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1 15:43: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济学的功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1
制度说到底是一系列规则。规则的作用在于指导人们的行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建立制度的一般意义(功能)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使外部利益内部化、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政府采购制度同样具有上述功能。
一、节约财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这是市场化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功能。众所周知,财政活动过程至少包括三个阶段:财政资金筹集阶段(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资金阶段(财政支出预算)和财政资金使用阶段。完整的财政管理政策应该是对上述三个环节管理的有机统一。从我国财政的总体运行状况分析,分税制的实施使得政府财政资金的筹集有了基本的制度安排,而且效果明显,但是支出环节管理粗放、控制不力的问题相当突出。财政赤字表现出加速膨胀的态势。从财政平衡和消灭赤字的角度看,如果支出控制不住,收入增加再多也难以平衡财政。所以,要走出困境,提升公共财政,必须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走制度创新之路,建立有效控制财政支出增长的机制。在资金使用阶段,建立市场化政府采购制度是建立这种控制机制的最主要方面。
从国际经验来看。西方国家的政府采购制度不仅仅使政府得到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和劳务,“实现采购费用10%的节约率”,大幅度节约支出,而且强化了预算约束,减少了资金的流通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借鉴国际经验,扩展我国地方政府竞争性政府采购方式的制度创新,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支出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财政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将原属政府机构的单向采购行为变为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多方竞争行为。改革目前财政支出一拨了之,管理粗放的状况,建立市场化政府采购制度,不仅是财政支出管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降低行政成本的现实选择。
二、调节经济运行,实现政府经济目标
首先,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国民经济的问题平衡。国家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稳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政府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情况下,国民经济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可见,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减直接影响社会需求总量的变化。一般来说,各国政府支出占GDP的30%左右,其中有一半以上用于购买,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因此,政府采购对于社会总需求的影响,要比税收和转移支付更为直接、更为迅速,效应时滞更短。政府作为国内市场最大的消费者,其采购行为可以社会总需求进行及时调节。例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经济过热时,可以通过减少政府采购规模来使经济过热降温;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经济萧条时,政府采购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
其次,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需求的拉动和技术的创新是产为结构演进和升级的基本动力。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远远超过了其他要素投入的贡献,而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另一方面,政府在市场系统中是一个巨大的需求者,而且,它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它的购买行为,不仅仅采购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应考虑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成长,为技术创新者“创造”一块市场,以此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这也是西方政府采购制度功能新的发展方向。对于我国而言,通过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更显得非常必要,非常迫切。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
Key word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Engineering Economics;curriculum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44-02
1 《工程经济学》课程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能力要求的关系
随着建筑行业工程师注册制度的推广和执行,注册工程师成为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能力认可的途径和标志之一。建筑行业注册工程师作为专业人才,除具备工程技术能力外,还应具备工程管理能力,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融资决策能力、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方案的比选能力等。工程领域涉及的这些经济类问题都是通过《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解决的。此外,《建设工程经济》也已成为注册建造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对他所提出的方案的技术可能性负责,还必须对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负责。在我国现行的诸多建设领域的执业资格考试中,工程经济学都是一门必考的基础课程(见表1)。通过学习,为合格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履职搭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目的与改革思路
2.1 教学目的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通过对《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原理、资金成本的含义,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等章节对工程项目投融资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案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实现对未来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设备更新的内容与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直接相关。价值工程原理有利于项目管理者以最小的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最佳的功能。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工程项目的经济决策方法,对从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过程中的投融资管理、项目的后评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2.2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与分析方法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①综合性。工程经济学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大类。②实践性。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来源于实践。③系统性。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集合体。工程经济学分析的对象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
工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①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地运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必须正确地把握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所描述的经济运行过程。②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工程经济学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是从定性出发,通过定量,再返回到定性。即首先从工程项目的行业特点、分析的目标要求、基本指标的含义出发,通过资料的搜集、数据的计算得到一系列判别指标,最后通过实际指标与基准指标的对比,不同方案之间经济指标的对比,对工程项目各方案作出优劣判断。③系统分析和平衡分析:工程经济分析的过程需要计算成本、收益和费用,其目的在于寻求成本费用与目标的平衡点、成本与功能的平衡点、技术与经济的平衡点。④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对工程项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动态评价为重点,多练习多实践。
2.3 改革思路 ①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将本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注册工程师考试联系在一起。②改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尤其是与注册工程师相关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解。③增加案例教学,以工程实例来介绍工程经济的概念,强化工程领域经济理论的重要性。
3 《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措施
3.1 教学方法改革 ①精心策划绪论课程,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都十分重要。在第一堂课上,要把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阐述得清清楚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好本课程的自信心,为教学双方的和谐促进奠定基础。具体措施主要有:首先要依附于实际工程案例来讲理论,最好是众所周知的大项目或身边熟悉的小项目。其次,通过问题来引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要真实而且不陈旧。②基本概念要准确详细讲解。本课程中有些概念贯穿始终,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如资金的时间价值、方案比选、不确定分析、价值工程等内容。因此,这些概念要细讲,直到学生掌握。③基本公式要讲透,这里主要指常用的复利公式、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举一反三,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课时。④灵活组织教材内容,避免课堂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更要避免长期使用一本教材进行教学。博采众长,多利用参考书和优秀教材来充实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极大丰富教学内容,也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工程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工程经济学与投资项目评估学、工程经济学与投资效果学等课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相关知识进行对比讲解。⑤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解决好课时减少与学科知识容量成倍增长的矛盾。既要有细讲,也要有泛讲,还要有学生自学内容。⑥强化案例教学,增加课程实践学时,将复杂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案例中进行介绍。
3.2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本课程的计划学时数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特点,对课程群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综合考虑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设置最实用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3.3 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本课程具有实用性比较强,所以本课程的考核应该以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为主,既可以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项目财务评价练习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编制、专题研究论文等非考试方式进行,或多种考核方式同时采用。
4 《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根据以上教学改革措施,进一步加深了相关教师对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得到了丰富、考核方式得到了改进。
