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0 10:16: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篇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数量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所以农民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践行中国梦的重要群体之一。据国家统计局宣布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900斤,这都凝聚着农民群众的汗水和心血。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的最大国家,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这就意味着在农村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当代农民价值观存在的主要特点与不足

在我国,由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生活环境比较封闭,许多农民内在的价值观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存在着许多问题:

1.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含量低。农民受到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水平普遍低下,这就使他们没有时间接受高等教育,对科技含量高的技术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认为自己不需要拥有高水平的技能只要做些基层下力的工作就可以了,他们这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不求上进的思想和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不仅影响他们的下一代还导致整个社会和国家停滞不前。

2.农民的思想水平不高且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盲目跟风、盲目崇拜。有的人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集体利益被他们抛在脑后。而有的人在物质相对富裕后开始进行吸毒贩毒等国家禁止的行为。正是基于这种现状使农民内在的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既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从众性。

3.农民身上仍受到传统观念和封建恶习的影响。由于农村生活环境比较封闭,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在他们脑子中根深蒂固。他们“重男轻女”的观点严重,认为养儿可以防老,养女儿根本没用。他们甚至大操大办婚礼礼仪,重排场重人场,互相攀比,而且封建活动依旧盛行,算命、看风水等等越来越流行。这些不和谐的社会因素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他们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在农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在生命线的重要地位,也是我党政治优势所在。但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现状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在农村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变得刻不容缓。

第一,教育上加大力度。这要求我们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育合力。首先是做好基础教育,上好人生的第一课。国家要积极普及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农村的学校环境,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更要给予农村学校优秀的师资队伍力量,争取从小抓起从源头上改善。其次,在农民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后,提高农民自己改造自己的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农民的政治民主参与意识,让他们通过各种合法途径真正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如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等。认识到自己主人翁地位,从而有效的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树立会让农民更加积极主动的要求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

第二,国家社会大力支持。只有把经济基础问题搞上去,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首先,国家要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使农村中小学生感受到高科技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坚信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其次,国家在农村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让更多优秀的教师进入到农村,把知识带到农村。教师对中小学生来说就是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他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所倡导的的价值观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些学生可以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他们的家人这样逐层渗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得到更好的传播。再次,国家要在农村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既要组织文艺团体下乡进行文艺汇演还要鼓动农民自导自演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如反应农民心声和乡土民情的小品、相声、评剧等等,让农民真正铭记于心。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在丰富农民娱乐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优化营造农村的环境建设。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进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要优化农村的法治环境,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帮助农民更好的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农民自觉守法、依法维权的意识,让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上都先考虑是否合法,是否违法,始终保持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使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对农民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了解更多地外界世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蔡宇.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2]长子龙.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观念特征分析及思想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3):8-10.

篇2

1.家庭层面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确的亲情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不好;其次,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婆这些祖辈,他们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有的甚至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有限,而且大多数祖辈只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加之在农村,祖辈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在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更不能兼顾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社会层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边缘山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不想再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日子,他们想带领自己的孩子走出这片穷乡僻壤。因此,大多数农民选择进城打工,从而使子女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可以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3.学校层面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但是在偏远的农村,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这一课程,更别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了。其次,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他们渴望在这里收获知识和关爱。而大多数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关心和爱护,这也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4.政府层面

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程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再加上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大多数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子女长期“两地分居”;其次,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政府部门的放任不管,让留守儿童在其错误的人生道路上渐行渐远。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复杂综合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家庭和社会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1.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变革现行的户籍制度,鼓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与父母团圆。农民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情况,为了给予子女衣食无忧的生活才来到城市打工的。长期与子女分开也让农民工不能全心全意在城市工作,只有改变现在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孩子长期“两地分居”的状况,促使更多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使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结束远离父母的留守生活,健康的成长。其次,对进城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实行优惠的教育政策。政府应完善和推动有关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的政策,特别建立和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使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教育权益。再次,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帮助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深入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切身情况,建立以政府为主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小组,制定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的各项具体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最后,政府必须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样既能减少进城务工人员,让子女和父母团圆,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

