计风格的个性化,使产品凸显个性化的同时也能够满足艺术、科技提出的需求,能够为大众带来特殊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近年来人们的环保观念逐渐加强,设计师务必要认识到绿色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在环保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使大众能够从深层次中体会到设计中所体现的和谐性。
(三)凸显设计思维的创新性
现阶段,人们的审美需求逐渐上升,这也在传统审美方面体现了差异性。所以,设计师所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必须要在思维上体现创新性。当前社会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发加快,在商品属性上也更加要求快捷性。所以,设计师所设计的商品,必须要体现方便性与便捷性,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节奏的需求,使其可以有焕然一新之感,全面提升商品的销量,为其赢得更好的口碑,有效扩展宣传渠道。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师只有了解了人们的实际要求,才能获得更为优秀的设计作品。
(四)凸显设计思维的敏锐性
设计师的创新理念必须要与生活实际相贴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设计,不能仅凭借想象设计。设计师可以深入人民群众,根据设计主题展开全面调查,从社会实际生活中获取设计的灵感,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日常需求、广泛联系生活实际的视觉传达艺术作品。设计师如果体现商品的艺术性,一方面,设计师必须要运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社会生活,掌握所设计商品主要受众群体,针对性的展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另一方面,对这一受众群体所具备的审美观与心理需求进行了解,经过全面的调查分析之后,按照最后所得结果对这一商品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只有如此才能有效设计与大众审美观、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商品,并实现我国视觉传达艺术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下,人们的审美观逐渐提高,这也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理念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如此才能满足时展提出的要求。文章中从大众化、个性化、创新性与敏锐性四个方面,对创新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通过设计为企业、商户、消费者提供更具艺术性的艺术商品,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与认识,导致产品设计与功能的同质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其影响范围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应用,其能够有效改变这一情况,提高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与准确性,及时向消费者传达信息,吸引其关注产品。同时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效果,使其不再是静态化与平面化的视觉效果,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播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刺激与新鲜的视觉体验,增强了设计的欣赏性与直观性。
一、数字技术发展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是艺术、经济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标志着人类进入到现代化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其主要兴起于19世纪中叶,当前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以网络和电波为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时代特征,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和体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基于计算机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数字媒体设计的重点与核心,需要以计算机为基础来进行多媒体设计,确保信息的交互性与逻辑性。总而言之,利用数字技术设计的作品多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依据,由用户参与者与专业设计人员共同完成。视觉传达设计同样是以数字技术为传播手段,充分表达信息,这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更为多样,载体更加丰富与广泛。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效果的影响分析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虚拟化。数字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虚拟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存储及存在状态,人们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形象化自己想象的事物,营造虚拟的环境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给人们带来听觉和视觉等的真实感受。虚拟化设计并不能与客观事物的原物原形相等同,视觉传达设计利用多样化的虚拟手法与手段,以此实现事物本质的真实性。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时,中国馆通过动漫制作和电子影像等技术展示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对北宋汴梁的繁华市井进行生动再现,使观众直观感受与体验北宋时期的习俗风情和社会生活,增强了视觉丰富、形象和生动的冲击力。
二是简约化。简约化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目标和表现形式,其设计能够使作品的特征与主题更为突出,删减琐碎情节与不必要内容,将作品的意图进行有效传达,保证设计的效果与目标性。简约化设计主要是通过简约的特征强调与提炼各种信息内容,实现信息的准确与及时传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采用简约化的方式时,由于表现形式趋于简约化,重点强调主体,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使人们能从细节部分感受作品的丰富韵味,确保设计效果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简约化,表现手法更为轻松与自然,设计语言更加朴实,设计表达的外延与内涵更为深刻,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是多维化。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维化主要指的是观众与设计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能够增强设计效果,确保设计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将相关设计领域与视觉传达领域相结合,从而使传统的平面图形逐渐转化为空间处理,也使单向的信息传递转为双向信息的交流互动,推动了视觉传达的多维化发展。总之,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与空间进行创新发展,在表现形式叠加、文字设计、图形重构与解构、图形绘制等方面的视觉效果更为强烈,增强了平面图形的立体感与空间感,也使得视觉传达信息具有多维性特征。
