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0:44: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物流行业市场调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实践教学法综述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现代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研究法、问题-发现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实践教学法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为目的。实践教学活动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各种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实现理性认识的巩固和升华。
实践教学法与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精神相符合。在国外,实践教学法体现了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Sandwich Education),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德国双元制模式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 知识面广, 深浅适度, 综合性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与国外的学分制、弹性学制、师资等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等等相比,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因此,我们的实践教学与国外相比具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还包括专业建设,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教学改革。
二、物流运输学课程介绍
物流运输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长期以来我国物流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输能力落后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建设轻管理,重效益轻服务,运输服务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是当前物流运输行业的突出现象,物流运输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障碍之一是缺乏现代服务理念好、素质高、技能熟练的人才。所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成为物流运输学课程的目标。
物流运输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模块,一基础理论知识篇,含运输概念、功能、原理,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运输市场、运输合理化、智能化、绿色物流运输等基础内容;二岗位实践知识篇,含各种运输方式作业的业务流程及工作任务,此篇内容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三职业拓展知识篇,含物流运输管理政策、运输合同、运输保险、及与各种运输方式相关的法律法规。
物流运输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特点,只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影响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理解,因此在《物流运输学》的教学实践中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措施实行一些变革,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实践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
教师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通过项目化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学习,使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如在物流运输管理的基础知识中讲解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若老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学,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教师的做法是: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特色经济,区域交通地理,依托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建设海西“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思想,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身边的公路运输网路、铁路运输网路、福州港开辟的近洋、远洋航线与国际基本港知识,使他们熟知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任务一,查询道路运输网路,福建省有哪些国道、哪些高速公路?途经那些市、县?为鼓励学生兴趣,可补充问题,你们家乡有何国道和高速经过?任务进一步细化,学校周围有什么国道、高速公路,对同学们出行起何作用?任务二,查询铁路干线运输网,福建省铁路运输网络(特别是近几年新修的铁路线路)等。这些任务作为初识物流运输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同时要求学生在福建省交通地图上进行标注学校周边的沈海高速和104国道,回到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和三维交通地图,使学生熟知区域运输网路,为今后在物流运输公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职业技能知识储备。
(二)学生课外调查课堂汇报法
物流运输学内容涉及专业面广、宽泛,教材对有些专业点知识,业务操作流程未进行深入的详细阐述。针对教材的诸多缺陷,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课外调查课堂汇报法。此方法弥补了学校联系物流企业,大规模组织学生参观的困难。如在学习物流运输市场一章时要求学生分成调研小组利用周末时间主动去了解本区域的物流运输市场情况,然后到课堂上相互交流。为促进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某公司老总想投资筹建一现代第三方物流公司,想了解所在的区域未来的物流运输市场状况,要求新进物流公司的小李做一份区域市场调查,那小李该如何做进行运输市场调查呢?
就上述问题,学生讨论热烈并提出要调研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得出物流运输市场调查表(表略)。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实地了解本区域的工矿企业数量、规模、生产产品种类、销路情况,还要了解本区域的交通体系构成、物流运输企业的数量、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结果。
(三)角色虚拟
参照企业具体岗位而设定,以实际工作流程和真实操作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为接近物流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真实学习环境。设定某公司有批货物交由某道路物流运输公司(甲小组同学)承运,甲小组同学要设定哪些岗位?需具备哪些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首先让学生了解道路运输作业流程,然后在模拟的工作中任务中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有助于记忆,加深理解并创造性思维。
(四)模拟综合实训
加强模拟综合实训,在校内实训中心,通过运输管理系统软件综合模拟训练,完成对客、货运输服务生产全过程的模拟。包括客、货源组织运作子系统模拟、调度运作子系统模拟、整车运输业务系统模拟、零担运输业务系统模拟、集装箱运输业务操作模拟等5个模块。通过本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货物运输服务生产全过程业务流程和运作规律;整合和提升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运输生产组织、调度、线路优化等实际操作能力。实训环节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掌握了企业用管理软件处理业务的操作技能,掌握运输生产运作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维护技能。
(五)企业顶岗实习
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如福建盛丰物流公司、福建万集物流公司、福州马尾青州港务有限公司)实现“二元主体”通力合作合作,以学校作为其中“一元”,企业为另“一元”。学生到运输企业生产的各管理岗位工作学习,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上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问题。不仅使学生掌握运输业务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及信息处理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业务熟练地完成整个运输流程的操作同时对运输业务运作全貌加深了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未来岗位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四、实践教学法改进方法
(一)以实践能力为本位
《物流运输学》实践教学法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而且能消除或缩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磨合、适应过程,尽快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
(二)以与企业和行业合作为着力点
物流行业企业的发展与高职物流培养单位是相辅相成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单位要为物流行业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也需要物流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对接教育模式的实施主要通过订单式培养方式以及工学结合等方式来实现,这种教育方式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单位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方案。
(三)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充分的、有效的体现。同时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 史媛.高职《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J].中国外资,2011(12).
