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2 16:24: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劳动教育的课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劳技教学只有从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分层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做的实践与探索。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的个性化教学。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对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对于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对于劳动与技术课教学最优化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劳动技术教课分层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分层教学的理念
分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教会每一位学生学习,教会每一位学生思考,教会每一位学生探索,教会每一位学生动手,使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劳动与技术的主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能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要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
2、目标分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调控和导向作用,对学生具有诱导和激励作用,它既是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
3、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1)根据学生学习劳技实际水平分层次组建学习小组。每班一般4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
(2)指导小组制订学习劳动技术的学期计划和帮教措施。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邦互学。
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状况和潜能,围绕教学主线(目标),组织布置学生学习,讨论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点,让学生借助于团体的力量和智慧,借助于其他学习工具和资料化解难点。
4、分层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在教学时,相应地改变了一些策略。首先拟订学期考核标准:第一,凡每次完成作品得到90分以上的,优先参加课外工艺小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月1次,制作一些工艺性强的作品)。第二,优先参加校级劳技工艺制作竞赛(每学期一、二次)。第三,凡在校级入选的作品,优先考虑参加校级培训(校级工艺组,每月培训一次)。第四,每学期,所有完成作品中,有4个85分以上的,总评为A(优秀);70―75分之间的总评为B(良好);全部完成上交作品,无论及格与否总评为C(及格);发现一次作品不上交的总评为D(待及格)。第五,反在校、区、市级获奖的学生总评为优秀。以上考核标准,在开学初,每个教室张贴上墙,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并在每个班成立考核评价小组。在七年级的基础上,把部分优秀的同学组织起来,以小组为单位,每次作品直接交到小组的作业箱内,由组长直接进行测评。组长的作品,组与组之间交叉互评,完成后,连同评价表一起交到任课老师处。这样,教师只要花很短的时间,复测一下来之班级同学最可信的作品评价依据。
另外,劳技课成果的展示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展示,调节学生情趣,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观摩的机会,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对劳技学科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三、劳动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劳动课程与技术教育课程归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框架之下,同时,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于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良,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虽然课程改革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进行高度的反思。本文就是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很多小学都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很多小学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依据相关规定,小学院校综合实践劳动课程需要保证每周三课时,但一些小学院校在劳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将小学劳动和技术教育与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领域相融合,并且只有一个课时。这样的课时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是不相符的,很多教师对此也很茫然,因为多领域的融合不知道教学活动的开展该如何下手,甚至一些教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采取忽略的态度,基于此,小学院校对于课程设置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地位不明确
以往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教学中以单独的课程存在,并且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框架下,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良好地呈现出来,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原本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了满足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整体框架之下,使得很多教育工作人员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有所弱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能融入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的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不明确,对于课程教学改革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思考
(一)提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小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合理、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符合课程教育改革的初衷,进一步扩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虽然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于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之下,但是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也需要保证,同时还需要安排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使得劳动与技术教育得到了重视,没有对课程教学改革造成不良影响,还能使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内容落实到位,小学教师不必再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感到困惑,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落实探究性学习,健全和完善劳动技术教育体系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课程教学改革后,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的征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很多的小学院校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应用的教材并没有征订,给教师教学活动的落实、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阻碍。