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2 14:40: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家庭德育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中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他们思想品德的养成存在一个模仿别人的过程,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各种各样感官发展较快,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但是对于问题的分析还没有形成自主判断能力,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德育建设有促进作用,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从而对孩子的教育尽职尽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德育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重分数轻素质教育,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德育发展。
(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现代教育有多种教育方式,以下几种典型的教育方式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专制教育,很多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子女过于苛刻、专制,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子女,不仅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他们的自主性受到压迫,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溺爱教育,现代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一切,父母将他们看做掌上明珠,过度的关怀导致孩子的能力欠缺,一些孩子从小享受,不知道奉献,从而形成自私心理;放任教育,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注较少,认为只要物质上满足他们的要求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忽略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极为不利。
(三)教育观念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价值观、是非观就是次要的。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家庭中无需注重这些问题,这种教育观念造成德育教育误区,最终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二、优化家庭教育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需要有好的环境作为支撑,学生德育建设的基础是家庭教育,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家庭环境,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当中,使他们的思想品德觉悟得以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首要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德育建设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为此,家长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选择,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孩子不正确的思维加以引导,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父母相处融洽,很好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家长的期望是家庭环境构成的一部分,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往往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因为不能实现父母的愿望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负效应。所以,家长必须在对子女的期望值上加以控制,根据子女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期望值,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采用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采取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日常言谈中,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且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稳定性及聪慧性等各种优秀品质方面有突出的优势。父母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孩子学会爱人,学会付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品德。父母要把孩子的权力还给他们,让他们适当做做家务,让孩子懂得家庭成员既有享受的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通过劳动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劳动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这样他们才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应该交于他们做,让他们在做事中学会关爱,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这对他们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使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家长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德育发展的变化和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子女尊重和理解,子女犯错误时,不应该采用棍棒解决,应该给他们多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从而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父母应该给予子女认可,不要一味用成绩衡量对错,衡量子女的能力,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这对于他们人格成长和健全有很大的帮助。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教会子女学会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帮助他人、理解他人,这对促进子女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人的发展主要受三方面教育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其他两个教育无法取代的内容。现代教学中,学生主要表现为自觉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从而为中学生德育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作者:陈博 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侯淑芳.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商情,2013(32):279.
一个人最早是在家庭里接受教育的,当他逐渐长大,开始走向学校,去接受更加系统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这两者应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现在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把对孩子的教育权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而家长却不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结合我在工作中的实际,认为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学生和家长身上得到了不同的表现。在教学中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太好教育,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学习缺乏计划性、自控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人相处表现出的自私自利、早恋、迷恋网吧等等。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忙于挣钱,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不问也不管。老师三番五次的教育效果不明显,为了更好的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更大程度上调动家庭教育这股强大的力量,我们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00名高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92份,调查结果显示:
一、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
在“回答您给孩子买玩具、吃的、穿的、用的等方面每月所花费用在什么范围”一项中,每月200元以上的占23.4%,在回答“您给孩子买书、学习资料、学习类文具所花费用在什么范围”中,每月不足50元的占47.2%。
二、希望期望多,因材施教少
