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1 14:44: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小学生年龄小,易盲目行事,自身的安全意识往往不强。主要表现为:在校内外活动只顾好玩、不计后果;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明辨善恶能力差;不注意用电、用火、用气和出行安全,存在侥幸心理;意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可能给自身、他人、家庭、学校带来危害。因此,必须通过多途径的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2.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目前,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益复杂,有的学生染上恶习,以大欺小,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校园外的不法分子、对社会不满者以及心理变态的人层出不穷,骚扰学生、校园暴力的例子接二连三。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巧妙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保护小学生的迫切需要。
3.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是落实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
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具有加速培养合格人才的作用。开展安全教育,从学校的角度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小学生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其学习和生活又必须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小学生安全教育恰恰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二、增强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高,学校、家庭、社会等都是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能促进其良好安全习惯的顺利养成,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1.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导力量
业务过硬的安全教育团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够促进小学生安全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建设需要一批专业的、过硬的安全教育团队。这一团队应该由若干名优秀的安全干部、一整套负责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组成。学校开展全面的小学生安全教育,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把学校举行各种活动的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学生。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2)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的施工场所,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实验室、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等;(3)研究四季的险情变化,挖掘安全教育题材,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发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结合实际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四是开展地震、火灾、踩踏、食品、交通等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教给学生基本的逃生技能及自救、互救方法;五是发动全体师生兼任校园安全员,一旦发现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等及时告知学校领导。
2.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及其家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虽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举一动都有着润物无声的示范作用。家长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安全教育。如,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生活中,正确使用电器;离家前,检查水电、煤气;空闲时,引导孩子正确逃生等。
3.家校合作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全方位落实小学生安全教育,强化家长的安全责任,学校应举办培养小学生安全习惯为专题的家长学校,把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及行政法规等告知每一位学生家长,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根据实际需要印发《告家长书》,要求家长加强周日、节假日和寒暑期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通过家访、发送手机短信、电话联系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避免孩子意外事故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另外,学校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积极落实留守小学生监管责任,与留守小学生的监护人签订校外监管责任书。同时,学校积极履行告知义务,把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如学生生病、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等,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社会媒体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补充
除了学校、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外,还需要社会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简报等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各种媒体的力量,营造安全宣传氛围。比如,推出动画片等小学生喜欢的节目时,有意识地植入公益广告。社会媒体只有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安全引导,才能激发起他们模仿的天性。只有长期坚持这种教育方式,就能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导力量,并要积极发挥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社会媒体的作用。为了让小学生茁壮成长,我们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1 当前小学生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
1.1学生家长安全知识匮乏。家长与孩子间充满信任,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知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当前,部分家长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教育经验,不具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小学生玩火、电等危险项目时只会受到责骂、责打,却不告诉他们不能玩的原因及危害,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也有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吃穿和成绩,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脱给学校和社会。而且家长自身还带着小孩闯红灯,影响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因此,孩子的安全成长,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2当前社会没有足够重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形势的变化,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发生了变化。当前,各地众多安全事故发生时,人为逃避责任,往往隐瞒实情、封锁消息,加之群众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使得肇事者逍遥法外。
