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2 16:24: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学习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二)可以减轻家长、老师的负担。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学生自己受益,而且能减轻家长、老师的负担。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检查订正作业的习惯,那么不需老师和家长提醒,就会把作业认真地做完。
(一)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初中学生普遍学习被动,学习无计划性。很多初中学生上学时常常忘记带学习用具;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初中学生年龄小,依赖思想严重,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外阅读能力差。很多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堂学习,课外看电视,迷恋游戏,甚至谈恋爱。有的同学看课外书只是走马观花地看,或者看一些毫无益处的言情、网络小说。
(二)初中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家长的一些不良做法往往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学校里,部分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心中只有教案,没有学生,对教师的教体现较多,对学生的学重视不够,对教师预设的结果展示较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不够,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师教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未能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书写不规范。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表现在: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的道德要求,把违反纪律看做“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视作“勇敢”,等等;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导致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一)意识培养,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向学生透彻地讲述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以及某一习惯的操作方法及其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操作。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动机的支配,都是为了取得对自身有益的好处,没有人乐意做一件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情。
(二)明确要求,反复训练,长期坚持。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习惯要求。
1.预习。
2.认真听课。
3.上课主动回答问题。
4.上课记笔记。
5.课后复习。
6.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三)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就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老师要严于律己,事先垂范,从“我”做起,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按时到校,按时进教室,遵守各种纪律,认真预习、准备,书写规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重视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
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笔者调查的对象是广西贺州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这个中学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不存在择校行为,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这次调查以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统计方法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计算,以确保真实反映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习计划的制订执行情况调查,课前预习准备情况调查,课中学习情况调查,课后复习情况调查,以及考试情况调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笔者发现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计划制订执行普遍不受重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生而言,有计划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更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如何能够恰当安排好各项学习任务,不仅有利于保障学习的有序进行,更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实行学习管理,并能阶段性地对照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以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不断进步.
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计划的制订执行并不理想,认真制订计划并坚持认真执行的仅仅占有11%,占据15%的学生坦言根本没有学习计划,其学习处于一种盲目随意的状态.
2.不重视课前预习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理性的学科,如果学生在课前就注重预习,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会取得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但是预习习惯往往很容易被学生忽视.有不少学生甚至存在着这样的心态:预习没有用;看不懂没关系,反正老师上课会讲;或者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预习数学.
3.课中学习精力不集中
高效的课堂效率是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目前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是听课.如果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很快就能在教师的启发、帮助、指导下,减少困难、少走弯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但是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全神贯注听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经常在课堂中开小差,人在教室心在外,或者被动听课,看着很顺从,其实只顾听讲,不去思考,也不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跟老师不知道如何交流.
4.课后复习和作业巩固不认真
课后的复习和作业的独立完成,是巩固所学的新知识的保障,也是强化和掌握新技能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数学学习,关键在于解决一个“懂”字,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并通过课后及时复习等活动来完成作业.但是不少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对复习存在误区,有的学生认为作业来不及做,已经没有时间去复习了;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做大量的习题,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把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再看一遍,缺乏正确的复习方法;有的学生只是看看知识点,看看例题,不会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方法与建议
综上可知,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中,其数学学习习惯存在诸多问题,那么,针对这些现状,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1.树立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原则
笔者认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教学暗示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产生自我心理需求,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明确坚强的意志,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前提.
适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养成在训练中得到收获,在体验成功中找到乐趣.
2.加强思想教育,充分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自身严格的要求、坚强的意志,以及努力的实践.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自觉培养、努力实践.
3.充分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行为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极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充分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良好的习惯包括:情绪、语言、仪表、板书、解题等.此外,青少年的模仿能力较强,在校期间,极其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潜移默化之间,不断模仿教师的行为形成自己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为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榜样.
