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3 17:42: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园区域规划原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海口桂林洋高校区的设立与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校区于2005年底启动建设,经过5年多的发展,目前园区已初具规模,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现已入驻高校4所,学生近4万人,为海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原有区域规划与后续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实施高校区的功能再造,以发挥高校区的整体效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高校区设立的意义与成效
1.推动了海南高等教育发展和壮大。
桂林洋高校区建设规模计划占地面积1万亩,进驻高校7所,在校生人数达到10万人、教职员工1万人。现已有4所高校入驻,在校生人数近4万人,随着几所高校学生的完全入驻,未来几年在校生规模将达到6万人。高校区的设立,解决了高等院校办学资源匮乏、规模偏小、规模效益低的突出问题,尤其解决了高校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为高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有力地推动了海南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区为入驻高校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发展潜力,入驻高校区的两所高职院校凭借突出的办学实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于2010年均被海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骨干高职院校。第一个完全入驻高校区的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绩尤为喜人,2009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视察学院时,对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评价学院升格几年来成功地跨出了两大步,一是从中专跨入了大专,办学层次迈上了新的台阶;二是办学空间从50亩到1000亩,学生人数从800人到8000人,校园建设、办学规模也上了台阶。2010年,学院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高校区的设立为学院扩大了办学空间,实现了规模发展,也为学院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形势下实现办学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由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提升了海口城市文化实力和形象。
根据怀特对人类文化系统和文化结构的理解,城市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高校是传播文明、传承文化、传道授业的重要基地,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桂林洋高校区建立后,很好地发挥了聚集效应,使高校的文化传承在海口的整体文化中得到了集中体现。高校区浓郁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海口市区和周边地带,这种高尚的、高雅的高校文化是海口城市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重要源泉;高校区同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海口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活力,有效地助推了海口的城市物质文化发展。
海口作为国际旅游岛的省会城市,以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品位城市为目标,一座规模适度、管理规范、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的高校区将是“宜学”的最根本保证,高校区自启用以来,不仅以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提升了海口的城市文化,而且正在作为海口城市名片宣传海口的“宜学”城市形象,随着“江东组团”战略意图的实施,高校区的城市名片作用将愈渐凸显。
3.促进了海口城乡统筹发展。
桂林洋高校区坐落在桂林洋农场,地处远郊,但在促进海口城乡统筹发展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桂林洋总人口约为6.2万,其中高校区学生4万人,未来几年高校区学生总数将达到6万人,高校区学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由此带动了周边第三产业及配套项目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场职工和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高校区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社会社区,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随着高校区不断发展,周边高新产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及其他相关产业也必将得到发展。建设高校区使大量闲置土地得到了利用,目前,桂林洋区域土地价格比高校区建成前上涨了3―4倍,提高了土地资源使用价值。随着高校园区建设的继续推进,高校区统筹海口城乡发展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实。
二、高校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文化辐射不强,制约文化教育成效。
高校的核心工作是育人,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让大学生接受城市文化等外部环境的感染、浸润,良好的城市文化会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具备社会化功能的文化教育难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经营理念和对人文风俗的感受力等。高校区离海口市中心近20千米,海口城市文化不能有效辐射,而邻近区域城镇化水平也不高,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城市文化功能缺位,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的成效受到严重制约。
2.公共服务设施不全,抑制园区聚集效应。
桂林洋高校区2006年秋建成,目前师生员工共有4万多人,随着各高校陆续进驻,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在这样人口集中的区域,所处位置远离市区,而相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又严重不足,给广大学生、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配套设施不完善,还直接给高校办学造成了一定影响,直接导致高校人才引进工作陷入困境,相关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不强。虽然高校区入驻高校部分已建有教师住宅公寓,但是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教师往往是将住房闲置,选择市区居住。银行、邮局、超市、休闲娱乐场所等功能设施不足,配套不完善,造成了高校区内部缺乏公共交流空间,学生日常生活往来较少,学生沉迷于网络现象严重,城内孤岛化现象显现。特别是没有兴建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职工子女上学成了一大难题,不利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稳定。
