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8 14:41: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信息化时代的优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

篇1

当今,新媒体大量涌现,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广播电视多是传统媒体,导致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为了确保自身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一定要优化广播电视技术水平,融入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元素到广播电视技术中。

1 广播电视技术优化必然

首先,重视完善与优化广播电视技术,保障节目的播出时间和效率,提升广播电视水平。其次,为了保障传输与控制系统平稳高效运行,强化优化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确保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的传输和控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减少系统运行产生的故障率,保障节目的顺利播出。再次,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具有较高的质量,对广播电视技术水平进行优化,确保设备运行的平稳性和设备运行的高效性。最终促使广播电视功能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优化广播电视技术水平,保障广播电视功能朝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同时在广播电视的所有系统中强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丰富广播电视的功能。

2 广播电视技术优化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知,当我们了解到优化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必然后,所以促使广播电视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做好下述几个层面的工作。

2.1 真正落实数字音频站的构建

数字音频站的主要记录媒体为计算机控制的硬盘,功能十分强大,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音频工作站主要被用于节目的录制、编辑和播出,相比传统的模拟方式,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节目质量,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操作和编辑简单,安全性能高等,所以音频工作站的建立把声音节目的制作实现了从模拟化向数字化的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广播电视人员,要明确优化广播电视技术水平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理念,保障广播电视节目高质量和高效率播放,所以作为一名广播电视人员全身心投入数字音频站的构建中,在实际构建过程中,以计算机系统作为载体支撑,凭借数字音频技术,借助电气乐器和光盘存储技术,在使广播电视节目实现数字化的同时,实现数字化的播放,基于此,加强管理机房设施和转播台,健全当前现有的全部机房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制度、播出操作制度等,保障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达到标准。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从电影剪辑中借用过来的,事实也正是这种情况。当前非线性编辑有了更多层面的含义。从狭义层面看,非线性编辑不需要将复制、剪切和粘贴在存储介质上重新安装。从广义的层面讲,非线性编辑在利用计算机编辑视频时,获得更多的效果,像特技就是其中之一。

在编辑原有的广播电视节目时,编辑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因此使用了较多的外部设备,调动素材显得相当繁琐。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就是在编辑进程中,制作时借助计算机辅助中的花技术,编辑全过程完全依赖计算机,避免了频繁调用设备的繁琐,选用素材不受时间限制,配合空间顺序做排列,使信号质量符合要求。如此不仅节省了设备和人员投资,而且保障了工作效率,其中在制作速度和画面效果方面较为突出。然而所有的技术都离不开监测的强化,因此,还应重点建设光电信号监测系统,有效监督和测量广电节目播出状况,保障信号与图像符合播出质量的要求,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强化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为整个设备的平稳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常规监测和维修广电设备

科学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1]。维修广电技术时,因为设备的监测是技术性的硬件监测,为确保各项技术以高质量实施,就应当强化光电设备的日常监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广电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也为数字化技术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为此,日常工作应做到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常规检查整个广电设备,针对因温度引起的受损硬件,一定要强化检查和维护工作,特别是做好除尘工作,避免影响设备的高效运行,同时对设备存在的故障问题做好维修和保障,确保电源与风冷等元器件的温度时刻处于正常范围,避免设备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的情况,同时在常规日常检查中做好广电设备的通风和散热。其次是广电设备如果出现了故障问题,就需要对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仔细观察和评判外部设备,借助多种方式,如观察一下、闻一下和摸一下做出处理,尤其是经常出现的故障,制定特定的维护与管理预案,使整个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明确这种职责,保障所有的设备处于最优状态,促使广电事业的发展。再次是强化先进仪器的利用,加强广电设备的检查工作,特别是借助仪器,以提升设备检修率,使分测量仪器的利用得到充分加强,制定针对性的方案,解决故障,将设备故障产生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在短期内有效解决故障。

2.4 强化采用新谋体技术,提升自身技术实力

首先构建数字化广播平台。传统广电行业通过升级,形成了数字广播平台。从确切意义上说,升级传统广播,配合网络技术,相比传统广播,接受方式和接受终端均出现了明显的区别,通过数字广播平台,观众之间互动,所以,广播电视节目需要从组织方式和节目内容上创新,使广播平台具备平台新媒体的特性,作为广播电视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在熟练掌握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使自身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其次是网络平台建设。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同时,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使用和交流平台,所以广电行业一定要强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借助互联网技术,才能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方式,形成受众多元化,提升传播实力。广播电视技术人员要熟悉网络平台,借助互联网新技术的创新能力,保障观众实时接收和收听广播电视节目,从而提升节目的传播力。

优化广电技术的目的是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新媒体技术在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技术人员,一定要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产生足够的认识,在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节目进程中,可借助微博平台和观众之间进行互动,同时也可借助数字化软件,编辑节目,保障广播电视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身为广播电视技术人员,一定要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产生足够重视。

3 结束语

总之,在数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优化广播电视技术水平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可确保广电水平的提升[2]。因此,身为一名广播电视人员,一定要强化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我国煤炭主要通过矿井开采获得,地质灾害繁多、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直接对我国井下作业的安全性产生了影响,导致危险系数的直接提升,这同时也是我国成为世界煤矿开采条件最差国家的原因。所以,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目前煤矿行业十分迫切的需要,同时这项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煤矿信息化系统设计分析

煤矿瓦斯传感器检测网络在设计过程中会与很多网络应用问题直接相关,所以传感器网络设计起来也非常复杂,不仅需要对煤矿瓦斯无限检测网络的应用目的进行明确,还要保证网络在可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随时的检测。为了使这种要求得到满足,煤矿企业在煤矿瓦斯传感器检测网络设计的过程中将ZigBee技术引进来,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与系统设计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使井下瓦斯浓度实时反馈的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与此同时,经过对这一技术的细致考察,并与系统实际需求相符合,对这种在ZigBee基础上的瓦斯系统基本方案进行了最终的确定。

一般来说,在煤矿中矿井的长度与深度都应该在10km以上,那么如果以1km分布10个节点来计算,在每个矿井中需要同时包括感知组件、执行组网等内容,在必要的时刻这些不同的节点还会对接受信号的灵敏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针对信号发射的功率等方面展开相应的调整。需要在地面系统中设置信息控制中心,通过这个信息控制中心对井下的瓦斯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将这些瓦斯数据存储起来。在井下工作时,需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对节点进行设置,在节点设置过程中会通过电池进行供电,为了避免复杂环境对信号产生的干扰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对节点进行布置,比如可以通过抗干扰的直序扩频通信方式对节点进行布置,这样每个节点都会拥有非常强的抗干扰性能。

2.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分析

ZigBee节点选择Atmega128L低功能耗微处理器芯片、TI的CC2420芯片与其联合发生作用,TI的CC2420芯片主要在射频部分发生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选择低功耗版本的目的在于可以使FLASH存储器的功耗得到控制。每个节点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井下的瓦斯浓度,同时发送给各个节点。煤矿信息化系统中各个ZigBee节点都是由传感器模块、CC2420收发模块、Atmega128L单片机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存储模块构成。其中,传感器模块主要的作用是收集区域内的瓦斯数据,同时进行数据转换,此外还有实时监测的作用;Atmega128L模块主要负责处理ZigBee节点的数据,同时进行同步定位以及各节点功耗的管理,此外还可以使整个系统的能耗负担得到减轻,并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CC2420收发模块主要提供SPI接口,促进与Atmega128L之间通信的实现,实现与其它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存储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存储;电源管理模块为其提供系统能量。