调查显示,9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到大学,100%的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100%的家长认为“从小注意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您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一项中,“很了解”的占14.7%,“基本了解”的占47.9%。“不了解”的占37.4%;在“您对孩子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调查中,有37.7%的家长“在教育子女上常常采取不正确的做法”或“太缺乏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了”;在“您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爱好特长”中,30.2%的家长“不太了解”。
三、偏颇分散多,合力教育少
调查中,夫妻双方因教育孩子态度不一致而经常争吵的有34.3%;父母与父辈在教育孩子上意见不一致的有21.9%,其中认为老人太娇惯孩子的占49.7%;有18.4%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有一定计划,但也有53.9%的家长只有孩子出现问题才对其进行教育。
四、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
有57.6%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烦躁、闹脾气的原因,77.2%的家长给孩子买过保健食品或营养品,68.7%的家长准确知道自己孩子的身高体重。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德育建设中的位置不可或缺,正确家庭教育的德育力量将会成为和谐的中学德育教育的一支主力军。但大部分的学生家长除了对自己孩子成绩问长问短之外,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认知很少,因此指导家庭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我想学校应当尽快建立平台,多途径地向家长们渗透相关教育知识,最起码要有以下几点:
1.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看眼前,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一定的规划,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理想的回答是“不知道“,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2.很多学生没有劳动观念,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通常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使得孩子不懂得勤俭朴素,不知道珍惜劳动的果实。
3.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过多,平时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得部分学生沉溺于玩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
4.部分学生过早学会抽烟、喝酒,甚至有了早恋的现象。
5.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孩子任性、自私、缺乏同情心、不懂得感恩。遇到事情,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利益,不懂得谦让、宽容。
二、“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构建
(一)建立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机制
1.学校应通过学习、宣传和发动,积极营造社区、家长关心青少年成长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浓厚氛围,分别制定学校、家庭、社区及“三位”德育工作规程,引导社区、家长围绕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共同目标开展德育工作。
2.在抓好政策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我校在人事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分配制度(以下简称“三制”)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建立多项学校德育管理的激励机制。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要加大宣传力度,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优势资源
1.建立校长负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成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了解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学生思想建设的重大问题,确保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顺利有序地进行。
2.积极整合利用社区广场、绿地及其他单位教育场所等资源,强化其教育功能,使之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社区中心和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定期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有效开拓了德育工作的新领地。大力加强社会教育队伍建设,聘请社区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或是法警担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义务教师、监督员和法制辅导员,协助学校、团队搞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的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德育工作社会化,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风貌。
(三)强化家庭和社区影响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及方法,学校成立了校级、年级家委会,与街道共建教育基地,商议相互间的会议制度、联系制度,签订了共建协议。
举办“家长学校”,经常召开家长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教育的有关问题。定期召开座谈会,以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社区、家庭、社会各界的意见,向社区及社会各界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等情况。
学校提倡学生参加各项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宣传活动,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和场地支援,如帮助敬老院老人打扫卫生等,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在实施“三结合”育人工作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而社区德育和家庭德育却具有随意性和零散性。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计划是由学校提出,统筹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活动。通过讨论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研究德育活动的开展,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的评选等,一方面及时反馈了各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把学校的要求传达到社区和家长,使学校的计划安排得以落实。
二、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校文明建设。
社会文明需要大家参与,文明氛围要靠大家共同营造。根据小学生各年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知、情、意、行心理过程的转化规律,以及学校德育中心工作常规性的特点,形成一系列的教育体系。学校成立“爱心家庭”即成立爱心志愿服务小分队、爱心艺术队、爱心互助小队、爱心热线、废品典当行。以爱心教育为主线通过爱心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友爱互助、勤劳节俭的美德,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学校大队和中队开展“七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责任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敬重心献给老师、诚心献给朋友、信心留给自己为)和五小公民活动(在家做“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在家庭做“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小主人”)。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每月一个中心内容,坚持不懈,不断深化。
三、建立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
这是学校联系、沟通家长的桥梁,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家长委员会成员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积极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又把广大家长的意见迅速反馈给学校,使大家取得共识,形成合力。
四、健全和谐协调的学校德育长效机制。
(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由于师生和谐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前提,所以必须走出“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误区,进而构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和谐的德育机制。