本课程的教学已获得的广大学生的认可、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日后的注册工程师考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个比例在农业院校中尤其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大的困难是经济上的,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和综合能力方面的一些问题。由于生活困难而形成的挫折感,往往使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在心理上表现为自卑、孤独、无助,长期心理问题的积累可能会产生消积对待人生的态度,使人生带有浓重的灰色调。
就业竞争力差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临近毕业的贫困生来说,由于家庭背景、就业观念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在择业与就业的过程中也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他们在学习上投入了极大的努力,但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的比例仅占6 % ,他们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以及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也低于其他学生,他们的英语基本都是“哑巴英语”[ 1 ]。综合能力的欠缺也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而解决这些心理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欠缺最佳的途径就是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他们提供较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通过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尽快的打开心结,自我调节,适应社会。所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的能力资助问题应该成为社会、学校热点关注的问题。
一、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存在的问题
1.资助手段相对比较单一
多年来,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在重点帮助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问题的同时,却较少关注对他们的心理解困、精神资助与健康成长的关爱,在资助模式上出现了重物质和经济资助、轻能力帮扶的倾向[2]。
而社会上各种家庭经济困难资助的基金也多是选择一定的受助群体,简单的进行经济资助,这种资助方式虽然简便而直接,也能比较快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期的身心健康、能力培养作用不大。
2.勤工助学岗位少、层次低
相比较直接的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勤工助学不仅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资助,有效地帮助了他们度过生活难关,顺利完成学业,而且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培养、社会锻炼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帮助,是既能解困助学、又利于育人的方法之一[3]。
目前各高等学校基本都有相关的勤工助学管理和服务部门,但由于普遍只有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参与,而高校环境相对比较简单,能够提供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岗位非常有限。很多高校投入不少精力将勤工助学推向社会,但由于受社会劳动力竞争的影响,同时学生存在学习任务上的时间限制,导致在社会上形成勤工助学市场的效果并不理想。
另外,大学生勤工助学很多还仅停留在低层次的简单劳动上,很多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仅限于打扫教室卫生,管理宿舍楼等。这种助学活动虽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但对参与同学的知识应用、能力拓展帮助不大。对于提高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锻炼、综合能力锻炼效果不明显。
二、 如何通过加大勤工助学力度进行能力培养
如何改变目前资助手段相对单一,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是我们必须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1. 社会资助手段和形式多样化
为了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助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要求经济资助的实施主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多方位的资助活动,例如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
单纯的经济资助手段虽然能够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只是简单的授之以鱼。如何能够使资助手段更有力,内容更丰富,就要求高校、资助者或资助团体将经济资助向勤工助学的角度转变,通过勤工助学的过程来进行能力锻炼,授之以渔,使得受助群体在走入社会后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贫困学生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报酬,对于其自信心理的培养也很重要。
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中开创出了一种新的模式,除了在经济上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外,同时又给同学们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受助同学们通过在肯德基餐厅打工,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社会,主动的融入社会。
可口可乐公司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也走出了一条比较有特色的路线,为受助学生提供先进的企业文化的教育,有计划的举办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活动,并且利用植树节等机会对受助群体进行感恩和回报社会的教育。这些举措对于受助学生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很大帮助。
2. 勤工助学活动社会化
勤工助学岗位受限惟一的出路就是把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推向社会,在社会的广阔市场上去拓展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领域和岗位。
目前各高校的勤工助学主体仍然是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在勤工助学推向社会的过程中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勤工助学社会化的效果不明显。
为使勤工助学社会化效果更明显,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来管理和发展勤工助学,由高校让位给社会力量来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参与,通过充分的社会实践锻炼解决学校和社会脱节问题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加大力度提高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
目前勤工助学的层次基本为劳动型,校内的勤工俭学曾是一个颇为尴尬的岗位, 因为学生一旦加人就意味着被贴上了“贫困” 的标签[4]。大学生是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如何使勤工助学更好的和学生所学知识学习结合,提高勤工助学群体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勤工助学面临的问题。
提高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就需要学校教学科研实体的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实体优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参与专业相关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机会并从中获得一定数量的报酬。受助学生在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提高专业能力。
提高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还需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技能培训,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高层次的岗位。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技能,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处开展针对贫困学生的英语口语培训和计算机技能训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技能提高参与勤工助学,更有利于加强信心和动力,而并非耻辱和低人一等。
4. 积极引导勤工助学向“创业型”转变
目前很多高校基本采取学校拔出部分资金用于资助勤工助学学生的报酬,但毕竟高校资金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要改变这种境况,就需要勤工助学活动在学校给予一定的“输血”和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学校积极引导勤工助学形成创业模式,由学生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再次为其它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创业型”的勤工助学活动,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参与经营,学会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在市场中竞争、如何进行管理,真实的锻炼社会能力,有更强的克服困难的能力,甚至有助于个人人生计划的形成。
5. 利用勤工助学为着力点进行感恩教育
随着勤工助学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将勤工助学为着力点进行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
勤工助学参与同学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拿出来作为支持学弟学妹发展的基金,或者这部分同学工作后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捐给基金,通过这些感恩回馈的教育,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有善心,更懂得珍惜和感恩,能够正确对待贫困,自强自信,自立成才。
三、 关于高校勤工助学模式的一些思考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加,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一部分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勤工助学体系。
1. 建立独立的勤工助学管理机构
我国高校一般将勤工助学管理和服务挂靠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来实施,但由于精力和时间投入的不足,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满足勤工助学工作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勤工助学部门来专职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事务。该管理部门从贫困生的确定、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和考核、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等方面来开展工作,使勤工助学工作更有延续性,管理更科学合理。
2.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以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勤工助学管理机构的职责、岗位内容、考核标准、审批程序等给予明确的规定, 以制度来保证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制定学生申请参加勤工助学的程序、学习情况、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效果和奖惩等要求, 使勤工助学工作规范操作,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正当权益。既能保证勤工助学任务的完成, 又能达到培养教育的目的, 使勤工助学活动持久深入地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5]。
3. 广泛吸收资金做为勤工助学开展的基础
我国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基金来源渠道单一, 基金总额严重不足。高校勤工助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与学生学杂费, 基金增值和社会捐赠相对较少。而美国的勤工助学基金则有政府强大的经济资助和政策保证,凡属于联邦勤工助学计划的工作岗位70%-75%的薪酬由联邦政府支付, 剩余薪酬由用人单位支付[6]。
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国家拔款和学校基金能够专款专用,独立管理。另一方面,广泛吸收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资金作为勤工助学基金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的直接以经济资助的方式发给受助学生。除此之外,用人单位的薪酬也是学校勤工助学也是勤工助学基金的主要来源,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来促进勤工助学的了发展。
四、 结语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证明,勤工助学不仅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寻求经济解困,也要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能力培养的平台,使这部分学生成为长为坚强而自立、贫困而乐观、综合能力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勤工助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洋.中国农业大学:三种资助一个都不少[N].人民日报,2005-02-17.
