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8 15:58: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篇1

一、 关于宽容与严厉对待学生的关系

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教师一定宽容对待学生创新活动中的挫折与失败,善于发现与肯定学生失败的创新过程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例如一位教师讲述《爱迪生》时,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读得流畅、正确,有滋有味,富有感彩,每一位听课教师由衷信服。然而,文章读完后,一个女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教师问:“你有问题吗?”“老师,我还想朗读第四自然段。”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位教师显然没有准备,不由自主的脸红了,然而,他马上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好的,你想读,就读吧”。这位女同学也没想到老师在如此场合满足她的要求,顿时,激动和紧张热流涌遍了全身,嗓音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位教师可以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进行讲课的征程了。但是,他却没有让女生坐下,带笑容说:“这位女同学真了不起,敢于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因为紧张,读得不太流利,她一定能读好这段的,你愿意再读一遍吗?”“愿意!”……教师教学不仅仅传授本领,必须注重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如果教师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不予理睬,继续自己的讲课,这位学生的学是不能积极主动、兴味盎然的,“促进学生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必须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促使学生自觉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一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

二、关于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自主学习这一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的去合作,获取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是教师常用的方式。自主学习的提倡,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必须看到一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放任自流,杂乱无章,有些过火。例如有的教师:“这一问题,哪位同学能回答?”学生们一边举手一边呐喊: “我,我……”有的竟然离开了座位,走到了讲台前。“××同学,你回答。”其余同学的手仍然高举着,甚至大声地发表起自己的观点。这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成了教师撒手不管的学习,课堂成了市场。自主学习必须是教师引导、暗示、有效监督的自主性学习。教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生学会倾听和分享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倾听如何分享别人的感受呢?高效的课堂必须鼓励积极思维、积极表达,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教师沉浸于课堂活跃的情景之中,忘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何谈高效?教师要追求课堂外在形式的生动活泼,也要追求内在的,深层次思维的灵动和方法。例如读课文时,有的教师主张: “你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学生的阅读水平始终处于同一起点,不见起色,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一定的。教学过程适当的点拨、适当的引导、和适当的范读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讲述《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阅读一定读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接着示范,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学生一片掌声。)如何读得有韵味呢?那就是一边读一边想,进入情境画面。自由阅读课文时,划下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精彩的范读,迎得学生的认同,感悟了读书的方法,感受了阅读的魅力,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时自主和引导必须“合二为一”,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三、关于生成和预设的关系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标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活动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进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的美。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也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教师必须随机应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参与,真情释放,教师仔细聆听,倾情奔放。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师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对话中生成,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感悟。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教师的点拨,同学的启发,忽有所感,忽有所悟,于是有了创新,也就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需要的。例如讲述《灰姑娘》时,教师预设的问题贯穿始终,每个问题独具匠心。问题之一:你喜欢哪一个故事?哪一个不喜欢?说说原因。问题之二:你是辛黛瑞拉(灰姑娘)的后妈,是否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说说心里话。问题之三:因为后妈不愿意辛黛瑞拉参加舞会,自己放弃了机会,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问题之四:故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问题之一学生感知文本,表达喜好憎恶。问题之二、三教师捕捉那些闪动着灵性的生成资源,挖掘文本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追求、学会爱自己。问题之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叶莹.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1:94.

[2]范云贵. 解析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 新课程(小学),2014,01:11.

[3]杨静.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 校园英语,2014,07:34.

[4]袁向辉.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7:28-29.

[5]王丽荣.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 赤子(中旬),2014,02:273.

