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调查方法

企业调查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5 14:36: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调查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调查方法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有竞争力的企业会选择以并购的方式来实现横向或纵向扩张、规避经营风险等目的。但并购活动相对复杂,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行为,其本身也存在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组织并实施有效的尽职调查,为企业做出并购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常来说,企业的尽职调查应该从业务、人力、财务、法律等方面进行,而财务尽职调查是尽职调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财务尽职调查的作用

企业财务尽职调查是指并购企业财务人员通过访谈、考察、报表分析等方式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及风险事项进行判断的过程,该过程将通过规避并购风险、确定交易对价、设计并购方案等途径来帮助并购企业管理层完成企业并购决策。

(一)规避并购风险

企业并购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科学有效的财务尽职调查可以揭示并规避潜在风险。作为并购交易的对手方,被并购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往往会对本企业的风险和缺点进行掩盖。比如提交不真实的财务报告,对潜在风险事项进行掩饰。笔者曾在对一家民营建筑公司(以下简称“W公司”)的尽职调查中发现,W公司针对不同的机构分别提供不同的财务报表,有管理层报表、税务报表和审计报表,且报表未全部涵盖由其承建的工程项目,理由是对于部分工程项目,公司仅作为管理平台收取管理费,同时也不保留工程项目的具体资料。在这种核算体系和管理模式下,并购企业无法对被并购企业的历史财务信息做出准确判断,并且无法了解被并购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的施工、验收和风险情况。所以,财务尽职调查可以帮助并购企业认清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模式,并且有效地规避并购风险。

(二)确定交易对价

企业并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交易对价的确定,而交易对价是并购活动给并购企业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可能承受的整合风险和被并购企业资产价值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财务尽职调查,并购企业可以充分了解交易对价的决定要素。首先,并购企业可以调查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从而更准确有效地了解其内在价值,判断并购后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估算并购活动可以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其次,并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整合风险。并购后整合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TCL并购阿尔卡特,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等。并购企业在选择并购标的企业时,要分析可能面临的整合风险以及需要应对风险而产生的成本。最后,被并购企业为了抬高交易价格,在粉饰收入利润水平、虚增资产价值方面有很强的动力。并购企业要结合业务模式和经营情况,通过财务分析来判断被并购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和不良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实际情况,从而还原出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为估算被并购企业的真实资产价值提供依据。

(三)设计并购方案

通过财务尽职调查,并购企业可以掌握被并购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不足和潜在的风险,为并购团队设计并购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经营管理水平如何提高、潜在的风险是规避还是承受、并购交易对价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方案等问题,都需要在并购方案中提前考虑周全。财务尽职调查对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方案尤其重要,财务整合是必须与业务整合相辅相成的,否则就意味着并购失败,德隆系产业整合不利和长短期投资错配导致资金链断裂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并购方案应该在并购交易达成之前设计完成,尽职调查是设计并购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其中财务尽职调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尽职调查而设计的并购方案是“空中楼阁”,没有财务尽职调查而设计的并购方案更是“海市蜃楼”。

二、企业财务尽职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企业财务尽职调查的整体安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场前准备、现场调查和编写财务尽调报告,企业财务人员在各个阶段都可以借鉴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报表审计程序和方法。

(一)进场前准备

1.背景调查

并购活动有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因此背景调查可以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并购企业本身进行尽职调查的背景资料。企业财务人员要了解并购活动的背景情况,知晓尽职调查的原因和意图,才能有的放矢,抓住财务尽职调查的重点,进而明确财务尽职调查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另一个维度是被并购企业的背景调查,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行业报告等渠道了解被并购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和行业信息,确定相关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2.资料清单准备

根据尽调团队的整体时间安排,财务人员应该提前向被并购企业发送财务尽职调查的资料清单,以节约现场审计的时间。资料清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公司历史经营情况相关资料;②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通常包括近两到三年的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和最新一期的财务报表;③最近期间的税审报告、评估报告及其他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报告等;④资产权证、纳税记录等其他资料。

3.制订尽调计划

财务人员在初步了解被并购企业的情况后,应该制订一个可行的财务尽调查计划。根据初步情况的分析和后续现场审计拟完成的工作,财务尽调计划中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①财务尽调人员的安排和任务的分配;②编制访谈提纲,确定拟访谈对象和访谈内容;③对被并购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工作安排;④财务尽调报告的编写重点和时间安排;⑤对各项工作出现变化的应对预案。

(二)现场调查

1.现场访谈

在开始现场访谈之前,财务人员应该提前编制访谈提纲,根据被并购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结构确定访谈对象和访谈问题。访谈问题要具有指向性,可以包括会计机构基本情况、会计核算政策及方法、会计信息化水平、内部控制是否健全、资产配置和资金周转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现场访谈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被并购企业在经营状况、会计核算规范性、内部控制程度、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取得初步了解。

在进行现场访谈时切忌按部就班,要根据访谈过程灵活应变,对临时发现的问题和关注点进行深入挖掘,并且通过后期报表分析和调查进行印证。访谈也不可拘泥于财务,可以与其他尽调人员同步进行,交叉访谈,这样能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在对W公司财务经理的访谈中,笔者与人力资源尽调人员采用交叉访谈的方式,发现W公司存在为挂靠人员代缴社保的问题,其管理费用――社保费用中列支的缴纳社保人数与实际合同职工人数严重不符。

2.财务报表分析

受限于时间要求和人力成本,财务尽职调查的报表分析不需要对被并购企业重新实施完整的审计程序,只需要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的基础上,对被并购企业的历年审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财务人员要运用财务分析方法重点比较和分析历年审计报告中的重要科目余额变化情况和财务指标的波动情况,同时结合管理建议书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判断和总结。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某些特定的审计程序来对重要或特殊的财务事项进行审定。

对于重要科目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按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科目排列按序梳理。下文将结合本人的尽职调查实际案例,选取部分计科目进行举例说明。

(1)货币资金。关注货币资金余额情况和冻结资金现象,从现金收支记录和余额的合理性判断企业管理规范程度。以W公司为例,其各年末现金余额从40万到200万不等,经检查现金账和收支记录,发现W公司大部分资金通过出纳个人账户进行转付,大额的现金收支和库存严重违反现金管理条例,存在较大的管理风险。

(2)往来款项。关注重点供应商与客户的往来款项余额变动情况和账龄结构,核对大额款项的合同和协议,分析收回欠款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大额负债。在对一家工程公司G公司的尽调过程中,发现该公司的往来款项情况极为复杂,不仅对其集团内部和外部公司存在相互关联的大额长账龄挂账,涉及应收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和应收应付股利等各个科目,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能清理,严重影响资产负债的真实性。最终在收购过程中,通过管理层的协调和相关人员的努力,设计出多方抹账的解决方案,优化G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为完成并购清理了障碍。

(3)存货和固定资产。检查存货盘点表和实地盘点结果的相符程度,判断存货实现销售和获取合理毛利的可能性;检查固定资产的权属证明、使用期限,比较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的差异。在对一家机械设备生产公司Z公司的存货盘点中,发现Z公司实物存货与账面存货严重不符,原因是产品完工提供给客户后,由于质量纠纷、客户违约等原因导致迟迟未能结算,导致库存虚高,并且剩余存货很难完成销售,减值情况严重;另外,Z公司的固定资产主要为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停产多年,由于设备老化、工艺进步等原因,要重新启动并维持正常生产,需要进行技术更新,投入大量运营资金。这些情况使得Z公司的账面资产价值远高于其实际资产价值,对估值产生很大影响。

