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1 10:56: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安全生产管理成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与此相适应,高校的基础建设也发展迅速,安全生产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建设单位的高等院校,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对在建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甚至在没有对建筑质量进行验收的情况下就开始使用。因此这些工程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容易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一些高校的领导对此并未给与应有的重视。另外,作为施工单位的建筑商,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制度和标准来施工,而且一线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不强,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保护。这些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果不予以重视并作出有效防范,将会引发许多事故。如近年来在高校的基本建设中,事故就时有发生。这些事故给高校带来了不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另外,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之所以重要,还因为高校建筑施工有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的自身特点。特点之一,建筑施工的复杂性增加。建设施工前需要按照高校的自身特点进行规范设计,所需建设的项目对艺术化要求较高,建筑物亦追求风格多样,因此施工程序复杂,危险性也就随之增加。特点之二,建筑施工的危险性更大。高校的建设项目多为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楼和教学楼等,施工现场需要开挖基坑,而且露天作业多;建设规模大,施工机械多。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给施工带来了难度,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特点之三,影响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因为所需建设的项目在高校之内,而高校师生众多,并且进出来往的自由性较大,这些都为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带来了诸多困难。由此可见,高校建筑施工确实有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的自身特点,通过这些特点不难发现,高校建筑施工较一般建筑施工,难度更大、安全隐患更多、危险性更高。这就必然要对高校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提出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缓。它对保障高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促进高校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
由以上的论述可知,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正确处理好工程进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要正确处理好工程进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工程进度与安全生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一味追求工程进度,追求速度,那么基建工程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安全生产更就无从谈起;忽视了安全生产,就无法避免安全隐患问题,这又会影响施工的继续进行,进而影响到工程进度。例如有的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而作为建设单位的高等院校也不注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致使工程不能达标,建筑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旦发生事故又需改进或重建,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反过来又影响了工程进度。如果从一开始就正确处理好工程进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稳步进行工程生产,就能在安全生产的同时,达到预期的工程目标。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工程进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二)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安全预防体系
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一种重要的途径是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安全预防体系。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两方均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安全预防体系。安全预防体系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因此要避免事故的发生,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是关键,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有关建设的主管部门,要珍惜和关爱每个工人的生命安全,对他们尤其是对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使他们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以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如可以就近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以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让他们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另外,作为建设单位的高等院校也要对师生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加强预防,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近年来,尽管高等院校和施工单位对于高校基建工程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视有所增加,但是在高校的基础建设中,事故还是屡有发生。这就告诫我们,要想真正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要从根本上予以解决,而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实乃最为有效的方法,最为根本的方法。所谓安全文化,就是一种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文化。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文化氛围,以使全民养成科学的安全行为。营造这样一种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对于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至为重要。
三、结束语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与此相适应,高校的基础建设也发展迅速,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建设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建设但是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且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可谓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设,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管理职责,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XXX,XXX同志兼任主任,XXX同志任副主任。
XXX公司
2020年7月13日
附件: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附件: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在XXX厅安委会指导下,研究、部署、协调总公司安全工作,指导各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督促检查各公司、各部门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
3.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事故隐患整改,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4.负责建立健全总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检查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的落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5.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学习、培训、调研活动,开展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6.对各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提出奖罚建议。
1.在XXX厅安委会指导下,研究、部署、协调总公司安全工作,指导各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督促检查各公司、各部门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
3.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事故隐患整改,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关键词:
农业生产;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应用数量越来越多,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业的安全生产更加重视。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农村还存在许多农机无牌无证驾驶的现象,此外,还出现了很多农机司机没有进行每年安全技术检验、违章拉人等现象。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机安全生产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困难,安全以及生产隐患风险非常大。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集体表现在农机种类以及质量原因给安全带来隐患。由于农机安全生产大多是在农村,工作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以及安全意识差,再加上当地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诸多问题。
1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
1.1农机使用不规范
在农村,人们购买农机除了利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以外,还用它进行运输以及进行其他跨区域作业,有的还可能有“一机多用”的情况发生。在对农机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司机不办驾驶证等情况。由于农机驾驶员的法律意识薄弱、安全思想落后,往往在对农机购置过程中登记的入户,以及应该有的保险和年检都没有,以致造成无证驾驶和超载等违章行为屡见不鲜,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1.2安全技术水平差
通过对以往农机检查数据分析,一些农机都经过了农民自行改装,农机的制作工艺比较落后,一些农机甚至是报废的机动车进行改装而成的。无论是改装之后的农机,还是经过合法生产出来的农机设备,安全性能都有许多问题存在,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农机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农机报废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的。一些农机超过了使用年限仍然被使用,加大了农机的安全隐患。
