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18:08: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行政管理重点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in ideas of the municipal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analysis for the status of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process, a number of common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In addition, we also give the perfect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system,priority was give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e-investment control and optimize the engineering design recommendation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cost management.
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造价是指用于市政建设的全部资金,分别投入在建设项目的筹划阶段、勘测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正由政府定价转向政府指导价、国家调控价、市场形成价格,由政府计划统一的定额计价管理转向“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全面的、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必须对每个阶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结合市政建设实际,提出对降低工程造价的看法。
造价控制的主要思路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Whole Process Cost Management),就是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经方案优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直至项目试运行投产,实行整个项目周期的造价管理和管理。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全过程造价可以被分解为各阶段的造价:
式中:是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是设计阶段的造价,是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是施工阶段的造价,是竣工阶段的造价。
现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囊
忽视投资决策阶段的重要性
投资决策阶段是一个项目的源头,这一个阶段对项目方向的把握应尤为重要。怎样合理的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科学的分析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目前我国项目建设中“三超”现象相当普遍,投资膨胀严重、有的项目工期越拖越长。所以工程造价的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工程造价越来越高。由于目前“三超”现象比较普遍,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其主要的原因。
(1)其中有人为因素故意降低概算,即就是指一个项目在申请立时,为了这个项目能尽快的投入实施,加快审批的进度有意压缩工程投资,预留资金缺口。
(2)设计阶段监管不够,导致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很多设计时考虑的价格与市场行情不相符。
设计阶段是关键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的具体实施的开始,对造价控制有个整体的控制。设计阶段常出现的问题是: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不够、设计重技术轻经济、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分析不足等等。
施工阶段的控制难度大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所以难以避免在施工图会审或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设计变更,工程造价突破概算。
竣工结算阶段控制力度不够
我国市政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由于施工承包方在这阶段书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导致竣工决算难以控制。经常出现工程结算一拖再拖,业主和施工单位扯皮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大大影响了工程程建设项日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
造价控制的建议
工程造价投资决策阶段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推行和完善招投标制,利用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加强对投标的监督;二是在批准项目招标申请时应认真审查招标项目的资金落实情况,施工企业也应加强自我保护,不要盲目投标,谨慎投标,同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认真做好市场研究。三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确定一套有效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信息机制,提高评标专家的业务素质,对合理确定标底价及成本价等相关造价指标加强监控;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的产品的需求状况,做好方案优化。设计人员应有专业知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要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
抓住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
公路工程造价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但是必须突出重点。显然,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当工程投资决策之后,控制造价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设计阶段。设计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龙头,设计阶段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和工程造价的关键。加强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同设计方案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必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审核认可,未经批准同意,擅自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责任。为处理这一问题,我们采取“限额设计”即按结构的部位或功能的不同,将资金划分为若干单元,设计人员根据限制的额度进行设计。通过这种“限额设计”,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的投资及造价,同时还可以确保重点项目的重点分项的资金投入。
重视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针对工程预决算环节较混乱的情况,除加强对编审从业人员的工作管理外,还应将此作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的重点,组织一次工程预决算的检查。时通过对预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使之更加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把好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关,使整个项目利益最大化。公路工程竣工决算时,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认真核算工程量,不要怕麻烦,多下现场核对。
对工程实行动态控制
在项目建设中,不同的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其工程费用的组成内容、性质、大小都不同,他们随着项目的实施时刻变化这,所以说工程造价具有动态性,且受很多动态因素的影响。影响的因素一般有工料机和政策变化。由于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所以导致工程造价也时刻变化,基于这种变化着的造价进行管理,就需推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指管理随着管理对象内部因素或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相应变化。管理的对象和环境都早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所以管理的过程和手段也要不断与之适应,以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实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是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健全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制度,采取有效的监督、控制措施。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体现在对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用的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曹冠华.怎样提高工程预算造价的准确性.南京工程造价信息,2001,
杨继平,吴华.SQL Server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市政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建设款项几乎全部由国家提供和社会筹措,但是投入的这些资金同巨大的城市建设资金比起来微不足道。因此,加强配套资金使用的效率是市政建设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市政工程对于造价的控制存在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在决策期、设计期、实施期以及竣工期均涉及到对造价的控制。而对造价的控制的侧重点主要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即决策期和设计期。特别是在现今深化建设工程预算改革的情况下,强化对建设项目造价的监管,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变得更具有重大深刻意义。