篇2

1.促进学生感悟自然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诗人在表现个人的内心情感时较为隐晦,往往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个人思想。很多爱国主义诗人在抒发自身的爱国情怀时,往往会添加对美丽自然景观的描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达到诗人那样的丰富,便会通过空间想象能力来勾勒出诗中的自然情景,通过自然情景的想象使学生对自然感悟的能力得到培养。

2.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古诗词人文教育中所展现出的思想文化都是当时社会背景与诗人自身心理的反映,其中蕴含着诗人写作时的心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教学,能有效地让学生领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让学生在空间想象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诗人所宣扬的情感中被感化,逐渐形成古诗词中诗人的良好修养,对一些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进行创造性的感悟,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小学诗词课程资源涉及历史、科技和文化,这些课程资源中也包含着各个时期的文化。强化小学人文素养教育,能够将古诗词中人文素养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渗透,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文化时使自身的思想观念得到矫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文化时形成全新的经验与理念,做到有所思、有所感和有所悟。

二、新课标下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的有效路径

1.融入古诗词的背景文化,强化学生人文情怀的感受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材都是经典古诗文化,每一首诗词的发生背景都有极大的差异性。古诗词的表面文字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教师在古诗词中要尽量将每首诗词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诗词讲述的故事中进行深入学习。当学生对每首诗词的背景文化有一定了解之后,便能更加准确地体会当时诗人作诗时的心情,进而透彻地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好相关的语言,确定科?W的教学目标,并强化学生对人文情怀的感受。

教师在对小学语文六年级的古诗《别董大》进行教学时,学生只能对其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进行字面理解,而不明确高适对景物的描写是出于什么原因。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此诗的深层内涵,教师便可以将《别董大》的故事发生背景进行简单陈述,使古诗词的背景文化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按照 由大到小的方向进行介绍。例如,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这是一首送别诗,之后再详细地介绍。如此一来,学生在详细的文化背景下便明确了古诗的产生背景,使学生的人文情感得以强化。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在我国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学生能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古代诗人在进行作诗作词时,往往会融入个人的生活感受,然而其所描述的生活又高于其生活。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第一,导入情境,教师在对《商山早行》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将创设出的情境定位在烟雾蒙蒙的早晨,通过各种动物的叫声打破宁静,这种画面感十足的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第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之前情境的创设,学生便会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早行?要去哪里?这种求知欲望便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对创设的情境进行感悟,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所著,虽然唐代离我们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但通过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

3.对古诗词的诗句细化解析,提高学生文化情感

对于学生而言,古诗词中的诗句十分抽象,但从字面的理解很难明确诗词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内涵。这是因为古诗词是诗人通过文字的浓缩形成的,在诗词的制作中,很多诗句还采用倒装的方式进行组合,并对一些潜在的含义进行省略。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的障碍。为此,教师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古诗词进行讲解,对诗句进行细化解析时要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学生对古诗词形成正确的理解。

比如,教师在对李白的《赠汪伦》进行讲解时,要对诗句进行细化解析,让学生体会到诗句中抒发的友情。同时,教师也要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自然景物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深入感悟李白内心情感世界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中国诗词文化中那种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教师还要对诗词中的特殊表达形式进行解释,例如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教师便需要对“踏歌”进行单独的解释,即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篇3

新课标告诉我们,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要从三千个常用汉字认读与书写开始。三千常用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硬任务,教师要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融入民族情感和文化意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的本领的”,小学生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就应该根据汉语言特点学习汉字。因此,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建特点,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情趣,从而产生识字兴趣,产生热爱祖国及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一、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自然美,渗透人文教育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一个汉字的构成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汉字不仅有优美的外形,而且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汉字的构造原理,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加强渗透人文教育。例如教学“女”字时,可以先从字形来分析,这个字形就如一个女子双手搭在膝盖上低着头席地而坐,表现出古代女子那种平和、温柔的性格,然后再告诉学生,“温柔和贤惠”是中国女子的传统美德,新一代的女孩子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做一个娴淑女子;而教学“立”字时,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字形来理解,这个形状就婉如一人张开双臂和双腿站立在地上。从这个字中显示出了一个男子汉的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教师在教学这些字时,要充分利用汉字的原理帮助学生识字,然后引导他们体会汉字的自然美,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本性特征:女子的温柔贤淑、男子的坚强刚毅。让他们在无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在解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内在美,渗透人文教育

