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20:09: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专业检测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案例:1998年,甲、乙等4人组建一合营煤矿,2005年,甲、乙两人将其共计54%的股份转让给第三人,并按照规定完成股东变更手续。
2006年,煤矿公司在年检时,煤监局发现控股股东已经变更,遂以非法擅自转让采矿权为由,撤销了该公司的采矿权证书。公司提起了行政诉讼。该案件中,矿山企业目乏东转让股份的行为,客观上造成矿业权由第三人享有的结果,这究竟是股东处分股权的合法行为,还是擅自转让矿业权的非法行为?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的认识亦不统一。而这起案例仅仅是矿山企业股权转让纠纷的典型情况。据一些统计资料,收购矿山企业股份是矿业权二级市场的一种常见操作方式。如何判定该形式的法律性质并加以规范,是我国矿业权流转制度中的一个难题。笔者以为,关键是正确理解股权自由转让原则和矿业权有限转让的关系。
一、经济法范畴:股权自由转让原则
国当前的矿山企业包括有限寸戈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等多种形式,产权涵盖国有、集体、个人,为了便:二探讨,文章中对矿山企业的出资转让合称为股权转让。股权自由转让原则是现行企业法、公司法等经济法规明确规定的原则,是现代公司制度的灵魂。昕谓股权自由转让原则是指股东有权自主决定是否转让其所持股份,转让给何人、转让多少股份、转让价格等有关股权转让的具体内容,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外,均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其他任何人不得强制股东出让股权。股权自由转让原则的权利依据来自于民法的私权神圣原则。“股东权的性质属于物权中的所有权,股东权就是股东的财产所有权,也即出资者所有权,是股东对其投入公司的财产享有的支配权。”…那么,矿山企业的股东是否享有该权公司法、企业法等法律规范是否对矿山企业的股份转让有特殊限制?
建立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财产权制度强调私有财产权利的保护。股东权的财产处分部分同样奉行私杈神圣的法律原则,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我国现行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对股份转让的限制主要有:第一,股权转让有年限限制、竞业禁止等,如“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在证券交易场所挂牌交易后,公开发行前的股东持有的股份自挂牌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第二,股权转让不得违反宪法、民法典等上位法的规定,如不得违反国家法律、需尊重社会公序良俗,不得破坏国家经济生活等。第三,股权转让不得违反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等出资人间的合意,股权是按份共有的财产权,股东处分其财产也要准用按份共有的处分原则。第四,一些特殊产权的公司,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其股权转让需要接受国家相关政府监督、审批,以保证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从上述分析可知,股权自由转让原则是相对自由原则,股权转让的价值目标是协调平衡股东的私人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股权转让自由原则是在维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尊重财产权利人的自我意志。其“自由”的程度取决于股东和社会的利益较量,“自由”界限在于这样一个平衡点:股东转让股份获得的利益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临界点。在现行法律关于股权转让“自由”程度的价值判断中,直接的判断标准涉及意思表示、产权性质、上位法规定。矿山企业股权转让纠纷中,矿山企业是对经营范围的描述,是从事矿产品勘探、开发、生产的企业的总称。而依据现行法律,企业经营范围并不构成限制股权自由处分的依据。
但我们是否可就此得出结论:矿山企业股东可以和其他公司股东一样,自由转让其股权呢?笔者以为,还需要结合矿山企业的矿业权做进一步分析。
二、矿产资源法范畴:矿业权转让的规定
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使用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前者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后者是指在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矿产品的权利。矿业权是基于权利人的投资而产生的财产性权利,如一般物权一样具有对世性、排他性,但权利人却并不享有完全的支配权,矿业权的取得及处分需要行政许可,且有法定的期限限制,这又不符合物权的绝对性、永久性。对于矿业权的独特属性,我国法律界一直存在矿业权是“特许物权”或“准物权”两种观点。
2007年物权法第三编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定中,第123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矿业权被定性为准物权。“所谓准物权是与民法典上所规定的典型物权相近似、相关却不完全相同的权利。”。
作为准物权的矿业权除了需要遵守物权法的规定之外,还需要遵守(矿产资源法等特别法的规定。结合物权法、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矿业权转让的条件包括权属无争议、有实际的生产开采活动、缴纳了有关费用、已签订格式合同并报请主管部门审批、登记备案、受让人符合资质要求等。在矿业权流转的法律规制中,最特殊的是明确限制矿业权合法流转的情形:一级市场中只有国家矿产主管部门以招投标方式出让矿业权;二级市场中,只有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矿业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矿业权转让他人。除直接转让外,矿业权还有租赁和承包两种流转方式。租赁和承包无须变更权利主体,通过支付一定的租赁费或承包费而在约定时限内享有矿业权。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仅原则性地承认租赁和承包的合法性,但缺少可操作的法律细则。
各级行政立法和司法判决对于矿业权的演变作用是极端重要的。立法上区分矿业权转让与承包、租赁的标准在于是否需要变更权利凭证主体,但是司法实践中,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法律判决已将重心定位在矿业权的实际享有人,区分矿业权的租赁、承包和名为租赁、承包实为转让的关键是矿业权是否发生实际转移。比如约定一次性支付承包费、出租方即矿业权人退出矿山企业管理经营的承包合同,因为矿业权人实际变更为承租方,大多被认定为名为承包实为转让的合同而归于无效,矿业权流转行为属于擅自转让矿业权的非法行为而面临行政处罚。矿山企业股东转让股权也存在同样问题。股东变更不会导致公司主体的变化,矿业权仍在矿山企业名下,但矿业权的受益主体产生转移,按照矿业权演变后的逻辑推论,矿山企业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涉嫌转让矿业权。
三、三种模式:解决股东权和矿业权的冲突
矿山企业股东按照股权自由转让原则处分其股权,但却涉嫌违反矿业权转让的禁止性规定。股东权和矿业权同属于私权,两者权利来源的法律具有相同的效力位阶,这决定了股东权和矿业权的法律冲突不能在实在法范畴中解决,而必须借助于我国法律体系的精神、理念,从超越法律的更高视角去寻找答案。
在法理上,权利是对社会稀缺资源的法律分配结果,所谓权利是对社会某种利益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支配的能力。因为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益分配的复杂性,权利冲突是必然的法律现象。解决权利冲突有三种基本模式:经济学模式、政策学模式和价值分析模式。
第一,经济学模式。法律是经济理性人的创造物,法律的作用是通过划分利益范围、明确利益界限定分止争,实现社会利益的帕累托最优。按照经济学模式,矿业权和股东权的冲突解决有赖于两者的社会利益较量。一方面是股东权和矿业权各自的成本考量,包括矿山企业股东转让股份申请行政审批、接受行政监督的成本和由此获取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是股东权和矿业权的相互比较,主要是矿业权允许矿山企业股东自由处分股权产生的社会效应和矿业权由此引发危机的比较。
第二,政策学模式。法律和政策犹如“汨罗双星”,那种漠视国家政策的“唯法律论”在司法实践中不仅贻害无穷,事实上也不可能真正达到准确适用法律的高度。矿业权虽为私权,但由于矿产资源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近年来一直加强矿业市场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系统管理,如整顿矿业权有偿出让制度,打击非法倒卖矿山、矿业权。所以,矿山企业股权转让是否有效,除了国家法律,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我国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国务院颁布的有关强制性产业政策更是一种重要的判别依据。