1 工程建设的前期是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核心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般都关注在施工期的造价管理。从外表上来看,在招投标阶段,其中占成本比例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都是在施工期的工程施工合同中形成的。但是现实中,决定建设一个项目正确与否,计划是否有价值执行,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有资料显示,投资的决策期对造价的决定力达到了80%。事实证明,前期市政工程投资预算的偏差,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资金短缺,投资建设效率低,三超屡禁不能停止,市政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也可能导致大量过剩资金。例如国家和机构按照特定比例建设投资的工程,在国家资金还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就已经完成了任务,并有盈余,多余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时常出现。因此,只有切合强化项目的决策管理,建立优化的项目选择方式,用科学的全面估计,和细致的投资先前估算,以有效地遏制了大量超额和过剩的现象。
2 设计期是控制建设工程整个造价的重点
有资料表明,设计期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影响力能够达到75%。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造价达到10%,由此可见,设计期是在工程总体投资大小确定之后,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的另一个主要环节。例如一项“白改黑”的建设工程,在改造之前原路面的损坏情况非常严重,在施工设计的时候为了便于施工,直接在原来损毁的路面上面直接铺上沥青路面,这时候就会使路面增高几十厘米,行车道高过非机动车道,下雨的时候就会造成沿线民居倒灌入水,紧接着又要解决建设设施方面的排水、绿化、协调住户等问题。“白改黑”解决了道路建设的局部问题,但后续的配套费将远远大于道路建设中节省下的部分,因此,设计人在设计的时候要既考虑达到设计的优化,又考虑到适当的造价控制,这样才能控制预算,节省资金。
2.1 实现工程设计的招标,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很长一段时间,设计人缺少对经济方面的考虑,设计思路保守,始终认为如何降低工程造价与自己无关;概预算负责人员也只是算,不管工程设计的问题,使得工程技术和预算经济相脱节,这样使得很难从源头上控制项目造价。无论多么大型的项目都需要工程招标,投标各种设计方案,优选设计,控制技术和经济的平衡。
2.2 实施限额的设计方式,根据批准的任务书和项目投资情况进行估算,根据经批准的项目总体概算控制初步设计,运用工程学造价原理,分解项目成本,严格确定工程设计总体方案。当然,设计的限额不能总是一味考虑节省投资项目的投资,要兼并尊重工程科学,遵守现实的原则。实施配额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项目的优化,周全考虑。
3 强化对招标期间投资进行控制
3.1 工程的招投标,主要有对设备、对各种材料的采购进行招标和对施工建设的招标两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争端,拟备招标的文件应该是极其严格和准确的,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发生过分的要求。在市政建设工程中,因为建筑材料所占的比例大,不能预见的因素多,所以对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建设施工合同的签订要求甚高。
3.2 工程建设的合同是整个建设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是对工程建设拨款和处理相关事务索赔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控制、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对施工经费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签订建设招标合同的时候务求谨慎,特别是运用费率进行招标的时候,更要清楚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分包方之间的权、责关系。
3.3 要选择好最适合的开工建设时机。在完成工程建设的早期论证和开始施工方案的设计时,就选择好施工建设的时机。这也是控制造价的一个方面,尤其是以下两种情况在这几年多见:一是尽可能的避免到了年底才开始抢工期建设,从而导致材料的供应紧张,造成价格的突然上涨;二是尽可能的避开人力紧缺高峰、原材料涨价期进行开工建设。
4 加强对工程建设期间造价的管理
工程建设期间,就是把设计样图、各种原材料、设备等变成整个建筑实体的过程,是实现整个项目的建设价值以及利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据调查,在建设期间,建设费用大约占到工程整体造价的80%以上,所以工程建设期间对造价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具体包括:
4.1 实行按工程进度清单招标的形式,对招投标进行规范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是工程开工建设的首要程序,是确定项目合同整体造价,选择最优建设单位的关键期。当前,在工程建设招标的时候,基本上采用按工程进度清单招标的形式,对其进行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采用低价中标的,有采用出拦标价的,有采用建筑系数整体包干,一次包到底,施工期间不调整的。因此,招投标期间采用不一样的评定标的方法,是能够有效杜绝建设单位进行围标、暗中操作的好办法,同时也是有效控制项目造价的好办法。
4.2 要严谨认真的完成现场的签证工作。在建设施工现场,对建设单位应该填写的签证,在施工方填写完成,经监理确认后,必须认真审核,符合规定后才可以盖章签字,对不符合现场情况签证的不予签字盖章,对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将给以必要的惩处措施,可以考虑扣除保证金等。对有必要进行复查的项目必须进行复查。
4.3 要谨慎对待每一处设计方案的变更。设计方案的变更要提前知会,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设计期变更,只需要修改设计图纸,其余的费用尚未发生,损失较小;采购期间变更,不仅仅是修改项目的设计图纸,还需要重新进行采购材料、设备等。在施工期变更,除以上产生的费用以外,还需要支付返工等造成的损失费用。所以,设计变更必须坚持高度负责的态度,事先应周密调查、备有图文资料,按照审批权限逐级报请审批,以确保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5 加强对工程竣工期造价的控制
根据有关的法规、合同,严谨审核工程款项,核实单价是否与标的单价一样,审核施工项目是否有删减,审核项目竣工后决算的总金额,务求结算能否真实体现工程建设的造价。在项目竣工所需材料齐全、真实的情况下,项目造价的最后金额要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单位进行核查审计,并由其出具最后的审计证明和报告,双方书面签字确认,从而确保整个工程建设造价的公正、公平且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
总而言之,只有强化对工程建设每一个环节中造价的控制和审查,运用动态控制手段来发现建设项目管理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和漏洞,才能促进资金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目前应该充分的发挥出奖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出他们的功能,并持续进行机制的创新和改革,改革现有的定额付款模式,形成按量计价系统,监理市场说了算的定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新海.论市政工程造价常见问题与控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0,(04).
[2]卢跃.浅析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途径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2,(02).
1.资源分散,形成块块式审计。原来的预算执行审计没有打破行业分工界限,各个业务处的工作相对独立、处室之间的信息相对封闭,形成了块块式审计。对审计人员而言,长期从事块块式的审计工作,很容易导致查出问题的流失或减弱发现问题的敏感度。长期从事同一类型的审计任务,与相对稳定的被审计单位打交道,容易产生工作疲劳,降低审计热情,一些审计出来的问题也因为长期的交往接触而不自觉流失。同时,会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认识,影响到工作创新。
2.审计力量不足。现阶段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涉及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及政府临时交办的检查事项,内容广泛,任务繁重。受机关人员编制的限制,审计部门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本是全体动员保证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完成。
3.难出审计精品。主要体现在审计业务部门之间相对封闭,审计项目安排与审计成果互不沟通,客观形成了部门之间的“壁垒”,阻碍着审计工作总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同一单位不同审计项目而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彼此孤立的,查处同一单位的诸多问题被反映在两个或多个审计报告之中,审计结果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很难打造出高质量的审计精品。
二、建立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核心,以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为重点的立体化审计模式
这个模式的基本操作思路是:将预算执行审计内容贯穿到专项资金审计中去,将专项资金审计的成果归集到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上来,使整体审计思路更加清晰和准确。即:根据预算具有整体性特点,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时,可以把财政、行政事业、社会保障、投资和农业环保等专业审计结合起来,审计内容涉及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情况,重点关注那些事关全局、社会敏感度高、资金最大的部门、单位、项目和资金。例如:今年政府关注社保、水利等几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效果、年初安排审计项目时除省财政厅以外,还应重点安排对水利、民政等几个厅局的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时财政厅审计组把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情况,掌握社保资金、水利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总额以及分配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民政厅组和水利厅组等,水利、民政厅等组沿着专项资金使用流向和监管方式一直延伸审计到具体的使用部门,检查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如何。整个预算执行审计以财政厅审计组为核心,其他审计组以专项资金为重点,在审计过程中做到信息及时沟通、及时反馈。
三、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的立体审计模式,有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69