解字,就是把汉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使学生在分析理解汉字中受到人文性的熏陶感染。如在教学“寒暄”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理解字义:因为人与人见面都要互相嘘寒问暖,所以“暄”字是“日”字旁,与太阳有关,表示温暖;再如在教学“花园”时,可以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中去理解,这里的“花朵”是指小学生,园丁是指老师。花的娇艳是园丁辛勤浇灌的结果,小学生的蓬勃成长也有老师的一份精心培育。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特定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园丁”――教师的辛勤:白天执鞭而教、夜晚伏案而作……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尊师爱师的情感,受到人文性的熏陶和感染。

三、在用字的过程中,领悟汉字的意蕴,渗透人文教育

新课标要求,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字,即指导学生把字、词、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并在语言的运用中领悟汉字的意蕴、同化人文情怀。如在教学“爱”字时,先运用字理析解字义:“爱”是指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表示友好、友爱等。因此,学生很快会造出“老师像妈妈,我们爱老师”“我们热爱祖国”“同学们要互相团结友爱”等句子来,这样,既强化了语言的训练,又能领悟其中意蕴,使学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油然而生一种对人、对祖国的纯真情感,受到一种“爱”的陶冶。

四、在写字的过程中,悟会汉字的构造美,渗透人文教育

在写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也是新标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写字与识字是并行的,写字是识字的重要环节。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教学生写字,实际上也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写字时,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汉字的组合美、间架结构美、汉字笔画的变形美等,教育学生根据字理识字,依据字理写字,争取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美观,并且从中体会到高雅的文化内涵:做人也要像字一样“堂堂正正”。就如书法家朱守道说的:“在今天的学校里应该重视写字的教育,因为书法艺术具有使人克服浮躁的和急功近利等不良习气的功能,这对中小学生尤其重要。”由此看来,学习写字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涉及到对人的态度、做事的原则、为人的品格等。指导学生写好字,也是一种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感体验的渗透,是课标的要旨,更是教育顺应时代,是培养健全人格的要求。小学阶段是人文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现代小学语文课堂要充满人文关怀。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始终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和精神培植作为导向,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操,把这些人文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内容中、各个环节中,力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让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闪闪发光,让其独具魅力。

参考文献:

篇4

说到命题,一线教师对于这项工作都再熟悉不过了。小至课后作业,单元复习,大到期中、期末考试。如何命题,才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题目的难易程度如何确定,才能全面的考察处在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试题各个部分(字词句段篇)如何合理搭配,才能真正全面反馈出一段时间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

这些问题,是需要深入地思考,扎实地开展工作的。命题就是考察教师的关键时刻,也能真实的反映教师的业务素质,所以命题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个人的反思、成长,还会影响大家对你的评价。命题现状应该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并促使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命题的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学科质量检测与命题技术研究的意义价值

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小学语文期末书面考试作为学生语文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要贯彻落实语文课程评价新理念,改革期末考试命题思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持续发展。

三、学科质量检测与命题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趣味性――让命题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情境化)

新标呼吁有情趣的语文教学。同样,在语文试卷中,也需要情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过程、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特点,对试卷单调、严肃、死板的做题要求,进行大胆的改革。

①试题设计,力求生动有趣。②版面设计,力争图文并茂。

(二)体现工具性――让命题折射知识的价值(生活化)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广读熟背,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所验证。因而我们的语文课程评价考试命题应注意语言积累与实践运用的相互结合。课程标准推荐了许多课外阅读书目,而且根据语文学习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积累的要求。因此要灵活运用考试这一杠杆,有效地促进学习,把积累落实到平时的阅读中。

①注重语言的积累。②拓展语言方法的运用。

(三)孕育人文性――让命题洋溢关怀之情(人文化)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内容就应蕴含人文关怀。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命题放置在学生人性发展的高度,结合语文知识点的检测,加入一些能够引发学生道德碰撞、情感共鸣的因素,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积极、认真、进步的心理状态中。

①赋予试卷以人文情调。②设计蕴含人文关怀的试题。

(四)尊重差异性――给命题增添操作的灵活性(灵动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命题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尽量照顾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考试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全面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智力、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性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因而他们获取知识的效率也具有不同步性。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发挥语文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使语文评价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②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