(4)收入成本核算。判断收入成本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分析单位售价、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和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趋势;关注客户集中度和关联方交易依赖程度。W公司在对工程项目的核算分为两类,一类是挂靠项目,公司确认管理费收入,另一类是自行建造项目,公司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收入成本。这种核算方式不符合建造合同准则,财务数据根本无法反应公司实际收入、成本、工程施工、工程结算和工程税金等事项,存在很大的会计核算和税收方面的风险。另外,G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集团内的一两家业务关联公司,虽然表明其与关联方的业务互补性强,但也从侧面反映出G公司的市场自行开拓能力较差,收入来源单一。

(5)财务指标。通过历年主要财务指标的波动情况,分析公司近些年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同行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公司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和预期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的财务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报酬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和市场占有率等。在各项财务指标中,应该重点关注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变动情况,因为目前整体经济处于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期,企业更应该秉持“现金为王”的理念,只有能持续获得经营性现金净流入的企业才是值得投资的。

3.编写财务尽职调查报告

企业财务人员应该根据现场访谈和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整理工作底稿并编写财务尽职调查书面报告。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可以独立成文,也可以作为企业尽职调查报告的一部分,但一般都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工作的范围和基础;财务数据的来源和局限性;被并购企业的会计核算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财务相关的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和执行的有效性;财务方面存在的风险和应对建议;或有负债和潜在风险等。

篇2

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链条”脱节,导致龙头企业原材料没有稳定的供应渠道。龙头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加工企业和基地企业、农民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仅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制约了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如科玛协力魔芋发展有限公司按企业每年加工2000吨魔芋精粉生产能力计算,年需鲜魔芋26315吨,而本县实际魔芋种植面积5.3万亩,年产鲜魔芋40000吨,其中商品魔芋28000吨,完全能够保证该企业满负荷生产,但科玛协力魔芋发展有限公司没有与这些生产基地和生产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导致本地生产的鲜魔芋被外地加工企业大量收购,而该企业又派采购人员在外地采购原料,增加了企业成本,限制了规模发展。

企业诚信意识和市场意识差,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管理水平较低,经营观念落后,市场意识差,诚信度低,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与外商签订的购销合同难以如约履行。当供大于求时,产品外销无路,造成产品积压,价格下跌;当求大于供时,生产企业纷纷抬价、惜售,错失良机。

财务体系不健全,核算意识差,经营效益低。一是没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约束。二是会计账目不完整,会计报表残缺不齐,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有的企业甚至做假账、做假报表。三是核算意识差,应收货款居高不下。如科玛协力魔芋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累计销售收入523万元,回笼货款202万元,占销售收入的39%,应收货款321万元,占销售收入的61%,有的超过结算期9个多月。仅此一项,企业年增加利息支出13.1万元。四是普遍存在坐支销售货款,销售货款归行率都在80%以下。

建议和对策

建立“企业+生产基地”联营模式,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原材料的需求。企业要按照当年生产计划,及早与生产基地和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

加大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转变经营理念,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一是督促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二是组织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增强市场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自我加压,提高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 网络高等教育 技能型人才 转型

一、研究背景

2011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国函[2011]133号)中提出河北沿海地区是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的战略定位。《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冀政[2010]151号中也提出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型河北的战略举措。廊坊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城市,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承接着京津冀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产业转移为廊坊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顺利实现京津产业转移的顺利承接,必须有充裕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人才结构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技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素。

二、廊坊市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这样定义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包括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是在生产一线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操作难题的人员,他们是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技能人才有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的特征。

为了解廊坊市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根据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现状,探讨廊坊市网络高等教育的定位与发展转型对策。课题组选取了制造业工厂比较集中的廊坊市开发区的廊坊新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天合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日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廊坊市有代表性的国有和合资、民营中小型企业30 家。由于问卷发放集中在制造业,所以问卷结果集中在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培养培训情况的调查。课题组根据企业技术管理岗位和企业一线岗位的不同,分为两个问卷组进行的调查。

研发人员、设计师、工程师是企业技术管理岗位上的高层次人才,共发放调查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其中工程师受调查者有效问卷184份,质量控制管理受调查者有效问卷40份,研发人员受调查者有效问卷20份,企业代表受调查者有效问卷6 份。

技师和高级技师是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中的较高层次人才,是技术队伍中的核心力量。共发放调查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其中高级工受调查者有效问卷148 份,技师、高级技师受调查者有效问卷82份,企业代表受调查者有效问卷10 份。

调查显示,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管理岗位技术人员人才欠缺,主要集中在工程师、质量管理、车间管理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表1)。制造业一线岗位存在高技能人才短缺、断层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加工工艺、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备制造、电机电气及其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电子电工、家具制造、材料化学、工业设计等技术含量相对高的机械类、化工类、电气类专业(表2)。可见,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和产业飞速发展变化,企业对在岗人员的知识结构有着层次高、多元化的需求。

调查企业现有一线工人约0.8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的占15%,从事与本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占33%;管理技术人员约0.4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的占85%;被调查者中40岁以下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65%,希望有机会接受培训或继续学习的占80%,认为参加网络高等教育专业学习有利于获取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占65%,认为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占58%,认为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占78%,认为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的占40%。根据目前提供培训或继续深造的途径,选择网络教育改善知识的占70%,选择进行技术、业务专门技能培训的占40%,选择师徒边干边学的占31%。被调查者大部分认同继续教育知识积累,认为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所学知识和技能更系统和更正规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如果能够获得相应的学识水平的证书和技能考核证书会使得学习过程更有效。由此可见,学习需求者群体是庞大的,他们因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网络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机会。

三、网络高等教育转型研究

目前,在京津冀区域内还未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缺乏在金融、信息服务和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的延伸。廊坊市地处河北中部, 位于环渤海经济圈腹地,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实力总体水平不断壮大, 为支柱产业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但是原有产业结构也存在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均衡发展三大产业, 形成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体系,加快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廊坊市产业转型的目标。根据廊坊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充分发挥本市的区域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通信及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与制造、金属制品、家具制造和会展旅游业, 有效利用廊坊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发展汽车、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技术、资本集约型产业。有计划地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金集约型产业推向国际市场,最终形成一个不同生产要素集约型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地域性的产业结构。

(一)网络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被调查者认为网络高等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23%的学员认为政府对网络高等教育目标转型支持力度不够,受调查者认为政府应创造有利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健全人才培养评估和考评机制,加强法规引导强化网络高等教育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责任。另外,网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在社会环境上,没有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高技能人才群体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报酬,使高技能型人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受挫,企业方也因担心人才流失不愿意承担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成本。

被调查者认为网络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表现在:

1.培养目标定位脱离实际需要,不能满足企业的“多元化、实用性”教育的需求。

高技能人才是在企业中独立承担生产、管理和一线服务,或者技术精湛且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从业者。接受网络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网络高等教育一直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人才培养的认识普遍停留在补偿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层面上,相对人才市场变化的明显滞后,网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难以体现出它的高度适应性与务实性,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师等整个教学环节未能做出适应性调整,沿袭或参考普通高校学科设置的框架,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严重脱节。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培训内容及形式陈旧的占37.66%。

2.实习培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

现代化装备和实践设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网络高等教育主要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资源,许多实验设备的配备是用来满足普通教育教学和开展学术性研究需要的,校内的实验设备并不适合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实训设备及场所条件较差。从而使网络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定位转向难以在短期内得以实现。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培养能力不足的占50.33%。

