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字经济下的商业模式

数字经济下的商业模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8 11:07: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字经济下的商业模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字经济下的商业模式

篇1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85-0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迅猛发展,在线阅读、手持终端阅读、手机阅读渐次普及,数字出版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一个庞大的新兴数字出版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数字出版不仅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而且颠覆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强劲的上升势头,并逐渐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链和商业盈利模式都处在探索过程中。数字出版企业面对极为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相互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的关键时期,出版企业如何构建适合自身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并对其运作机制进行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 数字出版及商业模式的内涵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

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价值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商业模式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组织的商业模式是在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条件下合理存在的;二是商业模式是一种结构或体系,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合作伙伴、客户、外部环境等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三是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1]。

2 我国数字出版企业商业模式运作特征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运作具有如下特征。

2.1 产品创新速度快,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

作为刚刚兴起的产业,数字出版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成长中的数字出版企业带来严峻的竞争环境和生存压力。以高科技和时尚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出版产品表现出创新速度快、相关消费观念和客户市场极具不确定性、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等特征,数字产品从设计理念构思到产品进入市场、成长、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也非常短。同时,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涉及众多不同的产品及其细分市场,不同企业由于不同的创新能力其产品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一些产品(如科技文献、电子论文库)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进入成熟期;另一些产品(例如移动阅读、移动下载的出版物)处于高速成长期;还有一些新形态产品(如利用云计算的数字内容产品)则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因此,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相关企业进行协调和资源整合,以提高产品的创新速度,是数字出版企业构建商业运作模式必须考虑的。

2.2 协调和整合是进行商业运作的主要手段

数字出版企业是数字内容的提供商。优秀的数字内容必须经过加工整合部门、网络平台运营商、软件阅读器企业、智能终端设备生产企业等多个环节的运作才能到达终端消费者手里。顾客所需产品的附加值不仅由数字出版企业本身的精耕细作所创造,产业链上的其他相关企业也为终端产品的价值创造作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看,要实现客户的终端数字产品需求,数字出版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商业利润,就必须加大纵向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同时要进行与产业链相关的横向资源、技术、标准、制度和政策的整合。因此,协调和整合是数字出版企业进行商业运作的主要手段。

2.3 知识产权保护是进行良好商业运作的关键

由于数字产品的复制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数字出版企业的合法权益就会被侵犯,各种盗版产品就会充溢整个市场。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利润的合理分配,是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企业进行良好商业运作的关键。

2.4 数字出版企业商业运作的利润分配特征:微笑曲线

产业链中利益分配的“微笑曲线”是指制造业产业链中左端的知识产权开发企业和右端的品牌销售企业创造了主要价值,而弧底部分的成品装配和以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则“流汗多、拿钱少”的价值创造和利润分配格局。事实上,在所有能明显区分出核心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的产业中,都可能出现这种“微笑曲线”,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也是如此。由于数字出版大量利用通讯和网络技术,通讯设备企业、网络运营商在商业运作中往往占据产业链利益的制高点,传统出版企业作为内容提供商常处于不利地位(即微笑曲线的底端)。这在手机阅读的发展合作过程中已现端倪。因此,数字出版企业在商业运作中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产品的价值创造,以形成合理的利润分配模式。、

2.5 商业模式运作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相对封闭性不同,数字出版产业涉及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等多个行业,参与的企业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业中的企业动态重组和进入退出非常频繁。因此,数字出版产业没有标准化的商业运作模式,基于创新的多样模式不断涌现,表现出更加开放和动态的特征。

3 我国数字出版企业商业模式比较及其创新动力

3.1 商业模式比较

出版企业主导的商业运作模式,母体是传统出版企业。出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根据发展需要将传统纸质产品开发成数字产品,成为数字内容提供商;同时出版企业也进行产品内容方面的创新和用户培训。在这一模式中,出版企业起主导作用,通过联合相关的数字软件开发企业、终端设备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等企业,进行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制度安排,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如,2001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上海新汇光盘(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入股,创建易文网从事数字出版业务。该网定位以内容创新和提供为主,努力主导和整合数字出版产业链,并先后携手深信服科技公司、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等企业解决电子书制作阅读、下载等技术问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电子书阅读器,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数字终端设备商主导的商业运作模式,主导者是数字终端设备商。数字终端设备商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数字产品终端设备,并主动寻求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软件开发企业、渠道运营商等企业的支持,把终端设备推向消费市场。如,国内最大的电子书生产商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启动向上、下游拓展的步伐,目前已有数百家出版社成为汉王书城的合作伙伴,力图实现内容提供商、汉王平台、读者消费一体化的商业运作模式。

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企业主导的商业运作模式,主导者是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企业。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企业自主研发优秀的数字产品阅读软件,然后通过市场推广与上游出版企业、数字终端设备商、战略投资者等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以软件开发企业为核心的商业运作模式。如方正、世纪超星等就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数字出版的软件企业。它们通过自主研发优秀的阅读软件,整合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典型的以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企业为核心的商业运作模式。

以网络平台运营为驱动的商业运作模式,以数字出版产品网络平台运营商为核心。网络平台运营商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推广能力,它们向上游集成个体作家、传统出版企业、网络内容资源提供商,向下游整合终端设备生产商、阅读软件开发商等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优秀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如,盛大网络旗下的盛大文学首先通过资本整合收购了起点中文、榕树下、红袖添香等多家原创文学网站,然后通过数字版权贸易、数字版权衍生品生产和营销,联合相关动漫、影视制作企业,打造了一个以文学为核心,整合影视、版权、无线通讯运营商等多方资源的数字出版商业运作模式。

3.2 创新动力分析

以下将从四个视角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力。

技术推动视角。商业模式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新兴的互联网经济而出现的。早期研究者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Kodama(2004)[2]、Yovanof和Hazapis(2008)[3]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在更广泛的IT领域,产业模块化和产业融合等技术变化推动了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创新带来利润;技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也在多个领域得到研究证实。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创新的数字终端设备、数字软件产品以及各种以新媒体为核心的数字运营平台,这些技术领域的创新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和消费者需求升级的同时,也推动数字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需求拉动视角。随着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从网络经济拓展到更多领域,人们发现有些商业模式创新并不是由技术推动的,而是通过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形成。德勤咨询公司(Deloitte Consulting,2002)[4]在对15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后发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并不是通常认为的技术、法规和政策等因素,而是企业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基于需求拉动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顾客对产品的偏好定制产品。如,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移动商务、在线电子阅读、网络文献下载等需求的增长,直接拉动了如苹果、汉王、盛大等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外部竞争视角。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会导致企业面临许多经营压力,迫使企业寻求创新机会以超越竞争对手,因此也是逼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IBM(2006)对世界范围内765名首席执行官(CEO)或公司高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约其中40%担心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业前景,因此,他们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参与和掌控这种创新。在目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单个企业往往很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整个行业,因此倾向于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整合合作伙伴的资源,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对于数字出版企业来说,竞争更显激烈,迫使企业必须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建立竞争优势。如,数字出版企业之间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数字出版非核心业务外包等都是为适应外部竞争需要而建立的商业运作模式。

企业高管视角。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但企业高管是影响和决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Linder和Cant Rell(2000)[5]对70名企业高管的访谈和对二手资料的整理表明,企业高管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接受调查的高管把他们30%左右的创新努力放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因此,企业高管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影响着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数字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如此。

4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4.1 构建数字出版产业链,打造合适的企业盈利模式

当今,从参与数字出版的主体来看,主要包括传统报社、杂志社、出版社、通信网络运营机构、软件开发企业、终端设备制造商等企业。在经历了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目前主要呈现数字技术不断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出版形式多样化等特征。接下来必须构建高效的数字出版产业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明晰利益分配机制,以实现共赢局面。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主要盈利模式有:“内容商+渠道终端”盈利模式、“运营商+内容商”盈利模式、“产业一体化”盈利模式和“作者+渠道终端”等。这些盈利模式决定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利润分配机制。数字出版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优势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优势互补,进行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因此打造“内容+平台+终端”一体化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是数字出版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4.2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实现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

良好的商业运作模式应该关注顾客的消费需求,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从发达国家数字出版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优秀的商业运作模式都是不断挖掘顾客的真实需求,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如,亚马逊商业运作模式的本质就是打造服务大众消费者的数字出版内容平台,为顾客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谷歌的商业运作模式就是向整个网络开放图书搜索资源,并建立一个可以与其他网络服务互通的系统,以满足顾客搜索网络资源的需求。

从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出版业务正受到新兴数字出版业务的冲击,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挖掘和发现消费者需求,为顾客学习、阅读、娱乐等提供便利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方式。这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4.3 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数字出版企业是在国内外技术快速发展的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诞生和成长的,要取得竞争优势核心在于产品创新。数字出版产品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强内容创新,这是数字出版创新的根本,包括文学作品、网游、动漫和时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原始内容创新;二是数字出版软件技术创新,就是相关企业通过开发通用、方便的软件为顾客提供附加值;三是终端设备技术的创新,目前终端设备的主流还是国外设备,如苹果的iPad、亚马逊的Kindle,而我国终端设备的市场占有份额依然很低,竞争力不强,因此加强终端设备的技术创新迫在眉睫;四是加快传播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数字出版产业链要整合相关网络和通信技术,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建立先进、高效的传播方式。

4.4 完善数字出版流程和标准,构建高效的数字出版商业平台

数字出版产业的最大特征在于纵向整合趋势不断强化,企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行业标准滞后,信息数据交换格式、出版物阅读格式、数字出版防伪保密格式等都没有形成标准,导致企业运作效率低下。如,新华书店和大型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交换信息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接口不统一、编码不一致、数据得不到及时处理。因此,要提高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的运作效率,就必须完善商业链中的出版流程和行业标准,构建内容创建、应用集成、销售管理、客户下载的统一平台,让出版内容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商、销售企业等相关企业的系统都能够进行统一的集成管理,为整个产业链中数据的整合提供标准、统一的平台。

4.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平有序的商业竞争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和盗版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电子阅读的收费下载模式不规范、版权保护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遏制。这严重损害了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数字出版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我国一些数字出版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数字版权保护软件和技术,如方正自主研发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能精确统计下载销售的电子书数量,保护作者、出版社、网上书店、图书馆、读者的共同利益。今后,只有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链利润的合理分配,促进公平有序的商业竞争,从而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注 释

[1]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1

[2]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33-38

[3]冉继军.我国数字出版业的现状与前景[J].出版广角,2010(8):64-65

[4]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J].数字出版,2010(10):39-42

[5]李苓,彭丽.中国数字出版改革与产业“链化”的运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0):197-200

[6]钟健华,王亚非,刘成勇.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共同思考[J].中国编辑,2010(6):55-58

篇2

中图分类号:F74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10-02

一、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调整和创新商业模式

当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无常、产品生命周期和设计周期越来越短、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越来越难以预料,尤其是由商业模式创新而使企业起死回生、一夜暴富的神话接二连三地变为现实,企业经营者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时下CEO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也是最让他们绞尽脑汁头疼不已的话题,就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如何调整、改进目前的商业模式,或建立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成了CEO们日思夜想的议题。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变革无处不在的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常态。由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如果不能适时对商业模式作出调整和创新,企业破产是迟早的事;除非你是市场垄断者(垄断背景下任何商业模式都是有效率的)。因此,可以说,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不断调整和创新的过程;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商业模式不断演进和创新的历史。

