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8 18:28: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光伏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引言
我国光伏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已颇具规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目前国内已拥有400多家光伏企业,行业总产值超过3 000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0万。但这些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即光伏电池及组件环节,这也是光伏产业价值链最低环节。在金融危机下,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处于低端制造环节的企业,因此,我国必须寻找光伏产业升级之路。
二、关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回顾
价值链理论首先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之后Gereffi于1994年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的概念,并于1999年研究东亚发达地区服装升级的文章中对全球商品链做了完整的阐述,即一个商品链指的是包括设计、生产和产品营销在内的全部活动。并将商品链治理类型分为:购买者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前者多出现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后者多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随后Gereffi在全球商品链的基础上于2001年又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相应的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也分为购买者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更加强调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后来的学者以这两类价值链的驱动力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Handerson指出,生产者驱动型的价值链是由生产者投资拉动市场需求,从而在全球形成特定商品的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买者驱动型的全球价值链是拥有品牌优势或是强大的销售渠道的采购商,以自身的全球战略为基础,通过对全球生产体系的布局,形成的全球价值生产网络。
三、从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分析各节点的价值分布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见图1)。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5个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场产业链呈金字塔形结构。
图1 光伏产业链
在整个产业链中,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料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硅料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2008年初从以工业硅为原料提纯后所得的多晶硅价格已经上涨至约300美元/公斤,部分高纯度多晶硅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其次是硅片生产的利润率较高,而组件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为10%左右。整个光伏产业的价值分布曾微笑曲线分布(如图2所示),正如前面所说的,多晶硅的利润率最高,而中间的组件生产利润率最低,光伏产业呈现出两头高利润,中间低利润的价值链布局。
四、我国光伏产业的价值链上各节点现状分析
1.上游的硅料与硅片
虽然我国的硅矿藏储量是世界总储量的25%,但我国硅提炼技术只能达到99.5%的程度,而作为太阳能硅电池的多晶硅纯度要求达到99.9999%,这使得我国只能承担高污染的工业硅生产,而多晶硅只能依赖于进口。
在市场需求和资本的有力推动下,2006年开始我国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到2009年,全国已建成(加上在建项目)超过50个,项目产能将在2010—2012年释放80%。但由于我国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提纯硅,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环节,其生产成本大约是国外的3倍。
硅锭/硅片的生产最近几年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制造技术较成熟,产品质量与国际基本持平,拉棒、切片的相关设备已经全部国产化。但相当一部分硅锭/硅片企业是依附日本企业发展的,承担了污染、能耗最高的环节,盈利能力小。
2.中游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
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自21世纪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技术水平与国际相当,成为了世界太阳能电池制造中心。据统计共有近62家生产企业,占了近3成的全球产量。
由于组件封装投资小,效益高。50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初始投资就可获得30兆瓦的封装能力,每年产值可达近10亿元,即使按照5%的纯利润率水平,每年也可获得5000万元左右的纯利,因此许多小企业纷纷投产封装电池。国内主要封装企业的产品都通过了UL等国际认证,但由于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还未成熟,因此98%的国产光伏组件只能出口国外。
目前,我国的光伏电池组件企业超过300家,其中将近200多家从事组装工序,是比较简单的劳动密集型操作,缺乏核心技术。
3.下游的应用系统
下游环节的核心是将太阳能电池以一定的产品形式实现商业化。目前光伏系统主要为并网或光伏建筑一体化。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消费品生产国,但受产品价格和市场空间的限制,应用化程度不高。
五、从价值链角度我国光伏产业低碳化升级路径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光伏产业主要还是停留在来料加工阶段,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的只是简单的加工组装,在具有最高利润的多晶硅生产上缺乏核心技术,并且国内市场开发不足,在拥有较高利润的应用商场上又缺乏有力的竞争力。这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基本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应该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让光伏产业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去,针对价值链各节点的不同特征去设计我国光伏产业的升级之路。
由于硅材料提纯环节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具有技术要求高、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能耗大的特点。这使得进入该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数量有限,其市场结构垄断程度最高,可以近似的将其归纳为“寡头垄断”市场。主要集中在技术、经济实力较强的德国、美国和日本。同时,该环节产业的集中度相当高,其中核心的前5家公司提供的高纯度晶体硅约占世界总产量85%以上。
硅片生产环节技术门槛、投资规模、能耗虽然都处于高值,但都大大低于硅材料提纯环节,其市场结构可以初步归纳为“垄断竞争”。其核心企业来自日本、德国和挪威的公司,共15家;前5强的企业产量占整个行业的60%,这表明该环节的产业集中度虽很高,但低于前一个环节。
电池片生产环节生产技术门槛与产业链上前两个环节相比相对下降,可将其市场结构归纳为“垄断竞争”。特别是相对硅片生产环节,电池片生产环节市场竞争日益增强,市场垄断程度进一步下降,空间分布也日趋分散,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都有分布。
组件封装环节具有技术含量较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高污染和高耗能等特点。这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竞争最为充分的环节,其市场结构近似的表现为完全竞争。从空间分布上看,电池组件生产环节的企业分布比较广泛,中国、拉美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有较大比重,空间分散程度最高。
因此在垄断程度较高的硅料提纯市场、硅片市场,即被欧美垄断的市场,我国可以采取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发挥企业承包外来加工的优势,通过知识外溢效应,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的集成创新,改良我国的多晶硅提纯技术,使得提纯后的多晶硅符合太阳能电池的要求,先实现“产品升级”进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实现“功能升级”。
在竞争较弱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市场、组件封装市场,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光伏企业所在的市场,我国企业应该采取与产业价值链一道实现整体性过程升级。因为我国在这两个市场中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企业集群,我们可以利用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和信息传递效率,提升技术,达到价值链的提高。
最后还可以通过价值链的横向跨越实现产品集成创新。这种模式一般源于价值链之间的知识交互和融合,体现为“链的升级”。这要求这些企业已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基础,其产品创新也主要是基于技术上的关联性。我国那些已具规模,资金雄厚的光伏企业可以通过中方式完成光伏产业升级。
六、小结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企图在高新技术行业占领制高点,我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升级,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不败优势。
现阶段我国的光伏产业主要还停留在来料加工阶段,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要利用生产全球化的趋势,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通过全球化进程中的知识外溢,进行集成创新,最终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价值链升级。
参考文献:
[1]Gereffi.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
[2]Handerson. The organization of buyer-driven global commodity chains: how US retailers shape overseas production network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7(3).
[3]王晓宁.中国光伏产业链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 2009 (11).
[4]李园红 高 明: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思路[J].亚太经济,2010,4.
[5]中国民族证券:光伏产业研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J]. 2009,04.
[6]王文静:光伏电池产业链发展[ J ] .新材料产业,2006 (7).
[7]王晓宁.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剖析及其对产业的影响[J].电器工业, 2008 (7).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32 —02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日本核泄露危机,世界各国都对核电的发展更谨慎,从而对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的追求都大加强,这无疑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但伴随着这一两年硅等原材料的大幅瀑跌及各国对光伏政策的从严,光伏企业可谓是正处于严冬。我国光伏企业大量靠出口,更加重了我国的光伏企业的困境。
对中国各地区的光伏产业来讲,可谓"海外市场不稳定,国内市场不确定",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方面也在短期内难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各大豪强企业在规模、技术、资本等竞争力势均力敌的形势下,唯有依靠控制或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得以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在当前全球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的局面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内各省市地区加强光伏供应链条上的各企业的合作,在当前全球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的局面下,科学进行光伏产业供应链整合,成为各省市地区提升光伏产业自身竞争力,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突破方向。
一、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在国外良好的政策的趋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段很好的发展时期,带动了中国大量的光伏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已成为光伏生产应用大国。但随着今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和对中国光伏组件的限制,以及各国对光伏补贴政策的调整。我国大量光伏企业在国外市场都处于低迷的状态,造成我国多晶硅产能过剩,小企业无法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光伏企业洗牌在即,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中,中国在中下游的优势强于上游。竞争日趋激烈,光伏产业面临整合,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趋势加快,规模较小的企业将被购并或倒闭,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将面临过度供给所带来的毛利压力。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光伏企业产业链面临局部调整。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五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随着业内厂商对上游利润的逐渐摊薄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中下游。上游厂商和风险投资将会加大诸如太阳能电池片与应用系统等中下游环节的资本投入,产业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二、 中国光伏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2]
我国光伏企业已成为国际新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和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国。目前国内已形成包括多晶硅制造、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以及系统应用的产业链,并表成以此为核心的完整供应链。
过去几年光伏市场过度扩张,整个光伏产业格局呈倒置漏斗形状,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较少且扩张速度较慢,原料供应成产业发展瓶颈。产业链上游为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企业。下游企业扩张较快,原料供应不足导致短期产能过剩。原料价格上涨、供应不稳定是国内光伏企业所必须共同面对的困难。因此,对光伏产业供应链进行管理是各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三、供应链战略联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各地区提升竞争力分析[3]
随着国家对能源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何加强供应链通过供应链战略联盟提升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需要恰当的评价指标和合适的评价方法以检验实施供应链战略联盟以后,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是否得到提升。已有不少学者开展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方面的研究。但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公认较完善的对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对于各地区实施供应链战略联盟以后光伏产业竞争力变化的评价研究尤为不足。本文设计了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一)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变化综合评价
供应链中实施战略联盟会对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构成要素产生影响,特别是光伏核心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核心企业及整个链条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
决定一个产业是否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四个因素进行分析:一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二是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主要以国外需求为主)。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国内竞争力。四是光伏供应链上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除了上述四种因素外机会和政府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特别对是光伏企业来说,由于受各国政府政策的驱动,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设计了包含上述5个方面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三)供应链战略联盟对光伏产业竞争力促进作用评价[5]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供应链战略联盟对光伏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具体的评价过程如下:(1)确定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建立权重集。设定Yi对Y的权重分别为ω1,ω2,ω3,ω4,ω5。