近年来高考政治主观题考查的知识综合性强,对考生能力要求高,是广大学生特别担心的题型。学生解题时常会出现提问解读不够严谨,对信息把握不准确,抑或由于知识断层,无法围绕提问在第一时间建立有意义的知识连接等,导致分析思路不清,答案组织混乱,失分较多。笔者认为在高考复习中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应对主观题的能力。
一、“重点知识”与“知识体系”
高考主观题除了常以某一重点知识作为知识角度考查(如2014年高考海南卷中“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还频频出现以教材体系为知识限定的提问(如2014年高考浙江文综卷41题中“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文化与生活”就是以教材中的第一单元为标题)。假如我们不能够全面掌握教材知识体系,知识运用必然会全面错位。因此,学生在进行知识复习时不仅要突破重点知识,更要学会自主梳理归纳教材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体系,防止审题偏题,开拓主观题的解题思路。
在归纳教材知识体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细化知识体系。因为在各地高考中除了以单元标题、课题、框题外,还涌现了以某一目标题为知识限定的题目。2.反复归纳,持之以恒。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不能幻想一步到位,而是要经过“归纳―修改―再归纳”多次反复。在一轮和二轮复习中、解题过程中、订正巩固试卷中均要有意识地关注教材结构的问题。3.深入理解,遵循逻辑。学生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关注,不是强记教师印发的知识结构图,而是按照理论逻辑理顺,最终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教材的知识结构。
二、 “常见题型”与“全新题型”
每年各地高考主观试题的提问设置虽然十分灵活,材料展示方式变化多样,但大部分题目依旧是我们常见的题型。因此,在复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对常见主观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熟练把握某一类型的解题技巧,进而做到触类旁通,另一方面,做好准备以适应新的题型出现。各地高考主观题的题型不断创新,如引入作图题、撰写小论文等全新题型,情景材料更是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等热点话题。如果学生考前不能充分准备、未雨绸缪,在考场上难免会手忙脚乱,影响考试正常发挥。
具体的复习建议有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一般解题方法。如2014年高考山东卷中“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学生可运用建议类题目的分析思路,即根据题目涉及的主体或根据材料暴露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即可以运用理论,围绕主体“政府”,针对材料二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2.学会对比,适当拓宽。主观题中常会出现背景相似,提问不同,或提问相似,但背景不同的情况,对此我们要尝试进行比较。此外,还要拓宽自己阅读的范围,积极思考当前的热点话题和新鲜事物。3.返璞归真,把握本质。各地题型虽多变,但只要抓住本质和规律,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一般的解题过程为:依据提问、运用理论、针对材料、组织答案。提问一般都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影响”“怎么办”中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设问。答题时要求做到有理论、有材料、有顺序等。
三、 “教材结构”与“知识重组”
【服务篇】监察施政 为民发声
马轶超先生于2007年11月18日当选观塘区议会民选议员,2008年1月正式就职。在当议员的一年多来,他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代表选区内居民出席区议会会议及区议会属下各事务委员会会议,同时,积极参与各事务委员会辖下各工作计划小组及工作会议,并保持高出席率,为民发声,监察施政。
他当选议员后,迅速筹办了“议员办事处”和“观塘康乐区居民协会”,这两个会所让居民有了一个活动的地方,并通过街坊互相举办各类社区服务和文娱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议员办事处”和“观塘康乐区居民协会”,他每星期接见市民、组织居民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每月提供免费的法律谘询服务和组织义工剪发队为街坊进行免费剪发服务等等。2008年,办事处共接受162余个案,马轶超先生都以积极的态度把市民的意见向政府部门反映,虽然不是每个事主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但他都亲自跟进,力求在有限的资源下,给市民作出有效的响应。
近年来,由于香港的空气素质、能见度每况愈下,影响了居民的社区生活;另一方面,香港地少人多,需要把握每分土地进行绿化和美化,这样才能给居民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小区。马轶超先生为绿化观塘区,举行了多次会议、举办全区性社会论坛、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步行实际考察,收集了大量意见,并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组织土木工程署、顾问公司参与设计观塘绿化总纲图。在观塘区议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他将绿化总纲图提出,并希望可以尽快落实,以期造福市民。最终,该议案获得区议会支持和立法会通过,预计2009年年底动工,这样,拥有美丽绿化和优美舒适居住环境的观塘区指日可待。
为了让居民享有一个安逸的生活大环境,马轶超先生可谓是呕心沥血,但他在关注社区生活大环境的同时,对社区居民的生活问题也颇为关心。
观塘市中心区的楼宇一般楼龄在四十年左右,而且大多是商住两用大厦,由于年代久远,一部分商铺已经没有人营业,另一部分商铺即使有人营业,但商店的招牌及其招牌架均破旧不堪。一旦台风降临,后果不堪设想。马轶超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要求屋宇署尽快检视和处理观塘区废旧招牌问题,以免这些废旧招牌成为都市的不定时炸弹。
可以看出,无论是关乎居民生活环境的大事,还是居民生活中的小事,马轶超先生都亲力亲为、为民发声、监察施政。在他为政的一年多来,他始终将社区居民的事记在心里,努力为居民排忧解难,营造了一个团结、舒适、稳定的社区环境。
【创业篇】办游学教育乐在其中
因为马轶超先生曾经在香港中国旅行社工作,对开办旅行社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见解。他注意到现在在香港开办旅行社不可能办成香港中国旅行社那样,因为自己资金有限,人力资源亦有限,无法与大型旅行社竞争,那怎么办呢?他另辟蹊径,从培养儿童礼仪、修养为目标,创办了与传统不同的旅行社,这家旅行社就叫“悠学行”。
在香港,主流教育是指中学、大学教育。马轶超先生就从辅助教育入手,将重点放在学童教育上。把握学童市场利用周六、周日、暑期组织学童游学,让学童在游玩中学到相应的知识,既让学童身心得到放松,也使学童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悠学行旅行社自2006年正式成立以来,已从当初在本地专门经营学童游学,发展到现在的出境游等。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已从香港本地延伸至大陆乃至国外。如今的悠学行旅行社的主要业务为:学童亲子游学团、各式各样提升学童能力课程、国内来港品位游、以番禺祈福新村为主的广东省自由行旅游套票等。
创业是艰辛的。漫漫创业路,无论身心是多么的疲倦,心情是多么的沉重,他都能坚强地挺住。即使在创业途中频频遇到困难、遇到指责、遇到暴风雨,他也始终坚信自己、坚信信念、坚信成功,认为总会有旭日初升的喜悦,困难总会过去。俗语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敢于创新,敢于付诸行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马轶超先生没有去等待幸运和机会,而是很好地把握了商机,努力拚搏。
如今,经过了三年的发展,悠学行旅行社已具规模,独立地开辟了一条道路,可以说,它是成功的。而作为悠学行董事总经理的马轶超先生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日月,享受创业途中的艰辛与欢乐。
【奋进篇】 勤学刻苦开拓进取
马轶超先生七岁来到香港,在香港读到高中(中五)。 1997年去暨南大学读大学先修班,之后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国际金融专业本科,2001年毕业之后回香港工作。
如今,马轶超先生不仅担任观塘区议会民选议员,而且自己创办了悠学行旅行社,同时他每月要为香港一家报纸写专栏报道。这些事务占据了他太多的时间,每天晚上11点之后他才有时间开始学习,尽管时间有限,他仍然坚持每晚学习3个小时,几乎每晚都在深夜二点之后才能休息,这样他每天的平均睡眠仅有4-5个小时。如此超负荷的压力,他没有说过一声苦,没有道过一句累,他认为年轻就应该多学点知识,多磨练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取。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经过全国统一考试,他顺利地被录取成为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每个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提升自己,而且行政管理MPA有助认识政府的运作,也就可以更好地履行民选议员的职责为公众服务。
现代消费者对品牌商标和产品的认知意识日趋崇尚,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已经给我们的企业、商标保护部门提出了全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正确扶植、引导企业创立品牌,积极注册商标并有效保护注册商标。
就我们所在蒸湘区而言,近些年来,我们对区域企业做了一些相关调查,区域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19万,拥有注册商标用户87户,有效注册67件;其中,国有企业拥有注册商标44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拥有注册商标23件,著名商标2件(金雁米业、富康纯净水),驰名商标空白。由此看来,蒸湘区注册商标的现实基础和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及实施名牌战略强市的要求相比,差距甚远。
一、 现状
蒸湘区注册商标发展的现状可以用12字形容,即:数量少、利用少、特点少、档次低。
1、 注册商标数量少。截止20__年4月,全区有各类企业1254户,而注册商标用户只有44户,注册商标44件。仅占总数的3.5%,平均每28家企业才有一件注册商标,远远低于全省企业注册商标的平均水平。个体和私营企业就更少。全区3250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意识就更淡漠了,仅有23件注册了商标,平均160户才有一件注册商标,数量太少,且现有的商标年检率也不高,由此反映注册商标使用率低。
2、 农副产品品牌发展少。蒸湘辖区原是由机构改革的郊区划过来的,相对于其他城区,农村区域比例大,粮油、副食、渔业产品资源较丰富,而此类产品商标注册极少。
3、 名牌商标空白。蒸湘区注册商标不但数量少,而且普遍价值不高。全区不仅没有一件驰名商标,就连在衡阳地市有点知名度的商标也不太多。
二、 注册商标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1、 商标意识不强。商标是企业资产的价值体现,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而相当一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商标意识十分淡薄。他们往往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急功近利,追求短期行为。甚至发生本地特有的产品被外地企业抢注的现象。造成无形资产的白白流失。如民生堂在推出“寿”酒系列品牌的时候,被南岳区个人抢先注册了“寿岳牌”系列“南岳寿酒”,结果,硬是费资98万,才从那位起用过此商标的私人那取得使用权,等他们取了这家商标使用权的同时,又发现“寿”字相关产品商标全部被注册。目前,民生堂又总结经验,重新在全国注册“缘”字商标。