1.3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实施之后对农机的安全生产管理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的体系,例如乡村公路农机的违章行为,不能对其进行监督以及排查隐患,以及农机在农田工作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实施比较落后以及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活动开展起来缓慢等。
2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一个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所在就是法律的支持,根据我国现行的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①不断加快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制建设;②制定健全的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虽然,目前我国相关部门有了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但是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还比较欠缺。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的经济基础还比较弱,对农机生产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有利于保证农机良好的工作状态,最终达到农机安全生产的目的。
2.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将农机安全生产氛围达到最佳,应该从向农民宣传安全生产常识入手,让农民懂得农机安全生产相关的知识和工作原理,使他们在平时使用农机设备过程中做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防止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一批有着专业技术以及法律意识的操作人员,按照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培训,对这些操作人员进行考核,让他们充分发挥起自身的优势,在农机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3健全安全监督机制
要想对农机监督机制不断健全,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和健全行政以及立法的控制能力,做到独立开展、配套管理,通过记录制度管理相关单位;②促使全民参与到安全监督机制中来,听证公开化,让广大农机操作者以及公众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要加强农机操作人员和政府的关系,让规章制度的决策以及制定更加合理;③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自由权,与农机使用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进而挖掘出在农机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3结束语
农机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农机工作的重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和保障,是现代化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部分。因此,为了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强化,需要明确责任,不断提升管理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作者:周永胜 单位:仁寿县禄加片区农机管理服务站
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石油企业为了能够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加强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十分重要。集输联合站的安全生产管理,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方法,有针对性解决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促使集输联合站的安全生产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及时有效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油田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由此看来,加强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十分有必要,创新管理方法,对于后续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在当前石油产业迅猛发展下,油田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能够脱颖而出,加强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是必然选择。就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来看,主要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了达成管理目标,有针对性的组织和控制集输联合站生产过程,降低资源浪费的同时,减少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提升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安全生产管理,有助于降低石油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风险系数,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当前我国大多数的石油企业已经了解到加强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性,并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相配套的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具备充足专业经验和管理素养的人才,所以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可以说,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高低,直接影响到集输联合站生产安全,很多工作人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了解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事后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后才会后悔。故此,通过选择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动态风险管理机制十分迫切,对于油田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集输联合站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在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由于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所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未能切实落实到实处,或是敷衍了事,过于依赖技术手段,对于原油输送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认知和考虑不周全;加之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难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为原油输送埋下了一系列安全隐患,不仅影响到集输联合站的正常管理工作开展,还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不利于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2.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石油企业在生产活动开展中,对于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给予了相配套的支持和帮扶,但是由于工作自身特性,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中受到资金、环境和人员等多方面的制约和阻碍,安全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合理,难以为后续实际工作开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和保障。与此同时,石油企业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安全监管部门机构设置不完善,未能将安全责任制度切实落实到实处,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无法遵循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处理,更多的是凭借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进行处理,很融为后续企业发展埋下安全隐患。还有很多的石油企业,在内部各个部门工作交流过程中,忽视对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迟迟未能提升日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石油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3.人员责任意识不高。在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中,部分石油企业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但是部分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身责任意识不高,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开展工作,工作不够规范,敷衍了事,缺乏工作积极性,这就为后续工作埋下了一系列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三、集输联合站安全管理的有效解决对策
石油企业在经营生产中,原油输送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生产安全,由于工作自身特性,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故此,为了能够确保原油输送安全有序进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和完善,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1.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提升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安全意识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集输联合站生产安全,为了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培训。首先,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对输油管道安全管理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其次,定期组织输油生产安全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企业内部全员参加,调动人员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氛围,促使企业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做到有效方法,切实将各项责任落实到实处。最后,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创新管理方法,制定完善的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促使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到实处,逐渐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最后,还要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的提升,在岗位实践前,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工作,学习和掌握输油生产安全专业知识,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在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具备更高水平的应急能力和责任意识,确保集输联合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加强风险管控。石油企业在生产活动开展中,原油输送过程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埋下安全隐患。