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三教学反思

高三教学反思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5 09:55: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三教学反思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三教学反思

篇1

高三教师要学习高考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确定围绕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基础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实验班以中档题为主,平行班以基础题为主的战略思想。必须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一、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

(一)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二)每天除了把资料书的作业做完之外,还要做三道典型的高考题,当天批改,对没有完成作业进行批评教育直到其改进为止。

(三)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一些重点知识、重要性质进行不定时的测验,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前尽量认真备课,把可能碰到的情况逐一解决,并时常练一些题,同时归纳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和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多讲解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

(五)高三复习在注意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易失分的习惯。

(六)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采用低起点,让他们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进步。

二、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在高一开始,扎扎实实地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重视知识的“过程”教学,即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不然在高三一轮复习中由于时间安排偏紧,急于赶进度,试图挤出更多时间进行解题训练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基础不实,知识点覆盖面小,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的大问题。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尽可能清楚。对于每个目标,应该分解在每一节课的内容之中,便能力目标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可操作的“实体”。

(三)注意将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分开,不要认为只要多做题目,数学思想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我们应该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训练中,隐含在解题方法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有效地加以揭示,注意例题教学作用的发挥。讲题目不要贪多求难,多归纳题型,如阅读理解题、信息迁移题、探索题、应用题,等等,揭示规律如寻求最佳解法、对问题进行引申、转换、概括、抽象、发现新结论,解后反思,举一反三。以练代讲,以讲代练都是不可取的。

(四)努力研究高考的基本规律,高考试题的特点、历届高考试题及考试说明对高三复习的导向作用。努力研究学生参加高考的心理、生理变化规律。防止到临考前和考试时学生找不到解题感觉,进入不了状态,直接影响了考试水平的发挥。高三数学复习强调若干次循环尤为重要。在第一轮复习中把知识一步讲到位,把复习难度直接提高到高考试题难度是不可取的,结果往往出现高考题型教师讲过,但多数学生仍做不出的现象。

(五)强调教法、学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要求。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三、教学反思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一)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维质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

(二)要抓纲悟本,专题训练。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复习才有实效。

在自己做题时有意识地找出最佳方法,尽量不要有较大的思维跳跃,同时结合参考题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篇2

1、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够踏实、理解不够全面,对许多知识点一知半解,糊弄了事。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都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无法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因此导致他们的英语复习缺乏根本, 甚至本末倒置;绝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与学习过程中无法走在老师前面,更不用说自己先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没有习惯性地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2、部分学生复习时缺乏系统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一些学生看似非常努力用心,但是学习还是赶不上来。和他们深谈便了解到他们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计划,而是比较随性的不系统的来安排, 这种随性的方法再加上原来不够牢固的英语基础,对英语复习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3、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学生之所以会缺乏兴趣,大多数是因为不太理想的英语成绩和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极度下滑;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有点力不从心。

第二,解决问题。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切实的复习安排。

一、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我们根据学生基础薄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加强基础,发展能力。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降低难度,回归基础,强化专题训练。进入后半学期,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的信心和取得不错的高考成绩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要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篇3

一、重视备课上课及作业的批改。

我深知有付出就有收获,所以我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以求让学生具备地理解题能力。

二、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解题素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这一年来我时刻都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以此培养其能力。

三、明确了高三三个阶段复习时间的安排。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底前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一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注重了学生心理变化的引导和帮助。

特别是文科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有一个恐惧心理,再加上高三压力比较大,一旦处理不当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就利用了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给学生减压减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4

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在高三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坚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生“求真知”、“做真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结合相关案例或教学片断,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的一些做法,阐释一些反思,与同行研讨.

■把握教学内容重难点,凸显教师主导地位,开展循序渐进的“教”

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使得我们知道,学生对应用题往往有恐惧与抗拒的心理,有“谈题色变”之感,这就需要在高三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首先给学生树立信心,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以下结合“数列应用题”的章节复习课教学展开相关解读.