(二)是理论讲授与行为实践的和谐统一:由于知行统一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的关键,所以必须拆除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藩篱,进而构建理论讲授和行为实践相统一的德育机制。
(三)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由于环境协调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的保证,所以必须筑起连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桥梁,进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五、家校联谊会。
为了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为了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学校组织了“同学习、同欢乐、促成长”家校联谊会,家校联谊会上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文艺节目,一方面促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为创建和谐家庭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家校联系,使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切实利益。由于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先决之地,在青少年成长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便是哺育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和摇篮。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一、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能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稳住阵脚,智力教育被父母看作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点。有些家长甚至从小就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他们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购买各种智力玩具等,然而却忽视了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其结果确实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开发,但却使孩子在性格上出现了问题。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失衡,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与整个社会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埋下隐患。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不光是要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同时还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型人才,让他们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缺乏道德品质教育
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增多,因此针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凡事都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过多的呵护。然而就是在这种过分的溺爱下,致使许多孩子对良好道德品行的认知匮乏,道德情感默然,不懂得与人分享的快乐。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承接人,对青少年教育是否到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是塑造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格的起点,因此对孩子进行道德重塑与灵魂美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二、如何加强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1、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健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明显会更加乐于助人,心智也更加健全。父母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一方面,父母更要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友善”与“关爱”的和谐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品德得到完善,情操得到陶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社会要和谐发展,为孩子创设一个文明、和谐、友善的家庭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
2、父母要发挥好示范作用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亦是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言行将会对子女产生重大影响。孩子一出生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多,他们的是非观念、为人处事的准则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父母的身教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凡具备如为人友善、待人诚恳、有社会责任心等优秀道德品质的父母,其孩子也具备此品质。尤其当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负面影响已经波及到了青少年,因此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从小就陪养孩子的仁爱意识和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只有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把孩子培养成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完美人格的接班人才算真正的完成社会所赋予的使命。
3、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规范作用逐渐被削弱,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我们要重塑传统道德体系的规范作用,重新确立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使传统的道德素质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中华民族中的优秀文化精髓与社会所倡导的道德品质相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要义,又有充满时代文明气息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在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去实际体验和感受蕴育其中的高尚品德。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鼓已经敲响。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中要积极构建一个充满友善与关爱的和谐社会,打造坚实的中国脊梁,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要充分发挥好对青少年的指路人作用。家长要把教育人、引导人、关爱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孩子真正培养成德才兼备、品质高尚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谐、稳定、繁荣、昌盛发挥最大效力。
参考文献: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我校积极倡导“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现就我校开展工作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我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外,还创设了良好的德育环境,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学校德育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一是开展“劳动伴我成长”系列活动:春天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实验基地参加田间劳动――给玉米地拔草,让学生亲身体会拔草的辛苦,真正理解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含义。
秋天的任务就是收玉米和扒玉米叶。这种活看似简单,却很辛苦,刚收下的玉米叶紧贴着玉米棒不是很好扒,特别是扒到玉米叶的根部要去掉蒂巴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有的同学们干了小半天就筋疲力尽、叫苦不迭。不过总算坚持了下来,并且还算战果丰硕。
春种秋收亲身体验让同学们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的宝贵财富。
二是参观酒厂:每年我们小解说员都有展示风采的机会,就是带领同学们游览一次大泉源酒厂。从历史博物馆,进入酿酒车间,介绍详细的酿酒程序。再到包装车间,参观洗瓶、灌装、压盖、盖胶冒、喷码、贴商标、装箱等,浏览整条流水线,同学们体会到了酒品的整体出场过程,看到了白酒在短时间内便成箱累放,真的感受到了技术的震撼。
通过参观活动,同学们不仅对酒厂的产品品牌、产品的生产工艺、各阶段的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认识,扩展了知识面,更体会到了工人的辛勤和辛苦,增强了同学们对家乡悠久酒文化的自豪感!
