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媒介融合的路径

媒介融合的路径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06 14:43: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媒介融合的路径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媒介融合的路径

篇1

传播效应是指通过某一中心点,向周围辐射传播的过程中感应到各种影响因素影响的情况。其不仅可以充分反映受众人群的需求,更能深入反应各媒体在媒介融合情况下发展的优劣。当前,我国各研究人员立足在我国媒介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针对其传播感应情况,将新闻传播融合效应大致分为叠加效应、波纹效应、窗口效应和长尾效应等四类。

(一)叠加效应叠加效应就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媒体传播媒介与传统传播媒介相结合,对其传播方式进行一个叠加的结果,此不仅扩大了新闻传播覆盖率,更能拓展受众面积,提高社会影响力。比如,在2017年的四川九寨沟地震时,除了四川新闻电视台、报纸等进行官方数据播报之外,更有贴吧、抖音、微信、直播等开始纷纷报道转述,让更多的人民了解到九寨沟灾情,也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这样的叠加效应下,新闻信息传播更加全面,传播效率更高,受众面积更大,影响力更加深远。

(二)波纹效应波纹效应就是在新闻数据信息传播过程中,各媒介之间传播一些相符合或者是相似的信息,从而增强新闻传播的范围及公信力,发挥出新闻的社会舆论引领力。比如,在疫情期间,有部分自媒体人员断章取义,编纂不实信息获取流量,这时候官方新闻需要出面对其信息进行澄清,以消除民众恐慌。因此,官方媒体需要通过多重渠道,来对其谣言进行澄清,以便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舆论引领力。

(三)窗口效应窗口效应就是新闻媒体立足在新闻媒体的优势和受众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最大面积的传播“窗口”,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社会影响力与新闻的覆盖面积,为提高社会公信力与凸显社会新闻价值创造条件。比如,在“中国留学生章莹颖在美失踪事件”这个新闻上面,我国法治新闻正是通过互联网、微博、公众号等媒介,让受众及时了解到我国侦查此案件的决心与进度,并全程将案件发生到嫌疑人抓捕过程转播给受众,并将侦破最新消息公布给受众,让广大市民朋友提供相关信息,从而更快地侦破此案。在此过程中,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影响力,也想社会传播了积极正能量,并宣传了我国法治、保障每位公民人身权益的决心。

(四)长尾效应长尾效应就是充分开发媒介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并全面提高新闻媒体传播效率,不断拓展新闻采编内容,从而引导新闻市场的“长尾”区域。此主要是通过研究新闻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当前的市场之中,新闻媒体的传播仍然是以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也是人们印象中真实、可靠新闻的来源渠道。在这样背景下,网页、微博、公众号、自媒体视频等在公众间的公信力较小,也就是市场需求下的“长尾区域”。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只有充分提高各个媒介间的新闻传播公信力,提高民众新闻获取宽度,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新闻媒体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路径

(一)明确融合目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路径需要明白信息处理的目标。首先,要充分运用当代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全面挖掘新闻素材,提高新闻的真实度与整合性;此外,还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受众的喜好,立足在新闻采编原则的基础之上,尽量满足受众的需求,引起受众的观看新区,从而提高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比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主播说联播》之中,就充分利用了传统新闻的模式融合现代短视频传播形式,让严肃、枯燥的新闻联播变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播报形式,更通过自媒体的互评功能,及时了解到受众的意见,快速获取网络热点新闻,以提高新闻的影响力;其次,要充分开发新型媒体优势。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主要是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播放,这样严重阻碍了新闻的实效性,且对受众的时间有巨大的要求。这不仅仅是新闻媒体需要进行前期数据处理以及新闻审核、采编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更是传统新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的结果。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改变传统新闻媒体传播模式,将其向新型媒体延伸,以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拓展受众面积,使之更好的引导社会舆论方向;最后,更加贴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快节奏生活之中,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不仅需要满足其快速了解重要事态发展之外,更多的是满足其阅读时间。新型媒体由于短平快的特点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因此,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开发新型媒体优势,结合自身特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流程,从而提高受众面积。综上,本文认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需要明确融合受众喜好、新型媒体传播模式、新型媒体生产流程目标。

(二)加强媒介互动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人们习惯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传统新闻媒体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进行传播,这样情况下,观众只能被迫接受新闻信息,对很多事件不能发表自己的言论,降低了受众的观看兴趣。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充分开发新型媒体优势,借助新型媒体平台传播的快速性与影响力,增强互动性。比如,可以将新闻媒体内容制作成为短视频,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播放,让受众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依据受众的喜好,提高新闻播放的详细度;通过此方法,也可以充分了解到人民所关心的事件内容。比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之中,主要是针对当前“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述,并对受众提出的意见及热点事件进行剖析与报道,这样提高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新闻传统媒体距离远的印象,让播出的新闻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公众的发展需求以及心理诉求,从而更好地促进新闻媒体的发展。

(三)提高技术升级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传播路径的研究必须奠定技术基础,要充分开发现代技术手段,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首先,要充分保证信息传输的真实性与效果呈现的完整性。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要依据传统新闻严谨性、科学性的原则,通过网络分类管理,并方便民众依据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提高受众观看效率;其次,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成为了媒体行业的主要技术植株,其不仅能为新闻媒体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资源指出,更能提高传统媒体在自媒体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在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还能促进两者信息的交流与发展。最后,完善新闻传播渠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上,更多是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网页、贴吧等现代渠道进行传播,这样不仅能充分展示新闻媒体的信息资源,更能延伸新闻媒体的传播渠道,提高传统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比如,在当前“共享单车扫码对账户的安全影响”的事件之中,我们可以得知人们关注的是在进行扫码骑行共享单车的时候,由于泄露了自己的支付账号以及支付方式,若是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获取不正当利益,将对我们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新闻媒体需要针对这一事件深入分析,并针对民意调查、解决方案收集或者收集观众的建议,并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荐给受众,这样切实提高了民众的安全意识,也能增强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四)完善人才培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需要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具备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首先,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不断解放自己的思想,改变传统思想观念,要认清当前是“流量为王”的时代,要及时转变传统新闻媒体的运营模式,要不断把握新型媒体的发展与变化,全面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新闻媒体的发展;其次,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学习新型媒体的发展理念、营销手段、运营模式等,使之充分与传统媒体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新闻媒体社会影响力与影响范围。最后,要打造专业全媒体人才队伍。既要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互联网专业人才,也要培养一批精通媒体业务的专业人才,为新闻媒体传播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篇2

顶层设计是工程学中的一种设计理念。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实践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期刊出版集团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需要在理念、机制等方面做好媒介融合实践的顶层设计。

1.“葡萄理论”:媒介融合的引导理念

葡萄理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行集团化管理、分散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集团化管理是葡萄的茎,在人力资源、资金、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起到约束、支撑作用,各葡萄果实如集团的各发展业态,在整个市场经营环境当中有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如时尚传媒集团依据葡萄理论推出了《芭莎男士》,使之成为集团单独发行效益非常好的期刊之一。

