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数字化价值

企业数字化价值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6 09:50: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数字化价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数字化价值

篇1

[2]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2-11-06).

.

[3]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EB/OL].(2012-11-13).

.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维修电工(2009年修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5].高职高专教材评价指标体系[EB/OL].(2010-06-07).

http:///link?url=BDIfFA8PsLs5YaIGNgIOor

fuFdmtewO5MHoaA7kFw9R9L6uAvaTQA0SG9y-d6-9o7r

篇2

【中图分类号】G7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将“工作过程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将职业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维修电工的考证及学习是重要项目之一,该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应的职业是维修电工。因此,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以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有机地融合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以项目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重建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以解决专业教学与“维修电工”考证相互脱节的问题。

一、确立专业及其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企业调研,维修电工在不同工业部门如机械与设备制造、汽车与配件工业、电子工业,从事自动化生产。除操作自动化生产设备以外,这些设备的维护成为其专业工作的重点。此外,维修电工参加生产设备的建造和改造,进行电子维修,在车间维修并制造电子、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组件和仪器。符合专业要求的工具、测量仪器和测试材料、旨在有效完成任务的工作和工作岗位设计以及与同事进行符合专业要求的交流,都属于维修电工的任务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不同要求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职业行动的要求。维修电工能对任务进行整体性观察并在完整性的工作过程背景下对其进行组织,也就是说,借助其企业关联知识关注过程的衔接并与其他部门(机械保养、物流、制造计划等)合作。

二、提取、划分、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以电气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及营销服务等职业岗位为导向,重点突出技能培养,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提炼难度1-4级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职业定向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1)

工厂车间照明设备的安装与维修、普通机床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电机的安装与维修、小型电子设备的调整与改装、工厂供电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构建与维护。

(二)系统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2)

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设备运行的检测与控制、电气设备控制的安装于调试、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三)蕴含问题的特殊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3)

电气设备的调整与改装、数控设备的维护。

(四)无法预测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4)

生产设备的调整及生产质量保障。

三、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方向教学计划

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提炼支撑课程,形成了12门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编号 学习领域课程 基准学时

小计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电工基本技能 2周 2周

2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 4周 4周

3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 4周 4周

4 电气绘图技术实训 8周 8周

5 PLC应用技术 5周 5周

6 组态控制技术 2周 2周

7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4周 4周

8 交直流调速系统与应用 3周 3周

9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 3周 3周

10 单片机应用技术 4周 4周

11 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 5周 5周

12 自动化课程设计 2周 2周

合计学时 1196 468 286 442

四、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举例)

以《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为例,建立讲授单元和行动单元学习任务和内容。讲授单元主要对PLC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PLC的编程软件及编号范围;基本逻辑指令表示方法及其应用方法;掌握梯形图的绘制原则及PLC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对典型生产线工业控制对象进行系统的意见设计、系统的软件设计、安装调试设计,共计150课时。

行动单元中建立五个子学习领域课程:

1、控制方案的初步设计(学时:12),学生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现有自动化生产线及需改造的生产线进行调查,并据此形成初步控制方案,讨论并完善,最后提交具体可操作性的控制方案。

2、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学时:48),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交流电机的控制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使用完成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3、物料分控系统的PLC控制(学时:24),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物料分控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的使用方法,完成物料分控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4、机械手的PLC控制(学时:30),根据控制方案要求,了解并掌握机械手的使用方法,完成机械手控制子系统,并进行测试与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5、系统综合计划与调试(学时:36),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全系统进行联合调试,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完成全系统了,并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融合到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进行课程开发中,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研究,可有效的优化学校课程资源,在有限的课时内发挥课程最大的作用;可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为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的改革提供思路,使之更加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平均,王伟,韩宝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5):49-51.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01-02

电子商务是利用各种电子设备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产生促进了传统企业的革新和一批新型电子商务企业的诞生。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会计(也称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会计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结合互联网等技术,对会计事项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不同于传统会计,电子商务会计面向网络交易的实时性、灵活性、多变性等特征,使传统会计中的部分基础性原则受到冲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历史成本原则。

一、传统会计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及其优势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传统会计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进行计量的。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依照取得或构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计价。历史成本原则下,物价变动时,除非国家另有规定,否则不得调整账面价值。例如某企业于2012年1月1日购买了一套设备,耗费资金100万元,记账时,该套设备应当按照100万元入账。假设在2015年1月1日,设备的市价已经达到500万元,此时,仍不能调整设备的账面价值,账面上依然是设备购置时的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传统会计计量的基础,是传统会计进行会计计量的核心,也是受到广泛推崇和普遍采纳的会计惯例。历史成本原则具有以下主要优点:第一,历史成本是由交易双方实际进行交易的结果,反映出当时的市场价格,具有客观性;第二,历史成本有发票、合同以及账单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具有可验证性;第三,以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数据资料更加容易取得,会计计量程序简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

1.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成井喷之势,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成为主流的商务模式之一。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性地位也面临着冲击。历史成本无法反映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和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在2014年的“双十一”活动中,天猫全天成交金额为571.12亿元,移动端交易额高达243亿元,物流订单2.78亿,当天在天猫带动下电子商务企业的促销引起市场供需发生不同寻常的巨大改变。在电子商务市场供求信息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亟需实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但历史成本与实时的市场信息是脱节的,历史成本更多反映过去的价值,无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其他计量属性的取得成本。在互联网交易中,有关商品及其销售的实时信息均能被大量并且迅速收集,从而降低了取得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的难度和成本,从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角度考量,历史成本的核心地位有了动摇。

3.历史成本可能会低估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在电子商务企业中,信息技术、人才、品牌等无形资本是其核心竞争力,某些企业的财富来源正是此类关键性无形资本所提供的。然而这些无形资产按照历史成本原则是不予确认的,其价值容易遭到严重的低估。在此类电子商务企业中仍然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就会导致其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三、历史成本原则在电子商务会计计量中的适用性――以数字化产品为例

