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3 16:15: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的主要差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往往是物体,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常常是质点。
2.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复杂得多。比如:初中只研究二力平衡,而高中要研究多力的平衡;初中主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而高中常常研究的是变速运动;高中物理的物理量有标量和矢量,而初中物理不提及矢量。
3.初中物理比较浅易,而高中物理比较严谨。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内容大多数是与学生的生活有关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教材上的物理知识的叙述大体是相同的。而且,教材上的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涉及的物理规律很简单,计算也不复杂。而高中物理教材表述的方法很多,有文字的,有公式的,还有图像的。文字叙述的内容比较严密、抽象,由于叙述的理论性很强,学生不容易理解。
(二)学习物理的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不用推理,因为初中物理比较直观、形象,容易计算,学生只要能记点公式,就能应付物理的解答。一些学生因而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高中物理教学进度比较快,内容比较抽象,计算也比较复杂。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仍然采用初中学习物理的方法,因而学习效率低下,以致产生了悲观情绪,错误地认为高中物理太难,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
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一进入高中时,就加强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指导,纠正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
初中物理所用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比较简单的,很少用到一元二次方程运算。而解高中物理题目时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要用到二次方程,有的要用到三角函数的运算,等等。很多学生的数学能力欠缺,影响了他们对物理题目的解答。
(四)某些初中的旧知识干扰了高中物理知识的接受
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大多数是与生活经验一致的,有时候学生只凭生活知识就能解答物理题目,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而高中物理很多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严密的推理,否则无法解答。比如,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平抛物体落地的时间与初速度有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时间就越长。如果类似的问题不加以纠正,势必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二
(一)加强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联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与初中物理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有机地整合;对学生在初中物理中所学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对高中物理的新知识要弄清楚哪些知识是和初中知识有联系的,哪些知识是存在着显著差别的。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比、同化,使学生建立新的物理知识体系。
(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利用第二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就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时,教师要加强直观性教学,通过各种模型、各种实践活动,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就能加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从而缩短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时间。
(三)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备课时,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设计好各种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恰当或没有质量,教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绝不能对他们进行打击,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阻碍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一题多变,善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四)加强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指导。
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仍然使用乱套公式的方法来解物理题目。而高中物理题目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常常混杂在一起。比如,力学中的连体题目常用“隔离的方法”来解决,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有关题目常用“整体的方法”来解决,因为不需要考虑系统内部物体的相互作用。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否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初中物理应用初中数学的重要性
不管是在对初中物理进行学习还是对初中物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我们在整个的物理的学习和研究生涯的过程中离不开的一个基础学科,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对于整个物理的学习和教学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
1.能够使物理中的问题更加的简单
数学方法的需要很强的逻辑能力,能够将很复杂的数学公式简化为很简单的数学公式,就是能够化繁为简,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初中物理,就可以使整个物理的学习和教学过程更加的简单,在初中阶段,在我们刚刚接触物理的时候,运用数学方法使物理的学习过程更加的简单,这就会使我们的学习更加的简单,也能够使物理知识更好的被我们接受和消化。另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老师们也积极的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话就会使整个的教学更加的有意义,能够运用最简单的方法使同学们接受所学的物理知识,也会使教学的思路更加的开阔,就会使整个的物理教学更加的容易接受,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也有着促进作用。
2.能够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时候,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物理方法和物理公式,可能有的得不到解决,这样的话,就要用到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物理本来就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所以,在整个的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抽象的问题,这样的话,物理方面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将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就要用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方法将这些问题化抽象为具体,然后在进行适当的计算,就能够使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的很多的问题得到解决。
3.能够促进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
其实,在进行物理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采取将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这样的话,就会使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加的有趣。将数学方法运用到物理方面,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使我们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开阔思路,是我们的思维更加的发散,使我们的思路更加的开阔。使得学生意识到学科之间存在相互渗透的原理,激发学习的动力。
