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02 10:15: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

篇1

采用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法。选定渭南高级中学两个班为研究对象,确定15班(66人)为对照班采用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得出课本结论,写出实验报告;18班(68人)为实验班,通过生物实验探究模式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教学。教学实验中,对照班和实验班的生物学由同一名生物教师任教。

2 实验过程设计

2.1 对照班教学过程

在对照班采用常规验证性实验教学法,即教师在讲解渗透装置和渗透原理的前提下,给出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条件下及清水处理后,应该得到的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然后播放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演示视频,并根据视频,在黑板上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内容。演示完成后,开始学生试验操作,教师在实验室中观察学生操作过程,适时进行指导,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质壁分离和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复原的情况以及液泡体积和颜色等的变化。学生实验完成之后,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得出课本实验结论。

2.2 实验班教学过程

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由于教师已对渗透装置和渗透原理进行了讲解,并且演示了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条件下质壁分离及清水复原实验,使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蔗糖溶液的浓度改变或者改用其他溶液可以吗?结果怎么样呢?本实验选用什么样的蔗糖溶液浓度?针对这些问题,实验班学生自主分组并设计了实验。

A组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B组使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C组使用质量分数为50%的蔗糖溶液,D组使用质量分数为70%的蔗糖溶液,E组使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演示实验步骤和要求来操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质壁分离和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复原的情况以及液泡体积和颜色等的变化。

3 学生实验结果及结论比较

3.1 对照班结果

对照班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实验步骤,重复实验过程,完成了整个实验的小组,所用时间为40 min左右,其中有几组获得了较好的显微照片,也有学生因不熟悉实验步骤而未完成实验,无实验结果。但课后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大多数学生思路不清,表达不够准确,只能复述实验过程,不能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2 实验班班结果

实验班实验小组中有少许组未完成实验,各组均完成本小组对应蔗糖浓度实验,并将小组最佳显微照片汇总教师操作平台,由教师整理后投影出来,供全班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班实验结果见表1。

四个小组分别选出了较成功的显微照片。

展示实验显微图片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组织其他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当地指导。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① 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同,实验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② 使用的溶液不同,实验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③ 液泡的体积、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实验班学生得出结论: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就不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就由于过度失水而死亡;用30%的硝酸钾时,由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在细胞开始失水的过程中,被选择吸收到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又吸水,所以发生的是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液泡内的色素不能通过原生质层。

4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4.1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势

生物学科中的许多定律和原理都是通过生物学实验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实验设计能力是学生实验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对比性实验研究表明,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在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以及提高生物课程学习效率等方面是可行且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实验可以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中认真实验、主动观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技能方面,驾驭教材和课堂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教学思考也更具有前瞻性。

4.2 教师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篇2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艺术生是区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历史教学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成为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艺术生需要有一技之长,因此高中阶段重点任务是学习音乐、体育或者美术等特长,这就使得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历史课作为文化课中的非主干课程,本身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艺术生大都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可学可不学,等高考前两个月再来学习和背诵还为时不晚,所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上,都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效果。另外,高中艺术生以艺术技能见长,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也很一般。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更具有深度和逻辑性,艺术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例如高中历史在讲述各朝生的重大事件时,往往会依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顺序对其做横向梳理,许多艺术生本来就对各朝代的先后顺序都掌握不清,高中课本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进行的这种横向梳理,他们学起来更是云里雾里,就这样艺术生薄弱的历史基础给历史教学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教师造成的。一方面,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对艺术生历史教学不够重视,认为所有的艺术生都只重视艺术技能而不在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态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给高中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的质量一般不高。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储备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当前学校和师生都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因此学校为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大都质量一般,这就使得历史课堂往往鲜有生动、枯燥无味,于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1.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发挥主导性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肩负着编写学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一系列重任,所以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提升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师德素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做好历史教学不断地积蓄资本。例如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提到“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了解“什么是简仪”、“简仪的用途是什么”等相关知识并将其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要培养“民主型”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校要让历史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课上多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真正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课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巩固所学,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效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艺术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历史教师要想对其开展好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兴趣需要,并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诸子百家”这部分内容时,一位历史教师为了培养艺术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艺术生加深记忆,精心设置了一个场景:“在一条很有名(名家)的大道(道家)上有一位儒(儒家)者,他左手拿着一瓶墨(墨家)水,右手拿着一本法(法家)学著作,这本法学著作里既不讲述玄妙的阴阳(阴阳家)之气,也没有高深的纵横(纵横家)之说,而是记载了一个农家(农家)中所发生的杂七杂八(杂家)的小事”。历史教师利用历史知识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快乐中好学历史。