1.历史成本原则在电子商务会计中的新特点。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点。电子商务会计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确认、计量和记录上都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传统会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其企业特征的调整。以电子商务中的数字化产品为例,数字产品由于无需实际的仓库库存,已经实现了“零库存”管理。此外,即使是实体商品,电子商务企业往往能够做到即进即售,充分发挥物流的时空观念,通过严密的计划、科学的采购,实现生产资料的最佳衔接。由此看来,在电子商务会计中,历史成本原则也呈现出新特点,如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的趋同。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获得同样一项资产,或者与其功能相同的一项资产所需耗费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重置成本是一种现行成本,它表示企业现在取得资产或劳务所需支付的金额。历史成本计量可以确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但无法精确反映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在企业内运营周转的变动情况。事实上,在电子商务时代,单纯使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已经不再符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与传统会计相比,电子商务会计在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具备选择多种计量属性的条件,适度增加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属性的使用,针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将是电子商务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

2.数字化产品的会计计量。数字化产品是指可以被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传送的产品,其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信息、视听娱乐产品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产品是专业人员利用技术、开发工具及专门设备创造的产品,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其计量更适合采用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相结合的方法。

(1)数字化产品的初始计量。数字化产品的初始计量采用了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成本包括企业为取得该产品并使之达到预定的用途发生的所有支出。电子商务企业外购数字化产品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得该数字化产品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而电子商务企业自行开发的数字化产品,其成本不仅包括人工费用、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的购置费用、开发工具的费用等研究开发费用,并且包括开发结束后的注册费用、测试产品能否正常使用的费用及其他确保数字化产品商业化的费用。数字化产品的初始计量可公式化为:外购数字化产品的成本=外购时需支付给对方的费用。自主开发数字化产品的成本=开发及后续商品化的一切费用。

购入的数字化产品,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即实际支付价款,其会计分录为:

借:数字化产品

贷:银行存款等

自行开发的数字化产品,其会计分录为:

发生研发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等

期末时:

借:数字化产品

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

(2)数字化产品的后续计量。在数字化产品的后续计量中,企业应针对数字化产品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例如,数字化产品定期更新换代十分关键,因此数字化产品作为资产时的价值具有很强的弹性,企业应当对数字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及时进行减值测试,发现减值迹象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此时,电子商务企业就应设置与数字化产品减值有关的会计科目并编制会计分录。电子商务企业重新评估数字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减值测试时,会计分录为:

借:数字化产品减值损失――数字化产品减值

贷:数字化产品减值准备

电子商务企业计提减值准备后再次评估数字化产品,其价值回升时,会计分录为:

借:数字化产品减值准备

贷:数字化产品减值损失――数字化产品减值

数字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形式,对传统会计的计量和会计处理提出挑战。但是,电子商务会计将数字化产品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就可以在会计核算框架的基础上对其做出准确的计量,使其符合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此外,在处理数字化产品的一些特有会计问题时,数字化产品的后续计量更适合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例如,为避免数字化产品的减值,电子商务企业定期将对数字化产品进行更新和升级,为其增加新的附加值,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新的附加值更加适合重置成本进行计量。

四、结语

历史成本原则作为财务会计的核心,其应用仍然是必然的。但随着经济环境、会计环境的急剧变化,在会计计量中,历史成本原则也势必受到冲击。电子商务会计与传统会计所面向的会计对象区别较大,电子商务会计在各个环节都充满新的特点。在会计计量上,电子商务会计有别于传统会计的计量单位、计量属性,从而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计量特点。目前,电子商务会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和初探阶段,相关理论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务应用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经营将不断出现新的情况,电子商务会计也会随之调整和改革不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篇4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使得人们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企业管理领域,高效智能数字化模型的使用也将推动企业管理的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该如何实践数字化企业管理的创新呢?由吴峰教授编撰的《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2016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阐述和研究。

《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篇章结构分成了八个章节。第一章和第八章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系统定义数字化企业学习和管理的研究价值、意义和方法,以及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未来变革发展;第二章是企业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它从人、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数字化学习和管理的意义;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从认知、设计和管理三个角度来传播企业数字化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第六章则说明了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评估原则和模型。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更多的是从在线学习的角度来研究数字化对企业的价值,但笔者认为数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却不限于此。第一点,也就是作者所秉承的观点,数字化为企业在线培训和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培训和发展是其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个人绩效和团体绩效,这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通常来说,企业的学习培训体系包括企业文化的培训、专业技能的培训、团队协作的培训、领导力的培训等等,而这些在过去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经验或有限的专业书籍,很显然学习效率并不高,覆盖面也较窄,培训的周期性很长,成果不够显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企业的学习和培训变成了一个在线的、高效的、动态的系统性智能工程。

数字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培训板块、员工绩效板块、评估板块等集中在在线系统中,让更多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得以共享,让员工培训与工作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在普及在线学习和终身学习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第二点,笔者认为数字化还应该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战略中,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过程,数字化都提供了创新化的管理方法,它的应用是企业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系统集成管理、人工智能管理、大数据管理和实时动态管理的技术前提。现代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沟通上的高效。数字化技术大大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沟通、团队协作上的进步和发展,以当前流行的企业沟通APP为例,它所包含的在线视频会议功能、企业流功能、团队组建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周报月报功能等都是数字化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沟通和管理上的进步成果。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企业管理而言,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最核心的创新意义就在于企业信息流通方式的改变,统筹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让企业管理减少在上下级沟通和部门合作协调之间的损耗,让企业的资源都能够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数字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的模型将企业管理中复杂的经济元素都进行了数据化,针对精确的数据进行统筹分析和管理,从而试图在企业运营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达到零库存量、高运转率的结果。

企业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创新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营销模式,它从技术的层面加速了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提高了企业管理各要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它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来说,《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一书着重于一个侧面,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得出数字化在企业人才培训和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却不限于此,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发展价值还有待更广泛地挖掘和应用,它将进一步融入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整个业务流程中去。无论是个人学习、团队协作,还是企业发展,数字化的创新研究和应用都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让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被量化、被数字化,被实时掌控,从而让企业制定的战略能够紧跟市场变化,有效布局,确保企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作者:劳涛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篇5

关键词:

投入产出;企业管理;数字化;动态;经营

企业的经营就是各要素的投入产出管理和优化,投入产出的比例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目前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的投入产出事前核算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都是手工或者静态的核算,并没有建立数字化、动态的投入产出管理,没有实时跟进各类要素和产品的成本和市场价格,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敏感性不足,无法及时进行动态管理,这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向着节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将不利于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稳固。

1现阶段加强企业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1.1竞争的加剧及环境变化的快速决定企业要加强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目前国家整体出现了产能过剩,很多的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助进行生存,企业整体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决策的时候没有借助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东莞等传统的制造强地都出现了大批企业倒闭,经济整体下滑,这些问题的发生决定了企业必须在投资和生产的时候更加科学化管理。另外,现代社会由于新媒介等的介入,很多环境因素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很多市场价格变化速度及其传导速度更快,企业如果依托于以往的手工计算的投入产出管理,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变化,无法获取最新的数据进行决策,导致其决策无效,反而被市场淘汰。

1.2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及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内部也选用了以市场机制运行的方式,对各要素进行内部的层层分解,实现内部的核算,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较快,很多的内部管理需要更加高效,及时将市场的变化融入到管理之中,而且目前很多公司内部的员工、车间、厂房和班组的工资都是和投入产出的管理系统挂钩,因此投入产出的管理要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动态管理,这样才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和公司各个班组的成本、能耗的降低,这样的内部管理才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够推动企业的改革。

1.3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的制造业也在全球竞争中面临着迁移的风险,周边国家越南等国也慢慢在制造业上与我国企业进行竞争。未来我国企业的发展要向更高级的产业主动性转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这种转移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其投入产出的管理,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强研发的投入,向一些蓝海竞争领域发展,避免简单初级的加工业,实现我国整体产业的结构调整。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产出管理就随意进行调整,将可能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获取相关的动态信息,缺少数字化的管理,而导致企业盲目转型,这样企业可能反而会失去发展的机会进入发展的陷阱,这最终也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2建立完善的动态化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

2.1建立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企业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特色的动态化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查明企业生产管理所存在的基本数量关系,明确企业生产的界限,通过这一系统获得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其他一些重要的情报信息,在系统的建设中要将企业的业务和产品统一在这个系统中,清晰地发现人财物的关系。这个系统要实现对产品分配方向、价值构成的集成和查询等功能,系统内的数据要能够实时根据原材料的价格、委托加工的费用、人力的投入、产品价格的变动等进行更新。

2.2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模型建立及其与ERP系统的对接在系统的建设上要着力建设一个模型库、数据库和方法库,企业内产品、业务的投入产出数据要归集到数据库,用以对模型库等提供数据来源,数据库应当将企业的财务数据库、计划数据库、物资供应数据库、生产调度数据库、设备数据库、销售数据库、人事定额数据库等集合在一起,做一个综合的数据库,面向企业的管理层,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库就包括了矩阵、基本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和数据规划等,为不同的决策内容和生产要求提供相应的方法分析。模型库包括了决策分析模型、相关性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等,这是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进行选择。企业需要将ERP系统与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统一,利用ERP所拥有的计算机高速运转的能力处理制造生产和管理运营中的海量数据,提升ERP系统的动态反应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在双方的统一中要确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实现ERP与投入产出表数据的转换、利用投入产出表提升ERP系统的功能,对于输入数据可以利用原有的公用数据模块和其他模块进行提取,并通过手工添加一些必要的数据,将生产计划书、产品定价文件、成本核算文件、原材料供应清单等输入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块、生产模块、车间模块、采购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生产计划模块等,从而根据生产流程得到各类投入产出的消耗关系矩阵,得到总产品矩阵及总产量向量,设计ERP模块中的数据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价格模拟提供依据,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

3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加强成本管理

3.1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加强成本管理的总体思路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最主要的运用是在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中的投入是指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消耗,产出是指产品的分配和数量、方向,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将这些关系以矩阵式的方法进行棋盘式列示,综合分析双方的数量关系和匹配关系。由于现在技术的变化也导致很多消耗关系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相对稳定的关系,但是技术的改变也将导致其消耗比例出现变化,而且采购价格、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该系统必须是动态化的,对目标成本中的各要素变动也要进行动态管理,这也需要对成本内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分解,确定足够细的基础数据。成本管理需要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进行分层设计,综合考虑实物投入和价值投入的不同,企业需要对成本中所涉及的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分析主要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技术经济关系,结合会计核算特点对该流程进行归集合并,全面反映企业生产中的物料投放和产品产出关系。

3.2加强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与多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由于现在很多生产都是柔性生产,多数企业也接受了定制化生产,这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变化。传统的财务成本核算已经难以反映这种生产的变化,投入产出管理也需要对财务成本的分摊标准和核算提出新的要求,投入产出管理应当结合一些最新的技术和财务方法,对成本进行更好的分摊。例如投入产出管理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法,对生产流程中的作业进行归类,利用作业分摊成本,并以作业动因归集成本,投入也应当利用作业对各类消耗资源进行归集,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的准确性,通过提升成本分摊的科学性,企业也可以提升其投入产出管理的准确性。相对比而言,对于一些新的产品,由于要明确其作业,在对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的初期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作业成本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一些作业可能在柔性生产系统和敏捷生产系统中面临着人员和物料组合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生产任务也随时进行调整,容易造成一些资源的消耗难以追溯到活动中,这样可以利用列昂惕夫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记录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产出活动、货币投入,计算中间投入成本和初始投入成本,汇总的投入成本,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单位成本向量、物理单位计算的投入产出表,得到单位成本,从而得到成本核算。