3.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对于网络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是关键因素,网络院校可以引进一些企业、行业人才聘任为兼职教师,同时把现有教师送出去培训。目前网络高等教育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90%以上是高校教师,他们对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相对专业,而实践教学的经验又比较缺乏,被调查者认为师资力量薄弱的占63.33%。因此,师资力量的匮乏问题已成为网络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限制。

(二)加快网络高等教育向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转型的策略

衡量网络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标准应以学习者的认同度、市场的认可度、实用度、满意度来评判,今后的网络高等教育应更明确以创新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宗旨,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适合教育对象,符合职业要求和明确的岗位需要,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生产、经营服务的主力军,这是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期盼。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改变培养模式,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调整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地域特色定位。

网络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一定要依据市场需求和从业者的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来定位。网络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创新培养模式的良好契机,并且培养高技能人才正是网络高等教育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进办学理念模式的很好的机会。抛弃当前网络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带有明显的学科化倾向,强调知识学习要求的职业性、应用的及时性和岗位需要的现实性。企业看重的人才是一个人的能力、经验、技能和学历总和。网络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要把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有机统一起来,使网络教育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和完善“一专多能”、“订单式培养”、“项目(案例)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核心的复合型、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2.调整办学理念,推进职业性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

调整办学理念,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将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系统科学地制定岗位技能型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目标和标准,加大实践课的教学比重,建立符合网络高等教育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课程改革是网络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基于一定技能和学术标准的课程标准的设置尤为重要。依托高效、精确的职业技能标准,并将它有效地整合进课程和教育指导计划,将产业认可的技能证书融入课程内容,让学员在自身岗位或自寻岗位完成技能型知识的转化和实践目标,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宜学习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际操作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等将培养过程分为理论学习、岗位培养、毕业答辩阶段式模块培养模式。

篇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57-02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其教学质量问题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学生是高职教育过程中教学服务的对象与重点培养的人才。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关注学习的主体。只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他们的学习特点,再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特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通过调查获得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并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分析,以发现总体规律,了解个体差异,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探讨适宜的课程教学方法。

一、调查的背景与方法

为了推动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梳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和方法,深化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大力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科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课题编号:100142)按照职业教育的类型划分研究子课题,第一批将以汽车专业为研究对象。2011年6月,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承担了子课题“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的研究工作。基于此背景下,课题组精心准备,细致安排,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全体三年制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设计调查问卷,下发问卷150份,回收143份,有效回收率为95.3%。在保证调查问卷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做一下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内部因素的调查分析[1],探索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因素,诸如围绕学习动机、学习规划、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等方面,紧扣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

(一)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而言,虽然各有千秋,但当前人们还是更多的想进入本科院校学习,高职高专往往是分数不够的无奈选择,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目的的调查,尽管有57.3%的学生选择来高职学习是目的是学习一技之长为将来谋生打基础,但还有14.6%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无奈读高职,而14.0%的同学是想进一步升本科而读高职。这也印证了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差别。

对于学习的目的性,有60.1%的同学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20.3%的同学是为了父母的期待。对于是否知道自己的擅长和感兴趣的工作,有39.2%的同学确定自己的兴趣与擅长,有近41.3%的同学对就业状况只是了解一、二,这说明大部分同学的学方向是确定的,但是具体的奋斗目标还是不明确,对未来自己的就业情况了解不多。

(二)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划

在学生学习规划问题方面,只有28.7 %的同学每学期开始前就制定了明确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14.7%的同学是依据学校制定的课表来学习。在安排课余时间方面,在一下三个方面:努力学习准备考本科、参加各种课外组织活动以及休闲娱乐,选择的比率各占26.6%、27.3%和25.9%,可以看出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利用各不相同。

(三)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38.5%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精神需要,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但还有32.2%的同学认为学习只为了通过考试。近65%的同学认为学好本专业知识,多考证可为以后多一些就业选择做准备。大多数同学能独立支配时间,有一定的学习自。

在对待汽车专业课的学习上,只有31.5%的同学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在80%以上,而39.9%的同学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在50%左右。基本不听的为8%。那么,高职课堂学生注意力放在哪里呢?28.7%的同学注意力会放在教师身上,39.9%在课程内容上,18.9%在周围同学身上,而还有12.6%的同学会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

(四)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以问卷的方法对仲村棉纺手套企业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实施的针对性建议,以期对类似基层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劳动合同法》有所启示。

第1章 仲村棉纺手套企业概况

仲村镇地处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西北部,临沂、济宁、泰安三市交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棉纺手套企业的支持,开展产业提档升级工程,全镇已有化纤生产企业1家,合线加工企业40余家,手套加工企业600余家,各类手套织机4万余台,其中拥有织机1000台以上的企业1家、300台以上的2家、100台以上的40余家,金丰手套、旮升贸易2家企业获得了欧盟CE认证,自营进出口企业12家,年可生产各类劳保手套35亿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2.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吸引了本地大量劳动者就地就业,也吸引了诸多外地劳动者前来工作。《劳动合同法》是否在仲村棉纺手套企业与劳动者间得到实施,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作用?作者对此以问卷的方法进行了调查。

第2章 仲村棉纺手套企业实施《劳动合同法》情况的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向劳动者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现将调查结果作如下说明。

1.有关劳动合同订立的调查结果。在有效的88份调查问卷中,有55.7%的劳动者与企业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44.3%的劳动者并未与企业签订。其中劳动合同期限为一年的就占到了44.3%,仅有11.4%的合同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在三年以上,没有约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已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由企业存放于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

2.有关劳动合同履行和变更的调查结果。第一,劳动者劳动报酬发放情况。所有劳动者表示被扣押一定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此工作时间为一个月、十五天或两个星期不等,没有劳动者被扣押固定数额的劳动报酬。第二,劳动者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的仅占2.3%,平均每天工作时间12小时的占97.7%。第三,劳动者保险交纳情况。仅有11.4%的劳动者享有基本养老保险,30.7%的劳动者享有工伤保险,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企业选择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替代工伤保险,比例为18.2%。

3.有关《劳动合同法》及维权措施认识的调查结果。第一,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的看法。31.8%的劳动者不知道《劳动合同法》,63.6%的劳动者仅知道但不了解,2.3%的劳动者认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很好但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只有2.3%的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确因《劳动合同法》得到保护。第二,劳动者对维权措施的认识。自己与企业协商、请共识的朋友中间调解和到法院的维权措施被劳动者熟知。有37.5%的劳动者知道纠纷产生时可以申请劳动调解,有13.6%的劳动者知道申请劳动仲裁,仅有9.1%的劳动者知道寻求工会的帮助。

4.有关监督检查的调查结果。劳动局会对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派人到用人单位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但前来检查的人往往拍几张劳动合同的照片或者简单罚款就走了。

第3章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期限短。被调查的劳动者中目前有55.7%与其用人单位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还比较低。已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也存在签订不及时以及劳动期限短期化的问题。签订后的合同由企业统一保管的行为也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的规定。第二,劳动报酬不能及时发放。在仲村镇虽然没有发生严重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事情,但扣押一定工作时间内劳动报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时间长短的差异。第三,劳动者工作时间普遍过长。在调查中,平均每天工作时间12小时的劳动者占到97.7%。作者还特别了解了一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除法定节假日外,关于休息休假的约定。以一家棉纱厂为例,劳动者每月可休2天,而用人单位为激励劳动者会设置全勤奖、满勤奖。即,如果除了每月规定的2天,劳动者没有请假、旷班情况,则满足全勤奖条件,可以拿到200元的全勤奖金。如果劳动者没有休每月规定的2天,也没有请假、旷班情况,则满足满勤奖条件,可以拿到400元的满勤奖金。其他用人单位的关于休息休假规定与此类似,仅在奖金数额上略有变动。所以,有的劳动者会为400元满勤奖连续工作31天,每天工作12小时,尤其是从事生产工作领计件工资的劳动者。第四,社会保险交纳率低种类少,分人分岗位。基本养老保险只给工龄至少在五年以上且对企业有重大作用的劳动者交纳。工伤保险只为在操作上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交纳。第五,工会组织不健全不能发挥功效。