2.注重家庭的亲情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应该从家庭抓起。第一、增强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目前,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对孩子家庭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有的父母认为,改变家庭经济环境,为孩子提供物质帮助是最重要的;有的父母则认为,只要孩子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都可以最大限度的放纵孩子,不需要父母陪伴在身边;还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教育孩子,干脆就放任孩子不管。其实,这些都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许多父母在孩子的各种意识形成的初期离开孩子外出打工,孩子缺失父母的早期教育和关爱,因此在思想、道德、情感、心理等多方面都存在偏差。所以,增强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尤为重要。如果父母不得已必须出门打工,必须增加与子女的联系,不仅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方面,也要着重关心子女的思想情感、心理健康、意识教育等方面;其次,外出打工的父母必须为留守在家的子女挑选一位合适的监护人,多与监护人联系,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第二、为孩子挑选一位合适的监护人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看管或者寄宿在学校,祖辈由于身体状况、知识水平、生活条件等原因不能照顾到孩子的方方面面。要么放任孩子不管,要么溺爱孩子,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甚至有的祖辈只关心孩子的衣食起居方面,而对孩子的学业、心理发展等方面一无所知。寄宿在学校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更是一步步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轨道。所以,外出打工的父母必须为孩子挑选一位合适的监护人。这个监护人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更应该对孩子的学业、心理、思想等各个方面负责做到真心关心孩子,补足孩子从父母这里缺失的爱。监护人还应及时与学校、父母联系,了解孩子的一切情况,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3.加强学校方面对留守儿童的重视

第一、建立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在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学校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学校一般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许多留守儿童有了心理问题也无处倾述。所以,学校应建立老师———学生之间的的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学生的关心,老师的关爱,最终促进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健康成长。

篇3

【中图分类号】F323.6.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6-0161-05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带动广大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今农村发展的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包括文化知识、思想政治、劳动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这些使他们成为人才,并能够保持领先发展的前提条件。从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的上述综合素质的实践考察来看,农村实用人才初步具备了劳动技能、生产技术、管理能力,但显得不足的是文化知识,而最欠缺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恰恰是农村实用人才能够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壮大的旗帜、成为一个农业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因此,要想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发展中可持续的带头作用,不仅要在知识、技能方面加强培养,还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一、思想政治素质是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中的灵魂

在现代竞争中,人才是关键,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实用人才就是竞争和发展的关键。从人才(包括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和竞争的特点和规律来看,其外在衡量尺度通常是人才的创造创新能力以及产出的价值和绩效,而内在的尺度则是综合素质的较量和比拼。在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中,身体、知识、技术、管理等素质备受重视。而具有更高层次和行为引领作用的思想政治素质常常被忽视。事实上,“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谓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个人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是由思想认识、思想情感与思想方法三个因素组成,这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构成了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多元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它对农村实用人才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成长、发挥作用具有引导和保证性作用。

从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构成来分析,其各个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是以一个整体在运行并发挥作用。很难分清——也没有必要分清是哪种素质在发挥作用或作用力大小、强弱、好坏。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学理分析还是实践印证,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中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地位、功能、作用力的确存在着差别。对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中各个素质的差异性剖析,既可以凸显本文论证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且这种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的素质。

从理论层面讲,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素质群,其中不同的素质处于不同的位次,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实践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培养和塑造方式和途径。在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其一,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和灵魂,是第一素质。由于思想政治素质讲的是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观念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这是管人的思想方向、管行为的素质,这种素质对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有战略眼光,谙熟国内外形势、理解政府政策的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没有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事可做,但做不了做不大做不强事业,有眼光但没有开阔的视野。思想决定眼界,视野决定了实际的发展。其二,文化知识素质,体现了人才的知识积累,对劳动技能、技术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同时也影响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种素质是靠教育和读书得来的。我们往往以受教育的学历来简单地衡量。可以说,文化知识是个人素质提高的基础。其三。劳动技能、技术、管理等素质,这是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中的生产经营素质,是实践性的素质,也是农村实用人才中的关键素质。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这种生产创造能力。由实践能力素质转化社会生产能力和效果。但这种素质也最容易获得,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学习,就可以初步具备这种生产经营素质。此外还有身体健康素质。这是基础素质。因此,在农村实用人才这些素质群中,身体素质是基础、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文化知识素质是条件、实践素质是目的,这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

从实践层面考察,当前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依照现有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来衡量,应该是按照这样的排列顺序:劳动技能、技术、管理等实践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也就是说,在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实用性的素质比例大,而处于灵魂地位的思想政治素质则处于最低的排位。产生这样序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其一。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由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的生活,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我们选择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快速地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农村实用人才也正是在这样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快速地成长起来。他们也都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成为一个方面的人才。其二,符合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阐述了社会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力量、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文化、思想道德的进步。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因此,可以讲。农村实用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一开始并非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和远大的理想信念,而是在追求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成为一个方面的实用人才的。