二、商业模式创新,需以顾客需求为本

尽管诱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机和驱动因素有很多(竞争压力、技术革新、商业规则、行业变迁、消费潮流变化),但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利润;而企业利润的来源是市场销量,市场销量是建立在顾客基于产品需求的大量购买。因此,如何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而不是其企业自身、竞争对手或其他。这就如同品牌的定位,依据的是消费者而不是产品更不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围绕满足顾客需求。顾客需求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关系,可以用图1说明。

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在于挖掘和满足顾客需求,这一理念说起来容易真正执行起来却相当困难。很多企业在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偏离这一主题,把满足顾客需求仅仅作为一句口号喊喊而已,最终导致商业模式创新的无效率甚至夭折。商业模式创新成功与失败之间,不仅取决于企业对“顾客需求”的认知和重视态度,更取决于对这一理念的执行力度。一切背离顾客需求的商业模创新都是形而上的创新;唯有真正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本的商业模式创新,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有大量成功企业,如Apple,Ryanair,Tata,Dow corning,Zipcar,Netflix,Skype,Amozon,Hilti,gooogle,Amonz,任天堂等可供参考;也有如Nokia,施乐帕克等失败企业引以为戒。

1.Apple的崛起:新商业模式功不可没。在苹果的iPod诞生之前,虽然戴梦得媒体公司和最佳数据公司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做得无可挑剔,但没有哪家公司能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对数字音乐的下载、传输、存储等的需求,他们只是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干着擅长的事情且乐此不疲,完全置顾客真正需求于不顾。基于对数字音乐客户需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苹果公司意识到,如果建立一个平台,使顾客在该平台上能够方便、快捷地下载和传输音乐,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顾客对这种需求将是无法估量的。于是,一种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便于顾客对数字音乐下载和传输需求的新的商业模式“iPod+iTune”诞生了。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将音乐播放器与音乐媒体库合二为一,顾客可以非常便宜地从音乐数据库iTune下载自己喜欢的曲目到音乐播放器iPod)是对传统数字音乐商业模式的彻底颠覆,它极大地满足了顾客对数字音乐的下载、传输的需求,以至于这一商业模式在2003年诞生的当年就创造了10亿美元的破纪录收入;到2007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00亿美元。苹果公司的“iPod+iTune”的商业模式,杰出地诠释了真正满足顾客需求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巨大商业价值。

篇3

MSN、腾讯、电子邮箱、306软件、维基百科等免费网络工具或网络服务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行为方式:利用互联网可以收看免费的电影以及下载海量歌曲,而不用为此付费;相对于传统电信及邮局邮件而言,实时的网络通话及电子邮件因为其几乎免费的成本和使用的便捷性改变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大量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类细分网站向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免费似乎改变了人们数千年来的等价交换法则,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它愈来愈成为免费经济的代名词。传统教科书中关于资源稀缺性的研究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免费产品的“富裕”时代似乎变得不再重要。2004年提出“长尾”理论的经济学家克里斯安德森惊叹:“这个世界太疯狂,全世界都在发送免费的午餐”[1]。

一、“免费”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

免费信息产品之所以在互联网经济中大行其道,其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经济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经济形态。荷兰学者AMowshowitz(1997)认为:网络产品在网络平台上的每一道加工工序均能增加它的交易价格。初始定价为零的产品可以看出基础产品,通过在基础产品上再次开发或者升级,会逐步的提升产品的最终价格[2]。Jean Tirole(1988)认为免费和收费产品的捆绑销售的方式是一种价格歧视和市场圈定行为,厂商通过捆绑销售,提高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获得比一般销售更高的规模效应,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3]。Carl Shapiro和Hal Varrina(1999)在著名的《信息规则》(Informations Rule)一书中阐述了厂商以不同的价格提供不同版本的产品采用的版本化差别定价原则,其关键是通过不同版本的差别化定价来识别不同差别的需求,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以达到利润最大化。该书同时也阐述了由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型商业战略——互联网竞争中的标准战略。这种商业模式中的“标准”扩大了网络外部性,减少了不确定性及消费者的注意力锁定,并通过互联网中免费信息产品的推广,迅速占领市场,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战略“标准”[4]。

于春晖、钮继新(2003)分析了信息产品市场中广泛运用差别定价的条件,并介绍了版本划分和捆绑销售等差别定价模式在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应用[5]。王峰娟研究了软件产品差别定价的四种形式:个人化定价、群体定价、地区定价和版本定价,从而发掘数字产品成本及价格的关系特征[6]。付力力(2003)运用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信息产品的版本划分和定价决策。当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时,通过免费派送信息产品的低端版本,以扩大其网络价值成为信息供应商的一项基本策略[7]。徐水尚(2007)认为互联网存在网络效应,在互联网经济中,信息产品或服务伴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其效益才会逐步增加,从而产生规模效应[8]。

在现有研究中,关于信息产品的定价及互联网经济特征的研究对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于这些定价方法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策略性方面,并没有深入研究免费商业模式的深刻原因,对互联网经济的特征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本文以研究免费信息产品的形成机制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信息产品的特性和市场竞争情况等决定互联网采用免费商业模式的原因,并力图建立一个科学的信息产品定价的分析框架,以解释随互联网时展而产生的这种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

二、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的原因分析

(一)数字产品的成本特征使“免费”商业模式成为可能

数字产品不同于传统产品的特征,它具有特殊的成本结构。生产第一份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研发和创造成本,但是一旦这份产品创造成功,传播和复制的成本极低[9]。以在线音乐为例,在数字复制品和P2P传输方式的推动下,音乐发行的实际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在微软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的过程中,WIND95的第一张光盘实际研发费用就花费了2.5亿美元,而在其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拷贝第二张和第三张却只要几美分。由于数字产品一般通过网络分销,几乎不花任何的分销成本,因此,数字产品具有较大的高固定成本和极低的边际成本特征。

此外,生产数字产品的固定成本主要是沉淀成本,即一旦产品没有研发成功或者研发以后没能大规模推向市场,那么这份产品就不会创造任何利润,并导致严重亏损[10]。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在企业产品具有大量固定成本而边际成本相对较小的时候,该企业只有通过大量的后期产品生产及销售,以获得规模效应,从而赚取利润。对于这类产品而言,由于后续生产的边际成本远远小于初始生产开发的固定成本,所以产品的数量越大,其平均成本则越小。在销售价格至少大于边际成本的情况下,随着销量的增加,总利润会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正是这种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生产关系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数字产品生产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产品的销售和消费模式相比,消费者或者受众在接受数字产品和服务时所花费的成本很低,产品的运输成本、储存成本以及废旧产品的处理成本几乎都下降为零。消费者需要花费只是搜寻成本、以及学习使用成本,而这两项成本对于大多数数字产品而言也是很低的。随着以谷歌、百度、雅虎等搜索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搜索成本将会不断下降,网络用户可以准确而便捷的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数字产品。正是基于互联网数字产品的这种生产及消费成本的特征,使得互联网数字产品的制造商往往选择前文所述的“免费”商业模式来销售商品,以期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通过大量低边际成本的后续商品销售来实现前期投入的回收,并最终获得收益的最大化。

(二)“免费”的商业模式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宠儿

Michael H.Goldhaber(1997)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的概念,他在《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一文中指出,“注意力经济”是指如何更有效地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低成本去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产,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11]。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以及同质化的产品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大量过剩的。消费者去寻找这些信息或产品就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以便建立对所需商品的了解和信任,而消费者的这种时间和精力的耗费随着信息的泛滥而不断增加。因此,相对于过剩的信息,消费者的注意力开始变得十分稀缺,从而使得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了互联网经济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当数字产品极低的边际成本使得传统的定价策略在数字产品市场上失效时,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就成为成功获取最终收益的关键。

在互联网经济中,互联网企业为了盈利就必须将注意力转化为经济价值,互联网媒体既需要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同时又是要完成注意力价值的交换,所以互联网经济是在吸引大众注意力的基础上创造价值[12]。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拥有大量的客户就掌握了大众的注意力,庞大的客户群就成为了公司最大的资产。这种将客户群纳入公司资产的做法改变了传统经济对于资产的认识,与稀缺经济的理论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正如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腾讯公司当初所采取的商业模式,在通过“免费”的产品“诱饵”成功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和认可后,再通过这些产品的后续经营利润去回收当时的大量固定投资和免费产品的成本。当该公司2007年以免费聊天软件QQ赢得8.526亿注册用户后,其后续的盈利模式则变得简单而又清晰了。可以说腾讯公司的成功正是在于有效的吸引了当时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市场竞争尚未白热化之时及时的获得了消费者注意力的认可,从而获得了市场的绝大份额,为其后续数字商品的经营创造了非常有力的条件。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果网络经营企业成功的掌握了大众的注意力,则可以认为该企业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经营销售的“战略目标”。

(三)“免费”商业模式是提高“网络效应”的手段

所谓网络效应,是指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该网络用户的数量,用户数量越大,网络的价值就越大,即一种产品越是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对它的评价就越高,需求量也就越大。网络效应会产生滚雪球效应,一旦网络用户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网络的用户人数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网络,从而产生需求方规模经济,即产品的效用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而增大。这种效应也称为直接网络效应。试想,当某个消费者使用某公司的邮箱或者通信工具时,而其余大部分人都不使用这一工具,那么该消费者如何能与别人顺利完成沟通和交流呢?互联网企业就是利用直接网络效应来扩大网络或产品的客户群,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美国著名的流量信息网站Alexa曾就各大门户网站的访问流量与经济价值进行过深入的比较分析,一个显著的结果即是某个网站的访问量越大,则该网站的商业价值越大,这种价值初期表现在该网站的广告费用及网页版面收入上,随即则更深层次的反映在该网站的证券市场市值及评估价值等具体价值之中[13]。

还有另外一种网络效应,即间接网络效应。间接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它是指同一个网络下多个相关产品的关系,即其中一种网络产品用户数量的增加会带动相关产品需求增加,产品之间有可能存在互补效应,也有可能只是同一网络下或同一品牌下的产品。随着相关产品需求的增加,产品之间会形成正反馈效应。这种互补产品销量的增加从形式上和传统经济理论中互补产品的原理相似,但效果要更为明显。因为网络上的数字商品更容易做到系列上的配套,并且在互补品的设计上也更为简单。当消费者习惯于使用某网络企业的一种商品时,他也往往会被该企业同一系列的其他商品所吸引。因此,互联网企业就可以通过其中一种免费产品来扩大自己的客户群,用其他的产品或者升级产品来获取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效用取决于互补产品的品种多少、质量好坏和价格高低。互补产品的品种越多、质量越好、价格越低,则产品本身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价值就越高。可见,互联网企业就是充分利用间接网络效应将注意力转化为价值。互联网企业深知网络效应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产品推向市场的早期,为了产生网络效应,都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免费就是其中的一种。例如淘宝网在成立之初,为了迅速扩大市场就采用了免费的策略;同样,2008年360安全卫士公司也高调宣布360杀毒软件永远免费。这种种免费策略的选择,其目的均在于直接或间接的扩大网络效应,从而使企业最终从消费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另外,由于数字产品边际成本极低,因此网络新增一个用户或者多售出一个产品的边际成本也会很低,特别是随着科技飞速的发展,存储、信息处理和带宽通信等成本的急速下降,一个网络能承受的用户数量变得几乎无限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网络效应的扩散“威力”,使通过“免费”商业模式来扩大商品的网络效应成为企业的重要选择。

