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成果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01 16:12: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成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成果

篇1

我们学校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行能力,将健康教育和思品教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突破口,开展系列创绿色学校、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做"好孩子"的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班主任还充分发挥晨会课及班队课的作用,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带领学生参加保洁护路活动、上街宣传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开展讲卫生小故事比赛,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值日生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卫生习惯。此外还利用学校多媒体的有利条件,班主任除了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还组织学生观看了一系列卫生知识节目,如爱牙、护牙专题片,用眼卫生专题片等等。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低年级学生教育时,根据他们认识水平低、识字不多的特点,可以采取看漫画、放幻灯,讲故事、唱歌、朗读儿歌演节目等方式进行形象教育,使健康知识真正的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二、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低年级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三、制定制度,培养习惯

为了让学生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和好处,自觉做到“我要讲卫生”。学校要求各班制定出卫生清洁制度、学生个人卫生制度和每天晨检制度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如开学第一周,我班就制定了《班级卫生公约》,让公约成为班级同学共同努力的方向;《值日班长工作职责》、《教室卫生工作》等条例,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实行了合理分工,如教室里的讲台、书柜、桌椅的摆放、电器等都分配到个人,细化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样人员到位、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的卫生管理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一人一岗”、“争当值日班长”等活动。让学生知道,我是班级的一员,就有责任把班级的卫生搞好;我是学校的一员,就有义务为学校的美丽出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而且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树立榜样,带动整体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孩子习惯的典范,对孩子有说服力、感染力。而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首先教师要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

班主任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及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之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我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比如,教室清扫后用拖把拖地,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拖地应该“先扫后拖,半干湿退步拖,拖竖不拖横。”“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平时还是在大扫除,我都与学生一起投入到卫生打扫工作中。我经常边说边做“弯弯腰拣张纸,动动手摆桌凳。”天长日久,老师的举动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树立学生榜样,带动班级整体。

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女同学打扫卫生比较积极、比较负责,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不忘督促本组的同学认真打扫。因此,我常常表扬这部分学生,“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孩子们身边的同学作为典型,以典型引路,抑制不良行为,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五、家校联系,提高效果

讲究卫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我们学校这一阵地外,家庭,社会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仅在学校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家里也请家长积极配合,对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进行纠正。家校联动,共同培养。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携手家长共同制定卫生习惯的落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定期召开组织家校活动,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学校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习惯,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2

2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与研究型教师成长

随着我国师范院校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山西省中等师范20余所学校都面临着合并、升格或转制。目前大部分是挂靠办学,有的挂靠为师范院校分校,有的挂靠为当地高校的分校。这样的现状,是否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是否影响教师的心态。调查问卷中,“对教师听课、评课,引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这一项有37人选择,占60.7%,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同意此观点;选择“教师上了课就行,其他人不能耽误事情”这一项有20人,占32.8%。其他选项为个别。详见表1。当问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立校”的问题时,认为“应该大力倡导”41人,占到67.2%;认为“可以的,应该是这样”21人,占34.4%。详见表2。在表2调查的前提下,笔者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在假设对“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立校”可以成立,您认为应该怎么做最好。有代表性的是“引导教师承担各级课题研究,进行教改实验”42人,占68.9%;“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研究”28人,占45.9%。详见表3。就山西省小学教师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最为典型的问题是“提高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占63.9%;“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占57.4%;“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占23.0%。从调查看,提高教师学历,已经不再是提高教师教育的首要问题了。见表4。对山西省的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作分析,认为“小学、初中基础教育”为重点问题的占57.4%;“教师教育”问题占50.8%;“大学招生就业”占28.0%;“高中高考”和“幼儿教育”问题,只是个别选择。见表5。由表5不难看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基础教育的期望就是对师范教育的期望”的正确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说得很对,师范教育质量决定基础教育的质量”的人占到绝大多数83.6%。其他只是个别选择。见表6。

3创新是师范教育的灵魂

各行各业都在说“创新”,那么在教育教学领域能否创新,应该怎么样创新,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从我们的调查问卷看,认为“教育教学是最需要创新的行业,创新才能真正的搞好教育教学”的为80.3%,占被调查者的绝大多数。还有人认为“教育教学是很难创新,只是说说而已”、“教育教学创新说不准,不过应该倡导”和“教育教学本来就不能创新,就是继承原有的知识就好”但为数不多。见表7。关于师范教育的“创新”,我们专门从师范教育教学的特点角度进行了思考。从调查看,认为“师范教育培养的教师是最需要创新的,师范教学是最需要创新的”有45人,占73.8%;认为“师范教育需要创新,但实际根本做不到”有15人选择,占24.6%;极个别有选择“让未来的教师掌握大量的知识就行,无所谓创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就行,创新不创新无关紧要”。见表8。在创建研究型大学与专科学校办学思考的调查中,认为“其实研究型大学就是要有大批的研究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有29人,占47.5%;认为专科学校“成为研究型大学不可能,但培养一些研究型教师是可以的”选择有28人,占45.9%;选择“可以倡导研究,促进学校发展,根本没希望实现”、“研究型大学也是个说法,其实好多大学也没什么研究成果”和“永远不可能,因为起点太低,无法比拟”为数不多。见表9。

