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子政务的方式

电子政务的方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02 14:40: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子政务的方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子政务的方式

篇1

2 新媒体时代电子政务所面临的挑战 

2.1 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鸿沟”现象 

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使用新媒体技术让整个社会群体的信息流通量和所接触信息量增大,受制于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行业、群体、地区、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很大差异。随着新媒体技术更新替换周期愈来愈短,其趋势可能是“数字鸿沟”不断加深。在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在最先执行电子政务的这批公务员中,他们经历了从“窗口式”手写时代到单机录入时代,再到网络时代。有不少年纪偏大或学历偏低公务员不能熟练掌握操作计算机系统技能,随着媒介的更替,将让他们在技术上、信息上的欠缺更为严重。 

2.2 我国现行电子政务存在问题 

(1)形式单一,内容不全。按照国家电子政务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各自相应的门户网站,但很多网站只是把“窗口式”实体政務、相关的文件、信息及政策等放搬到了门户网站上,违背了国家在开展电子政务初衷即对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充足和再造。近些年,这种“照搬式”做法有所减少,网站上也设置了相应的便民、利民的服务栏目,但好多都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特别是地市级政府网站。随着“两微一端”的兴起,应政策要求,相关部门也申请成立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但很多只是“面子工程”,并没有实实在在起到为民服务的作用。 

(2)重技术,轻发展。很多部门为了迎合上级要求,申请大量资金投入网络硬件建设,追求电子化、网络化办公,但在政务上未能提高行政效率。一味把电子“政务化”,而不是在实质上将政务“电子化”。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在于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加大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无疑为财政增加负担。 

(3)缺管理,少统筹。很多部门没有一个明确对电子化绩效评定标准,很多人不知道该往哪出“使劲”或者为何种目标而努力,造成未能提高实际效果。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或者管理组织来统筹电子政务对新媒体发展规划,工作岗位上遇到新事物、新问题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重点。 

2.3 信息舆情不易把控 

电子政务从“单机时代”到“最初的互联网时代”再到“新媒体时代”,内容和形式也随着新技术的注入与现存人员的努力而实现一定程度的政务电子化。新媒体对电子政务带来益处的同时,其信息碎片化、话语匿名性等特点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完全打破了地域、时空的局限,它传播信息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自由、平等、灵活。因其在虚拟、机器面对机器、键盘面对键盘的拟态环境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的发言权与参与权在此被极大放大,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会舆论的平台。不会因为惩罚。新媒体环境的下,更具有匿名性、平等性,人们可以较大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在这个信息充斥的大环境下免不了因自身素质、知识背景的欠缺或网上一些动机不良的信息的误导而发表不当言语,而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或带来不利影响。 

3 新媒体时代电子政务发展的三个方向 

在互联网从Web1.0到Web2.0的跨越过程中,新媒体的发展是现实和虚拟的融合,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每天都会有着各种各样新技术的产生。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实时、交互、共享、个性化等特点,让人们在信息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政府行政在这样一个时代下造就了电子政务的出现,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使政府行政有了新的发展活力与生机。 

3.1 特色化政务,建设“无缝隙”政府 

新媒体采用较为先进的传播手段,赋予电子政务能够提供更加个性、特色化的服务。随着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用再像传统媒体时代固定的“传-受”模式来接受限定的信息。信息传播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情况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每一个个性化服务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特色。电子政务在与新媒体的结合过程中,大众在电子政务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行政人员根据大众的需求和选择从大局出发来统一规划、执行政务。 

目前来看各级政府大多都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微信、微博,但各个平台的运营用心程度仍欠缺。政府执政的宗旨是“为民服务”,电子政务亦是如此,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应在设定电子政务服务内容方面应实际考察人民需要,结合当地发展情况量体裁衣式地设置服务栏目,要让政务“特色化”,即个性化、贴近化、生活化,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尊重民意、以民为中心,打破官僚主义中的层级距离,实现政府与人民的“零距离”“无缝隙”。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所利用新媒体的各个功能和人民使用情况。现在政府利用的新媒体无非是“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客户端,政府工作人員要充分认识、安排这三个平台的功能及作用。 

微博在电子政务中起到公开信息、与人们进行公开或私密地互动交流。微信既有与微博同等功能的共享信息和互动交流也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政务微信也是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热门平台。微信使用普及度高,只要有手机者几乎都有微信。此外,其公众号的运营管理者可以在互动栏里设置自己的服务栏目,此点不仅有集合门户网站的优点,而且订阅用户可每天收到运营者所的信息,留言评论运营者也可在后台即时看到。 

客户端集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的所有优点外,它所设置的服务栏目不受中间运营者的限制,更具政务特色化,但人们要下载客户端才可使用,其客户端下载人数也限制政务客户端的发展。政务客户端目前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强制性订阅,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吸引人们下载关注的主要引力是其内容的质量,便民、利民、专门为百姓量身打造的客户端,谁不喜欢呢? 

3.2 民主化政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建立在“无缝隙”政府的基础之下,量体裁衣的基础性设置给人民提供一个交流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反馈的一个平台。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慢慢从“传播者中心论”转变到“受众中心论”,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不是“灌输式”传播的接受者,而是敢于质疑一切的“受-传”者。电子政务不能再像建设初期那般把实体政务照搬照抄到媒介上,而是要把实体政务业务重组与再造,打造一个政务民主化的“服务型”政府。 

3.2.1 要尊重人民的知情权,以“民”为中心 

新媒体的使用促使人们加深了对权利的认知,增加了政治参与度,但政府与民众在网络时代的信任感不比从前。一方面出于防止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遮蔽或推迟部分信息的;很大一方面是造谣者的动机不纯,故意挑拨是非;还有一部分是政府机关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故意隐藏信息。 

对此要以“民”为中心,加大信息的透明度。在建设民主化政务,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政府办公人员要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对信息隐蔽把控上要在不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告知大众发生了究竟什么。全化政务新媒体服务内容,对公众关注度高、对百姓利益大的业务要重点服务 

建设。 

3.2.2 加强政府新媒体工作人员的新媒体素养 

政务人员要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政务新媒体工作的政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新闻传播者素养。政务新媒体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播公开信息,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是新闻的关键要素,一旦失去,那么不止是人民的信任丧失,还有可能造成政务事故。熟悉新媒体使用技能,整合服务资源,深入开发、利用新媒体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实时互动,能够较好地提供点对点服务,让服务更加全面化。 

3.2.3 为人民服务,自觉、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接收政务信息,实现政府部门办公的公开、透明。此外,新媒体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功能使用实现对政府部门的监督,防止他们滥用职权,更好地保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电子政务在新媒体时代极大限度地实现了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实现从政绩在纸上到政绩在网上,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也是政务民主化的体现。 

3.3 智慧化政务,实现政府行政效率最大化 

高新技术的出现让新媒体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高级阶段就实现政务的智慧化,产生智慧政府。智慧化政务极大地省去繁琐的办事步骤,也为政府省去了大笔的资金费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建立在“特色化”“服务化”之上。 

