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8 11:45: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自然保护地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58-02
目前,人们日益意识到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物质条件[1-2]。但是,受人口压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自然界生态平衡面临极大挑战。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保持并发展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大众一致的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和管理各种类型的、具有丰富而重要的生物群及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是世界公认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途径。
1 国家公园概述
国家公园一词来源于英语“National Park”,世界上第1个国家公园建立于1872年3月1日,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中国大陆地区也在2008年10月14日批准建设了首个以国家公园命名的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目前,国家公园被全球学术组织广泛接受的定义是1969年国际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给出的,根据该定义,国家公园的简单涵义是:国家公园是一个土地所有或地理区域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家或者国际生物地理或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使其自然进化并最小地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国家公园应该属于保护地的一种,与其他种类保护区不同的是,国家公园包含了游憩这一目的,而其他类型保护区则多以保护景观、野生地为目的[3-4]。
由于管理混乱,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建立任重而道远。了解国家公园体系、学习外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制度,对中国未来的保护地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尽管中国还未建立完善的国家公园建制,但也建立了属于该体系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可以统称为保护地体系。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建立32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10年)、近1 00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截至2008年)、近150家国家级地质公园(截至2009年)以及100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截至2010年)。
2 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2.1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体系
尽管国家公园是一个世界范畴的体系,但各国的管理却不尽相同。
美国是世界上第1个拥有国家公园这个名词的国家,但国家公园在美国却不仅只包含自然风景活生态环境保护区,一些人文、历史、军事、地理遗迹也被纳入国家公园保护区体系里,例如乔治亚州大型美国内战古战场、加州二战时囚禁日裔美国人的集中营等。国家公园只有通过国会的法案才能建立,管理国家公园的政府机构为美国内务部。公园的经费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财政资金;另外一部分则是由社会基金会来支撑。公园管理人员的职权有4项,分别为:视察、管理和维护国家公园;协调政府和社区、民众利益和环保的关系;科学普及;配合研究机构和环保部门进行研究工作。尽管国家公园是对民众开放的,但在美国,公园管理人员会根据公园生态承受能力控制参观人次,在一些特殊景观地区,游客甚至要在旺季时等候数天才能进入参观。美国国家公园对公园管理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要求他们热爱环保、热爱公园,有专业素质,并且必须敬业,如果一旦发现谋私,立刻会被解聘。另外,对公园管理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各级司法部门、媒体、公众都有监督权,而且如同其他政府官员,这些公园管理人员的收入及其家人收入也是完全公开的[5]。虽然目前美国的国家财政状况也影响到了国家公园的运作,但依据美国经验,他们已向社会发出呼吁请求支援,目前,这也是美国国家公园的生存方式。
与美国不同,加拿大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可以说非常复杂。首先,在行政管理方面,有13个主要机构涉及公园和保护区的管理,另加几个“委员会”或“有关当局”管理保护区。事实上,由于在加拿大对国家公园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系,在这些国家公园里,联邦遗产部国家公园局负责所有的事物。另外,加拿大为其国内的国家公园立了法,即“国家公园法”。该法案从根本上区别了国家公园和其他公园,是唯一一个由联邦立法确定,且在管理中将生态因子作为重要方面考虑的法律。该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公园建立的目的、程序、相关政策计划、管理、公众参与、公园条例及罚则等。加拿大的省级公园与联邦政府建立的国家公园是有区别的,这些省立公园由各省自行管理,与联邦政府遗产部国家公园局无管理关系,也没有指导关系。另外,省立公园的相关法规中把公园管理权力全部授予了相关官员,而不是像国家公园一样让公众可以参与公园管理政策制定。在资金方面,加拿大国家公园一样被纳入了国家财政预算。
2.2 中国国家公园建制体系
尽管中国已开始建立以国家公园作为称谓的保护地体系,但是目前各地以国家公园为称谓的建制体系十分混乱。早在2006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就通过地方立法成立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并宣告原已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划入“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关地域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第1个“国家公园”,但由于地方立法机关没有权限批准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不能被视为中国大陆地区第1个“国家公园”。2007年6月21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揭牌,但截至目前,其仍未被国家认可。
2008年6月,国家林业局发出通知,同意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然而已启动建设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不仅地域不在云南省各级自然保护区名单之列,而且仍旧是“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其中一个景区。
实际上,原建设部在其所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以及新、旧2款徽志已经明确将“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与英语的“National Park”即“国家公园”相对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术语》一章的定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地体系归类中相当于“海外的国家公园”。现行通用(自2007年4月3日)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图案也体现了这点,其圆形图案上半部英文“National Park of China”,直译为“中国国家公园”,即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半部为汉语“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称。
目前公认的首个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则是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批准建设的。事实上,从国家公园的内涵上说,在建立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之前,由国家政府部门主管的类似于国家公园的的概念被分属于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酝酿中的国家海洋公园等多个方面,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但这些提法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公园”的概念,而且这些称谓,也分别由国家不同部委机关颁发,可以说是完全不具备统一性。
3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前景
中国大陆地区首个目前也是唯一的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于2008年批准建设。汤旺河国家公园坐落在小兴安岭南麓,离伊春市有100 km。国家公园全区总面积约2 153 km2,人口近4万人。这里的植被覆盖率99.8%以上,汤旺河山峦绵延起伏,山高树密,有红松、落叶松、云冷杉等珍贵树种。明、清时期,这里即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生息游猎之地。从汤旺河城区开车10 min,就能到达汤旺河国家公园最重要的景区——林海奇石风景区,这也是目前开放给游客的景区之一。汤旺河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与它的整体环境息息相关。汤旺河区区长刘学进说:“国家选择将黑龙江汤旺河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公园,更大的考虑在于汤旺河的生态完整性。汤旺河可以说是地球基因库,一是生物的多样性丰富;二是森林覆盖率高;三是地质地貌很特殊,有原始森林,又有上亿年形成的石林。这些原始的状态都保存下来了,可以作为一个教育考察的科学基地,不仅仅是供游玩。”
由此可知,在中国若切实地达到完善保护地体系的目的,应在政策方面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规范进行统一和规范。例如,由某一政府部门来对所有形式的保护地进行统一管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自为政。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决定以汤旺河国家公园为基础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其主要目的正是将国家公园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到中国来,同时也可以对中国的保护地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进而对全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进行规范。希望中国通过汤旺河国家公园试点建设,能改善及系统地整合保护地现有混乱的体系,提高保护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中国保护地的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4 参考文献
[1] 王维正.国家公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解炎,汪松,PETER SCHEI.中国的保护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S157 1 文献标识码:A
1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
1.1 由于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地质构造非常复杂
还有对土地的开发方式不对,导致了水土的流失更加严重,使之生态环境更加恶劣,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地形变化复杂,流域内的干湿季变化比较明显,而且雨量较为集中,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由于金沙江流域地质构造的问题导致了金沙江流域的是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加之土地开发的利用方式也不太合理,导致水土流失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1.2 从1999~2004年之间
年均森林的侵蚀量增加了601万,除了轻度侵蚀的面积减少了之外,强度侵蚀量大大增加。金沙江大面积的地表扰动,植被被破坏,各种自然灾害络绎不绝,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了。
1.3 由于金沙江流域的自然条件的本身缺点限制
脆弱性和敏感性还有抗干扰能力很弱等等本身的问题,使得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迟迟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措施,仍然十分严峻,矛盾依旧突出。生物的多样性逐年递减,各种野生珍稀动物已经濒临灭绝,还有的珍稀植物已经灭绝了,虽然建有保护地,但是保护地的数量以及面积毕竟有限,不能满足所有生物以及植物的保护的需要,珍稀生物以及植物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少,而且还在不断的遭受破坏,导致了珍稀生物以及植物的生存环境屡屡遭到威胁,还有一些化工厂的建立导致环境的污染,加剧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化,所以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生存挑战。
1.4 近几年来金沙江流域虽然开展了天然的保护区域还有退耕还林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等工程,虽然森林在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森林的种类越来越趋近单一化,大量的人工造林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生态系统,所以导致森林的生态功能还是较低,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由于金沙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导致的洪涝还有滑坡还有泥石流崩塌等等自然灾害更加严重。
1.5 而且政府在生态保护上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充裕
尽管开展了很多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但是要想得到全面的休整与维护资金还是显得远远不够。而且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基础也是非常薄弱的,林业生态保护局不能正确的对生态环境做出判断,做出客观准确的全面的判断。导致很多自然保护区尚未建立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2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的林业治理思路
金沙江流域的林业生态治理思路应该按照云南省确定的生态工程为主线,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与网络体系,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问题是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采取必要的生态治理措施,有效的改善生态系统的问题,是当前金沙江水土流失林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思路。
2.1 深入实施天然保护林,退耕还林等保护工程
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不但要继续保护好原有的天然保护区域,还要开展低效林改造和中效林抚育,增加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的投入,切实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要进一步的改善生态环境,继续完善工程管理与支撑保障体系建设。[1]对于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不但要继续进行退耕还林工程还要对生态脆弱的地域的改造技术加以研究以及推广。提高管护的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的能力,加强对基础设施的保护,要注重对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监控管理,建立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制度,和完整的管理体系。
2.2 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
