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8 18:28: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1概况
马楼村现有村民320户,1200人,其中三峡移民6户,28人,耕地面积1200亩。村集体拥有运煤码头6处,沿岚济路建有村开发区一处,内有汽车修配、电气加工、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建有大型加油站两座,个体工商户达200余户。马楼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是一个多业并举的“双文明”村庄。马楼村基础设施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农民人均收入较高;“两委”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自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较强;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实施新农村建设有着较好的组织、思想、民情等基础。
1·2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北宿镇马楼村位于“黄金水道”白马河东岸,岚济、济枣两条省级公路交汇于此,附近有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北宿煤矿和济宁市落陵煤矿、太平煤矿等多家大中型煤矿,是北煤南运的水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马楼村属暧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邹城市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
第二章规划总则
2·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2.《山东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4.《邹城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5.《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5)
7.《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8.与本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等。
2·2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马楼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马楼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社区,把马楼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用3年的时间,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增加到200万元,村民年纯收入增加到8000元以上,把马楼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码头河运和路带经济是马楼村经济建设的主体,因此在马楼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3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期限
按邹城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马楼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期限为3年,即2006-2008年。
2、规划范围
见《马楼村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08)》示意图,合计规划范围内总面积约28公顷。
第三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3·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主出入口设办公区(村委会大院、人口文化大院);村中心大街设村民广场、公共设施(学校、卫生室)等,便于村民休闲、医疗;村内道路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排水系统呈网状,通过暗渠,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往三支渠。
3·2住宅规划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马楼村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1、保留: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对村南路以南的两户住宅,于2008年前清理掉。
4、新建:新建住宅以点式及双联式布置,住宅原则控制在二至三层。
5、村内大坑填平后规划新住宅。
6、宅基标准:16M(东西)×15M(南北)
3.3道路交通规划
1、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同时满足区内通达性和安全性及消防等要求。
2、道路分为三级:
中心大街:宽20M
大街巷:宽10M
小街巷:宽5M
3、道路建设
南北走向:
中心南北大街(康庄路)宽20米,采用水泥路面,向南延伸使其与济枣公路至白马河港的柏油路连接,并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双排路灯。其余道路共15条,其中长340米,宽5米的12条;长340米,宽10米3条。村西第二条宽10米的路(同德巷)向南延长至三支渠。
东西走向:
东西走向道路共4条,宽均为10米,其中长500米和长730米各两条。路面采用底层煤矸石,上面铺石屑,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村南路向西接通白马河堤。2006年,硬化村内西侧长350米、宽5米南北走向大街和村中各长600米、宽5米的东西走向两条大街,并装架上路灯。此后,自西向东,每年硬化两条。
3.4排水管网规划
排水系统呈网状,与道路建设相配套,宽10米及10米以上街巷两侧挖排水沟,宽60厘米,高60厘米,砖混结构,上加水泥盖板;宽5米的小街巷中间挖排水沟,宽60厘米,高60厘米,砖混结构,上加水泥盖板后再修筑路面,入户端加箅筛,防止堵塞。投资12万元,环村挖排水渠1000余米,倒梯形,下底宽1米,上底宽2米,高1.3米。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暗沟,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往三支渠。
3·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改水改厕。根据村庄临近白马河,潜层地下水水质不适宜饮用的实际,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村里投资2万元上一台水质净化设备,让村民吃上洁净的自来水。积极引导村民居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同时,加快建设公共厕所,在开发区、村部大院、村庄的东中西部各设置一处公共厕所。
2、垃圾箱(桶)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并在适宜的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在规划范围内设置20个点。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3、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3.6绿化规划
1、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灌木,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2、中心大街在已栽植花木的基础上,栽植黄杨球,树间砌花坛,设计栽植合欢、大丽菊、美人蕉、月季等常规花卉。
3、村内四条东西大街,设计两侧栽植石榴或桃树。
4、街心村民广场建设绿地,建花圃,铺草坪,选用四季常绿花木品种。
5、庭院绿化尊重个人意愿,由村里无偿提供葡萄、柿子、香椿、石榴、月季、无花果、海棠等品种。
3.7公共设施规划
1、学校建设。拆除现小学校,另选址重新规范建设村级标准化小学校及幼儿园。
2、新建科技、人口文化大院。将现使用的村“两委”办公院落让出,租赁或拍卖给村民搞三产开发。拆除村小学后一排旧瓦房,投资30-40万元新建两层办公楼的科技、人口、文化大院,大门西开,建仿古式院门,与现有的村务公开栏格调一致。
3、村民绿地广场。将现中心大街东侧水坑填平,建成村中街心绿地广场,内置石凳石桌、健身器械及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以供村民休闲娱乐。
4、卫生室。建设高标准卫生室,并争取与镇卫生院合作,成立北宿卫生院马楼分院。
5、文化宣传设施。加封村务公开栏铝合金透明窗;在中心大街北、中、南建设3处《村规民约》宣传牌,沿街建10个读报栏,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其容颜更加美化。
第四章经济发展规划
4.1投资6万元,预计动用土方1200车,对村南的大坑进行填埋,估计可新增土地15亩。
4.2自高岭土厂路至西落村大棚区,建设冬暖式日光温室,成片发展温室大棚蔬菜。
4.3在岚济公路马楼段绿色通道内发展80亩的林下百合特色种植。
4.4在岚济公路北新建加油站东侧,兴建一处农产品批发市场。
4.5以三处苗圃为依托,综合开发建设村南生态旅游农业小区。
4.6加大岚济、济枣公路沿线路带经济小区、白马河港区的综合开发,鼓励和支持村民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力争在2006年建成正在论证、占地8亩、投资500万元左右的塑料厂一处。
4.7对白马河以东,岚济路南,村庄以西的土地进行开发。
第五章村民社会保障规划
5.1在保持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的基础上,由集体统一补贴,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5.2循序渐进地实行村民养老保险金制度。所有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
5.4村集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提高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优待标准。
第六章制度及管理规划
6.1修订党务、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制作高标准、观赏性较强的制度牌子并上墙悬挂,同时,统一制作小巧精致的《村规民约》镜匾发到各家各户。
6.2健全完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治安维稳监控小组,以及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服务协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规范村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6.3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文明户星级管理、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片联户等管理办法,实行“农村小社区化”和“区中区式”管理,进一步优化村内管理秩序。
6.4规范完善村级档案标准化管理。将村务文书资料、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规范组卷建档。同时,以每一个家庭为基本单位,统一建立村民档案并集中管理,条件允许时,增配计算机,建立村务、财务、村民电子档案。
6.5以落实《北宿镇村级工作操作规程》为载体,规范完善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全镇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点的“点中点”。
6.6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建立以村“两委”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党员和村民代表广泛参与的村民教育工作队伍,健全以集中培训、分批轮训、联户施训为主,利用远程教育课堂、广播喇叭宣传、板报栏宣传等为辅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好宣传教育的舆论环境。
第七章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实际情况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是马楼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7·1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按照“农民为主、政府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马楼村的新农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
