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卫生教育

初中卫生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2 14:45: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卫生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卫生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28-0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牛津初中英语》三年教材话题设计是全面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从学生与周围同学,学生与家人,学生与学校生活,学生与自然环境等方面,多方位、分层次设计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主动探索,从而不断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笔者就此问题结合个人教学中的实际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1 培养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灵动设计教材内容

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要想使学生有勇气和信心去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首先就必须创建自由而宽容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开始往往就决定了本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感觉本节课让他有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活跃而灵动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只知埋头教书,“填鸭式”教育,不教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结合,因材施教,让学生个性得以发挥

教学目标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虽然同一个班级但他们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教条的使用同一个教学目标,必然影响学生的发展。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也说过: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考虑课标的要求,更要考虑因人而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针对学生的能力定位于不同层次目标,结合不同层次的互改互助,加上教师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评价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自我需求,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保持学习的兴趣。

3 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合作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这一环节也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安排一些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共同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自由交流,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教师在设计课题或完成某项任务时,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训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体验学习乐趣,相互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现代教学模式是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的一种同伴间交往互助,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合作还应包括师生共同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情促知。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大部分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不够,很少人认为学习效果差是由于自己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看法,掌握有效办法,建立我能学的信心,实现我要学的信念,体现我会学的自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学生尽可能少地依赖老师。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个性被抹杀,创造力被扼制。然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教育演变成智慧的火种,它的目的是点燃学生获取和创新知识的火焰。当我们拼命向学生灌输时,我们事实上让他们学会了拒绝思考;当我们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我们就燃起了他们创新知识的熊熊火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别忘了多激励学生,帮助或者让他们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成功的滋味。

5 激活知识,梳理归类,构建知识网络

本人就在初三复习期间的复习课进行研讨,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复习要构建知识网络,这是回归课本和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回忆知识、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考虑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以复习7B Unit 7“Abilities”这一话题为例,教师导入话题后,以学生的自由思考为主,教师可以提问:与“能力”这一话题相关的内容,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可以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板书梳理,亦可以用讲义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讨论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话题,提供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内化语言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活动。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主动探索,从而不断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更好的初中英语课堂还需我们广大初中英语教师进一步去探究。

参考文献:

[1]晨梅梅.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篇2

教育

        准备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目的在于使人体从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使参加活动的组织、器官充分做好准备,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增强肌肉韧带弹性,加大关节的活动幅度,克服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减少运动损伤等。科研人员曾对44 名身体健康者测试发现:不做准备活动就参加激烈活动的有70%的人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准备活动的良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体温升高开始的,它能使细胞内代谢加快,体温每上升1度,细胞代谢率均增加13%。运动前,往往有些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就迅速投入到运动中,以致造成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出现损伤等现象。所以加强准备活动的教育,让初中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的作用、目的,运动前要充分的热身。

教育

        二、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的目的在于人体更好地由紧张的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一些剧烈运动有时是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的,消耗了体内大量的能量,产生乳酸等物,出现“氧债”。做一些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放松练习,就能帮助体内补偿所欠的氧债,使身体更快地恢复。

        另一方面剧烈运动时,流向肢体的大量血液要借助肌肉节律性收缩所形成的挤压作用把血液送回心脏,使得心脏射出的血相对减少,造成暂时性脑贫血而产生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发生晕倒(休克)现象。因此,家长要教育初中学生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大强度运动以后要积极地做好放松整理活动,按照一定的要求做好放松运动。

教育

        三、自我监督

        身体锻炼要做到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但人体有时由于某些原因会发生不良反应或潜伏着某种疾病。如能及时发现或引起注意,调整身体锻炼内容、方法以及运动负荷,这对初中学生健康是有利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必须让初中学生注意身体的变化。包括:

        ①自我感觉,运动前后、放学后疲劳恢复情况、食欲、睡眠等;

        ②清晨起床前自行测脉搏;