四是异质化。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对异质化的现象十分注重,而设计的异质化就是指设计中位置、强弱、大小、色彩、音响、文字和画面等的变化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当前各种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要想提高视觉传达的效率,需要保证传达方式的准确性,利用视觉异质化的形式表现信息,这样复杂抽象的信息会变得简单直观,加深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与印象。设计人员在创造作品的过程中,有意进行异质化设计,采用具有冲突性质的视觉符号,从而给人独特的视觉感受。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设计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对设计构思进行自如表达,保证视觉传达的异质性,引起受众的注意,从而实现信息传达的目的。一般而言,设计效果的异质化需要以设计方法的创新为衡量依据加以实现,给人愉悦的感受,使人能准确理解传达的信息并产生联想,避免视觉效果的雷同化与同质化。
三、结束语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科学、技术、艺术等多门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视觉效果和表现形式在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迎来了新的市场,形成了全新的视觉空间和思维空间,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人们的现实,决定与控制着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数字技术,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出具有独特效果和时代特征的作品,推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刚,臧之筠.数字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02:64-66.
[2]周越,董是非.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4,08:151.
[3]王亚萍.计算机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0,05:90+93.
1 视觉传达领域中的互补设计方法
1.1 互补设计方法简介
从互补的角度来分析,互相排斥的两个思想之间也可能一定程度地存在互补性,q证思考这两者的关系,更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和宽泛地看待问题,“互补设计方法”的思维模式是试着建立一个关系,这种关系互相之间可以互补也可以互相对立。在视觉设计传达领域中运用到互补设计方法,就是利用这种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让相互排斥和对立的设计现象或者概念通过某种特殊的思维方法来使之互相协调、相容,这种新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方法最终可以快速达到视觉创造的神奇效果。
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互补方法就是从互补理解的方向出发,让人们认识到运用其他的思维模式和框架无法体验到的视觉效果。老子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这种说法很好地体现了宇宙中一切生物的哲学形态阳和阴本来是不能共生的但是又是互相一村的,没有阳的存在哪来阴的说法,从辩证关系来看阴阳二中现象正是这里所说的互补方法的直接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这种互补方法也就是互为关系就像刚刚介绍的“阴”和“阳”一样,设计者不能用单一的视角去对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用互补的视角,看到问题的“阴”的一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到问题的“阳”的一面。
1.2 互补设计方法结构分析
设计问题是否能够被设计者认识和了解从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设计认知结构,一个合格的设计者,他的工具体系中必然包含创新的设计思维方法,一个别出心裁的创意能否成功地运用于设计者的思维中,最终体现在设计的目的和本质问题上。简而言之,在互补设计方法结构中,设计认知和结构模式互为关系,设计思维和设计的方法模式依托于认知和工具得到补充,最终完成的设计价值和结构模式体现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念。
2 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2.1 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过程
上面介绍到互补设计方法为建立互为关系的设计思维模式。在视觉传达领域中互补设计方法的应用重点在于怎么设计出创新的问题,问题的认知和形象转译在设计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互补方法是这样应用的:首先用互补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设计,互补的视角即为自我和其他、求同和存异、过去和现在、正向和反向、有序和随机等,从这些相互矛盾又相互依托的对立视角来分析和思考,才能宽泛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再使用互补方法实现视觉形象转译和生成模式,也就是说从单向和交互看视觉信息的传达、从具体与虚无分析视觉形象的成立、从简单与复杂分析设计主题的解释、从静止和运动来分析视觉形态的表现、从准确与大概分析视觉形象的表达。视觉传达设计中互补设计方法的应用如下图1所示:
分析图1可知,先提出问题,在思维创意的过程中各个方面去观察,尤其是在互补视角下(即为上图中的正向视角与反向视角、求同视角与求异视角、自我视角与非我视角、有序视角与无序视角、传统视角与未来视角)中全面的观察和理性地分析,下一步进入了互补设计的认知结构,在收集了很多的材料和信息以后根据归纳出问题症结,理性分析出问题的本质,在直觉归纳部分用简洁的思路提出相应的设计概念;其次是通过对应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来发展成设计概念的转译,从而建立一个视觉形象,在联想和创造的进程中,互不方法能够让视觉信息更加全面、多元、系统和综合,互补中寻找协作和相融。具体的方法正如上段所说的从单向和交互看视觉信息的传达、从具体与虚无分析视觉形象的成立、从简单与复杂分析设计主题的解释、从静止和运动来分析视觉形态的表现、从准确与大概分析视觉形象的表达。综合整个设计思维,一定要明确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设计者与设计对象是什么、设计背景是怎样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最终达到了什么样的设计效果,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最终对整个设计进行系统的评价。