1.3学校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当前,政府部门、学校领导对于学校安全非常重视,各学校的安全硬件设施也是比较到位的。但由于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安全意识淡薄,总抱有侥幸的心理,对学校布置的安全任务以应付居多,对学生教育力度不够。如,每天晨检不到位,安全演练不重视,安全教育不开展,常规排查不落实,安全漏洞不整改,对于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视而不见等。如,有的小学生自行车带人、有的家长助力车带着两个甚至三个小学生,而教师看到却不管,因此,教师未树立“全员安全员”的意识。
2 增强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2.1 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导力量。业务过硬的安全教育团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因此,学校建设需要一批专业的、过硬的安全教育团队。这一团队应该由若干名优秀的安全干部、一整套负责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组成。学校开展全面的小学生安全教育,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的施工场所,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实验室、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等;(2)把学校举行各种活动的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学生。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3)研究四季的险情变化,挖掘安全教育题材,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发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结合实际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4)开展地震、火灾、踩踏、食品、交通等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教给学生基本的逃生技能及自救、互救方法;(5)发动全体师生兼任校园安全员,一旦发现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等及时告知学校领导。
2.2 家校合作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全方位落实小学生安全教育,强化家长的安全责任,学校应举办培养小学生安全习惯为专题的家长学校,把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及行政法规等告知每一位学生家长,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根据实际需要印发《告家长书》,要求家长加强周日、节假日和寒暑期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通过家访、发送手机短信、电话联系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避免孩子意外事故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另外,学校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积极落实留守小学生监管责任,与留守小学生的监护人签订校外监管责任书。同时,学校积极履行告知义务,把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家长。
2.3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及其家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虽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举一动都有着润物无声的示范作用。家长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安全教育。如,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生活中,正确使用电器;离家前,检查水电、煤气;空闲时,引导孩子正确逃生等。
2.4社会媒体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补充。除了学校、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外,还需要社会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简报等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各种媒体的力量,营造安全宣传氛围。比如,推出动画片等小学生喜欢的节目时,有意识地植入公益广告。社会媒体只有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安全引导,才能激发起他们模仿的天性。只有长期坚持这种教育方式,就能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分析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与各方疏于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及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技能缺乏有关。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78
在我国,中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年龄在6~15岁左右,由于年龄尚小,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不足,所居处的环境日益变得复杂,安全性相关的问题逐渐成为威胁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方面,且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理念的脱节,区域教育的不平衡性,安全教育在学校内大多流于形式等等,中小学生的安全保障是丝毫不容乐观的。频发的中小学生校园安全事件,说明学校安全工作从教育到保障皆存在“缺位”现象,抓好安全教育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治本之方和长远之策。
1 影响中小学生安全的问题
1.1 安全问题的表现
传统的威胁中小学生安全的问题,比如:溺水、雷击、车祸、踩踏、食物中毒等。如果要做一个问题排行榜的话,交通安全事故无疑是榜首。全国每年约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伤残、死亡。如何让学生们安静地迎着阳光上学,不用担心那些飞来的横祸,如何让大人们不用心急火燎地接放学的孩子,不再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回家,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另外,公共卫生问题相当突出,含三聚氰胺的劣质奶粉、地沟油等让人谈之色变,如果说生活简单的等于衣食住行,那食和行自然是人们美好幸福生活的必须,同样应放在建设和谐校园,构建青少年安全成长环境的首要层面。
另外,新问题层出不穷。以前的中小学生,手机电脑都很少接触,大都处于一个相对闭塞也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而如今,可以轻易地看见小学生玩着手机、平板电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大多过早接受各种各样的有益或有害的信息,暂且不谈这些信息的优劣,在这个通信极端方便的环境下,网络上散布的各种不良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等各种手段威胁心智不成熟的学生的案例也已经屡见不鲜,而应对这个新环境新形势的方法策略却跟不上步伐,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威胁中小学生身心安全的重要组成方面。
1.2 安全教育游离主体教育之外,亟需重视
与不容乐观的安全环境相比较,安全教育的现状同样让人忧虑。相当多的学校一边大会小会强调安全问题,另一边却恨不得将学生的所有时间安排。当堆积如山的书摆在课桌,当沉重的书包压在学生的肩膀,当我们一边埋怨着教育体制,一边摧残式、填鸭式向学生灌输各种公式、做题技巧,一边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高举应试教育的大旗,向更高的升学率进军时,教育的初衷离我们远去,安全教育也被遗忘。所以说,安全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游离于主体教育之外的,亟待我们通过更科学、更生动有趣的方法,更端正重视的态度来对待。
1.3 威胁学生的安全问题在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皆有不同重点