实施一些有关天然林的保护,退耕还林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可以使得森里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森林的覆盖率可以明显的提高,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生态治理的重要步骤,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可以是真实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得以正常的繁衍以及生存发展,保证了物种基因库的重要性。
2.3 加强对沙漠化城市的生态恢复管理
云南省的岩溶分布在全国来说是最广的,根据生态环境的地域特征,和云南省的气候条件,应该对已经要沙漠化的城市进行治理和改善,进行大规模植物的种植,还有水土保持一定的湿度等生态工程措施,控制人为因素产生的城市沙漠化的发生,并且积极的促进以及帮助沙漠化的城市恢复经济的稳定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2.4 建立完整健全的法律管理体系
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公益林建设体系,我国于2004年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森立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了国家公共财政预算,这是建立完整的林业发展制度保障体系的关键。[2]公益林的建设应该把物种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结构合理,生态效益良好,功能健全当做目标,建立效益长期稳定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
2.5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于云南省金沙江的生态管理策略上,应该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重解决生态和环境的管理问题,把经济发展的建设当做中心,坚持全民参与建设,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转变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对土地森林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
3 结语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地址构造非常复杂,因为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地形变化复杂,流域内的干湿季变化比较明显,而且雨量较为集中,自然灾害比较频繁。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和治理水土流失、城市沙漠化等等生态问题,应该从加强生态经济型体系的建立,实施建立生态保护区等的保护措施,实施退耕还草,建立大规模生物多样性的森林保护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金沙江流域的林业生态治理思路应该按照云南省确定的生态工程为主线,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与网络体系,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问题是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坚持实施可持续资源的发展战略,着重建立经济型生态保护区。
参考文献
上世纪80年代后,坦桑尼亚政府决定以鲁菲济河为界,将赛卢斯划分为两个部分:北岸为观光区;南岸为狩猎区,允许一定限度地猎杀野生动物,用门票和狩猎收入来维持赛卢斯的日常运转。随着赛卢斯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被广泛认知,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赛卢斯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赛卢斯仍是一片蛮荒之地,卓然于现代文明之外,鲁菲济河南岸一些地方至今未有人类涉足。赛卢斯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比坦桑尼亚最大的国家公园塞伦盖蒂还大4倍。赛卢斯四分之三的土地被开阔草原和林地覆盖,但最大的魅力来自鲁菲济河北岸的五座钟灵秀丽的湖泊,由东向西依次是姆齐齐玛湖、思万渡湖、恩泽拉卡拉湖、曼泽湖和坦噶拉娜湖。
姆齐齐玛湖和思万渡湖的周边是一片浓密的森林,生活着数量繁多的黑脸长尾猴、大捻角羚、林羚、黑斑羚、河马、大象、花豹和非洲野犬。恩泽拉卡拉湖和曼泽湖被高大的棕榈树包围,是赛卢斯内狮子、鳄鱼、水牛、斑马、角马、麋羚、河马最集中的区域。坦噶拉娜湖背靠贝奥贝奥山,是大批水禽的理想栖息地。湖边还有几眼温泉,长流不息,终年恒温。德国艺术家威汉姆·库勒曾为赛卢斯的纯净和原始大加赞叹,在日记中他描述赛卢斯的美“好像梦境一般,超出了艺术所能描述的范围”。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03-02
生物多样性可以反映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其地位和作用进行强调。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但其具有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应当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 宁夏贺兰山生物多样性概况
贺兰山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阿拉善鄂尔多斯中心的核心区域,处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组合和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塑造了该山地比较丰富的植物种类、复杂的植物区系组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及接线明晰与带谱比较完整的山地质被垂直结构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贺兰山也因此成为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和天然实验室,也是我国唯一位于北方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贺兰山山脉东坡的北段和中段,南起银巴公路,西北依宁夏、内蒙古行政区界,东至西夏王陵、西北煤机总厂及石谊甲和三柳高压输电线路为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9′~106°41′,北纬38°19′~39°22′。保护区南北长150 km,东西宽约20 km,地跨银川、石嘴山2个市6个县(区),总面积193 535.68 hm2。
1.1 植物多样性概况
贺兰山主要植物区系成分包括亚洲中部草原成分(蒙古草原成份)、哈萨克―蒙古成分、亚洲中部荒漠成分、古地中海成分、东亚成份和华北成分、青藏高原成分、泛北极成分、世界分布成分、特有成分等。贺兰山有维管束植物788种,2个亚种和28个变种,隶属于87科,357属。贺兰山还分布有苔藓植物30科81属204种。此外,贺兰山有大型真菌200余种,27科66属。
1.2 野生动物多样性概况
贺兰山属于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的东端,与东部草原亚区相邻外,与青藏区、华北区也相距不远,因而动物区系成分混杂,属于温带草原―森林草原―半荒漠动物群落,具有华北区、蒙新区的特点,主要以蒙新区特点为主。贺兰山分布有脊椎动物218种,其中鸟类143种,分属于14目31科;兽类56种,分属于6目15科;爬行类14种,分属于2目6科;两栖类3种,分属于1目2科;鱼类2种,分属于1目2科。有昆虫952种,分属于18目153科647属,其中有蜘蛛80余种,分属于16科,其中新记录种有4个:乌氏掠蛛、阿拉善小蚁蛛、贺兰山狂蛛、贺兰山拟赛蛛[1-2]。
2 宁夏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
2.1 生态效益评价
贺兰山由北至南犹如一堵天然巨壁,阻隔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使黄河在宁夏平原得以流畅,使蒙古冷高气压受截,又以茂密的山地森林植被阻沙固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对宁夏平原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保护区内乔、灌、草植被丰富,能发挥巨大的水保土效益。贺兰山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在丰富的植被调节水分变化,使降水对地表土壤的冲击力降低,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减少地表径流。贺兰山保护区内的林木具有茂密的林冠,是良好的水分调节器,可以截留降水20%,其林地的腐殖质厚达30 cm,又是很好的蓄水层,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水量。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不断恢复和完善,森林面积扩大,其改善小气候的功能将不断增强,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4]。
2.2 社会效益评价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优越的景观资源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生态旅游区和实验区发展旅游业和多种经营,可以为保护区内和周边地区的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优化就业结构,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保护区和社区共管的良性循环。同时也为投资经营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促进贺兰山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腾飞具有重要的意义[5]。
2.3 保护价值评价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世界人民的目标,也是保障人类发展和生存的最佳选择。宁夏贺兰山保护区内保存有干旱地区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天然的物种资源宝库,也是多种植物模式标本的原产地,更包含有多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通过自然保护和科研规划的实施,将为保护贺兰山这一干旱地区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手段和方法,由此产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是巨大和不可替代的。同时,保护区的建设意义在于积极主动地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干旱地区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这部分资源不仅要为当代人所利用,而且要保留给子孙后代,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称之为世界公众遗产,而保护区正是提供了这种遗产保存地、基因库,使之成为科普教育的最好课堂和天然实验室。
3 宁夏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近年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初步建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主要形式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开展研究,并与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协作,成效明显。目前,与区内外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贺兰山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的驯化;1998―2003年与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联合开展得岩羊种群动态及保护对策研究,获得2004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自2004年以来,一直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进行岩羊专项研究,共列7个研究专题。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岩羊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贺兰山物种丰富但多数物种的种群数量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许多物种生态适应能力弱,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抗御能力差,容易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保护区生态植被恢复和演替过程缓慢,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如山高坡陡、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等,一旦遭到破坏就极难恢复。因此,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格外繁重。
4 宁夏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4.1 在发展中解决保护问题
为解决保护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保护区保护地和国家公园建设、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外来有害物种生物防治、生态文明示范保护区建设、重要公益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网络建设、重要和退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极小种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工程建设。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争取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完成了自然保护区一期建设工程;2004年完成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2006年完成自然保护区扩建工程,为自然保护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健全和完善政策法规
通过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以《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为依据,结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办法,同时制定与配套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保障贺兰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3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综合管理机制
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管理机构,加大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制定保护规划,保护影响生态安全的生态功能退化区,遏制生态恶化趋势。采取强制性措施,治理重点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把生物多样性损失减少到最小。全力阻止有害物种入侵,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防止珍稀物种资源流失。限期淘汰资源消耗大和环境代价高的产业和项目,禁止发展威胁生态安全、对生物多样性危害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产业和项目,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有效管理。
4.4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保障体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形成长效投入机制。要积极争取政府投入,主要用于生态保护、林政执法、环境治理、科学研究等项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加强污染防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坚决取缔各种破环保护区生态环境的项目建设。从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出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体系,构建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产业体系。矿产资源开发要确保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开发从规划制定、产品开发到基础设施建设都要注重环境保护。
4.5 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基地,利用各种媒体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把生态保护变为每个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大力弘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优良传统文化和习俗,让广大群众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民间环保组织依法开展保护活动。
5 参考文献
[1] 邓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23):7261-7281.