4课程改革是师范教育的创新之路

当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推广之际,师范院校的课程应该怎样应对呢?被调查者认为“师范课程要与基础教育课程一起改革,才是教育改革的最好的选择”有46人,占75.4%;“师范课程改革才能保证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进行”有29人,占47.5%。见表10。就当前师范专科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现状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问题而言,选择“大部分教师是教教材、考教材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有26人,占42.6%;选择“从学历看有研究生进入师范教师行列,但是师能、师心很难把握”22人,占36.1%;选择“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不适应师范教育的需求”19人,占31.1%;“应试素质挺好,适应各种比赛,但缺乏个性”为个别选择。见表11。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问题,被调查者选择“这类课程是很有必要开设,但学校和教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有31人,占50.8%;其次,认为“只有这类课程的开设,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否则真是单面人了”有26人,占42.6%;还有认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很难,也没时间考虑做”为19人,占31.1%;也有极个别选择“只是说而已,没有地位,也不需要地位,搞好国家课程的教育教学就好”。见表1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调查,认为“国家课程的比例是大了些,但需要补充一些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才好”的超过半数,有33人,占54.1%;认为“只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设占有一定比例,才能真正体现学校的特色”有31人,占50.8%。认为“国家课程就涵盖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没必要再开设了”是少数人;认为“现在课程都是国家课程,没必要说什么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和“这些课程都是在地方和学校开设的,就是国家课程”只是个别人。见表13。

5转制、升格、机遇、挑战

中等师范学校或成人高校办学模式和思想,转制升格为承办普通师范专科教师教育,其主要问题调查,被调查者认为主要问题为“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为大多数,有42人,占68.9%;认为“提高教师的待遇”和“选派教师到高一级学校进修”各有27人,占44.3%;认为“提升教师的思想意识”24人,占39.3%;认为“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的10人,占16.4%;还有认为“对教师严格管理”。见表14。关于中师或成人体制教师职称与普通专科体制职称要求的调查,积极思考方面选择“要求更高了,条件更高了,好多人根本达不到要求”有30人,占49.2%;选择“压力大了些,需要认真对待”有26人,占42.6%;认为“很正常,该做什么还做什么,没什么本质的变化”有14人,占23.0%;也有个别消极的选择“要求、条件无所谓,好多人都超越了这些条件”和“这些也就是几百元的差别,无所谓,该做什么还做什么”。见表15。应试教育的影响调查,被调查者选择“是有很大影响,大部分老师开始自己反思这些问题,正在思考改进”超过半数以上,有37人,占60.7%;认为“有很大影响,大部分还在执行这样的模式,这些教师就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有20人,占32.8%;还有积极应对的选择“没有影响,大部分老师早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已经走出一条新路”和“没有影响,大部分老师都可以自己把握”;也有个别消极的选择“影响一直会持续,大部分教师都执迷不悟”。见表16。

针对中师、成人转制、升格为普通专科后,“探索大专办学模式”的调查,超过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基本一致的选择是“模式不是固定的,是需要探索和优化的,怎么引导学生学才是核心”有46人,占75.4%;其次选择“其实不要说模式,关键是需要探索,探究怎么讲、怎么讲好”23人,37.7%;再次是选择“模式都一样,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还需要探索怎么讲、怎么听”14人,占23.0%;还有极个别的选择“模式都一样,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讲了课本知识就可以了”和“没什么可探索的,中师、成人和专科模式基本一样”。见表17。关于教师特色调查,不论中师教育、成人教育和专科教育教师的个性和特色,在被调查者中有一半的人选择“在教师的教学整体设计和实践中”有31人,占50.8%;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中”有30人,占49.2%;选择“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中”有19人,占31.1%;选择“在课堂上教师言语和行为中”有14人,占23.0%;选择“在教师的人际交往生活中”有11人,占18.0%。见表18。关于大学、大楼和大师的调查,被调查者比较一致的选择“大楼是有了,也应该有我们自己的大师,哪怕是中师、小师”有46人,占75.4%;还有人选择认为“大楼投入一定的资金可以建成,大师就是投入了巨资也很难成就”有13人,占21.3%;也有个别人选择“我们只能有大楼了,大师估计永远不会有”、“有大楼就是了,根本就没想什么大师,太遥远了,办不到”和“大楼是硬指标,大师有几个,不想那些”。见表19。教授是大学的重要指标的调查,比较一致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引导教师们奋斗,培养自己的教授”49人,占80%。见表20。