课前,笔者根据近年来高考试题命题中关于数列章节问题设置的内容,提出如下教学目标:

1. 能用数列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2. 了解“银行存款,森林木材,产量增减,价格升降,细胞分裂”等问题的内涵;

3.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案预设时,笔者挑选了下面这道例题:

例1 王某今年初向银行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20万元购买住房,月利率0.003375,按复利计算,每月等额还贷一次,并从贷款后的次月开始还贷. 如果10年还清,那么每月应还贷多少万元?

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弄懂这道题的意思,即让学生知道“分期付款为复利计息,每期付款数相同,且在期末付款”,然后让学生作为这道题的主人,让学生去完成一件具体事情,接着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角度一:让学生逐项归纳分析,理解前后相邻项的关系.

讲解:设每月应还贷x万元,共还款120次,设月利率为r,则:

第1次还款后还剩20(1+r)-x万元未还;

第2次还款后还剩[20(1+r)-x](1+r)-x=20(1+r)2-x(1+r)-x万元未还;

第3次还款后还剩20(1+r)3-x(1+r)2-x(1+r)-x万元未还;

……

第120次还款后还剩0万元未还,即还款结束,即20(1+r)120-x(1+r)119-x(1+r)118-…-x=0;

将r=0.003375代入上式,即可求出每月还款数额约为0.202966万元.

角度二:我们暂不去甲银行还款,而是选择去乙银行存款,要求在乙银行“存款次数和在甲银行还款次数一样,假定存款利率和还款利率一样”,使得最后一次在乙银行存款结束后,乙银行里王某的存款恰等于王某要还给甲银行的所有金额.

讲解:设每次存款x万元,共存款120次,设月利率为r.

第1次存款结束后,银行有王某的存款x万元;

第2次存款结束后,银行有王某的存款x(1+r)+x万元;

第3次存款结束后,银行有王某的存款x(1+r)2+x(1+r)+x 万元;

第120次存款结束后银行有王某的存款x(1+r)119+x(1+r)118+…+x(1+r)+x万元.

此时,存款总金额恰等于需向银行还款数额,即还款结束,表达为:x(1+r)119+x(1+r)118+…+x(1+r)+x=20(1+r)120.

将r=0.003375代入上式,即可求出每月存款数额约为0.202966万元.

教后反思: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让学生感觉原来应用题也只是一只“纸老虎”,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可见,教师在整个复习活动进程中所起的主导性作用不可忽视,他对学生的复习进程和效能起到决定性的指引作用,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复习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工作,根据教学要点和学生学习实情,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紧扣教学内容重难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有的放矢的“学”

“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对高中数学知识内容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对重难点有准确的掌握,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的复习活动. 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掌握和运用,放手让学生尽情发挥,从而使学生在“知己知彼”中开展有效学习活动.

如在“平面向量”这个章节的复习中,笔者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平面向量”章节知识体系,并请学生自己列举这个内容下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解题经验,找出平面向量的性质内容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再跟学生一起结合典型问题、高频考题进行试题条件的分析活动,找出试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下面结合一个例题的教学来说明作为专业指导者,教师要在学生分析“卡壳处”发挥点拨和引导作用:

例2 已知O为ABC的内心,AB=2,AC=2,∠BAC=■π, 若■=α■+β■,则α+β的值为多少?

对这道题,笔者先引导学生得出内心的定义及性质,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待思考讨论成熟以后,每组推荐一人上台讲解,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些较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方法:

法一:建系,A(0,1),B(-■,0),C(■,0),O(0,2■-3),■=(0,2■-4),■=(-■,-1),■=(■,-1),■=α■+β■,故(0,2■-4)=α(-■,-1)+β(■,-1),

所以-■α+■β=0,-α-β=2■-4,

所以α=β=■,

所以α+β=4-2■.

法二:■・■=α■2+β■・■,■・■=α■・■+β■2, 2×(4-2■)×■=4α+β×2×2×-■,2×(4-2■)×■=α×2×2×-■+4β,

所以α=β=■,

所以α+β=4-2■.

法三:■=α■+β■,■2=α2■2+β2■2+αβ■・■,

所以(4-2■)2=α2×4+β2×4+αβ×(-2),且α=β,

所以α=β=■,

所以α+β=4-2■.