2.出版人制:媒介融合的推动机制

好的运行机制是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推动要素,能够保障集团的设计思路、发展战略、人员配置都围绕集团的主线运行,进而保障集团的做大做强。时尚传媒集团顺应集团发展形势,在国内最早引入了出版人制。一是实现了集团资源的有效整合,明确了集团的前进方向。二是各部门拥有自主经营权,保障了集团发展的创新性。

数字终端:媒介融合的渠道平台

在数字时代,传统期刊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数字终端产品,时尚传媒集团也不例外,在交叉多元化、整合互动化、移动体验化等平台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1.交叉多元化平台

交叉多元化平台指的是由一种形式的媒介平台向交叉多元化的平台转变,随着苹果系列产品在全球的热销,时尚传媒集团顺势开发旗下各种媒介产品的iPad应用,做了手机时尚网、手机YOKA网、芭莎时尚手机报等尝试。

2.整合互动化平台

整合互动平台是指媒介形态具有互动的功能。时尚传媒集团携手全球电脑巨头戴尔电脑实现战略合作,使受众不仅可享受DELL用户专属优惠,还可参加线上互动活动。

3.移动体验化平台

对于移动媒体,时尚传媒集团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2011年1月新加坡航空公司为了满足旅客获得更完美的阅读体验,将时尚传媒集团的七本杂志作为新航乘客阅读的首批电子化读物。

资源整合:媒介融合的内容基础

时尚传媒集团对外坚持版权合作,引进优质资源,对内整合旗下各种资源,实施刊网互动,促进了集团媒介融合的发展。

1.版权合作:重组优质资源

版权合作是媒介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促进优质资源的强强联合,开发出新的优质资源。如时尚传媒集团与赫斯特合作了《时尚》、《时尚先生》。另一方面,版权合作也有利于我国先进文化走出去,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如《时尚》的《北京:未来时装之都》等专辑引起了国际间广泛的影响与关注。

2.刊网互动:拓展渠道

期刊丰富的资讯是时尚网强大的内容依托,但内容上并不是单纯的复制叠加,而是根据期刊和网络的不同特性制成表现形式不同的媒介产品。另一方面,时尚网的开通使时尚传媒集团有了一个自主的及时的信息平台,使集团的动态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报道。

架构重组:媒介融合的组织保障

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和传媒改革的推进,传统单一型传媒集团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应传媒集团的发展,需要构建融合型的组织结构。

1.建立融合组织结构

扁平化管理架构能够扩大管理幅度,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实务,但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这种管理结构也存在着效率不高、组织隔阂等问题。时尚传媒集团把组织架构调整为相对垂直、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的组织架构,促进了媒介融合的发展。

2.增设全媒体事业部

媒介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版权纠纷等问题,需要有单独的职能部门进行统筹协调、重点推进。时尚传媒集团增设了全媒体事业部,推进集团“全媒体战略”的实施。

多元拓展:媒介融合的市场形势

在全媒体时代,时尚传媒集团突破了传统期刊出版的框架,逐步向发展多元、立体的时尚文化产业转型,不但坚持传统杂志的发展,还涉足从未尝试的领域。

1.战术性联合

时尚传媒集团在战术性联合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时尚芭莎》与旅游卫视合作制作的慈善类时尚节目《BAZAAR必须时尚》与《BAZAAR绝对时尚》,成为国内最早的以快乐、时尚、慈善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时尚健康》与上海星尚频道制作播出了自主电视健康栏目《益生健康馆》,受到好评。

时尚传媒集团还与中央人民广播电手,推出了国内第一档时尚广播节目《时尚知道》等。

2.产权性联合

产权性联合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产权合并;二是产权收购;三是共同投资,成立新的集团。如时尚传媒集团与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商IDG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定位于高端品牌消费和高品质时尚生活的垂直门户网站——YOKA时尚网,将及时海量的时尚资讯与全新实时的交流互动融为一体,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了解时尚资讯、分享时尚体验的媒体空间。

3.跨界化合作

跨界化合作,指的是企业集团进入与自身产业链相关性不大、联系不紧密的领域。如时尚传媒集团跨界进入话剧、电影、时尚廊等领域,成功打造了情人节小剧场话剧《男人装式爱情——我爱你》,电影《时尚先生》、《摇摆的婚约》等;还有就是在艺术场所方面进行尝试,打造了以“Lounge”为概念的充满现代感与人文气息的艺文空间,将书吧、咖啡吧、餐厅、小型活动场所进行了有机结合,建成了充满混搭、跨界、多元风的艺术场所。

【本文为2011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长江上游新闻出版中心的数字出版产业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1QNJJ15)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刘江:《时尚:全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传媒》,2010年第11期

②晋雅芬:《时尚传媒总裁刘江:理想是会慢慢长大的》,《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11月3日

篇3

1 媒介融合背景的相关理论简述

“媒介融合”,也称“媒体融合”,这一看法最先由美国一教授提出,它的本意是各类媒介的功效的结合,即在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之后也有媒介研究人员将“媒介融合”定义为“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联盟”媒介融合背景众多,并且其广泛而深刻,总的来说媒介融合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众所周知,最开始的媒介融合是组织的融合,但是其更多的是依靠外界的力量,比如政治方面,然后通过这些外在的力量使媒体逐渐结合成一个共同体,虽然这使得各类媒体结合成一类集团,但是他们仍然是各自为阵,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犹如一盘散沙,这种名义上的媒介融合并没有对其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二阶段的媒介融合逐渐露出萌芽,这一阶段的媒介融合涉及到媒介之间的收购和合并,在市场发展中具有更大优势的媒介集团收购了其他媒介,而一些不甘落后的媒介集团或组织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合并使得自身得以发展,于是在市场无形的干预之下,第二阶段的媒介融合相对第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三阶段的媒介融合又不同于之前的各个阶段,其主要实现的是媒介的传播手段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技术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取代了传统的媒介,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并且现实状况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使得各类媒介的传播手段得以整合,这促进了各类媒介之间的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这种由多媒体统一策划,并将收集到的材料再分配到媒介集团旗下的方式进一步表现了媒介融合的发展。

媒介形态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最高阶段,当今新兴媒介的发展总是在改变过去的传媒方式,在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这种新的媒介形态将集更多的优势于一身。不可否定的是,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种媒介方式拥有甚至所有媒体的优点。

2 时政新闻的传播观念概论

2.1 主流媒体需要注重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

在媒介融合普遍而深入的布景下时政新闻一直是我国媒体传播的首要消息范例。众所周知,时政新闻的传播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有其重大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党媒传播而言,时政新闻始终贯穿着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等,反映着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总的来说,任何性质的传媒都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时政新闻的传播,对于广义的时政新闻而言,时政新闻又超越了意识形态领域,譬如政府的全部传播行动都可以看做是时政新闻的传播。时政新闻的传播以传媒作为中介,具有“诉说”和“解释”两个重要环节,通过了解传播什么、怎样传播,来考量一个媒体的专业水平。长期以来,至少对于我国的主流媒体而言,始终是把政治宣传等同于时政新闻的传播,态度严肃,始终追求宏大的叙述观念和语态,这种明显的刻板印象受到不少群众的排斥。因此,若想实现时政新闻传播承载的重要功能,首先要保持时政新闻在整个新闻传播中的主流地位和权威地位,其次要保证时政新闻在人民群众中的有效传播。这样才能表现时政新闻传播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于此同时,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时政新闻是其主要的媒介职能。就如全国的“”等重要的政治活动,主流媒体相对来说会承担更加重大的时政新闻传播任务。事实上,对于时政新闻的传播,应该更加注重其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而很多以往的媒体总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报道数目和规模上下工夫,并没有从群众的角度考虑这种问题。换句话说,缺少理想的传播效果,过多的传播机会只是在浪费机会。