[2] 许成,汪一鸣.西夏京畿的皇家林苑――贺兰山[J].宁夏社会科学,1986(3):80-85.
下面,让我们来分享五位知名科学家对发展与保护,以及在进行生态保护的同时如何帮助或解决一些困难人群的生存问题的看法――编者按
科学家为什么应关注扶贫
雷舍尔(大自然保护协会):这是个核心问题。有人认为“应当让扶贫专家去解决贫困问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把需要保护的森林和当地居民分割开来。陆地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恰恰是全球最贫困的地区,在巴西、刚果、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国家都有这样的情况。亚马逊地区的自然保护工作已经有50年的历史。但在印尼,刚果、东南亚和南非的部分地区,20年前只有少数从事自然保护的科学家。
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已经意识到了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向人们证明对森林的保护确实能为人们造福。如果我们一味要求本身已经处在贫困状态的人们为保护工作继续做出牺牲,那便违背了我们的原则。这不是方向调整而是方向跳跃。稍微有点远见的人都不难想到,我们的保护工作是可以顺带起到扶贫作用的。我们许多项目都是以“赋予社会参与管理自然资源的权利”的简单理论来帮助贫困人口的。
卡瑞瓦(大自然保护协会):想绕开贫困区域去做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最高的保护项目是不可能的。我想表达的是,贫困人们的需求可能会对当地保护项目的实施带来困扰。TNc不会对项目地周边的贫困问题视而不见。要知道,人到危急的时候会不顾一切风险来获取资源以养活家人。我相信在有些地区提倡自然保护是可以直接让贫困人口受益的,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的生活来源依靠当地水产、灌木植物,肉类或木材资源,以致这些地方贫困人口的生存都仰仗这些自然资源。在这些地方,将自然资源更好地管理起来,使资源变得可持续利用,对当地人来说十分有意义,而且和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一致。
雷德福德(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假设你在相当辽阔的地区工作,那地方总人口不多,但大多都很穷,即那里贫困率很高。在我做保护工作的地方有许多穷人。从道义上来说,环境保护工作者有责任考虑贫困问题,并应该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去减少贫困。话虽如此,我们和我们的支持者最根本的任务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以致力减少贫困只能以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为行动前提。已经有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被用于扶贫。有些环保组织还调整了定位,应对这种说法。TNC虽然也是受此影响的一个,但他们从未为此改变定位。要知道环保组织的使命并不是“努力生存下去”或“追随资金走向”,否则环保组织就和商业公司没有区别了。
迪克森(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当前搞经济开发的人大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不是很感兴趣,也没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视为减少贫困的一种方法。问题还在于,很多自然保护专家也经常将事情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总之,各个国家有不同的保护目标,森林、湿地、草原、河流、湖泊等,居住在当地的居民会有各种不一样的诉求和生活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制定适合的规划和行动方案。我做自然保护的同时与靠获取自然资源生存的贫困人们打交道的实例太多了。你得告诉他们最终会从保护项目中获得哪些收益,那么项目的进展就会顺利很多。不过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会那么美好。环保组织的主要任务不能脱离保护工作这一核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对环境保护工作可能会影响到的贫困人口是负有责任的。环保组织必须要做的是确保自己的工作不会让已经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生活更加糟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善他们的生活。
卡卡巴泽(拉丁美洲未来基金会):我有不同的看法和表达方式。首先我认为将“减少贫困”作为从事自然保护项目的口号是不恰当的。我们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以及物种。这些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源于它们的存在对社会和人类的服务价值。因此我们就需要格外关注自然资源使用的正确性和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环境保护组织应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负责,并在致力于关注环境保护的同时解决贫困问题。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举办的“地球峰会2002”,是全球发展策略的转折点。当时各国政府都带着谈论贫困问题的工作日程来到约翰内斯堡。这种以环境为主题的全球峰会每10年才举行一次。会议内容主要是回顾各国10年前制定并接受的工作目标进展状况,制定下一个10年的工作目标。在约翰内斯堡,各国政府似乎都没兴趣去回顾10年前的承诺是否兑现。他们说:“忘掉10年前的事吧,那都过时了。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减少贫困”。
生态保护学家推崇的方法应该是能够满足当地人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这样做的核心思路是让人们采取其他方法取代砍伐树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至今还未能从经济角度找到足够的替代方法。在不少地方,生态旅游带来的收入目前还无法和砍树相比。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迪克森:保护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确实曾经发生过。很早以前,当世界发展方向不是扶贫而是经济发展的时候,就有环境保护学家关注怎样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我相信,他们这么做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拉到资金。
卡卡巴泽:能拉到资金绝对是环保组织要考虑的一个要素。通过把环保工作贴上扶贫标签来获取扶贫资金确实是个相当大的诱惑。但我认为环保组织都知道,真正的挑战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源。就减少贫困来说,贫困可以是任何方面。但是,环境保护工作需要考虑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也就是生态健康与社会健康的直接关系。
雷舍尔:这确实与我们的工作不可分割,而不是单纯向政府索要资金这么简单。人们都会想去按捐赠人喜欢的模式制定游戏规则,因为他们知道捐赠人有钱。不过我们的事情比这个要深层得多。对于靠公众捐赠为公众做环境保护的人来说,从道义角度都有义务不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糟,并让人们受益于环保工作的成果。在大多数国家定义贫困都不难。他们都有自己的贫困线标准。
雷德福德:如果我们真的打算把自己的车挂在扶贫这匹马上,那我们就要做好和这匹马一起跌落悬崖的准备。
卡瑞瓦: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必须去关注贫困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告诉保护地周边的人们“呃,我们要在这里建国家公园了,顺便说一下,为此你将挨饿”。贫困问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如果环保人士不去关注贫困问题,只会让自己处在不仁不义的位置上,使全世界所有大额捐赠对自己避而远之,更会失去最优秀的人才。
直面贫困,环保才有出路
迪克森:我完全同意。尽管自然保护项目结果是
好或坏的评定很难,但我们不会干脆撒手不管或选择打包回家,而是选择不断尝试。尽管我们不是纯粹的扶贫人士,但我们应该直面贫困问题,并在有限的条件下勇于承担责任,尽到自己的努力。如果期望环保组织能在扶贫领域做出惊人贡献,实在太夸张了。从传统的保护生物学角度来说,我不认为环境保护工作能帮大量人口脱贫。既然我们做不到就不要去承诺。
卡瑞瓦:如果世界银行愿意深入贫困人群做一次调研,他们关注的肯定是贫困人口的数量。TNC的做法是,直接去问问与我们合作、并参与环保项目的贫困人口:你们现在的生活境况如何?TNC不是专门的扶贫机构,但从我们的工作成果上看,20%-30%的工作是收到了这方面效果的。环境保护组织从事的事业就是环保。我们不可能去加尔各答人口最多最密最穷的大街上去搞扶贫。我们的目标是拯救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自然之美,但我们做环保的同时不可能无视当地居民的诉求。我们绝对不去制造贫困,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人们的生活更好。我们建立保护区的时候,不仅去收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信息,更会去关注收集项目对保护区和周围居民生活状况带来的影响。两件事都要做,而且都要做好,这样才会使我们的项目更加成功。
雷舍尔:确实,你只需去问问当地人,自然保护项目是否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我们要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人是否从保护项目中获益。事情并不复杂。科学家卡在这个问题上,是因为项目的结果还没有明确体现出来,不是所有项目模式都是可复制的。当人们仍处在挨饿状态的时候,他不可能说出“最近生活改善了”这样的话。环境保护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项目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为人们造福,何乐而不为?全球人口和世界贸易不断增长,如果只做传统的环境保护,而忽略人类发展的脚步,那就天理不容了。因为我们的未来是建立在两者并存的基础之上的。
雷德福德:这不单单是生活有无改善的问题,而是是否有人勇于承担责任,做出努力的问题。我们不是为了让所有人的生活都一样富有,我们只是要让他们摆脱贫困状态。真正的问题是改善了多少?