另外,高校区老师往往下课急于坐班车回家,疏于与学生进行课后互动,导致师生平时接触少,学生有问题经常找不到老师,致使师生关系存在隔阂。教师课余不在学校,也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师生长期脱离,课后无互动,既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又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3.高新产业配套不足,降低园区整体效能。
高校区应是科学、教育和文化产业区,多方联动,校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目前,高校区只有高校,没有相关产业,高校就变成了相对封闭的系统,没有跟其他产业、企业进行信息、能量交换,这也直接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效果,高校区的整体效能也没有得到发挥。
另外,高校区规划用地尚存较多,而进驻的高校只有4所,仅是计划进驻高校总数的一半略多。高校区在打造海南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的同时,应把打造海南高科技产业基地纳入高校区建设范围,建成科技、教育、文化和技术等相互融合的高校园区。
4.后勤管理体制不畅,增加高校办学困难。
高校区的行政区域管理责任尚不明确,海口市和桂林洋农场双方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致使高校区管理出现真空。另外,高校区黑车载客、占道经营和无证经营等现象严重,但桂林洋农场没有市政管理职能,没有执法权,所以高校区的环境、卫生、交通、城管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
高校区管理涉及多个利益和责任主体。就后勤而言,目前,高校区的后勤建设和管理由桂林洋后勤服务公司负责,高校区出现了“企业”和“高校”两个利益主体,目标不一致,管理理念有差异,导致问题频出。从行政区划管理来说,高校区的责任主体包括高校、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农场、农垦总局、省教育厅等单位,责任主体过多,导致相互推诿,许多实际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另外,高校区后勤服务公司归属于桂林洋农场,而桂林洋农场又是农垦橡胶集团下属子公司,往往在重大问题上不能独立决策,需要层层上报,导致办事效率不高。
三、高校区功能再造的建议
1.功能重新定位,引进相关产业。
高校区建设不应局限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应考虑如何发挥整体效能,更好地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目前高校区的规划用地尚有空余,受海南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限制,未来十年海南高等教育不可能有较大的规模扩张,让更多高校进驻园区已成为一种不实际的设想,因此可规划利用的空间较大,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区高校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引导和支持一批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企业进驻高校区,促进高校、企业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使产、学、研密切结合为一体,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同时,进驻企业可以成为大学生实习和实训的基地,增加高校学生的就近实践机会,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以高校为主体,把高校区建设成融教育、科技、文化多种功能相互配套的新的园区。
2.调整内部规划,完善服务设施。
科学合理的规划区域生活配套设施,有利于稳定数以万计的师生,以及进驻各类企业、商家。
高校区应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一个集农贸、商务、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市政、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使其成为高校生活配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合资源改造或者兴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解决广大教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在兴办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时,还可充分利用入驻高校的教育优势,以海南师范大学的中小学师资培育优势,对桂林洋中学和小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甚至可在此基础上建设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分校,另外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可整合和兴办幼儿园,为农场中、小学及幼儿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既解决教师子女入学难题,又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3.构架城市通道,增强文化辐射。
高校区虽距海口市中心近20千米,但距美兰国际机场、海南东环铁路、海口绕城高速公路仅4―5千米,趋利避弊,政府引导企业入驻高校区可朝机场方向进行产业布局,利用机场方向得天独厚的航空港、铁路港优势,逐渐形成产业带,架通高校区与机场的联系,通过机场、高铁和高速路增强城市文明和现代文化对高校区的辐射与浸润。
在高校区和机场之间的带状产业分布区,政府部门还可适当引进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立较大居住社区,带动其他市政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高校区及其周边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
4.改革管理体制,提高运行效率。
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从其诞生之日起,质疑声音不断,时至今日,并无定论。但就桂林洋高校区后勤管理工作而言,完全交由桂林洋后勤服务公司负责,只有进入机制,没有退出机制,缺乏相互竞争,要想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是不现实的;再者,高校与后勤公司两个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利益摩擦在所难免。从国内其他地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来看,后勤设施的所有权和管理的主动权在学校,只是把经营权交给社会化的组织或个人去执行。所以,应本着统筹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逐步将高校区各高校的后勤设施回购并归高校管理,高校可再通过招标等形式选择合适的后勤服务公司,掌握学校后勤管理的主动权,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确保师生利益。