首先,发达国家加强光伏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美国自1974年起陆续颁布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法令,1997年起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2010年奥巴马政府对绿色能源制造业提供23亿美元税收优惠,发放给132家企业的183个绿色能源制造项目。日本1993年制定“新阳光计划”,2003年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2006年颁布“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到2030年的能源结构规划。德国1990年、1998年分别提出“千屋顶计划”、“十万屋顶计划”,2004年《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推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产业发展计划,并投入巨资开展技术开发,加速产业化进程。
其次,全球光伏市场波动和竞争加剧。由于各国光伏产能迅速扩张导致供过于求,以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2008年后光伏市场产品价格逐步下滑,太阳能组件制造企业普遍亏损。在此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11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双反调查”,2012年美国商务部终裁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2013年6月,欧盟基于“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执行11.8%的临时税率,近期中欧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出口数量等承诺协议;印度也对来自中国、美国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再次,国内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我国光伏产业2004年后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发展到技术提升、结构优化发展,2007年至今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首位,产能占全球60%,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输出地。我国光伏产业的最大挑战在于“两头在外”:多晶硅材料约50%从国外进口,光伏电池生产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光伏电池产品90%出口国外,其中60%出口欧盟。受美国“双反”影响,我国对美光伏产品出口下降八成,欧盟市场对国内光伏企业影响更大。在国外市场低迷及国内市场未启动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半数以上电池组件企业停产,2012年以来制造环节全线亏损,企业普遍融资困难。当务之急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国内市场。
分析光伏产业发展前景,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将成为能源供应主体,预计2030年、2040年占世界总电力供应比重将分别达到10%、20%以上,21世纪末占比将达到60%以上。根据各国光伏发电技术路线和装机容量规划,美日欧2020年装机量将是2010年的4倍左右,2030年装机量将是2020年的6倍左右。同时,随着节能要求及环境约束收紧,火力发电成本将呈上升趋势;而光伏组件出货量每翻一番平均售价下降约20%,能源转换率可望提升至30%以上,光伏发电设备成本尚有30%的下降空间。预计全球光伏市场过剩产能经整合重组将重拾升势,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发挥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作用。
上海发展光伏产业具有技术研发、服务集成、金融资源等优势,但人力、土地和商务运行成本较高,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高端环节,走出一条适合上海特点的光伏产业发展之路。2009年《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集聚态势。其中电池组件领域集聚了晶澳、中电、神舟、超日等企业,生产装备领域有理想能源、空间电源所、汉虹、森松等企业,集成服务领域主要有航天机电太阳能科技公司,检测认证平台领域有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微系统所等。目前上海晶硅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4.5GW,在薄膜电池及装备领域形成技术研发领先团队,全市光伏应用规模达到30MW以上。
受国内外市场因素等影响,2012年以来本市太阳能企业产值、利润等大幅下降,部分企业面临资金紧张、停工停产等风险。上海航天机电等克服不利因素,坚持加强研发、优化管理、提升产业链价值,今年上半年航天机电出售光伏电站150MW,实现收益3.4亿元,位居国内光伏企业第一位。其具体做法和发展优势有:
一是,全产业链布局全球发展。航天机电2007年来大规模投资发展光伏产业,形成了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EPC总承包、电站运营到装备研发等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建成上海、内蒙、江苏三大产业基地,具备4500吨多晶硅、500MW电池片、500MW电池组件的产能。承担了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应用总体规划研究及永久性场馆太阳能应用设计,建设了世博中心兆瓦级光伏电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国家级“光明过程”等项目,参与上海虹桥枢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同时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与美、德、意、韩等国光伏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提高光伏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业务竞争力。
二是,上海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做精做强企业。积极打造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平台,依托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投入1亿多元,加强硅材料、BIPV组件、聚光电池、薄膜电池、硅电池、PECVD等产品的技术研发,拥有相关专利超过30项。正在加快双面胶带电池组件、标准成本组件、抗PID组件等新产品的研发;探索应用3D打印技术提高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应用离子注入技术提高装备生产水平;将在连云港电池组件制造厂应用自动化焊接机器人,预期生产线可扩大40%产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三是,上海以集成服务为主的赢利模式。当前光伏制造环节普遍亏损,产业链利润向电站建设运营环节转移,其中电站项目授权开发、EPC建设、电站项目开发商环节毛利率分别为3%~5%、7%和10%~15%。航天机电正从光伏制造商向电站运营商转型,以电站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拓展综合集成业务,已累计建设国内外600多座光伏电站。2011~2012年,航天机电在光伏系统集成市场排名全球第15位、国内第6位,预计2013年将进入全球光伏系统集成市场前10位。
此外,上海具备多样化融资支持路径。随着国内外光伏行业陷入困境,银行收紧对光伏企业贷款,电站项目融资困难,光伏企业IPO受阻,VC/PE投资案例大幅下降。航天机电具有强大的金融支撑服务能力,由航天集团提供财务支持,搭建海内外融资平台;已申请使用国家开发银行44亿元授信额度,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累计约40亿元;与上实集团加强战略合作,组建合资公司收购运作国内外电站项目;探索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等。
根据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及上海产业链整体情况,上海必须在把握技术升级规律、成本结构、产业链细分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融入世界、服务全国、发展自身的定位。坚持核心高端引领,发挥核心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集成配套服务等优势,形成在全国的产业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坚持引进开发并举,把握发展空间、载体和资源,一手抓结构调整优胜劣汰,一手谋市场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建立行业联盟,加强国内外合作,提升产业链优势,努力打造上海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3~5家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核心装备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保持国内领先,进一步提升光伏总集成总承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海要研究制定城市能源发展路线图。2010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太阳能光伏路线图报告,描述了光伏技术发展现状及到2050年的发展前景。国内相关机构和省市也开展了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分阶段明确光伏技术发展路线、产业格局及政策措施等。上海在资源能源缺乏、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更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规划制定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能源发展路线图,明确新能源替代的总体部署、领域空间、阶段步骤、载体主体和资金支持政策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与此同时,上海还需要加强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研发。根据未来技术升级发展路线,加强超前谋划和技术装备研发。如在卷对卷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空间电源所已建成柔性薄膜电池卷对卷中试生产线;在多层非晶硅-微晶硅领域,理想能源开发的PECVD和LPCVD设备性能达到国外一流进口设备水平,而售价仅为进口设备一半。下一步,上海将依托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及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专项,支持N型晶硅电池、异质结、离子注入等新一代光伏技术发展,加强产业链配套,扩大首台套应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从生产技术到产业技术的跨越,推动技术产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一)光伏产业的内涵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的光伏转换,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形成以硅材料应用开发的产业链条。一般来说,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料硅生产、硅碇和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发电系统以及技术研究等。由于不同环节的技术难度、生产规模、投资周期、要素密集程度不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毛利润从上到下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其价值形态呈现出从左上到右下倾斜的形状(见图 2),区别于一般产业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形状。
(二)世界光伏产业现状
从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统计数据看,2000 年,2008 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47%(见图 1)。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太阳能电池产量仍然高位增长,总量突破 10GW 达到 10.4GW,同比增长了 57.6%;光伏装机容量保持 40%的增速,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从产业链看,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状况具体如下:超纯硅材料的制造集中在美、日、德等 3 个国家7 个公司的 10 家工厂手中,下游企业主要向这些国家生产企业进口原材料。中国 90%以上的硅材料依赖进口。太阳电池制造,2007 年以前,日本是世界光伏制造第一国,德国次之。2007 年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光伏装机应用(见图 2),4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市场。
(三)中国光伏产业现状
我国 1958 年开始研究太阳电池,1971 年首次将光伏电池成功应用于东方红 2 号卫星,1973 年,开始太阳电池地面应用。但是,由于成本高,2000 年以前,我国太阳电池在地面应用并不广。2000 年以后,随着国家发改委启动“送电到乡”项目、《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及国际光伏市场的强有力拉动,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光伏产业投资出现“潮涌”,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当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中间独大、两头在外的特点,企业多扎堆在利润较少的产业链末端。
1.光伏电池产量世界第一。2005 年以来,中国光伏制造业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 126%,特别是 2007 年增长率达到 218.9%。自2007 年起,中国光伏电池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球10 大太阳能电池企业排行榜,中国企业占了 4 家。无论产业规模还是生产能力,中国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光伏原材料短缺,90%以上依赖进口。受技术限制,当前国内从事高纯度硅生产的企业较少,加之下游产业对硅原料需求的急剧增加,供需缺口很大,国内光伏企业主要依赖进口获得硅原料。
3.光伏市场发展缓慢,90%以上出口。我国光伏装机应用速度及占全球的份额与光伏电池制造极不相匹配。2009 年,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光伏装机虽有了大幅增长,达到 270MW,较 2008 年增加 93%,但占全球光伏市场的份额仍然较小,仅 1.24 %。2009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 130MW,占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3.75%。这意味着,中国太阳能电池 95%以上的需求都在国外。
4.光伏产业价值链基本形成,且以处于价值链低端为主。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链除硅原料产量比较小外,从硅片—电池—组件—应用都出现了一些龙头企业,并带动了一大批大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从企业数量分布看,以电池、组件环节的企业较多,且处于价值链低端。中国企业只能分得光伏产业链不到 30%的价值,70%的价值被美、日、德等掌握硅材料提纯技术的国家取得。
二、湖北光伏产业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
(一)湖北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几年的积累与发展,湖北光伏产业初具雏形,已形成了从硅材料、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系统集成应用及技术研发等一系列配套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各个产业环节上涌现了 1-2 家实力较强的企业。硅片生产环节有宜昌南玻、随州金星、湖北晶星、大悟硅光电等多家公司,到 2010 年底,全省硅片生产能力约 2500 吨左右。太阳电池及组件生产环节已涌现武汉日新、珈伟、武汉兴隆源、湖北先行等多家公司,到 2010 年底,全省太阳电池及组件硅片生产能力约 100MW。系统集成应用环节拥有一批技术实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光伏企业,已成功实施了武汉科技学院新校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室扩建、湖北省发改委服务中心等多个光伏应用示范工程。技术研发环节已建成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及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技术研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二)湖北光伏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分析
与湖北省外比较,湖北光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论是产业规模、企业实力,还是政府支持力度,都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劣势明显。一是产业规模小,在全国未有一席之地。从 2007年起,我国就成为全球太阳电池及组件第一生产大国,而湖北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非常低。2010 年,湖北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约为 100MW 左右,占全国比重不到3%,相当于江苏省的 4%左右。短期内,湖北赶超江苏、江西、河省等光伏电池制造大省有难度。二是项目投资规模较小。现在业界公认硅片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 1000 吨/年,最佳经济规模在 2500 吨/年。当前,湖北没有一家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企业,上马项目投资过亿元的不多,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集群效益。最大的宜昌南玻公司也只有 1500 吨/年的生产能力,但受市场多晶硅价格巨烈波动原因,年生产量不足 1000吨。三是地方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与外省相比,湖北暂未出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专项计划与扶持政策,而江苏、浙江等省份都出台了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性意见。江苏提出要打造光伏千亿元产业,江西南昌提出要打造“光伏”之都,上海策划了“十万光伏屋顶”计划,陕西投资 200 亿支持太阳光伏产业园建设。但是湖北光伏产业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一是光伏技术研究实力较强,湖北是有名的科教大省,研究平台与技术人才的优势十分明显。二是光伏系统集成应用起步较早,有些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
三、湖北发展光伏产业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光伏产业的必要性