4.反复训练以形成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也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①要想改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本方法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教师应该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制定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朝着积极的方面努力,善于暗示和提醒学生不做违反规定的事.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农村中学的学生在课后多数都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父母对此又疏于管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并通过反复训练,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初中生智力并不低,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作为学生,学习就是他们的天职,必须将学习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农村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阶段,课程的增多,知识的复杂,使大多数学生感觉到学习很吃力,因此,尽快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非常重要。
一、学习习惯的含义
习惯是一种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固定行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经常性和自动化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如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学习中善于思考,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地复习功课;坏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如:上课时不听讲,课前课后不预习功课,经常考试作弊,抄袭别人的作业等。
二、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发现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初中学生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没有养成计划性的学习习惯;二是学生不习惯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三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写、听、说的习惯,这与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关;四是在学习中不善于总结和做笔记,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五是不善于用新华词典等工具书,缺少课外阅读的资料和阅读的习惯;六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两耳不听课堂事;七是学习懒散,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作业;八是不善于思考,甚至在学习中没有思考的习惯。以上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给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三、农村初中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
1.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发育时期,青少年的思想不稳定,容易被外部思想左右,在做事方面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搞好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农村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还处于应试教育的理念中,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是能够看得见的客观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成绩,轻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足,从而使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家庭因素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下,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顾。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由于其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也由于隔代关系和亲疏远近的原因,在孩子的管理上主要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后学生在学习成绩的压力下产生懒惰的心理,甚至出现逃学或者退学的现象。
3.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计划生育的严格实施,农村很多初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生活习惯,不爱劳动、怕吃苦、不爱动手,平时父母亲的惯养使孩子形成霸道和懒散的心理,将家里的生活习惯带到学校中去,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养成。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小学时候就开始,这样在进入初中时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初中课程的学习。但是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了培养的难度。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做到:
1.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学习要有成果必须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好坏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成绩上,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在学习中指点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懂得了课前预习、课中思考和课后复习等基本的学习路径,
2.约束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形成
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对各种诱惑的抵制力比较差,不能克制自己长久从事某种行为,因此,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学习制度约束学生是不可缺少的。学校要重视校规的实施,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促使教师和学生认真执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很多在小学时就已养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就必须矫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即所谓“破旧立新”,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因此,在每学年初一新生入学后,学校教师在教学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重视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克服困难,自觉地培养。
参考文献:
不少中学生觉得英语是一门费力多,收效少的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制定学习计划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意志薄弱,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上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和好恶,忽冷忽热,一曝十寒。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一方面学生要在每学期初制定一个学期总计划,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进度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许多学生执行计划时往往有始无终,这主要是没有遵守学习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定计划目标过高,超过了自身生理负荷所容许的范围,尽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预定的学习目标却未达到,这种挫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信心、情感、意志等动力要素,产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所以制定计划时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制定的计划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体验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想要向45分钟要质量,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环。