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物理教学建议

初中物理教学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19 14:49: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物理教学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建议

篇1

1、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加强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的,其中一些物理模型、物理概念是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建立的,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艰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缺少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化解教学难度,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对于磁场、大气压等抽象的概念,教师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来引入,使要研究的问题具体形象化,既化解了教学难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二、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同时,初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渴望新知识、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家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从而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把原来由教师设计实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总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主动状态和好奇心,彻底走出灌输与被灌输的填鸭式教育。

2、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13-15岁的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认知水平正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语言信息进行分类或图解分析,在教学内容上与教学方法上多从具体形象实例入手,尽量做到语言形象、实验直观,通过比较、类比、分析、综合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如在进行光学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等。这些言语在知识结构中环环相扣,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研究教材和提供高质量的练习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把握关键。精心设计的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高质量的练习。同时,课堂练习是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对教学结果的反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学必须注重课堂练习,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将知识渗透到习题之中。做高质量的习题,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难题。

篇2

课程导入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更是教学的重要艺术。趣味化的课堂导入,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调动,能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教学内容中去,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以《串联电阻》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我们可设计如下情境进行课堂导入:“爷爷买的收音机出现了故障,找维修人员检修后,发现是1个2欧姆电阻烧坏的缘故,但维修人员只带了几个4欧姆的电阻,应该怎么修呢?你能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维修方案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刻被这个问题吸引,很容易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这种趣味化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快速对教材内容产生兴趣,并且主动与教师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更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抓住关键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无论是对公式还是概念的理解,都需要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定律概念表面看似简单明了的描述,但若我们抓不住其中的关键字,那将会误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只有抓住关键所在,将模糊的整体视觉转变到精确定位上来,才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课本中对压力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看似简单,但其中精髓就是“垂直”两字。理解了这两个字,那么对压力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机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种很好的锻炼。再者,教师在教学前,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如坐车紧急刹车时,我们会发生什么事?泼水时水为什么会自己出去?这些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是非常有效的,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三、利用好实验,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实验教学拥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那些繁杂苦涩,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可以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对本质现象的观察,形成直观明了的思维影像,加深体验理解。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准备假鱼、鱼叉和水缸,用鱼叉去插水中的假鱼,但根据看到的位置下手却无法插到鱼,学生们就很好奇这是为什么啊?随后教师再引出“光的折射”这个概念,学生们这才醒悟原来这就叫做折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

篇3

1、激疑性提问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对于物理概念,不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向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提问,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有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

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4、铺垫性提问

这是一种常用的提问方式,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提问与本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为传授新知识铺平道路。教师应从教材内有规律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知识联系的“挂钩点”设计好问题,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有创见的成果,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5、激趣性提问

篇4

随着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力度的持续推进,教育部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规范要求,不但需要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物理知识,更进一步还重点突出了要加强学生的物理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在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协助学生做好对物理问题的观察、分析与解决,进而促进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文章就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施趣味性教学的意义予以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施趣味教学的意义

在日常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实现对传统师生间主被关系的打破,还可促进课堂教学的活跃性,促使学生能够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之下愉悦的接受并掌握有关物理知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所采取的趣味性教学工作仍需进一步展开反思与总结,从而促使初中物理的教学趣味性及教学效率能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促使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得以全面提升。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物理趣味性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结合多媒体设备

随着当前有关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由此不但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还可使教师节省下大量的习题讲解时间,从而促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实施趣味性教学,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利用各类多媒体设备来进行PPT的制作,从而来向学生直观性的展示一些机械的内在机理与运行过程,利用视频与声音等不同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信息接受感官,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增强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强烈渴求。以上这些优势特点均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电流及电路等相关内容之时,教师可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将线路图描绘出来,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概念,进而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实施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之时,教师应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出发,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内容。将针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培养作为主要的设计核心与要点,积极引导学生能够由多个角度来对物理知识展开思考,协助学生寻找到在物理知识当中所潜藏的自然规律特性,转而更加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并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比热概念之时,为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能够由公式、特征、单位等多个方面来对比热概念进行观察,从而促使学生发现这当中所蕴含的概念知识,最终促成学生能够实现对相关知识点内容的有效掌握,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举一反三的灵活思维。

