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icu护理措施

icu护理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9 16:25: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icu护理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icu护理措施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益复杂,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icu是医院重症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单位,患者病情危重和家属过高的期望值,使ICU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因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加全面了解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本文对我院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患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

1.1.1质量监控管理不力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只在形式上进行质量管理,应付检查和监督不到位是当前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所在[1]。规章制度不完善,部份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以致护士在工作时随意性大,发生事故后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管理者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对护理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严,部份管理内容有专人管理但流于形式,各种培训走过场,考核落实不到位,不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抢救车内药品、物品摆放混乱,甚至有过期现象,未根据ICU科室的特点备用抢救药物,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疏于管理,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无法使用等,存在很大的安全[患。

1.1.2科间协作差 临床科室未严格按ICU收治标准转入患者,醉酒抗医者时常收治入ICU,影响工作秩序。不提前通知,直接将患者转入ICU,有时几个科室同时向ICU转入危重患者,引起一阵混乱,容易引发不安全事件。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 护士/床位比例未达到规定标准,处于严重的短缺状态。因产假、病假、排班不考虑人岗匹配和人员搭配等原因,人力资源更显严重不足。随着医院业务的拓展,大量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需到ICU监护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监护床位数增加,但医院对此未相应增加护理人力,加之科室重视成本核算,局限了人力资源的补充。长期高强度、高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构成护理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1.2.2业务能力不强 我院ICU护士的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初级职称占93%,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下,经验欠缺,对错误发生估计和判断不足,急救器械使用不熟练,与其他人员配合差,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往往是分工不明,手忙脚乱,容易造成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学历低、年资短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主体。

1.2.3法律知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差 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服务意识差,缺乏慎独精神,上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存有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不规范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等,导致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药物外渗、约束不当致患者皮肤损伤、意外拔管或脱管等,这是我院ICU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1.3护理文件书写因素 护理记录与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因各种原因提前书写护理记录,涂改记录,重抄记录等真实性欠缺现象时有发生,为医疗纠纷埋下祸根。

1.4物资因素 部份医疗设备性能落后,售后服务及维修不及时,影响抢救及护理工作,甚至成为不安全因素。一次性用品质量差,常见的现象是保留导尿的患者发生漏尿,导致护士工作量增加,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增加。

1.5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通道多,四周为玻璃幕墙,对狂躁和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管理带来较大风险。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昼夜长明的灯光也会影响患者情绪,出现焦虑或躁动,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抓管、呼吸机对抗等。

1.6医院感染因素 ICU患者病情重,抵抗力差,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高发,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也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2 防范措施

篇2

1.1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护士对院内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控制院内感染意识;通过培训和学习,从思想上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认识到院内感染与己有关,真正明确自己在院内感染中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履行护理行为[2]。

1.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重症监护室无家属陪护,多数病人意识不清,护理工作大多一人完成,那就更要求护士加强责任心,有人无人在一个样;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3建立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做好监控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入ICU应更换隔离衣、更换鞋,戴口罩和帽子。医院院内感染科,护理部不定期对科室进行督查指导,规范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理质量;正确指导护士各种消毒液的配制,按时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定期分析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是防止院内感染的根本保证,也是防止微生物传播疾病最有效措施[3]。

1.4预防手的交叉感染,严把洗手关

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因此规范洗手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是防止院内感染既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措施。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以及做任何护理操作前后,都应认真做好六步洗手法。当护士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时,在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都应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洗手液洗手。不要因为戴了手套而忽略了洗手。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检查。洗手不仅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护士自身的保护。加强护士自身防护知识教育,健全自我防护的各项措施的落实也至关重要。

1.5加强进修人员、护生、护工的管理

做好进修人员,护生院内感染培训和带教工作;指导和检查护工工作,检查洗手情况。

2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2.1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整齐。如有污渍及时更换。使用气垫床,病情许可下,每1~2小时翻身一次,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压疮发生。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每日进行温水檫身二次。保持保留导尿管通畅及会的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液清洁尿道口二次。对于大便失禁患者,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臀部和肛周皮肤情况,如有皮肤发红可涂氧化锌油。给不同患者操作时,洗手或戴手套。测好血压后可以将袖带放松,需要量时再绑上。

2.2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因患者多为昏迷,长期禁食,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而需要鼻饲流质的病人易发生口腔感染。故需每日用3%碳酸氢钠口腔护理二次,口臭明显病人选用3%过氧化氢溶液口腔护理,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需有二人操作,先检查气囊充盈,一人拿注射器把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冲洗,一人及时吸引,反复操作。