[2]王宏卫.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转换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7).
[3]张晓琴.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中国林业教育,2005(06).
[4]徐真华.知识型取代劳务型:勤工助学的升级[J].中国高等教育,2006(08).
[5]袁琦. 美国高校勤工助学的特点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6(04).
短期培训学校地处农村,因地制宜,延伸办学功能,为三农服务。作为“仙游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面向农村,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劳动力再就业、进城务工、雨露计划等各种项目的培训,对农村劳动者进行各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培训期间,学校充分做好培训准备工作,制订培训计划和方案。师资方面,学校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聘用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教学内容方面,选择实用性强、针对性强、贴近工作实际的教材。培训方式方面,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采取半脱产学习、农闲时集中学习、现场指导教学等多种形式,深入村庄、田间、工地、厂房等,采用培训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自主灵活的教学方式。学校现已形成校、镇、村联合招收学员———学校培训———用工单位接收学员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劳力输出服务。三年来,学校的阳光工程培训先后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沼气生产工、农村信息员、农副产品贮藏加工、乡村旅游服务员等专业,举办30多期培训班,合格人数达5000多人,并全部实现就业。新增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开设服装加工、电器维修等专业,举办5期培训班,共400多人实现再就业;进城务工培训开设无线电装接工、服装缝纫工、测量放线工、钢筋工、砖筑工专业,共计10期,培训1000多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举办8期培训班,主要是电子、电工专业,共培训农民工500多人。雨露计划培训开设毛竹栽培、蔬菜种植等专业,举办6期培训班,共培训300多人。各种培训累计约1.2万人次,这些务工人员通过技能培训全部实现了就业,实现了“一技在手,吃穿不愁”,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工生存问题。同时,学校对已就业农民工进行实时跟踪,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农民工学员得到用工单位好评。学校各项社会培训工作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2.面向民营私企,积极开展岗前培训
学校根据周边乡村民营私企的需求对企业在岗员工或岗前工人进行培训,提供文化课、专业理论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学校先后为10多家企业的在岗员工提供培训,受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
3.面向乡村干部,积极开展提升学历教育
学校与仙游县赖店镇文化技术教育学校合作,针对镇所属的各个村开设村干部学历提高班,采取函授、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对村干部进行政治理论修养、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教学与培训,先后近200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高班的学习。学历教育提升了村干部的素质修养和领导工作能力,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将科技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带到乡村,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鼓励更多农民参加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
二、提质保量,促进创业,服务区域经济
1.借助“三下乡”活动契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学校充分发挥校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功能,为农民服务。学校开展了初、中级10多种涉农专业技能鉴定,借助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契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在提升农民工的文化、科技、卫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从业规范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每年,学校为近1000名社会人员进行各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人员持证率达95%以上,为农业企业、乡镇培养了一大批符合就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鼓励自主创业,打造乡村品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
1.小学后勤管理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持久、长效开展创造优质条件。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质性开展与落实,除了对于校园活动的实质性开展具有促进作用之外,而且可为小学教学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与执行提供充足的财、物及人等各种物质支持。后勤管理工作的健全化与有效性,能够在学校区域内创造十分积极又活跃的校园氛围与环境,对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积极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起到很好的调动作用,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教学品质的提高营造良好氛围。2.小学后勤管理能够为教师积极的工作状态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能够为教师教学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诸多助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各种教学器具,均需要后勤保障部门供应。此外,在校园各项设施的维修与保养,以及各种教学设备的维护上,同样离不开后勤部门的定力配合及积极参与。因此,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对于教师积极工作状态的实现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获取的作用。3.小学后期管理能有力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整洁、健康的校园环境,除了有助于小学生智力开发及学习之外,对于小学生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其优质品格的形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陶冶与熏陶作用,通过培养小学生积极又乐观的人生态度,达到增强其责任心与自信心的目的。
二、小学后勤管理的现状
1.缺乏后勤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因在管理人才方面的缺失,以及在管理经验方面存在的相对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促使许多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未能切实落实或出现不到位状况,尤其处于比较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此状况更为凸显。因对后勤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另因长时间过于偏重教育教学方面,造成后勤管理工作失去原有地位与作用。2.后勤管理人员在自身技能与素质方面相对较低。针对许多小学后勤管理职位而言,通常由在职教师担任,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面对繁重、嘈杂的教学任务,通常情况下无额外时间与精力,专注于后勤管理工作,在后勤管理业务技能及工作经验方面也比较缺乏,所开展的后勤管理工作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没有专门为其能力提升提供培训的内容部署。因此,这些后勤管理人员通常具有较低的管理技能,具有相对低下的业务熟练程度。3.后勤管理制度规范相对缺乏。许多小学当中的后勤管理部门,实质上仅为临时性的采办,后勤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应的制度规范支撑。当发生突出事件时,更没有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这便造成小学后勤管理在较大程度上存在规范性严重缺乏的状况。
三、新环境下小学后勤管理改善对策
1.增强后勤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新环境下,除了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之外,在后勤管理工作方面同样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只有对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充分、合理化地运用,将现代管理人员的智慧最大化发挥出来,才能有效推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与落实。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后勤管理工作者来讲,其所具有的责任意识及职业素养更重要。只有不断增强后勤管理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且将其当做一项长期工作抓,才能推进后勤管理工作从业人员在业务方面的精进及在素质上的最大化提升。2.做好、做实后勤管理工作财务保障工作。保障并支持其财务,乃是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关键。后勤管理工作归根结底与财力、物力及人力的支配密不可分。若缺少充足财务的有力支撑,后期管理的各项工作就难以有序开展,就难以长久维系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当然,当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充足的财务支撑与保障后,需要构建一套完备、详细且符合学校自身实况的财务管理制度,真正使各项内容公开透明,接受校内外监督。3.强化校园的安全与卫生。后勤管理工作在校园环境优化举措当中,可把校园绿化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软硬件的合理搭配,实现双向提升。此外,后勤管理还要加大安全防护力度,不仅要在校园内增加相应的设施防护,还要在饮食方面强化防护工作,将所有危险消灭于萌芽状态。
四、结语
对于后勤管理工作而言,乃是一项系统化又长期性的工程,其工作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学校未来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至此,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应紧跟新环境的内在需求,始终秉持先进理念,强化各项工作的建设与完善步伐,推动小学后勤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昕.基于新形势下的小学后勤管理功能及改进措施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9:215.
