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身体素质的优点

身体素质的优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3 17:42: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身体素质的优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身体素质的优点

篇1

羽毛球专项训练指从羽毛球运动特点出发,采用专业的训练手段,提升训练人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及灵活应用战术、技术的能力,因此,专项训练在羽毛球训练中受到业内人员的应用与广泛关注。

一、研究的实施

本文随机选取某高校2014级、2015级学生各10名,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其中2015级学生为实验组、2014级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之前均未参加羽毛球相关训练。实验过程中两组学生参加训练课程均为18周,每周三次课,每次课时间为90min,其中实验组进行专项素质与羽毛球技、战术训练(其中专项训练每周训练内容如表1所示)。对照组仅进行羽毛球技、战术训练。羽毛球专项训练中包括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灵敏和柔韧素质训练。实验前后检测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中伤病情况,分析羽毛球运动给其心理造成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

1.羽毛球专项训练给身体素质的影响

实验前检测两组学生的30m跑、100m跑、1000m跑、原地侧向、推铅球、后抛实心球、立定跳远身体素质指标,并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0.05差异无显著性。

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相同身体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得知,实验组学生专项训练后身体素质指标较训练前有明显提升,对两组实验数据检验得知P

其中专项训练后实验M学生的立定跳、后抛实心球、铅球成绩较实验前提升明显,表明专项训练可增强上下肢体肌肉的爆发力;30m、100m、1000m成绩提升,表明学生速度得到提高,尤其1000m成绩的提升侧面反映学生耐力的增强,由此可见羽毛球专项训练有助于学生耐力、速度、肌肉爆发力等素质的提高。

训练后对照组学生抛实心球、侧向推铅球较实验前提升明显外,其余数据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抛实心球成绩的提高,一方面因学生在扣杀球、头顶球锻炼了背部及腰腹肌肉,使得力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第一次后抛实心球学生无经验,第二次掌握相关经验,动作也较为标准。侧向推铅球成绩的提高主要受羽毛球动作训练中手指、手腕、上肢速度及力量提高的积极影响。总体来看,对照组学生经过训练虽然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并不太显著。

2.羽毛球专项训练中伤结果

实验组训练中3位学生肩部受伤、4位学生脚踝受伤、2位学生膝部受伤、背部、腰部受伤的学生各1位,累计受伤人数13人,而对照组肩部、脚踝、背部受伤的学生分别为:7位、6位、2位,膝部、腰部无人受伤,不过2位学生肘部、3位学生腿部受伤,累计受伤28人,明显多于实验组。由此可知,实验组专项训练后增强了学生各部位力量,运动损伤情况得以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对照组中学生肌肉拉伤21次,占所有拉伤总人数的51.21%,因训练中专项力量训练少所致。韧带、关节受伤两组无明显差异,主要因羽毛球训练灵活性、快速引起。而实验组中2位学生出现肌肉劳损,表明大强度训练会增加肌肉劳损发生率。两组学生中上肢受伤较下肢高,而且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主要因训练中两组学生动作不规范引起。另外,训练中如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或热身运动不充分也会引起下肢受伤。

羽毛球运动给学生心理的影响

本文研究发现,羽毛球运动给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多为积极的,一方面,羽毛球训练与比赛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需要学生鼓足勇气,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训练与比赛,促进自身不怕苦、不怕累良好品质的塑造。另一方面,羽毛球运动使得学生接触各种人,如观众、裁判、对手 等,在训练、比赛的同时通过交流扩展人脉、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使得性格更为开朗,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铺垫。

三、结论

本文通过实验对羽毛球专项训练给身体素质及相关因素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性,而进行针对性训练后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较对照组提升明显P

(2)实验组学生受专项训练后各部位力量有所增加,因此,中伤人数较对照组少,尤其专项训练少会增大肌肉拉伤发生率。

(3)羽毛球运动给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克服训练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羽毛球运动增加与他人交流机会,有助于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弹力带 健身训练 大学生 健身 健美

一、现代大学生健身现状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旺与发展,其体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然而,从1985年到2005年,多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都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态势,这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公报》再次表明[1]: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缓慢下降,与2005年相比,19-22岁年龄组男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以及握力成绩均下降,提示男生的下肢肌肉爆发力、上肢和躯干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均明显下降。