1.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有效选择。近十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已充分证明,光伏产业将是未来二十年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各国抢占的新领域。湖北发展光伏产业是顺应国外产业发展新趋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有效选择。据统计,300MWp 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在建筑行业,将直接带动700 多亿元的 GDP 增长(本指标是以建筑行业 1:7 计算所得;若以光伏产业为准,则带动 GDP 增长 900 多亿元),创造 24 万多就业岗位(人均收入以 3 万元/年计算)。
2.解决能源短缺矛盾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末,湖北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自给率将分别降低到9%以下。“缺煤少油乏气”的能源现实,对湖北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制约将进一步突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湖北的当务之急。开发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在内的新能源已成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可再生能源中,湖北水电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开发率已超过 85%,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十分有限;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一带,湖北不具备风能开发利用的有力资源条件;核电由于安全原因受国家控制较严,尽管湖北已谋划多年,但还未实质性投产运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商业程度很低,资源有限,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相较而言,湖北发展光伏发电的潜力与可能性更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具有良好的太阳能资源,太阳总辐射大都在 3200-4800 兆焦耳/平方米之间,比较适合太阳能的应用。
3.发展光伏产业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额的科学选择。“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据测算,用燃煤火电机组发电,每发电 1MWh,将排放相当于 1.069 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但如用一座 10MWp并网光伏电站取代燃煤火力发电站,每年减排温室气体的数量将达到 1.8 万吨(以二氧化碳计)。面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巨大压力以及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湖北必须尽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不断回落,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社会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多元化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积极培育发展光伏产业,对完成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湖北光伏产业发展的定位
1.发展思路
短期看,湖北要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与发展任务、光伏产业规模以及全球光伏产业趋势等因素准确定位,建议暂不要把光伏产业做为支柱产业或者千亿元产业来扶持,避免省内各市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而要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产业链、启动光伏市场、壮大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以市场换技术,以应用拉动产业,以光伏技术的推广利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适度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发展。
2.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方向,把握未来 5-10 年国内外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机遇期,充分发挥湖北比较优势,着眼光伏产业链上的研发与市场应用两个关键环节,在现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引导、促进创新、强化特色、做大规模,将湖北光伏产业发展成为质量效益好、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力争到 2015 年,新建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 300MW 以上,占总电能的 1-2%,将湖北省建成中国光伏技术研发大省、应用第一省。
3.发展重点
一是加快启动光伏市场,提高光伏安装率。从全国范围看,各省在光伏安装方面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加之湖北具备利用太阳光能的自然基础和现实需求,建议未来五年,加大对光伏安装的鼓励与支持,力争在政府办公建筑楼顶、大型展馆、体育中心、车站用学校、新建建筑、高速公路音障上采用光伏组件。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光伏应用技术。大力推进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武汉市新能源研究院的建设,建立创新性光伏技术研究团队,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光伏中心和研究院,为湖北省光伏产业提供强大的研究平台和技术支撑。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重点光伏企业为基地,建成光伏学院,技工、中专、大专到本科太阳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培育壮大生产企业,提高产业链核心价值。以光伏建筑结合和光伏并网相关技术为核心,着重培育壮大光伏系统和光伏建筑设计公司,逆变器生产厂家,控制器、开关柜、升压设备及大型安装构件厂家和专业工程施工公司;以环保型低能耗高纯硅材料生产技术和关键核心装备技术为重点,鼓励现有电池与组件核心企业、光伏组件制造公司及太阳电池生产厂家,加大资源整合与协作互动,着力培植 1-2 个拳头产品,增强产业链核心价值。
(三)湖北光伏产业发展布局
湖北光伏产业发展布局应努力形成以武汉为主体,以宜昌、黄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重点加强武汉、宜昌、黄石光伏产业基地的建设,推进湖北“沿江光伏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武汉城市圈太阳电池组件及配套产业基地,大力开展多晶硅工业化生产和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加快发展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系统与配套产品,积极推进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等规模化扩张,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湖北光伏产业中下游产品的“核心区”。宜昌南玻硅材料基地要依托宜昌的水电、氯碱化工、硅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多晶硅和单晶硅等光伏产业上游材料,适度配套发展硅片和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等,努力打造成为湖北光伏产业上中游的“集聚区”。黄石低碳工业园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基地,要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引导投资发展光伏产业,打造特色和品牌,培育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加快光伏系统的应用推广步伐,努力建成中部乃至国家光伏应用的“示范区”。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太阳能光伏产业规划指导。国家政府应立足全球视角,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出发,统筹考虑能源开发、供给、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编制出适合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确立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提出解决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装备等思路、突破方向、发展路径,以及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和运行管理行业标准、并网价格及系统维护等关键问题的方法和政策细则。在国家规划指导下,地方政府立足实情,编制出指导当地光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专项规划,科学引导企业发展与市场投资。
2.培育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从产业中某一特定环节切入,较快进入垂直整合阶段,形成完整的、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当前,湖北光伏产业链上企业间协作关系松散,或自成一体,或各自为战,不利于光伏产业整体发展。政府应努力培育并构建相对完整、协调、健康的光伏产业链体系,引导上下游企业理性扩充产能、合理配置资源,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3.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新型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基础,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育与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攻克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制备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4.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尽快出台和落实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积极贯彻《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在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在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建立经济激励的政策,在政府采购、并网发电等应用领域实施强制性支持的政策。二是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优先将多晶硅及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将相关产品列入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产品,使相关企业能够享受国家和省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出台电量电价扶持政策,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由政府出面协调电力、电网、企业等相关单位,采取“软补”的方式,帮助落实电量和电价。
河北省产业扶贫模式
河北省精准扶贫要以特色产业扶贫为核心,本文以河北省馆陶县闫沿村“光伏发电”和特色小镇为例分析河北省的扶贫模式。
闫沿村“光伏发电”产业扶贫。2016年以来,馆陶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承担闫沿村贫困户精准扶贫任务,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团结和带领困难群众真抓实干,采用“光伏发电”的扶贫模式,建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认真调查困难群众的致贫原因,针对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以产业帮扶为主:闫沿村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贫困户入股企业分红;发展部分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和手工业,还有政策帮扶,思想帮扶,爱心帮扶共计四种帮扶措施实现精准扶贫。在当地电力公司的支持下,闫沿村收入水平改善,贫困户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帮助贫困户脱贫。从2014年136户贫困户降至2016年的53户。
馆陶县特色小镇产业扶贫。馆陶县发展产业文化生态特色小镇,采用“产业+文化+生态”的扶贫模式,发展旅游业来帮助贫困户脱贫。
以粮画小镇――寿东村为例,以前寿东村农业资源薄弱,没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但现在是有名旅游景点,小镇采用“产业+文化+生态”的模式:在文化建设方面,村里墙壁上有着造型独特的粮食画作,还拥有着特色咖啡馆,微电影拍摄基地,建设休闲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还注重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在生态系统方面,建立起水资源循环系统,街道两旁有废水利用特色沟渠,保护水资源还为小镇增添了一抹美丽的风景;在产业方面,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粮艺公司带动人民进行粮画创作。粮画小镇的建设,发展了当地的特色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工作岗位,提高了生活水平。
河北省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
“光伏发电”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闫沿村依靠光伏发电,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依靠入股光伏公司的分红,收入获取渠道狭窄,产业扶贫效果稍弱。贫困地区电网结构落后,资金投入大,占地面积广,光伏发电模式,会增加当地的负担。
馆陶“特色小镇”产业模式存在的问题。馆陶小镇与成熟的浙江小镇比较:馆陶特色小镇缺乏产业基础,主要靠政府引导;小镇的产业化水平不够完善,浙江小镇是集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于一体的全方位模式,而馆陶小镇相比来说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馆陶位于两省交汇处,距城市较远,对游客吸引力较弱,资源缺乏。
河北省产业扶贫模式的改进措施
财经界: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请李耀新主任简单介绍一下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历史变化及其发展特点和前景。
李耀新: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领域,上世纪以来,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加大光伏产业推进力度,2000-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年均增长50%,2008年后特别是2012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进入调整期。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1、发达国家加强光伏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美国自1974年起陆续颁布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法令,1997年起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2010年奥巴马政府对绿色能源制造业提供23亿美元税收优惠,发放给132家企业183个绿色能源制造项目。日本1993年制定“新阳光计划”,2003年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2006年颁布“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到2030年的能源结构规划。德国1990年、1998年分别提出“千屋顶计划”、“十万屋顶计划”,2004年《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推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产业发展计划,并投入巨资开展技术开发,加速产业化进程。
2、全球光伏市场波动和竞争加剧。由于各国光伏产能迅速扩张导致供过于求,以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2008年后光伏市场产品价格逐步下滑,太阳能组件制造企业普遍亏损。在此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11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双反调查”,2012年美国商务部终裁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2013年6月,欧盟基于“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执行11.8%的临时税率,近期中欧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出口数量等承诺安排;印度也对来自中国、美国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3、国内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我国光伏产业2004年后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发展到技术提升、结构优化发展,2007年至今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首位,产能占全球60%,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输出地。我国光伏产业最大挑战在于“两头在外”,多晶硅材料约50%从国外进口,光伏电池生产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光伏电池产品90%出口国外,其中60%出口欧盟。受美国“双反”影响,我国对美光伏产品出口下降八成,欧盟市场对国内光伏企业影响更大。在国外市场低迷及国内市场未启动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2011年四季度以来半数以上电池组件企业停产,2012年以来制造环节全线亏损,企业普遍融资困难,当务之急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国内市场。
4、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21世纪将成为能源供应主体,预计2030年、2040年占世界总电力供应比重分别达到10%、20%以上,21世纪末占比达到60%以上。根据各国光伏发电技术路线和装机容量规划,美日欧2020年装机量将是2010年的4倍左右,2030年装机量是2020年的6倍左右。同时,随着节能要求及环境约束收紧,火力发电成本将呈上升趋势;而光伏组件出货量每翻一番平均售价下降约20%,能源转换率可望提升至30%以上,光伏发电设备成本尚有30%下降空间。预计全球光伏市场过剩产能经整合重组将重拾升势,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发挥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作用。
财经界:上海也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目前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上海在光伏产业方面的引领企业有哪些?