(四)市场竞争特点决定了“免费”商业模式的盈利性

网络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表现出新兴经济的特点。首先,互联网经济是一种充裕经济,它的特征是当产品一旦创造出来,供给可以无限大,在网络经济中绝大部分信息和产品和的供给是不受任何限制,并且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同样一则新闻在不同的网站上播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一首歌曲和视屏可以通过无数个网站提供下载,即便存在技术垄断的产品,如微软的操作系统,也很难限制别人拷贝。因此,当信息和数字产品的供给变得无限大且同质化时,对商品的需求方就成为经济均衡的关键。换句话说,互联网经济是以需求为中心的买方市场。由此特征导致的结果是:在网络经济中,大部分的数字信息和产品市场几乎是完全竞争市场。对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同质无差别的产品或服务来说,在竞争的驱使下,产品价格降到很低或者干脆免费就成为必然[14]。所以,网络经济也表现为以需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

其次,在互联网经济中,相对于那些因为同质化和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所造成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经营模式,互联网经济中也同时存在着其他的竞争模式,这些多种竞争模式的共存体现了互联网经济的另一个基本特点[15]。随着对互联网商品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在互联网中也存在着很多个性化或者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从质量效果上区别于网络中所提供的同质化的免费产品,并且边际成本也相对较高。对于这些产品的需求,消费者则会面对一个有价格差异的产品市场。例如通过网络得到过去的经济数据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为了研究的目的需得到有关未来经济数据的准确预测则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如果某个消费者想拥有一个3G的免费邮箱,只需要去门户网站申请即可,但是如果需要更为先进的专业邮箱,则就需要付费了。这些专属化、个性化的产品以差异化服务决定差别市场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互联网经济中的另一个主要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通过对互联网经济所形成的市场竞争模式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同质化的完全竞争市场,还是专属化、个性化的垄断竞争市场,网络市场的供给方都可以通过选择“免费”模式来达到盈利性的要求。因为在同质化、低边际成本的完全竞争市场,生产企业正是通过免费产品的提供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从而起到很好的广告作用和目的;在专属化、个性化的垄断竞争市场,生产企业也是通过提供免费商品与付费商品的结合,以免费商品吸引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免费商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导向,以免费商品衬托付费商品品质的提高,从而最终引导部分消费者购买付费商品,实现企业的盈利。

三、基于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的分类

在互联网经济中,人们确实享受到了种种免费的好处,但作为互联网企业所最关心的问题必然是企业的盈利模式与盈利能力。互联网企业在短期内基本均倾向于通过免费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客户资产”以引起注意力,从而形成网络效应,但是长期来看互联网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以达到最终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因此,每种免费模式下一定会有互联网企业根据不同经营战略需要所选择的商业模式。以下是互联网经济中几种常见的免费商业模式,对于这些商业模式的运用,企业往往不是单一的依靠某一种,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市场竞争的程度选择多种模式综合运用。

(一)免费加收费版

免费加收费模式是互联网最常见的一种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先期通过向大众提供边际成本极低的数字产品或者服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些几乎免费的“馈赠”,就像用来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进来的诱饵,这些少许的一点甜头有特别深的用意[16]:首先,它们会直接吸引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的消费者来购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让大家注意到这些产品和服务,毕竟大家的注意力相对这个充裕的世界是极其有限的;其次,这些馈赠还会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使原来不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对收费的产品和服务产生购买意向。当一个网络吸引了足够多大众时,它就不必担心赚不到钱,因为总有少数人去购买他们的收费产品,这些少数人就足以使他们盈利。从销售价格与商品成本的关系来看,一项网络软件和服务中有99%的用户选择免费版,而只要有1%的付费用户就可以支撑整个业务。Gmail和网易邮箱,360安全卫士可以看成这个模式的集大成者。360安全卫士在中国有2.4亿用户,其中只要有1%的人需要付费服务,则企业所获取的收益就能够完全的支持其整体的经营战略:因为它意味着该企业可以拥有240万的付费消费者,这一数量远远超过传统经营模式中在商店或书店能销售出去的商品总量。可以说正是提供免费商品所起到的广告和导向作用,才能使付费商品有如此大的潜在市场。

(二)三方市场

经济学家把这种模式称为“双边市场”:由第三方付费来参与前两方之间的免费商品交换。三方市场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电视媒体:电视媒体负责向观众免费播放新闻、娱乐节目以及广告,而广告商向电视媒体支付广告费,广告产生了较好的效应可以扩大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销量,最终弥补广告费;媒体运营商用广告费收入来弥补运营成本并获得利润。观众虽然免费收看了电视节目,但是只要观众中有极小的一部分人在观看广告后购买了广告商的产品,那么广告商就能获取广告效用的回报。

可见三方市场模式下仍然可以用注意力经济来解释,媒体播放的免费节目只是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当大量的观众观看了广告之后,就有可能成为广告者的潜在客户。如果观众在观看了广告之后购买了广告者的产品,这样媒体和广告商的合作就成功的将消费者注意力转化为价值。现实经济环境中不只存在三方市场,还存在比较复杂的多边市场,这种模式严格来说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交易结构,彼此之间通过契约联系在一起,共同提供服务,完成产品的交换。

(三)非货币市场

非货币市场来自于个人行为的外部性。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成本很低,人们上网的时间几乎是免费的,唯一花费的就是时间成本,这也是互联网能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大的平台,人们在互联网上完成各种各样的互动,用来满足自己各种需求,或者进行交换。只要存在一个大型的平台,就存在交换的可能型,人们通过交换各取所需,彼此增加对方的福利[16]。例如,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或者增加在某个组织的认同感,人们倾向于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告知他人一些信息。随着大量人群在互联网社区的聚集,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就会吸引更多的参与进来,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的聚集,使互联网具有的一定的公共性。个人行为的外部性给其他人带来效用的提高,从而使公众处于一个有利的外部性平台上,这就是互联网络商业模式的非货币市场本质。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成就了互联网,而得益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不断的攻城略地,向传统的商业模式发出强有力的挑战。环顾四方,一片片的商业沃土上已然遍插“免费”大旗,这已经是一个用户对“免费”习以为常,商者视“免费”为盈利模式的时代。正如已经易帜的互联网商业巨头Ebay易趣更名为TOM易趣,重新选择“免费”模式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战略一样,诸多昔日的网络巨头正在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来迎合现代互联网新兴商业模式的到来,从而期望抓住下一轮经济变革的“命运”。可以预言免费的商业模式正在大行其道,并将最终成为改变我们生活及消费模式的重要因素。(来源:《商业研究》杂志 编选:)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蒋旭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2]A. Mowshowitz. On the theory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systems[J].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4(1997):373-384.

[3]Carl Shapiro,Hal Varrina.Informations Rule[M].Harvard Business Press, 1999(1):127-211.

[4]Jean Tirole.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MIT Press, 1988(9):17-28.

[5]于春晖,钮继新.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定价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3(5):34-41.

[6]王峰娟.软件产品差别定价的四种形式[J].经济师,2001(3):11-17.

[7]付力力.网络效应下信息产品的版本划分和定价策略[J].商业研究,2003(24):13-21.

[8]徐水尚.虚拟企业运营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9]张小兰.论信息产品定价的理论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 2002 (3):31-33.

[10]欧阳效辉.信息产品的版式定价策略[J].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4 (20):24-26.

[11]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2]王立.e时代“争夺眼球”的新兴经济[J].求索,2004(6)

[13][英]布里金肖.网络公司价值评估:前沿观点——金融衍生工具与资本市场译库[M].周金泉,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篇4

一、免费商业模式概述

(一)免费商业模式形成的原因

(1)边际成本极低的特征使其成为可能。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数字销售的实现,使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当然我们还是会有一定的固定成本,但是后期复制的成本已经低到可以忽略不记。

(2)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特征使其成为可能。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繁荣,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种类,样式也更加丰富多样,选择也越来越多。因此,众多消费产品都会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所以,注意力经济时代到来,如果想使销售量提高,吸引人们的眼球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而且“免费”的呐喊,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回头率”。

(3)免费商业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竞争力。市场的繁荣催生了竞争的激烈。免费商业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商家脱颖而出,而且对知名度的提高也会使后期的竞争更有优势。

(4)互联网时代需要商家提高网络效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重视网络效应终将会难以生存。

(二)免费商业模式的分类[]

(1)直接交叉补贴。指商家通过一组价位为零或近似为零的商品来吸引消费者,切希望其他商品也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来从中赚取利益。赠送一些产品和服务来推销其他商品,这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本质。

(2)三方市场。即第三方付费来参与前两方之间的免费商品交换。商家免费为消费者提品与服务,而广告商向商家付费,弥补了商家的经济支出。经济学家把这种模式也称为“双边市场”,其实其本质就是把消费者卖给了广告商。

(3)免费加收费模式。这个说法是由风险投资家费雷德・威尔逊创造的。即商家免费提供某种产品,但是后续的更加专业或升级的产品是需要付费的,商家便是从后续的版本中赚取利益。这样便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来刺激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升级版产品的或为少数的消费者带来的利润,版可以弥补之前免费产品的成本。

(4)非货币市场。主要表现为礼品经济、劳动交换和盗版。这种商业模式的目的是赢得声誉和关注度,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他商品,也让更多人能够知道该商家,并通过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免费商业模式在酒店中的应用策略

(1)通过网络的一些信息平台,提供免费吃自助餐的名额,并提出关注微信、微博等软件的公众号,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名誉。但因依据酒店自身情况避开非常繁忙的时间段,如国家法定节假日,以避免真正花钱的顾客无席可坐的尴尬场面。

(2)与其他商家联盟,通过其他商家免费提品或服务给酒店消费者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如旅行社可以为一些顾客提供较近路线短日程的参团旅行,酒店为旅行社在商务中心或者房间放置旅行团宣传彩页。顾客可以通过抽奖的方式来获得免费旅行的名额。但是要保证旅行社的服务品质及彩页的档次,以及广告的宣传方式,7以免引起顾客的反感及酒店自身的形象名誉。

(3)提供预定酒店预付定金赠送市区范围内免费接客人抵达酒店的服务。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用优质的服务来抓住顾客的心,而且也有可能会吸引顾客选择送客的服务。

(4)在一定时间内在酒店自助餐或客房消费达到一定次数者,可获赠一次免费的自助餐。这项措施主要还是为了提高销售量以及提高宾客的忠诚度。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体可以让收入更加有保障。

(5)在酒店的酒吧中,可以提出一起入场的一对男女,女性免费提供一杯饮品,而男性则需要收费。其实酒吧消费群体主要以男性为主,而女性免费的销售策略则可以用女性带来更多前来消费的男性顾客。

