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01 10:56: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素质教育评价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

篇1

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评价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它反映一个教师教学科研等多种素质的综合,涉及到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和定位。因此,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必须能够尽量的减少或者消除,每个指标要素所反映的信息必须是唯一的,与其他指标没有重复的。主成分分析法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可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时,通常是将原来的P个指标做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如果将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记为F,一般自然希望F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这里的信息经典的方法就是用F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越大,则表示F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所选取的第一主成分应该是方差最大的。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完全代表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第二个线性组合F即第二个主成分,依次类推可以选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间互不相关,且方差递减。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由p个指标x,x,…,x描述,可得原始数据矩阵X=(x)。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1.对矩阵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建立标准化后的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3.求解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4.计算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

5.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6.写出主成分并求出各样本的主成分值

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某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素质水平

根据某高校对从事英语教学的30名教师能力素质水平打分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30名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其中X为教学理念,X为知识结构,X为敬业精神,X为科研能力,X为学术成果,X为施教能力。

我们运用建立的主成分分析法数学模型,利用SPASS分析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得如下数据。如表1、表2所示。

表1指标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一般来说,只要前N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就可以说明前N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所建指标体系的所有信息,也就是说利用前N个主成分组成的新指标体系可以完全代表原来的指标体系来对评价主体进行综合评价。由表1可知,前三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之和已经达到了84.73%,基本上达到了相关要求,因此前由前3个主成分可以做为评价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指标数。

表2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素质的主成分载荷

F

F

F

X

0.502

-0.009

-0.354

X

0.512

-0.003

-0.087

X

0.456

0.012

0.670

X

0.134

0.674

-0.483

X

0.022

0.710

0.126

X

篇2

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改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为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深化素质教育,同时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是当代教育者必须担当的重任,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的探究,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使其学生不仅能掌握语文知识,并且提升综合素质,笔者以如何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渗透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个人拙见提出一些看法。

一、改善观念

素质教育的推出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足而进行改善的。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上的差异。素质教育更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注重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要切实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并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努力打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让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开展。

二、优化教学模式

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推崇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能顺利完成知识掌握与相关技能训练。因此,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来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如何来优化?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也为素质教育指明了道路。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学应该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引导的方式避免在课堂上出现灌输式教学状况,一个人唱独角戏。因此,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三、更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如何学会思维,如何学会选择、审美等等,最终成为有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重点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引导。高中语文难记易忘的情况普遍存在,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学习与教学的难点,作为学生要花非常多的时间来收集词汇、语言等等,因此,素质教育本质就是要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耐心的指导。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中,教师应该秉承素质教育的本质为学生找到最佳的记忆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才会树立持久的信息,能充分体会到成功感,并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消除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惧怕心理,进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顺利开展素质教育。

四、创设语言交际情境

高中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主要实践内容是语言方面的实践,也就是语言交流。学习语言首先是要有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还应该有一条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语言交流环境。语言交流如果没有一个真实的环境,学生与语言就无法有实际的联系,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努力提供这方面的交流机会。这样才能将语言意义、语言形式与语言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保持语感,并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种方式下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才算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

五、教师自身的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对高中语文教学方面有些还拿不准、吃不透,还无法真正驾驭高中语文教学,这样必然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因此,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随之提升,当代教师不仅要有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也必不可少,要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理解,对教材实现全方位的掌握,让高中语文教学有时代感,也就是要科学化、现代化。

六、科学合理的测试评估体系

素质教育下的评估体系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科中的主要因素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不能单一,要多样化,素质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例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等都属于评价范畴。评价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课内外作业的方式、教学观摩方式等等。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想品质方面的评价可以通过写作、观摩、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语言能力评价可采取面试;至于整体评价需要建立档案来实现综合性评价,并且保障评价的公正性、全面性以及有效性。评价的参与人员可以是教师、学生与学生、自我评价,以及主观与客观等等,将整体性评价与突出性评价有效的结合起来。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前必须积极推崇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高中语文教师要将素质教育充分融合到教学当中,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教育道路,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为学生的终生负责。

