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6 14:51: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大学生消费的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引言
团购是一种将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随着团购门户网站的成交重心逐渐转移到移动端,团购APP的运用也越来越普及。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经济实力不强,想买到质优价廉又有服务保障的商品,就会选择通过团购APP来进行消费。基于此现状,本文运用统计学的思想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团购APP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和影响进行调查及研究,提出商家如何改进、大学生理智使用团购APP的建议。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文调查对象为南京市大学生,主要来自南大、南财、南农、南中医等高校,其中男生363人,占总人数的45.5%,女生434人,占总人数的54.5%,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其中大一208人,大二323人,大三185人,大四及以上91人,基本符合在校学生情况。
三、团购APP使用基本情况
(一)团购APP的普及度分析
1.团购APP使用类别。在大学生使用的团购APP中,美团占比54%,大众点评占比21%,饿了么占比14%,百度糯米占比9%,其他占比2%。数据显示:美团与大众点评合计占比75%,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市场。在两家合并、注重APP推广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大学生这个市场还会不断扩大。
2.团购APP使用频率。每天使用和每周使用几次的大学生分别占比13%、27%,一共为40%,属于使用频率较高人群;而大部分的大学生每月使用几次,占比38%;每年使用几次的占比13%;从未使用过的仅占比9%。可见团购APP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都需要实体店顺应这一潮流进行发展。
(二)大学生获悉团购APP的信息来源分析
44%的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团购APP是通过亲戚朋友推荐,24%是通过搜索引擎网站,品牌外场宣传和店家当面推荐的比例很小。可见大学生在认识和选择使用团购APP时多半会受到身边比较熟悉的人影响,或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团购APP,但很少接触到商家进行的推广活动。
(三)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
大学生在团购APP上的消费区间为0~59元、50元~100元、100元~200元、200元~500元、500元以上,分别占比21%、39%、25%、13%与2%。其使用团购APP消费的商品由多到少排序为餐饮、休闲娱乐、旅游住宿、生活服务,且在男女中均为如此。综合分析知,大学生每月在团购APP上消费50元~100元的餐饮、休闲娱乐商品的居多。
(四)大学生消费因素研究
经调查发现:男女生的首要使用原因均是价格低廉,再次是商品种类齐全、支付方式快捷、方便寻求未知商店。这表明男女生的选择动机具有相似性,且商家可以根据主要的原因进行改进。
(五)对大学生使用团购APP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认识度分析
大学生在选择卖家时,主要看消费者评价与商家信誉等级度和承诺条文,这两者分别是32%与28%的比例。有19%的学生主要看优惠程度,看店面与销售额的学生较少。可见,大学生在注意商家的信誉度的同时,会很大程度地考虑消费者的评价和价格的优惠水平。
(五)团购APP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中,同学未使用团购APP的原因主要为需求不大、担心商品安全问题无保障以及对其不了解。而使用团购APP的同学主要认为其售后服务不完善、优惠形式单一、商家分类不够完整、不够清晰以及商家进驻团购APP门槛太低。
(六)团购APP满意度分析
将大学生对于团购APP的满意度分为五水平,分别计分1,2,3,4,5。通过加权平均,我们得到大学生团购APP的平均使用满意度为3.54,即70.8%的满意水平,这是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仍有进步空间。
(七)团购APP的大学生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来调查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及月生活费这三个特性对于他们团购APP的使用频率的影响程度。为此,本文使用混合水平正交表L16(4**2 2**1),因子分别为A(年级)、B(月生活费)及C(性别),其水平分别为4、4、2,试验次数为16。其响应数据为各试验条件下大学生的使用频率的加权平均值。
经Minitab15软件分析,三因素影响力的排名为年级>性别>月生活费。由此得到年级为大四及大四以上,月生活费水平为1500元以上的女大学生的使用频率最高,是团购APP的主要使用人群。
四、建议
(一)对商家的建议
由于大学生消费者通过亲戚朋友推荐接触到团购APP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大学生在注意商家信誉度的同时,会很大程度地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价格的优惠水平。因此商家需要注重提升商品质量,同时采取给予将商品分享到自己社交圈内的消费者一些额外优惠,或是前期对主动给予好评的顾客分发优惠券的方式达到宣传效果。
(二)对APP平台的建议
提升平台质量,使消费者从中感受到快捷方便经济,从而提高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团购APP的使用率。数据显示,无论男女,在他们的消费产品中餐饮是占比最大的一类。由此建议团购APP可增加餐饮类商家的入驻,通过商家来推广自己的APP。
(三)对大学生的建议
通过团购APP便利自己生活的同时,应注意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使用团购APP进行消费时,安全意识不可缺少,特别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由于女生为团购APP的主要使用人群,且购买商品时更加感性,因此建议女大学生团购时不要因贪图优惠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单位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网络购物;行为特征;问题;建议
Key words: online shopping;behavior characteristics;problem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03-03
0 引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购物也是其中之一。如今,随着各种购物网站的相继推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方式的更加便捷,网购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渠道之一。网购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减少买卖双方信息交流的成本,这一购物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其影响的人群范围及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大。在这之中,大学生群体是网购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年轻一代的象征并且有其特殊的购物行为特征。一方面,大学生追求个性,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大多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他们在选择商品时又会有着一些相似的特点。这些行为特征以及消费心理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可能会引起不轨商家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利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网购行为特征的分析研究,了解大大学生群体在网购中关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对大学生提出一些合理的购物建议。同时,也通过此次研究,对商家及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网购环境的健康发展。
1 网购与大学生活
1.1 方案设计
本小组成员首先在研究方式上,不局限于网购商品的类别,同时也关注价格和数量。其次在研究目的与意义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大学生消费心理,动机及行为的研究分析,对商家,创业者,相关部门以及大学生本身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在建议方面,除了各方直接利益,更关注网购的安全性。
就研究对象而言,本文研究的是大学生,由于处于大学城内,可以非常方便的对大学生人群进行投放问卷研究分析。就资料需求来说,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以及网络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需要的研究材料,便于对比分析。就指导老师而言,该校老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指导能力。
1.2 数据资料
在本研究之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就网购问题做过一些研究。章明(2007)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因和障碍分别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障碍主要有:对售后服务不满意;对商品知情权难以保证等。Laily.Hj.Paim(2010)在现有资料基础上,随机抽取370名学生,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生网购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功利取向,方便,价格,选择的多样性。在已有的研究中,一般研究者致力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概括出大学生网购选择的一些影响因素。制作调查问卷,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发放 。收集纸质问卷与网上问卷统一分析整理。制作相关表格,对大学生网购偏好,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网购问题进行统计。
1.3 网购行为特征分析
1.3.1 大学生网购的整体情况
有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经历,可见,尝试过网上购物的大学生占了大多数,大学生网购现象比较普遍。从问卷的结果来看,调查对象对网购都很熟悉。这与目前大学生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很高的客观现实也是基本相吻合的。
另外大学生网购的产品多样化,主要有:箱包服饰、美容护肤、零食饮料调查显示,大学生所网购的产品多种多样,其中六成以上大学生回答购买过箱包服饰,四成左右购买过零食饮料,三成左右购买过美容护肤品。
但是除此之外网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描述不符、服务不周到、存在欺诈、退货困难等。
1.3.2 大学生网购的细节分析
①购物金额(含邮费)(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的价格一般在50-100之间,大学生由于经济尚未独立,在选择产品时,关注的会是较为低价的商品。
②买家评价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见表2)。
从表2可见,其他买家对商品的评价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方面要关注评价,另一方面也要在消费之后留下有价值的评价信息以方便后面的消费者,这样能够促进评价功能的良性循环。对于商家而言,可能会存在评价的可信度即诚信问题,而这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的介入。
③购物中最担心的问题(见表3)。
表3中显示,质量问题是大学生消费者最为担心的问题,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大学生更乐意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低价带来的风险更大,特别是网上质量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