三、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的应用
在实际的进行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方法都得到了光大的应用,我们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了很多的数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
1.三角函数方法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数学方法的运用也并不陌生,尤其是三角函数的运用。三角函数主要是反映三角形的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进行数据之间的计算,可以运用正弦定理来求力的大小,也可以根据两边只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的解决来求一些物理量的范围,这些都是三角函数在初中物理方法中的应用。如右图中研究受力问题即可采用三角函数方法。
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有的时候,物理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们依据一些现象或者是数据进行猜想,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运用到数学归纳法进行计算,首先依据我们的猜想进行数据的计算,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这样的话,就会使整个的计算更加的简单,它的过程主要是先猜想再证实,会使整个物理计算的过程更有力,虽然是猜想,但是我们用科学的数学方法证明了我们自己的猜想,这样的化就会使整个的数据的说明更加的有力,也会使整个的学习物理的过程更加的简单。如处理热学中的抽气、打气问题。
3.图像法的应用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学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不乏初中物理学得不错的学生也会有这种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初高中过渡。很多教师在学生步入高中的第一节课时会和大家说“大家现在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目的是增强学生学好这门科目的信心,一切从头开始,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仔细想想,学生真的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吗?其实不然,初中时的学习成果决定了他们今天的位置。在他们心中早就有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之分;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因此,教师与其说这样不切实际的话,还不如给学生吃颗定心丸,帮助他们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摘 要: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上都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做好初高中的过渡十分关键。本文主要从物理学的内容、初高中知识的练习与区别说明《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学 初高中衔接 内容对比在哪里,采用何种方法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刚刚步入高中校园的学生,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在身心上都需要时间适应、过渡。若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开讲、深讲高中知识,恐怕学生会更加难以适应。近代教育很长时间以来,衔接教育成为一片空白,很多教师认识到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但局限于没有正式的衔接教材,只能自己整理部分初中内容以备讲授过渡知识,但是这些缺乏规律性,往往不能使学生真正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2012年鄂尔多斯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员和众多一线教师编写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系列教材,填补了衔接教育的这篇空白,2013年秋季,这套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书共有七章,从初高中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入手,说明如何做好衔接。本文主要将从物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简述《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所起到的作用。
一、进一步阐述物理学,明确学习目的
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物理,可是,究竟什么是物理学,他们真的了解吗?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只有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学了有什么用途,才能更加坚定地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不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阐述了物理学的含义,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简单易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用16个字形象地描述物理学: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从充满神秘感的宇宙、粒子到我们周围的物体,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会应用到物理知识,都蕴藏着物理规律。由此可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该部分内容恰好与必修1中“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相对应,在此简单介绍,做好铺垫,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初高中知识对比,整体了解高中物理
学生看到初高中知识点对比后,既对初中知识做了简单的回顾,又对高中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从对比中不难看出,高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难,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甚至比初中学习的内容还要少。此时,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和紧张的心理,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虽然少了,但在深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多方面、多层次地探究问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因此,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即使初中物理学习较好,有一定的基础,也应该认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勤于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阐述初高中物理的主要阶梯,明确学习方向
概念上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的阶梯,初中物理中只使用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高中物理要使用矢量运算法则。从标量到矢量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速度概念的阶梯,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平均速率,高中学习的速度与初中时完全不同,学生在思想上要接受初中所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中知识具有普遍性。规律上的阶梯:初中知识大多停留在了解、理解的阶段,进入高中后,表示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并且计算量增大。研究方法上的阶梯:研究问题时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模仿到思辨,从形式到辩证逻辑……学习方法的阶梯: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明确这些主要阶梯之后,在后面学习中会针对自身的特点明确学习方向,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四、初高中知识对接,温故知新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学生有积极的主动性,需要通过多做题来熟悉新知识,需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这些因素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起到教师该有的督促、监督和主导作用。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等多种因素,实现初中物理学习的高效教学。