2.2 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特点
首先,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相反相成的特点,即在相互对立的关系中找到相互依存的共生点。在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中,设计问题不可能一直协调和谐,在遇到相互对立和矛盾的关系时,设计者就要运用辩证的方法思考对立和矛盾点,在二者中找到平衡;其次,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叩其两端的特点,即为遇到对立关系时以互补视角为指导方针。一种思维模式不能宽泛全面地解决问题,互补的设计方法能够很好地扣其两端,在创新阶段就运用到互补的视角来研究和观察问题,才不会被单一思想而禁锢;再次,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反经行权的特点,即在思路上着重于从矛盾面突破思想的禁锢,在思路上从矛盾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能够让大脑从一个没有认知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这样就容易消去创新思维中的顾虑,理清思路;最后,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和实生物的特点,即各种思路相结合。在视觉设计传达的设计过程中,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不可能只是依靠一种思想模式做指导而产生的,在整个设计的创新性活动中,不难发现有很多种设计思想互相融合协作、互相矛盾统一,最终在综合的作用下达到了完美呈现,互补的设计方法主要的思想是在于视角多元相互矛盾统一,在这种互为关系的思想支撑下,通过各种思想、科学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思想方法协同合作的条件下,最终呈现出较好的视觉设计作品。
3 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的思想也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和感知的表现,很多时候,设计者既可以是大自然的征服者,也可以是大自然的矛盾冲突者,如果设计者以人们为重点,只从人的角度来进行创新设计而忽略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大自然可能也会以它的方式职位自己考虑,这种后果将不堪设想。只有在互为关系的设计理念下,用互补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之间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在二者的矛盾中找寻到和谐共存的平衡点,从对立面进行分析,把人们和自然联系起来,设计者们需要人工自然、自然自然以及人造物等方面实现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在视觉信息的传达过程中,图形各种各样的创意能够切实有效的融入完整图象信息的表达当中,并且能够将其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充分的展示和体现出来。图形自身就带有一定的含义,与信息传达以及图形符号等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将视觉传达自身作用充分地展示出来,而且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信息传递和应用。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大力发展,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抽象图形的表达能够更具效果,图形自身具有特殊表现力和作用,而视觉上也是如此,两者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切实有效的利用抽象图形来进行视觉传达,保证视觉传达的真实性和质量。
1 图形内涵和抽象图形的概念分析
1.1 图形内涵
“图”最初来源于古代一些定居农业社会的人们,在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下,他们利用特定的形象将自己的想象或者是想法进行相对应记录,并且保留下来,利用特定形象对某些事物进行切实有效的刻画和表达。毛碧莲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汉字色彩探析》文章当中有关这方面观点与之相似,如果要将“图”的起源进行追溯的话,在原始社会一些部落图腾,或者是当时一些器皿图案等等,都能够体现出当时“图”的应用和l展。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大力发展、进步的影响下,“图”也随之变化,并且不断地演变,越来越复杂、所表达的内涵、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图”自身所分担角色类型也越来越多,人们将这种以图形记录的方式称作为“图”。
“图形”则是图画和形态相结合的意思,其本质就是人为设计,图形的功能性比较强,图形的功能比文字或者是语言等一些其他媒介来说,能够真实传播某种概念或者是思想内容。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某位心理学家曾经对图形的解释是“人生理上对于一个物体基本范围内的认知”。比如人们在认识矩形范围时,重点部分是该图形的直角结构,但是实际上,图形与一些标记或者是图案之间,都有非常大区别,图形主要是人们在特定思想影响下,对于某一种元素或者是某几种元素组合而呈现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图形可以看作是认知上一种升华的表现,能够给人们的发展和生活带来启示和帮助,并不是单纯的标志或者符号。
1.2 抽象图形概念
在图形设计过程中,抽象主要是对一些自然物象当中,具有本质属性又与自然痕迹相互脱离的图形,抽象图形的表现手法有非常多的优势特点,其中包括自由独立、形式多样、时代感丰富等等。这种视觉表现方式能够给人们留下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这样才能够对某种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在保证能够完成消费目标的同时,充分表达出抽象图形自身的概念。抽象图形当中的“象”主要是对“意象”更加重视,特别是肌理特征以及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在视觉传达过程中,能够充分留下丰富想象供人们思考,将商品的属性以及个性充分的传递给人们,让人们能够自主去了解和探究商品的内在。[1]
2 视觉传达设计中抽象图形的表现方式
现如今,抽象图形的表达形势已经逐渐成为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点内容,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保证抽象图形自身的表现,将图形进行创新和改变,将其自身的作用力充分表达出来。
2.1 在海报招贴当中利用图形创意