第三,价值分析模式。股东权是典型的私有财产权,矿业权是带有明显“公权”色彩的准物权,在股东权和矿业权的冲突中,限制矿山企业股东自由处分股权面临侵犯私人财产权的诘难,涉及财产自由与社会正义的价值选择、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矿产品勘探开采是高危险、高污染作业,矿山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安全、环保、资源保护等社会责任,矿山企业股东也必须比其他普通行业股东付出更多的注意义务、接受更多的社会及国家监督。如前所述,股权转让中的“自由”是股东私权和社会公权较量的结果,矿业领域的股权转让有必要根据矿业特点抉择出新的自由平衡点。
四、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现行司法实践中将股权转让界定为矿业权转让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需求,但欲更好地规范国家矿业市场,并避免主管部门借此干预矿山企业及股东的财产权,还需要进一一步完善:
第一,将现行司法经验上升为立法,明确矿业权转让的类型及要求。
根据是否需要变更矿业权主体及矿业权证件,将矿业权转让进一步细化为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两种形式。外部转让是矿产资源法》规定的在采用企业合并、分立、合资等方式改变原企业自身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更权利主体的情形;内部转让是矿山企业股东对内部股权份额进行相互收购或转让,及非股东以股权收购的方式而获得了矿山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的情形,此时矿山企业合法的采矿权主体地位并未改变,但持股比例的调整实际上是间接地对矿业权中的收益权进行调整。内部转让应构成矿业权流转类型之一。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4年对全校22岁以下护理专业学生共546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三年制大专246名,五年制大专300名,年龄16岁~22岁,平均年龄19岁。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价值观取向、职业态度、生活经济状况与需求、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四个方面设计问卷,共有问题21题。发出问卷551张,回收545张,回收率99%,有效率100%。
2结果
2.1价值观方面结果显示:当问及“希望得到大专文凭的目的”时,有81%的护生选择掌握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有76%的护生选择不损害集体利益情况下,同时兼顾个人利益,分别有48%及49%的护生选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多奉献、少索取及多奉献、多索取;当问及“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时,依次选择是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温暖的家、有文化、有知识、收入可观、生活富有、事业成功、受人尊敬。
2.2职业态度方面职业态度结果显示:护生同时有职业自豪感和学习紧迫感,三年制大专护生有学习紧迫感。
2.3生活、经济状况及需求生活、经济状况及需求结果显示:当问及“最欣赏的生活方式”有48%护生选择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有79%护生不满足本地医院现有的经济收入,有69%的护生希望老师及学校在生活与政治上多关心。
2.4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结果显示:77%护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应把专业知识努力学到最好,以便选择最理想的医院。当问及“你选择医院还是医院选择你,你对未来可否有信心”时,有66%护生表示乐观。
3讨论
3.1护生将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价值意识充分融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使的现代护生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在逐渐淡化,但她们并未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形成了集时代特点和职业特质的新世纪青年女性的价值观念。问卷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追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奉献与索取的统一,并且认为个人价值与知识层次有关,将掌握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作为获得学历的目的,同时不同年龄的青年将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依次选择是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温暖的家、有文化、有知识、事业成功、受人尊敬,特别是三年制大专的护生,年龄18岁~22岁,面临婚恋阶段,如何帮助她们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婚姻恋爱、三者的关系是此阶段护生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
3.2护生同时有职业自豪感和就业紧迫感[1]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社会地位的提高,使护生不再为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自卑,但学科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相应提高,学历要求的提高、人事制度的改革、大批毕业的护生得不到及时的就业,使在校的护生明显的感到就业的危机。如何将危机感转化为护生健康发展道路上的积极因素成为教育者、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3.3追求个性化精神生活,渴望得到关心理解问卷结果表明: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是大多数青年人欣赏的生活方式,虽然不满足紧迫的学习环境,平时她们性格活泼,喜欢时尚,渴望学校、老师多给予关心理解。由此说明,教育者、管理者必须注重在校护生的精神世界,营造适合她们健康发展的心理氛围。
4对策
4.1培养护生责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是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通过组织护生参观医院,面对面了解患者的痛苦,诱发她们的责任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举办“畅谈梦想”晚会,使护生在从学校走上社会、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加强责任意识,为护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者要在护生中创导温暖的学习、生活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人生态度,使她们从沉湎于传统女性思想中走出来,担负起对学业、对患者、对医院、对护理事业的责任。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医院实习,面对面护理患者,培养其职业道德感。将责任意识贯穿在护生成长的全过程,是从护生—护士成功转换,实现岗位奉献,岗位成材的关键。
4.2激发护生学习的竞争意识[1]在竞争中求发展,满足青年渴望成材的愿望。在人才的培养上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采取激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2]、换位式教学[3]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励护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和谐发展。
4.3引导护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自由驰骋的空间知识、兴趣多样化会成为共同学习、相互倾诉的交流空间,引导护生的创新意识,及时了解护理前沿动态,增强向新护理领域探索的自觉性,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护士打下成功的基础,迎接新的挑战,创造美好未来。
4.4强化教育者内部服务意识[4]护生—护士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育者的培养、支持、帮助和正确引导。定期与护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重视合理需求。护生常常会因贪玩、上网等原因,养成不良的生活方式,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教育者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使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护生—护士的成长过程是连续的过程,也是教育者、管理者对其进行培养塑造的关键时期。教育者、管理者必须注重培养她们的发展性和连续性,进行分阶段、有计划、定目标系统培养,为护生—护士健康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具有知识、技能、爱心的21世纪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肖爱军,徐虹.根据护士的年龄段特点分层进行教育培训的实践[N].护理学报,2006,13(4):8081.