3.3.1 数据库的集合 

新媒体时代下的电子政务并不是一座孤岛,特别是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的发展得今天,信息产生得无比迅速与繁多。政府在电子化政务中也会产生各种数据,把这些数据带有前瞻性地整合形成一个数据库,再把这些数据有针对性地统计从而得到不同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针对不同社会上的人们进行针对,来实现政务的有序和高效发展。 

3.3.2 公共设施的智能化 

政府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建设“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政府”先行,才能带动全面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建设。政府智慧城市让公共服务、安全、应急设施等智慧化,构建了智慧化服务,与此同时也构建了智慧化政务。在智慧化政务中,公众通过新媒体来解决问题,比如,某地发生火灾,公众通过拍照、视频或者定位到政府新媒体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再去处理。 

3.3.3 新媒体平台的智能化 

智能聊天机器人在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也为电子政务的智慧化提供了一条智能路径。智能聊天机器人通过训练和匹配来实现工作,能够用相应的语言智能地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智能问答是未来智能化发展中人机交互的一个主要方式,目前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电子政务在实体政务中受工作时间的限制不能为公众提供24小时的服务,智能聊天机器人在政务新媒体平台上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通过提前设置好的答案内容来回答公众的问题,在平台上设置智能服务和人工服务两种选择方式来进行政务执行,公众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服务方式,极大节约了政务成本。人们利用它可以平等交流,政府部门也可以直接听到老百姓的诉求,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 结束语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不断被重塑,电子政务与此同时也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和要求,从最初的单向的政务信息传播到而今的在线服务,再到未来更为高效的政务办公。特色化、民主化、智慧化政务的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高效政府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政府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通过智能化、数据化、现代化的平台来实现政务办公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王斌.基于新媒体的基层治理创新路径:以城市社区为考察对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6):99-106. 

[2]臧超.政府新媒体背景下电子政务微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35):207-208. 

篇2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整合,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跨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博士)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迫切需要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服务是一个复杂系统, 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用户、服务内容、服务过程、信息源。

1、电子政务与地方中小企业的双向沟通模式:电子政务的核心是将传统的政府办公模式转变为政府办公的信息化,通过政府与企业、社会公众关系链接方式的变化实现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的变化,提高企业效率,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企业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电子政务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电子政务的双方渠道的畅通与否的影响。以中小企业对于电子政务供求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实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双向沟通模式的技术层面(图1):

双向沟通的模式技术支持层面:要求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完整的“一站、两网、四库”。即政府的门户网站;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以及人口基础信息库、企业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撑层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发展。

2.1政务内网的建设优于政务外网的建设。从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化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我国信息化的过程要求“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的发展”政务内网的建设是政府信息化的关键,所以从发展历程来看,政务内网的建设先于政务外网。

门户网站是政务内网的一部分,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我们可以搜索到各种类型的门户网站,其显示的服务类型和服务功能比较齐全,而政务外网尤其是企业网站的建立落后于政务内网,以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为例,通过门户网站搜索到中小企业中随机抽取的103企业中,大多数中小企业无独立的网站,采用通用网站的有59家占到总数的57%,而拥有并在通用网址上电子邮箱的企业仅有25家,占总数的不足25%。

2.2中小企业的门户网站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不协调

以河北省旅游网作为门户网站来研究其对于河北省的中小旅游企业的服务内容和功能,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分析河北旅游网作为河北省旅游企业的门户网站之一,设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齐全,从信息的提供到企业与旅游行政部门的网络业务处理,几乎囊括了旅游企业简单服务到网络办公的详细流程。但是双向沟通的效果不明显,以导游年审培训和考核为例,企业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完成一部分的业务,例如培训指示下载,培训试题的上传,但是磁卡的办理任需要旅游行政部门和企业面对面的业务流程。在其提供的服务项目中,有些项目无实际服务内容,如旅游统计。

2.3门户网站信息库信息简单,不能满足双向沟通的需求

信息库的建设和完善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要求。政府和企业的双向沟通能否顺利进行对于信息库的技术要求严格,在电子政府必备的“四库”中,人口基础信息库和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建设得比较完善,并得到及时的更新、企业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在许多门户网站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政府建立门户网站处于全面性的考虑,涉及的内容和服务项目齐全,但是支撑该服务项目的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影响到政务的具体实施。以河北旅游网的旅行社信息库为例,该信息库包含的205家旅行社中,81%的旅行社打开链接显示无任何内容19%的旅行社仅有简单的内容介绍,可以搜寻到联系方式的更是寥寥无几。

3.政府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功能特征

3.1从服务内容来看,中小企业以获取静态信息为主。静态信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传统的政务流程相比其优势表现在:(1)改变了原有的市场范围,引起供求市场的变化。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将市场拓展到国际范围。(2)为中小企业节约成本,

篇3

1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1.1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政府电子网络构建做的比较好的,是美国、新加坡,还有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其中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公认做的比较好的,也最具代表性。美国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是1993年,由副总统戈尔提出一个国家资讯规划,国会通过了方案,提出到2003年10月,政府机构要逐步消除市场化办公,并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电子化的在线交易。为了推动政府信息化,美国在推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甚至通过总统命令这样一种形式来规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比如1997年12月,克林顿了一条命令,要求政府的信息不是根据机构进行组织,而是根据用户可能寻找的服务,或者是信息的类型来组织,即政府要帮助公民一站式地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

在应用领域方面,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开始时,也不是全面出击,而是重点突出应用。但是这些应用是有选择的,在推动电子政务应用时,更多关注的是政府对社会、对企业的服务,对公众的信息服务。美国确认了重点应用:建立国际性的贸易资料系统。建立政府部门的电子邮寄系统。这是美国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最初确立的一些重点应用领域。

1.2欧盟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欧盟15个成员国目前绝大多数都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按照欧盟提出的目标,这15个国家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方面是统一步调的。他们提出在15个欧盟国家内部,重点或者部分推动20项几乎全部是面向社会的具体应用。具体来讲,有12项是面向社会成员个人的,有8项是面对企业的。而且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欧盟15个成员国大体都要能实现这20项应用,也就是说这20项具体应用都能在网上办理。通过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概况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化的力度,推动电子网络政府的建设,说到底他们的本意是要提高本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2当前我国发展电子政务存在的困难

从政府管理体系和机制方面看,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电子政务应用体系的构建受制于庞大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或者说,行政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构建的复杂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构建,绝不能过于简单,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这是因为政务管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级政府都设了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职权,各自行使独立的权力,但是他们又绝不是孤立的一个系统,它要左右配合、上下连动,这是政务管理,政务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企业运作的重大差别。在美国,大体是自由市场经济,这个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管理的模式总体是管理的比较间接,很少直接管理,而且各个政府部门的设置也比较粗放,不像我们机构设置的那么多,那么细化。美国是一种比较粗放的机构设置,我国相对的是一种细化的机构设置,在这样一个大布置的行政管理体系下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②如何改变传统政府的政务管理流程和程序。我国的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现在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变这套传统政务流程是相当难的,而这个流程不改变,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不适合、不符合信息化的要求,所以政务信息化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要对传统的政务流程进行重新构建,这是比较复杂,也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③如何改变公务人员的管理行为。公务人员在长期的传统政务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一种观念、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要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按照信息化的手段使他们的行为、观念能够适应电子网络政府要求,两者之间应该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如何改变公务人员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能够适应电子网络政府管理要求,重要的在于公务人员管理理念的转变,只在管理观念转变了,管理行为才会随之改变。