三是参加草莓基地实践活动:每年六月份我们都会组织学生代表乘坐校车到大泉源乡远近闻名的新农草莓基地参加活动。走进草莓大棚,观察草莓生长情况,听草莓种植户讲解草莓的种植知识。同学们齐动手帮着农户摘草莓。在草莓田里,同学们采摘品尝了新鲜的草莓。同时在高温30度的烈日下,体会到摘草莓的辛苦与快乐!摘草梅时同学们提出了 “草莓为什么要用地膜种植?”“草莓从种植到结束要经过多少时间?”等疑问,专家们都一一耐心仔细解答。学生初步了解了草莓的品种、特点、生长过程和规律,以及它的营养价值等等。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社会活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苦与乐。
四是参观靖宇陵园:我们每年清明节来临之际,都组织优秀学生到靖宇陵园参观,陵园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同学们胸前佩戴着红领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倾听讲解员的讲解,墙上那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展柜内先烈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用过的干粮袋,枪支,颠簸,木桶,脸盆,破旧的织布机,打谷机,把人们带进了那片林海雪原,带进了那段可歌可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更多地了解了发生在东北这片土地上的光荣革命历史,决心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二、构建家校网络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因此,我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如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建立家长、学校联系监督卡:通过监督卡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的目的和教育要求。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
另一方面,家长也主动与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力争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好家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
三、开辟德育实践基地 促进社会教育发展
社会教育的范围很广,它既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 我校与交警大队快大中队建立警校共建之后,学生常常在交警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宣传交通法规, “小交警”则在学生放学期间维护交通秩序 。
我校以“敬老院”作为学生的德育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进行文艺汇演,献爱心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TP39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2],对医疗系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负担;其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越变越快,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悄然蔓延在青少年甚至中年人群中,导致各种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在技术的进步、通信基础设施的支撑等因素影响下,监护市场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医疗健康监护设备,如分立式血氧仪、心率计、心电仪等。但目前集多种生理参数监护功能于一体,适合家用且长期实时生理监控的多参数监护仪还有所缺乏[3]。鉴于此,多参数家庭健康监护系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且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系统整体设计
基于PSoC4的多参数家庭健康监护仪选择采集心电、血氧、血压这三个生理参数,其系统结构框如下图1所示。该系统利用贴片电极和低负荷传感器能够实现对人体这些重要的生理参数的采集,将采集到的生理参数经过放大、滤波等相应的预处理。进入CY8CKIT-042 PSoC4 Pioneer Kit开发套件中的ARM Cortex-M0处理器内置的A/D进行采样,同时芯片对相应的预处理电路可以进行控制。最后,系统通过ARM Cortex-M0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测量结果可以在LCD屏中显示出来或者采用蓝牙无线通信发送到手机或PC端进行显示和存储。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心电参数测量电路
心电信号作为心脏电活动在人体体表的表现,其都比较微弱。常规的心电信号是mV级信号且主要能量成分集中在0.05-100Hz[4-5]。在心电参数检测前置放大电路中选用AD8630ARUZ运算放大器,它有着超低失调,零漂移和偏置电流等特点,而且还具有低噪声,高共模抑制比优点。首先经过RC滤波滤掉高频干扰成分,后续为了使人体与导联电路高度隔离采用电压跟随器电路作为输入缓冲器,一方面可以提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克服电极与皮肤接触电阻引起的信号衰减,增加采集心电信号时的共模抑制比和心电描记幅度;另一方面,较低的输出阻抗可确保有效地驱动后级导联电路工作。然后取出平均交流共模电压送入对共模信号具有很强抑制作用的右腿驱动电路反向放大,不仅能够降低工频干扰且减小人体共模干扰的绝对值;当人与地之间出现高电压时,能使运算放大器饱和起到保护作用。