        ③已经有了月经的初中女学生,让她们注意月经情况,包括来潮前、持续天数、量的多少、经期自我感觉等; ④定期进行体重、胸围、血压的测试,作为日常的一些安排的参数指标;

        ⑤自我检查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包括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脉搏次数。

        四、饮食卫生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高体重迅速增加,肌肉增长,加上他们的活泼好动,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能量供应来源于初中学生日常的饮食,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保证能量的供应。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好初中学生的饮食,做到平衡膳食,同时对初中学生进行饮食卫生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经过饮食达到身体的平衡营养,使得身体平衡发展。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种类的,维护身体健康,就要从多种食物中吸取多种营养素。平衡营养,就是要教育初中学生科学地摄取、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各种成份。教育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多样化,防止偏食、厌食现象。同时,必须给初中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不能暴饮暴食。

        五、作息制度

篇3

经过10多年的改革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新课堂模式已经建立,部分教师也创造出了一些搞笑教学、兴趣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但是在初中语文思维培养方面仍缺乏创新,对于一些起点较低的学生师生互动并不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因不会回答问题而变得沮丧。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师共同学习,其语文思维内有得到发散,主动思考能力不高。语文思维的本质是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通过思维渗透,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力进行引导,及时指正学生出现的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思维的品质要求

初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学生学习能力判断的标准,同时思维能力也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语文思维品质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主要体现在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三个方面。

1.深刻性

初中语文思维的深刻性,指的是语文的抽象思维,它是语文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体现。语文思维深刻性主要表现在逻辑方面,培养学生清晰的思考能力和抓住问题的本质。教师要培养学生准确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拥有发散性思维,能够通过对文章文体、时代意义等规律,通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建立阅读深度。如此,学生才能够抓住事物的中心,并用简练、准确的话语将其表达出来。

2.灵活性

初中语文思维对学生灵活性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并且准确的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最终正确的结局问题。培养初中学生思维敏捷性,也是初中语文思维教学的重点之一。其本质在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抓住文章的要点,并且善于观察,将材料转变成自己的素材,形成快速阅读能力,同时满足不同题材的写作要求。

3.批判性

批判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省、自调和自修,这是极为重要的初中语文思维。它主要有五个特点:

(1)分析性,即能够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分析,拟定多种假设方案。

(2)策略性。策略性主要体现在解题的步骤和手段上,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3)全面性。初中语文思维需要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坚持正确观点,不断修正错误。

(4)独立性。保持独立思考是初中语文的思维态度,有自己的观点,不盲目附和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思想。

(5)正确性。正确性并不是较真或认死理,而是实事求是,对结论的正确性加以分析和佐证。

三、培养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基本策略

1.引起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

认知冲突是帮助激发学生思维的基础,这种认知是一种矛盾冲突,而正是这种冲突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更好地培养积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成无认知、低认知和高认知三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语文思维的培养,对问题的分成教学,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2.加强课堂互动,促进社会建构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它并不是指将语文的真理简单的传授给学生,教师更多的起到的是一个创设者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为学生创建一个好的情景,并对其进行引导,加强课堂的互动,对学生学习效率有极好的提高。