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在大部分高等院校中都已经开设,虽然各高校由于办学特色的定位不同,但就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许多教育理念和关注重点一般都具有通用性。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都应当把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用性型人才最大的特征应当是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下面本文将就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进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设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开设此课程的高等院校应当仅仅围绕这个目标,切实深入实践,通过创造各种条件,努力实现培养能够极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的初衷。然而,在现实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形式主义严重、硬件条件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基地匮乏等问题在不少高校中仍然存在,而且,有的还十分严重。
(一)师资队伍素质的建设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会计专业,特别是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讲,都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合格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许多教师多是从事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多年的老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与社会进步保持一致的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方面知识,特别是与电算化相关的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着较大的水平限制。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匮乏,使得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自如的引用实践案例对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形象、透彻的阐述,纸上谈兵式的传统知识传授,无法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实用性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对实际会计业务的动手能力。现阶段,开设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会计基础、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分析等,这些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理论知识的重要基础,具有专业性较强、通用性较高的特点,但却在实践方面缺乏联系的紧密性。学生在学习每门课时,往往只从本门课程的知识出发,很少会发散思维,做到前后相互联系、理论联系实践。教师教学也常常采用立足教什么就灌输什么的理念,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被人为的分割,会计教学变得抽象化。这种系统化较差、实用性较低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无法做到对会计知识的全面掌握、融会贯通,更加无法把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致使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这些都会给其快速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硬件条件不足,实习基地缺乏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须有足够的专业设施辅助,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得到切实的落实。实践教学专业设施不足主要是因为高校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金蝶、用友、ERP等财务会计办公软件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贴近实际业务处理的必备专业设施,经费投入不足使得软件及机房无法到位,那么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是徒有其表,许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即使有个别单位愿意接受,接受的学生人数也只是一两个,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重视教师教学及实践能力的均衡提升
名师出高徒,要实现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目标,首先应当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会计专业教学往往教师教学能力较强,而实际运用能力却十分有限,改变师资力量的现状,就应当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两种能力的均衡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企业引进专业素质人才。高校可以采用高薪、提供住房等优惠政策,直接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担任教师,从而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
2)建立代帐公司,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能力提高的场所。代帐公司的建立是为了对学校现有的教学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有限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实务培训,以提高他们实践能力,从而支撑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根据财政部相关规定要求,代帐公司有三名以上具有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和一门会计师以上专业人才进行负责,有固定场所、健全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就可以成立代帐公司。建立代帐公司对于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来讲具有极大的可行性。通过代帐公司不仅可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二)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模拟实验室进行,具体可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三)有效统筹校内建设校外交流,切实落实实践基地工作
实习基地是为了验证并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会计实践的实际动手能力,以便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高校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提供主要可以通过校内创建、校外联络的做法。校内创建一般初始投资较大,但着重可以持久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服务;校外实习基地的需找,往往需要学校领导积极联络,虽然费用不高,但涉及到事件、人数、方式等问题,学校对其控制力较低。高校应当综合两种方式,一般提高实践基地取得的可能性,切实落实实践基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廷辉.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论纲[J].会计之友,2012(02).
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反映大学生学习效果与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我国对外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论文尤其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翻译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对论文摘要翻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论文摘要的格式和结构都趋于格式化”。[1](P157)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已不再系统英语学习,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等,目前许多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还存在某些缺陷与问题。
本文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摘要译文搜集、文本细读,分析总结翻译中的常见错误,结合问卷结果,提出提高翻译水平的有益建议。
1 现状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毕业论文摘要翻译”,可找到超过200万个结果,其中绝大多数或是论文摘要翻译求助或是提供论文摘要翻译服务的。这一现象说明尽管大学本科毕业生已经进行了至少十年的英语系统学习,但在具体应用尤其是论文摘要翻译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指导。
笔者对天津城建大学150名非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未来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的预期等相关问题,同时涉及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反馈。
从调查问卷中反馈的主要信息有:绝大多数学生(84.90%)会重视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然而有超过六成(60.37%)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独立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大部分学生(75.74%)认为有必要专门针对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进行指导。在谈到具体面临的困难时,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词汇量不够(84.90%)、缺乏翻译技巧(62.26%)、对科技英语特点了解不够(52.83%)。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中,通过网络或翻译软件进行翻译的最多(75.46%)。尽管有近一半的学生(45.28%)认为个人利用各种词典进行翻译最为可靠,但只有两成左右(20.75%)会采用该种方法。
2 毕业论文摘要翻译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搜集了近百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对其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问题与以下三个方面相关:
2.1 逐词翻译导致大量中式英语的存在
由于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异,部分学生在翻译时基本采取逐词翻译的方式,甚至不考虑句子结构,将汉语的标点符号也原封不动地译到英语中来,造成大量不符合句法的“英文”句子,使读者很难理解要表达的内容。
例1:本文论述了我国村镇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特点,研究了国内外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村镇实施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
译: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our country’s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basic survey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 and investigat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stat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estat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
析:由于在翻译时没有考虑英语的句子结构,而是直接从汉语进行翻译,造成了诸多错误或者不当之处。原文中的“我国”在英语中直译成“our country”显然不妥;“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也直接按照汉语词汇的排列顺序译成“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而没有考虑到短语中的动宾关系。
例2:但是市场比较法评估由于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的影响造成了它存在着不同的精确性问题。
译:But the market comparison test appraised because the subjective factor not definite influence created him to have the different accurate problem.