二、传统健身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大学生选择进行健身健美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达到健美体形的目的。已知在各种身体素质中,肌肉力量的大小,除决定力量素质本身外,还是速度、耐力、敏捷、协调、平衡、等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也是人体日常活动的基础[2]。健身健美锻炼不仅能发达肌肉,增强肌肉的弹性和肌力,改善体型体态,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各内脏器官的功能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对提高锻炼者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均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但近年来说到力量练习不得不提的便是“核心肌群”。“核心肌群”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即指附着于脊柱、骨盆、髋关节等骨骼上并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中起到保持身体基本姿势、维持姿势稳定与平衡的核心肌肉之间协调配合、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合力[5]。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竖脊肌、髋关节周围的臀肌、旋髋肌以及下肢的部分肌肉组成。在传统的健身方式中很难有效地锻炼分布在脊椎之间、腰骶之间、骶髂之间深层的小肌群。不同于传统的“躯干力量”和“腰腹力量”,核心力量更强调在稳定核心部位(腰椎-骨盆-髋关节)、核心部位与上下肢运动相结合及预防运动损伤时的功能性力量。核心力量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改善因长期姿势异常引起的腰背部慢性疼痛具有重要的作用[6]。核心力量训练具有发展肌肉力量、身体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和平衡性的特殊用,同时也有对身体姿势的优化及预防损伤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健身爱好者在健身房中采用的健身方法主要以器械锻炼为主,它是利用特定器械或自由物体(哑铃、杠铃等)进行力量训练,又称为动力性训练或是向心训练[3]。其优点是可以有效的发展肌肉的动力性力量,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带来肌肉的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快速力量。缺点是:1.哑铃或杠铃的阻力是恒定的,而且受地心引力影响方向始终向下,肌肉不能在整个关节活动度范围内都得到充分的锻炼;2.器械健身常动用的是表浅的大肌肉群,难以刺激到细小的、深部的肌肉组织,对提高核心肌群力量的效应有限;3.锻炼采纳的动作很少在实际生活运动中运用等;4.训练器械价格高昂、锻炼受场地、器械制约、训练方式枯燥、器械使用有一定的危险性等等。上述问题、尤其是最后一点常常成为制约大学生参与健身健美活动的因素。

三、弹力带健身训练的优势

近年来,人们将具有不同弹性性能的橡胶带、绳用于健身健美和体能训练当中,产生一种新的、高效的现代力量训练方法--弹力带阻抗练习,它属于弹性阻抗练习中的一类,指机体随着弹性体形状的改变克服不同弹性阻力完成肌肉收缩,达到增强肌肉、关节和韧带的运动功能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由于弹力带被拉长的比例是与肌肉的伸长比协调递增,肌肉收缩的方向完全由弹力带的拉力方向决定,从而使得弹力带训练时关节承受的压力降至最低,有效避免了训练时造成其他部位损伤。弹力带训练还摒弃了传统力量练习中借助稳定的外力支撑身体的弊端,通过神经肌肉功能不断调整自身的不稳定的状态,实现稳定肌群功能能力提高的同时使运动肌力量增强,尤其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肌力。此外,弹力带训练有利于提高肌肉间的协调、灵敏和平衡能力,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这方面的不足。当然,弹力带携带和使用方便也是其能为大众所青睐的主要原因。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发出警告:大学生体质在下降[N].光明日报.2011.09.14.

[2] 许琦编著.极速健美(第一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 田野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令人堪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学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身体素质与体质健康已经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尤其是体能素质中很关键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经连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经连续20年下降。究其原因,体育锻炼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被认为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最关键时期,如何使每位学生在不断增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使体质得到增强,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因此说大学体育十分重要。

1 什么是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人们的身体素质直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承受能力,往往潜在于学习和工作当中,也在体育锻炼方面,其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容。

2 高校体育课怎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法改革创新,即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新、实效性。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引入激励机制,尽量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的努力愉快的接受教育。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学生的自身感受,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