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出水平没有满足放大要求,因此需加设二级放大电路。选择AD8237ARMZ仪表放大器,其具有高输入阻抗,零漂移,1-1000增益调整等特点。可以通过调节二级放大电路的最佳放大倍数来调整总增益倍数,最后再对放大后的心电信号施加一偏置电压以提升电平将信号转变至符合A/D转换输入要求的模拟信号。
2.2 血氧参数测量电路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利用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对同一种光的吸收比率不同,测量出透射光部分的衰减程度就能依次分析出血液中不同成分的含量[6-7]。在检测中采用红光与近红外光,波长分别为660纳米940纳米,被组织反射、散射和吸收后,最后通过光电检测到信号,然后通过下面的公式便可得到结果。
(1)
采用SGM3005XMS模拟开关并通过一个低噪声LDO稳压器MIC5205-YM5.0来控制红光Red和红外光IRed开关分时通断,由于分时点亮血氧探头上壁的LED故其交替发出红光和红外光,探头下壁的光电检测器将透射过手指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磁珠FB1、FB2后加到差分放大电路且经过滤波,便可提取有效信号。最后通过AD8237ARMZ仪表放大器放大,再由电平提升使信号符合A/D转换输入要求的模拟信号。
2.3 血压测量电路
测量血压时需要血压袖带充气和放气去检测,可采用气泵和气阀来控制其电动充放气,选择控制电机正转来进行充气,根据传感器测量到的压力信号大小控制气阀开通来逐级放气过程。压力传感器MPXM2053GS将人体血压检测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同样地经过放大、滤波、电平提升,使其符合A/D转换输入要求的模拟信号。
2.4 A/D转换
PSoC4内置一个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它支持12位的分辨率,工作在18MHz时每秒能采样高达100万次[8]。SAR ADC前端是一个多路选择器(SARMUX),支持外部管脚信号或者内部信号,最多支持8路可独立配置的输入通道,另外还支持一路额外的插入通道。定序器(SARSEQ)用于控制SARMUX和SAR ADC以实现按照配置的模式进行扫描。SARSEQ的存在使得所有的控制可完全不依赖于处理器,它同时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预处理功能,比如对输出数据进行平均,超限处理等等。
3系统软件设计
3.1 系统资源配置
赛普拉斯公司推出的PSoC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为软件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模块,可视化编程和灵活的引脚分配能轻松完成项目的设计。在图形界面下双击要选用的模块就可以将它添加到自己的设计中,借助软件提供的简便易用的连接功能完成相应的连接,通过“生成应用程序( Generate Application)”命令自动生成C及汇编的API函数,在应用程序中直接调用API函数即可。如下图2所示是在上述开发环境中模块SAR ADC转换器的配置图。
在配置PSoC4内部资源时,如双击SAR ADC组件即可配置自己想要的功能,如采样时间、ADC参考电压、多通道采样还是单端输入或是差分输入都能灵活配置。系统中应用的“UART”组件,根据要求配置其波特率、校验位和数据位便能实现跟蓝牙模块连接通信[9]。通过PWM组件完成LCD背光灯控制,让液晶显示效果更人性化,也利于降低产品的功耗。还有PSoC4的CapSense模块支持全面的触控感应,利用电容感应来实现按键、滑条、触摸板以及接近感应,可灵活配置无需外界机械按键。
3.2 系统软件流程图
对于文中健康监护系统软件的设计流程图如下图3所示。
4 实验结果
PSoC4具有丰富的片上资源,可视化图形编程模式,可灵活配置,易扩展,功能强大,高可靠性为此次健康监护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快速开发应用。经过此次设计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设想,实现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完成了系统调试。测试结果如下图4所示,证明其符合医疗监护产品的设计要求。
5 结语
综上,本文设计的健康监护系统实现了人体生理参数的长时间实时采集监测功能。选取心电、脉搏血氧、血压这三个对人体十分重要的体征参数建立人体生理参数的采集系统,且能在液晶屏上实时显示,通过蓝牙无线还能将监测结果实时传输至手机或PC端,使得用户测量结果可以通过网络向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进行数据上传、备份,进过医生专家的分析还能将诊断治疗结果反馈至用户。此健康监护系统具有低功耗、高便携性、简单可靠等特点,适合在家庭、养老院、健身房等场所中使用,不会影响用户的日常活动,在便携式医疗健康监测设备开发相关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推广日常心电、血压监测与预防心脏病、高血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朱曼璐,王永军 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6):408-412.