篇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由美国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John Dewey提出的,他极力反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要彻底解放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ohn Dewey在他的实验中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想做什么都不阻止,虽然,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也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很多重要方面,但是,他的实验成果不管是对当时还是现在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John Dewey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逐渐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慢慢运用到初中、高中和大学并发展到我们今天强调并倡导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的对立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经常采取集体式的满堂灌的授课方法,会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和体现的都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不会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个别化、协作式、小组讨论等形式,还可以采用把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组合的方式。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有效教学被广泛认可的五条评价标准有,在教学中的创造性活动由师生共同参与,以促进学习;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学习的共通性;通过课程来逐步发展语言,提高学生素质;教授学生一些复杂的思维技巧,利用思维来学习;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有计划的教学。这些评价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教学主要有两种途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和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前者即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完成各种英语阅读活动或任务,来培养其英语阅读能力,达到目标。这种教学的主要理念是把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权再次还给学生。学生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自己多动手、动脑、动口,获得更高的技能。语言的学习尤其需要多动口进行练习,增强语感,从而有效地提升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出发,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中心而开展一系列的语言活动。以阅读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第一,阅读前没有预习。在学习新的课程之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等全面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得以参照,更方便查找,来帮助学习阅读理解。第二,在阅读中教师没有进行讲解,从整体阅读中实现深层的理解。在英语阅读中做全面而深入的讲解,从语篇的整体出发,让学生在默读中进行自主地学习,在遇到陌生单词的情况下,先对单词的词义通过上下文进行猜测,再投入到整个阅读活动中。在阅读的过程中,先从课文的表层进行理解,再通过核对阅读练习答案,在教师的点拨下,深层次理解课文。第三,阅读完成后建立图表,进行评价性理解。重视语言基础,和图表相联系,再分析语篇主题,以内容来建立图表。第四,以听、说、写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习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材中也很全面,都要充分运用这些来训练综合阅读。第五,在以教材为主的基础上,拓展课外阅读。教材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里面有专业人士对课堂内容进行严格整合的知识,但是,在以教材为载体的基础上,扩大课外阅读量,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扩展和补充,是在复习巩固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的必要环节。

篇5

从心理学的角度,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思维必定是异样的,当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他可以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无须处于保守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充分表现而无须拘束。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积极、肯定的情绪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共同享有一片阳光的平等。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尤其要鼓励那些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生,使人人处在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之中。

二、放飞翅膀,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学习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等心理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改变单一发展学生聚合思维的做法,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教师巧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常常对材料的主旨大意、作者的意图与态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义等巧设问题,以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思维。

2. 学生巧提问题。教师借助课文内容,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如有的课文学了以后,让学生就课文内容互提互答问题,鼓励学生提思考性强、富有独创性的问题。

三、整合内容,运用创新

素质教育就是从给定的情境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拓展性的延伸,注重联系实际来谈认识、说看法。如:在学了“No smoking, please!”一文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smoking 各方面危害的知识,给老师、父亲或亲朋好友写一封劝说戒烟的信。

四、改变观念,发展个性

创新教学强调评价要具赏识性、激励性,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更多的肯定、赞赏、表扬与鼓励。树立激励性评价的观念,能使教师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创造出一种善意的环境,使学生产生热情向上的信心,从内心产生对学习的愉快的情感体验。

篇6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运用灵活而富有新意的教学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采用“课堂讲授加课外练习”的传统模式,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创新思维受到很大钳制,因而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基于此,教师须领会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各个教学环节妙趣横生,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其语文素质以及创新能力。而当前初中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个性较强,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它需要教师们巧妙地运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法才能达到目的。

一、国粹吸引法

所谓“国粹吸引法”就是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汉语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要传承这种精髓,并把它发扬光大。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此也有明文规定:“大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但关于这种教学法一直以来被初中语文教师忽略。因为有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已经属于少年,对祖国语言的重要性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没必要再像教小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热爱母语的教育。其实不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管在任何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都要向他们渗透热爱母语的思想,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通过具体活动向学生熏陶热爱母语的思想。譬如利用早读或课前追种邮奔淇展“成语接龙”活动,或进行“错字找茬比赛”、“讲故事比赛”、“即兴演讲比赛”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只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语言文字产生“追根溯源”的激情。而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少了,口头表达能力流畅了。其次,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在成语接龙中,学生会明显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伟大,对汉字产生崇拜之感,从而间接提高其对古文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文言文的教学。最后,在长期的“讲故事”比赛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大为提高,相应的,其作文水平也将得到大幅提升。这些效果都与新课程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运用“国粹吸引法”,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祖国文字的文化底蕴以及精妙绝伦之处,从而令其更加热衷于母语的学习。