2.2 合理利用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理论课教学和体育实践课教学。体育理论知识是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基本和保障。理论课教学能使学生清楚的解释了什么是体育锻炼、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及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等问题。它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长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从而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体育理论的作用。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锻炼及如何科学合理的锻炼。把原来“要求学生参加锻炼”的观念转变为“学生自主从事锻炼”的意识。

2.3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

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己对教学的驾驭能力,加强教研教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洞悉当今世界体育教育发展的前沿,作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开拓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列如:在教学中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多媒体课件,对这项技能有感性认识,产生强烈的模仿意识,然后再进行技能动作的分解教学。使学生一步步都具有强烈的兴趣。最终掌握这项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也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教师讲解准确、熟练、生动形象,动作示范的轻松、优美,自然会直接引起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工作不认真,上课自由懒散,讲解拖泥带水,动作不到位,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的厌学倾向。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由对老师的喜欢进而提高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一堂体育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一堂体育课中,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赛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而不是几节课下来都是呆板、机械、单一的教法和学法。

2.4 选择最直接的项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身体素质达标的具体项目,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基础性训练,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针对所训练的方面,选择最直接有效的项目。如耐力素质训练,应该选择中长跑、篮球比赛、足球赛等。另外,也要将多种单一的基础训练内容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切实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力越来越大,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教学的内容可以选择,教学的目标也可以分层,用目标统领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要引起学生兴趣,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希望通过以上的几点建议,对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能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定坤.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浅析[J].现代教育研究,2011(6).

篇4

一、前言

目前,武术教学过程模式还保留了传统体育教学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技能技术的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足;传统的武术教学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学生是为应付考试而勉强学习和练习,无法体验武术教学带来的欢乐,更无法享受其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达到健身目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校体育教育中忽视学生体育的健身、健心的功效和终生体育习惯的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

有氧搏击操是现代文明健身的运动项目之一,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健身操,又称武术健美操,它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武术项目中的各种拳击、跆拳道、空手道、自由搏击等项目的技术动作,是把自由搏击运动项目和健美操的各种健身和娱乐等优点相结合的一种可以提高自信心、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掌握必要的攻防技巧的有氧运动,因而受到大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普遍欢迎。本文就高校武术课中引入有氧搏击操项目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提高高校男生参加武术运动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为武术教学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武术选项课2010级男生两个班。其中实验组男生46人,对照组男生45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论文、书籍以及相关的期刊杂志;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实验法。在研究对象中设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并且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从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对比实验研究。

(3)数理统计法。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逻辑分析法。针对实验前后大学生的心理症状量表、身体素质及期末武术考试成绩的对比数据进分析得出试验结果。

3.实验内容

(1)心境量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由教授心理健康的老师担任主试,要求被试者针对量表中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自我、人际等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评定。

(2)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力量素质测验――1分钟俯卧撑、柔韧素质测验――坐位体前屈;灵敏素质测验――1分钟跳绳;耐力素质测验――1000米跑。

(3)武术期末专项技能考核(考核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动作)。由本校两位武术老师针对学生的身体姿态(15分)、动作的准确性(35分)、动作的完成情况(35分)、动作表现力(15分),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

4.实验过程

在教学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测一次心境量表和身体素质,作为前测指标,在为期十六周的教学结束后,再对实验组、对照组各测一次心境量表,作为后测指标。分别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指标和实验后指标是否有差异。同时比较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用有氧搏击操介入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

5.实验监控

对全程实验进行严格监控,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上课的时间相等,教师均不进行课外辅导等。

三、结果与分析

1.有氧搏击操对学生课堂中心理状态的影响

有氧搏击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身体练习,音乐有控制脑细胞兴奋的作用,能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节奏强烈的有氧搏击操音乐营造出热烈、欢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和高涨的情绪。另外,有氧搏击操的许多发力动作要求伴随发声和喊叫,这种方式使一些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缓解了长时间学习造成的精神紧张和神经系统的疲劳。对实验组进行实验前后的配对样本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紧张”、“抑郁”、“慌乱”、“自我”四个维度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即结合有氧搏击操的教学在四个维度上对心境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对照组进行实验前后的配对样本检验,结果显示:其实验前后在“精力”这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维度都出现了消极的影响。