析:该句的翻译几乎没有一处是正确的,完全是逐字翻译,并且丝毫没有考虑到英文的语法和句法,句中多个词的词性也出现错误,可以说该句已经没有修改的意义,只有重新翻译。
2.2 对词语的确切含义与用法不清楚,导致用词错误
背单词是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花时间最多的一项工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复习准备英语考试就意味着背英文单词而已。然而尽管这样,只从毕业论文摘要的翻译来看,背单词却是一项收效却甚微的工作。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往往只注意到英文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思,却没有注意到词汇的具体用法,没有将单词放到具体语境中,从而导致拼写以及词义较为接近的词的混淆。如architecture与building两个词,前者与“建筑学”有关,而后者是指“建筑物”,有些学生只了解两个词都是“建筑”的意思,因此在翻译中造成误用。另外,由于在背单词过程中过分关注其汉语词义,没有注意到词性,也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用词错误。
例1:(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译:technique innovation
析:此处学生将technology与technique两个词混淆起来,没有弄清两个词的区别。technology指科学技术,而technique通常是指技巧或者某种手法。此处的“技术创新”显然是以科学发展为基础,而不在于提高技巧或手法。另外此处学生没有注意到应该用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因此该短语应译为“technical innovation”。
例2:本文介绍了……
译:This paper introduction…
例3:经营战略
译:operating strategic
析:这两个翻译中都出现词性错误,名词“introduction”被误作动词使用,而形容词“strategic”被误作名词使用。
2.3 对英语句子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大量不断句错误的出现
汉语的语法,有些地方是与英语相似的,但不同的地方更多。汉语并没有对句子结构或成分非常明确的规定,而英语对句子则有严格的规定。句子总的说来由两部分构成,即主语(subject)与谓语(predicate)。[2](P3)同时,英语句子以大写字母开头,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结束。当学生受到汉语影响较深而没有严格按照英语句子的规范翻译时,很容易出现不断句的错误。
例:工程的生命在于质量,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它的核心是管理。
译: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 but wecan see the most importance is the management.
析:译文为了完全对照汉语原文的结构,用逗号连接“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与“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两部分。然而根据英语语法,两部分分别包括主语和谓语,是两个独立完整的句子,要以句号结束,不能用逗号连接,如果使用逗号的话则必须与连词共同使用。
3 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摘要翻译水平的几条对策
针对如上分析,笔者认为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翻译水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强化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对大学英语课的认可度较低,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50.94%)认为在大学英语课上的收获比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较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完成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了解一些学生相关专业词汇与习惯的表达,以适当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形成一定的基础。同时,教师可布置与学生水平相符的专业英语文章作为课后阅读作业,让学生提前接触相关领域的英语,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汉英翻译水平。
3.2 专业英语课上加强英语语法的教学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3](P10)但与大学英语相比,学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满意度略低一些,有54.71%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专业英语课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关。
“专业英语语法和专业词汇是阅读和翻译的核心。”[4](P12)从目前情况来看,专业词汇的教与学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但语法教学显然受到了忽视,通常教师和学生认为英语语法已经在中学英语课和大学英语课上学习过,没有什么可再多讲、多学的,而且语法的教学枯燥无味。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样本分析,因对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不了解而造成的翻译错误远多于因没有掌握专业词汇而犯的错误。
3.3 开设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辅导
在受调查学生中,有75.74%认为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之外,还需要对毕业论文摘要翻译进行专门指导。另外,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词汇量不够是影响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首要因素,但从实际翻译文本的分析来看,对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忽视以及对学术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特点的不了解才是主要问题。据此,有必要开设类似《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选修课,消除学生针对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误区,较为系统地讲授学术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参考文献】
[1]张全,黄琼英.简明应用翻译教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是出于对实践的感知,虽然不是得心应手地操作某种技术的熟练技能,没有明确的逻辑模式和准确的知识形态,但它能够帮助师范生做出适当的教学选择,它追求的是师范生在教育情境中以经验为基础的自我设定,是以对教育情境的感知、辨别、顿悟为基础的对教育的合理性追求。下面笔者从真实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两个角度,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学科教学,探讨构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策略。
一、在真实性学习中构建
所谓真实性学习(Authentic Learning),Authentic的中文翻译是逼真的、可靠的,真实性学习不等于真实学习,并不是在真正实践中的学习,而是指模拟一个高度逼真的教学环境与场景学习。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需要直观形象的专业教育场景,对于1~4年级的师范生来说,能进行专业实践的活动只有短暂的教育见习(一般前四年的学习中只有一周时间的见习)。只有创设一个与教师工作非常接近的场景,引导师范生应用教育理论知识,用教师的思维思考问题,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学习,才能真正建构出为师范生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程实施中,真实性教学设计应注意情境学习设计一定是基于任务或问题的,然后基于教学内容创设行为发生的真实场景。
比如在“小语教”的教学中展开微格教学,这是一种真实性的学习。首先,确定微格教学训练的主题和具体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要求选择,比如专门进行课堂导入的教学训练、写字教学训练、字义教学训练等。师范生可以查阅、观看相关教学资料或视频。其次,利用微格教室的摄录设备,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录像,课后,观看教学录像,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详细记录下来,或和同学一起分析讨论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师范生经过全面反思,为自己新的实践行动做准备。微格教学的数字化环境可以使评价多元化,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可靠,更有效合理。如果要进行的是某个单项教学技能训练,譬如,进行“课堂导入方法”的教学,就可以让师范生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片断模拟。一位师范生模仿教师,其他师范生扮演小学生,选择不同类的课文进行课堂导入教学,师范生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交流之所以这样教学的原因,相互评价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帮助师范生构建分析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概念框架,养成专业思维习惯,习得实践性知识。
二、在问题研究式学习中构建
从个人教育知识建构的角度看,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使师范生学会批判地看待教育理论,形成新的见解,而且可以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普林在《教育研究哲学》中说:“通过分享问题、疑问和尝试性结论,教师能够建立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也许是尝试性的,但经受了批判性质疑,这种知识是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解释和对解释加以评判得到发展的。”[1]与一般研究的结论不同,这种实践性的结论着眼于具体情境。
问题解决式研究是师范生最常见的研究方式,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直接目的,一般情况下,问题解决式研究的程序是:
1.发现问题,选定问题。
师范生研究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但由于师范生的专业知识限制,往往不能从众多繁杂的教育现象中提取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教师需要根据师范生的感受和能力,选取“真问题”。比如,一位师范生在实习时接到一个小学生的请假条,是这样写的:
老师您好!