篇3

(一)实行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制度。将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作为初中学生学科学习目标评价的主要手段。初中学生学业成绩,一是用来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并依据成绩对学科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二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考试,未参加学业考试的学生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三是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依据。实行初中学业考试后,不再组织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初中学业考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要建立学业考试工作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考试组织、成绩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学业考试成绩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合格标准,采用等级和实际分数进行记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考试成绩对学校、学生排队或排名。

学业考试的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建立和完善命题工作机制,落实命题人员资格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试题征集制度、命题与审题分离制度、阅卷质量过程监测制度、试题评价反馈制度等,确保试题质量。

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由学生在校期间各年度成绩和毕业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测试成绩组成,其他学科考试形式均为闭卷考试。“六三”学制学校生物、地理学科在学生初二学业完成后进行学业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学科在学生初三学业完成后进行考试;“五四”学制学校地理学科在学生初二学业完成后进行考试,生物、历史学科在学生初三学业完成后进行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学科在学生初四学业完成后进行考试。

学业考试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由县(市、区)教育局指导学校组织实施。

(二)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制度。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能力、学生特长等8个基础性发展目标,作为评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主要内容。评价结果包括等级和综合评语两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一个学期为一个评定时段,在初中最后一个学期依据学生每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照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个等级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注重过程、结果客观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综合评语由班主任在征求其他任课教师意见并汇总全班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做出描述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将作为学生毕业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评为D级的学生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不得被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报指标生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必须达到B级以上。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学校对初中毕业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于每年5月初完成。各初中学校要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德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各地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办法向社会公示、公布,评价结果根据需要向学生公示。公示时间应在5天以上,公示无异议方可记录。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力求评价结果科学和公正。

(三)建立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长档案。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综合评语以及初中阶段发展的突出表现(或标志性成果)等内容。要严格限定学生发展标志性成果的种类,可能加重学生负担和大量占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的项目(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结果等),不作为标志性成果和认定特长生的依据,不与升学挂钩。

(四)实施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制止学生辍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既能横向分析学校现实的工作情况,又能纵向分析工作进展。要加大重点指标的评估权重,促进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办学行为。初中学校素质教育水平评估成绩,作为分配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一)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实行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后,取消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中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高中录取新生的限定条件。

(二)将普通高中半数以上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从2010年起,将普通高别是优质高中或省级规范化高中招生指标的60%(不含指标生)以上分配到高中服务区内各初中学校;各初中学校指标生的分配数额,根据该学校初中毕业生人数和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得分各占50%权重确定。

为充分发挥招生指标分配对初中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提倡对指标生录取不设限制性条件。对录取指标生设限的,应以不同批次最低录取标准条件为设限标准。初中学校要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照多于招生指标的一定比例向普通高中推荐。招收指标生的高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初中选送指标生的质量做出评价,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将评价结果作为初中素质教育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据此增加或削减初中学校的分配指标。

对在素质教育工作评价过程中或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严重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办学行为规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和引起严重后果的学校,要调减其指标生分配名额,直至完全取消其按照素质教育评价情况分配指标的资格,同时给予学校负责人以必要处分。

(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招生录取。除采用指标生审核录取外,也可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招生录取。一是统一招生录取。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在规定时间内,由高中学校根据初中毕业生报名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集中录取。二是推荐录取。初中学校可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推荐,至少两名教师写出推荐信,由高中学校通过调查、面试、综合能力测试等方式考核后,予以录取。三是特长录取。特长生录取的主要依据是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考核。对有特殊才能或潜能但无实证性材料的学生,高中学校应提供考生展示特殊才能的条件,并建立相应的组织对考生的特殊才能进行评定。四是划片招生录取。鼓励高中教育资源和普职比例相对均衡、高中段教育普及率高的地方,在认真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区域内划片招生办法,合理划分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招生服务片区,促进生源平衡,搭建竞争平台,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五是注册录取。部分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可采取注册招生的方式,由初中毕业学生持成长档案,在规定时间内到校报名,由学校根据学生成长档案决定是否录取。

(四)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自。对办学水平高、有特色、在当地能起示范作用的优质高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扩大其招生自,在学校招生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由学校自主招生。取得招生自的学校,要制定自主招生工作方案,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优质高中自主招生的比例,应不低于招生计划的5%、不高于招生计划的30%。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和完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本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工作。要建立完善公示、诚信、监督监控、复查复议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维护公平竞争。