(五)关注开放性――让命题启迪创新的思维(开放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命题正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把学生考试的过程由知识的检测和巩固过程转向知识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从而全面、综合地测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①注重迁移。②加强整合。③链接生活。

语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这样,把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真正使语文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新课标下的语文命题是新的评价方式的体现。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命题内容上,势必会影响到新课标的实施,因此,在新课标下,要以课标精神为准绳,不断探索语文考试命题新思路,寻找适合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命题方式。使我们的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正确处理好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独立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寻找最优的课堂模式,将新课标的精神与内容贯穿到整个课堂。而要想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作者的探究欲望,为此,情景模式的创设在新课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情景创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1.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尽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中生的心智已经逐渐趋向于成熟,他们渴望被外界尊重,从心理上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爱面子、表现的很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会再像初中生那样对回答问题表现的很积极,相反,他们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又怕回答错误而失掉面子。所以在语文创设问题情景的时候,不论是选择方式还是内容,都要符合高中生的成长特征和兴趣爱好,尽量营造一种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自主学习。

2. 把握时机提问学生,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说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抓准时机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相互提问和回来,双方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双方互动的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探讨的核心必须是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

3.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的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学情景创设是课堂生活化的重要形式,主要是通过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显示生活,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既然是再现生活的模式,肯定需要通过模拟表演或者声像等方式,学生氛围相对活跃,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会比较困难。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学好知识,还要维持好课堂的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选择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情景创设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题材,比如诗歌朗诵、谜语或者故事等,或者是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周围环境接近,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不由自主的走进情景创设中,进而在自己的摸索中旬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教育就是生活。两者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同样说的是语文教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语文知识,在语文知识中也要渗透生活实际。所以在情景创设中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容易让学生了解,可以很自然的让学生的思路引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谈论《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们探讨一下,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且在每个年龄阶段不同情况下,梦想可能会不同,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自己心中有没有特别执着的梦??这样的话题已展开,课堂气愤变得非常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以后,教师的话题一转:我们今天来共同分析一个主人公的梦想,看看你们是否和他有着一样的目标,从设疑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思路引向了教学主题。

2. 将学生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作为素材创设情景

高中生在平时的考试、作业和课堂讨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典型错误,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典型作为案例来创设情景,比较有针对性和真实性,容易引起学生们的重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表现,选出比较典型和学生们感兴趣的题材。通过问题情景创设,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或者自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效果相对良好。有时候为了教学的需求,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找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们共同评书,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适当的播放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音乐有着比较直接和强烈的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播放音乐,渲染课堂氛围,容易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语文和音乐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的心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音乐,将音乐的节奏和语文的语言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合理的运用音乐,语文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在语文教学中搭配和谐的音乐作为背景,能够烘托一种强烈的氛围,可以促进语文情景的设置,增加课文本身的感人色彩,对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更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语文课堂,也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尝试这种有效模式,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儿童・知识・社会:语文情境教学的三个维度[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1(04)

[2] 李小军.新课标下优化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分析[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01)

[3] 张翠兰. 谈课堂教学设计――语文优化探微[J]. 语文学刊. 2009(20)

篇6

“语文是一门情感内容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能够有感情地参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情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教学要把握住课本中流淌的情感,也要掌握学生的情感,只有两者互相碰撞而后有机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情感教育的关系价值观是人类对于其身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基本的自我认识和总结性看法,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需要通过大量的人生经历才能消除之前对世界的看法。小学生的思想可以说是刚刚启蒙,改革开放之后,信息化发展加快,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更多、更完备的知识储备来引导他们。据了解,目前小学生教育的应试化导致了小学生担负了近10倍于成人的压力。因此,教师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情感渗透必少不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语文课则是传播情感的最佳渠道。情感教育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于《情感教育》一书中提出的,指在教育的过程中综合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信念等多方面,并加以关注,促进学生对于学习乃至生活产生出积极的、活泼的、正确的道德情感,形成独立的区别于他人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的观念虽深入人心,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实施对策