实际上,从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路径来考察,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农民改善生活的内在动力,市场经济竞争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外在压力,共同汇成了农村实用人才产生和发展的合力。以武陵山区为例,武陵山区是民族地区,它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其区域资源禀赋好,资源相对富集,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大。如何在这样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中发掘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笔者认为,必须根据地方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针对资源特色,培养相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这些实用人才的成长又挖掘和发挥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把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的产生和成长的轨迹一般是从特色农业人手,在围绕烟叶、茶叶、畜牧、中药材、林果、高山蔬菜、旅游等开发、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了一批种养大户、林果专家、科技能手、经济能人、经营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但是这种实用人才成长的路径和培养方式,自然没有能够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政府的有关培训也侧重于快速脱贫致富的生产技能、技术的培训。因此,在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就普遍存在着一个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农村实用人才很难成为优秀的可持续的人才的现象。

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的要求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农业生产日益科技化、专业化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越来越靠制度的创新和人才的力量。在现实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实用人才对农村经济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质”:即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发展阻力。但总的权衡,积极的作用大于消极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生产特色、技术专长、经营能力,并借助自己的生产经营项目和能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生产致富。比如,在农村出现的种养大户和生产能手,他们往往具有种植或养殖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具有一定的种养规模和经济实力。他们通过成立农民专业社,或直接的生产帮带指导的方式,带动了一批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户生产致富。对于农村经营管理性的人才,他们通过创办的农业加工企业,不仅自身增收,而且也安置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消化当地的农产品,解决了农民生产销售的问题。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他们往往是生产能手、经济能人、种养大户、经营管理行家,他们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数十户和更多的农户从事同类生产经营。对于技能带动型人才,他们拥有一门以上的特长和技能,能够向其他农民传授本人所掌握的技术,农村经纪人则专门从事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引进实用技术、传播科技信息等对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益的各种中介服务活动。

(二)农村实用人才农民致富的榜样和领头人

农村实用人才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领农户生产,在这个带动过程中,其自身也先富起来。比如,在农村实用人才中,由于生产的规模、从事的农业生产品种的价值大,其收入比一般的农户要多,在农村是先富起来的。从实践和经验来看,农民企业管理人才的收入是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种养能手的收入是本村劳动力平均种植规模5-10倍以上,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受益或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其他农户平均水平3倍以上。养殖能手的收入是本村劳动力平均种植规模5-10倍以上。农村经纪人的收入是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以上。同时,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的农户的收入也高于一般农户。2009年底。湖北省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428个,从社员和非社员的人均纯收入对比来看,前者比后者高出30%以上,其中25%的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比非社员高出50%以上。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年纯收入普遍高于当地从事同类产业的农民年纯收入平均数15-60%。

(三)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内容全面的工程,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因此,农村的社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在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中,真正走在前面的是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农村直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的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村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并能代表当地最高水准的民间艺术家、手工艺人;从事民间体育活动的人才,也包括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才、医生等,他们是农村社会的精英,是农村社会繁荣的需要:二是农村社会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乡村管理人员,有村小组长以上的村干部等,这些人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由于我国乡村治理是村民自治性质,这些人不具备官方身份,依然由农村比较优秀的人才担任,从而形成了乡村管理人才。离开了这些人才,农村社会就难以正常的运行。在农村,大凡是属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往往也是当地乡村精英,他们在农村社会中影响力比较大,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常常在自己富裕之后也不忘为乡村社会建设作贡献,有的出资修路,有的支持教育办学,有的在文体活动方面进行投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的力量。

农村实用人才除了具有上述的积极作用之外,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作用。这种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觉悟不高,在农村资源占有使用和利益分配上侵害了一些农户的利益,没有能够很好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一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把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的手段,没有对社员进行很好的服务。没有起到帮带支持作用;一些农村经纪人在销售服务中对农户有坑蒙骗的行为,不能做到公平交易。有的经济能人在和农户经济交往行为中有欺行霸市的现象,还有一些先富起来的实用人才对乡村政治进行不当的干预行为,等等。尽管这些现象和行为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是个别或偶然现象和表现。但它毕竟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积极作用的发挥。损害农村实用人才的正面形象。

总之。从当前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和表现来看,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的地位和作用是明显的。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作用,这除了不断地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文化知识等素质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素质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地位的重要性,而现实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则是个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政治意识单薄乃至空白,小私有制思想浓厚,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二是对传统的宗教、封建的东西抵抗力差。三是没有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篇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9-1

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大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的速度迅速提高。但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会在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冲突,更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并出现各种问题。那么,在信息网络新阶段下高校对农村生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农村生源大学生的现实状况

我国当代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很多是在逆境中成长,经过残酷的竞争中走入大学校门,他们勤奋刻苦,有着较强毅力,不追求物质攀比。但由于受到个人经历、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毕业生走向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同学们在完成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