台上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座位上的学生听得聚精会神,热情高涨,接着笔者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变题,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踊跃,笔者顺势引出如下变式问题:

变式1:将“O为ABC的内心”变为“O为ABC的外心”;

变式2:将“O为ABC的内心”变为“O为ABC的垂心”;

接着再次小组合作、探讨交流,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变题1的结果为2;变题2的结果-2)

最后笔者对各种方法稍作点评,整节课效果很好.

教后反思:众所周知,高三复习课时间紧、任务重,但笔者从不拘泥于一节课讲多少道题目,而是更加注重每节课的“含金量”,教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当我们尊重学生,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出发,让学生尽情发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后,学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显然,如例2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提供的各种方法涉及其他章节的内容,教者对这种“出乎其外”(王国维语)的开阔思路及解法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对学生融会贯通学习数学作用很大.

■认识复习活动的实践特征,让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做”

复习活动效能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就是学生对实际问题是否进行有效解答活动,并形成良好解题认知,这一活动贯穿了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技能的锻炼活动. 它是学生“学”和教师“教”双重作用下的互动表现. 同时,学生对典型问题,特别是综合性问题案例的行之有效的“做”,更能对学习素养和数学思想提升起到推进作用.

在这里,可顺便提及教材上这样一道题:

已知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求证:OAOB.

这题看上去很简单,没什么研究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丰硕的成果.

对原题,有学生直接得到A,B两点的坐标,配以勾股定理,很快得到结论;也有学生想起“遇垂直常想向量”,用“设而不求”思想,将直线与抛物线联立方程组,得到关于x或y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很快得到答案.

笔者没有满足于学生答案的获得,而是引导学生“求取解答并继续前进”(舍费尔德语),接着我们引导学生观察直线AB的特点(过定点(2,0)),直线OA,OB的特点(均过点(0,0)),并增加如下追问:

追问1:三直线过定点的特性,与直线OA,OB的位置关系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追问2:若直线OA,OB垂直,直线AB必过定点吗?

追问3:若在抛物线上任找一点P(不同于坐标原点),直线PA,PB与抛物线分别交于点A,B,且直线PA与PB垂直,直线AB过定点吗?

经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上面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我们也实现了“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解题教学的追求.

篇5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篇6

(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我从2010年任教于西藏拉萨第二高级中学,现在的北京实验中学。教书是我一直的梦想,我很喜欢我的学生,很喜欢教书育人。我热爱英语,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开心。今年是我第一次带高三,我很期待,又很紧张。期待着突破我们学校的英语高考成绩,但又很担心不能实现目标。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学生打心底愿意学,才能学好,否则,再强硬的措施也是徒劳。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告诉学生:“首先,我们学生不是学不好英语,而是没意愿学,没花足够的时间。其次,英语150分,提高的空间很大,对我们的高考总成绩影响很大。”平时学生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也会和学生聊聊天,告诉他们怎么学习,怎么应对我们的高考。学生很喜欢,等学生兴致高了我们再讲课。课堂不会满堂灌,给学生足够时间消化吸收,同时答疑解惑。

在高考中,英语一直以来都是概率分,英语总分150,想提高成绩空间非常大,因此我信心十足。第一个月,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我重视练习听力及让学生背句子(以话题为载体,每单元背一个特别精简的提纲式小作文,内容充实,想法新颖,包括热点、常见话题)。在我看来,背句子既能让学生真正用英语交流,能表达思想,能写作文,又能积累词汇、为前面的词汇,语法打基础。因此,每次我都布置听写任务,为了让学生养成每次课后背诵的习惯,我在第二次课上都全班听写上次课留下的背诵内容。

篇7

1.抓住高考和平时考试的区别,把握复习目标

(1)知识要求上的区别。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知识的准确掌握,是培养能力的前提。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是一系列的符号系统(概念)和符号关系系统(规律)。要让学生对新的概念、定义、公式中的符号和公式本身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出来。对于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最好在了解了基本思路之后,让学生自己不看书本演算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对它们成立的条件、关键的步骤、推演的技巧等有深刻的理解。

(2)能力要求上的区别。物理学科的高考内容与其他学科一样,包括知识、能力、考试策略以及考生的心理素质。高考必须把能力要求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查知识点的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将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化为一个一个操作技能。可不可以这样说,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情景下的迁移本领的大小就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的高低。高考说明上提出物理高考要考查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五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形象的手段作为思考问题的平台,也就是说:推理、分析等数学能力的展现离不开形象化的思维过程。