篇4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加快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中学德育主导渠道的政治课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窘境,如: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偏低的矛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等,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许多的矛盾和困惑。因此,我们尝试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入手,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惑分析

1.在教师层面,存在着素质教育与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单一的矛盾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三个基本素质;必须遵循“教书育人、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等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然而,仅就业务素质而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政治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就笔者所在学校情况来看,政治教师10人中,本科学历的仅有2人,中专学历1人,其余均是专科学历。其次是政治课教师缺乏,特别是农村教师,半路出家者甚多,笔者所在学校的10名政治教师中,就有2人是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转行来从事政治课教学的。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些教师对某些内容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只能是照本宣科,使政治课失去应有的魅力和教育功能,导致学生厌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众所周知,当今教育面临的困境是:今天的教师用过去的方法教未来的学生。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即: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最优秀的学生也就是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的自主的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被忽略甚至被教师代替。以笔者所在的重点高中调查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发言中,主动提问、异议的比例仅占8.3%。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的政治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知识点全面,一贯地注入式教学,使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也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必然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2.从学校层面来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

尽管在观念层面上,素质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然而,在操作层面上,应试教育却依旧大行其道。不少学校的做法是:课下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课上认认真真搞“应试教育”,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高考的指挥捧依然强劲有力。

笔者所在学校,有个政治教师搞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他带的学生的总体素质确实高于其他班级同学,但在学校组织的月考中,成绩却是排在后面。结果在领导三番五次的谈话下,最后只得按部就班地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教材内容被删掉了,所有与考分无涉的教育活动被取消了,所以教师唯考是教,学生唯分是学,导致有些学生考试高分,条条烂熟于心,但表现差劲。

二、关于解决高中政治课教学矛盾的对策分析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一支德、才、能兼备的教师队伍。

首先,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具备为社会最高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念和素养,加强理论修养,增强马列主义信仰和情感,“以德育德”。

其次,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摒弃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的“教师本位”的观念,实现“教本位”向“生本位”的转移。新型的教学观,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全员学习的新理念;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政治教师要尽快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时引入教学,把呆板、生硬的记忆性传统教学变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受青年学生欢迎的现代教学。

篇5

(一)确立主体地位。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制约,最终必然导致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具体内容如下:1.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心理特征研究,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强能力。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的喜悦感与满足感。3.给予学生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4.建立创造性教学机制,重视分组练习,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保持学生有充裕时间进行体育练习,同时要求教师对?W生严格要求与耐心教导,促进教和学的统一结合。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渗透思想

要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进行革新。过去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教授给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方法。而在渗透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体育技能技法以外,还要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养。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重技能教学中素质教育要素的渗透,要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心态进行培养,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身心的统一训练和发展。

(二)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限制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得好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选择得不好也可能事倍功半,所以,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必须小心慎重。关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应该遵循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从多元化、全面化的教学目标出发,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型人才。其次,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选择适合高中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充分考虑高中生的体育需要。最后,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内容迁移至体育教学内容之中,将两者进行完好的切合,保证素质教育可以和体育教育相辅相成。

(三)充分实施个性化教育

素质教育同个性化教育是同根共源的,素质教育也是合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特长,挖掘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基础。针对高中生的体育教学,应当包括体育课堂与体育课外两个环节。体育课外活动所强调的已经不再是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传授,而是要求学生按照自身目标计划,进行对应的体育项目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给予必要的辅导、示范、总结。课外体育活动在组织要求上应当以学生自愿为前提,并根据学校条件,适时打破固有的班级分组标准,实施开放式分组方法,让同年级学生自愿加入各个体育活动项目中。每个体育活动项目由在这方面能力突出且组织水平优异的学生负责,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自己的机会。还可以邀请有体育方面特长的文化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帮助高中生解决体育活动困难。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能力水平很有必要,学生通过个性化素质的发挥,可以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与体育态度,获得满足感,促进个人素质的综合提升。