首先,由于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历史、社会的种种原因而产生的城乡巨大差异,让来自农村的学生承受了更多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就业压力,更容易滋生诸如心理等各种问题。其次,从教育因素上讲,由于师资水平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农村初高中阶段对提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很难展开,而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的灌输式教育下的学生大多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在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尤显被动,在进入与社会接轨更加密切的高校后,由此导致了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的模糊与困惑。再次,从家庭环境的背景因素讲,以农耕为主的家庭背景的农村生源学生,受到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更为深刻,其思想上的表现更多的倾向于保守、服从。最后,高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特点,与农村生源大学生所习惯的封闭式、服从型、填鸭式产生矛盾。这种对大学环境的极度不适应,也使得他们对人际关系缺乏信心和信任,最终产生了交流上的障碍和性格上的缺陷。

2 对农村生源大学生特点的深层分析

2.1 强烈自尊心与严重自卑感之间的矛盾

农村生源的大学生能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艰苦奋斗进入大学,在亲戚和乡亲们的眼里始终是作为优秀分子的楷模。因此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但是入校后环境的变迁和来自外在的各种压力,又极易使他们从过分的自尊走向自卑。大学同学之间物质水平的悬殊、缺乏其他同学多才多艺的才能,在绚丽的大学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长处和自信,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又变得更加自卑,而强烈的自尊心又要去掩盖这种自卑,长期下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封闭。长期内心的自尊自卑的冲突,往往形成他们自尊而又自卑、坚强而又脆弱的两重性格,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缺乏坚强的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失去许多培养能力发展自我的机会。

2.2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冲突

由于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对社会现实往往有更深层的认识和思考。他们渴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命运,甚至期待自己学业有成后能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尽一份力,于是他们选择了一条靠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然而近年高考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就业形势变得愈加不容乐观,大学毕业后能否就业越来越没有保障。“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业看关系”等一些社会现象也使得他们不断怀疑自己选择的道路。与城市同学相比,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一无关系,二无经济基础,上大学都是靠竭尽家庭的全部经济能力甚至不惜高利息借贷,而大学毕业后能否就业越来越没有保障,使得自己对未来背负了很大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反差 ,也造成他们心理上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3 怎样做好农村生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只要经过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和合理栽培,这些学生会茁壮成长并能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3.1 引导农村生源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上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念,我们应当帮助大学生去伪存真,坚持正确的主流导向,运用明确的态度和科学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他们任何时候都应站在时代前列,思想、文化都应体现时展趋势,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完善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政策,使高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在校农村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3.3 创造一个健康的校园风气

要在高校校园内建设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校风,创造一个同学们能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和谐校园,消除那些虚荣攀比、盲目崇拜等容易误导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风气。

3.4 注重农村生源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

农村生源大学生由于起点低,大多学生文化知识面较窄,综合素养差。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篇5

前言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和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价值观偏离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环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因素。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利益关系多样化,一些领域出现道德沦陷,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多发生。封建迷信活动,,黄毒的社会丑相浮出水面。随着手机、网络的发展,农民同样能接触大量不良信息。有的人的价值观念会被不良信息侵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农民思想多元化,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农村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群体存在盲区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农村男女青壮年大都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人口流动越来越快。他们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成为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这样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题的差异变大,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参差不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统一展开。

(三)教育机制缺失,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整的教育工作机制,教育工作零散,可有可无。从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缺乏甚至没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人力物力的投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忽视。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薄弱,导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处在窘迫的境地。

二、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经济发展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处在落后的地位。经济落后就更加没有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投入,使得基础设施陈旧、匮乏。这不仅表现在村委会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学校教育的基础设施中也有所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大社会环境中,这条定律适用,在农村这个小环境中也同样适用。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快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意识方便的教育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农村教育者素质的欠缺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信息。由此可见,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者把握教育内容与方向,对受教育者所接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决定作用。然而,一般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素质满足不了作为教育者的要求。农村经济落后,基础条件差,高素质的教育者不愿到农村工作落后地区农村现存的教育者年龄比较大,所接触的知识有限,满足不了受教育者的知识需求。教育者素质的缺失,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的重要因素。

(三)农村群众素质的欠缺

现在农村存在的大部分中年以及老年一般为接受教育甚少的人群,他们的素质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对许多社会不良现象的认识不够透彻,判断力低下,立场不够坚定,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价值观念的偏离。思想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这些人群比较容易参加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等危害社会的活动,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难题。

(四)整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

这个问题不仅在农村有所体现,整个社会环境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用的观点依旧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们思想观念改造的武器,其目的是将人们引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是让人精神丰富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搞好了,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政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间接的推动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三、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政府跟人民的共同努力。扶持农村工业发展,让农民不只靠农业回报为经济来源,为农村青壮年提供当地就业的岗位,减少进城务工人员,减少人口流动,发展农村当地经济。政府引导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待遇,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吸引高素质的教育者。