2.3加强呼吸道护理

呼吸系统是院内感染最常见并发症部位,积极促进患者排痰。未使用呼吸机患者,鼓励患者翻身,叩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并进行严格消毒,干燥保存。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一人一用。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先吸气道内,再吸口鼻腔,吸痰管分开使用。现临床应用的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效果满意;在不脱机的情况下吸痰,既防止患者缺氧,又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湿化罐内加入无菌蒸馏水,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常规护理。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洗手。

2.4加强病室的消毒管理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每次20~30分钟。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18~22度,湿度60~70%。三氧消毒机空气消毒每日三次,每次2小时;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三次;含氯消毒液檫试病人床,床旁桌等物品表面,使用中的各种仪器表面,病历车、治疗车、基础护理车、医护办公桌、门把手、病历夹、电脑鼠标和键盘,电话机表面物品等每日一次。拖把实行严格分区使用,用后分开消毒,清洗,悬挂,晾干;使用一次性抹布,做到一桌一布,用后放在感染物品垃圾袋中集中处理。必要时每季度病房彻底清扫及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并做好登记。所有含氯消毒液每天更换1次,准确配制消毒液浓度,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每月定期对无菌物品及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

3小结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我院ICU通过狠抓控制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力度,落实护理措施,在控制院内感染方面收到满意效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死,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护理质量的标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时刻绷紧控制院内感染这根弦,自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护理措施,加强监测力度,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感染意识,来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苏燕、杨爱珍、杨爱玲.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包头医学,2005:29,(4).

[2]赖玉香.临床护理潜在的院内感染问题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5):459~460.

篇3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高5~10倍[1],ICU医院感染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费用,给患者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也浪费国家巨大卫生资源,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34名重危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了分析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所ICU住院期间出现医院内感染的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6~73岁不等,28例为昏迷病人,6例为清醒病人。

1.2 院内感染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痰、尿、血液、导管等标本培养结果和临床表现,并参照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2 结果

2.1 患者院内感染部位分布(见表1)

2.2院内感染的常见因素(见表2)。

2.3 治疗与转归

通过治疗护理,28例症状明显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其中6例未见明显好转后死亡,其中4例死于原发病,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3 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3.1 呼吸道感染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报道中占第1位,获得性肺部感染主要为获得性肺炎。在我国医院感染总病例中,其构成比为26%~42 %[3]。发生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使用的患者,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77%气管插管患者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丛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加之许多ICU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丧失咳嗽反射的能力,痰液不宜咯出,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尿路感染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0.7% ,仅次于呼吸道,主要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8O%的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与导尿操作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植入膀胱有一定关系。据统计留置导尿管>3d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率为31%, 留置>5d的患者有74%发生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几乎100%发生菌尿。

3.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侵袭性操作是ICU造成血行感染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血管内治疗,如静脉穿刺、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及周围静脉置管等因技术操作不熟练,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是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入口,潮湿可以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3.4 切口感染及烧伤创面的感染 内脏菌群的污染和皮肤携带菌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手术伤口感染来源,术前没有进行有效消毒;烧伤患者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耐药菌株相当复杂,且一旦感染,很难控制,另外病房空气、物品污染、术前毛发去除都是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3.5 消化道感染据调查,消化道感染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0.7%,占医院感染总例数的12%~21%。,由于鼻胃管大小、营养支持的方法、患者的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收的重要因素,胃液酸度降低,胃内细菌大量繁殖[4]。特别是ICU的患者,由于广谱抗生素及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肠道菌群更易失调,更增加了患者对胃肠炎的易感性。

4 护理相关对策

4.1 加强病房及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及时间,减少人员流动,减少病区的环境污染。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三氧机空气消毒、通风换气、湿式拖地、湿式扫床等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并采取空气细菌学监控。ICU由于监护仪器和各种治疗设备集中,医护人员流动性高,操作多,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染[5]。因此,应加强危重患者的保护性隔离。在接触患者或使用器械后,应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呼吸机管道实行严格的消毒与灭菌,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湿化瓶水。

4.2 早期发现感染的征象对于病重、年老体弱、年幼及长期患病的易感染人群要作为重点观察对象。除常规监测体温外,在进行口腔护理的同时要观察口腔及咽喉部的变化,检查各种管道是否为感染途径,定期消毒并做培养;若有感染存在,及时做好血、尿、便、痰及分泌物标本的留取,血培养的留取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高热时采取,阳性率较高。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置。

4.3 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保挣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坠人造成肺炎,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危险因素,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控制胃内容物的反流,对机械通气患者提倡半卧位姿势[6]。