(四)加强高中课外体育活动教学

素质教育具备一个十分显著的个性化特点,就是全面引领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的过程。所以,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课外活动显得十分重要。高中课外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习者依据教师的教学计划以及自身兴趣爱好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练习,必要时还应当由教师加以示范与总结。在体育课外活动中,要实施自由组合式教学方式,也就是要依据本校实际体育课外活动条件、高中生们的需求以及兴趣等进行分组,这样一来就能够打破固有的按照教学班级进行分组的形式,让高中生能够在各自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小组中进行自由自在的练习,从而形成一种轻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体育老师要让高中生充分理解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迫切性,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得到人际关系交流需求上的满足,进而促进学习者身体素质的新提升。

篇6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历史学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非常清晰且庞大的知识脉络,内部所承载的人文内涵也是高中教育的核心与关键。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并不重视,加之历史学科的教育理念、方法以及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历史学科的真正作用也无法得到凸显。因此,基于素质教育视角,对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定义也随之发生改变,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正在我国全面兴起,因此,教师需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对于历史教师来说,需要转变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社会认知能力。作为教师,也要明确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应试心态,注重教学成果,而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有从根本上更新教育理念,历史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运用创新的教育方式

在应试教育视角下,教学课堂普遍以教师或课本为中心,教师所扮演的是课堂主体角色,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教育方式过于陈旧与死板,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必须得到转变。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出发,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本知识相融合;也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变为鲜活的图像,在还原真实历史的同时,消除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抵触心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一些讨论活动,如演讲、辩论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需要学生在传承文化的同时,铭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下,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以课本为基础进行扩充,与时展相结合,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知识引入历史教学中,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古板的教育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分数是决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指标,这是应试教育留下来的弊端,长期以来只注重分数的教学评价会使历史教学走入歧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在乎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脱离了课本,学生便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种做法丧失了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与意义。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教学评价需要更加全面与客观,评价时要注重过程,而并非只看结果。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标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使评价的整个过程更加动态化,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育才能真正朝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实际上,历史记载着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奋斗,还是抗争,它都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学习历史,不单是为了继承中华文化,更是为了学习经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基础。重视高中历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教育在高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综上所述,我国历史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理念上比较古板、教学方法上相对滞后、教学评价上片面单一,这使得高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效果欠佳,其真正的作用与意义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素质教育的步伐已经在我国逐步推进,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高中历史教育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革新,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各方面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将历史学科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素质教育观念简述

当前,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普偏采用较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更是很难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掌握及合理运用。目前,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推出实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新课标的实行则是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依据教育学家的长期研究和总结,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应处于平等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并且通过双方的协同作用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而言,英语教师和学生应处于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地位,学生应充当英语课程主动求知者,而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主动求知意识

受长期的、固定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对于知识的获取只依赖于教师的安排,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就接受什么内容,而没有任何的疑问性和选择性。在学习方法上,也是普偏采取机械性的记忆方式,对所学知识仅限于“记住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更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这种学习方式的后果则是记住的东西在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被忘却。

2、英语基础薄弱

许多学生在曾经的英语学习中,由于错误的认识,认为在中国学习英语并无多大用处,对于英语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种从一开始就对英语的学习未下足功夫的做法,导致了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打好、没打牢。英语基础的薄弱,使得许多学生在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想要好好学习英语的时候,不知道要从哪做起。尽管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词语用法,但是在阅读英文文章时,却是多半不懂;对于将词汇连成句子讲行表达时,更是开不了口,表述不清。

3、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学的大部分重点都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英语知识的具体运用,错失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导致学生在英语实践运用中存在明显不足。

三、新时期素质教育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通讨对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掌握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总结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后,应注重对问题的具体解决,只有真正通讨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才是研究的真正目的和真正价值所在。现提出对高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1、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力度

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基础工作,应当投入人力和财力建设语音实验室、培训师资。改变原有以学习英语知识为目的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听说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新英语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机会,使学生从“不敢开口”到“敢于开口和想要开口”说英语。在考试方式上采用“笔试+口试+平时训练”的复合计分方法,探索英语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

2、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考核机制

在对高中英语教学实行素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重要资源,因此,为了确保高中英语教学素质教育改革措施的切实落实,确保投入的相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建立一套素质教育的考核机制,为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保障。如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考核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考核高中英语教师,对其在素质教育改革措施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学生对其教育方式的满意度等,将考核结果与其工资发放关联。对于考核结果优良的教师予以合理的奖励,而对于考核结果欠佳的教师则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从而促进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另一方面,对学生在素质化教育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等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其期末成绩、评优等活动进行关联,从而促讲学生在素质化教育方面的学习。