从行政管理体制而言,应把国营桂林洋农场及桂林洋高校区的行政区域管理权统一划归海口市政府管理,此举能够很好地解决高校区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使管理责任明确,便于省市相关部门对高校区市政工作的统一管理和规划建设,为高校区各高校提高良好的外部办学环境和秩序。
5.有效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入。
高校区设立的初衷之一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硬件与软件资源共享,避免各办学实体自成一体的资源配置模式,有效减少投入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行政管理部门应对高校区各高校公共教学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如游泳馆、图书馆和歌舞剧院和一些公共实训基地等,避免大型设施的重复建设,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对高校区公共资源进行全盘考虑。目前,入驻高校区的各高校校区虽然都聚集在一起,但还是各自为政,造成资源共享上的严重浪费。随着高校区的规模继续扩大,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发挥指导、监督等职能作用,特别是加大对公办院校的公共教学资源的统一协调安排,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否则,高校区建设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一)指导思想。按照“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立足生态建基地、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至年,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30%,农产品商品率达20%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畜禽、蔬菜、水果、红薯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元以上。
二、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以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建设为龙头,以城郊产业园区为示范,带动畜禽产业示范片、果蔬产业示范带、李蟠线干果产业带、高速路特色产业线迅速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示范园。以总书记视察为契机,加快争取开发专项资金,聚合业主资本、民间资本、土地资本和商业资本,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配套、注重效益、创新机制、快速繁荣”的原则和“前山公园化,后山产业化”的要求,实施“凤木联姻”,把凤木路(至乡)沿线建成长15公里、面积达4万亩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小康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农业企业化之路,努力将“开发成为南充的旅游胜地”。
(二)畜禽产业示范片。发展壮大国道318线礼乐、八角、集凤等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示范基地,带动安平、盐溪、桥龙等13个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养殖,以及曲水、羊口、临江等10个乡镇的优质肉猪生产;大力引进天生集团等畜禽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河西大力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努力促使大树桂花园养殖园区扩规上档。
(三)果蔬产业示范带。改良国道212线曲水、河西、羊口等5个乡镇的中华寿桃基地,带动李渡、新尝临江等26个乡镇的优质脐橙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河西胡萝卜蔬菜基地,带动嘉陵江沿线乡镇利用河滩地大力种植胡萝卜,推进212线文峰、曲水、李渡等7个乡镇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带动吉安、临江、羊口等15个乡镇的冬菜基地建设,以及移山、双店、华兴等26个乡镇的优质红薯基地建设。
(四)李蟠线干果产业带。抓好李蟠公路沿线金凤、盐溪、龙池、蟠龙等12个乡镇的万亩美国薄壳香核桃基地建设,带动集凤、里坝、三会等11个乡镇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建设。
(五)成南高速公路特色产业线。以绿化、美化为基本要求,在成南高速公路沿线大树、西兴发展伏季水果,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新庙、大观、大通、大兴发展干果种植,龙池发展南良三号脐橙,一立发展“三瓜”(冬瓜、西瓜、南瓜)生产。
三、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
(一)强化市场营销。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引导乡(镇)、村干部把服务的重点放在找市场抓营销上来,以销定产,为卖而产;积极发展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培育营销专业户、运销大户和营销经纪人;引进知名营销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包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一批畜禽、水产、水果、粮油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开设一批农产品外销窗口;积极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拓展新的销售领域。
(二)抓好科技兴农。强力推行“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搞科研、立足需求搞开发、着眼发展搞推广,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培育、推广优质畜禽、水果、粮油等优良品种;建立一支专业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切实搞好农技服务;利用广播、电视、职中等各种载体,加大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培育带动主体。积极探索“基地+业主+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产业龙头连市场网络、连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新型农业公司,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一项产业、一个龙头、一根链条”的思路,立足嘉陵实际,培育一批有市尝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经营链条,实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一是扶持壮大蔬菜加工企业。加大对天冠冬菜的技改力度和加工规模扩张,搞好市场营销,冲进“快餐市潮,力保冬菜作为四川“四大名菜”之一的地位,带动全区冬菜种植的发展。二是扶持壮大粮油加工企业。在总书记亲自视察国基公司上做文章,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大做强国基实业公司,带动全区25万亩红薯种植的发展,创新无公害粮油系列品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扶持壮大畜禽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天生集团等实力雄厚的畜禽加工企业,提高畜禽产品加工率,带动全区肉猪、肉羊和小家禽的养殖。四是引进并培育1—2家绿色果品加工企业,带动全区经果业的发展。五是扶持壮大丝纺企业。借助美亚集团、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带动蚕桑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加大对蚕桑产业科技更新的力度。