预习通常要做到:借助音标、录音机,读单词,了解词义,初步读懂课文,能就课文回答一些表层问题;借助词典、课本、笔记、参考书等到资料,了解一些单词和短语的用法,找出疑难问题。课前预习有重要的意义,它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能激发求知欲和认知兴趣,能更好地领会、记忆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在预习新课时,要学会对比分析,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汉语语言和现代英语均属分析语言,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可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简化学习过程。而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如英语中有汉语中无的助动词、系动词,便是学习简单句的重点、难点。也可通过比较新学项目和已学项目的异同来发现问题。如学过分词作定语后,再学不定式作定语,比较它们在意义、使用范围、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就能抓住学习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关键。抓住了本质,学习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分析对比还应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
三、积极认真上课
预习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英语课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充沛的精力,能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心情不佳,疲惫不堪,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即使你最喜欢的乐曲也可能变成催眠曲。要想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平时就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开夜车;课前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善于排解不快之事。其次,课堂上要五官并用,积极投身语言交流。语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密度高、容量大、活动多。事实证明,积极活跃,乐于模仿,刚强上进的性格有利于英语学习。内向型的学生就要注意抓住活动机会,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时时注意克服性格上不利因素的影响。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点,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做好笔记,跟同学结成对子,课后互对笔记,认真整理。
四、课后总结活用
课堂上所学知识,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予以巩固。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溶入一定的知识体系。如学习了“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如果其宾语前的动词是某些感官动词或使役动词时,该动词不定式要省略to”后,我们可以把这些动词归纳在一起,以便于记忆。可总结为: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to),三使(make,let,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at)。这样的归纳总结能梳理知识的条理,能加深记忆,有利于知识的内化。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能力。一些好的英语学习者都是通过使用外语来学习外语的。因此在课余时间我们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力所能及的写作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英语。
制定计划——课前预习——积极上课——归纳总结——及时复习——课后读写,这个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长期的训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我们将受益终身。
怎样才能把学习英语变得像母语学习一样容易?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在我们现行教材《Goforit!》中,我都很强调课下每日听磁带的重要性。坚持听磁带的更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听的同时,进行跟读;要求耳朵很敏锐地找出自己与原声带中发音不尽一样的地方,并不断减小差异,使自己的语音更加地道。这也就是模仿的真谛。每个孩子不应把听读当作是一期课中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应把每日的听读作为一种习惯来养成。
此外,听课文朗读磁带的同时也是在复习课文,它帮你更好的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为什么我们在作题时,经常会莫名地选中一个感觉上正确、但又无法清楚解释其所以然的答案,很多人称它做冥然中的第六感,其实它是大量正确语言输入信息在你脑海中形成的潜意识,即语感。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习得的。几乎所有的语法点、音标、文化趣味知识补充都是为了更准确、更流畅的进行对话交际运用。我们除了书面练习之外,还采用了录音作业,其目的就是从音准、语调、顿挫和流畅程度这四方面考察学生的发音情况。我将录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评语,回录到这盘磁带上,让孩子作保留,在比较中看自己发音中的进步。:
另外,在和家长做电话回访时,我常听家长们说到在家不敢跟孩子们说英语,害怕自己的错误发音会影响到孩子。其实家长们参与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不光是可以和孩子扮演不同角色来熟练对话,还可以引导孩子对物体或事件进行简单描述或对自己的各种意愿进行表达,更重要的要加以鼓励,促进孩子说英语的自信。孩子有发音不准确的地方,老师会在课堂上帮助纠正,或孩子通过听朗读磁带来自我校正。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胆尝试才是最重要的。
读有两种形式:一是课内朗读,二是适当加入课外阅读。朗读又分以下两个素材来源:一是课本上的对话或阅读篇章,一是练习册上出错的题。在我们朗读的过程中,嘴巴在读,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脑子在想,所以它最能将我们的感官系统完全调动并使之相互配合;而反复熟读练习册上老师订正过的题,可以使正确的语言在大脑中印象更加清晰。要不古人怎么会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另外,适当加入英语课外读物是扩充词汇的好帮手。多接触英语总归是好的,但它又一定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我经常向家长、学生推荐的是《21Century(初中版)》,山西临汾师范大学出版的《英语周报》,《空中英语教室(ClassroomStudio)》(初级、中级版),而中央二套每天中午十二点和晚七点的《希望英语(Outlook)》节目就更加经济实惠了。
对于初中、小学的孩子,现在的写作训练基本要求在50个词左右,不超过80个词。就像汉语记日记、周记一样,英语也需要这样的练兵场。学生应习惯于经常性地写一个小段落,讲讲身边的人或事。一来是能提高对英语的自如运用,二来考察了孩子们的洞察力,培养其发现新生事物的能力。所以常写、多写是大有裨益的。
课堂上学到了很多语言现象,这些知识需要课下一定量的习题来进行巩固和检测。朗文教材配有专门的练习册,每单元的题量大概是10页。每一道大题前都会给出一个范例,我们要求学生读懂这个范例,明确它到底是在考什么,再在脑海中搜寻对应点的知识进行作答。基本上,在课本出现的句子是标准模式句,是为了让学生快速明白的掌握,句子一般不会太复杂。而练习册上的句子通常就会很长,而为设计一道小题,必然要加入一些新词汇。所以在学生们做题时要提醒他们随时积累新词汇、短语、句型以及表达方式。
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题五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这条大道上领略到旖旎的风景,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Goodhabitsleadtogreatsuccess!总之,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话所说:“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的进行练习和强化。
参考文献:
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的运用来预习,引导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预习的好习惯。教师应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重点、难点,并完成相应的预习效果检测题。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如词义辨析、词汇的固定搭配及重点句型。比如我会用激励性的话语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扎实有效的预习,谁能很完美地说出可用来表达建议的句型?”做了充分预习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抢着表达。让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喜悦感”和“被羡慕感”的同时也能带动一部分被动学习的学生。然后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加以点拨,重点讲解。从而达到精讲多练的课堂效果。对于学生的展示情况一定要予以评价,量化。通过这种“先学后教”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反复给学生强调不能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通过预习联系到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达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作用,在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的训练中发现新的问题,哪些知识自己不明白,要勇于、善于质疑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讲,对于不懂的,要勤于向教师、学生请教或探讨,这样学生会渐渐养成在整个预习过程中都很投入,全面动起来,积极思考起来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养成背诵、持之以恒的习惯