二、个人魅力吸引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由此可见,新课标上述规定的本质就是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而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因为他们通常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才高八斗,应付初中教学已绰绰有余,无需多学。可是当今的初中生都普遍存在一种思想:喜欢哪个老师就随之喜欢那门课程。当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否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曾经说过:“教师教学要自得其乐,如果精神不愉快,愁容满面地在哪儿教,学生肯定很反感。”事实的确如此,一个学识渊博的语文教师,一手刚劲有力的粉笔字,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一脸和蔼可亲的笑容,一种从容不迫的儒雅风度能深深吸引有着较强审美观念的初中生,让其自然而然地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之感。学生一旦对老师形成尊重敬佩之感,就会去学习、模仿,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就是“敬其师,效其行”的真实效应。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丰富知识面,此外还要提高自身的亲和力以及品德修养,这些都是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大动力。

三、角色模仿吸引法

即通过对话朗读、演唱、辩论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模拟情境,扮演角色,受到感染,从而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主体感受为主,让其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譬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首先我就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扮演鲍西娅、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角色进行朗读,通过这些人物对话,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加深了他们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以及语言特色的感受,让其从本质上理解了封建资产阶级贪婪冷酷的本质和新兴资产阶级轻利重义的思想,最终让学生在道德方面受到一次洗礼。再如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唱片段,之后又采用个人和集体的形式让学生演唱《黄河颂》,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以及对诗歌的感悟能力。这种角色模仿法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如能领会新课标思想,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实施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的教学法,定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曹竹卿(1963-),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义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多年。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71-01

1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特别是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想象力是智慧的源泉和延伸,一旦学生把知识和思想连在一起,语言就被赋予了生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看图说话法、实物法、故事接龙法等多种方法来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大胆想象,进而在头脑中组织语言并表述出来,以完成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如在讲解到家规校规时(条件状语从句),我事先安排了两名同学在课堂上分别睡觉与吃东西。课堂上我问:“What is he doing?”,“He is sleeping.”这时我将这位同学唤醒并说:“Don’t sleep in class,if you sleep,I’ll ask you to stand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我会把这一句重复一遍并写在黑板上,这时我又指向吃东西的同学说:“Don’t eat in class,if you do that,I’ll take the food away.”同样把它写在黑板上。并在if、sleep、do、I’ll ask、I’ll take这几个单词的下边划上横线。之后我问道:“What can’t we do in class?”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在头脑中认真思考并组织自己的语言,兴奋的回答:“We can’t talk to the others,we call’t play games…”我又问:“What will happen if you do these things?”学生们踊跃地回答道:“If we talk to the others,the teacher will ask us to stand in the black of the classroom.”这时我便告诉他们这种句子就叫“条件状语从句”,并引导学生总结其结构(主句一般将来时will+v,从句一般现在时),同时趁热打铁要求他们列举出各自的家规,并说说不遵守这些制度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在理解了句子的结构后,同学们通常会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回答。这种类似谈天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思维能力,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所学内容保持深刻的印象。

引导学生学习时,应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解where did you visit?时,我会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首先问他们:“Did you know Kun Ming?”学生们会回答:“Yes,we did.”我接着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学生在我的帮助下了解到:It’s warm all years round so we call it’s pring City.这时我告诉他们:“I went there last year with my family,It’s very beautiful,I visited World a bun-dant garden,Yunnan pond.There were so many flowers there…”这样一段旅游的经历让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由于这一节内容语法上强调的是一般过去时所以我会对句子的动词稍加重读,同时这一单元的目标语言都已在这段短文中呈现,因此我让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告诉我们有关他外出旅游的一段经历。一旦给定一个主题,学生们就会积极思考,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外出旅游的图画,其所组织的语言中自然而然地包涵了:Where did you visit for vacationland? Who did you go with?Where did you visit?等问题。我要求同桌之间就这一话题进行对话,毕竟学生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因此都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语言,最后我会请几组同学表演对话内容,这样他们就在愉快的交谈中掌握了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索的意识