一、项目简介
山东寿光b物流园投资11.68亿元,选址为寿光市兴源西路以东、安顺街以北、益羊铁路以西、南辛路以南,占地975亩。拟建设公路运营为主,与铁路、水路为关联的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包括运输、仓库、配送、加工、商品展示、商务办公区(楼)、大型停车场、职工生活用房及与之相配套的餐饮、汽配、汽修等服务设施。
二、项目风险识别
根据表现形式,将寿光b物流园项目的风险分为五大类。
1.政策风险
目前,针对物流园区的政策多为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政府缺乏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保证,特别是土地、金融和税收等政策,必将影响园区发展。
2.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风险,即市场需求是否能够支撑园区或者园区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如需求发生变化、竞争加剧、出现新技术等,导致项目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现金流量不足。
3.财务风险
指由于项目融资结构不合理,成本控制不力,预测的经济效益过好,或土地费用、税收政策、利率等的变动产生的风险。
4.管理风险
由于项目的投资方、建设方等关系不协调或项目内部不协调引起的风险;由于个人失误或恶意不当行为给项目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
5.技术风险
如项目规划阶段的市场调查是否全面、准确,影响到项目整体规划的选址、规模、功能定位、设施配备等,进而影响项目及寿光经济城市发展。此外,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软件还不成熟。
三、基于ahp方法的项目风险评价
根据项目风险识别分析结果,构建寿光b物流园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运用专家打分法对寿光b物流园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度采用九分位标度法,构建项目风险评价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进行分析。
1.项目风险评价层次单排序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1)根据目标层判断矩阵计算结果为:
w=(0.112,0.797,0.514,0.221,0.199);
=5.102,ci=0.026,ri=1.12,cr=0.023<0.10。
(2)根据项目政策风险判断矩阵计算结果为:
w=(0.140,0.939,0.314);
=3.086,ci=0.043,ri=0.58,cr=0.074<0.10。
(3)根据项目市场风险判断矩阵计算结果为:
w=(0.375,884,0.124,0.251);
=4.111,ci=0.037,ri=0.90,cr=0.041<0.10。
(4)根据项目财务风险判断矩阵计算结果为:
w=(0.789,0.520,0.289,0.093,0.122);
=5.257,ci=0.064,ri=1.12,cr=0.058<0.10。
2.项目风险评价总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结果,各指标权重集合为:w=[0.0056 0.0376 0.0126 0.1065 0.2506 0.0351 0.0711 0.1443 0.0950 0.0528 0.0170 0.0223 0.0789 0.0708]
根据ahp评价结果,项目风险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结果为b2>c1>b1>c2>d>b4>e>c3>a2>b3>c5>c4>a3>a1。可见,对寿光b物流园区投资影响较大的分别为物流市场需求变化、项目融资结构、地区市场竞争加剧、项目成本控制、项目管理风险、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技术风险。
四、项目风险防范与规避
1.市场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在项目规划阶段应认真、客观的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科学。此外,积极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大力宣传物流园品牌形象,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商业信誉吸引客户。通过宣传措施、物流培训、设计物流服务方案等,逐步赢得客户的信任来获得更多物流服务的委托。
2.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寿光b物流园项目的融资应由目前的自筹资金、商业融资、项目基金三种方式,转向以商业融资为主,创新型融资和私募为辅,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方式,以降低融资风险。与寿光市建设局,规划局等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为园区量身定制优惠的经济政策。开源节流,
格控制项目成本。
3.管理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园区内部各部门合理分工,职责明确,部门间密切协调,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在园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吸引高素质的物流技术与管理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现代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
4.政策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增加第三方物流需求。提供土地和贷款支持,放宽行业准入、简化行政监管和审批手续,快速打造有利于寿光物流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
5.技术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选择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市场调查研究机构进行物流行业及市场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工作;选择信誉好、技术实力过硬的设计方和承包方来承担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决策者的素质;重视决策的执行与反馈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小刚,张土乔.建筑工程的风险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14(8)
[2]卿姚.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4(33)
一、水产品物流概念综述
(1)价值导向型。陈蓝荪(2006)提出水产品物流由一系列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加工价值组成,将水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和服务实现有机结合。该观点强调了水产品物流的价值,但是它可以被引用到其他行业物流中,并没有表述水产品物流的个性。(2)顾客导向型。此观点强调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赵勤(2005)曾对我国水产品物流进行简要分析,他认为水产品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水产品物质实体相关服务及信息从供应链到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的经济活动过程。该观点表明了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应用的学者也比较多,朱伟伟、陈蓝荪也提到水产品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出发点的经营企业。(3)外延型。此观点是相对于内涵而言的,它重点在于对水产品物流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进行具体阐述。如张、黄永忠(2008)将水产品物流向上扩展到水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水产品采购与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水产品客户支持、水产品配送、水产品物流咨询、水产品物流方案选择与规划等。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他们尽管没有对水产品物流概念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但是对它的基本特征还是有共同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者肯定了物流功能要素在水产品物流中的普遍存在性。陈蓝荪认为水产品物流基于价值基础上,实现运输、储存等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赵勤也指出水产品物流是从供应链到消费源的组织、控制和管理的活动过程。第二,学者开始深入探究水产品物流。它主要包括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赵勤却认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才是关键。张、黄永忠对其概念进行延伸,他们认为水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水产品采购与订单处理、水产品物流咨询、水产品配送都是水产品物流功能要素的组成部分。笔者发现学者们关于水产品物流的概念大多是基于物流的功能要素来解释,这种观点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扩大了水产品物流概念的应用范围,缺少了鲜明特征。张、黄永忠的观点主要阐述水产品物流的范围,缺少实质性内容,不够完善。相比之下赵勤从顾客需求出发,对水产品物流进行理论上概括被较多学者所接受,他综合物流与水产行业特点进行阐述,之后逐渐将该观点进行总结并拓展,最终形成初期理论体系。所以在研究水产品物流时,需要把握从物流到专业化物流的发展过程。
二、水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
(1)自营型物流模式。这种形式为“渔户(水产品企业)+消费者”,是最初级的水产品物流模式。宿长海、宋晓露(2010)研究大连农产品物流(粮食物流、水果物流、水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优化问题时提到农户(企业)自己完成生产、自行完成物流活动,不需要第三方达成协议的物流模式是大连市场的主要物流模式。陈蓝荪也指出目前水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直销配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产品的流通。(2)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它指水产品的供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的模式,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朱伟伟、陈蓝荪在研究我国水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时提出我国的一些单一物流功能的“类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很大的可能性。李云帆(2007)认为水产品物流的发展应建立第三方专业性水产品物流的模式,从整体上提高物流水平。(3)战略联盟的模式。它是由两家以上的水产品物流商家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而所采取的联合物流行动。张、黄永忠提出的战略联盟形式为打造一个规模化的水产品物流中心。综上所述,自营物流模式只是在一些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被广泛推行,而且成本较高。第三方物流和战略联盟已经在我国初步发展,学者也进行理论研究,但是它们能不能适用于地方性水产品发展的需要,还有待于实证的检验。
本文梳理了水产品物流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发现水产品物流的理论在不断发展,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目前对水产品物流的概念基本上有了共同见解,但是学界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概念,存在着价值导向型、顾客导向型、外延型三种观点。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物流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和绿色物流。
参 考 文 献
[1]陈蓝荪.水产品物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6(1):13~16
[2]赵勤.浅议我国水产品物流的发展[J].物流研究.2005(124):7~10
引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进步有直接联系,并广泛应用于现代行业建设中,其延伸出来的电子商务行业能够推动物流领域的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环境创新物流管理势在必行。物流行业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明确其发展趋势,结合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科学技术,创新物流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提升物流领域的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一、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子商务环境的衍生物,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技术的高效融合,消费者可通过注册账号的形式购买商品,再通过邮寄的方式获取商品。因此,物流行業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合是必要的。物流管理应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和网络的创新,构建趋于合理的物流系统,确保物流业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库存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存货与服务两者之间达到有机平衡的情况下,才能确保物流管理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货物频繁周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1]。仓库是物流企业储存货物的地点,货物的挑选、收发、地点安排等环节都需要于仓库系统中完成,其质量十分重要。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可以对库存、仓库等多个主体进行实时监管,强化的沟通的相互性,实现库存和订单的最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由此可见,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的核心是无人化,降低物流业务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失误率,扩大物流业务的覆盖面积,提升企业业务处理能力和速度。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创新应该从各个阶段做起,主要分为分拣系统自动化、存取系统自动化、货车自动化跟踪系统和条码识别自动化。目前,自动化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虽然我国物流企业在技术方面与自动化的结合稍晚,但是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前提下,其技术水平、发展速度也会获得提升。