背诵就是对知识的识记,英语学习是一个反复记忆、反复练习、反复使用的过程。许多学生花大把的时间来背单词,可是许多情况下,效果不是很明显,不久就忘,也不会实际运用,以至于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鼓励并要求学生在记单词时要音、形、义放在一起记。单词要放在句子、文章中记忆。在将近二十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英语课文背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英语课文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为阅读理解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在英语课文背诵方法的指导,首先通过查生疏单词的音标,或者跟读录音、教师来扫除语音障碍。其次,带动学生一起朗读、思索,分析较长的句子,依据语法规则、固定句型、时态结构等来断句。要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死记硬背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思想道德教育及作者的逻辑表达。掌握常考的语言点以及用来表达思想的交际用语。
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初有必要强制性执行。在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由小组长在规定时间,限制的次数中抽背其他学生,而小组长由教师抽背。常抓学生的早读和晚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要时采取灵活的调整和有效的措施,英语课文的背诵绝对有很好的效果,对增加学生对语言点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 积极参与,上课专心听讲,会做笔记的习惯
语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密度大、容量多、活动多,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点,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做好笔记。教师讲课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得学生专心听讲,即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精力,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能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化的直观教学,特定的情境设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课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听懂、易接受,注意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培养学生边听边动脑筋思考的习惯,主动参与 pair work(小组活动) role play(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需要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确保听清、听懂、听透,而且要时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比如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4. 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学生刚学英语时,自控力较差,上课容易走神,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增加自己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学生以积极态度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应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思路始终随着老师转,并积极地参与思考,把老师讲的生、难点都详细地记下。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自己紧跟老师,不至走神;另一方面,又练习了写的能力。
二、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学生所学学科较多,课业较差,所以所学知识很容易被遗忘。老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每天课后都要复习当天的内容。如词汇、重点日常用语或句型和语言规则等。过一阶段还要进行阶段复习,使觉得的知识在脑子里扎下根。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克服抄袭现象。在做作业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并且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学生总是依赖教师是不行的。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老师教给学生学法,让他们养成自学习惯。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知识对英语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知识只有从自学中才能获得。因此在获得英语单词拼读能力后,应鼓励他们积极地自学,养成自学的习惯。如:可以让学生阅读《英语辅导报》等英语报刊,必要时让他们借助于工具书阅读。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既可以学到许多各方面的知识,又能培养自己阅读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四、给学生听说练习的机会,养成听说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的习惯,能让人一生收益,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 ”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初中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 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
培养良好学生说的习惯。要求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初中学生较之高中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现行的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初一年级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养成经常开口的习惯
说可以被认为是听技能的一面镜子,说如听一样,属于口语能力,因为说也是一种将信息传给其他人的手段和用英语交际的基本形式。说是指口头用英语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说的能力包括内容(有话可说)和形式(有话会说)两个方面,学生说英语水平的高低,主要时要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英语是一门语言,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如果我们不养成常开口的习惯,要想说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我们只存在英语运用中,才能学到英语,使学生养成开口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存在这种现象自己想说但又怕说错被别人答话。所以老师必须转变学生这种思想观念,鼓励他们大声去说,说错就改。同时也要告诫学生之间应互相鼓励和帮助。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与学习有关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初中阶段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于学生刚刚进入中学时代,它不像小学阶段那样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课,而要全方面学习所有的科目。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习惯养成就非常重要,它甚至牵涉到以后的高中学习和以后的生活模式。