④商品慈善意义对购买意愿影响 (见表4)。
有些商家为吸引顾客青睐,会在商品中加入慈善等元素,但就表格4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对这一方式不太感兴趣,若某一商家的针对人群是大学生,采取这样的措施是不能达到营销目的的。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①网购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生购物的主要渠道。其购物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所选商品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一般保持在50-100元之间的中低级消费。
②买家的评论对大学生购买意愿的影响较大,大学生消费时要多注意评价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切忌盲目从重消费。促进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消费者做出正确购买决策。
③网购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是引起大学生不信任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商家和消费者以及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④商品慈善意义对购买意愿影响较小,商家对大学生消费这块需要有所改变。
2.2 建议
2.2.1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
①在购物过程中避免盲目的过度消费,不要产生攀比心理,除必需品之外,不必要追求过高档次的消费。
②大学生从自身网购习惯方面考虑。应做到以下三个“选择”:选择良好的网站。大学生在网络购物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自己熟知的,信用度较高的网站,尽可能的不要选择新网站。选择良好的商家。大学生在购物的时候首先查看商家的信用等级,开店的时间长短,以及差评情况。选择优质的商品。网络中商品的价格很不统一,同一种商品价格有很多种,因此,大学生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货比三家,寻找质量最好的、价格最低的商品。
③对于那些带有慈善意义的商品促销,不可全盘没否定,也不必要过度在意。以自己喜好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
2.2.2 就商家而言
①对于大学生消费水品较低,商家应更注重选取一些价格比较低廉的,成本较低的商品销售。
②商家应更加注重商品的评价,及时处理低差评等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在客服服务态度上应该有所建设。
③对于商品,在追求低成本的情况下,也要注重质量问题,不可贪图暂时的高利,损害自己和消费者的利益。
④切实关注大学生的需求,营销方案不应着重放在慈善事业上,应该更加注重大学生真正的需求,如以宿舍套装打包出售,买三送一(针对四人宿舍)等打包消费。
2.3 就管理方面而言
①淘宝、京东等交易平台加强商家信誉度的管理。比如消费者成功交易一次,对交易对象做一次信用评价。在交易中作为卖家的信用度分为20个级别,给予评。
②对于商家的商品质量管理制度要有所完善,可以成立相关监察小组,对相关商品进行不定期,不定量的抽样调查,加强处罚力度。
③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伴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却显稍慢,应建立和完善网络购物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就赔偿责任承担主体、合同模式、权利与义务、纠纷处理机制、赔付途径等反面进行规范。
3 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网购行为特征的分析研究调查,了解大大学生群体在网购中关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并对大学生提出一些合理的购物建议。同时,也通过此次研究,对商家及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网购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信息消费是指人们为获得有关体育知识、信息而购买体育期刊、书报或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进行的消费,也称体育精神型消费。[1]这类消费相对体育实物消费而言层次较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多地追求精神享受,这类消费的前景比较乐观,它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消费内容和体育消费形式。本文对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目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观念、消费动机、消费内容和消费水平,找出影响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合理建议,为陕西省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信息消费及推动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陕西省普通高校中选取十二所高校学生、体育教师对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问题的评价为研究对象,然后在抽取的每所高校中再随机抽取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000份,其中男生1200份,占总人数的60%;女生800份,占总人数的40%:回收1914份,回收率95.7%:有效问卷1893份,有效率98.9%。
(2)文献资料法。
主要收集、阅读有关体育信息消费、体育消费和体育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和网站、专著等资料。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ECL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现状
(1)陕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
从调查情况看,大学生对体育信息消费持正面态度的占大部分,其中认为体育信息消费很正常的占66.7%。与此相反,持负面态度的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对体育信息消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2)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大学生进行体育信息消费的动因出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对体育感兴趣”是进行消费的首位动因,占47.4%:“学习体育知识”是进行消费的第二动因,占31.2%:“消遣解闷”、“受家庭或同学的影响”也占一定比例。多数人进行体育信息消费是对体育感兴趣和学习体育知识。
(3)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群体在选择消费内容上趋于相似,并无明显差异。体育期刊、报纸是消费的普遍首选对象,占82.5%;其次为网络占75.6%;其他的如观看比赛体育书籍、观看体育展览等也有一定的比例。伴随网络在学校的普及,它正以惊人的速度逐步占据传统媒介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可以预见,互联网必将成为当代体育传媒的主要信息载体。
(4)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水平。
体育信息消费水平是指每月平均用于购买体育报纸杂志、观看体育比赛的门票,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据调查,大学生平均每月的体育信息消费小于5元的占29.56%,6~10元的占50.29%,11~15元的占11.68%,15元以上的占8.47%。从中可以看出,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者大多数选择月平均10元以下的消费水平。因此,体育信息方面的高消费目前不适合陕西省大学生群体。
2.影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
(1)经济来源少,物价过高。
陕西省经济比较落后,大学生还拿不出更多的钱从事体育信息消费,调查中有72.18%的大学生认为经济来源少、物价过高是影响他们体育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大多数是靠父母提供生活费,在有限经济能力的前提下,虽然很多大学生有体育信息消费的欲望,但因价格太高,制约消费行为。所以经济来源少、物价过高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
(2)传统的消费习惯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水平下,体育消费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还属于比较高的消费。调查显示,陕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类型仍然是体育实物类消费,这一方面与现在我国整体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有关,我国现在处于消费结构升级转换时期,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以体育服装鞋帽类为主,是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以实用为主的表现。
(3)学习任务繁重。
大学生开设的科目较多,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大学生把很多时间用于学习英语,部分大学生还要学习自己认为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进行体育信息消费的时间相对减少。另外,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学习压力大,体育信息消费的时间也就变得更少。可见学业忙是影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重要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调查得出,陕西省大学生群体对体育信息消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体育信息消费已有明确动机,且属于积极健康的动机。体育信息消费观念的转变,使体育信息消费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在选择消费内容上趋于相似。体育期刊、报纸是消费者首选消费对象。消费能力较低,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信息消费的价格承受能力在10元/月以下,对体育信息的高消费的追求并不强烈。影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来源少、物价过高和学习任务繁重等。
2.建议
通过学校体育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挥学生体育信息消费中合理、正当消费的示范效应,积极进行宣传、启迪、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信息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信息消费习惯。随着观念变化,体育信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信息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真正实现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管理者需不断了解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需求,把握体育市场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在体育信息产业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上,必须以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收入、不同需求和不同兴趣爱好,开发出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信息产品和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于振峰,等.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9(5).