(三)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在初中物理中实验教学至关重要,通过采取物理实验不但可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便会更加主动的探求物理知识。例如:在讲解电流热效应的有关内容之时,教师可先演示一个较为简答的操作,将电阻丝与铜导线串联起来,同时在两条线上覆盖纸张,并将电流连接起来,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纸张便会燃烧起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之后便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电流具有热效应这一概念,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氛围也更加活跃,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也就达到了。

(四)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教授之时,应当拓宽讲解思路,不单单受限于对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更加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和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物理就存在于身边的生活当中。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之时,教师便可引入一些生活当中教学常见的现象,将笔放到水中,并放置于有光线直射的位置,让学生观察放在水里的笔其倒影的改变情况,进而引出本堂课程的重点,即光的折射原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折射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利用这一原理来解释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促使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引学生步入物理课程学习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因素,因而,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要扎根于实践教学基础之上总结教学经验,通过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充分的开发出自身的创造性潜在能力,进而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翟扬.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青年与社会,2012,(2).

篇5

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实现策略

1. 面向学生全体,注重基础与主干

基于物理的学科特征,即理论结合实际,就表明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是使学生更多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些内容应作为习题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习题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学生全体,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基础和主干内容。教师进行习题设计时,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譬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尽可能避免简单知识的重复出现,避免偏题和怪题,将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专注基础和主干。

2. 关注思维引领,突出学生的思路

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停留在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上,而应当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典型例题和对习题的剖析和示范,更多地关注思维引领,换句话说就是使学生养成自主规范的解题习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突出学生的思路。通常这一方面的习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为:分类练习、一题多解以及解题反思等。进行分类练习时,学生可以在做习题的同时还能总结出这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进而形成思维定式。一题多解,顾名思义就是多多思考,找到多种解题方法,在比较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解题反思,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得失,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不能把答案向学生直接展示,这样做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难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应当为学生细致地讲解习题的分析方法及相关思维方式,还要适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领悟出教师的分析方法,从而主动地进行思考解答。正所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如果在习题课上,老师仅仅给出讲评和正确答案,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解题过程无聊,甚至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会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导致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仍然不会解答,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无法实现物理教学的意义。这时若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进行分析和解答,虽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答案,但是学生通过对多种解题方法的分析比较,会自主地发现自己做法中的不足,从而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评价建议

篇6

(一)引导实验的趣味性不足

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进行物理实验操作,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在参与实验课程时的心态,没有关注在实验过程,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未注重对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激发,没有将物理课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进行趣味化处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进行实验过程,教师一位地给学生演示实验,未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很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无法灵活运用物理知识,不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传统物理教学方法过时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受高考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时只关注解题思路的培养,而忽视了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使之与现代化要求相符,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大多让学生进行基本定义和公式公理的识记,忽视在整体上对知识进行趣味性教导。初三物理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多采用的是习题演练方式,一味地追求高分数,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接受物理知识,导致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物理趣味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实现物理与多媒体结合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逐步进入各个领域,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极大的方便了教师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也大大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无需在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节省了不少课堂时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物理课本中的电路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前将课本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把讲课内容用视频图像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供学生观看,提高学生兴趣,将枯燥的物理知识更加形象化。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教师可以采用五彩缤纷的颜色将每个线路图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特别是在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可以将二者进行鲜明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二者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实现物理与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讲解时,不可局限于课本知识,需要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生活的现象引入课堂,将筷子放入水杯中,带领学生在有光的地方,观察筷子在水中倒影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给学生讲述折射的原理,让他们明白折射是一种物理现象,并且把握这个物理原理,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物理与实验相结合