4加强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除了可以提升企业财务核算和成本管理外,对企业整体的运营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的原理提升企业整体经营和价值链管理。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包括了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可以通过产值、费用、收入、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衡量,辅助活动也包括了订单、人事、采购、管理、研发等,财务指标主要是新增合同金额、人工费用、材料采购价格、固定费用、技术开发费用、制造费用等,这种方法的投入产出管理是利用投入产出的理念加上价值链管理的思想,将企业的各个价值链环节的轻重缓急进行划分,用量化的指标确定重点环节和战略方向,准确计算出内部管理的价值,监控企业的研发投入及其对生产的作用,避免研发投入不足,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反映各指标的平衡关系、对企业管理提升的价值及其实现的利润,推算各环节应当贡献的价值,反映各环节需要提升的不足,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将这种投入产出的方法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可以解决企业管理难以量化的问题,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分析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不足及其努力的方向,为制定后续的管理提升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以成为管理环节中绩效考核的依据,避免管理的盲目性。在企业的制造资源计划中也应当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将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与企业工序产品的生产计划、成本计划、外购产品采购计划、成本核算、物料清单结合起来,以企业的基础信息平台为依托,提升制造资源计划的科学性。

企业的投入产出管理有利于企业提升其经营的有效性,是现代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加剧而必然采取的措施,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升级,企业要利用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数字化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完善成本的管理和核算,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资源的整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对企业有所帮助,也对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崔晓,王艳刚,李富忠.投入产出技术在农业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北方经贸,2015(07).

篇6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5.19.000 中图分类号:TN92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5)19-0000-00

引用格式:邵建,童恩. 电信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服务转型[J]. 移动通信, 2015,39(19): 00-00.

Digitized Service Transformation of Telecom Service Operation

SHAO Jian, TONG En

(China Mobile Group Jiangsu Co., Ltd., Nanjing 210012,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both inner and outer environments of telecom industry have greatly change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of domestic telecom operators becomes diversified and complex. Therefore,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of telecom service has been strongly driven. In view of the situations, the digitalized service transformation of telecom operation was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in aspects of value connotation, terminal, network and service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lecom operation.

[Key words] digitized servicedigitized servicetransformation telecom operationtelecom service operation

1 电信业务运营的发展变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国内4G网络的建设与部署,以社交和即时通讯等为代表的OTT(Over The Top)业务快速发展,如微信和微博等,这类业务基于通信网络为移动用户提供VoIP或即时消息等通信服务,并且已发展了数亿的用户群体。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严重冲击了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与短信等传统业务。近几年来国内移动通信基础业务的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可知移动话音和短信的使用量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移动话音业务的收入占比不断下滑;而如图2所示,从2012年以后,移动流量的资费开始下滑,4G的快速普及和行业的政策管制加速了流量资费下滑的趋势。

图1传统电信业务的发展趋势

图2流量资费的下滑

国内的电信业务运营主要面向个人、家庭和集团客户市场。在个人市场领域,除了互联网企业外,电信运营商还面对虚拟运营商的竞争,虚拟运营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通信服务,如蜗牛移动将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游戏相结合、京东通信将通信与电商的商品销售相结合等;在家庭领域,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服务和互联网电视服务面临着广电企业的竞争;在集团客户领域,国内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均考虑进入,如提供企业级的通信服务产品等。

综上分析,电信运营商同时面临互联网企业、广电和虚拟运营商的竞争,因而电信业务的市场竞争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在语音和短信等业务未来不能支撑电信行业收入增长及流量资费持续贬值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需要探索新的业务空间并实践新的业务运营模式,而数字化服务已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的转型方向。

2电信运营数字化服务的内涵

当前国内4G移动用户数已接近3亿规模且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面对巨大的移动宽带需求,未来几年内流量业务还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这也是电信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流量”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具备一定的商品属性,如自由流通,即可购买、可转增他人甚至“等价兑换”(如国内某虚拟电信运营商推出的1分钟语音=0.75M流量、1条短信=0.5M流量的服务)等。未来企业用户或商家可以批量购买流量,将其作为营销资源免费赠送给最终的个人用户,以提升其业务、服务或商品的推广效果和用户使用量。因此可知流量将成为电信运营商的一种数字化“商品”。

移动用户订购流量的目的是手机上网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相关应用/服务,其中每个应用/服务的提供者即为商家(电信运营企业也可以充当提供某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的“商家”)。手机用户和商家的交互内容即为“信息流”,其可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信息流”的载体是流量,因而属于流量的价值延伸。发挥电信网络的优势以更好地搭载应用/服务、基于“信息流”挖掘移动用户的价值、拓展新业务,这些是电信业务运营的转型方向。

如上以移动流量为例分析得出未来电信运营商除了要提供数字化“商品”外,更需要提供数字化服务,才能保障业务收入的增长。图3为电信业务运营向数字化服务的转型趋势,可知在传统的电信业务运营模式下,“交易”的双方是用户和电信运营商,用户购买通信产品(如语音、短信等)后与其他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用户间交互的信息不能为电信运营商带来额外的价值,因而电信运营的核心是发展用户;但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下,电信网络基础上叠加了商户提供的业务应用,“交易”的双方是用户与商户,交互的信息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下可以产生额外价值,因而电信运营的核心转变为发展用户和商户(即拓展新业务应用领域)。

图3电信业务运营向数字化服务的转型

综上研究分析,电信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服务的内涵包括如下方面:

(1)拓展和延伸提供和使用电信业务的主体范围:使用电信业务的“用户”不仅仅是人(手机终端),还包括物(物联网终端),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提供业务/产品/服务的“商家”不仅是电信运营商,还包括各个行业的企业级“商户”(如银行和大型互联企业等);

(2)增强“信息”的交互能力,打造智能化的通信网络;

(3)提升用户的价值、挖掘信息的价值;

(4)促进电信流量的使用;

(5)创造新业务领域,实现增收。

目前中国移动已确定面向2020年的战略愿景:“致力于移动改变生活,打造优质智能管道,成为值得信赖的数字化服务专家”,实现从移动信息专家向数字化服务专家的转型。

3数字化服务的体系架构

如图4所示为电信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架构,主要包含终端、智能网络和多样化的业务应用3个层面。

图4数字化服务体系架构

(1) 终端

新型的电信业务运营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人(使用手机),还包括“物”,如视频监控终端、金融终端以及智能插座为代表的智能家居终端等,“物”所连接的对象是商户(即“业务应用”的平台系统)。数字化服务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因而服务对象变得广义化。