ZigBee技术将IEEE802.15.4无线标准技术作为基础,IEEE802.15.4处于介质访问控制层与处理物理层中。ZigBee联盟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制定出了高层应用规范,同时还包括其他方面的产品应用资料。

3.电子技术在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的实践应用

3.1 Atmega128L模块

通过综合考量成本以及Atmega128L系统性,在Atmega128L设计研究过程中,将系统控制中心作为Atmega128L单片机,它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同样适用,同时这种单片机的功耗也比较低,在工作过程中电压保持在1.8―3.6V,从功耗控制系统整体来看,是非常先进的,所以与煤矿井下作业的实际需求非常符合。

3.2 CC2420收发模块

CC2420中的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将天线作为媒介对射频信号进行接收,再对该信号进行转换,将其转换为2MHz的中频信号,这些工作完成以后就形成了同正交分量、分量双路的中频信号。再对这两种信号进行滤波,同时将其放大,经过放大的数据会通过模数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CC2420内部的工作电压为1.8V,正因如此才对较低的功耗给予了保证,所以CC2420主要在电池等进行供电的设备中适用。外部数字I/O接口电压为3.3V,所以CC2420与外部数字接口之间的逻辑兼容问题不再存在,并对芯片上的直流稳压器进行转化,将其转化为电压,这样在3.3V和1.8V电压之间的转化就会变得非常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3.3V的设备实现正常工作,不需要外加一个电压转换电路了。

同时为了避免Atmega128L芯片内部存储器不能使实际需要得到满足情况的出现,需要与外部扩展存储器联合,使系统的存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设计系统所用的瓦斯传感器中的敏感材料是二氧化锡,这种物质可以精确的检测出气体的浓度。传感器中敏感组件电阻的变化为电压在负载电阻上的变化。负载电阻、驱动电压以及检测电压取值都应与公司提供的资料相结合,保证传感器处于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中。

4.结语

为了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形势相适应,促进煤矿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对电子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煤矿信息化系统设计为着眼点,对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实践应用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蒋华勤.现代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11).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化的生活逐渐普及和推广。在社会上形成了新的信息环境,在信息资源环境中会产生很多新的知识和先进技术。与此同时,人们在图书方面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增强。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图书案管理资料的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推动了资料资源的发展。因此需要有效的管理图书资料。

一、信息化时代下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

首先,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网络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传统媒介更新速度的十五倍,因而我们通过网络所获得的知识,不论是在质量、数量还是速度上,都是远远超过传统的报纸抑或是电视等媒介,所以这些都对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当然了,在带来冲击的情况下,也为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机遇。图书资料的管理部门应该结合网络知识的优点,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知识快速的更新速度也带动了图书资料的更新速度。在以往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对资料的管理一般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因而经常存在效率低以及出错等现象。那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对新兴技术的引进,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都电子化、系统化,在电脑办公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在质量上得到了提高,同时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而这更是进一步地推动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二、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制度欠缺。在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上并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因而图书资料的管理上既不规范化,也不制度化。图书资料在归档要求以及范围上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因而在进行图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常常会出现一些图书资料迟迟得不到归档的现象。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的制度上仍然没有得到健全和完善。

(二)管理意识淡薄。图书资料的管理反映出的不单单是图书馆的形象,也是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者工作成果的一个反映。然而,多年来管理人员在意识和认识上有一定的欠缺,加上有关领带并没有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因而在图书资料管理上没有投入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管理方法落后。大多数的图书资料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被保留下来的,久而久之,图书资料也就越堆越多,不仅仅占据了图书馆大量的空间资源,同时由于图书资料纸质化的缘由,对其的管理还应该要时时做到湿度、温度以及防盗等工作,这些无疑都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成本,因而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较为落后,不具备创新的意识。

三、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建议

图书管理实现电子信息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图书资料的安全性会大幅度地降低,而且很容易出现盗版书籍。用户只需一份电子版的复制材料就可以实现打印的过程,然后将资料转化为纸质形式,就不会再需要图书馆。但这不足模式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势。

(一)共享图书资料和相关的资源。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开始进入网络化的阶段。因此,对于管理现阶段的资源工作,需要借助网络技术,而且各大图书馆需要通力合作,不仅需要大力建设自身管内的局域网,还需要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全国地区之间以及全球联网的工作。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图书资料和相关资源的共享,更便捷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同时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处理图书资料,为读者提供更有层次和深度的信息化服务。

(二)促进文献管理的统一。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现阶段我国的各个图书馆中珍藏的文献都是以两种方式存在的,一种是纸质版,另一种是电子版。但是在今后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以上两种文献保存的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促使二者和谐发展。应该促进二者之间的互补作用,实现共存的目标。而且在保存图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这两种保存方式间比例的平衡,促使二者结合的更加完美。

(三)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集中体现在管理图书资料的工作上。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应该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还需要他们具有纯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专业的技能。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现阶段的图书馆工作不止是借与还的简单操作,而是各种信息的记载。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是信息管理者。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深刻的现代化信息意识和一定的专业能力。另外,各大图书馆应该重视培养信息资料的技术团队,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促进新型技术团队的创建和壮大,以此来推动图书资料平台的顺利运转。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管理图书资料是了解信息发展方向的关键。现代化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需要知识的积累,知识源自于书籍,因此应该掌握信息化时代图书的根本,不断的创新,树立读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不仅来自于对着阅读大量的书籍,吸取大量的知识精华,并且消化和吸收知识,而且还来自于对阅读过程的体验、萌发以及升华。大部分的成功者也是创新者,他们都是将创新思维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创新的更高目标。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有利于促进读者把握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高度,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与实践经验相配合,创新出更新的思维。

篇4

【中图分类号】TK1

一、火电厂自动化的发展路程

我国火电厂从六十年代的模拟量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经历了慢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自动化水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向前发展。各火电厂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像两个翅膀,支持着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向前推进,它永远是火电厂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动力。站在社会需求和技术演变的高度,不难看清近代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进程。从1990年至今,这后几年间,我国火电厂自动化发展已经有标志性单回路控制时代、集散控制系统时代、分散控制系统时代和网络化时代,现在即将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虽然每个阶段间并不那样清楚,往往前一个阶段已开始萌芽和发展后一阶段的技术,而后一阶段仍继续在巩固和完善前一阶段技术的不足之处。但是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代,毕竟有自己主要突破的任务、目标和特征。

1.1分散控制系统时代和网络时代

我国火电厂自动化已经经历的分散控制系统时代和网络时代,这是人人皆知的。

1)分散控制系统时代

改革开放后,大型火电机组及其技术引进,以及分散式微处理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使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开创了一个单元机组DCS控制的时代。尽管当时由于种种原因,DCS推广应用阻力重重,推广稍微迟后外,对DCS进行系统改造大约有7、8年时间,其功能包括所有数据采集、热工保护控制、热工自动、手动控制、电气电动门开关控制及电机启停控制等。控制系统从操作画面、事故追忆、报表打印、事故报警、数据通讯、自动系统实现、程控系统实现、保护功能实现以及阀门等操作等几个方面展示了DCS的开放性、安全性、兼容性及庞大性。从那以后人们对DCS控制系统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从DCS工程管理的适应、应用功能的扩大、电气控制和DEH的纳入、后备手操的取消,以及老厂自动化技术改造工程中相继推广应用,这一切,标志着DCS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尽管目前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DCS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仍然是需要进一步研讨和完善的问题,但新的目标已经展示在人们面前。