2.2网络化共建为时政新闻的传播奠定了新的优势

在当代世界时局下,我国的社会经济仍在不断向上、向前发展,由此也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呈现出新的美好前景。在媒介融合此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为媒介融合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在此根据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做简要概述。众所周知,视频是电视传播各种信息的主要方式,这种先天的优势也使得通过电视传播新闻始终在各种媒介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于此同时,电视新闻的传播还包含了音频、图像和文字,这种各方面媒介手段相结合、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闻传播方式更有利于大众的接受,也有着更加明显的传播效果。当媒介融合逐渐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媒体组织开始拥有更为有序的明确分工、合作,时政新闻的有效传播也更为显著。在时政新闻传播之前,又涉及到了时政新闻的制作。无论哪一年,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会时常有重大的新闻或者历史事件涌现出来,奥运会、世博会、世界经济危机等,从这些新闻报道来看,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些许相似的特点:网络媒介推动着这些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并且看似星星点点的非官方的媒体在网络消息的采集等方面都提供着重大的线索,他们丰富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手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充分可行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优势,进而搜集正确的报道角度、挑选合理的素材、选择简单有效的报道方式,通过网络中网民对报道主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时政新闻更具有趣味性、丰富性,更能够贴近民众,也有利于报道往更加全面,更加真实,更具有代表性的方向发展。然而,时政新闻的制作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拿来主义”,尽管在当今媒介日趋融合的背景下,仍然有网络、广播等同质化的问题,但是这完全可以看做是媒介融合过程中的发轫期,因为这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所必经的阶段。当媒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发展趋势日益激烈,网络化共建的优势也将逐渐表现出来。如此一来,时政新闻制作的内容的说服力将大大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也会更加乐意接受这种传播方式。

2.3时政新闻的传播要求媒体多向度并行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内容 和方式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化的不断影响,我国时政新闻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是向大众文化转变,从意识形态方面影响受众的日常生活。这种大众文化极大的降低了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趣味性,严重影响着时政新闻的传播,其消极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由此,传播礼仪的作用逐渐彰显出来。首先,从传播礼仪的角度来看,若想抵御大众文化对时政新闻的消极影响以下两个重要途径缺一不可。1)时政新闻的源头;2)传播时政新闻的机构。对于第一个方面来讲,政府机构若想保证其自身的权威,就必须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在政务礼仪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以免更深层次的造成致命的硬伤。而另一个方面,时政新闻机构在传播新闻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够以讹传讹,同时也有义务甄别来自网络上的不实的言论,以提高网络上新闻的真实性。否则由此源头衍生出的时政新闻就没有过多的权威性、神圣性可言了。注重传播礼仪的另一个优点有关于人际关系的传播,即在收集有关时政新闻的材料和传播时政新闻的过程中应该与受访者进行融洽的交流,这不仅能够更大限度的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新闻材料,还能够传播时政新闻在受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得传播的效果更佳理想。时政新闻的传播观念不仅要注重传播礼仪方面,还要考虑时政新闻传播的多向度并行,在时政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最反感的就是其内容的枯燥无味,传播方式的古板老套。而时政新闻传播的多向度并行就是建立在时政新闻制作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满足各类受众对时政新闻的接受习惯和条件。其指向性和普及性使得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大大提升。、

3 结论

客观而言,媒介之间经过长期的组织和联盟逐渐发展成一个共同体,即“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对于新闻界业务来说是其统一和发展的源头,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时政新闻传播就如同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工程,经过长期而复杂的不断发展,逐渐向集所有媒介优势于一身的多媒体形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时政新闻的传播从语态到形态,从理念到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往更具有影响力。尽管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促进着“媒介融合”,使媒介传播时出现了许多创新的元素,但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的传播仍然存在许多弊端,这就需要注重时政新闻的传播礼仪和多向度并行,从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上下功夫,尊重并认同新闻的传播规律,使时政新闻传播的观念得以回归。

参考文献

篇4

近些年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各种电子阅读器应运而生,网络媒体传播信息花样频出,除了各大门户网站外,网络社区、微博等也成为一股新生势力杀入新媒体行业。报纸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树立品牌,创造价值。

开发基于平板电脑平台的电子阅读产品。平板电脑问世后,其高清晰度的屏幕,手指触摸的使用方法,开启了阅读的新方式。尤其是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兴起后,电子报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iPad的阅读功能强大,有专门的书架,供用户在苹果的在线商店下载付费或免费的书籍报刊。iPad轻薄灵巧,携带方便,清晰度高,用户直接用手点击屏幕模拟翻书的动作,报纸就可实现翻页。除了方便阅读以外,iPad强大的交互和分享功能为电子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特别是wlan无线互联网络普及后,iPad的这种交互功能更显威力。开发出基于iPad的终端阅读器,将电子报放到苹果的在线商店里供用户免费或付费下载是报纸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在2011年6月7日苹果召开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的ios5系统增加了Newsstand(新闻驿站)项,集合各大报纸杂志集中订阅功能,这更为基于iPad系统的电子报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南方部分新锐报刊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南方都市报》于2011年6月8日推出了《南都DAILY》在苹果在线商店供iPad用户免费下载,此外,《南方周末》也基于iPad平台推出了《笑蜀文集》、《小强填字》等系列产品。但这种电子报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盈利模式还需开发。传统报纸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电子报界面没有传统报纸开阔,按照传统的广告投放形式难以盈利。二是电子报需要借助第三方阅读软件,报纸的价格和内容等需要和第三方阅读软件协商,两者容易出现分歧,很难达成一致。三是如果把电子报放到苹果的在线商店供用户免费或付费下载,虽然扩大了受众面,但竞争对手也增加了,其竞争者不仅仅限于新闻业,还包括综合商业网站和iPad的其他应用程序。可以说和平板电脑的结合之路是报纸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但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才能让报纸实现真正的发展并盈利。

利用微博打造报纸品牌特色。“微博”无疑是最近两年来的网络热词,新浪和腾讯都宣布其微博用户已经过亿,可见其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纸媒认识到微博的重要性,纷纷开通微博,初步尝到了微博的好处。首先,报纸可以通过微博征集新闻线索。《人民日报》就曾借用微博征集“两会”话题,《新京报》从微博中得到河北邢台桥西区张家营拆迁事件中一村民被碾死的线索,迅速派出记者采访,形成报道,微博又转发《新京报》的报道,进一步形成影响力。其次,微博可以帮助报纸打造品牌。报纸相比网络媒体在公信力上更加权威,报纸借助微博可以在网上扩大自己的公信力品牌,当网友怀疑网络媒体上新闻的真实性时,可以求证于报纸微博。同时,报纸可以将其新闻策划、采访的全过程在微博上展示,和关注者互动,还可以在微博上宣传自己的活动、推广报纸网站等。再次,报纸利用微博可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媒体的读者年龄逐渐偏大,报纸正在失去年轻人市场,报纸借助微博平台可以扩大读者队伍,年轻受众的关注又可以反作用于报纸,为报纸注入新的活力。另外,微博可以弥补传统报纸互动性差的缺点。微博的转发、评论、关注等功能为报纸和读者之间提供了广泛的对话空间。通过即时反馈,报纸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及其对新闻报道的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报道策略,还可以借助微博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丰富了报纸在网上的活动。