4.4 强化泌尿系的护理 在行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正确,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因导管移动造成黏膜损伤,对长时间留置导尿者,要保持导尿管系统密闭,减少导尿管与集尿袋的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7]。注意尿袋位置低于床面至少10cm,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更换引流管及尿袋,防脱落和污染。

4.5 重视静脉治疗的操作环节 静脉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尤其是在放置PICC管和中心静脉插管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深静脉穿刺部位每日消毒并更换一次性无菌敷帖,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如有感染现象则及时对导管皮下进行细菌培养。

4.6 合理使用抗生素。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不合理应用,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造成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尤其是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更高[8]。因此,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对于痰、尿、血液、导管等标本采集及送检,显得非常正确,可以降低假阳性率等,培养出正确病原菌,由此通过高质量的细菌培养检验为医生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医院内感染是危害病人健康和疾病康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中,护士是护控医院感染系统的具体实施和执行者.所以应严格地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血管内治疗的环节,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并加强对ICU的护理管理,有效地配合医院感染控制,使ICU的感染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熊敏,应文娟,杨丽霞,等.重症监护医院感染监测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OOl,81(5):314―320.

[3] 耿莉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I].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16-433.

[4] 曹晓红,马巍,汤连志.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9―180.

[5] 徐义.浅谈监护室交叉感染的预防EJ].重庆医学,2004,33(12):1808.

篇4

Common Nursing Problems and Nursing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ICU Physical Restraint

LIU Yan-chun

(Jixi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Tianjin 3019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reduce nursing complications of physical restraints to occur. Methods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to the patient and family members (or) explained, protective constraint, psychological care of patient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give.ResultsObtained apparent effec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creased trust.ConclusionThrough the scientific method not only reduces the complication has been patient and family trust.

Key words:Physical restraint;Nursing; Common problem;Nursing measures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并且很多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或呼吸机支持呼吸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加重病情。因此需要对患者的身体进行保护性约束,即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的设备、材料或者工具等附加在或者临近于患者的身体,使患者难于轻易将其移除,达到限制患者自由活动或者使其不能正常接近身体某些部位[1]。约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12月,给予约束的患者136例,男88例,女48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2岁;疾病种类:脑出血39例,脑梗塞4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28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重型颅脑损伤19例。

2约束护理中出现的问题

2.1意外拔管的发生 气管插管的患者病情危重,呼吸困难时自感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经口气管插管咽喉、器官的水肿、疼痛、吞咽和咳嗽时的异物感,吸痰操作的刺激等导致患者严重不适和痛苦,易导致自行拔管[2]。

2.2 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患者躁动会出现约束部位的皮肤损伤、皮下出血、肢体末端的肿胀加重等情况。

2.3患者心理活动情况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看对患者的身体约束是保护患者的一种医疗行为,而忽略了患者被约束后的心理感受。自己被绑上,家属不在身边,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2.4家属的不理解与家属沟通不到位,容易产生误解与纠纷。

3护理措施

3.1评估相关的评估表我们有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意识障碍评估表。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从意识、疾病史、年龄、用药、约束、管路数量、合作程度、心理状况、置管教育、伴随症状进行评估,总分为40分,<=25分者具有拔管倾向;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总分为15分,>=4分者为高危人群;意识障碍评估表表总分为15分,8~13分为意识障碍,<=7分为浅昏迷,<=3分为深昏迷。病情稳定时每3d评估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通过评估我们能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约束,清醒配合的与昏迷的患者就不需要约束,但要评估其病情变化以便采取措施;确定约束部位,瘫痪肢体的就不需要约束。

3.2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解释对于清醒的患者与本人进行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对于意识不清的、躁动的患者向家属进行解释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并进行签字。解释时语言通俗易懂,同时嘱签字的家属转告其他家人,以免产生误解,闹成纠纷。研究表明[3],患者家属在患者身体约束伤害减少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其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有效地减少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

3.3实施保护性约束 选择带有海绵的约束带,部位选择多为手腕或(和)足踝处,躁动激烈的有选用肩部约束带的。约束后每15min观察一次约束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约2h解开约束带放松一次,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护士对照患者约束观察记录单上开始时间、巡视时间、结束时间、约束部位、被约束肢体情况进行打勾、签字。床头悬挂各种标示,班班交接。

3.4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在身体约束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自觉地伤害,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导致一个完整的人失去尊严[4]。这就要求护士给患者解释清楚,使其明白约束的必要性,不是为了限制他的自由,而是为了他的自身安全着想。同时家属对患者的解释也很必要,因为家属是他信任的对象,家属的参与会让患者具有安全感。

3.5加强护士的教育及培训有报道称[4]不同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她们的身体约束理念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要对她们进行统一的培训,对患者的约束是为了患者的安全着想,我们一定要保证在安全的同时满足患者的需求。集中地进行培训,科内所有护理人员参加,讲述如何评估、评估时的注意事项、如何与家属沟通、沟通的内容、约束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在工作中同事之间也要注意沟通,保证患者安全。

4结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评估我们能确定是否需要约束、约束的部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也得到了信任,培训使护理人员的理念有所转变并提高了护理水平,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夏春红,李睁.ICU护士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68-570.