由于物理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教学过程,注重采用实验教学,增强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流的热效应》相关知识的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准备好实验器材,根据书本原理和步骤,将电阻丝和铜导线进行串联,在将小纸片覆盖在电阻丝和铜导线上,之后进行通电,然后让学生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物理现象,在此过程,学生会发现这些小纸片很快就全部点燃了。此时学生可能会因为好奇而提出相关问题,而教师就可以用物理原理进行解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不仅增强教学趣味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物理知识。

(四)拓宽物理趣味教学内容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 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矛盾。作为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总之要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教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1.备教材:教师平时应广博地、不断地积累资料。教师对工具书、经典书都应该尽量浏览,对眼下用得上和将来用得上的知识都要广泛地猎取。要把从别人那里收集来的知识,运用到教案的恰当部位,以便巧妙地展示给学生。

2.备学生:要针对具体学情,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把握重点、难点,了解哪些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顺利接受的,哪些知识是必须讲的,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具体、更确切。

3.备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二是服务性原则。选择教法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训练项目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三是多样性原则。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多种教法。四是灵活性原则。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的知识特点、业务素质、实践经验等。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策略

要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激发起来。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的知识都感到新鲜。教学中利用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深化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基础,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犹如磁石吸铁,紧扣学生的心弦。如:在上《浮力》一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演示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浮在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的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此时学生兴趣盎然,急待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展开探究。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验创新能力,笔者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活动,其中每学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要活动之一。如学习噪声后,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了解、体验噪声危害,分析噪声的产生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学习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后,及时组织学生走访了解了通常家庭的节电情况、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情况,通过实验探究并提出了节电的措施,还制作了太阳能热水器等模型。笔者还会根据教学内容及时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一些小制作比赛,如在学习光学后组织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潜望镜。此外还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开展科技制作、小发明、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又动脑,激发了斗志,磨练了意志,培养了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发展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四、集大家方法与见解,多方探讨科学探究实施的方法

其实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很多的,或者说途径很多。比如多进实验室练习操作技能,建立家庭实验室增加兴趣学以致用,引进数字化模拟实验突破难点,反复验证性实验收获成功的体验等等。

笔者从来都信奉一句话:假如学生对物理探究都失去了关注研究的兴趣,这肯定是这一学科教师的末日,最少也是种内心的恐慌。有句话说的好:学生对任教学科失去兴趣将是老师的灾难。无论如何,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哪个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偏离,如果真正把实验教学进行下去,在探究中进步与成长,这将是教育的最大收获,也是教师最大的喜悦。

五、结果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如果没有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就不会有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课程改革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改革物理学习成绩的评定,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但是对教师平时工作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组织好日常的每一项检测,学期结束进行计算,因此,如何完善这种方法,使之既有良好的效果又不至于过度加重教师的负担,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总之,要充分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下大力气改革课堂结构,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学情、讲究实效,正确处理好教、学、练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一、物理课堂提问质量不高,有效性不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能存在以下误区: (1)无论什么都要问,低级的、单调重复的、不着边际的、模棱两可的问题.(2)整堂课教师只顾自己讲,没有任何的问题,即填鸭式教学.(3)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堂的教学目标距离较远,偏离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没有递进性.(5)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生;或者只针对部分优秀的学生,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或对学困生进行有意识的刁难发问,让学生出丑.(6)提问表达没有做到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知道老师的提问意图. (7)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 (8)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积极响应,对学生的提问置若罔闻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三个问题: (1)困难和容易的问题.教学内容深浅不一,提问应当与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相平衡,对于较深奥的问题要巧妙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消化,切忌深奥的知识点给学生造成夹生饭的后果.(2)知识点和知识面的问题.教育应面向大多数的学生,课堂提问既要照顾到学困生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以点带面,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达到使全体学生的成绩都得到提高的目的提高.(3)过多过少的问题.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于巧妙的提问.我们千万不要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于频繁,学生就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接会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消化.提问太少或者不提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就会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势必造成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厌倦感的滋生和蔓延.