[2]张朋,焦腾,王健琪 等.基于3G网络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7):7-8,11.
[3]薛冰冰,吴书裕,李亚萍 等.基于STM32的微型多参数健康监护终端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4,40(2):12-15.
[4]周兵,纪晓亮,张海峰 等.基于ARM技术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9,32(4):80-82,86.
[5]陈昕,钟云鹏,杨月婷 等.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29(12):62-65.
[6]钱建秋,忻尚芝,侯文.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光电检测装置的研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0,(2).
[7]王婷,李志园.基于MATLAB的血氧饱和度的模拟检测[J].技术与市场,2011,18(9):10-11.
[8]朱明程,李晓滨.PSOC原理与应用设计[M].机械工业,2008.
为打造宜业宜居的美丽**,切实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建议把解决机动车停车难作为县城建设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拿在手上加以解决。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德昂族家庭教育的变化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
大多数德昂族家长都不希望孩子以后像他们一样生活在山区,一辈子务农。在学业和职业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读大学,有一份体面工作;若不能,他们也希望孩子能掌握一技之长,获得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在养儿防老方面,观念依然存在,但变化正在发生,家长们初步认识到养育儿女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这种现象说明德昂族家长希望孩子能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但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留住人才,影响民族经济的发展。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昂族的生活状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伴随这一过程的家庭教育也在改变,总体上呈现的特点是传统教育内容的部分淡化、失传和新内容的出现。首先,生产生活方面。原始的刀耕火种已被现代农业取代,一些昔日没有的内容开始成为德昂村寨家庭教育的内容,如经济作物的种植,化学肥料、农药、喷雾器以及一些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家庭常用电器的使用等成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其次,信仰习俗方面。年轻一代对自然、鬼神等崇拜不再如他们的祖辈、父辈那样虔诚,许多禁忌逐渐淡化,例如男人们在楼下谈天和做活路时,妇女不能到楼上去,妇女不能跨越男子所用的一切劳动工具,在外劳动的人要等到黄昏时分,随同牛马一同入寨,人畜才能平安等,可以说这种淡化和消失一定程度上体现德昂族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一面。再次,民族历史方面。德昂族较为详细的发展历史现在只有官方、学者知晓,而以德昂村寨为代表的民间对德昂族的历史知者甚少,长者还了解一些,年轻者几乎都不知道本民族历史。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变化
教育方式的变化与教育内容的变化是同步的。一方面,德昂族言传身教、观察实践、口传心记的传统教育方式正在弱化,如,织布、编织等手工艺,那种母传女或姊妹相传的教育方式不再常见,五、六岁的小女孩在织架前由奶奶或妈妈手把手的教育场面已无从看到。再如,通过祭词、歌谣、故事、传说等传承文化的场面也已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前辈已意识到新的现代教育途径、方式开始进入家庭,其中电视是最明显的一种,人们通过电视了解更多的外来的东西,学说汉语等,主流文化通过电视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和思想。
(四)学校及家庭教育影响力的变化
当今,学校教育的功能日渐显现,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主流文化通过学校、老师传播给了新一代的德昂族的孩子。主流文化的渗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德昂族的家庭教育,冲击着德昂族传统文化。由于德昂村寨一般较为封闭,与外界的交往不多,学校影响力的扩大,主流文化中一些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等逐渐渗入德昂族的头脑中,主流文化中的某些文化特质很容易在年轻一代的群体中产生了吸引力,当长辈所传递与他们所接受的主流文化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倾向于主流文化,即使他们勉强接受了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但在传承民族文化上意愿并不强烈,到了他们的下一代,这种传承的意愿就更为弱化。长此以往,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必将不断增大而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必将不断弱化。
三、德昂族家庭教育的建设
(一)宣传和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大家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国家的基本政策,然而,政策只有宣传和落实到位了,才能让更多的德昂族家庭了解和真切地体会到政策的作用。首先,政府部门要把宣传工作融入到扫盲工作中,因为在老一辈的德昂人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文盲居多。其次,也要宣传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政府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各个村寨通过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再次,利用民族节日、宗教活动等契机送教下乡、采用双语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文体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对家长进行宣传、培训与教育,努力把民族政策与教育政策宣传到家庭,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融入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去,破除不利于儿童发展的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德昂族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科学指导。