安全问题多如牛毛,然而却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准绳。城市与乡村,中学生与小学生面临的问题却有很大的区别,而同一个城市不同地区,同一所小学不同的年级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总体而言,年龄段偏小的学生遇到安全威胁的机率更大,城市地区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城市区域受到交通安全威胁更多,乡村地区则主要是寄宿制学习的食品安全、教育投入不足、资源落后为起因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同问题区别对待的方法来预防、解决发生或未发生的安全问题。
2 解决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建议
2.1 政府主导,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政府主导,意味着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基于义务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投入当然尤为必要,但必须用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生命安全本是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最基本的保障,如果政府在有足够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设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专项基金,那将对于中小学生的安全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创造和谐社会环境的任务艰巨,各级政府应当在观念上非常重视,做好预防、宣传、评审、监查工作,尽快处理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
2.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当下很多学校普遍传出“2>5”的说法,就是每个周末的两天假经常让此前五天的学校培养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付诸东流,因此中小学生家庭应积极与学校配合,不止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共同全面监护学生的安全。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恰似两辆马车,齐头并进时马车上的人才能安稳快速前进。可以经常陪伴学生左右、负责任的父母绝对比千万本书籍的灌输式教育更有效,更让学生感到心理的安全。
2.3 学校积极开展以实践为主,科学理论知识为辅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1]这样的教育目的,自然使得安全教育与其他科学启蒙、语言文学教育等有本质区别,理论教育则主要是交通安全知识、急救知识,安全意识教育等。如果以实践为主,采用社会实践、比如义务维持交通秩序、安全教育电影展播、摄影绘画展、主题出游等为主的方式,将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积极性,同时可以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一、现阶段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
现阶段,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入手,让学生掌握用水、用电、用气、用火等安全常识,严禁违章操作;注重社会治安教育,包括盗贼、骗子、绑架、抢劫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活动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学校的各类活动尤其是上体育课时应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和操作活动器械,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听从老师的指挥和安排,严禁私自冒险行为。一旦有意外事故发生,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应急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的应急常识。三是性安全教育。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异性的好奇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要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女生进行性启蒙安全教育,避免性骚扰和害。这是中小学安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也是很多学校和家长最容易忽视的安全教育问题。
二、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主要从中小学校和家庭方面具体分析:
(一)中小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很多中小学校依然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忽视了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有的学校在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才开始觉醒和反思日常安全教育的缺失问题。还有的中小学校教育缺乏实际操作性,形式化严重,如,部分学校只是象征性的每年进行几次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或是疏散演习,基本停留在口头上。这样的安全教育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学生们依然不知道如何正确避难。这些都是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安全教育教材和内容方面来看,由于安全教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更应该使用系统性的、成体系的安全教育内容,然而实际情况是,现阶段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指定统一的中小学校安全教育教材,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容易造成教材随意、不衔接、知识结构杂乱、教育内容混乱的情况,效果欠佳。
(二)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实,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学生的家庭,因此,家庭安全教育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点。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总是小心翼翼的对孩子时时刻刻严加保护,不让孩子轻易接触到任何危险,过分的包办式保护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意识,而当真正独自面临危险时,往往变得举手无措,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学校教职工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秩序。当前,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统一系统的教材是进行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第一步,如日本就制定了一整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交通安全方面的完整的教材体系,效果甚佳。因此,我们也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尽量制定系统性较强的统一的教材,并确保最少每周一次的课程时间,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将安全问题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时时关注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和遭遇突发事故的自救能力。此外,中小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安全专题讲座、专题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也可向学生提供安全教育网站,让学生空余时间自己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二)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将中小学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安全教育并不是只是听听讲座、考考试就可以的,停留在口头上的安全教育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只有付诸实践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教育。因此,对于安全教育问题我们一定要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将中小学安全教育从书本上转移到实践中来。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各种安全实践演练活动,创设逼真的演练情境,如进行防震演习、消防演习、水灾演习、交通路口安全实地演习等,使学生真正掌握避险避难、逃生自救的方法。在实际的演练活动中,或许前几次的演习会让学生们感到紧张或惶恐,但是如果坚持安全演练活动经常化和系统化,多次的演练会强大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真正面临安全事故时保持冷静,转危为安。