因此,小学院校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是教育工作人员要注重创新,以小学院校的特色为基础,创建符合小学院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体系。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落实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探索、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明确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地位,同时也促进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院校和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而促进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扩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更好地保证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抓好课程教学是搞好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评价工作。我院作为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二级学院,在开展学生评教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以期与各二级学院共同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 学生评教的意义
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如何可以直接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因此,教学中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流过程。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课堂教学的直接接受者和体验者,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学生方面直接产生反应。所以,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非常实际和必要的[1]。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能及时收集教学效应,同时让教学管理部门掌握有效的反馈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帮助教师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不可缺少的依据,是为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服务的得力措施。
2 我院实施学生评教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作为二级学院,在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开展课程教学质量的学生评教。自2006年开始,临床学院每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中开展一次“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 评选及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逐渐形成有我院特色的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方式。
我院所开展的“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公平、公正
此项活动的原则为: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完全由学生投票产生。
评价与评选方法为:每位同学对本学期中所有曾经授过课老师的教学质量按“优、良、中、差、无印象”五个等级进行如实评分,再按25%的比例推选自己认为“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
医学教育具有特殊性,授课课程多,授课老师更多,往往每学期每个班的授课课程达10多门,授课老师有二三十人,而且每个班的授课教师并不一样。因此在实施学生评教时,我们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选,每班根据本学期授课教师总数的25%评选出“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
统计选票和评价结果时,先由年级学生会和各班团干负责统计各班的选票及评价情况,再交至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审核统计结果无误后将评选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并对获奖名单进行公示,如对评价结果有异议者可进行核查,确保学生评教的公平、公正性。
二是简单、易行
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在谈到成功办校的经验时,特别强调了学生评教的重要性,该校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给授课老师按五分制评分,平均分低于四分的教师要求自动辞职。在长期教学管理活动中,我们也很有感触: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把复杂的观念或事情讲得非常简单,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越简单,就越容易理解,越能有效执行;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相反,而将很简单的事情讲得或做得很复杂,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很难落实,收效甚微。另外,作为二级学院除了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外,还负担繁重的医疗科研工作,缺少人力和资金投入评价工作,因此需要探究出一种既简单易行、节约成本,又能达到良好效果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有研究表明[2],学生评教这一方法既花费不大且有相当的信度,它的信度范围通常在0.8~0.9之间。为此我们制定了《“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评选及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活动方案》,整个活动仅用了三天时间,而且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培训,不需要专项经费,所产生的数据可信度高,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意愿,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数据使用EXCEL软件便可进行处理。
三是成效明显、影响广泛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够使所有参加授课的教师都能被列作评价对象,两年来我院共有教师415人次接受学生评教,其中110人次获得“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称号,获奖率为26.51%。上一学期,通过对82名临床专业授课教师的调查显示,有85%的教师表示重视学生的评价意见,有78%的教师对“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活动及结果表示认可,65%的教师表示将通过自学或希望得到进修培训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 实施学生评教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在实施两年的学生评教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师生对评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理解不够,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不敢正常管理,会有少数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跟学生搞好关系,放低对学生的要求,就可以得到学生的好评。二是教师对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缺乏认识。