[2]韩风月,等.体育信息消费市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2).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6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41-03
消费(consume)在经济学上是指人们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本文所提到的女大学生消费是指女大学生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耗。女大学生是国家高学历人才,同时也是社会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针对表层消费问题来分析研究女大学生的消费形态和影响因素,进而引导其进行健康科学消费。
一、 消费现状
(一) 消费来源及水平
目前在校女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是由父母给予[1]。消费来源上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但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并且女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更多的同学希望自己可以在大学期间帮助家里减轻一些负担[3],比如部分女大学生会刻苦努力学习来争取奖学金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等方式来补给生活费。
据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生活费在500元到1000 元之间[4]。独生子女的女大学生消费水平比非独生子女相对要高[6]。
(二)消费结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多元性变化[7],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本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支出、服饰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支出等。饮食支出是生活消费的最大支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特别是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女生,因此服饰等方面的支出是第二大消费支出[8]。
二是发展型消费,主要指学习方面的支出,包括学费、参考资料费用、培训费用、考证等方面的费用。发展型消费是女大学生消费区别于其他女性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女大学生的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不同也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她们在学习上能积极购买教辅用书等学习用品。此外许多女大学生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考证辅导班或培训学校,来拓展自己知识领域,适应社会的要求[8]。
三是享受型消费,包括健身美容、人际交往等支出[5]。受当前社会潮流影响和就业单位对个人形象的要求,女大学生在美容方面的消费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女生在这一层面的消费水平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女生更高[9]。人际交往支出则主要包括通讯消费、人情消费、恋爱消费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网络等为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通讯支出已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8],据报道女大学生平均每月通讯费用约为50元左右[10];人情消费在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主要是朋友生日、同乡聚会、同学请客等,人情消费占总消费比例越来越大 [7],目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于一部分恋爱的女大学生来说,用于恋爱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59.3%,200元到500元的占20.8%,可见谈恋爱的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花费[11]。
(二) 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生活和行为习惯,在消费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12]。物美价廉,质量、价格是吸引其消费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女大学生能够勤俭节约,本着务实的消费原则进行合理消费[13]。但在消费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
1、消费的盲目攀比性。部分学生有时会受到周围人影响,在消费时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商品蕴含的象征意义而不是使用价值,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13]。其中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在服饰、交往消费方面也盲目效仿别人。这种虚荣心驱使的“攀比”消费容易造成女大学生经济上负担过重和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5]。
2、消费的不平衡性。由于家庭收入不等和差异化的消费观念,导致女大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14]。女大学生在月均生活费用方面存在着差异,两极分化初见端倪[13]。另外在消费层面上,她们在闲暇消费支出上显现出不同,热衷于时尚消费的往往是家庭收入较高、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往往更偏向于学习方面的支出[12]。
二、女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蓬勃、向上的文化特征,又有展现自我、崇尚时尚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未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这些独特性必然影响其消费。
(二)同伴群体因素
儿童更多的受到父母的影响,而青春期以后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女大学生进入学校以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依赖心理较重,会受到其同伴群体影响[15]。
(三)家庭因素
从消费领域看,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起着关键作用。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把孩子视为家庭中重点照顾对象,有些家长认为在校子女所有的消费理应都由父母承担,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有求必应的政策,这导致子女在经济上心安理得地依赖父母[16],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四)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女大学生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深入,内容也更为广泛[15]。一方面女大学生受正面社会风尚影响,追求真才实学,将读书和成才作为目标,并乐于在此方面增加支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在时刻影响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她们能够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合理的消费观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女大学生消费的心理。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为女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为她们的超前消费和炫耀消费提供了物质准备和可能。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拉大,从而影响女大学生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17]。
(五)教育和管理因素
当下大学教育中关于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并没有充分开展,因此对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引导的效果不明显。另外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完善[18]。
三、对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对女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1、树立消费理念,要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克服虚荣心、攀比心理,不超前消费、不炫耀消费、不奢侈消费[5]。
2、培养理财能力,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合理计划;
3、加强独立意识的养成,可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兼职工作[19],这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可以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二)对家庭的建议
家长不应仅在物质上给予关心,更要从思想品德作风上加强对子女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20]。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培养子女正确的理财观念,引导和监督其消费行为。同时,应多与学校联系沟通,对子女的开支全程及时地了解调控,对不必要的开支、不正当的要求不姑息迁就。
(三)对学校的建议
学校应加强消费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对女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让她们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21];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健康和谐的消费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使用自己挣来的钱,指导学生如何提高消费效率,使其把钱花在最有意义的地方[22]。
另外,不容忽视在校贫困女大学生,她们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经济弱势群体。她们心理压力大部分来自身边同学的高消费[23]。她们本来经济负担沉重,当面对其他同学日常高消费时,易产生自卑、失落感。因此学校应该多渠道帮助贫困女大学生,除了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助学项目,也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帮助她们树立信心,远离心理危机,帮助她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大学学业[14]。
(四)对社会环境的建议
社会上应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引导女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同时应规范消费市场,为合理消费创造条件。
四、小结
综上所述,对在校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多元性、复杂性特点,存在极大的教育引导空间,使其能够成为理性消费群体。
■
参考文献:
[1] 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02):92-94.
[2] 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123.
[3] 刘金勇、边策、金天星.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其引导[J].河北大学学报,2007,(08):120-123.
[4] 刘兰兰.高职女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J].企业导报,2011,(17):260-261.
[5] 徐万勤.新时期“90后”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2):99-100.
[6] 朱拥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08):58-61.
[7] 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123.
[8] 牛盾、鲍园园.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学院分报,2006,(02):34-37.
[9] 张平.女大学生美容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其引导[J].消费经济,2005,(06):58-59.
[10] 杨静文、章敏、朱正萱.当代女大学生消费支出特点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3,(05):27-28.
[11] 刘彬霞、钱卫东.高校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消费情况调商场现代化,2009,(14):161-162
[12] 汪先平.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1,(03):113-115.
[13] 郭小园、耿改智、郭莹等.关于延安大学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调查[J].商业经济,2011,(03):120-122.[14] 易菊香、肖海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01):64-67.
[15] 张玲、李文霞.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4):59-60.
[16] 王金霞、王军.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J].兰州学刊,2011,(8):211-213.
[17] 李晔南、程刚.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68-70.
[18] 周莹.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2):23-25.
[19] 李苒.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03):123-125.
