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能建造方向

智能建造方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30 17:39: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能建造方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能建造方向

篇1

这种名为FTO的等位基因最早发现于2007年,它定位在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上,有分别来自父母的各一个副本。调查显示,多达14%的英国人两个FTO基因副本均出现变异。跟没有变异副本的人相比,他们的肥胖风险增加了70%,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0%。有49%的英国人携带一个FTO基因变异副本,他们患肥胖的可能性跟正常人相比要多30%,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则多了25%。科研人员认为,FTO是一种与肥胖有关的最普遍的基因。

据英国医学会研究理事罗杰・考克斯介绍,这一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仅仅锻炼或节食来对付肥胖并不奏效。科研人员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者其它方法“关闭”这种基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减肥反弹问题。

手机影响心理健康

“喂,喂,你说什么?信号不好,听不见!”类似的场景无论在电视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常见。研究发现,手机对现代人的影响超过钱包,手机丢了,大多数人不到一小时就会发现,而钱包丢了,可能一两天才会发现。日前,某杂志撰文指出,手机不仅拿在手里,也可能“长”在心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少人老是听到手机在响,掏出手机看,却并没有来电或短信。这是一种“手机幻听症”,在高级白领、媒体人员以及销售业务人员中很常见。长时间的幻听,会使人过度紧张,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症状较轻者,不妨养成睡觉前关机的习惯,用健康的方式使用手机,更好地缓解压力。情况严重者,则应该考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早睡早起 有助成功戒烟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比“百灵鸟”(喜欢早起的人)更容易吸烟上瘾,而且戒烟难度更大。

研究人员对23000多对双胞胎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夜猫子”成为瘾君子的可能性比“百灵鸟”更大,吸烟上瘾后戒烟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产生尼古丁依赖症。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可能是,由于尼古丁会让吸烟者在夜晚保持清醒状态,因此“夜猫子”更可能用吸烟来提神。另一种可能是,“夜猫子”更可能去酒吧和餐馆等吸烟环境,这也增加了他们吸烟上瘾和戒烟难的可能性。另外,“夜猫子”寻求上瘾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其大脑中的多巴胺和类鸦片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夜猫子”要想彻底戒烟,最好改变“睡眠模式”,严格早睡早起,这必然会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

电脑族常吃黄花菜可预防电脑脸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而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

国外儿科医生新近发现,人的笑容与铁质有关联。研究资料显示,凡是面带微笑、眼球灵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婴儿,其体内的铁贮存多数正常;相反,面孔严肃、呆板,或1小时内仅发笑1~2次的宝宝,血中铁含量可能不足。因此,要把缺少笑容作为体内缺铁的一个早期警报。

人们都知道菠菜富含铁,其实,黄花菜中所含的铁是菠菜的几十倍。古人曾给黄花菜(金针菜)起名叫忘忧、疗愁,这足以说明黄花菜的功效。在我国的徐州,有道传统名菜“软炸黄花菜”,用黄花菜做主料,因外以鸡蛋糊裹炸,食之软嫩而得名,最适合“电脑族”们吃。

秋天出生的孩子更易食物过敏

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秋天出生的孩子发生食物过敏危险更大。

芬兰奥卢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出生于芬兰东南部的近6000名儿童。研究发现,在母亲子宫内11周时正值4~5月份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几率为11%。而母亲怀孕11周时候正好是12月或1月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发病率只有6%。

研究人员对研究期间花粉水平进行分析发现,4~5月份正是桦树和赤杨花粉的高峰期。早期研究已发现,孕期接触花粉会增加孩子食物过敏危险。研究人员发现, 4~5月份母亲妊娠11周的时候接触花粉最多,孩子发生牛奶和鸡蛋过敏的危险,比母亲妊娠11周时为12月到1月的孩子高3倍。

减慢呼吸有助缓解疼痛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慢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感。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两组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研究,其中一组为受到慢性疼痛困扰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另一组为健康女性作为对照。

实验过程中,这些女性在呼吸正常和呼吸速度减半状态下,其手掌分别受到适度的热脉冲的冲击。每一次热脉冲之后,研究人员都会记录下她们报告的掌部疼痛感程度以及情绪的变化等参数。结果发现,对于健康女性来说,当减慢呼吸时,她们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也随之降低。而对于患病一组的女性来说,整体上的作用不很明显,但那些情绪相对乐观的患者,也能借助减慢呼吸缓解其疼痛感。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解释为何瑜珈等一些活动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烤肉酱汁能减少致癌物质

肉类在烤、煎、炸等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蓄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腌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发现腌过的肉高温烧烤后,所含杂环胺比未经腌制的低40%以上。经过对多种调料的测试发现,用孜然、咖喱、迷迭香腌过的肉,高温烹调后产生的致癌物最少。这是因为,烤肉酱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热的时候首先吸收热量,可以保护中间的肉块不会骤然受到高温,从而减少了致癌物质产生的机会。另外,烤肉酱中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是阻碍致癌物质产生的原因。这些食品配料本身均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也有益于预防高温加热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建议在烧烤、煎炸肉类前,放些调料腌半小时,不仅味道好,还可减少致癌物产生。

篇2

20年来,“智能建筑”在中国从当初的热议、争论,到成为日常必需品,到全社会树立起“建筑必智能”的理念。智能建筑对传统建筑业而言将是不断丰富其功能与内涵的过程,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热点。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批准了193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据了解,目前已有28个省市区320多个城市投入300多亿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2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2015年9月12日,“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在宁波圆满落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发表了“中国智慧城市的新模式及新思考”主题演讲;清华大学教授张公忠从新一代智慧社区的建设出发,诠释了“互联网+”之于智慧社区发展的意义;银江股份(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互联网集团执行总裁严臻主讲“互联网+智慧城市”

大会主办方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科学院及各地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专家领导等组成评选委员会,了2015年度“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宁波、南京、杭州、厦门、苏州、威海、湖州十座城市当选。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欣欣向荣,各地成功案例,发展轨迹时常见诸报端。在国际合作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也已经上升过国家战略层面,在2015年9月主席访美期间,中美峰会达成意向就包括:中国承诺允许美国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建筑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包括绿色工程与设计、绿色建筑和建筑能效、建筑垃圾回收、分布式能源和智慧城市建设)。

借“互联网+”、“智慧城市”的东风,国内就业市场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楼宇方向)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会持续增加。但是在实际就业分配过程中,却屡屡遇冷。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楼宇方向)毕业生就业率困难、专业对口率不高、就业质量低等现象频现,通过对就业市场情况调研、毕业生跟踪和企业职业能力调研发现,一方面就业市场专业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毕业生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烦恼。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职业岗位要求不相符合,课程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没有相互融合与衔接好。

职业资格证书是持证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目的是为就业市场培养人力资源。综合分析目前社会上各种与智能楼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结合就业后实际从事工作是的职业资格准入、两年后工作发展需要的证书,进行了入邪分析。

1 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

智能楼宇管理师是针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弱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行业的一种职业,是指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运行与维护等的人员:

1)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企业从事建筑智能化管理及施工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2)星级酒店、饭店、商厦、医院等从事弱电系统的维修维护人员;

3)物业管理企业、自管智能写字楼从事弱电系统的维修维护人员;