三、免费商业模式在酒店中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1)不可大规模长时间使用这种模式,其一是为了防止成本损失太大,给酒店带来负担;其二则是避免降低酒店的的档次的品质。长时间大规模的免费活动,虽然可以引起观众的关注,但是也很有可能会在消费者的心中留下一种廉价低档次酒店的印象。免费活动只适用于前期的宣传以及后期适当的增加销售量的目标。

(2)不能因为提供的是免费商品与服务而忽略提供优质的服务。免费商品的提供会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的支出。

(3)除了吸引新的顾客,我们还应讲某些免费产品仅为会员提供,这样不仅可以回馈老顾客,更可以刺激新顾客成为VIP忠实顾客。

篇5

(一)多样化需求意识的觉醒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往往会引起社会文化层面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看世界。这些变化丰富了人们的认知,激发了个体的创造性需求。人类社会几经变革,新的社会分工开始组合,更小的组织和单位涌现出来,人们从“贫穷经济”跨入“丰裕经济”时代,物质生活得到高水平满足后还要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这一切发展与变化促使人类个性解放、自我意识觉醒,追求个人价值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随之人类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点,这意味着在寻找和实现个性化追求的趋势上,长尾式商业模式将会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二)丰裕经济学假设

长尾理论是在丰裕经济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只有热门产品才能满足大众需求,这种需求具体表现为帕累托分布需求曲线的头部。但这种分布形态并没有反映出大众的真实需求,热门产品销量的大幅变动也不代表对它的需求存在大幅变动,因为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热门产品主导了大部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因而限制了人们的选择权利。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进入“丰裕经济”时代。丰裕经济学假设这个世界是一个物资、产品极大丰富的世界,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人们表现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点,消费者不再仅仅追求热门产品,反而表现出对个性化小众商品的极大兴趣。只有在丰裕经济条件下,供给多样化才有可能。也就是说,丰裕经济假设是需求曲线右移的基础,是长尾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虽然当前社会正朝着丰饶供应方向发展,但在某些领域仍受生产资料稀缺或技术尚未成熟等因素的限制,丰裕经济假设还尚未适用。因此,在尝试长尾式商业模式之前,需要对创新领域产品供给的丰富程度进行评估。

二、供给条件分析

(一)行业网络信息技术成熟

众多长尾战略实施者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长尾式商业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是大多数长尾企业有别于传统运营模式之处。一直以来,受物理因素限制,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没有机会摆放在货架上。行业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首先解决了货架空间有限问题,为利基产品多样化创造空间条件。其次,互联网普及降低了市场接触成本,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空间使顾客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商品信息。最后,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降低了商品传输成本,一些领域(如数字产品领域)的产品传输成本甚至为零,因为数字产品仅仅是一条信息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瞬间到达顾客手中。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技术是长尾经济诞生的温床,不仅有效拓展长尾市场的长度,使市场需求曲线更加扁平化,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长尾市场的流动性,抬高需求曲线。横向与纵向双重作用扩大了需求曲线下方的面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销售收益。

(二)业余生产力加入生产活动

随着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一个人都可通过网络设备与网络应用提供自己的创意甚至加入生产,由此便产生了数量惊人的业余生产者,他们成为最廉价的生产劳动力。最为典型的是丹麦玩具商乐高,除了帮助客户设计乐高玩具套件外,还开发用户设计软件用于客户自助定制玩具套件服务。乐高自助定制服务成功将被动的客户转变为主动的设计者,将大众智慧融入乐高的产品设计。除此之外,内容丰富的网络视频、网络音乐也将网络用户引入自身的产品生产体系。业余生产力的品质在于他们不以获取金钱报酬为生,而注重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业余生产力在追求创造性、个性化的同时,无形中拓展了市场的长尾。

(三)生产工具的普及

篇6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扩张,网络的融合现象使网络型产业原来以成本次可加性为基础的自然垄断性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在电信等兼具自然垄断和竞争性特点的产业中,原有的管制基础更是受到了动摇。各国纷纷开始放松管制,通过私有化、拆分垄断企业等手段对这些产业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得替代品的兼容性增强,不同网络可以提供功能相似的替代产品。特别是在电信产业,三网融合成为学_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讨论最多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这是一个涉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乃至行业规制和政策等多方面的融合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对网络融合的认识及急迫的理论研究方向。

一、关于网络融合的不同理解

学术界迄今尚未对网络融合概念形成明晰统一的看法,文献中引用较为广泛的是yoffie的定义:“从最为简便的形式来看,融合意味着计算机、电话和电视机功能的一体化”。这种终端的一体化引发了网络的融合。另一种定义由欧盟1997年给出,将融合描述为“不同网络平台传输类似服务的能力”。而国际电信联盟(itu)则认为,网络融合(network convergence)就是通过互联、互操作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络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地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从内容到终端,融合发生在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wegberg区分了供给侧的融合和需求侧的融合,认为“从供给侧来看,融合意味着产业更多地使用同样的知识基础;而从需求侧来看,融合意味着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市场边界开始模糊”。greenstein和khanna认为存在两种基本的融合类型,即替代性融合和互补性融合。如果不同企业开发的产品使得他们能和其他产品形成替代,那么就属于替代性融合;当两种产品的组合能产生更高效用,则属于互补性融合。

就国内而言,周其仁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近几年也已有人开始了对网络融合问题的系统化研究。例如张维华在其博士论文《网络融合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从产业组织理论、管理变革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的角度提出了网络融合的理论研究框架,并认为“通过网络融合实际上是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部分内部化”。该理论框架虽然概括了网络融合研究的基本内容,但缺少从内生的需求角度和外生的政府管制角度对融合的成因及发展进行切合我国网络融合的现实和趋势的分析。

周振华认为,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网络及其终端设备的专用性和分离性开始改变,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率先实现了产业的融合,产业边界固定化和产业分离的传统看法面临挑战,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正在形成,因此,原先纵向一体化的结构将被以内容、包装、传播、处理与终端为内容的横向市场结构所取代。这种论点是有关融合后产业结构形态的一种初步表述。刘颖悟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融合及其相应的政府管制,对我国三网融合政府规制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了阐述。罗亮从电信产业出发,研究了网络融合对电信产业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和公共政策的影响。

由于概念定义的多样性,对网络融合的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思想也呈现出多样性,现有的研究体现了产业组织学、公共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不同研究方法和思想。本文将从网络融合的多属性特征出发,分析网络融合环境下的商业模式,从中窥视网络融合环境下网络型产业的经济特征和规制实践的变化。

二、网络融合的多属性特征

纵观网络融合的实践与演化,可以看出网络融合中的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与业务融合的多属性特征。

1.网络融合与技术融合

从数字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网络的融合表现为一方面不同网络平台提供类似的服务,同时,同一网络平台能提供不,同服务。就电信产业而言,表现为从单纯的语音通话需求发展为数字通信和多媒体需求,从独立的信息系统转化成为网络化的计算系统。yoffie指出了融合的三种推动力量:半导体,软件和数字通信技术;政府放松管制;管理者的创造性。其中技术的发展是网络融合的原始动力。根据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即每片芯片上的晶体数=2(该年度-1960)/2。从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器诞生开始,摩尔定律的预言一直适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数据获取、信息处理(计算)、信息储存、信息编码/译码、密码/改变频率、传输、压缩、显示等都可以采用标准的数字格式。在此基础上,各种信息处理就出现了所谓“数字融合”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authony oet-tinger和法国作家nora与minc分别创造了“compu-nications”(计算机通信)和“telematiqu”(电信技术)两个新词来反映数字融合的发展趋势。在这一阶段,计算机开始引入通讯功能,而电信则开始进入程控时代。

信息通信业中真正出现网络层次上的融合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这一阶段,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之间呈现出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业务融合的大趋势。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网络的发展。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的出现对网络的经济性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随着网络的简化和基于口协议的发展,提供网络服务的总成本将会下降,推出新产品的能力上升,因此单位成本将明显下降。其次,ngn相对于原有网络所需维护成本小,由于可以进行远程管理和诊断,因此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份额将上升。另一方面,ngn交换具有高度缩放性,增量成本是线性的,因此小型ngn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由于具备上述特点,通信网络的规模经济性相对于原有网络将更弱。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样的特点会降低进入壁垒和对管制的需求。ngn不仅在供给侧节约成本,而且在需求侧形成了提供大量服务的可能。其核心部分的媒体服务器可以提供高级的媒体处理能力,支持高级媒体服务,如互动语音、会议、信息和语音识别等。因此,ngn将使得产业的范围经济性增强,导致更多但更为融合的竞争者的出现。

2.网络融合与产业融合

由于网络融合能推动网络产业的改革,人们通常将网络融合和产业融合相关联,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最早的产业融合发生在20世纪初,这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同的生产过程被应用到不同的产业中,使得产业边界开始模糊,从而出现产业融合现象。greestein和khanna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者消失”。而网络融合多数是指在信息产业中发生的,拥有物理传输网络的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既有学者认为网络融合涵括了一般意义上的产业融合,代表着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也有学者认为作为网络融合的具体案例,三网融合只是一种重要的产业融合现象。

目前,有关网络融合的讨论主要发生在电信产业。bijl和peitz将电信产业中的融合定义为“通过各种不同的网络(交互性地)传送各种不同的通信服务……电信市场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原因在于它提供了通道与服务,使得融合成为可能,这指的是:将基础设施和内容垂直一体化;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可替代性;以及不同类型信息(例如语音、数据和视频)的数字化”。

geradin将研究扩展到所有网络产业(电信、邮政、能源和运输),认为融合是网络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各种网络产业间的融合可在网络设施、服务或经营战略三个层面发生,存在三种融合模式:深度的跨产业融合,如电信和信息技术产业部门的融合发生在所有的三个层面;松散融合,即多个公共设施部门,如电力和电信部门之间的融合,只是在网络或业务层面发生的不完全融合;特殊合作,如铁路和航空运输业之间特殊的合作方式。其中,多个公共设施部门的融合已经成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模式,同时也向规制部门提出了挑战,例如如何应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及合谋问题。

3.网络融合与业务融合

从产品市场的角度来看,人们还提出了业务融合的概念。叶云区分了业务融合和网络融合,认为业务融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用户通过不同的电信网络使用相同的业务;其二是用户通过不同类型的终端使用同样的业务。而网络融合从总体上来讲,是不同的网络向同一方向发展,在底层技术、组网架构等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和最终合二为一的趋势。他同时给出了网络融合与业务融合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方面,网络融合不是业务融合的必需,提供业务的各种基础网络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竞争市场的需要,将会、竞争和发展,而业务层的融合将不会受限于基础网传送结构;另一方面,业务融合推动了网络融合的发展,业务融合要求网络的互联互通,并通过降低业务承载成本的内在要求推动异构网络向同一方向发展。