(二)确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团结广大农民,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经营、懂技术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目标。培养塑造新型农民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农村的各种思潮。使目标深入人心,成为激励农民向前发展的向导,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同志带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四)建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当前对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不完善、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是一个致命伤。要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性运行,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运行机制。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监督机制、激励惩罚机制等等。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制定教育的计划与措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走过场、走形式。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保障,才能有效的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农村干部以及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所以我们要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为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方面

学校是高中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高中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高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1.1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被轻视

思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广大农村高中的思政教育课在提高高中生的思想素质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受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和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形成思政教育可有可无的局面,思政教育课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连教学课时都得不到保证。大部分学生也对思政教育课产生偏见,认为该学科是副课,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1.2 思政教育课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主动地位,起着主导作用。①农村高中缺乏高素质的思政教育队伍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政课的正常开展。农村思政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由于思政课不被重视,大部分教师都出现了工作懈怠、没有成就感的现象。不仅如此,在农村高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思政教师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老师内心并不认同教育要求,只是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出现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状况。

1.1.3 教育方法不当,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首先,农村高中现行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依然是简单说教和灌输,缺乏创新,忽视了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感到课程乏味,失去兴趣;其次,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也采取管、压、控、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带有很大的强制性。高中生逆反心理强,管得越严,反抗得越厉害。教师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产生距离,师生关系不融洽。第三,农村高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不科学,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当前农村的情况,脱离农村高中生的具体生活体验,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知行脱节现象,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1.2 家庭方面

家庭是影响教育对象尤其是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特殊性。②

1.2.1 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隔代教育影响高中生思想素质健康发展

据全国妇联2007年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农村部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关心和重视不够,家庭教育薄弱,祖父母成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形成了一种隔代教育的现象。隔代教育这种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村教育模式,不利于高中生的思想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1.2.2 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教育目标及教育方法不当

农村家长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力不从心。部分家长依然存在小农思想的狭隘意识,推崇读书无用论,并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孩子,要求孩子中途辍学跟自己外出打工。尽管一些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时不问原因就对孩子拳脚相加,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高中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强,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子女教育环境,还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③

1.3 社会方面

1.3.1 社会环境复杂,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许多高中生都拥有了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农村高中也逐步配备了电脑、机房和网络等现代教育设备,农村高中生通过网络了解外界,开阔视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同时感受本土文化与异域思想的强烈碰撞。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对学生群体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渗透,高中生心智很不成熟,对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和知识无法分辨筛选,易在盲从中失去理性,产生思想上的混乱。部分高中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从而加剧了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

1.3.2 封建迷信思想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困难加剧

目前大部分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很严重,一些家长不仅自己相信,还对自己的家人灌输迷信思想。高中生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鉴别能力,很容易被封建迷信思想迷惑,直接影响着他们优良思想品质的形成以及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封建迷信错误地引导了青少年学生对自己命运看法,是一些学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甚至失去了竞争的勇气与动力,这不仅阻碍了高中生对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吸收,还让他们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

2 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总书记曾指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学校、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要一起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④面对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积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综合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为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参考的视角。

2.1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

首先,农村高中政治教师要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智能素质以及人文心理素质等,更新现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次,学校要加大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加大在思想政治课上的投资,引进一批专业的、年轻的政治教师。第三,政府要改善农村高中的教师待遇与办学条件。政府通过加大对农村高中的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待遇,只有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教师才会有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第四,农村高中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学校甚至连多媒体都没有,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2.2 学校转变思想观念,突出思政教育的地位

在农村高中,一直都将思想政治课作为副课来对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的极大误解。农村高中的学校领导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将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要性。同时,学校还应将思政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让学生在学校的每分每秒都身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之中,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3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由“师本”转向“生本”。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身份,做到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到知、行、情相统一。摈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建立积极引导—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容许学生存在不同的意见,课下和学生深入讨论,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思政教育切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教育氛围,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

2.4 提高农村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⑤要提高农村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须从家庭教育着手。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完整的爱。最好有母亲在家照顾孩子,即使都在外,也要经常抽时间回家看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家庭里,孩子才能茁壮的成长。其次,父母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要多宽容,少惩罚,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再次,政府应该在农村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2.5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形成一体化的思政教育环境

农村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进行联系沟通,让学校帮助孩子教育。此外,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净化社会环境,例如对学校周围的网吧定期进行排查,限定学生上网时间,对家里父母封建迷信的要进行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汇聚合流,从而取得良好的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注释

①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80.