和网络媒体合作创办地方门户网站。网络媒体以翻倍的速度增长的同时,报纸的广告增长和发行速度却越发缓慢。随着美国的《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历史悠久的大报申请破产保护,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传统的纸质报纸消失只是时间问题,报纸转战新媒体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相比,报纸做网站没有优势,很难和已经积累了10多年发展经验的商业门户网站相抗衡。相反,与之合作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思路。比如《河南商报》和百度合作创办“河南一百度”网站,该网站定位为“生活消费门户网站”、“最郑州的网络生活”,该网站为《河南商报》扩大影响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了不少贡献。此外,《重庆商报》分别和腾讯、百度合作创办“大渝网”和“重庆一百度”,“大渝网”号称重庆生活第一门户网站,借助腾讯的QQ用户群打造自己的影响力,“重庆一百度”则号称是重庆第一消费生活社区,《重庆商报》从这两家合作网站上都得到了不少利润。这种报网合作模式结合了报纸的权威和网络的互动优势,两者合作发挥最大的传播效应,有利于媒体把品牌做响,将影响力做大。报网合作模式还可以为广告客户提供套餐式服务,制定报纸、网络广告整体宣传策略,这种一站式的打包服务更能吸引广告商,为报纸开发出新的盈利点。地方报纸和商业门户网站合作模式一方面为报业打开了新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也为网站提供了品牌支撑,可谓双赢之举。

打造一站式服务的传媒集团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打造一批大型国有报刊集团,鼓励新闻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与对接。打造10家左右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有报刊传媒集团。”③走集约化的集团之路是未来纸媒的又一个发展趋式。

与广播电视系统深度融合。目前我国已组建了49家报业集团,大多数报业集团已由最初的“报纸+报纸”组合发展成报纸、期刊、经营公司的报业联合体。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报业集团的整合进入深度发展时期,逐步实现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的全媒体阶段。比如,河南《东方今报》对河南省广电系统资源进行挖掘,与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网站、户外媒体、在场媒介等40多个媒体建立了全媒体联动关系,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节目素材七成来自《东方今报》,河南电台音乐广播的半点、整点新闻也来自该报。④而成都传媒集团则是典型的“报社+广电”模式,由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广电集团合并成立的成都传媒集团以《成都商报》为核心,整合成都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成都全搜索网站、《明日・快一周》时尚生活杂志等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体,建立起媒体融合试验田。《成都商报》采编中心的中层干部和成都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的新闻节目《深夜快递》、《每日报道》栏目负责人每日举行联席编前会,互通新闻线索,报道了大量独家新闻。⑤此外,《成都商报》和成都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还经常联合举办各种媒体活动,利用集团的各种子媒体进行宣传,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广电集团的融合试验不仅使报纸和广电优势互补,还为我国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条特色化之路,值得其他报业集团参考。

提供增值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等媒介融合后的报纸,其功能更加强大,应用更为广泛,内容不仅仅限于传统纸质报纸提供的新闻信息,还应该包括生活消费服务类信息,满足受众的多样需求,把报纸网站或电子版报纸打造成综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这方面可谓走在了全国地方媒体前列。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由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纸移动报等多种传媒产品构成,在其新媒体产业中,包括“六网三报一码一社”。这些新媒体不仅包括以提供新闻信息为主的“第一新闻网”,还包括综合类的烟台门户网站“水母网”,以及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中国酒业新闻网”、提供消费购物的“烟台人购物网”等。“三报”包括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纸移动报,满足受众的快节奏移动生活,“一码”即二维码,“一社”即黄海数字出版社。⑥从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传媒产品布局中可以看出,报纸打造的新传媒产品已不仅仅像传统报纸那样只提供新闻信息了,购物、娱乐、广告、交友等服务内容一并进入新媒体视线。报纸通过和其他媒体的融合提供增值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已是大势所趋。

注 释:

①《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4-22。

②③《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2011-04-20。

④梁益畅:《郑州报业向新媒体迈进的路径选择》,《中国记者》,2011(4)。

⑤毕磊:《媒体融合的中国路径选择――成都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实践》,《传媒》,2010(10)。

篇5

摘 要:自2005年2月起,随着美国Youtube在线视频网站的诞生,全世界开始兴起视频网站热潮,纵观我国迅速崛起的各类视频网站可以发现,基本是按照美国Youtube网站与HuLu网站两种模式进行模仿,从而导致网站内容和形式上大量的“同质化”问题出现,网站之间缺乏竞争力。本文通过选取几个突出的视频网站,从内容、体验和渠道的三个方面对我国网络视频的发展趋势进行剖析,由此提出我国网络视频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内容;体验;渠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107-02

一、视频网站的同质化竞争现状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3.88亿,半年内用户增量近1678万人,网民使用率由上年底的65.9%变更为65.8%,基本持平。数据显示有近三分之二的网民在2013年上半年使用过网络观看视频[1]。2005年被称为我国视频网站元年,从这一年起大量的视频网站纷纷上线,同时,伴随着这些视频网站的兴起,版权问题、盈利模式问题、差异化竞争等问题也在视频网站的发展中日益凸显。版权问题在国家的干预下已在大型网站得到基本解决,盈利方式的发展还有待创新。结合目前各大视频网站发展形势来看,同质化是视频网站共同存在的最大问题。

现在国内网络视频公司战略布局比较雷同,主要体现在各大网站都在加大影视综艺版权购买力度,同时又在网站自制内容上进行扩张,并且逐步往产业链的上游渗透。除此之外各个网站还在不断创新和加强网络原创视频的营收价值。而由于视频产品差异化不大,赢利模式十分相似,让视频网站用户转换成本低下,业内很多企业的竞争在这个相对狭窄的赢利空间中呈现出一种对抗的状态。现在,国内视频网站由于过分关注正版电视剧集,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例如用户想看一个影视剧,进入任何视频网站都可以观看到需要的内容,用户就不必特意浏览一个固定的网站,这大大降低了网站的用户粘性。所以“同质化”是视频网站需要突破的瓶颈。现在各网站为了抢夺观众和广告市场,也开始展开了差异化的竞争,突出自己的优势个性。差异化的展开对观众而言可以享受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和影视资源服务。

二、基于内容、体验、渠道视角的视频网站比较分析

(一)内容构建

国内视频网站的内容可分为三种,即影视资源内容、UGC(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和原创自制内容。