个别教师不能深刻反思自己,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结果,甚至有抵触情绪。个别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给我打高分,我就给学生打高分,甚至在课堂、课后进行“拉票”。三是少数学生对参与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的目的不明确,不能正确地评价教师,甚至把参与教学评价作为向任课教师报复的机会等[1]。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学生评教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首先,加强对学生评教活动的宣传与发动。一是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发动,让广大师生明确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心。二是做好对学生进行评价前的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评价是自己学习的一部分,明确自己在评价工作中的地位,以唤起学生参与教学的民主意识。三是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让教师端正教学态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并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认真总结,做好自我反思,并将其作为改进自己日后教学工作的方向。
其次,要正确看待评教结果,找出差距,扬长避短。学生评教代表的是学生方面的意见,所反映的仅仅是教师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发挥,一次评选或评价并不能全面或真正体现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因此不能将学生评教作为单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需要结合对教师进行授课质量的量化考评,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哪一方面存在的不足,这有助于教师本人总结教学经验,找出问题并予以解决。
再有,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一是确保学生评教教师的积极作用,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妥善处理好评价结果,采用恰当方法反馈信息,组织专家督导组或院领导参加对学生评教低分、学生反映意见大的教师进行诊断性评价。二是重视课程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不仅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师教学进行监控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管理部门提供在课程教学质量方面的量化数据,把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研室和教师个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后,对于学生评教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奖励,并请优秀老师上公开示范课,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学生评教分数低、学生反映意见大的教师,应暂停其主讲教师资格,可以通过进修培训、指导帮教等方式促其提高,经专家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任教。
最后,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通过院内培训、外出进修,开展教师授课竞赛等活动,进一步促使广大教师重视和提高教学技能与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师是教育者,也是服务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被服务对象。作为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满意,学生对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质量测评也对教师有益,但学生更是教学评价的最直接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施学生评教的目的。
在劳动技能课堂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动手操作、编织等劳动技能。如何才能把劳动课这门课程教好,使学生爱学、会学。 我采用灵活的教法,学生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变机械地学习为有目的地学习。从创新、合作和成效三方面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创新
在劳动技能课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 低年级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的本领,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体会劳动课中的乐趣刷牙、打扫卫生、叠衣服、系红领巾等习惯的养成。
例如:
1、刷牙
在刷牙课上,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杯子和一个小牙刷。我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每次上课前,我总是要问每天刷牙时间,为什么要刷牙?让每个学生轮流表演,还运用儿歌让每个学生牢固掌握刷牙的方法,略差的学生,我手把手的指导,,教育学生养成早晚刷牙、漱口的卫生好习惯。
2、系红领巾
课堂上,我采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每天来到学校要戴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护红领巾,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骤练习系红领巾,采用一帮一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带红领巾和洗红领巾、叠红领巾的正确方法,不会的,我在课外进行辅导,耐心的教育,收到了成效
二、合作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技能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例如:
1、穿、系鞋带
能充分发展学生手指协调活动能力,养成独立完成事情的好习惯。我采取穿好的鞋,让大家轮流欣赏老师的作品,引出今天的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的鞋带是自己系的吗?谁来帮助老师完成系鞋带全过程,只有两名同学能独立完成,其余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才能勉强的完成。通过今天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后自己独立完成,不要在让父母为你们操心了。
接着,我讲鞋带系好的好处和不系好的坏处。然后利用自己穿带鞋带的鞋子,进行分布练习,教师辅导,纠正不足。最后,分组练习,组长负责把每个学生都教会。老师并利用游戏比赛的方法,比比那一组的学生以最快完、系的最好完成任务,及时颁发奖品。
2、炒酸辣白菜
记得学生炒酸辣白菜的时候,我就亲自示范切炒,并讲述方法,逐个辅导学生刀法。手把手的教,个别不够熟练的,丝切的不均匀的,就耐心的讲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让每个学生把菜切完,进行评讲,哪个地方不到位,哪个地方做的好都给与很好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炒菜要领和方法,才能做好一顿可口的饭菜。对示范中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严厉批评教育,课下个别谈心。老师完整的示范后,优秀的练习,充分发挥的小组长的聪明才智,由组长负责完成本组的任务,老师巡视每个学生操作的过程,及时找不足,改正。
三、成效
我在劳动技能课教学中,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课堂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我总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并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使他终生受益。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观察实践的力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研究、去体味,才能使学生学好劳动技术,掌握劳动技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教学,三年级的学生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对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小结如下:
一、在本学期的劳动教学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劳动活动,积发了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本班进行劳动实践时,我的教育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但是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劳动角色,并经常进行互换,让学生时时对劳动都充满了期待。
二、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学期我让本班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将他们所有有限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也十分的乐于运用与相互教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乐观、创新的意识。这对他们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劳动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懂得了自我检查以及帮助他人。
在自己做完了本部分的劳动任务后,学生都知道要先把自己的劳动任务检查一下,看能否通过自己的检查,如果通过了,他们就会对我说,让我去评分。在得到优分后,他们会相互帮助,直到任务完成,接受学校的检查。
二、基本措施和做法:
1、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⑴与学生交谈。有计划地利用班会课与思想品德课与学生交谈,增加师生感情,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有利于开展工作。
⑵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通过平时的观察与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度,学生出现较大的进步要及时鼓励与表扬,当学生的成绩出现较大的退步时,要及时调查原因,扭转局势。
⑶进行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通过与学生父母的对话,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2、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⑴组织好学生参加升旗和做操。
组织学生参加每一周的升国旗,是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
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间操,是保证小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重要措施。做课间操是班主任坚持跟班指导,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做到精神饱满,姿势基本正确,动作基本符合节奏,做操完毕听口令整理好队伍,依次返回课室。
⑵检查本班学生值日生工作。
班级的值日制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智力残疾,家长对学生比较溺爱,舍不得让他们做任何家务,所以学生在劳动、自理方面的得到的锻炼相当少。班主任通过班级的值日工作,对他们进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班级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工作,进行组织和培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⑴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
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向全班学生提出明确的前进目标,并制定出有效措施,鼓励全班学生努力去实现奋斗目标,一个奋斗目标的实现,就可以使班集体达到巩固和发展。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应该有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这种班风、舆论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而培养班风要以正确的舆论做起。班上有了正确的舆论,坏事在班上就得不到支持,就会很快被制止,学风、班风就可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⑵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我担任班主任后,首先注意选拔培养班级的积极分子,物色班干部,组成班委会,让学生初步学习自己管理自己。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指出他们的不足,给予及时培养和教育,教育学生要民主观念。班干部定期轮换,让更多的学生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既能当领导,又能被领导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助手,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有利于班主任搞好班上的工作。
4、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工作。班集体中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或是学习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顽皮捣蛋。班主任必须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要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鱼丝。
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对症下药,教育个别生首先要找出个别生特殊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很强的自卑感,造成性格孤僻,不和群。有的是精力过剩,人很聪明,而班级生活对他来说很不满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会搞出“恶作剧”。总之,对个别生不能一概而论为差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努力吸取新经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具体活动计划及活动安排
第一、二周(8月31日——9月9日)
1、总结暑假工作,检查作业,提出新学期要求,做好新学期打算。
2、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课件)。
3、评选班委,提出要求;编排值日表。
4、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
5、学初安全教育。
6、五星学生评选。
日常实践活动:我是文明小学生(情境表演、日常督查)。
第三、四、五周(9月14日——9月29日)
1、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常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课件)。
2、庆“国庆”,进行爱国主义劳动教育。
3、安全教育。
4、五星学生评选。
活动:进行班级写字比赛;舍务比赛(床铺、洗漱用品摆放、置物橱的整理)。
第六、七周(10月12日——10月21日)
1、继续抓常规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环境卫生教育,搞好个人和集体卫生。
4、五星学生评选。
活动:购物(校内:教师为售货员;校外:超市)。
第八、九周(10月26日——11月4日)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件)。
2、五星学生评选。
日常实践活动:情境表演(交通安全)
第十、十一周(11月9日——11月18日)
1、庆“国庆”,进行爱国主义劳动教育。
2、五星学生评选。
活动:进行班级口算比赛。
第十二、十三周(11月23日——12月2日)
1、继续抓好纪律和学习目的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2、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广播操动作规范,进一步学习广播操。
3、五星学生评选。
实践活动:认钟表(模型、电子表)
第十四、十五周(12月7日——12月16日)
1、继续抓好课堂常规教育。
2、进行尊敬父母、师长的教育。
3、五星学生评选。
日常实践活动:洗衣服、洗碗。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12月21日——2010年1月7日)
1、做好期末复习。
2、继续抓好法制和安全教育,强调假期安全及注意事项。
3、家长会或与家长一一沟通、交流。
一、活动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4月30日