(四)加强基础建设。一是抓住项目开发机遇,加强提灌、喷灌、滴溉工程的改造与建设力度,狠抓升钟水库配套工程、小微水利工程和旱山村集雨灌溉工程,新建和整治一批山坪塘、石河堰和蓄水池。
尽管经过努力,我县农村教育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当前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经过不断的交流引进、在职培训、结对帮扶,农村教师整体状况有所改观,但是仍不容乐观。农村教育在师资方面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其一,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多数进了城里的中小学,而农村中学培养出的骨干教师又很容易被县城学校和完中挖走,形成中学再从小学挖人不良循环;其二,中小学由于生员锐减,教师数显得过剩,不少未到退休年龄教师逐步转岗到工勤岗位,而师范院校毕业生难分配进来,阻碍了教师的流动,教师队伍不能呈现“活水”状态;其三,教师表现出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通过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迫在眉睫,但因为农村教育经费紧张、外出参加培训机会相对少等原因使教师在职学习、培训举步维艰。这就形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结构不合理并呈现出这样几多几少状况:老的多,年轻的少;学历低的多,高的少;领工资的多,能讲好课的少;用非所学的多,教其所学的少。
二是农村学校中科研与教学脱节依旧未有很大改观
教师的专项职业技能要求相对低,似乎人人都能上讲台做教师。其实不然,真正好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必须依赖教育科研,这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是“经验型”、“辛苦型”的,“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在农村少之又少。学校的课题研究也存在着应付现象。农村中小学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单纯追求考分、重视升学率,轻视学生思想道德,弱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点更为突出,由于生源少,教师平均任教课程多,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全,教师在教学手段、方法、形式等方面更是比较单一,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偏多,表面上看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差多少,但是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一个家长曾反映,老师教法单一,苦练题目,反复灌输,学生每天在题海中度过。他的孩子还是优秀的,但是同样在三天内被老师要求做同一道数学题7遍,结果表面上看全班学生都会做这道题目了,教学质量似乎达到了,但学生却对这种方式生厌了,对老师离远了,师生关系不和谐了,进而厌恶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
三是群众对农村幼儿园保教保育质量不满意
我县从年开始对全县幼儿园进行了办学体制改革。目前,全县乡镇农村集体幼儿园已经改制为民办幼儿园。农村老百姓对目前农村幼儿园的工作不是很满意,甚至导致了非法幼儿园的出现,影响了全县幼教事业健康发展。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农村老百姓对幼儿园的高收费不满。(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后的民办幼儿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按办学成本收费,故收费标准比以往高。)少数老板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套用企业做法,开展各级各类兴趣组收费,加重家长的负担。甚至有少数少数幼儿园克扣幼儿伙食,所提供给幼儿的点心、午餐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让家长很是心疼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幼儿。
更主要的是农村老百姓认为幼儿园费用提上去了,幼儿园保教保育质量没有同比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
一天半来,我们集中听取了17个乡镇和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各位副县长就分管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想法,24个单位虽然没有在会上发言,但也形成了书面交流材料。总的看,大家对这次会议重视程度高,准备充分。可以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总结才有认识,有认识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思路。这次会议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一是加深了对大局的认识。通过汇报、座谈和研讨,大家对各战线、各乡镇、各部门的基本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全局工作和中心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大家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观念,胸怀全局进行战略思考,对于把握中心工作、上下衔接、协同作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让大家坐在一起研究探讨工作的目的。二是查找了发展症结和问题。通过交流,我们找到了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找到了优势发挥不到位的症结所在,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这对于我们统一思想,统一目标,把解决问题的招法想透,找到推动工作、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各乡镇、各部门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特别是紧扣发展主题,把推动工作的主攻方向放在了抓产业、上项目、促转型、保民生上,也放在了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上,放在了工业、农业、城镇、信息“四化”建设上。可以说,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谋划科学,站位也比较高。各位副县长、县政府党组成员安排的明年重点工作,也都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提出的措施十分有见地、有操作性。应该说,通过大家的深入思考和集思广益,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已经基本清晰。四是彰显了赶超的工作劲头。大家在发言中充分展现了个人的才能和风采,也检验了大家的才能水平、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展现了大家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思想境界,展现了对工作负责、对发展负责的胸怀境界,展现了真抓实干、跨越赶超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我相信,有这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以及个人的一些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动权