3.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夯实艺术生基础知识

“授课―接受”式教学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学生则参与甚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这种理论灌输式教学大都存在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热情。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优化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努力丰富历史教学的手段,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的课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且易于对课件进行修改,这将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展开教学,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为艺术生授课时,还要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做好由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过渡与衔接,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方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教学。

三、结语

总之,虽然高中艺术生在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历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应对教学中的难题,历史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篇3

为克服传统教学“注入式”的弊端,我把学生自主阅读纳入课堂,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比如阅读,可以在新教材学习之前,也可以穿插在教学全过程中。要使学生阅读有实效,首先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我通过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系列问题或者设计成图表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允许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及时启迪学生的思维:或提出问题,拨动学生思路;或指点方法,授学生以解决问题的钥匙;或提出要点,为学生思维的杠杆提供支点……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结论。本人的做法如下:

教学过程:先理解文章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朗读课文,然后提问:“How many job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短文中提到了几种职业?) “What does Simon see them doing?”(Simon 看到他们在做什么?)由于书本上有插图,学生们轻松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然后深入提问:“Do you want to be a street sweeper?How useful are the street sweepers?(你会当一名街道清洁工人吗?街道清洁工人的工作是怎样的重要?)大多数学生谈到如果没有人做街道清洁工作,将会发生的困难局面。少数学生表示愿意当一名街道清洁工人。接着提问了关于花店女老板的一个问题:“Why does Mrs.Chen get up early?”(陈太太为什么天天早起?)学生们又一次活跃起来,告诉老师陈太太天天早起是为了到花市取鲜花;为了保证花店有新鲜花供应;为了将花卖个好价钱,多挣钱好养家;多挣钱可以扩大店面,做大买卖…… 最后提问:“When you grow up will you work hard?”(你长大后会努力工作吗?)这次学生的答案是非常一致的肯定回答。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主动地把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错误答案中求得正确答案。经常让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可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提高,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信心。

二、激励学生积极竞答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剂。没有主动地去思考便没有疑问,没有疑问便没有去解决问题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断定学生问题的对与错,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同时,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备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质疑、解疑。

学生的内部活动的积极性,是学好英语知识的关键。作为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如盼肯定、爱表扬、争优胜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对基础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竞答激趣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30分钟完成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利用剩余时间进行练习。课前我将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编成小问题,或授完课后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各小组的同学竞答。答完后对得分高的组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的赞扬、老师的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在《Women of achievement》一课中:

Step1: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sing this kind of song.

Step2: Ask the students write by themselves,follow to sing the song.

Step3:Listen the record about the song,for example,Proud of you,A place near by,Lemon tree,Moon River,Butterfly Kisses.

Step4:Let the students sing by themselves who have learned.

Step5:Let most of the students open their mouths to sing the music that they like.At last,I arranged a whole class for them sing a song,After singing,I asked all of the students to excellent students.

三、 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就像一棵树。思维本身就好像什么都不是,其实就是一种“迁移类比”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应引导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解决问题,产生尽可能多样、尽可能新颖、尽可能独特的想法和精简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Theme parks》一课中:

Step1:I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to the list of dates in Activity 1b.

Step2:I ask them to talk about the dates when things were invented with a partner.

Step3:I get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Activity 1b.

Step4:I check the progress,and then ask some pairs to act it to the class.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2-02

在高中教学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今年教育界也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任务,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探索。基于此,历史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准确把握培养的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此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探索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确立以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同时将学生的自我学习行为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历史,获取历史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历史教师需要依据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探索原则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从而提高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在目前,一般讲高中历史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历史教师需要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比如说,在高中第一阶段,教师需要考虑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引导性作用。在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二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地探讨和发现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从而解决历史问题。在第三阶段,高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历史思维能力也更加成熟,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使得学生可以进一步运用历史理论知识来认识和发现社会问题。

二、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策略

1.注重时空想象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更高。高中生通过教材的研读以及教师的讲解,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想象,然而对于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场合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的想象却较为缺乏。因而,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着重培养高中生的时空想象能力。想象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端正想象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健康的想象意识,才会有一个健康的想象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较强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来引发学生的想象。