一、充分利用实验
初中物理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不同的一点就是初中物理需要利用实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得教师教学更加直观、更加有说服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物理教学的优点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好奇心理,实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自身要充分重视实验的作用,在教学时,能够利用实验解释的知识,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由此达到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观察惯性现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汽车模拟拉小木块”的实验来再现“公交车刹车时所体现的惯性。在学习《声音的产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器材“真空罩、抽气机”来把真空罩中的空气抽走,向学生展示“气体是声音传播的介质”这一原理。教师在实验时,要给出学生实验现象,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印象。
二、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一个班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报这一途径,构建班级学习气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加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利用黑板报时,可以通过书写“物理知R点、物理公式、物理学家的趣味故事、神奇的物理现象”等多方面内容来感染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实现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电学》这章节知识时,在黑板报上可以展示“力学公式”,如I=U/R,U=U1+U2+U3+Un,I1:I2=R1:R2,P=UI。学生在记不住公式时随时可以看到。也可以加入力学的习题,如选择题“下列事例中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下列有关压强的说法错误的是”,通过这些这些习题让学生自己检查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安排“研究力学的科学家”的趣味故事,加深学生对力学来源的了解,如“阿基米德对杠杆平衡的研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些东西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三、合作互助学习
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通过学生之间所共有的语言,将知识点或者难题给同学讲懂,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通过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组,使得学生互帮互助,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交流时间,在课堂上实行高效课堂,给出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问题,由此实现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力学这一章节时,教师咋课堂上,讲解力学公式后,要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疑问“P=UI这个公式怎么用?”“大家都是怎么去记忆这些公式的”“这道题还有什么解题方法?”这些问题学生不便于问教师,只能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在课堂上,在课下,要多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要重视课堂的作用,重视自己传授知识的方法,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程度和学习掌握程度。重视课堂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授课,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听懂教师传授的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力学时,精心备课“通过力学小故事引入这个概念、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通过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解决自身的疑惑”。教师要把控教学的节奏,“给学生能够交流的机会,通过提问展示来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透彻,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尽可能的发现问题,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要把握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
结语
初中物理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要非常重视这个阶段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物理教学的高效化。物理教学的高效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想觉悟的高低和教学模式的正确与否,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实现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实现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物理课本的搬运工,而应是课堂的创新者、推动者。物理教师在教学时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得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物理授课一般是以讲课为主,实验为辅,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实验器材及实验室有限,无法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求,受到条件的限制,很多师生只能选择以单纯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讲课模式较为单一。单独的授课,没有实验作为辅导,不利于学生理解深奥的物理原理,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吃力,枯燥乏味,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实物理世界五彩纷呈,教师如能结合实验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利用实验的新奇有趣,便可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二、对物理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以语数英三科为主要科目,轻视其他学科。教师对物理学科不重视,会导致物理走向边缘化,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并形成一种物理学科不重要的思想。老师对物理学科重视程度不高,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很难。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这一新的学科,如果没有教师积极的教学与辅导,部分学生会在新鲜好奇过后感到学习物理知识很枯燥,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物理具有很多的原理性知识,这些原理如果没有通过实验或具体的表象加以演绎,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教学法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这不仅表现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物理能力和知识掌握的要求,同时也表现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学生的内部,深入教材的内部,积极挖掘身边的有利资源,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分数的关注往往超过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的方法将会继续存在。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在超越应试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教学大纲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义为三个维度,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后两个方面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关注度仍然很低,教师应该认识到能力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并不是应试能力和分数所能全面评估的,对于不能评估的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予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着重表现在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以及抽象能力的培养,这应该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