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原油输送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根据不同风险类型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机制,针对工作重点着重进行管理。同时,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自身国情,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建立更具中国特色的集输联合站安全管理体系,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最后,还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盒保养,及时有效的消除其中故障隐患,降低设备故障几率,保证输油设备安全有序进行,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3.提升科技水平,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在集输联合站安全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科技水平,为集输联合站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但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落实到实处,提升管理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集输联合站的安全生产管理,应该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促使集输联合站的安全生产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提升油田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
作者:张帆 单位: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建筑业发展迅速,工程建设量猛增,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许多地区建筑安全事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1.1 安全管理的控制目标
安全控制目标是指贯彻落实国家、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规、规章、标准,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杜绝、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1.2 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包括监理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
(1)监理四项安全管理制度:一是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二是安全事故隐患处理制度;三是严重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四是执行法律、法规与标准监理制度。
(2 )监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一是以巡视旁站监理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二是以监理工程通知或停工令方式处理安全事故隐患;三是安全事故隐患未消除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2安全管理与其他“三控制”的内在联系
安全管理与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安全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进度控制的前提,是投资控制的保证。另一方面坚持合理安全投资、合理工期和严格质量工作程序,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的成效。要达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不但要做好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工作,还须重视安全管理的成效。
3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现场安全管理的差异
《建筑法》明确规定建筑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而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只是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所规定的条款承担安全生产的监理责任,两者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内容上是有所区别的(详见下表)。监理单位在安全管理要避免走入误区,一是对施工现场安全工作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二是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分清主次,切实落实监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协助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序号
安全管理
工作名称
监理单位工作内容
施工单位工作内容
1 施工现场
安全责任
协助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负监理责任。
全面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负主要安全责任。
2 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
审查施工组织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签署审查意见,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编制并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
3 施工现场安全
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安全隐患处理制度;安全隐患报告制度;执行法律、法规与标准监理制度。
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
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度;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防护用品及设备管理制度;起重机械和设备、设施验收登记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等等。
4 安全检查
以巡视、旁站监理进行安全检查。
以安全检查制度规定检查方法进行安全检查。
5 安全事故隐患
处理程序
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发出监理整改通
知;情况严重,下停工令,报告建设单位
不整改,报告主管部门。
发现安全事故隐患,通知施工班组及时整改消除隐患;情况严重
的,立即停工整改;安全事故隐患消除,由专职安全员检查确认后,通知复工。
二、 监理单位针对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监理单位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做到事前控制、做好事中控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程序;第三实行动态管理,体现安全管理成效。
1 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出台后,监理单位应根据国家、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建立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是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于工程建设监理工作,过去的理解是:“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协调各方面关系。现在要加入安全控制,变成“四控制”。首先监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主动做好各项安全控制工作;其次要针对《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及相关施工安全规程要求对现场监理人员进行培训。让现场监理人员熟悉掌握有关知识和要求,才能在工程建设监理中把安全管理工作控制到位。
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2.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控制方法
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做到事前控制和做好事中控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其中事前控制是指监理人员根据安全生产规定和实际情况,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查和危险性较大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查。事中控制是指根据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内容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隐患检查。不管是两项审查工作,还是安全检查工作,都要做好监理纪录,送相关单位备案,即认真落实“两审,一查,三备案”的安全控制方法。
2.2 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
监理人员在履行施工监理安全管理职责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案例体现出来:某甲级监理公司2004 年底承接了深圳市一知名住宅小区的监理任务。2005年3月监理人员在进行巡视监理时,发现A栋号物料提升机运行时声音异常,当即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进行检修,并下达了停工令。施工单位虽然口头答应检修,实际仍继续使用。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单位多次交涉未见整改,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现场处理,发现物料提升机由于滑轮损坏造成钢丝绳磨断几股,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检修更换滑轮及钢丝绳,并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进行表扬。
此事例表明:正是由于监理人员严格执行了安全事故隐患程序,才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尽到施工监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反之,假如监理人员发出了暂停令后,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继续施工,监理人员未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理单位也要承担相应安全事故责任。
3 实行动态安全管理,体现安全管理成效
在工程建设监理中,对于安全工作应实行动态管理。不管是对施工组织设
计中的安全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还是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理,都不是静态和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采用或突发事件出现,都可能改变原定的施工方案,而现场施工的安全事故隐患也是随着工程进展处于变化之中。此时建设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的方法是: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新的施工方案,监理单位按照程序应对其安全措施进行重新审查和论证,使其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出现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做好安全检查工作,落实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存在着复杂性和变化性,只有通过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努力,通过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才能体现出安全管理的成效。
一、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与机制