2.身体素质测验结果比较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素质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相同,通过一学期有氧搏击操干预锻炼,两组学生身体素质4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3.武术期末专项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专项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由于有氧搏击操在初级长拳三路基础上融入男生偏好的音乐、拳击、跆拳道等技术,受到男生的普遍欢迎,因而使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可知有氧搏击操融入到高校武术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实验得出有氧搏击操与武术结合进行教学比单一的武术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心境的改善。通过实验研究可知有氧搏击操融入到高校武术教学中能促进学生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的提高。从实验组与对照组武术期末专项技能考核成绩看,实验组同学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虽然我们并不能完全用学生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学效果的优劣,但是至少我们通过研究可知有氧搏击操对武术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建议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民族传统武术运动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认识,从而激发其参与武术运动的兴趣。深化教学改革,制订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计划,结合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教学中融入一些学生喜欢的有氧搏击操、瑜伽等特殊课种,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善凤.有氧搏击操在普通高校男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8).

[2]刘洁.浅谈有氧搏击操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前景[J].音体美.

[3]王朋.有氧搏击操在中学发展的可行性探讨[J].中外教育研究,2009,(2).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41-01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实践工作的发展,许多新型的运动形式被引进了体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日常锻炼中。在现阶段的高中日常体育活动中,三人制篮球赛的进行成为了中学生较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高中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高中体育环境与学生的体育需求开展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开展实践研究,对于高中体育创新与项目引进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正因如此,我们结合本校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实践情况,进行运动开展的价值分析,为这一运动的引进与发展提供良好支持。

一、三人制篮球赛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

在进行三人制篮球比赛研究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这一比赛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在结合了这一运动的发展与实践研究结果后,我们才能对这一项目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

1、项目的基本情况。三人制篮球比赛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是由一种街头的自发体育运动方式发展而来,所以又被成为“街头篮球”。这一运动在上世纪末传入我国,便很快的受到了青年人的认同。但是在我国的发展初期,由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处于缺乏规则与管理的自由状态。

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每个队伍由四人组成,三人上场一人替补。比赛场地是由半个篮球场地组成,一般为14X15米。比赛时间由双方约定,一般分为上下两场。比赛方式采用三三对抗,比赛规则与一般篮球基本相同,但是在一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使之可以更适应比赛的街头性特点。

2、项目的主要特点。在对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比较与一般的篮球比赛,三人制篮球赛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是比赛内容与规则更加灵活。在三人制篮球比赛中,三人制比赛因其具有的街头运动特点,使其在内容与规则中更加灵活。如在比赛中,比赛时间可以由双方进行商定,而比赛的规则也进行了修改,保证了比赛的灵活性。二是比赛中技术与战术要求的。在三人制篮球比赛中,其对于运动员的技术要求与队伍整体的战术要求远远的小于正规篮球比赛。这就使其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一比赛活动中来。

二、三人制篮球赛在高中普及的价值

在了解了三人制蓝旗比赛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后,我们结合了高中体育实际情况与这一项目的优点,发现三人制篮球比赛具有以下的普及价值。

1、提高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在高中体育教育过程中,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因为其技术要求高、规则严格、运动场地大的限制等问题,在高中学生中难以普及,甚至影响到了高中学生整体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三人制篮球比赛因其灵活性高,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很容易在高中学生中进行普及。同时其街头比赛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这一运动的时尚性与活力性,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容易引起高中学生的兴趣。所以在高中体育运动普及过程中,三人制篮球的推广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种对体育运动兴趣的提升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精神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日常锻炼提供了新的选择内容。

2、很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素质教育的开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在现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仍未达到教育素质要求,这与学生体育运动的缺乏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在高中体育运动教育中,新型体育运动特别是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开展就成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造成的。一是三人制篮球比赛具有比较灵活的运动时间与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高身体素质。二是三人制篮球比赛的技术性低于普通的体育项目,适合普通高中生开展。对于这类高中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3、促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精神。在现代的高中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社会意识的提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教育过程中,理论化的教育方式难以很好的实现这种教育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结合体育运动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精神就成为了很好的教育方式。而三人制篮球比赛对于这种精神的培养具有特殊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三人制篮球比赛是合作式的体育项目,在培养合作精神的培养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二是三人制篮球比赛因其街头比赛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对抗性特点,对于学生竞争意识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三人制篮球比赛具有趣味性与时尚性,相比较于理论教育与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其教育过程中的寓教于乐性特点更加明确。