(3)策略要求上的区别。主要是指考生在考场上的考试策略。考试比什么?比谁错得少。因为通俗一点讲,当你进考场之前,你会做的题目数几乎已经定下来了。考试时把会做得题目做对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本事。

(4)心理素质上的区别。与平时的考试相比较,高考没有补救的机会,所谓“一锤子买卖”,家庭、社会舆论压力也比较大,许多考生是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做好最坏结果的准备,然后去争取最好的成绩。

2.重视备考策略,掌握复习规律

一方面我们仍采用常见的复习策略:讲、练、考、评、改,突出的是面向知识本身去向大量的习题去要分数。这种方法的策略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另外我们也尝试新的复习策略:跳出知识的局限,站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的高度,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的知识。反常规学习原则,趣味性原则,整体性原则,80%原则。

3.疏理复习内容,主次心中有数

知识结构化,内容具体化,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将知识结构成网,将所学过的内容有机地连接在框架结构的各个节点上掌握基本方法、技能。方法有:隔离法作受力分析、状态分析法、图示法、列表法、图像法、等效法等。

4.采用科学复习方法,避免无效劳动,整体把握,及时反馈,迅速纠正

(1)改“牵着手”为“放开手”,

只有自己学才可能学得会。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亦即,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取得知识,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后不需要老师,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结构先行,多重结构框架的立体交叉,形成知识结构和课堂组织结构。课上按照力、热、电、光、原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纵向复习;

改一人组织为共同参与,尤其是要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骨干学生需要培养,不但教会知识,还要教他们会学,会教,使学生明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在提高自己。

(3)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反馈是调控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从别人的看法中去反思自己知识的缺陷,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4)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题不在多真懂才行”。

(5)改以讲为主为讲练结合,改错跟上。随着老师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讲得就越细,课就越拉越长。譬如说,老师讲课不仅讲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讲了一些学生听课之后容易发生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封闭式的讲法,把各种可能的想法都给学生讲到,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我们学生几乎每人都建立错题档案,把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分类收集在一个本子里,平时经常翻翻,纠正错误。

5.要进行答题规范训练

(1)独立审题,独立地弄清物理情境、独立地提取信息,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解题能力,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所看重的热点问题。近几年出现“信息给题”、“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和科技的题目”,意图之一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独立审题能力,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进行求解。为何这类题得分率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差。因此,在复习中,在分析例题或者讲评试题的时候,教师要把审题的机会还给学生,从读题开始,独立完成解题全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通过例题、习题,养成对具体物理过程作具体分析的好习惯,学会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

(2)规范解题。

篇8

这次带高三,情况有很多变化。有手机的学生更多了,对升学有信心的学生更少了。资料有答案,学生反而懒得做。

先说有哪些因素在阻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萧伯纳曾说:学校并非学习之地,为什么最应该成为学习的好地方的学校,反而不是学习之地呢?

首先,师生没有自主性。

虽然也在提倡分层次作业教学,如何实施?特别是语文的作业,基础知识部分,如何分层?作文如何分层?无论如何分层,作业不是自留,就几乎是在被动地学习;老师布置作业,不可能出现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留作业,或许才是出路。

同样,老师的教案和教学设计,也不能用那一张僵化的教案纸来束缚。填写复杂的教案纸,就是在束缚老师的自主性。

教案和教学设计最好,不定量且形式多样化,比如把教案纸换成比较好的笔记本,老师可以随意记录整理教学预设反思等。老师会珍惜这个教学成长记录本的。而不像现在的教案纸,几乎没有保留的价值。而且这个笔记本,书写的多少不要做量化。然后结合电子教学设计、电子资料档案袋等。老师的备课还可以就放在教材和习题册上,特别是教材更换少,更是可以反复使用。

师生只有获得了真正的自主性之后,才能投入地工作和学习,有意义的工作和学习才有可能发生。不是一定发生,因为师生获得自主性,也可能去用自由时间做别的事情了,这就需要进一步想办法。