4)楼宇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维护,营销人员。

《智能楼宇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国家级权威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每月可享受相应的津贴,退休后每月还能额外获得补助。证书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章,全国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全国通用.可在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上查询验证,是晋升求职的必备条件,并载入个人档案,与薪酬挂钩;可获免税及政府津贴。

高职生在校期间,在毕业前一年,只要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门组织的理论考试、实操考试等两个环节,即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如果在北京市级部门组织的“智能楼宇管理师”执业技能大赛的决赛、复赛中取得名次,对应可分别获得智能楼宇管理师(二级、三级、四级)证书。该证书的相关课程,目前社会培训机构报价均在2000元以上。

2 低压电工操作证

低压电工操作证,由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局认证,低压电工证作业范围对1千伏(kV)以下的低压电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改造施工和试验的作业。报考条件,包括: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如此,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所有高职生在校期间,均可以报名考取低压电工操作证。

低压电工证考核方式:分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安全技术理论考核方式为笔试或计算机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实际操作考核方式包括操作和口试等方式。

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均采用百分制,考核成绩60分及以上者为考核合格。两部分考核均合格者为考核合格。考核不合格者,允许补考1次。

3 造价员

造价员是指通过造价员资格考试,取得由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发《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并经登记注册取得从业印章,从事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原指概预算人员。

考试科目包含《建设工程造价必备知识》、《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科目,《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分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等四个专业。从事与智能楼宇相关专业人员,应当报考安装工程专业。必须同时参加两个科目的考试,在一个考试年度内,两科成绩同时合格方能取得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

在报名条件方面,要求建筑类或建筑经济类工作经验满一年,初中以上学历。符合以上要求,并履行相关手续既可以报名。北京地区,造价员考试每年组织两次,报名时间上半年4月-5月,考试日期6月上旬;下半年报名时间9月-10月,考试时间,11月下旬。

工程造价专业是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新的专业,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有预算员全程参与,开工的预算、工程进度拔款及竣工结算的工作都要求预算员进行预算。从工程投资方和工程承包施工方到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都要有自己的造价人员。在工程类公司中,造价员的需求量非常大,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相关的专业限选课程为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取证打下基础。

4 二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是当前智能楼宇类公司承担工程项目需求量最大的证书之一。持有一级、二级建造师的人员具备担任项目经理的资格。并且在系统安装工程公司的资质评审中,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人员的数量是一个硬性指标,必须严格遵守。同时,随着建筑类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取消,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的社会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报名条件:凡遵纪守法,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考试安排:每年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考试中心组织1次考试,报名时间在每年1月份,考试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

篇3

我国现代造船业起步晚、准入低,造船模式主要源自学习借鉴日韩,虽然目前已是全球造船体量最大国家,但离第一集团的造船强国还有相当大差距,而要短时间内赶超它们似乎几无可能,除非有打破悬殊的技术基本同处起跑状态。今天,中国造船业有幸迎来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代,那就是智能造船。如果能快速掌握这种最新技术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中国造船业就必定能在生产效率、成本管理、经营管控、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彻底弥补。纽波特纽斯船厂总裁Matt Mulherin对未来智能造船进行了形象描绘:所有在建船舶的设计、检验状态、材料需求清单及其状态和位置等信息统一存储于中央计算机系统,不同领域的团队成员设计不同船舶时可调用或添加信息,船厂全面连线,通过数字化制造实现精益造船、均衡生产。业内认为,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谁能在智能制造等技术开发与应用中拔得头筹,谁就可能从传统的制造、经营、管理模式下突围,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业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可以说,智能造船的浪潮已迎风掀起,而“弯道超车”的机会正悄悄向我们走来。

我国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智能造船模式,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政策,并将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确定为我国船舶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首家企业,大力营造船舶智能制造氛围。今年初,工信部等六部委又联合印发《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D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把智能制造作为船舶工业强化管理、降本增效的主攻方向。正是这样,我国智能造船逐渐铺开,许多船企主动介入并初见成效,如中船重工建成了国内先进的高技术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金海重工投资30亿元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船厂……工信部自去年也开始向船舶行业广泛征求意见,加紧编制《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导意见》,并明确提出:要用5年时间推动我国造船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进步,造船效率和质量接近日韩水平;用10年时间赶超造船先进国家。

最大限度提质增效

之所以开展智能制造,除了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应对社会需求多品种、小批量、高品质发展趋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工成本越来越高。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忠钦说,船舶智能制造不仅将工人从“苦、脏、累、险”的作业环境中解脱出来,也将推动造船工业朝着安全、经济、环保、高效、舒适的方向发展。智能造船的优势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达到实时感知、优化决策、动态执行。这显然使得造船业从依赖经验走向基于科学。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建造每修正载重吨,韩国需消耗15.5工时,日本消耗9.7工时,中国则需要35.4工时,效率仅为日本的1/3。此外,我国造船质量整体较低,仅设计差错率就是日韩同行的10倍。对此,我国船企想方设法扭转这一劣势,但一直难以从根本上提质增效。实践证明,打破传统作业模式,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既是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大连船舶重工数字化生产车间为例,通过配备多种焊接机器人替代分段焊接人工作业,其分段建造效率提高30%,车间能耗降低10.8%,设备有效利用率提高30%。

智能制造并非简单地仅仅作用于船舶生产线,而是触及船企方方面面的提升,不但推动船舶制造设计智能化、产品高质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销售网络化,而且为船企彻底提高质量、效率、效益提供技术和系统支撑。

智能造船的核心是全链条协同

船舶行业具有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特点,要求生产作业系统具有更高的柔性和智能,而智能制造的核心则是“从设计开始到工艺生成到物资供应系统到制造车间到测试和最终交付的全链条协同”。这就要求船企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集。与此同时,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要实现全链条协同,大数据的集成和应用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时代,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不仅向各层面各要素渗透,促使相互间和谐作用,而且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众所周知,造船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且不说其涉及的航运、配件、机电、钢铁、化工、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充满各种复杂而变数的信息数据,就说它包含的设计、采购、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等环节也离不开数据应用。换言之,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应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这正如南通中远川崎总经理韩成敏所说,造船业推进智能化,关键在于大数据的支撑。

我国离智能造船有多远?

当前,国外先进造船企业正处于由“工业3.0”向“工业4.0”推进的阶段,普遍使用了数字化、自动化和精益生产等技术,实现了厂域空间全网络覆盖及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反观我国船厂在数字化、自动化、精益生产等方面基础薄弱,总体上处于“工业2.0”阶段,如日韩船厂自动化率已经接近70%,而我国骨干船厂的自动化率最高仅为20%左右。正因为我国造船业数字化工艺设计能力严重不足、船舶建造装备与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造船过程管控缺少有效数据支持及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集成度低,业内出现了一些悲观言论。有的说,智能制造并不适合造船行业,不能盲目跟风。也有的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很大投入和长时间探索才会有成效。甚至有的还以原熔盛重工数字化造船项目的失败为教训。

但事实上我国智能造船就在眼前,不是说基础条件差人一截,我们就离智能造船遥不可及,就凭目前国内成功开展智能制造的例子也足以说明这一点。诚然,我们的先天不足注定了需要更多付出和更强的机遇把握能力。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涛说得好:“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或是增加几台自动化设备就能实现,需要一个短板一个短板地补齐。”我国应该借鉴韩国经验,重点突破三大局限:一是在装焊、管系、涂装、大分段合拢等方面开展“机器换人”工作。二是积极推进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制造数字化和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建设。三是深度融合互联网新技术,优化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I模式等。这其中引进和培育造船、管理、信息和数据库等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则是“重中之重”。