2)网络化时代

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厂网分开,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新的前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火电厂自动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根据它的主要特征,我把它称为网络化时代。具体来说,它有下列几个目标:

①推广综合自动化-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化的发展。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简称SIS-SupervisoryInformationsystem)属于厂级生产过程自动化范畴,是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系统)和各种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桥梁。电厂的厂级实时监控系统对于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时分重要的意义。厂级实时监控系统集中各单元机组的参数及设备状态信息、从厂级管理的高度对各机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分析和判断,并做出决策指挥机组运行。厂级负荷自动分配系统接收电网中调负荷指令,依据本厂各机组运行状态,自动对机组负荷进行优化、管理,进行动态负荷最优分配,并向各机组发出给定负荷指令,以得到最佳的电力生产安全性及经济效益。从单元机组到辅助车间的自动化,发展辅助车间高度集中控制,全厂可设一个监控站,全部集中在单元控制室。

②包括单元机组DCS、辅助车间自动化系统以及厂级SIS和MIS在内的全厂信息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形成,实现管控一体化。

目前,全国各大新建电厂均已应按此要求配置,且运行效果很好,但有一部分老电厂也正按此要求进行技术改造,我相信,随着国营大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所有老电厂也将按此要求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也进入网络时代。

1.2数字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

我们已经走过了分散控制系统时代和网络化时代两个里程碑。进一步分析当今的更高的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作者认为,近期我国火电厂自动化必将步入数字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

火电厂数字化(数字化电厂)是火电厂信息化(信息化电厂)的基础,因此,当前首先面临的任务是实现火电厂数字化,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电厂。

1)数字化时代火电厂控制和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三级:

①厂级(SIS、MIS、BPS)②机组(车间)级(DCS、PLC)③现场设备级

众所周知,在最近几年中(网络化时代),新建电厂普遍建立了厂级SIS和MIS网络的网架,并配置了不少故障诊断、状态检修以及性能优化等监控和管理软件,但是,不仅因为这些软件尚欠成熟,更重要的是,基础工作没有跟上,现场设备级自动采集的信息太少,因此,这些高级应用成了无米之餐。如果依靠人工采集,人工录入的话,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些也较难实现。因此,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SIS和MIS已经或将进一步投入的资金将不能真正发挥效益。因此,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加快使现场设备级实现数字化,并增加根据SIS和MIS需要应增加采集的信息量,全面解决火电厂网络化任务,真正实现火电厂数字化,进而才能较好的完成火电厂信息化的目标。

2)信息化时代

什么是火电厂信息化(信息化电厂)?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但为了使彼此有共同语言,专家在此先提出一个粗浅定义。所谓火电厂信息化,就是:火电厂生产过程监控和企业管理的所有必要信息均应无重复的得以采集和通过数字网络共享;经过自动处理,使信息尽可能浓缩和智能化;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反馈应最大限度实现自动化,减少繁重的人工信息采集、录入、处理和反馈处理的工作量,提高安全性和劳动生产率。从这个定义不难看,信息化的定义可以简述为:信息网络化、信息智能化和信息自动化。因此,广义上说,进入这个时代,意味着,我们已由火电厂过程自动化进入到了信息自动化时代。正因为如此,本章用了"近代火电厂自动化发展的里程碑"这个标题,也就是说,我把信息化时代纳入火电厂自动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国电力投资集团的形成,厂网分开机制的到位,电力市场有秩竞争将更加激烈,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投资主体的内在动力,片面追求投资最少的观念已成过去,投资公司的管理层要求进一步从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中获取投资效益,基建投资少、生产运行效率高、故障损失少,运行、检修等管理费用低,上网电量尽可能多,上网电价尽可能高等,信息化就成了他们的最好选择,因此,可以断定,用不到几年我国火电厂将步入火电厂信息化时代。

火电厂数字化是实现火电厂信息化的基础,必须抓紧时机尽可能快实现火电厂数字化,才能保证我国火电厂在末来风年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

二、数字化是火电厂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当前火电厂数字化的核心是现场总线系统的应用

火电厂信息化是我们较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火电厂数字化是火电厂信息化的基础。火电厂三级系统中,厂级信息系统和现场控制级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而关键就在于如何将数字化推向现场设备级。因此,推广应用现场总线系统,实现现场设备级的数字化就成了实现火电厂全面数字化的关键一步。

2.2火电厂推广应用现场总线系统的优点

1)提高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1、完善的现场设备及信号的诊断功能,防止其故障或信号偏差导致控制和保护系统发生错误信号而酿成事故(这是DCS控制系统多发事故的原因之一)。由于其诊断功能完善,使现场设备的隐患能及早发现,采取清除措施,改变了过去那样出了问题,已经影响了安全运行,才发现处理的被动局面。

2、提高了信号的精度和速度。

3、减少了大量端子和接线头,大大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电缆端子和接头增加了许多故障点。接线松动造成MFT的也不罕见)。

4、数字通讯,减少大量电缆,有利于抗干扰。

5、控制功能和I/O功能的分散,简化了DCS,总体可靠性也有所改善。

2)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一个电厂的现场监控设备(包括变送器、执行器、电动门和开关柜等)数量多达数千台以上,调整、运行、维护和检修的工作量很大,因此,过去只能采用被动维护、检修方式,这样做降低了可靠性。而采用现场总线智能设备后,由于可以低成本得到大量现场监控设备信息,甚至被控设备的信息,因此可以采用状态维护和状态检修,同时,组态、调校、诊断和维护非常方便,工作量大幅度减少,热工自动化运行维护人员可大量减少,从而使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

3)投资减少

采用现场总线及其智能现场设备无疑将增加一定投资,但从国外实践和一些用户报告称,综合投资成本还是可以减少(或增加不多)的,理由是:

1、减少了I/O机柜、接线端子柜,以及相应的电子设备间空间。

2、减少了计算机电缆、桥架及辅设工程量,以及接线和查线工程量(椐国外称可省电缆66%以上,省安装费用60%)

3、降低系统集成、修改和技术改造费用

2.3我国火电厂推广应用现场总线系统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国际上现场总线技术及现场总线智能设备的开发和推出已有几年的历史,现场总线标准化纷争也已统一,安全相关标准和系统也已问世。近几年,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在石油、化工,乃至电力行业有加快的势头。

因此,现场总线系统正迅速推广应用,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国际上可用于电厂的先进的DCS均已开发了与现场总线的接口设备及相应的软件。DCS系统+现场总线系统+现场总线设备已在火电厂有成功应用业绩,包括1000MW等级机组,近一、二年有加速推广应用趋势。国内在一些工程上也已在一定范围内成功应用。现场总线智能设备已十分成熟。

综上所述,现场总线系统在火电厂已有了一定的成功应用业绩。

2.4应用现场总线系统是数字化的必由之路

目前,推广应用现场总线系统与上个世界八十年末和九十年代初推广应用DCS系统面临类似的决择。一种做法是稳一点、慢一点,等待国外更多应用业绩,更成熟一些再在我国应用;另一种做法是加快推广应用步伐。究竟选择哪一种政策更好呢?