2、 广告宣传投入少。广告宣传是企业传播商品信息和树立树立商标形象的一种手段。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是非常重视广告宣传手段,不惜投入重金。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打遍全世界,其广告费用也占到总利润的30%。而我们区域的企业广告,相对就微乎其微了。(倒是医疗行业广告投入相对大的多)
3、 自身的品牌不响。一些基础设备较好,产品质量过关的企业因为自己的商标牌子名气不大,为了扩大商品销路,采用借用他人注册商标而将自己的商品打入冷宫。辖区个别企业,本身可以拥有注册商标(如很有名气的__世家酒店),为了扩大销路,做大牌子,该企业在未经过容许,擅自使用别人注册的“大地大”商标。结果,不仅被工商部门罚了款,还白白帮他人作了多年的宣传。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借用明星脸的做法极不利于本地品牌的树立和发展。
4、 档次规模不高。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除了商标意识不强。其规模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也是制约我们注册商标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蒸湘辖区现有个体工商户3683户,各类企业1254户,从经济实力来看,绝大多数个体户注册资金也就是3万元左右偏下,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也只有22家,从经营规模上看,蒸湘企业大多由原来的市郊乡镇企业和衡阳、衡南等县区企业转划过来,规模不大,大户强户少。且新城改造以及新区开发进度缓慢,加上开发区域的中心区行政辖异,经营档次难以跟上其他城区;从经营行业上看结构也比较简单。从事商业和服务行业含量大,占总数量的70%。此外,地域内没有几个老字号的品牌,私营企业缺乏响当当的拳头产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更谈不上从事科技产业的路子了。
5、 综合协调推进机制不尽完善。
商标注册现行体制基本处于国家总局统一注册,省以下工商部门和基层社会中介组织代办。中介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可以将政府的政策导向与企业的志愿有机结合。但目前我区这样的组织缺乏,力量单薄,管理松散。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基层工商部门也没有强制有力的手段行使引导职能和代办任务。
6、 管理职能未能到位。由于没有解决“吃皇粮”的问题,很长一段时期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倾向于对完成考核绩效比较现实易达的目标任务,而对长远的商品品牌的指导和管理力量难以顾及,也无法在精力和财力上给予保证。加上对辖区的商标广告监督管理职权全部上收到市工商局,城区分局商标广告管理股也是经过两撤两设直到20__年才正式恢复商标广告股的机构设置,保障目前的微小的监管力量。这也给基层引导和监督管理商标广告工作带来一定的体制限制和工作主动权。即使是在日常监督管理上,市局因力量不济“偶尔”授权办理商标广告违法侵权行为时,就显得鞭长莫及,致使监督管理和正确引导的主动性、积极性锐减。
三、 发展注册商标的几点思考
鉴于上述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我区注册商标的发展,要结合区域的特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 强化商标意识。在目前日益发达、商品不断创新的时代,我们的各级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应该培养一种强
烈的“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识,把商标注册工作,当成一场殊死搏斗的“战争”来打,战略是思想,是策略,是指挥商场竞争中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掌握的法宝。没有战略的眼光,只图眼前利益,就会陷入对手的“埋伏圈”。我们手中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商标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及广阔的媒体介质。一级地方政府、行政机关、企业老总甚至是每一户个体工商户,要以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地方特色,打造个性品牌。政府对业已树立起来的地方品牌,要大力给予行政的、财政上的支持,奖励。2、 争创品牌应立足资源特色。蒸湘区是一个涉郊、涉农面比较大的一个区域,有较强的农业特色和加工业特色。这就需要我们立足这样一个特点,发展自身特色品牌,如大力利用廉价的地域地产。开发集养殖、休闲、加工为一体的绿色工程。如最近推荐的“雨母渔业”等品牌,要大力引导乡镇企业预先注册,吸取“乔家大院”因电视热播,引旺旅游而被他人抢注商标,有实无名的尴尬。把雨母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做成特色品牌,靠商标创效益。坐落于本区的“江洋海鲜”,无论规模和档次以及服务上讲,都已经在本市乃至全省享有盛誉,如果不引起重视,被他人抢注了商标,那么,几个月以后,他就是要用自己的品牌,也要面临侵权受罚的尴尬了。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统设必修课,也是该专业若干课程中的主干核心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学好该课程对于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该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深深体会到如果沿袭对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方法,往往事与愿违,难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从开放学员的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一、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其产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兴趣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欲望的内在心理动力。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人变得越来越实际,行为的功利指向性越来越强。开放学员也不例外,促使其参加开放学习的动机既复杂又很实际:有的是单位要求,形势所迫,拿个文凭是为了“巩固”现有岗位,以免下岗之虞;有的是为了寻找工作或调换岗位;有的是为了晋级评职称或未来提职需要。更有甚者,极个别学员是因为在家闷得慌,上开放教育课程仅仅是为了认识几个朋友,多一些与人交往的机会,从心理学角度上开放仅是为了满足其“社交需要”。当然,不可否认在这群学员中也确有部分学员上开放教育课程是为了学点真才实学,为以后的事业发展打点基础,但已不是主流。学习目的的功利性造成开放学员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行为被动,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使其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动力入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放下面子,丢下架子真心和学员谈心交友,实现“零距离”沟通,让学员们感到你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样你的观点才更容易被他们理解接受;二是要从宏观上教育学员认清形势,理解电大举办开放教育的实质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终身学习社会,光靠一张文凭,原有的一点知识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终将被竞争所淘汰;三是从微观着手引导学员了解《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学好该课程的意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组织管理人员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支柱作用。学好该课程对于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也是该专业学员以后写作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兴趣是学员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欲望,就会产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增强学习效果。
二、系统梳理与重点精讲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开放学员大多来自公司企业管理和生产一线,社会阅历丰富,实践知识和理解能力都较强。但对管理的科学原理、结构、方法知之较少,对管理理论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弱。同时由于他们平时在单位大都是业务管理骨干,工作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紧张,工学矛盾突出。因此开放老师在教学时就不能沿袭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逐篇逐章串讲,逐字逐句分析,事无巨细,无所不及,而应从开放学员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为此笔者总结了八个字:系统梳理、重点精讲。
所谓系统梳理就是首次上课教师要对教材的编写体例、基本结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高屋建瓴,使学员对教材体系有一个通盘了解。如《组织行为学》就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一共六章三十六节,内容包括概括讲述学科性质(绪论)、组织管理的最基本元素(个体行为)、管理的基本方法(激励)、管理的基本单位(群体行为)、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行为)和组织结构与职能(组织行为)六部分。厚厚一本书表面看来体系庞杂,内容繁多,其实经过梳理既清楚又概括。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消除了学员的畏难紧张情绪,《组织行为学》其实是与我们的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相伴而生的一门学科,不是高不可攀。这样就增加了学习兴趣,克服了畏难情绪;二是通过系统梳理,使学员对教材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课后个人自学提供了导引;三是为教师讲授以后的内容打下了良好基础。
所谓重点精讲,就是教师要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切割成若干个知识点,并进行梳理,根据教学大纲筛选出若干专题进行重点精讲。如笔者把《组织行为学》分成6大部分15个专题,包括经济人理论、社会人理论、个性理论、气质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成就需要理论、民主行为、专制行为等等,每个专题相对独立,有理论,有案例,组合起来就是组织行为学。每次辅导重点讲授四五个专题,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理解深刻,老师讲起来津津有味,挥洒自如。这种讲法效果明显,笔者每次上课总能有好几个忠实“粉丝”。有的学员说他们在学校学的课程就这门最实用,把在课堂学到的有关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还真收到了超过预期的效果。