循序渐进“三步走”

篇4

塞克斯设计的住房是内外双层结构,使用的木材都浸过了盐水,据说盐可增加木材密度,使木材能更好地储存热量。由于设计巧妙,这种木材住房具有冬暖夏凉的性能。

在冬季,白天阳光把房屋向阳空间中的空气以及房屋内层的木材一起晒热;到了夜晚,木材储存的热量缓慢地向室内释放。在夏季,来自向阳空间的热空气通过天窗向外排出,较凉的室外空气被吸入前,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先经地下室被冷却后吸入房间,把房屋内层木材中的热量“吸出来”,使室内冷却。

塞克斯解释说,这种房屋好像一个巨大的木质热泵,其节能是通过让已有的温差使热量流动来实现的,而并非产生热量。为了加快空气流动,在房屋的外层,安装了一台风扇。必要时可以帮助空气流动。这种住房的造价只比普通住房高20%左右。

电脑住宅

日本东京市建成了一幢实验性电脑住宅。在住宅的大门外设有气象情况传感器,电脑能根据各项气象数据,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住宅的门上装有微型摄像机,所有出现在门口的人物都显示在室内的电视屏幕上。除了主人外,其他人想进入住宅,必须经主人向电脑下达指令,否则即使知道大门的暗锁号码也无法开门,因此十分安全可靠。

在住宅的客厅内,只放几张沙发,其他物品都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地下仓库里,需要什么物品时,可操纵电脑随时将其调运出来。厨房内装有一套全自动烹饪设备。同时,只要按动电钮,就能烹制出色香味美的饭菜。卧室的床头装有一个写着“休息”字样的开关,主人睡觉时按下这个开关,设置在房子四周的防盗报警系统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住宅的厕所里装有检查身体状况的诊断系统,每当主人上厕所时,与马桶相连的体检设备即能自动化验大小便,如发现异常情况,便发出信号,以提醒主人及时诊治。

节能住宅

韩国专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节能住宅,已建成了实验房。该住宅有四个特点:一、在平面结构上弯曲度小,热性恒温空间大,背阳房间热消耗小;二、建筑外表隔热性强,备有可调节日照量的遮阳台;三、玻璃窗全部采用三层结构,且每层玻璃窗都采用了可根据其方位和房间面积进行调温的隔热窗;四、在夜间可以随时调节非居住室的温度。试用结果表明,这种住宅与普通住宅相比,可以降低能耗近一半。

半球形住宅

美国近年来流行一种样式新颖、经济实用的新型建筑物――半球形住宅。这种房屋就像一个平地拱起的半球,有着别具一格的风貌。

大家知道,在表面积相同时,球体的体积最大,因此专家认为把房屋建成半球形可以节约大量的原材料。另外,半球形房屋具有良好的承重和抗风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仅仅是木制结构的半球形房屋,其强度就是普通房屋的几倍,可以经受住每小时30千米的暴风和强烈的地震。而且球形房屋内部还具有良好流线型、气流循环通畅、热量分布均匀、采光面积最大的特点。

半球形房屋建造容易,施工速度快。一般先用三角形的骨架拼接成五边形或六边形的部件,再吊装衔接组成半球形,紧固在地脚螺钉上。它不需坚实的地基,装配一幢半球形住房,可在8个小时内完工。房屋外部涂上保护性涂料,可以隔热和防腐,经久耐用。

太阳能住宅

另外,法国一家公司制造了一种可以行走的转动式住宅。这种住宅分为两层,用木材、金属和玻璃等材料制成,房子底部装有电动机,可使房子自行移动,并且通过中心轴能旋转360度。房子的主人可根据季节的变化和需要,任意使房间的局部背阴或朝阳。

太阳能住宅

美国建造学家设计建造了一幢新颖的太阳能住宅。它是一种7室梯形房屋,采用了现代化的光电技术和多种新型材料。其特点是:房屋向阳一侧(南面)的墙壁和窗户做得最大,而北面的面积做得最小,尽可能高效地获取太阳能。

该住宅安装了36块非晶硅光电池板,每块可产生50瓦电能。电池板与12个24伏的蓄电池相连接。这些电池板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厨房设备、照明和其他电器如电视、音响和个人计算机的用电需要。

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储存热量,该房的9扇窗子的窗框表面涂有一层低辐射率的涂料,窗框中装有特制的储热物质。在白天,窗户从阳光中吸收热量,窗框中的储热物质融化,将热量储存起来;到了晚上,储热物质重新凝固,释放出所储存的热量。据测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里,每个窗户可储存3165万焦耳的热量,全部窗户加起来,储存的热量可满足整幢房子所需热量的一半以上。

这幢住房还使用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热水器,由抛物面金属反射镜和热量收集器组成,可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跟着太阳运动,热效率高达70%,大大高于目前使用的普通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据测定,这种热水器在有阳光的一天,可加热约2立方米的水,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大家庭的需要。

抗震住宅

日本一幢装有主动抗震系统的实验性住宅已经通过首次检验。这座建筑物是日本竹中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帮助下建造的。自建成以来,已经历过6次小地震,其中包括一次里氏6.1级的地震。它是通过逆地震方向的摇动来有效地减弱地震影响的。

这座高6层的建筑物,在地下室、第3层和第6层装有探测地震的传感器,传感器与顶屋的一个叫作“主动质量阻尼器”的装置相连。当发生地震时,来自传感器的速度测量结果传送到电子计算机,这时“主动质量阻尼器”的一块6吨的钢板立即开始作逆地震震动方向的移动。这块钢板的质量约等于该座建筑物总质量的1%。

据测定,6.1级地震可以引起局部地基显示0.01G的运动变化,或者说重力加速度(G)可以改变1%。装上“质量阻尼器”,可以使这个变化在建筑物顶层减少到0.0085G,这相当于使建筑物的震动减少一半。

不怕水灾住宅

水灾每年都要给美国沿河的大片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然而这些地区的农民又不太愿意搬迁,因为易受河水淹没的土地往往又因洪水冲来的淤泥而成为肥沃良田。为此,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家公司设计了一种不怕水灾的房屋并获得了专利。

原来,在这种房屋的地基下装有泡沫塑料的集装箱,使房屋具有足够的浮力。发生水灾时,房屋会漂浮起来,并有一种类似电视天线、可以拉开的套筒将房屋固定在原地,同时自动换接自备发电机电网,并接通排水管道。

塑料住宅

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塑料住宅。这种房屋采用工程热塑料代替木材、水泥、金属和玻璃等建筑材料,在建造中巧妙地将新型材料与传统的建造技术结合起来。

例如,房子的内墙仍然用于分隔空间,但结构却与众不同,上面有铺设线路和管道的凹槽,并有保暖和降温设备。住宅的构件都按照一定的规格和比例预先进行塑造,因此容易装配,只要能看懂设计图纸,就可以将房子装配起来。