其次,教育的根被挖掉了。

什么是教育的根?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是教育的根。教育成了无根之树,无源之水。现在的教育在给孩子灌输生存竞争和成功学,激发的是物质享受的欲望。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有真诚和智慧?同事之间在竞争,学生之间在竞争,很难产生真正的合作。老师很难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学生只是付钱雇佣了我。

最后,不读书,不集中学习,很难有探究性的学习。

篇9

 

       高三一年的英语教学就这样在静悄悄中结束了,每次教高三都有不同的感受,都会遇到新的挑战,也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也在高三教学中摸索着,探寻着更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努力去找到一个更准确的方向,一条更好的路。经过和学生共同奋斗的这一年,确实有些方面值得总结,也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

2004年开始广东高中全面实施“新课标”, 从2007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一、通过比较近几年考题,看高考脉络体系

1.词块和词汇

“词块”这两个字是高考命题解析中出现的新的信息词,意味着高考命题的趋势。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每个老师分工对每单元的重要词汇、短语进行总结,以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要求记忆和默写;并指导学生按照字母顺序背?高考词汇表?中的单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用法,教师每天对其进行测试,检测他们对这些词汇的掌握程度并督促他们认真去背.还要注意常见词的一词多义等进行辨析,并掌握常见的构词法,这样就可有效地扩大词汇量,为对付高考中的各种题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语法

语法知识也是做好各类高考题型的基础,我们在会考复习开始就对各个语法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如名词冠词,代词,时态、语态、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倒装等,我们尽量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再配以专项练习,达到扎实语法功底的目的,为第二轮的“强化能力”的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由于在高考中语法知识是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考查,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归纳,分析了各类单项选择的解题技巧,尽可能创设各种语言情景来复习这些语法,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语篇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是高考中的重头戏,在总分150分中占了60分,所以语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我们非常重视语篇的阅读和理解中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在高三的第二学期,我们隔天让学生做历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完形和阅读。并有选择地进行错题分析.在阅读方面,我们在第二学期加强了限时阅读,在限时阅读后,教师及时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长句、难句,指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归纳、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答案。

4.写作

写作(I)和写作 (II)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全面.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让学生练了高考书面表达中的各种体裁和题材篇,然后进行认真批改讲评,有几次甚至大部分同学都面批。并且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归纳运用并背诵一些书面表达常用连接词、句型、写作模板等,还背诵一些优秀范文,进行模仿写作。

二、需要改进和调整地地方

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老师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给他们汇总试卷中经常出现的单词。但是,我觉得对于词汇的积累,我们应该更加系统化,语境化,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记住单词,如果这样,在很短的时间之后,学生就很容易忘记。所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对于单词,尤其是考试说明上的单词,我们老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讲解它们使用的语境,否则,光靠背单词表,左边英文右边中文背来背去,这样结果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不能变成灵活的语言。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英语高考当中各项能力都重要,但完形填空20分,综合语法填空15分,阅读理解40分,说明阅读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高三教学中,我们也通过做大量的阅读和完形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也通过作四级阅读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但是,如果能够在选择阅读和完形方面再做的精细一点就更好了。我们应该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话题更新的阅读材料。我们应该更多的选择那种文章——通过做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的文章。在写作方面,如何避免中文式的英语始终是我们所探讨的问题,而大量的背诵模仿是关键,这一点,我想我们还做得不够。

三、经验与案例

在高三的英语学习中,写作似乎永远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情,不愿写,没什么可写,不知怎么去写。所以对于每次的作文,我必然会做到全批全改,也尽可能做到给更多的学生面批,然后汇总所有的问题,分类讲解,之后,带着学生一起总结,写这种类型的文章,需要有哪些套路,让学生明白以后写这种文章,应该从哪切入,使用哪些结构会得高分。除了这些日常的讲解和练习之外,我更多的建议学生能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每次作文练习之后,我会挑选好的句子和文章展示给大家,这就是一种交流,此外,我还会鼓励他们课下的交流,在面批作文的时候,我会把几个人的作文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对比,看看别人的哪个句式用得好,哪个词语更准确,自己哪方面描述得更好,这样相互学习交流,有助于大家的提高。而且,学生之间相互的讲解,有些时候,要比老师讲解的角度更好,更容易接受。所以学生们已经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别人的好句子好段落,哪怕是一个很好的单词,都会拿笔记录下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好句子本”,用来积累好句子。这样一年下来,有时候,不需要刻意的背诵,不少好的句式,他们都能铭记在心。在高考前,每个人都会总结出自己比较擅长使用的句子,它们会很夸张的把那些句子叫作“无敌英语15句”“高考写作无敌12句”……,不管怎样,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可以看到,好的句子每个人都可以写出来,这样他们都很愿意去主动写作文,去多背单词背句子,更希望自己写的句子能够成为别人“无敌句式”中的一个,有了动力去练习,作文自然就能提高。