二、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初中物理是未来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在学习内容上,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大概是相同的,都涉及到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呈现了一些区别和各自的个性化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初中物理主要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一定的抽象知识。但是高中物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对物理模型的建构,以及物理概念的理解,学生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但是更加抽象,研究的问题更加复杂。可以说这种教学过程的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普遍,层层深入。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对于我们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应该认识到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渐进化过程,在同一个维度上,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也就是说初中物理教师在研究初中物理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基础上,也要对高中物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把握,从而建立统一的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高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渗透,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就会相应简单一些。
三、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建立系统的物理教学高度
物理课程是一门形象能力和抽象能力结合得十分密切的学科,物理知识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日常世界,同时又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物理概念的形成为例,很多物理概念虽然是抽象的概述,但是在具体的表达上往往会运用各种隐喻,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物理知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点。只有耐心有效的进行观察,才可能真正认识日常形象生活背后的物理知识。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建立系统的物理观,同时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渗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物理观。良好物理观的形成具有方法论上的高度,对于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以及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都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一、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层次分类及特点
初中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因此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探讨初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学生一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意义。依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可分为以几个层次。
1. 直觉兴趣:直觉兴趣是指学生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有直觉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学生为物理世界的新奇性所吸引,喜好观察鲜明的、生动的物理现象和实验。年龄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在初中物理学的启蒙教育中,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就是带着这种直觉兴趣来学习物理的民,他们对各种物理现象和教师的演示实验都感到新鲜有趣,这一阶段也可称为有趣阶段。但是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一般只满足于感知物理世界,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并未产生进一步了解这种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因果关系的欲望,而且这种直觉兴趣是不稳定的,也难以持久的。
对于处于直觉兴趣阶段的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对物理现象的观察阶段,要指导学生分析物理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掌握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
2. 操作性兴趣:随着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不满足于单纯地观察物理现象,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对物理现象施加影响,希望能亲自做一做实验,哪怕只用简单的仪器,对物理操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性很高。他们有了解如何引起或改变物理现象以及进行各种亲自操作的实验尝试的要求。这种认识兴趣的水平较直觉兴趣有所提高,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他们往往忽视对本质现象的认识,一旦操作的愿望得到满足,兴趣也就不浓了,甚至消失了,兴趣的稳定性方面还比较差,有一部分初中学生特别是男学生,具有这种兴趣,这种兴趣阶段也称乐趣阶段。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操作性兴趣的动因作用,一方面多给学生以实际操作的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另一方面指导他们认真按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分析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逐步探索产生物理现象的内部因果关系。
3. 因果认识兴趣:随着学生兴趣水平的提高,学生不仅要亲自观察物理现象,做一做物理实验,而且很有兴趣去了解产生物理现象的原因,认识物理现象的产生及其变化的因果关系。同时,随着物理知识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形成这种因果认识兴趣的学生也逐步增多,这种认识兴趣已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而且成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阶段可称为志趣阶段。多数高中学生处在这个兴趣发展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学好物理,取得好成绩,他们的兴趣还会发展,更加喜欢物理。
4. 概括性认识兴趣:这种兴趣阶段表现在,学生不满足于观察实验,取得直接结果,不满足于了解特定的局部物理现象的因果联系,而且还要了解某一类物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和一般规律,热衷于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为了探索规律,他们亲自设计实验,进行物理观察活动。基本上能运用物理知识干实际活动中。他们的这种兴趣已成为学习物理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又可称为高一级的志趣阶段。