二、忽视基础概念的理解掌握,盲目搞“题海战术”

有些学生在物理课的复习中,不把重点放在对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努力设法提高物理技能上,而是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做难题、多做题、甚至做偏题,以便在今后的考试中轻车熟路进行解答,更有学生错误的认为:练习的难度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高.实际上,物理课程的学习并非如此.

针对此种现象,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地进行一些概念习题的设置, 通过对知识学习中错误产生原因的讨论分析,让大家充分暴露他们的知识点的错误,在萌芽状态就把概念性错误消灭掉.其次,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综合运用基础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 而且要做到精讲多练,强调举一反三, 一题多解,培养其思维的变通性,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摆脱学生“题海战术”的烦恼.

三、以多媒体代替演示实验

多媒体演示实验,给物理教师带来了方便,利用微机巨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解决常规教学中难以表达演示的实验,虽然演示实验能够比较真实的再现物理现象,但有些常见的实验还得自己动动手.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教学时,有的教师只图一时的方便,用绘图板上的线条来说明两种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口头介绍其关系,用多媒体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简单的推导出反射定律.还有的教师在讲“焦耳定律”时,用多媒体模拟,让学生观察不同电阻在串联时的不同发热情况.这样做教师特别的费力,而且学生不大信服,会出现种种的疑问,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无法代替物理课堂中的演示实验,而且还要想办法做好演示实验,有时还需教师动手进行演示实验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电化教学也有可取之处,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要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贯彻了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针.制作的课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讲授过程.课件的设计者要具备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物理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方法的培养,轻知识的掌握

在传统式的教学中,课程以知识为本位,一直是学生学习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受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分低能”现象便屡见不鲜.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正因如此,在时下的物理课教学中, “合作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占据着整个物理课,凡教学必探究,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把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式对立起来.因此,不论是什么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讨论交流,似乎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由学生探究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顾忙于知识的探究,却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落实.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看似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但影响了知识的牢固、扎实的掌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能力的提高必将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篇9

怎样在物理课堂上有效合理地分配时间一直是令初中物理教师困惑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修养和有效课堂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者,学生与教师是合作关系,师生配合才能使教师课程有效地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行为决定了教室里会发生什么、怎样发生以及会产生哪些影响。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是每位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领悟程度都一样,那么我们就要针对领悟程度高、能快速投入到教学课中去的这些教师进行有效培养。

第一,培养精讲精练型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的,就要抓住其中重点,对学生的讲解要少而精,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第二,科学迅速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遇到抽象内容,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实现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

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学中的奥秘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把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开发学生动脑,还能让学生动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给予奖励,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也带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有人说,初中课堂管理是为了保持课堂秩序,从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恐怕这些都不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有效管理是为了教师有效地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学生才能更清楚地感受到。那么做到这些就要与教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树立榜样,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做人上。课堂张弛有度,严明纪律,把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二、物理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一)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国家法定规定每节课堂教学时间是45分钟,怎么样充分利用这45分钟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呢?教师在这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1.首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把下堂课要学的重点用彩笔勾画出来,遇到要做实验的,自己尝试,然后对自己预习过的内容进行回想,这篇章节主要说了什么,哪些是重要的,不能解答的自己要记牢,教师讲解时认真听。

2.培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变化,也要改变自己讲课的节奏,把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地引到文章中重要的部分,要是效果明显再慢慢地转到生活中有哪些事例,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分析力,随时掌握课堂中学生的变化。

(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的地位,怎样有效安排一节物理课才是教师应该重点分析的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突发性状况都是不可以预知的,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时间要就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我们做一个物理实验,进行物理实验过程前教师就应该把实验中需要的材料吩咐下去,以免占用下节课讲课的时间。在实验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实验观察、对比实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组讨论和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合理掌握时间,每一步骤怎么安排,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要求教师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掌握安排。如果学生突然对这个实验感兴趣,又有进步一研究,那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让学生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都应该是教师考虑的范围内,开展小组活动不但能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还能促使学生开发思维。