2.注重评价能力的培养

所谓的历史评价能力的培养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观点的能力,对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思考能力。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古今外许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一个评价标准,教会学生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要求,对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示范性评价,避免学生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单化、系统化。

且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考试卷在命题中越发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基本考查。因此,高中生的历史评价能力也越发受到重视。高中历史学科能力不仅是历史学科阅读、阐述的能力也是历史学科评价的能力。基于此,历史评价能力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完善高中生历史知识结构、思维创新、阅读和阐述能力的一个基础。

3.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首先需要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因为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不仅是历史学习的核心,也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能力培养的重点。基于此,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需要整合历史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比如说,根据历史线索去整合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对于某一时期某一知识的联系有一个了解,从而形成条块状的知识结构。同时,历史教师也要依据整体性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注重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也要加强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得高中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构建。且在教学时,适当的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4.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现今,计算机技术已经被逐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问题场景、动态演绎思维活动的过程,能够让学生阅读、视听、思维想象全面发展,从而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教学效果。比如说,在讲述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作战图表、战争形势示意图直观的展现出来,同时播放一些经典片段,使得历史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教学时,让学生唱一些历史歌曲、编写社会史、家庭史、举办故事会等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5.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确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多是随着教师的思维走,被动的接受学习,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提高。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得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历史,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在问题场景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从而体验人物的心灵,直观的思考历史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对历史的学习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教师也需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三、结语

对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这样更有助于对高中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78-02

在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里,越来越呼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自己的学习, 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 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 是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 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课程对学生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以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教育进行死板的历史灌输教育,致使学生普遍对历史缺乏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促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能提升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探讨高中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自主学习

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知识需求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具体指向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 是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 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可含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完全自学,教师辅导学生自学,探究式创新性自学等[1]。

本研究中,自主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兴趣、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需要,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力;二是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和控制程度;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并达到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其衡量的三个指标是: 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学习评价的实现。自主学习者分为高自主性学习者和低自主性学习者,高自主性学习者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知道怎样通过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能够长期评价、量规自己的学习成就;低自主性学习者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难以掌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在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评价上,应将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教师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整体效绩的评价结合[2]。其实质就在于改变当前简单的以考试成绩为准的单一的、片面的评价方式。

2 高中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因素分析

2.1基于高中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其社会化的重要过程,相比于初中,学生们的思维、心理和身理等各方面都走向了逐步的成熟,并进一步熟知和认知了社会现实,现实与期望之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的过程,表现了一种成长过程的矛盾统一。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高中生能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科学性理论性更强,思维步骤更完整;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思维形式化高中生的形式运算思维已占优势地位;对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显著增强;思维的创造性提高。辩证思维迅速发展;高中生基本上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津绎、理论与实践等的辩证关系,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3]。

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思维品质发展的矛盾性可知,对于他们以不能像对待小学生一样的控制式教学方法及逼迫式学习方法,而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构建学习主体。而同时基于高中生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及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教师应该适当进行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发展,而不是在自主学习中停留于表现知识的学习,忽视历史学科内在规律及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上。

2.2基于历史教育的特点

从高中历史教育角度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6

二、利用参考答案进行有效评估

学生作完一道历史试题往往只是简单地对照参考答案,看看正确与否,或有哪些不足之处而不作深究,甚至参考答案存在问题也奉为教条不敢妄加非议,这已失去了利用参考答案的意义。有效地利用参考答案作好对解题效果的评估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评估审题能力

结合参考答案首先要评估审题能力。审题能力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审清试题有几问,特别是挖掘隐性问题。其次要分清问题的类型,一般有比较式问题、分析式问题、概括式问题、评价式问题等。第三是审清限定问题的条件有哪些,如时间、地点、人物、社会性质、基本事件背景等,对于一题多问既要注意其整体背景条件,又要注意具体问题的具体条件。第四是找出关键词,如要求能力的概括、比较、分析、评价等,要求解答的如背景、原因、特点、影响、意义等。