篇5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ICU收治患者中发生高血糖症186例,发生率为15.05%。其中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62例(33.33%)。其中男94例,女92例;年龄12~70岁,其中60岁以上82例(44.10% )。

2 原因结果分析

2.1 原因结果详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高血糖的发生率在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年龄有关,年龄高于60岁的发生率较高。与肠道外静脉营养具有相关性。而且与是否发生器官衰竭相关,合并器官衰竭的发生率高。合并感染的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非感染者。

2.2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护理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空腹血糖浓度范围定为 6. 1~7. 0mmol/L 和餐后为8. 1~11. 0mmol/L ,高于此上限者为糖尿病性高血糖。无糖尿病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高血糖 ,被称为应激性高血糖( stress hyper2 glycemia) 。应激性高血糖的经典定义为血糖 ≥ 11. 1 mmol/L。事实上 ,对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仍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其非常严格的定义为:入院后随机测定 2 次以上其空腹血糖 ≥6. 9 mmol/L ,或随机血糖≥ 11. 1 mmol/L者,即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1]。

3.1 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危重症患者在遭受感染、创伤或存在严重的呼吸、心、肾功能不全时会出现糖代谢改变,糖的生成率超过糖的消除率是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高血糖是感染或炎症反应的信号。微生物在高糖环境中生长繁殖迅速,其易感性增加。从统计结果中发现合并感染者中高血糖的发生率高,年龄与高血糖发生率相关,结果发现在年龄超过60岁老年人更易出现高血糖。同时危重患者血糖升高程度与病情的轻重预后有很高的相关性。笔者也发现合并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还有肠道外营养和肠内糖的摄入过多可引起高血糖,有研究显示葡萄糖输注速率超过4 mg/(kg•min)的患者有50%可能发生高血糖,因此对于高龄、危重症、合并多脏器衰竭者、肠道外营养的患者检测血糖显得尤为重要。

3.2 做好血糖的控制 首先严格检测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目前末梢血糖是临床上快速、首选的方法。由于对患儿损伤小,而且快,大约从操作到结束1 min内可以完成。毕惠敏[2]研究显示,不同的手指指端血糖值存在差异,采血一般选择左手无名指尖两侧指甲角皮肤薄处为最佳。进针2~3 mm,自然流出血为佳,防止血糖有较大的偏差。但是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糖值过高时测定是不可靠的。正确使用血糖仪为严格控制血糖提供可靠的保障。

3.3 合理应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首选药物,在改善预后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Van den Berghe等[3]发现胰岛素强化组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特别是住ICU时间超过5 d及合并严重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死下降更为显著。胰岛素可以皮下和静脉注射,维持血糖在7.0~11.5 mmo l/L,每小时测1次血糖,直到稳定,减少到每2小时测1次,如果血糖在理想范围4 h后改为每4 h测1次血糖。如果胰岛素输注速度改变,则要重新改为每小时测1次血糖。如果血糖变化迅速或在严重范围,如20 mmol/L,则需要30 min测1次。但关于血糖控制范围有很多争议,蒋惠芳等[4]研究发现,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史,都应加强胰岛素治疗,将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4.4~6.1 mmol/L。但持续静脉给予胰岛素,不可避免的会提高低血糖的发生率。有学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发现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低血糖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应用胰岛素的同时,应注意血糖的检测,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4 小结

ICU患者即使无糖尿病病史,在应激状态下常伴有高血糖,高血糖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影响其预后。故应对危重患者进行有效血糖控制,并对其进行正确监测,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防治低血糖等并发症,对高血糖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Or ford NR.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septic shock.Crit Car eResusc,2006,8 :230234.