[20] 陈瑜玲、黄学茭、黄海霞.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J].广东大学学报,2005,(09):366-367.
一、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数据概况
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机电学院的大学生,采取以现场走访调查为主、网络问卷为辅的方式进行调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能力较低,消费水平以中低档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36%,1000~2000元(包括1000)的占58%,2000~3000元(包括3000)占4%,3000元以上的仅占2%。
在调查对象中,除了小部分的大学生通过课外兼职以及奖助学金获取其他的生活费,大部分的大学生除了父母给予外,并无其他生活费来源。由此看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需要依赖父母来获得生活费,他们并不能做到经济上的独立。如果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不多,或是自己有其他较大的支出时,大学生会产生相应的资金短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消费水平只能停留在中低档水平。
2. 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有44.44%的学生对分期购物平台并不了解,占绝大部分的比重。而通过校园了解到的占24.22%,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的占14.81%,朋友同学介绍及其他方面共计占16.52%。这反映出使用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的人数还不多,分期购物平台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广。
3. 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发展的前景比较乐观
63.64%的大学生对于未来用于分期购物平台的费用不确定,而坚持未来用于分期购物平台的费用会增加的占30%,仅存在6.36%的大学生认为用于分期购物平台的费用会减少。因此可以预测,未来大学生用于分期购物消费的金额会逐渐增多,分期购物平台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二、分期购物平台的发展前景
(一)使用人数增长化
由表2可以看出,调查人群中,关于在大学期间是否有过分期购物的经历及未来用于网购的费用是否会增加的问题,没有但是想尝试的大学生有59.4%选择了不确定,35.3%选择了增加;有且经常使用了的大学生有40.6%的不确定,46.9%选择了增加;有且经常使用的大学生有78.6%选择了增加。说明有过分期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大多数趋向于增加分期购物的费用。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以及接受新型消费模式的速度,加上各个平台在高校的推广,所以预测未来几年,使用网络分期购物的大学生将越来越多。
(二)宣传方式多样化
在对南昌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对分期购物平台并不了解,而通过校园了解到的占五分之一,这反映出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还需要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来做进一步的推广,特别是需要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如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实现线上与线下宣传的一体化。同时商家可以较多地采用减息免息、免服务费,商品降价来辅助宣传,增加用户。
(三)网络分期购物市场规范化
调查结果如图1显示,受访大学生普遍关注分期购物平台的产品质量问题,其他各项因素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今后网络分期购物平台运营商将会继续加强与实体商店的合作,确保产品质量,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使分期购物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网络分期购物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三、建议
(一)对大学生的建议
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目前分期购物平台上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一些高档化妆品、数码产品等,这些产品对大学生群体具有很大诱惑力,而大学生由于急需某种商品却自有资金有限,或是跟风于身边的同学朋友而选择分期购买。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享受这一新型消费模式的同时,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消费,以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二)对网络分期购物平台运营商的建议
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售后服务。分期乐、趣分期等分期购物平台目前主要通过校园的宣传,今后可以使用多样化的促销方式,通过更加新颖的营销模式,例如提供减息免息、免服务费、商品降价等优惠条件,寻求更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丰富使用者的购物体验。同时,为提高大学生对分期购物平台的认知度,平台运营商应增加商品种类,关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开发书籍、网络课程的市场,加强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维护,为广大学生消费者谋福利。
(三)对政府的建议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网络分期购物市场规范化。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运营商的信息保密、产品质量审核环节、消费者的售后权益维护等方面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应明确消费者的还贷法律责任,推动网络分期购物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真正为有需要且有信用度好的大学生提供福利。
参考文献:
[1]张雅博. 大学生网络分期付款消费情况现状调查――以洛阳市三所高校为例[J].对外经贸,20015(09).
[2]郭琳娜.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产品发展现状、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国市场,2015(16).
一、引言
2015年11月3日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其中,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将在各金融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6年1月22日CNNIC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已达6.88亿,互联网覆盖率约50.3%,普及范围极广。网民中手机持有者有6.2亿人次,约占90.1%。网民增速逐渐回落的同时,手机终端上网人数却以异军突起之势加速上涨。由此可见,移动设备作为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愈加明显,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作下铺垫。依赖于手机存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便携性及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用户。
在此背景下,针对宁波地区大学生进行调查,用Eviews对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所体现的信用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在文末对其信用消费行为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第三方信用消费工具的衍生,促使不少学者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进行深思。陈鹏(2013)提出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对信用消费行为有一定影响,他提取了三种主流消费价值观,揭示三者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不同影响[1]。张宣花(2015)以信用卡为主,解析消费地位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4]。此外,周慧虹(2015)表示,信用支付衍生工具中的借贷宝前途无量[2]。邓秀焕(2015)总结归纳了当前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发展的困境[3]。
但由于新型工具的发展历程并不长,目前研究成果不多。蚂蚁花呗作为新起之秀的宠儿,目前仅有刘军(2015)对其进行研究[4]。因此,本文基于蚂蚁花呗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三、问卷与样本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宁波地区大学生,涉及经济与非经济两类专业,共回收100份问卷。其中,无效问卷1份,有效率99%。问卷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个人信用与基本信息,分别从大学生信用记录、花呗使用状况、客观态度及影响使用率因素展开,全方位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进行诠释。
四、调查分析
(一)信用消费现状
由于生活费等限制,信用消费观念逐渐被大学生接受。问卷数据显示25位大学生存在信用消费记录。这表明信用消费在大学生中并未广泛普及。
研究后发现,60%拥有信用卡的大学生会用卡消费,其余40%有卡却不曾使用,大大降低信用卡用卡率;同时,有40%利用信用卡以外的信用工具进行消费。该结果表明,第三方信用消费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信用卡。
(二)蚂蚁花呗消费现状
1.蚂蚁花呗开通及使用状况。第一,蚂蚁花呗开通情况。样本中有80位大学生了解并开通蚂蚁花呗。大学生大多通过淘宝等网络渠道了解,这意味着互联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信用消费衍生工具强势发展。84.85%信用额度位于1000至5000元,反映出大学生信用额度不高的事实。
第二,蚂蚁花呗使用率。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频率也不高,所使用的额度也远低于信用额度,样本中有63.64%每季度使用一次或者间隔更长,15.15%每周使用。每月使用额度处于100元以下有47.47%,而超过1000元的比例总和为10.1%。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或因网络安全隐患,如遇诈骗、泄露隐私、资金无安全保障等缘由,从而拒绝使用花呗。
2.影响使用情况因素分析。第一,因素选择。影响蚂蚁花呗的使用率的主要因素可归类为性别、专业、单身与否、月生活费及月消费额,本文将其作为影响蚂蚁花呗的使用率的主要因素。
第二,数据预处理。五大因素中的前三者为定类指标,后两者是由五个区间构成的定量指标,均难以直接运用,所以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此处引入“哑变量”,用于处理定类指标。月生活费与月消费额选项是五个区间,数据预处理为组中值后进行分析[5]。分析主要利用Eviews,研究五个变量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的影响,蚂蚁花呗的使用率为因变量。根据问卷数据得到每一影响因素选项对应的使用率,将其连乘所得积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五、大学生信用消费建议
信用消费实质是提前消费。大学生为何会选择提前消费呢?作者据此给出以下建议。
(一)学校应推广信用管理教育
部分大学生认为信用无足轻重,但事实是,一旦个人信用出现裂缝,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会面临层层阻碍。因此,学校在设立各专业学科课程同时,应开设信用有关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信用管理意识。
(二)培养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
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由于经常接触市场经济,对金融的市场了解程度远高于非经济类。他们由于课程需要、个人爱好、羊群效应等原因,金融理财意识强烈。因此,大学生需多接触经济知识,培养个人理财意识。但切忌产生攀比心理、盲目跟风等不良风气。
(三)大学生需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性别、是否单身、月生活费与月消费额在本质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购物导向、购物需求等购物现状。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理智消费。由于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补给,所以个人消费仍需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在选择购买物品时,要做到多方面考虑,结合自身需求。同时加强自制能力,切勿陷入感性消费误区,也不应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我。
参考文献
[1]周楚.购物风格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影响分析.商业时代,2011(11):20-22.