(三)结合家庭日常安全教育,全方位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
家庭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应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强化家长的安全意识,并可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讨论安全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尤其是过分保护即溺爱孩子的危害,使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将中小学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中。比如,家长在买马铃薯的时候,可让孩子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要随意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教会孩子辨认发芽马铃薯、鲜黄花菜等常见的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家长在带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对孩子进行道路安全教育,让孩子熟悉交通信号灯和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身安全。
四、结束语
总之,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对中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是现阶段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既有学校方面的问题,也有家庭方面的问题,为此,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问题,与家长携手,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健康安全的成长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求苗仁.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0)
1.学校设定位置偏远或不合理。在农村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农村的学校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即便是现在每天早起然后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无形中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由于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不如城市那样细腻,很多家长并不会每日陪伴学生上学,使学生在往来家与学校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脱离保护的状态。小学生天玩,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稍有不慎可能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当中。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依旧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也正是因此,农村始终是人口贩卖现象出现的高发区域,小学生独行在在上学回家的路途中遇害风险较大。
2.校园基础设施简陋。部分农村小学建设质量残次,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教学环境都无法保障,校园的防护栏、大门、以及校内娱乐设备老化,不仅不能很好的抵御危险因素,甚至成为危及学生安全的危险因素,譬如电门漏电电死学生事件、建筑坍塌砸伤学生事件、不法份子或精神错乱者任意进出校园砍伤学生事件、学生翻墙瓦砖破碎坠伤事件、单杠锻炼戳伤学生事件等,这些现象的发生都可归纳为校园基础防护措施差所导致的。
3.安全防范意识缺乏,对待安全教育不够重视。不得不承认我国教育机构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相较于其它国家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多数教育机构对安全防范意识不够重视,仅有的安全教育也开始向形式化靠拢,校方更多的把时间局限在了文化课的教育上,不愿意花费时间搞安全教育。
二、造成农村小学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
1.家庭教育薄弱。由于农村整体生活水准不如城市,学生父母也普遍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也无法给孩子传递正确的安全知识。即便存在家庭教育,也只是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教育孩子。而且这些所谓的生活经验是否科学都无从保证,甚至误导孩子。而更多的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养家和挣钱,常年早出晚归,放任孩子自由,对孩子的危险行为从来不去约束,甚至有很多农村家庭支持这种“散养教育”,认为这能帮助孩子茁壮成长,避免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弱不禁风。这种教育观念在当下农村极为盛行。
2.缺乏社会关注。我国国土面积大,其中农民数量远高于城市居民,尽管通过媒体可以发现社会在不间断的关注着农村,但这种关注的输出与农村所受到的关注完全不成正比。这表明了社会对农村的关注度依然不足。农村自身经济条件差,有些区域的农民连生存都难以受到保障,如何谈及学生教育?
三、提高农村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方法
1.呼吁政府与社会的关注。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初升的朝阳,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对推动国家发展有着同样的重要价值,并且相对于发展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城市中的小学生,农农小学生更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关注与扶持。为了尽快落实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农村教育机构应当增强号召力,化被动为主动的去呼吁相关政府重视,同时向社会呼吁农村小学校园关于教育安全的现状,力求政府和社会在人力与财力上都给予支持。
2.重视并落实安全教育。首先从校方自身提高安全教育,在校园经济能力范围内进行一定的取舍,将精力、时间、等都分配出来一部分进行安全教育的完善与落实。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学习借鉴国内外一些好的安全教育方案,然后有组织的落实下去,从基本安全知识的普及到实践演练,让学生面对安全威胁时能够以正确机智的方式保护自己。同时校园也要对现有的一些不规范状况进行整治,时刻保障逃生通道的通常与救灾设备功能的正确发挥,时刻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学校与交警部门及政府部门积极合作