(二)完善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德昂族所在地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要逐步形成由当地妇联牵头、教育局为主、卫生局和工会参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积极配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家庭教育应由妇联牵头,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协调、调研、表彰;教育、卫生、民政和托幼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加强对德昂族儿童不同学龄段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使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形成边疆民族地区有整体效应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三)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向德昂族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家教专家讲座、家教成功家长现身说法等多种活动形式,强化家长教师功能意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生身家长,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还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教育家长,是良师益友,家长教育孩子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人都代替不了的。
(一)有利于教育时空上的相互衔接
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在时空上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约6小时,在社会上活动约3至4小时,其它时间在家里。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不强。从法律角度讲,家和和老师应负起监护的责任。如果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在时间或空间上出现断裂。这样就使本应相互衔接的教育的整体性遭到破坏,由此,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不良影响就有机可乘。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这已构成一个严峻而迫在眼前的社会问题。许多问题少年、问题学生,其“问题”都可在家庭教育不当或社会不良影响中找到原因,学校教育的失误或转化不利,又使这些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难以自拔。
(二)有利于教育方向上高度一致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孩子在校接受正面的思想教育,满怀进取愿望,回家后家长或亲戚来几句“世态炎凉,人生真谛”,顿使孩子困惑不已;有时家长的谆谆教诲抵不过社会上朋友的几句“肺腑之言”,也使孩子不知所措。这说明三种形态的教育如果其方向不一致,其教育作用势必相互抵消,或引起思想混乱。目前,我国三种教育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如一些有条件从事社会教育的单位,不仅未尽其职,反而以营利为目的,出版、发行、传播一些有害于青少年成长的东西;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导,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和重科轻德倾向日益突出。这一切说明,应增强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责任感,建立一种三种教育力量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育方向,既组织好社会教育,又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参与意识,强化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使三种教育在同一方向上协调一致。
(三)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
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亲密的血缘关系,使家庭教育独具丰富的感彩。年龄越低,家庭教育的先导性、启蒙性作用越大,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而学校教育的统一性、组织性、系统性、集体教育等特点,对学生的品德养成和才能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规范的内化和社会公德的形成也是十分有利的。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灵活性,形式上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在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或之后,开阔眼界,扩展视野,及时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更好地发展其个性品质和创造才能。由于三种教育各具特点与优势,对于特定的教育目标,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难以完成的,而学校教育却可以顺利完成;反之,学校教育力不从心的教育目标,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时,单靠一种教育途径难以完成某一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几种教育途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这是因为,由于学生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成长道路各不相同,他们对家长、老师、朋友的信任程度也会不同,因而对不同的教育活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或排斥情绪。一般来说,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程度越高,对教育活动的认同程度也越高,其教育效果也就越好;反之亦然。教育者总是以追求最大教育效益为目标,所以不同教育形态或途径所发挥的作用就会有差别。
二、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模式。根据不同社区社会、经济、教育组织结构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社区“三结合”运行方式,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一)学校和家庭交流,双向互动
第一,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引导家庭教育。在指导内容上,一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合格加特长观”、“自立、自护能力观”、“发展观”等。二是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三是提高家长素养,让家长以身作则。帮助家长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去了解教育孩子。四是指导家长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熏陶孩子。在指导形式上,一是建立校级和班级的家长委员会。二是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用专题讲座、观摩、学校开放日、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三是开展家教咨询活动,将个别咨询和共同辅导相结合。四是进行家访、校访。使这类形式巩固地成为“三结合”教育的阵地,发挥其经常性的教育作用。
第二,学校、家庭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学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情况;与家长协商教育的内容、方法;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开展多种活动,调动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积极性。
(二)学校回报社区,形成社区和学校良性互动发展局面