[2]殷祥仁.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J].戏剧之家,2015,24:203.
[3]崔长明.新形势下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J].中华少年,2016,01:239.
[4]王兴伟.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探析[J].好家长,2016,04:57.
2.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导向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对学生的行为起着防范和警示作用,但往往因具有一定强制性,会使学生觉得其主体性受到忽视而产生抵触情绪。而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教育和激励等工作方法,引导大学生接受和认同预警机制,使其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引导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师转变管理观念、改变那种依靠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来管束学生的方式,把管理内容和目标渗透到大学生预警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间接、含蓄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避免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因明显的目的性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制心理,保证预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为预警机制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良好秩序,也是保证预警措施取得实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3.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管理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更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有利于提高思想工作的有效性。有些思想问题其实也就是管理问题,人们的思想意识离不开具体活动、切身利益。”高校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中,把预警机制教育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即在学生管理预警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引导性教育向约束性教育与引导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教育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有力地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二、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不仅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有效地改善和加强了学生管理自身的建设,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其功能,对于保证学生预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动力价值。
1.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制度化管理是一种“刚性管理”,尽管具有规范化、程序化和稳定性等诸多优点,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显得刚性过强、柔性不足、灵活性少。这种管理模式实行金字塔型自上而下的线性管理,它以稳定为目标,以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目的,采用“事后处理”的管理思路,以问题式管理为手段,以说教为主要工作方式强调管理者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而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通过将社会的基本理想、信念培植到大学生的思想中,不仅能培养共同的社会认同感,给其以行动指导,而且可能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价值的认知与觉悟水平。
2.发挥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已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需,因而,发挥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尊重大学生生命个体的多样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3.发挥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专业化管理上,同样也体现在育人思路和方式上,在这一点上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共同的目标。以往,在守旧管理思维支配下对学生进行的是严格规范管理,学校各级部门及教师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会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和师生间交流与沟通的缺失,出现师生关系淡化、理解与宽容减少、矛盾与误解增多、双方关系趋于紧张的情况并在现实中已发生。而学生管理预警机制能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感受和现实需求,让预警教育过程成为管理者与大学生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感情抒发的过程,这样,学生预警教育的预期目的也就顺其自然地达到了。
三、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功能的实现
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即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做到四个坚持,让学生在预警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思想政治素质。
1.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强调为全体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科学化、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学生管理者,包括学生干部,在学生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住宿服务、资助服务等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便利,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管理和预警关注,使得预警信息更加全面准确,跟踪服务更加及时到位,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动机制,要求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管理者和专任教师)及学生骨干跟踪服务,实现学生管理由直线型向网络型转型,拓展学生管理的时空域。坚持预警与干预相结合、信息管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关爱学生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拉近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矫正“管理=命令+服从”模式,体现融洽、协作、灵活、韧性与和谐的服务特点,实现在服务学生中实施管理,在教育管理中体现服务,使学生管理制度既具有权威性又不失人情味,既把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把大学生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坚持人性化与制度化相结合,深化人文关怀,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重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应强化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关怀,坚持管理服务学生与尊重关爱学生相结合,将学生的成长要求和成才愿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意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服务与管理。在警示和干预过程中,应通过建立信息库和学生成长特殊关爱档案,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关爱和帮扶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者优化工作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深入学生课堂、寝室、家庭等场所,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逐步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营造一个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良好环境。以家庭经济困难预警为例,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单亲、欠交学费、日常生活消费较低等学生群体)信息库,通过平时观察、具体调查以及家访等形式进行预警关注:针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成长特殊关爱档案”,通过帮助他们申请助学金与勤工助学岗位、办理助学贷款等途径来关爱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针对欠缴学费而不申办国家助学贷款、生活困难而不主动申请勤工助学、申请资助但不符合资助条件、生活开支超过自身支付能力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并对他们进行警示和干预,就现实情况通过电话等方式告知学生家长,要求家长共同参与处理。在对困难学生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中,引导其他学生参与监督与帮扶,鼓励其他同学给予困难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困难学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现象,为困难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还应不失时机地在校园内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主动开展受助学生的回访和家访工作。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必净对于提高脓毒症治愈率及改善凝血功能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5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两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组同时静滴血必净治疗。结果 APACHE Ⅱ评分(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对照组为(18.36±4.66)分/(17.37±4.46)分/(14.58±3.66)分;研究组为(18.33±4.52)分/(15.62±4.12)分/(12.31±3.35)分。治疗后24 h及72 h,两组评分均下降,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转归率为84.0%(21例),研究组转归率为92.0%(P>0.05)。血凝指标变化: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除TT外其他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PLT、APTT、PT、TT及FIB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扶正攻邪,卫气营血理论,联合应用血必净能够有效提高脓毒症临床疗效,纠正其病理过程及异常凝血。
关键词 脓毒症;血必净;凝血功能;APACHE Ⅱ评分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c)-0016-02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Xuebijing on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Sepsis and Its Efficacy
XU Lijian
ICU Ward, Shanghai Yangsi Hospital, Shanghai, 2001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Xuebijing on improving the cure rate of sepsis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Method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ps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intravenous drip of Xuebijing. Results The score of APACHE Ⅱ before treatment, 24h after treatment and 72h after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8.36±4.66) points, (17.37±4.46) points, (14.58±3.66) points,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18.33±4.52) points, (15.62±4.12) points, (12.31±3.35) points, separately. 24 h and 72 h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the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ll P<0.05). 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84.0% in the control group (21 cases), 92.0% in the study group (P>0.05). Hemagglutination indexes’ change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hemagglutination indexes (P>0.05). After treatment, all the hemagglutination indexes of the study group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and hemagglutination indexes of the control group except TT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PLT, APTT, PT, TT and FIB index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uzhenggongxie and weiqiyingxue theory combined with Xuebij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for sepsis, correct its pathological and abnormal blood clotting process.