4.网络融合的多层面分析思路

从上所述,可知网络融合实际上有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等不同的认识角度。为了讨论的方便和结果的通用性,对网络融合的内涵给予一定的限定和规范是必要的。实际上,网络融合意味着平台从专用走向通用化,其他网络设施也可以提供服务,也就是说拥有平台的运营商可以相互进入,从原有产业潜在竞争者的角色转化为实际竞争者,将自己的网络提供基本设施服务,进入瓶颈部分。同时,网络融合还将产生新的市场,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扩大产业的边界,将原有的相邻市场融入统一的市场。

在这两种趋势的作用下,新的进入者、新的市场将推动竞争进一步深化,因此,原有产业的市场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这种演化的过程仍然受到瓶颈企业可能实施市场关闭的困扰。罗亮从剖析电信业市场结构的特征开始,以寡占市场的策略行为为研究对象,用市场关闭理论解释了网络融合环境下电信市场结构的动态演化问题;同时,肖金学在2006年通信产业年会中提出首先在电信内部达到两网融合,逐步发展到电信产业外的融合,都不失为研究与实践网络融合的可行方向。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以技术层面的融合分析为基础,辅之以产业经济学角度对业务融合和产业融合现象的考察,可以进一步阐述网络融合过程中运营商可行的商业模式,给出政府规制的角度和方向。

三、网络融合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对融合各方商业模式的探究近年来已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同时,参与博弈的各方也正试图探寻可行的商业模式。廖仁斌在分析电信企业商业模式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电信企业的商业模式模型,并以湖北电信的商业模式再造实践为例,对转型中的电信企业商业模式进行了分类评价,对商业模式关键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号码百事通业务这一新的商业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检验。研究商业模式可以从信息产业链(宏观)层面和分类业务(微观)层面进行归类分析。该文从宏观层面对收购模式、产品服务定制模式、产业链合作供应模式三类商业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般而言,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国外目前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三个角度,即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原磊提出了商业模式的“3—4—8”构成体系,运用模块化的思想,将商业模式的变革分为完善型、调整型、改革型和重构型四种类型,并认为这四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变革对商业模式核心逻辑的改变程度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动态性和产业生命周期。网络融合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商业模式调整。

实际上,若不考虑网络融合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我们将难以充分认识网络融合的意义。

1.商业模式变迁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尽管网络融合在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但是从技术到商业的应用目前还仅仅处于实践阶段,融合的成熟还需要发展相应的商业模式。能够维持网络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必须能实现参与融合各方的共赢。均衡状态的商业模式,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是网络运营各方博弈的结果,这样的博弈将是一种变和博弈。

从战略角度看,网络的融合将关系到企业的战略选择,包括动态产品的差异化战略、组织的动态性、企业兼并和收购、电信产业竞争状态的可维持性和寡头垄断市场的演化等。面对网络融合导致的商业模式变迁趋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需做出自己的战略调整。

2.基于双边市场的商业模式的发展

双边市场理论是解释网络定价结构的一个重要理论,出现于本世纪初并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我们可以将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者分为两类——生产者用户和消费者用户。前者通过通信网络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后者通过通信网络获得这些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我们可以把这种市场模式概括为一种多边市场,其中,通信网络是一个平台,生产者用户是一系列卖者,消费者用户是一系列买者。进一步将其简化,可以表述为一种双边市场,即市场由三个部分组成:卖者、平台和买者。

根据网络外部性或网络效应的理论,卖者和买者的价值都会因加入平台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正反馈,获得正的外部性。而从平台运营商的角度看,把卖者和买者整合在自己的平台上,从双边市场中获得最大收益则是其基本出发点。

20世纪末,当人们正在憧憬网络融合即将开启通往宽带通信的未来之路时,电信产业却意外地出现过一次衰退的迹象。当时的电信运营商们把自己的未来建立在市场对高速(宽带)数据传输巨大需求的预期上。然而,由于宽带通信的需求并没有真正被培育起来,运营商们发现“无法在宽带市场建立一个能存活的商业模式”。截至今日,电信运营商在宽带网建设、3g网络建设方面仍然存有疑虑。问题的焦点就在于,能否有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真正激发出潜在的需求。

事实上,电信运营商们已经开始推动这种双边市场的发展。其中,将移动网与因特网融合起来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例子。例如:沃达丰的vodafone live业务、ntt docomo的i-mode业务、韩国sk电讯的“nate”模式、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中国联通的“联通在信”等等。这些商业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引进一系列内容服务商作为战略伙伴,即卖方合作者,然后为买方——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移动数据服务,或者直接称之为移动因特网服务。随着网络融合在技术上日趋成熟,在整个电信产业内,双边市场的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对电信产业的双边市场进行系统的分析,讨论新的商业模式将使我们对电信产业的融合和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3.典型商业模式的成功及其原因

很多大型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目标都是成为综合信息服务商,由此带来了对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出新型的商业模式。由于发达国家技术的领先性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性,因此其商业模式也比发展中国家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并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发展。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典型的包括日本的i-mode和韩国的宽带市场模式。“i-mode”业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在技术上保证了参加合作的各方,包括内容、入口、网关、网络以及终端都能彼此啮合,相互协同。更为关键的是,它创造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商业运作模式。在这一商业模式中,运营商docomo扮演了类似于平台运营商的角色,其他参加合作的企业都通过docomo的“i-mode”来与最终消费者进行交易,这就保障了docomo的核心地位。其中,合作的内容服务商为docomo提供业务支持,即为最终用户提供各类数据和信息服务,docomo将用户交纳的信息费返还给内容服务商,从而实现了内容合作方的收益;合作的终端设备生产商设计并制造适应docomo要求的终端,然后通过docomo将终端设备提交给用户使用。docomo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用户使用docomo的业务。而使用者往往被“i-mode”的“永远在线”所吸引,从而实现了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

四、结论

本文有下列四点主要结论:

1.网络融合具有多层次涵义

由于网络融合的多层次特征,从单一角度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往往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在分析网络融合的问题时应当从不同层面同时进行,基于融合后网络与原有独立网络的经济特性差异,分析融合过程中可行的商业模式,从而对相应的管制政策进行调整。

2.网络融合将部分改变电信产业的产业经济特征

网络本身具有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网络外部性,同时,网络融合的主体拥有双边市场的典型特征。电信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网络。随着技术层面网络融合的发展,网络的经济特性也在发生变化。首先,网络融合扩大了电信市场的规模,增强了其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其次,技术进步实现了网络的动态效率,提品所需的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再次,同网络传输同质产品的可能性使得竞争性网络运营主体所提品的边际替代率下降。

3.网络融合将带来新的规制实践

网络融合的动态变化必然带来管制的、变革。终端产品需求和供给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政策和管制的不确定性。网络的融合会使管制在纵向一体化、互联互通、条件性接入、普遍服务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发生变化。人们可以在讨论消费者选择和企业决策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随机试验模型模拟政府管制政策影响下的电信市场演化。

网络融合促进了多平台竞争,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阻碍竞争的因素,比如提供竞争性业务的数个主导企业会进行合谋或者采取排他性行为。因此,即使电信产业的竞争性正逐步加强,规制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从规制机构设置和竞争——规制政策融合的角度分析竞争政策和规制政策之间的替代性。

4.网络融合研究的多方向性

篇7

消费驱动。消费者――尤其是互联一代――已经完全适应了数字环境。他们希望通过各类设备随时上网浏览新闻、进行娱乐,通过Facebook及Twitter等社交媒体联系朋友,或在工作中融入娱乐活动。他们对联网的执著正在改变个人生活。

技术驱动。数字技术正在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设施分布于全球各个角落,与“人联网”(Internet of People)相应,各行业还采用了低成本的联网传感器及设备。云计算及其所需的海量信息处理器正在迅速发展。企业对实时分析仪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以此来收集、分析尚未处理过的信息,并用内存分析设备等新技术来满足客户需求。

经济效益。各行业的企业主管逐渐认识到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是切实存在的。尽管要进行量化还为时尚早,但新兴的数字技术及使用这些技术的企业已经获得了投资。同时,经济周期和全球化暴露了尚未数字化的大型企业的弱点。随着全球竞争愈发激烈,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必须克服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转变传统价值链,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突破行业界限,甚至创建全新的行业。为此,公司纷纷通过数字化来赢得竞争优势并实现增长。

事实上,数字化浪潮正在对各行各业产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大部分行业都将出现新的价值库。同时,由于行业内外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价值转移。我们预计:到2020年,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规模将达到12万亿〜15万亿美元。

然而,企业的数字化成本并不低,遗留的规模越大,数字化流程就越具有颠覆性。另外,在大部分行业,即使规模最大的企业也无法同时投资于数字化的各个领域。因此,CEO和管理团队必须对各关键能力进行慎重选择,这样才能把握未来的机遇。

按照我们的研究,影响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四类:社会与文化、经济与风险、法律与监管以及技术。与此相对,所有的CEO及管理团队必须先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1.数字化将对公司现有的商业模式以及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产生什么影响?2.如何寻找并利用行业内外的价值机遇?3.新进入者将如何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我们如何反击最有效?4.为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篇8

[分类号]G114

数字内容产业链包括数字内容生产商(如网络游-戏制作商、移动增值业务提供商、数字新闻制作商等)、数字内容集成商(如数据库商、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等)、数字内容运营商(如网络游戏商、移动运营商等)、终端(如手机生产商、电脑生产商、数字电视生产商、受众等)。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缺乏商业模式支持就是急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从现有商业模式研究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分为三类:①经济类;②运营类;③战略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磊先生通过对国外的商业模式研究成果的综合考量,提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定义,并据此设计了商业模式的“3-4-8”构成体系,其中:“3”代表联系界面,包括顾客价值、伙伴价值、企业价值;“4”代表构成单元,包括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8”代表组成因素,包括目标顾客、价值内容、网络形态、业务定位、伙伴关系、隔绝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商业模式的“3-4-8”构成体系实质是一种从“远-中-近”三个层次对商业模式进行全面考察的立体架构。本文正是以“3-4-8”构成体系为基础进行理论研究。

1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主张与商业模式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主张,即数字内容产业链中企业提供的服务和它所针对的目标客户群。在提出价值主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为数字内容产业链上企业的特点,如何寻找到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内容这一价值主张,是数字内容产业构建商业模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数字内容生产商是数字内容产业的源头,数字内容生产质量的新颖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生存。当前数字内容生产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价值链上的企业盲目进行业务拓展。

1.1 传统内容数字化后的商业价值

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和快速生产使得传统内容必须加大重视程度,其中的商业价值集中表现在内容转化和销售上。传统的内容题材对数字内容的开发将有许多借鉴意义,如取材于中华文化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台湾启动传统内容典藏计划等。韩国金钟琪在《中日韩应联手发展东方数字文化》一文中强调,这不仅是整合内容商品,更多的是在传播东方文化。而对目前正在出版的传统内容,内容生产单位要保留数字版本,取得数字版权,通过数字版权的交易,推动数字阅读、交易和流通。只有当传统的数字内容具有相当的规模时,中文的手持阅读器才有发展的空间。针对不同的受众,数字化内容可以有多种开发方式,可以提供休闲娱乐产业(如生产数字游戏、电脑动画、互动电视等增值素材库),提供数据库查询服务,提供专题服务及数字技术软件服务等。这些开发和服务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商业价值。