李耀新: 1、上海发展光伏产业具有技术研发、服务集成、金融资源组件、EPC总承包、电站运营到装备研发等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建成上海、内蒙、江苏三大产业基地,具备4500吨多晶硅、500MW电池片、500MW组件的产能。承担了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应用总体规划研究及永久性场馆太阳能应用设计,建设了世博中心兆瓦级光伏电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国家级“光明过程”等项目,参与上海虹桥枢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同时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与美、德、意、韩等国光伏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提高光伏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业务竞争力。
2、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做精做强企业。积极打造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平台,依托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投入1亿多元,加强硅材料、BIPV组件、聚光电池、薄膜电池、硅电池、PECVD等产品的技术研发,拥有相关专利超过30项。正在加快双面胶带电池组件、标准成本组件、抗PID组件等新产品的研发;探索应用3D打印技术提高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应用离子注入技术提高装备生产水平;将在连云港电池组件制造厂应用自动化焊接机器人,预期生产线可扩大40%产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3、以集成服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当前光伏制造环节普遍亏损,产业链利润向电站建设运营环节转移,其中电站项目授权开发、EPC建设、电站项目开发商环节毛利率分别为3.5%、7%和10.15%。航天机电正从光伏制造商向电站运营商转型,以电站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拓展综合集成业务,已累计建设国内外600多座光伏电站。2011年、2012年,航天机电在光伏系统集成市场排名全球第15位、国内第6位,预计2013年将进入全球光伏系统集成市场前十位。
4、具备多样化融资支持路径。随着国内外光伏行业陷入困境,银行收紧对光伏企业贷款,电站项目融资困难,光伏企业IPO受阻,VC/PE投资案例大幅下降。航天机电具有强大的金融支撑服务能力,由航天集团提供财务支持,搭建海内外融资平台;已申请使用国家开发银行44亿元授信额度,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累计约40亿元;与上实集团加强战略合作,组建合资公司收购运作国内外电站项目;探索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等。
财经界:上海光伏产业如何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再创佳绩,引领我国光伏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李耀新:根据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及上海产业链整体情况,上海必须在把握技术升级规律、成本结构、产业链细分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融入世界、服务全国、发展自身的定位。坚持核心高端引领,发挥核心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集成配套服务等优势,形成在全国的产业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坚持引进开发并举,把握发展空间、载体和资源,一手抓结构调整优胜劣汰,一手谋市场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建立行业联盟,加强国内外合作,提升产业链优势,努力打造上海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3-5家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核心装备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保持国内领先,进一步提升光伏总集成总承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研究制定城市能源发展路线图。2010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太阳能光伏路线图报告,描述了光伏技术发展现状及到2050年的发展前景。国内相关机构和省市也开展了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分阶段明确光伏技术发展路线、产业格局及政策措施等。上海在资源能源缺乏、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更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规划制定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能源发展路线图,明确新能源替代的总体部署、领域空间、阶段步骤、载体主体和资金支持政策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2、加强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研发。根据未来技术升级发展路线,加强超前谋划和技术装备研发。如在卷对卷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空间电源所已建成柔性薄膜电池卷对卷中试生产线;多层非晶硅、微晶硅领域,理想能源开发的PECVD和LPCVD设备性能达到国外一流进口设备水平,售价仅为进口设备一半。下一步,上海将依托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及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专项,支持N型晶硅电池、异质结、离子注入等新一代光伏技术发展,加强产业链配套,扩大首台套应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从生产技术到产业技术的跨越,推动技术产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作者简介]罗 洁(1981―),女,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周 明(1975―),男,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经济与产业管理。(江西抚州 344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063001),2011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L1104),2011年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12年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12GL13)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西门子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对中国光伏政策提出的新建议中明确指出:只依靠水力、风能和核能发电将不足以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带来的挑战,而光伏发电必须成为这一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伏产业现状
从2005年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形成了以新余为主产地,赛维LDK为核心企业的光伏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多晶硅料、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应用产品的完整产品生产体系。2008年江西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8.9亿元,生产的多硅晶片已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龙头企业赛维 LDK的产能超过1400 MW/a。2009年12月,江西省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提出打造“全球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把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工业产业之一。到2010年末,江西光伏产业总体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光伏产业在鄱阳湖区各市发展势头迅猛。2008年底新余已投产和在建的光伏企业有8家,多晶硅片、多晶硅料、太阳能电池产能分别可达1100 MW、8000 t、100MW左右,新余也将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多晶硅生产基地之一。2009年第一季度,新余光伏产业完成增加值17.9亿元,而钢铁产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新余首次出现了光伏产业增加值超过钢铁产业的局面。
南昌2009年投资672亿元打造光伏产业基地,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将南昌光伏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现在南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光伏产业链:台湾晶湛科技、江西赛维LDK、上海卡姆丹克、通用太阳能等一大批企业纷纷落户。这些企业已经建成和在建的项目涵盖了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已形成了产品齐全、结构合理的光伏产业链,建设规模位于国内前列。
瑞金、景德镇、上饶、萍乡等地也在积极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瑞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千MW太阳能电池项目、精湛南昌科技公司年产1千t多晶硅项目、江西赛维百思特1000 MW薄膜太阳能电池板项目也正在积极建设当中。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伏产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1.替代风险。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存在与其他替代性产业的竞争。一是新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随着核利用技术进步和扩散的加快,核能在新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仍将持续;二是可再生能源开发种类较多,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源、地热等,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开展,目前风能占主导,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最快,其他新能源研究步伐紧跟其后,未来新能源革命的主流还难以定论,而光伏产业的未来仍然寄托在产业自身的技术进步与突破上。
2.技术风险。光伏产业内部存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硅材料利用中分为晶硅电池和非晶硅薄膜电池,晶硅电池转换率较高,但成本耗能也高,后者成本耗能低,但衰减快、转换率低。目前硅片电池仍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约占市场份额的90%,而薄膜电池发展更快,受到投资者热捧,随着非晶硅材料的衰减降低和制造技术获得突破,现有光伏生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3.竞争风险。光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提纯多晶硅技术工艺非常复杂?熏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厂商手中,我国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受制于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另外,近几年我国在多晶硅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国内多晶硅已建、在建或拟建项目超过50个,投资规模超过1300亿元,规划产能超过23万吨,光伏产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层出不穷,这种局面将会导致恶性竞争。
4.政策风险。各国在光伏产业补贴方式、力度、期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光伏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同时,光伏市场过度依赖外部,带来贸易政策变动的风险。一是技术性壁垒在不断提升,直接针对中国产品的壁垒也不断增多;二是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德国太阳能公司Conergy和Solarworld向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调查,美国SunPower等太阳能公司也表达了欲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愿望,一旦反倾销成立,我国光伏产业将十分困难。
5.环保与安全风险。光伏产业需要采用大量具有高危的化工产品,如果技术工艺落后,管理和操作不当,对环境和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硅片线切割技术存在切割砂浆的处理排放问题,而浆料中含有化学乳化液,如果回收处理不当,排放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又如在硅晶电池生产技术环节上PECVD镀减反射膜工序中硅烷的使用,硅烷是最危险的工业气体之一,如果生产上存在泄露,将会有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三、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伏产业发展的措施
1.实行政策导向,扶持光伏产业。政府对产业内重点项目进行补助、贷款贴息;对技术引进和创新进行支持;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上市以及股权投资等给予奖励;对举办光伏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进行重大宣传、技术交流和推广活动,以及参加国内外大型会展进行补贴;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和营销机构,对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及技术带头人给予资助;对重大发明专利给予奖励等。
2.推进产业整合,提高综合实力。一是鼓励产业联盟。处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企业组成联盟,形成从高纯多晶硅材料、硅锭及硅片、光伏电池、组件封装系统集成到光伏应用产品、相关设备制造、贸易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垂直一体化。二是实行战略合作。鄱阳湖区企业根据发展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扩张,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实现产业集群化。重点培育以新余、南昌、上饶为基地的光伏产业集聚区,形成太阳能光伏产业孵化、转化、成长、壮大的块状产业集群,将鄱阳湖区打造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贸易、应用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基地。
3.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竞争力。加大技术研发和攻关的力度,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发展主动权,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针对鄱阳湖区硅料生产的规模和地位,重点支持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的突破,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加快物理法提炼太阳能级高纯硅材料产业化技术研发。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促进成果产业化工作。建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光伏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省级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伏发电工程中心、高纯硅工程中心等。