[Key words] Sepsis; Xuebijing; Coagulation function; APACHE Ⅱ score
[作者简介] 徐利剑(1977-),男,湖北罗田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危病重工作。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通常临床上具有典型的感染因素,如手术、严重创伤、全身或肺感染等。为探讨血必净对于提高脓毒症治愈率及改善凝血功能的积极作用,2012年9月—2013年9月,该院针对多例脓毒症患者,开展了综合疗法+血必净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间收治的5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接诊先后顺序编号1~50号。其中较早就诊的1~25号,设为对照组;另26~50号,设为研究组。对照组(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37~68岁,平均(58.2±12.1)岁。研究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9~71岁,平均(59.7±12.8)岁。两组原患疾病均包括,重症感染、肝胆及胰腺病、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恶性肿瘤、血管病等。两组APACHE Ⅱ评分分别,对照组(18.36±4.66)分,研究组(18.33±4.52)分。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原患疾病、APACHE Ⅱ评分等情况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35~75岁。②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2]。③病程不超过24h。④至少出现以下一项凝血障碍:无直接诱因的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逐减、TT或(和)PT或(和)APTT减少、FIB<2 g/L、FDP或(和)D-二聚糖增高。⑤研究前获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疾病终末期;②原患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缺陷;③患有心理、精神疾病,昏迷;④ 48 h内出院/转院或死亡;⑤病历资料不全。
1.4 方法
对照组:根据SSC脓毒症治疗指南,常规采取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血糖控制、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方案[3]。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采取血必净Z20040033)治疗。一次取50 mL血必净注射液溶于100 mL氯化钠溶液(0.9%)中,于30 min内静滴,2次/d。严重时可3~4次/d。
1.5 疗效观察
1.5.1 疗效评价 两组疗程均为7 d。于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及72 h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4]。治疗结束后,记录30 d时临床转归情况。
1.5.2 血凝指标 采用德国BE-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以凝固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PLT、APTT、PT、TT及FIB指标变化。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APACHE Ⅱ评分
治疗后24 h及72 h,两组评分均下降,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临床转归情况
对照组(25例):好转21例,死亡4例。好转率为84.00%。研究组(2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好转率为92.00%。两组临床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血凝指标变化
结果见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除TT外其他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PLT、APTT、PT、TT及FIB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脓毒血症是严重的全身炎症综合反应,是严重感染、创伤、手术及重度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5]。该病的发病急,病死率高。近年来,中医药已经从过去的慢性病辅助阶段进入到了危重病治疗阶段。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脓毒症属热病、伤寒、疫病范畴。其发病原因可归于气阴两虚、寒热互结、阴竭阳脱,加之毒邪内蕴所致。因此扶正攻邪,卫气营血是中医治疗脓毒症的基础。资料显示,在对症治疗的墓础上,联合应用中医疗法着眼于整体,积极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逆转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进程,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改善预后。血必净成分包括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中药材提取物,其具有活血化癖,疏通脉络,消除内毒素的功能[6]。程率芳[7]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必净可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促进脓毒症患者内毒素的分解和释放。邱春芳[8]等研究认为血必净辅助治疗可逆转患者多器官衰竭的病情进展,从而降低临床病死率。若单一采用西药治疗,其有效率仅86.24%;联合血必净,则可提高有效率至90.00%以上。该次研究中,常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纠正凝血异常,APACHE Ⅱ评分也有改善。联合应用血必净后,APACHE Ⅱ评分改善更为明显与快速。从30 d临床转归情况来看,对照组好转率为84.00%(21例),研究组则达到了92.00%(23例)。可见应用血必净在快速改善脓毒症病理过程,纠正凝血异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 朱红阳.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新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13,11(2):1739-1742.
[2] 李建国.解读SSC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处理指南[J]. 浙江医学,2013,7(3):507-509.
[3] 牛莎,张睢扬.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抗感染治疗进展[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3,6(3): 1-3.
[4] 邢利峰,姬晓伟,谢波,等.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 4880-4882.
[5] 宋国维.严重脓毒症并循环障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8): 1405-1407.
[6] 吴素凤. 脓毒症患儿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0,23(4下旬刊): 99-100.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灵活的运用“示错情境”,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分析错误、归纳总结,并且养成小组合作的习惯,养成探究学习的方法。“示错情境”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关键词、易错处准确掌握知识点,掌握做题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也会比教师讲解深刻很多。希望能够将“示错情境”运用到更多的教学当中。本文举例皆以苏教版高中化学课本为准。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示错情境”
有关高中化学教学中“示错情境”的创设方面,在引入“示错情境”的同时,应该充分暴露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易出错的地方以及需要学生自己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以拓展学生思维,掌握课堂重点,能够分清易混知识点为教学目标,更好的学习化学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知识。
其次,“示错情境”的创设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作业的批评以及修改,这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作业讲评的时候,可以拿同学们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为范例去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同时,应该先提出错误的观点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并且小组交流各自的观点,说出来被举例同学错误的地方并且改正,更深一步地增加同学的记忆力和知识点的掌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最后,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并且寻求一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示错情境”,让“示错情境”的创设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对教学起到应有的效果。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去实现,也可以要求学校适当组织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中,更好地掌握“示错情境”创设的要点。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示错情境”举例
以溶解度概念的讲解为例来进行说明,具体的案例分析如下:
1.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g;
2.在100g的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8g氯化钠,因此我们称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8g;
3.当温度为20摄氏度时,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g的氯化钠,因此我们称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g;
4.当温度为20摄氏度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的氯化钠,因此我们称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5.36g的氯化钠刚好可以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的状态,因此我们说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6.当温度为20摄氏度时,36g的氯化钠溶解在100g的水中恰好形成了饱和溶液,所以在20摄氏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向同学们展示这些要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去判断所提出的观点的正确与否,通过自己的逻辑能力与已有知识去做出判断,获得辨别分析的能力,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自己判断一段时间以后,应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多听一听别人的思路,拓展自己的思维,多方面考虑问题,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示错情境”创设的功能以及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示错情境”的创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以及意义。第一,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它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块,以一种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并且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十分准确,记忆长度相对平时的教学形式稍长。第二,对于教师来说,适当运用“示错情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更快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让自己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他们也可以根据自己一步一步的推理慢慢地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记住答案,从这点来说“示错情境”的创设相比较以前是进步的,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师自身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以听课评课的方式让更多的教师更好地更灵活地在课堂上创设“示错情境”,在不断地接受吸收别人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四、小结