三、针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精心导演好每一堂课
每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点。《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本身就是管理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的总结,因而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本质属性。国内外多年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重视和管理实践都证明,加强该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现状,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员,改进领导作风;对于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绩效,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这么重要的课程如何实施教学需要我们辅导教师认真研究。如果照本宣科,高度抽象,理论说教,学生必然云里雾里,兴趣寡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一套适合开放学员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作为直接从事旅游专业教育、培养导游的一名教师,真诚希望能将培训的教学体会和想法与大家交流,在此仅对岗前培训工作的情况、对导游队伍健康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岗前培训提一点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西双版纳导游培训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导游被认为是中国入世后最紧缺的人才之一。西双版纳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产生一大批的导游队伍,现就导游队伍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一)导游队伍的规模及结构层次
以2010年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为例,全州有310多人参加报名,其中70人通过考试,过关率为22.5%。
西双版纳导游队伍的等级结构,导游队伍基本上由初级导游员组成,占26.57%,只有极少数的中高级导游员,中级占11.50%,高级占2.82%而特级导游员为零。
从导游队伍的学历结构分析,目前工作在第一线上的导游绝大多数是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仅占20.5%,大专学历占77.09%,其中旅游管理(导游、含酒店管理)专业仅占20.92%
从导游语种分析,导游队伍语种结构单一,英语、日语、等外语类导游和泰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等小语种导游十分缺乏。
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20-29岁之间的导游人员约占30.54%,其中大专院校的在读学生占很大的比例为34%。
(二)导游队伍培训情况
旅行社和导游服务管理等依托机构是组织保障导游培训工作的主体,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把培训工作贯穿于日常业务和管理中;城市和基层旅游部门要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抓好对各种导游、景区点导游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导游技能和专业知识,努力形成导游队伍开放型的发展结构,国家和省级旅游部门重点要抓好培训的制度建设和检查督导工作。据了解,目前在旅行社聘用的导游当中,以兼职导游人员为主,专职导游的比例越来越少。另外,导游人才的流失情况严重,根据2011年西双版纳州旅游局行管科数据显示,2010年获取导游资格证的70人中,有28人已经不再参加导游的岗前培训,占全体导游的40%。有导游证的6人,现在已经不再从事导游工作。很多导游只是把导游工作作为过渡性的工作,而非是终生职业,导游工作过渡性是目前旅游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推进导游职业终生化建设(即导游职业化)也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推进导游职业终生化建设更需要社会各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三)导游队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难以满足实际带团要求
培训内容方面都显示出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导游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内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内容空洞、知识老化、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由于培训内容上片面强调理论性,因此忽视了对导游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旅游市场对导游人才的实际要求,从而使培训出的导游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即使是导游专业的大学生也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真让其带个旅游团的话,竟不知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导游业务知识得尴尬局面。
2.导游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难以达成预期目标
在实际培训中,有部分导游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认为培训只是走形式,而忽视了导游培训的真正意义。很多导游尤其是老导游她们所关心的不是来通过学习学了多少知识,一来培训就让老师勾考试考核重点。而是关心考试难不难,能不能通过培训考试。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考试过关方面。所以就使得导游培训难以达成预期目标。
3.时间冲突,旷课、缺课现象严重
时间冲突,一方面一个旅行社不可能为了导游培训而关门大吉,旅行社要营业,这就使得必须有导游无赖地旷课、缺课,没有办法参加培训,就由旅行社帮忙请假;另一方面导游自己想多挣钱,或者是导游利用各种借口主观旷课、缺课。以及学生签到后就走人,根本不听老师授课,走形式的多。
4.培训师资缺乏
我州旅游职业培训师资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小,仅占5.65%,这给我州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带来不便。
5.考试考核应与本地知识相融合
现在导游员的日常考察偏向于景点介绍,范围局限,过于专一,缺乏知识面广度上的考察。全国导游证难考,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的导游证得过关率为27%左右;导游证的考试需要背的知识比较多,所以只要认真背书,综合能力好的一般都能过关。实际上有部分导游拿了导游证,但由于资格证考试时除了笔试外,口试主要是云南省的十二个景点中的一个,这就使得很多导游上岗后难以结合版纳景点进行讲解,甚至对西双版纳景点、历史、地理、人文等都不太熟悉,更谈不上创作导游词了。再加上部分导游自身性格、心态、知识和技能等多方面根本不能完全适应导游这个职业。导游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有时间与经验的积累,往往要锻炼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因此岗前和年审培训对于一名导游的健康发展就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训工作对于导游队伍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发展好旅游业,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关,这就要求把培训工作做规范。培训工作对于导游队伍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从思想上更加重视的社会身份
无论是岗前培训也好,还是每年的年审或其他培训,对于导游人员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很多导游停团进行培训,不管是组织形式还是规模都对导游具有一定影响力,导游在思想上也完全做好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准备。每一次培训都将使得自己学到或掌握到更多东西。尤其是岗前培训,那将是意味着即将成为旅游专业人士,成为旅游的专家。因此,通过培训,会使导游们从思想上更加重视自己的社会身份。
2.导游人员尽快适应旅游环境
每年的导游资格考试都有很多大中专院校的在校学生参加。原因是导游工作对经验的要求不是太高;导游资格考试更注重考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对在读的学生来说就更有优势;导游工作既新奇又有趣,不用花钱就可游历四方,既可增长见闻,又可结交朋友,满足了年青人求新猎奇的心理。导游工作不仅对知识要求高,体力消耗也大,年青人在这一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导游年龄年轻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导游工作的操作性强,除了对体力有较高要求外,更需要从业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老练的为人处世技巧,专业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上述这些问题年青人往往欠缺。因此,通过专业人士和优秀导游的培训会加快促进导游人员适应旅游环境。
3.对导游人员的知识、技能以及言行起到规范的作用
据调查资料显示,七成左右的参团旅游者对导游人员不太满意。导游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很多,这就使得有些知识、技能等不太规范。而专业教师或优秀导游员通过研究、整合资料最终形成的材料对导游人员的知识、技能及言行都能起到规范的作用。
三、关于做好导游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教师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导游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这时由于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晚,不少导游专业是下设在历史系或地理系中,如讲授导游业务的教师有的就是教历史或地理的,因此,这些“转行”或“跨行”的教师在讲授导游业务的教学过程中,明显带有自己原专业的特点。正是由于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导游实践经验,才产生旅游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状态。因此导游行业用人单位总是抱怨高校导游专业的大学生理论知识多,实践能力差。为了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适应职业需求的从业人员。应该增加我州旅游职业培训师资人员,以便能更好的提升我州旅游职业培训质量,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在选择教师时,建议可选择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专业老师、专业人士和优秀导游对其进行培训工作。
(二)培训内容