4.畅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采取窗口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向鄱阳湖区光伏产业;鼓励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其投资收益享受税收减免或抵扣;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银企合作,帮助重点企业和重大光伏产业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加强对光伏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各类担保机构加大对光伏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力度,特别是国资类担保机构,重点对光伏企业的融资提供专项担保服务。
5.大力开发太阳能,促进光伏发电应用。政府无偿提供太阳能光电在建筑领域应用的设计、施工、验收、规程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推广;鼓励发展太阳能路灯、交通信号灯、庭院灯、草坪灯、太阳能计算器和玩具等系列产品;公共设施照明中强制推广使用光伏电源;做好未来五年地面太阳能独立电站、屋顶光伏电站、建筑一体化光伏电站规划,确定装机容量,实现并网发电,完善并网技术规程。
LED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LED产业就是发光二极管制造及其应用。本规划中主要指LED发光器件制造和应用。其产业链主要包括外延片制造、芯片制造、封装及应用产品开发等三个部分。
PV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其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本规划中的PV产业主要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应用。其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及光伏原材料生产、电池与模组制造以及应用产品、配套构成发电系统。
二、LED、PV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发展情况
1.国外发展情况:
1.1LED
许多国家近几年都投入巨资发展LED照明,形成了以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其中,美国Cree、Lumileds、日本Nichia、ToyodaGosei、德国Osram等企业垄断了高端产品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美、日、欧各主要厂商纷纷扩产,加快抢占市场份额。据TRI预估年全球LED市场总值将达86.77亿美元,年增长15.7%(年74.99亿美元)。年将超过100亿美元。
1.2PV
光伏市场方面,在各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碳基金的推动下,也达到了井喷式增长状态。年,受益于西班牙和德国政府的光伏上网补贴政策的实施,全球光伏安装量全年达到5559MWp。其中,欧洲占到全球的81%,而西班牙和德国又分别占到年欧洲光伏安装量的56%和33%,分别达到2.5GW和1.5GW。欧洲,特别是德国与西班牙无疑是年世界光伏的最大市场。目前各国政府仍在加大各种政策补贴扶持力度,加大研发技术投入,不断推动LED、PV技术的提高。
2.国内市场:
2.1LED
尽管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我国起步较晚,但在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展也很快。到年LED产值占全球的27%。年6月科技部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年又推动开展“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工程试点,以道路照明先行。据预测,年LED路灯需求140万盏,年将增长79%,达250万盏。户外显示屏、LED路灯及LED背光模块中大型显示器是年LED的三大爆炸性产品。目前国内在区域上已形成了以上海、深圳、大连、南京、扬州、石家庄七大LED产业基地为基础,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为聚集中心,向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地分散的区域性布局。至年,该产业从业人员达5万人,研究机构20多家,业4000多家,其中LED芯片生产厂近30家,封装企业近1000家,应用厂商高达2000多家。年拥有MOCVD设备企业超过20家,数量达80多台。
2.2PV
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达到2000MW,继年后中国仍然保持全球第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的地位。同时年中国十多家硅材料厂多晶硅总产量首次突破4000吨大关,比年增加近400%;涌现出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全球十大光伏电池生产企业,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并且正在逐步完善。在光伏照明产品应用方面,北京、、深圳、山东等地积极推广太阳能路灯、新型高亮度LED相结合的城市照明和景观工程。国家“十一五”规划太阳能光伏发电目标是年装机容量300MWp,年发电量3.9TW.h,2020年装机容量1800MWp,年发电量23.4TW.h。
3.省高度重视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了《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在科技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建设“西岸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基地”和“两岸半导体照明产业合作试验区”。全省LED和PV产业链已较完整,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我省从事LED和PV产业工业园区有12个,分布在福州、、泉州以及云宵、华安、长汀等地,年产值超过100亿,成为信息产业的新增长点。
(二)市发展情况
2004年4月科技部批准建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市组织编制了《市光电子产业发展规划》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制定了《市贯彻落实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将LED产业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来扶持。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市LED产业上游较强、下游弱,应用产品开发不足,企业规模与国外和台湾企业相比仍偏小,应用产品生产企业偏小偏少、公共技术检测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在PV太阳能光伏方面,市目前拥有一些太阳能电池的硅料生产和封装企业,在太阳能电池应用上(含薄膜电池)也取得一定经验和部分市场,这些太阳能电池封装生产和应用为光伏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市周边地区有丰富的硅矿资源和工业硅企业也可以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三)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区大力发展和培育光电子产业。目前区是国内LED外延片、芯片生产主要基地,产品涉及红外、紫外、可见光和白光领域,拥有三安光电、华联电子、光莆电子等骨干企业,芯片生产和大功率封装的技术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光电子企业,年累计完成产值26亿元。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上,拥有较早开发太能电池材料的三安(GaAs)和较早组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巨茂光电,但太阳能光伏企业数量仍较少,开发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实际安装应用的企业更少。
三、区LED、PV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发展基础
1.起步早,稳步发展,产业链雏形显现。区是市较早发展LED和PV的区域,产业基础较为扎实。LED方面,从外延片、芯片生产到应用及配套供应,已有一定规模,产生较好的集聚效应;PV方面拥有GaAs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相关部分材料和组件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实力。
2.技术能力强,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华联电子、三安光电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完成了“功率型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产业化关键技术”、“功率LED光源和显示模块”、“GaN基材料P型低接触电阻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五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LED重大项目;三安申请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华联申请专利5项。此外,市的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光电子信息材料和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LED检测与认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大学等高等院校都是区培育光电产业链的技术支撑平台。
3.拥有数家发展质量较好的骨干企业。尽管目前产业链企业数量仍偏少,但为数不多的三安光电、华联电子、巨茂光电等企业发展质量较高,增长潜力大。在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三安光电、华联电子、光莆电子等企业仍实现逆势增长,三安光电更进一步对外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其中,三安电子还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生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材料的企业;而巨茂光电发展潜力大,太阳能电池(单晶、多晶),年封装能力可达到100MW。
4.发展后劲较足。目前我区工业新投资项目大部分集中在光电子产业。惠利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永联达光电、信达光电、安美光电、玛司特、金光源光电、炬嘉光电、木林森电子、夏晶电子等都在近两年投入资金建设厂房、研发中心等。这些企业项目的建设将对我区光电产业链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光电产业的整体水平,从研发到生产形成较为完整的LED超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芯片及封装线,为LED、PV产业的发展卯足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链发展不完善。LED产业链下游弱,应用上缺乏新颖设计、生产上缺乏大功率白光LED,且芯片生产规模与国外、台湾企业相比仍偏小。而PV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下游应用企业,产业链不完整,目前暂无晶体硅电池或薄膜电池片的生产企业以及除逆变器、蓄电池外的其他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的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涉及的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组建封装、系统平衡部件(逆变器及控制器等)及光伏应用企业少又小。
2.核心技术力量薄弱。LED方面,关键技术仍掌握在美日手中,知识产权问题将影响企业出口产品发展;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稳定性还有待提高。PV方面,太阳能电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太阳能发电成本远高于火电成本,太阳能电池面临着提高转换效率等重大课题,制约投资力度。此外,目前的运作机制无法吸引人才,拔尖专业科技人才的引入不足,导致材料、器件、监测及应用研发力量的提升受到制约。
3.公共技术检测、研发平台建设滞后。LED和PV的公共技术、检测平台建设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由于产业规模小,核心技术不足,在标准的制订上不具备优势。
4.空间受限。区是市中心城区,随着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推进,二产还将逐步外移,岛内已没有多少土地资源空间可供发展光电光伏产业。
(三)发展机遇
1.借助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东风”。年5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支持省加快建设海西区,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将有利于省的发展。定位为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区又是其中心城区,具有强大竞争能力、服务能力、集聚辐射能力。
2.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日趋加强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时机。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政府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新能源、采用新光源是各国发展的共识。同时,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对节能、低耗、环保产品的需求日趋加大,这为LED、PV产业的发展提供极为良好的发展契机。
3.搭乘两岸三通的“快车”促进两岸LED、PV产业的共同发展。随着两岸真正迈入“三通”时代,两岸合作全面提升,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势必有利于两岸产业技术的深度交流,充分发挥两岸各自优势,也有利于区承接台湾LED、PV产业的西移,形成联合发展氛围。
四、区LED、PV产业链发展指导想、目标和总体布局
(一)指导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产学研联合与协作,强化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吸收再创新,规划打造具有自主产权、自主品牌的产业体系,培植一批带动力强、发展质量高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完善落实各级政府扶持政策措施,发挥政府引导服务职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在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的基础上培育自主创新开发能力,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分阶段任务目标
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培育出1~3家产值超10亿元的技术国内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6-10家产值上亿元的重点企业,在国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力争到2015年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
第一阶段:-2011年为招商引资阶段,以打造完整产业链、五年内实现100亿元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引进培育新的光电、光伏生产企业,扶持壮大现有的三安光电、巨茂光电等龙头企业。力促部分企业转型,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力争产值达到35亿元。
第二阶段:2012-2013年为项目建设投产阶段,在继续引进新的光电、光伏生产企业的同时,重点做好已引进项目企业的建设投产工作。力争产值达到60亿元。
第三阶段:2014-2015年为达产达标、市场推广阶段,在做好企业达产达标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帮助企业做好市场推广工作,筹备建立光电、光伏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或专业交易市场。力争产值达到100亿元。
(四)总体布局
以光电基地为中心,充分利用我区现有土地厂房存量空间,并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引进相结合,合理布局。1.岛内重点引进LED、PV企业的研发中心、芯片开发制造,产品展示采购交易中心等企业总部。2.同安工业集中区园以LED产业应用为主企业。3.环东海域工业园以PV产业研制为主的企业,与市培育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百亿产值产业集群发展相衔接,构成完整产业链,逐步形成岛内以上游高端光电光伏企业研发基地,岛外为LED、PV企业应用生产的产业化基地格局。