1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独立的认知力和判断力,需要教师示范和指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的直接榜样,其一言一行、为人处事、仪表形态都起着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面,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到让学生信服,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把握情感教育的契机,用充满激情的、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尽量做到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

2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因素。小学生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也渴望展现自己,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再加上性格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少学生在与外部世界接触时存在着明显地抵制情绪,不喜欢与其他的人沟通。因此,教师应时刻保持着敏锐之心,理解、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用真诚地爱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一座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们愿意想教师倾诉自己的情感意愿,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和理解时,他们才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反应。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彼此信赖的关系,对与情感教育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3以情带声,用声传情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高级神经活动学创始人巴甫洛夫把语言看作是最有力的刺激物,因为语言中充满着情感。虽然说课堂上教学情感的引发,可以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新课导入,可以靠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凄婉的表情范读,也可以靠形象可感的无声演示,还可以靠见其人、闻其声的电教手段……然而最主要的是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而且可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以《莫泊桑拜师》为例,莫泊桑喜欢写作,但是他的作品很平常,没有出彩的地方,而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以及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他的文章越写越好。课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他所经历的痛苦,但从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就可以推测莫泊桑是付出努力了。这也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扩展说练,描述莫泊桑在大门口观察马车的情形,表达自己对莫泊桑坚持自己信念的敬佩之情。

4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学生在观察事物中所表达的情感与阅读文章时所引发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引感的方式是直接的,而后者却是间接的。课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无法直接的传输给学生,只能利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应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将作者的情感全面的掌握与理解。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要条件就是学生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体验感受作者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涵义。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摸索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

5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语文课本里有些作品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感。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足,自然不能体会作者的感受。此时就需要教师适当介绍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等,知人论世,促进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蒲公英》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蒲公英的孩子-种子在面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时,态度不同,其命运也不同,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相通,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做事要脚踏实地。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是小学语文课程本身的需要,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田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4).

篇7

一、充满激情教学,用激情感染学生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是平淡的,还是有趣的,都是由我们教师来引导。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用自己在课堂上的激情和乐观态度感染学生,从而实现师生在知识与情感上的共鸣。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二、重视情感教学

首先,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很多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师长、热爱生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验来学会真、善、美。其次,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感情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色彩缤纷的图画、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变抽象为形象,化繁复为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语文之美,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激情之火越烧越旺。

单一的教法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就像万花筒一样,能让学生着迷,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虽无定法,但必须讲究教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每节课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堂是展示活力和魅力的神圣殿堂,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整合过程,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就能变得精彩纷呈。

当我们的课堂有激情了,课堂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在跳动。没有了木讷、没有了斥责,教学的激情都被点燃。老师注定了大半辈子在课堂度过,学生也要在课堂长大成人。既然如此,我们就该奏响生命的主旋律,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我坚信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会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轻松!

四、重视社会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也不完全相同,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进度自然也不同,说白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写作素材来源,我们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这一资金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理想教育,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学习的兴趣,使写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写作课前,我安排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福利院洗衣服,回来总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什么拎洗、揉洗、搓洗、刷洗、捧洗等等。特别是有一个同学写作时写到“脚踏法”,作文写到:我先用温水把洗衣粉发开,再把大件的衣服放入水中浸泡十分钟,用双脚不断的踏蹂,十几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就行了;同时,洗衣服也与我们学习一样,有侧重点,如:衣服的领,袖口、前襟是洗涤重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验就是我们要好好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利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五、全身心投入,真诚对待学生

教师讲课,就像演员走上了舞台,就像医生走上了手术台,就像运动员走向田径场,他们会忘掉一切烦恼,丢弃一切杂念。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学才能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需要,而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每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来给予受教育者的有效帮助。这其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特殊关爱。爱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是改变一切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投入自己的真情,有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就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即使是班级最差的学生,只要我们爱得到位,也会产生爱的奇迹。他们会从老师的爱中萌生无尽的感激之情,努力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抬起头来,充满自信地走过每一段路程。

参考文献:

篇8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生关系单纯,课堂教学氛围紧张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过于强调自己的教师身份,而把学生当成单纯的授课对象,这种单一的师生关系既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紧张,使学生不愿或不敢多跟老师交流,从而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缺乏现代教学理念,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对于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困难性,而是习惯于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古板、单调,教学内容往往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缺乏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使本应活色生香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趣,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评价单一,只看结果不重过程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近期的考试分数,学生分数高就证明教师授课水平高,学生考试分数低就认为教师授课水平低,既缺乏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及时评判,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认识,更谈不上对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疑是缺乏及时性、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其积极价值自然难以充分发挥。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不喜欢任课老师而不愿意学习语文课程的大有人在,这固然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有关,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如何与学生相处,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简而言之,教师不仅要钻研教学,用高超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还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去疼爱,在生活中与学生“心心相印”;同时,也要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学生以人格上的尊重,与学生平等相处;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懂得学生的喜怒哀乐,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亲密朋友,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老师,乐于亲近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重其道。学生对语文老师有好感了,自然也会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并格外重视,因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但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且课下也肯花力气和功夫学习语文,毋庸置疑,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

(二)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要务,那么,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则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尤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设置轻松的教学情境。轻松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小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激发小学生探究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巧妙连接,有利于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秋天来了》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秋天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秋天的味道是怎样的?秋天的色彩是怎样的?秋天中哪些景象在你眼中是最美的?秋天带给人怎样的感受?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一步一步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同学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我及时地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讲解和引导,在如此轻松的教学情境之下,同学们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秋天带给人的快乐,更体会到了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2.引入现代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多媒体融图像、声音、文本等多种信息于一体,鲜活生动,声情并茂,能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水平。例如,我在讲授《神笔马良》这一课时就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电影《神笔马良》中的精彩片段,瞬间就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眼球。接着,我边讲解课文内容,边用课件播放相应的电影画面,同学们无不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边听边看。当我讲到马良被大官抓到,大官逼迫马良给他画金元宝,马良机智地利用神笔逃走时,同学们全都被电影画面中的精彩镜头逗得哈哈大笑,乐不可支;而当看到马良给穷人画牛画犁的画面时,同学们对马良的善良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应该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积极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虚拟情境式学习等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师的带动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讲解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就采取了音乐伴奏朗读的方式,努力营造出文中描写的场景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神经,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而言,要把传统的重视考核考试结果向注重考核教学过程进行转变,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教师教改的热情,提升教学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要把注重考核考试分数向注重考核学习过程进行转变,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尤其要注意挖掘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从正面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用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当我们走进新课堂,就会不断听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用语“请选择你喜欢的……”、“请说出你自己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你会很棒”等等具有人文关怀的课堂用语。这些都是新课标下的新课堂中的新用语。如能恰当应用,那我们的课堂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亮点”,细细品读。有的喜欢华灯高照的长安街,有的喜欢焕然一新的王府井,有的喜欢古老的紫禁城,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每个学生都学得饶有兴趣。“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把选择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读课文为例,有的学生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喜欢轻声读,有的喜欢默读,有的愿意和好朋友一起读。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采用的学习方法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充盈着老师的信任,这种信任通过教师的言语、态度,表情、行动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意识,朝着新的目标前进。新课堂上的新用语体现了一种意识和关怀,一种平等和尊重,一种期待和激励。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这些教学用语,一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感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状态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菜园里》这篇课文时,我提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种蔬菜,并且为这种蔬菜制作一张小卡片,写上字、注上拼音,贴在上面。第二天,上课时,我让他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蔬菜,摆放在提前准备的桌子上,(教室的四周),然后让学生在教室的中间站坐着,上课了,我大声对同学说: “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乘着学生的兴趣,我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上面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我在教室的讲台上站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我就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就叫一位学生大声读卡片上的拼音。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然后开火车读。虽然有几个读错了,我让他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但他们的兴趣依然很浓,紧接着,我让他们找出课文中几种蔬菜,读一读,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然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顿时教室里象炸开锅,抢着回答:

我觉得豆角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绳子我知到了黄瓜身上有刺。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我知道了,“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