3、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4、改进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

要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标准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导向、教育以及激励的职能。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价值观的培养。同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切实做到让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另外,针对高考的考题设计形式进行改革,使考试不仅可以考核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做到综合的、全面地掌握英语这门学科。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认清当前的教育要求,找准教育目标定位,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改进,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落实,并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加快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中学德育主导渠道的政治课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然而,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窘境,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许多的矛盾和困惑。因此,我们尝试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入手,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惑分析

(一)在教师层面,存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单一的矛盾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三个基本素质;必须遵循“教书育人、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等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然而,仅就业务素质而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政治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就笔者所在学校情况来看,政治教师10人中,本科学历的仅有2人,中专学历1人,其余均是专科学历。其次是政治课教师缺乏,特别是农村教师,半路出家者甚多,笔者所在学校的10名政治教师中,就有2人是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转行来从事政治课教学的。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些教师对某些内容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只能是照本宣科,使政治课失去应有的魅力和教育功能,导致学生厌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众所周知,当今教育面临的困境是:今天的教师用过去的方法教未来的学生。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即: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最优秀的学生也就是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的自主的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被忽略甚至被教师代替。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

尽管在观念层面上,素质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然而,在操作层面上,应试教育却依旧大行其道。不少学校的做法是:课下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课上认认真真搞“应试教育”,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高考的指挥捧依然强劲有力。

笔者所在学校,有个政治教师搞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他带的学生的总体素质确实高于其他班级同学,但在学校组织的月考中,成绩却是排在后面。结果在领导三番五次的谈话下,最后只得按部就班地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教材内容被删掉了,所有与考分无涉的教育活动被取消了,所以教师唯考是教,学生唯分是学,导致有些学生考试高分,条条烂熟于心,但表现差劲。

二、关于解决高中政治课教学矛盾的对策分析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一支德、才、能兼备的教师队伍。

首先,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具备为社会最高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念和素养,加强理论修养,增强马列主义信仰和情感,“以德育德”。

其次,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摒弃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的“教师本位”的观念,实现“教本位”向“生本位”的转移。新型的教学观,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全员学习的新理念;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动力所在

传统的评价制度是通过规定考核范围、确定考试形式、设置标准答案,然后以卷面成绩为准进行分等排序,评定优劣,再进行优胜劣汰。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走进预先设定的轨道,不断重复僵化的套路训练以求突围而出。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发展性评价强调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实效的提高。因此,构建科学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系统,必须把握好“三个是否有利”的标准,即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否有利于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马春暖,曹志尧.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矛盾和对策.思想教育,1994,(3).

[2]姚承忠.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和对策.普教研究,1994,(5).

[3]洪中勇.浅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困境之路. 丽水学院学报,1995,(6).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62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in the middle school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modern English educators. Combined with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humanistic educatio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英Z是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高中英语教学课程本身包含诸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内容,在保证学生语言和交际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为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途径。但一直以来,高中英语都被作为一个语言工具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而较多忽视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殊不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渗透,不仅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能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培养良好的国际文化意识,对实现其全面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在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下,高中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地以应付考试为主,必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英语作为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在应试教育中占据主流地位。在应试教育中,高中英语教师常常为了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进行盲目教育,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工具化与机械化。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成了一部“机器”,这种教条式教学很难达到教学启人心智的目的,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果学生继续进行这样的公式化教育,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为了避免这种不可设想的后果出现,高中英语课堂务必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此外,我国社会热点问题中对高中教学中有关学生学习与生活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小到逃课早退、大到凶杀诈骗,这些问题的出现为高中教育教学敲响了警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英语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文学科分支,对其进行人文素质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首先,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高等教育不仅仅要求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综合性人才的关键。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技术的进步,还有人文思想的进步。作为新时期高素质人员,除了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再次,人文素质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我国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基础专业能力,能够终身学习的能力,还有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其中提出了要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使学生能够自觉维护人文素质,有良好的人道主义精神。最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当代教育的基本路线是顺应人文的倾向,主要是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人文情怀。人文素质不仅是一项知识体系,更是一个关于伦理、关于价值的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颈部,各专业学科发展已经从单纯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综合模式转变。科学技术带来的伦理、人性、心理等社会人文问题也日益严重,需要加强对人文素质的教育。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策略