下午我妈妈要带我去一个我也不知道什么的地方,去干什么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下午也不知道是哪些课不能上,希望您批准!
这位师范生看到请假条时哭笑不得,同时感到这位三年级的小学生还不会写假条,认为值得研究,但又不知道怎么研究,从哪个角度切入,是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还是小学生思维训练?通过教师指导,该生决定把小学生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作为研究问题。
2.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假设,即对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效果之间关系的假定性说明,是实验科学中的变量对因变量结果的假定性推测。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师范生进行假设时应依据已有的教育知识教育事实、当前的教育情境教育条件及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类型。提出假设,需要进行逻辑检验,看它能否合乎情理地说明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将假设纳入教育实验方案,进入实验过程。
通过对163本实习日记的叙事研究发现,85%的师范生在实习时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做小学生的班主任真不容易,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吵起来听不见人声;有45%的师范生无法控制课堂,出现学生吵闹无法进行正常教学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有位师范生进行了深入思考――怎样的教师气质和风格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针对问题作出假设――班主任树立严厉的形象更有利于班级管理,这个假设是师范生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和其他教师的经验逻辑推理的结果,该生在实习日记中反思:
开始,我对他们很亲切,记得上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时,老师讲过,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可是,当我对他们微笑时,他们却吵翻了天、炸开了锅,我叫他们停下不要说话了,根本没有几个学生听,即使有两三个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闭嘴了,没坚持三秒一看别的学生还在说,也又吵起来,气得我脸都绿了。后来,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我的小学指导老师,他告诉我,对待他们必须板起面孔。
3.基于实践效果的后续行为。
如果实践效果很好,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总结,反之,则要继续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在各个高校的英语专业得到了大力的开展,并且也从此来开了研究该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序幕。同时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高年级英语教学研讨会也逐渐在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召开,并提出了将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建议,并且随着相关教学大纲的制定,使得研究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的步伐更进一步加快。时至今日,对于教材的建设依然有待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和指导学生。
一、语言学概论教材建设的问题
(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很好培养
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这些环节自然也就成为了重点,同时为了满足新课标要求,还开展了多种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注重以上教学环节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严重匮乏,而对其根本原因进行追究,实则是教材编排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在教材编排的侧重点上为知识和理论的介绍,并未将知识、理论和相关语言现象结合分析,自然学生的语言现象分析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二)教材内容枯燥乏味
目前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对于广大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特点,将学术性作为了教材建设的重点,并且内容难度较高,使得学生很难理解,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并且部分教材内容的选择主要源自原著片段改编和直接内容引用,却未说明、阐释,这样就使得语言不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此同时,在教材的编排设计过程中也为将漫画、插图等引进,使得教材的趣味性不强,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启发,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
(三)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自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开展至今,虽然语言学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教材的编排速度却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或者是教材虽然进行了不断的重新编排,但是在内容的更新上却不明显,例如戴炜栋等在编排的过程中仅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跨文化语用失误”、“派生构词法”、“分析词的结构”、“语言的功能”这些章节,却为涉及语篇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及其系统功能语法相关内容。
(四)语言学方法的介绍欠缺
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教学的目的是将语言相关知识及其语言学研究方法向学生传授,以此来实现学生独立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目前的教材编排过程中,却严重匮乏语言学方法的介绍,例如在对分支学科和某一流派进行介绍的时候,只注重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的介绍,却忽视了操作方法和思路的介绍。
二、建设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对策
针对以上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对策的实施,以此来实现教材编排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增强,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具体语言现象,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即应用和掌握概括、抽象、综合、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和推理、判断、概念等思维形式,将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过渡到具体和实际,并对语言现象借助语言学理论进行解释。以分析具体现象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概括、抽象、综合、分析、比较等。同时在设计教材练习的时候也要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下我国的教材练习设计主要为简单的问答题,可以在教材中将答案直接找出,这样就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相比之下,国外的教材确实值得借鉴的,所涉及的教材练习主要包括了Discussion topic/projects和Study questions,前者主要是对演绎和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后者主要是对基本理论和概念情况的考察,在考察的内容、范围上更加全面,在难度上更高。
(二)重视介绍语言学分析技术
以上我们对我国语言学概论教材建设的侧重点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因此,在进行教材编排的过程中,必须将知识不断的细化全面,将分支学科和语言学各流派的操作方法、思路等向学生全面详细的介绍,如句义分析的技术、功能主义及认知语言学技术和理论、生成语法的操作方法和思路、分布分析法、语义学的词义分析等,同时再将结构主义的描写方法和分布技术详细介绍,如变换、删除、扩展、替换等方法,使其成为语言学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将语言学概论教材基础性突出
该课程主要是以基础理论为主,因此在进行教材设计和编编排的过程中也要将其基础性突出,并将介绍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理念作为重点不介绍或者是少介绍边缘性和非基本内容。再者就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对知识水平和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充分的考虑,保证精选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删除学生不易理解、抽象的章节,当然其前提是保持语言学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教材的设计编排具备人性化特征
也就是讲插图等引进教材中,使教材具有生动、形象和直观的特点,能够将信息以图代文传递,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思维的启迪。例如借鉴From-kin版的教材,在该版的教材中,所涉及的插图具有大量性,且多以卡通漫画为主。在进行语言运用和语言知识鉴别时,就将卡通漫画编排与教材中,选材源自电影《人猿泰山》,而内容则是简与泰山初次见面的故事,这种区别语言运用和语言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对原本乏味枯燥的知识感到生动有趣,进而提升学习的热情。而Hudson版的教材则将本章的术语和概念专门列出,以此来实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并且还将提纲列出于每一章的后面,以此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本章的思路。除此之外国外Radford的教材还将术语索引附录于书中,而Fromkin版的更是将小型语言学词典及其索引附加,这样就使得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对于术语的严谨定义,学生可以通过附录来进行理解和查检。由此可见,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向国外借鉴先进的手段,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
(五)重视语言学研究新成果的吸收
通常情况下,将定论传授,并将相对稳定的教材追求是教材设计和编排考虑的重点。但是现如今,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将新方法、新观点和新理论引进,使教材的建设与当下的语言学学科发展相适应。并且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语言学思潮受强大解释力的影响,对于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更是日益增多。并且将语法化及其话语分析作为了重点。故而在进行语言学概论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该领域研究的相关新成果进行吸收,保证语言学概论建设编排的与时俱进。
三、结语
以上我们详细的探讨了英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建设中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具体化的对策,因此,要想语言学概论教材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就必须在进行教材编排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上方式和方法,保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保证涉及内容的全面性、通俗易懂性,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和理论更加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腾翔.关于高校英语专业普通语言学课程的调查和反思[J].语文学刊,2011(6).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高校本科教学 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评价学生是否能够顺利 毕业的重要指标之一。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 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了毕业论文的重要 性:“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成绩的 一个重要方式”[1]。同时,大纲还进一步明确了毕 业论文的要求。根据《大纲》,各个髙校也纷纷对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制定了具体的要 求。[2]