矿山车间定位于开采作业流程长,采、爆、破、运几大工序安全隐患多的特点,建立了车间主任全面负责制,设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专职安全员、各工段/班组安全员,所组成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有序开展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执行效率,靠完备的管理工作机制来实现。矿山不断优化制度化管理的环境,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各工序/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定检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较为健全,并设制了“紧急情况处理预案”。
近年来,注意应用综合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持续改进等的理念及方法,结合实际,在有关体系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中,有机融入矿山特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环境管理、职业病防治的要素;并通过“管理网络”以点带面进行宣贯,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制度执行中,有效提升安全管理运作的效率;定期进行执行情况的评审及危险源识别,有针对、抓住过程中的问题和节点,不断加以改进,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本着激励与约束并行,在现行的“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基础上,新近又实行了年度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从而,形成了全面、全员参与和有效运行的安全工作机制。基础牢、有新招,进一步保证了稳定、持续的安全生产。
二、以人为本,规范制度化管理
以人为本、安全文明生产,是构建和谐型企业和公司文化的要素,是企业行为与追求社会责任效应的相统一。在公司文化的导向下,矿山努力谋求制度执行力与体现对员工人文关怀的相统一。
在坚持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同时,安全培训形成了常态化,矿山员工上岗或换岗,都百分之百进行培训;矿山车间主任、专职安全员均取得了施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爆破、起重、空压机、降压站等特殊工种岗位工,一律经培训取证、持证上岗。利用企业网站、厂刊、黑板报等,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并根据季节或一定时期的工作重心,突出或丰富不同的教育、宣传内容;再通过组织好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安全生产的浓郁舆论氛围,不断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安全生产的技能。
矿山工艺和作业环境特别。车间从细处着眼,抓好安全生产设施完善、不断改进安全生产的环境条件。针对新型矿用车辆刹车易发热发/!/烫,及时加装了喷水冷却系统,并在部分道路部位,新砌设水泥减速墩;为电铲、降压站等岗位工,新配备了绝缘鞋、棒、手套;对粉尘较大的岗位,增发了3M防尘口罩;今年,还果断关停了近旁企业内部经营的一个扬尘较大的碎石畅过去,开采台段高度往往有所偏高,现在,车间严格按“安全规程”的标准要求,把台段高度保持在12米以下的安全高度;凡遇较大的爆破作业,车间领导、技术人员和安全员,都要到现场进行作业过程的监管、指导……。大处着眼、关注安全生产的细节,坚持持续改进,促进了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完全”行为意识的转换,激发出了共建安全环境的主动精神和积极性。
针对排土场相邻的民办采石场逐渐靠近,以及常有人检废石的情况,矿山车间加强了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并多方与所在地镇政府联系,适时解决了问题;车间还与周边的村子、单位,建立了常沟通、联系的好关系,从而保证了矿山边缘区域生产、生活及人身的安全。
三、突出重点、强化专项管理,
矿山车间生产工艺线长、设备分散又无围墙,而且有炸药库、油库等特殊或重点防范部位,这给安全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车间根据这些特点,从突出重点、强化专项管理入手,做到抓实抓好、常抓不懈。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151-01
前言
我国的化学品生产和使用数量较为庞大,导致安全生产与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化工生产天然带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的等特性,生产过程中的个人行为、潜在的设备隐患、管理制度中的缺陷以及工作中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给企业生产带来损失,严重者甚至威胁企业生存。大量的安全事故足以说明安全管理模式对化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安全管理是化工生产的关键。
一、化工生产中安全管理的现状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管理能够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发生各类事故和职业病,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保障职业生命财产安全及健康,推动企业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化工业的产值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加,化工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由于行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从全国来看,化工行业的年千人死亡率逐渐有所下降,呈现令人欣喜的态势。我国有部分大中型的化工企业,这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众多有益经验,例如坚持进行例行安全检查,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定期安全评价等,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大中型的化工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还有待提高,其安全生产管理状况令人堪忧。另外,化工行业有可能导致和引发第三次事故,造成次生灾害,这要引起化工企业的重视。目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每年因安全生产带来的事故灾害都频频发生,由此可见,我国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
二、国内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模式简析
1.以经验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
上世纪末期,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也较为保守和传统。该时期的安全管理主要凭借化工生产工作人员的经验积累,经过长期生产熟悉并了解化工操作步骤和流程,是依靠个人经验进行的安全管理,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经验管理。在这一时期,化工企业的管理者较少关注安全生产问题,在此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安全生产和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化工生产人员在工作中也没有特别关注安全问题,突发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较为频繁,每年因事故给化工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为巨大,化工企业的大型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化工企业树立正面社会形象。实际证明,此种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极不利于化工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不仅给企业工作人员带来巨大伤害,而且为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2.以人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
此种安全管理模式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关注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全面探索和要求员工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生产,以尽可能减少因员工人为失误操作造成的安全问题。此种管理模式虽然在减少人为失误方面有所成效,但是其管理范围不免有过于片面的嫌疑。此种片面的安全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效果,但难以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同时也不能彻底避免人身伤害事故。
3.以生产过程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
该种安全管理模式将生产过程放在管理中心,旨在通过控制生产过程降低事故发生率。此种管理模式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良好效果,也使得其他企业纷纷效仿,并在此基础上做了更为完备的延伸和丰富。但是该种模式仍有很大弊端,在预警重大安全事故方面存在缺陷,在管理方式上难以做到高效,因此其影响力在化工企业生产管理中较小。
三、化工生产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化工企业的生产特性引起广大管理者和相关人员对其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视。就目前来说,大多数化工企业主要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提高生产上,而在关注安全生产方面较为薄弱,此方面的意识仍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在企业安全生产立法方面还不完善,仍有许多法律空白等待填充,部分化工企业为最大限度的逐利,利用法律空白,隐形缩减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甚至将用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挪用至其他地方。
2.员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较小
在我国,化工企业的员工在上岗前都会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但大多数化工企业在为员工做安全教育培训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再者,化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是从始至终一直有的,而是主要集中在某一时期,仅在这一时期对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员工经过培训走向生产工作岗位时,没有相应的安全生产指导,遇到疑惑和问题时也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答。生产车间没有醒目的安全生产标语,没有营造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教育环境,使得员工在长期生产中忽略安全的重要性。
3.设施的安全投入不足
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目前,我国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较为陈旧,并且生产工艺没有及时更新,生产工艺仍处于落后状态,甚至有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已经带病运行,随时都有危害人身安全,造成意外事故的危险。化工企业的成立年代较为久远,其厂房和仓库已有一定历史,其中的电气设备由于常年没有更换使得难以适应当下的生产要求,其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尽管有些厂区已经经过改建,但在改建过程中,受资金限制,其安全仍未达标,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四、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1.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
人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心,企业全体员工以及中高层管理者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在工作中注意采取安全生产和保护措施,提高安全技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此,企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主题月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宣传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有条件的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内部报刊的形式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或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