__街村是凤凰镇政府所在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53亩,林地4500亩。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909人。现有3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村域经济以商贸业和农业为主。村内有明、清时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一条街,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开发和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233户,是柞水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二、规划的指导思想中国文秘之家-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工贸性旅游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__年至20__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__街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__街村五、六组(皂凤公路__街段)水泥路。
(2)架起六组两座跨皂河沟大桥。
(3)改造、扩建自来水厂,延伸输水管网,接通五、六组自来水。彻底解决五、六组的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实施交通小区外河堤水泥靠板工程。
(5)争取立项建设通子房沟的跨河大桥一座。
(6)建三间两层村两委会办公楼一幢。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以子房为主发展大棚菜和设施农业,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古民民居保护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1)制定古民居保护开发规划。
(2)成立古民居保护开发旅游公司,实行企业化动作。
(3)抓好公厕、垃圾池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4)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利用互联网建立古镇开发宣传网页。
(5)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建设子房寨等景点,围绕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6)搜集整理凤凰古镇的一系列历史及人文景观。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沿社川河堤建堤路结合工程,沿河堤栽植垂柳,营造生态景观。
(2)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3)有计划地对街道、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4)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5)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高层居民建筑,节约土地。
(6)完善自来水价格调节机制,鼓励节约用水。
5、规范整顿市场,繁荣商贸经济
(1)划行规市,消除马路市场。
(2)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
(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公平竞争。
6、加强村民教育,深入开展“五学”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
7、繁荣文化市场,支持鼓励老年协会等群体性娱乐组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8、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9、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努力构建和谐新村。
10、维护社会大局,为村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1、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机制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
__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草案)
一、基本情况
__街村是凤凰镇政府所在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53亩,林地4500亩。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909人。现有3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村域经济以商贸业和农业为主。村内有明、清时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一条街,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开发和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233户,是柞水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工贸性旅游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__年至20__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__街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__街村五、六组(皂凤公路__街段)水泥路。
(2)架起六组两座跨皂河沟大桥。
(3)改造、扩建自来水厂,延伸输水管网,接通五、六组自来水。彻底解决五、六组的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实施交通小区外河堤水泥靠板工程。
(5)争取立项建设通子房沟的跨河大桥一座。
(6)建三间两层村两委会办公楼一幢。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以子房为主发展大棚菜和设施农业,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古民民居保护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1)制定古民居保护开发规划。
(2)成立古民居保护开发旅游公司,实行企业化动作。
(3)抓好公厕、垃圾池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4)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利用互联网建立古镇开发宣传网页。
(5)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建设子房寨等景点,围绕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6)搜集整理凤凰古镇的一系列历史及人文景观。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沿社川河堤建堤路结合工程,沿河堤栽植垂柳,营造生态景观。
(2)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3)有计划地对街道、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4)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5)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高层居民建筑,节约土地。
(6)完善自来水价格调节机制,鼓励节约用水。
5、规范整顿市场,繁荣商贸经济
(1)划行规市,消除马路市场。
(2)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
(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公平竞争。
6、加强村民教育,深入开展“五学”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
7、繁荣文化市场,支持鼓励老年协会等群体性娱乐组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8、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9、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努力构建和谐新村。
10、维护社会大局,为村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特色;和谐发展
促进新农村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合理、细致的发展规划是建设的重要前提。
1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法制性,目标不明确
我国虽然已经明确的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口号,但是很多地方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真正意义,也没有意识到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很多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比较低,编制规划的经验以及专业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要求。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并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与国家的有关规定存在出入,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目前很多地区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这只是一个工程项目,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改变村容上,但是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程度,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出入。
1.2过于城市化,没有突出农村特色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开始沿用城市的发展模式,而没有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工作。一味地生搬硬套,不仅不能够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而且还可能会事与愿违,起到相反的效果。农村和城市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它们适应的发展规划也会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应该结合农村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景观等制定出符合农村发展建设的合理规划。
1.3层次性有待提高,没有统一规范标准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层次工作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导致发展层次不齐的严重现象,并且发展规划过程中的内容深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发展建设的规划效率产生不一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受到阻碍。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处在初步阶段,还没有完善的规范标准,对农村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及操作制度,并尽可能的细化。