这种新型的塑料住宅具有结构简单、装修方便、功能齐全和造价低廉等优点,因而深受欢迎。

智能生态住宅

篇5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能源问题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传统的高耗能建筑模式显然使其异常放大。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近年在建筑模式的实施中融入了大量的绿色与智能相结合的建筑理念,突出智能建筑的智能功能和绿色建筑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以实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战略是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当代建筑来说也必须由传统的高耗能发展模式向现代绿色发展模式进行转变,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技术的发展正是这一转变的具体实现。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不断智能化,智能系统不断发展,智能系统的功能、运行技术将是绿色建筑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使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一体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建筑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有效安全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类建造健康、舒适与自然发展相适应的建筑。绿色建筑的特点体现在建筑遵循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了建筑绿色化的理念。绿色建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的建筑理念,结合了人文因素、地域等方面因素,建造符合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1.2 智能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和管理根据所需要求进行最科学的优化组合,从而建造出一个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智能建筑的出现加快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步伐,建造出了更加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同时较之传统建筑模式很大程度的节约了建筑资源的投入,满足了各种对建筑物环境功能的特殊需求,实现了建筑功能的最大化。

2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作用及相互影响

2.1 绿色建筑的作用

绿色建筑是对环境无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能够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又能提供健康、安全、舒适性强的居住办公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现代绿色建筑采用了节能的建筑设计结构,根据自然通风和太阳能取暖的原理进行设计的建造,减少了电和水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绿色建筑强与自然资源相互结合,利用自然界富足的材料进行建筑,同时使建筑物的空气质量和对人体健康的控制和保护起到了很好的补充。绿色建筑的舒适性更加的符合现代人类要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使其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2.2 智能建筑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事业的发展也应该适应发展需求发挥科技的力量,智能建筑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科学在建筑领域的中重要作用。以现代化大厦为例子,水电的耗能是整个大厦的主要消耗,在北京,总建筑面积近56万m2的国贸大厦其中1d的水电等能源的消耗费用就30万元。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国贸大厦运用了智能化的节能设备,一年的时间里节能效果明显,智能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充分给建筑的能耗问题上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智能建筑的发展能够满足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使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更加科学合理和方便。

2.3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相互影响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发展结果,也是未来建筑事业的发展趋势。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在逐渐重视对绿色建筑的探究,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力量等诸多因素,对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也存在差异。智能建筑本身的发展也是朝向绿色建筑发展,智能建筑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手段,要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必须要结合智能建筑的相关功能,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科学的建筑设备等建筑控制技术。总之,智能建筑是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和实现手段,绿色建筑是智能建筑的最终目标。

3 绿色建筑一体化的发展

3.1 绿色建筑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目前,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严重缺乏国家的统一规范标准,绿色智能建筑仅仅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脚步,没有独立的发展空间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方针支撑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没有制度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智能建筑起步较晚,加上目前智能功能需求都是由业主提出但是设计通常都是由设计院完成,而智能化的设计与建筑的设计常常存在不协,系统运行达不到预想效果;在工程规划、设计、实施施工、质量监督等方面并没有具体实用的标准规范;从智能建筑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开发上缺少科学的指导和监督,使智能技术产品有效的作用得不到利用;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注重结果的好坏严重忽略绿色智能建筑的集中管理。

3.2 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的提高

(1)技术的提高

智能化是技术的综合利用和信息集成,安全防范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网络系统构成了智能化的基本体系。这些系统体系的技术并不成熟,集中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外的智能化系统产品。我国应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研究符合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要求,要结合实际发挥国内优势的方面做出智能化技术提升、系统的升级。

(2)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国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建筑产品主要都是由国外厂商提供,绿色智能系统的集成也是由国外先进技术公司提供,在技术、施工方法、质量及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等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内生产的绿色智能建筑产品技术的不成熟、质量的不过关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无法生产符合用户需求的高科技产品。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相关质量监督的行动计划,确保绿色智能一体化产品在生产源头上做好质量的把关,同时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3)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

现代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的发展首先是要通过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人类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又要保证环境的持续性发展是现今各个领域都要面对的难题。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家园”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事情,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人类发展的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继续无限度的消耗自然资源,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环境资源的消耗殆尽。第二种就是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充分发挥每一份资源的作用,再创造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加大力度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遏制资源的无限消耗,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协持续共处和发展。在现代建造中,我们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充分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绿色智能一体化建筑。

4 结束语

绿色智能建筑体系是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的战略目标,智能、绿绿色环保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各行各业中得高新科技都会直接影响或间接反映到绿色智能建筑中。因此,加快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建筑事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6

1 引言

由于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梯控制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由以前的简单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发展成为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控制和微机控制,而微机控制技术现在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电梯运行速度、质量和可靠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减少在现场的接线和调试时间,电梯控制柜都是先按照要求在厂里接好并调试好,但微机电梯控制柜的参数众多,接线复杂,传统的人工查找故障和处理故障的方式就越来越不适应了,为了减少工人的调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计了一个电梯测试平台,以模拟电梯在现场运行所需要的各种信号,同时建立了一个专家系统,用于测试时的在线监测以及实时故障的诊断。

2 系统结构

该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以研华工控机为主机,它主要功能是通过软件模拟电梯运行现场的各种信号,对电梯控制柜的端口状态进行监测利用5块研祥的PCL-722直接和工控机的总线相连,通过软件设置各个通道的I/O状态配合相应的输入/输出端口板直接与电梯控制柜的端口相连,完成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发送,采集的实时数据送给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数据库中,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根据现场的实时数据对电梯控制柜当前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诊断。

3 电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结构

本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主要由知识库、实时数据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机制、解释机制、人机接口和系统数据接口7个部分组成。

知识获取是将人类专家获取领域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知识库的过程,是建造专家系统的主要困难阶段,而知识库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知识获取是建造专家系统的瓶颈问题。知识的自动获取是未来专家系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目前主要采用领域专家和知识工程师相结合的人工获取知识方式。采用工厂调试专家向知识工程师提供故障时端口的状态和目前故障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领域知识,同时知识工程师现场调试获取故障信息,知识工程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合适的结构和规则,最终变成知识系统接受的知识表示形式,设计出专家知识库,同时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如果没有发现适合的知识,则对知识库进行必要的完善,以达到真正的实用、好用为止。

在建造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过程中,其大量的工作就是要设计和建造好诊断知识库。设计和建造好诊断知识库的第一步是:从领域专家那里获取诊断知识,作为知识获取。第二步是:将获取的知识进行编码,把知识按一定的结构存人计算机而形成知识库。

知识库存放问题求解需要的领域知识,知识的种类一般包括作为专家经验的判断性知识,以及描述各种事实的知识。知识的表示形式是多样的,包括产生式规则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框架表示法,概念表示法等。专家系统的利用以拥有知识为前提,而知识在系统中有一定的表达模式。在本系统中,系统的知识由诊断知识构成,知识的表示采用框架表示法。系统主要由两个框架所组成,一个是故障框架,一个是判断规则框架。故障框架主要包括故障名称槽,电梯控制柜各端口当前状态槽,判断故障规则槽。判断规则框架主要有判断规则正文,故障原因,解决故障的方法。框架容易由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和实现。

推理机是专家系统的另一核心。推理机实质上是一组计算机程序,其主要功能是协调控制整个系统,决定如何选用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对电梯故障进行判断推理。

电梯的故障有两类,一类使电梯禁用,即使故障排除,也必须由维修人员到现场使电梯控制柜恢复正常,另一类是使电梯不禁用,故障解除后,电梯控制柜能自动的正常运行。根据电梯控制柜故障的特点,采用深度优先的搜索策略,利用正向端口数据推理和逆向目标推理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查找故障原因。