[2]周慧虹.线上“熟人借贷”须消除两大“软肋”.金融经济,2015(19):46-47.
关键词:
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引言
在社会生活中,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是作为一个消费载体而存在着的,受到各种消费观的影响。在女大学生消费行为中,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是指女大学生在一定的心理或外界的影响之下,为了满足自身在服装相关方面的需要所采取的消费行动。女大学生处于喜欢打扮的年龄段,注重服装消费。但在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受到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能力有限等。服装生产商只有站在女大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等特征,才能真正的满足女大学生对于服装消费的需求。
一、研究内容与对象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于2015年8月下旬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对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女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问卷由15个问题构成,主要研究女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等。本次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42份,有效率为96.8%。
(二)研究对象
调研样本中,大四的女大学生比例最高,占43.8%,大一与大三的女大学生比例相当,都占21.07%,大二的女大学生比例相对较低,占14.05%;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占47.93%,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略多于来自城市的,分别占29.34%和22.73%;经济来源于家庭的女大学生占92.15%,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方式,经济来源于本人劳动的女大学生较少,占3.72%,另外还有女大学生经济来源于奖学金或贷款,各占2.07%;女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集中于800-3000元,其中月均生活费为800-1200元的占13.64%,月均生活费为1200-2000元的占45.45%,月均生活费为2000-3000元的占32.23%,月均生活费处于800元以下的较低水平和3000元以上的较高水平的女大学生都较少,仅占3.72%和4.96%。
二、研究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分析
1.服装消费水平。超过一半的女大学生每月在服装上的消费为200-400元和400-600元,其比例分别为38.84%和28.1%;月均服装费在200元以下,600-800元和800元以上的比例为18.6%,11.16%和3.31%。能接受的单件服装价格为100-200元和200-300元的女大学生高达32.23%和36.36%,代表了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意愿;其次是能接受的单件服装价格为300元以上的女大学生,占19.01%;能接受的单件服装价格为100以下的女大学生最少,占12.4%。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女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水平较高,在总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和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呈现出一致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并且她们所能接受的服装单价也逐步上升,基本上每个女大学生都有能力购买自己理想价位的服装。
2.服装购买频率。在服装购买频率中,每个月购买1次或2次服装的女大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3.39%和41.74%;每个月购买3次或3次以上服装的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10.74%和4.13%。大多数的女大学生的服装购买欲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旺盛的,也有很强的行动力。
3.服装购买时机的选择。女大学生偏向在商家进行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比例占80.17%;有61.98%和53.31%的女大学生选择在缺少衣服时和换季打折时购买服装;新货上市和其他时间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没有自身收入来源,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女大学生对于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反应较强烈,也最能刺激购买的欲望,造成冲动型消费;对于新货上市,服装处于价格较贵的时候则缺少购买兴趣,较少进行服装消费。
4.服装的购买渠道。女大学生对于选择购买服装的渠道中,几乎所有的女大学生都会在网络店铺进行购买,比例高达92.15%;另外选择在品牌专卖店、百货商场和个性小店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比例相近,都超过了50%;而选择在夜市小摊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最少。在进行调查的女大学生中,非常或比较赞同网络上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占总人数的46.28%和45.04%;对此持无所谓、比较和非常不赞同态度的比例为8.68%。由此可见,网络店铺已经成为女大学生购买服装的首选场所,而品牌专卖店和百货商场较高的购物品质和消费环境、个性小店的个性服装也各自吸引了不同的女大学生进行服装购买。
5.服装信息的获取。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女大学生都是根据个人爱好来挑选服装,占84.71%;其次,也会从商品本身出发,或通过身边的朋友介绍、电视网络的传播来获取服装的信息,分别占56.2%、53.31%和51.24%;由于杂志宣传和偶像形象的影响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较少,分别占27.27%和24.38%。女大学生在获取服装信息来源的过程中,以主观的感受为主,同时也受各种客观方面的影响,购买最适合自己的服装。
(二)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服装消费影响因素。在对女大学生服装消费影响因素中,其中,较多女大学生会首先考虑款式美观、价格合理或质量好;关注产品品牌或服务优良的女大学生相对较少。由此说明,女大学生已经不会盲目的注重服装产品品牌,具有款式美观、价格合理和质量好的优点的服装更能吸引她们的注意。
2.服装款式选择。女大学生可选择购买的服装款式,有休闲服饰、半休闲服饰、追求流行服饰、时尚前卫服饰和其他服饰。喜欢追求流行服饰和半休闲服饰的女大学生最多,占总人数的73.55%;选择时尚前卫服饰的女大学生多于选择休闲服饰和其他服饰的,分别占18.6%、7.02%和0.83%。
3.服装购买动机。购买服装的动机是非常多样化的,在此所进行的调查主要针对展现个性和追求舒适这两个动机。女大学生的主要动机是展现个性,比例为62.81%;还有37.19%的女大学生为了追求舒适而购买服装。
(三)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和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服装价格是影响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虽然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较充裕,服装消费水平较高。但她们在选择服装购买时机时,选择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最多,此时服装价格较合理,女大学生容易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服装;选择在新货上市和其他时间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最少,此时服装价格较昂贵,女大学生容易买到米珠薪桂的服装。
(2)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是符合自身身份的主观与客观、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结果。女大学生购买服装以个人爱好为主,同时接受商品本身、朋友介绍等各方面的资讯,适当的展现个性,又兼具服装所带来的休闲与舒适。
(3)网上购物是当代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所呈现的新态势。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网络店铺的便捷、物美价廉等优点,牢牢地吸引着女大学生,使女大学生在课业繁忙的时候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购买的乐趣。
三、对服装消费以及生产的建议
(一)对女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建议
作为当代的一名女大学生,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理念,避免铺张浪费等消极主义的影响。女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一切消费行为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应该调整自我消费习惯,以提高自我修养的学习消费为主,制定合理有益的消费计划。另外,女大学生还应适当地参加社会实践或培养自身的经济自立,在劳动中感悟钱财的来之不易,在消费时谨慎思考。
(二)对服装生产商的建议
1.服装款式美观。女大学生喜爱休闲与流行兼具的服装款式,服装生产商应投其所好,把握最新流行趋势,设计展现女大学生自我个性的多样化款式,并尽量选择舒适亲肤的面料,做到款式美观、质量好,打开女大学生服装消费市场。
2.服装定价适中。女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服装生厂商应根据女大学生能接受的单件服装价格,在保证服装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服装的定价,使所有的女大学生都有能力进行服装消费。
3.促销活动丰富。女大学生易受促销打折、换季打折等促销活动的刺激进行服装消费,服装生产商可以多利用这些营销手段,引起女大学生的关注,促进服装消费活动的产生,扩大女大学生服装消费市场份额。
4.网络渠道优化。网上购物已经是女大学生最常购物的场所,服装生厂商应重视网络渠道,建造并完善网上销售渠道,在出货速度、客户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营造舒适、自由的消费环境,满足女大学生服装消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烨.当代女大学生消费心理探析[J].消费导刊,2011,(7):3-4.