在仲村镇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1家是棉纺手套企业,均建有工会组织,但其他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是没有工会组织的。在劳动者与企业产生纠纷时,知道寻求工会帮助的9.1%的劳动者也不会选择寻求工会的帮助。

2.实施中问题的成因。第一,沿袭以往社会习惯。在有效的88份调查问卷中,有69位劳动者是仲村镇本地人。用人单位负责人和劳动者很多是同乡同村,劳动关系以信任为基础,沿袭以往社会习惯,双方都没有签订合同的需求。第二,政府部门宣传不足监管不力。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沿袭以往社会习惯不签书面劳动合同时,政府部门不做具体宣传,检查监管力度不足,绝对是一大重要原因。第三,劳动者自身方面的原因。首先,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普遍对《劳动合同法》认识不足,更不要说研究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休息休假制度、解雇保护制度等。其次,劳动者更注重眼前利益,一般会选择劳动报酬较高的用人单位,流动性大。再次,劳动者主动维权意识不强。第四,用人单位自身方面的原因。首先用人单位害怕增加用工成本。其次用人单位认为实施《劳动合同法》超前,没有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稳定职工队伍对于用人单位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4章 提出建议

1.政府做好《劳动合同法》的针对性宣传。政府作为社会引导者,首先自身应认识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重大意义,其次针对劳动者和企业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开展法律专项讲座与培训,促使大家能理解、应用《劳动合同法》。

2.加强书面合同监督健全激励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书面劳动合同的督察力度,例如采用开展日常巡查、举报投诉及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执行《劳动合同法》情况较好的企业,可在其他政策上适当倾斜,例如在信贷方面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

篇6

1铁道运输行业职业教育企业调查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铁营运里程的不断增加和高铁配套设备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高铁应用技术与管理水平也在日新月异的进步和提高,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对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是否符合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以及铁路铁路运输企业对目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高低,这些问题是铁路职业院校和现代铁路运输企业共同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2企业调查研究的范围与目的

此次问卷调查范围是中国铁路总公司18个铁路局及集团公司,具体部门有机关机务处、供电处、车辆处、电务处、工务处、运输处、客运处、货运处等业务处室和相关基层站段。问卷调查涉及的高职(中职)铁路相关专业有: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车辆、铁道工程、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与信号、铁道运输共6个专业。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了解铁道运输行业职业院校各专业毕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了解铁路相关企业对铁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了解铁路相关企业相应岗位的需求,以及铁路企业一线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意见建议。

3企业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

自2015年3月初开始进行企业问卷调查工作。历时月余完成问卷调查,截止截至2015年4月中旬完成企业调查问卷全部数据回收完毕。此次企业问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5298份,其中有效份数5281份,无效份数17份。

4各专业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分析

下面通过对企业调查问卷综合项目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分析,期望从中可以了解在当前教学体系下,学生整体的综合能力情况,从侧面辅助分析我们当前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利于进一步的改进提高.由于此问题包含因素较多,可考虑采用双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数据的计算利用Matlab编程实现,输出数据见表1。由以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隶属度分别为0.7333、0.7198、0.7488和0.6974;而总体综合能力隶属度值为0.7296。以上所得出的隶属度值均介于0.6至0.8之间,也说明铁道运输职业院校毕业生总体综合能力评价结果为较强。相对而言,四项能力中评价较好的是基础能力,其隶属度为0.7488;四项能力中评价较好的是创新能力,其隶属度为0.6974,评价等级为一般。

5意见和建议

5.1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院校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考虑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5.2教材建设要强化校企合作,开发构建突出能力培养的职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要结合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根据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5.3重视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关注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德育教育,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5.4重视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强化相关职业能力训练在企业调查问卷汇总表中可以看出,铁道运输类各个专业有多个不同的技术岗位和工种,同时还有许多新增的岗位,每个技术岗位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也不尽相同。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重视自己所学专业不同岗位能力培养,不断强化相关职业能力训练,以提高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竞争力,达到未来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技术溢出是加工贸易对当地企业的技术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等带来的对当地产业技术进步的综合外部收益。对当地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示范、刺激与推动,称为平行溢出;对当地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的示范、援助与带动,称为垂直溢出。研究表明,无论在发达东道国还是在发展中东道国,如果能够确定发生了技术转让,技术溢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由于加工贸易可以带动相关联产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技术溢出效应与加工贸易所联动的当地产业链条的长短成正比。

一项技术转移大致包含四要素:技术转移的输出方、接受方、技术转移渠道和技术本身。当技术既定时,影响技术转移水平的主要因素在于技术的收受双方和技术转移的方式。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跨国公司是技术转移的输出方,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技术垄断的前提下,获得技术创新的利润最大化。

以技术垄断为前提,跨国公司进行的技术转移都是成熟性技术,因此,不论处在全球化生产链条的哪个环节,从事加工贸易的东道国企业都不可能获得最先进技术的转移,依靠技术转移也就不可能实现产业技术的赶超。这是对加工贸易技术转移的起码定位。即使位于较核心的产业链条,依靠技术转移与核心技术的靠近仍是十分有限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面临的情况就是很好的说明。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近,他们通过外部化购买就越困难,即使实施内部化转移,与核心技术依然保持差距。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跨国公司按照各个子公司和分包体系在全球化生产体系中的位置决定其转移的技术水平,并根据其技术综合能力提升技术水平。因此,加工贸易发展初期,东道国当地产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比较优势决定了其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位置,进而确立了技术转移的初期水平。长期来看,东道国如果能够不断推进产业技术的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进而提升其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跨国公司将会稳步提升技术转移的水平。为保持和提高跨国公司整体的竞争力量和盈利水平,在沉淀成本较大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本身也需要不断提高子公司和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亚洲国家计算机产业技术转移水平不断提升的动力,就来源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和配套企业双方共同的利益要求。

不同的技术转移方式也对技术转移效果产生影响。与外部化转移相比较,内部化转移的相对优势突出表现为两方面。其一,许多不愿对非关联方出售的有价值的新技术通常只有内部化方式才能获得,这对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出口竞争能力是十分关键的;其二,内部化转移使子公司更容易获得与转移技术相配套的资金和新的管理与组织技术、营销方法、培训方法及其他知识,这是技术低成本、高速度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内部化转移的最大缺陷在于东道国企业受到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的控制,因此,在跨国公司体系内部使用的新技术和相关经验资产向东道国产业的深化和溢出可能会受到阻碍,子公司会倾向于依赖母公司的技术转移而很少努力于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这样,短期里,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生产和出口效益显著,但长期里,完全依靠外企从事加工贸易,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难有提高。

通过加工贸易推动现代产业发展的韩国和我国台湾,在产业技术能力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外部化技术转移,这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是当地公司有能力通过外部化转移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和后继的深化发展能力。随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对尖端产品需求的增长,他们发现外部化转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内部化转移和外部化转移应并行,并相互促进。同时,无论是内部化还是外部化,东亚产业技术成长的成功经验在于,政府采取一系列整合战略促进转移技术的深化和外溢,这一整合战略包括建立广泛的教育基础和对民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力扶持。这一战略对于消化吸收转移技术、缩短技术差距、提升产业链条中的位置,进而最终形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性的措施。