1.4管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过程是发展的根本,直接指导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整个过程。但是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没有专业的设计规划人员以及制度编制人员,没有在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到相关的建设内容是否与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相矛盾。实际发展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违法占用土地资源以及违章建筑的现象,农民房屋大多建在自家土地上,布局散乱,朝向不一,几乎不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在耕地上的房屋需修建道路后才能出行,不仅严重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可能会引起各种经济纠纷以及社会矛盾,不合理的规划导致过多的土地资源被占用,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村民房屋不满足基本防火间距,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污水直接排放或使用明沟方式往低处排放,而群众取水井也常处于低位,饮用水容易被污染。无垃圾收集处理点,垃圾随意乱扔乱放,严重污染了土壤,恶化居住环境。多数道路路面宽度仅1米多,且基本没有经过硬化处理,车辆无法避让,行车十分不便,若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火灾现场。新农村发展建设中严重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工作。
1.5缺少资金支持,注重短期收益
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实际实施过程中虽然有政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支持并投入了资金补贴,但是建设资金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虽然农民的收入在不断提高,但是如果要承担大量的发展规划资金会与农民的意愿相违背。由于多个地区共同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处在着攀比的现象,不深入调查具体的情况,盲目的认为改变的范围越广则取得的成就越大,使得农村在资金不足、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推进,大搞形象工程[1]。新农村建设实质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但是很多的地方建设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做表面工作,没有真正的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降低了农民参与发展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
2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2.1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
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点。所以编制发展建设规划时要与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重点围绕农村的经济发展开展建设工作,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的产业发展规划是发展建设规划的重点,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对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以及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利用科学的规划编制方法将传统的单一的生产模式发展成集约型产业结构,打造农村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2.2强化建设管理力度
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尊重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以高标准进行规划管理工作。发挥先进技术的应用优势,听取规划专家的专业意见,将建设规划成果运用实际工作中。强化建设规划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制定、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实施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考核标准,保障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②编制并贯彻执行合理、规范的技术标准以及规划方法,加强各规划部门的交流、协调,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③实现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质量。
2.3加强分类指导工作,实现统筹规划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建设规划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特定地区的建设规划。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民需求,加强农村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制定合理的规划调整模式,优化结构布局。首先设定规划试运行试点,待成功后再大规模的进行推广,保证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全面、统筹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2.4建设规划突出农村特色
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农村自身的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各地区农村在地理、文化以及历史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沿用同一种发展模式,尽可能的在建设过程中突出农村的独有特征。以农村的地形、地貌为特征,展现农村的自然风貌,保护各种建筑古迹以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共同规划[2]。
2.5加强农村和谐发展
农村的和谐、稳定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握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以及整体文化素养。所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征求他们的建设意见,加强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与群众的交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3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涉及到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内容。如何实现现代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构建乡村空间都是现在急需面对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充分尊重各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规划区域的发展建设要求的规划,促进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2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内容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针,由于西部地区本身的区位劣势以及生态环境不佳,加之地区普遍贫困现象和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差,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新农村建设具有更多的困难。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更应该立足于现状,将农业、农村以及农民问题全面考虑,内容应该涉及经济、科技、文化、建设、政策等等多个方面。同时,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对农村地区未来发展蓝图的描述,规划内容应该对村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管理,对村庄的工程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1)基于农业现状,深层次研究产业配置。西部地区现状农村经济收入主要由从事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获得,其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种植方式较为传统,这种方式的农业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围绕提高农村经济收入的产业配置及经济目标的规划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首要任务。首先,应该基于现状农业基础,提出具有现代农业产业的村庄建设策略。通过研究改善农业种植环境和引入先进的耕作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能够提高农地种植产量和增加农民种植积极性;研究实现农业结构转化和多元化生产方式,能够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和实现灵活农业生产,通过引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建设规模化的农产品市场,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应该加快农村职能的转化,探索多种产业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西部地区土地资源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农村产业提升空间大、农村劳动力富余。新农村建设规划应该整合农村资源,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积极发展其他非农耕产业。根据郭俊华的研究,以产业作为载体,以产业化作为动力,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主要分为5种类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工业企业带动型、第三产业服务型、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规划可根据不同农村地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类型,也可以发挥当地优势,积极尝试发展其他新的发展模式。
2)基于农村现状,明确村庄建设任务。村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其内容主要通过研究村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村庄功能组织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村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工程管线设施、建筑平面布局等作出统一规划,并安排近远期建设用地及项目。首先,确定合理的村庄用地布局是实现科学的村庄建设规划的首要保障。村庄用地布局是村庄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上位规划,分析村庄自然环境,以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产业发展指导下,综合考虑村庄地形、地貌、资源状况及预测村庄规模,安排村庄的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等用地的布局,引导村庄合理有序建设。西部地区村庄用地现状多是就近农田,较为分散分布,这种分布方式不只表现出村庄乱建现象、土地资源浪费,而且也会造成基础设施投入增加、村庄管理困难,最终导致村庄发展困难。因此,合理的规划村庄用地布局首先应该协调好生产与生活的关系、生产用地与居住生活用地的关系,应该根据不同村庄的地形及发展环境,对村庄布点进行整治,其形式有村组合并、拆迁重建、村内整治等。同时,应该协调好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交通等用地之间的布局关系,保障对外联系和发展的通道。其次,在合理的村庄布局的基础上明确村庄建设各项内容是实施村庄建设规划的重要任务。村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安排村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村庄文化发展设施、绿化景观设施等建设用地,确定村庄道路系统等级、各项工程管线指标、环境卫生及各项配套设施等。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村庄人口规模不等,人口结构不尽相同、村庄文化缺乏的情况下,对农村教育、医疗及文化设施的规模和选址应该做到既能服务全面,又不浪费资源。同时需要挖掘和引导积极的村庄文化,形成物质面貌先进、精神面貌积极的农村家园。