3西方电子政务发展得到的启发

吸取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构建电子网络政府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①要关注应用,首先在重点应用领域进行突破;②要立足服务,面向全社会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③要循序渐进,政府及各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府”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建设。

(1)国家要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重视的问题应是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以此来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的发展。国家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努力贯彻落实。规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电子政务作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其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党政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的调整和协调。这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从而能够对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强调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以及在一定的整体规划下进行,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地追求硬件设施的先进性,而是强调未来的可连接性和整体布局、应用的合理性,否则就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偏离了方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

(2)建立功能完善的政府信息网络信息库。政府信息化实施的基本条件,是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整个社会所需要决策的数量越来越多,政府决策的负担越来越重。在信息社会中,政府更开放,公众的参与性更强,决策更趋科学合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检查更具体直接。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①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经济结构、信息系统及社会文明的其他特征相适应;②建一条能将所有部门连在一起并让它们协同工作的安全的政府内部网和中央数据库;③提供满足公民特殊需要的服务,公民能够从网上方便、安全地得到这些服务。

当电子网络政府逐步构建完成之后,政府的网上应用会越来越多,如此便会产生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在建立电子政府的初期,应对数据库的建立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要加强政府各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从而既能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又能互相连接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3)建立和维护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的建立关系到实际的应用,是发挥整个电子政府的功能的一个具体表现,在电子网络政府建设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一般应与数据库的建立同步或更早一点,但它也必须在信息数据库系统建立得比较完整之后才能发挥其作用。应用系统的范围较之数据库系统更为广泛,使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工作协调和内部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政府对城市和社会的管理工作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

电子网络政府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可能会影响整个政府存在的形态,这对于传统政务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过去、行政管理人员实际更多是一种管理职责,那么未来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公务人员逐步要成为一种知识管理的提供者。

参考文献

篇4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化钠的水解S2-+H2O=H2S+2OH-

(B)Al2S3投入水中2Al3++3S2-+6H2O 2Al(OH)3+3H2S

(C)加热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 +3H+

(D)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Al3++3H2OAl(OH)3+3H+

解析:(A)项中S2-的水解是微弱的可逆反应,且以第一步为主,正确的产物是HS-+OH-。(B)项Al2S3投入水中发生强烈的双水解反应,反应较彻底,正确的应为:2Al3++3S2-+6H2O=2Al(OH)3+3H2S。(C)项在加热条件下,能促进Fe3+的水解,不能用“”,且制得的Fe(OH)3胶体不能标“”符号。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对策: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时要注意看等号()、可逆号()、箭号(、)是否应用恰当。一般离子方程式和制胶体用“”,另外要特别注意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常温下发生单水解的盐,由于反应较微弱且可逆,离子方程式中不写“”,用“”,不标“”或“”箭号。

(2)加热条件下发生单水解的盐,由于加热能促进水解,一般不写“”,应写“”,要标“”或“”箭号。

(3)多元弱酸(或中强酸)跟强碱组成的正盐如Na2S、Na2CO3、Na3PO4等水解时,其离子方程式可分步写,也可只写第一步,但不可多步合为一步写。

(4)能发生强烈双水解反应的盐,如Al3+与HCO-3、CO2-3、S2-、HS-、AlO-2,Fe2+与HCO-3、CO2-3组成的盐,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中,不写“”,应写“”,要标“”或“”箭号。

(5)能发生较微弱的双水解的盐,如CH3COONH4,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中,不写“”,应写“”,不标“”或“”箭号。

考点二、几个守恒有没有遵守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H2S 2Fe3++H2S2Fe2++S+2H+

(C)H2O2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2MnO-4 +7H2O2+6H+=2Mn2++6O2+10H2O

(D)铜片与稀硝酸反应Cu+NO-3 +4H+Cu2++NO+2H2O

解析:(A)项错在H原子不守恒。(C)项错在电子得失不守恒。(D)项错在电荷不守恒。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对策:

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原则加以配平,因此,在分析判断时还要注意所给离子方程式是否遵循“三守恒”。

考点三、化学式拆与不拆原则

例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3+2H+Ca2++H2O+CO2

(B)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2-3+2H+H2O+CO2

(C)Cl2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Cl2+2OH-Cl-+ClO-+H2O

(D)Ca(HCO3)2溶液与盐酸反应HCO-3+H+H2O+CO2

解析:(A)项错在将弱电解质CH3COOH写成离子形式。(B)项错在将微溶物碳酸镁写成离子形式。对于(C)项,石灰乳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也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该反应只存在化学方程式,不存在离子方程式。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对策: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首先要解决的是反应物、生成物的“拆”与“不拆”的问题。因此,应注意:

(1)离子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Cu与浓H2SO4的反应、NaCl固体与浓H2SO4制取HCl的反应、Ca(OH)2与NH4Cl取NH3的反应等均不存在离子方程式。

(2)单质、气体、氧化物、固体、难溶于水的物质以及弱酸(CH3COOH、H2S、HClO、HF等)、中强酸(H3PO4)、浓硫酸等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3)对于弱碱氨水,作为反应物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较大时,写气体分子式NH3并标“”符号,否则一律写NH3·H2O。

(4)弱酸、中强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2PO-4、HPO2-4等一般不能拆开书写,只有强酸的酸式根离子才可写成电离形式,如HSO-4可写成H+和SO2-4。

(5)对于微溶物如Ca(OH)2、Ag2SO4、CaSO4、MgCO3等,作为反应物时,若处于稀溶液则写成离子形式,若是浊液或固体则写成化学式;作为生成物时,一般用化学式表示,并标出“”符号。

考点四、反应物与生成物要对应的几条规律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2Fe2+2Fe3++2Cl-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C6H5O-+CO2+H2O2C5H5OH+CO2-3

(C)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Mg2++2HCO-3 +Ca2++2OH- =CaCO3+2H2O+MgCO3

(D)在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Ca2++2HCO-3 +2OH-CaCO-3 +2H2O+CO2-3

解析:(A)项由于还原性Fe2+>Br-,又Cl2过量,Fe2+、Br-全被氧化。 (B)项由于酸性H2CO3>C6H5OH>HCO ,HCO 比C6H5OH更难电离出H+,反之可知C2-3O 结合H+的能力比C6H5O-强,因而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只能生成NaHCO3,与通入的CO2的量无关。(C)项由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小,故生成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对策:

(1)考虑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以及溶解度等的强弱大小,要符合“强者先行”原则。

篇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物联网、云技术给我们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信息化产业下的各种产物。我国政府系统已完成从传统办公模式到信息化电子办公的过渡,从中央到地方的绝大部分政府事务性工作都能通过电子信息平台来完成,提升了政府的办公效率。而且,政府的监督、管理工作也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示,促进各地方政府更加高效的为人民服务。电子政务良性发展给我国政府及人民都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现阶段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大部分仍停留在办公自动化、流程网络化,通过整合大量数据进行辅助决策的系统还处于萌芽状态。