根据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加速成进展的形势,火电厂信息化已经成为日益迫切的要求,再过几年,如果一个电厂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那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将会十分被动,投资主体将是不愿看到的,因此,数字化和信息化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现场设备级及其系统一旦配置好,再要更新改造,资金浪费巨大,历史上由于在推广DCS问题上争论不休,导致延后3-5年推广应用DCS,对我们工程带来的损失,包括日后改造的费用之大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在推广应用风险分析上有一个如何看业绩要求的问题。大家都记得,DCS技术规范书曾要求"供货商必须有二台同类机组三年以上成功应用经验",实践证明,对DCS这类发展非常快的计算机技术产品是不合适的,实际上我们以后不再按此执行,而改为要求我们的工程保证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该系统的工程就行了。这样既保证了工程安全,又不是已经推出五、六年以上的寿命很短的产品了。

最后,也许有人会提出,国外现场总线系统在电站中推广应用速度比较慢,比其它行业也慢,是不是我国电力行业也不必着急。的确,过去我们基本上跟着外国人也步也趋,但正如第一章所说,我国目前正处于创新理念的时代,只要对发展有利的就要勇于创新,在这方面,石化行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最近国外就评论我国石化行业是世界上"现场总线应用的领先者"。为什么我们电力行业就不行呢?石化行业对安全性的要求决不亚于电力行业。在考虑这个问题时,特别要注意不受某些DCS厂商出于自身利益不积极推动现场总线系统在火电厂应用的影响,看一看,哪些DCS厂商积极,哪些DCS厂商不积极就能略知原由一二了。

应当承认,在我国火电厂推广应用现场总线系统是刚开始,没有经验,要重新学习,但相对于九十年代初,从DAS+SPEC200系统一下跳跃到DCS来说,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说,简单得多了。因此,火电厂一定会比较顺利的推广应用现场总线系统,平稳地进入火电厂数字化时代。

2.5积极稳妥推广应用现场总线的步骤

1)广泛应用已有成功经验的现场总线(LAN、AP、OM)智能设备,如变送器、执行器、电动门以及开关柜等。

2)选择有将现场总线设备接入DCS的成功应用经验的供货商,实现DCS和现场总线

系统的完满结合。认真研究重要冗余信号接入技术。

3)简单回路和系统按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设计。

4)对于某些辅助车间(系统)可以选择某些具有丰富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合的成功应用经验的中小型DCS,实现辅助车间DCS和FCS的完整结合。

三、结论

我国各大中型电厂现在几乎都已经经历了DCS系统时代、网络化时代,从现在开始将进入数字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当前,各大电力公司和大企业正在全国各地分分兴建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兴建大火电厂时,各大电力公司应加快推广应用现场总线系统,快速进入数字化时代,这样才能适应世界电力发展的要求,实现火电厂信息化,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更不要犯以前犯过的错误,现场设备及其控制系统已配置好,安装完之后就已经被淘汰再进行更改,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建议各有关方面对推广我国大中型火力发电厂应用现场总线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尽快提出指导意见,使推广应用工作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到来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保证高校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能够有信息财务管理的支持,对于推动整个高校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的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以及家长等对学生教育的重视,使得我国高校发展目前的政府政策以及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进一步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目前必须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的政策和需求,将不同的需求和变革考虑在内,能够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现存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给予了它强大的发展机会和机遇,同样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首先需要分析高校财务管理现有模式及现状,具体如下:

1、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引入了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但是都体现为静态化的模式。该模式是在高校各项财务事务发生后,进行记录和反馈,静态的对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反映。尤其是当前很多高校像企业一样,建立了适合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中记录了高校日常的财务和账实往来,高校需要这些信息时,只需要通过输入到系统中进行搜索,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高校期末进行扎帐时,将总信息集中性的储存在信息化软件之中。我国少部分高等学校已经采取了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管理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这标志着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的进步。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高校的各个部门以及高校下属的分校的财务往来主要反映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日常账务登记簿上,网络模式会将这些日常业务进行汇总登记,最后生成凭证向高校本部进行传递,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后一步就是由高校总部的财务处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核查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完成最后的记账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就是能够对高校的各个部门以及各分校的日常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能够提升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因此,高校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有直接影响。

2、高等学校现有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

虽然目前高校应用了信息技术,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体现为下列几点:

(1)分权管理方面。前文分析提到的高校静态财务管理模式有点类似于分权管理,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全部是由各个系部和部门承担,并且将财务管理的决策权下放到各个系部和部门。这种模式对于高校总财务处部门的工作量的缩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降低高校的财务管理成本,以及促进财务信息在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流通,但是该模式存在重要的不足就是财务处缺乏对分信息的监督和控制,这造成了高等学校财务总部与分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高校的人事部、各分学院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而影响了学校的财务总目标不能在各学院、各部门之间进行落实与实施,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由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管理权力,他们往往陷入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境地,没有从高校整体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导致了对高校整体利益重视度不够。直接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成本。

(2)集权管理方面。而前文提到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则比较类似于分权管理,该模式的主要优点就是能够对高校各系、各部门以及各分院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高校的总目前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贯彻实施与落实。由于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就要求了如果高校采取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网络系统,能够对各系、院以及部门的信息进行传递和控制,尤其是在传递的过程中,保障信息的质量。但是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这些要求就要求高校必须支付较高的成本,同时伴随着高校管理较高的集权化,导致各分院额各部门之间的创造性不足,也削弱了部门之间的应变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学财务管理的新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促使高校财务管理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以及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根据信息化技术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综合考虑。

科学而全面地完善和改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适合高校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1、动态协同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

(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同于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和静态财务管理模式,后面两者仅仅是从集权或分权中的一个角度来进行财务管理,而新的动态协调财务管理则把集权和分权结合起来,进行管理。这种模式既要求高校建立一套统一性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也要求建立一种能够有效的分配收益和权限的方法。动态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也要求能够充分调动各个部门以及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当给予这些系和部门以及学院一定的自,从而在整体上把握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得高校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2)协同合作。新的动态财务管理模式要求能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财务部门与学校内部其他部门、外部供应链以及社会上其他部门之间相互协同,促进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从而促使高校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相互统一,能够集中进行管理和控制,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3)动态分析。高校财务管理的动态分析要求从高校整体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高校的各项财务业务进行动态的跟踪与管理,在考察各个部门的业绩和绩效过程中,需要制定出相关的动态性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符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同时结合已有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以及新时代下的管理方法,找出高等学校的项目状况受到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跟踪与管理。

2、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本文提到的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财务管理,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建立数字化校园,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必须结合这一趋势,通过引进和建设适合高校本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促进管理模式的集权与分权的相结合。高等院校的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涵盖了现存管理模式的有点,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适时反馈和管理模块。该管理模式要求对高校的各系、各院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需求进行汇总,该模式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包括账务系统模块、个人薪酬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决策信息支持模块、动态信息反馈模块、分析模块等六大模块。各大模块之间应该相互联系、信息资源应该适当进行交流和共享,不断提升各大模块的工作效率。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的最重要部分是以动态信息反馈和分析模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因此,信息技术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策略

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构建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这些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性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战略措施能否顺利实施,也决定了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新建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必须坚持系统论的观点,从多个方面努力。

1、高校“ERP”。高校应该结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即ERP,由美国咨询公司提出,核心思想是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公司进行管理,以便能够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能够促进资源最高效、最合理的使用,从而确保公司收益能够最大化。因此,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要想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必须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各所高校应该建立一套与高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财务系统应该能够实现动态监督控制,对高校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尤其是要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来分析高校的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与业务模型,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并在财务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该根据该管理系统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完善,不断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高校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