创设“示错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教”与“学”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更加深刻、准确地进行记忆,提高课堂效率与知识点的掌握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于高中化学中“示错情境”的功能及创设进行了研究讨论,分别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示错情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示错情境”举例以及高中化学教学中“示错情境”创设的功能以及意义。希望可以起到实际性的效果,让更多的学生、老师注意到“示错情境”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有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一、引 言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存在以下矛盾:一是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二是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滞后的盾;三是毕业生愿望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矛;四是就业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与现工作模式的矛盾。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不是毕业生数量多,而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问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基本上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但他们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随着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需求会越来越高,高校自身也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尽管各级政府已着手实施更加合理、有效、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理顺机制,协调各方面力量,以期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宽松的就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但这些都是事后的补救行为。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事前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学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好坏,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的影响[1]。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目前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学环节都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校教学与现场实际脱节的问题。一方面,接受学生实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并给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风险,所以尽管企业签订了建立实习基地的协议,但实际上并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再加上扩招后各高校实习经费紧张,学生人数增多,企业即便有心也无力接纳,从而造成实习走马观花等问题。另一方面,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既得不到实习企业员工和领导的解答,也得不到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少数步入硕士研究生行列外,大部分将进入企事业、行政机关单位,从事工商管理专业或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种种工作。简言之,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本科人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
为探明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近几年来,通过调研和走访毕业生、企业和国内其他高校,深感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素质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反映在专业教学计划上,只见课程设置,不见能力、素质培养方案;只见理论教学安排,不见实验教学安排;反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只见教师的课堂讲授,不见学生的实训或实验;反映在教学成效的评价上,是只见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见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成果。正是由于存在这两大问题,致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磨合期长,适应性较差,难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难以满足实际部门对人才的要求。为此,本文将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功能的视角探讨如何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动手能力,为他们度过职业探索期,打通就业不畅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功能概述
众所周知,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基本的功能是[2]:(1)使理论教学得到深化。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作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二是可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系统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真正成为知识的掌握者。从这种意义上说,实验教学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提升理论教学水平,提高知识传授效率的作用。(2)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人们所具有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科学、人文素质,必然基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换言之,进行知识传授是进行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前提与基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知识等同于能力与素质。知识是获得性的,所获得的知识能否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取决于学生是否进行知识运用的实践,在何种广度与深度进行知识运用的实践。从这种意义上说,实验教学是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必经环节或必备条件。(3)不同人才类型的差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有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之分。我们既要看到,无论是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研究型人才而进行的实验教学,还是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而进行的实验教学均具有上述两大功能,但也要看到二者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研究型人才进行的实验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科学求真的精神,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从事知识创新的基本技能、手段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的实验教学的功能,则在于培养学生的的团队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与诚信意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从事专业工作或创业的基本技能、手段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4)不同人才规格的差异。还要看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有不同的规格,有高职高专规格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有本科规格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还有研究生规格比如MBA、EMBA等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规格不同,实验教学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为培养高职高专规格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的实验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为培养本科规格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的实验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应用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为培养研究生规格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的实验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和高端经管管理能力。理清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的功能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不切实际地提高或降低实验教学功能层次,无疑有悖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关理论综述
就业能力是从国外引入的概念,学者们在认识上尚存在一定的分歧,这导致了我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简单化或者复杂化。简单化是把就业能力等同于应聘能力,复杂化是设定复杂的指标体系弱化了实际的可操作性。事实上,在西方就业能力的内涵是在不断演变的。1909年Beveridge首先有就业能力的提法,最初的定义是以成熟劳动者(able-bodied workers)的可利用率为根据。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辨别出哪些劳动者是需要被替代的(不能雇佣的,比如说年老的),哪些劳动者是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可以雇佣的)。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就业能力的内涵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些研究关注如何提高社会弱势人群的就业能力,因此通常把这一概念作为结果变量,较少关注这一变量本身的测量及其后续的影响。Gezier把这种将劳动者分为可雇佣的和不可雇佣的就业能力概念叫做“二分法的就业能力”(dichotam
ic,ployability)。
英国学者Hillage和Pollard把就业能力阐述为“可雇用性”,指的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对大学毕业生可雇用性指的是其从获取就业岗位、维持就业岗位、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岗位这一动态过程的能力。可雇用性是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要从复杂的学习中获取,还需要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向雇主展示,需要在工作生命周期中持续更新,需要拥有可转换的关键技能,如沟通技能、解决问题技能、人际技能、承担责任和组织能力等。美国大学教育和工作测试中心通过工作关键系(Work Keys System)制定了包含7项就业能力的一个大型量表,这7项能力是:阅读能力、应用数学能力、听力、写作、定位信息、应用技术和团队工作能力。此外,典型的测量工具还有“德克萨斯福沃斯学区的C3项目和密歇根州的部长职务发展和测评”。现在,除了基本的读写能力以外,某些就业能力的测量也开始强调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在引入就业能力概念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可操作性的把握。
综上所述,关于就业能力,国内外研究者有多种界定。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0)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瑞典的M・L・戈德斯密德经过调查认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要具备五个要素,一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二是人际关系技巧,三是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四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五是敏锐的广阔的视野。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Depart
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DFEE)则把就业能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指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国内有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人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虽然定义很多,但可以确定的是,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1)基本工作能力欠缺。基本工作能力是指大学生进入职场、获得工作的最基本的能力要素,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从事实际工作必须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如诚信、乐观、自信等品质。根据相关研究,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能力、特征的重视程度调查及对目前毕业生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忠诚度等素质非常看重,这些都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首要标准。然而目前大学毕业生却在多方面存在着欠缺,思想观念不成熟,对工作缺乏热情、拈轻怕重,难以适应职场环境;与人相处存在障碍,缺乏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甚至出现简历造假现象,对本职工作缺乏一定的忠诚度;面对压力缺乏自信甚至心理健康出现危机等。(2)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后,应能够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而且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但目前大学毕业生存在着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的现象,专业功底不扎实,一知半解,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就业中遭遇困难。或者即便就业后,因自身学习能力不足,而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更新。(3)实践能力不足。实践能力是运用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各种能力综合应用的外化体现。当前,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非常看重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很多企业希望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一来就能马上胜任工作。但是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一直是阻碍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又一大因素。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差,综合应用能力差,甚至不能学以致用,眼高手低,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4)创新能力缺乏。创新能力就是敢于独辟蹊径,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新办法,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的领域的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经过一系列的归纳、分类、总结后形成的复杂而协调的行为动作,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性、高度的综合性、突出的创造性和鲜明的个体性等特点。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只有靠不断创新才能够生存,而企业的创新取决于它的人才的开拓创新能力。因此墨守成规、不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受到了冷落。目前大学教育注重的是知识传授而非方法传授,因此存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缺乏,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后劲不足,工作缺乏创意等弱点。(5)择业意识的形成相对滞后,求职能力有待提高。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刚刚起步,就业指导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临近毕业的几个月里开始求职,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并不了解,对自己和职业都没有太多的认识,更谈不上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就业时常常手足无措,不能准确把握求职信息,准备不足。求职技能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意识形成的滞后,导致了求职技能的缺乏,在应聘时没有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容易造成求职失败。