篇6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2-338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ICU的主要任务是治疗和护理患有严重生理失调或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伤病患者。病种的特点是危、重、急、疑难、复杂。因创伤严重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繁多所以感染的机会也随之而来,因此控制和预防ICU医院感染十分重要。通过ICU院内感染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ICU收住了123例患者,发生感染者24例,占19%,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9~76岁,60岁以上14例,占58%,所有的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2 护理措施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做好空气、地面、物品表面以及床单元的消毒,采用空气净化,操作前后正确洗手[1]。使用中的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瓶、接头每24小时更换消毒,氧气管道、湿化瓶每周消毒2次,湿化液每日更换。一般情况下谢绝家属探视,工作人员进入要穿规定工作服、换鞋、戴口罩帽子。

2.2 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加强无菌观念,吸痰时,戴口罩,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深静脉穿刺部位每日消毒并更换一次性无菌敷贴,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如有感染现象应及时对导管皮下段进行细菌培养[2]。

2.3 加强基础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3次。翻身拍背,促进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3]。每日清洁全身皮肤1~2次,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

2.4 合理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主要是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并及时停药,防止二重感染及耐药菌产生。同时正确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

2.5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环境卫生监测,每月2次空气培养。督促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定期组织学习院内感染知识,认识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避免交叉感染。

2.6 加强营养: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肠内营养时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现配现用,温度38~40℃,保持容器清洁无菌,营养液品种多样、营养丰富。肠外营养时营养液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有效时间不超过24小时。密切观察营养治疗效果。

3结果

3.1 感染患者年龄、性别分布:60岁14例,占58%。男19例,占79%,女5例,占21%。

3.2 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17例,占70.8%,胃肠道5例,占20.8%,泌尿道1例,占4.2%,其他1例,占4.2%。

3.3 感染患者疾病分布:颅脑损伤感染12例,占50%,复合伤8例,占33%,其他4例,占17%。

3.4 院内感染常见菌:真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其他还有大肠埃希菌,肠杆菌,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等。

4 讨论

4.1 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60岁以上占58%,因老年人大多伴有慢性疾病,加上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器官功能衰退,容易发生感染。

4.2 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0.8%。男性患者居多,因大多数有吸烟史20年以上,以致肺部功能受损,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疾病方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病程长,伴有昏迷、误吸、呕吐等造成正常生理机能受损,另外,复合伤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易导致感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使呼吸道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同时留置尿管,留置深静脉等都易导致感染。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大多数还处于昏迷状态,长期卧床,丧失咳嗽反射,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加上各种导管置入,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加强病室环境的消毒,使用层流装置或空气净化,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特别是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 尚少梅.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78.

篇7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经阴道生产的产妇出血超过500毫升,或经剖腹生产的产妇出血超过1000毫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整体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悦的心态或是缩短降低其不愉悦的程度【2】。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ICU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ICU进行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7.6±2.7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1例。并与同期在我科ICU进行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0.4±2.8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中产后大出血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措施。

1.2.2.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智变化、皮肤、黏膜、口唇、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双鼻导管氧流量4-6L/min【4】;观察子宫高度和硬度,对子宫进行局限性按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勤翻身,防止压疮形成。

1.2.2.2 心理护理

患者大出血后,情绪会变得急躁、恐惧,对于头脑清醒的患者,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轻柔,给予相应的解释和安慰,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1.2.2.3 械通气期间的护理

为了减轻插管对患者咽喉壁的压迫,使患者头部稍后仰,每2h转头一次【5】;气管插管时,正常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滤过功能丧失,要给予呼吸道湿化;不要频繁吸痰,以免对患者气道造成损伤;加强患者的口腔卫生;给患者翻身时应由专人保护人工气道,防止气管插管牵拉带来的不适;观察呼吸机的运转情况,记录呼吸机各项工作参数变化,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1.2.2.4 预防措施

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教会产妇自我检测技能(自我检测胎动、自我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避免多次人流,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提前入院待产,分娩前制定预防措施。

1.3 观察项目

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施整体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6 25(69.4) 9(25.0) 2(5.6) 34(94.4)

对照组 36 17(47.2) 11(30.6) 8(22.2) 28(77.8)

X? 3.402 3.412 3.407 3.478

P值 P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实施整体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7.2%,对照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72.2%,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基本满意(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6 29(80.6) 6(16.7) 1(2.8) 35(97.2)

对照组 36 17(47.2) 9(25.0) 10(27.8) 26(72.2)

X? 0.314 0.343 0.335 0.356

P值

3 小结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急症,其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6】。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将整体护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可以提高患者在疾病危险期的适应能力。通过在我科ICU的研究发现,在治疗的同时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7.2%,对照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72.2%,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Jurkovic D,Hillaby K,Woelfer B. First trimest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gnancies implanted into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scar[J].Ultrasound ObstetGynecol,2003,03,220-227.