学校作为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教育的主导,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应由学校主动提出。在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各自教育职责,建立以教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机制。教育部门应把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列入小学教育大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经常对所辖区域内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只有各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形成良好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保证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将交通安全课程纳入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中的措施。交通安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考试科目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考试成绩甚至可以作为学生奖励及升学的依据之一,以此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切实行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摘要:小学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小学生的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学校不仅要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要教给他们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小学生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往往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所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认识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树立安全意识
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安全意识不强。学校要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我们应该把加强安全教育、进行疏散演练等列入工作计划,真抓实练,不流于形式,让他们在学校就有这种逃生安全意识。
二、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学校要成立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实行责任分工,要将学校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和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1)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2)加强安全管理员队伍建设。(3)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
三、认真搞好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学校要努力抓好以下各项安全教育活动:
(1)安全知识宣传教育。(2) 法制意识教育。(3)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学校要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及校园周边环境卫生,不吃腐烂食品,不随便买零食,知道传染病及了解其预防办法,知道医疗急救电话等。(4)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安全教育列入学生操行评定的内容。(5)加强对学生防溺水、防火、防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流行性疾病、防震、防楼道踩踏等的安全知识教育。(6)与家长密切联系,做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防范:加强学生课间及节假日等校外安全教育,开展“学生校外安全致家长”的公开信活动。
“安全工作无小事”,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安全工作应该从点滴抓起,从小事抓起。我深信:只要学校管理人员心脑共用,眼耳同行,手脚齐动,时时处处讲安全,真真实实抓安全,一定能把学校建成稳定、和谐、平安的校园。
参考文献:
安全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当中的第一工作,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措施,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
一、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意义
1.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科学文化知识,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已然成为判定是否是一个现代人以及一个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开展安全教育,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小学生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其学习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而小学生安全教育恰恰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2.当代社会管理需要安全教育。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重视健康是珍爱生命的前提。但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管理面临的复杂程度也进一步增加,再加上在校小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在校内出现踩踏、器材坠落伤以及往返校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假期溺水触电等意外非安全事故等时有发生。小学生在学校学文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已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维护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
3.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因年龄所限,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对待日常事物时,往往对事物好奇心较重且好动结果往往导致身体被损伤;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而致物品损坏或遗失;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生活经验不多,进而做出诸如随意下水游泳或者玩耍电路等危险举动等等。此外,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内学习和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使其犯罪。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
1.要求学生严格做到遵规守纪。
班主任必须将安全放到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周会课、少先队队会、放学站队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防范教育,必要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要求学生熟记《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并要求学生严格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结合本班,本校,当地社会环境的实际,举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教给学生必备的安全防范常识。
要长期不间断地开展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演练,严格要求和时常提醒学生不做有危险的游戏,不参加有危险和社会危害的活动。
3.建立家校共同学生安全教育机制。
一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详细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住址、成员构成、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其他特殊情况等。二是学生有异常情况,如有学生缺课,应尽早查清原因和学生下落,必要时和家长联系,要求学生有病有事必须向班主任请假,并写出请假条,有家长签字。三是伤害报告教育。在校内学生受到伤害,班主任要采取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受到救治,及时报告学校,通知家长。在校外学生受到伤害,班主任知道后,要立即和家长学校取得联系,使学生尽快得到救治。教育学生不管在校内校外的任何时间,一旦受到伤害及时告诉班主任或家长,要让学生熟记班主任电话号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75-01
一、研究背景