1.2 关注地方特色

数字内容产业内容生产的方向就是要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可以针对地方特色开发数字内容,找准目标客户群。湖北荆州电视台《垄上行》栏目的《垄上行手机报》就是立足当地特色发展的精品数字内容。《垄上行手机报》是该栏目的一个增值产品,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事信息、天气等。真正为农民着想,才是《垄上行》成功的关键。虽然城市市场竞争白热化,但我国仍有许多地区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虽然农村地区人均购买力弱,但整体购买力十分强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很大。手机、电脑和有线电视的普及率逐步提高;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资源,而少数民族对信息的需求也很巨大,依托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的内容市场也十分广阔。

1.3 服务型数字内容与产品型数字内容的选择

数字内容分为产品型数字内容和服务型数字内容,产品型数字内容即以产品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数字内容,以复制为特点,例如数字音乐、电子书等,这类产品生产商集中,提供服务集中,不需要持续更新,最大的弱点就是复制容易,监管难度大。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版权问题。服务型数字内容必须是持续有变化、持续刺激使用者需求、持续创造使用者欲望的东西。持续有变化就不怕复制,而且最重要的是,客户会愿意持续地付费。网络游戏是相当典型的服务型的数字内容,当前移动增值服务中大量提供的服务就是此类内容。服务概念的数字内容,需要的是建立信息搜集与的运作机制。

1.4 用户参与数字内容产品开发

用户参与制作数字内容是在Web2.0技术出现的条件发展起来的。UGC(用户原创内容)是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You-Tube、MySpace等网站都可以看做是UGC的成功案例,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视频分享)等都是UGC的主要应用形式。3G商用使移动UGC业务正在日渐崛起,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网络,越来越多的内容不再来自于传统媒体或互联网SP,而是直接来自于用户:论坛、博客、社区、电子商务、视频分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制作图片、视频,将自己的心情和所见所闻用手机记录下来,随时随地将这些内容传递给他人,而以3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正是其最重要的传播渠道。

1.5 注重数字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开发

数字内容的生产,特别是信息服务类的数字内容,不能只注重信息的数量,还要关注从深度和广度上开发数字内容。《纽约时报》网络版每天上网的稿件有170条-200条左右,但他们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扔到网上,而是结合网络的特点,对大多数稿件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改造,进行内容深化和延伸。同时,还加强自己的言论力量,以深化自己的特色,目前,由于其言论版的特色无人能取代,在30万从传统纸媒上分流的读者中,有20万订阅《纽约时报》的网络版。它还注重在广度上进行开发,传统报纸由于版面的限制,大量有价值的文字图片不能刊登,但是利用网络就可以在网络上链接更深一层的报道。再比如新浪网上定期的话题制作,也吸引大量的用户观众。

1.6 运营商的价值主张

运营商属于型企业,运营商的价值选择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基于企业核心能力开展服务。作为运营商,最重要的是拓展渠道的能力,卡句建本企业的渠道网,增强渠道营销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

业与众不同的能力,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只要企业具备某种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的能力,并且确实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那么这种能力就可以说是核心竞争力。初期盛大网络作为游戏商,也是凭借其优异的渠道建设能力,成功了《传奇2》,在游戏运营方面树立了品牌。网络游戏的成功不只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产品,还必须有良好的营销渠道,保证价值的顺利实现。

2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网络与商业模式

2.1 价值网络的含义

价值网络包括网络形态和业务定位两方面的内容。数字内容产业价值网络的构建可以放在数字内容的产业链上来考虑。产业链的形成可以描述网络形态,产业链中的企业根据自己的价值定位确定本企业的业务定位。企业必须把自己放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定位,才能通观全局,设计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现在正处于3G时代,数字内容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2.2 在传统的数字内容产业链中,链条非常清晰

传统的数字内容产业链包括处于上游的数字内容生产商、处于中游的数字内容集成商和运营商、处于下游的终端定制商和顾客。数字内容生产商生产个性化的数字内容提供给数字内容集成商,收取内容集成费用和收益分成,数字内容集成商向网络运营商租用接入网服务或网络运营商提供接入平台,参与数字内容的推广营销,进行利润分成。网络运营商向终端生产商定制终端,并进行内容推广,向用户收取内容定制费或者月租费。数字内容生产商也可以直接与网络运营商合作,网络运营商提供接入平台,和内容生产商直接分成。在传统的数字内容产业链中,网络运营商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利益的实现都要通过网络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对利益的分配方式将直接关系到数字内容生产商的积极性和终端客户对数字内容的选择。在数字内容产业链中,信息向数字内容生产商集中,数字内容生产商根据用户的需求信息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数字内容,即有价值的数字内容产品,然后往用户方向流动。资金流由用户流向网络运营商、终端生产商,再由网络运营商与集成商分成,集成商向生产商支付集成费用,信息流和资金流以网络运营商为中心运转。

2.3 3G时代数字内容产业出现新的变化

数字内容生产商根据自身的数字内容特点开发特定的终端,通过终端下载数字内容进行收费,购买终端的客户就是这种数字内容生产商的固定客户。电子书的新发展方向是其中的代表,如亚马逊购买大量版权,开发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的盛大文学的数据库里有500亿字的作品,该公司提出“一人一书”(OPOB:one person one book)计划,策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阅读器。终端生产商不再只为网络运营商定制,终端开始打上终端生产商的印记,忽略运营商的作用。如苹果公司把生产多媒体播放器ipod播放器以及iphone手机和它打造的网上内容商店iturns store结合在一起,用户通过苹果的ipod使用苹果网上商店的应用程序下载服务及其他的各种业务,扩大了苹果公司的收入来源,传统的数字内容产业链结构被打破。资金流和信息流不再只向网络运营商集中,数字内容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只要能提供有价值的独特服务,资金就会向它集中。产品流不再必须通过网络运营商,内容生产商和终端生产商可以直接将内容产品送达消费者,信息直接通过用户反馈给内容提供者。

3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维护与商业模式

数字内容产业价值维护可以进一步分为伙伴关系和隔绝机制两个因素。

3.1 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

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要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维护企业价值实现。价值链成员间按照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分工,根据不同企业的核心能力完成不同的价值活动。价值链上的成员要把战略环节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将非战略环节虚拟化,使用外部的优势资源和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灵活性,从而形成整体优势,构建业务伙伴之间的良性生态系统。NTTDoCoMo积极与内容提供商合作,代内容提供商收取信息费,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利润分成,采用注资等方式与大sP结盟等,使内容提供商获得合理收入,激励内容提供商不断提供新颖的内容,促进了信息源的发展,也降低内容提供商的运营风险。NTTDoCoMo还与终端厂商进行合作,定做手机终端、提供手机补贴;手机和业务捆绑销售;与终端厂商进行资本与技术合作等。通过这些措施,NTT DoCoMo获得了终端厂商的有力支持,使i-mode业务的开展畅行无阻。

3.2 增强数字内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与其他企业加强合作的同时,完善自己的服务内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手机、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的融合,拓展服务领域。手机和互联网互连已经实现,现在互联网上的收费内容可以通过输入手机号的方式自助缴费,互联网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手机平台浏览。而三者的互连互通还没有实现,苹果公司推出的“数字家庭战略”为三者的互连互通勾画了前景,通过AppleTV机顶盒或者Mac电脑,访问iTunes在线商店购买数字音乐或高清视频节目,iTunes软件扮演连接用户机顶盒或Mac电脑与在线商店之间的桥梁,最终这些数字内容可以在多种显示终端,包括高清电视、电脑和支持影像功能的iPod产品、iPhone手机上无缝连接播放。

3.3 拓展产品生产线,创新服务内容

当价值主张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服务内容,采取横向产品生产、纵向渠道拓展。如腾讯公司在QQ聊天服务取得较大市场份额后,在原有的平台上整合众多QQ品牌服务,如QQ群、QQ校友,又开发出企业QQ、QQ家园、QQ秀,营造网上虚拟社区,同时还涉足游戏,推出包括连连看。各种牌类、棋类和网络游戏的QQ游戏,吸引了众多用户。动画制作也不是如此,在李中秋的“泛动画”概念里,基于与动画片制作相近的技术和工具,数字内容产业的外延异常丰富:工业设计、城市规划、案件场景再现、三维广告都能纳入其中。网络游戏的市场占有量巨大,为了迎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网络游戏生产商可以从更大的视野定位网络游戏,从休闲产业、娱乐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交叉的角度看网络游戏,在游戏中融入文化元素、教育元素。

3.4 数字内容生产者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产品升级,提高用户的体验值

上海的移动电视集团不仅注重电视内容的制作,而且对电视信号的接收和稳定也十分重视,不断改善发射技术,耗巨资增加辅助发射点。搜索引擎的主要价值创造源于竞价排名,售卖关键词,但如果用户搜索结果中广告太多,就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值,搜索引擎的运营商必须权衡用户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4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实现与商业模式

企业的价值通过收入模式和成本管理来实现。收入模式是指企业获得收入的方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企业如何对创造出来的价值进行回收。收入模式可以分解为收入源、收入点、收入方式三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

4.1 数字内容产业的收入源

数字内容产业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为目标顾客定制的增值服务,吸引大众顾客的免费服务内容等。对内容是否收费要进行仔细的考量,哪些环节收费,哪些环节免费,都要进行集中考虑。免费环节是收费环节的重要条件,当内容服务影响增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收费点。以网络游戏的收费源发展为例,从网络游戏接人互联网开始,游戏吸引玩家在线,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带来大量网络流量,在这一环节上与电信和ISP分成,收取流量费,用户进入游戏即用户使用网络游戏提供的内容,进行网络游戏点卡售卖收费,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升级购买虚拟物品与增值服务。网络游戏聚集大量的在线用户,目标客户针对性强,在网络游戏中植入广告也成为网络游戏收费的一个重要来源。网络游戏的舰模和影响力达到一定规模时,网游运营商可以售卖衍生产品相关授权获得收益。

4.2 数字内容的收入点

数字内容的收入点是指数字内容产业据以获取收入的那部分目标顾客,解决“对谁收费”的问题。数字内容产业服务的目标顾客可能包括很多,但可能仅对那些需求弹性很小,对企业服务依赖性大的顾客进行收费,而对其他顾客免费。并同时采取差别定价的方式对不同的顾客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数字内容产业的目标客户更细化。收入方式确定“怎么收费”,收入方式是收入模式的具体实施环节,为顾客的付款提供了条件和规则,确保了企业收入的最终实现。

4.3 数字内容企业的成本管理

数字内容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成本的方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企业在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如何进行成本布局和成本控制。数字内容产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许多不同的成本要素,包括员S,XI资、数据库订阅费、数字内容费、广告推广费、系统开发购买费、技术服务费等。企业应当确定所提供的价值内容中,哪些因素做到行业标准之上,哪些因素做到行业标准之下,从而确定自身的成本布局情况。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成本进行压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已经突破了把成本局限在生产这一狭小层面上的研究领域,而是把重心转向企业所有经营活动中,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Morris M,Schindehutte M,Allenyd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oumaI o1" Business Research,2003,58(1) :726 -735

[2]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0

[3]项洁,数位典藏产业模式之探讨[2010-03-21]省略/p-17661594 html

[4]金钟琪,中韩日应联手发展东方数字内容产业,21世纪商业评论,2005(8),134-134

[5]何飞鹏,数字内容产业的关键变革:先典藏,再学习,出版参考,2009(5):33

[6]湖北荆州电视台,垄上行垄上新农村――从“垄上栏目”到“袭上频道”的飞跃广告人2009(11):75-78

[7]王光文,数字内容产业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1):107-112

[8]程嘉君,数字聚台与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现代通信,2003-(1):1-2

[9] UGC. [2010-03-21]. 'baike, baidu, com/view/713949,htm.