上述四种兴趣中,第一、二阶段的兴趣属于直接兴趣,第三、四阶段的兴趣属于间接兴趣。一般地讲,兴趣多是从对物理现象本身的认识开始,转向对它的内部规律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兴趣是可以不断发展提高的,兴趣的发展也是逐渐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变,由对物理学习的有趣逐步深比为对学习物理的志趣。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何建立和提高初中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新版初中物理教材,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新版教材版面设计新颖,安排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活动,精心设计了丰富的适应初中学生课内参与和探究的活动内容,并对当今前瞻性的物理学内容进行了介绍,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知识和规律的兴趣大有作用。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合理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息息相关。很多事实说明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获得经验的总结。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许多妙趣横生、包含许多科学原理和物理知识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时,我列举了啄木鸟的喙长得又尖又硬是为了增大压强,骆驼的脚掌又宽又厚是为了减小压强;在讲液体蒸发要吸热时,我列举了夏天人们在地板上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温等等,这些生产和生活中极其简单的事例,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举一反三,更加激发学习兴趣。
(三)利用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实验,具有简单易行的、操作性好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创设实验情景,能够有效地渲染课程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想象力,强化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物理教学中每一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渲染目标,实验的奇特性和趣妙性,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能否引起学生的重视是决定高一物理学习成绩甚至是高中物理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高一物理的知识架构与初中的物理知识架构有相似性。打开高一物理课本目录部分,许多学生一眼看过都觉得似曾相识,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都已经学过,故在学习上无论教师怎样强调,一些学生总会有轻视的思想。“这些内容我在初中都学习过了,大不了稍微加深一点,初中的中考我都考得不错,高中的物理我随便都能学好啦。”这是曾经的一个高一新生在看了高一物理课本后给我写的一段话。而且据统计,这是很大的一部分同学,特别是初中物理学得好的同学很普遍的一种感觉。别小看这一心理暗示,很可能就影响其三年高中物理的学习。在2000年9月,我第一次教高一的物理课程,由于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尽管教学也使尽浑身招数,但到期中考试很多同学的物理成绩都不合格。2003年当我再一次教高一物理时,特别重视这一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结果这一年学生的期中考试物理成绩相当好。从这可以侧面地印证这一观点。
解决方案:开学第一课,开门见山地与学生说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知识架构基本相同,但学习的层次和深广度不同。例如初中物理学习过的摩擦力,它的方向是如何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约有70%多的同学这样认为。但我们知道,日常很多摩擦力的方向均与运动方向相同。类似这样,将初中讲的不是很透彻的内容拿出来让学生回答,甚至有一年我以小测验的形式,结果有80%的同学不合格。让学生明白:这些原来在初中学得这么得心应手的科目竟然考得这么不如意,看来高中的学习真的要认真!这样在学生的观念中便对高中的物理重视起来,学习起来就会格外认真。
二、充分重视物理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超前性
高一物理中应用的数学知识,有些是数学课还没有学习过的。比如:第一学期的矢量(数学中叫向量),数学还没有学习,但物理第一章就用到。像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不但知道它们的方向,而且在加速度中还涉及到矢量的运算,这更是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主要有两个困难的地方:
1.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这之前的学习中,学生都只习惯于说它的大小,而忽略它的方向,因而在回答问题时总是遗漏。在教学中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深记脑中。我在讲这方面内容时,先问学生数学中0和负数(如-5)谁大?100%的学生回答是0大。但如果加上速度的单位,0m/s和-5m/s谁大?有些同学便开始思考多了单位后的意义,会得出正确的答案:-5m/s>0m/s。再次强调,在矢量中负值可能比0和正值都大,这与数学中的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几乎所有的学生便体会到矢量方向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地考虑矢量的方向。
2.矢量的运算。矢量的运算,不再是简单的数量的运算,在高一物理中也是先于数学用到,故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授的艺术性。可以在讲相关内容时,先让学生回答类似以下的问题:5m/s-5m/s=?学生几乎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0。这时画出如图的运动过程,在A处和B处的速度分别为5m/s,这时候VA-VB≠0。为什么呢?学生此时会想起速度是有方向的,它的运算应该与数量的运算有不同。指出在此过程中,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不为0,水到渠成。
三、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上说,人的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持久性较差,不稳定;而间接兴趣较稳定、持久。故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学生学习物理的间接兴趣,大抵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考大学。对这一类型的学生要多从高考成绩的构成来阐述,高分层的学生90%数理化成绩均优秀,与中等生的成绩分差约为40~50分,其它学科考试成绩差距不大,故想考好的大学,物理必须学好。2、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成绩的对比。理想的物理成绩是学生保持物理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高一的物理教学别注意控制好每一次测验、考试的难度,题力求不偏不怪,不“折腾”。。
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科的梯度较大,能否让学生顺利地过渡,关乎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因此,高一物理教学时刻要注意与初中物理的学科知识衔接,否则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本身的青春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和知识层次不足等原因,对于枯燥抽象的物理有心理惧怕感,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不断的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幽默的教学语言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相比文科老师丰富且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物理老师的物理语言由于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感觉枯燥难懂。所以,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传播严谨的深奥物理知识,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幽默的教学语言适当的运用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在新课导入阶段,在讲到杠杆的作用的时候,阿基米德口出狂言,给他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这个人到底是爱吹牛还是真的呢?一句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这样幽默通俗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更好的沟通物理知识。初中学生很难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注意观察课堂的动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幽默的语言引起那些不在状态同学的注意,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目的。在讲解速度的时候,讲述了一位爱超速行驶的老先生,被交警拦下,被告知时速已经达到70公里/小时,那老先生不以为然的说自己才走了10分钟,这是不可能的,交警忙解释,如果您继续这样开一个小时就达到了70公里,老先生欣然的说不会了,我再走5公里就到家了。这个幽默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也在笑声的同时明白了速度的概念和相关的计算和换算,也使得那些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回归到课堂,并在幽默的物理语言中体会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的物理的兴趣。所以,教师只要在课堂中,注意观察学生,适度的引入幽默的教学语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悬疑的探究式教学