2.1 融入文化教育,激发学生英语兴趣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广泛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是一脉形成的。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仅仅进行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中掺杂富有趣味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各国开放的多元文化,在满足学生猎奇心理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多是以教材中的知识点讲解为主,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较为欠缺,这既不符合当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不断对多国文化进行融会贯通,真正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如在讲解Wel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音乐、图片或者知识链接的形式,对美国的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等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感受异域风情的同时,更能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充分挖掘教材,丰富人文教学内容

作为英语知识的载体,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本身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感,内容广泛涉及到了民族精神、人物思想、历史政治、天文地理以及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可谓是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一个窗口。教师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气息,丰富教学内容,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增长人文见识,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如讲到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题材,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发生不久学生较为熟知的地震、暴雨灾害等进行讲解,以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讲到Brave heart,也可借此让学生进行为自由为正义而献身的坚韧品格的领会;讲Hobbies、Sports、Pop music等,教师也可以深入挖掘相关文章中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等。总之,高中英语教材中富含着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都可以用作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素材。

2.3 创新教学方式,注重人文知识延伸

为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探索,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当然,教师作为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掌握英语知识相关的思想精髓,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渗透。此外,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如对学生的单词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可通过“词汇接龙”“小组互赛”等活动形式进行,并在评价的同时巧妙进行人文素质的结合,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反思,以较好地_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再如,讲解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一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英语知识接受程度,对其中的某一知识细节进行延伸,或者设置诸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英语哪些地方优于汉语?”等较为开放性的提问,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加深英语语言了解的同时,也能对英汉异同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对英语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2.4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便是言传身教。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从实际生活而言,英语教师不仅扮演着一位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还扮演着塑造学生三观的启蒙者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表现在知识传授与品质塑造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应该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综合抓起。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人文精神与社会文明的教育渗透。当然,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说教上,而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人文修养,通过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帮助学生完善性格,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5 培养人文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材中,不乏表达高尚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内容,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都有极强的教育启发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加以适当的引导,也能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增强其爱国情怀。例如讲解某些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或者科学大家等,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对这些优秀精神产生思想上的认同,并自觉从心底形成一种向上的追求目标。通过学生的思想认同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如Going West一文讲述了作者的父辈行至加利福尼亚途中遇到的艰难,经过教师对历史背景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对其中人们面临困难时的决心和勇气所感动。借此,教师就可以渗透相关的爱国情感,以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意识,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

2.6 创新多元化评价模式,保障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单一的卷面考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试卷上单一分数的参考作为教育评价依据具有不科学性,要想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定要进行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创新。例如,教师与学生评价的双向结合,这样的评价更侧重于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高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此外,学校还可以实行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把学生从机械化评价方式中解救出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的动态考核,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积极进行人文素质的渗透和探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当前,面对国际社会的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挑战,教育是个非常关键的基础设施,它必须成为全局和基础的知识产业,也跻身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战略地位。面对这个根本认识,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因此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式的一项战略性决策。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渗透到高中的信息教育中。素质教育要和中国国情相联系,符合中国现在的社会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包括课程教育改革在内的课程改革必须是面向素质教育的,必须是基于信息技术的。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熟悉的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中,我们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应试教育里,我们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和能力发展,所以出现了一些高分等能的所谓优等生。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并不是只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它是把配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着重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教育。并且也注重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和原来的以分数论英雄的应是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有很大不同。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的教育。

同志说过,国家命运依赖于教育,我们必须振兴教育。而教育不应再是原来那种单调的应试教育,而是要推行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素质教于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素质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的人。素质教育以提高所有学生素质为目标,注重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符合学生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形成健全个性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尽管它和原来的应试教育有联系,但它摆脱了以分数论学生的观念;素质教育是面向学生能力的教育。