三、高中三人制篮球比赛实践研究

在我们高中的三人制篮球比赛实践研究中,我们从高一新生班中提取了一个班级的男生开展了这一项目的实践实验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了学生自由组队、每周开展的三人制篮球训练,以及每月开展的一次对抗性比赛活动。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过程后,我们对实验班级的整体体育意识与素质水平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发生了以下的变化。首先是学生整体的体育锻炼意识高于其他班级,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例高于其他班级35%,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其次是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平均水平高于普通班级28%。最后是学生内部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与实验开始前有所提高,班级内部的合作气氛良好,对于学习竞争意识高于其他班级。

在高中体育运动实施研究中,三人制篮球比赛的推广因其特有的优点,发展速度极快。在实际的体育教育研究中,我们结合这一比赛项目的优势与特点,结合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其开展价值的实践研究工作,为这一运动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

篇6

南狮又称“醒狮”、“雄狮”,是一项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醒狮”的称谓,相传源于清代,是在反清活动中暗示国人应该觉醒之意。它以其欢乐、吉祥的象征性和丰富多样、赏心悦目的技艺性感染着世界,深受人民的喜爱;又因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易于普及的运动方式,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结合南狮动作的技术特征来看,南狮动作主要有腾、挪、闪、扑、动、静、快、慢等高低起伏的形态变化。而在表演或比赛时要把这些动作做到形象生动,狮头狮尾两名运动员必须要有一定的默契并且对动作十分熟练,这就要求在日常训练中要有对南狮动作的专门训练。这些南狮动作的训练对醒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学院大一新生16人(8男8女)

1.2 研究方法

将24名新生分成A、B两组,每组4男4女。对两组成员均进行体育测试,其中男生测试内容为:1000米跑,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坐位体前屈。女生测试项目为:800米跑,50米跑,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记录第一次测试数据。

将B组成员招收入白云学院龙狮队进行醒狮训练,4男4女分别配对成2头男狮和2头女狮,在日常训练中进行腾、挪、闪、扑、动、静、快、慢等醒狮动作的练习,训练持续3个月,每周训练4次,每次训练两小时。在B组进行醒狮训练的3个月期间,A,B两组成员除却体育课程及个人日常运动外,没有进行其他专项的体育活动训练。3个月后,A,B再做一次相同内容的体育测试,记录第二次的测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3 测试结果

1.3.1 第一次测试结果

表1为第一次测试中男生的测试成绩,表2为第一次测试中女生的测试成绩。

1.3.2 第二次测试结果

表3为第二次测试中男生的测试成绩,表4为第二次测试中女生的测试成绩。

2 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未加入广州市白云学院龙狮队的A组的8名同学,第二次体育测试的成绩和第一次测试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不过其中个别同学的某项体育成绩有所下滑。与此相比,加入广州市白云学院龙狮队并进行了为其为期3个月的醒狮训练的B组同学,第二次体育测试的成绩比第一次体育测试都有所提高,并且提高幅度较为明显。

A组同学的实验情况说明了大学生活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要求不高,大学体育课程的锻炼强度不高,学生对自身的身体锻炼也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产生了一种惰性,这是A组同学体育成绩止步不前甚至退步的主要原因。而加入广州市白云学院龙狮队进行醒狮训练的B组同学,由于在醒狮训练过程中身体得到了锻炼,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身体灵敏度、力量和耐力等都有所提高,所以B组同学的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

2.1 柔韧性

醒狮运动员在练习或比赛前,都要独自或和队友一起进行足够的热身运动,其中拉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拉筋可以使运动员紧绷的肌肉变得柔软,从而使他们在醒狮过程中动作可以舒展开来,使狮子形神均备。而且,适当的拉筋是防止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受伤的有效措施。坐位体前屈的成绩表明,经过3个月醒狮训练的B组同学的柔韧性有所提高,柔韧性的提高说明他们的肌肉没有僵化,从而为他们总体身体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2.2 身体协调性