2.结合实际,建立安全管理新方法
化工企业高层领导要采取各种措施,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会议,经常与专家一起深入车间厂房进行考察,及时发现潜在或已经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听取专家意见进行整改,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在实处。车间和厂房的工作人员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受害者,也是各类安全事故的直接接触人员,因此,要鼓励员工自主发现安全问题并及时上报,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员工在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时要认真听讲,了解和熟悉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到科学预防。专家也可通过现场讲解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指导。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例,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
3.落实安全责任,避免事故发生
在化工企业中实行安全责任制是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一,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管理层和基层管理人员,有助于在事故发生后追究责任,减少推卸责任,职责不清的事件发生。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要严格追究企业管理人员的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尤其是设计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其次,还要追究其上层领导的责任,形成管理者到基层工作人员重视安全生产的体制,从根本上防止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此外,还要重视日常安全检查工作。
结语
为了进一步迎合时展的需要,促进我国社会生产、生活效率的提升,我国的地质单位加强了对于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事实上,基于我国地质、地貌的多样化,我国的地质矿产具有丰富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矿产资源出现了供需紧张问题的出现,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地质单位加强了对于地质钻探工作开展,并由此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化开采,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一、地质钻探作业的重要性
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我国的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地质钻探工作的积极开展,进而由此实现对于地下矿产、能源储量、品质的进一步探明,从而为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事实上,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往往能够对地下矿产资源的品种、质量、储量等状况进行分析,并为后续的研究、缝隙工作提供样品资源,保障实验室人员对于岩层种类、性质的了解。作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地质钻探工作的开展往往能够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为能源勘探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中。
二、导致地质钻探安全问题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地质单位在开展地质钻探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安全理念的趋势以及管理方法的落后,导致地质钻探安全问题频发。关于导致地质钻探安全问题的原因,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未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基于粗放式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地质单位在地质钻探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降低了安全管理生产的力度。这种管理理念、模式长期存在于我国生产环节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地质单位的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并缺乏必要的安全、事故预防意识,导致地质钻探工作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阻碍了地质钻探施工安全效益的取得。
(二)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经营自。这种状况的出现往往导致各单位对于自身的约束力不强,阻碍了安全管理机构的构建,并缺乏对于相关工作责任主体的进一步明确,进而导致安全管理流于形式,降低了地质钻探工作的安全性,阻碍了各项效益的取得。
(三)人力资源问题目前,我国的地质钻探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常见的地质钻探人力资源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不足;二是缺乏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我国的地质钻探工作往往在野外进行,由于野外环境艰苦,危险因素较多,故而在职的工作人员以男性为主。而为了保障钻探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需要确保足够的人力资源。但事实上,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力管理机制,促使地质钻探工作在开展时缺乏专业人才,而现有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工作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的状况,不利于地质钻探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对相关工作的质量、工期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社会生产、生活对于能源需求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地质单位扩大了能源勘探作业的范围,并由此提升了地质勘探工作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但由于地质勘探工作多为野外,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前往就业,故而导致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阻碍了地质钻探工作效率、安全性的提升,制约了地质钻探作业的顺利开展。
三、地质钻探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地质钻探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地质单位需要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地质钻探行业的特点,对现行的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优化、完善,确保其能够适应现阶段的地质勘探需求。另外,地质勘探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于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由此提升在职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从而实现对于地质勘探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带动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实现其自身作用的发挥。不仅如此,地质勘探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各部门、工作人员你的职责进一步明确,从而由此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层层划分、落实,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实处,并由此提升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工艺,规避安全隐患的出现。
(二)规范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由于地质勘探工作躲在野外恶劣环境中进行,故而导致外界各项因素都会对该工作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为了实现钻探工作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规范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从而实现了对于安全事故破坏范围以及损失的降低。地质勘探企业在安全事故后,需要对事故区域、等级等掌控进行调查、分析工作,并对事故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从而由此对导致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随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事故数据进行记录,并将其与正常状态信息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由此明确事故原因,并将事故报告上交给相关部门。最后,有关部门需要依据事故表现、原因进行应对措施的科学化制定,实现了对于事故的有效控制,并规避了事故的进一步恶化,降低事故的负面影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为了保障地质钻探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地质钻探企业需要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构建安全文化体系,从而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地质企业需要构建起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体系,并将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放置在安全管理的第一位,并加强对于各类安全设施的配备,保障工作人员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开展勘探工作。此外,企业还需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并定期开展专家讲座等教育培训活动,促进生产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确保其能够对安全生产的知识、措施进行全面的把握,从而提升其应紧急状况的能力。最后,企业还需要树立起发展与创新理念,并加大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运用,实现地质钻探工艺水平的提升,实现勘探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从而实现了地质钻探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
(四)加强风险评估
为了实现地质钻探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企业需要加强对于风险意识的合理化运用,并对所采用的地质钻探工艺技术运行风险状况进行评估,从而由此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各类事故风险得到控制。此外,为了确保风险规避作业效率的提升,工作人员在相关的处理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从而对预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修改,确保应急预案得到完善,实现事故处理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实现能源开发工作的稳步开展,我国的地质企业加强了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地质钻探作业的重要性,并就导致地质钻探安全问题的原因以及地质钻探安全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质钻探工作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实现各项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胡宝峰.加强地质钻探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对策和体会[J].西部探矿工程,2013,(7):184-185.