② 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150-151.

篇7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024―01

新媒体的发展变化,给新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把新媒体运用、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把新媒体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进而取得符合时代要求和特征的新成果。

一、农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农村,很多家庭都是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基本都是隔代教育,家庭思想、道德、心理教育基本缺失,导致孩子的思想和心理都很脆弱。这也是目前农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2. 学校教育的弱化。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农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却并不理想。传统的教育思想、理念仍占据主导地位,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只注重学生的分数,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思想和道德教育。

3. 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农村父母在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引导方面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的方式,这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留守儿童在许多人眼里被定义为弱势群体,使他们觉得自己属于边缘人群,无形中他们的自信心就被削弱了。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监管,以及自身思想意识的不成熟,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不良思想观念的诱惑,这非常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媒体环境下农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信息杂乱,良莠不齐。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开放性和随意性,信息内容十分复杂,如果缺乏辨别能力,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有很大的影响。(2)违公德的信息泛滥。在手机、互联网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文字、游戏在传播,特别容易使思想不成熟、辨别能力弱的青少年受到误导,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3)管理、监督难度大。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开放性、随意性,传播速度快、渠道广,因此对信息传播的监管难度很大。

2.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1)突破了时空界限。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而新媒体突破了界限,是互动式、多元化的学习交流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2)创新了教育模式。新媒体特有的信息整合和互动式的传播方式,真正实现了互动式教学。同时,新媒体能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得学生能真正地畅所欲言。(3)提供了广阔平台。借助新媒体信息的整合和互动性等优势,既可以继承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可以结合视、听、触等多方位的体验与享受,传播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从而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和方法。(4)增强了自主性。通过新媒体,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息,这种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篇8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62-0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立项项目《高校农村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SZ012)

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学扩招,加上企业改革深化,效益不好的企业越来越多,加上农民收入不高,出现贫困的家庭数量还十分庞大,这就导致我国的贫困农村大学生人数增加迅速。我国高校农村贫困生指来自农村的由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拮据,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者支付教育费非常困难的学生。教育费用包括:学杂费和生活费。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高校农村贫困生的问题,目前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对于如何资助他们,又该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很必要的,首先,要分析高校贫困生都存在哪些问题。

(一)重视经济补助,忽视思想教育

目前,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提到高校农村贫困生,大多数都看到了他们经济的困难,重视经济资助和为其创作勤工俭学的机会,但是,对于这些学生的思想状况关心的少,容易忽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在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的问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够,纪律观念淡薄和不热爱集体等不良现象。

(二)对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不够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风气思想复杂,都对高校农村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他们的心理压力大,当成绩不理想时,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会感觉对不起家人的期望,心理出现焦虑,加上很少找人倾诉,大学校园里的业余文化活动,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参加,容易出现悲观、自闭的心理障碍问题。极端的容易抱怨社会,仇恨国家。可是,当前,在高校,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些,都导致了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

(三)对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状况认识不足

在我国社会上,都认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过高估计了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思想道德水平。认为只要能够给予他们经济补助,就可以了,忽视了来自农村大学生在身上暴露出的心理问题、诚信不足、思想道德问题;高校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部分农村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动非常大。对于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认识不足,也导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二、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经过我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选的农村大学生,能够在经济条件不好,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走到高校就读,说明这些农村大学生,不但聪明,而且适应能力极强,对于农村贫困大学生要采取一些措施,关心教育他们。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目前,开展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首先了解贫困生的心理需求状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多渠道的获取贫困生的工作方法,,比如:和贫困生谈话、查询学生档案信息、调查问卷了解等方法,能够全面、准确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然后,才能开展有针对性,具体实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开展高校农村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高校教师必须充满爱心、耐心。

(二)进行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多方举措,因势利导

首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经济帮助的时效性,贫困生很多心理上的变化都和自身物资缺乏有关,高校可以通过发放助学贷款、奖学金等方式给予其经济帮助。在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上,注重育人功能,帮助贫困农村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自爱的思想品格。高校提供勤工俭学机会,为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经济上宽裕了,能够让贫困农村大学生重视自我改变的观念,通过社会的帮助,可以增强他们的时代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其次,利用节假日,高校活动日等时间为贫困大学生创造心理帮助机会。

高校的大学生因为经济上的贫困,往往利用节假日和学校活动时间,留在学校打工赚钱,进行家教等方法改善自己生活,但是,每逢这个时间,又是高校冷清的时候,普通大学生都回家了,贫困生孤单的生活在学校里,心理上必然发生一些不良的变化,孤独、社会不公平不合理感等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时,高校要抓住时机,对于这些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共同准备年夜饭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培养他们不孤单,勇敢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再次,树榜样、学新风,激励高校农村贫困生。