环境保护组织整体动向正在由自然保护转向扶贫,这是个危险的趋势。在过去的60年中,数以千万亿美元砸在了扶贫上,但这并没能解决迄今为止贫困仍在增加的问题。试想,如果我们将有限的环保资金全砸进扶贫大业。很可能是泥牛入海。我们应该恪守本分,确保用于自然保护的资金不再流失。
卡卡巴泽:如果我们只是减少贫困人数,而不去直面造成贫困的根源,那一切努力和换一套衣服没什么差别。我们确信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本。因此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一定要确保不同生态系统的存续。
站在保护与发展的十字路口
世界遗产公约的宗旨是依据现代科学方法,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有效制度,共同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要求各缔约方对自然、文化遗产的辩明、保护、养育作出承诺并保证其世代传承。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是:①从美学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或普遍价值的地质或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濒危动植物种群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美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上述定义中,地学意义的位置十分突出。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四条辩识标准: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③独特称有或奇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景观地带;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群的栖息地。这是条辩识标准更明确世界自然遗产中地学遗迹的重要性。
但是,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占了77%。自然遗产仅占19%,这对于广泛分布的、大量的、急需保护的地质遗迹实在是挂一漏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华盛顿成立了“全球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名录”计划,目的是选择适当的地质遗址作为纳入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录。1996年改名为“地质景点计划”。
1991年Unesco和IUCN在法国迪尼召开地学遗产保护讨论会,来自三十多国家的150余位专家与会,一致同意发表迪尼宣言(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emory of the Earth 13, June, 1991, Digne, France),强调地学遗产“正如树木以年轮记忆其生长和生命,地球遗迹记录了其过去,这种记录既存在于地表,也存在于地下,既存在于岩石中,也存在地表景观中,都需要我们的解读”,研究地球表面环境变化的成果向我们展示了地球各圈层的自律系统,决定了环境的演变,无数次的Greenhonse与icehouse的更迭,特别是近期这种更迭的加速,发人深省。要准确预测未来,必需深刻认识过去。对地学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是必经之途。
199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质现象的景点形成全球性网络”计划,即从各国(地区)推荐的地质遗产地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地区纳入地质公园,其目的是使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永续发展。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6次常务委员会议中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s),目标是在全球建立500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每年拟建20个;并确定中国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
中国是推进地质遗产保护最好的国家,特别是以政府的名义,推进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以此达成有效保护地质遗产和地质生态环境,推动地球科学普及和地球科学研究,扩大当地居民的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始于七十年代末期,当时,地质遗迹的保护与研究多是作为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负责对其实施监督管理。1984年前该项工作只是作为其它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部分保护内容;1984年后,原地质矿产部着手有计划地开展调研工作、组织制定规划及规章,使该项工作纳入正轨,先后于1987年、1995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及《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国1985年缔约加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自1985年建立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天津蓟县)后,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又组织起草了有关地质遗迹管理办法,并召开相关会议,促进该项工作的进展。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8月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办法。
五年期间,我国已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有12家世界地质公园,60余家省市级地质公园;已经初步形成了的地质遗迹保护体系和网络。
2004年6月,国土资源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组织,在北京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有43个国家近500人参加了大会。地质遗产的保护、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地学旅游业的发展已引起世界地学界普遍关注。
地质公园按管理层次分为四个等级:
县市级地质公园、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按地学学科分类,可分为八类:
地层学地史学与岩相古地理学遗迹,如河北蓟县、河南嵩山等;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遗迹,如云南禄丰、新疆奇台、浙江新昌等;火山学与火山岩石学,如黑龙江五大连池和云南腾冲等;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遗迹,如福建晋江深沪湾和河南宝天曼等;地貌学遗迹,可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 丹霞地貌(重力塌崩地貌伴有化学风化),如广东韶关;
(二) 雅丹地貌(干旱风成),如甘肃敦煌;
(三) 岩溶地貌(溶洞峰林峰丛石林峡谷天坑),如贵州织金洞、云南石林等;
(四) 云台地貌 (重力崩塌峡谷长崖峰丛),如河南云台山等;
初步实践表明,严格按照《规划》来推进经济区建设,既能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又有效地保护了青山碧水。今年前三季度,**北部湾经济区的GDP总量达1543.78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比全区高3.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8.6%。同期能耗指标又呈下降之势,半年多来,北部湾沿岸直排入海的工业污染源、污染物同比减少46%,各类海域沉积物均达到一类标准,海洋生物质量达标率为100%。
中图分类号:92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的立法概况
(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现状。
风景名胜资源反映了重要的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它是国家的一项特殊资源,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命脉,是保护型的社会公事业。对于有关风景名胜区概念的界定,国内最早对其做出较权威定义的文献是《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随后,《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国家重要文件也对其做了相应定义。此外,不少专家学者的著述中也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对于风景名胜区概念的界定主要来源于2006年9月19日国务院(474)号令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其第二条第二款指出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自1982年国务院审定批准首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全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已高达177处,这就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体系。然而,随着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日趋严峻,由于忽视对风景名胜区资源的科学保护,过度的、无节制的开发利用风景名胜区资源,使不可再生的风景名胜区资源遭到破坏。
(二)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立法的现状。
针对风景名胜资源的现状,我国政府早在1985年就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现已作废),而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根据该条例于 1987年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随后,国家建设部于1994年3月4日制订并了《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的绿皮书,对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形势等作出了说明,而后2006年《中国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等都是针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专业性立法。此外,我国关于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还散见于各种法律之中,主要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支撑,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之中。
除了国家层面的立法外,各省市在国家的指导和改制下也开始了制定一系列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对各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区加以改善。尽管如此,由于地方政府各自为政,难以协调,地方性法规发挥的作用还不尽人意,远远不能满足对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要求。因此,制定一部足够权威的“法”势在必行。
二、加强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必要性
(一)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不断地征服自然、扩大消费,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这种畸形的价值观念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给大自然造成严重破坏,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环境恶化,在自然日益人化的同时,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报复反过来又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在这伤痕累累的地球上,优美的自然风景是难得保存下来的宝贵财富,我国建立了512处风景名胜区,为中国乃至世界保存了512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本底,这是不可复制的,然而人类活动的不断侵蚀成为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的噩梦。
(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
风景名胜区是我们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优良之选。风景名胜区的壮丽山河、灿烂文化、历史文物、民俗风情,是经过数千年的历练沉淀,我们骄傲于它的存在,宣泄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同时也增强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和
族凝聚力。
(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
风景名胜区是地球演变过程和人类发展进程的结晶,蕴涵着诸多地质、地理、动植物、生态、水文、气候等自然科学特质,是研究地球变化、生物岩体等自然科学的天然实验室和博物馆,是开展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风景名胜区是一种符号,一种积淀,是传统文化和国家、民族、历史人文精神的象征, 风景名胜区内的优秀文化资源,是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可供研究借鉴,对发展人类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四)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风景名胜区既有多种资源,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又可通过风景名胜区“搭台”,通过合理开发,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交流、文化知识的传播以及人民素质的提高,为群众脱贫开辟捷径。 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中流砥柱,通过适度开发,有效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使得整个国家均衡发展。
三、完善风景名胜区保护的立法构想
近年来,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保护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鉴于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构想。
(一)明确风景名胜区保护立法的指导思想。
除了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外,还应更加明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保护风景名胜区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些指导思想。风景名胜区就是一种稀缺性和不可再生资源,要想实现永续利用,其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要建立完善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事业自然也离不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
风景名胜区一般认为是不以赢利为目的、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社会公共物品,其发挥着科研、教育、游览、生态及其动植物多样性保护等基础性功能作用。因此,不能把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置于同等的地位,应把保护优先作为其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保障风景名胜区的基础性功能作用。另外,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国际公认的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和保护标准,也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的一种基本准则。 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个的强制性标准。脱离真实性与完整性,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将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必须对周围的有机组成的环境进行统一规划,保护其整体风貌与特征。
(二)制定专门法律,提高立法层次。
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2006年《中国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对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还需要制定一部切实可行、更加“强”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尽快出台《风景名胜区保护法》才能有效保护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同时,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和方针,使得风景名胜区永续利用并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现有学者呼吁国家颁布《自然保护地法》。 笔者认为可将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一种独特类型,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内。这样就可以在“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的共同原则指导下,将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保护区域一并纳入调整范围,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区的界限,对其法律地位、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等问题做出统一的规定。然后再对各自特殊的要求分门别类的加以规范。这样就可以提供风景名胜区法律保护的立法规格。对于地方性法规,应改变其庞杂无序、相互矛盾的局面,使得地方性法规也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稳定性。
(三)强化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监督。
我国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权实际上依然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其在履行其监督职能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地政府利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影响。因此,在依法管理的前提下,还要加大监管查处力度,加强日常监督工作,包括公众监督,上级对下级监督,人大监督等。
笔者认为,应尤为重视公众和ngo(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明确其法律地位,把其作为风景名胜区监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风景名胜区的利益相关者是一个代表各个不同利益
的庞大群体。作为利益相关者,他们既有积极监督的动机,也有积极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应尽快建立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风景名胜区监管的工作机制,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成立、管理、监督和接受募捐等法律法规建设,这样既可降低风景名胜区的人力资源成本,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又可充分发挥资源的教育功能,在社会上广泛形成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风气,加强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还能对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进行舆论监督,增加信息上达的渠道,协助国家主管机构更好地进行监督管理。
(四)以立法的方式使风景名胜区保护教育法制化,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事业,其有效的保护一方面在于立法保护,一方面在于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只有最大限度地动员全社会的参与才能更优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目前,公众还普遍缺乏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意识,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必须把风景名胜区保护教育通过立法方式予以法制化、制度化,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风景名胜区功能的认识,强化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参与意识,以确保风景名胜区保护法规的顺利执行。推进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让民众对当地政策有一个更加明确的预期,可以使行政监管的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民众不仅享有了监督权,还拥有了参与决策的机会。这也是践行民主制度、落实民主承诺的必然要求。
(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2010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生)
注释:
张晓. 自然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资源特殊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
丁文魁. 风景名胜区研究 .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图分类号:S757.2X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1)03-0057-04
Rare Plants Survey and Protection Recommendations in Shilin County
DAN Guo-li【sup】1【/sup】,YIN Lu-xi【sup】2【/sup】, LI Zhu【sup】1【/sup】, WANG Kun【sup】1【/sup】, LIU Shuang【sup】1【/sup】
(1.Ecology Branch of Yunnan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Kunming 650031, China
2.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Shilin County is located in karst area, harsh environment is difficulty for variety protection plants growth. Taking measures to protect rare plant species is urgent and have potential value. With methods of looking up relevan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visiting, accessing to general and typical investigation, status of rare plants have been surveyed.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otal 24 rare plans species in Shilin County, among which 17 species are key protected plants of national lever. Protection recommendations like listing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building nature reserves and rare plant cultivation bas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are plants status survey list of plants protection recommendations Shilin County
收稿日期:2011-03-23.