随着科目的增加,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学生两极分化开始严重,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双差生”的增加。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很有必要。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教学中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没有预习或预习效果较差,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在听课过中不免有生吞活剝的感觉,学习效率当然很低。因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预习,并布置少量的复习作业,比如教师在讲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后,除了布置相应的练习,还应布置些简单的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让学生预习后做,这样明显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就初中学生来说,要靠教师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教师要力争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学生的兴奋中心,努力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注意方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习惯
数学学习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公式、定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了解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比如完全平方公式,很多学生就容易记成(a±b)2=a2±b2 ,因此,课堂上应该通过拼图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牢、记得准。只有把课堂知识理解透了,才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当天教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效克服遗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在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就越差。因此,每一天的学习内容都应要求学生及时地复习,教师在课堂上应检查复习的效果,对复习效果明显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与表扬,以调动其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及时复习的同时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以便于及时提出解决。
五、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能反映出教学的效果,而且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果学生从小做作业就养成了马虎、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学习效果绝对不会好,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上交。在做作业的时候,对不理解,不懂的题,学生就可以自己通过翻阅资料做好笔记以求正确答案,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且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统一格式,提出具体要求,以后逐步消减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字:初中 数学 教学 学生 习惯 培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从事学习的第一步,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该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自己的认知,比如哪些是已经明白的,哪些是不清楚的,哪些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哪些是可以简而带过的……而想要明白这些,课前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知识往往彼此之间有很深的联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学生自觉的复习之前的知识、预习新的知识、自觉的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预先导入下节课的知识,以便让学生在课下及时的预习,比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我们就要及时的引导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那么现在就有一种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那么它有什么独特的性质吗?大家可以在课下自己先看一下,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呢?它有哪些特点呢?它和轴对称图形有什么联系呢?下节课我们就要讲到,同学们先预习一下,看到时候谁发现的多,谁能够理解的透彻!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预习。果真,在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很多特性,比如顶角角平分线和底边垂线是一样的,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相交等等……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能力是现阶段人们社会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同时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项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技巧,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格以及交流能力,正所谓“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大家交流一下就有2个不同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可以很好的达到这样的效果,实现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趣味化。在笔者看来,作为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习惯,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有活力,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讲的就是没有合作学习的后果,而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就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在课上或者课下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合理监督与引导,以免有些学生趁机开小差或者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另外教师也可以创造独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能够相互之间配合完成某项任务,让他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再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的进行学习,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项发散思维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扩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独特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以便在培养学生做好数学学习的同时在生活中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的目的重要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任何问题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多面性因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比如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后特别是代数中的应用题、几何中的推理题要善于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做到一题多解,另外还可以尝试一题多变做到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而周全的的思维习惯,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前两个要素:一是“努力追求”、二是“充分发挥”。前者要求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力去追究,后者是要求努力去发挥一切有利条件的作用这二者都离不开“努力”。
四、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
数学知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存在着紧密的、必然的联系而教材中的每一章节的知识是相对分散、相对独立的。要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必须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归纳总结习惯同时要让学生经常养成回顾知识的习惯才能对数学中的概念、性质理解和掌握。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所学知识进行总体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对比理解
第二、每学完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
五、培养学生认真的习惯