海报招贴在现代社会经常可以看见,海报招贴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仅能够给人直观感受,而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传播,而海报招贴的传播影响力,最根本因素就是其自身的吸引力,在视觉上是否能够对人们造成新鲜感或者是冲击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吸引人们目光。海报招贴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在室外进行,海报招贴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抽象图形的创意,如果海报当中图形具有非常震撼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就会起到根本性吸引的作用,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2]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就表示图形创意应用是成功的。在针对图形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对图形、色彩以及文字之间的配合进行着重关注,海报招贴过程中,图形是其中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语言,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这种图形效果能否产生良好、有效的广告作用,能否提高人们的视觉注意力,这些内容都能够直接看出抽象图形的利用价值。
2.2 在标志中利用图形创意
在原始社会中,标志很早就已经出现,甚至比文字还要早,标志在原始社会当中有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作用和印象,标志还具有象征性。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图形标志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改造,标志在信息传达方面不仅具有非常强的直接性,而且能够达到非常快捷的效果。标志设计的根本原本就是“浓缩”,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将设计内容进行有效浓缩,还需要对其自身的结构进行分析,在视觉和内涵上都做到“浓缩”。[3]
2.3 包装设计过程中利用图形创意
现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生活物品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很多人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不再单纯只是需要才购买,如果外包装好看、具有个性,也会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在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提升商品包装整体形象,其重点内容就是图形的科学合理应用,图形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商品自身审美品位,而且能够给其自身个性美提供良好保障,在保证产品功能性的同时,能够保证产品包装质量和美观,在产品促销方面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现如今,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建筑行业或者是建筑物上,都能够看见抽象图形的广泛应用,比如北京的鸟巢、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这些都是抽象图形应用的典范,在当地也是标志性建筑,将图形结构与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将当地特色、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来,而且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具有时代特征。建筑物具有标志性和特殊特点,不仅能够引发当地整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整体发展,而且能够通过建筑物自身不断的传承文化,从而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对标志性建筑物关注的热度持续上涨,通过抽象图形的利用,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结语
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抽象图形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抽象图形这种表现方式的存在和应用,不仅能够充分的表明内容、含义、主题,而且能够保证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目光。图形创意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能够给人们最直接的直观感受,形成震撼视觉冲击,将产品、建筑或一些其他产品自身的内涵、文化、意义,充分利用抽象图形的表达形式来展示出来,引领现代社会人们的发展。
参考文献: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目前在我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依旧无法真正适应我国市场,为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文章深入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该具备的新思路,力求以较为具体的措施促进高校相关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两方面的改革能够使高校为我国相关设计领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真正实现高效率的人才产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知识转换为能力,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其社会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承担着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双重任务,故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必须结合实践进行设计,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具体来说,高校可利用从企业获取的最新市场动态和人才市场需求,更新教学课程内容,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始终保持新鲜的活力。例如,对“图形创意”“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等内容的解读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市场。视觉传达设计对于学生的绘图能力有较强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利用现代技术,将传统的绘画与计算机作业结合,同时加入摄影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多项技能。例如,构图、光线等,可以将这些课程进行合并进行教学,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高校历来是科研的重要阵地,而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而言,无论是在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上,始终未能摆脱国外的影子,导致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始终无法真正取得长足发展。因此,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应将科研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进行落实,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要完善教学方案,建立特色化教学模式,优化骨干课程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拥有稳固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参与其中,指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开题并进行研究与探讨,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撑,学校可以开办一系列科研竞赛,力求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科研热情,积极推进活泼的科研与教学氛围的形成。设计课程内容时,实行模块与重点相结合,紧抓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突出专业技术的培养。