导游培训中最重要的是先有标准。到底给导游员培训什么,导游员到底应该掌握些什么知识?却又众说纷纭。毕竟导游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接待的客人什么样的人都有,因此导游员懂的知识应该非常广,待人处事、统筹协调、应变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而培训中所学的又非常有限。到底培训什么,这值得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多加思考。
导游人员年轻化伴随的是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不高,人员流动频繁等等问题。导游的成长总要经过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关键就是要为年轻导游作出良好的职业规划。并提供各种职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培训的目的是使导游通过学习学到知识,掌握好技能,在以往的导游水平上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导游作为旅游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是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人,因此在对导游队伍进行培训时,必须要立足导游实际和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导游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实践操作运用能力进行培训。培训之前应先有调研,根据调研制定培训计划和相应的内容。我省现行的导游资格考试由笔试和口试组成,其中笔试科目包括:时事政策、旅游法规、职业道德、导游业务、云南历史与概况、云南旅游资源、导游基础知识、文史常识。口试包括:语言技巧、景点知识、常规服务、应变知识、接待礼仪等。上述内容对导游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为了让导游成为本地的“万事通”,为本地旅游更好地服务。我们还必须结合实际,将西双版纳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建筑、宗教、少数民族风情、热带植物、珍稀动物以及玉石、银饰、购物等融入到培训内容中,使培训有计划、内容有针对性,能够真正让导游学以致用。
(三)培训方法
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培训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培训,如人际沟通,礼貌修养、言语艺术、景点知识,历史文化等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而对于一些实操能力的培养,可采取交流联谊的形式,相互交换工作经验。在导游培训模式上,我们应从过去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为以实践技能为中心,全方位注重培养导游的综合素质。导游实践技能技巧培训应占整个培训时间的60%以上。
(四)培训时间
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其中也包括气候资源),由于受旅游资源本身限制,旅游业不可避免地存在淡旺季之分,而且受发展阶段限制,淡旺季还体现得非常明显。在旅游旺季,导游员可满负荷地进行工作,在旅游淡季,导游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工作量小的影响而处于"半失业'状态,旅游业淡旺季交互进行,因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培训中心在制定培训时间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培训应在旅游淡季分批进行。否则,就会出现很多主观或客观旷课、缺课现象的发生。使得部分导游人员培训工作没有真正从中受益。
(五)培训考试要规范
通过完善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吸引全社会有能力的人才参加考试和竞聘录用。提高导游人员的进入关卡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已经在旅游业得到实施,当前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进一步理顺考试知识范围与相关费用。持证人员与旅行社企业、资格证书与导游证书的发放等关系,要通过简化程序,逐渐降低资格考试的费用和时间;要通过游客、导游专家和旅行社企业等多方面的严格系统考核和适当延长实习导游员工作的时间等手段,保证社会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进入导游服务行业,并力促进入旅游行业的导游人员有较高的素质。
针对导游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部分培训内容也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目的是通过考试考核以考察同学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的景点讲解、对导游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与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
四、做好导游培训工作需要多方的支持
(一)导游员
导游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首先,要满足天南地北、形形的游客的需要,必须要懂的多、懂的广、懂的深。这样才能回答游客的疑问,寻找与游客的共同点,进而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使整个旅途游客能更加开心的度过。其次,应变能力、协调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旅游行程一般比较复杂,车、船、餐、房、景各方面又环环相扣,但旅游中各方面都存在变数,一个改变又影响到其他方面。这时,导游员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该怎样合理安排下一步行动,该怎样安抚游客的情绪,该怎样减少公司的损失等都要导游员具有很高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最后,导游员的性格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外向、开朗、坚忍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保证。时时保持灿烂的笑容,用真诚和热情赢得游客的信任,用坚忍和耐心化解游客的不满,一定要记住在无人格和身体侵犯的情况下,游客一定是对的。
(二)旅游行政部门 培养导游职业的满足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面对竞争激烈的旅行社市场环境,人才逐渐成为旅行社竞争的主要形式,提高员工的满足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已成为旅行社经营者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
导游是个极具潜力的职业,是国家的形象大使,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导游生存压力也非常大。为了加强导游队伍的稳定,防止导游人才的流失,旅游行政部门应该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生活保障 改善不合理的薪金制度,使导游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在导游员的工资中,基本工资应与导游员自身的等级相挂钩,不同等级的导游员应给予不同的基本工资,以满足其物质需要。
2.安全保障 导游员工作极不稳定,工资和福利保障随之受到极大影响。国家旅游行政部门应尽快为导游人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导游人员在患病、生育、退休时也能依法从有关部门获得帮助。导游人员所需的社会保障金则应由国家、旅行社、旅游公司、导游个人共同缴纳,导游人员每人设立一份社会保障基金缴纳档案,达到一定年龄和金额后,可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待遇。另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还要为导游人员办理必要的社会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导游人员的待遇问题,免除导游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对导游工作有一种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舒心踏实地工作在这个行业之中。
3.精神支撑 在我国,导游员晋级所需时间的跨度太长。《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规定,在我国,取得导游资格证满1年后,经考试合格自动转为初级导游,初级导游在取得初级导游证书2年后才有资格申报中级导游,而中级导游在取得中级导游证书4年后,才有资格申报高级导游,而要想考取特级导游必须在取得高级导游证书5年后才有资格申报。从中不难推算出从一名初级导游晋升到一名高级导游至少要6年的时间,而晋升到特级则至少也要1 1年的时间。十几年的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漫长的,而且这个时间段又处在每个人人生的黄金阶段,这无疑使许多导游失去了晋升的耐,从而最终放弃了向更高一级导游的晋升。其次,在我国,导游员评定的等级只是名誉性的,职称与待遇脱离,甚至有的旅行社为了减少人员工资成本不愿聘高级导游和特级导游。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导游人员晋级的上进心。
如上所述,由于导游和我国职称制度完全脱钩,使导游员走向职业化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环境。因此,在现实中,很难有人把导游作为个人的终身职业和奋斗目标。
(三)国家宏观调控
1.导游
政策上的规范和整顿是导游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导游员私拿回扣、旅行社变相转让经营权、零负团费、景区周边环境混乱,“一日游”、“黑车”、“黑导宰客”等众多方面将是国家整顿的重要项目。其中,“导游”这个旅游行业中的关键人物就在整顿中占据两席。现在有的城市已经对旅游管理的某些方面在进行试点。比较成功的有:1.建立《导游人员信誉档案公开系统》。导游是否合格上网就可以查了。游客通过网络输入导游员的姓名,可以了解到导游证号、等级、服务单位等基本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扣分分值和奖惩情况,了解该导游人员的服务行为是否规范。还可以通过声讯台的查询功能,拨打电话了解导游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扣分状况。2.为了规范导游员的行为,多数城市开始实行导游员IC卡管理,将旧国家导游证换成新的IC卡国家导游证。实现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监控,达到持证上岗、规范管理的效果。
2.旅行社
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畸形关系源于导游实行的是低工资或没工资制度,而这种制度追根究底是在于旅行社的恶性竞争,于是就产生了旅行社“剥削”导游,导游“压榨”游客,游客投诉旅行社的怪圈,导游市场和旅行社市场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市场相互影响,导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深层根源在于旅行社市场的不良运行状态。因此解决导游市场问题,必须解决旅行社市场问题。遏止旅行社的恶性削价竞争。