(二)扁平化
物流管理扁平化主要是指其系统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管理系统之间的双向沟通,拉近二者距离,优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电子商务技术在物流管理创新方面的影响。物流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组织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结合电子商务技术进行调整,推动区域物流管理系统的建立,针对客户区域化特征构建管理小组,提升物流企业局域性物流业务的控制能力[2]。
(三)柔性化
物流企业的柔性化管理主要是针对服务方面,将服务质量作为衡量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并积极创新与完善。企业需要结合电子商务环境对客户的心理进行深度挖掘,了解其对物流运输速度、货物密封性和保密性的要求,以灵活的物流管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优化物流运输方式,缩短货物配送时间,合理把控物流管理的时间因素和人力因素,在控制企业资金成本消耗的同时,保证并优化企业管理效果,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管理的要求。
三、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物流管理的对策
(一)预测物流市场发展趋势
明确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制定发展方向,提升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在多元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中也能稳定前行。物流市场的预测主要基于市场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比对,进行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调整,有助于企业对市场流动性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行业内隐藏的机遇,提升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但是,传统的市场调查过于繁琐,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存在大量浪费,并且无法获得精准的数据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拖慢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创新物流管理的时候应结合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为企业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全面了解消费者对于物流领域的需求,实时监测物流市场的发展动向,为企业制定物流管理方案提供充足的资料信息。
(二)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如不及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节奏。首先,物流企业要结合电子商务技术进行储运设施的创新,研制或引进先进的包装设备、装卸设备,并为其提供安全的储存场所,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和效果发挥。其次,定期对物流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确保其强大的吞吐量,为货物运输的速度和安全性提供基本保障。再次,物流企业应顺应5G时代的发展,积极创新无线通信设备与高新网络技术的结合方式,基于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完成政府对口岸地区大型物流业务的需求,建设更加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在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其经济效益,并强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最后,在资金方面,物流企业应该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于企业内部普及最新的国家政策和管理理念,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结合扶持政策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会,针对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利用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资金分配,对于运行已经存在无法解决问题的设备,需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对物流业务的发展速度造成影响,还会起到拓宽物流业务范围的作用。
(三)融合现代化科学技术
多元化的科学技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物流行业要想充分契合时展,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更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创新物流管理模式,推动其规模化和智能化发展。第一,物流管理中需要融合现代化技术的部门主要为:物流、配送、仓储和批发,针对不同业务的重点内容推动其智能化发展,实现数据的大批量、自动化处理。为保证被处理数据的精准度,在处理数据时应该采取相同的系统程度,最大限度保证所有数据在处理方式上的统一性,保证管理体系达到预期效率。第二,物流企业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客户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客户在网站中能够及时查询到所需信息,其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度也会提升,有助于企业在行业内树立品牌,维护企业的信誉度,提升客户使用体验。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物流管理的融合,能够将物流业务中管理困难的部分简易化,提高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密封性,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使用,尽可能避免物流运输中人为误操作,推动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物流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四)物流系统组织结构优化
我国物流企业具有规模小、分散性高、种类繁多等特征,在为物流管理增加难度的同时,也形成管理模式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优势,在物流资源的收集和传递方面比较迅速。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推广与普及,交通环境的复杂化严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组织结构的优化,积极推动物流产业一体化模式,创新物流系统在信息收集、传递方面的精准度和稳定性,有效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促进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发展。物流企业需要创建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区域的客户提供定制服务,进一步拓宽物流服务范围,在扩大其经营面积的同时,提升企业在物流领域中的知名度。另外,物流管理应该巧妙借助中介力量,利用政府部门的支持构建更加完善的物流供应链,确保物流信息能够及时更新,有利于企业和客户随时随地获取准确的物流信息,避免因为物流信息延迟而造成货物丢失和纠纷,既能够为物流运输质量提供基本保障,还能够降低物流企业在资金成本上的消耗,帮助企业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五)节约物流企业资金成本
一、引言
冷链是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 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是一种新兴的物流 方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和农产品损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以“互联网+农产品+冷链”为特色的生鲜电商成为 物流行业的亮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预计 为521亿元,且年均增长将保持在50%以上(如表1),更是对冷链 物流专业人才提出了非常迫切需求。
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晚,冷链物流人才相当缺乏,目前国 内大多数高校物流类专业尚未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基于冷链物 流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校自2004年成立 开始就将冷链物流作为物流学科与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和学校的共同资助下建立了国内首座“冷链物流技术 条件仿真试验台”之后又完善相关生化检测功能和模拟计算软件, 该试验台可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下冷却储藏、运输设备、货物的各种 状况。在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依托冷链物流技术试验 平台,开设了特色课程“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冷冻学”并为本 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项目,每年约四分之一的本科生毕 业论文或设计均以冷链物流为专题:有3届全国挑战杯作品均以冷 链为研究对象,所完成的作品分别获国赛一等奖、国赛交叉创新二等奖、省赛特等奖、省赛二等奖等,在冷链物流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二位一体”基本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 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1]。因此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中,能够应用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结合企业生产实习,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社会输送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因此,鉴于 物流管理专业偏于工科要求和应用性强的特殊性,有必要在物流管 理人才的培养中引入工程化教育这_理念。[2我们在冷链物流的本 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图1),即整个毕业设计应包括市场调查、冷链实验和物流方案3个部 分,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市场调查是冷链实验的基 础,即冷链物流实验方案必须以实际的食品或农产品物流过程为参 照:而冷链实验又是物流方案的基础,物流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必须 基于实验结果,有的放矢,不能泛泛而谈。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主要对象是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花卉、药品等,因此 技术性和工程化色彩较浓,如果没有具体食品的冷链物流实验做支 撑,没有市场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物流方案肯定没有针对性, 也就没有深度,达不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但是,如果单 纯以一个冷链物流实验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则对物 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不够,毕竟我们是管理类专业, 不同于食品和制冷类专业,必须将设计重点放在物流方案的制定 上。冷链实验结果仅是对物流方案和措施的设计提供量化的支撑。
三、实践分析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阶段、调查和实验阶段、论文撰写阶 段。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选题难,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学生在论文选题阶段花费的时间 要1~2个月,有的甚至更长;二是管理难,目前,很多高校毕业实习、考研、找工作和撰写论文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在以就业为导向 的思想支配下,很多学生整天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无暇参加讨论、 调研和写论文。一些指导教师鉴于当前的形势,也对这种行为网开 —面,往往只在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才将学生召回,平时疏于指 导;三是难综合应用,论文往往只能针对物流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 较深入的研究,既没有深度,也没有广度。3针对以上问题,我们 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结合项目提供设计选题