作者简介:但国丽(1965-),女,云南宾川人,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石林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景区,调查县境内的珍稀植物,对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立县以及提高旅游景区地位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1调查目的和意义
生物物种及其基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植物物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物质至关重要.尤其是要着手保护并研究已经受到严重威胁而又对人类有重大价值的珍贵、稀有、濒危植物,以为人类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创造条件.【sup】[1]【/sup】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物种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在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中,植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复得,人类将永远失去利用它的可能性,而一个物种的消失又常常导致另外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特别是珍稀植物,不仅稀少而珍贵,又常常生长在极端环境中,面临着绝种的威胁,而恰恰就是这些能抵御极端环境的物种中存在着人类特别需要的遗传物质.有时候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不仅能改善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生存环境,而且还可以使生产和经济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保护住一个物种就保护了其许多基因资源,为今后的竞争多了一分主动.因此,保护珍稀植物物种不仅具有紧迫性,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潜在价值【sup】[2-3]【/sup】.
石林县属喀斯特地貌区域,多种保护植物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近年来,石林县掀起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美县、创世界一流景区、打造世界旅游胜地等.在此,为公众提供处于濒危状态而有待保护的具体植物种类及其特征的知识,教育公众保护植物,充分理解“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重要性与意义,号召人们共同参与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为保护环境、保护物种和发展生物产业、旅游业等尽一份责任. 2濒危物种保护级别分类
按IUCN地方濒危标准评价,将物种保护级别分为9类,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最高级别是绝灭(EX) ,其次是野外绝灭(EW) ,“极危”(CR)、“濒危”(EN)、 “易危”(VU)、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其中:“极危”(CR)、“濒危”(EN)、 “易危”(VU)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石林县境内调查到的保护植物全部属“受威胁”.同时,根据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令第4号 1999年9月9日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又将其分为Ⅰ、Ⅱ级保护,具体详见表1. 3调查方法 3.1查阅相关资料
首先通过收集二手资料,了解石林县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基本情况,并查阅以往相关的记载资料,然后从云南省有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单中筛选出与之相适应的物种作为石林县有可能分布的重点名单. 3.2咨询和访问
咨询林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当地群众、乡土专家,了解一些已知的保护植物信息. 3.3普遍调查与典型重点调查相结合
采用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普遍与重点
表1 石林县珍稀植物调查名录
Tab.1 Rare plant survey list in Shilin county
续表1 注:保护级别Ⅰ、Ⅱ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 令第4号 1999年9月9日中的国家保护Ⅰ级、Ⅱ级;其它指除国家保护级别外的珍稀植物.
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石林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础上,在小班区划调查的同时对各小班内的珍稀植物先作一个普遍初查,并在各小班备注栏标注有关珍稀植物分布的信息情况等.然后由植物专家带头的专项调查组根据各种资料、踏勘情况以及各调查小组的初查信息,采用典型线路、详细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 4调查结果
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石林县境内调查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其它珍稀植物共24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7种(含Ⅰ级保护植物1种、Ⅱ级保护植物16种);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7个种,虽不在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但确属珍贵、稀有的植物,其中有已经匿迹达100年之久的中国苦苣苔科特有单属植物――弥勒苣苔.弥勒苣苔一般生长在海拔2 000~2 600 m的石灰岩林内石壁上,仅分布于滇东南弥勒和石林县,它的再次发现,对于研究云南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起源与分化、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调查结果详见表1. 5珍稀植物保护建议
1)深入开展对植物区系和植被的研究,编制濒危的珍贵稀有植物名录,研究其分布区、生物生态学、种群和群落学特性及其生境特点.在此基础上,查明引起它们濒危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2)在不同自然地带各生物地理范围内,根据遗传基因库的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干扰,有效保护野生植物的栖息地.
3)在植物园和苗圃引种栽培所在区域内的珍贵稀有植物.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濒临灭绝的珍贵稀有植物,人工繁殖一定数量的个体后在原产地重新种植,以恢复其天然分布和自然繁衍.
4)对经济价值高、需用量大的珍贵稀有植物建立栽培基地.
5)拍摄有关珍贵稀有植物的电影,出版珍贵稀有植物的宣传画片和画册,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6)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坚决打击破坏性的天然林砍伐不法行为,对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建设用地,应严把征占用林地手续关,对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项目应采取避让、移栽等措施.【sup】[4-6]【/sup】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大纲》[Z].1995.
[2]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 令第4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S].1999.