五、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高校各部门协调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要重视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服务,积极拓展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提供条件,搭建舞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功能,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其路径选择如下:
(1)政府应确立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
积极搭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平台。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政府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确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积极搭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平台。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健全社会公共职业训练平台,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实施职业训练,使其掌握职业搜寻的能力,获得对职业领域的适当了解,提升就业与发展所需的相关能力。其次,政府要建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规范与完善相关的社会职业培训体系,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再次,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采用财政政策激励社会各界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的建立,以扩大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方面的可利用资源。如政府利用费用分担机制与企业建立就业能力开发基地,或者对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训练的相关机构或者项目提供奖励、资金援助或者政策优惠。当然政府为此已经迈出可贵的步伐。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针对困扰企业和高校的实习成本问题出台了关于《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支付给在本企业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扣除。但这些内容对企业、学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从法律上规范企业、学生在实习中的行为,避免实习中的违约、毁约等问题发生。(2)高校要加强教学改革,实行“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相结合。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高校应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功能,改革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改变陈旧的“讲授式”、“接受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传统的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主的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实行“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相结合。在“理论课堂”上,对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合理搭配与组合,并通过柔性教学机制加以实现,灵活调整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自主地选择课程;调整原来知识传授式的大班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采用教学互动、交流启发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通过主动思考、大胆置疑、积极探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眼高手低。因此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训力度,努力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建设立体化、全学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实验教学、专业模拟实习与实训、创业教育、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等。(3)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功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点,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学校的主观愿望,也不是政府的行政力量,而是市场需求。高校应密切关注国家和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好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及各专业的招生规模。应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点,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的规模和专业设置。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差异性催生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差异性。高校应突出自身特色,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使各专业的大学生都能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柔性机制。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按照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创新。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把优化课程体系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点,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加强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推进基础理论与实验实训有机结合、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式、案例式模块课程建设。按照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模块设计课程结构,对相关或相近专业进行交叉整合,减少理论课和必修课的课内学时,增加实践课、选修课的学时,强化课外指导。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创新课程体系,挖掘和共享课程资源,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因素,从而充分满足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4)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功能,重视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将培养大学生做人的本领和做事的能力相结合。”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是高校刻不容缓的一项战略任务。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其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把创业作为将来职业生涯中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宣传成功创业经历,把创业作为大学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学校的科研和产业同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设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其次要通过创业教育和培训,达到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如 “创业教育”、“创业与风险投资”、“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技法”等,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创业技能,以便学生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再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如通过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创业服务工程、大学生创业联盟计划以及校企合作等,让大学生具备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判断分析与决策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竞争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创业类社团组织,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5)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功能,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仅是找工作的指导,更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开发,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追求,内化科学的择业创业观念。高校应加强系统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建立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加强对大学生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所有环节与层面,努力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制定职业规划。应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状况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情况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使之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技能;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中心,建立大学生自我测评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意向测评、职业兴趣分析测评等,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在了解就业市场、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六、结束语
把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问题作为新形势下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进行理论探讨,涉及因素众多(政府、高校、企业、大学生和社会等因素),因此,该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非线性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和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功能视角:(使理论教学得到深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不同人才类型的差异和不同人才规格的差异等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选择。然而,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择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个体在就业中会面临不同的就业问题或困扰,也可能出现一些就业心理问题或不良情绪,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根据其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规划职业。对在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避免他们走进心理误区,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胜兴.加强公共实习平台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群言,2010(10):8-9
[2] 曾小彬.关于经管类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9):1-3
[3] 王霆,唐代盛.国外就业能力框架和模型研究发展综述[J].求实,2006(4):214-215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不同的语言交际完成课堂语境的教学任务,因此,课堂话语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然会使用模糊限制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模糊限制语表扬或批评学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避免在教学中因回答错误而遭遇尴尬。模糊限制语具有以下语用功能:使教学语气平和;使教学语言周全、礼貌、稳妥,减轻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紧张感;便于师生之间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当前,有许多文章探讨了模糊语境的限制功能和作用,但对模糊语境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探讨则显得不足。本文结合模糊语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状况,探讨模糊限制语及其在课堂上语用功能。