南狮的动作其中包括有腾、挪、闪、扑、动、静、快、慢等动作,要把这些动作做好,就要求醒狮运动员有很好的身体协调能力。以“腾”这一动作为例,狮头运动员需要双手高举狮头,并且腾起时两条腿不能乱摆,而是曲起并拢,膝盖部分向胸口靠拢,两脚背绷直;或者是双手高举狮头,同时做弹腿动作。狮尾运动员则需要把狮头举起高于自身头顶,并且让狮头有足够的腾空时间来完成动作。这说明醒狮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身体协调性有较高要求的运动,进行醒狮运动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会有很大提高。

2.3 身体灵敏度

在醒狮运动中,醒狮运动员需要听着鼓点来做相应的动作,不同的鼓点对应着不同的动作,动作做到位,并且跟上了鼓点,才算是及格的醒狮表演。在醒狮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被狮头和狮被遮住了大部分的视线,并且舞狮过程中必须以套路为准,不可任意东张西望。所以在醒狮过程中,运动员必须紧绷着神经,聆听着鼓点的变化并以最快速度作出动作,这对运动员的听觉灵敏度和肢体灵敏度有很大的提高。在50米跑测试中,B组同学的测试成绩有所提高,除却身体力量与协调性提高的原因外,对发令枪声的敏感性和身体作出起跑动作的高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4 力量与耐力

醒狮运动对醒狮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有较高的要求,担任狮头的运动员需要以双手扛起狮头及部分狮被的重量,坚持完成数分钟的套路,期间还要求狮头拿得要稳,动作神态做到位,并且还要加上高难度动作。担任狮尾的运动员在整套套路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低头弯腰,其背部尽量与地面平行,塑造出好看的狮形,并且做高难度动作的时候,狮尾一般要把狮头举起、坐头、夹腰旋转等,一个套路下来对体力的要求特别高。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B组同学刚开始进行醒狮训练时,先是徒手练习基本功一段时间,待到基本功变得十分熟练,再开始穿狮裤,拿狮头狮被练习。刚开始拿上狮头狮被的时候,B组同学均表现的十分不适应,常常一个套路中断好几次,断断续续才舞完。但再继续训练一段时间后,B组同学逐渐适应了狮头狮被的重量,可以拿着狮头,披着狮被做出完整的一套套路,这说明B组同学的力量与耐力都有所提高。在体育测试的成绩中,B组同学的1000米跑、800米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项目成绩的提高,正与他们的力量和耐力的提高相对应。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篇7

三是加强协调性训练。在实战对抗或擒拿格斗训练中,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对胜负及训练效果也有较大影响。无论在力量的发与收上,身体各部位、各肢体的配合上,还是动作的某些细节上,都要协调一致。协调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决定着速度、灵活、耐力、力量的发挥,协调还直接影响到平衡,所以在平时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加强一些辅的训练,如:交叉步、侧身跑、有节奏的蹦跳、一些反关节转体运动等,从而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篇8

正确投篮动作方法,先从正确的持球方法开始,掌握了正确的持球技术是投篮动作的基本前提。所以老师在讲解或示范时,一定要强调正确的持球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持球的时候,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自然分开,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前脚掌上。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手腕后仰,大小拇指的夹角为80度左右,指根以上部位接触球的后下方,上臂和身体垂直,小臂和上臂垂直,持球于身体同侧头或肩的上方。这些要求教师在讲解示范时都没什么问题,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动作方法能够理解并加以改正。有的学生持球时五指分开过小,全掌托球,这就造成了持球不稳定,上臂肌肉紧张,容易脱手。有的学生持球手腕不后仰,全靠另一只手保持稳定,投篮时就会造成压腕拨指过早,球的飞行弧度变得过于平直,影响命中率。有的学生持球手的上臂不平行或高于肩部,造成出手点过低,易被封盖。所有这些,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标准动作学练,不能让学生自己觉得舒服方便就行,要是学生形成了动作惯性再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第二、学会协调连贯的投篮用力顺序