三、丰富课程授课模式
以往的授课模式,多以书本的间接知识为主,大大影响了授课的效果。因此,可以增加网络、媒体以及相关新的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通过这些新媒介的运用,丰富授课模式,从而丰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视觉传达设计原本就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学科,应利用好开放这个优势,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不断运用现代技术,其中包括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听觉媒体:如霓虹灯、广播、吆喝等;纸制品:如招贴、书刊、报纸、POP、手提袋、包装盒、宣传册、名片等;流动媒体:如服饰、车身、飞机、轮船、热气球、气球等;空间媒体:如路牌、店招、横幅等。利用好这些媒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授课的手段,能够改善其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创新精神萌芽,真正做到与时展同步。
四、设计多维度教学模式
多维度教学模式,也称阶梯式教学模式。阶梯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时间上的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课程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课程的安排。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涉及范围广且专业课程较多,对初学者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最主要的还是理论教学,辅之一定的实践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应该多安排阅读课程,增强学生浏览量。而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因此,可以安排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科研项目,或者与企业对接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以巩固所学知识。空间阶梯的内涵是让学生的学习也变得阶梯化,通过自我学习、交流互动、师生探讨这一多维度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质量。阶梯式教学模式以多维度的角度进行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必然能够对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适应发展,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促进发展,而固步自封和生搬硬套均无法取得成就,因此,要以新的面貌进行教学改革,适应发展要求,希望此研究能给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教育提供思路,促进该专业的发展。
作者:张子俨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视觉思维创新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既属于一种设计方式,也属于一种设计手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发展趋势受到受众主观视觉形象的影响,且呈现出三维立体、思维时空的特点。基于此,必须加大对视觉思维创新模式的应用,在作品中加入适当的时代元素,从内容、形式和思想等方面综合创新传达设计,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设计的需求。视觉思维创新模式主要包括发散式、逆向思维和联想性思维模式,三种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有不同的作用,应深入研究其具体创新方向,才能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方向
1.协调比例与尺度的关系
比例是视觉传达作品中衡量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协调的比例可以给作品增添美的元素,使得受众体会到作品的美感。而尺度能够更好地提升受众对作品的观感。因此,在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应协调好比例与尺度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设计者应找到其平衡点,注重作品中尺度和比例的处理,充分发挥两者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2.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视觉思维是设计者对图形、物体等事物的印象和感受,只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事物,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在设计过程,不断完善其设计作品,基于此,在设计视觉传达作品时,应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得设计者在认识事物时,可依据其不同要素划分,对事物的面、线、点做出最优的识别与分类,从而更好地应用在设计作品中。
3.强调以视觉为中心
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视觉”,在进行视觉思维创新时,必须强调以视觉为中心,围绕视觉展开相关的研究和泰索,确保思维创新方向的正确性。需要注意的是,视觉是人体观察、感知事物的重要感官渠道,其可以快速集中人体兴趣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辨认,因此,设计者必须强调视觉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受众对设计作品的兴趣,从而扩大设计的影响力。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途径
视觉思维是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其思维模式的创新力度,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三个方面创新视觉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让受众体会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内涵和深意。