疑问是思考的火种,思考起源于疑问,先有了疑问才有了思考,也是思考解决了疑问,并提出新的疑问进行思考。因此,疑问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中,引入疑问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疑问的过程中,自主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讲授物体沉浮时,给学生举例巨型轮船之所以能在大海上行驶,是对浮力的应用。就像这样,然后将一个玻璃球放到了量杯里,这时候学生看到玻璃球沉底了,就哈哈笑起来,然后教师说:“哦,这个不够大,不是巨型的。”之后将一个大的橡皮泥做的球放到了杯中,学生看到了它也沉到了水中,又是哄堂大笑,以为实验失败,这时候教师将橡皮泥球捞出并做成了类似船的形状,放在水中,并未下沉,接着把玻璃球也放在上面,“橡皮艇”沉了一点未沉底,这时候对学生提出为什么这么重也没有沉下去呢?是不是浮力变大了呢?沉到底部的玻璃球有没有浮力作用呢?学生在这样“谁主沉浮”的疑问中,开启了思考的闸门,在兴趣的驱动下,探究物理现象,学习物理原理,解释物理应用,实现自主积极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中,有目的的创立悬疑的探究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学生在兴趣的学习中,可以享受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成功的学习喜悦。在教学的课堂作业中,提出了将水换成酒精等其他液体会有什么变化?让学习将兴趣延续到课堂之外,在课堂外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自主学习,查取资料自行思考解决,并提出新的疑问,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将于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到课堂之外,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
三、贴近生活的演示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无论是课堂里的演示实验还是实验课堂里的实验,都是可以更直观的解释抽象的物理概念。运用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并能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够,但对于知识具有猎奇性,教师教学该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光的传播速度时,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快,但是对于光速度的数值,学生只有大的概念,没有快的感觉,教师给同学在课堂导入中,先将投影灯将教师做出的各种动物的手势,在不断变化着投影到墙上,考到会飞的鸽子或者汪汪叫的小狗的影子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讲出两个要好的同学被成为“形影不离”,而这些手势映出的影子才是真的“形影不离”,让学生举例出生活中的人或者汽车的影子,无论人或者汽车跑的多快,影子都能跟上,假如光跑的慢,光从头跑到脚的时候,人都已经向前跑了一段了,那光应该落下一段了,不能“形影不离”啊!这样的演示和解释,让学生对于光的速度快有了直观的感觉。学生会为自己可以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感到骄傲,而有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对于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在物理的实验中不仅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物理现象来展示,还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来解释物理现象,例如在光的折射中,用筷子放在水中的实验,来演示光的折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并可以用简单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破除物理的奥秘,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结论
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才能更长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障高度的学习热情。所以,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对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述的几点浅见,希望对于现实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赵建中,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0年,第四期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47-01
1 高中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初中与高中物理教材存在显著差别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表面、浅显和比较直观的现象,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对学生的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对学生的要求着重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高一物理的运算从初中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极值、函数、图像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推理、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新生来说,高中物理要求确实有些高。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高中物理成绩比初中差,在学生当中物理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的学生无法承受,从而学习物理时产生障碍,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1.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方法明显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比较简单,现象直观、具体、形象,易理解,内容篇幅少,物理概念、公式也少,易记住。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学生的学习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模仿,不习惯于创新;习惯于课堂一起回答,不习惯于独立思考。
高中物理,由于概念、规律、公式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简单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法适应。
1.3 学生在学习物理中运用数学的能力较差
高一物理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比初中物理所用的简单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用到三角知识;运动学中追击类用到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用到幂的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不太清楚,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的因素,但他们更缺乏的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已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这一特点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表现的更为明显。