近年来,我校冷链物流团队承担和完成了几十项相关研究课 题,在国内系统开展冷藏物流技术条件的试验研究,先后承担了包 括东亚运输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在内的_系列国 际、国内冷链物流项目。在选题环节,鼓励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专 业特长和承担的课题,提供毕业设计选题;并在召开选题动员会 时,洋细介绍自己指导毕业设计的课题来源、主要内容以及要求, 吸引有兴趣的主动报名参加。由于毕业设计来源于指导教师的课 题,简化了选题环节,又基本上杜绝了抄袭和雷同的现象。如指导 教师根据承担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方面项目,分别提供了木瓜、 龙眼、荔枝、鲩鱼、鲫鱼、冷鲜牛肉等品类的冷链物流设计选题。 而且,部分指导教师改进论文选题方式,采用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科 技创新等活动相结合起来等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入毕业设计 阶段。
要求指导教师根据课题编制设计任务书。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 师承担了较多的食品冷链物流方面的课题,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素 材。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编制设计任务 书。设计任务书不是课题项目的简单分解,而是在其中加入对物流 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 验及物流方案设计”任务书中,要求通过杨桃供应链问卷调查,结 合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确定实验的关键指标,模拟杨桃从采摘、贮 藏、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研究不同温度变化对采后杨桃品质的影 响,最后,从运输方式选择、货物摆放、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素质 等方面提出了杨桃冷链物流的改进措施。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 毕业设计相结合,解决了教师精力分散、指导时间不够等问题,部 分优秀毕业设计成果成为指导老师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根据我们4 年来的实践,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也是非常欢迎的。2011年即有 17%的毕业生参加毕业设计,2012年后参加毕业设计的人数均超过二分之一(如表2)。
(二)加强调查和实验阶段的过程控制
目前,学生在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过程中,基本上需要指导教师 “手把手”教,否则其往往不知如何开展,所以必须加强过程控制,保持经常联系。要求参加冷链物流毕业设计的学生,首先要在大四 第一个学期末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市场调查和冷链实验的时 间,最好在1个月之内集中完成市场调查和实验:在调查和实验阶 段,要求学生不能外出实习,将学生分成若干2〜3人的小组,指定 小组长负责管理。指导教师除了每周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答疑外,还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日常指导。如针对进行冷链物流实验的 学生,首先要带领他们到食品生产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然后制定洋细的实验方案、指导实验工具的使用,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 提出物流管理改进措施,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时间和目标。
这个过程中,冷链实验方案的制定是重点。冷链物流实验方案 制定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冷链物 流实验方案在调查的基础上,要明确实验流程图、实验材料制备和 实验方法。如针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验及物流方案 设计”将实验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1°C条件下运输 24h,置于1°C陈列柜销售2天;B组: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 5C陈列柜销售2天;C组:常温30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常温 30C陈列柜销售2天;D组(包装组):用微孔聚乙烯保鲜包装袋 对新鲜杨桃进行单果套袋包装,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5C陈列 柜销售2天。对每一组实验,要求注明实验开始时间、检测间隔时 间、检测指标,且有洋细记录表格。对冷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 时纠正,甚至重新制定方案。
(二)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基于冷链物流实验的毕业设计必须提供冷链物流模拟和相关检 测的设施和设备。随着学生数量增加,实验室资源越来越紧张,因 此必须在大四第一学期末排好实验室使用表,确定各小组的具体实 验时间,每组实验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此外,冷链物流实验需要 购置原材料、检测试剂、试纸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费用。一方面 可以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中支持一部分,另外,尽力争取学校、企 业的经费支持,最好校企合作能解决一部分经费、场地、设备仪器 等问题。
另外,目前来看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相比论文 写作而言,指导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在评价指标和 要求方面,可能需要适当降低。如冷链物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可以 适当放低要求,毕竟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的目 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 重复性的实验过程上。另外,还可以适当取消外文文献研究的硬性 要求,重视对毕业设计本身的评阅和考核,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 放在有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毕业设计的撰写等核心工作上。在答 辩过程中,可以对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不予要求。
四、结语
冷链物流和生鲜电商的迅猛发展对冷链人才培养提出了急迫需 求。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引入冷链物流毕业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应用 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本科毕 业论文难选题、难创新、难管理、难综合应用等问题,实现培养应 用型人才的目标。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 毕业设计仍然是毕业论文的补充,应当根据本专业特色和师资情 况,针对部分毕业生提供该选项,并保持怡当比例。
动作频频的霍尼韦尔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不久前,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Honeywell Scannlng&Mobility)大中华区总经理柴小舟先生接受了本刊专访。柴小舟于2009年8月加入霍尼韦尔,在此之前任职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总监,经历了十几年来中国自动识别行业的快速成长,专业经验丰富。尽管他经常出差,公务繁忙,脸上略带疲惫之色,但面对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从容淡定、睿智自信的个人风格显露无疑。
记者:霍尼韦尔进入自动识别领域只有短短4年的时间。一些客户对你们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首先请介绍一下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的产品与业务范围。
柴小舟: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隶属于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旗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是霍尼韦尔公司继2007年11月和2008年7月先后收购美国的韦林(Hand Held Products)和码捷(Metrologlc)公司后整合建立而成的。霍尼韦尔高度认同全球价值160多亿美元的自动识别市场发展前景,在收购这两家均是行业领先的自动识别公司后将旗下的业务范围扩展到激光、影像与移动技术,为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筹码。
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的产品包括激光条形码扫描器、影像条形码扫描器、OEM扫描引擎、移动数据终端和条形码检测仪。丰富的产品可以满足最终用户在零售、制造、医疗、物流、政府和原始设备制造(OEM)等领域的条形码扫描与数据采集需求。
记者:目前在中国市场,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取得了哪些发展?
柴小舟:2009年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并在广州、成都、北京和苏州设立了办事处,全力扩大中国市场的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这两年无论是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还是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发展迅速。目前,整个中国除苏州工厂外已有50多人,新产品陆续投放市场,并且随着产品线的延长与完善,销售额与客户数量也大幅增长。在条码扫描器业务方面,我们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二,在中国则排名第一。现在我们在继续保持扫描器业务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开发移动数据终端市场,2010年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几乎翻了一番,按照计划今年会相继推出4款新产品,每个产品系列还会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细分出不同类型的型号。
记者:这些产品是完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吗?还是把国外的产品拿到国内来?
柴小舟:现在我们的产品在设计之初都是充分考虑了中国用户的特定需求,然后在全球同步上市的。因为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市场已经充分证明,过去那种直接引进西方国家的产品和技术来应对中国市场特定需求的模式是低效的。相反,“东方服务于东方”和“东方服务于西方”则成为霍尼韦尔在中国不断创新、取得成功的独特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从关注和发现全球市场的用户需求出发,通过充分发挥本地的产品研发人才和资源优势打造创新的产品,为中国本土和全球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在苏州的研发团队已经扩展到96人,他们同位于世界其他各地的研发力量一起,在中国本地和全球新产品开发的项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作为跨国公司,霍尼韦尔如何看待本土化发展?
柴小舟:作为一家位于全球财富100强的多元化、高科技跨国公司,霍尼韦尔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直秉承着“做中国式的竞争者”理念,致力于成为本土化的国际品牌,脚踏实地地服务于中国市场。目前在自动识别行业里,霍尼韦尔是所有外资品牌里唯一一家在中国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企业。我们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工厂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拥有员工900多名。每年,超过95%以上的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产品通过这里远销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贴近用户,我们对中国市场脉搏的把握才会更准确,推出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本地客户的需要。
霍尼韦尔之所以要“做中国式的竞争者”,是因为如今的市场竞争格局早已发生了变化。以自动识别行业为例,现在中国市场上不是只有国外几个厂商,本地企业的实力也越来越强,产品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如果霍尼韦尔一直以国际品牌自居,只追求高端市场,不能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就会遇到发展上的瓶颈,固步自封,难以突破。其实,不仅仅是在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霍尼韦尔的其他业务部门也都在做本土化国际品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和实践着。
记者:霍尼韦尔是中国自动识别市场的后来者,面对众多国内外竞争对手,你们如何给自己定位?有哪些竞争优势?