2、高校“BPR”。“BRP”的核心是对业务流程进行再改造和重新设计,通过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手段,重新优化和设计业务流程,促进业务流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实现集成。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应该与“BRP”理念相适应,为了充分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必须不断扩充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从校园整体出发,将校园的各个职能都划到高校财务管理职能中。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是按照职能部门对业务进行划分,这导致在运行过程中,各项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较低。为此,通过“BRP”可以将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高校的各项部门进行整合,包括后勤管理、决策部门、教学管理以及决策部门等,从这几个部门进行整合,促进各项业务流程能够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有效地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

3、高校“JIT”。信息化时代强调及时性,因为信息的作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可以依据“JIT”理念,该理念强调准时生产。而该目标与高校要求建立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似。高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其运行过程中必然涉及众多的财务信息,一旦这些财务信息产生,必须及时反馈到财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能够使财务业务能够产生协调效应,由此生产出各种财务信息。及时的财务信息能够降低业务活动与财务处理时间上的差异,从而降低业务与财务的不对称性。尤其是不对称导致的时间滞后性。使高校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财务成本,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12

0 引言

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从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来看,我国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水平。电气传动技术是工业化最基础的技术,它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对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电气传动领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更新电气传动技术,不断融入信息技术,最终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

1 信息化时代的电气传动技术的基本概念

利用电动机实现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利用转换的机械能带动生产的所有机械运行,从而使得生活中的各种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生活中所需要能量产品正常运行。这样的形式被称为电力传动。如今,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并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中。相反,人们对电动传动技术的重视降低,长此以往,会对机械的正常运行与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就信息技术来说,它不属于原动力,不能直接使得机械正常运行,信息技术想要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必须要通过电力传动这个媒介进行。同时,电力传动技术要依赖于信息技术才能稳步发展,实现机械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符合。所以,想要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必须要将信息技术与电气化技术相结合。从电力传动技术方面来看,包括的主要内容是数字控制与数据通信、电子变换器等。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电气传动的有机结合,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最终促进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2 信息化时代的电气传动技术分析

2.1 电力电子变换器是信息流与物质间传输的媒介

信息流与能量之间的重要媒介是电力电子技术,如果没有电力电子技术实现转换,没有利用弱电对强电的接口进行控制,那么,信息只是停留在信息的状态,不能实现对物质生产的真正控制。当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不断涌现出新的电力电子器件以及变换技术。同时,电力电子技术的普及,社会越来越重视谐波与无功电流对供电电网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相关的研究单位需要大力地开发“绿色”电力电子变换器。要求功率因素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各次谐波的分量比国际与国家要求的标准限度小。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2.2 数字控制与数据通信手段在电气传动技术中的运用

2.2.1 数字控制与数据通信手段的使用优势

就目前而言,电气传动控制主要是根据电子技术实现对机械的控制。控制模块主要包括数字控制与模拟控制。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已经实现商品化,实现商品化之后又会进一步促进电子控制的发展。就数字控制来说,以微处理作为技术的核心内容,以控制器为主要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PI调节器是数字控制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形式,它所具有的优势,数字控制器也有。所以,可以从PI调节器的角度来讨论数字控制器的使用优点。PI调节器能快速地对控制作用的物体做出反应,在积分部分,能有效地累积积分偏差,并有效地消除稳态误差。在实际运用数字控制的过程中,不会对模拟控制器产生控制,另外还能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机有关的智能功能改进数字控制器,进一步促进数字控制器的智能化发展。

2.2.2 数字控制系统的故障检修与自我诊断功能

计算机控制具有很多优势,其中最主要的优势是自我诊断故障。逻辑判断以及数值计算能力是计算机必备的能力,所以,利用计算机能有效地处理事先所搜集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在分析故障的过程中掌握数字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原因,并通过故障的原因对故障形成正确的判断,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有效地对故障进行处理,这样的一个过程被称为故障自诊断。计算机能可靠地完成工作是计算机完成故障自诊断的保障因素。确保检测元件准确无误。对元件的检查通常需要人工来检查。

3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电气传动技术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在电气传动中更多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电气传动技术与信息技术充分地融合,使其更加满足现代社会生产的要求,将电气传动技术更加广泛地运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2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人才的素质需求越来越高,教育所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从这一层面来看,我国教育的改革显得更为迫切。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改革难以彻底的进行,而这也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已经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这对我国教育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将是意义重大的。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过一定的探究和实践,并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总结出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办法。

2 翻转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国的课堂主要是传授知识为主,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以及作业的完成,都是课下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更清晰地听教师的讲解,能够更快地掌握课本的知识,也能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是有其弊端的,在这种课堂中,学生一般是一种跟随,跟随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知识一般都局限在课本中,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利用翻转课堂的理念,翻转这种学习模式。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我们是完全有可能完成这种翻转的。

2.1 鼓励学生自学知识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类信息都能从网络及各种资料中获得,因而,学生在课下有着大量的学习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进行自学。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本的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并自己查阅资料,进行知识的拓展;上课中,可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对自学工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在这种自学中,学生既能够利用起自身的信息化优势,又能起到十分明显的预习效果,是信息化在翻转课堂中的有效作用之一,也是值得我们深入开发的。

2.2 改变详细讲解的方式

我国多年来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比较死板,而由于考试主要是针对课本,每个教师都会尽量详细地针对课本进行讲解,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一方式。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信息化进行自学,而学生在这种自学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并给每个小组分发作业,让其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之下自行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也能激励其自主的思考,这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并且,笔者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没有同学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而成绩落后;相反,更多的学生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更多的学生学会了独立的思考,那这种教学模式的变化,对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3 课堂地位的翻转

在教学调查中,笔者发现,当今我国的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而学生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是课堂的领导者,而学生的学习更像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动力,他们唯一的目标直指考试,这种课堂的地位是扭曲的。在课堂中,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而学生也应该是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的反客为主,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中,必须翻转课堂的地位,将课堂的主导地位交给学生,而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作用的发挥提供空间,对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

3.1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主导的课堂,而在课堂中,也对教师抱有一定的敬畏心理,这是不利于课堂地位翻转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友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所顾虑地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应该多走下讲台,尽量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位置,多与学生接触;其次,教师应该在备课中涉及一些趣味性语言,吸引学生;再次,教师应当利用信息化资源,尽量寻找与课程有关的一些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题地位。

3.2 留足学生的发言空间

传统教学中,教师力求讲解得详细、涉及得全面,因此,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充分利用起课堂的四十分钟,详尽地分析课程的内容,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要翻转课堂地位,就必须要在课上给学生留足发言空间。教师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在课堂讲解中多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的想法,主要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对简单问题少浪费时间。另外,要增加课堂讨论环节,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出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然后讲解,这样更容易使课堂具有针对性。

4 翻转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表示不感兴趣,而还有部分学生表示讨厌学习,由此可以发现,我们当前的教育方法比较机械,学生在各方的强迫下学习,必然难以喜欢学习。因而,我们必须翻转学生学习的动力,将压迫式动力变为兴趣式动力,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对此,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还是能够实现的,笔者也总结了一些办法。