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包包菜。这节课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生字确实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因此,我又让学生通过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如何让兴趣奏响小学语文课堂的和谐音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自由地绽放。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动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受到情感陶冶。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采用直观、鼓励等手段,以想象、唱歌、表演为载体,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融师情、激生情,以教师之情拨动学生心的情弦、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四季的脚步》第一节时,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位春姐姐,翩翩起舞,悄悄来到学生的身旁,男同学用打击乐(三角铁)伴奏唱起了歌儿——叮咚、叮咚,女同学蹲下来扮演绿草和鲜花,当她们看到了春姐姐,听到了溪水的歌声,迫不急待地钻出来给春天一份美丽,一个惊喜。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孩子们在想象、唱歌、表演中理解、背诗歌,我趁机打开音乐,全班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着,真像一个个小诗人。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之余,受到美的熏陶,成为一个个个性飞扬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师生心心相通,互帮互学,投入热情,投入个性,一起分享、理解,形成真正的学习交互主体;就在那一刻,师生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创造,实现了真正的交流与对话。这种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更为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更加投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自主学习充盈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去引爆学生的情感火花,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篇10

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使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开展,从学生出发,切实为学生着想,让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逐渐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独立面对问题,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并非教师的地位降低了,相反,教师更应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来应对学生各种不同的问题,以能让学生及时消除学习中的各种疑问。同时,教师还应具有宏观调控课堂的能力,敏锐地觉察学生的各种情绪,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尤其是对于学习主动性不高,或者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更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即是课堂的主人翁,自己可以借助自身的能力,促进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另外,以学生为主体还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各种愿望尽量满足,以让学生在一种更加亲切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语文课是一门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深入体验来提高教学水平的课程,应在语文课文学习中,通过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并把握课文的主旨和精髓,尤其是对于一些散文和记叙文体裁的课文,通过情感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并提高学生对课文更深层次的把握。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两篇散文《背影》和《荷塘月色》时,就可以很好地借助情感渗透,通过让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来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有效的理解。讲解《背影》一课时,可在课文的每个段落,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现“我”和父亲之间深深的情感。如,在描写父亲买桔子的段落时,可主要通过让学生体会描写父亲一连串动作的词语,如“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特别是写爬上月台的词语“两手攀着”“两脚上缩”“身子向左微倾”来感受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在学习全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我”四次流泪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来感受“我”对父亲深深的理解和感动之情。如,第一次流泪:“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是伤心的眼泪;第二次流泪:“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这是感动的眼泪;第三次流泪:“等他的背影混入到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离别的眼泪;第四次流泪:“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是思念的眼泪。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应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上进行把握,通过将文章开始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与文章核心段落对荷塘月色的诗意描绘结合起来进行体验,感受到文章所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融合的一种情感,重点应让学生把握住“淡淡的”这种情感基调。可见,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体裁适时运用情感渗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完成对课堂知识的领会,这对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时间比例上应该合适,以使40分钟的课堂时间能得以高效利用。首先,“教”的时间应合适,教师应在课前通过认真备课,使课堂的讲解时间尽量充实饱满,避免题外话过多,或者详略不当,浪费时间且起不到有利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尽量使得教学内容凝练化、紧凑化,不可将授课战线拉得过长。应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来掌握学生注意力时间的长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状况的时间段,安排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由教师主导的即兴课堂提问抢答、教师即兴课本情景再现等和由学生主导的课本情景即兴演绎、课本内容即兴问答竞赛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且能使得“教”的时间更高效。其次,每节课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一般以5-15分钟为宜,通过学生自己对已授课堂知识的复习,进行自主消化吸收,并能就重难点部分向老师进行提问,尽量让知识当堂充分消化,避免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留下“后遗症”。学生在“学”时,教师应给予合理的指导,切忌让学生过于自由,使得实际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起不到“学”的应有作用,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了语文课堂效率。