[3]贺善安.中国珍稀植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关键词】 药用兽类 资源 调查 评价 盐城自然保护区
Abstract:A survey of the medicinal mammals resources i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medicinal mammals cover 18 species. Among of them, 3 species are the national protective wildlife of China, 1 specie is the first rank category and 2 species were are the second rank category. 10 species are useful or important to econom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5 species are ranked in the list of China Red Data Book of Endangered Animals. Meanwhile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dical values of major medicinal mammals i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Area were briefed.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inal mammals resources were appraised and the suggestions of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about the medicinal mammals resources i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edicinal mammals; Resources; Survey; Evaluatio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Area
动物药材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中较名贵的药材之一,是历代劳动人民预防和治疗人类及动物疾病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动物药材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而闻名于海内外。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蜜蜂、鹿茸、麝香、蕲蛇等的药用。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动物药67 种[1];到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收载动物药461 种[2]。由于动物药活性成分具有药效作用强、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而专一且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加上药源广泛,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国内外在新药研发中,均十分注重从丰富的动物资源中发掘和筛选新的药源,尤其是近年来动物药在防治肿瘤等方面的研究更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3,4]。
盐城自然保护区全称为“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环保系统的一个大型鹤类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沿海滩涂湿地型保护区。保护区内区系成分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因而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有关本区兽类研究仅限于对某些特定种类的生态及保护等方面,就兽类的种类组成而言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关于药用兽类资源的研究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为了全面掌握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现状,以便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笔者于2005~2007年期间,对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
盐城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黄海之滨(32°34' ~ 34°28' N,119°48' ~ 120°56' E),由盐城市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等5县(市)的海岸滩涂组成,海岸线全长582 km,总面积4 570 km2,其中潮上带1 700 km2、潮间带1 600 km2、辐射沙洲1 270 km2,约占江苏全省滩涂面积的3/4,全国的1/7,而且以30 km2/年的成陆速度向东延伸。保护区的核心区位于斗龙港与新洋港出海口之间,面积达173 km2。区内地势平坦,河道港汊纵横交错,多沼泽,气候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类型,是我国南北方的连接区,且海洋性暖湿季风气候明显,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海洋性、季风性的气候特征。适宜的水文、水动力与气候条件以及由细颗粒物质组成的潮滩海岸,使该区发育了多样的湿地生态类型。其独特性和重要性表现在生态类型的齐全和面积分布的集中。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今天,仍基本保持了天然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典型原始滨海湿地之一,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
2 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药用兽类资源
由于野生动物的野外调查难度较大,笔者在掌握保护区野生兽类物种组成、分布和数量的历史资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访问调查、实地调查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并查阅相关文献[1,2,5~7],掌握了盐城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兽类资源的最新而全面的资料。
调查结果显示,本区共有野生兽类31种(不包括完全依赖海水生存的海洋哺乳动物),其中有明确药用价值的种类有18 种,它们分别是刺猬Erinaceus dealbatus,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南蝠Ia io,草兔Lepus capensi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赤狐Vulpes vulpes,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狗獾Meles meles,水獭Lutra lutra,黄鼬Mustela sibiric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河麂Hydropotes inerm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其中,麋鹿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和河麂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刺猬、草兔、赤腹松鼠、貉、赤狐、猪獾、狗獾、黄鼬、豹猫和小麂等10 种是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动物);大蹄蝠、水獭、豹猫、麋鹿、河麂等5 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3 盐城自然保护区主要药用兽类简介
3.1 刺猬刺猬又名刺团、刺猪、猬鼠等,是较原始的哺乳动物,隶属于哺乳纲食虫目猬科。刺猬是一种较珍贵的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盐城自然保护区也有一定的资源量,是当地常见的野生兽类。由于野生刺猬资源不足,不能满足药用和食用的需要,局部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刺猬主要栖息于森林、草丛、荒地等环境中,挖洞为穴,行动迟缓,自卫能力差,主要靠夜行、逃遁、躲藏或棘刺防御敌害。杂食性。有冬眠习性。
刺猬是传统的药用动物,猬皮和胆是传统中药材,《神农本草经》[1]《本草纲目》 [2]等对猬皮入药都有记载。其皮古称异香、仙人衣,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味苦、甘,性平,无毒,具有行气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固精摄尿等多种功效,主治痨伤咳嗽、反胃吐食、腹痛疝积、痔漏便血、子宫出血、遗精阳痿、遗尿尿频、肝硬化、高血脂、血栓等病。
3.2
猪獾猪獾又名沙獾,为食肉目鼬科兽类,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北、东北以及陕西、甘肃等地。猪獾曾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常见种类,但由于其生存环境的恶化,资源数量正迅速减少。猪獾栖息于森林、灌丛、河流旁,挖洞而居,夜行性。性凶猛,勇于自卫,有冬眠习性。食性杂,喜食各种动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中尤喜食蚯蚓、青蛙、泥鳅、天牛、鼠类等;植物性饲料中尤喜食玉米、小麦、红苕、花生等农作物。学者们已开始对猪獾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繁殖特性等进行研究,以期为野生猪獾家养提供依据。
猪獾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兽类,其肉、毛皮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特别是药用价值较高。獾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其药理作用中医认为有补中益气、消肿解毒、润燥,治疗中气不足、子宫脱垂、半身不遂、胃肠溃疡等;外用治疗烧烫伤、痔疮、皮肤皲裂,还可养颜护肤。
3.3 狗獾狗獾又名獾、天狗、山獭、山狗,隶属于食肉目鼬科。在我国,除台湾和海南省外,其它各省都有分布。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狗獾属北方亚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数量甚多,是冬季狩猎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当地经过大规模的农田整修和荒地开垦,适于狗獾生活的环境大多消失,其种群数量大为减少,目前已难觅踪迹,若不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估计该种群不久会在当地绝迹。狗獾主要栖息于森林、灌丛、荒野、沙丘草丛及湖堤海岸,挖洞而居,昼伏夜行,视觉、嗅觉灵敏,有冬眠习性。狗獾为杂食性动物,因危害农作物和破坏堤岸,一直被认为是害兽。
狗獾虽为农业害兽,但却是一种皮、毛、肉、药兼用的野生经济动物。其药用价值獾油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肠的功能,内服可治咯血、子宫脱垂等。外用可治痔疮、烫伤、疥癣、烧伤等,用其抹擦后,立即止疼,伤面复原速度快,并且不留明显瘢痕。
3.4 河麂 河麂即牙獐、獐子,为偶蹄目鹿科动物,是一种小型鹿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大陆近水区域,但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的干扰,其栖息地越来越小,目前我国河麂主要的4个分布区分别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江西鄱阳湖地区、湖南湖北洞庭湖地区和江苏沿海滩涂,盐城自然保护区是其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群,数量已不足1000 头。河麂常栖息于河岸、湖边、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会生活在林缘灌丛,性喜水,能游泳,感觉灵敏,善于隐藏,独居或成对活动,性情温和。植物食性,主食青草嫩叶。
早在《本草纲目》以及近代的中药志等文献都有河麂的药性记载,其骨和肉均可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载:獐肉“补益五脏”;骨“益精髓,悦颜色”,主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河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促进溃疡愈合等多种功能[7]。
3.5 麋鹿 麋鹿又名“四不象”,隶属于偶蹄目鹿科,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世界珍稀兽类。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灭绝。198608我国从英国伦敦的七家动物园引种39头麋鹿,在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大丰市沿海滩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麋鹿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着力麋鹿物种保护及种群恢复,目前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种群的个体数量超过1000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库,麋鹿也已从《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剔出,转为“珍稀”动物。
麋鹿体型较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除了肉、血、皮等可供利用外,麋鹿茸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麋鹿茸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性机能、外伤等有明显的疗效。另据北京市理化测试分析中心以现代医药科学方法实验研究证明,麋鹿角内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等,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抗衰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体质等功效。相关临床实验也证明,麋鹿角具有滋阴益肾之功效,适宜于女子生理特征,虽短期应用,仍然收到了肯定疗效[8]。
4 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评价
4.1 种类不多但地位较独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较为复杂的地形,保存比较完好的植被,灌丛、芦苇、草坡、沼泽、农田、水域交错分布,构成了生境的多样性,适应多种动物的栖息繁衍,使盐城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较高,尤其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据记载保护区共有各种鸟类达394种之多。而保护区共有野生兽类31种(不包括完全依赖海水生存的海洋哺乳动物),其中有明确药用价值的种类18 种,种类虽然不多但其地位较独特。
盐城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交汇区,兽类区系组成及地理分布相对复杂,在18 种药用兽类中,古北界种类8 种、东洋界种类9 种,另有1 种广布种,因而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同时,盐城自然保护区又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的栖息地和保护地,药用兽类也不例外,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并且从1998年起多次开展麋鹿野生种群恢复试验,2003年野外放养的麋鹿成功地繁殖出子二代,为拯救一度在自然界灭绝的珍稀动物麋鹿作出了突出贡献;这里还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河麂的4个主要分布区之一,与河麂种群的保存与恢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地位独特之所在。
4.2