4.1 多媒体教学

调查发现,学生对课本理论化、抽象化的概念兴趣低,而对于动态化的东西兴趣较高,在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能够通过图像、视频、声音等手段,将课本具象化,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在今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4.2 游戏式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下,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而笔者在此说的游戏式教学,也是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多开发多媒体的兴趣培养功能,设计一些教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在兴趣中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拓展等。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育的改革也越发迫切。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改革教育,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辽宁 沈阳110031)

篇8

0引言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主席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信号开始释放。经济供给结构性改革,给各企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1.1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时代中的内涵定义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指的是对信息内容的采集、分类、归纳、处理与传输,继而实现对信息流的有效控制,摆脱各种物理因素的束缚,为工商行政管理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快速的管理和服务,为工商管理的各项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1.2工商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特征表现

第一,对信息技术存在依赖性。工商管理工作本身具备了统一的管理编制以及资源共享机制。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信息化的前提。标准统一性。实现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上下协同、安全保障的基本前提就是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没有终点的,要始终坚持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工商管理业务的融合,让这个过程联系不断、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造,延续下去。

第二个特点是由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决定的基础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特征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承担市场主体准入、退出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监管的任务。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应用所产生的市场主体数据和监管数据,是基

础性数据,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政府的整体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化时代加强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注重于对工商管理行政执法管理系统的建设

工商管理中的执法案件处理带有着极强的相关性与通用性,其需要按照行政谭ㄌ逑道垂菇框架,并以为基础来对案件内容重新建构。案件管理涉及公平交易、消保维权、市场规范管理等全工商监管业务,案件线索、立案、办案、结案,以及协查、通报等流程都具有通用性。在做好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面向人员实际的业务分类和应用,以人为本重新设计,使该系统切实可用、好用、通用,符合总局数据和流程标准,成为各级各类监管执法人员离不开的应用系统和连接省工商各类实际业务的纽带。

2.2对硬件网络设施的升级,以此来加强设备配置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基础设施的运用,其需要从工商管理单位的硬件设施升级入手来解决目前的滞后状态,适应办公自动化、基础业务、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培训等内部业务应用以及面向社会的内外双向服务业务的发展。要在保证网络覆盖率100%的基础上,提供高速、安全、多样的信息传输和处理平台,满足各类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管理性的性能需求。

一是提供多样的数据信息传输手段,移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接收和处理工商业务信息,从而为一线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是升级改造工商业务网络和公共服务网络。将以电信租用线路为基础的业务专网切换到电子政务网络上,合理分划网络结构。扩充公共网络能力。根据业务需要不断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网络应急机制。三是具备合理的全域网络管理维护手段,推进网络核心管理架构建设以及集中的网络用户访问认证建设,配置网管中心,采用分域自治管理,选用先进适用的网管软件,能够充分管理网络资源和运行状态。

2.3提高办公自动化和和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的发展水平

通过对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办公室自动化处理系统的选择来将工商部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以网上办公的形式明确下来,如,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统计分析等等都可以通过成熟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来实现。部门之间,也可以通过局域网或英特网实现企业基本登记数据、信用数据、政务信息等信息资源共享。例如江苏省工商信息系统的“三网三库一中心”的网络设计和布局,即是一个例证。“三网”指的是内部业务网、对外协作网、信息服务网;“三库”指的是业务管理数据库、共享信息数据库、多功能信息数据库,“三库”可以为内部业务网、对外协作网、信息服务网提供相关的数据汇总,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分析;“一中心”是江苏省企业电子身份(ca)认证中心,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提供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加密等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服务。

2.4落实培训工作来提高工作人员能力水平

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对软件设施、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其还需工作人员本身的工作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其也就离不开培训活动的落实到位。同时,在工作中,大家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软硬件问题,全局整体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能够满足工作要求,使全局的软硬件及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3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是工商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从工作规律出发来对发展模式进行逐步升级,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把人的有点和计算机信息化的优点进行有机结合,优化配置。把计算机信息化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当然,信息化本身已经让工商管理工作发生了质变,使得其发展到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工作领域,我们要进一步对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和应对措施的深刻分析,促使工商管理信息化水平得以得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继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经济的发展使得各项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崛起也使得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下,会计核算模式逐渐由传统的人工核算方式转变为计算机核算模式。虽然目前计算机核算模式被大多数企业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模式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观念仍然被一些企业沿用,这就不能从根本上进行会计核算模式改革,会计管理上一些弊端问题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分析

1.一维会计核算模式简述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会计核算能够清楚记录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的费用开销,如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报账等过程。良好的会计核算模式能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大多采用的是一维模式,它是以会计科目为基础的核算模式。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对会计对象有效分类,形成不同级别、不同系列的会计科目。尽管会计科目属于同一系列,但上下级之间仍然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同系列的会计科目也会通过“会计恒等式”产生一定的关系。因此,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有效的进行会计事项,如进行各项会计信息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

会计科目的设置具有严格的程序,分类、分组都是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律进行的。根据相对稳定性原则,各单位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使不同时期的会计核算指标具有可比性,故会计科目一经设定,是不能够随意更改的,更不能打乱已经组合好的科目顺序。因此,企业会计核算必须要根据已经设定好的会计科目、遵循会计制度进行组织核算,会计报告的制定也必须通过固化的核算模式完成。

2.一维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并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信息的收集、管理对企业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更好地服务客户,开始设立不同的部门,行使不同的职能。同时要对产品进行有效分类,地区也要划分明确,不同的部门还要负责不同的客户,这样才能更加精确和有效的进行会计核算管理。但是,在一维会计核算模式下,由于会计科目制定较为严格,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都较为统一、固定,企业要想有效地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就必须通过在现有会计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的方式来实现,但这样难免会造成会计科目的繁多、冗长。在会计核算模式与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管理的矛盾冲突下,企业大多数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则进行管理,这样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就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2)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

在一维会计核算模式下,进行核算时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看成是一个整体,对同一种会计事项会选择同一种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属性,因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也都是一样的。但在实际会计信息管理中,其使用者并非同一整体,如债权人、管理者、投资者等等。而且各个使用者的会计信息需求也并不相同,但一维会计核算模式却不能很好的满足各方利益的需求,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

(3)核算时效滞后

会计核算时效指的是通过会计核算产生的信息时间与提供信息时间的间隔。会计核算时效是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就不能及时处理业务,解决问题。核算时效越高,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越高。反之,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减弱,不利于企业进行及时有力的决断。但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的核算时效较为滞后,不能及时地将会计信息传达、反馈出去,给企业会计管理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4)核算深度不够

会计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以及关联程度。传统核算模式的核算手段较为落后,不能提供足够详细的核算结果,并且各个报表之间的关联度也不够,不能形成有机整体,即核算深度较差。这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核算模式信息化会提高其时效性、共享性、互动性。企业想要实现高效、精确的进行会计核算的愿望,更长远、更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改革现有核算模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改革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1)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核算取代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在互联网和高端设备的配备下,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内外的会计信息能及时有效地对接,实现了各方面数据的及时共享。同时各种会计信息、各项会计报告等都能快速且真实地反映到会计管理部门,这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

(2)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

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采用的是实时核算方式,只能在定时、定点下进行核算,而不能随机进行核算,缺乏灵活性。而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则会大大提高其灵活度,不仅能够实行实时核算方式,也可以采用随机核算方式。在随机核算方式下,根据会计信息管理的需求就可以随时对各种电子账簿进行加工,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而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保留了原有的定时核算方式,也可以保障会计信息处理的原则性,避免出现信息混乱的状态。