安全教育是搭建小学生安全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更是学校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小学20万所,在校生人数约为9451万人。小学生的安全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由于在校学生密度大,校内安全问题日益多发,安全教育已被很多小学都提上了日程。小学生虽然已有较强的安全教育接受能力,学生假期安全问题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有所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但由于投入资源有限,加之儿童家长、学校普遍心存侥幸,缺乏假期安全自护教育意识,学生的假期安全仍被大部分学校所忽视。此外,由于放假期间学生离校,与学校没有直接的安全责任关系,导致假期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学校的重视。很多学校只是在放假前下发安全教育宣传单,并向学生口头讲述注意事项。这样的方式往往只能使安全教育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各类假期安全事故仍屡见不鲜。
二、小学生假期安全教育特点
(一)低龄性。在授课内容上,小学生安全教育应以指导小学生预防事故、逃生、避险、紧急自救和日常安全常识为主;在授课内容上则需注重实用、通俗、易懂、易掌握。
(二)差异性。假期安全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从客观角度分析,在不同的家庭中,小学生放假期间的主要活动、外出频率、家中是否有防护措施、是否有人陪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而家长作为主要监管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假期安全教育的落实效果。
(三)趣味性。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限制因素之一就是课堂缺乏趣味性。安全知识往往由老师在放假前对学生临时口头讲述,或统一观看安全教育宣传片等。教育过程短暂、枯燥,学生很难对知识深刻理解、记忆和运用。老师也无法对上课效果进行检验。
三、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了一个学校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然而在现实中,安全教育的落实却差强人意。假期安全教育在大部分学校中往往流于形式,其中一部分学校甚至尚未开展。相关机构对学校的监察力度也相对较弱。
(二)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的主要师资力量都集中于各类文化课上,往往在安全教育上投入较少。一个学校一般只有几名教师进行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难以在放假前对对全校学生进行较为科学系统的假期安全教育。
(三)教学形式枯燥。大部分学校的方法是向家长下发假期安全宣传单,学生假期安全的重任完全压到了家长身上。一部分学校愿意开展假期安全教育,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缺乏系统教学内容、时间紧迫等原因,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进行授课方式上的创新。老师往往只是临时性对学生口头讲述,课程单调。
四、构建“志愿授课、一校一课”体系
(一)制度体系。在“志愿者授课、一校一课”体系中,各高校在临近学期期末时,选拔、培训一些教学志愿者,接受假期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培训,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在小学放假前进行巡讲,减缓学校在课时安排上的压力。
(二)反馈体系。为了确保假期安全教育的质量,使之不流于形式,并能够建立教学反馈体系,及时对教学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检验,做出评估并加以改进。
(三)内容体系。安全教育的内容是假期安全教育的核心,安全教育的内容以室内安全、户外安全、社会安全为主,涵盖了常见安全问题及其简单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小学生面对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能力,提升小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
五、体验式教学法的引进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特征。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综合优势。将体验运用到教学方式中,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体,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假期安全教育的意义。一方面,体验式教学法在交往互动、亲身体验、思考总结中传授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具体安全问题情景的举例强化了安全知识的应用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适用于侧重于实践的安全知识。
(三)实施程序。以武汉市为例,我们首先在武汉市各高校招募志愿者团队,并邀请有体验式教学经验的老师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在培训之后,组织志愿者关于假期频发的安全隐患,如用电安全、防火安全、自救自护等知识编写体验式教学教案。志愿者首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安全教育课程的试讲,试讲成功后,可认为其在课堂中使用了体验式教学法。
六、体验式教学模式实验
组织小学教师关于体验式授课方法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将接受过培训的大学生所教授的班级,作为实验组。让未接受过特殊培训的大学生教授同年级另外一个班级假期安全教育课,即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作为对照组。此外,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我们在上课时邀请家长旁听。在课后对老师和家长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对授课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作为授课效果的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要亮点为气氛活跃、志愿者亲和力强、教学形式新颖。这种模式优势鲜明,能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将亲和力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缓解大学生志愿者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冷场、课堂节奏难以把控等现象,同时也能提高一定的课堂吸收率、加深知识理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引入大学生志愿者授课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构建一种自发的、可持续的假期安全教育体系,希望能减少学校开展假期安全教育工作的阻力、提高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然而目前我国的道路安全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效果,部分交通参与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较差,法制意识淡薄,甚至有许多高中毕业生乃至大学生不了解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标识,看不懂交警手势信号,导致交通事故不断[1]。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现有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有关,尤其是忽视了针对中小学生的交规教育。
近日,广东省一小学出台规定,要求小学生骑车上路通过考试、取得“准骑证”[2]。近年来,日本、江苏、浙江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也出台过相关政策[3,4],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视。美国部分学校将交通安全知识与课程相结合,英国从1970年起便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行动等[5]。广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堂交规教育,使其了解掌握交规的部分实质性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考虑到今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仅考察市区、城郊中小学。以邹城市市区、城郊的十所中小学为例,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比分析,总结了中小学生出行危险因素,分析了中小学生交规安全教育现状,据此提出了对策。
一、中小学生出行危险因素
1.外部因素
(1)上、放学均处于出行高峰时间段。中小学生上、放学时间基本与上班族上、下班时间一致,短时间内人流、车流大量涌向道路,容易造成交通混乱,给中小学生安全出行带来极大隐患。