在实际测试的时候,如果电梯控制柜端口不正常,则根据当前的电梯控制柜状态,得出出现故障的名称,然后根据故障名称查找故障判断规则,根据置信度的大小从大到小查找,找到对应的错误,则系统立即通过对话框的方式提示给测试人员,并同时将故障方式的时间和原因写进故障数据库。

测试的电梯控制柜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出现故障的状态保持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然后控制柜自动将根据故障类型,自动停止或者是处于锁定状态。为了能实时的检测控制柜的故障,利用PCL-722自带的Windows下的端口采集函数,利用定时器,每隔200ms采集一次端口,采集满100次后向实时数据库写一次数据,以减少写数据库的时间。为了能实时识别故障,每秒将电梯控制柜当前各端口的状态与电梯控制柜正常运行时的各端口状态表中的状态进行比较,如果正确就继续,如果不正确,才启动推理机进行判断,以减少故障查询时间,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同时因为电梯控制柜上的端口可以自定义,在程序中设置了一张参数表,用于用户选择端口的定义,该定义应该和实际的电梯控制器上的端口定义一样,然后程序会自动的动态生成一样端口数据表,用于存放实时端口数据。

人机界面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采用VisualBasic6.0做界面,包括对电梯井道信号的模拟,在有故障时,采用实时对话框和声音的方式进行提示,同时将故障信息和发生故障的时间同时写进故障信息数据库,以便以后的查看和打印,用户也可以删除里面的信息。

4 结论

随着电梯故障诊断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的发展,电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推理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必将为电梯故障诊断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服务。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电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一步提高电梯可靠性和减少现场调试的要求,是电梯控制技术的方向。随着电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机控制电梯替代PCL电梯是必然趋势,针对原先PLC电梯的故障检测设备很难适用于微机电梯,因此国内一般的中小企业还没有配备专门针对微机电梯的故障检测系统。

该系统投入使用,运行状况良好,基本上能实时检测中控制柜的故障,大大缩短了电梯控制柜的检测时间。

参考文献

[1]田盛丰,黄厚宽等.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蔡自兴.智能控制(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彭莉萍,刘载文.电梯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第17卷第1期,1999,3.

篇7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明显人口不断增多,致使全球在爆发经济危机的问题以后能源大量缩减,能源供给问题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电力作为世界各国主要发展的经济项目之一,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将建立智能电网作为自己国家的重要发展产业,而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总面积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九百三十二万六千四百一十万平方公里,海水总面积占二十七万零五百五十平方公里,为了应对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能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在进行智能电网的建设时,我们要以基本国情的需求为基础来进行相关的建设工作。

1智能电网的简述

1.1智能电网的电力工程项目体系。在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建设智能电网的电力工程项目,在电力体系中,智能电网是由配电和输电体系构成的,相较电力市场中其他的电力体系,智能电网可以更好地为电力工程节省资源,在电力的运送上相较其他电网也更为平衡,在此基础之上,智能电网仅有的问题是对于电网的养护,以及外部条件变化的应对办法,智能的结构构成了电网的核心,智能电网可以在提升高品质服务的同时更快的进行信息传输,目前智能电网处于一个长期发展的趋势,智能电网是所有电网当中投资最少的一种建设方式,美国曾经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大批量进行智能电网的建造,而建造智能电网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由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艰难等方面的局面,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美国经济上的困难问题开始逐渐改变,经济的复苏都要归功于美国在爆发经济危机后大批量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进行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同时,更要清楚建设智能电网的目的以及重点,目前,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口号是坚强智能电网,融合建设出一个新的信息自主化社会。

1.2智能电网的特征。在考虑到我国现状的情况下,智能电网对资源的二次利用符合了我国对于生态经济环境的环保这一特点,智能电网的环保技术弥补了在我国工业生产下所遗留的生态破坏问题,减少了工业生产为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国家,在建设智能电网时要注意在保障架构牢固的基础上进行电网建造,使我们建设的智能电网在一般情况的灾害下不会产生类似电能不正常运送的现象出现,也不会因为季节环境的改变而影响电网运作,进行建设电网的过程中我们为了提升智能电网在运行上的效率要对所使用的资源进行相对应的优化处理,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到多种资源,由于在国内在建设电网过程中对资源的运用率低下也造成了电网在收益上的欠妥,因此在建设电网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资源进行优化之后再使用,争取最大化的提升电网在运行时的效率,为了在保障收益的情况下确定智能电网电能的品质,在建造电网的进程中我们要尽量减少制造电网的成本,在能源供给过程中根据客户需求优化在服务上的品质构建出一个和谐的市场体制,对电网故障进行诊断并修复,在节约时间的同时降低维修的成本。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中的整体运用

2.1在电源部分中的运用。智能电力网络由两种电能组成,一种是智能电能,智能电能可进行变频交流能都运用直流电源进行通电,另一种是交流电能,交流电能使用恒频交流在进行变电的操作时运用交流电源进行通电,并将高频开关电源运送到所有工作红的电脑当中。

2.2在供电过程中的运用。由于智能电网对电网工作状态与电能的品质有很高要求,所以在电网发展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电能品质与电网运行的平稳性,因此,就要求有机融合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管控技术与无功补偿技术。其中有两种是具有代表性的设置:一种是薄型交流变换器,另一种是超导无功补偿设施。

2.3在智能发电过程中的运用。近年来,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将电能的转化功能以及管控功能运用到智能电网体系已经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在进行智能电网发电过程的解析之后,我们得知在智能电网运行当中可以使用相关的电力工程技术进行电量的降低,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解决电量的无端浪费,在解决电量问题的同时降低电网设施中机电的使用情况,可以提升电网在工作上的效率。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3.1质量优化与能源转换技术。在构建网络的进程成只能电网的网络可以分成多个级别进行对机制的完备评定,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进程中要不断改进工程技术上的制度,确保智能电网在发展上能够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着重剖析智能电网在经济上的发展方向,构建出一个和谐的用户品质评定机制,在低碳能源的能源发展的基础上,降低智能电网在能源上的消耗,从而减少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出现,低碳能源是一种在能量转换方式上领先其他能源的技术,充分利用低碳能源可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对电网进行通电。

3.2柔流输电技术。这个技术使用了微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电力技术等等,展现了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此种技术可以便捷地控制交流供电的过程,在国内智能电力网络发展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大部分是运用在高压电输变电的过程中,需要把众多的对环境危害很小的能源运用到电力体系中,而且实现对能源的分隔等过程,因此,将电力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相融合可以控制与调整智能电力网络中的不同参数,提升智能电力网络的平稳性,另外,供电的过程会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电损,进而提升运送电能的水平。

3.3电力工程技术中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运用高压直流电流运行电力的基础上,智能电网的直流运送电体系中很多环节要通过交流电进行电流运送,在保证供电运行过程中运送电流是直流电流的基础上,充分使用控制换流器进行电流逆变以及电流环流的相关作业,而对于电力的短距离直流运送,根据换流器具有管段作用的原件,利用电力运送的平稳性以及经济型进行分量相对不重的直流电流运送,另外,此项技术不但能够运用到长距离的直流运送中,还可以运用到短距离的直流运送中,达成高效地为海岛等边远地区运送电能,在国内远距离运电技术中,积极的运用了高压直流运电技术,而且伴随技术的进步,此项技术还会被运用到更长距离、更大容量的运电项目中。