师范专科学校博士、教授问题的调查,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学校应该从制度,待遇上激励教师奋斗”有36人,占63.9%;选择“学校应该在特殊时期制定特殊的政策来引导”24人,占39.3%;选择“学校应该建立博士、教授专项基金,专门引领教师们奋斗”22人,占36.1%;选择“博士、教授应该作为我们这样大学的追求目标,从现在做起,来奋斗”23人,占21.3%;也有选择“博士、教授距离我们这样的大学的还很遥远,没办法考虑”。见表21。本问卷设计由于笔者的思想局限,还缺乏完备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本调查项目有重复选择。6调查的反思与期望

6.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现应该在首位

《纲要》指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情感怎么培养,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联系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三大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第二,过程与方法;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实现三大目标的教学设计如何选择,孰多孰少、孰难孰易,大家一致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设计困难大、问题多。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情感、激情、情趣。我们讲情感,在这里首要的应该是教育的情感,教学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对学习的情感等。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办有情的教育,就要始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现放在首位。

6.2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师范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纲要》指出:“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农村教育问题、教师教育问题、师范教育问题是我国重大现实问题,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就要紧密结合这些重大现实问题。在当前综合性、研究型和开放性的大背景下,师范教育要反思,我们且不说创一流院校、办研究型院校,但是,我们可以向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呢,简言之,首先要研究教育、教学、教材、学术,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成为专家型、通才型、智慧型教师,突破一般的学科或专业的局限,以提高信息化能力;其次,是使其成为学者型、反思型、开放型教师,特别要提高其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启发式教学的能力,铸就师魂,展示师心;第三,是使其成为务实又务虚、探究创新型教师,提高其科学探究和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

6.3地方课程是师范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纲要》指出:“避免千校一面”。笔者认为这一概括击中了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要害。我们分析一下“千校一面,万人一面”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千所学校都是“一张卷子、一本教材、一本习题练习册”,教师按照同“一个标准”教,又按照同“一个标准”考,再加上一些特殊“死缠烂打”的“硬功夫”,造成了“千校一面,万人一面”。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校本课程、地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实现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的三级管理,使得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真正在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真正发挥作用。特别是师范教育更要加大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力度,以此为师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推进全面改革。

6.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纲要》指出:“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师范教育如何应对,这是对师范教育的挑战。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要培养基础教育真正有用、全面合格的教师,师范教育就要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当作师范教育自己的事情来做。推进基础教育的课程与师范教育的课程同步改革,后者还要适度超前,这样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有足够的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6.5师范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教学的灵魂

《纲要》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教学改革和创新是学校与教师的终身追求,师范教育,师范院校的教师显得更为重要。如今“改革和创新”是最为高频的词汇,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基本一致认可“教育教学是最需要创新的行业,创新才能真正的搞好教育教学”和“师范教师、师范培养教师是最需要创新的,师范教学是最需要讲究创新的”,但是要真正实现创新也是最难的。其实这都很正常,要改革和创新,一定是有难度,如果很容易,就不需要我们进行这样的课题研究了,所以我们要有信心,有勇气面对这些改革和创新的难题,迎难而上。《纲要》为我们具体提出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不只是让我们来讲其内容,更是让我们身体力行地和学生一起做出来,从中感悟、体悟其真正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6.6师范教育的创新是整个教育创新的基石,国家整体创新的核心和关键

《纲要》指出:“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师范教育培养教师的主体地位被《纲要》再次确认,它的特殊性就是它的基础性。师范教育不只是师范教育本身的事情,它是关系到国家振兴和民族兴旺的大事。我们的调查也再次证明,师范教育是最需要创新的,其创新的主要内在因素就是教师教学的创新,以上已进行了论述,我们在这里简述其创新的外在因素,师范院校的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纲要》指出:“强国必先强教”,这里讲“强教”,就是要有强大的教育和强大的教师。要造就真正强大的教育和强大的教师,就要有强大的师范教育,因此,师范教育的创新是整个教育创新的基石,是国家整体创新的核心和关键。

6.7转制、升格的真谛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提升、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