3)基于农民发展现状,积极研究合理的新农村发展保障措施及提出应对相关村庄问题的建议和意见。蔡昉等人的研究证明,我国区域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西部地区农村的落后与贫困,而教育、健康和人文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区域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农民发展保障措施主要是学生上学、农村医疗服务和村庄文化知识普及的保障,新农村建设规划不仅应该研究配置合理的农村医疗体系及基础教育设施;而且应该提出从规划到政策上的引导,研究消除农村户籍制度因素的影响的相关措施并提出相关政策上的建议,使农民尽可能多的享受公共服务待遇。另外,越来越多的空心村的出现,造成农村人际环境变化,更多的农村留守人群变成了老人和小孩。新农村建设规划应该针对这一现状,配备相关活动设施,营造积极的村庄文化,提出农村远景发展建议,并应该提出一些应对空心村的相关政策建议,保障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以期通过规划、建设及政策的协调,保障农村健康快速发展,建设未来美好新农村。
二是规划要注重特色性。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定要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市广大农村在区位、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规划不能套用一个模式,不能搞千村一面,而要力求彰显个性,各具特色。农村规划要从村庄的地形地貌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同时要注意保护上清古镇、仙水岩龙虎山景区等地各种古迹和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做到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新村建设项目尽量与古建筑保持协调统一,使“古迹为新村增色,新村为古迹添彩”,形成观光旅游新亮点,既增色,又生财。
三是规划要强化和谐性。新农村建设是通过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实农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农民丰富活泼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因此,编制村庄规划必须充分征求当地农民意见,使规划编制的过程变成一个政府、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互动的过程,从而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群众的认同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期间区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意识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着力办好为民解困这一要事,始终把握加快发展这一要务,在转变职能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统筹发展中提高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社会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新的贡献。现将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和今年主要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
(一)、认清形势,明确民政工作的历史使命
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关键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我区是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依然很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边远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困难群众人口比值较高,全区常年需救助灾民、五保供养人口、特困救助人口和重点优抚对象还占有相当的比例。我们必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民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完善制度、逐步覆盖、分类指导,更加有力地协调推进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社会救助、拥军优属和移风易俗等社会管理工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政治任务落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据调查统计,我区现有农村困难群众33465人,2005年纳入农村低保21889人,城市低保873人,五保供养人口898人,重点优抚对象728人。为此,我们要对现有的社会救助功能进行扩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灾民救助、社会互助、扶贫济困和慈善事业等内容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各项救助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积极争取加大各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加强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力争五年内将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三)、更新观念,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作为民政部门,应当从工作职责入手,坚持"主动引导、推陈出新、改进服务、群众满意"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好婚姻和殡葬管理工作。积极倡导婚丧事新办,避免大操大办,将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宏扬中华民族"百事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厚养薄葬,深化殡葬改革,火化率达100%;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筹建经营性公墓区2处,公益性骨灰楼(堂、塔)102个,逐步解决骨灰安葬难的问题,逐步解决骨灰二次土葬问题,确保农村殡葬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继续深化,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要抓好村(居)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建设,抓好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防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要协调好"两委"关系,坚决杜绝两委对立现象。认真落实"六规范一满意"的要求,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常抓不懈,抓出实效。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基层志愿者服务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五)、服务"三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我区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产业化程度高的态势,更需要实施集约型、专业型和高效型农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导、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管理,引导他们更好地为构建和谐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六)、提升素质,全面适应农村民政工作的发展需要
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涉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是对民政部门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广大的民政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农村各项民政工作的始终,作为民政工作者亟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自身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各项工作的成果来检验能力建设的实效,结合农村民政工作的实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促进我区农村民政工作在"十一五"时期迈上新的台阶。
二、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明确民政工作方位,找准与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理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有推进,在村民自治和民间组织管理上有创新,在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上有成效,在专项社会行政事务和服务水平上有提高,实现民政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完善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全面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做好城市和农村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确保低保金及时发放到位;健全医疗救助办法,探索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的社会互助体系,充分发挥慈善总会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有声有色、有势有效的慈善活动。
二是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随时报道殡葬改革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更新群众丧葬观念,提高依法实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要坚持抓教育,抓制度,抓督查,层层落实责任制,持之以恒的搞好此项工作,做到"思想不松、精力不散、力度不减",同时加快公墓区和各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的规划建设的步伐,规划建设乡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42个。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Hengdong long Tong for example, Hengyang City,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a number of issues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modern planning concepts to guid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farmers in the new rural planning thinking.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rastructur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如何建设新农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实施科学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然而,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中,普遍存在着模仿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现象。这种不切实际,盲目模仿的现象造成了农村特色的削弱和消失。使城市居住区肌理代替村庄肌理,城市住宅代替村庄住宅。这种不符合农民生活方式的规划,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并且由此滋生了乱搭乱建等违法现象。在衡东县长塘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我们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目标,依据长塘村现状,从村庄建设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对新农村规划进行分析,并对新农村规划中新型农民建设问题进行思考。