柴小舟: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成立之前,其两家前身公司Hand Held Products和Metrologic都是全球自动识别行业的领先者,历史悠久,技术雄厚。收购整合后,霍尼韦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优势。霍尼韦尔在自动识别领域拥有800多项专利技术,而独有的Adaptus二维影像技术更是业内领先,无可匹敌。现在Adaptus影像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六代,除了延续第五代技术扫描距离长、速度快、防抖动与低光阅读性能更好的特点外,还具有彩色拍照的功能,集二维码扫描、图像捕捉和智能签名提取功能于一身,对用户来说,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降低了投资成本。
二是生产与物流优势。现在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的产品95%以上都来源于苏州工厂。苏州的生产和研发中心带给我们强有力的竞争优势。高生产率的运作和与供应商的相邻让我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采购原材料,进而为本地市场实现更快的供货、服务和支持。我们当地的研发中心将技术创新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此外,每个霍尼韦尔的产品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高质量和高可靠性。
三是服务优势。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与维修方面,除了苏州的维修服务中心,我们还在北京、广州、成都三地有自己的售后服务点,给本地和临近的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支持。今年初,我们又推出了一个全面的售后服务套餐――简约服务方案,针对霍
尼韦尔的所有产品提供三年和五年两种服务保障,不仅涵盖设备的正常磨损和意外损坏,而且还免费提供固件的更新与升级。这个服务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完善、无后顾之忧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和正常使用时间,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渠道网络优势。在销售渠道建设方面,公司投入了很大力量来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合作伙伴体系。目前巳建立起包括总分销商、二级商、系统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等不同层级的销售渠道,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对于不同层级的合作伙伴,公司提供一系列量身定制的销售支持举措,除了基于销售业绩的返点奖励外,还有市场开拓基金、产品培训、技术顾问、样机支持等鼓励计划,协助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各个行业市场。
五是资源共享优势。霍尼韦尔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大型跨国公司,业务范围极其广泛,仅我们所在的自动化控制集团就有两个专注于解决方案的业务部――建筑智能系统部和过程控制部,都会用到自动识别产品和解决方案:而安防、环境自控与生命安全等部门与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行业客户,如零售、制造、医疗等,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协同,共同促进,共享资源,有的时候甚至可以给客户提供一个打包的方案,集中体现霍尼韦尔公司产品多样化的优势。
记者:您认为近年来中国自动识别市场需求呈现出哪些新的变化?对此,霍尼韦尔将作出怎样的调整?
柴小舟:从美国权威市场调研机构VDC的市场调查结果来看,有两个方向的发展非常迅猛,首先是二维码(2D)的应用更为大众化和多样化。除了大家熟知的制造业生产过程管理、交通物流行业包裹信息查询、医疗行业病人床前护理等传统应用,二维码还出现在商家电子促销海报、手机优惠券、公路与铁路票务和飞机登机牌等普通大众的生活当中。其次,移动终端市场增长迅速。根据VDC的市场调查报告,2010年到2014年中国移动数据终端市场的需求量将以17.2%的速度递增,这主要是受物流、医疗、企业移动管理与作业等行业领域的应用需求所驱动。
对霍尼韦尔来说,二维码扫描一直是我们的强项和优势所在,我们将力争保持这个强项,迎合市场的流行应用趋势,继续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移动业务则是我们确定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领域,工作重点是加快新产品导入的速度。2011年我们计划将有4款新的移动终端产品推出,以弥补我们现有的产品线不全、个别行业应用无法满足的缺陷。
鉴于移动数据设备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发展非常快,我们将尽快推出适合中国物流行业需要的新型移动终端,外形更小巧,集成度更高,更便于携带和使用,更坚固耐用,有足够大的屏幕,一次充电可以连续工作8个小时。此外,我们还将细化现有移动终端产品的功能划分,如推出具有一维条码扫描能力的移动终端设备,因为目前国内的很多行业如物流等依然在大量使用一维条码。
对于产品的定位,我们新推出的产品肯定要超越市场上已有的产品,无论外形、功能等都要有所突破。比如,同样的屏幕大小,我们的设备外形会更小巧,产品的内存、CPU等配置方面肯定要比既有产品做得更好,价格则要尽可能地做到平易近人,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中国市场,我们的产品就要能够跟本土品牌竞争,不能只比外资产品便宜。品牌当然重要,但用户更看重性价比。尤其是对物流企业或者快递公司来说,
次性购买几千个、上万个产品,价格上的差距会非常明显,价格因素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力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高性价比的产品的原因。
记者:物流在霍尼韦尔重点发展的几大垂直行业里占据怎样的地位?随着国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你们是否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与解决方案满足物流市场的需要?