学好数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认真,认真审题、认真思索、认真总结:认真审题是指在测试、检查时要先弄清楚题目给出各种信息有关的条件和要求解答的问题,并把题目形象化、具体化。不仅要弄清楚显露的已知条件,还要努力发觉隐含的已知条件;不仅是弄清楚要求解的显露的问题,还要弄清楚要求解的隐含的问题。只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才能正确解题。认真思索:在解题过程中,要依据题目中题设和结论,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由题设探求结论,即“顺藤摸瓜”。或从题断入手,根据问题的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追根溯源”。或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得到解题的全过程。认真总结:测试、检查后的总结,主要是对就测后的回顾与分析。通过回顾和分析,能查清缺陷的知识和薄弱的环节,使数学知识更加巩固和完整;对失误原因的寻找,能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努力方向,使以后的测试、检查取得成功。
习惯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时期不断反复练习的过程,它与一个人的意志密切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要有起始时的决心和信心,而且还要有坚持不懈贯彻这个决心和信心的意志。 同时还应该学会控制、克服惰性、懒散、拖沓等不良的学习行为。不控制、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就不可能有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作为一员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计划的帮助学生明确正确地学习目的,端正诚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较快、较熟练的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
预习、上课、作业、实验、复习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五个重要环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就要从这些环节着手,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1、预习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章节内容,归纳含义;“划”要划重点、要点、关键字、词、句,在章节内容上圈圈点点。“写”要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老师上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特性、公式、单位、应用等多温习几遍,记在脑子里或笔记里。
2、上课概括起来就是“眼到、耳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仔细看,养成仔细观察演示实验、直观教具、板书的好习惯。“耳到”就是要认真听,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心到”就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即学知识,又学方法,既要结论又要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手到”除了按照老师要求与规范完成课堂练习、实验操作外,还要记好课堂笔记,积极举手发言。此外还要培养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习惯等。
3、首先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消化,使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联系得到强化;其次要养成制定复习计划的习惯,整理复习提纲的习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演绎,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其规律,使知识“结构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1、抓好开端,从早做起,要求明确,贵在落实
万事开头难,开端是关键。第一节物理课,第一次物理实验,第一次物理作业都是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机,预习、上课、实验、作业、复习每一个环节都要讲清楚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训练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如物理计算题,必须有已知量、公式(或推导式),必须要带单位运算,单位必须统一(或者是国际主单位),必须有答案。要求明确了,解题规范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2、加强指导,传授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在培养每一种习惯之前都要讲清楚必要的道理,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教给具体的方法。如课前预习,教师要加强指导,布置预习提纲,明确预习要求:通读——找重点——划概念——圈关键字、词——记录疑难点。开始要有点强制性,及时检查、评价预习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又如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重点,传授观察的方法,先观察实验操作过程,最后观察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反映,在此基础上,再引导、督促学生去自觉实践或实验。再如整理复习提纲:开始可能是定义、公式、概念等简单的堆砌或照抄教科书的“内容提要”,因此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归纳、联系、比较等方法进行记录,使新旧知识能有机的联系起来,加以记忆和复习。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有些方法经过规范化之后,本身就成了一种习惯。
3、从小事着手,点滴抓起,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事着手,从单项着眼,从一点一滴抓起,严格训练,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由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渐形成全面的系列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实验操作规范的习惯,根据课本内容就有以下几个大致要求:一、仪器的性能、规格、使用要求等;二、实验装置的先后顺序;三、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四、实验故障的排除和分析;五、实验数据的读取;六、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误差分析;七、重复实验操作,重复读取数据的必要性;八、实验后对有关问题的思考、研究等。以上这些要求我们只能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具体、明确,一个要求一个要求的加以培养与训练,坚持不懈的抓下去,才能逐渐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及时检查,适时评价,表扬激励,习惯成自然
一、走近学生发现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这些话给我们提供了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放下身段、走近学生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才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要求,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改进,怎样去改进,并且还要不断强化,以免不良习惯反复发生。
二、乘热打铁赢在起跑
七年级学生的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而且他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就要趁"热"打铁,下大力气,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学生的书写关、发音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并适当利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中学习,初步培养乐于听说的习惯。
三、授之以渔言传身教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作为教师,要不断地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时刻注意加强学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想方设法注意和克服可能出现的、常见的不良习惯。同时还要以身作则,发挥指导作用。比如,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教师板书必须整洁、美观,要求学生开口讲英语,尽量讲英语,教师首先要起模范作用,自己见了学生要主动讲英语,而且要尽量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材料示范讲英语,并运用实践之中,使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充满信心,形成听说的良好习惯。教学实践表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用自己做到了的去要求学生,学生一般都能认真做到,并且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和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英语。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帮助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正确方法去学习英语,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一旦学生学会和掌握了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正确的方法去学习英语,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听、说、读、写等能力。