一、村庄建设布局
村庄建设布局要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显示个性特点。农户建房要以村组为单位相对集中,合理安排水、电、路、通信等基础建设建设。
1、空间布局
长塘村现除3个相对集中的居民点,其余居住建筑分布比较零散,在规划中保留相对集中的居民点,尽可能按照原有道路、河流走向,确定组团形态、道路系统及开敞空间系统,保持村庄整体形态的延续。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纵三横”的格局,这样既尊重农村原本的生活习惯,又改善了村容村貌。
2、用地布局
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根据用地现状进行适当扩建和插建。一是可以平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二是可以对新建点无法纳入的住宅做适当安排。
在长塘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围绕村部呈组团状发展,商业、医疗、科教、文化娱乐等集中布置于村部片区、沿公路布置三片集中村民建设区,保留原胡家老屋、朱家大塘、新街、刘家屋场。
二、产业结构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由粗放向集约、手工劳动向机械化、低技术含量与低附加值向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要协调农业与非农业的关系。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长塘村以传统的农林业生产(经济作物种植)为主,而二、三产业和养殖业发展规模较小。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加大发展油茶等经济林种植。建立100亩的蔬菜基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壮大猪、鸭养殖,同时利用水塘进行养鱼,重点扶持猪、鸭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和专业批发市场。结合“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旅游提供集吃、住、游、憩于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服务。依托712矿适当发展工矿加工业。
三、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饮水、燃料是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重视对农村道路的整修、自来水设施的安装,引导、帮助农民修沼气池,使用天然气,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1、道路交通
要促进村镇的经济发展,建立与外界联系的快捷道路,合理安排停车场和配套道路交通设施,村内通路以畅通为原则,适当考虑美化、亮化,依据地形自然布置,采取自由式的布局方式,结构采用环式与支状相结合。建设用材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除车行道用水泥、沥青外,步行系统多用卵石、块石等本土材料。
长塘村的道路规划中近期进村主路按5米两边各留1米人行道,村内道路按3.5米全面硬化,并结合衡东县城交通体系规划,沿线按13m红线进行控制两厢用地。并设一汽车停靠站。在村主要道路设置路灯。接通到每家每户,形成方便、快捷的道路系统,利于农业机械化。
2、给排水等市政设施
水、电、通信线路、给排水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文明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但由于农村基础薄弱,村距相隔远,导致配套设施的建设一直成为建筑规划的鸡勒。很多乡村居民已习惯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生活,在原来居住分散,人口不集中的情况下固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规划成型成规模的居住区,则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如垃圾没有近统一倾倒的地方,排水沟不能连接到各家各户,没有设计合理的化粪池。这些使得新农村附属功能不全面,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长塘村新农村规划中,重点在改电、改水、该厕、改厨四个方面:新建多个电排以供生产生活需要;将单独取水方式改为统一管道供水;每栋房屋屋檐滴水下设环形水泥硬化的排雨水明沟,集中排入村里的排水沟渠;每一至三家建一个化粪池,生活污水,沼气池水排入其中处理后再排入渠道;每家建水冲式厕所,粪便排入沼气池或化粪池。
四、环境保护
在村庄快速扩张、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坚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村庄建设同样合理布局,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安全放心、洁净卫生的良好居民生活环境。
1、垃圾的处理
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生活垃圾站的位置要固定,符合方便居民和不影响村容观瞻的要求,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操作,生活废弃物集中运至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保护良好生活环境。
在长塘村规划中,设立集中垃圾收集点,对垃圾进行统一处理。垃圾收集点分别规划在相对结集中居民点内。垃圾站服务半径≤200,废物箱设置间距50—80m,村域垃圾通过垃圾收集点收集后,纳入到大浦镇垃圾处理系统中。
2、污水的处理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改造而成的半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土壤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组成。其优点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水生植物可以美化环境条件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适用于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不仅可以治理农村水污染、保护环境,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节约水资源;
在长塘村规划中采用潜流人工湿地,多采用碎石、沙子、矿渣等基质作为填料。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废水中磷和重金属离子的净化影响最大,同时已应该注意基质粒径大小的选择。最后就是水生植物的选择其中香蒲、芦苇和灯心草适合。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应成立专门的清洁维护结构,对公共场所进行保洁,所有公建均有单位设计中考虑公厕设计。
五、新型农民建设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没有新型的农民,前面谈的几点也根本无法实施。以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目标,结合实施“阳光工程”对长塘村18—45岁的劳动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六、结束语
按不同模式科学规划和设计新农村,明确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的领域,科学规划,合理考虑环境保护,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美化村庄建设,完善公益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赵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在进行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一切以群众得到实惠为目标,着力建设农民集中居住、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到位、环境优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从而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营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
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片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盲目实施撤村并庄
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一些地区将新农村建设错误理解为建设中心城市,盲目实施撤村并庄,认为这样既可以节约耕地,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又可以推进城市化建设。当一幢幢楼房代替传统农房在农村拔地而起时,带给农民的却是搬运粮食和存放生产工具等诸多不便,致使许多农民对这些楼房口出怨言,称其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实际上对于这种撤村并庄造成的浪费远比整治一个村庄要大得多。据测算,搬迁一个村庄所需要的费用大约是整治一个村庄的六倍。在撤村并庄过程中,虽说农民住上了楼房,节约了建设用地,但由于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机具和收获粮食无处存放,需要他建许多临时棚,另占据不少耕地,不但没有减少耕地,反而给农民生活带来不便。
2.忽视农民实际情况,盲目实施房屋统一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些地区无视农民实际情况,忽视农民收入差距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对农居盲目实施统一改造,不考虑农民家庭实际收入和所承包的农田位置,让农民搬迁到乡村公路两侧统一建房,所建房屋按乡镇规划要求大小一样、高低一致,造成经济条件好的想好好不了,经济条件差的负担重、压力大,甚至有的居所远离承包农田,干农活也很不方便。
3.一味跟着项目跑,盲目安排整治的时序
有的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以重工业、上项目为主,重单一建设项目,轻综合发展。有时为了争取到国家相关部门项目,在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危险水库出险加固、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体育健身等工程建设中,不顾实际进行规划整治。结果是村里的路是土的,农田小道却是修成了水泥的。水渠的水全是污染的,水渠两岸却修成了水泥护坡。农民用的都是自打压水井,地里却铺上自来水管,村里的学校、农民的住房都是危房,村委会高标准修建的各类活动室却在那里闲着。
4.村庄建设规划不统一,对基本农田的有效利用与整合考虑很少,有的已造成耕地浪费
一些原先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由于交通不便,远离公路和集镇,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眼界开阔和思想开放,便陆续迁移到公路两边和靠近集镇的地方,以前居住的自然村成为只有一二户居民住的空心村,而重新建房所占的几乎全是农民自家或邻居先前承包的耕地,没有统一的建房规划用地,降低了土地综合利用率。
5.村庄规划缺乏科学性,农居安全隐患大
一些地方在搞新农村建设时,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导致一些村庄建到地震带、泄洪区、泥石流易发区、地下采空区,有的村庄按公路长线布阵,甚至被过境公路穿村而过。这些村庄选址不安全,结构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威胁着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进一步把握的原则