(2) 网络

在数字化服务时代,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要能快速、高效、便捷地支撑多个行业的业务应用,因而对网络的要求大大提高。在网络建设方面,应用如NFV(网络虚拟化)等技术,使得网络建设、部署和控制更加灵活和低成本化;在网络服务方面,拓展现有的PCC(PolicyandChargingControl,策略与计费控制)架构,面向不同的业务应用可提供差异化的QoS服务保障,分别对应不同的资费策略。电信运营在提供智能管道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络的价值,因而电信网络的运营将变得更具成本效益。

(3) 业务

未来的业务支持跨行业并面向多个应用领域,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业务的提供方我们称之为商户,其也具有一定的广义性,电信运营商和各行业的集团企业等均可作为提供业务的商户。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下,业务平台化是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可以独立建设或者联合第三方商户建设业务平台并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这样既可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又能为公司带来增收。

用户(终端)、网络和业务应用之间交互的信息在电信业务数字化服务体系下留存,基于电信运营商或第三方企业的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手段,通过后向的运营(如广告和付费的增值服务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 电信业务运营的转型思考

以当下互联网上很风行的打车APP应用为例,实现了用户、司机和业务平台之间现金的流转和打车服务的O2O(线上线下的交互),系统中的交互信息包括如用户的位置、手机号、银行卡和车主信息等,业务平台侧(商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如基于用户的经常所处的位置和手机号等信息,可以为其推介周边的生活消费;也可向车主推介维修保养等服务,再进行后向的收入分成,这就突破了打车应用本身的框架,体现了数字化服务的创新价值。在这类互联网化的应用中电信运营商除了提供智能化的管道外,也可与业务平台方(即商户)合作,如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定向4G流量,在提高用户体验促进业务使用的同时,通过与商户进行后向运营合作分成(如广告、付费业务等)实现共赢。

当前国内的电信业务运营也向数字化服务方向发展,中国电信重点投入数字生活服务和数字生产服务领域,在数字生活领域,以流量经营和互联网应用为主体发展新兴业务,如面向个人用户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面向家庭用户以光线宽带为入口提供网关、机顶盒和互联网电视应用等产品;在数字生产服务领域,重点切入医疗、教育、政务和物流等领域。中国移动未来将面向个人、家庭以及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在个人领域,发展社交、娱乐、购物、学习和衣食住行等业务应用,如成立的咪咕公司,为用户提供了音乐、手游、视频、阅读以及动漫等诸多产品;在家庭领域,提供家庭娱乐和安全监控等业务应用;在企业领域,深入企业的供应链、生产、营销和服务等环节,提供ICT产品或系统级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加企业收益。

5结束语

在流量价格不断贬值的趋势下,电信业务运营向数字化服务模式的转型是市场发展必然,以语音和短信为代表的传统通信业务将逐步被以流量为载体的数字化服务所代替,因而电信运营商需要突破传统框架的束缚,接入多样化的终端、提供智能化的网络管道以及拓展丰富创新的业务应用,才能保持收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刘杰,许立东. 运营商应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开展多重属性家庭数字化服务[J].世界电信, 2015(5):70-75.

[2] 杨晓芳.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发展模式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3.

[3] 陶伟强. 中国移动战略转型初探[J].通信企业管理, 2015(8):78-79.

[4] 龚勉,王旭昊. 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现状及流量经营转型的策略研究[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2(2):40-42.

[5] 王卓. 电信行业转型的思考[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3(4):6-9.

[6] 汪军,李明栋. SDN/NFV――机遇和挑战[J]. 电信网技术, 2014(6):30-33.

[7] 黄国斌. 什么样的数字化服务有前景[J]. 商学院, 2014(9):67-69.

[8] 王晋. “三条曲线”带来的启示[N]. 经济日报, 2015-03-10(5).

[9]素文. “新咪咕”能否担起数字化服务创新重任?[N]. 人民邮电, 2015-01-16(1).

[10] 周宇. 面向移动流量经营的电信业务支撑[J]. 科技展望, 2015(9):237-237.

[11] 穆致君,何阳. 国际运营商发展数字化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 现代电信科技, 2015(4):75-78.

篇7

1.有助于企业实现信息现代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这一重要部分。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推动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2.有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传统的档案资料以纸质为载体,时间一长,破损严重,给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同时不利于档案的使用。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转换成数字信息,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和使用。3.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手工为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易出错,同时利用率不高,使档案价值难以体现。数字化管理,信息的存储、查询更高效、更快捷,把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基于信息安全条件下的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1.档案数量巨大难以快速数字化。目前,大中型企业中,信息资料经过长年的累积特别丰富,给数字化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而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数字化设施、设备等,难以满足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2.网络技术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一是系统软件由于设计中存在漏洞,极易被黑客等侵袭,致使信息被窃、流失、损毁。还有磁场等对信息传输的通道造成干扰,影响了信息的传输,留下了隐患,另外就是网络的开放性给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带来冲击。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忽略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采购的设备和网络服务供应商限制要求较低,也给黑客等入侵数字档案资料库窃取信息提供了方便。3.人为操作导致的不安全故障。数字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经常出现一些失误,造成信息丢失、损毁。另外,工作人员在操作上的不良习惯、违规操作等,都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再加上防护措施不到位、警惕性低,影响了网络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

篇8

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与上海美商会(AmCham Shanghai)携手推出的《商界如何应对中国消费市场趋势调研》自2011年至今已进入第三个年度了。今年的调研旨在听取90家在华面向消费者型企业(包括西方跨国企业、中国企业和其他亚洲企业)的高管意见,涵盖消费品、汽车、医疗、金融服务和教育等多个行业。博斯公司消费品及零售产业合伙人徐晋认为:“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处于相对更为发达的城市和区域的消费者在消费选择方面,将会继续更看重价值。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打造高价值产品和品牌的机遇。然而,企业需要增强创新和塑造品牌的能力。”

在许多企业都面对增长放缓、成本攀升和利润缩水的诸多挑战下,在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企业高管会怎么想、怎么做?面对中国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中的关键趋势,企业该如何应对?今年调研的目标正是为了寻求此类问题的答案而来。