[10],刘茜新媒体时代的数字报业运营模式,新闻战线,2007(3):51-53

[11]黄漫宇,从盛大看网络游戏运营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114-118

[12]孙永杰中国电子书面临“套牢”风险7,[2010-03-21]sunyongjie68.blog.省略/146051057.hunl13]刘高峰,构建供应价值链全面推进竞合策略,现代通信,2003(9):37-41

[14]牛雯雯,新媒体带来盈利新模式――媒介经营模式趋势探析+新闻知识,2006(3):69-70

[15]刘小帅,张世福,3G时代:传媒价值链的重构网络传播,2009(7):20-24,

[16]张懿,数字内容产业不只是动漫,[2010-03-21]tech.省略/it/2009-11-19/16283607993.shtml

[17]吴基民,引领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东方明珠移动电视运营模式初探与前瞻,新闻记者,2007(2):14-17

[18]秦兴梅,新媒体语境下的搜索引擎的盈利模式,新闻知识,2009(7):91-92

篇9

在超级竞争时代,企业的竞争能力正在从人力和财力方面向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转移。新的商业模式在高科技行业比比皆是,苹果的“iTune+iPod”,谷歌的在线广告与地图浏览,游戏机生产商任天堂的“Wii+DS”,以及社交网络Facebook和Twitter。商业模式的创新,并非是高科技领域的专有名词,即使在传统行业也大量存在,如Dell的直销,西南航空的低成本模式以及亚马逊的在线图书销售等。在快速变革的环境中,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寻求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的类型及双边市场模式的优势

企业要想创新商业模式,首先需要了解有哪些种类的商业模式。一般来说,有三种典型的商业模式:SS模式(solution shop)、VAPB模式(value-added process business)及FUN模式(facilitated user network)(Hwang,J.and Christensen, C.M.,2008)。SS模式就是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如咨询公司,法律事务所及医院等都属于这种商业模式;VAPB模式是指以少的投入获取大的产出的模式,如饭店、石油提炼及汽车制造企业就属于这种商业模式;FUN模式是通过扩展和增值用户所依赖的网络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而实现价值传递和企业更大的盈利,如保险公司、银行及电信企业就属于这种商业模式。

虽然上述三种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可以使企业获得利润,但FUN模式被证明是最为有效的商业模式(Giesen,E.and Berman,S.J.,2006)。尤其是,当SS、VAPB商业模式与FUN模式相互嵌入时,商业模式创新效果会更加明显(Armstrong, M.,2004)。例如,苹果的iPod属于VAPB商业模式,iTune属于FUN商业模式;而借助“iPod+iTune”这一更加强大的商业模式,用户和数字内容提供商纷纷倒向苹果这一平台,苹果因此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掠夺了竞争对手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一跃成为数字音乐市场的“领头羊”。

在这一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双边市场起了关键作用。双边市场是指在某一市场下的同一个平台上存在两类作用的用户,且这两类用户之间存在着交叉网络外部性(所谓交叉网络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用户数量和交易量与另一方用户的数量和交易量相互影响)(Roson, R.,2004)。例如,信用卡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商户和持卡者通过信用卡可相互作用。此外,电话黄页、报纸、PC操作系统,游戏机等也都属于此类双边市场。

较之于其他商业模式,双边市场模式在定价和业务战略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首先,它是一个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商业模式,因为市场的两边通过一个公共平台相互正向作用,及交叉网络外部性。交叉网络外部性能迅速扩大经济系统的规模,并通过正向交叉网络效应强化这一市场,即若平台一边的商户越多,另一边的商户也同时会越多。其次,因为拥有双边市场,平台企业可以对平台两边用户的定价实施差别对待,以获取最大利润。例如,Google对用户一方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网络地图及搜索服务,对平台另一边的广告商则收取一定费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双边市场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一套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帮助那些因为商业模式陈旧而使盈利下滑、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借助双边市场构建这一路径,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双边市场构建工具——连接图

为了构建特定行业的双边市场,首先需要对现有经济体系内各方的连接关系进行分析。在这方面,连接图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它有助于理解特定行业下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寻求双边市场创建的最佳路径。在连接图中,平台与用户是主要元素,其它角色将直接或间接与这两个要素发生关系。图1以MP3播放器市场为例说明了这种连接关系。

通过连接图来分析双边市场的构建过程,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新思路。在MP3播放器市场的早期阶段,多数厂家侧重于MP3的更佳设计、更小尺寸、更优功能和更低价格;而数字内容的下载和传输却缺乏相应的平台。苹果公司对MP3播放器这一市场有着独到的基于客户角度的认知,由此开发出iTune这一平台,成功地将MP3用户与数字音乐提供商连接在一起,成功地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苹果通过搭建iTune这一平台,不但大大方便了用户对有关数字产品的搜索、传输和购买,也吸引更多的数字产品提供商参与到这一平台中来。平台双方的正向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很快使苹果在MP3播放器市场上成为“领头羊”。

双边市场的构建路径

通过梳理和分析多个行业的代表性双边市场及其平台,双边市场的构建路径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见表1)。

(一)双边市场构建路径Ⅰ:经纪

路径Ⅰ通过中间商或经纪人在用户与商之间创造一个双边市场,平台是连接双方的中介。这是一种最普遍、惯用的双边市场构建路径。这种类型的双边市场现实中在很多领域内都存在,超市、购物中心、拍卖等都属此类。

如同前面MP3播放器市场,苹果公司在MP3播放器用户与数字音乐提供商之间就扮演着这种经纪人的角色。在iTune出现以前,用户只能从不同的数字音乐提供商下载和购买喜欢的内容。而苹果公司通过提供iTune平台,非常巧妙地把用户与数字内容提供商直接联系了起来,从而创造了一个双边市场。图2说明了通过经纪人来创建双边市场的原理。

这种双边市场构建的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信用卡。在信用卡出现之前,人们需要到银行提取现金,然后到商店里与卖方进行现金交易。信用卡企业发现用户与店家之间的这种关系,于是就通过开发信用卡这一平台,大大促进了买卖双方的交易。信用卡企业通过这种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使自己在用户和商户的交易中获益。

(二)双边市场构建路径Ⅱ:平台功能延伸

企业也可以通过扩展、延伸现有平台的功能,实现双边市场的构建。随着iPod逐渐走向成熟和竞争的加剧,苹果公司同样面临销售下滑的危险。为实现平台功能的延伸,苹果公司最终把广受喜爱的iPhone手机引入到该平台中来,平台功能得以大大增强。苹果的这种战略调整,使其平台两边的手机运营商和用户数量显著增加,平台用户的增加进一步刺激了运营商和开发商的加入,这又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苹果的播放器和苹果手机。图3说明了这种双边市场的构建过程。

(三)双边市场构建路径Ⅲ:开放非核心资源

企业一般都有独特的核心资源,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需要对外保密;其它非核心资源,企业是可以对外开放和共享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平台的构建:在保证核心资源不外泄的同时,允许外部商进入该体系共享某些非核心资源,从而构建一个双边市场。iPhone手机上市一段时间后,苹果公司发现,通过对外免费开放和共享一些非核心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苹果公司就能吸引更多的软件开发商加入到该平台中来。开发商的加入有助于促进用户对苹果手机及其它产品的使用,这又进一步吸引了更多软硬件开发商加入到该平台中来,从而创建了一个更大的双边市场(见图4)。

这种双边市场构建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游戏机。最初游戏机仅是一个软件加硬件的盒子。后来,任天堂决定把游戏机核心部件加以保留并作为平台,而把其它部分尤其是游戏软件的开发权等对外开放。

(四)双边市场构建路径Ⅳ:开发新的利润源

很多企业出于惯性思维,在获取利润时往往仅关注平台一方,而忽视了平台的另一方也可能是企业的潜在利润来源。企业如果能从更广阔的系统角度加以审视,就有可能使平台的另一方也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从而创造一个双边市场。以有线电视为例。普通电视网络通常仅把广告商作为企业收入来源;而有线电视运营商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其通过特殊节目内容的提供,向那些有需求的用户索取费用。这样,有线电视运营商不仅从广告商那儿获取利润,也可从部分观众那儿获取利润,从而创造了一个双边市场。图5说明了有线电视运营商的这种双边市场构建过程。

综上所述,在动态与快速变革的时代,商业模式对于企业业绩影响深远。本文以连接图作为分析工具,从双边市场构建的角度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四条路径与方法,即成为一个中间商,延伸现有平台功能,开放非核心资源或构件,开发平台另一方使之成为利润来源。这对于指导和促进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是理念上的全新尝试和突破,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Hwang, J. and Christensen, C.M.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Health Care Delivery: A Framework for Business-Model Innovation [J]. Health Affairs, 2008(27)

篇10

关键词:

数字出版 战略 商业模式 产品 用户需求

任何一项新业务的拓展都会涉及产品、战略和商业模式三个层面,数字出版也不例外。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对此,业界的普遍回答是:先设计商业模式,因商业模式是战略的战略,通过商业模式获得整体优势;其次是进行战略规划,通过战略来保证商业模式的大方向以及优势的持续性;最后是产品规划,通过产品与服务的设计与实施完成对战略的支撑。

但这些符合学院派风格又近乎完美的思路更适合创新企业,并不适用于成熟的公司,更不适合当前国情下的出版社。中国的出版社进军数字出版,其本质是“成熟但不健全的公司拓展或对接跨产业链新业务”。所以,以商业模式为起点的设想往往难以开展。如果出版社一定要以商业模式设计为起点,则须先培养和健全自己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如果等不自己培养,那与技术公司深度融合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双方资源深度整合的基础上,再谈商业模式。因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按照一战略、二产品、三商业模式的顺序来拓展数字出版业务,可能将会比较务实,这不仅容易快速切入数字业务,且在成熟产品的基础上再谈商业模式,也使商业模式更易落地。

一、如何确定数字出版战略

战略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完成业务定位。出版社如果要避免发展数字出版过程中的盲目性,须先明确开展数字化业务的目的。笔者列举三个问题,用来确认出版社在数字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相关定位。首先,在发展数字出版业务之前先确定“出版社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其次是确认“数字出版在出版社战略实现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如果确认了在此过程中数字出版不可或缺的作用,才会有第三个问题,即“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战略是什么”,将三个问题梳理清晰,可避免出版社纯粹的为数字出版而数字出版。

如果前两个问题都已确定,确实是将数字出版业务作为主要的战略路径,那么接下来就是落实出版社具体的数字出版业务路径了。一般来说,出版社会面临三种业务路径,分别是改进型业务路径、颠覆型业务路径、投资型业务路径。