掌握了正确的持球方法,只需要合理地把球投出去就可以了。但这个合理地投篮动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投篮成败的关键。投篮动作是全身各个部位有机协调、配合连贯的共同结果。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动作的变形,不协调,从而影响命中率。投篮时目视篮筐上沿,脚蹬发力,身体跟随伸展,抬上臂,伸小臂,最后压腕拨指,将球投出,中食指控制投篮方向。投篮后,手臂手指有一个跟随动作,指向投篮方向。这些技术细节,并不是一个完成再接一个,而是瞬间几乎同时完成,是全身协调用力的结果。蹬地的同时,就要把这个力量迅速过渡到腰腹,通过腰腹的再控制再协调,叠加到抬肘伸臂的力量之中,最后通过压腕拨指的再控制再微调,最终完成一次正确高效的完整的投篮动作。很多同学根本不会运用蹬地的力量,只是依靠手臂手指的力量,这样往往就会出现甩球的现象,而不是把球推射出去。有的同学蹬地挺用力,但是腰腹出现脱节,有猫着腰的、拧着腰的、折着腰的,后面的投篮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老师一定要强调协调连贯的用力,蹬地的同时,就要持球于肩上,并借蹬地之力,抬肘伸臂,轻松把球投出。

第三、有针对性的练习

学生对投篮的动作方法光有理解不行,练习没有针对性也不行。不少学生虽然也经常模仿或练习投篮的动作方法,但是收效甚微,甚至到了邯郸学步、画虎类犬的程度。这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有针对性的练习,他们体会不到协调用力投篮的优点和好处,只是看着投篮好的同学,徒有羡鱼情。根据学生投篮动作的易犯错误,就要有相应的纠正方法,就要有相应的针对性练习。例如,对于出现持球手法不正确,五指没有自然分开,用掌心托球的问题,就要让学生多做原地的徒手练习,重点体会投篮的手法和用力顺序。学生可以两人一组一球,互相对投,互相纠错,直至能协调顺利的完成动作方法。对于肘关节外展,致使上肢各关节用力顺序不一样,就要借用外部条件限制,可以让学生以投篮手臂靠近墙壁,做徒手或持球的投篮模仿练习,纠正肘部外展。对于投篮时抬肘伸臂不够,形成抛物线过低,可以采用信号刺激,在投篮时喊“抬肘、伸臂、压腕”等词语进行提醒纠正,也可以在出手点处设立一个障碍,要求学生投篮时出手不能碰到障碍。对于投篮时动作不协调,不连贯,可以让学生练习快速接球出手,减低投篮准备时间,做到接球同时就持球于肩上,接球后快速蹬地抬肘推球,暂时不要求出手后手的跟随动作。只要在投篮时出现问题,就要运用相应的手段方法来进行改进提高,同时加大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尽早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动力定型。

篇9

一、软式垒球概述

(一)软式垒球项目特点

软式垒球是一种安全棒球,是垒球类竞技项目通过规则简单化、运动器械软化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集打、投、跳、跑等多种体育动作于一体,可锻炼小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的F队合作精神,具有易于开展、强身健体、趣味性强等特点,是一项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

(二)软式垒球项目发展现状

软式垒球和硬式棒垒球打法较为相似,均是在一T型倒置支架上方将一球进行固定,通过传、接、击打、跑垒等多种方式进行体育竞赛,是一项被青少年推崇青睐的体育运动项目。虽然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软式垒球还未大面积普及应用,但在锻炼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提高小学生坚韧品质方面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已逐渐发展为各小学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学项目。

二、软式垒球对小学体育阳光活动的促进价值

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组成内容为“体育阳光活动”,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如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但教学实践发现,约85%的小学生每天体育运动时间少于1小时,10%的小学生几乎不进行体育运动,仅仅只有5%的小学生每天体育运动时间多于1小时。其中体育场地的受限、体育运动项目的枯燥性等是小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明显降低的主要因素。而软式垒球对小学体育阳光活动的促进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软式垒球适宜大规模开展

(1)软式垒球具有高效性、安全性等优点,由于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小学生年龄较小,应变能力相对迟缓,须尤其注意体育运动项目的安全性,而软式垒球项目击球棒与球体是由软体材料制成的,设备简单,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有效避免在运动中由于击球棒挥动过猛、击球速度过快而对小学生身体造成伤害。(2)软式垒球项目的场地要求较低,在篮球场上即可进行,不需像硬式垒球使用专用的绿地操场,同时比赛场地还可根据运动人数的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换,大多数小学校均可满足此项要求。(3)软式垒球具有经济性特点。软式垒球必备器械容易购买、价格便宜,不会增加学校体育器械购买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广泛开展。