1 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管理信息系统演变而来,它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决策方案的工具。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集合了管理学、统计学以及社会学等理论学科的精髓,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辅助政府管理者进行某项方案的决策。它的设计结构包含信息整合、运作模型设计、知识与信息处理等主要部分,在重点环节的操作下,共同完成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在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运作下,提升政府的决策力度。

1.1 信息整合

信息整合过程是将传统的政府信息进行归拢,以便于进一步实现政务决策。信息整合环节包含了信息的收集与信息的分类两个部分,这是对有效信息进行梳理的首要步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从计算机软件支持的角度分析,知识与信息的整合大多采用概念――事实――规则3级层次的指示构造体系。无论是数据“前提”还是“结论”都可以称其为事实,用计算机语言来表达就是将“规则”(Rule)与事实(Fact)利用关系库中的数据联系起来,从而构造成为决策系统的索引,以便形成重要结论,以供政府办公参考。数据信息的整合是各种数据及资料文件的统筹,它是进行电子决策系统管理的第一步。它的数据源于政府的内部及外部,所涉及的范围极广,便于在后期实施决策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的调用数据并完成有效决策。从实质内容来看,数据信息整合过程承载着数据存储与数据调用的两项基本职能,它能够将分布在政府网络以及社会中企业网络等各种平台数据集合起来,并从中筛选出有利于决策结果产生的有效数据,起到重要的数据管理作用。

1.2 运作模型设计

通过数据仓库的数据管理环节对有效信息的过滤过程之后,就进入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运作环节。它集财务管理、运筹管理、统计管理为一身的综合管理模型,经过决策系统运作阶段的分析,进而得出不同类型的政务决策内容。在针对运作模型设计的过程中,可按照不同结果类型进行分渠道设计与操作。具体可以分为战略型、策略型与实践运营型几种。战略型模式可以通过分析筛选后的有效数据,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从而形成一套成型的战略方案,提供给政府工作人员做以参考。其他几种模式的运作,基本上与战略型的设计要点相一致,都是针对不同的运作目标,采取的不同运作轨迹,而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生成的结果。通过研究不同模型的运作规律,能够准确把握决策结果的判断方向。设计系统模型是了解与探索客观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整套环节的模拟搭建,将预知到的决策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分析,从而避免政府行为发生失误。

1.3 知识与信息处理

知识与信息处理的过程是采取联机分析处理(OLAP)通过聚类的大数据后,通过关联分析、时序模式、聚类、分类、偏差检测和预测等手段进行融合,其过程涉及逻辑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它将有效信息进行整合,最终生成政府决策方案。这个环节是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中的重中之重,其内部细节也是最为精密化。通过对知识与信息处理各项环节的设计与实现,使得整套模型系统的功能更加高级,令决策方案更为准确,贴近实际的政府决策结果。汇总数据较之前数据仓库中提炼的数据更为精准,而且经过一些列的运作与处理,令电子政务系统完成的智能化、科学化的政府决策成为可能。

2 地方电子政务决策系统的局限性及其实施状况

近几年来,通过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的搭建与实施,我国地方政府的政务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了普遍提升。特别是地方的公安电子政务系统、地方公路管理系统、消防电子政务系统及司法政务系统等平台的完善,为当地政府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地方的民众普遍反映良好。但同时,地方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线主管部门建立政务信息库的同时似乎又面临着互相隔绝的境况,如何能将各地方政府信息做以有效整合成为制约系统发展的瓶颈。

2.1 地方电子政务决策系统需要逐步加强细节管理

地方电子政务决策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细节疏漏,很多公务人员在处理事务性工作时都会碰到非人为的系统故障,致使工作出现延误或失误。即便如此,地方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的意义深远,不仅拉近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提升我国政府在国内外社会媒体舆论中的公信力度。

2.2 地方电子政务决策系统存在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进行决策与管理的重要依托。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剧了政务电子化的发展进度。建立电子政府,是目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政务发展的时代趋势。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发展之初,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有瓶颈,但随着整体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升级,很多问题都能得到合理化的解决。在网络时代的进一步推进下,以及全球一体化格局的铺开,我国各地方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将更为完善,其决策力度与政府工作效率将有着实质性的改变。

3 结束语

决策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内容。我国地方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的搭建,能够实现政府科学化、高效化办公的职能。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融入,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与决策力,使政务决策各项环节更加透明化、智能化,为人们提供多元化、便捷的服务支持,且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国内各地方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完善不仅给政府决策过程减轻了工作负担,而且给我国社会个层面的普通老百姓带来了福利。

参考文献

[1]周亮.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中数据仓库的研究与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10(06):166-167.

[2]林培龙,刘柏嵩.基于SOA的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06):124-125.

[3]何勇,沙宗尧.基于智能对象的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10,11(07):134-135.

[4]李京,孙颖博.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2(06):103-104.

篇6

电子商务的“效益-成本”组织特征

(一)效益滞后特征

电子商务效益的滞后特征是相对于先期成本投入而言的,企业筹划或实施电子商务需要先期投入大量的运营资金作为资源基础。相对于企业内部资金投入而言,发展电子商务还需要一定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即便是公用基础建设已经达到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需要的基本标准,相关的计算机硬件、人员培训以及软件开发、行业咨询等费用同样不可缺少,这些都作为电子商务的早期固定成本计入财务项目。电子商务的收益具有延期回收性质,滞后期限越长,其固定成本分摊就越高,对应的收益也越多。企业的电子商务效益特征如图1所示。

在图1中,企业电子商务成本C(t)和效益P(t)分别构成时间T的递减函数和递增函数,二者之间具有效益和成本的平衡点。在P(t)>C(t)时,企业获取利润,净利润=P(t)-C(t);在P(t)=C(t)时,企业净收益为零;在时间T的α阶段,企业电子商务表现为负收益;在时间T的β阶段,企业电子商务表现为正收益,且随着T的延长而实现收益扩大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电子商务行业出现技术创新、国家政策或市场等因素的冲击,电子商务的效益P(t)和成本C(t)都有可能发生方向和时间弹性等变化。

(二)间接效益估算特征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间接效益是指非定量分析可以确定的直接经济利益,其本身不具备定量计算基础和货币化体现形式。一般情况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间接效益以主观分析为主,由于主观分析先天存在的拟合估算和非精确特性,电子商务间接效益也具有一定的估算特征,相对于量化电子商务数据的难以取得,众多研究均以估算和交易成本时间特性结合的形式来计提电子商务效益,在综合对比交易成本和效益的基础上,研究确立投资回收期和每期效益的均值水平。

电子商务的“效益-成本”评价原则

在一般的行业经济效益评价原则体系中,对比交易成本和效益方法最为常见。电子商务由于存在时间收益分布方面的特殊性,其效益成本评价原则往往也具备一定的差异特征。根据评价的指代对象划分,电子商务评价原则分为非模仿性原则、绩效原则以及激励挂钩原则三个部分,区分原则评价更加合理。具体来说:

(一)非模仿性原则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根据其标的产品的不同而分类建设多样化系统,因此在评价指标和衡量目的方面就存在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存在非均衡相关性排列特征,特色化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该是“一对一”展开,一味的模仿其他企业只会影响对自身业绩的正确认识。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专门化的绩效评价信息反馈系统,针对电子商务环境基础数据多和涉及面广的特点,以专门的数据库来整理和分析基础数据,从而节省大量的评估时间,提升评估效率,同时以电子化的数据分析取代人工分析,保证评价的精确性。

(二)绩效原则

企业间的财务状况往往差距较大,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其绩效评价对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需求标准往往也更严格。因此,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评价要更加注重评价工作本身的投入产出比,通过建立符合本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成本效益指标体系来平衡企业获取数据和付出精力的交易成本支出。此外,企业绩效评价效益的产生往往比电子商务效益评价还要滞后,由此而造成的短期客户满意度、组织效率以及财务环境等指标的下降需要企业进行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客观对待。

(三)激励挂钩原则

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成本效益评价的初衷是及时纠正生产和销售误区,避免较大的财务风险和潜在亏损。因此,企业必须有针对性的将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进行结合,认识到员工工作效率和能力对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及策略实现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相关责任人的公共付出程度构成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对象,电子商务对于人力资本的高要求标准使得以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激发潜在利润来源具有现实实施基础,激励挂钩是与电子商务成本效益评价相伴而生的。

电子商务交易成本评价方法

电子商务交易成本评价方法具体如图2所示。

(一)主体评价框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划分评价方法

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前者根据企业投资交易电子商务固定资产的购买价格计提,后者则包括了为达成电子商务交易所投入的人力资本支出、广告宣传费用以及管理维护费用、通信费用等。值得重点说明的是交易变动成本下的通信费用支出,这部分支出往往需要根据电子商务的具体通讯方式来进行计提,如果通过铺设特定线路或租用线路来传输数据,则线路成本构成主要成本权重;如果以第三方的网络增值软件作为通讯手段,则网络使用费、一次性信息预收费等构成主要成本权重。至于电子商务的软件研发费用,则以行业平均研发费用进行估算,具体估算方法包括:

1.算法模型。算法模型以历史数据测算为基础,以若干交易成本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函数,估计软件研发费用,函数形式为:R=F(X,C)。其中,软件研发费用为R;经选择的成本自变量为X,包括软件性能、人员培训费、广告宣传费、管理维护费以及投资额等;模型参数设置为C。

2.任务分解。任务分解分为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两个部分,前者以具体电子商务发展特征估算研发交易成本,后者则通过对商务软件进行模块化划分而累加测算研发交易成本,由于允许软件研发人员直接参与,因此由下而上方法具备更精确的估算率(±10%),但是也会付出较多的成本支出。由上而下方法往往会忽略电子商务系统联合调试和管理项目支出,因此不具备很高的估算精确率。

3.专家评定。专家评定顾名思义就是以电子商务软件研发领域的经验人士对具体企业电子商务软件研发项目进行成本估算,模拟法和德尔菲法是不同实施方法下的两种估算思路,前者对经验要求程度高,误差大而速度快,适用于宏观研发成本数量级估算;后者则依靠发放评估表和采取不记名调查、统计反馈的形式来进行重复估算,已多次估算平均值和被调查人员的一致性意见来消除干扰因素影响,当然,其也存在被调查人员非公允填表的无效调查问题。

(二)辅助评价框架

一般情况下,成本分析早于电子商务筹划就已经开始,因此只有在电子商务全线铺设完毕后才能获取的信息就不能纳入前期分析过程,基于成本分析的评价过程要综合确定估算参数及变量定义,考虑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预期规模和背景而进行模型的选取。无论是电子商务交易成本效益评价的主体框架,还是本节将引入的辅助评价框架,使得成本估算值无限接近真实值都是效益评价的基本原则,尤其是交易成本的固定成本部分要求必须较精确。由于辅助评价框架本身更易于理解,可操作性也更强,因此,在技术、环境和规模一致的情况下,效益组合评价、盈亏平衡评价以及综合指标评价更具实用性。

1.效益组合评价。统计资料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进行效益评价的直接信息基础,以企业由于开展电子商务而引致的管理成本下降为例,在电子商务开展前的业务A成本A1和开展后成本A2之间做减法,差额即为直接效益,而组合评价和贡献度比例则提供了对于电子商务间接效益的衡量基础,即:D(直接效益)=I(间接效益)*P(电子商务贡献比率),这一公式的关键在于计算贡献比率P,P可经由专家评价、模型方法以及数学算法的结合加以得出。

2.盈亏平衡评价。

在实物单位计量标准体系下,盈亏平衡点(BP)公式为:

BP=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益-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1)

以金额计算的BP公式为:

BP=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益)(2)

其中,电子商务的盈亏平衡点BP即成本效益相等的时间函数C(t)=P(t),以CF和CV分别代表电子商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N为运营时间,表达为拓展式即为:

(3)

在电子商务运营年限N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效益和成本分别呈现出伴随增加和相对固定的现象,因此其发展状况会一直向好。目前,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架构分析尚未完全成熟,作为辅助评价框架内的电子商务间接效益及发展趋势研究都是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3.综合指标评价。综合指标评价是根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状况而对经济效益进行指标化考核的评价方法,笔者设计了包括六个主要基础指标的综合电子商务交易效益-成本评价表,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内的综合评价指标Xi(i=1,2...6),建立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为:

(4)

以上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的核心为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fi,通过专家评价法可以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而二级指标评价值则通过倒序方式加以计算,以[0,1]为指标取值区间,则综合指标评价法效果转为依赖专家确立的指标权重分配和指标选择两个因素,因此,最终的绩效评价指标值可以确定为:

(5)

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特征、评价原则以及评价方法,建立了包括主体评价框架和辅助评价框架在内的多样化电子商务效益-成本评价体系,其中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静态统计指标以及直接、间接效益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述,并且在研究软件环境成本估算的基础上,剖析了电子商务经济效益的非线性变化规律。这些方法有利于与传统的企业交易成本效益评价方法进行结合,并且通过设计综合指标评价表和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可以进行深入评价个别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为企业电子商务科学管理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路径,值得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成本效益评价的进一步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仁飞.电子商务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电子测试,2013(8)

2.李少颖.新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价值链构成要素探析[J].商业时代,2012.(9)

3.王琴.作业成本法在B2C电子商务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3(2)

4.李艳芳.现代成本管理在电子商务企业中的应用[J].价格月刊,2013(3)

5.马啸波.电子商务发展与电子商务模式分析[J].中国-东盟博览,2013(7)

篇7

中图分类号:B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2)06-0531-05

1引言

神经效能假说认为,与智力水平较低的个体相比,智力水平高的个体完成相同任务时,使用的神经网络或者神经细胞更少,表现出更高的神经效能。Haier,Siegel,Nuechterlein,Hazlett,Wu,Paek等(1988)通过使用PET,测量了8位被试完成瑞文高级智力测验(Raven Advanced Progressive Matrices)时大脑葡萄糖代谢率(Glucose Metabolism Rate)。结果发现,被试的瑞文成绩与其几个脑区的葡萄糖代谢率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得分越高的被试,其大脑葡萄糖代谢水平越低。此后,许多研究都支持了这一理论,比如,Neubauer和Fink(2008)采用ERD技术以高低智力者为被试发现高智力个体在完成任务时具有更低的激活(更低的ERD)。