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方面许多企业希望新兴物流公司能够提供高水准、系列化、全流程的一体化物流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在提供适合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方面能力很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报告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直接压缩物流基础作业成本的阶段,未能进行物流服务的创新并从开展物流增值服务中寻求利润。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一些物流企业认识到了增值服务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始着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在国外,物流增值服务已在整个物流行业全面展开,DHL、FedEx和UPS都已经开始选择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送、回返及再循环的全过程。以美国为例,2004年美国物流总费用为10150亿美元,相当于84000亿元人民币,是同期我国物流总费用30002亿元的2.8倍,说明我国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增值服务功能还没有得以发挥。据专家测算,我国物流增值服务的市场规模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
二、发展物流增值服务的重要性
(一)物流增值服务是物流企业实施差别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超出常规的创新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二)物流增值服务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措施,从而获取超额利润,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物流增值服务有利于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应对国际物流巨头的强力挑战。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尽管近几年来有了明显发展,但是整体水平较低,在规模经济、资金和技术方面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服务的品种少,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利润空间正在日益缩小。因此,国内物流服务产业只有拓宽自己的增值空间,获得新的生机,才能有乐观前景。
三、发展物流增值服务的途径
(一)仓储型增值服务。每个客户都有其独特的市场需要和行业特殊约束,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致力于为客户设计仓库管理策略,优化整体供应链的效率,满足客户的商业目标。具体包括以下途径:
1、依据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拥有的仓储设施开展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货物检验、安装、简单加工服务;配合客户营销计划进行产品的重新包装和产品组合服务;提供便利服务(如为商品打价格标签或条形码)和商品追踪服务;为特殊客户提供低温冷藏等特殊需求的服务等。
2、为顾客提供存货查询功能。以客户为引导,按区位排列顺序列出各种规格型号货物的详细信息,确认有效库存能否满足顾客需求。
3、建立缓冲仓库。使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大量突发性订货准备“缓冲库存”,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配送型增值服务
1、结算功能。物流中心的结算功能是物流中心对物流功能的一种延伸,不仅仅是物流费用的结算,在从事、配送的情况下,物流中心还可替货主向收货人结算货款等。
2、需求预测功能。物流中心可根据物流中心商品进货、出货信息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品进出库量,进而预测市场对商品的需求,然后将市场信息反馈给客户。
3、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充当货主的物流专家,为货主设计物流系统,代替货主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
4、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通过向货主提供物流培训服务,可以培养货主与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可以提高货主的物流管理水平,可以将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需求传达给货主,也便于确立物流作业标准。
5、采用协同配送的方式进行配送。协同配送主要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要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配送。
6、组建客户服务响应中心。通过电话、传真、互联网等方式对用户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方便、迅速地跟踪解决,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国际货运型增值服务
1、提供订舱(租船、包机、包舱)、托运、仓储、包装;货物的监装、装卸、集装箱拼装拆箱、分拨、中转及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报关、报验、报检、保险;内向运输与外向运输的组合;多式联运、集运(含集装箱拼箱)全套的物流一体化服务。
2、在配套服务的同时提供维护、维修等相关的物流操作。
3、为企业进行货运设计。即为托运人安排最经济、快捷、安全的运输路线和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组合。
4、为顾客进行货运咨询。利用第三方物流专业经验,在包装、仓储、进出口、单证处理、海关手续、港口操作、特殊货品、集装箱运输,以及多式联运等各方面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做顾客的顾问和向导。
5、为货运委托人提供情报信息。安得物流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信息增值服务,包括产品流通信息和市场信息反馈,订货量、库存量动态控制与管理,等等。
6、为客户提供在线追踪采购订单、集装箱服务。利用订单号、订单计划编号、集装箱号、进仓编号等关键字段对有关货物信息进行跟踪和查看相关资料。
7、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由于先进信息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货运企业可以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网上电子合同、打印提单、网上订舱、网上支付运费、网上库存管理、网上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四)第四方物流咨询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建立一套流畅的物流咨询体系,帮助客户设计、构建和重组物流系统,为顾客提供系统的物流咨询方案。
1、为顾客指定战略规划。通过对客户的组织机构、产品、物流水平、创新能力、物流管理人员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及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帮助客户制定物流总体发展战略、阶段性实施计划、各职能部门的战略规划与选择等。
2、为顾客设计组织结构与制度。根据客户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设计组织框架,建立合理、有效的决策指挥系统。
3、为顾客开展物流市场调研。根据客户的要求,对客户涉足的产业行业和物流领域展开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和各种规模的市场调查,如市场规模调查、用户满意度调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广告投入和效果调查、市场容量和市场结构调查、企业市场营销与物流策略调查等。
4、为顾客进行营销策划与管理。根据公司的营销战略,提出物流支持企业营销的解决方案,以扩大公司市场份额。
5、为顾客开展企业诊断服务,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找出客户经营管理活动中急需解决的物流问题,与客户共同寻求物流系统服务的解决方案,分析企业的供应链构成,确定物流增值业务活动,消除无价值的物流活动,从而使企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6、帮助顾客进行物流人才的开发与管理。物流人才招聘、培训、晋升、激励制度,帮助企业有效开发和调动物流人才资源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发展融通仓增值物流服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库存是企业的负担,大量的库存意味着流动资金被占用,企业其他交易活动可能无法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提供金融增值服务的物流服务,使顾客盘活这部分资金,大大提升其在整体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同时获得高附加值的物流利润。
1、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是指融资企业把货物存储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凭借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质押品的价值并参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议向客户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监管和储存质押品。
2、货物质押模式。对具体货物的实体进行的质押,融资企业将货物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即可获得贷款,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替银行对相应货物进行特别监管,融资企业提货时应有银行的允许。可以在保持质物的名称、质量、状况不变,且数量不低于一定量的前提下,质物相对地动态流动。
3、信用担保融资模式。银行可以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配额,第三方物流企业又根据与其长期合作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配置其信贷配额,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以受保企业滞留在其融通仓内的货物作为质押品或反担保品,确保其信用担保的安全。
(六)承运人型增值服务。提供全程追踪服务、电话预约服务、车辆租赁服务等增值服务。
(七)信息型增值服务。以信息技术为优势的物流服务商把技术融入物流作业安排当中。向供应商下订单,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接受客户的订单,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运用网络技术向客户提供在线的数据查询和在线帮助服务。
四、发展物流增值服务策略
(一)便利策略。在提供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时,推行一条龙,门到门服务,提供完备的操作或作业提示、免培训、免维护、省力化设计或安装、代办业务、一张面孔接待客户、24小时营业、自动订货、传递信息和转账(利用EOS、EDI、EFT)、物流全过程追踪等都是对电子商务销售有用的增值。
(二)快速反应服务策略。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网络,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的流通渠道,以此来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
(三)降低成本服务策略。通过采用适用且投资比较少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推行物流管理技术,如运筹学中的管理技术、条形码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141-01
1 物流特色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就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而言,还很难完全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就辽宁的发展战略来说,装备制造业以及物流将是其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现如今,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营口等都是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使得辽宁省物流行业服务等多种产业,成为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地域。随着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辽宁省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等院校为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教育理念,采取“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教育模式,从“技能型”、“科技创新型”、“社会适应型”、“外语交流型”等方面着手,借以凸现物流高校现代服务的特色。具体如下:
1.1 物流专业的建设目标
高等院校的物流专业结合辽宁省各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教学改革的形式,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内涵的建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物流专业与物流行业紧密联系,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目标,实施定向培养,充分体现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的以需为教。
1.2 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
首先,以应用型人才为基础,即高校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生理论基础较强的同时要求其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也要强。其次,渗透科技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结合本身物流实际发展情况,实施科研创新,推动物流行业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发展。最后,鉴于我省物流行业有国外知名企业的加入,在物流教学中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稳步提高,借以完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1.3 物流专业内容与培养方式的创新