二、活动地点:**区实验幼儿园多功能厅、操场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弘扬劳动光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丰富老师精神文化生活。决定在全园开展我劳动,我光荣,我健康,我快乐五一主题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教职工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教师度过一个激情、快乐的劳动节。
四、活动过程:
(一)劳动最美交流会
时间:20xx年4月28日
地点:多功能厅
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劳动者的美丽瞬间,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幼儿教师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大家走进幼儿教师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切身感受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并在辛苦的工作中寻找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的光荣、劳动的美丽,掀起学先模、比贡献的热潮。
(二)健美操比拼
时间:20xx年4月30日
地点:多功能厅
内容: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师健美操大比拼活动,既展示了老师的活力,又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能展现教师扎实的基本技能。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模板二
五月,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季节,是体现劳动价值和劳动美的月份,为迎接我国第个五一劳动节,我镇宣传办、团委、工会、宣传文化中心、劳动和保障分局、教办联合举办镇五一劳动节征文比赛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参加对象:
凡在镇工作和学习的各界人士均可投稿参加。
二、征文要求:
(1)题目自拟,内容在1500字左右,体裁不限,以共创繁荣,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
(2)所有参赛文稿必须用A4纸打印(标题小二号字,正文用四号字,并在标题下注明单位及姓名)。
三、投稿办法:
自通知之日起至年4月25日前,学校的作品交镇教科文卫办老师,电话:社会(机关、厂企、群众)的作品交镇宣传文化中心,电话:。
四、展出时间地点:
获奖作品从年4月30日-5月8日在文化广场文化走廊展出。4月30日早上10点在现场颁奖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模板三
活动目的: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时间:5月1日--5月31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讲述篇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
(一)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展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围绕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
2、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比赛,各班根据比赛结果,评选各种劳动之星。
(二)中班我是快乐小帮手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三)大班劳动最光荣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让幼儿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激情。
2、通过调查,了解父母艰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定好家务劳动计划。
3、让幼儿根据自己订制的家务劳动计划,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家长把孩子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
下来。(发记录表)4、周末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在记录表上进行评价)5、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活动展示篇
我能行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花篮》一课原是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2012年暑假改版之后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其教学目标定位为:一是通过教学,会对纸张进行画线、折叠、剪切,掌握花篮的制作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制作、评价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创造的精神。三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学会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花篮制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难点是能看懂图示,并进行花形的创意。以下是一位教师巧妙运用技术引领策略、实施技术分层教学、实现技术提升的成功案例。
一、技术探究
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是一时的,而学会学习是终身的。劳技课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外,还得学会动脑。遇到困难的技术问题教师别忙着解答,应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探究、多实践,在体验中不断加深理解。
片段一:剪花
课一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花篮由几部分(篮子、花和叶)组成之后,问道:“同学们,一个花篮,最吸引我们的是花。今天我们就来“新手进阶”――过关挑战一下,看看能不能剪花。”
课件出示四瓣花的图示,问:“谁会剪这样的花?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剪一朵这样的花,完成后把花举起来。”
教师巡视,发现有不成功的。问学生:“有谁知道,这位同学为什么把四瓣花剪成这样了?”(花蕊剪掉了)
教师提示:同学们,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后的中心就是花“蕊”,这是不能剪掉的,剪掉了花蕊,花就散了。花蕊对着的就是花瓣尖。
随后教师拿起两位同学刚剪出的作品,让学生比较:你们发现这两朵花有什么不一样吗?(花瓣饱满――剪掉少;花瓣单薄――剪掉多)
教师再次提醒同学:一般我们剪花的时候可以根据纸张的大小,如果剪得太小,我们就把这张纸浪费了。
片段二:做叶子
剪花完成后,教师问:“红花还需绿叶配,你们看这些叶子,你觉得是怎样做出来的?”(撕)
“如果老师想要在做叶子的时候尽量节约时间,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吗?”(几张纸叠在一起)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随着学生积极的探究尝试,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认真,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思考,在探究中创新。作为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和探究,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潜能。
二、技术分层
学生接受知识与掌握技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将技术点加以分层落实、层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片段:新手进阶―身手小试―终极挑战
1.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挑战了第一关“新手进阶”,学会了剪基本形状的花。现在我们来挑战稍微难一点的,谁会剪这样的花瓣,甚至还可以和这些花瓣不一样?
2.出示:身手小试――挑战中级关开始。课件展示花瓣各式各样的图片。
3.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终极挑战”――重瓣花的制作。
要求:花瓣重叠,加入花蕊。可以在花瓣的形状上进行创新,还可以将各式花加以组合。
4.老师:你觉得制作重瓣花需要注意些什么?(花瓣的大小、颜色的搭配……)如果我们制作的花篮里都是这样的重瓣花,你觉得好看吗?为什么?