第32卷第6期岳鹏飞等不同场认知方式个体完成心理旋转任务时神经效能的差异: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心理学探新2012年随后的研究发现,除了智力高低外,空间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能力不同的个体也表现出神经效能的差异。Vitouch,Bauer,Gittler,Leodolter和 Leodolter(1997)采用ERP技术以高低空间能力者为被试探讨其在心理旋转中的神经效能,结果发现,整体而言低空间能力者在完成任务时负慢波波幅更高而且在右侧颞叶有更高的波幅,说明低空间能力者投入了更多的认知资源。Prat,Mason和Just(2011)采用fMRI技术探讨了高低言语技能者在因果推理时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技能者表现出更高的神经效能。

上述研究认为,智力(一般能力)差异或特殊能力差异导致了神经效能现象。与之同时,研究者发现智力或特殊能力不同并不一定出现神经效能现象,而只有当个体间采用不同策略时才出现神经效能现象。Lamm,Fischmeister和Bauer(2005)使用更高分别率的皮层慢电位,以相同的被试相同的任务来验证Vitouch等(1997)的研究,发现高低能力者之间在不同脑区活动上没有区别,都表现为顶枕区的更多的激活而且溯源分析发现高低能力个体都激活了相同的脑结构,在排除了被试差异等因素后认为这和高低能力者使用了相同的策略有关,即在Vitouch等(1997)的研究中高能力组和这一研究中的所有被试都使用了视知觉策略,而所有其他被试都依赖于视觉运动的策略。这一研究说明,特殊能力可能并不是导致神经效能现象的直接因素。Toffanin,Johnson,Jong和Martens(2007)把不同策略这一变量纳入研究之中,在控制了使用加工策略的句子匹配实验中,高低智力个体之间没有表现出期待的神经效能差异,而在不同的加工策略间产生了这一差异,尽管发现对任务加工的准备上可能依赖于智力。这一研究说明,智力可能并不是导致神经效能现象的直接原因。以上研究说明无论是智力还是特殊能力差异表现出的神经效能现象都可能是通过采用不同策略而表现出来的。

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影响神经效能的变量,比如男女、时间压力、任务难度等都会影响神经效能(Jordan,Wüstenberg,Heinze,Peters,& Jncke,2002;Lamm,Bauer,Vitouch,Durec,Gronister,& Gstttner,2001;Wraga,Helt,Jacobs,& Sullivan,2007),但是关于认知方式影响神经效能的研究还很少。

虽然关于认知方式的神经效能研究还很少,但是认知方式和神经效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认知方式个体偏爱不同的加工策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能力更强(Endler,2000)。比如,客体型被试更擅长处理物体细节相关的加工,而研究者也发现客体型被试与空间型被试相比在完成客体任务时,客体型被试能更有效地加工利用客体资源,表现出更高的神经效能(Motes,Malach,& Kozhevnikov,2008)。

关于场认知方式的研究表明,场独立个体在完成字母和二维及三维图形的心理旋转时其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都更好,而研究者认为场独立个体比场依存个体表现更好是采用了更优的策略,而策略的不同导致了行为表现的差异(祁乐瑛,梁宁建,2009;赵晓妮,游旭群,2007)。

不管是能力差异还是策略的差异,根据已有的研究都可以预期场独立和场依存个体之间会表现出神经效能的差异,场认知方式是影响神经效能的一个因素。

2研究方法

2.1被试

被试选自山东师范大学理科二年级的男生106人,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21岁,对他们进行团体的镶嵌图形测验(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测验的内部信度为0.90,与棒框测验分数的相关为0.49),根据得分高低选取典型的场独立者和场依存者,从中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被试:右利手(父母均为右利手)色觉与视力(含矫正视力)正常,无脑部疾病史,近期没有服用过刺激性饮料和药物,从未做过脑电实验。共选取被试28人,其中场独立者和场依存者各14人。对28名被试进行ERP实验后,其中2人的数据因反应正确率低和有效叠加次数少被删除,有效被试26人(场独立者13人,场依存者13人),两者得分为:场独立13人(20.81±1.41),场依存13人(5.42±1.26);t(24)=29.41,p

2.2实验材料

4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场认知方式主效应显著,即场依存个体在负波走向上表现出更高的趋势且和场独立个体相比差异显著。场认知方式和L-R维度交互作用显著表明,场依存个体比场独立个体在中区和右区负慢波波幅更高。负慢波代表了在加工中投入的心理资源多少。Lang,Lang,Podreka,Steiner和Suess等人(1988)在视觉运动学习任务中,用负慢波和局部脑血流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联合进行了测量,发现代谢活动最大的脑区,负慢波的波幅也最大。也就是说,场依存个体比场独立个体投入了更多的心理资源。场独立个体在心理旋转任务中投入的心理资源更少,这和预期一致,支持了场认知方式是影响神经效能的一个因素的观点。

场认知方式对神经效能的影响可能和其在信息加工中的偏好有关。前面提到,要完成研究中的任务至少可以使用两种策略(Lamm et al.,2005):一种是视知觉的策略,另一个是视运动的策略。从场认知方式的信息加工中对整体和分析的偏好看,场独立个体更可能在心理旋转的过程中采取类似视知觉策略的分析策略,即根据两个立方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否一致作出判断,而场依存个体更可能采取了类似视运动策略的整体策略,即对自身或对象进行旋转然后比较。场独立个体和场依存个体在信息加工中的偏好会影响他们分别采用不同加工策略进而表现出神经效能的差异。

同时,表现出的神经效能差异也可能和场独立个体比场依存个体的执行控制能力更高有关。研究表明,执行能力高的个体心理旋转能力更强(李美华,白学军,闫国利,2007)。有研究证明了场独立和场依存个体在执行控制功能上有差异,场独立个体表现更好(Witzki & Emerson,2001)。研究发现,哪怕执行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也需要发现或学习策略来解决,执行控制能力在策略的选择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Koechlin,Ody,& Kouneiher,2003)。鉴于前言中提到的空间能力不同的个体采用相同策略时不会出现神经效能现象。因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执行控制能力之间的差异导致的策略选择差异而最终表现出神经效能的差异。

不管上述哪种情况,都提示场独立和场依存个体在此任务中表现出的神经效能差异和其最终采用的策略有关。场认知方式对神经效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策略这一因素直接发挥作用的。