4结论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了解到新能源在只能电力网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我们了解到智能电网的发展进程中电力工程技术起着绝对关键的作用,对于电力工程技术的高效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对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加以优化,从而促成智能电网在未来达成能源、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伟.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

篇8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进步和我国整体实力的飞速提升,大跨越程度空间钢结构的整体需要程度和工程使用不断的提高,钢结构跨越程度的提高和造型设计越来越复杂,对空间钢结构的建造科技有了更高程度的追求。即便我国空间钢结构建造科技接近世界上的水准,但空间钢结构的建造和质量掌控方面,仍然是空间钢结构现实建造的科技核心,要求实时的进行汇总及提升钢结构建造科技。

当代建筑结构走向的选取高强度、低污染、质量小的构件为一般标准,有效使用空间结构体统、桁架结构系统凭借特有结构对当前的结构体系实施加固。钢结构凭借其本身的特殊优势,刚好能够满足这一准求。

1 钢结构使用区域

当前人们在要求建筑大范围空间的同时,也在寻求能够搭建的最佳材质和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发觉,伴随着钢材的材质和钢结构设计方式的改变,钢结构的使用获得了很高程度的提升,依据本人多年的现实经验,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通常使用在以下区域:

1.1 厂房仓库等建筑的大跨结构

吊车起重量较大或其工作空间需求较大的多采用钢骨架。如冶金厂房的平炉、转炉车间、混铁炉车间,初轧车间。飞机装配车间、飞机库、物流存储库、干煤棚、展览馆大厅、大会堂、重型机械厂的铸钢车间,水压机车间,锻压车间等等,其结构体系可为网架、悬索、拱架以及框架等钢结构搭建。近年来随着网架结构的大量使用,一般的工业车间和仓库都采用钢结构。

1.2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高耸结构

塔架和桅杆结构类。如高耸入云的电视塔、无线电天线揽干、广播局发射桅杆等,属于简体体系(框筒体系、桁架筒体系、筒中筒体系、束筒体系)该类建筑需要美观实用、搭建便利、快速安装、易于维修;多层和高层建筑的骨架类。如北京京广中心、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环球金融中心、电视大楼等。

2 钢结构的建造科技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钢结构设计和建造科技皆有迅猛的提升,尤其是奥运工程中钢结构展现在的高水平,令世界国内外见证了中国钢结构设计建造方面的创新和成果。

2.1 钢结构基础建造科技

2.1.1 螺栓的预埋和安装

钢结构基础科技是关键。比如地脚螺栓的精度关系到钢结构定位,位置应给予严格控制,建造中严格控制基础轴线位移控制在±2.0mm范围内, 预埋螺栓标高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埋设后要进行两次复测。如果地脚螺栓预埋有困难,可以加工制作定位钢板辅助螺栓定位。对高强螺栓的安装和加固,更应该严格按规程操作。螺栓穿入方向要保持一致,决不能强行穿入螺栓,注意垫圈的朝向和一致性。螺栓紧固时分析实际情况,可以按初拧、终拧或者初拧、复拧和终拧进行操作。

2.1.2 吊装

钢柱吊装:钢柱是决定钢结构工程中的主要竖向构件,在吊装时必须既保护之前的柱脚螺栓,又要保证钢柱本身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双机吊装或者单机吊装。钢柱吊装就位后,要按规范规定的数值进行校正,长度误差不得超过±3.0mm, 垂直偏差应校正到零。

钢梁吊装: 钢梁在吊装前,应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吊装方案设计。吊点的数目和位置、一次性吊装的钢梁数目和是否地上组装梁柱结合体后再吊装。吊装方案既要根据工程要求又要符合操作规范,不可造次。

2.1.3 焊接

钢结构焊接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条的作用下,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工件形成永久性不可拆分连接的工艺过程。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建造主体上必须严格控制: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按规程操作;现场设备配备齐全,防网、防雨措施得力;焊条必须质量保关;焊缝清渣自检及时合格;钢结构焊接常见的有电弧焊、埋弧焊、CO2实焊丝气体保护焊、CO2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电渣焊和栓钉焊等。

现场焊接的原则是减少焊接变形和降低焊接应力。焊接顺序从主到次、从中心框架向四周扩展。焊接质量的优劣在相当程度上与焊接坡口的形式与坡口的尺寸有很大关系。在建造前先要做好焊接规划, 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建造时要按规划操作,验收时应按照国家最新《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进行检验,Ⅰ级焊缝的探伤比例为100% ,Ⅱ级焊缝的探伤比例为20%,Ⅲ级焊缝无需探伤,但要求焊缝外观无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等缺陷。

2.2 钢结构创新建造科技

2.2.1 大跨越程度吊装滑移

大跨越程度空间钢结构体系是现代钢结构发展趋势,符合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在已有的钢结构建筑中,成功的案例很多。例如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旅客航站楼双胎架滑移、哈尔滨体育会展中心屋盖滑移、深圳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屋盖滑移等等。深圳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屋盖属于曲线钢桁架体系,建造滑移采用高空分榀组装、单元整体滑移、同步横向滑移等科技创新。

2.2.2 大型钢屋盖整体提升

智能微机液压整体提升科技是近年来建筑钢结构建造领域的创新科技。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帕斯卡液压原理,根据各作业点要求组合液压千斤顶集群,在微机智能控制下操作,平稳整体提升,其难点是移位过程中要确保大型结构的原始姿态。例如上海东航40号机库钢屋盖整体提升、广州新白云机场飞机维修库钢屋盖整体提升、首都机场A380机库钢屋盖整体提升等等。

2.2.3 使用软件分析和仿真

近年来,我国在钢结构建造安装方面运用了软件仿真模拟科技,对复杂钢结构和复杂建造情况进行仿真,并通过仿真代替大量试验,既保证了建造精准,又提高了建造效率。创建三维实时动态仿真,完成各种构件装配、吊装试验和优化建造过程,还能提前发现建造方案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减少工地试拼装工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钢结构使用将来进展

在钢结构建筑体统中新型的节能环保的使用,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建筑群中得到了完全程度的展现,笨全世界称赞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建筑”,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

就钢结构使用发展前景来分析,存在较为显著的五方面特征:

一是向高耸建筑发展。钢结构建筑高度越来越高。2007年,郑州电视塔高388米,日本东京电视塔高333米、法国埃菲尔铁塔高321米。同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动工,高度492米,地上101层。2010年由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设计并启用的哈利法塔,高度达828米,2010年的广州电视观光塔,高度达到600米。

二是钢结构工程向大规模方向发展。建筑单体由几千吨发展到几万的项目已经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规划用钢几十万吨。哈利法塔用钢近4万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用钢6.2万吨。我国央视新台址工程项目用钢量高达12.6万吨。

三是向大跨越程度方向发展。从原来的几十米发展到几百米、几千米,广州新白云机场屋顶最大桁架跨越程度237米,上海卢浦大桥跨越程度550米,润扬长江大桥跨越程度1490米。

四是向造型美观化、建造复杂化方向发展。例如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沿海的广州歌剧院、九省通衢的武汉火车站等。北京奥运钢结构工程是标志性的钢结构建筑群。其中有最富代表性的钢结构造型“鸟巢”。