生态类型多样,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物种的分布及其丰富度与地形、植被、食物资源、气候等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适于开阔地生活的中小型兽类、草食性兽类等共同构成了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的基本种类组成,按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这些兽类可分为以下4种生活类群。
4.2.1 空中类群主要是翼手目的大蹄蝠、大棕蝠、南蝠等,它们黄昏开始活动,在空中捕食各种小飞虫,凌晨前归隐,栖居于屋檐、墙缝、树洞等处。此外,树栖种类赤腹松鼠主要栖息于混交林、针叶林、次生灌丛等多种生境。
4.2.2 天然荒草地、沼泽芦苇地、天然或人工林地类群包括偶蹄目的麋鹿、河麂、小麂等草食性兽类,食肉目的黄鼬、猪獾、狗獾、赤狐、貉、豹猫等,食虫目的刺猬等以及兔形目的草兔等。它们适应于野外多种生境,构成了滩涂兽类的主要组成部分。河麂、小麂白天在白茅草地或大米草草地中休息和藏身,晚间出来觅食;黄鼬栖息于灌木草丛中,居于洞隙或树穴,捕食鸟、鼠等小动物;刺猬在野外草甸、土洞内、树木的翘根下、杂草、灌木丛中及居民区的草垛中栖息;草兔生活于荒草和灌木地带,白天躲在杂草及灌木丛中,晚上出来觅食,食性杂。
4.2.3 居室和农田类群 主要包括啮齿目的褐家鼠、黄胸鼠等,它们多活动于住宅、仓库、农田、草地及荒地等处,作为人类伴生动物,这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有害的小型兽类,但褐家鼠、黄胸鼠同时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4.2.4 半水栖类群仅鼬科水獭 1种,主要栖息于河、湖泊岸边灌丛,善于游泳和潜水,昼伏夜出,以鱼类、鼠类、蛙类、蟹、水鸟等为主食。
由于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生态类型多样,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
4.3 种群密度过小,需要十分注重资源保护盐城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药用野生兽类种质资源独特,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但据调查研究和分析,本区许多药用野生兽类种群密度过小是突出问题。比如,这里是我国河麂主要的4个分布区之一,但目前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河麂数量也只有几百头,前景不容乐观;猪獾、狗獾曾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常见野生兽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数量甚多,而目前已难觅踪迹;水獭、豹猫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记载,但此次调查未发现野生实体。即使是在盐城自然保护区数量相对较多的刺猬、草兔、黄鼬等药用野生兽类,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其数量也都有了明显下降,面临着商业性受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在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药用兽类资源利用中需要妥善处理好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要切实加强对药用野生兽类资源的保护,在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同时,更应加强保护与恢复。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4.3.1 根据不同药用兽类的资源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对于濒危或珍稀药用兽类,要严格禁止或限制对资源的利用。比如,这里虽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麋鹿也已从《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剔出,转为“珍稀”动物,但麋鹿远没有恢复其野外生存能力,不宜开发利用。对于一般药用兽类,在资源丰富和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在保证资源不受威胁、能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并且对动物的不同产品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益。比如:黄鼬,其肉有治疗遗尿、淋病等药用功效,而黄鼬又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小型珍贵毛皮动物;水獭,其肝入药,有补肝和止咳功能,主治虚劳、盗汗、咳嗽、夜盲等症,而水獭的毛皮又极其珍贵;小麂肉有补气、暖胃、化湿、祛风的功能,茸有壮阳的功效,而小麂肉可食,麂皮可用以制革,所以在开发利用这些药用兽类资源时,一定要注意综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4.3.2 重视药用野生兽类栖息地的保护,实施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健康、恢复与评价是目前国际湿地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盐城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为种类和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该区药用野生兽类种群密度过小,部分种类在当地面临灭绝。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围海造田和发展滩涂养殖业,不仅使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的能力;二是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直接挤占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滩涂湿地面积减少,导致药用野生兽类赖以生存的生境丧失和生境破碎;三是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遭受污染,造成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滩涂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规划,实施滩涂的适度开发、合理开发,严格控制污染源,着力滩涂生态环境的改造,更好地实施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工程,为野生动物包括药用野生兽类提供充足的、良好的、和谐的栖息环境。
4.3.3 以科技进步促进药用野生兽类的保护和利用科学技术是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盐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药用野生兽类资源地位较独特,但科研基础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药用野生兽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滩涂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及其在药用野生兽类的保护和利用中的应用、保护区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规划及湿地生态环境改良、重要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生态分布及其演替规律、药用野生兽类的人工驯养与繁殖、药用野生兽类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综合利用等,以更好地提高药用野生兽类管理、保护、驯养和利用的水平和成效,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家葵,张瑞贤. 神农本草经研究[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2]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校点本[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976.
[3] 孙 捷,高 莉,单保恩. 动物毒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06,15(13): 1044 .
[4] 张霄峰,刘占文,党海珍. 几种动物药治疗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7,34(6): 858 .
[5]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
Abstract:AsurveyofthemedicinalmammalsresourcesinYanchengNatureReserveAreaofJiangsuProvincewascarriedoutandtheresultswereasfollows:Themedicinalmammalscover18species.Amongofthem,3speciesarethenationalprotectivewildlifeofChina,1specieisthefirstrankcategoryand2specieswerearethesecondrankcategory.10speciesareusefulorimportanttoeconomyandscientificresearch.5speciesarerankedinthelistofChinaRedDataBookofEndangeredAnimals.Meanwhiletheec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medicalvaluesofmajormedicinalmammalsinYanchengNatureReserveAreawerebriefed.Inadditi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medicinalmammalsresourceswereappraisedandthesuggestionsofprotection,managementandutilizationaboutthemedicinalmammalsresourcesinYanchengNatureReservewereproposedinthispaper.
Keywords:Medicinalmammals;Resources;Survey;Evaluation;YanchengNatureReserveArea
动物药材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中较名贵的药材之一,是历代劳动人民预防和治疗人类及动物疾病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动物药材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而闻名于海内外。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蜜蜂、鹿茸、麝香、蕲蛇等的药用。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动物药67种[1];到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收载动物药461种[2]。由于动物药活性成分具有药效作用强、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而专一且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加上药源广泛,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国内外在新药研发中,均十分注重从丰富的动物资源中发掘和筛选新的药源,尤其是近年来动物药在防治肿瘤等方面的研究更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3,4]。
盐城自然保护区全称为“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环保系统的一个大型鹤类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沿海滩涂湿地型保护区。保护区内区系成分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因而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有关本区兽类研究仅限于对某些特定种类的生态及保护等方面,就兽类的种类组成而言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关于药用兽类资源的研究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为了全面掌握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现状,以便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笔者于2005~2007年期间,对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
盐城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黄海之滨(32°34''''~34°28''''N,119°48''''~120°56''''E),由盐城市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等5县(市)的海岸滩涂组成,海岸线全长582km,总面积4570km2,其中潮上带1700km2、潮间带1600km2、辐射沙洲1270km2,约占江苏全省滩涂面积的3/4,全国的1/7,而且以30km2/年的成陆速度向东延伸。保护区的核心区位于斗龙港与新洋港出海口之间,面积达173km2。区内地势平坦,河道港汊纵横交错,多沼泽,气候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类型,是我国南北方的连接区,且海洋性暖湿季风气候明显,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海洋性、季风性的气候特征。适宜的水文、水动力与气候条件以及由细颗粒物质组成的潮滩海岸,使该区发育了多样的湿地生态类型。其独特性和重要性表现在生态类型的齐全和面积分布的集中。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今天,仍基本保持了天然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典型原始滨海湿地之一,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
2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药用兽类资源
由于野生动物的野外调查难度较大,笔者在掌握保护区野生兽类物种组成、分布和数量的历史资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访问调查、实地调查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并查阅相关文献[1,2,5~7],掌握了盐城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兽类资源的最新而全面的资料。
调查结果显示,本区共有野生兽类31种(不包括完全依赖海水生存的海洋哺乳动物),其中有明确药用价值的种类有18种,它们分别是刺猬Erinaceusdealbatus,大蹄蝠Hipposiderosarmiger,大棕蝠Eptesicusfuscus,南蝠Iaio,草兔Lepuscapensi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eus,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赤狐Vulpesvulpes,猪獾Arctonyxcollaris,狗獾Melesmeles,水獭Lutralutra,黄鼬Mustelasibirica,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河麂Hydropotesinermis,小麂Muntiacusreevesi。其中,麋鹿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和河麂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刺猬、草兔、赤腹松鼠、貉、赤狐、猪獾、狗獾、黄鼬、豹猫和小麂等10种是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动物);大蹄蝠、水獭、豹猫、麋鹿、河麂等5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3盐城自然保护区主要药用兽类简介