(三)利用好课外场地

有一些重要的课程我们不能在室内完成,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课外场地。如,对地球、月亮、太阳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天气的观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分析等这些都要学生进行户外操作。那么教师就应该分配是以小组还是以个人来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推敲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活动结束后,学生要撰写报告,在班上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根据所要教的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资源、学生个人素质等具体情况,拟定相对应的方案。

2.教师在设定研究题目时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逐步往深引入,开发学生活跃思维,了解学生对什么事物感兴趣来组织活动,提倡节约材料、就地取材的实验进行研究。

3.在探究活动中,如果教师指导得多,学生对科学研究活动开放性就越弱。怎样处理两者之间平衡的关系,对学生能力培养很重要。

4.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在这期间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创新。

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时间的分配要合理化。专家曾指出: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大约是在一节课开始30分钟左右。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间,把知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这不但可以避免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篇10

情景教学是教师对传统的物理课堂的一种突破,打破了传统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将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情景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保持融洽的关系,对于物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探究。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物理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地探究问题。

一、利用故事创建教学情景

初中生对于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时,要合理地给学生将与本节课有关系的小故事,让学生提升对于物理知识探究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飞行员在3000米高空中飞行,发现脸庞有一个黑乎乎的小东西,以为是虫子,便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竟然是一颗子弹。学生这时肯定会吃惊地讨论,并且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进行质疑,这就能合理地让学生掌握“运动与静止”这一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二、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景

物理教学多是围绕实验而展开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一箭双雕地让学生掌握实验的要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引,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知识,并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杠杆原理”时,把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学生拿到杠杆的小工具,每个小组独立地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发现物理知识,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教师进行解答,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够掌握实验的技巧。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三、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在创设日常生活情景时,要让学生树立生活中有物理、物理中有生活的概念,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发挥物理学习的最大作用。在生活情景中,学生可以激发最大的学习乐趣,教师适当地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引,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升华与凝华”的知识时,让学生在冬天的早晨观察窗户,学生肯定会提问为什么会有小水珠的存在。教师就可以引入“升华与凝华”的知识,告诉学生这是经过升华与凝华而形成的。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并掌握“升华与凝华”的知识。这个例子更真切地说明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并且合理地与所学习的物理相结合的能力。

总之,情景教学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教师与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效率更为高效,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为显著。

篇11

差异化教学有别于一般的教学方式,不是传统的学,而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来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案。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从而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容易、一般和较难三个等级,以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或者发掘自己的潜能,使班级不再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例如,针对“速度”这一课的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基础上,列举了不同的学习方案。因为小学的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关于速度的公式,所以他们运用起来应该游刃有余。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对速度的定义;理解‘速度-时间’图像;匀变速图像的定义”。但是针对学习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要提供更深层次的学习内容,如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分析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反复验证,观察比较其中的差异与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评估学生的基础,逐层分析教材内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2.强调课前的备课准备,制定层次化的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自身的接受能力,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密度”这一课时,由于之前学生对这个概念不甚了解,所以掌握它更是有点困难了。教师上课一开始时,拿出木块和石块,让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后拿出天平、量筒和水,通过做实验来发现两者的区别和特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这里,我设定了“知道密度的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运算”的学习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所以这部分知识需要教师拓展延伸。教师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让他们需要继续研究密度“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不同种类的物质,其密度是否一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制订这样的不同层次的问题,不仅考虑到基础较弱的同学,还促使了全班学生熟练掌握密度相关的知识。

3.通过课堂的互助活动,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好坏在于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沉闷呆板的课堂氛围,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活跃的课堂氛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创设一个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重力”这一内容时,在实验中添加师生互动的环节。在上课之前,教师与学生猜测木球沿不同方向抛出后,其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然后,教师把一只木球举到一定高度让它落下,学生把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下地面,观察其运动过程。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地面。结合这个实验,教师再向学生解释球运动中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落回了地面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样的师生互动,掌握较好的学生会主动联系实际去思考探究,就连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对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感兴趣了。

4.巧设课后作业与拓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