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与县情实际,是我们谋划和推动发展的基本前提。必须进一步放宽视野、高点站位、统筹谋划、认真研判,对我县加快发展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可以说,宾西开发区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我县跨越发展的引擎。十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拿出百倍的勇气和力量,去扫清前进中的障碍,奋力向前。
(一)应该看到,我们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已经具备赶超晋位的基础。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前三季度,我县8项重点指标评比获得77.5分,在哈尔滨各县市中排名第三位。特别是总量指标均位居前列,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成绩,标志着我县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位居第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省市重点项目投资总额位居第二,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位居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第五。二是发展后劲极大增强。引进项目72个。其中,产业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383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22亿元、税金20.6亿元;总部经济项目30个,预计年可实现税金6000万元。三是主导产业日益壮大。建设大项目82个,其中33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9%,双胞胎饲料、宾西牛业二期等22个项目将建成投产。四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实施了“两区一城”建设,启动社会福利中心、中医院、农村饮水安全、扶贫开发、供热管线改造等民生工程,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提升。五是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县四个班子领导和大部分干部特别是在座的同志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在我县得到了充分体现。尤为难得的是,我们抓产业、惠民生的各项措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拥护,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应该看到,我们的发展瓶颈仍然存在,必须全力以赴地加以破解。一是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发展速度在市政府指标考核的权重占到60%,虽然前三季度我县8项重点指标总量排名十分靠前,但受基数大、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除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位居哈尔滨十县市前三名外,其他主要发展指标增速明显靠后。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8.2%,倒数第一,比排名第一的五常低1.4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5.1%,倒数第二,比排名第一的木兰低42.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7%,位居第七,比排名第一的五常、双城低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排名倒数第二;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93.9%,位居第四,比排名第一的通河低18.7个百分点。此外,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也比较低,完成任务难度非常大。二是产业规模急需扩大。今年初,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52户,比五常、尚志、双城分别少50户、51户和18户,从侧面说明我们的企业规模小、发展动力不足。今年,我县已申报规上企业25户,但目前绝大多数还没有得到批复,如果年底前规上企业没有大的突破,势必影响全年GDP核算和在省市的排名。三是农业产业水平不高。虽然我们有大成玉米、宾西牛业、宾西肉业、高泰食品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业链条,但农业基地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不紧,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增收速度还不够快。四是要素聚集不够有力。受大 环境和发展速度较快影响,我县在土地、环评、融资、供水、人才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土地指标不足、投入产出比例小、配套统筹不够等矛盾尤为突出,导致项目落地难度加大。特别是工业和生活用水不足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虽经多方努力,但现在仍然没有破题。五是发展环境仍需改善。我县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还有少数单位和干部存在推诿扯皮、效能低下等现象,最近省市和巴彦县检查组在我县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省。
(三)应该看到,我们具有突出的战略优势,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陆昊省长到任后,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5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县份,我们宾县就在其中。可以说,我县许多工作全局性强、代表性强、牵动性强,已上升到市级以上战略高度,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下去,做好弯道超车的一切准备,就一定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一是宾西开发区在我市各县一枝独秀。我们拥有哈尔滨市唯一的位于县级的国家级开发区,可以说,我县的许多重点工作都是围绕开发区来开展的,省市能够给予我县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关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从某种程度上讲,宾西开发区就是我县、我市乃至我省的大战略,也是我们最大的发展动力和潜力。