五、区LED、PV产业链发展重点和主要项目
(一)发展重点
确保骨干企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企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引进带动新增长的原则确定发展重点。
LED产业:根据市规划LED重点项目提出“三安、乾照、晶宇、明达的芯片、外延片生产线建设及技改”、“华联、光莆等LED封装企业的生产线建设及技改”提出本区的重点。1.利用三安电子、华联电子、光莆电子等龙头企业的外延片及芯片、封装优势,扩大品种范围,拓展小功率白光低色温镓基LED芯片,发展全色谱LED,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大功率白光产品及照明产业化;2.大力扶持LED基础材料的技术创新;3.重点发展先进适用的封装技术新工艺和产品,包括贴片式封装、柔性基板式封装、白小芯片封装及功率型封装;4.组合模块;5.荧光粉及封装材料研究与生产;6.在应用产品方面,重点发展能同步拉动本地上游、中游产业发展的背光源、汽车照明、商业照明、路灯照明、室内照明等应用产品和发展普通照明产品。
PV产业:根据市规划“佳科、巨茂、三安、乾照、冠宇、迈士通等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生产企业的生产线建设及技改”,结合本区实际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组件太阳能光伏材料(如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发展高聚光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发展高纯度多晶硅材料,发展PV与LED相结合的室外照明。
(二)主要项目安排
1.企业的增资扩产,技术改造,获取最大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华联的小功率白光低色温镓基LED芯片,全色谱LED及半导体照明用高效功率LED封装技术及产业化。三安的TFT-LCD背光源超高亮度LED芯片产业化,应用于液晶屏背光源的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光莆中尺寸LED背光模组贴片封装生产线。企业技改中发展白光LED的同时扩大蓝光LED生产规模,占领数码小家电市场,充分利用LED背光源实现其小型化、轻量化、超薄化、节能化,市场无量,以期超过照明应用份额。以上几项机改将实现新增产值3亿元。加上其他企业如玛司特、惠利泰、永联达、安美、巨茂的技改,增资扩产,都在实施中。通过产业技改转型壮大产业集群,以年均10%以上增长测算,产值预估:年/26亿;2011年/34亿;2013年/41亿;2015年/50亿。
2.结构调整中、新增传统产业转轨LED应用(如照明)、PV装机应用,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调整。产值预估:2011年/1亿;2013年/3亿;2015年/10亿。
3.通过引进项目,逐渐弥补目标中不足的产业产值,力争完成引入目标,应该将产业链急缺、有意向到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作为招商重点:
2011年/5亿;2013年/16亿;2015年/40亿。
(1)LED外延片、芯片和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重点是大功率的白光照明、LED芯片生产及新技术(如ACLED)、新工艺,产值可达15亿(投资5000万-1亿、厂房3万㎡)。目标对接台湾企业,包括光鼎、亿光、光宝、宏齐、佰鸿、东贝、华兴、李洲、立碁等封装企业;一诠、金利、大泽等支架企业。其中,有意到大陆投资,可作为引进重点的企业有:
EverliteOpto-ElectronicsInternationalCo.,Ltde(其主要产品为LED驱动芯片产品);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市产业链空白环节LED支架生产企业;亿光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考虑在建设研发中心。
(2)LED照明器具生产企业,包含室内、室外照明、路灯、隧道灯、商业用灯,产值约7亿(投资3000-8000万,厂房4万㎡)。目标瞄准台湾、日本、欧洲企业,包括中国电器、台湾中原大学设计学院、台湾工研院光电所、凡球照明等灯具照明设计制造企业。其中,有意到大陆投资,可作为引进重点的企业有:政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3)LED背光源应用等平板显示制造,产值可达5亿(投资5000万、厂房4万㎡)。目标对接台湾企业。
(4)控制板电子项目(如控制器、逆变器),产值可达1亿(投资2000万、厂房2万㎡)。目标瞄准台湾、北京此类企业。
(5)荧光粉及特种粘合剂项目,重点是PV使用的粘合剂、纳米防尘涂料,产值可达1亿(投资2000万、厂房1万㎡)。目标瞄准美国企业。
(6)50MW以上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包括有机化合物印刷太阳能电池,发展BIPV,产值可达15亿(厂房2-3万㎡、以不锈钢柔性衬底三结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30MW为例的卷对卷自动生产线,从清洗到喷保护膜其间的实时诊断系统造价约6000万美元,总投资6亿)。目标瞄准日本、美国、台湾企业,包括绿能科技、中美矽晶、合晶科技、茂迪、旺矽、统懋等台湾硅晶圆厂商;中油、台塑、福聚等硅料厂商;联相光电、绿能科技、大丰能源、富阳科技、晟阳光电、奇美等硅薄膜厂商。其中,有意到大陆投资,可重点关注有: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台湾唯一以“多晶硅制程”专业产出太阳能硅晶圆(Wafer)的公司;主要商品及服务是太阳能芯片。联相光电,生产领域为薄膜式太阳光电电池模块、硅晶圆式太阳光电电池。欧瑞康(OerlikonSystems),薄膜技术领域的真正领导者,采用Solaris系统——高速单晶溅镀设备,开发薄膜太阳能电池。Solaris技术首次将先进的纳米技术应用到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优势明显,目前是最先进技术。
(7)50MW以上GaAS汇聚光光伏系统生产线,产值约10亿(厂房2万㎡、投资1亿)。目标对接德国、美国企业。
(8)多晶硅物理冶金法生产线,产值约5亿(厂房1万㎡、产能1000吨、投资1亿)。目标与大学物理系开展合作。
(9)PV与LED相结合的室外照明,研发相应并网技术和应用,产值约2亿。目标瞄准台湾、欧、美、日企业。
六、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措施
打造区LED、PV产业链,实现规划中所提出来的发展目标,必须抢抓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依托市发展LED、PV产业的总体框架,围绕市发展项目重点,立足区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市培育现代照明和太阳能百亿产值产业集群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产业发展资金、人才安置扶持等,尽快实现做长、做宽、做强LED、PV产业链的目标。
在成立区光电、光伏产业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产业链发展专项资金的强大保障下,通过如下措施推动产业链发展。
(一)打造“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
根据地区及区的LED照明薄弱环节,除新增、扩产LED白光外,应集中力量发展LED照明产业。为此市科技局与区共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发展LED照明产业。吸引台湾亿光在区建研发中心,并充分利用市LED促进中心作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工作组大陆联络员的有利条件吸收其它台企来共同办好产业化基地。通过产业化基地联合攻关,研究专业照明领域的共性问题,并促使跨学科整合资源,实现集成创新,达到两岸产业界的整合,占领国际市场。
通过工程产业化基地的运作,将政府、中国照明学会、市LED促进中心、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及其它高校,LED相关企业紧密地联合起来,形成产学研企结合体,推动LED产业发展。
最终实现:
1.每年设计LED照明产品品种100个以上;
2.基地三年内孵化出50家以上企业;
3.设计平台建设,三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应用设计平台;
4.每年培养相关技术人才100人以上。
(二)筹建LED、PV产品营销中心
通过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的市场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其服务中心,业务发展中心这一平台。适时组建区LED、PV产品营销中心(或物流集散中心、或专业交易市场)既可以通过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推出的产品设计,推广品牌产品;也可以通过各种产品展销会、产品对接会、推介会,以及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渠道,介绍区LED品牌产品,同时广招商业公司,销售照明产品,让照明深入各地。让照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形成照明品牌效应。
(三)强化产业链招商
以《市培育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百亿产值产业集群规划》为指导,根据本规划所列的招商目标企业为重点引资方向,充分借助市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交流平台,吸纳国内外光电光伏企业到区投资办厂,不断完善区光电光伏产业链。针对产业链的不足,大力引进下游企业,重点引进产品应用设计企业、大功率白光LED生产企业、晶体硅电池或薄膜电池片的生产企业以及除逆变器、蓄电池外的其他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的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涉及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系统平衡部件及光伏应用企业。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强化以商引商。鼓励三安光电、巨茂光电等产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将企业实施芯片、外延片生产线建设技改,扩大芯片、外延片生产规模,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硅片、太阳能电池品及组件生产线建设等技术改造改进项目申报国家、市各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与政策倾斜,为现有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创造条件。
(四)制定出台覆盖面广、有重点地产业政策
结合区实际情况,适时研究出台扶持LED、PV发展的专门政策措施及具体操作办法,以节能环保要求为准入条件,推行环保产业政策,扶持范围覆盖企业技改、品牌打造、领军型海外归国创业人才创业资金、企业员工生活配套、土地优惠、租金补贴、品牌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设备购置等方面。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三安光电、巨茂光电等产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将企业实施芯片、外延片生产线建设技改,扩大芯片、外延片生产规模,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硅片、太阳能电池品及组件生产线建设等技术改造改进项目申报国家、市各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与政策倾斜,为现有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创造条件。
(五)引进培养领军和专业人才
高端专业人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采取引入和培育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特别是台湾地区光电光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鼓励辖内重点院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光电、光伏专业人才。与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的运作相配合,从基地培养照明设计师,同时争取中国照明学会在共建南方照明设计师培训基地,力争在几年内培养出数百人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广吸人才,打造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时要充分运用市、区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尤其是一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提供各种优惠,包括场所、资金支持、成果入股等等;以营造良好环境,引得进留得住。
(六)进一步拓展LED、PV发展空间
根据市培育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百亿产值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在环东海域工业园和同安区重点发展节能照明,光电园将逐步转型为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企业)研发中心。区应抓住契机,围绕市规划重点,借鉴“飞地”经验,积极争取“谁招商,谁受益”政策,在打造岛内研发中心的同时,千方百计向市争取LED、PV产业岛外发展空间。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发展空间,规划剩余厂房和用地用途时优先考虑光电光伏产业链企业的用地需求;二是尊重市场规则,“腾笼换凤”,适时淘汰掉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能企业,为引进LED、PV高端企业腾出空间;三是加强与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地区的合作,鼓励企业将总部设立在我区,而将生产基地设在合作区域;四是继续向市政府争取岛外飞地政策,获取更大的土地空间和用地优惠政策。
(七)重点支持和服务企业开拓市场
一是重视开展对台产业合作。紧抓两岸合作的黄金机遇,进一步加强对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合作交流,将合作领域拓展至合作研发、制定标准、市场开发等领域。优先采购使用本地产品。积极向市培育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百亿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推荐区LED、PV企业产品参与政府采购、市政建设、建筑物节能改造。在区的政府采购、节能改造、重点工程等政府工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地产节能灯、LED和太阳能光伏产品。二是鼓励企业参与市打造LED应用于城市景观照明示范城市、太阳能应用样板工程、对口支援地区太阳能光伏应用工程、“十城万盏”工程等示范工程建设。三是协调LED、PV产业链中相关企业,共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共同奋斗扩大市场占有率,适时组建光电、光伏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或专业交易市场。四是鼓励组织企业参加LED、PV专业展会,增进同行交流拓展商机。
(八)鼓励创名牌与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
嘉峪关市光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就地消纳能力强,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嘉峪关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3316小时,平均太阳能辐射量6129兆焦/平方米,是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非常有利于建设光伏发电产业。
(2)具备较强的新能源自我消纳能力。作为重工业城市和嘉酒电网负荷中心,对能源消纳能力较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嘉峪关市抓住西部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围绕打造“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制品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强化光伏产业与高载能产业同步发展,积极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创造条件。
(3)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嘉峪关市抢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时机,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嘉峪关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推光伏产业成为本市新兴优势产业。