5.小结:制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是单瓣的、重瓣的相互穿插,这样才会显得富有变化。
由于分步达成、逐渐深入,学生掌握技术就化难为易、水到渠成了。而且在过关挑战中,学生参与面广,兴趣更浓,学习更自信。课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技术提升
当学生对技术要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制作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制作要点、难点作出提示,进而提升技术水平。同时又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
片段一:剪花篮
1.老师:同学们,做花篮,我们已经有花有绿叶,还缺少了什么?(出示篮子的简易制作图)你看懂了什么?(虚线――折;实线――剪)
2.提示:实线接近总长的一半,角上不能剪断。
3.学生动手剪花篮。
4.老师:同学们,老师送你们一句顺口溜来剪花篮:竖剪两刀,斜剪一刀。相信通过这句顺口溜,你完成的速度会更快。
片段二:让花篮立住
1.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开始为什么要对折再对折?(让篮子对称)
2.有没有发现,花篮中间的这个部分我们为什么也不剪掉?(这部分往内折,就像个篮子可以放东西了)
3.你们知道这个篮子为什么站得这么稳吗?(引导学生发现脚的作用)
4.技术提升:小提示――竖剪不超过篮身的二分之一,否则站不稳。
有了技术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制作要领,作品成功率也明显提高,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技术拓展
在学生完成某一作品或成果后,并不意味着这一学习内容的完结。对作品或成果进行反思和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可以增加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实践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延伸自主探究的内容,养成深度质疑、不断探究的习惯。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展示评价、课后迁移中进一步总结技术要点,拓展技术思维。
片段一:对比中拓展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位同学制作的花篮,你觉得哪个花篮更美?为什么?(引导:花色的选择、大小的调配、疏密的协调、高低的变化,还要有绿叶的点缀)
片段二:评价中拓展
作品展示,小组讨论投票结束后,教师进行现场采访:你为什么把选票投给他们?(引导围绕制作要求来评价:造型美,花朵色彩搭配和谐……)
片段三:迁移中拓展
针对主目标,有完整的备课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复习引入、演示、讲授、练习、评价等。在学生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课件或屏幕提示学生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对增加的目标,要有相关性,或提高性,列出目标与练习要求,这样就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还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越来越浓,觉得这门课很重要,又很新颖。
二、合作达标指导
1.利用课件和软件指导
用计算机提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材料、要求、练习题、提高问题等,一般以Word文件提供,放在学生机的桌面。文件中还可列出本节教学目标和测试题,评价方案。后半部分可列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帮助的信息。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自己的一本“参考书”,他们自己也知道应该怎样去学?如何去学?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内容及一些基本技能。我曾经就使用过一次,并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1.要用电脑同步指导。
中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以内,多讲无益,但少讲易讲不清楚,用计算机提供详细内容,教师只精练地讲解有关要求和可能碰到的问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收回学生机的控制权(多媒体控制软件),再次集中讲解。使学生既听得清楚,又学得开心,可谓是“一石二鸟”。
2.电脑及课件的同步指导要点。
教师要精心准备提供给学生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要求、习题或评价,可能出现的困难,分析出现此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在这种试验开始时,告诉学生使用这个文件的要求与方法,如不一定全看,可按标题查找。完成任务后自我加压提高等。
任务驱动和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专业论述很多,已成体系,两者互有关联。这里就一一做简单的介绍。
三、小组任务驱动
1.什么是任务驱动?
我们所采用的普通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有关知识,学生理解并练习,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以达到学习目标。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是设计一个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学生可能需要运用多个已学知识,但必须有一个内容,特别是主要内容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学生为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但此时对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很牢固,教师最后给出总结或细节注意问题的讲解。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明确、完整,学习任务具体。任务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并要理清课前知识和课内任务的关系。
2.为什么要用小组合作?