对于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倡导新风的办法,激励他们向优秀的贫困生学习,增强他们自立自强的信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鲜活的贫困生优秀事例,可以引起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共鸣。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就要学会用先进的优秀贫困生典型,来激励和帮助在校农村贫困大学生,树立奋发有为,自强自立,坚韧不屈的人生理念。树榜样、学新风,激励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坚强起来。

(三)加强诚信教育,注重培养“报答”教育

当前,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都是怀着感激的心理,感恩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和社会曾经给予的帮助,这就是“报答”教育,高校教师要及时利用贫困生这一心理,进行“报答”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会感恩,增强诚信的心态。为贫困生心智成熟,成才成人做好心理准备。让他们怀着满腔热情报恩社会,增强其自信心,健全其人格和心态。在诚信教育方面,要让贫困生感受诚信的重要,增强其主动践行的信心,通过一些诚信实例和诚信现象,进行深刻教育。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高校农村贫困生的人格健康

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在经济困难和不好的学习条件中成长起来,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大学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多关心,多进行心理疏导,培养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对于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要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会社会交往,解除心理障碍,完善他们的人格。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要让贫困生学会倾诉,学会用积极的心态与人相处,不逃避,要积极参与;另外,要创造机会,让贫困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公益宣传,都会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有帮助,让他们积极入世,学会社会的参与,完善他们的人格健康。

三、结语

针对高校农村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很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分析高校农村贫困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农村贫困生在思想上出现的政治教育不健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心理诚信教育、“报答”教育、推动以学生为本的健康教育,丰富发展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农村贫困生完善人格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条件。开展针对高校农村贫困生的研究,有利于高校农村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为其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人格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必要,林蔚,刘声.中国高校300万高校贫困生在苦读[J].中国青年报,2002-2-21

篇9

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更注重体现它的育人功能,它要求课程的实施要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社会道德规范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是非、明事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格健全、道德高尚的公民。

一、当前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理念陈旧。职业学校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保持着高考指挥棒指引下的应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深受课本的约束,过分注意课本中知识点的教学,存在着就着课本讲课本,缺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政治素养和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学方法不活。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学科特点的影响,再加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上方法欠缺,课堂教学中很少对学生进行兴趣、激情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缺乏新鲜感和必要的刺激,导致课堂教学死水一滩,没有波澜。

三是教育力量薄弱。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由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实施。由于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能迅速跟上,同时,一部分青年教师参与政治思想工作教学的时间较短,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工作方法、工作责任心及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四是联系实际不强。当今时展一日千里,今天的职校生就是明天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所以教师必须站在发展的角度,对学生适当的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观点来观察和分析当前形势,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观念去引导学生,不断的增加心理承受力,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多数教师还很不到位。

以上存在的问题,迫使每一位职校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树立新时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千方百计寻找出最佳的能够适应职业学校实际的教学思路并付诸实践,使课堂教学从陈旧、呆板的死胡同中解放出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的措施

1.注重理论引导

首先要有的放矢,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否则道理一大篇,实际不沾边,“隔靴抓痒”,学生不仅没有兴趣,而且会厌烦和反感。其次 ,要采取民主讨论的方法,要把自己摆在与教育者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以同志式的态度平等的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共同磋商,相互帮助和提高。其三,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以便更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主动性。

2.注重情感感化

情感感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真挚的情感,运用尊重、理解、关心、信任等态度从情感上影响学生、感化学生。第一,教师要安心本职工作,一个不安心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人,很难设想能以充沛的激情去影响别人,感化别人。第二,要以真诚、尊重、理解、关心、信任的态度对待受教育者,尤其是对后进生要从同情、关怀、体贴如手,用真挚的情感,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千万不能以训斥、挖苦的态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第三,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作为朋友,多帮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困难,不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先亲其师,后信其道。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坚持做到以情动人,用真诚去取得信任,温暖去启迪心扉,用友爱去取得情感上的沟通,从而达到思想上的一致,政治课教学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注重典型示范

典型能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时展的方向,典型人和事,包含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树立典型,通过典型事例的宣传和推广,能激发学生奋发上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榜样树立以后,就如同一面鲜艳的旗帜,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如同盛开的鲜花,令人赞美和羡慕,从而激发起向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学习的热情。

4.注重寓教于乐法

篇10

历史实践证明,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也不例外,通过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见便捷,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农村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看,网络文化的发展,拓展了农村中学生的视野,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维意识的发展,完善学生的道德法制意识,使学生的树立开放精神。