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一方针下,为实现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完善行业的特殊性、个性问题的法制、职能建设集中体现在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笔者认为,广州市水务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应当体现在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分析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几方面。众所周知,水利工程防汛抢险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历史上多次抗击特大洪水的成功经验体现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2008年水务局的成立,水利工程的主战场也从农村水利建设走向城市供排水和农村水利建设一体化的“一龙管水”的道路。特别是为迎接2010年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市政府近年加大了对水务工程特别是城市水务建设投资。据统计。2009年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项目完成181项,进度51.92%,全年生活污水处理量(十区城区)是68457.5万吨,水浸街治理工程已完成128项。2010年城市水务建设计划投资145.87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4亿元,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工程到处开花,伴随的是质量安全责任重大,如何在保质保量抢工期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广州市水务局党委高度重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笔者所在的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于2009年开始正式运作,至今已接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监书190份,涉及工地450处,2009年至今,完成省市综合性、专项性检查32次。经常性工地检查1100余次,查处问题并开出整改通知、整改记录单290余份,极大地加强了水务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机率。期间,笔者有幸起草《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12月8日施行),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水务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是安全执法检查的依据和力量之源
目前我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却无章可循。为什么这么说呢?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管理目前依照的仍是2005年6月22日水利部颁布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该规定虽然明确了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却没有负责执法的安全监督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责、监督方式、检查内容等具体规定,笔者考虑,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投资不大,工期不长,质量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管质量的也顺便管安全。所以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独立体系。另一方面是水利行业安全监管仍依赖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控,没有明确施工中安全生产的行政监督部门作用。2003年,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路提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建设发展的焦点集中“民生、民心”工程上,作为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领域,首先在学术领域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并逐渐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研究领域。如华南理工大学就率先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开设了安全工程课程。在此学术风潮推动下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风险识别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运用,安全生产不再是依附性的管理方向,并迫切需要从旧有的质量、卫生、环境管理等体系中解放出来。各行各业也需要建立一支专职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来面对日益庞大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长期以来仅靠合同牵制的施工、监理各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建设单位为抢工期等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比比皆是,更别说其中还存在的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况。运气好的不出事,运气不好的在以前施工单位花点钱也就偷偷了事,可现在要面对的是全社会的监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甚至牵涉到对行政政府部门的作为和不作为的界定,也就更加需要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专职的安全监督队伍行使政府职能,监督参建各方。因此就迫切需要立法出台来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相关内容。2009年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成立之初。工程安全监督人员去了工地有些无所适从:小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对违反安全管理行为能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为尽快上手,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参照相关部门如建委、市政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制订我们自己的检查表,加强对工地现场文明施工检查;一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做整改记录单、发整改通知书、局部停工、开会沟通、上报水务局通报。通过这些努力,短期内在水务行业形成一个监督管理的程序系统。可是作为一个监督机构,没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规程做后盾,没有了行业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就没有了长期工作的力度。管不到家管不到位、效果大打折扣。并且一度成了救火队、投诉箱,也就谈不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路。有鉴于此,为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为适应近年来城市水利发展要求。迎接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水务局党委下决心在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都没有对应出台新的水务或者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开展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研讨工作,弥补这一制度上的空白。今年年初,市水务局开始组织拟定《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办法》,目前已施行。该办法不仅明确了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构成与职责、工作规范,安全防护措施费的使用和具体安全监督管理内容与标准,更进一步将安全监督管理成果作为整个工程中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组成评价部分。结合安全评价、文明施工管理、安全目标落实等具体内容有机的对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监督。在这个办法出台后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也会采纳其它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好的经验。
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是保障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分级负责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区(县)水务工程
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属地管理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本市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各区(县)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市属工程和区属工程投资都逐年增加,“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谁收益,谁负责。谁说了算”的局面,通过具体管理责任的化分,进一步提高“齐抓共管”的成效、理顺责权事不分的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单位也比较多:按行业有建设口的、市政口的、城管口的、街道的,按行政管理又分为区一级的、市一级、省一级的,每一次的监督检查都有很好的建议意见甚至整改要求。检查组走后,谁具体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整改?除此之外,工地事故谁负责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谁负责总结经验?平时工地上有投诉谁去处理?这些工作就不可能靠市一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跟踪,各县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就需要明确一个部门来承担责任,只有责任在彼,才能力争在日常管理中面面俱到:有跟进、有督促、有落实。