目前,导游的职业生涯是:资格导游――初级导游――转行的发展道路,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晋升到中高级导游的行列。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夭折,使导游队伍始终停留在低等的重复建设阶段。另外,现有的中高级导游人员更往往成为各外资企业的猎头对象,流失速度惊人。因此旅行社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使一批高水平、高级别导游员在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上能体现出比较优势,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氛围。实现导游职业终生化是现实之所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各旅游企业要注重人才培养储备工作,确实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配置,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做好导游培训工作确保导游队伍健康发展必须拓宽思路、更新观念、改革内容、改进手段,大力促进导游人员的知识、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同事要积极探索和尝试课堂培训以外的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现场观摩、典型示范等培训的新形势、新方法,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高校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王培英
[2]我国导游管理现状与规范化管理对策分析 王金莲
[3]浅析导游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王威
[4]导游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导游薪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一项旨在促进管理,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增强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勤政廉政意识和责任,适应企业自主发展需要的再管理、再监督工作。它是对企业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能力、运转状态及产生的作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监察,能及时纠正管理工作中的偏差,保证企业管理工作计划、任务、目标的实现。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目前,电力企业正处于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加强效能监察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是电力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因此,开展和发挥好效能监察,切入点是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坚持因企制宜,把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结合。
1 提高对企业开展效能监察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新旧机制的更新,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创效增盈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已构成电力企业自我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推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发挥效能监察对监察对象是否依法、合理履行职责,执行职能及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实际社会效应等情况进行行政监察的作用,起到对规范项目适应市场低标价的成本管理,减少效益流失和管理浪费,提高效益指标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最终目的是达到“改善管理,提高效能”,保证企业管理合法和生产经营活动高效,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 构建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效能监察制度
在现有的企业制度下,由于机制的不完善,不够细化的程序法规或者规定,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操作没有依据、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这都将影响效能的实效。
3 抓住关键环节开展调查,围绕中心开展工作
电力企业要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抓住企业管理中的重点部位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加大对经营决策、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在建工程管理、重要物资采购、企业改制改组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制止、事后查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必须在提高效能监察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以保证效能监察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首先要明确效能监察的内容和重点。要结合企业实际,按照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摸清本单位在效能上存在哪些问题,管理上存在哪些漏洞和薄弱环节,有哪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把企业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经济效益的流失点作为效能监察的重点,内容要具体,针对性要强,督察时间要短。要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性。企业效能监察要保证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每一步工作都能做到规范运作、真抓实查。效能监察的标准是一个有机而统一的整体,是建立在计划、任务和情理、法度基础上的综合评价体系。而开展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使个人、团队业务和企业的目标密切结合;提前明确要达到的结果和需要的具体领导行为;增强管理人员、团队和个人在实现持续进步方面的共同责任;在工作要求和个人能力、兴趣和工作重点之间发展最佳的契合点。其实质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即对效能监察所确定的单位施工生产的基本情况要查清、存在的问题要查清、产生的原因要查清、有关人员应负的责任要查清,以确保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效。同时,要注重效能监察工作的连续性。效能监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不能简单地走过场,必须与党风廉政责任制结合起来,要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责任制,真正体现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发挥积极的事前防范、事中跟踪性和事后改进的功能,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把效能监察引向深入,使效能监察工作善始善终,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4 抓好选题立项,坚持“五个结合”
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千头万绪,效能监察不可能囊括生产经营的所有方面,着眼点要放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上,重点就应放在质量和效益上。抓住管理中的“重点”,抓住领导关心的“难点”,抓住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必须根据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配合本单位的中心任务确定开展效能监察专题,确定项目不可过多,要确定一些影响大的、效果明显的、易于取得成功的项目,抓住这个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才合拍,才能集中精力予以突破,工作成果才能得到普遍认可,并为下一步的提高打下基础。因此,可以说效能监察工作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运转过程之中。
要抓好效能监察工作,除选好题外,还必须坚持做好“五个结合”:一是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开展效能监察。开展效能监察必须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考核注重个人和团队,效能监察注重团队与企业管理,只有二者互动,相辅相承,效能监察才能找到其落角点。二是把效能监察与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本着为大局服务的指导思想,要把强化企业制度建设作为效能监察工作应尽的职责,通过一找问题,二提建议,三抓整改,对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从提高效率、效益、效能,防止腐败方面加以甄别、补充、修订和完善,有效堵塞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做到了惩治与堵漏并重,治标与治本并举,实现在各项管理工作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三是把效能监察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工程投招标、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外部劳务录用、效益评估、专项查检等效能监察工作,全方位发挥效能监察的预防、监督、服务效能,推进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结合党风廉政教育,对党风廉政教育进行拓展和延伸,发挥积极的事前防范效能。四是把效能监察与查办案件相结合。要在党委或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联合办案,形成办案整体合力,集中突破,把效能监察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五是把效能监察与解决企业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要充分重视,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不仅是各级领导勤政和廉政的重点和焦点,也是影响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工作中应把廉政监督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相结合,透过厂务公开形式,应将职工关心的住房、人事用工等热点问题纳入视野,通过参与对有关操作程序的监督,促进最大限度的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从而达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人心,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察质量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一大重要动态系统,其教学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影响,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是培养生物人才的每位生物学老师的共同心愿,老师纷纷运用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积极探索,发展自身实力,形成生物课堂的积极高效性。