“内容为王”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传统媒体,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也将其奉为不二法则[2]。目前视频网站繁多,网民观看哪家的视频节目不外乎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速度和内容”。速度是前提,内容是根本。视频网站媒体化的根基就是内容的生产。内容细分有助于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也有利于视频网站构建差异化特色提升用户粘性,突显网站的品牌定位,帮助其树立清晰深刻的品牌形象。

1.乐视网:拥有最全最新的影视剧版权库。走影视正版化之路,通过购买版权获得独家播放权或者首映权来吸引特定的受众群[3]。国内最早采用“Hulu”模式的是乐视网,乐视通过独家购买大量影视剧版权,在2013年热门影视剧独家网络版权占据了40%~50%,乐视网还拥有韩剧在中国的独家网络版权,热门影视剧与韩国同步播放。有数据调查显示国内视频网站观看内容中,用户最喜爱的是影视剧,而乐视网就针对这一特点,通过版权购买实现了与其它网站不同的独特属性。

2.搜狐:发展优质原创节目。搜狐视频是典型的富二代代表,凭借老牌门户网站搜狐的行业影响力与资金支持,搜狐视频从一开始创立就显示出其在原创自制内容上大投入大产出的特点。搜狐出品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强势原创品牌,凭借“全明星、大投入、高品质、强制作”的制片思路,搜狐视频成功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原创栏目,例如《搜狐视频大视野》、《军情前哨站》、《心灵访谈》、《微言大义》、《明星在线》、《丝男士》、《大鹏吧》等。

(二)用户体验

在带宽和视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视频流畅度和观看体验颇为重要。受众很自然的会倾向于选择速度快、画质好的网站。因此,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是视频网站在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必经之路。

1.爱奇艺:“绿尾巴”技术和断点续播的超高清体验。视频网站如果想吸引更多用户,高清资源的视频节目无疑是最佳的制胜法宝之一。CNZZ数据显示,人们选择在网上观看影视剧时,更多的倾向于使用“超清”播放。爱奇艺就在超高清方面下足了本钱,网站所有内容全部支持1080p超高清播放。同时,爱奇艺还了名为 “绿尾巴”的技术,该技术让现在处在多屏时代下的人们得到了解放,PC、手机、平板相互之间只要“碰一碰”,就可以在多个设备之间相互串联从而分享内容。并且,爱奇艺首创了断点续播功能,在下次观看同一部影视剧时,可以延续上一次观看的接点观看,而不需要重新搜索,这些都使得用户享受了更便捷的视频服务。

2.优酷:快速搜索的播放体验。在播放速度上,优酷针对带宽不宽的用户,首创多运营商多节点网络布局,在50G带宽储备保障上,发挥视频短片快速播放的特点。同时,优酷针对视频搜索专门创建了一个搜索引擎“搜库”。优酷认为用户搜索视频的原始动机是“以最少的动作到达自己想要的页面”,所以搜库就在“快”方面做到了极致,搜库会按照关键词给视频进行分类和整理,使成系列的影视剧自动形成搜索结果,并可直接输入想要的名称+集数,搜索结果下面就可直接出现“播放按钮”来进行观看。还可根据用户网速不同来进行视频网速的排序,最大化的缩短着用户接触到视频的距离。

体验的好坏影响着用户的忠诚度,如果用户拥有积极的体验,他们可能会成为回头客增加流量。如果是消极的用户体验,会使网站丧失用户忠诚度。因此像优酷这种以快速准确播放视频为优势,就可以吸引带宽不高的用户前来观看,而爱奇艺可以让带宽充裕的用户体验高清的视觉享受。

(三)渠道创新

目前视频网站的用户群体流量已经趋于比较平缓的增长速度,很难出现用户数量猛增的情况,所以视频网站开始探索如何通过各种新的渠道来获得更多的用户流量,而社会化媒体、3G流媒体行业、网台合作等一切有可能成为视频网站流量入口的形式就成了差异化竞争中的又一关键因素。

1. 56视频与社会化媒体的联姻之路。社会化媒体是视频网站流量激增的一个制胜突破口,视频网站可以为SNS网站提供内容,SNS成为视频的传播渠道。在这一渠道上,56网借助拥有注册用户超2亿,月活跃用户超3100万社区的人人网进行联姻,突出了分享模式。56视频着力打造了 “分享+”这一功能,借助社会化媒体上的优势所以非常注重用户之间的分享、互动和创作,通过这一个功能来推动“UGC”模式的进一步变革和创新。目前,56网与人人网实现了互联互通,用户资源共享,大大增加了网站流量。而56网的用户整体年龄相对偏大,人人网的用户则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所以两个网站的结合囊括了各个层次和年龄段的视频用户,形成有效的优势互补,凸显了网络视频社区化的优势。

2.腾讯视频的“网动”之路。视频网站正不断侵蚀着传统电视媒体的领地。然而多数的影视资源还依赖着传统电视媒体,只有从“竞争”转向“竞合”将是一种双赢的格局。“网动”是网络与电视的现代跨媒体合作形式,在扩大影视剧长尾效应的同时,也降低了交易成本。腾讯视频就是通过与各大电视台的合作,获得众多独家网络播放权。例如台湾中天电视台王牌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在腾讯视频与台湾同步播出,造成了收视热潮。同时腾讯视频又与几个地方卫视如浙江卫视、深圳卫视、广东卫视等实现了平台互通互播,这些联姻都为腾讯视频在差异化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三、视频网站差异化竞争的主要路径

(一)立足原创自制节目,打造自己的热门视频

打造内容原创之路是一条好的差异化之路,但需根据每个网站各自不同的优势和情况来进行,例如像百度、搜狐、新浪、腾讯等传统门户网站旗下的视频网站,依托资金上比其它民营网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实现大投入大产出,创作属于自己的独立原创节目,一方面可以充实网站的内容来避免雷同,减少购置版权的成本。另一方面是能够借助内容形成差异化,通过原创节目来有效培养观众的兴趣,提高观众对视频网站的粘性,从而带来网站的流量和忠实用户群。

(二)打造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视频网站必须抓住用户个性化的特点,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体验。可以尝试打造一个用户个性化的影视资料馆,通过云概念对各类用户订阅和上传的内容进行智能化的分析,为每一个用户创造一个偏好圈,圈中的内容是该用户独特的,更为感兴趣的视频。这样就可以建立深层次的用户服务,随着体验的加深,进行增值服务收费。例如每一位付费用户都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界面,页面中有根据用户偏好而推荐的视频内容。对付费用户提供无广告的视频产品、制定用户专属的VIP频道,频道内的视频内容只让付费的用户观看。同时用户可以在其他终端上方便快捷的使用个人中心的功能,只要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在各种终端上使用账号,能看到独特的视频内容,享受个性化的视频服务。

(三)走渠道融合之路

首先,是联姻SNS社区,打造自由社区平台。视频网站要着力打造和社交网络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制作符合SNS社区的视频内容,同时要让SNS社区用户拍摄的内容上传分享到SNS和视频网站,使用户视频成为SNS内容上的补充,让社交网络成为视频网站的传播渠道。