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人们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社会注重的是经济效率,社会实践仍然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到底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里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光教给孩子知识,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这不是完全的教育。完全的教育,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的工作。作为一个人,孩子不仅需要知识,他更需要灵魂!他还有情感、意志、信仰、交往、行为规范等方面需要培养和发展。为避免我们的教育变成没有灵魂的教育,就要重视孩子的需要,不仅让孩子学,更要让孩子在实践中用,学用相长,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对社会实践需要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摆正它在教育中的位置,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于教育的推动作用,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三者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使教育真正为人服务,对人有帮助,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社会实践是对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有效沟通
1.从教育目的来讲,三者追求的目标一致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素质提高的教育目的,成为现时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怎样使两者结合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当前,实践的活动方式使三种教育力量为了共同的愿望和目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
2.从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来讲,他们的才能、个性和潜能急待有发挥的场所
传统的教育形式重知识的传授,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重知识的考核,造成的缺陷之一是中国缺少有创造力、有开拓精神的人才,才能的发挥、个性的培养、潜能的挖掘受到了限制。呼唤个性与能力、鼓励独创有思维,迫切需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自我教育的场所。从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来讲,他们缺乏锻炼,渴望自主自立,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有必要开辟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其它的教育途径。我们的家庭、学校与社会只有共同创造学生参与的环境,才能形成一个新的教育资源,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实践作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必会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关心的焦点,成为沟通三者的剂。
3.从教育过程来讲,发挥双主体作用,必须为学生创造发展能力的情境
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担负着塑造人的完满人格和高尚精神世界的基本职责。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教育对人本身的关注就越显著。近半个世纪以来,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大致经历了一个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本位的发展历程。教育过程就是将社会本质和社会要求"内化"于受教育者主体的过程,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创造活动的主体,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最丰富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分析、思考和解决,检验自己的水平,认识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自觉自动地完善自我。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很容易使教育成为一种外部的说教,缺乏亲和性和说服力。实践活动能使教育隐藏起灌输的痕迹,时刻赋予学生活动主体的角色,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技能,活学活用,增长见识,促进教育由量变到质变,使教育内容转成学生自身稳固的东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转贴于
4.从三者沟通的手段来讲,以往的形式与方法存在局限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教育配合,以往三者在联系方面仍然重外部教育、轻学生参与。实践的沟通方式,它所具备的优点在于能焕发出三者教育的活力,组成同一教育目标中的不同的教育层次,各司其职,避免重复教育,构成强有力的教育联合体。
二、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形成整合向上的教育合力
1.家庭教育中父母正确意识的树立首先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劳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现代中国人的劳动意识淡漠,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差。生活中有许多本该由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被家长包办代替了,使得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应当具备的劳动能力减弱或丧失。这是因为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是孩子应尽的义务,家庭是由家庭成员组成的,每个家庭成员在享有家庭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家庭义务,孩子即使年幼即使未成年,他也是家庭成员,他也应尽义务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之一。从另一角度来说,劳动是儿童生活的基本权利,因为孩子在劳动中学到知识,获得乐趣,因此,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大有好处。
其次,注重与孩子的思想、情感交流,鼓励孩子参加实践。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者,家庭是儿童、青少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经济上的联系,生活上的依赖,使学生和家长形成了极为密切的关系,极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家长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动员和引导,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态度,这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孩子在参加社会实践之后,父母一定要倾听孩子的感受,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帮助孩子总结和提高。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要注意与孩子建立良性的积极的双向沟通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教育活动能在父母、子女之间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