技术溢出是技术转移的后续过程,对关联产业的技术带动是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在开放经济中,在产品质量、运输成本等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公司倾向于当地采购以降低交易成本。在加工贸易发展初期,由于对当地企业缺乏了解并难以建立强有力的信任关系,或服从于跨国公司整体战略需要,子公司会从国外采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地化战略的实施,当地采购率会稳步增长。长期来看,关联产业的发展状况关键取决于当地企业的供应能力。加强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联系,提高当地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是扩大技术溢出效果的主要措施。

有关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外溢的研究还发现,通常情况下,下列因素也可能对技术转移和外溢的效果产生影响:其一,外资企业的股权安排。合资企业一般比独资企业会产生更强的技术转移和外溢效果(UNCTC1985,1987;OECD,1992,1993);其二,合资企业的建立方式。在内资企业基础上建立的合资企业比新建企业有更强的技术吸收和转化能力,因而会产生更好的效果(Lee,1991);其三,跨国公司来源。不同国籍的母公司技术水平和技术转移战略不同,进而形成的转移和外溢效果不同(Vernon1981,1992;Dunning1988,1994)。欧美国家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外溢的效果多数较强。

研究表明(江小涓,冯远:合意性、一致性与政策作用空间: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为分析,管理世界,2000年第3期),受跨国公司战略影响,面向东道国国内市场的外商投资,通常不会使用母公司最先进的技术,但由于面向国内市场,往往国内采购比例较高,发展配套产业意愿较强,研发行为较为积极,因而,其技术的溢出效应较大。然而,正是由于面向国内市场,这种跨国投资对民族产业的冲击是直接的和强有力的;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贸易投资,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结构变化,保持市场竞争力,绝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较高,一部分会跟随母公司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国内产业关联度较差,发展配套产业和进行研发的意愿较弱,因而,“飞地效应”明显,技术溢出效应较小。另外,由于面向国际市场,这种跨国投资对民族产业的冲击只是间接的。

理论和经验都证实,东道国在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努力空间。如果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中能够适时提高技术水平,发展起配套产业体系,加工贸易的“飞地效应”就会得到有效抑制,产业关联效应会得到发挥。此时,跨国公司会相应调整在该地区的战略,出于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跨国公司会提高子公司的技术水平,提升其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如此形成良性循环。80年代亚洲“四小”的产业升级就是建立在当地企业在加工贸易发展中迅速形成配套供应能力的基础之上,在我国深圳、东莞和苏州等地,加工贸易产业配套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并且,这些配套产业能力成为吸引新一轮外商投资的优势,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态势已经显现。

二、中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

我们首先考察加工贸易技术水平的现实状况。表1展示了加工贸易企业对自身技术水平的评价。如表1所示,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有近1燉4企业的技术水平属于国内一般水平,另一方面,有1燉5强的企业使用母公司的先进技术。由于各项选择可以复选,我们尚不能判定使用国内先进水平技术的企业是否超过3/4,但1/4企业使用国内一般技术,表明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于已有的各项调研中显示的三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而且也低于人们的预期水平。

技术使用水平与加工贸易的行业特征息息相关。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木制品、杂项制品行业,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已相对较高,外资的优势可能更多地表现在销售渠道和提供服务等方面,而在高技术行业,外资带入的技术水平会相对提升。这是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

技术使用水平也受制于投资主体的影响。如表1所列,大型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加工贸易投资,使用母公司先进水平的企业比例最高,使用国内一般水平的企业比例最低,而中小企业则相反。中小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廉价劳动力,他们进行的多是发达国家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条的再转移,因而技术带动作用相对较弱。

从企业类型上考察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可以发现,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居母公司先进水平的企业比例最小,三资企业该项比例最大。相反,在国内一般水平的企业比例中,集体企业最小,但国有企业的比例远高于三资企业。总体看,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于外资企业,其中,国有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最低。国有企业是我国内资企业中技术整体实力最强的群体,国有企业的技术实力没有显现,是加工贸易发展中的一大不足。

表1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母公司先进水平12021.05

B、母公司一般技术水平8014.04

C、国内先进水平26847.02

D、国内一般技术水平14024.56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2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与投资主体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3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与企业类型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4加工贸易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

(与国外同行业企业相比)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5加工贸易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我们再从相对竞争优势角度考察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表4和表5分别展示了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相比,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国外同行业企业相比,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优势依次排列为:按客户需求提供生产和服务能力强,劳动力成本低,质量一流,技术先进。其中,劳动力成本优势位于第二位,表明劳动力价格低廉虽然仍是我国加工贸易的强项,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中,灵活多变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更为重要,过硬的质量也是竞争取胜不可缺少的要素,而这些恰恰是内资企业所缺乏的。技术要素在四项选择中居末位,并且比重远远低于其他三项选择,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体上看并不具备技术优势,劳动力优势仍是竞争取胜的决定因素。这也是加工贸易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与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优势依次排列为:拥有国际销售渠道,工艺设备先进,技术先进,资金充足、规模大,管理成本低和生产成本低。其中,“拥有国际销售渠道”比重最高,说明拥有国际销售渠道是外资投资加工贸易的首要优势,也表明获得国际销售渠道是我国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突破口;“工艺设备先进”的比重紧随其后,这是大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通过将先进技术物化为先进设备,转而采用廉价劳动力操作的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相当一部分资本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加工是以劳动密集型操作方式实现的。

我们最后考察加工贸易的技术来源和技术开发,前者是加工贸易企业技术的主要外部供给,后者是加工贸易企业技术的内部自我获取能力。按照表6提供的数据,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来源中,母公司提供和公司自主开发各占近一半的比重,在国内外购买比重不大。调查还显示,母公司提供的技术中,35%是母公司先进技术,24%是母公司一般技术,41%是国内先进水平,仍有11%是国内一般水平,也就是说,母公司提供的技术中,有少部分仅属国内一般水平,但有1燉3强的企业获得了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先进技术,这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接受调研的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开发状况优于预期水平。70%强的样本企业设有技术开发机构,近半数的样本企业能够提供企业所需大部分技术。这部分技术开发的层次受制于加工贸易生产产品的性质,但对于先进技术而言,它能够成为有效的技术进步和外溢的渠道。

表6加工贸易企业技术的主要来源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主要由海外母公司提供26145.79

B、主要由国际市场购买5710.18

C、主要由国内市场购买417.32

D、本公司自主开发27048.21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7母公司转移技术的技术水平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母公司先进水平9235.25

B、母公司一般技术水平6424.52

D、国内先进水平10841.38

E、国内一般技术水平2911.11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8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开发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有技术开发机构并能提供企业所需大部分技术26748.28

B、有技术开发机构但只能提供企业所需少部分技术12222.06

C、有技术开发机构且出售技术专利71.27

D、没有技术开发机构15828.57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三、加工贸易的产品性质

考察加工贸易产品性质,可以测度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而得出有关技术进步的状况。课题组调查的加工贸易样本企业中,57%的企业从事成品组装生产,20%的企业从事零部件生产,35%的企业从事中间产品生产,同时,67%的企业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7%的企业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17%的企业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总体来看,加工贸易摆脱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企业在20~30%之间。

从外方投资者的角度来观察,大型跨国公司的加工贸易在加工贸易阶梯中的状况与其它投资者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说明无论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还是亚洲新兴工业体的中小企业,他们移入中国的全球化产业链条的性质基本相同。但考察加工贸易要素密集度,来自投资者的差异就十分