摘要:本文通过对章丘大学城1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出发,分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现状 引导对策
为了客观、全面地探讨章丘大学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共发放了1300份“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209份(男生41.1%,女生58.9%),有效率为96.8%。其中,有37.7%学生来自于农村,大城市的学生占15.5%,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占23.5%,来自乡镇的学生占23.9%。
一、 章丘大学城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
数据表明,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来源他们的父母。有61.6%学生的消费支出完全来源其父母,还有25.1%学生来源父母与课余打工,只有13.4%的学生是靠贷款与勤工俭学。
1、伙食费、学习用品支出
大学城大学生每月伙食费支出集中在300-1000元范围内;其中,每月伙食消费支出在300-500元的占40.1%, 500-1000元的占30.3%。低于300元与高于1000元所占比重均较少,分别仅有14.9%和14.6%。
图1显示,学习用品费用支出方面,学生购买学习用品费用支出相对较少。其中用于购买书籍的费用支出最大,占46%;其次是购买文具、购买练习本与纸张、复印与打印费用分别占18%、27%、9%。
2手机、上网与交通费用支出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每月手机费为20-50元的最多,占46.1%, 50-80元的学生所占比重位居第二,为24.9%。在上网支出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每月网费支出超过20元,其中,每月21-40元的学生最多,占43.2%。有47.5%的学生每月网费少于20元。
在交通费用方面,有31.1%的大学生每月交通费用不到20元,每月20-40元的学生占29.4%,40-60元的学生占25.7%,而每月支出超过60元的学生不到14%。
3购买衣着、化妆品费用支出
从学生购买衣服的价格情况看,大学城中大学生购买的衣服以中低档为主。在购买化妆品支出方面,有61.3%的学生每月购买化妆品的支出不超过30元,其中,有26.5%学生每月的费用还不到10元;每月超过30元的学生仅占38.6%。
4外出聚餐、娱乐与旅游支出
很多学生有外出聚餐的习惯,其中,每月外出聚餐支出51-100元的学生最多,占30.2%,其次是支出100-150元的占27.1%,不到50元的学生占26.8%。在娱乐支出方面,大学生每月娱乐支出少于20元的占30.1%;支出在21-40元的最多,占36%;每月超过40元的也占相当比重,为33.9%。
大学生外出旅游现象越来越普遍,每学期旅游支出不到100只元的学生仅占25.1%,超过300元的高达43.8%。这说明,旅游消费已经被很多的大学生接受。
5培训费支出
随着“考研热”、“报考公务员热”与“考证热”等不断升温,考试名目繁多。只有28.3%的学生每学期培训费支出少于200元,有26.7%的学生支出在201元至400元之间,而超过400元的学生高达45%。这说明,为增强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进行高额投资。
二、 大学城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城餐饮业问题
有55.4%学生认为大学城中餐饮店数量很多或较多。但是,有85%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餐饮店没有特色,经营饭菜单一,而且还有58%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餐饮店不卫生。
(二)大学城服装店与书店问题
有41%的学生认为大学城服装店较少,没有价格适中,质量好,品味高的衣店群。有高达70%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的名牌店很少,许多服装的性价比较低。书店方面,有55.5%的学生认为大学城里书店规模较小,而且书种类很少,特别缺少考研、考证、娱乐与考公务员类方面的书籍;此外,一些学生还反映书店文化气息不够浓厚,影响了学生来书店的积极性。
(三)大学城礼品与化妆店问题
有62%的学生认为大学城礼品店数量已有相当规模。但是,有高达82%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礼品店所卖产品性价比不理想。主要是档次低,而价格较高。一些学生喜欢在重大节日给朋友或老师送鲜花,但是,大学城缺少价位适中的鲜花店。与礼品店的情况相似,只有56%的学生认为大学城有很多或有一些化妆品店。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大学城化妆品店出售商品性价比不太满意。所以,他们更愿意从网上购买。
(四)大学城娱乐场所问题
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大学城娱乐场所的数量不太满意的,认为可供他们游玩的地方环境很乱、很杂。在电影院方面,有高达77.7%学生认为大学城的电影院数量很少,不但场地设置不合理,而且电影院太小,且没有文化氛围。认为大学城缺少健身场所,特别是缺少一个各种娱乐活动融为一体的大型健身、交际、休闲与娱乐中心。
(五)大学城培训机构问题
尽管有66.9%学生认为大学城的培训机构有很多或有一些培训机构,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培训机构不正规,很多没有资质,而且收费很高。
三、改善章丘大学城商业环境的建议
章丘大学城是大学生聚居的地方,聚集着十多万人的消费人群,其中蕴含的商业潜力是巨大的。为挖掘大学城的商业机遇,我们针对章丘大学城商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二)改善大学城餐饮业状况
改变大学城内餐馆的饭菜雷同状况,应该多建一些适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卫生、价廉、充满文化与情感氛围的特色小餐厅、大排档与酒吧等。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大学城中许多餐馆经营者进行专门的卫生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卫生检查,以确保大学生用餐安全。
(三)改善大学城的购物环境
突破原有商业网点较为分散的缺陷,构建若干个商业购物中心,方便消费者购物。可将商业购物中心划分为服装店、鞋帽店、化妆品店、礼品店与书店等区域。每个区域都在种类、质量、品牌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改变大学城中原有商铺经营商品雷同的缺陷。
(四)改善大学城娱乐、休闲环境
在大学城附近建立一个广场,供大学生与居民休闲用。同时,建议在高校集中地方建立若干个大型娱乐中心,并对娱乐场所的设备进行升级与更新,以吸引大学生等群体消费。
(五)充实大学城培训机构的服务
充实大学城内的“考研”、“考证”与“考公务员”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机构经营者的行为,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积极支持企业与大学城相关高校合作,建立“蓝翔模式”的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以服务和带动章丘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
[1] 廉海明, 高立威. 大学生消费及其营销策略论析[J]. 中国商贸,2010, (14) :17-18.