中短期内最可能改变

中国消费者行为的七大趋势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状态,面对这一动荡的局面,中国政府已经着手将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能够促进人均收入平等增长的消费型经济。这一转型为中国的面向消费者型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中国有望在 2015 年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强劲的经济购买力将支持全球14%的消费量。在这些企业看来,中国消费市场是否正在不断变化?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随着富裕程度的提高和拥有更多的购买选择,多数中国消费者将互联网视为购物体验的一部分,并且将价值视为产品和服务的关键差异化因素。这些前沿消费者对他们所熟悉和信赖的品牌更加忠诚,愿意为认可的质量、特点和产品信誉出钱。在自身期望值迅速提升的情况下,他们还准备好随时摒弃那些难以满足要求的低价品牌和产品,许多情况下,他们更加青睐美国品牌和其他国外品牌。

为了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并突出关键问题,此次调研挑选出了最可能在中短期内改变中国消费者行为的七大趋势(见图1),并要求参与调研的企业按照它们对业务战略的潜在影响程度,对这些趋势给出评分。

评分结果显示,今年受访企业选择的前两大趋势是“价值成为差异化因素”和“数字化的崛起”,这也验证了2012 年报告中提出的“中外企业观点正在迅速趋同”这一结论。然而,领先企业与落后对手间的业绩差异也在不断扩大。

以服装行业为例,耐克凭借零售店内卓越的店面布置、货品分类和服务,给购物者带来了难忘的体验,其中国区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1%。与此同时,两家本土运动服饰领军企业则举步维艰:李宁成为激进扩张下的牺牲品,由于遭遇严重的库存问题,2012 年销售收入锐减 16%;而安踏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2012 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仅为1%。

类似的差距在零售行业中也很明显,只是在这个行业中,中国企业将跨国企业甩在了身后。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大卖场运营商,高鑫零售在 2012 年开设了 44 家大卖场。而沃尔玛、家乐福和乐购这3家领先跨国企业的扩张步伐则明显放缓:2012年3家企业的卖场开设数量仅分别为25 家、16 家和 8 家。

是什么造成了各企业间如此显著的业绩差异?换句话说,哪些是领先者做到而落后者并未做到的?领先者的优异业绩并不能简单归功于其在各方面的出色执行,相反,领先者往往侧重于发展销售系统、品牌塑造、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等一系列连贯的核心能力。领先者提供的消费者体验具有深深的品牌烙印,有助于建立客户忠诚度,相互协调的能力使这些企业在迅速应对消费者品位和期望的变化时游刃有余,从而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持久的纽带。

此外,在应对“数字化的崛起”和“价值认知的改变”的准备程度上,中外企业都给自己打出了高分:86%的跨国企业和 71%的中国本土企业表示对“数字化的崛起”“有一定的准备”或“完全做好准备”;86%的跨国企业和80%的中国本土企业对“价值认知的改变”“有一定的准备”或“完全做好准备”。但同时,他们也承认自己在如何应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比如在互联网改善运营方面,企业均认为自己还没有采取行动;在整合数字化与品牌塑造和产品开发方面,仍有改善空间。

关键趋势对企业所在行业的重要性解析

价值成为差异化因素

中国消费者将价值视为关键的差异化因素,这一趋势已经连续第二年名列榜首。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更多的购买选择,并表现出对更优质商品的追求。注重价值的消费者不再局限于选择最廉价的商品,他们已经将价格因素放到次要的位置,越来越倾向于根据可靠性、连贯性和产品信誉做出选择。

上海光明乳业推出的一款高端酸奶如实,凭借产品质量实现了自身的差异化,并成为成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如实强调原料纯净、新鲜、纯天然且无人工添加,尽管价格比同类高端酸奶高出近一倍,但仍受到上海消费者的追捧。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护发品市场中,德国施华蔻的高端产品和其他高端品牌正在从宝洁等大众市场品牌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以价值区分产品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他们是活跃的网民,使用数码设备来研究产品和服务,并完成购买。在其职业生涯的黄金期(21~50 岁,但主要集中在 30~40 岁年龄段),这些消费者的月收入通常在 5000~50000元人民币。他们非常乐意为能反映其需求、价值观与渴望的产品买单。

与此同时,将价值视为差异化因素的现象目前也正在向三、四线城市中最富有的消费者群体快速蔓延。当三、四线城市中的消费者更加富裕且面对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时,他们的购买行为可能将与大型城市中的富裕消费者类似。

数字化的崛起

由于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化对面向消费者型的企业而言不可或缺。目前,中国消费者的网购行为日益普遍,2010年至2011年增幅达到 66.5%,占整个零售行业的 6.1%。中外企业都认识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众多机遇,比如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市场、建立新的销售渠道等。但是,无论是国外企业还是中国本土企业,大多都对自己是否准备好将中国消费者的在线交互热情转化为销售优势表现出怀疑。

为了评估企业在应对数字化趋势方面的工作成果,此次调研为受访者设计了一个自我评估表。自我评估表评估了一家企业建立洞察力并生成分析数据的能力,及其数字平台的活跃度和运作的效力。根据企业的自我评估得分,对其进行排序和分类,确定企业是数字化的领导者、熟练者、开拓者还是初学者。

领导者将数据视为战略资产并给予很高的优先级别,能够把某个数字化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后续的项目中,并且在各个职能部门间进行内部调整,从而使其数字化资源物尽其用。

熟练者善于分析,强调采取连贯的措施强化其对于客户中心制的重视,在华企业中认为自己是熟练者的比例(跨国企业 6%,中国企业 8%)与全球6%的标杆较为一致。

开拓者强调行动,采用试验的方式开展数字化,希望用数字化创新来接触客户。尽管这种方式能带来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过度投资的风险。此次调研显示,9%的在华跨国企业认为自己是开拓者,而仅有4%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是开拓者。

绝大多数受访企业将自己归为初学者,此类企业实现数字化的方法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以较小的战略赌注实现有限的市场洞察。63%的在华跨国企业和 62%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是初学者。

事实上,在建立数字化能力的过程中,数字化领导者有两大关注点:创新和多渠道品牌体验,70%的数码领导者将创新作为其计划投资的前三大能力之一,与之相比,非领导者中该比例仅为38%。此外,有 45%的领导者和 29%的非领导者将多渠道体验列为其前三大投资方向之一(见图2)。