二是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哈东新城、大哈东宾西工业板块战略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又提出依托道外、香坊、阿城和宾县,打造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的战略决策,对“三区一县”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进行规划,必将有力推动开发区和我县的发展。三是“两区一城”建设获得省市的高度认可。今年,省市领导多次到我县就城镇化建设进行考察,对“两区一城”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就一定能够打造出省市城镇化建设的新亮点。四是特色主导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县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得到壮大,特别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包装产业发展迅猛。我们已辟建了东北三省最大、我省唯一的现代包装产业园,打造了省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宾西牛业、高泰公司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极大带动了我县乃至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为我县、我市打造了靓丽品牌。
(四)应该看到,我们面临十分有利的机遇,发展动力和希望前所未有。一是宏观大环境趋稳向好。今年三季度,国家和省市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GDP逐季攀升,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居民价格指数保持平稳,工业生产持续回暖,企业投资积极性明显提升,这给我县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16个方面、60个问题上深化改革,尤其是行政管理体制、财税金融体制和基本土地制度等方面,将会制定更多的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的政策,我们面临的机遇将会更多、更广。三是省市对我县的发展更加重视。我县良好的发展态势赢得了省市的高度认可,已被列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省市在土地指标、项目资金、城镇化建设等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我县在发展循环经济、保税仓库、肉牛产业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突出的政策承接点,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抓住新一轮的发展大潮,加强我们的底线思维,赢得战略主动,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切实把我们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挥出来,获得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就一定能够顺势而上,实现借力发展,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内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二、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更好更快发展
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发展是盲目的、短视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我县必须明确奋斗目标,明确发展定位,明确行动方向,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争得主动,沿着科学的轨道持续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持之以恒地奋斗再奋斗。思路决定出路。经过几届班子的努力,我们已经找到了符合宾县发展的思路。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战略机遇、新的转型契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用科学的思路来引领工作,奋力推动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一是坚持产业兴县不动摇。实施产业兴县战略是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根据县情实际确定的发展思路,经过一年来的实践,这一思路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和广泛的认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把跨越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支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做足文章,努力实现产业强县、产业富民。二是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目标就是动力。目标定的科学、实际,既能激发斗志,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又能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回顾我县10年来的发展历程,正是在较高发展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全县上下的自我加压,不断超越,才一举跨进了全省“十强县”行列。在当前省市新一轮转型发展的节点上,我们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进一步挖掘潜能,跟自己叫板,力争用3-5年时间,迈进全省“十强县”前列。这一目标是根据我县所处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及在全省的独特优势确定的,决不是好高骛远。大家都要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谋划工作、推进工作,全力把这一美好蓝图变成现实。三是把握发展基调不折腾。在刚刚结束的市政府2014年重点工作谋划会议上,希斌市长把明年市政府工作总的基调确定为“求进、求快、求质量”。就我县而言,“求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核心理念就是要通过“进”来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以进促变,以变促进,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求快”就是要保证发展速度,“跳起来摘桃子”,高点定位、自加压力,把握住重点和关键环节,能快就不要慢,能高就不要低,能干就不要等,保障县域经济加速度、高效能发展;“求质量”就是要摆脱过去粗放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内在结构,进而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四是明确主攻方向不懈怠。产业是发展的根本支撑。由于我县一些产业仍然依赖自然资源和发展要素,产品跟进市场不及时,产业层次低、链条短,产能释放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发展要素消耗较多,而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的现象。今后,我县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要走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既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也要有跳跃式的思维,逐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集聚度的知识经济阶段跨越,走低碳、环保、生态的发展道路,带动经济社会实现跃升。