【2】吴红霞,循证护理在一例前置胎盘并胎盘子宫切口植入患者产后大出血合并羊水栓塞子宫切除中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刊),2013,07(03):171-172.

【3】Chang CY,Wu MT,Shih JC. Preservation of uterine integrity via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under postoperative massive vaginal bleeding due to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06,02,183-187.

【4】曹霞,产后大出血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223-224.

篇8

      护理风险指医院由于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可能的不安全事件。NCU因抢救的患者都是以各种神经外科重症为主,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护士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护理工作中易发生临床风险事件。因而,了解NCU护理风险的种类及特点,能够极大提高NCU护士的防范意识,更加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1-2]。对天津西青医院收治的654例NCU患者护理风险的种类、原因、处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4例N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脑出血314例,脑挫伤96例,头部外伤84例,脑肿瘤45例,颅骨骨折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硬膜下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21例,脑脓肿8例,脑血管畸形5例,颈髓高位损伤3例。

2 NCU常见的护理风险

2.1  非计划性拔管:由于NCU患者受制于多种监护仪器,且身上有多个管道,在进行翻身或护理时可能出现管道的脱落,甚至可能出现患者自行拔管现象。在654例患者中,出现自拔气管插管6例,自拔胃管5例,自拔脑室及创腔引流管4例,自拔导尿管5例,自拔静脉插管2例。非计划性拔管占3.36%。其中,气管脱落或拔出的风险性最大。由于气管脱落后需要重新插管,患者表现出缺氧烦躁情绪,会加大气管插管难度,容易造成气道损伤;由于患者自行拔管时因导管斜面的刺激,加上肿胀的气囊,患者无一例外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会引起较大血管出血。因而,重新插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仅给患者增加了医疗费用,并发症的加重还会给患者又一重创。

2.2  NCU护士应变能力低或责任心不强:一些NCU护士由于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无法对危重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如脑出血患者术后突然出现尿量增多,每小时250 ml以上,此时,护士应该尽快报告医生是否会有尿崩,以便尽早采用垂体后叶素,防止尿崩加重[3]。

2.3  院内感染:危重患者由于免疫力低,在治疗时侵入性操作多,一些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还不强,没有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不合理的消毒隔离设施等,使得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在654例患者中,出血颅内感染5例,肺部感染17例,尿路感染9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74%。

2.4  窒息:NCU患者大多是昏迷患者,无法进行咯痰,当气管插管患者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误吸呕吐物等都会引起窒息的发生。在654例患者中出现气管插管半堵塞4例,经及时吸痰处理后,未造成窒息。

3 预防措施

3.1  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如果患者神志清醒且比较配合,护理人员应耐心对其讲解人工气道正常的不适反应,以及气道处理与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如果患者比较烦躁,不配合或神志不清,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防止患者乱抓乱拔,在必要时遵遗嘱采用镇定剂。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要注意防止管道的脱落,并检查管道是否固定在位[4-5]。

3.2  加强NCU护士的责任心与专业知识培训:应严格教育NCU护士严格贯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以患者为中心,认真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对NCU护士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病症的观察注意点与方法以及重症患者的抢救技术等能够熟练掌握。在需要对病情危急的患者抢救时,护士需要有熟练地急救技术与沉稳的心态以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

3.3  防止院内感染:严格贯彻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每个患者使用过的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后用于另一患者;为防止交叉感染,给每一位患者治疗完后均需彻底洗手后才能给另一位患者进行治疗。

3.4  防止窒息发生:尽量让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将呕吐物清除,在床边准备好吸引相关物品如吸引器、吸引物。气管插管以及气管且开患者需要将气道充分湿化,以防止形成痰痂,注意翻身时要扣背,使痰液易吸出。

4 小结

由于NCU患者的特殊性,且NCU护士处于临床第一线,精神状态长期高度紧张,在护理工作中易发生临床风险事件,因而掌握此类风险的种类,特点以及防护措施对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以及患者护理的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NCU护理面对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6]。因此,要定期对护士进行规章制度的加强与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技术与仪器操作要点,将患者安全牢记心中,提高其观察患者病情的能力与紧急应对能力,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5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0(5):375.

[2] 钱淑清.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护理研究,2007,19(3):69.

[3] 金  燕.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9,19(3):532.