第一,专业明确定位,凸现地方特色。物流专业在开展过程中以辽宁省物流行业发展以及岗位需求为基准点,以需定专业建设,进而确保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的开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第二,强化物流实践教学,凸现物流职业特色。物流教学开展过程中,以“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来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高校物流培养人才的职业特色。第三,创新教学模式,凸现物流专业的开放特色。采取校企结合的基地训练模式,以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2 物流特色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行业需求与专业供给脱钩
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及时更新,多年来教材用的都是一个版本,使得专业内容滞后、模仿性严重,毫无创新可言,同时其设计的方案等在现实社会中已经被淘汰。如:在辽宁某一大学的物流专业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内容与中文系、英语系、机械系的教科内容、教学模式一模一样,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无法突出其专业的性质和优越性。不是根据行业的需求而设计的,很容易造成滞后、脱节的现象。现如今辽宁省物流区的建成,国内外知名物流行业的入驻,使得辽宁省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辽宁省物流所需要的人才首先需要具备的是创新,物流高校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能满足行业就业熟手需求。这样在人才市场方面出现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物流行业需求和专业供给脱钩,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12紧缺人才之一,其缺口高达2万人左右。
2.2 物流发展信息化、现代化较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开始向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辽宁省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枢纽地域,其物流企业大都还采取传统的封闭运作,这样一来物流信息数据的多、大、烦琐很容易导致物流系统工作效率的低下,同时,运输的东西涉及面广、信息更新的速度快,物流行业对于信息缺乏整体性的规划,使得信息失真的现象频频发生。这样一来,物流信息的失真、更新慢等不能对生产、销售方面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辽宁省物流行业信息体制发展的不完善,没有吸纳专业的高校人才,还不能有效地将信息化与物流发展相融合。如:辽宁省物流企业大都是由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综合服务和运作经验欠缺,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同时,目前辽宁省物流园区的企业采取的是封闭式的信息运作,物流信息数据交换难度大,其信息化不够,物流信息管理严重匮乏,其物流管理人员还是原来的仓储人员,年龄一般较大、对现代的高科技等毫无接触,呈现陌生现象,而高校毕业生当面对物流行业没有信息设备时,在心理上对物流行业形成一种很大的落差,产生抵触心理,而选择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行业就业,这样一来,高校物流专业的突出性不能与物流行业相融合,使得物流管理呈现落后化,迫切需要的是物流特色的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等。
2.3 现代物流发展结构的矛盾性
辽宁省现代物流行业的供求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在开发方面仍受思想的束缚,以自我为中心,采取封闭式的物流运行模式,对第三方物流有效利用很少,这样一来使得高校搜索社会需求、搜索市场信息意愿不强烈,与地方企业、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的领域仍然比较狭窄,层次比较低,缺乏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合作所需要的常态化管理机制。物流作为一个服务性的企业,需要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需求做严密的市场调查,进而及时的调整经营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然而,就目前辽宁省的物流企业与高校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关系,即高校对物流发展的态度不明确,物流企业抵触高校等第三方的介入等,使得高校物流特色与地方物流企业形成陌路,导致现代物流发展结构呈现矛盾性。
3 可行性对策研究
3.1 高校依据项目开发特色实训 培养特色人才服务地方经济高校积极参与行业项目,依据项目专项开发特色实训室,完善实训课程体系,提高实训教师比例。高校积极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承办政府和企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高校创新培训科技成果推广员,开展课堂进企业,教师走出去,将科研成果推介到需要的企业。
3.2 高校全方位深入执行辽宁省校企战略合作 服务地方经济辽宁省各区人民政府已经与各高校拟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各级政府充分发挥指挥及桥梁作用,加强行业与高校的高效对接,作为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开展科技研究和开发。高校从地方实际出发,可以和企业、地方政府共同搭建合作研究基地,有助于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3.3 高校多途径及时把握行业需求 直接服务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58-02
1 现代物流业概述
1.1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复合型产业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连接着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贯穿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三大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行,也将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并且,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2013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9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占GDP的比重为6.8%。
1.2 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成为物流大国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在经历了2009年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启动后,我国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种种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物流大国的行列,并且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同时,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据统计,我国的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快递量居世界第三。伴随着物流运营规模的快速扩展,我国物流基础建设和硬件规模也呈现递增之势,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地产的建设持续升温。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1.3 现代物流业亟需转型升级,提升运作效率与服务水平
根据《2013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3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但201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比美国、日本、德国高出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国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明显。同时,全社会物流企业收入增速低于物流费用增速,物流企业普遍盈利能力偏低。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物流仍处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的过程中,物流效益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国家及各地区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优先发展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
2 智能装备业概述
2.1 智能装备是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装备和设备的先导性行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基础。物流装备作为现代物流技术的载体,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先进的智能装备能够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运作水平,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事实证明,通过实现企业物流装备和信息的现代化来提升管理水平,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已成为有远见的企业家成功的有效途径。
2.2 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阶段,物流产业也面临升级的要求,促进了企业对物流机械化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使得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处于快速增长周期。2013年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市场规模超过了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成为物流系统技术与装备的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受电子商务物流大发展影响,智能终端自提货柜系统出现爆发增长,GPS设备、快递手持终端设备呈现高速增长,输送分拣设备、物流拣选技术产品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一些新的技术与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物流业影响巨大。
2.3 智能装备应用范围广泛,新型装备和技术不断涌现
据《中国物流装备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所有12种类的物流装备在应用市场上均有高于20%的企业正在使用。目前,仅有17%的企业采用纯人力的物料搬运与装卸等操作方式,32%的企业采用单纯的平面仓库模式,专业化的新型物流装备和新技术物流装备不断涌现。
在应用领域层面上,随着制造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种行业出现丰富多样的物流技术应用形式,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在物联网、检测、智能识别等技术的支撑下,物流设备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可以达到更高水平。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AGV特别强调全自动化,配置品种丰富和专业化的搬运移载工装,使其能够运用在几乎所有的搬运场合,甚至设备和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互,自主完成任务分配和路径选择,几乎不需要人工的干预。
3 广东省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业人才需求分析
3.1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的人才需求量庞大
随着物流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十分迫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物流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统计,2010年我国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在广东省特别是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珠三角地区,由于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行业,其物流行业相关人才的缺口达到60万人,特别是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人。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众多的生产制造和商贸企业,这些企业的对物料采购与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运输等岗位人才都有需求;其次,广东省的交通、运输、外贸、第三方物流企业众多,有许多是物流龙头企业,这些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庞大。
3.2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复合型人才
由于物流与智能装备是涉及全产业链、多社会经济部门、连接生产和流通消费环节的复合型产业,主要有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货运、报关报检、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
3.3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多层次人才,目前尤其缺乏高技能、高层次人才
在人才的需求层次方面,由于物流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多。
尽管广东省已基本形成以中高等教育和职业认证教育为主的双轨运行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但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普遍较低。现阶段广东省物流行业中高级职位普遍处于紧缺状态,特别是同时具备多种技能包括外贸、外语应用、国际商务等与国际贸易经济活动相关的经验的物流人才非常缺乏。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纷纷以高薪招聘总监、市场拓展总监、仓储经理、采购经理、国际货代、销售主管等职位,而各类大中型国内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高端管理职位。另外在基层岗位上,物流人才和其他岗位相比表现出在流动性大,忠诚度低,各类人才的系统性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都参差不齐。