[2] 张玉荣.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9, (21).
[3] 袁勇志. 当代大学生行为学[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F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2009年,淘宝创造性的利用光棍节进行产品推广,时隔五年,“双十一”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网购狂欢盛宴。而今,不少商家都利用“双十一”的契机,猛打价格牌,利用各种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仅2013年“双十一”淘宝交易额就高达350亿元。而其中大学生是中国网购市场不折不扣的主力军,有关数据表明,在中国超过1亿的网购人群中,16~32岁的年轻人占83%。
本课题将以淘宝“双十一”促销为背景,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来研究江苏大学学生“双十一”淘宝购物的现状,分析其中的特点及原因,帮助大学生消费群体更好地了解各大网站节假日促销的营销手段,使大学生面对节假日各网店铺天盖地的促销攻势,能够看紧钱包、理性消费。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双十一”淘宝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本次调查向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9.3%。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双十一”淘宝购物的前期准备、消费金额、购物种类以及对淘宝“双十一”的认识、售后维权问题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小金额消费为主导,消费金额受收入影响。根据调查,在淘宝“双十一”促销活动中消费额在100元以下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1.2%,100~200元之间的学生占32.6%,还有24.2%的被调查者当日花费在200~500元之间,只有少部分同学“双十一”花费超过了500元,其中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收入大多来源于父母,另有部分学生靠兼职维持日常生活,支付能力较弱。
2.消费无计划,难抵低价诱惑。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2.8%表示在“双十一”购物节来临前计划过自己应购买的物品及金额,大多数人有大致的购物清单但未按清单消费,甚至有5.4%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考虑过,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在选购。总体来说,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淘宝购物时缺少理性,购物之前没有认清自己的实质需求,往往会造成预算超支。
3.消费品种多样,以服装鞋包为主。被调查者在淘宝上购买的商品种类丰富多样,服装、食品、鞋包、生活用品、虚拟物品、数码产品、化妆品等应有尽有。其中,高达八成的学生在“双十一”期间购买过服装,半数左右购买过鞋包饰品。服饰类商品种类多样,消费者能够进行多家比较,价格也更低廉,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1]。而在当天购买过学习用品的人数仅占10%,可见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物质消费较多,精神消费较少。
4.价格实惠、方便快捷成为“双十一”淘宝购物的主因。淘宝“双十一”低价诱惑使得大多数人难以抗衡,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优惠的价格是其网购的原因,此外73.5%的学生看中了淘宝购物可以在家“逛商店”,省时又省力,59.1%被淘宝上大量的商品信息吸引,认为有更多的选择。
5.维权意识淡薄,小金额商品维权“嫌麻烦”。调查发现,74.5%的大学生消费者在权益受到损害时会选择小金额商品或不重要的商品则不采取维权措施,大金额商品或重要商品才会采取维权措施。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如果要求退货,往往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对于以小金额消费为主的学生而言,往往很不划算,所以造成了大多数学生打掉牙往肚里吞的现象。
综上所述,虽然在淘宝“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大多数学生为小金额消费,但仍有部分学生消费趋于非理性,具体表现为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等。大学生网购的商品以生活日用品为主,不注重文化教育,消费比例不平衡,精神消费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大学生“双十一”网购建议
针对淘宝“双十一”大学生网购的现状及问题,仅从大学生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练就火眼金睛,识别网购假象。“双十一”当天虽然淘宝声称全场五折,并有满就送、包邮、秒杀等一系列促销让消费者难以拒绝,但是仔细想想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呢!这就要求消费者尤其是单纯的大学生在网购时要擦亮眼睛,不要掉进卖家的陷阱。具体做法是五看:看价格、看信誉、看评价、看销量、看售后,牢记五看,才能使消费者面对“双十一”各网店铺天盖地的促销攻势时,能够看紧钱包、理性消费,才能在网购时不被漫天飞舞的虚假信息所迷惑,真正获得实惠。
(二)列出购物清单,按需购买。很多被调查者表示,“双十一”淘宝时购买了很多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东西,就像鸡肋一样,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其实,这一普遍的现象很容易就能避免,那就是购物前列出购物清单,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把钱用在刀刃上,避免预算超支。
(三)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杜绝网购成瘾。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祖国未来之栋梁,理应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不少学生却沉迷于网购不能自拔,其实这是一种“空虚病”。网购只是网购便利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一个工具,不能产生过于沉迷的心理,在面对网购的时候,大学生需要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节制,明白学业才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逛网店必然会让正常的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受到影响[3。
(四)提高维权意识,捍卫自身权益。对于调查中维权难的现象,一方面建议广大消费者在网购之前要选择正规的商家购买,另一方面要索要发票并保留好交易凭证。作为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应该的,放弃维权不仅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且也会助长不良商家的气焰,使得更多买家权益受损。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维权意识的培养,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外因是动力,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应该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艺术修养水平和科学理性的消费水平,积极追求高水平的精神文化消费,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成为具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人生价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大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主体部分是饮食部分,而在大学校园饮食消费的绝大部分都发生在食堂。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学习文化知识,用知识丰富和发展自己。健康的体魄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因而保证大学生的日常良好饮食,促进大学生生活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食堂作为提供饮食的场所,在促进学生健康良好饮食方面需要格外注重。因此,研究大学生食堂消费也能有助于学校掌握学生日常餐饮消费状况,有助于学校正确的指导和服务大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食堂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可以知道大学生对食堂的满意程度,以及影响大学生食堂消费的因素。这不仅可以使食堂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食堂的态度,帮助其制定更加合理的营销策略,还可以通过对影响消费因素的研究来对食堂进行必要的改善。因此,对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进行研究,对食堂和学生都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我们项目小组成员均为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对本校以及其他高校的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本文首先对不同学校学生大学食堂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各层次不同类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承受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同学们对菜价的真实承受能力对食堂制定菜价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
三、研究结果(以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我们对东北、西南以及江浙各地的重点高校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进行了各种方式的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下面就以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我们调查的内容主要从消费观念、经济来源以及饮食偏好等方面入手,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
从消费观念方面来看,东北大学中83.3%的同学在食堂就餐注重菜品的口味,56.6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价格,50%的同学注重食堂的卫生。68.85%的同学偏好消费质量较高的菜品,73.33%的同学选择实惠营养性的食物就餐,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情况与东北大学相似,89.4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口味,其次比较重视的分别是菜的价格与食堂的卫生情况。这体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没有过度奢侈浪费。在食堂花销方面,东北大学70%的同学每天在食堂的花销在10元―20元之间,63.33%的同学每月在食堂消费在400元―700元之间。43.33%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500元―800元之间,30%的同学生活费每月在800元―1200元之间。而在中国矿业大学,52.63%的同学每天花费在20-30元之间,42.11%的同学每天花费在10-20元之间,47.37%的同学每月花费在400-700元之间。这体现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在饮食方面,在食堂消费比重较大。
从大学生经济来源看,其经济来源较为单一。东北大学88.9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中国矿业大学则为89.47%。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对菜品的类型意见各异,有些同学偏向精致好吃但菜量较少的菜品,而另一部分则认为菜品味道一般,但菜量大,价格实惠更为重要。