1.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体验,在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可加大对设计者逆向思维的训练程度。从设计者自身的角度分析,应进行有意识的逆向思维训练,在设计作品时,从后向前或者从下向上思考事物,从而丰富设计作品的创意效果。同时,在搜集视觉传达设计的素材时,设计者可以收集创意型或特殊型素材,使得设计作品在不同的素材前提下,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加深受众对作品的印象。
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人们常提到的一种创新思维,其属于视觉思维模式中的特性与应用,在培养设计者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可以对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在设计事物时,要求设计者从其他角度切入,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找准作品的立意,赋予作品更多的含义。通过加强设计人员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使得其视觉思维更为活跃,拓展设计人员的思路,更好地创造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3.力口强联想思维的训练
联想思维应用的范围较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让设计者主动将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连,生成一种全新的创新视觉思维,提升其作品的质量与水平。联想思维可以分为对比、接近和因果三种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作品进行联想与记录,选择恰当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
一、视觉思维创新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既属于一种设计方式,也属于一种设计手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发展趋势受到受众主观视觉形象的影响,且呈现出三维立体、思维时空的特点。基于此,必须加大对视觉思维创新模式的应用,在作品中加入适当的时代元素,从内容、形式和思想等方面综合创新传达设计,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设计的需求。视觉思维创新模式主要包括发散式、逆向思维和联想性思维模式,三种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有不同的作用,应深入研究其具体创新方向,才能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二、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方向
1.协调比例与尺度的关系
比例是视觉传达作品中衡量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协调的比例可以给作品增添美的元素,使得受众体会到作品的美感。而尺度能够更好地提升受众对作品的观感。因此,在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应协调好比例与尺度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设计者应找到其平衡点,注重作品中尺度和比例的处理,充分发挥两者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2.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视觉思维是设计者对图形、物体等事物的印象和感受,只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事物,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在设计过程,不断完善其设计作品,基于此,在设计视觉传达作品时,应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得设计者在认识事物时,可依据其不同要素划分,对事物的面、线、点做出最优的识别与分类,从而更好地应用在设计作品中。
3.强调以视觉为中心
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视觉”,在进行视觉思维创新时,必须强调以视觉为中心,围绕视觉展开相关的研究和泰索,确保思维创新方向的正确性。需要注意的是,视觉是人体观察、感知事物的重要感官渠道,其可以快速集中人体兴趣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辨认,因此,设计者必须强调视觉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受众对设计作品的兴趣,从而扩大设计的影响力。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途径
视觉思维是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其思维模式的创新力度,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三个方面创新视觉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让受众体会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内涵和深意。
1.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体验,在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可加大对设计者逆向思维的训练程度。从设计者自身的角度分析,应进行有意识的逆向思维训练,在设计作品时,从后向前或者从下向上思考事物,从而丰富设计作品的创意效果。同时,在搜集视觉传达设计的素材时,设计者可以收集创意型或特殊型素材,使得设计作品在不同的素材前提下,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加深受众对作品的印象。
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人们常提到的一种创新思维,其属于视觉思维模式中的特性与应用,在培养设计者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可以对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在设计事物时,要求设计者从其他角度切入,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找准作品的立意,赋予作品更多的含义。通过加强设计人员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使得其视觉思维更为活跃,拓展设计人员的思路,更好地创造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3.加强联想思维的训练
联想思维应用的范围较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让设计者主动将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连,生成一种全新的创新视觉思维,提升其作品的质量与水平。联想思维可以分为对比、接近和因果三种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作品进行联想与记录,选择恰当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