(二)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嘉峪关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多元化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光伏电站、光伏应用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6月,开展前期工作和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已达1111.5兆瓦。
(1)光伏电站建设情况。“十二五”时期,嘉峪关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4000兆瓦光伏电站,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一期规划建设1000兆瓦。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84兆瓦,并网发电334兆瓦。核准待建项目2个100兆瓦,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1个427.5兆瓦。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6.2亿元,资金来源皆为公司自筹资金。已投产的光伏企业,发电成本不到0.7元/度,由于占有“先建少限”的先机,限电比率低,处于盈利状态。
(2)光伏应用情况。积极开展了光伏农业大棚的试点推广工作,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内首例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项目,已建成3座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成为全省集新能源开发、绿色电力示范应用、有机农业观光、高效生态种植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打造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具备光伏发电配套设备生产能力。
二、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网接入系统薄弱,影响企业产效转换。区域变电及供电能力亟待提高,现有电力输送网架结构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需求。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可发电量为5.2亿千瓦时,但仅40%左右的装机容量并网发电,其余新建的光伏电站受电网满负荷制约,无法完成并网供电,电站产能不能转化为产值,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和企业投资积极性。
(2)光伏产业链相对单一,多限于光伏发电。光伏产业的新衰主要取决于所具备本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本地不具备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技术,其研发、创新能力更是一无所有;与光伏产业相配套的光伏生产企业较少,生产规模有限;与电池组件相关的重要产品生产还处于空白,光伏设备产业链急需延伸。
(3)高载能项目缓建,延迟了光伏电站建设进度。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以用产能过剩行业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不足作用,致酒钢公司电解铝项目和工业园区部分铁合金、铝材加工等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影响了光伏电站投资前景,使部分已规划、审批的光电项目缓建、停建,光伏企业观望情绪漫延,明显延迟了项目建设进度。
(4)政策扶持不到位。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新能源是新兴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在当前技术、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目前我省在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比较强的激励扶持政策仍然不足,部分企业国家核定的补贴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
三、对策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在产业科学谋划上求突破。科学规划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确保光伏产业与全市经济发展共享共融,形成以太阳能光伏为主体、以风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2)强化招商引资,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依托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创新引资思路和引资方式,积极加快光伏产业上下游联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引进关键性、龙头型、补链型的光伏企业和项目,加快形成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光伏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光伏行业现状
1.1 目前光伏行业主要的问题
(1)国内多晶硅原材料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而且产量供应不足,依赖国外进口的程度过高。多晶硅制造业是光伏产业链的首端,是影响整个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限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2)硅制造技术成熟,但对原材料依存度高。(3)太阳能电池生产增长强劲,产品主要出口,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由于中国光伏产业链末端光伏发电市场尚未完全启动,98%的国产光伏组件出口国外。行业易进入和上游多晶硅原料不足造成国内封装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产品附加值较低,组件企业利润微薄,竞争力能力弱。(4)组件制造进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在整个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链中,组件制造由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这些特点吸引了大批生产企业,是光伏产业链中发展最快的环节之一。据估计我国有近200家以上的太阳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并且主要厂家的产品都通过了国际认证。(5)光伏产品生产量虽然大,但应用水平低。光伏产品生产在国内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外市场需求拉动下,光伏出口产品很多其中也包括太阳能灯、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但是受产品价格和市场空间的限制,中国本土国内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化程度却不高。
1.2 国家政策
国家规划政策: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能源【2005】2517号);国家能源局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国能科技【2011】395号);商务部的《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产发【2011】310号);工信部《产业关键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工信部科【2011】320号)、《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2月24日);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关于扶持政策: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11】115号);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1】115号)、《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财建【2012】21号)、《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财办建【2011】187号)。
约束督导政策:发改委和商务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2011年第12号令;工信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2010】137号)。
鼓励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12】58号)。
在各项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整个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是有相当的前途和希望。光伏行业虽暂陷发展低谷,但从国际市场环境而言,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的能源发展的共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得到工业界,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的重视。①我国正式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kW,年发电量200亿kWh。国内市场尚有潜力,必须启动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加速消化光伏企业的过剩产能。②
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行业之一,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下一个黄金时期指日可待。对于广大光伏企业而言,秉持正确的商业模式,树立并且发展良好的品牌形象,坚持先进的技术研发,审时度势,也能发展未来广阔市场,获得产业发展的先机。
2 石英坩埚企业在光伏产业中的状况
太阳能石英坩埚企业是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相当依赖于光伏行业来生存与发展。石英陶瓷坩埚(又称太阳能坩埚),是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铸锭炉的关键部件,这种坩埚是用于光伏工业中盛装融熔硅并制成后续工序所需硅锭的一种容器,是拉制大直径单晶硅和多晶硅的消耗性器皿,工作温度在1500℃以上,并且每生产一炉硅产品就可能会用掉一只坩埚,属于易耗品。
多晶硅熔炼用薄壁大尺寸方形石英陶瓷坩埚,从使用的角度讲,除了对坩埚的纯度、强度、尺寸精度、外观缺陷、高温性能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外,还对其在质量和热震稳定性具有极其苛刻的要求。③近年随着环保能源不断被重视和发展,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这使得用于太阳能转换的多晶硅的用量急剧增加。因此促进了多晶硅生产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大尺寸薄壁方形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的用量也在急剧增大,国际上该产品的市场很好。熔融石英陶瓷坩埚以其热稳定性好、耐熔体(硅、铝、铜等)侵蚀性和对所加工的制品无污染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晶硅生产及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目前国内生产多晶硅的电热感应炉约十余台,每台感应炉年需求大尺寸薄壁高纯熔融石英陶瓷方坩埚(规格600 00 00~900 00 00mm,壁厚15~20mm)约150只。
2012年,美国与欧盟的“双反”,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是惨痛的一年,因此对于坩埚行业来说,也是萧条的一年。坩埚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同时要抓住新市场,鼓励企业抢占新市场。
3 在石英坩埚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中发展的策略研究
3.1 扩大内需,完善上网电价补贴体系
在扩大内需,完善上网电价补贴体系的光伏发展建议的呼声下,尽管从全球来看,光伏发电仍然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在价格上具备完全的优势,同时目前国内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体系仍然在建设的过程中。光伏太阳能电池产品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不利于国内光伏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国内光伏并网的水平,完善“上网电价法”来敦促电网积极并网购电,④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十分重要。由此间接也会促进坩埚企业的生产发展。
3.2 淘汰落后企业,加强行业整合
不单纯依靠政府扶持,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企业,推动行业的整合升级。从而达到在整体上优化中国光伏产业链发展的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从而提升整个光伏链在海内外的竞争力。
3.3 开创新市场,⑤加强产品在“纵向专业化,横向延伸化”
高纯度的熔融石英由于具有结构精细、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小、制成品尺寸精度高、高温不变形、热震稳定性好、电性能好、耐化学侵蚀性好等特点,在太阳能行业多晶硅制作的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基于高纯度的熔融石英坩埚的良好特性,因此可以在玻璃深加工行业、冶金工业、电子工业、化工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进行更为广泛的推广和使用。这样石英坩埚行业就不因为光伏行业的不景气而陷入困境。
3.4 注重品牌战略
(1)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准确定位企业品牌;(2)重视企业品牌设计,加强企业品牌宣传;(3)强化企业品牌管理,注重品牌竞争手段;(4)保证企业品牌质量,积极创新企业品牌;(5)完善品牌管理模式,培养品牌管理人才;(6)培养企业品牌信誉,赢得更多新老客户。
3.5 注重人才,加强科研技术
人才是科技于管理创新的关键性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们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来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可以依托各类高校、科研和骨干企业,激励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光伏高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使用,用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现有生产装备工艺,合理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对坩埚的纯度、强度、外观缺陷、内在质量、高温性能、热振稳定性、尺寸精度要求的技术发展。 2012年度,石英坩埚中国专利已达到120个之多。专利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是保护本土产业,避免国际贸易纠纷。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充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至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此的优惠政策,对于石英坩埚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
4 结论与展望
无论光伏行业目前的遭遇多冷酷,总的来说,光伏行业应该是新世纪的朝阳行业,符合人类追求清洁能源的要求,建设低碳社会,是解决能源供应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应该对光伏行业走出寒冬充满信心,作为光伏上游企业,也应增强信心,同时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国内市场,并且借助有力的政策,注重人才,加强科研技术,注重专利发明,积极跻身于高新技术企业,拓展产品使用范围,从而推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的坩埚行业必然在严峻挑战之后迎来大好的发展机遇。
注释
① 王斯成.世界最新光伏动态和国内政策分析.国家发改委:新形势下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分析及光伏电站建设与系统设计专题培训班,2011.10.北京.