篇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灌输,是教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初中的英语学习当中,教师重点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怎样创造,该怎样搜集,分析重点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的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并不是说语言知识的掌握就不重要,语言比较系统化,学生要是把掌握的各部分、各词句相联系起来,这样就比较便于理解和记忆。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及词语构成方面的知识。例如:“classroom”这个单词,教师启发学生从单词的结构上去分析,“class”是班级的意思,“room”是房间的意思,那么“classroom”是什么意思呢?接着再判断它的词性及意思(教室)。有的时候,需要通过英汉的比较等深入理解其含义。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运用变通的思维来学习英语。因此,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教师不应该总是把现成的答案直接讲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带动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营造、构建、设计与评价

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取决于心理因素和工作氛围因素。同样,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加强自身的主体地位意识,也有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树立一定的责任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的自发意识和积极主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方法。初中的学生具有比较完整的人格个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进行重点培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关心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学生,营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

生动教学情境的构建 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根据教材内容改变呈现的方式,以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渴望。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教材内容也大都结合了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比如:节日、天气、饮食等,很多语言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为使英语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可以融入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如:竞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这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构建好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手、脑、眼有效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及运用的能力。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学模式的逐渐转变,使其逐渐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课下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完美教学环节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础的环节。当然,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不只是需要完成教学任务,更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鲜活生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相对的偶然性和不确定的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应对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体现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才会产生高效的课堂。

科学教学评价的实践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阶段,测试、考试无疑成为了衡量教师教学成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新课改的试行,这种过分强调评价的观点有所改变,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可以从外部评价、自我评价两方面来进行。外部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果的评价,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需要指导和启发。教师得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确定评价的标准,适当地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篇9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方面并无明显的改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一些传统的效率较低的方法仍然在使用,教师与学生之间仍未形成平等的关系。教师围绕着教材讲解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给出答案,整个过程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只是听讲做笔记,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时常反思,转变教学理念,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交流知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如提问、教学设计、评价等。教师应灵活转变教学的方式,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教学,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以《春》一文为例,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段朗读,按先教师再学生的顺序朗读课文,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对这一段朗读进行点评,朗读中有没有读错字的?有没有不通顺的?谁的朗读最有感情?谁的朗读最好听?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朗读者进行点评,同时教师应虚心接受学生对自己的点评。另外,教师也应作为一名朗读者,对自己和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学互教的关系。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一些学生指出教师的朗读中没有体现出作者所描绘的那种柔美和生机,这时教师就可通过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春》这篇课文的感悟,发散思维,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观点。

二、鼓励学生质疑

语文学科有较强的思维性与人文性,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看法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但在很多语文教学中,启发式的内容较少甚至是没有,教师通常是按部就班地介绍写作的具体背景,介绍作者,分析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剖析文章结构与特点,讲解其中蕴含的思想,以一系列的问题串联起文章内容,一问一答推动教学的展开。而学生的回答也有标准,不容有差,若有偏离立即指正;若学生想法跳脱了教材内容,就将之导回正路。学生因此而疲于思考,谨小慎微,因为害怕犯错误而放弃了尝试,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扼制。

如在讲解《愚公移山》时,寓言中对愚公是褒,对智叟是贬,肯定了愚公的精神。但是有学生对愚公的做法存在质疑,反而认同智叟的看法,认为愚公这么做非常顽固,非常的傻。面对这样的质疑,教师不应予以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搬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用移山的方式太不聪明,而有的学生则是反对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花费在移山上,认为可以将这些时间与精力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生不同的声音,在课堂中展开讨论,以符合基本事理为前提,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慢慢地养成质疑教师、质疑教材内容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联想

篇10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能产生思维成果,他们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现性思维。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体育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优点,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二、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