其次,是多平台延伸,加强与运营商、终端厂商的多方合作,随着移动网络使用的普及和公共场所免费WIFI范围的扩大,手持移动终端市场无疑已经是视频行业竞争的焦点,视频网站要关注受众在外出行进中对视频的需求,打造不同类型的简短小视频来满足人们碎片化时间中的视频需求。大力发展渠道融合,通过精良的原创节目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通过电脑、电视和移动设备实现三屏的联动。

再次,通过“平台+内容+终端+应用”这样的一个闭合式的产业链为发展策略,不仅在内容和软件应用上不断进行提升,同时在硬件终端上也要进行研发,抢占电视终端市场和移动设备市场,从而做到相对完整的闭合产业链来在未来的视频网站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现状 数字报业 动力

一、当前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报纸发展的现状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在媒介融合的浪潮冲击下,传统纸媒的地位在继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再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发展再度陷入“瓶颈期”。

1、报纸读者数量的减少

在“报纸消亡论”的论调下,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报纸的消亡就是一代人的消亡,随着最后一位报纸读者的离世,纸质报刊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当前年青一代是伴随着电子媒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纸质媒介没有像父辈那样深厚的依恋之情,对于这些新的受众而言,新型媒介才是他们这代人的主要接触对象。网络的实时性、互动性、丰富性等都以非常大的优势遥遥领先于纸质媒介,这就导致现阶段纸质媒体在发掘和培养新一代读者方面居于劣势,读者的流失对于报纸的长期生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据统计,在2007年,中国2.1 亿网民中,有73. 6% 的人半年内在网上看过新闻,网络新闻的受众群体已有1.5 亿。新闻网站吸引了大量的网民,有1 /5 的网民上网的第一落脚点即是看新闻。面临着发展势头如此强大的网络受众资源,报业的危机具有长期性。①

2、报纸的广告收入减少

广告之于媒体就好像食物之于人类,没有广告商的投资,媒体的运转就不可能进行下去。自2005 年以来,全国报纸广告的收益均呈现下滑趋势,而与此同时,门户网站的广告收益却一片飘红。广告商投资的减少,将会直接影响报社的经营管理,进而间接导致新闻工作者专业素养的降低与报纸质量的下降,使报纸的生存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直到被兼并或彻底消亡。

3、报纸的时效性不足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出现并受到追捧,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内容的实时性、音视频效果的丰富性、链接内容的全面性等都比传统报纸更有竞争优势,再加上移动上网平台的出现,各种电子媒介的普及,网媒的发展势不可挡。相比较而言,报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新闻媒介,一直以来以“内容为王”标榜自己的权威和独立,却不得不面临网络带来的挑战。虽然报纸一直以来都是权威信息的者,纵深报道的探讨者,但这并不能否定网络在未来也会成为另一个信息权威的主导者。

二、传统报刊向数字报刊转型面临的问题

所谓报业的数字化,是指报业基于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的发展基础之上与新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的数字化转型。②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实时应用,受众对数字化报业的需求大大提升,而传统报刊在向数字报刊转型的探索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数字报业的版权与政策监管

报业的数字转型是当前适应整个市场潮流的去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了网络技术和虚拟空间,这就导致很多网络监管的问题不得不纳入考量的范围。如何最有效保证数字报业的版权不受侵犯,如何协调传媒内部针对数字变革而进行的人员、制度的调整,如何最大化的发挥记者编辑的能动性,都成了传统报刊需要面对且尽快解决的问题。就国内媒介融合现状而言,不少媒介集团已意识到媒介融合能提高传播效率,却大都苦于政策瓶颈难以推行改革,目前仍有75 号文件明文禁止广电和电信的互相渗透。③

2、固有传统思维的局限性

数字报业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而在我国却仍旧停留在报刊网络版的发行上。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地区对当前数字报业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再加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电子信息水平的限制以及通信技术的落后,致使部分处于转型期的报刊不能全面数字化;④另一方面是由我国特有的国情所致。自报刊诞生到现在,报纸的发展都是以一种“国有企业”“政府喉舌”的身份自居,几乎没有过彼此之间的媒介联动和激烈竞争。养尊处优的地位使得他们不再具备一种较强的风险意识,对行政机关的庇护和依靠使得报业结构不容易像国外的媒介集团一样被摧毁。因此,抱着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心态维持着现有的稳定的报业结构。

三、数字报刊发展的趋势与动力

数字报业的发展如果仅仅停留在报纸的网络版而不进行新的深化改革,那么在世界数字浪潮中总有一天会被吞噬而不自知。报业的数字化是整个发展的大趋势,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向传统报业抛出了层出不穷的挑战,而且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只是目前全球数字化转型都处于一个探索时期,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只能摸索着前行。

1、丰富数字报刊的内容

“内容为王”一直是报纸孤芳自赏的一个骄傲。于受众而言,报纸是一种权威的代表,是核对信息的一个标准,形式较为单一的报纸只能在内容上更加凸显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充分利用自己的采访权,访难访之新闻,做独家的深度报道。在数字变革的过程中,报纸应该在原有基础上深层次开发信息平台,整合多元媒介,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来呈现新闻,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降低报纸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效益。另外,除了内容的丰富多彩,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呈现不同的新闻播报方式,制作不同的专版和模块,适应手机、电脑、乃至将来的“电子纸”等媒介载体。

2、拓展数字报刊的业务范围

在媒介的经营管理体制上,我们不应再只限于新闻的与采集或者只是纸质报刊的网络版,而应该注重数字平台的立体化经营。例如《纽约时报》网站针对“报纸参与教育”这一发展计划而开辟的一个“时报学习”的专栏,其免费为3 到12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老师提供信息,学生可以在线阅读新闻、参加专栏游戏、向《时报》记者编辑发送邮件及问题,老师根据网站内容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时报》一方面为社会教育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的新一代读者群。⑤在借鉴西方数字报业发展的同时,报业集团也应该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业务的拓展,比如在网络中开展音视频业务,融入包括电子书、电子期刊在内的文化活动等。

参考文献

①甘东、谢莎莎,《传统报纸与网络媒体互补——以〈新民晚报〉2008 年“两会”报道为例》[J]《. 新学术》,2008(4)

②石本秀,《融合还是分化——试论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的思维局限》[J]《. 新闻界》,2011(7)

③李娇,《论媒介融合趋势下报业发展导向》[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1)

④秦银萍,《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报业的发展》[J]《. 赤峰学院学报》,2011(3)

篇7

1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分析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各类院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必须优化自身培养理念,并以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来引导培养改革。高校要以实践应用理念、时展理念以及真实性理念为基础,不断整合和运用新媒体和新媒介,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正确的新闻传播理念,下面对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进行研究和分析。

1.1真实性培养理念

新闻传播必须以真实性为基础,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坚持真实的培养理念,让新闻媒体人才能够说实话、办实事,更好地传播正能量,为社会赋能。与此同时,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社会责任感以及分析新闻、判断新闻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虚假新闻传播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1.2应用实践培养理念

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院校教师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多参与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新闻传播经验,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就业和从业,从而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工作的作用和价值。与此同时,高校在进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还要积累实践经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们更好地完善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业务素质,使学生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发展的媒介融合时代。