(二)软式垒球可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软式垒球项目具有新奇性、休闲性、趣味性等特点,与足球、羽毛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相比,软式垒球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易教易学,规则简单,可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促进小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对该项体育项目的浓厚兴趣,不仅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还可促进体育阳光运动的快速发展。此外,以软式垒球项目作为小学生运动切入点,可帮助小学生接触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进行多样化运动。如某小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软式垒球训练时,同时引入了体育阳光运动的其他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多项选择,达到了体育阳光运动的开展目的。

(三)软式垒球可促使同学关系更加和谐

体育运动项目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配合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本身具有个体参与性、充实性等特点。随着软式垒球项目在小学校园体育阳光活动中大面积开展,学生可通过比赛真正学会尊重对手、团结伙伴、自我调节,进而可促进师生关系与校园环境更加和谐,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如某小学体育教师组织不同班级进行软式垒球比赛,比赛结束后,学生距离明显拉近,课后互动增多,学生关系更加和谐。

(四)软式垒球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当前的教育模式存在过于重视文化课成绩,忽略学生身体锻炼的问题,导致学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低,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坚强、拼搏等中华传统优秀品质日渐流失。而软式垒球项目明确要求所有参与者在垒球的投掷过程中拼尽全力,在传球、接球过程中须保证团队合作,齐心协力,从而可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牺牲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如某小学体育教师在软式垒球比赛中,严格要求学生以团队为主,对部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五)软式垒球项目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阳光活动的开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软式垒球运动过程中要求学生跑、跳、投、扔,不仅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学生运动潜能的挖掘,同时在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可学会自我情绪的正确调节,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文化科目的学习。

篇10

一、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影响

体育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身体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学校也会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学习、成长。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落实,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不只是局限于学生体育锻炼,更多地融入了体育知识概念与技能,进而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注重学生的身体保养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生理认知,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为今后生活、学习提供帮助。

体育与健康教育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只有学生身体健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体育教学中通过身体运动提升学生的体能,让身体处于健康状态,而健康教育则是通过思想意识、理论知识的引导增加学生的知识视野,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是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方法,但是缺少理论知识的融入,而健康教育是一种理论教学,将两者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

二、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尽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是根据现阶段融合情况看,效果并不乐观,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缺少重视、缺少有效融合等造成体育健康教育的开展受到阻碍。

(一)传统教育影响严重

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提升,而长期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例如,在临近期末考试时,一些主科教师经常占用体育课时间,讲解文化课内容。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严重,一直以来,体育教育没有较高的地位,进而造成体育教学缺少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身体健康提升的重要性。

(二)健康教育缺少重视

一直以来,在教育教学上,我国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以及分数提升,而健康教育主要是思想意识的引导,并且没有被列为文化课程考试中,健康教育课时不足,教材内容没有与学生实际发展相融合、师资力量不足等造成健康教育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家长对于健康教育认识存在偏差,误认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对学生学习成绩没有帮作用,造成体育与健康教育一直处于推广阶段,而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三、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方法

想要实现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效的融合,还需要从根本问题上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学观念。

(一)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落实,提倡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身w素质教育。因为,只有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因此,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应该得到重视,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协调好其他学科与体育教学的课时比例,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保障。学校方面也要及时引导家长思想意识,提高家长对体育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

(二)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领导者,是知识的传递者,学校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提供保障,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水平培训,进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中,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篇11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均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学科自身的局限性和教材的相对陈旧落后,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大多数学科可能只涉及到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而生物学科却囊括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全面”性。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通过生物教材中物种的起源、进化的证据和学说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创论,事物是孤立、静止的观点;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我国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种,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互爱、爱护自己的群体、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是低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而作为最高等的生物——人类,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法制教育。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教育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爱,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森林法》《环境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法制观念。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1)文化知识教育。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了解病毒、菌类、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从而认识到学好生物学与学习农、林、医、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关系以及对人类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2)科学素质教育。通过对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实验的认知、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身体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