篇9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营养支持途径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口或经胃肠道用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中管饲EN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EN 的制剂、方法和材料不断创新,EN 以其利于维护肠黏膜完整性、并发症少、技术要求低、价格低廉等特点而更被广泛用,国外应用肠外营养与EN 的比例已由8∶2转变为2∶8[1]。我科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部分行EN的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入住ICU行EN的300例患者,男167例、女133例,年龄38~62岁,平均(42.27±12.32)岁。其中脓毒症42例,创伤53例,急性肾衰竭6O例,肝功能不全及肝移植围手术期5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5例,急慢性呼吸衰竭3O例,心功能不全25例。APACHE评分12~23分,平均(15.27±3.17)分。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人住ICU的150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4月~9月入住ICU的15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APACHE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包括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②鼻胃管者每6 h检查胃残留量,残留量>150 mL继续喂养,残留量150~200 mL可适当减慢喂养速度,残留量>200 mL暂停喂养。③无禁忌者抬高床头30°~45°;口服药物研碎,加入温水充分溶解后鼻饲,前后均用温开水20 mL冲洗管道,每6 h用温开水20 mL冲洗喂养管防止堵塞;发现脱出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④适时EN 监测,观察内容包括生命体征、水肿、胃潴留、排便情况、腹部体征、体质量、摄入量及出入水量、喂养管道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部分行EN的患者进行护理,主要包括:①定期组织EN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医护人员行EN的理论知识和治疗管理水平,强化早期EN 的观念。②视病情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全身肌肉运动,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全身情况。③尽量使用材质柔软的鼻肠管喂养,全部使用EN输注系统匀速泵入。④每日评估胃肠道功能,适时加用胃肠动力药物,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⑤注重喂养期间患者心理活动,发现问题积极疏导,保证喂养顺利有效进行。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误吸)的发生率及堵管率。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误吸)发生率及堵管率情况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27/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7%(55/150),而 4.00%的堵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7%,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

3讨论

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肠内营养的制剂、方法和材料的不断创新,EN 作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证实,早期给予EN 可以明显降低严重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在2009年的指南中指出尽早使用营养支持特别是EN是积极的治疗策略,可以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肠内营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各文献报道不一,这与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成分、患者病情、应用方法等多个因素相关,其中护理方法和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2]。综合护理干预是集合ICU内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使之有效、完整、持续的实施,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和2012年1月神经内科ICU病室的126个病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在这两组中,对照组有34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岁。其中有16例是中脑血管疾病,有9例是中枢神经系统上的疾病,4例是癫痫病症,3例是脱髓鞘疾病。在观察组中,有37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他们的年龄在33~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岁,其中有15例是属于中脑血管疾病,有10例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5例是癫痫症状,2例是属于脱髓鞘疾病。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以及病程等这些基本情况的比较上,没发现明显的差别,有其可比性(P>0.05)[2]。

1.2 方法:在方法上,通过给对照组的病患加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而对于观察组的病患,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细的方法、措施,如下所述:

第一,神经内科ICU的病室管理方面要得到加强,室内的环境要做到充足的维护,对于此,要有相应的关于环境洁净的制度和规范。室内的通风以及干燥的条件方面要保持好,消毒的工作也要有合理的规程,这包括室内的地面、空气、物品等方面,同时使用净化器进行不间断的净化工作,监测质量上要达标[3]。

第二,严格执行消毒以及隔离方面的制度,基础护理要得到继续加强。

第三,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要加以培训,更有效地使导致感染的因素得到控制和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合理[4]。

第四,对病患的原发病和一些基础性的疾病要加以积极的治疗,对病情的观察要加强,要重视病患并加以心理上的健康指导、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等,对预发症要积极地加以预防。

另外,预备一个风险警示本。护理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医院在管理以及专业的发展上的一条很重要的措施方法,这给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和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由于护理专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不可预见性,还有医学技术上的局限等,导致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为了有效地阻断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的安全,要给护理人员备好硬皮笔记本一个,在其封面上贴上“风险警示”的标识,在碰到存有风险的相关问题时,及时做好记录,科室的人员都可参与记录,而后放置在护理人员的办公桌上以供护士方便查看和记录,在工作会上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讲评,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制定防范的措施[5]。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数据采用的是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的分析,以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认真分析得知,观察组病患中的医院感染有5例,医院感染率是7.94%,在对照组的病患中,医院的感染病患有16例,医院感染率是25.40%。将两组相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组有着明显性的差别,具有可比性(P

在126例病患中,有21例是院内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有9例,6例是泌尿系统感染,4例是胃肠道感染,还有2例是其他方面的感染。详情见表2:

3.讨论

3.1 医院感染的特点

医院感染是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据文献报道[3],脑血管病的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6.02%。这是因为神经内科患者以老年人并伴有意识障碍、卧床患者为主,这类患者其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进食困难、排尿困难;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引起丘脑下部受损,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尿路系统、黏膜皮肤的血管功能紊乱,因而继发院内感染机会较多。本调查结果显示:本院神经内科3年平均医院感染率为7.67%,医院感染例次率为9.04%,高于同期全院平均感染率的2.72%及例次感染率的3.2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①患者年龄大发生医院感染率高: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伴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部功能受损,使气体交换障碍,大量肺泡炎性渗出而出现肺部感染,加上各种器官功能老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医院感染[6]。因此,老年人是医院感染的重点保护对象;②住院时间长比住院时间短,发生医院感染率高,患者长期昏迷卧床,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肺功能受损,使易感性增加[4];③侵袭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得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导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都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7];④有无基础疾病:医院感染率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P

3.3 护理对策

首先是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增强预防医院感染意识,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及护理对策,使医院感染得到明显下降和控制。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严守各种操作规程,把预防院内感染贯穿到护理操作全过程。加强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措

施,接|每一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用每天用含有效碘1000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加强病房监控及管理,保持室内窄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8]。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

3.4 对于ICU的医院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为主,而且基础的疾病主要以损伤性的疾病居多,一般ICU的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卧床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大多数的患者都处于昏迷的状态,基本上丧失了咳嗽的能力,并且气道的分泌物很难排除,因此,这些都为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做好防护主要从4个方面着手:(1)加强病室的环境监测;(2)严格的遵守无菌的原则;(3)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4)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3]。

根据调查显示,造成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真菌的感染,而且真菌的分布一般比较广泛,而且其生长繁殖与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对于ICU病室,一般很容易滋生这种病菌,因此,加强ICU病室的环境控制和管理,是有效的确保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需要对ICU病室进行定时的通风,同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并加强营养的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4]。

经过本次研究,在对照组有16例医院感染,感染率25.40%;观察组有5例医院感染,感染率7.94%,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参考文献

[1]王玉娟,米跃华.护理干预与ICU感染控制[J].中国水电医学,2010,2(5):55-56.

[2]林立文,刘真秀,任平.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 全科护理,2009,10(3):43-45.

[3]蒋志萍.老年病人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家庭护士,2009,5(6):56-59.

篇11

随着现代社会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越来越多[1], 高血压脑出血是晚期原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发病率高,病死率较高,死亡率高达50.0%~67.7%[2],幸存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3]。做好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及降低致残率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53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方法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或者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标准《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要点》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63.28±10.46)岁。

2 护理方法

2. 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创造安静的住院环境 嘈杂的住院环境会引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情绪上的烦恼与不安,导致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再次出血。因此,在对ICU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神志清楚的患者,操作时做到走路、说话、操作及关门等“四轻”。另外,在脑出血的急性期杜绝探视,限制陪护时间,以便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卧床休息。

2.2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呼吸、脉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神志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昏迷加重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呼吸不规则、病侧瞳孔散大或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这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脑疝,随时有生命危险,立即报告医生并紧急处理。如果患者各种反射消失则提示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如果患者双侧瞳孔散大则提示病情危急。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脉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不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多少,病情的轻重,患者均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抬高30°,避免不良刺激影响患者情绪,避免搬动患者。

2.4 保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小便通畅 由于长期卧床及饮食少等原因,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现象。大便不畅时,可给予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番泻叶及肠清茶等保持大便通畅。尿失禁时,严格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同时观察尿液颜色、质及量。

2.5 严格交接班制度 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所以在护理工作中,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当班护理人员熟悉所有患者的病情,与接班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告知下班护理人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本班工作中出现的情况,保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与巡视及时到位。

2.6 注意饮食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半有咀嚼或者吞咽困难,因此,缓慢进食及进水,必要时行鼻饲,以免误吸。饮食结构上,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流汁食物。对鼻饲的患者,进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少量多餐,每隔2小时给食,每次用量不超过200ml,当进食时感受到高阻力时,检查原因,不可一味强力注入,同时应该严格限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钠盐的摄入,以低盐、低胆固醇饮食为主。

2.7 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并发症 加强球?麻痹、肺功能差及长期卧床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导尿时间长的患者,每天用0.32%庆大霉素500ml膀胱冲洗。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翻身,主动及被动活动关节,及时更换受污染床单,防止褥疮的发生。安装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带对患者进行约束,防止患者坠床或者摔伤。

3 结果

经过上述护理措施,53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转出院,病情恶化5例自动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转率为84.91%。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经过上述护理措施,53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转出院,病情恶化5例自动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转率为84.91%。这说明我们的护理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这提示:我们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延长患者的生命,减少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葛锡泳,胡一河.苏州市居民脑卒中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1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