1.进一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保护水、森林、草地、湿地等农村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尽可能的保留乡村原有的资源,地形地貌及自然形态,遵循生物的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生存规律,对为农民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作用的水资源、土壤、自然环境等良好的生态链予以重点保护,对森林、草原、水土、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不能破坏。
2.进一步坚持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
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当地土地、空间、季节气候等自然规律决定的。比如,农村散养的鸡、鹅、猪等家禽、家畜,只有养在住房边,才能做到将吃剩下的饭、洗碗的泔水喂养家禽,家禽的粪便运到自家的菜地或田地,种出的有机蔬菜和粮食供自己食用,这样才能形成低成本的生产、生活循环过程,不顾这些自然规律的特殊性,机械的按照城市规划实施新农村建设,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3.进一步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将农村就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区别对待,充分体现当地的山水人文优势、历史内涵和特色,尊重与保护当地村庄的文化遗产,避免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一样化,要加强对基本农田、湿地、生态养区的保护,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当地的风俗习惯自然规律,能够保留下来的历史村庄,是经历了自然环境共存的时间检验,是村镇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三、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规划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我们要进一步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从更高的层次上寻找切入点,从更宽的视野中选择突破点,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
1.先公共设施,后个人居住
村镇规划建设的顺序要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做到先公后私、以公带私、梯次推进。对那些水、电、路、厕等基础公共设施优先规划建设,解决农民的吃水、出行、用电、如厕难等问题。在解决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合理引导农民进行个人居住环境的整治,做到大环境治了,小环境也要改善。
2.先整治、后开发
在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乡土风情、历史文化名镇村落不被破坏基础上,划分先进制造区、高端服务区、交通物流区、粮食主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生态涵养区、新型农业采摘观光旅游区、文化遗产保护区等不同区域类型,按照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相协调的原则,进行规划整治开发。
3.先地下、后地上。在规划实施新农村建设时,一定要吸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教训,避免经常“开膛破肚”
在保证不破坏自然环境、不改变自然水系、不损害传统建筑风貌基础上,对这些自然建筑群和规划的自然村庄地下管网线路进行优先整治改造,确保在今后的建设中不重复实施地下给排水等管网投资,使有限的新农村建设改造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4.先环境后实体
一、认真总结去年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特别是面对第三代美国白蛾虫情爆发的严峻形势,去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迅速行动,层层发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措并举,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住了美国白蛾的扩散蔓延。此次防治美国白蛾的工作中,军地累计出动3.6万人次,动用各种器械360余台,使用植物源农药36吨,防治作业面积达12.9万亩次。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全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也探索积累了胜利的经验,涌现出许多好的典型,如北郊林场防治经验和防治效果得到国家林业局肯定,镇的坡西村、倪家村,桑梓店镇的冯堂村防治效果都比较好,通过市检查验收,为区争了荣誉。工作证明了两点:一是领导重视,舍得投入,积极主动,以身作则,组织有力,多措并举;二是美国白蛾可防、可治、可控,关键是重视不重视。
也应该深刻反思存在问题和教训。年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可概括为一代紧,俗话说:效果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看到成果的同时。二代松,三代疫情爆发。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监测体系不够健全,专业防治队伍数量少力量薄弱,防治经费缺乏,防治器械少,缺乏有效的防治经验,个别单位讲困难条件多,等靠要现象多等等,这些问题要务必引起我高度重视,深入思考,深刻反思,加以克服和改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中,否则就会酿成大祸,正如上级领导所说:不治虫,可能虫就吃掉你饭碗。
二、强化责任意识。坚决打赢今年防治美国白蛾的攻坚战
年第二代(7月)侵入城区,一要充分认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美国白蛾自07年8月传入我区北地区。全区发生虫林面积已达4万余亩,北地区或轻或重几乎没有无虫情净地,疫情发展之快、范围之大、危害之重,已对我区生态平安构成了严重威胁。尽管全区上下在防控美国白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其超强的适应性(耐饥饿、耐高温、耐寒、抗缺氧)和繁殖力(一年三代,一只蛾子可产最多2亿头虫子)已成为我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根据省、市防治指挥部通报,今年全省美国白蛾虫口密度仍将处于高密度和高发期,防治形势相当严峻,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今年,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第七届园博会等重大活动将在市举办,打好美国白蛾防治攻坚战,维护全市生态环境,不只是紧迫的经济任务,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省、市、区各级主要领导都有重要批示和要求,强调共同点就是严厉追究责任制”因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不等不靠,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从关注民生、维护生态平安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美国白蛾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临时性、艰巨性,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压缩疫区面积,严控新疫点发生,降低虫口密度,确保实现有虫株率低于3%年全市为11.8%树叶保管率高于85%以上的防治任务目标,打一场防治美国白蛾的人民战争,坚决遏制美国白蛾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的态势。
狠抓落实,二要科学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全面到位。通过认真分析研判年防治美国白蛾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今年要从四个方面,牢牢牵住防治美国白蛾的牛鼻子,确保防治目标的实现。
落实责任主体。要坚持“谁经营,1摸清任务底数。谁受益,谁防治”和“属地管理,属地负责”原则,各级负责,人人行动,实现全覆盖、无缝隙、不留死角和盲区,达到完全全面防治的要求。各办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组织人员对本辖区、本单位现有林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权属,画出示意图,建档立册管理。此基础上,区与镇办、单位,镇办与村,镇办与驻区单位,村与户,单位与承包户,层层签订防治责任书,落实防治主体,明确防治责任,实现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对农户或单位不能自防的可实行有偿委托防治,要及时缴纳代防相关费用。对无树主、无人防的受灾树木,镇办或村委会有权处置。对防治不力,灾情严重的单位,区监察部门、林业执法部门加强督导,促其整改,对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分,或交法院执行。
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建立虫情预测、预报体系。区农发局成立专家组,2健全防治队伍。负责区监测点管理工作,收集、研判和上报虫情情况,提出防治建议,组织技术培训。镇、办及各单位要设立虫情统计点,专人负责,负责对本辖区、本系统虫情监测、统计和上报,提出防治建议,并对村居虫情调查员管理。各村居必需有一名虫情调查员,负责对辖区内虫情监测、统计和上报,提出防治建议。二是成立专业防治队伍。实践证明,没有专业防治队伍,难以实现有效防治。区直相关部门、镇办、村居都要建立防治美国白蛾专业队,镇办不少于30人,村居不少于10人,河务局、林场等林地面积大的单位,根据防治需要可成立数个专业队,各级专业队人员名单要上报,录入微机管理,纳入督导考核。三是成立督导组。区监察局、政府督察室牵头,从区直部门抽调人员,负责对各级各单位药械配备、专业防治队伍和防治实际情况,定期或随机性进行督查,并进行通报。四是成立执法组。由区农发局、各镇林业站抽调人员组成,加大执法力度,对达不到防治要求的单位和农户,依照相关法规下达限期防治通知书,并视情况予以处分。
落实物资保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克服困难,3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对美国白蛾防治资金的投入,这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区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各级各单位要抓紧落实区要求的防治器械数量,确保各村居至少有一台高射喷雾器,户户有高枝剪和小型喷雾器。防治药物要使用规定的无公害农药,采取区、镇办及村居三级保证措施,不等不靠,抓紧购置备全各种药械。区政府设立多个网幕收购点并保障资金,采取有偿收购方法,鼓励全社会参与防治行动。
提高全民防治意识。防治工作要做到全覆盖,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无缝隙,不漏一块地,不漏一棵树,干净完全除治,只喊口号不行,光靠某一级某一个单位不行,只有唤起全社会民众的关注,人人参与才干实现。因此,由区委宣传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宣传组,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不间断地宣传美国白蛾的生物特性,危害的严重性和科学防治技术,及时总结推广防治战斗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各级各单位要成立防治知识宣讲组,利用培训和动员会及深入村居等时机进行宣传,告知基层和群众防治措施和办法。区教育局、计生局、团区委、妇联等单位,要充分发挥工作有利条件,通过发放明白纸,举办知识讲座,组织志愿者参与防治活动等,积极营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防治的良好氛围。
【 abstract 】 this paper wuyuan long beach village as example, discusse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acti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 little enlightenment function.