二、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与众多学科都能找出之间的共同点,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当一个人需要信息时,他能够知道去那个地方搜索,然后准确地使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为信息素养。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我们必须具有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还有创新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是在2001年美国教育技术论坛提出来的。所以,在面对未来的未知社会,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获取内容,加以分析,这是信息素养的第一步。然后再加以检索和评价,这就是信息素养的重点。

现在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时代,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原来的以原材料和劳动力来拉动经济的模式将会很快失去它的领头地位。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人是否优秀的一个评价标准。在这个以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社会,能否具有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没个人必须掌握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把信息素养溶入我们的网络.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培养我们获取.采取和利用现代化信息的能力,并能查找和评价现代网络中各种特征的信息。使我们能在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中跨进信息化的大门。

三、高中信息技术的素质教育观念

现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热点,为了应对现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高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必须完成的事情。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依照素质教育的观点,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就要必须考虑到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以及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因素。比如,因为经济的发达程度,学生的基础能力是不一样的。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就必须因地制宜,考虑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符合当地大部分学生的课程标准。

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一直提倡的。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以及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仅仅把它当做一个技术能力培训,这个课程并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它是一个富有意义,面向学生全面发展,能帮助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课程。素质教育是是为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它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的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里,知识不在像应试教育里那么重要。与此对应的是,学生学会使用这些知识才是重中之重。现在是一个知识泛滥的社会,我们获取知识并不像以前那么难了。所以,在对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不必在是单纯的知识给予,而应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怎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中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它能给学生收益一生。

四、面向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思

篇11

关键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自主招生;衔接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03年该项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产生了新的影响。那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内在的关联性?二者在新形势下有无不适应的地方?回答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此项调点是针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目标相互适应的课程观、人才观、发展观、考试观等多项内容进行的问卷设计,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问题的建议,为积极引导高中教育培养出大量高校自主招生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

一、样本介绍

本次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对2016年的高三在校学生做了问卷与访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415份;二是对普通高中的学校领导、任科教师、职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40份。

二、分析维度与数据统计

问卷以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作为重点。

1.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

高中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直接影响高校自主招生面试和笔试的效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

从表1可知,约半数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与初高中所学内容的相关度适中,说明目前的中学所学内容给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也有近四成受访学生认为试题内容与所学内容相关度不大,说明中学所学内容与自主招生试题存在脱节现象。

表2表明,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范围太广,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难度太大,这也许跟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目的有关,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目前中学所学内容与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内容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

表3说明,一半的学生呈现出对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不适应状况。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能完全适应高校自主招生试题。这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适应度差异很大。

从表4可知,对于学生对试题不适应的原因,学生大多认为有在校的学习过于重视高考考试科目、课程设置面太窄、缺少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这对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5说明,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学生认为,在中小学阶段的成长主要靠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与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有一致性。同时,此表也说明课外的网络学习培训和学校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应对高校自主招生有较大帮助。

2.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

在自主招生的考查中,对学生考查的重点、知识和个人能力方面有什么特点?这凸显了相应的人才观。详见表6和表7。

从表6可知,学生集中选择“综合素质”“阅历”,说明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仅凭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去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是远远不够的。

表7显示,从考查学生能力的维度上看,集中分布在逻辑分析能力、临场应变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口才与表达能力,说明高校自主招生非常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阐释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3.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也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体现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基本诉求。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和影响,表8、表9、表10给出了相关的信息。

表8说明,大多数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者认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校自主招生有价值,但参考意义有限。说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表9得知,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衔接不适应性的原因调查中,学生选择“考试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评价为考试服务”“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相对较多,说明学生对中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的完善寄予了厚望。教育教学工作者选择“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评价标准不统一”相对较多,这更多地显示出教育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群体所处立场的差异。

表10显示,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将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影响,学生的选择相对均匀,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选择却集中在“加强对评价标准的统一,建立更科学的评价制度”“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这反映出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诚信的监督机制和惩戒体系,各类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自主性较小,也缺少社会实践的实质内容。这一结果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成为撬动高中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杠杆。

4.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

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反映了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同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考试观,见表11。

表11显示,很多学生没有做好是否参加自主招生的相应心理准备。毕竟,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无疑是一道很高的门槛。

三、结论

从“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上看,招生试题与高中课程基本成正相关,但也呈现一定的脱节现象。这说明,高中阶段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选择,同时,高中学生在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途径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