1.4高中物理知识与很多日常生活经验不一致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力学知识,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一致的。因此,他们有很多时候凭直观感受就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学生许多时候的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他们认为拉电灯的电线的拉力大小与电线的长度有关,线越长力越大,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就应该下落得越快;学生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会使他们再多次反复犯错,严重挫伤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
1.5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性别心理障碍
在跨越从初中到高中的“台阶”的过程中,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很多女生在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中不敢放胆去学习物理,学习信心不足,学习的劲头也运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要求太高,她们做题时,也没有男生灵活。科学研究表明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高中物理偏向逻辑推理,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她们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缺乏学习物理的信心,从而畏缩不前。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 学生初中已学过动能和重力势能,而且也知道决定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是什么。高中教师在教这一节时,先复习一下初中所学内容,再推理出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定量关系式,学生一目了然, 这样就可以做到初、高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2.2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较复杂的物理现象时,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多做一些课件模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并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2.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题的方法和技巧。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一听就懂,但题目一做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学生生活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并不断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切实的感受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作为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和要求转化成为生活系列的主题内在要求,进而强化学生物理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成功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教师更多的是采取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被动的学习物理,甚至有的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不利于自我今后的发展。生活化教学则不同,它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思维之光。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借以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去。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介质”教学内容时,笔者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融合,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辅助教学内容的展示,即:在地里的两端,一个人呼唤另一个人的名字,远处的这个人需要过一会才能够听到呼唤声。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核心性内容,也是知识渗透以及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源泉。新课改一直倡导生活化物理教学,主要是希望教师能够将原本的理性的物理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熟知的生活,进而一方面促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拉近学生内心对物理的认知,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联性,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等,增强自我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我们知道,生活是物理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映现着物理原理。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为生活常识,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借以来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教学内容时,教材中单一的知识讲解,以及配图学生很难真正的感受到,对知识产生不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此,笔者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雨后彩虹”现象来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构思教学内容,即:大雨过后天空有时候会出现彩虹,但是有的时候就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就会说出其中的奥妙:大雨过后,出太阳,太阳照到空气中一些残留的小水珠就会出现彩虹。笔者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术语进行解释,从而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原理内容,即:大雨过后,阳光穿过空气中残余的小水珠时,产生了色散现象,进而形成了肉眼可以看到的七色彩虹。
三、生活化的实验活动
实验室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内容。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以及物理的相关原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端正科学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决定了初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开展。新背景下,初中物理一直强调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切实的了解科学,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创造更新的价值。对此,笔者则在教学中较为侧重生活化的实验活动,一方面生活化的实验活动可行性较强,另一方面生活化的实现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强化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如:在学习“大气压”教学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做实验,即:将矿泉水瓶里边放满热水,之后将瓶盖拧紧,上下摇一摇,再将这个装满热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冷水口下或者冷水盆里进行观察,看矿泉水有什么变化,切实的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再如:学习并联、串联教学内容时,鼓励学生制作“小汽车”、“小灯泡”等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物理知识,促使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双重提升。总的来说,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是相通的,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整个物理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适当的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借以来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