4.1 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迎合行业需求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总数到达112所,其中99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占64所,占85%;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各高等院校已招收培养各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7.1万人(含在校生),为地区经济建设输送各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4.8万人,其中,高等职业物流管理人才约为2.6万人。而近年来以物流管理为主专业的毕业生能基本实现就业,这些数据表明了我省的物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已初见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物流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
4.2 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一定问题
但同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企业需要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缺乏针对性的专业设置、缺少协同、缺乏专才。
相关专业设置大同小异,特色不足,没能体现行业特色或地区特色,并且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开发,使得在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和企业需要不匹配,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复合型、高技能、高层次的要求。
4.3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需要校企多方协同培育
针对广东省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需求庞大、对人才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问题,各方必须重视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满足广东省物流产业升级和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在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案上,广东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多管齐下、发挥协同作用:
(1)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设置过程中,要重视行业、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力求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计划。在设计之初做好充分的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多方深度参与,通过开展研讨会等方式,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在设计完成后,还要注重企业的反馈,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的细节。
(2)重视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培训和教育工作。企业与各教育机构共同开发符合企业实际的继续教育课程,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能。
1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和原则探究
我校在国家政策鼓励和财力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部分中职学校特别是沿海城市学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并且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建设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第一,与物流行业实践相结合
实训教学虽然要结合专业理论教学展开,但最终要回归到实训、实习和就业。所以不得不考虑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不得不结合物流当今的社会需求。虽然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练习,但能了解物流行业运作的基本流程。
第二,体现先进性、专业性
我校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理念以及系统设备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专业性,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注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数码监控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等多种新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这就要求实训教师一定要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熟悉物流实训基地基本的硬件配置要求和网络的运行环境,能够进行安装软件、网络连接、数据库恢复、数据导入和导出等计算机方面的操作。
第三,注重实用性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重点突出,实训过程易懂、方便,实训过程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缩短学生就业时间。
第四,保证安全性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涉及到学生操作物流设备时的人身安全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布置时,采用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证系统信息的高安全性,使整个系统受到有意或无意的非法侵入而造成对系统破坏的可能性达到最小。
2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究
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
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忽视高等院校与中职院校学生培养定位的差别,一味照搬其他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就是对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定位的结果。
第二,师资业务素质差异较大
不少中职学校的领导均懂得中职学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轻学历而重技能,在招聘专业教师时有意向引进熟悉企业物流管理岗位设置、相关岗位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的人才,应聘者基本上是有着实际物流行业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但是却普遍缺乏教学工作经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又欠缺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物流行业岗位设置及岗位能力要求欠缺了解或了解片面,在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时往往根据自己的初步了解或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造成专业课程设置较片面,与市场实际脱节。
第三,对校企合作中教师进企业实训欠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进入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了解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后,再返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上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是一项使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效方法。许多教师在进企业工作学习的这段时间,由于没授课,对学校没有“显性”的贡献,得到的薪资会很少,因此即使是在岗工作,这批“员工”也无法从企业拿到报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多数教师不愿进企业工作学习。此外某些学校即使能够解决进企业实习教师薪酬待遇的问题,也会因为教师学习的成果很难进行量化考核衡量的原因而不愿“浪费精力和钱财”。教师学校企业三方面的因素使得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真正市场需求存在距离。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
(一)以行业市场调查为基础,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实施整合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和课程整合方法
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整合方法,按照能力、知识与技能分析,课程内容整合,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制定这四方面来作。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明确改革思路,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分为: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重构课程体系的特点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二)以具体业务处理为核心,建设综合实训课程
(1)建设内容
从岗位群的设计来看,要建设符合各专业对应岗位的几个模块,分别从综合业务实训模式、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典型方案、综合业务实训教材、综合业务实训模拟软件等方面进行建设。
(2)建设方法
“基于实训课程对就业岗位的针对性,学校应与意向就业的物流企业联合开发物流业务实训课程。”请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教学指导等,这方面的前提是企业与学校要有良好的薪酬考核评价体系。
3 师资队伍的培养问题探究
第一,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培养有职业教育理念及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主持本专业整体规划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技能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等项目的制定。
(2)研究专业带头人在校企合作中所起的作用。
(3)如何承担对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的培养任务。
(4)带领专业课教师完成课程建设、教学评价标准的实施。
(5)主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有影响力和有推广价值的论文。
第二,骨干教师的培养
(1)研究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2)具备开发专业课程资源的能力。
第三,专业教师的全员培养
(1)加强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顶岗锻炼、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2)研究专业教师到企业和对口院校培训的制度和措施。
(3)研究培养教师一专多能的方法和途径,践行“1+1+N”模式。
(4)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5)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市、省、国家级技能大赛、鼓励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别的技能竞赛。
(6)利用好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平台,提高教师专业授课能力。
(7)贯彻落实教师的听评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日前赛迪顾问的《中国企业杀毒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杀毒软件产品的选择上,政府、制造、能源、交通、建筑、物流行业用户存在同时选择多个品牌的情况,虽行业所选品牌各不相同,但产品选择的复合性特征明显。这一方面说明,这一领域的产品多样,表明其市场竞争的活跃程度,同时也表现出绝对优势的产品和品牌在市场中尚未确立,产品选择的变化受制于信息安全事件、市场环境、行业政策等外在因素。
政府行业中复合性突出,达125%;金融行业复合性相对不高,但品牌依赖特征明显,McAfee、赛门铁克和趋势等国际品牌占据较高比例;能源行业品牌选择比例相对均衡,赛门铁克、瑞星、奇虎360等国内外品牌比例旗鼓相当;IT行业技术敏感性强,75%的用户选择了奇虎360。
信息化程度影响,用户热衷统一部署
报告显示,信息化程度决定了用户在杀毒软件品牌上的选择。调研用户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拥有300台以下终端设备的企业在杀毒软件产品选择上青睐于奇虎360,比例超过半数;300~2000台终端设备的群体多数为中型企业,其应用的杀毒软件品牌比例相对平均;而2000~10000台终端设备的群体一般都具备较为持续的信息化投入,并设有专业化的信息管理部门,瑞星、赛门铁克成为其首选;10000台以上终端设备的群体一般信息化建设较早,有着良好的信息化团队和服务厂商支撑队伍,对杀毒软件产品的分布式部署、系统负载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赛门铁克的优势明显。
互联网时代获取软件产品的方式发生彻底改变,免费下载方式占据多数,通过集体采购、自行购买成为第二类获取方式,系统集成打包等其他方式相对较少。此外,行业用户统一部署杀毒软件的比例较高,超70%的企业通过统一安装杀毒软件进行部署,选择直接安装企业版杀毒软件产品的用户群体比例也近60%。这说明中国行业用户在信息安全意识上的提高,同时随着企业信息化投入的不断深化,统一部署企业级一体化方案受到关注。
企业级市场升级价格仍为竞争核心
企业级杀毒软件用户群体中,赛门铁克略显优势,奇虎360、瑞星、趋势、McAfee等品牌占比相当,企业级市场竞争程度依然较高。“免费”虽为厂商赢得个人市场的份额,但在企业级市场并不奏效。数据显示,62.9%的行业用户表示,信赖收费的企业级杀毒软件产品。
企业版杀毒软件的产品安全性、购置费用多少是用户首要关注的焦点,集中管理特性、系统资源消耗情况、是否影响企业网络带宽等因素成为第二类用户关心的问题,系统补丁、安装卸载便捷性、售后升级服务等问题关注度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