以智能手机生产商小米科技为例,来看看对多渠道体验的投资能实现多大程度的回报。小米主要通过自己的产品网站、电子商城和电信伙伴网站等多种渠道在线销售产品,为了平衡产能,小米通过预订和有意减小生产规模的方式销售其大部分手机,这种策略使其2012年售出大约1200万部小米2。另一个活跃于数字化最前沿的品牌,是快速成长的全球健康护理、卫生护理及家居护理产品生产商利洁时旗下的安全套产品杜蕾斯,杜蕾斯娴熟、有创造力地使用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并培养了一大批追随的用户。

部分趋势在中短期内如何

发展的判断

中国的消费市场目前正处于激烈的转型期,这一转型将延续多年,结果难测。但从此报告的调研结果来看,可对部分当前趋势将在中短期内的发展做出如下判断:

发达城市和地区的消费者将不断升级购买。从单纯注重价值到强调质量和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关注点的转变将不断深化。价值作为差异化因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为企业带来了改善产品并提升品牌的良机。为此,企业需要强化在创新和品牌塑造两方面的能力。

篇9

一、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企业实现信息现代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这一重要部分。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推动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2.有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传统的档案资料以纸质为载体,时间一长,破损严重,给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同时不利于档案的使用。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转换成数字信息,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和使用。3.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手工为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易出错,同时利用率不高,使档案价值难以体现。数字化管理,信息的存储、查询更高效、更快捷,把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基于信息安全条件下的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1.档案数量巨大难以快速数字化。目前,大中型企业中,信息资料经过长年的累积特别丰富,给数字化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而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数字化设施、设备等,难以满足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2.网络技术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一是系统软件由于设计中存在漏洞,极易被黑客等侵袭,致使信息被窃、流失、损毁。还有磁场等对信息传输的通道造成干扰,影响了信息的传输,留下了隐患,另外就是网络的开放性给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带来冲击。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忽略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采购的设备和网络服务供应商限制要求较低,也给黑客等入侵数字档案资料库窃取信息提供了方便。3.人为操作导致的不安全故障。数字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经常出现一些失误,造成信息丢失、损毁。另外,工作人员在操作上的不良习惯、违规操作等,都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再加上防护措施不到位、警惕性低,影响了网络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

三、基于信息安全条件下的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路径探究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要以安全为第一位。要想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借助Web搭建的开发平台,也可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局域网,在局域网中建立管理系统。通过设置管理权限可以有效阻止非法用户的侵入,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还可以使用加密制度,保证数据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被篡改或盗窃,进一步强化网络通信的保密性,也可以建立防火墙来防御外部攻击。2.建立人才信息管理数据库。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将人才信息统一纳入数据库中,更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在人员招聘时,通过数据库进行岗位匹配,实现高效、有效招聘,避免人才的浪费,同时为后期的培训提供便利。还可以为异地招聘实现网络视频面试,既扩大招聘范围,又降低成本。3.绩效考核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建立绩效考核信息管理模块是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信息既能够体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也能够反映出团队的合作水平。不仅如此,还能为采购等给予一定的参考信息,通过绩效考核信息一方面把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反映出来,也将材料的质量反映出来,企业可以据此加以改进。4.岗位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岗位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能够在确保工作效果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更为准确地估计岗位的设置和价值相关性,使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价值管理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也是现代化岗位价值管理的先进模式体现。

篇10

1 信息数字化管理概念与石油企业工作环境

特征

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

从管理发展的趋势角度看,数字化管理是管理工作本身发展的必然,因为管理本身的价值在于在组织环境内部实现对于多种资源的利用优化,并且通过多方面的控制达到其产出的最优。而数字化管理本身作为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一种衍生产品,其不仅仅具有传统管理工作的控制特征,更加具备当前信息化相关技术反应敏捷以及支持大运算量等特征。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纵深发展,也从技术层面对于组织的管理工作给予了更多的支持。

从石油企业环境中看,可以发现其本身在管理领域中所呈现出来的复杂特征,也从客观上要求信息化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更加深入。具体而言,就是以井、站以及管线等油田领域中的相关基本生产单元作为核心节点,对其不同工作环节的工作过程展开监控,实现工作状态以及过程的相关数据的采集、监控,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动态分析,形成必要的预警机制,最终用以决策支持。具体而言,在石油企业环境中,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从三个层面实现对于石油企业日常工作的支持。其一在于基层,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实现相关数据的采集,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实现对于单井、管线、站(库)等基本生产单元的监督和控制。其二则是处于石油企业环境的中层,主要是面向生产展开对应的指挥和调节的系统,其职能主要包括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以及应急抢险和告警等基本职能。其三是以整个石油企业发展和工作状态以及综合趋势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决策支持系统,其职能主要包括油气藏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重点核心在对于数据的深入加工和分析。

从应用的角度看,石油企业环境中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其工作的重点在于面向每一个工作细节展开数据的实时采集,并且通过对应的通信系统将数据传输到相应的数据节点上展开深入的分析,在核心环境中,进一步加深人工智能的应用,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决策支持职能。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之下,相对于以往比较初级的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而言,其改进以及未来的发展重点有两个方面,主要是考虑到当前通信领域中的相关技术,以及物理链路的建设已经趋于完善,因此未来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已经取得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基层以及高层两个方面。对于基层而言,更为全面的基础数据获取方式成为当前的应用重点,之前偏重于仪表数据的数据体系被当前更为综合性质的数据体系所打破。而在高层而言,人工智能以及相关数据分析方法,必然成为未来应用的重点。

2 加强石油企业环境中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

建设

综合当前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和特征,以及石油企业环境自身对于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应当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石油企业环境中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发展主要趋势,对于这些方面加强重视并且展开积极的推进,必然对推动整个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价值。