篇8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韩国电子政务建设起步时间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家相比,已经大大落后,但短短几年的时间,韩国电子政务创造了巨大的成就,韩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令全世界瞩目。中国在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排名中位居第七十八名,而2011年中国在世界的经济排名位居第二名,中国的电子政务排名远远低于中国的经济排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理应与中国经济发展同步,因此,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电子政务的出现为全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电子政务的实施改变了行政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手段,客服了各种阻碍,加强了部门协作,简化了政府运作程序和办事流程,提高了政府管理能力,在整体上提高了公共行政绩效;电子政务降低了公共行政成本,主要表现在降低了一般公务处理的成本、减少了政府组织的机构和人员费用开支;电子政务重新确定政府的管理方式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提高了政府的监管能力,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无论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还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都迫切需要电子政务的强有力支撑。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一直全力推进国家IT经济,政府把“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生产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旨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在电子政务方面,韩国在历届国家总统的大力支持下,了多个电子政务建设计划,电子政务相关部门通过对电子政务有效的规划和实施,以重视公众的参与和强化应用成效为特点,韩国电子政务一跃成为了全球电子政务的领头者。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自1999年开始得到重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开始的标志。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电子政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我国电子政务的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存在严重不足。虽然国家针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了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各地方也有相应规划,但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实施规划的力度也有待加强。其次,电子政务缺乏工作层面的协调。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无论是网络基础建设、业务协同,还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都需要在一系列问题上,及时进行工作层面的协调,才能顺利地推进,而我国目前的整体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再次,电子政务的整体效率有待提高。电子政务应该通过统筹规划与协调,减少重复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并且通过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使原本在一个部门利用的系统,可以在多个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定位不清,公务人员的认识不到位,仍把管理放在首位,把服务放在次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暴露的这些问题,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其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公众不能感受到电子政务在生活中给他们带来的便利,缺失了对电子政务的兴趣,这样导致电子政务缺少进行各项改革和建设的动力,从而阻碍了电子政务向前发展;其次,其阻碍了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政府只能依靠电子政务手段,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公众的知识获取程度;再次,其阻碍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公众生活、学习的方式发生巨大变革,而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观念和习惯没有接受,就很难对信息化有正确的认识,就会阻碍其发展,从而阻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篇9

中图分类号: 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103-02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government

NING Bin, WU Zhao, ZHOU Jian-wei

(Maths & Computer Science School,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fan 441053, China)

Abstract: In the thesis, beginning with ananalysis of methods of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its is built up. And then model applying neural network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E-government is designed, which offers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government.

Key words: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neural network

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研究也引起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估标准,综合性考核与评估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过程,以促进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应用绩效的提高。现有的评测方法及其内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评价视角、评价方法、调查手段等三个方面。

1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

1)从评价视角来看。电子政务的用户主要分为两种角色:“提供者”和“需求者”。基于“提供者”角色评价就是从政府电子政务实施的视角出发,基于政府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来设计评价属性。这类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电子政务的外在表现形式(网站)来了解信息可得性、电子服务提供和质量,对特殊用户、安全、交互的支持等方面的情况。但缺乏收集有关政府职员和公众真正需求的数据。另一方面,“需求者”角色评价则从用户体验和需求的角度出发,采取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来调查电子政务提供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内容、电子服务等)的使用效果,用户对各项服务的感兴趣程度以及不使用某些服务的原因等方面的情况,从而评定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目前,从“提供者”角色出发的电子政务评价,往往不能很好反映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更不能适应电子政府“面向用户”的发展趋势,而基于“需求者”角色的评价则恰恰相反。但目前,从需求者角度出发的评价大多采用定性化问题来随机调查用户,获得的答案再量化成分值。这样通常会产生两个问题:①如果问卷设计的不合理(如问题缺少定量化描述或表述不清楚),会造成评价结果过于粗略,无法真实反映用户体验;②如果采用的调查方式不合理,不能全面获得各类用户的反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将大打折扣。

2)从评价方法看。现有基于电子政务评价大体可分为四类:网站技术属性和信息内容(如网站可用性、易用性和信息可得性)、在线服务的使用(如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电子服务和电子政务效果及对用户的影响。这四种类型由浅入深构成了电子政务评价发展的层次。目前,大多数评价停留在评价网站的使用和信息可得性方面,而对服务功能、质量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

3)从调查手段、收集数据方式来看。目前的评价采用的主要调查方式有:网上/网下问卷调查、面对面访问/电话访问等。在实际用用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避免采用单一的收集方式。当然,需要考虑收集收集时所需要的成本因素。如:可用性测试数据,可采用专家评估法或实验测试法收集;用户反馈数据,可采用网上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网下抽样问卷调查、集中面对面访问/电话访问等方式收集;使用情况类数据, 可采用网络日志分析等方式获得;网络特性类数据,可采用一些网络性能测试软件来获取。

2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如何采用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定性定量的评价电子政务的绩效尚缺乏具有权威性的统一认识,但电子政务的效益和质量是两个核心指标。

电子政务系统的效益主要是从政务系统的提供者(政府角度)和使用者(用户角度)来考察。政府角度考察电子政务带来的时间、费用节省和办事效率的提高;用户角度考察通过该电子政务,用户得到的信息量以及办事效率的提高等。其次,电子政务是一个运行的系统,其绩效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直接地表现为系统的效益,而且取决于电子政务的质量及运行过程中的能力和属性。其质量主要包括信息更新率、用户满意度、防病毒能力和用户界面友好程度等方面。

归纳起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现为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网站建设与内容保障”等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3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

神经网络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网络,可应用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其过程是:把用来描述电子政务绩效基本特征的评价指标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X=(x1,x2,...,xn),将代表相应综合评价结果的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Y;然后,再用足够的样本即实例来训练这个网络,经过反复迭代,使不同的输入向量得到不同的输出量值,这样神经网络所持有的权系数值Wij、阈值(当i=0时,Wij代表阈值),就是网络经过自适应学习所得到的内部表示。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特征参量由输入层神经元输入,然后直接输出,而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每个神经元输入量为上一层神经元的输出的加权和。其学习的过程就是调整神经元间的连接权重,使得输出值等于或接近理想的目标值。一旦神经网络训练完毕,即可作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有效工具。

4 结束语

本文从评价视角、评价方法、调查手段等三个方面深入的分析现有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对象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的共性特征,以其效益、质量等两个内涵方面为主,确定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尝试神经网络应用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为评价电子政务的绩效水平提供一种参考模型和评价依据。但是,神经网络模型要求具有一定的学习样本。因此,在后续的改进和研究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确定高质量的学习样本,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性能。

参考文献:

[1] 彭细正.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研究[J].信息化建设,2004(10).

[2] 杨云飞,白庆华.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8).