明显,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加工贸易中,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例远远小于其他投资者,而技术密集型生产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投资者,说明即使在相同的生产链条中,跨国公司投资进行的加工贸易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这对于我国提高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实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化具有重要意义。

表9加工贸易的外方投资者与加工贸易阶梯(%)

成品组装零部件生产中间产品生产

A、大型跨国公司58.2618.2634.78

B、个人投资者55.1715.5241.37

C、中小企业51.4124.6533.80

D、其他68.756.4525.80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10加工贸易的外方投资者与加工贸易的要素密集度(%)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其他

A、大型跨国公司56.938.7630.668.03

B、个人投资者78.313.616.0213.25

C、中小企业75.542.7213.0411.96

D、其他61.1111.1113.8922.22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情况反映了加工贸易发展的技术进步状况。在表11中可以看到,与投资初期相比,44%的企业产品已经进行了升级换代,还有15%的企业产品面临新的升级换代。产品的升级换代主要取决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要,其次是母公司战略的决定,再者,产品升级换代与否还受样本企业投资设厂的时间的影响,因此,没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并不代表技术陈旧和落后,44%的升级换代比例表明加工贸易近半数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了技术进步。

从产品性质考察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结果表明,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和出口大部分位于全球化生产经营链条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技术含量不高,实现技术进步的企业比例尚不足半数,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的意愿显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也可以看到,在样本企业中,有35%的企业进入了中间产品的生产,30%的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链条中从事着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这是我国加工贸易向技术密集化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开端。

表11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与初期产品相比,实现了升级换代24044.28

B、与国内产品相比,实现了升级换代10319.00

C、竞争能力强,不需要升级换代7614.02

D、母公司没有升级换代计划478.67

E、面临升级换代8315.31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四、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

发展配套产业,是加工贸易带动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也是加工贸易实现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的直接渠道。通过当地采购,通过对当地配套商产品生产的质量监督、技术援助,跨国公司可以带动配套供应商和分包商的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当本地产业还没有具备配套生产能力时,外资配套企业的进入,可以通过示范效应、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再配套等环节为当地企业培育和发展配套能力提供间接条件。通常情况下,当地采购率越高、采购产品的技术含量越大、内资企业进入配套体系越多,技术转移和外溢效果越明显,则加工贸易通过配套产业发展对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发挥越充分。

表12、13、14分别展示了样本企业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情况。根据表中展示的情况可以看到,46%的企业在国内进行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与其它采购来源相比,国内采购成为加工贸易企业原材料和零部件最广泛的来源途径(表12)。但调研数据也显示,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企业零部件采购总量中的比重较低,在机器设备总量中的比重更低(表13),并且,国内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基本都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只占13%(表14)。国内采购的状况说明,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作用很低,大进大出的局面没有彻底改观。在这种情况下,加工贸易对关联产业的技术带动作用难以发挥,技术外溢效果也深受抑制。

表12接受调查企业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来源

企业数比重

A.母公司内部采购9516.8%

B.母国进口10718.9%

C.订购方提供13724.2%

D.其他国际采购20436.1%

E.中国国内采购26146.2%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65142.3%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13接受调查企业国内采购比率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14接受调查企业在国内采购的原材料与零部件属性

企业数比重

A.初级产品28149.7%

B.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23140.9%

C.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7413.1%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65103.7%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15显示了加工贸易企业对配套企业的技术援助状况。可以看到,实施了技术援助的企业占有效样本企业的36%,64%的企业没有实施技术援助,其中,27%的企业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技术援助。技术援助比例不高,这既与国内采购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有关,也与大量采购来源于国外配套企业的跟随进入有关。从不同的投资主体进行考察,大型跨国公司比其他投资者具有较强的技术援助倾向,47%的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对配套企业进行了技术援助,这一比例比中小企业高出近18个百分点,大型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技术援助在技术水平和援助效果上显然也要高于中小企业,因而,调研结果表明,他们在推动配套产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总体上优于其它投资者。

表15加工贸易企业对配套企业的技术援助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进行技术援助19135.97

B、没有技术援助15128.44

C、准备技术援助509.42

D、不必进行技术援助14126.55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16不同投资主体对配套企业的技术援助(%)

大型跨国公司个人投资中小企业其他

A、进行技术援助46.9232.472

9.5243.75

B、没有技术援助27.6925.9727.7131.25

C、准备技术援助6.159.0912.053.13

D、不必进行技术援助19.2332.4731.3321.88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亚洲“四小龙”的经验表明,以内资企业为主体的供应商群体是加工贸易避免“飞地效应”、加速升级换代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发挥现有产业的生产和技术能力,推动现有内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融入配套体系,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有效拉长产业链条、促进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外溢的重要方面。根据表17的调研数据,有49%的企业与国有企业有配套关系,仅次于外资企业51%的比例,其余依次是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抛开配套产品的技术含量来看,国有企业在配套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上升,这有利于推动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步伐和提高技术外溢效果。但实地考察调研表明,为加工贸易配套的内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配套产品的技术含量很低,加工贸易的主要配套产品,特别是中间产品的配套生产基本是由跟随进入的外资配套厂家完成的。

表17加工贸易配套企业的构成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国有企业27649.11

B、集体企业14024.91

C、乡镇企业12021.35

D、民营企业16629.54

E、外资企业28550.71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课题组企业调查。

表18在国内采购原材料与零部件(或设备)的主要障碍

企业数比重

A.国内产品价格高于进口品8915.8%

B.国内产品质量不稳定39470.1%

C.国内产品交货不及时7413.2%

D.缺乏国内供货商的信息519.1%

E.国内采购运输环节没有保障234.1%

F.母公司的发展战略安排285.0%

G.国外客户要求使用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14926.5%

H.国内采购出口退税时间太长10719.0%

I.深加工结转手续太繁琐10418.5%

J.其他142.5%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62183.8%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18是样本企业对国内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障碍的信息反馈。从表中可以看到,“国内产品质量不稳定”是排在第一位的障碍,选择该项因素的企业比例高达70%,并与其他选择拉开了很大的距离,表明我国企业进入全球化产业链条、拉长加工贸易产业链的主要、最大障碍是产品质量问题。其余几项选择比例相对较大的障碍性因素依次分别是,国外客户要求、出口退税时间较长、深加工接转手续繁琐、国内产品价格高和国内产品交货不及时。除去出口退税和深加工结转两项政策面问题外,其余都与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因为长期里,客户出于降低成本考虑,都希望采购本地化,只有当本地企业产品质次价高时,才会要求使用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因此,推动内资企业积极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内资企业的分包供应能力,形成加工贸易技术进步与产业关联的良性循环,成为我国加工贸易今后发展的核心问题。

五、加工贸易的人力资源投入

随着跨国经营的当地化发展,对当地人力资源的培育和人力资源的流动成为技术外溢的间接渠道。对于投资方而言,相对于资金和设备,掌握技术资源的人力资本的沉淀是其撤资转移时100%的损失,因而也是东道国最保险的收益。所以,鼓励外资企业人力培训、促进人力资源流动是各东道国外资政策中的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外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当地化比例越高、人力培训状况越好、流动性越强、向内资企业流动越多,技术外溢效果越好。

表19、20显示了对加工贸易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聘用和培训情况的调研结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加工贸易企业当地化比例很高,近80%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主要来自本地招聘。同时,加工贸易企业的人员培训状况也较好,85%的企业对员工进行国内培训,还有24%的企业对员工进行出国培训。高比例的当地聘用率和培训率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培养精良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队伍,同时也为员工流动进而产生技术外溢创造了条件。

表19加工贸易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的主要来源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主要来自外商投资国6711.45