2、评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分析问题采用的方法有形式逻辑方法,如概括、抽象、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辩证思维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阶段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法等。要结合参考答案评估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具体问题要运用具体的方法。如比较式问题难在比较项的建立,事件的比较包括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特点、影响、性质等;人物的比较项包括所处时代、所属阶级属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这是分析构成事件、人物的要素而综合的结果。分析式问题主要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等,原因大体可分四类:按性质分为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民族原因、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方面的原因等;按原因的产生方面可分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按原因产生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主要次要原因、根本直接原因;按原因的时间顺序可分为历史原因、近期原因;影响意义可从历史现实的、局部整体的、积极消极的、近期长期的等方面分析。概括式问答题有分类概括(内容)、分段概括(时间)等。

对材料题的分析首先要读懂材料,其次是审清问题类型及限定条件,最后结合相关材料及历史背景用上面分析的方法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每道试题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但一般都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结合辩证思维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转贴于

3、评估对教材识记、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在正确审题和应用上面的方法对习题进行分析后,可利用材料和相关知识,组织符合问题要求的答案知识系统,而这一知识系统的构建依赖于自己对教材及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

历史学科一般的理解能力包括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对历史发展线索的理解、对基本历史进程的理解、对基本历史理论和基本历史分析方法的理解、对材料的理解、对图表的解读等。综合能力测试的历史学科理解能力包括学科内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是指人们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历史认识者主体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4、评估行文能力

具体要求答案结构要有逻辑,概述事实要全面,语言表达要准确,文字书写要整洁。逻辑性即行到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层次清楚,线索分明,要点明确,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全面性就是要语言精练,概括全面,抓住本质的东西合理进行分析概括,不要空话连篇、套话成堆,切忌借题发挥、节外生枝。准确性是指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文字准确是指观点正确、史实正确,尽量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条理清楚是指行文时或按时间顺序、或按方位次序、或按内容属性、或按比较项目等,有规律、有顺序地作答。书写整洁性是指文面整洁、干净、文字工整。

5、评估分数

篇7

现阶段高中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记忆来掌握相关知识,他们普遍认为“背”是学习的法宝。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是规范的教材内容。这种学习方式虽然也可以学到东西,但手段单一,对知识的掌握也主要停留在教材和教辅资料上,就总体来说这种学习方式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第一,使学生对历史提不起兴趣,对考试也是讨厌至极。四十五分钟的历史课对高中生来说几乎就是一种煎熬。第二,学生靠死记硬背记住的历史知识,往往会因复杂的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背得快、忘得更快。第三,被动学习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第四,这种学习方式长时间运用会让学生形成“唯书至上”的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高中历史学习方式的优化策略

1.运用科学性学习方式进行优化。

高中历史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由来、现状和趋势,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形成基本的历史意识。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合理、有序地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科学性是优化历史学习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运用科学的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引导学生自觉调整和转变历史学习方式。

这里学生一定要明确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自己的事,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机械性记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想要适应今天的社会就应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历史学习观,要主动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要以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过程中去。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发现历史其实并不难学,而且还很有意思,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不断增强、学习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3.用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影响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众多因素中,教学方式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历史教师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地教学,课堂提问以课本标准答案为主,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考核,那么学生也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从这个意义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要重视教学方式的优化。

三、利用历史活动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利用历史活动课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历史活动课是让书面上的历史上“活”起来,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表现出“我想学,我要学”。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自己为什么学习、要学到什么、要怎么去学等问题能主动思考,即在每堂课前,学生自己就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做好学习的准备,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2.利用历史活动课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首先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想往下探究的欲望。这就必须选择学生较感兴趣的题目开展活动。探究应从发现问题开始,然后多方面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会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才智。由此可见,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转变那种坐等答案的学习方式。

篇8

一、强化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现实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

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明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和必须性,防止“和平演变”;为了使历史教育在社会政治中显露效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认真思考:如何使我们的高中生能够正确分辨对一些基本历史问题的认识错误与否,就需要强化对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像传统的历史教学那样,只注重掌握知识,强调重复现成的结论,而不要求掌握形成这些结论的思维方法。高中生被动地接受历史教育,将教材中科学的认识结论变成教条来背诵,而没有经过个人的思维过程。没有经过个人独立思考而获得的思想观念,不会成为坚定的信念。

历史事实表面上既不带有思想,又不具有意义。只有经过人们的解释说明,历史事实才获得思想和意义。而人们又总是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某些理论前提和概念出发来理解一件事实。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头脑中的理论和概念也在形成过程中。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完成讲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而且应当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认识历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变成高中生思维的定式,使经过历史教育的对象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独立性和一定程度的批判性。这是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