二、分析水务行业生产安全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是预防风险、控制事故、落实安全生产零伤亡的有效措施
1.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一种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其管理客体的事故隐患与风险管理一样具有不确定性产生损失后果的特点。所以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就是项目风险的管理。
2.在确定水务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基础上对所有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制定预防机制标准化的应对措施。首先明确经常发生的安全因素,然后根据每个工地个体不同,施工技术重心不同再制定各个工地安全管理计划。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工地的主要目的是零伤亡事故的目标落实、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地上比较多事故问题也集中在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坍塌等方面。以前我们更多侧重于安全教育政策,侧重于三级人员教育、施工面的现场形象管理,其实这都是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回避风险、控制损失。笔者思考,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项目所有可能的风险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为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这种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采用感性的认识和经验进行专家打分,另一方面采用对各种类似项目的资料和风险记录的客观统计反复对照现场确定风险类型,最终形成一个标准化管理模式。其实各种具体风险标准管理都可以在操作规程中找出标准方法,比如触电中电线拖地的情况,那么按规定架高1.5米即可。基坑或者工作井围护,按标准设置上栏1.02米高,下栏50-60CM的围栏,踢脚石设置18-20CM来防止高空坠落。所以预防机制标准化工作的重心是初期判定风险类别。工程的安全隐患究竟会不会造成事故谁也不能肯定,因为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我们可以统统归于安全隐患的范围,在这里我们称为安全风险因素。但是我们却可以 预期各种风险出现的机率,比如4-10月在广州的防汛期就需要考虑的防洪排涝问题,那么就容易引发电焊时的触电环境管理、建筑坍塌等问题。同时水务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种类虽然多但也有范围性:比如没有多少危化品、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爆破案例也少之又少。尽管初期识别分析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但解决办法、应对模式却可以长期适用并推而广之,是可以在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中应用的。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类似于事前安全评价方法PHA的预防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单一水务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方案的系统性的识别、判断、分析研究,将工程的共性安全风险和特性安全风险识别,并拟订标准化应对方案,适时讨论修改,管理者才能真正掌握切实可行的安全监督计划,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的全面控制。
3.风险识别的步骤: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确认不确定性是否客观存在、制订所有风险因素初步清单、制订风险预测图、进行风险分类、建立目录。预测目标在施工中可能发生情况。
4.在风险识别后对风险清单进一步采用对照经验法(专家勘察现场、环境分析)、类比法,并采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指数评价法来量化风险量,制定风险量图:
5.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建立预防机制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主动控制安全风险,所以水务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不能采用一般风险管理可以采用的回避、分离、转移等方法,而只能是损失控制,这是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风险控制办法,具体应包括:
(1)预防和减少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的产生
(2)增强被保护对象抵抗风险的能力
(3)设法将风险与保护对象隔离
(4)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损失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032-02
1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方式和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是不同的,尤其是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不需要有详细的数据,或者是一些具体的定量化指标,且在安全指标上没有相应的具体数值,大多为安全文字分析和有关目标分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中的有关统计报表,也大多没有安全风险数据。虽然没有这些数据,并不代表企业就没有安全风险,且正是没有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安群风险管理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特用以中国海因里希的方法,分析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背后事故,并从中加以详细的挖掘和研究。
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的海因里希法则分 析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的海因里希法则,同时也叫海因里希安全事故法则,是一项在国外经过事故分析和处理得出的一条重要的经验,具体是一位叫海因里希的人,统计出50多万的事故并从中得出的一项结论,也就是300:29:1的海因里希法则,具体描述为企业有300个安全隐患时,就有29起安全故障,且在29起安全个故障中就有一起属于重大事故。
在不同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尤其是不同类型事故中,此比例虽不完全一样,但是这个统计规律却说明了一切,在不同的事故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比率的安全规律,电力企业要尊重这个规律,避免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同时,还要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而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重视事故在最初状态,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分析方法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的某一任务的安全管理和某种风险,而进行的一种定性或定量分析,然后确认风险的程度和性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安全风险的管控。海因里希方法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在日常的工程中进行不同事故的分析,并发现其内在的规律,也就是小事故在积累中导致中事故,然后再导致大事故发生。在这个海因里希方法的管理和应用中,最重要的是对小事故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将小事故控制成功,从而保证电力企业不会出现大事故。
在海因里希安全法则中,其管理模型是属于金字塔形,从各个组织和各业务部门的有利配合,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即决策层和管理层、执行层,有电力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决策层,以及有关负责人担任管理工作,对风险进行合理管控,设立风险管控室。其在执行层中,由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上令下达和执行工作,这种工作的风险管理流程有以下几方面。
3.1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
按照海因里希方法的思想和概念,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管理识别,保证电力企业识别出生产管理中的一些安全事故,按照长期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方法,对安全生产管理事故进行分析,并从中进行思考和构建管理模型,将事故分成几种方式,主要分为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以及电力安全事故等。
3.2 安全生产风险的具体态势预测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态势进行预测,运用各种模型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和预测,主要是根据风险管理人员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风险,然后按照相应的风险性质并掌握、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属性等,随后选择相应的风险处理办法。
此模型中,主要根据风险的态势分为几步走:先进行事故的大小确定,分析事故属于哪一类类型,然后按照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构建体系,并操作一些违章和不当事故划分,尤其是重大事故,或者是重要的人身事故等划分工作,这样保证了事故的风险态势预测的准确性。然后,再按照相应的条件进行统计事故发生的次数,利用海因里希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整体性分析和预测。同时,预测出风险的等级,风险越大,对电力企业造成的损失就会更加严重。
3.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防控分析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的防控主要是按照电力企业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还要参考一些外部环境,对自身企业的安全发展战略形成清晰的西路,并进行安全风险态势的预测, 将自身的风险确定和承受能力、管理等进行详细的确定。然后根据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有效结合,使得企业能够成功的防范这些事故,并处理妥当。