所谓改进型业务路径,即出版社充分利用自身已形成的资源优势,如品牌、优质内容、内容团队以及用户群体等,以内容生产为主导,内容的产品化特点明显。

所谓颠覆型业务路径,是出版社充分利用与产业外合作方强强联合之后形成的资源优势,以合作伙伴的资源为业务主导,呈现不明显的内容出版特征,而以内容的增值化为特点。

所谓投资型业务路径,是出版社使用投资的手段,对投资对象择优提供各种资源、资金以及其他扶持手段,帮助其快速健康成长,并在过程中分享该企业的发展成果,或使其与出版社形成在产业链上的战略布局。

这三种路径并非绝对独立的,要根据出版社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可单项重点推进,也可两两融合使用,或三者组合。出版社可考虑一种业务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路径来实现,也可考虑多种业务根据业务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路径各自实现。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这三种路径是并行的,三种路径之间本身就存在业务互补的关系,且出版社只存在一条产品线的情况也极少,出于“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战略考虑,也需这种多产品线的布局。而在此情形下,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成了一个难题,在这里,笔者提供一个方法,对于资源的匹配与分配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以某出版社最近三年图书销售数据为例,假设该出版社过去3年里共出版100本图书,挑出单册销量最大的前20本图书(或系列图书),将这20本图书的3年单册销量去分别除以最近3年销量第一的同类图书单册销量,如果出版社这20本图书里面有最近3年单册销量第一的图书,则用这本图书去除以最近3年单册销量第二的其他出版社的图书。比如,如果出版社某书的销量是1万册,市场第一的销量是2万册,则得到的数值是0.5,如果出版社某书是市场第一,销量是2万册,而市场排名第二的销量是1万册,则得到的数值是2,以此类推,20本图书可得到20个数值,将这20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数值(部分数据可以通过调研估出,也可以由市场部门人员估出,或通过第三方机构获得参考数据)。

当数值之和大于或等于20,建议选择改进型业务为主路径,三种业务路径上的资源分配比率为6∶3∶1。

当数值之和小于20,大于或等于10,建议选择颠覆型业务为主路径,三种业务路径上的资源分配比率为3∶6∶1。

当数值之和小于10,大于或等于5,建议选择颠覆型业务为主路径,三种业务路径上的资源分配比率为1∶6∶3。

当数值之和小于5,建议选择投资型业务为主路径,三种业务路径上的资源分配比率为1∶3∶6。

上述解读方式仅是一个参考,能够辅助出版社对业务路径选择和资源匹配方式得出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

二、“四化”打造完整产品

以目前中国传统出版机构普遍的核心竞争能力来看,如果出版社不迈出与技术对接这一步,就很难做出完整的数字出版产品,更不用说商业模式了。

以教育出版为例,通常一个图书产品所实现的价值是帮助用户完成某方面能力的提升。把握住这一核心,并发掘在数字化条件下这一能力提升的方式或过程,通过技术手段使这一方式或过程更加个性、高效、可见并富有趣味,是规划好教育出版数字化产品的基本思路。而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产品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过程。这“四化”的共同特点须以用户需求为起点进行规划。模块化是将能力进行细分后形成的各种能力结构,同时也可规划成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各环节;标准化是将各种细分后的能力或环节形成的不同等级,通过标准化与模块化可形成一个拥有各种“内容方案”的矩阵,每个矩形方格里面的内容就是一个具体的“内容方案”,方案的作用是帮助用户在某一模块上达成某一标准;完成了模块化与标准化的内容才更加适合系统化,系统化的目的是将内容以某种应用的方式与用户发生关联,用户体验主要在这一层面发生;网络化不仅仅是把产品开放给用户,更重要的是使用户以各方利益相关者与产品的各环节发生关联,从而改变出版社自己的资源现状与能力现状,这是产品自己的一种成长模式。可以看到,完成了这些仅仅是完成了一个数字出版的完整产品,尚未涉及产品以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去运营。

模块化与标准化的目的是形成内容解决方案,系统化与网络化的目的是完成用户与内容方案的关联,前者仅仅是生产价值,后者才能实现价值。目前出版社擅长的是内容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如果要弥补系统化与网络化的短板,不外乎三种方式:第一,新建、兼并、收购技术组织;第二,与技术性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第三,利用内容的核心能力进行产品价值链创新。如果出版社没有能力弥补这一短板,那么其尚不足以在数字出版领域支撑一个完整产品,商业模式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一般还会有两条出路:一是主动受制于人,成为更大概念的商业模式的一部分;二是退而求其次,通过一个技术简单但富有特色的产品,满足内容需求明确的小众群体。

如果出版社具备一些特点鲜明的产品,那么在进入数字出版领域时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产品设计时尽可能规避其中系统化与网络化的部分,始终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内容的模块化与标准化,并与下游的技术商完成完整产品对接。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已具备了强烈产业融合意识与能力的出版社不在此之列,这是出版社为参与到数字出版产品竞争中,所能做的最为下限的工作。

三、商业模式创新如何落到实处

目前在很多出版社中,谈到数字化转型很多人都会谈及商业模式问题,但所谈商业模式是否被成功实施了呢?据笔者了解,目前能够被成功实践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少之又少。对于出版社而言,商业模式最难不在设计,提出想法很容易,难在如何以务实、经济、高效的方式去实施商业模式。所以,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于能够被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于独立的组织架构。除此之外,出版社的文化氛围、人员储备、运作机制等都会对商业模式产生影响。而在出版社内部,影响商业模式实施的最大矛盾在于如何处理传统业务与数字业务的并存关系,主要表现在:

(一)数字出版业务与传统出版业务具有不同的关键性成功因素,从而造成资源配置上的冲突;

(二)从事传统出版业务的员工与从事数字业务的员工所需要的企业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

(三)新旧产品的价值主张相近,会造成用户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迷惑或彼消此长;

(四)相当数量的从事传统出版业务的员工以各种形式不支持新的数字出版业务;

(五)目前数字出版业务的市场成熟度较低,如将数字业务置于传统业务体系之下,那么传统业务出身的领导者对此有持久的热情。

事实上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长久以来,很多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已证明“在同一个业务系统里很难同时成功两套商业模式”,这是商业模式自身的特性使然,出版社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点。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使两个商业模式在两个不同的组织里运作”,将数字业务独立到一个新的公司中,或成立新的部门,并保证新部门财务与业务的自,只有将传统与数字两种业务放在不同的体系中运营,才能发展出适合数字化新业务的企业文化、流程和机制,直到完成数字业务的商业模式创新。

篇11

张立:为什么首选数字报纸进行测试,我想主要是因为数字化是新闻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传统媒体向新兴数字媒体的转型。目前,学术期刊的转型已相当成功,图书向电子书的转型尽管存在着商业模式问题但已有相当规模,报纸的转型情况不明。因此,我们决定首选数字报纸作为我们测试的第一个项目,主要想了解一下当前我国数字报纸的发展情况。另一个考虑是,我们目前对数字出版宏观的研究较多,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而实验室的工作更多是从操作层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利用技术手段和统计学等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对整个产业有一个比较贴近实际、比较准确的描述,给业界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报告。这次主要是对多媒体数字报纸的使用功能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是评价多媒体数字报纸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记者:本刊刊登了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测试对象、指标、方法和基本结论等,我们想了解的是:作为该项研究的负责人,您认为数字报纸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对数字报纸的研究,您认为报业数字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立: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绝大多数多媒体数字报纸缺少与读者的交互,很少使用语音和视频播报功能,检索功能和用户控制功能不完备等。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媒体大搬家”。几乎所有的多媒体数字报纸都是原版原式、原内容、原更新频率地放到互联网上,过多地展现了纸质报纸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忽略了互联网媒体的特性。什么是互联网的特性呢?就是基于数据库的强大的检索功能、新闻的即时更新、与读者的广泛交互,甚至是用户创作内容(UGC)等,而这些特性,在多媒体数字报纸中都未能充分体现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纸质报纸工作者还是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应用互联网媒体,以为“媒体大搬家”就叫网络出版,实际上这和网络出版差得很远。记者:目前,报业机构普遍都进行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如流程再造、商业模式转变等方面还没有突破性进展,数字报业正在量变中谋求质变。您作为我国数字出版方面的专家,能否结合您在国内外的调研情况,给报业机构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张立:实际上,数字化不仅仅是把传统媒体简单地搬到互联网或手机上就行了,数字化的本质是流程再造。也就是说,数字化时代,我们传统的以平面媒体为主的工作流程面临着挑战,我们的流程本身需要数字化。传统出版的特点是把注意力放到介质上(如报纸本身),而数字出版要求我们把注意力从介质转移到内容上来,把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再通过数字化流程,把这些内容按读者的不同需求到不同的介质上(既包括纸质介质,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这就是跨媒体出版。未来既不可能是单一的纸质媒体一统天下,也不可能是新媒体一统天下,未来是跨媒体出版的时代。至于商业模式,我们现在经常把一些经营手段当成商业模式了。互联网出版有哪些经营手段呢?比如:旗帜广告、流量计费、包库、镜像站点、虚拟商品及虚拟货币、收费会员、无线增值业务等。这些经营手段都非常重要,有些网站正是靠这些经营手段实现了盈利。但经营手段不等于商业模式,同样的经营手段在有些网站上成功了,在另一些网站上则没有任何商业效果。商业模式本质上是探讨新经济的模式,比如广告,既是互联网的重要经营手段,也是传统平面媒体的重要经营手段,它并没有体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使B2C模式、B2B模式,虽然是一种商业模式,但也并非互联网所独有。互联网所独有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是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信息和经营活动的即时性及用户创作内容。长尾理论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能实现,因为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了我们传统商业活动中无法克服的物理条件的限制,比如传统商店陈列商品的有限空间、用户浏览商品的有限时间等,在商品的上架和选购上,只能定期进行,不能实时进行。包括传统媒体为什么分为周报、日报,就是因为我们再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报纸的实时更新,因为我们需要排版、需要编辑和印刷等,这些环节必须有一定时间量的消耗才能完成。这是物理条件的局限。这些局限使二八理论大行其道,在出版上过分追求精品图书、畅销读物;在传媒上,强调单向传播,缺少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

至于用户创作内容则是互联网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互联网使无限膨胀的并列对等结构部分代替了传统的层级命令式结构,使大众可以直接参与出版活动和信息。博客、播客、维基百科等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与此相适应,维基经济学、SNS等理论开始盛行。

因此,如果我们简单地把传统媒体的这些工作方法移植到互联网上来,甚至过分强调原版原式、与纸质报纸相同的更新频率、缺少读者的广泛参与,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呢?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只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播・报》算得上是原创数字报,其余的均是其纸质报纸的翻版或附属品。当然,如果将数字报纸作为纸质报纸的补充或附属,目前的结果还算满意,但如果把数字报纸作为纸质报纸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方式,则明显有很大问题。与数字报纸一样,数字期刊也强调原版原式,为数字报纸提供技术平台的XPLUS同时也为数字期刊提供技术平台,可从实际情况看,数字期刊原创性远远高于数字报纸,像《开啦》等很多原创数字期刊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