二、培养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决定的

历史学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历史事实,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研究历史是没有绝对客观主义的。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接受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但是,掌握基础知识并不能保证达到提高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和爱国主义觉悟的目的。要使历史教育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强化对高中生思维活动的培养。只让高中生多次机械地重复现成结论,或者重复教材所划定的思维模式是达不到这一目的的。从学习历史中升华出社会理性、思想觉悟以及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除了情感成分外,主要来源于对历史事实的独立思考。而这种思考的认识工具则应当是历史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表现于发展人类的思维方面。发展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是开发我们整个社会智能的前提。历史学科对形成高中生科学思维方式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辩证思维的普遍规则都应用于历史学科之中,全面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更是在本学科得到体现。历史教材的知识内容已经向高中生提供了发展历史抽象思维的材料基础。中学历史教育阶段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三、更新教学观念是重视培养和发展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

当代教育思想要求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强调培养创造性思维。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高中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是教育思想落后的一种表现。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放在主导地位,这样才能变高中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应该抛弃早已过时的“记忆教学论”,而把着眼点放在不囿于现成知识的传授,主张培养更高水平思维能力的“思维教学论”上,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中只要求高中生掌握书本中的历史事实及其现成结论,而不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获得与现成结论相符的思想认识。避免把本来思想内容丰富的历史科学变成“死”学问。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告诉青少年历史发展的真理是必要的,但引导他们掌握认识真理的钥匙更重要。因为他们走上社会后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了解历史,用哪种认识方法去分析、思维,比他掌握了多少现成的结论更重要。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思维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发展起来的。历史教育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就失去了历史教育最有价值的成分。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可能达到使受教育者终生受益的效果。重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还能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

综上所述,只有强化对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在遇到不管是历史问题还是现实问题,都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分析,尤其在边疆地区,能够正确认识正常宗教活动与利用宗教进行分裂活动的本质区别,强化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决心和使命感。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化对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间题,培养其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4

与传统的高中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引导,因此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一方面要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记诵学习方式,在积极思考与串联学习中不断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客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视角综合评价国内外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事迹。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一方面要改变旧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以专业的视角和学习经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范围,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自主学习,是偏重学习者对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的自我监督与自我调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往往有着重要的调整和提高作用。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自主学习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深度延伸,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自己学习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历史成绩。因此,高中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一方面需要进行自我审查,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自我预知,在自我学习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自我的学习效率。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在教授每一章节的历史知识之前,往往会鼓励学生提前进行章节或者重点内容的预习或资料的搜集。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主要呈现的就是自主学习的模式,他们通过各类学习途径或工具搜索多样的历史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与资料的选择和整理。这一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搜集选择历史材料的能力,提高辨认的技巧;另一方面高中生们还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与探寻,发现问题,进而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或讨论,集思广益,继而得到最佳和最广泛的历史见解,进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其次,高中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还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纵向和横向的认识,继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快速有效的理解和回顾,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历史教师在教授近代史的的知识点时,学生们往往需要从丰富的知识储备中寻找到各类或运动,提高对历史知识点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认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是推动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值得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促进。

二、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前文主要探讨的是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对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除此之外,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自我学习的动力和乐趣,进而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既是对前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延伸,也是保证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优质化。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历史事件等细节上。

首先,高中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有针对的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极大丰富和拓展课堂上所要教授的历史内容。学生们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活动的学习互动方式,能够充分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和气氛。另外学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历史记载和资料,得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客观的认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往往会在教授新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鼓励和督促学生们深入课堂讨论和课堂活动,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在班级上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其次,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一方面除了自身对自我学习的要求和监督的提高,还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自主性学习得到的相互借鉴与共同提高。在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基础之上,高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基本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为了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性学习,历史教师往往还会通过布置小组任务的形式,锻炼和提高高中学生的相互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所以,这样的小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极大调动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们对历史问题的综合认知。

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一方面是教授学生们了解和记忆相关的历史史实,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另一方面还在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历史学科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因此,学生对历史的自主性学习也能体现出学生对自己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

篇10

要使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阅读法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高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进行广泛的阅读可以对高中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培养