在以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和上机操作中,大都为了学习的环境和纪律限制,都是单人单机上机操作,独立完成,但在实际运行中前后左右的同学大多相互询问帮忙操作的情况经常出现,与其制止不如以左右,或者同桌两至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布置任务,合作与独立完成相结合。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往往是学习最有效的,可能一时效果不如传统的好,但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指点,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学过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初中生们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单独地讲授书本里的知识,而不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是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更不用说技能了!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的学科。
3.任务驱动的要点。
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为完成任务要用到多个知识或能力,可以是其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当前一般情况是以本学科的知识为多。本节要用(用学习的)内容事先要指点,简单讲解,易出错之处可用出错答疑的形式写到电脑同步指导的Word文件中。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去了解别人、增进友谊和共享资源。
四、课程整合
1.什么是课程整合?
通俗地理解,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梁樱花、张傅苇认为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的联系,成为整体。狭义上,指的是各学科之间,学科内部各分支之间互相加以联系地学习。如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需要语文阅读(有一定难度,或如古文),用物理的实验模拟,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当然也可以是用到音乐知识,进行思品、劳动思想教育,进行建模能力培养等非学科教学知识或非主科知识。
2.为什么用要课程整合?
是为提高学生的素养,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的。将其它学科的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也是改革现行的信息技术教育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的有益尝试。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语文课堂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承担着在课堂教学中渗进德育的重要职责。只要教师能结合教材,坚持教学和德育“双轮驱动”,就一定能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高尚的品德修养,让课堂绽开德育之花。
1.1 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言具有一种音乐美,或音韵铿锵,激越高亢;或柔和婉转,音调悠扬;或抑扬顿挫,优美和谐。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情表达的恰当、情态摹仿的真切,能使听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就能大大增强文章的美感,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如教《鸟的天堂》〉一课,通过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诗句,从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1.2 在字词句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让学生透过这些词句,想象出具体的事物形象,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如教《 草原》第一段时,我抓住“柔美”“渲染”“墨线勾勒”“翠流”“这种境界,既叫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等词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句进行想象,在脑海里勾勒出草原的辽阔与美丽,从而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1.3 在分析课文内容中渗透德育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如教《长城》一课,通过看图和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又如教《将相和》一课,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蔺相如那种有勇有谋的性格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以及廉颇那种知错就改的优良品德,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习惯。
1.4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
现代化手段如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播放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不辞劳苦的工作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激发起学生崇敬与爱戴的思想感情。同时,使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又能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2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是学生思想的流露,感情的倾诉,人格的体现,学生的作文是否有鲜明的主题,是否有健康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可看出学生的品德水准。在作文教学中,我始终以德育为主导,让学生感受生活,说真话,写实情,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1 在积累材料中初步感知
小学生写作文时的材料积累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感受生活时的材料积累;二是阅读书报时的材料积累。抓住了这两方面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便可使学生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2.1.1 指导学生多贴近自身的实际去进行观察和感受。如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可先布置学生多了解、调查家乡的过去到现在所发生的变化,然后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些变化的渊源。这样,学生作文时就能从家乡今昔的变化中抒发爱国爱乡情怀,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1.2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帮助其选择有益的书刊,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领会、吸收优秀作品的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同时,逐步洗涤自己思想上的尘埃。
2.2 在指导审题时加以引导
作文教学,应抓好审题这一环节。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导,提高他们思想道德水平。如《记一位乐于助人的同学》,应引导学生向这位“同学”学习“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对于一些较含蓄的文题,可以先多角度、有深度地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这样,就能在训练过程中既使学生提炼出正确、鲜明的主题,又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得以提高。
2.3 在活动作文中注重德育渗透
喜爱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既愉悦了身心、陶冶了品行,同时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当然,开展活动应该注意选择时机,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3.1 节日作文。一年之中,各种各样的节日不胜枚举,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特定的意义。比如,母亲节、父亲节,节日这一天,做件什么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呢?要鼓励学生先做后写。“做”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是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指导学生在“做”字上下功夫,其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3.2 劳动作文。劳动教育也是德育的内容之一。组织学生养花、养鱼、养鸟、种草、种树、种庄稼,并做好观察日记,寓劳动于活动之中,寓作文于劳动之中,是对学生进行美化净化居所、保护生态环境、珍爱劳动成果等社会公德教育的最佳着力点。