在进行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时,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不好动作。这中间除了一些心理上的恐惧感外,主要还是对动作的技术原理不清楚,我就启发学生的思维,想一想物理课中学过的力偶原理。我就用力偶转动的原理来分析支撑后回环的动作原理。两腿积极前摆和上体的主动倒肩是力偶中的一对方向相反的力。腹部贴杠是身体在回环的过程中有一个支撑点。在动作练习时,如回环力量不够,就必须做好两腿经后摆后的有力前摆和上体的积极主动的倒肩。如在回环时,身体落下,就必须掌握两腿经向后预摆后腹部要及时贴杠。然后在学生练习时,要求他们先想一想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的要领,再接下来做动作。我加强对学生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并及时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形学生,如“摆、贴、倒、抬、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较快掌握动作要领,并且进一步改进动作。原来一些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对他本人也是一种促进,我就及时鼓励他们大胆去做,特别注意要做好保护和帮助。在他们动作完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勇敢果断的品质。

三、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原地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时,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实心球飞行的抛物线太平、不能运用全身的力量进行投掷等现象。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讲解斜抛运动原理。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决定实心球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投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的角度。我首先请学生思考一下,从持球的预备姿势开始到球出手这一段工作距离内,影响出手的初速度的因素是哪几个方面。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给实心球一个最大的作用力,产生一个最大的加速度。而加速度又受工作距离和工作时间的影响,它与工作距离成正比,与工作时间的平方成反比。由于人的生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距离,这就告诉我们,在身体充分做好持球预备姿势(超越器械)后,一定要加快挥臂的速度,只有充分运用自下而上的发力,缩短用力时间,才能提高投实心球的初速度。其次我给学生简要讲述投实心球的出手角度问题。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看,出手角度α为45°时,投掷远度S最大,但出手点和落点必须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实心球投掷中,实心球的出手点高而落点低,出手点与落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有一个夹角β,通常叫地斜角,它与投掷的远度成反比。因此,实际上实心球投掷的出手角度不是45°,而是45°-1/2β。当学生了解这些道理之后,在实践课时我就要求他们动脑筋做练习,譬如投掷前身体要形成反弓、手臂尽量伸直、蹬地收腹挥臂要快、目视前上方、向前上方投掷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生练习时加强个别辅导,提醒他们投掷前颈部要放松等。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和时机,根据他们的身高,在投掷线的前上方设置一条两边有高低的绳子,帮助他们形成较好的投掷角度和时机。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针对学生的实际分别要求他们加强力量、柔韧、协调性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和提高动作。通过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练习时心中有数,效果好。同时也为进行其他的投掷项目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11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提出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实用为主”。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总结了几点具体经验。

一、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

例如,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十单元《我想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的教学中,basketball(篮球)几乎是每个男生都喜欢的运动,笔者经常见到班里男生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笔者提问“谁想成为篮球运动员”时,班里男生全都瞪起眼睛,竖起耳朵,身体挺得直直的,高高地举着手。“好,大家都想成为篮球运动员,那我们要不要先看看课文中关于篮球运动员的讲述呢?”就这样,笔者将学生的日常活动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兴趣刺激,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中。

二、模拟训练,营造轻松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刺激作用。科学研究曾有显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样,在相似的环境中进行模拟训练,更能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优化教学

效果。

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时,笔者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学生模拟出一个party现场,人们在音乐声中交谈、跳舞,还有丰富的食物、香槟美酒以及华丽的灯光等等,让学生首先在头脑中有一个party的场景,幻想自己身处其中,而后再进行生词、句子等知识点的记忆。这样,在感觉和联想中记忆,既让学生学得放松开心,又能学得高效快速。

三、配合学习,调动学习动力

除了因材施教和模拟训练两种教学方法,笔者还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按需要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学生互帮互助,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学习。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实现“一帮一带”,让成绩差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提高成绩,让成绩好的学生通过为他人讲解巩固知识,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共同快乐

学习。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让学生积极表达。这才是当代最值得提倡、最有人文关怀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