四、采用有趣的教学形式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首先,可根据教学情况,多尝试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进行语文授课时,可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并能对课文的重难点部分进行更充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鲁迅小说《孔乙己》时,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孔乙己四次出场的情景,通过学生的表演充分展示咸亨酒店这个浓缩了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典型环境的象征意义,充分展现孔乙己这个旧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性格特征,充分表现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充分理解“笑”中所蕴含的悲剧内容。其次,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展开语文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整节课的授课效果。比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可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所写的“悲剧”具体指什么?为什么以失败告终的悲剧也会是伟大的?同样的悲剧在人类社会中还有哪些?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教学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斯科特一行在悲剧命运中所展现出来的无私的爱,强大的集体主义精神,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和诚信、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充分理解人类在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生发展的历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代价。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还能保证整节课的课堂效率。再次,应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语文课件,或让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更直观的教学活动中,更高效地进行学习。语文作为一门涵括了很多故事、图画的课程,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展开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能更恰当地诠释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上丰富的资源,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与教学相关知识的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最终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分层次教学法是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兼顾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并能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考核目标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在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学习价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课文《背影》为例,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除了让他们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外,还应让他们熟悉朱自清的其他文章,以及其他作者的表达类似情感的文章;中层学生应让他们充分把握课文情感,并能自己独立体验一至两篇类似情感的文章;较低层次的学生则应通过学习,能正确体会课文中的父子情。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最大可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分层教学,切不可使所划分层次出现封闭性,而应随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升级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争取进步;对于已经处于最高层次的学生,则应促使他们相互之间展开良性竞争,还可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让较高层次的学生对较低层次的学生进行帮助,促使学生语文整体成绩不断趋向平衡化,并不断获得整体提高。

新课标下建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应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比例、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以及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等方式,不断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以及语文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勇.优化教学过程 拓展教学形式——浅谈新课标下建构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1,(01).

[2]唐德应.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5).

篇11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对小学生以后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作文教学也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难的一个环节,所以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以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开展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发展现状;对策

【中国分类法】G623.24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而作文教学又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进行增加了新的难度和考验。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

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是研究作文教学的基础,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两各方面,一方面是作文教学设计,也是作文教学的准备过程,另一方面就是作文教学的实行过程,就是作文教学的开展。这两方面的工作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作文教学设计,是作文教学开始的起点,具体包括确定作文教学内容,选择作文教学方法,找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这些内容是做好作文教学实行阶段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找到教学问题等工作相对要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作文教学的开展,是作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成为狭义的作文教学,它是在作文教学的设计的基础上,将作文的写作方式、写作技巧传达给学生的阶段,所以说作文教学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作文写作能力的学习,直接体现一个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可以通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取得的成绩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向来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取得的成绩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自然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来自于多方的重视是作文教学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在之前,面对升学压力以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作文教学“见效慢”,也就是说一般投入较多,但是受到的回报比较少,或比较慢,所以经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但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作文教学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来自于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取得的成绩之一。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对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应用在逐渐增多,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发展的体现之一。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一些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设施,还是远程教学,都是依靠科技力量才能得以实现,最近几年,作文教学中也开始逐渐引入现代科技技术,比如通过电脑模拟场景来培养学生的创作情感等方式,这对于作文教学的开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对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应用在逐渐增多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取得的成绩之一。

2、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问题的存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还不是非常成熟,因此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作文教学设计阶段重视不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中已经提到,作文教学设计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看,教师对于这一部分的重视程度时非常低的,很多教师甚至完全不进行作文教学设计,而直接进行教学的实行阶段,这样一来,课堂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而问题出现以后,由于缺乏可见的准备,问题的解决也常常陷入困境。此外,没有做够的作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内容的讲授也会不充分,不利于学生的掌握。

(2)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观感受缺乏重视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环节的主体,但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而完全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想法进行教学,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方法的传授和情感的沟通的过程,如果只是教师在上面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样,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同时,由于不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也很难掌握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所在。总之,作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主观感受缺乏重视是单签作文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以外,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模式没有形成等等。

三、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面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对作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以下策略:首先,要提高对作文教学设计的重视,可以硬性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做好足够的教学设计工作;其次,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使教师掌握更多学生信息,进而对学生困惑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再次,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作文教学本身应该是非常灵活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比如课外活动、小组讨论等,所以说应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这对于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