一、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模糊限制语(hedges)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有学者根据是否改变陈述命题或者原话题的内容,将模糊限制语分为以下两类: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主要是以说话者的意图,话题的直接主观测度或者引证第三者的意见作为参考依据进行间接的评价,进而表达自己对话题的看法与态度。如:According to the weather forecast,it will be fine tomorrow。可以明显地看出这句话中使用了模糊限制语according to,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糊发言者对这句话所需付出的责任,用一种委婉的语气顾全了发言者的面子,维护了发言者的形象。
根据国内学者对模糊语的定义与看法,可以将模糊限制语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即对真实命题情况作出变动的模糊限制语;第二,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限制语,它主要是用来限制语句中的数据变动;第三,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主要指发言者对某事物作出直接的猜测或者评价;第四,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发言者可以通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间接地表达说话者对某事物的态度。模糊限制语不仅能够使英语词汇的概念变得模糊,还能将原本精确的概念变得模糊。
二、英语教学与英语限制语的应用
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指出,研究限制语本身的含义,应该充分地考虑社会、语用环境。因此,首先要了解英语课堂中的语境特点。英语课堂通常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第一,英语课堂是教与学的场合,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要想达到一定的交流效果,就必须依赖特定的语言;第二,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教师受教育环境或者阅历的影响,在知识水平、权利分配上与学生不同。教师要想将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就有赖于模糊限制语的合理应用。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英语课堂模糊限制语的应用情况,笔者对某高校综合英语优质课进行了研究,并对课堂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在长达60分钟课堂录音中,共使用了156次模糊限制语,其中,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共使用29次,间接缓和型模糊语使用共9次,程度变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共64次,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用共54次。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充分说明限制模糊语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调查,笔者还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和种类有所不同。不同的学生之间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与种类也有所不同。为了深入探讨模糊语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我们必须详细了解模糊限制语在课堂上的语用功能。
三、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语用功能
1.模糊限制语有助于交际双方更加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意图
相关学者指出,语言交际的双方都希望能够通过互相合作,了解对方的意图,并获得交际的成功。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对话原则。合作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合作原则主要有以下四条准则:关系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若对话的一方不遵守以上四条准则,那么对话一方的发言主要是引起受话人对话语隐含意义的理解,希望让受话者理解自己的言外之意。要想使沟通效果更好,交际效率更高,发言人的话语就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对事物的描述应该更加生动准确。在日常交际中,交际双方应该以合作原则为基础,根据自己交际的需要,辩证地使用模糊限制语。
2.模糊限制语让表达更加灵活
剑桥大学学者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包括两种: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指的是发言者期望得到受话者赞许、肯定和认同,负面面子则是希望自己的发言不要受到对方阻挠和干扰。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两种面子都难以体现出来。发言者为了不影响受话人的面子,通常会选择有目的语言形式或交际策略。我们将这些语言行为统称为保存面子的语言行为。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清楚地认识到模糊限制语的近似性和模糊性有助于掌握课堂话语的主动权,从而做到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作出规定或者提出要求,尽量不使用命令的预期,以免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模糊限制语的应用解决了与学生之间对话语言过于强硬的问题,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这也是学生领会教师意图的一种微妙的方式。
3.模糊限制语让表达更加委婉
语言学家利奇在《语用学原则》中指出,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六种准则:慷慨准则、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同情准则、一致准则和谦逊准则。我们可以将这些准则简单地理解为:尽量使别人受益,让自己承担责任,尽量认同别人所说的话,并对别人说的话加以赞誉。在与学生对话时,教师温恭谦逊的态度能够增加双方的情感交流,促使交流双方相互尊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偏离题意,老师如果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很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或者消极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合理地运用模糊限制语,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学生的面子,还能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提高课堂语言的表达效率
模糊限制语可以有效地填补英语教学中的信息空白。这主要是通过范围变动模糊限制语来实现,其变动范围始终围绕着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某些知识点不确定或者不能够准确表达时,就应该合理地利用模糊限制语,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不确定事物作出高效的判断。这种对知识点不确定性的利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寻找隐藏在模糊意义之下的真正意义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模糊限制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英语教学的需要,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友好。模糊限制语应用可作为一种英语教学策略,下面将对这种策略做出具体的分析:
1.避免直言表达
据相关调查了解到,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情感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心情愉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即使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教师也应该以一种建议的、易接受的和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意见,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2.多加赞赏,积极评价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平台。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并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地评价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努力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方面全面发展。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3.维护师生面子,消除不和谐因素
通过模糊限制语可以对说明人的说话内容作出判断,从而确定发言者的真实意图。发言人使用模糊限制语,给自身和受话者留下的进退空间,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维护师生双方的面子,消除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和谐氛围,避免教师在提问时,学生被动应答或者仓促应答,使准备好的教学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助于削弱学生被动回答时的紧张情绪。
综上所述,模糊限制语蕴藏强大的语境限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知识,可以根据语义和教学需要做出模糊或是明确、刻薄或是委婉的表达。本文阐述了模糊限制语分为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限制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探讨了英语教学与英语限制语的应用。对模糊语在英语教学中有助于交际双方更加准确地理解对方、让表达更加灵活、让表达更加委婉、提高课堂语言的表达效率等功能进行分析。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够体现出对教师的尊重,获得教师的关注。英语教师掌握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能够促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友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稳.模糊限制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用价值及运用策略[J].卷宗,2013(9).
[2]李孝婷.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贾曼丽.模糊限制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用功能[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
[4]谭洪霞.认知语境在隐喻理解中的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
[5]张瑞雪.商务谈判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6]崔 雨.文化语境理论在中师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构建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血管通路。深静脉置管是临床上一种临时性的血液通路,使用对象主要是血液灌流者、血浆置换者、没有建立永久性血液通路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急诊透析者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我院肾内科在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有98例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并效果优于采用股静脉置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在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有98例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将其视为研究组。其中,男性59例,女性39例;年龄19岁至77岁,平均36.9岁。疾病类型:慢性肾衰竭无内瘘(或者内瘘急性闭塞)者5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者26例,毒蛇咬伤致急性肾衰竭者10例,毒蕈中毒致急性肾衰竭者7例。选取同时期的92例采用股静脉置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其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年龄21岁至78岁,平均37.9岁。疾病类型:慢性肾衰竭无内瘘(或者内瘘急性闭塞)者5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者25例,毒蛇咬伤致急性肾衰竭者9例,毒蕈中毒致急性肾衰竭者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穿刺方案
①研究组穿刺方案:常规消毒铺巾和利多卡因局麻后,取胸锁乳突肌内缘与喉结水平线交点作穿刺点,对颈内静脉行seldinger置管技术,针头指向胸锁关节后下方,针与皮肤夹角分别为30-45°进针,保持负压缓慢进行,进入到颈内静脉有落空感并能抽到静脉血,确认后调整角度并固定,取下内芯插入引导钢丝,退出套针改用扩张导管扩张,将留置导管在钢丝的引导下插入颈内静脉中,确定导管位置与畅通后用肝素盐水液冲洗管腔,夹住导管,戴上肝素帽待用。②对照组穿刺方案:选择右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0.5-1.0cm、股动脉内侧0.5-1.0cm处进针,进针前常规消毒铺巾和局麻,进针角度为45°注射针逐层深入探查股静脉,进针2-4cm,如针管有静脉回血,拔出注射针,用刀片做一皮肤小切口,刺入穿刺针,见静脉回血后插入导引钢丝,退出套针改用扩张导管股静脉置管。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
2结果
研究组的1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导管误穿动脉率、导管栓塞率以及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且血液净化治疗时的血液流量不足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针角度保持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最佳;第二,血压低者因回血慢,容易误认为进针不成功;第三,进针位置必须精准,否则反复穿刺极易导致血胸或者气胸;第四,严格遵守操作无菌规范。本组研究证实,对于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而言,颈内静脉置管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导管留置时间相对较长,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法并发症较长少,比较适合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