然而,笔者在对本校英语专业学生论文管理过 程中却发现,对于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还有很多学生 甚至部分教师都不太清楚其目的及意义,对待学术 不端问题怠慢。许多高校都出现学生忽视学术不 端问题,仍然拼拼凑凑,复制他人成果的情况。[3]
因此笔者以本校2014届205名英语专业毕业生论 文学术不端检测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学生毕业论文 复制比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英语本科生在撰 写论文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论文复制比的主要比例分配
对于毕业论文复制比,每所高校的要求都略有 不同,对于本校的要求,所有的毕业论文经学术不 端检测,检测结果雷同率或文字复制比率在30% (含30%)以内的视为合格,超过30%的视为不合 格。超过30%的论文,必须经过严格整改,否则取 消学生答辩资格。由此可见,高校对学生学术不端 的行为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笔者通过对205 名学生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得出以 下主要比例分配:
由表一可以看出,在205名学生中,95%的学 生基本上都可以按照要求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而且 有73%的学生复制比都在10%以内,只有少部分 学生(5% )未能通过检测,但其中有一名学生论文 复制比居然达到96%。因此,虽然说大部分都可以达到要求,但就未通过的学生而言,出现的 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论文复制比的主要特征
就学生论文复制比的主要特征而言,笔者根据 本校的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要求,以复制比小于30% (含30% )和大于30%为基本两个组,分别分 析两组中学生论文复制比的主要特征。
(一) 复制比小于30% (含30% )
1. 正文外内容。从论文基本结构上看,除正文 部分以外,还包括标题、目录、参考文献、致谢以及 附录部分。就正文外的内容而言,通过分析,笔者 发现65%的学生抄袭现象主要集中在致谢部分, 甚至个别学生还存在致谢部分全部抄袭的情况。 另外,少部分学生对论文的目录以及附录部分也存 在雷同的情况,但通过论文分析,此部分并不是所 谓的抄袭,尤其是附录部分,因为学生会把引用别 人的问卷附在文后,但已标明出处。
2. 正文部分。通过分析,84%的学生论文正 文的复制处主要集中在文献综述以及总结部分。 对于文献综述部分,尤其是对定义解释以及研究回 顾部分的复制抄袭比例非常高,就这部分字数而 言,基本上都在600字以上。而且从该部分具体内 容上看,大部分学生由于对理论概念的不理解,因 此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或者总结,只能完全 重复别人的文字。另外,综述部分更是重复别人观 点,但只述不评。从总结部分来看,学生的总结并 不是对自己研究结果的概括和提炼,反而是直接借 用他人的总结性话语,因而存在大量重复抄袭的 情况。
3. 复制来源。100%的学生复制的来源主要 是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论文以及网络资源,尤其是百 度文库中的资料。虽然有少部分的学生复制出处 来源于期刊文章,但大多以中文为主。
(二) 复制比大于30%
1. 文献引用。从论文总体上来看,对重复抄 袭的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给出相关引证文献。除 此之外,11个学生的参考文献部分都存在大量的 复制抄袭。
2. 正文部分。除了上述所提及的部分以外, 11个学生的论文在introduction部分同样存在复制 抄袭。从报告单中还看出,这部分学生对 参考文献和研究方法部分也存在严重的抄袭。
3. 复制来源。与上述相同,11个学生的重复 抄袭部分都来源于论文或者网络资料。
三、原因分析
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学术不端检测报告 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即使大部分学生都顺利通过
了检测,有的学生的复制率甚至为0,但通过对其 复制比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访谈调查,笔者发 现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一) 学生写作能力欠佳
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中,“写”属于输出技能, 也是较难的一个技能。通过对学生论文进行分析, 笔者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 掌握仍不牢固,论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语法错误,严 重制约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生学术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学术论文写作无论是在整体结构上 还是在语言使用上都与普通作文有所不同。尽管 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学术论文写作课,但许多学生对 学术论文写作概念十分模糊,仍然不清楚应该做什 么,应该怎样做。尤其是复制比超过30%的学生 甚至在总体介绍及参考文献部分进行复制抄袭,可 见其并未真正理解什么是论文写作,就连论文中的 参考文献部分基本结构都不清楚。
(三)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高
通过对学生复制来源分析,大部分的资料来源 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以及网络资料。另外,学生在 文献综述部分,大部分的文献都来自中文文献,而 且通过访谈,许多学生都反映找不到英文文献。总 所周知,文献搜索技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是必不可 少的,不仅需要找到相关文献,更是需要对这些文 献进行综合评述。但通过调查,许多学生所使用的 搜索方式集中于中国知网以及百度两种,这也导致 了他们收集的资料较为单一。
(四)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不够
许多学生的论文在提交检测时仍然发现不少 的问题,如论文整体结构以及语法方面存在许多的 问题。甚至有学生的论文复制比达到96%。由此 可以看出,除了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外,指导教 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存在疏忽,没有发挥真正意义上 的指导以及监督的作用。
四、总结
通过对学术不端检测报告单以及学生的访谈 分析,不难看出,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存 在许多的问题。学生的论文复制比高与其学术论 文写作能力以及资料搜索、整理等多方面的能力都 有关系。另外,指导教师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也造 成了学生对论文写作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情况。对此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相关任课教师,论文指 导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校建立健全 相关制度来加大监管力度。
各院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 34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2020]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规范管理,科学引用文献资料,杜绝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学校决定对部分 202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采用“中国知网”大学生系统进行检测。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测范围
按照2021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5%抽检毕业论文(设计),覆盖全部本科专业。具体抽测学生名单由教务处按学生学号统一抽取(见附件1)。
二、检测方式与要求 1、待检测论文(设计)的格式应符合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撰写要求,学生以 word 文档形式提交毕业论文(设计)全文电子版。
每篇论文电子版文件名命名格式为“学生姓名_学号_ 论文名称.doc”,例如“张三_117XXXXXXX_XXX.doc”。
2、各院系将被检测的毕业论文(设计)全文电子版报送教务处,教务处在三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反馈给院系本科教学办公室,并由本科教学办公室反馈给学生。
三、相关工作安排
1、4月30日(周五)前,各院系将本单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具体要求报教务处备案。
2、5月6日(周四)前,各院系将抽取的毕业论文(设计)全文电子版、附件1(补充论文题目)提交到教务处。
3、重复率检测结果仅作为评判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参考依据。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复制率超过本院系要求的、需经修改再次进行重复率检测。
4、如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由院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最终审议。
5、教务处将重复率检测结果通报各院系,对于重复率较高的专业予以重点关注并加大下一年的抽检比例。
希望各院系广大师生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共同维护我校本科教学良好声誉,促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32-03
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手段,还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模式的新生力量,主要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论文反映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水平,关系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课程设置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与母体学校相区别的设置,但在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却多半没有明显的区分度,尤其是文科语言类的专业,依然以撰写学术论文的形式存在。学习过程中侧重实践与应用,但在毕业论文环节又绕回到了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状态,此种矛盾不仅困扰了众多的学生,也令许多论文指导老师一筹莫展。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较常见的问题有:科研经验不足、科研兴趣偏低、选题困难、难以创新等。论文指导老师抱怨较多的方面则是:学生逻辑论证能力差、阅读量太少、科研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学术论文格式规范度不高、畏难情绪严重、主动性不够等。从师生两方面反映的困难不难看出,诸多问题的存在与课程设置、学习过程中缺乏与撰写学术论文相应的支撑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与培养过程中重实践与应用的模式不匹配。为此,相继有学者对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展开研究。在知网的搜索显示,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文章,以“独立学院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论文有22篇,时间段集中在2008年至2014年,平均每年为3.6篇。而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有关论文为3篇,研究角度集中在写作过程调查、问题与对策等方面。有青年学者提出以配音讲解作品替代学术论文的做法。[1]147-150也有学者认为毕业论文要与社会接轨。[2]123甚至还有学者对毕业论文与实习和就业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探讨,主张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学生实习、就业紧密相关外,还提出学生可用外语类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竞赛获奖证书等方式申请免撰写毕业论文。[3]99-102与此相对应的,公立院校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进行研究的论文则高达上万篇,时间也要久远得多,有专门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如《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4]84-87,也有专门针对文科专业的,如《毕业论文改革:高校新闻本科教育改革的切入点》。[5]110-112姑且不论独立学院是20世纪80年代的新生事物,但相关研究论文绝对量较少,是否就意味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的重要性偏低,必要性不具备呢?答案是否定的。课题小组以南国商学院英语类本科专业2013届、2014届和2015届连续三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的重点校级课题中所采集的有关数据显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二、项目研究设计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结合学校英语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现实情况,提出改革的方案,进行改革实践,推动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科学发展。据此,特拟定了如下研究内容:一是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二是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三是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是否感兴趣,具体做法包括: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