五是建造理论和科技规程不断更新和修编。2008我国奥运钢结构工程的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我国有关许多钢结构的规程有了更新和增补。其中包括《钢结构建造规范》、《钢网格结构科技规程》、《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科技规程》、《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高层钢结构科技规程》等国家标准,同时在奥运钢结构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编制《预应力钢结构科技规程》、《膜结构科技规程》、《铸钢节点使用科技规程》等协会标准。

4. 结语

钢结构建造科技所包含的东西是非常丰富的,有着严密的准则,要求基础科学与工程科学紧密的相互联系及互相渗透,同时依据工程现实中的实时创新改变。钢结构企业单位一定要开展建造科技的不断的提升改变,多方位的掌控钢结构的各类科技,以便为我们国家的钢结构建筑的更加兴旺发达而奋斗。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的能耗也越来越大。所以,丰富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且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逐渐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绿色建筑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和资源效率设计、建造的建筑,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同时也极大的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资源,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新时期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新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

1绿色建筑概述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可以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活动与居住空间,并且建筑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的目标,从而达到建筑、人、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涵。首先,绿色建筑需要满足人们功能上的使用要求,能够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绿色建筑从设计、建造和使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设计阶段,要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降低施工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造阶段,要满足为人们提供低耗、舒适和健康的空间;拆除阶段,降低拆除对于周围环境的危害影响。其次,绿色建筑是节能的建筑。所谓节能是指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小,尽量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最后,绿色建筑能够保护环境。绿色建筑保护环境是通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的。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第一,绿色建筑是以满足使用需求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我们重视绿色建筑的节能特性,但是不能牺牲其使用的舒适度和健康度,更不能降低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我们需要在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通过先进技术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第二,绿色建筑以保护环境为重点。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绿色建筑应该要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重点。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球每年开采的原材料中,有40%左右直接转化为工程用品和建筑材料,比如钢材、橡胶、混凝土等,木材产量的25%用于建设工程。木材的大量砍伐造成了森林植被退化、洪水泛滥、气候变化加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缺失。同时,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资源并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所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摒弃传统的理念,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份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变掠夺开发为珍惜共生。第三,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全寿命周期。所谓全寿命周期指产品从设计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本质上体现的是其设计的深度。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商品,从设计到建设再到使用,从拆除到再利用,每一个过程都应该具备绿色建筑的概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围绕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项目前期设计策划、施工到使用的每个过程都秉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行,通过设计者、施工方的合作,实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目标。第四,绿色建筑涵盖全方面绿色概念。绿色建筑的概念,实质上是设计思维方式,所以绿色建筑的概念可以涵盖几乎所有的建筑项目,比如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办公建筑等。对于建筑项目,不仅新建设的项目可以应用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扩建乃至改建和迁建的项目也都可以应用这个概念。随着技术和理念的发展,绿色建筑概念必将实现狭义向广义的发展,所有工程项目可能够应用其精髓和内涵。

3新技术在绿色建筑的应用

3.1暖通空调。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冷热源形式。冷热源形式是应用地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制冷的一种方式,主要以地下土壤中的能量为冷热源对建筑空间进行温度控制。该方式通过埋地换热器系统,取冷热能量但不取水,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也不会有排尘和排水问题。同时,在能源使用方面,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第二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采用温湿度控制,以热泵溶液为新风机组,利用溴化钾溶液进行调湿调温。在新风系统中,需要采用过滤器对新风进行过滤、处理可吸入颗粒物并对排风进行冷热回收。新风系统可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所以室内的空调末端常使用干盘管形式,可以起到抑菌作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较其他空调系统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更好。3.2透明玻璃幕墙。透明玻璃幕墙是目前高档建筑常用的建筑形式,是建筑热量传导和交换最活跃的部位。玻璃幕墙的热损失是传统墙体的数倍,其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左右。所以,做好玻璃幕墙的节能意义重大。玻璃幕墙具有轻量化、不燃、耐震的特点,在高楼防火、防震的严格要求下逐渐的成为建筑设计和建造的主要形式。玻璃幕墙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量,能够减少高耗能材料的使用,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玻璃幕墙易于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3.3水资源循环利用。首先是水资源再生利用。在绿色建筑中,应该设计有再生水系统,通过再生水系统将再生水用于建筑的绿化灌溉、卫生打扫以及景观水补给等,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其次,绿色建筑要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和屋顶的雨水收集之后经过处理系统处理,进行利用。最后,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在绿色建筑内,给水设备和器具应该采用节水型产品,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3.4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智能照明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利用接触器技术、照明传感器,在建筑设置节能的灯具,根据不同区域照明的需求,智能的选取照明水平。该系统能够控制和节约用电,延长灯具的寿命,提高照明水平,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智能照明系统由于采用智能化控制,能够有效的对自然光进行调节,使建筑光环境更加理想;其次,智能电梯群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化控算法,由计算机集中对建筑物内的电梯进行管理、发号指令,根据系统设定目标和建筑实际情况做出最优化控制。电梯群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电梯单独控制所造成的能源消耗、资源浪费,实现节能目的。第三,智能遮阳板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亮度传感器控制遮阳板。在全自动模式下,该系统根据光线的不同自动开启、关闭、调节角度等,从而调节进入建筑内部的热量,可以有效的降低或提高建筑内部的温度,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作者:冯其 单位:景森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极大的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增长。尤其是在住宅建筑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其住宅建筑也越来越向舒适、高层、智能、环保、美观等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这也使得建筑施工的工程内容、技术要求和资料信息越来越繁杂[1]。而BIM技术正是基于这一行业现状发展起来的,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当中,不仅极大的减轻了设计人员的任务量,也有效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文章就BIM技术以及其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BIM技术的概述

1、BIM技术的定义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简称,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二十世纪末美国建筑与计算机博士查克・伊斯曼所提出的[2],其涵义主要指的是将各种建筑几何模型的功能、信息、性能等进行综合、统一的整合建模,且包括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使用等过程中的全部信息的一种建筑模型。如:建筑分析、方案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进度、运作建造、管理维护等等[3]。

2、BIM技术的实施原理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原理即是利用CAD 技术,将建筑工程的各阶段、各环节中的全部信息进行数字描述,并将其全部存储于同一个电子模型当中进行统一的计算、统筹和调阅[4]。

3、BIM技术的优势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建造中,应用BIM技术能够有效的整合工程项目在研究决策阶段、图纸设计阶段、施工验收阶段、使用维护阶段以及销毁阶段的各类资料信息,并进行统一、科学、有效的运算、规划和设计,使工程的各个阶段情况均能在3D模型中得到准确、完整、切实的体现,加强了对繁杂信息的运作处理,明确了各环节的分工协作,提高了建筑工程统筹协调的效果和设计施工的质量,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工程设计建造的效率和水平[5]。

二、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住宅建筑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住宅建筑在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2)缺乏系统、规范的设计标准体系;3)设计规划技术体系的高、新科技性严重缺乏;4)绿色节能住宅的设计意识严重不足;5)相关设计新技术、新科技的交流推广平台严重不足;6)城市中能源结构的分布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7)缺乏严密、有效的行政监管机制。

2、BIM技术的应用实施

目前,在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对BIM技术的应用实施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具体包括有:

1)建筑空间规划方面的应用实施

一般来讲,住宅建筑的空间特征主要包括三点,即交通流线、住宅造型以及周围景观。因而,在应用BIM技术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时,要运用3D可视度分析法以及地形分析法对住宅建筑的交通流线、外观造型以及周围景观进行科学、综合、统一的设计。设计人员要实现勘察好施工现场的详细地形,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土层结构、起伏变化、承重情况以及与住宅间的体量关系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规划和确定住宅外部的环境规划,从而为住宅建筑的整体3D信息模型的构建奠定科学、良好、正确的基础。简单来说,BIM技术对住宅建筑的空间规划步骤和内容为:地形分析和3D可视化分析(室内视野分析、规划可视度分析、道路可视度分析等)。

2)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实施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住宅建筑也增加了绿色、节能、低碳、环保方面的要求,因而,在利用BIM 技术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必须要着重突出节能、低碳的设计理念,加强节能技术的设计应用。通常情况下,住宅建筑BIM模型的节能设计方法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①单体节能,即在整个建筑中大量的运用现代节能科技,将建筑物室内室外的各方面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整合,并按照特定程序进行模拟设置,使之形成一个系统、循环、综合的智能节能体系,包括充分利用太阳能、墙体储能、被动式致凉、喷淋屋面、绿化降温等等;②总平面节能,即利用相关分析软件对住宅建筑的实际外部环境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并进行建筑平面设计的调整,以达到节能效果。如:规避风影区、开敞南空间、植土降温、规避恶性风流、充分利用树木屏障效应等;③基地规划设计节能,即在BIM模型中导入相应的环境分析软件(如GBS软件等),通过对住宅周围的阳光、风向、气温、树木等环境信息进行智能定位,模拟和设计出最佳的节能、低耗方案。

3)建筑模型构件制作方面的应用实施

在建筑信息模型中,模型构件是保证其构建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设计人员在运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时,要对各类建筑模型构件进行正确、精准、标准的数字化转变,实现从传统三维建模到信息建模的优化发展。目前,BIM技术对建筑模型构件制作的设计主要采用参数化模型技术,即将住宅建筑的体系结构按照不同的功能和性质划分为不同的模型图元(视图图元、模型图元、注释符号图元),而后分别对各类图元进行全面、详细、正确的参数设置(包括结构参数、材质参数、标高参数、施工参数等等),并结构住宅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参数修正,从而有效构建起建筑工程的给类整体图形信息(如住宅三维视图、楼顶平视图、楼层剖面图等),并明确各种非图形信息(如荷载标注、尺寸标注、符号、文字标注等),使住宅建筑的构造设计更加趋于立体化、直观化和真实化,进而更加保障和提高住宅建筑整体设计的切实性和质量性。

结语:

BI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建筑建模方法,在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积极的利用BIM技术进行建模,充分发挥BIM模型在整个建筑设计中的优势,简化和优化设计内容,不断提高工程设计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建筑节能设计,从而使住宅设计更加的直观、真实,有效推动和促进BIM技术在住宅建筑领域上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良丽,方婉蓉,吴子昊等.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1)

[2] 宋翔宇.论BIM技术在未来建筑设计应用中的技术难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

篇11

中图分类号: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34-01

一、对模块化造船技术的阐述

所谓模块化造船技术,主要指的是在造船的过程当中通过采用一些独立的单元件或者标准件来组装建造,继而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集成模块且将之组合成整体来取代其相对独立的状态。从另一程度上来看,模块化造船一般需要遵循在设备制造厂把设备组装成标准化模块并试验合格,需要在造船厂完成各个模块上船安装工作且对各个模块的标准化连接口进行结合的基本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船舶建造速率。

从另一层面上来讲,相对于传统的分段造船方式而言,模块化造船一般包涵诸如模块具有标准化的构造、标准件和可选部件以及可组装性的预制件等特点。而从近些年以来模块化造船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来看,往往由于模块化造船能够有效缩短建造周期与有效降低建造成本,往往由于模块化造船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维修和改装,往往由于模块化造船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的发展,继而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因而当前模块化造船技术在世界各国船舶建造中普遍采用。同时,模块化造船常常会存在着诸如总体性能较差、运营费用较高以及更换或维修所造成的损失更大等缺陷,这些问题都是此后模块化造船技术发展过程中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二、模块化造船技术的现状

从当前国内外模块化造船技术的现状来看,世界各国正处于模块化造船的第四个阶段,并且正形成更高水平的造船技术。现阶段,我国正朝敏捷制造技术结合船舶生产的模式分阶段进行研发,因而目前我国正处于以壳舾涂一体化的中间产品导向型阶段向以设计制造一体化的产品导向型阶段的过渡期。自2009年开始,我国所承接的新船订单早已赶超韩国位列世界第一,并且在中国所承接的新船订单中主要是以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为主,这对我国模块化造船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而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国内绝大多数船厂面临着新接订单减少、用工成本升高、资金困难以及技术壁垒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对于模块化船舶的思想主要是体现在总体布置中贯彻模块化技术以及设备系统采用集装箱功能模块两个方面。同时,由于受到传统船舶建造思想的禁锢,当前普遍存在着设计思想僵化以及存在一定滞后性,这使得诸如不能正确处理总装造船与单元、模块化设计造船的关系,理论研究薄弱而迫切需要寻找恰当的造船方法,以及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受外界因素与相互之间的影响很大等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因而施工单位需要切实将模块化造船理念贯穿与船舶设计、开发、建造以及管理等整个过程之中,亦需要在形成船舶设计与建造一体化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设计理念,从而才能实现模块化造船的目的。

三、探析模块化造船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当前模块化造船技术的发展与现代造船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伴随着科技信息水平的快速提高与广泛应用,伴随着造船精度控制技术以及船舶工程管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当前模块化造船不断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的。并且从另一角度上来看,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模块化造船技术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新技术。因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的模块化造船方式必然随之发生重大改变。

同时,先进制造模式在模块化造船中的广泛应用必定是未来的另一发展趋势。通过将当前信息化网络技术成果应用到模块化造船工作当中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异地设计与制造管理,从而大大方便了模块化造船设计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持续创造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从企业的角度上来分析,未来造船模式主要指的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这与上文所介绍是大致相同的。企业通过依靠集成一体化机制的深入发展,通过依靠信息高速公路或者信息数字化与网络化将各地的模块工厂、材料以及设备制造厂与企业自身有机链接,能够随时、可视地进行异地联合生产,进而形成以产品为导向的动态无缝整合建造系统。这种系统亦是当前彻底模块化造船的主要依托。

而作为当前逐渐兴起的生产中心造船模式,这种新型的模式能够建造专门的分段并展开相应的预舾装工作形成模块产品,或制造专门的功能单元模块,或进行总装工程形成终端产品。因而根据中心的设置位置和体系结构,可以简单分为实体中心和虚拟中心。并且对于虚拟中心而言,虚拟中心实际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承接造船订单、船台以及试航交船等众多功能的虚拟企业,在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运用的前提下采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来达到联动控制,继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船舶制造成本。所以造船企业未来采用的模式必然是生产中心造船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现代船舶企业在模块化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船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切实利用当前信息化高新技术成果来武装自己,并且在采用生产中心造船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企业独特的社会竞争力,从而才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发展模块化造船技术的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于逢平,肖洪钧,姜照华.先进制造模式的综合创新战略分析:以总装化造船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31(1):11-15.

[2]李加亮,王越.模块化造船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水运,2013,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