(3)会计核算范围增加

会计核算范围包括指标的覆盖范围以及核算尺度。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核算指标只停留在实物量和价值量方面,没有进一步的扩展,而信息化环境下却改变了这一现状,除了核算尺度有所扩宽,其指标也由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由传统的货币记账本转变为多套账簿,以此来满足企业管理的会计信息需求。

(4)增加了会计核算深度

传统的会计核算深度不够,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以及关联程度较低,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而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增加了其核算深度,由于计算机的工作效率比手工效率高出很多,因此其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也大大提高。传统会计核算关联程度不够,报表缺乏整理,各项指标缺乏关联。在计算机会计核算体系下,可以利用三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能够快速制定好所需要的报表,而且还能使各个报表有机的统一起来,各项指标的反映更加全面。

(5)核算模式有所创新

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不能实现多样化模式共存。但在信息化环境中,在保留基本会计核算原理和会计准则下,核算模式有了突破式的飞跃。核算模式有所创新,无论在总账核算、明细核算还是在序时核算、会计报表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良,能同时实现多种核算模式共存,以满足不同使用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2.信息化会计核算的特征

(1)智能性

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网络系统构建的,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数量,增强了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能够自动实现各项工作的操作,如自动登记账簿、自动生成报表。除了基本的核算功能外,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同时还具备管理功能,其智能性较高。

(2)集成性

集成性是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它能够将错综复杂的信息数据整合到一起,方便会计信息管理。还可以将企业活动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集成到一起,有效管理。除此之外,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活动与其他关联单位的相关环节进行集成,提高工作效率。

(3)实时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模式具备实时性。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将最新数据长传到服务器,等待会计核算系统处理。同时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也是及时有效的,能够保障信息动态真实,更好地反映出财务状况。最后制定的会计报告也是实时的,数据一旦处理完毕就会有效生产会计报告,方便会计核算。

(4)开放性

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具有开放性,及时洞悉外部环境的最新动态,保持信息数据的真实、新鲜。能够时常与外界保持联系,使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各取所需,保障信息交换畅通无阻,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

三、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解决当前会计核算体系的不足,要想进一步满足信息化会计核算的要求,就必须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会计核算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指的是具有多维度会计事项信息,提供多维度的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从而产生多维度的会计报告的核算模式。它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是时展的产物,是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有效模式,需大力发展。

1.多维度会计事项信息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是与传统的一维会计模式相对而言的,所谓“多维”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多维会计模式更加全面、具体,会计信息呈现多维立体形式。以往的传统会计模式是以会计科目为主的一维会计核算模式,该种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记录,多维会计模式除了提供更多的形式记录,还有效的将各种记录、各种信息数据统一起来,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各种维度信息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方便会计核算管理,即使增减维度信息也不会对整体信息数据造成影响。在会计科目的设立上也与以往不同,只需要记录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而不需要再增加额外科目。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体现了信息化核算模式的优点,其会计信息的录入呈现多样化特点,而不像以往的会计核算模式那么单一,只是单纯的靠会计人员手工录入。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的信息来源较广,且分散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会计人员只需要录入重要的会计科目、会计政策以及会计计量属性等专业信息,其他信息数据是由其他人员进行录入的。不同的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能,承担其各自部门的职责。如果是销售信息,那么关于产品的信息资源就需要由销售部门的员工进行录入。如果是材料的采购信息就要由公司采购部进行录入。所有录入的信息都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方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

2.多维度会计政策与会计计量属性

在一维会计核算模式下,同一会计事项只可选择一种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属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而多维会计核算模式却与之相反,同一会计事项的不同计量属性可以在不同的维度中同时记录。并且选择一个计量属性后,又可以添加多种会计政策,这样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利益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3.多维度会计报告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科目可以与其他的管理信息有效分开,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不需要增加其他明细科目,仅在会计制度的要求下设置。这样在单独的会计科目和其他管理信息的核算下可以得到各种口径的会计报告。同时各种信息资源也都是最有效、最原始的数据,如果有人为因素更改的节点也会保留各种判断的多维度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多种会计计量能够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各利益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会计事项信息维、会计政策以及会计计量,从而生成自己需要的会计报告。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下的会计报告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会计报告,使企业会计信息的获得更加方便、有效。

4.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相比,其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在构建该种模式体系时还应注意相关问题的探究。比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虽然信息数据更快速、更详细的被收集、提取,但是在大量的信息数据面前也不乏许多垃圾信息,在会计信息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在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时,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保障信息的“绿色性”。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突破传统的核算体系,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更多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选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大利益方的会计信息需求,但同时也损害了一些管理层的利益。因此,多维会计核算技术模式的实现与管理者的利益问题也是值得人们深究的问题。

最后,在构建多维会计核算体系时,还应注意网络安全问题。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重要机密,一旦泄密企业将会受到无法控制的损失。因此,在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时,应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来提高网络安全系数,如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权限设置和定期维护,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综上所述,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更能提高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是信息化时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应勇于改革,构建安全有效的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

参考文献:

[1]夏宗伟,黄丽文.多维管理会计及其应用研究探讨[J].商业会计,2011(12).

[2]李志明.多维度预算管理的实践和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6).

[3]刘鸿.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现状探讨[J].财会研究,2013(32).

[4]程伟.信息化与会计核算模式相关性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2(25).

[5]杨风玲.关于在我国会计行业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刊,2011(22).

[6]廖洪,马倩.信息化是会计核算的必然发展趋势[J].财会月刊(综合),2012(12).

[7]赵丽芳,张晓娟.我国管理型会计模式选择及构成要素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6).

篇10

一、引言

校长是学校发展决策与执行的关键,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中关键的内容,也是信息化时代下校长必备的能力。在初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就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技能与知识,对学校、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优化校园人力资源等。基于此,加强对初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从属性方面来说,领导力属于管理范畴,可以将领导力定义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能力。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指的是校长在实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进行学校信息化规划、建设的智慧,并引领全校师生实现这一伟大愿望的能力。通常来说,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包含洞察力、管理力以及指导力。近年来,关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不断增多,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更倾向于这几个方面的解释: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包括信息化课程改革、教学领导能力,教师专业化领导能力,学校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

三、提升初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必要性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属于特定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组织机构具有本质的区别。人是学校构成要素中的唯一核心,学校是由人运作,并服务于人的组织。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信息化技术在校园中广泛运用,智能化校园网、数字化教程、信息化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室等逐渐走进校园。初中校园俨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组织成员,对学校的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校长,必须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信息化技术,用信息化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我的信息化领导力,为学校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的发展都需要将自身置于教育大环境下。如果校长在学校教育信息实践中对新技术存在抵触或误用行为,可能对教师信息化教育改革工作造成制约,阻碍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初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是时展的需求,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作为初中校长,必须以学校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努力思考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校各项发展,同时应该迎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为学生寻求一条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四、初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途径

信息化改变了教育教学的面貌,而学校管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初中校长应该认清自身发展思路,根据特定的岗位,关注自身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认为初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提升自我,挖掘自身信息化领导力