三、项目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为期三年的试验实践的方式进行,最终通过分析试验和调查问卷数据,得出研究的结果。
(一)研究过程
1.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学校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可见,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总体上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期望。2.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2013届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三年级之前阅读和写作课程分别开设了两个学期,之后再无写作课程。也就是课程设置中并无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课程,但学生毕业之时要求撰写毕业论文。2014届和2015届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阅读和写作课程依然在低年级各开设了两个学期,但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均开设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这意味着学生刚开始学习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就要开始撰写毕业论文了。此外,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论文指导老师的职责和毕业论文的格式等主要内容,可以理解为撰写学术论文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唯一形式。显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与毕业检测形式不匹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致。3.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实践。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在毕业论文论文撰写阶段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论文撰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一是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凡是在本学科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译文的,且文章字数与毕业论文字数相当(约5000字),无论文章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还是英文,只要在答辩前出刊,均可直接参与全英文答辩。选择公开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内容要素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有较大不同,内容有“拟撰写字数”、“论文内容概要”、“拟发表刊物等级”和“进程安排”等方面。计划书通过后,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最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允许参与答辩。二是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能够胜任不同文体文本的笔译、口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翻译是毕业生必备的技能,鼓励学生从事翻译实践无疑具有很强的职业预备性。翻译资料的方式可以是中译英,也可以是英译中,原始翻译资料的总字数需达到3000字以上。译文被公司采纳的学生,需结合翻译实践撰写2000字左右的全英文论述文章,经论文指导老师审定合格后,可以凭借书面的采纳证明申请参与全英文答辩,答辩时还需提供翻译原件和译稿。选择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要素有翻译类型选择“英译中/中译英”、翻译字数选择“1500字汉译英+1500字英译汉/3000字汉译英/3000字英译汉”、“拟翻译的内容概要”和“翻译公司的相关信息”(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领域商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近年来对毕业生就业开展的跟踪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从事与市场有关的工作。因此本项目提倡学生结合专业实习撰写有关的调研文章或论述文章,且字数、文章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时,经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视为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与全英文答辩。在此过程中,选择撰写调研报告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与撰写普通学术论文相同,但要求学生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收集下翔实的数据,文中就调查问卷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且调查问卷需附在正文之后,供答辩小组成员参考。四是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需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通过适度的问卷调查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也是比较贴近实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对三届毕业生的选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导师的指导下,大量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类似的选题如:《英汉广告幽默文化对比》《中美灾难文化价值观异同》《中美商务谈判文化风格差异对比》和《中美企业文化差异对比》等。事实上,这些选题被学生认为易于撰写,并且完成得较好。五是告知学生还可用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替代毕业论文的撰写。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创新设计,字数、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经审定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形式均可由学生开展。如与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相当的有主持或者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参与翻译实践相当的有参加省级(含以上)口、笔译大赛并获奖;通过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等。视具体情况,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审定合格的,均可视为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
(二)研究结果
1.改革实践数据统计。2013级305名毕业生中,有4人参与了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3%。2014届200名毕业生中,共有42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7人在公开刊物,占毕业人数的3.5%;35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1%。2015届290名毕业生中,共有66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2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占毕业人数的0.6%,51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6%,15人进行调查研究,占毕业人数的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3.3%。三年的数据表明,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绝对人数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由于2015届为学院迄今为止毕业生人数较多、参与毕业论文改革人数最多的年级,故选择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问卷以不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题的形式,就“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无必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方面遇到何种问题?”,以及“最希望以何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等十项内容进行调查。经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承认完成毕业论文是必要的、的确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并且对于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明显帮助;但资料贫乏、科研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跟不上和难以创新凸显了教学与检测的不对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确需要进行改革,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的全面对接;有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远比科研能力重要,学校需要对所开的专业课程进行相应改变以对接毕业论文改革。且不论学生看问题有无偏颇,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考察来看,学生要求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对接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3.有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反馈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的学生均是使用中文撰写,虽然答辩时使用的是英文,但并不能完全说明其使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也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是否要求学生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全英文的文章还有待进一步商榷。第二,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反馈,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所翻译的译文初稿水平并不能达到相应要求,都需要指导老师的大力修改方能达到公司期望的水准。虽说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会因此而提高,但指导老师认为译稿的最终水平并非学生真实翻译能力的体现。如果委托公司借此聘用学生担任正式的翻译,日后在无教师指导下的翻译水平能否保证还有待考证。第三,暂时还未对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进行实践研究,也没有学生提出相关置换申请。课题组成员认为,毕业检测的形式应该没有穷尽。从研究的结果中发现,对于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的独立学院的英语类专业学生而言,虽然更看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恰当的科研对于提高其综合的语言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关教学与检测对接问题的探索,不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开展研究,也需要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方面积极改革,更需要对不同形式的毕业检测进行利弊分析,力争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检测相一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一致,在校学习与求职就业相一致,最终实现毕业论文撰写形式多样化、方式合理化、效果显著化的目标,提高独立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庆,黄运婷.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奚道同,等.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