2.1 加强基层数据采集和理解

想要实现面向整个石油企业工业环境的更为综合性的控制,对于基层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就成为整个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的基本依据。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之下,包括石油钻探、开采以及运输等诸多方面的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都成为可能,并且其综合可靠性也在随之增加,这种技术层面的发展状况,对于推动相关数字化管理领域的系统发展和深入应用,都必然存在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价值。与此同时,数据的大量涌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整个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一种负担,因此展开面向基础数据的分布式加工和理解,同样也是当前石油工业环境中必须注重的发展重点。对于数据的分布处理,一方面应当注重多方面以及不同领域来源的数据之间彼此的印证,另一个方面还应当加强基本的逻辑分析,帮助实现更为有效的系统告警。

2.2 加强数据安全建设

在石油企业环境中,其数据的增加为整个数据环境的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油田工业体系之下,数据大多直接到石油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输活动,其中不仅仅会与工业活动本身的安全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有些关键性的数据关系到相关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其地位甚至会提升到威胁到企业自身安全的水平。基于这样的情况考虑,数据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相对有限的安全保护力量安排给庞大的数据体系。相对于数据总量在石油企业环境中的暴增状况,安全运算能力的增加就显得十分有限,因此必须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安全运算方法。因此在该领域中,包括生命周期以及其他相关特征识别等数据安全手段,都必然成为未来的应用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也因此应当给予充分关注。

2.3 加强数据深入分析职能完善

篇11

为了了解企业是否准备好应对数字化颠覆,2016年2月,埃森哲调研了11个国家、10大行业的561位首席战略官,这些企业的营收规模均在10亿美元以上,其中有9%的受访企业总部设在中国。结果发现,全球范围内,93%的受访首席战略官都认为,数字化颠覆会在未来5年显著影响所在行业;中国受访企业中,也有高达94%的受访者意识到数字化颠覆迫在眉睫。

颠覆时代到来,企业准备好了吗?

调查发现,面对数字化趋势,企业显然准备不足。全球范围内,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对突如其来的行业变革做好了准备。而中国企业中,也仅有不到三成的企业做好了应对准备。

机遇往往与挑战相伴而生,数字化颠覆力量的背后,实际上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价值。埃森哲2016年针对11个国家数字经济的研究表明,提高劳动人口的数字技能、增加数字化资本投入和培养良好的数字化市场发展环境这三大举措,可以有效捕捉到数字红利。如果中国合理优化这些条件,到2020年,数字化将为中国GDP带来3.7%的增长,相当于5270亿美元。

此外,我们针对数字技术对行业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技术为各个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能推动各行各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以物联网技术为例:在制造业领域,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监测企业生产活动、降低故障风险;在能源领域,物联网将能源需求端和供给端建立起实时联系,优化能源匹配和共享;在医疗领域,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智能互联设备对病人进行追踪,实现远程医疗,并对突发状况及时做出响应。

埃森哲预测,从2015年至2020年,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六大行业:汽车、工业设备、基础设施和交通,自然资源,消费品和消费者服务,电子和高科技,化工和精炼石油,金融服务的数字化产出平均增长将达到60%。

企业应该做些什么?

面对数字化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企业应做什么样的准备?过去数年,埃森哲每年都会《技术展望报告》,预测未来3到5年的重大技术和商业趋势。

2016年预测的趋势分别是:智能自动、柔性团队、平台模式、预见颠覆以及数字道德。在这五大趋势中,平台模式颇受企业关注。在上述全球首席战略官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为应对数字化颠覆,数字化领军者中有88%在投资平台模式,而数字化跟随者中只有42%投资平台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平台模式最先发轫于互联网和高科技产业。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淘宝、Facebook都是数字化时代平台运营模式的典范,并在商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2015年世界上最大15家平台企业的全球总市值已高达2.6万亿美元。

同时,平台企业积极布局进入其他行业也给传统企业带来了的竞争压力。这些因素使得平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产业所认知并重视。分析师预测,未来三年里,将有逾50%的大型企业会创造或者与平台展开合作,产业云的数量将从现在的100余个增加到500个。

埃森哲近期针对中国企业的平台模式调研显示,82%的受访企业认同平台模式对于自身产业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更是有12%的受访企业认为,平台模式会颠覆所在行业。可以说平台经济的序幕已经拉开,对传统产业企业而言,如不去积极了解,拥抱平台模式,则未来的腾挪空间会越来越狭窄。

平台模式的四大机遇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平台模式能给传统产业带来以下四大机遇,平台模式在帮助中国企业由大变强、寻求增长新动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创新商业模式,获得新的增长动能

企业不仅能通过平台引入外部供应商和客户资源,获得新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平台模式能帮助企业在与平台参与者的互动中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产品加服务的模式。这方面已有先例可循,比如在苹果公司2016年第二财季的财报中,硬件之外的服务收入已达到其总营收的11.85%。

2、加速创新,推进产品和服务差异化

平台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有关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企业可以基于这些洞察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与定制。比如,汽车厂商通过车联网平台将搜集到的车辆与驾驶员驾驶习惯数据分享给保险公司,帮助其实现精准的车险费率计算,给车主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平台将研发和生产环节与外部合作伙伴和客户对接,实现开放式创新和C2B的定制。

3、提升运营效率,改善赢利水平

平台模式能显著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相关各方之间的直接互动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其次,平台模式带来的资源共享,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更高效地获取外部人才、物料和客户等资源。比如,通用电气将Predix平台上的数据对第三方开发者开放,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积极创新,从而提升了创新效率。

4、打造企业敏捷性

企业拥抱平台运营模式,将从多个方面提升其抗御风险、应对颠覆性竞争的能力。平台模式让企业与客户和平台伙伴直接互动,让企业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变化。其次,与平台伙伴的合作,也使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更加精减,更加聚焦于核心竞争力,业务扩展收缩也更为自如,因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捷。

企业如何打造平台模式?

平台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以自身控制的资源为主的线性价值链,而平台模式则是要利用外部资源建立一个由所有平台成员组成的价值网络。基于这一认识,企业要建立平台模式,需要完成三大转变。

首先是企业角色的转变,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企业扮演的将不仅是一个生产者或者交付者角色,而是整合、协调和管理的角色。例如电商平台连接了商家和消费者,在撮合交易的同时,还有一套好的平台治理机制来协调、管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