② 郭夏.启动国内市场拯救中国光伏.ECONOMIC MONTHLY.2012(9).
③ 袁想东,余明清,王耀明,杨实,候华英.熔融石英陶瓷坩埚在多晶硅光伏产业中的应用.太阳能技术论文集,2007.
湖南省11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一个光伏产业基地相继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内设立,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长沙、郴州依托国家级园区和基地的良好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能力,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区。目前湖南信息产业制造业的聚集度非常明显,从区域布局来看主要分布在长沙信息产业园、长沙光伏产业园、湘潭信息产业园、益阳信息产业园、常德德山产业园等五个专业信息产业园区;湖南软件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沙软件园、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及湘计软件园、创智软件园、益阳中科软件园、宁乡托普软件园等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软件园区。
1.1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高速发展
太阳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高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列四大产业集群之首,对全行业增长贡献率高达22%。太阳能电池形成500MW产能,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居全国第一,产业链全线拉通,产业布局基本完成。[3]湖南不仅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也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国内最大的光伏装备生产供应商中电48所其光伏装备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85%,并实现整线“交钥匙”工程,成为支撑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南车时代电气依托强大的变流技术优势,开发出250KW和500KW大功率逆变器,并通过了“金太阳认证”,取得莱茵TUV认证,成为国产光伏变流器中第二个拿到这一证书的厂家,具有向欧洲出口的资质。
1.2软件产业产业集群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湖南软件业位居全国软件业11位,居中部六省首位,原创动漫产量保持全国第一。[4]到目前湖南共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的企业有10家。软件外包快速增长,出口额过50万美元的企业有2007年的2家上升到12家,出口总额由247万美元上升到2700万美元,增长近10倍。2007年开始运营的长沙(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中部六省首个专业服务于外包企业的综合性运营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外包项目承接、发包、转包、接包、分包、信息、信息搜索等专业化综合信息服务。服务外包业务扩展到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香港、加拿大、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城信息,南车时代等2家企业列入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名单,其中南车时代位列第24位。拓维信息、时代电子、衡阳镭目等3家入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48所、科力远、时代电子、宏梦卡通、蓝猫信息等IT企业销售收入增幅均在30%以上。全国100家动漫企业,湖南有10家,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
1.3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湖南在显示器件产业方面,发挥运营成本较低的优势,借鉴建设LG曙光的经验,以湖南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为主体,积极参与全球和国内产业分工,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战略投资者,用开放的思路发展新型显示器件,加快建设技术先进、规模集中、产业配套逐步完善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提升湖南显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导电玻璃、TFT-LCD/CSTN-LCD用25代彩色滤光片和电子显示玻璃基板等形成产能。
1.4引进和扶持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集群
抓住全球性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利用产业转移、联合开发、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引进和扶持了国科广电、郴州高斯贝尔、华录数码、画佳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手机、数字电视等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集群的发展。抓住计算机、消费类电子、通信融合和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机遇,发展数字音视频产品、数字卫星电视产品,成功申报高斯贝尔、众一科技、深爱通信等企业手机牌照,积极引进移动通信设备、移动终端产品技术,加快卫星导航定位通信机等通信产品产业化,带动配套产品发展。其中,落户益阳的湖南汇盛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湖南薄膜晶体管(TFT)和笔记本电脑的突破,结束了湖南没有电脑整机的历史。2010年上半年投产湖南纽曼数码电子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在长沙经开区开工,郴州高斯贝尔数码科技产业园二期扩建项目开始建设,华录数码的移动液晶电视出口突破20万台,欧信品牌手机销售突破60万台。
2湖南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业链建设总体配套环境较差,缺少完整的产业链
湖南信息产业链建设总体配套环境较差,现有链条较短,许多产品链条缺失,缺少完整的产业链。在程控交换机、光电子、电视机、视盘机/音响、光纤/光缆等产品链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集成电路方面局限于研发阶段,还没有进行大规模产业开发,在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等环节缺失,产业链没有形成。软件产业主要发展居于下游的应用软件,软件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少,没有形成设计、开发、测试、销售的链条体系。显示器产业虽有较好的基础,但还没有形成液晶/等离子显示产业链。同时这些企业在湖南材料采购量也很低,零部件大部分是全国采购或国外进口,很少是由当地企业配套生产。[5]
2.2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湖南的信息产业集群大都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简单“扎堆”,而不是以创新为基础的,集群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存在“大而不强”的隐患。[6]大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和配套产品依赖国外或省外供给,生产所需的材料、仪器和关键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企业的技术开发多是改造国外电子信息产品成可供我国用户使用的产品,基本停留在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低端。同时由于缺乏金融担保和风险投资机制,中小企业贷款困难,融资成本较高,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导致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3企业本土“根植性”微弱
湖南信息产业集群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关键技术、专利和标准方面掌握在外资手中,且外资企业与本地的商业联系程度较低。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与外商龙头企业的配套,缺少本土植根性,外商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企业所需的核心技术控制在外商独资及控股企业的母公司手中,只是把技术固化在设备上,再移植到集群内进行装配生产。外商独资及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仅与本土母公司发生纵向联系,而不与当地同行业企业发生横向联系,表现在随着龙头生产厂的进入,关键零部件配套外资厂商随之迁人群内,从而导致与当地企业的生产联系更为微弱。
2.4依附外资,产业投入力度不大
湖南信息产业集群内所属企业对外资的依附性强,大部分都是外商投资企业,龙头企业几乎是外商绝对控股。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投入都比较大,美国等发达国家信息产业投资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国内广东、江苏、上海等发达省市已达1.5%左右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7]2010年湖南信息产业制造业投资173.4亿元,占湖南生产总值15902.12亿元的1.09%,这都充分证明了湖南对信息产业的投入不足。
3发展湖南信息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3.1发挥政府职能,加快信息产业园区建设
湖南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需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找准湖南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按照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的要求,创造良好的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一方面加强湖南信息产业园区的厂房、交通、通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如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行政透明、政府管理职能、政策的可延续性、文化氛围等软环境的建设。以至优势企业能够兼并重组,核心企业能够培育壮大,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愿意来湘投资,使已经形成的四大产业集群能够做大做强,使各信息产业园区健康发展,争取在光伏、软件、整机消费类电子、新型显示器件等重点领域,精专发展,争取进入跨国公司的配套体系,把园区建成为大公司大企业的成长摇篮。
3.2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
按照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的要求,有选择地进行产业更新和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来湘投资;同时优化投融资环境、出台相关政策,扶优扶强,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发展小而专、小而精的专业化配套企业,特别是在光伏、软件、整机消费类电子、新型显示器件等重点领域,精专发展,争取进入跨国公司的配套体系,形成企业分工合作的良性生态体系和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3.3加大国内资本投入,加强本地企业的“根植性”,转变招商引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