B、投资国和本地招聘457.69

C、主要本地招聘46779.83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20加工贸易企业员工培训状况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出国培训12721.30

B、国内培训50985.40

C、没有培训538.89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21、22显示了对加工贸易企业员工流动情况的调研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加工贸易企业员工队伍基本稳定,同时,72%的企业存在合理的流动,这种流动为技术外溢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如表22所示,加工贸易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主要在外资企业之间“跳槽”,流入外资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占流动的70%,这使得通过人才流动实现的间接的技术外溢效果大打折扣。除去外资企业外,人才流动的主要去向依次是自创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其中,向国有企业流动比例最低,并与前两者差距较大,表明国有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差,民营企业是未来实业界接受技术外溢和实现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

表21加工贸易企业员工流动状况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很稳定,基本没有跳槽14524.09

B、存在合理流动43371.93

C、流动过于频繁264.32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22加工贸易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流动方向

企业数占有效样本企业比例%

A、外资企业37669.12

B、国有企业529.56

C、私营企业10118.57

D、自己创立企业10619.49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考察加工贸易企业员工聘用、培训和流动情况可以看到,加工贸易企业人员聘用的当地化比例很高,培训状况良好,流动性也很强。但由于当地企业在用人机

篇8

作为动物疾病的克星,兽药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现代养殖企业,质优价廉的兽药可以为其经营生产保驾护航。时至今日,兽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不但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但是由于从业者众多,也出现了管理混乱,生产经营不完善,配套措施跟不上,科技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作者长期在潍坊工作,对潍坊兽药企业了解较多,故选取潍坊兽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刻剖析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潍坊市兽药企业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和发现目前潍坊市兽药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对潍坊市部分兽药企业采取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进而了解和掌握目前潍坊兽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寻找存在问题背后的根源,为潍坊市兽药企业认清自己的客观情况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2.调查方法

2.1问卷调查

包括调查问卷设计、选择样本、问卷调查实施三个步骤来进行。

2.2其他调查方法

除了问卷调查,为了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增强本次调查的可信度,还运用了专家咨询、座谈、抽样、政府信息获取等方法,以此比较客观的分析和了解潍坊兽药企业的现状。

3.调查对象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调查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调研组先后收到来自潍坊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兽药企业发展情况的各种信息反馈资料38份;组织召开具有代表性的兽药企业、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参加的座谈会8次;共发放各种问卷150份,现回收有效问卷91份(其中电子文档26份);并先后走访企业65家,深入座谈企业32家。

二、结果与分析

1.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包括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

1.1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对数据的处理主要采用的是数理统计的方法。其中,对于描述性指标主要采用的是比例分析法;对于采用顺序量表的经验指标,则主要采用频数分析。

1.2结果分析方法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采用了以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分析主要是对数据的分析,以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结果为主线,从问卷涉及到的企业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发展环境、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等方面的若干问题依次展开分析。

2.潍坊市兽药企业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主要对企业生存常用的几个指标进行了分析,包括科研经费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公司主要采用的技术创新战略、公司所奉行的技术战略、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技术向市场转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专职从事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数据等方面的调研。

统计结果显示,潍坊市被调查的兽药企业认为在技术向市场的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为:缺乏资金、市场竞争无序、政府规则的影响、需求难以估计、营销管理策略失当。

潍坊被调查的兽药企业在技术向市场转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资金的缺乏,这说明在技术向市场转化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也反映出潍坊部分兽药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中小兽药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困难。

市场竞争的无序和政府规则的影响也是转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别排在2、3位。这说明潍坊的兽药成果转化机制还存在问题,市场基本上还处于无序状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完善各项制度、建立起较完善技术成果转化体系,不断规范和引导市场竞争,变无序为有序。

三、讨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结果,反映出了很多潍坊市兽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周围环境的原因,现将其概括如下:

1.研发投入不足,比例偏低

兽药行业属于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技术的领先程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企业的发展,而领先的技术必须要由足够的科研实力才能得到保证,研发经费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经费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也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还远远不够,这也是制约大部分潍坊兽药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2.融资渠道有限,中小兽药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从市场途径获悉,目前潍坊的融资渠道其实并不少,主要有:银行贷款、私人借款、增资扩股、发行公司证券、风险投资基金等。此外,政府也在一定力度上给予了支持,并有相关的基金设立。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融资渠道单一和不畅依然是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这说明潍坊市的兽药企业还没有能够为市场树立起足够的信心。

3.产学研开展不畅,成果转化机制存在问题

产学研是现代社会教育的新模式,也是企业获取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人才的成长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而企业的成长又需要人才,两者之间可以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但是有的企业不愿意付出,只想得到现成的人才,这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在潍坊的兽药企业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兽药企业都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联系省内外的高校寻求合作,走产学研合作道路。这些企业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但是这些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偏低的问题。

四、结束语

要实现潍坊兽药企业整体的提升,需要各企业认清形势,一方面要积极从自身找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在这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的政策和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机遇。

篇9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为确保全镇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牟山镇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全镇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和实施,定期组织检查、开展督导检查和评估。

领导小组下设调查工作小组,具体开展本辖区内的调查工作。

三、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1.调查范围与对象:辖区内2012年12月31日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职业病危害企业(附件2)。

2.调查内容:调查辖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基本情况,填写用人单位调查表(附件3)。

3.调查方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小组具体实施辖区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2013年12月31日前注册的,被确定为职业病危害企业的基本信息。

(2)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小组对调查对象进行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的培训,并通过文件、电子邮件、调查员入厂调查等方式将调查表分发到各企业,由企业填写用人单位调查表(附件3)

(3)基本情况调查表返回后,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小组将随机抽取2%的企业调查表,由调查员入厂复核,并按照全国统一的编码及程序软件,录入调查数据。

四、工作步骤

(一)组织部署阶段(2014年7月)

X月20日前,组织建立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调查工作小组,制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并上报市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复核、数据输入、总结上报阶段(2014年X-X月)

1.X月22日前,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小组将调查表以文件、电子邮件、调查员入厂调查等方式分发到各企业,由企业填写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附件3),X月25日前寄回到工贸办。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小组确定由徐建苗同志负责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的技术咨询。

2.X月5日前,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小组将随机抽取2%的企业调查表,由调查员入厂复核,并填写《质量控制检查结果抽查记录表》。X月10日前完成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数据的录入、数据审核、结果分析和总结上报工作。

五、质量控制和技术保障

篇10

二、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三、摘要。摘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四、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五、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六、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八、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案例型学位论文大纲】