(二)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不遗余力地攻坚再攻坚。准确的定位是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所在,决定着县域的发展取向和模式。那么,我们宾县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定位?我认为,就是要跳出宾县,站到省市的高度来看宾县,客观审视资源优势,依托县级以上的战略基点,高标准定位。从目前看,我们要进一步明确我县的四大发展战略定位。一是夯实产业,打造哈东物流产业带的重要支点。建设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对于提升我县在哈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更好地接受城市辐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围绕这一定位,紧紧依托宾西开发区,加快推进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宾县区域规划建设,编制好城市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加快壮大产业规模,使我县有效承接都市,快速融入都市,真正成为哈东地区发展的引擎和哈市卫星城镇。二是树立典型,打造省市城镇化建设的先导区域。城镇化建设是当前极为重要的课题,我县已经把其作为新的增长点来打造,并通过“两区一城”建设进行了有效探索。我们要全力整合区位、交通、产业、民族、资源等优势,按照“文化作灵魂、道路作骨架、产业作支撑、水系作血脉、生态作衣裳”的方针以及“五有”要求、“五型”特色,强力推进宾西工业新城、居仁朝鲜族风情小镇、宾州镇新区、英杰休闲度假小镇等关键节点建设,尽快做出规模、做出形象、做出品位,强力打造市级、省级样板,在城镇化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三是深度挖潜,打造休闲和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地。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极为突出,完全可以依托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提档升级二龙山、大顶山等重点景区,连成线,形成面,打造省市近郊旅游的最佳目的地,叫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把这一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真正做大做强。目前,我们在一些方面已经实现了破题。今后,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开发二龙湖坝下湿地,提升二龙山景区档次和品位。加快推进新疆中海油集团投资101亿元的大顶山旅游开发项目,打造松江湿地终端旅游新亮点。加快英杰温泉度假小镇规划建设,做强本山传媒影视拍摄基地,打造“北方九寨、世外桃源”和哈市近郊田园宜居旅游名镇。四是把握机遇,打造哈尔滨市现代农业产业强县。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是国家唯一涉及农业生产关系重大调整和变革的试验,经过积极争取,我县历史性地成为全市3个试点县之一,抢占了发展先机。在新的起点上,必须重新高标准地定位我县的农业,科学谋划、提早谋划、详细谋划,坚决把历史机遇把握好,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好今冬明春的时间,把改革的有关政策研究透,把“三农”工作的基本情况搞清楚,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城乡一体化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有效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把我县的农业提升到新的水平。
(三)进一步明晰发展策略,全力以赴地落实再落实。可以说,我县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已经十分清晰,把这些思路目标变成现实,我们靠什么?采取哪些招法?我想,根据我县多年的发展经验和发展实践,关键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强力发展壮大工业园区。开发区是我县发展的发动机,但在国家队中的位次不高,只能算个“下等生”。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好开发区将来的发展问题,选择标杆和超越对象,全力向国家队前列冲刺。一要加快开发区特别是包装产业园、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产业项目的承载集聚能力。但仅靠自身财力根本无法快速推进,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力争实现省市县三级共建,保证开发区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建设、大跨越。二要完善园区服务功能,改变“就企帮企、就事帮事”的低端服务方式,围绕产业定位,强力推进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务等生产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开发区企业孵化器、研发机构等科技服务平台,提高园区配套服务能力。三要推进园区审批制度改革,借助国家级开发区这一载体,争取最大的政策和审批权限,探索打造服务特区和高地。同时,各职能部门要选派业务骨干入驻开发区,充分授权,力争让企业不出开发区就完成审批。四要加强园区管理,逐步完善项目清理嫁接、国有资产管理等机制,提高投资效益,盘活公共资产,让园区更有质量、更有活力。二是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项目是我县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必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实、抓好。一要围绕重大产业发展、重大民生建设,深度谋划、储备一大批较为成熟的项目。项目谋划决不是发改一个部门的事,各乡镇、各部门都要结合发展需要谋划上报项目。发改局要完善项目谋划工作机制,必要时由县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分解任务,纳入考核体系。二要围绕主导产业和先进制造、旅游开发等传统产业,引进一批大项目。对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招商局汇报的很具体,春生同志讲的也很到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落实。当前,要全力开展招商之冬活动,主动对接项目信息,力争在短期内再签约一批项目。三要充分挖掘现有企业潜力,做好存量文章。以往的情况表明,凡是有实力的企业基本上都扩大了生产,有效壮大了开发区产业规模。各职能部门要全力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帮助企业争取扶持资金,鼓励企业进行“零增地”技术改造,新上二期、三期项目,全力把存量蛋糕做大。四要变冬闲为冬忙,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审批,保证水、电、热和用地指标供给,明年施工期一到,立即开工。三是竭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时刻挂在心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对民生工作,我们要坚持三个原则和理念。