阅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大量的阅读,了解许多历史方面的常识,对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1.历史的学习要求高中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进行博览群书的教学方式,对理解课本知识非常重要,能够从历史的观察以及思考中,对解决现实的问题具有启发作用。

2.在高中的学习阶段,高中生要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历史教师要对高中生在阅读技巧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让学生对阅读的规律进行掌握,积累历史的资料,让他们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阅读的教学方法对高中生在心理方面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高中生的思维已经形成了抽象的概括性以及进行辨证的逻辑思维,可以对综合性的材料进行分析。因此培养高中生的阅读习惯可以让他们把现实和理论进行结合。

二、实施阅读法的教学方式,可以转变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要求学生具有搜集以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历史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着重的培养,可以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是:高中生对历史知识非常的匮乏,因此实施阅读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阅读法的实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对历史学习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以及策略。具体表现在:

1.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历史

要充分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在历史的教学中联系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这方面要做到:(1)对历史的课堂内容进行优化,创造一种非常轻松的学习的环境。(2)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学习的氛围更加愉悦。

2.对高中生的阅读效率进行提高,提高阅读法的效果

历史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法进行正确的指导,训练学生进行高效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对高中生的阅读进行培养:(1)将历史的知识编写成教学的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阅读。(2)学生要善于动笔。(3)阅读的过程分为:粗读、选读以及精读三个。同时,历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反馈,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查。经过教学证明:阅读的教学方法对高中生在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4)教师的正确引导。由于新课改看重历史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对现代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要培养学生进行搜集以及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学生之间进行历史知识的交流,促进历史的学习。

结语

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进行的阅读的教学方式对高中历史的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教育上的重大的改革,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的方式,恰当的运用好阅读的教学方法促进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使高中的历史学习为高中生所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篇11

一、目前高中生历史学习的现状

笔者对所在地学校――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班756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对历史学习充满信心,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现在成绩优异的人有74人,占总人数的9.8%;对历史学习信心不足,有一定方法,现在成绩一般的有161人,占总人数的21.2%;对历史学习没有什么信心,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现在成绩较差的有521人,占总人数的69%。从问卷调查的数据中反映了两个重要的问题:

(1)从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看学生历史学习存在的问题。①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者则废。”而在问卷调查中,只有213人经常有预习的习惯,仅占总人数的28.1%。可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有些学生偶尔做到了却不能长时间坚持。②课堂上学习方式死板。 因多年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思考,不会动脑筋。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79人曾经对老师所给的答案产生过怀疑并向老师提过问题,只仅占总人数的23.6%;经常和老师交流自己看法的人只有57人,占总人数的7.53%。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对问题的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③课后缺少必要和及时的巩固和复习。在问卷调查中,只有213人有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占总人数的28.7%。可见很少有学生能自始至终做到这一点。这样不良的学习习惯日积越累,最终将严重影响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

(2)从学生的考试中看存在的问题。①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不能够认真审题,粗心大意,以致丢分;②答选择题时技巧性不强,不会运用求同排除法和求异排除法等方法,得分率较低;③答材料题时,很多学生习惯于先读材料再看问题,这样很容易被材料牵着走,很难获取有效信息;还有些学生答题时不看材料,完全脱离书本,答题仅凭感觉;最后在总结答案时部分学生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词不达意;④答问题时,审题不清,看不懂问题答案;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知识学得过死板,灵活性方面不足等。

二、解决高中生历史学习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重视历史知识的意识,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立足书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书本上和考纲上要求的每个知识点,包括书上的图片、引文和下面的注释。

(2)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①做到学习的有序性。学习要牢牢抓住预习、上课、复习和考试几个环节。循序渐进,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积累所学知识、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掌握学习的技巧性。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精神。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历史事件要纵横联系。如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进行比较,将三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其次,指导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知识:如制作历史简表(我国古代朝代简表、列强发动的五次简表),编写历史提纲(美国独立战争进程表和法国大革命进程表),制作中外大事比较表(如维新思维和启蒙的比较)。最后,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要求学生将教师上课所讲的知识要点,自己平时学习的心得感悟,参考资料上的精华以及自己试卷上的错题和解法记下来,并时常翻阅,不断巩固。③做到学习的系统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结构,做到知识的点、线、面相结合。如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四个点,那这些就构成了一条线―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这条线和社会主义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这两条线就构成一个面―世界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