**企业的营销战略、竞争战略……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2 案例正文

2.1企业概况

2.2企业所在行业或市场背景描述

2.3案例描述

3案例分析

3.1案例分析的理论依据

3.2案例分析的方法

3.2案例综合评述

3.2案例主要价值点提炼

3.3案例主要价值点分析

3.4案例涉及的有关问题的改进建议

4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4.2展望

【企业诊断型学位论文大纲】

被诊断企业**问题的诊断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2被诊断企业**问题现状

2.1被诊断企业概况

2.2被诊断企业**问题现状

3被诊断企业**问题的分析

3.1被诊断企业**问题分析的理论依据

3.2被诊断企业**问题分析的方法

3.3被诊断企业**问题的分析

3.4被诊断企业诊断意见

3.5被诊断企业**问题改进方案和措施

4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4.2展望

【调查报告型论文大纲】

被调查企业**问题的调查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2 被调查企业**问题现状

2.1被调查企业概况

2.2被调查企业**问题现状和特征

2.3被调查企业现有经验和做法

3被调查企业**问题分析

3.1被调查企业**问题分析的理论依据

3.2被调查企业**问题分析方法

3.3被调查企业调查内容和过程

3.4被调查企业调查结论

3.5被调查企业**问题改进方案和措施

4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4.2展望

【专题型学位论文大纲】

某类工商管理问题的研究等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2企业**问题现状

2.1企业概况

2.2企业**问题现状和特征

3 企业**问题分析

3.1企业**问题分析的理论依据

3.2企业**问题分析方法

3.3企业**问题具体分析

4企业**问题改进方案和措施

5结论与展望

篇11

1、按照国家报表制度要求,精心设计景气调查问卷,对全年调查工作做出统一要求。

按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总队报表工作要求,一方面我们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了国家统计局下发的报表制度,根据景气调查的专业特点设计印刷了不同行业不同颜色的景气调查问卷,并在问卷首页用醒目的字体对企业家的上报时间进行了人性化的温馨提示。另一方面我们印发了《全省企业景气调查XX年年年报及2010年季报具体要求》手册,对基层调查单位的调查工作做出了统一具体的要求,保证了全年景气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召开全省企业调查年报工作会议,对基层调查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为了传达好全国景气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布置安排全年的景气调查工作,我们组织召开了全省企业调查工作会议,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景气调查制度,结合XX年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全省基层企业景气调查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了关于调查方案、报表制度、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把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年报、季报上报之前,为做好景气调查各项调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数据审核查询制度,确保数据质量。

为加大对基层数据的审核工作力度,我们建立了数据审核查询制度,特制了《景气调查报表审核查询记录表》,确保基层上报的数据质量。各市的报表上报后,采用程序审核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填写《景气调查报表审核查询记录表》,进行逐项登记,并针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基层调查单位和企业进行查询,使每个审核出的问题都有处理结果。

4、编印实用手册、完善采购经理名录库,保障采购经理调查网上直报率。

为保证采购经理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提高采购经理调查网上直报率,我们召开了全省采购经理培训会,对网上直报程序进行了培训,并对直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印发了《国家统计局采购经理调查企业联网直报安全认证管理系统常见问题解答》手册,发放到每一个调查企业,并对企业在直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电话解决或上门服务。在月报工作中,随时更新、完善采购经理名录库,加强与企业采购经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保证采购经理调查网上直报率。

在今年的报表工作中,我们按时上报了企业景气调查XX年年年报和2010年1-3季度企业景气报表和简要分析、访谈、报告等相关分析资料。圆满完成了2010年1-9月份采购经理月报网上直报工作,企业网上直报率达到99%以上。

二、重点推行《实务工作制度》,强化源头数据采集工作

为保证企业景气调查源头数据的真实可信,及时准确地完成国家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任务,今年我们在杨润广总队长的亲自领导和严格审核把关下,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充实、完善,重点推行了《山西省企业景气调查实务工作制度》的实施。真正从源头上促使企业负责人、企业采购经理亲自填报调查问卷,保障对景气状况的判断、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真实可信, 这个实务制度的重点在于强化源头数据采集上报,特别是制定了保障源头数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亲自填报问卷的景气调查措施。它包括源头数据采集上报实务制度、源头数据采集监督制度、数据审核汇总上报制度、企业景气调查基本情况台帐设置制度、景气调查管理制度、景气调查年报、季报工作流程图等六个方面的具体制度。

在源头数据采集上报实务制度中,我们对源头数据采集原则、采集上报要求、采集上报内容、采集上报方式等都做出了新的统一的要求,为准确完成国家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任务,确保源头数据采集上报真实可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源头数据采集监督制度中,我们明确了源头数据报出人员的职责,明确了基层调查队监督检查职责,确保企业景气调查源头数据采集上报严格、规范、有序。

在数据审核汇总上报制度中,从调查数据的审核和调查数据的汇总上报两个方面,强化对景气数据质量审核工作的力度,确保景气调查数据及时、准确上报。

企业景气调查基本情况台帐制度,对于把握企业的基本资料信息,对于以事后实际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验证景气调查的准确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及时整理景气调查季报、年报和历史资料的主要指标台帐,建立实用的景气调查基本情况台帐,我们设置了三类台帐,一是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二是分专业的景气台帐,三是企业景气调查数据与事后企业生产经营走势对照情况差异记录台帐。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我省景气调查资料,奠定了扎实的史料基础。

  1  

企业景气调查管理制度,从管理、开发、考核、培训和执法五个方面,加强对企业负责人、企业联系人及调查员工作质量的管理与考核,确保景气调查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景气调查年报工作流程图及季报工作流程图,是在积累了这些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工作流程进展图表。以准备阶段??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审核录入阶段??数据汇总上报阶段??数据归档阶段为主线分别贯穿于年报和季报工作中,将所有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以非常清晰、直观的流程浓缩于一张图标上,便于基层调查队自我监督检查,提高全系统景气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积极性。

我们相信,通过对国家景气调查制度的不断探索与完善,这套《企业景气调查实务工作制度》,必将促使我省景气调查工作始终走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轨道上,并对今后的景气调查工作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建立景气调查数据库,提升调查服务水平

1、完成全省景气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为历史数据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保障。

2010年,山西调查总队把各专业数据库建设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景气调查专业以此为契机,不分昼夜、午休及公休时间,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重新汇总整理了我省1999年-XX年年共9年36个季度的企业景气调查资料。结合企业景气调查特点,完成了历年分季度、分行业、分规模、分经济类型、不同运营指标、特殊分组等多种分类方法共计2500多张表的数据整理、加载工作,从而建立了自1999年全国历史数据转换后至XX年年的一套科学、完整的景气调查历史数据资料库。为提升景气调查数据公共服务能力,扩展景气调查数据服务的渠道,为历史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受到了总队领导的多次表扬和嘉奖。

2、加强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提升调查服务水平。

根据2010年全省统计调查工作的部署,统计调查研究工作的重点就是努力提高调查调研和调查信息服务社会的水平。我们按照总队要求,根据企业景气调查年报和季报数据,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经济热点,及时编写了27篇统计调查快报和4篇统计调查报告,分别被省两办、总队外网和国家统计局内网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

四、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提高企业依法统计意识

为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基本方略,保障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秩序,切实维护企业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2010年4-5月份总队对全省11个市的30家企业进行了以企业源头数据质量为中心的统计执法检查。历经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对抽选的企业景气调查企业的年报报表和季报问卷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宣传普及了统计调查法制知识,在企业中树立了依法调查观念,优化了景气调查的法制环境,为确保景气调查源头数据质量提供了法律支持。

五、企业景气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企业景气调查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各级党政领导进行宏观管理与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依据和咨询建议,对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困扰景气调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调查程序有待更新完善。现在全国使用的景气调查程序是XX年以前就开发使用的,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审核工作的需要。比如说一些电力、供水、供暖企业本来就不存在产品订货、库存等问题,但在审核过程中程序长期会出现提示性错误;另外期待国家在年报审核程序中,进一步完善对企业规模的判断审核标准。

2、调查结果采用率不高。由于近两年来物价指数不断上涨,经济热点逐渐向价格方面转移,加之“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因而各方面对景气调查的重视度下降,景气调查结果的采用率受到一定影响,影响了基层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3、建议季度景气调查报告署名形式适当改进。国家服务业调查中心在使用各省提供的季度景气调查报告时,通常是以服务业调查中心的名义向国家局内、外网提供,建议增加各省总队的署名,以便于景气调查专业参与当地的年度考核。

六、新一年开展企业景气调查的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调查数据质量建设,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