现阶段,很多初中校长在领导过程中,由于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导致信息化领导力远远不足。正是由于这一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很多初中校长不能正确地面对现状,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不能以身作则,无法发挥榜样的作用,对下属成员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激励。作为校长,应该换一种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因为自身信息化水平低就放弃学校信息化建设,就不发挥自己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大多数学校情况都基本相同,校L们也处于相对平均的发展起跑线上。在提升自我信息化领导力方面,初中校长应该建立自信,同时相信自己的团队,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我信息化水平,为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另外,初中校长应该努力增强信息化意识,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其中,信息安全意识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一些校园网中包含有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信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校长应该意识到这一点,责成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加密处理或删除,避免由于这些信息泄露带来麻烦。

(二)主动参与培训,完善自身信息化领导力

对学校信息化发展前景的规划能力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首要体现。而对于学校信息化发展前景的规划,需要校长具有长远性、全局性以及根本性的规划策略,能够对学校未来信息化发展进行综合性描述。这些能力的提高,单单依靠思考是不行的,还需要进行实践,“走出去,带回来”,多参与社会培训等,引入更加先进的经验。

现阶段,关于培养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训越来越多,但整体效果不够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校长参与培训的目的不够明确,参与培训的动机不够合理。因此,初中校长在参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前,需要做一项培训预期,包括拓展性预期、提升技能预期、更新观念预期以及对知识的渴望预期等,不断调动自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进行交流、互动,与同行业领域或不同领域的领导者进行互动,吸取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信息化领导力。

(三)充分关注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带动校长个人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

校长是学校特殊的岗位,是领导层核心成员,而校长领导力不仅包括自身领导力,还包括整个管理团队领导力。在初中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校长应该加强对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视。作为管理者的领导者,提升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是提升个人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途径。校长并无分身,对待学校管理事务并不能事必躬亲,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统筹安排。校长必须非常清楚学校各学科、班级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建立不同标准,评价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确保应用的面要广,人要多,学科的覆盖率要高,信息技术使用的效果要好。可见,校长领导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全校管理团队的领导力,校长必须对管理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动员,激发其工作的热情。

校长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需要依靠明确的责任与权利划分、合理的权力制衡进行保障。校长应该指导与协助每一个管理团队成员明确日后信息化工作方向,培养其信息化意识与能力,避免管理团队发展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不一致。校长应该努力在学校中创设积极参与革新、应用技术进行教学变革的学校文化氛围。例如每年都可以派多名教师参加省级的各种竞赛活动,派数名教师参加全国的竞赛活动,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实行统揽。这样,教师的积极性非常高,有利于增强整个团队的核心凝聚力。

(四)关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影响因素中的非技术因素

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不同于其他方面的领导力,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部分校长认为信息化领导力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这是一种偏颇的认识。虽然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离不开信息技术,但信息技术绝非影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唯一因素。如果将信息技术、知识等看作是影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技术因素,那么校园信息化环境、教职工工作条件、工作方式、课程改革、学生成长、教师职业发展等就是非技术影响因素。在提升初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那些技术因素,更需要对这些非技术因素加以重视。

一方面,校长应该从全局角度出发,时刻关心学校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关心同事与下属,关心学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对教职工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不断优化,为学校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总之,校长应该关注这些非技术性因素,从多个维度出发,提升自我信息化领导力。

五、总结

校长是一个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一个好校长并不能绝对保证办好一所学校,但一所好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一个好校长。初中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途径中,作为校长,不仅需要努力进行自我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更需要难校的整体发展入手,促进自我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书生.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29-33.

[2]边琦,田振清,王俊萍,等.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102-106.

[3]王h,赵慧臣.美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33-42.

篇11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人民的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让我们可以放眼世界,让我们的国家可以在信息化时代中仍然可以“不落后”。基于计算机网络等社会发展的优越性,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基于信息化时代的改革,希望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对企业内部的整体构建。对于企业来说财务系统相当于企业的“心脏”。因此,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商务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所谓的电子商务其实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商品交易的一种商务活动。相比与传统的交易方式,他们最终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是利用计算机或是移动终端将传统交易过程电子化及网络化[1]。电子商务和传统交易方式存在着很多不同点,对于电子商务来说,他在具有的传统交易方式优点的情况下还具有一些传统商务模式不具有的特点,通过调查和分析将其总结为了以下几点:第一,电子商务的虚拟性。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计算机或是移动终端为媒介的一种商务交易方式。因为其实时性和跨越性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保留了网络虚拟性的特点。第二,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同样因为互联网所具有着的广泛性,使得电子商务的交易实现了全球化的特点。从空间的角度来说,电子商务的虚拟习性决定了电子商务的跨度大,面积广。电子商务的交易将会不受地区的限制。从时间的角度来讲,网路的交易是不间断的,它在不受空间限制的同时就决定了它不受时间限制的特点。第三,电子商务具有无形的特征。电子商务的交易无形特征体现在电子商务交易的物品是没有固定形态的,如果买卖双方交易的物品是有形态的,那么就需要通过物流来完成物品的配送,已到达最终的交易目的,在此期间,卖家可能会提供买家一些有关商品的单据,但是电子商务的买卖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商品交易是通过线上完成,物品的配送也在线上完成,在此期间将不会产生单据。第四,电子商务具有高效性。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电子商务是较为廉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互联网卖家没有店铺的成本费用。并且经营者可以随意的推广消息。并且交易方式的简洁性使得电子商务具有很大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第五,电子商务安全性较低。因为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务平台构建,所以因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使得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一直饱受威胁[2]。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的财务模式构建

(一)企业财务模式的整体构架

网络财务构架在进行实现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一个完整的财务体系和相应的配套设施。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模式,其出发点应该是企业利益,其被开发的目的应该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通过网络财务构架,从而实现购销存业务、会计核算业务、财管理业务一体化,为企业提供事前的计划和必要的数据支持及控制和分析手段,对于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构架之后,无论是商品的出库和订单的实时处理,相应的单据都会在指挥人员的管控下形成相应的电脑数据,然后将会进入到财务管理的系统中进行处理,在此期间同时会进行更过程的成本核算,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汇总到企业总账当中,为企业的发展和计划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体化的应用,实现从总账到明细账目到单据到原始数据的查看,并且可以实现财务处理和业务处理的同步进行。在这个模式中,项目和销售数据都是该模式的前端业务,并且其中合同信息、销售处理信息、订单信息等信息最后将会作用于生产环节。销售费用等信息将会流向财务系统中,形成完备的销售信息账目。针对生产管理来说,其主要的核心在于生产管理数据和计划数据。而生产管理往往与财务管理是相互连接的。

(二)财务硬件设备的构建

我们在进行了系统的构架设计之后,就需要通过必要的设备来对其进行体现,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我们选取了以下设备进行构架。1.计算机硬件通过调查和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现阶段的电子商务运行的设备基础仍然是计算机,但是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架来说,虽然我们仍然以计算机作为基础,但是在模式中,对于处理不同的财务信息,我们将配置不同的计算机,这些不同性质的计算就是网络模型的基础。而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服务器、交换机、扫描仪等[3]。2.网络通信设备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通信设备的使用往往是计算机和网络连接的重要保证。其主要的存在形式有:通信控制处理机、计算机网络接口、局域网采集器、广域网的路由器。在通信设备中,还存现在通信控制处理机与计算机连接的桥梁———通信线路。目前通信线路的主要形式有:光缆、同轴电缆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然成为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互联网正在以一种高姿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且正在逐渐的改变世界,因此现阶段的企业应该契合时代进行发展,而电子商务下财务管理模式就是企业进步的第一步。

作者:杜姝婷 单位:青海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