【 key words 】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背景
婺源,在作为“无烟经济”的新经济元素的旅游经济介入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重新为历史文化村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一些地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的随意设置带来了对历史风貌的破坏和干扰,造成原有历史风貌的变异。另外又由于婺源发展和保护的资金的缺乏,造成这种历史风貌的变异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改善。
当然,观光收益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一定程度的改善了古建筑的维护情况。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商品,文化旅游也成为相当一些地方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地土著居民以及当地政府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结合在一起,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合理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新农村建设
自2006年开始的新农村建设,使得行政手段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影响着传统村落今后的发展;它在给传统村落遗产保护带来契机的同时也使它们面临着危机。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初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许多政府官员由于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只顾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和方便,只顾“新农村”的政绩形象工程,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特色的保护。在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背景下,建设管理者的短视和传统村落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联合成一股很大的势力,使得一些具有不可再生文物价值的历史村落和建筑以发展的名义被改造的面目全非,而村落历史风貌也随之消失了。
反之,另一种危机的表现则是在一味保护的口号下,产生的当地政府无力、无资金进行保护的尴尬现状。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这样的现象:对于传统的历史遗产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其进行开发,经济回报上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使得一些投资者也裹足不前;与此同时政府又没有资金对其进行必要修缮,从而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陷于一种无作为或者是无法作为的怪圈中。
二、长滩村历史和现状
长滩村分为上长滩村和下长滩村两处,为一自然村,村中下设6个村小组,约有130余户,500余人,年人均收入1200余元,以种田、务工、养殖为主,没有旅游收入,仍属自然经济状态。农业内部经营结构单一,经济产业化程度较低,非农业产业发展滞后,人均年收入普遍偏低。
长滩村村落较小,由于地处山、水、田三处合围之处,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由于位于从县政府驻地的紫阳镇到清华镇的公路旁边,距离清华五公里,此地也是婺源东线旅游的必经之地,外部交通良好,传统风貌保存较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而长滩的位置正好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观视角,得以看到村庄的全貌。
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婺源耕读文化的社会基础已经消失,人类生活方式在不断变迁;外来的市场经济的冲击;生活方式和政治体制以及目前的局面造成了婺源的重重困难。以长滩为代表的一些传统村落尽管美丽依旧,却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因素,普遍出现了时间给它带来的种种疲态:一方面是旧的传统社会基础、经济基础的解体,而另一方面是传统村落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脱节 。
传统村落中水电气等市政实施严重不足,已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居民家中没有单独的上下水和卫生间,没有通燃气,没有集中的供热系统。由于缺乏集中的垃圾收集点,在传统村落中经常会形成露天的垃圾堆场,加之道路本身排水不畅,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收集垃圾和排除积水,村落中的环境更加恶化,常常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居民生活卫生很难得到保证。
另外,人际交往空间严重不足。现代社会基本的绿化空间、健身活动、休闲娱乐场地的人均占有率大大低于城市平均水平。村中现存古迹六处,古桥一座(龙溪桥),原有宗祠,八角亭已被毁,危房占全村房屋的1/5左右,村民想做新房者没有地基,只能在原地拆旧建新。
三、总体规划原则
大力探讨新时期、新农村、新的生活方式以协调传统村落的原有村落形态,保存其宝贵的旅游资源,成为婺源新农村建设中必然要面对的课题。而简单的行政命令和保守维护只能是让传统村落消失得更快。因此,发展就成为必要。同时,景观资源与建筑遗产的保护、承传、弘扬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广大百姓的理解、配合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村落历史上形成的风貌,保护村落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在这里,保护的含义己扩展为保护历史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两个方面,对传统村落而言,必须加强整体环境的保护,并放在区域的整体环境中。在保护和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因此同时保护还包含对传统村落不合理的整治。
四、暂缓开发、完善生活及旅游配套的长滩村规划
(一)规划思路——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先行、做足水文章
长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沿河古建轮廓保存较好,是摄影及写生的较佳场所,但如何开发长滩的旅游经济?首先,“水”是长滩的关键词之一,因此,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作足水文章对长滩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是基础设施的完善。
另外鉴于资金不充足的情况暂缓对村落的开发,建议封村,暂不开发旅游;在风貌保持良好的沿河立面上,以水上环线进行串连。在保护历史遗存、调整村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打造古建沿河夜景,增加旅游亮点。同时解决旅游的配套设施问题,在目前没有能力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分几步走。
(二)规划实践和方法
1、村落基础设施、卫生设施的整治
先解决村民饮水(建一水塔)困难,整修道路,疏通下水道等基础设施问题。村中垃圾污染、水源污染、渠道堵塞状况要改善,解决村里卫生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
按农民需要规划集中饲养家畜用地,做好人畜分离工作。
2、旅游配套
开发水上游乐项目,旅游路线设置为可以让游客可沿村边古道游览,路边拍照,河边写生,形成水上休闲一条龙游览。在规划中重做村入口和停车场,解决旅游基础设施问题。在龙溪桥上建一桥亭,增加古村风韵。
(三)出路的探讨——利用村落特色、分步骤进行
在以长滩为代表的传统村落中,尽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村落风貌,但是囿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保护和开发资金不充足从而导致村落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和长远的开发,人居环境较差,传统村落的健康发展也无从谈起。在面对这种传统村落中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就需要找出和充分利用村落特色,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而在面对这两大课题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涉及到操作中具体做法和具体步骤的问题;如何对待村落本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工作中的先后问题,其中尤其以村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后步骤问题尤为重要。
首先,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暂缓对村落的开发,暂不开发旅游、避免那种杀鸡取卵式的旅游经济增长,保留传统村庄的道路系统和地形地貌。在大力保护和抢救村落建筑遗产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历史遗存、调整村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资金匮乏、没有能力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分几步走。
结语
近年来,对待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态度有所改观,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也有所深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保护更新做法,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些地方试图从传统村落发展演变的规律着手,从村落的本质出发,在设计中努力使历史信息融合到现代生活中来,为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苏州和乌镇、诸葛村等。