1.3时展理念

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闻媒介应运而生。在这个多种新闻媒介相互融合的时代,高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必须坚持贯彻时展理念,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与时俱进,学会捕捉时代热点和新事物。与此同时,高校课程设置也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将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形式和理念融合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新闻传播能力与素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时代新闻媒体人才。

2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培养理念和体系与实际培养方案和教学存在很大差异,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重视,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很大局限。下面对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有效分析。

2.1缺乏健全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

很多院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方面,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一些院校过分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新闻传播能力,而轻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这使得很多学生即使具有一定的专业新闻传播能力,却缺乏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涵养和分析能力,这使得很多新闻传播内容显得非常空洞,不易感染人,达不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2.2学校新闻传播教学缺乏时代性

在媒介融合时代,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社会上并存的多种媒介,只是单纯将社会上的媒介分别对待,没有将各种新闻媒介进行有效融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媒介融合思维和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很多教学工作和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学校对于新媒体的教学意识和观念比较保守,缺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因而不利于新闻传播人才综合培养。

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学校为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充分结合这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充分运用时展资源,丰富新闻传播教学内容,结合时展现状以及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路径,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媒介融合时代更好地整合媒介资源,充分发挥媒介资源的优势,有效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下面对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展开探讨和研究。

3.1培养新闻传播人的新闻意识和理想

在进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前,必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新闻传播意识,只有具备新闻传播的意识,才能做好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和事情。与此同时,高校在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新闻传播理想,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新闻传播的作用和价值,建立积极、正向的新闻传播思想。高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要向学生全部展现新闻传播的各类媒介,新闻传播的标准、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媒介来传播正能量,维护社会正义,遵守国家法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2创新多样化、丰富化的新闻传播培养体系

在媒介融合时代,高校要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就要不断创新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新闻传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各项新闻传播技能和方法,推动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新闻传播能力和水平。而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家和社会上的新闻媒介也在从传统的报纸、杂志等形式逐渐发展和演变成电子形式的新闻传播媒体,且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提升。高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要完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媒体与网络的有效融合,增设信息媒体化课程,改善新闻传播课程结构,丰富新闻传播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新闻传播技巧,运用更多新闻媒介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实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

3.3壮大新闻传播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

篇8

②郭洁黎、胡涵,《谈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新路径——以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为例》[J].《当代电视》,2011(3)

③《〈新闻深一度〉荣获年度掌声》[N].《钱江晚报》,2011-11-27

④《省级卫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个性化发展——以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为例》[J].《青年记者》,2012(10)

篇9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9-0040-02

在各种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组织不断开展联合,媒介融合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卫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向广播、电视、通信等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传统媒介手段的界限已不复存在,新型媒体终端一统江湖的局面已初见端倪。而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需求逐渐细化,促进了多媒体融合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发展和扩大,以往的媒介受众已从大众分化为分众,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越来越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趋势,多媒体的融合恰恰能满足媒介受众对各种信息元素的全面需求。

1媒介融合概述

媒介融合概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麻省理工的一位教授提出,其意义是各种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即将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在互联网手段、移动通信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媒介融合是印刷、音频、视频、互动性数字等各种媒体组织间的文化、操作、战略等方面的联盟,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是报刊业、广播电视业以及互联网行业所采用的技术越来越趋同,先进的卫星、电缆等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数据、语言、现象等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共同呈现,不同媒介之间的互联、呼唤作用日益增强,媒介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各种媒体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各行业媒介内容制作、传播、接收等工作中,数字摄像机、数字压缩、非线编辑、数字分配矩阵、数字微波、节目复用、数字调制调解技术、数字机顶盒、数字视频音频接收器、数字视频存储器等先进技术以及设备设施广泛应用,传统的平面媒体、音频媒体、视频媒体等单一媒介形式逐渐向视听多媒体终端形式转化,过去只具备单一服务功能的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可以同时承担其他网络职能,从而实现了媒介产业发展潜能和空间的不断扩大。

2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发展现状

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舆论导向的工作中,广播电视媒体起着重要的排头兵作用,在现今广播电视行业中,各种广播电视节目的立体化、多层次发展使其自身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独占鳌头。随着社会语境的不断开放、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广播电视行业正经历着向国际化和现代化过度的重要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专业化运作方面,各地广播电视行业通过将各种媒介手段加以整合和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媒介融合事业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是网络电视这种形式的发展问题,大部分网络电视台刚刚建成,运营方式还很不成熟,由于资金问题而造成投入成本不足,无法完全实现独立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其它机构、单位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同时,当今的广播电视节目受众已脱离了过去那种传播内容和形式统一、集中的媒体环境,思想观念更加解放。而由于受到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单一传播方式和习惯的制约,许多信息和媒介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今宽松舆论环境下广大受众对节目内容和传达信息的个性需求,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发展趋势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中,普遍采用的服务方式是节目受众被动地接受广播台以及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无法对节目播出时间、节目内容等进行自主选择。而随着新型广播电视网模式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用户参与度的加强成为可能。在新型广播电视网工作模式下,用户可自由选择想要收听、收看的节目,还能根据个人时间安排决定收听、收看节目的时间和方式。网络广播电视节目的电视化呈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个性化、专属化成为可能,形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受众的分众化趋势。同时,节目的收听率、收视率以及用户体验满意度也能直接决定节目制作的未来走向。这种节目播出方式,能实现节目制作与节目受众的进一步互动以及节目的多元化,带给用户全新的服务体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网络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在电视机上的终端显示方式,用户可在电视屏幕上用遥控器对网络广播电视节目进行选择。这种方式,通过互联网视频手段实现网、台互动互通,丰富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形式,从而提高收听率和收视率。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化领域的领路人,美国各大网络电台为我们做出了成功示范。美国的各大广播电视网自己投资制作各种电视剧、真人秀、娱乐节目和新闻节目,并在电视网和电视频道上共同播出,获得了极佳的收视效果和良好口碑,如大家熟悉的《生活大爆炸》、《权利的游戏》、《破产姐妹》、《纸牌屋》等,不仅在全世界网络范围内取得成功,在各大电视台收视榜单上也名列前茅,获得了可观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与互联网手段的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不仅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广播电视行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

4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路径

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娱乐工具之一,而网络是实现讯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终端融合是将这两种方式的信息传播作用和文化导向作用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路径借鉴新媒体的形态要素改造传统媒体内容,以实现多终端传播。使用了新的技术,如果观念不转变,在新的技术平台上生产旧形态的节目,或者将旧形态的节目嫁接到新技术平台上、链接到网络上,实现旧形态节目的网络到达,只是使旧节目有了网络接口,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网络化和网络传播。移动网络时代,需要具有移动网络传播特性的内容。随着媒介终端的多样化和新型化,内容形态要不断革新,适应多种新媒体的传播。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改造内容形态,开发新的盈利模式。随着多媒体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媒介手段的互通互联,广播电视除了具有实现节目传播的传统功能,还应当提供其他形式的生活服务。在未来的网络电视行业发展趋势中,电视线上交易将成为电视媒体手段的主要实用之一。用户通过遥控器操作电视屏幕来选择缴费项目,完成水电煤气等各种生活消耗的费用缴纳,机顶盒与银行建立用户信息对应、保障机制,帮助用户管理、处理缴费工作。新型广播电视网通过与互联网、电信网络的信息、数据互通,形成跨网服务工作体系,实现电视机与电视机、电视机与电脑之间的文件、音频、视频的传输。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撑下,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给内容生产者和媒介传播者带来新的信息、内容和数据,实现多次传播,带来开发盈利的方式和途径。

5结束语

在新时代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日益发展、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信息消费终端的个性需求为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互联网媒介方式的融合以及内容和终端的各种融合是所有传媒行业演变、改革都必将经历的演化过程。在各种先进媒介方式和手段大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要谋求发展就必先打破传统媒体界限的藩篱,以产业政策、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为依据,进行全面升级和转型,才能顺利完成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雯雯,徐书婕.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瓶颈及路径选择[J].中国广播,2015(3):29-32.