(2)个别校园周围环境较复杂。中小学校园大都处于闹市区等繁华路段,车流量较大,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长接送,但也相应增加了安全风险。加之个别校园门口不乏流动商贩,违章情况时有发生,也相应增加了学生出行风险。
2.内部因素
(1)心智不够成熟。中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规避风险能力差,对危险感知能力差,在危险面前容易茫然失措。中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上、放学期间经常成群结队,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相互追逐、骑车打闹。中小学生在违反交规上往往遵循“破窗理论”,一人违反,众人盲从。
(2)法制观念淡薄。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教学更侧重于文化课,中小学生无暇主动或被动接受道路交通法规知识。
二、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现状
近年来,由于重大交通事故频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引起了国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部分地区部分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等原因,往往导致交通安全教育趋于形式化,收不到较好效果。
1.注重升学率
现行教育体制下,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中小学所进行的智育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的智育,而是搞题海战术,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开发,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在安全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交通安全教育趋于形式化。
2.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长对孩子仅仅是口头上的教育,而不是“言传身教”,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对孩子进行口头教育后自己却在违反交通法规方面“身先士卒”,给孩子带来了错误的导向,孩子们的思想与行为潜移默化地被家长改变了。
3.外部干预较少
通过调研表明,学生道路安全知识的获得仅仅局限于学校老师的传授和自己生活所学,交管职能部门的参与过少。基层交警任务繁忙、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等原因,导致交警等难以为在校中小学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课。
三、对策分析
1.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深远。父母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遵守交通法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要注意对其进行现场教育,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准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规范学校周围环境
中小学生效仿能力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为有效贯彻交通法规,切实遵守交规,有必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规范整治。学校周围的十字路口要设立红绿灯,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上学放学期间,驻校民警要到学校门前马路上指挥交通,确保学生安全通行。
3.交通教育进课堂
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是保证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编制行之有效的交规教育教材,对于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差,不懂得遵守交通法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相比大中城市而言,县级市的安全教育往往更加缺乏。为了让学生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交规教育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让交规教育进入学校的核心课程,并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全面落实交通安全教学课时、教学活动安排和组织工作。
只有让遵守交规这一概念从小便深入学生内心,让安全这一概念根深蒂固,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伤亡事故率,最终达到人、车、路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谈太强.浅谈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15(2):95-96.
[2]学生骑车要考“驾照”爱得深还是管得宽[N].中国消费者报,2015-04-17.
提高小学生对社会安全的贡献力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使这一群体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得以提高,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达到小学生对社会安全的现实贡献力;通过从娃娃抓起,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安全意识渗透到民众的潜意识中去,进而提高我国民众的灾害意识及应对能力,形成小学生对社会安全的长远贡献力。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生命安全教育1)培养小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与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培养小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积极面对挫折、勇于挑战困难、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3)培养小学生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平稳度过青春期的能力。2.交通安全教育1)了解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及交通安全常识,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争当“小小安全监督员”,提醒、监督父母及其他成人模范遵守交通法规。2)对小学生进行上下学路上步行的安全教育。3)对小学生进行乘车的安全教育。4)对小学生进行骑自行车的安全教育。3.消防安全教育1)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小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2)讲解火灾危害,使小学生掌握逃生自救的基本常识和方法[7]。4.生活安全教育1)进行预防踩踏和避险逃生教育。2)进行用电安全教育。3)使学生掌握预防煤气中毒和食物中毒的知识和技能。4)使学生掌握预防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逃生的基本技能。5)进行防盗安全教育。6)进行出游安全教育。7)进行游泳、戏水安全教育。8)使学生掌握预防烫伤、动物咬伤等意外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5.传染病常识教育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有关常识,掌握基本的预防措施。6.急救技能训练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急救包扎及心肺复苏技能训练。7.心理减压辅导使小学生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方法和救助渠道。8.识别的知识和方法使小学生了解的危害,学会识别的方法,教育其拒绝和烟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6]。9.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根据小学生所居住地域的气候、地理特点,训练其躲避常见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培养冷静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及求救、逃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会紧急救助他人的基本技能。10.社会安全事件防范教育使小学生了解社会突发事件的危害性,遵守公共场所安全规则;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方法和逃生技能。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