按照海因里希法则进行思考,将这种模型风险进行严格防控,不放过小事故,并一步一步抓起,拒绝出现大事故。尤其是在防范人事事故时,一定要提高电力生产安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学习一些安全生产作业,尽量减少或者不出现安全违规操作。同时,在电力设备安全事故方面,应加强对违规安全事故以及电网结构等方面的操作管理,分析和定期检查设备,将电力生产和电力负荷的分布了解清楚,防止电网等发生意外。
4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某市一家供电公司,主要是进行供电安全生产,并提供有关供电业务为主,供电公司在2014年2~4月中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主要对此段情况中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该供电公司出现了一系列的风险事故,尤其是在电工操作不当,生产中违规处理事故,并没有出现严重设备事故和电力安全事故发生。
供电公司在2014年2月的违规事故为2件,电力安全五级事件2件,一般人身事故0间,设备事故0件。在3月份违规事故为4件,电力安全五级事件为3件,人身事故为0件,设备事故1件。4月份违规事故为3件,电力安全五级事故为1件,人身事故为1件,设备事故为1件。
然后根据上述数据,进行计算小事故、中事故等的分析数值。并按照海因里希法则,按照统计原则进行分析,得出整体安全风险等级为2.27。从中可以分析出,此供电公司对于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视的,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减少事故发生率,且没有重大事故发生。
5 结 语
本文主要采用了海因里希的安全法则进行了分析,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做了详细讨论,并运用安全风险事故管理模式进行计算,从此模型中,可以分析一些人身事故、电力安全事故、以及其它设备事故等安全方面的情况,然后对这些事故进行详细的划分评估,并对其安全风险的大小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从而维护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开碧,申晓留,李哲,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J]. 黑龙江电力,2012,(4).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
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虽然近些年重大事故有所减少,但实际上落实一岗双责仍停留在纸面上,因此本文提出了“网格化”管理方法,即通过实施工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化”管理办法和本工程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密切结合,形成安全防护屏障,能够切实提高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成效,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努力实现“零死亡”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专职安全人员管理方法。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至施工现场,用活用好安全管理团队,明确安全管理专职人员职责,及时纠正现场安全隐患,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为轴线,健全并完善项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制度,落实“班组标准化”活动和“单元预警”的开展,重点发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用,不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隐患统计办法,以实现“大安全”为目标,调动来自上级主管单位、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和各类安全专职人员的力量,依托统一的管理模式,借助数字化的平台,按时间、类型、部位、环节分类,通过采集大量的安全隐患数据,最终达到熟悉安全隐患发生的规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1. 基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网格划分及职责
业主单位为一级网格,监理单位为二级网格,施工单位为三级网格,现场施工区域按照路、桥、隧分部分项工程分类,3个级别管理人员分别对应现场施工点进行管理。为明确一岗双责要求,将项目部领导班子划入三级网格,监理办路桥隧专监划入二级网格。
1.1 一级网格
一级网格人员由业主单位专职安全人员组成,落实业主单位安全管理职责,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的组织,编制网格管理方案;监督二、三级网格人员部署情况;组织所在区域的定期、不定期隐患排查和隐患分类、登记、销号;根据预警级别参加班前会;监督隐患整改情况等。
1.2 二级网格
二级网格人员由监理办安全监理工程师和其他专监组成,落实监理安全管理职责和网格管理方案;监督三级网格人员部署情况;对业主下发的文件、组织的活动进行贯彻落实;对所在区域进行定期、不定期地隐患排查和隐患分类、登记、销号,监督隐患整改情况,发现所在区域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立即要求该网格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业主;根据预警级别参加班前会;落实其他工程管理人员一岗双责,由安全专监和其他专监对关键节点共同验收;督促并参与三级网格的安全教育培训交底演练;监督施工单位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监督区域内的三防工作等。
1.3 三级网格
三级网络人员由施工单位领导班子和专职安全人员组成,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职责和网格管理方案;对业主下发的文件、组织的活动进行贯彻落实;领导班子按照领导带班制度对所在区域进行巡视,专职安全员须在所在区域进行值班,及时消除所在区域的隐患,对业主和监理检查的隐患进行整改;组织区域内的安全教育培训交底演练;保证区域内施工人员防护用品的发放,监督施工人员对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对各类设备和支架等进行验收;根据预警级别组织班前会,推行班组标准化,创建优秀班组;确保有效做好区域内的三防工作;发现人员违章作业,坚决制止,并有权在安全紧急情况下,要求停止作业活动并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安排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定期对所辖区域的消防器材、机械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如实上报生产安全事故,做好伤员抢救和现场保护工作,参与事故调查;策划部署所辖工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根据现场危险源分布情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每日向项目安全部长汇报所辖工区内的安全生产状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
2.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网格化管理应用
2.1 领导定点、全员定责
领导班子严格按照所属网格进行值班,强化对责任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指导,要赋予专职安全员相应管理权力;各级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岗位和个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晰责任主体,分解责任目标。
2.2 配置定量、监管定位
施工现场按照网格区域设立专职安全员值班点,要求采用简易防护棚等视界良好、便于回收的设施,值班点内须放置桌椅、防暑药品、饮用水、施工方案及简单图纸、扩音喇叭等物品,值班点设置“网格管理信息牌”,明确当日预警等级、值班领导、工区负责人及安全员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促进施工现场基层沟通交流;专职安全员至少每隔15分钟对网格区域进行一次巡视,要对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台设施设备、每个工艺流程逐一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并根据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风险辨识标准,确认等级,确定治理方案。安全专监每日对所属网格区域的安全专职人员部署情况进行巡查并登记,熟悉网格区域内的施工进度,及时开展验收工作,监督隐患整改情况,对安全隐患频发和隐患集中爆发时要组织施工单位召开现场会,研究解决办法。
2.3 培训定岗、信息定时
网格区域内每日召开班前会,“班前会”以网格区域为单位召开,蓝色和黄色预警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召集并主持;橙色预警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召集并主持,监理组安全工程师每周参加一次;红色预警由项目部安全部长每日召集并主持,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参加,网格区域内的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参加一次,总监每月参加一次,并以网格区域为单位做好每天班前会交底记录。
对每日排查出的隐患,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和安全专监上传至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的安全隐患模块,通过大量和长期的数据统计,发现隐患发生的规律,为今后的隐患排查提供可靠数据。
2.4 应急定制、奖惩定格
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体制、机制和编制,落实队伍、装备、物资器材,强化演练,及时处置事故,事故发生时,网格内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一安排事故处置;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奖优罚劣,每季度根据立功竞赛情况设立优秀值班点称号,对发生安全事故和突破控制指标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结语
实施网格化安全管理,是一项创新工作,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框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需要。网格化管理对于落实责任,一岗双责方面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真正的本质安全还需要各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