东北大学中,46.67%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偏高,48.85%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合理,可以接受,4.48%的同学认为菜价较低,较为实惠;而在中国矿业大学,89.47%的同学认为菜价偏高,与物价水平不持平,10.53%的同学认为价格合理,可以接受,没有认为菜价较低的同学。在菜价这一问题上东北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结果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对此也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发现,东北大学的菜价与中国矿业大学相比稍低,肉菜大致在3-3.5元范围内,而中国矿业大学肉菜大致在3.5-5元。两校相比,东北大学菜品种类相对较少,食堂供应点较少,且周边受地理环境限制,餐饮处较少,所以同学们基本都选择在食堂用餐。且东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于“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对于学生的补贴也较多。中国矿业大学从菜价上看虽然偏高,但菜品相对多样,且有多处就餐点供同学选择,不同食堂菜价也有所差异。总体上学校的菜价都在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四、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不同高校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的调研,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应注重营养的搭配以及消费的适度,应多选择一些营养实惠型的菜品就餐,避免奢侈浪费,科学适度消费,树立正确消费观。每月食堂消费额过低的学生很有可能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应引起学校的关注,给予这部分学生必要的关怀和帮助,避免由于过度节俭二引起生活质量过低,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而对于每月食堂消费额过高的学生,尽管对食堂的收入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应该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消费,不能过于奢侈和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校食堂在经营管理时,应对食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价格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建设。食堂管理者应参考这些因素,结合食堂的现状,进行管理与改革。用制度规范加以约束,用严密的措施保证饮食安全,严把食品加工关,严把卫生预防关,严把督查奖惩关。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消费承受能力,制定大众化的合理的菜品价格。学生在食堂消费,很多情况下是强大的外因驱使。学生大量的消费并不代表着对食堂的满意度很高,食堂不应因此忽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对食堂进行不断的创新改进。学生提出了意见食堂不予以采纳和改进,无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学校应该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大学校园不但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也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质量,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总结
大学生的消费多种多样,饮食消费是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消费类型,而饮食消费之中,又以食堂消费最为普遍和频繁。因此,本文选择了不同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行为进行研究,这不仅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对数据的调研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大学生食堂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食堂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且发现了大学生食堂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食堂管理者的注意,对以后学校制定相关的政策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物流公司服务的不断提升,网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而作为最先接受新技术的群体,大学生在网络应用上较为熟练,网购也成为他们的选择。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他们将是主宰未来网络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网购消费的重要群体,他们对未来网上购物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网购现状,分析大学生的网购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1.1 大学生网购的用户特征分析
对常州地区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在被调查的232名大学生中男生网购的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79.2% ,女生网购的人数占女生总人数的73.4% 。男生对电脑的掌握程度要比女生好,并且由于恋爱、游戏等因素网购支出颇多;而女生喜欢逛购物网站,在网购上的花费也不少。并且,高年级学生网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大一的学生。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对网购还不够熟悉,而其他年级的大学生已有相对丰富的网购经验。
1.2 大学生网购参与度和消费状况分析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接受并尝试这种消费方式。在对传统购物和网购的看法上,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特别倾向,超过一半的调查者选择网购视情况而定,说明网购只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辅助手段。
根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一般在600~1200元之间。这样的经济现状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购买能力。51.4%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的网购花费占到每月生活费的10%~40%,很少有大学生每月网购花费超过生活费的70%。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虽然网购,但在网购上花费的钱比较适中。
1.3 大学生网购消费选择偏好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网购时选购的商品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大学生的网购消费偏好。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倾向于在网上购买服装类、礼品和书籍影音类产品。电子产品、化妆品等高档消费品由于真假难辨,大学生在购买时比较谨慎。可见,大学生的网购商品仍以生活必需品为主。
大学生网购时的网站选择也体现了他们的消费偏好。大学生网购时主要选择知名网站,价格、商品质量、交易安全性均是其参考因素。在各大网站购物时,大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倾向,淘宝上一般是购买服装鞋帽类,当当网上主要是选购图书等学习资料,京东上主要侧重于3C类产品。
2 影响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的因素
2.1 外部因素
2.1.1 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影响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行为的最基本因素。网络文化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但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对网络存在信任问题。另外,大学生所处的校园是个小社会,其消费行为难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周围的大学生频繁的网购会促使许多没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尝试着接受这种新的购物方式。
2.1.2 品牌和口碑
在网购模式下,品牌和口碑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很明显。消费者根据品牌和口碑可以减少购买时的搜索成本和认知努力,降低购买风险。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大学生在网购时有明显的品牌意识,并且他们在购买时注重口碑。
2.1.3 价格
价格是刺激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是网上商品的价格较实物店有所降低,物美价廉是大学生考虑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价格越低,大学生的购买概率越高。
2.2 个人因素
2.2.1 个性心理
大学生是年轻的消费群体,在各方面都比较追求个性。大学生冲动、好奇心强,追求流行文化。网上商品丰富可供挑选,可以减少“撞衫”等现象,并且在创意品这方面实体店比较缺乏,因此大学生出于个性追求会选择网购。
2.2.2 生活水平
家庭富裕的大学生的生活水平较高,那么他们可用于网购的支配金额就会相对提高。如果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他们会更多地购买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其他产品或服务。大多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在选择商品时注重物美价廉。
3 大学生网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网购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商品质量问题和卖家诚信问题、支付方式的安全问题、不理性消费问题。据此,针对大学生、高校、网络运营商和政府提出建议如下:(1)对大学生来说,在网购时不仅要熟悉相应的过程,更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若收货不满意,应通过与店主协商和法律维权等方式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水平理性消费。(2)各大高校在日常教育中应加强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传播,同时可以将网上代购和个体网店变得规范化和集中化,即建立校园网购平台。这不仅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对高校的实训建设也有推动作用。(3)现阶段的网络交易平台存在许多漏洞,导致网购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网站经营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完善网购平台,并进行具体的市场细分,开拓大学生这片市场,制定差异化销售模式,最大程度调动大学生的消费积极性。(4)目前,虽然政府一直在推进网络交易的发展,但是政府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并不明显,网站仍然充当着执行者和监督者的双重角色。政府应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交易行为,营造良好、公平的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海懿.从大学生网购中分析高校学生的消费特征与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1(6).
[2] 吕静,吕会宁.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西安:陕西农业科学,2007.
[3] 郑秀福.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2.
[4] 肖风桢.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