四、新课程理念在考卷中的体现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词汇量达到3500左右,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可以看出,词汇确实在不断的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不断地积累词汇。其次,《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

由此可见,新课标已经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素质和技能,所以对于学生英语的考查就不是单纯的语法,而是使用的能力。要求学生知道并掌握在什么样的语境,说什么样的话,使用什么样的语气,选用哪些单词。现在的高考题,哪怕是一道单选,都会创设一种语境,更不用说完形和阅读了。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言情景下,准确自如使用英语的能力。

综上所述, 高三这一年, 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其他老师学习,依据新课标的理念,积极的为学生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帮他们将语言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结合。我会为此而不断努力的!

五、反思和建议: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老师总在抱怨自己辛辛苦苦讲了一节课,学生却没掌握多少。我们老师也知道“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讲为主,没有体现所谓的“精讲精练”。尤其像我们学校的学生,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没有当堂实践练习的话,讲得再多也是徒劳。

2.强化课堂训练,加强限时阅读的训练。我们这一届高三在一模后才开始阅读的限时训练,起步太迟了。我个人认为高中每个年级应该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限时训练阅读。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

篇10

一、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施的调整

1、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较多的学生认为:地理和文综的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背背书就行,其实不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探索意识,把思维的全过程展现出来,才能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形成、每个原理的推导、每种物质的运动的规律,几乎都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进程。由于教材知识点的衔接不足,很多知识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不仅给学生以启迪,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得到创造的体验,增强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风”时,我们遵循以下步骤:概念----成因(气压差、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冷热不均(温差)----太阳辐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用丰富知识、高亢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3、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而不要只注意课本的复习;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分专题将相关内容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复习,而不要各自为阵。2008高考5-7考察产业转移,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内容,但只要我们把握我国产业布局的变化,此题则可迎刃而解。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平时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质和量,必须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须与世界的发展主流相一致,必须能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还应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帮助学生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8年高考卷Ⅰ39题材料就是电视剧“东归英雄”就是充分体现人们关注生活,平时稍稍留意,答题就应当很顺利。

5、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阶段考试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课堂上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知识,总结出二级结论,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如今年高考题从坐标图、柱状图、图表、区域地图等类型较多,都需要平时课堂精讲精练,从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既要检测成绩,又要考出学生自信。

二、二轮复习阶段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回归教材。通过回想教材内容,理清思路,适应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回想要目标明确,有计划性,要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不仅教师要自己明白复习的目的与复习计划,更要让学生明白,便于师生配合进行复习。另外,还要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往往对应着考题,实用性强,可作为前种方法的补充。通过回想不仅能查漏补缺,便于知识的迁移,而且学生会感到自己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适应高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调整临考状态很有好处。

2、重基础,抓热点

高考前的学习,要根据自身各科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一方面可以夯实自己的强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要处理过多的高难度习题,而应把自己模糊的知识点回归课本,确保每个基础点都过关。比如2008年高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无一不是在基础知识上做文章。热点问题不可避免,这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做大量工作,针对热点,我做了以下专题:粮食问题、西气东输、雪灾、地震、南水北调、北煤南运、交通等。为考前稳定军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篇11

2、注意对学生的及时表扬,在学生出现小错误的时候,也要先肯定他带给了大家什么优点,在这节课上,一个学生问题的一个方面回答得特别好,但因为回答的不够全面,黄老师忽视了表扬与激励,而是忙着去纠正孩子的不足,我想这也是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