2.3.3 爱心作文。给生病的同学补课、向战斗英雄献花、帮孤寡老人扫除庭院、给“希望工程”捐款、参加全国“手拉手”等“献爱心”活动,并将所见所做所想记录下来,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2.4 在作文评讲中注意德育强化
小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不足之处尚多,优秀习作略少。尽管如此,教师在评讲学生作文时更应注意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强化。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习作中的每一处优点和细小进步,尤其是对于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反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应大力给予表扬,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 通过课外活动实施德育
课外活动比起课堂教学来,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加自由活泼。因此,学生往往对此兴趣很浓,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1 组织课外阅读
许多课外读物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文学作品、音乐欣赏等,我适时引导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阅读,组织他们开展一些讨论,互相交流,写心得体会。
1、主题班会的概念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
(2)主题汇报会;
(3)主题讨论会;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5)主题竞赛;
(6)主题晚会。
2、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班级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书写格式
主题(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
活动的目的:(主要写:此次班会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即效果。一般书写“使学生了解…,掌握…。)
活动的内容:(主要写:标题及活动的几大块内容。一般2-4块较适宜。)
活动的形式:(主要写:主要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灵活。) 活动的准备:(主要写:人员分工、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设备的准备等)
活动过程:(一般简案:主持人的串联词概括写、一般朗诵诗的具体内容可省略但主要意思须写出、小品的过程内容可省略但小品的概要须写,总之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且不多于6000。过程最后的班主任讲话必不可少,讲话内容一般是:谈谈此次主题班会从准备到活动有没有达到目的,可以就此次活动过程的一些突出人或事进行表扬,也可谈谈此次班会的不足处。一般控制在1-2分钟。)
举例:亲情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拥抱亲情
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乙: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他们为了给孩子取名字花了多少心思。
2、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甲:请听歌曲《父亲》、《母亲》。(老师操作)
(3)乙:下面谁能讲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出牺牲和付出血汗的故事。(两个同学为宜)
(4)甲: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故事勾起了孩子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永记心中,下面请听诗歌朗诵《母爱》(作者:冰心)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乙:请同学们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3)甲: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集体歌唱《父亲》、《母亲》。 (4)乙: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纸船——寄母亲》。 (5)甲:下面请同学们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
(2)乙: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也十分地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们对我们的肯定,您们放心吧,感谢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亲爱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
(4)合:最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5)播放歌曲《母亲》。
(6)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7)班主任总结: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
(8)合: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老师,谢谢您们的光临指导,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会主题
1、中学生早恋主题班会
2、维护祖国统一主题班会
3、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4、中学生学习方法主题班会
5、中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6、中学生社会道德主题班会(2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50-0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而《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最好的引导启迪就是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激情,产生兴趣。而激情的传递则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意境,“触景生情”就必不可少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从烽火台到互联网》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约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1、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2、这种对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品德与社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那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心态。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了。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学习第二单元《消费与生活》时,我就设置了好多有趣的生活体验,如吃饭时和父母谈一下父母的工作,体会她们的辛劳;和父母一块去买菜,做饭,体会生活中处处要节俭;课堂上模拟卖商品,让学生学会砍价等等。后来上《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就亲自上阵,当起了买东西的商贩,和学生做起生意,气氛相当的热闹,学生个个都想来买我的东西,学会了挑毛病,往下压价,软硬兼施,让我这个卖东西的哭笑不得,不知所措。
三、触景生情,以境促情
人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气氛渲染,特别是孩子们,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围下产生,触景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我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再现情境,使内容具体形象。例如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通过介绍交通事故在社会中的频繁现象,引导学生观看一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图片,在指名同学以小记者的方式报道一组安全隐患的资料,以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视频、图片等来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使学生学习热情与情境产生共鸣。同样是这一课的教学,在新课伊始,借助现在教育技术手段,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欣赏一首名为《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的优酷视频,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事故的现场,十三岁女孩的悲惨遭遇,每个学生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从而感受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份安宁与和谐。
四、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