3.1刺猬刺猬又名刺团、刺猪、猬鼠等,是较原始的哺乳动物,隶属于哺乳纲食虫目猬科。刺猬是一种较珍贵的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盐城自然保护区也有一定的资源量,是当地常见的野生兽类。由于野生刺猬资源不足,不能满足药用和食用的需要,局部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刺猬主要栖息于森林、草丛、荒地等环境中,挖洞为穴,行动迟缓,自卫能力差,主要靠夜行、逃遁、躲藏或棘刺防御敌害。杂食性。有冬眠习性。
刺猬是传统的药用动物,猬皮和胆是传统中药材,《神农本草经》[1]《本草纲目》[2]等对猬皮入药都有记载。其皮古称异香、仙人衣,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味苦、甘,性平,无毒,具有行气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固精摄尿等多种功效,主治痨伤咳嗽、反胃吐食、腹痛疝积、痔漏便血、子宫出血、遗精阳痿、遗尿尿频、肝硬化、高血脂、血栓等病。
3.2猪獾猪獾又名沙獾,为食肉目鼬科兽类,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北、东北以及陕西、甘肃等地。猪獾曾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常见种类,但由于其生存环境的恶化,资源数量正迅速减少。猪獾栖息于森林、灌丛、河流旁,挖洞而居,夜行性。性凶猛,勇于自卫,有冬眠习性。食性杂,喜食各种动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中尤喜食蚯蚓、青蛙、泥鳅、天牛、鼠类等;植物性饲料中尤喜食玉米、小麦、红苕、花生等农作物。学者们已开始对猪獾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繁殖特性等进行研究,以期为野生猪獾家养提供依据。
猪獾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兽类,其肉、毛皮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特别是药用价值较高。獾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其药理作用中医认为有补中益气、消肿解毒、润燥,治疗中气不足、子宫脱垂、半身不遂、胃肠溃疡等;外用治疗烧烫伤、痔疮、皮肤皲裂,还可养颜护肤。
3.3狗獾狗獾又名獾、天狗、山獭、山狗,隶属于食肉目鼬科。在我国,除台湾和海南省外,其它各省都有分布。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狗獾属北方亚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数量甚多,是冬季狩猎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当地经过大规模的农田整修和荒地开垦,适于狗獾生活的环境大多消失,其种群数量大为减少,目前已难觅踪迹,若不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估计该种群不久会在当地绝迹。狗獾主要栖息于森林、灌丛、荒野、沙丘草丛及湖堤海岸,挖洞而居,昼伏夜行,视觉、嗅觉灵敏,有冬眠习性。狗獾为杂食性动物,因危害农作物和破坏堤岸,一直被认为是害兽。
狗獾虽为农业害兽,但却是一种皮、毛、肉、药兼用的野生经济动物。其药用价值獾油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肠的功能,内服可治咯血、子宫脱垂等。外用可治痔疮、烫伤、疥癣、烧伤等,用其抹擦后,立即止疼,伤面复原速度快,并且不留明显瘢痕。
3.4河麂河麂即牙獐、獐子,为偶蹄目鹿科动物,是一种小型鹿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大陆近水区域,但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的干扰,其栖息地越来越小,目前我国河麂主要的4个分布区分别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江西鄱阳湖地区、湖南湖北洞庭湖地区和江苏沿海滩涂,盐城自然保护区是其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群,数量已不足1000头。河麂常栖息于河岸、湖边、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会生活在林缘灌丛,性喜水,能游泳,感觉灵敏,善于隐藏,独居或成对活动,性情温和。植物食性,主食青草嫩叶。
早在《本草纲目》以及近代的中药志等文献都有河麂的药性记载,其骨和肉均可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载:獐肉“补益五脏”;骨“益精髓,悦颜色”,主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河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促进溃疡愈合等多种功能[7]。
3.5麋鹿麋鹿又名“四不象”,隶属于偶蹄目鹿科,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世界珍稀兽类。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灭绝。198608我国从英国伦敦的七家动物园引种39头麋鹿,在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大丰市沿海滩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麋鹿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着力麋鹿物种保护及种群恢复,目前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种群的个体数量超过1000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库,麋鹿也已从《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剔出,转为“珍稀”动物。
麋鹿体型较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除了肉、血、皮等可供利用外,麋鹿茸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麋鹿茸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性机能、外伤等有明显的疗效。另据北京市理化测试分析中心以现代医药科学方法实验研究证明,麋鹿角内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等,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抗衰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体质等功效。相关临床实验也证明,麋鹿角具有滋阴益肾之功效,适宜于女子生理特征,虽短期应用,仍然收到了肯定疗效[8]。
4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评价
4.1种类不多但地位较独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较为复杂的地形,保存比较完好的植被,灌丛、芦苇、草坡、沼泽、农田、水域交错分布,构成了生境的多样性,适应多种动物的栖息繁衍,使盐城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较高,尤其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据记载保护区共有各种鸟类达394种之多。而保护区共有野生兽类31种(不包括完全依赖海水生存的海洋哺乳动物),其中有明确药用价值的种类18种,种类虽然不多但其地位较独特。
盐城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交汇区,兽类区系组成及地理分布相对复杂,在18种药用兽类中,古北界种类8种、东洋界种类9种,另有1种广布种,因而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同时,盐城自然保护区又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的栖息地和保护地,药用兽类也不例外,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并且从1998年起多次开展麋鹿野生种群恢复试验,2003年野外放养的麋鹿成功地繁殖出子二代,为拯救一度在自然界灭绝的珍稀动物麋鹿作出了突出贡献;这里还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河麂的4个主要分布区之一,与河麂种群的保存与恢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地位独特之所在。
4.2生态类型多样,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物种的分布及其丰富度与地形、植被、食物资源、气候等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适于开阔地生活的中小型兽类、草食性兽类等共同构成了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的基本种类组成,按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这些兽类可分为以下4种生活类群。
4.2.1空中类群主要是翼手目的大蹄蝠、大棕蝠、南蝠等,它们黄昏开始活动,在空中捕食各种小飞虫,凌晨前归隐,栖居于屋檐、墙缝、树洞等处。此外,树栖种类赤腹松鼠主要栖息于混交林、针叶林、次生灌丛等多种生境。
4.2.2天然荒草地、沼泽芦苇地、天然或人工林地类群包括偶蹄目的麋鹿、河麂、小麂等草食性兽类,食肉目的黄鼬、猪獾、狗獾、赤狐、貉、豹猫等,食虫目的刺猬等以及兔形目的草兔等。它们适应于野外多种生境,构成了滩涂兽类的主要组成部分。河麂、小麂白天在白茅草地或大米草草地中休息和藏身,晚间出来觅食;黄鼬栖息于灌木草丛中,居于洞隙或树穴,捕食鸟、鼠等小动物;刺猬在野外草甸、土洞内、树木的翘根下、杂草、灌木丛中及居民区的草垛中栖息;草兔生活于荒草和灌木地带,白天躲在杂草及灌木丛中,晚上出来觅食,食性杂。
4.2.3居室和农田类群主要包括啮齿目的褐家鼠、黄胸鼠等,它们多活动于住宅、仓库、农田、草地及荒地等处,作为人类伴生动物,这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有害的小型兽类,但褐家鼠、黄胸鼠同时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4.2.4半水栖类群仅鼬科水獭1种,主要栖息于河、湖泊岸边灌丛,善于游泳和潜水,昼伏夜出,以鱼类、鼠类、蛙类、蟹、水鸟等为主食。
由于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生态类型多样,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
4.3种群密度过小,需要十分注重资源保护盐城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药用野生兽类种质资源独特,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但据调查研究和分析,本区许多药用野生兽类种群密度过小是突出问题。比如,这里是我国河麂主要的4个分布区之一,但目前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河麂数量也只有几百头,前景不容乐观;猪獾、狗獾曾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常见野生兽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数量甚多,而目前已难觅踪迹;水獭、豹猫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记载,但此次调查未发现野生实体。即使是在盐城自然保护区数量相对较多的刺猬、草兔、黄鼬等药用野生兽类,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其数量也都有了明显下降,面临着商业性受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在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药用兽类资源利用中需要妥善处理好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要切实加强对药用野生兽类资源的保护,在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同时,更应加强保护与恢复。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4.3.1根据不同药用兽类的资源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对于濒危或珍稀药用兽类,要严格禁止或限制对资源的利用。比如,这里虽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麋鹿也已从《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剔出,转为“珍稀”动物,但麋鹿远没有恢复其野外生存能力,不宜开发利用。对于一般药用兽类,在资源丰富和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在保证资源不受威胁、能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并且对动物的不同产品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益。比如:黄鼬,其肉有治疗遗尿、淋病等药用功效,而黄鼬又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小型珍贵毛皮动物;水獭,其肝入药,有补肝和止咳功能,主治虚劳、盗汗、咳嗽、夜盲等症,而水獭的毛皮又极其珍贵;小麂肉有补气、暖胃、化湿、祛风的功能,茸有壮阳的功效,而小麂肉可食,麂皮可用以制革,所以在开发利用这些药用兽类资源时,一定要注意综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4.3.2重视药用野生兽类栖息地的保护,实施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健康、恢复与评价是目前国际湿地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盐城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为种类和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该区药用野生兽类种群密度过小,部分种类在当地面临灭绝。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围海造田和发展滩涂养殖业,不仅使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的能力;二是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直接挤占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滩涂湿地面积减少,导致药用野生兽类赖以生存的生境丧失和生境破碎;三是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遭受污染,造成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滩涂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规划,实施滩涂的适度开发、合理开发,严格控制污染源,着力滩涂生态环境的改造,更好地实施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工程,为野生动物包括药用野生兽类提供充足的、良好的、和谐的栖息环境。
4.3.3以科技进步促进药用野生兽类的保护和利用科学技术是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盐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药用野生兽类资源地位较独特,但科研基础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药用野生兽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滩涂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及其在药用野生兽类的保护和利用中的应用、保护区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规划及湿地生态环境改良、重要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生态分布及其演替规律、药用野生兽类的人工驯养与繁殖、药用野生兽类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综合利用等,以更好地提高药用野生兽类管理、保护、驯养和利用的水平和成效,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王家葵,张瑞贤.神农本草经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976.
[3]孙捷,高莉,单保恩.动物毒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3):1044.
[4]张霄峰,刘占文,党海珍.几种动物药治疗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858.
[5]《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