一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好上级关于养老、医疗、教育等政策,坚持标准,不打折扣,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二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最紧迫的事情,保证最基本的需求,充分尊重民意,力争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力争最广泛的受益。三要充分关注最弱势的群体,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对弱势群体的困难,尽最大努力解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解决。2014年,要着力推进中医院、社会福利中心、乡镇幼儿园、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村级医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充分受益。四是大力破解发展要素瓶颈。瓶颈不除,发展就不可能加快。当前我县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要素不足的问题,必须千方百计地加以破解。一要破解融资难题。探索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新型融资模式和途径,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研究市场化运作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发行公司债券,满足园区建设需要。县金融办要充实力量,发挥好职能作用,抓紧研究科学有效的融资办法。县内各金融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提供有效服务。各乡镇、各单位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最大限度节约资金。二要破解用地难题。积极向上沟通协调,加大土地报批力度,早申报,多申报,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同时,加快供地速度,坚决清理批而未用的土地,全力提高供地率,保证指标争取工作不受影响。三要破解用水难题。积极向上对接,尽快确定供水方案,并组织实施,力争早日解决我县用水问题。同时,要推进宾州供水厂扩建工程,保证城镇居民生活需要。五是着力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的机制是工作落实的有力保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大项目包保、联席会议制度、“一表制”审批、首办全程负责、限时办结、一线工作法等一系列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机制,保证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率。要切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落实上级关于 人事制度、行政审批、财税管理等重大改革,扫清体制机制障碍。要完善考核制度,严格兑现奖惩,改变过去重奖轻罚的局面,对工作不力、业绩较差甚至失职渎职的干部,坚决予以问责,全力营造有权就要有责、有位就要有为、有功就要奖励、有错就要惩罚的工作机制和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成政府系统各项工作,关键在干部。大家要紧紧围绕我们的思路、定位和重点,不断加强自身和干部队伍建设,以过硬的本领、过硬的举措,切实把工作谋划好、推进好、落实好。借此机会,对政府系统的广大干部提几点要求。
一要增强大局意识,着力提高战略眼光。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觉个别乡镇和部门对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站位不够高、思路不够宽、手笔不够大,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问题关注不够、研究不透,这与我们欠缺战略视野和大局观念,对长远研判不清有直接关系。“身非帅位,心谋帅事”是领导干部的一种境界。宾县要想实现大发展,迫切需要大家跳出部门看部门,跳出宾县看宾县,围绕全县发展思路和定位,“升几级”考虑问题,增强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既要抓当前又要谋长远,既要低头抓落实,又要高端站位、顶层设计,把部门工作有效融入全县大局之中,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要科学摆布工作,着力发挥班子作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的智慧远不如集体智慧强大。个别乡镇和部门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工作进展慢,主要原因就是工作摆布不科学,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喜欢直接部署,没有经过班子研究,影响了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有的班子成员纠结于个人的进退得失,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该管的事管不到位,该尽的责任也尽不到位。大家作为主要负责人和班长,既要科学摆布工作,当好发展思路的谋划者、破解难题的决策者、科学发展的带领者,又要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正能量,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部门工作的大突破,逐步形成人才赛马机制。
三要深入研究问题,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问题不解决永远是问题,小问题不解决极易拖成大问题。一些同志“道理上明白、行动上滞后,讲起来天花乱坠、干起来不知所措”,说到底就是本领恐慌、对问题研究不深、推进不力的表现。我们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集中精力、集中智慧全力破解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土地、环评、资金等瓶颈问题。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钻研,发扬好“飞机精神”,那就是:发现问题要像“侦察机”,一旦升空,俯瞰全局,了然于胸;分析问题要像“运输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支援前线;解决问题要像“轰炸机”,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完全彻底,进而扫清障碍,实现突破。
四要敢于担当攻坚,着力提升落实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实现跨越发展,工作落实的好与坏、工作标准的高与低是关键。个别乡镇和部门对难度大、责任大的工作,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干好,而是怎么能把活分出去,把责任推出去。有的对一些重大决策和部署盯得不紧、落得不实,蜻蜓点水、虎头蛇尾,甚至不了了之。讲过,敢担当体现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我想,宾县的发展需要大家有这种胸怀、这种勇气和这种格调,必须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凡是县委、县政府定下的事,凡是职责分工范围内的事,都要深入一线,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宾县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