[3]王淼.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海外英语,2014(6).
现在,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在写博士毕业论文时要参加抄袭检测。甚至一些学院和大学也有这样的要求。事实上,学生必须参加检测的原因还不清楚。随着大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教育部严格要求全体学生通过相应的论文进行检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学位和文凭。因此,任何人的博士毕业论文都必须接受测试。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2]。下面就如何组织实施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总结和探讨。
一、毕业论文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的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质量;不少学生没有按预定的毕业论文计划开展工作,以致相关材料、工作进展记录、时间上的安排都无法跟上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实现毕业论文工作由“重规范”向“重质量”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想方设法减少因学生就业、实习、考研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影响。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并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又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经费的短缺使毕业论文的实施难度加大。
大部分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学校应充分重视此类情况,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二、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
1.结合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1世纪,卫生理化检验采用的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卫生理化检验中。目前,在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卫生理化检验正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已经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卫生理化标准检测方法中,仪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颖的分离技术,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压容器萃取、超临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较常规的前处理方法省时省事,分离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分析仪器自动化是卫生理化检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析仪器可以进行检验程序的设计、优化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检验工作大大简化,并处理大量的例行检验样品。例如蛋白质自动分析等,可以在线进行样品的消化和测定;测定食品营养成分时,可以采用近红外自动测定仪,样品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直接进样,通过计算机系统,即可迅速给出食品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装载了自动进样装置的大型分析仪器,可以昼夜自动完成检验任务。
仪器联用技术在解决卫生理化检验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器联用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仪器连接使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ICP-MS)等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已经用于水质、食品、空气等样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和多种有害元素等的同时检测,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二因、氯丙醇、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的检测。
近年来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全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的整体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动化。过去需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样品、试剂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检验,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仅用微升或纳升级的样品和试剂,以很短的时间(数十或数分钟)即可完成大量检测工作。目前,DNA芯片技术已经用于转基因食品等样品的检测,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在卫生理化检验中逐步得到应用,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试剂用量,成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检验方法。
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样品的前处理、色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仪器联用技术、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领域。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既保证课题的分量与难度适中,又保证课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使毕业论文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2.卫生理化检验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进原方法。通常应该对影响分析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用优化的分析测试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步骤,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1)检测条件的优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因素条件试验或正交试验,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优化的条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优化的条件有合适的显色反应、显色缓冲液种类和pH值、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气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应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进行选择,然后对柱温、气化室温度、载气种类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氢气和空气的流速等条件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需要选择的也是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再对流动相的组成、酸度、流速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必须考察在所选择的最佳色谱条件下,实际样品中待测组分与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分离情况。
(2)校准曲线的绘制。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测定时,所配制的标准系列,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应在方法的线性范围之内。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二者的区别在于标准溶液的处理步骤不同。在绘制工作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和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中省略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样品的前处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决定分析成败的关键之一。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消化或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
对于金属元素或无机物的检测,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湿消化处理样品,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对于有机物的检测,可以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声波萃取、振摇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样品的分离和净化,可以选择并进行条件优化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液相色层分离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扰试验。
根据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成分进行试验。通过干扰试验,可以确定干扰组分的允许浓度,通常在标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扰成分,以测定值变化±10%作为是否产生干扰的判定依据。如果存在干扰,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5)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基体的实际样品,说明方法的适用性。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对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给出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对照等方法学指标的评价。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学生从学校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机会,要重视毕业论文的导师遴选、选题和开题工作,加强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保证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实施。对于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毕业论文,尤其应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题目不宜过大,以免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预定目标,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