[2]张晓菲.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路径[J].当代传播,2015(5):68-70.

[3]庞井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2):1-9.

篇10

论网络的法律治理

浅论哈罗德·品特戏剧的政治意蕴

社会转型与90年代广西作家群

“滴滴打车”APP使用的传播学分析

《新青年》一二卷经营情况浅析

美军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研究及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传播路径研究

政府在处置过程中的媒体应对

网络文化生态平衡与网络传播伦理规范

浅析网络小说实体化原因、路径与影响

对《说文解字》中“晋”字源流的考辨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浅析菲律宾史诗神话中洪水神话的人文特点

多元的诉求——中国古代海神信仰流变

多元的文化、开放的对话与活的文艺批评

卓然独秀南中国——论新世纪的广西文学

广西现当代作家的民族身份认同与主体建构

中国“影戏美学”视听形式的创制和埴固

白先勇小说创作与地方文化互动关系研究

浅析电视综艺节目群体主持形式的现状及发展

论《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的典型人物报道艺术

媒介融合时代报纸版面设计的演变与创新

网络人际传播与后现代公共领域建构

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动因分析

媒介融合时代古装宫廷剧创作的突围策略

商业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困境与出路

一曲冷调的哀歌——细读痖弦诗作《坤伶》

反思与进路:经学视野下两汉文学理论研究述评

对话聂震宁: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写作、出版和阅读

偏重与并行——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述评

关于大众传媒在人的现代化建设中的理性审视

论“神性写作”及其话语启示——以谭延桐诗歌为例

印刷、网络、大数据:国学研究与传播的技术三时代

浅析电视媒体涉恐报道之媒介控制缘由及路径

中国西部地区新农保问题研究:基于多中心理论的视角

规避新社会阶层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亟需制度创新

抗日救亡时期中华民族“和”、“达”文化的伟大作用

平凡之路偶有奇迹——谈鲁奖对我写作生涯的影响

大众化模式特色分析:1990年代台湾报纸文艺副刊的转型

中国现代比较诗学的先锋性及其在越南的影响与启发

近代来华西人对东南畲族文化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初探

“非遗”视野下石阡木偶戏的现状分析与传播策略研究

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形象研究:基于符号融合的理论视角

基于青年群体调查的大石山区社会文化变迁及对生态的影响

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广西文化在当今美国传播现状研究

篇11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一、媒体的整合在全球信息化大的产业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和终端等环节加速融合。在内容生产领域,新旧媒体互为补充、相互借力,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形式不断涌现,令人应接不暇。“全媒体”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命题在生产领域萌发,并迅速扩散到传媒运营的各个环节。以全媒体生产为路径探索的中国媒介生产融合,其价值不仅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传播变革,更是为日显困顿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为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

在我国三网融合新的产业政策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高速发展的强大驱动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生产融合显得合理而必要。在媒介现实的生产中,传统媒体基于媒体之间传播特性的互补优势、受众和市场的现实需求、全媒体整合营销策略的优势、品牌延伸利益的最大化、价值链的优化等角度考量,日趋加速与新媒体在生产上融合渗透的步伐。在全球信息化大的产业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和终端等环节加速融合。在内容生产领域,新旧媒体互为补充、相互借力,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形式不断涌现,令人应接不暇。“全媒体”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命题在生产领域萌发,并迅速扩散到传媒运营的各个环节。以全媒体生产为路径探索的中国媒介生产融合,其价值不仅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传播变革,更是为日显困顿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为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

在我国三网融合新的产业政策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高速发展的强大驱动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生产融合显得合理而必要。在媒介现实的生产中,传统媒体基于媒体之间传播特性的互补优势、受众和市场的现实需求、全媒体整合营销策略的优势、品牌延伸利益的最大化、价值链的优化等角度考量,日趋加速与新媒体在生产上融合渗透的步伐。

二、我国媒体融合的现状

在国内外媒介生产融合的发展现状研究中,鉴于各国传媒的发展背景不同,各个国家的媒介在生产领域的融合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我国现阶段媒介生产融合的主要特点为:空间区域上的多样性和差异化融合;时间上的渐进式动态发展、螺旋上升式融合;形态上的有限融合。在传统媒体实践的微观层面,我国的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生产融合先后经历了传统媒体网络版、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生产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融合,目前正处在两者之间生产深度融合的品牌建立阶段。充分了解中国传统媒体生产现状,掌握传媒集团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方面的具体生产情况,在中国大框架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宏观视野和战略发展路径分析。

由于我国传媒旧有体制的存在和监管机制不完善、传统媒体固有成见及新媒体自身生产不成熟,带来了中国媒介生产融合中的诸多问题和传媒从业人员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传统媒体转型要观念先行,转变生产思路与理念比转换生产方式更重要;体制机制改革是传媒转型的关键因素;新媒体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决定融合力强弱的重要一环。

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其影响力、资金、技术、资源储备因素不同,“全媒体生产”路径也不尽相同,但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全媒体”生产实践必定要在一个全国性的大框架下发展。全媒体实践诸多环节的实现,在传媒内部是一个想象力、思考力、决策力、执行力、凝聚力五力合力变奏的过程,这种合力构成了媒介的融合力,是传媒生产力能否提高的关键。

三、媒体融合的机遇

传媒行业进入了多种媒体并存及逐渐相互融合的阶段,尤其是网络与数字化科技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出现了网络、媒体、通信三者的“大融合”,使受众呈现“碎片化”趋向,媒介消费变得多元,消费心理和行为越来越难以捕捉。这些都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了分众传播时代。毫无疑问,其必然给与媒介紧密结合的广告业带来影响。在任何单一的媒体刊播广告就能打响一个产品或品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传统的广告运作已日渐显露出它的弊端。如何以有限的预算“网罗”受众,打动他们的心,使其主动参与进来,不知不觉接受广告信息,成了广告人冥冥苦思的问题。

四、电视媒体的转变

作为大众传播中的强势媒体,电视的娱乐功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形态上的各种变化,仍然在不断发展演绎出新的节目样式和娱乐创意。然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崛起,电视娱乐节目生存发展情况堪忧。目前对电视产生直接影响的新媒体,包括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异军突起,催生新的娱乐形式和娱乐浪潮,强势吸引受众有限注意力资源,分割受众休闲娱乐时间,改变人们娱乐习惯,塑造出新的娱乐文化形态,同时它们也对电视媒体以及电视娱乐节目产生直接与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