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比较成功的做法还只是在小的范围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上文提到的类似的苏州、乌镇等地,很大程度上是用钱堆出来的,例如乌镇就是由中信实业银行签约投入2.5亿元用于乌镇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而婺源的新农村建设要发展资金从何而来?由于经济压力的原因和粗制滥造,婺源的旅游并不能长期的吸引人流,旅游产业的成熟还有待完善;同时我们需要面对的还有婺源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村落保护之间的冲突。基于对以上种种具体和非具体问题的思考,此时,再来深入研究和认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举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在新农村建设中,规划设计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规划设计必须全面,应包括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村庄布局,建设与管理,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村级民主管理等。同时应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土地、环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方面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实行在有限资源下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南皮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作一探讨。
1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规划设计主导思想模糊
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生产发展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有效支持,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发展农业生产,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核心思想难见成效。因此,当前新农村规划设计中更多的偏重物质环境的改善和居住空间的梳理。这就造成了新农村规划设计是优先发展生产还是优先改善生活环境的矛盾,规划设计主导思想在“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看似矛盾的两难境地中徘徊。
1.2 规划设计实施进展较慢
新农村规划设计的主要着力点是依据村镇布局规划,推进村庄居民点集中布局,在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农民建房基本选择与其“自留地”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段。这种分散的居民点格局和农民对传统宅基地的留恋、地缘的集聚等,主观上为宅基地的集中形成了障碍。同时,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也在客观上延缓了农宅搬迁的步伐。这一方面造成了新农村规划设计实施进展较慢,规划设计效果迟迟不得体现。另一方面,农民暂时享受不到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规划设计建设的整体实施。
1.3 规划设计基础资料缺乏
“调查――分析――规划”是规划设计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基本方法,每一项规划设计工作都离不开详实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虽然农村规划建设规模远小于城市规模,但现状村民的户数,宅基地的数量、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等情况仍是规划设计编制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相对于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和资料的储备而言,农村社会的资料统计与收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并未形成一项系统工程。加上基层农村组织的经济水平有限,基层的建设部门难以提出详实的资料和数据。如部分村庄居民点甚至是1970年代所测绘的地形图,规划设计的编制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指示和标识作用等等,这些规划设计基础资料的缺乏是新农村规划设计实践过程中时常面临的困境。
1.4 技术标准难以统一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虽然已经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经验,一直没有固定的规划设计模式可循,导致当前新农村建设从规划设计过程到成果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笔者在参与的几次新农村规划设计成果交流会上看到,规划设计成果表达的形式和内容五花八门,少的仅有村庄现状,总平面布局等几张主要图纸和两三页说明文字,多的则包含了规划结构图、环境保护图、建设时序图等达三四十页内容。同时,由于目前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主要是由城乡规划设计部门及部分建筑设计单位来承担,在其他市场业务的压力和新农村规划设计低价的资金瓶颈约束下,各编制单位对新农村规划设计既缺乏足够重视,更缺乏相关研究,导致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水平良莠不齐。
2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对策与建议
2.1 规划设计要突出前瞻性
前瞻性、预见性是规划设计编制的生命。在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设计编制中,必须着眼长远,突出前瞻性,围绕发展搞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南皮县的自身特点,在布局上应当以那些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农户聚居,有可能长久存在的村为重点,特别是乡镇、集镇、小城镇的中心村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对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一些不可能成为居民集中点的地方,只对现有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不宜再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2.2 规划设计要注重特色性
新农村规划设计要从村庄的地形地貌出发,建设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同时要注意保护古建筑和各种古迹以及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做到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古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新村建设项目尽量与古建筑保持协调统一,使“古迹为新村增色,新村为古迹添彩”,形成观光旅游新亮点,既增色,又生财。
2.3 规划设计要强化和谐性
新农村建设是通过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实农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农民丰富活泼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因此,编制设计村庄规划必要征求当地的农民意见,使规划设计编制的过程变成一个政府、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互动的设计过程,从而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群众的认同感。
2.4 规划设计要体现实用性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必须把实用性摆在突出位置,量力而行。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统筹考虑,使规划与村庄建设相结合,与调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及电力、水利、交通、电信等配套设施相结合。对基础设施建设,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在哪里建什么,一定要衔接配套,避免先建后拆、边建边拆,浪费社会资源,浪费财力资源。
2.5 规划设计要明确产业性
应充分考虑村镇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村镇,发展规模经济,村镇规划新办工业企业应向工业园区集聚,以利整合资源,节约用地和处理排污,共享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村镇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集镇、城镇、郊区、田畈、农区、丘陵地区和平原湖区、山区等不同区域、资源等因素,因地制宜,促进商贸服务业、特色工业、生态农业、果林业、休闲旅游业等特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
2.6 规划设计要力求集约性
要注意保护耕地、集约用地,乡(镇)、村的规划设计,原则上都要安排在荒坡荒地,尽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确要占用耕地的,也要采取“占一补一”的办法复垦耕地。按照“先规划后建房,没有规划不批建”的原则严格执行。要制定配套政策,完善操作措施,使村民严格按照规划和设计进行建设,以增强规划设计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执行的强制性。
此外,规划设计工作要坚持“高”、“全”、“特”、“新”的原则。“高”就是规划设计者的眼光要高,标准要高,要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城镇规划设计有机统一,逐步形成整体。“全”就是建设的内容要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充分体现协调发展。“特”就是要突出一个村庄、一个地方的个性特点,充分显示出特有的人文环境等。“新”就是要体现出道路硬化、白天净化、夜晚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等新亮点,使新农村建设成为亮丽的风景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