一、课前认真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老师若想有充分的理论展示能力,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的高效性保证来源于老师自身的展示能力及专业知识。因而,只有认真备课,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才能使课堂进行稳定、游刃有余。课前备课通常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老师独自完成备课,并认真解读课本内容,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进而让学生能够依据老师传授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并能够自己寻找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专业知识补充;第二,要求老师集体备课,把老师各自的智慧融合在一起,把集体智慧运用在课堂上,特别是理论知识的整合运用在生物教学上,并对课堂中重难点知识进行讨论,以结合出最容易理解、最容易吸收的知识供学生理解吸收。
二、采取有效教学,增强学生积极性
(一)精心设计课程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积极的情绪积累对于初中生学习生物课程有非常良好的吸引作用。在导入课程时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形象化动画方式引入生物新知识;以音乐播放的形式引吸引初中生注意力;设计几个启发性问题,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时播放几张超大草莓的照片,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参与性。学生可能并没有看过甚至没听过,此时提出超大草莓的培育、养殖,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课程进行。
(二)直观教具的使用,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教具的使用,通过图像、多媒体的作用,把生物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富有趣味性,比如通过基因突变的方式,把静态化问题动态化,营造一种欢乐、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
(三)优化教学语言,解除学生的疑点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又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优化语言做到: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例如在讲细胞的时候,我把细胞比喻成一个工厂,细胞壁是工厂的围墙,细胞膜是工厂的警卫,监控着厂内外人员和物资的出入,各种细胞器犹如工厂内一个个设备不同的车间,如线粒体是动力车间,高尔基体对动物细胞来说是包装车间,叶绿体是养料制造车间,而细胞核相当于工厂的行政管理结构,控制着全厂的生产活动。这样比喻,把知识讲得更深透。此外还可以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重视课堂总结,督促学生做好知识梳理总结
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不好、完整与否,不仅仅包含课堂效果,还包括课下知识的梳理、整合。其中,课堂结尾较课堂更加重要,其对知识的整体梳理和把握才是一节课的重点,课堂总结能够迅速拔高初中生物学习,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也更加透彻和清晰。所以,认真设计课程总结进行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小板块知识总结对比,再次强调课程重点。此外,在每节课开课之前,花费5~10分钟对上节课的生物知识进行回顾和重点简单讲解,增强初中生的记忆的同时帮助初中生进行生物知识的系统梳理整合,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规律,增强生物学习能力。
三、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上完一堂课后,我都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发现通过教学反思能有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各方面的能力,也能更好驾驭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四、总结
总之,只有有利于学生的当前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在今后学习和实践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郭玉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J].学周刊,2015(08):91.
[2]岳巧艳.浅析宣传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21.
二、法学本科教育的缺陷分析
(一)课程设置忽视能力培养
课程设置上轻实践,重理论。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填压式的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较少,甚至是几乎没有。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课堂授课,课后答疑,论文指导几个环节。主要是理论方面的指导和教学,而庭审实践、律师实务等课程却没有设置,或者即使设置了实践类的课程,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实践。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之类的课程。没有充分运用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和模拟式教学法等方法。而且,由于法学学生在毕业前,要参加司法考试,而司法考试则注重对法条的考察,重点侧重于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等部门法的考察。因此,很多学校,忽视了特色课程设置,而以司法考试为指导。在日常教学中,不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味的进行应试教育。难以实现复合型、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在人才培养中,教师引领学生从不知到知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引领者。要想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就要求教师有相应的能力。而实际情况是,法学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知识也是理论性的,对实务并不了解。自然也无法胜任实践性教学。很多教师为了增强实践能力,积极投身于实务工作,比如做兼职律师,但限于工作本身的要求,课堂教学和实务工作出现了撞车。而且,有些学校为了管理方便,也不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比如,对调课进行严格控制,不鼓励教师做兼职律师,参与司法实践。导致教师的知识来源于书本,也只能传授书本知识。而对实践一无所知。(三)课程设置知识构成单一法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十四门核心课程,而没有涉猎相关知识。只学习了金融法,却对金融专业、经济专业的知识一无所知;只学习了国际法,没有涉猎国际关系专业的相关知识;只学习了行政法,并不了解行政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法学学生对一些专业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皮毛,却无法深入。由于学分的要求,专业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选课,导致了法学本科教学知识体系单一。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法学教育改革的对策
要达成培养应用复合型法学本科人才的目标,必须对法学教育进行改革,针对法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设置应更注重能力培养
要实现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学院、系各层次都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从人才引进、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真正实现教学中的实践。改变过去单一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对已有的实践教学方式,应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包括模拟法庭、司法文书写作、法律诊所、法律援助、案例讨论等等。增加实习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可以设置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并相应的建立考核机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灵活的方法,比如,在课堂教学时,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讲授,非重点,易懂的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学,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可以在讲授知识后,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研讨式的教学,或者是案例式的教学。在考试中,有些题目设置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观点,也应避免唯一答案,压制学生的创造性。另外,有些课程考试,可以取消书面考试,而改成考察实践能力为主的考试形式。在我国加入WTO后,国际性法律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可以适时地增加法律外语、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职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对外交往和跨国工作的技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需要符合改革要求的高水平的人才,法学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实践人才的引进,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校应鼓励法学教师投身于司法实践,为教师提供参与司法实践的便利,如在调课方面,给教师提供便利,并考虑对参与司法实践的教师,给予课时方面的宽松要求。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实践结合起来,也才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建立联系,把实践部门的工作人员“请进来”,让学生们到实践部门亲身实践,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三)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