四、开展活动丰富内容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就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45分钟课堂为中心的思维定势,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英语学习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因为向45分钟要质量是有限的,即使发现了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没有充裕的时间予以纠正。而在课外,我们可以通过师生交谈、考试、测验及平时作业等途径,反馈教学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存在问题,达到预期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需要,补充形式多样的语言材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演短剧、师生自由会话,形成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丰富英语学习内容,加大语言输入量,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素质。学生自身的英语素质提高之后,养成良好习惯便成为内在要求,他们便会自觉地完成教育。这是更高层次的习惯培养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初中生可塑性强,这个阶段是最好、最适宜培养良好习惯的时代。抓好初中时代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而使他们终身受益。以下笔者就对一般性学习习惯和发展性学习习惯两个方面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我们学习新课的前奏。预习的好坏,往往能影响到我们听课的结果。通过预习,我们不仅能带着问题,抓着要点来听,而且还能使我们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听课的效率更高,收效更好。因此学习每一节数学知识时,要求学生预习必须做到:①要妥善安排时间;②要明确任务,预习的总任务是感知材料,初步理解新课内容;③要看、思、做结合。用笔勾画出书中重要内容,动手做课后练习,遇可疑的问题要做好记录;④预习前教师要布置预习提纲,预习提纲不宜多,要少而精。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用“提纲导向、抓住两点、知识迁移、记录疑点等方法。
2.培养学生听课的习惯
首先用“心”、用“脑”去听课,要进入角色去听课,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思想才不会开小差。要听出老师上的新知识,复习的旧知识,要注意易错之处和老师上课的重点、难点,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问题。其次边听边想,想到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不懂之处,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看到什么知识点就要想到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
最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回答问题时,要排除心理和思想负担,不能怕别人笑话。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地、毫无顾虑地回答自己所想的东西,回答对也不骄傲,回答错,也不责怪自己,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学习精神,敢于面对失败,大胆发言,踊跃发言。
3.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次做作业时先认真阅读课本和重温听课笔记,记住有关的公式、规律,然后再像对待考试那样,认真解答每一道作业题。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稍一思考就问别人、看书本,应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求独立解决问题。
二、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养成处处思考、时时思考、寻根究底的良好习惯。观察数学图形要“观思”结合,听课要“听思”结合。做完题后要反思,不懂的问题要长思,概念律要深思,关键知识要细思。正面思考受阻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某一思路受阻,就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侧面去思考。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观察做到有序性、全面性。第三,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如观察教具演示和数学实验,观察数学模型、函数图象、几何图形。通过以上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的敏锐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提出富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方案,用批判性思维、怀疑的目光审视整个教学、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提出反面意见,在问题讨论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争辩,在作业中发现学生不“循规蹈矩”的创新解法要给以表扬。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上因“怀疑真理、异想天开”而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学生向前人挑战,打破学生对科学家的迷信,使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3.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的时机要靠教师来创造。例如,在《去括号》一节的教学中,我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但结束这节课前的测验中却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去括号的方法不能掌握,并且在经过两节课的复习,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令我十分不解。后来,我就给同学们讲,看来这节内容我是教不会你们了,现在请自己自主探究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你们自己来找方法。经过一节课的自主学习,结果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掌握了去括号的知识。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教不会的知识,怎么能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呢?原来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机器,他们带着问题探究方法,在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知识。在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和规律,这比教师自认为理想的经验和方法要更直观、更实用,使得学生把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4.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自信心不足,或是基础太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给我展示的机会;让我说我想说的话;让我在玩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我是特困生,希望老师和同学给我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学生不愿意跟别人合作呢?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习惯。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做到
群策群力,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学习小组的成员就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
(1)设计要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操作不方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吸引力的研讨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开放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2)合作形式的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形式十分多样、活泼,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在班内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也可以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如:横向小组合作;纵向小组合作;好朋友小组合作等,让孩子们在积极的参与中,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使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这样,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