(一)网络文化对促进农村中学生独立意识的积极影响

农村中学生的传统意识较强,在家听从爸妈的教导,在学校听从老师的教导,而自身独立意识则较为薄弱。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主动地自由地发表言论,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像课堂教学,接触的内容都是教师精心挑选的。学生在网络上可以自主地浏览信息,发表看法。可见,在网络文化中,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自由选择,自由地作出决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网络文化对农村中学生道德法制意识的积极影响

农村学生的法制意识普遍较为薄弱,虽然目前网络法制仍不健全,但是,网络世界具有自身的法则。在网络中,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大家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中学生参与网络平台,就会不自觉地遵守其规则。经过网络的犀利,学生也会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法制意识。道德法制意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遵守道德法律。

(三)网络文化对农村中学生开放精神的积极作用

网络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可以为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的农村中学生提供更多的与社会接触的平台。通过网络,农村中学生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接受外部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弥补农村学生视野狭窄的问题,及时地让学生了解到外部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一种开放地心态,对任何事物都以一种开放地精神来迎接、来对待。

二、网络文化对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

中学生大都处在身心快速成长时期,心智不成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还在形成过程中,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更是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农村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监督环节比较薄弱,学生的家长要么是文化程度偏低,无法认清事情的利弊,要么就是在外打工,孩子属于留守儿童,过于自由。再加上网络这一开放式平台,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也会渗透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而中学生处在约束力和辨别能力较低的阶段,其思想很容易受到片面信息和负片文化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行为。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中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沉迷于网络,忽视了现实生活,不喜欢与人交往,很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阻碍了其人际关系的发展。例如目前一些中学男生过于沉迷游戏,信奉武力,再加上血气方刚,很容易出现使用暴利手段解决问题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还有一些父母在外务工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率正在逐年上升,这也与网路暴利文化的传播具有密切关系。此外,网络上的言论大都属于匿名留言,约束性小,再加上中学生涉世未生,认识片面,很容易被网络上的错误言论所误导,导致思想上的偏激,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扭转学生的认识将十分困难。网络的虚拟性还会导致学生原有道德标准的弱化,与现实生活的道德标准相背离,造成学生道德判断的双重性。

三、网络文化影响的对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看清其利弊的同时,学校应肯定网络文化在培养农村中学生独立思想意识、道德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在德育领域,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学校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此外,由于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较低,首先,老师应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不断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查阅信息、辅助学习的能力。其次,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有效工具,实现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即时性。最后,教师在网络文化影响下,应积极使用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对互联网上的事件、新闻等涉及到道德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一方面新鲜的话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从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桂梅.浅析农村中学的道德教育[J].今日湖北(下半月).2011(3).

篇11

1.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

经济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经济收入的有限必然导致教育投入的缩水。尽管国家特别关注教育问题,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但是,对于有些农村学生家长来说,在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的经济收入一直呈低水平,对其子女上初中、高中、大学的经济支持度就低。

1.2“读书无用”思想泛滥

近年来,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打破了过去上了大学就包分配、吃国库粮的格局,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统一包分配,而是实行“双向选择”,机关事业单位招录都是“逢进必考”。也就是说,举全家之力供养孩子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找得到好的工作,这种现实严重挫伤了农村家长希望孩子读书成才的积极性,使他们滋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

1.3 思想政治课中考分值比重小

随着中考体制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小,无论是在教师眼中还是在家长和学生眼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科,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视程度降低。例如,2011 年临沂市中考,总成绩860分,思想政治课50 分,还不到总成绩的6%,分值比重很小。

1.4 思想政治课教师力不从心

由于思想政治课在中考中所占分值有限的缘故,平时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间安排相对不足。不论是自习时间还是辅导时间,见到的往往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教师的身影。

同时,有些教师也给学生灌输学习思想政治无用的思想,致使思想政治课学习时间被占用现象时有发生。

1.5 学生歧视思想政治课现象严重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受到学生的严重歧视,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即使是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做数学题或者学习其他科目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思想政治课学习量很难保证。 转贴于

2对策

2.1 多种措施提高农村经济收入

2.1.1 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对农村农民经济扶持和帮助力度,为农村子女上学提供可靠经济基础和保障,缩小城乡差距。

2.1.2 农村农民积极进取,抓住国家的一切惠民政策,如种粮补贴、生猪养殖贴息贷款等好政策,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努力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为家庭增产创收。

2.1.3 积极响应国家的好政策,主动争取国家的各种贴息贷款,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从而使他们各自的家庭收入逐年增加。

2.2 强化教育,杜绝“读书无用”思想

读书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举措。即使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不管在哪行哪业的人都要有较全面的知识。成才不在于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 转变教师思想政治课教育观念和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