篇10

Abstract :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government environment, is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government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s of e-government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level of e-government environment in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uilding the problems,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the e-government environment-relate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E-government,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roblems, Solutions

一、 绪论

(一)相关概念

1.电子政务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我国政府部门的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更应及时上网,以适应未来信息网络化社会对政府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政务透明度,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为社会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与服务,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同时,政府也可以在网上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听取公众的意见与心声,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并从网上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

2.服务型政府③的概念

从实践上来看,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如果从理念层次上来分析,服务型政府所强调的是服务理念贯穿政府全过程,不仅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贯穿服务精神,政治统治职能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服务精神。

服务型政府是指以服务价值为理念,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他是服务行政模式的形态。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价值导向是公共利益,服务的内容是公共服务,服务的方式是公开透明的方式。

(二)电子政务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二者之间联系甚为密切。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有效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的本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等高科技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和改造革新,以便更好地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另一方面,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不仅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念指引,而且它本身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的大工程,需要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这就为电子政务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战略机遇。因此,不仅仅是政府,所有公共管理组织都应该积极响应服务型政府(组织)的建设要求,积极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工程。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人本发展理念毫无疑问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科学、鲜明的方向。但是,如何把握科学的发展方向,制定良好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还需要具体理念的指引。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电子政务的建设就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就容易缺乏统一规划,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好大喜功、各自为战的局面,出现一个个低水平的信息孤岛,大大抵消电子政务的功能与作用,最终影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水平与质量。

(三)我国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服务意识不足以及多头管理,使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尤其是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电子政务发展应加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通过加强标准化管理、综合规划、网络互联审批、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等手段,切实提升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水平,让百姓真正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一站式”政府服务便利。 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经费来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但作为纳税人的公民和企业却没有明显地感受到便利的政府公共服务。例如:在我国,大多数驾车的人并不知道可以到政府的门户网站来查询自己是否有违章,是否需要交纳罚款。而这样的门户网站目前还没有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工商、税务、医保、交水电费等服务内容。

当今世界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二是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尤其是“十二金工程”和一批区域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都在提高政务工作水平与效率、政府工作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综合规划,政府部门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隔断了部门间业务上的内在联系,致使各部门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管理手段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二、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全面,有误区,还不能适应电子政务这一大环境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无论是政府的决策层还是一般的公务员,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电子化公共服务重要性的认识。现在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认为电子政务就是办公自动化,即实施电子化办公,而没有把电子政务建设视为政府流程改造的契机,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动力,导致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了“重硬轻软”、“中开发轻应用”、“重上马轻调研”等现象。

在我国是在公共服务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电子公共服务的。不管是服务还是电子化,我们的起点都不高,我们的认识水平都很有限,甚至对政府公共服务本身的认识还存在问题,这将构成电子公共服务发展最大的思想障碍。

(二) 电子政务的适用范围和使用程度对待加强

电子政务的可使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于该项服务能否以互联网直接在线完成;二是该项服务是否由专人负责,并能作出快速响应。如果政府能通过电子化手段把传统的政府服务直接在网上在线完成,对广大公众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对不能在网上直接完成的事,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做出快速回应,并能告知目前处理的阶段与回复的期限,公众也能给予理解和支持。但目前在线提供的电子政务很少,公众的咨询也很难得到及时的回复,在一些地方,电子化服务成为对社会公众没有实际意义的摆设。

(三) 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管理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电子政务在倡导的初始阶段, 各地方或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时, 都只考虑本地本部门的特点, 从满足本单位的需要出发进行建设, 系统模式不统一。部门之间相互封闭, 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业务数据封闭, 大部分系统建设未考虑数据共享公共接口, 部门重复采集数据, 数据利用率差, 形成了网络上的“纵强横弱”和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很长时间里, 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都存在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问题, 缺乏统一的规划。

(四) 电子政务系统出现“条块分割”现象,形式上为重政府内部管理轻外部服务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初期采用区域管理与行业管理并存的网络体系,并且在具体实施中多以纵向行业与部门独立建设为主要形式,造成了电子政务系统“条块分割”的局面。这种独立的、封闭的系统难以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不仅造成整合的困难,而且导致“信息孤岛”的形成,各种各样的政府数据库独立分布在条块分割的各个部门内部,不能信息共享,造成了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从政府网站就可以看出我国重政府内部管理轻外部服务这一问题。目前大部分政府网站的政府新闻、政策法规、办事指南、联络方式等占主导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办事、公众互动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功能服务比较少。

三、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

(一)要强化对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认识

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重监控、轻服务,重政府内部系统建设、轻对外公共服务系统建设的倾向。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就在于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政府改革的世界性趋向都是要使政府职能实现的方式从以管制为主转变到以服务为主;政府发展的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正因为如此,国外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普遍把政府为公众提供电子化公共服务作为优先实现的内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中,从政府到公众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必须加强对电子政务的认识程度,是人们认识到电子政务就是发展公共服务,才能使人们以强有力的方式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服务需求,因而也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转变观念,强化服务

电子政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提供方式,与传统的政府服务不同,它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公众可在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享用7×24小时政府服务。要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除建设高水平的政府服务网络外,还要通过建设公共信息亭、呼叫中心等多种方式保证公众方便地享用政府服务,并且考虑到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如缺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群体、不同语言的外地访问者等。除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外,电子政务还要求政府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机制有一个重大的创新。因为电子化服务的提供者和支持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的服务观念如何,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务的质量。

(三)职能重组,信息整合

政府信息化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实现信息系统间的网上互联互通。要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因此,推动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应用,已经成为摆在政府信息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从我国电子政务实施情况看,机构、组织部门之间的信息割裂,是造成“信息孤岛”长期存在的关键症结。如今,“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将从最根本的政府部门职能上对机构组织进行整合,打破部门间的信息障碍,极大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信息的整合。

(四)将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主要放在整合和服务两个方面,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以公共服务为核心

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是整合和服务两个方面,整合适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整合的道路。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质就是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的要求,加快政府管理的变革和流程的重组,并借助技术手段,达到为公众提供社会化综合服务的目的。但是,我国以往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一个个部门为主推进的,各个部门从自身的业务需求出发,考虑自己的业务系统的建设和技术的使用。这些电子政务的实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提高了各个部门自身的办公效率,方便了公众办事。但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不能联通,信息不能共享,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建设效益。因此,必须将政府信息资源、政府的各项业务、政府的组织机构等整合起来,以便更好、更有效地为社会和自身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跨部门的业务、资源与服务的整合和集成,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将由注重加强政府内部管理、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转向注重社会服务。以公众为中心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将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线。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面向公众、企业的相关服务应用将初步展开,政府门户网站的便民服务交互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像“条块”结合模式、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网上审批等一大批应用系统将得到推广。以电话、手机、短信、信息亭、电视等作为终端接入的服务方式,将被充分应用到电子政府为民服务的领域中来。

参考文献:

[1]谢庆奎《入世与政府先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4]吴玉宗《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与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5]朱高峰《信息化与科学发展观》[J]中国信息界,2005.

[6]杜链《电子政务和社区信息化》[J]中国城市经济,2006.

[7]徐晓林,杨锐《电子政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8]李传军《电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篇11

伴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趋势愈演愈烈,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掌握和支配信息的能力成为制约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因素之一,因此各国政府都致力于本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培育之下,历经几十载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并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一、开展电子政务的优点

1.推动职能转变。电子政务的实现离不开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且有赖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及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也是改变行政流程的一场革命。它意味着办公要突破传统的理念、职能及控制、运作模式,促进管理职能的转变,打破“金字塔”式的层层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打通机构、部门之间以及与公众之间的沟通障碍,改变传统、落后的办公、办文方式。电子政务不仅是对外行政和内部管理的电子化,更重要的是借助电脑和网络,实现可公开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动态更新,使得公众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与服务。

2.提高工作成效。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公务电子化,公开办公流程,公众通过网络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相关单位的机构组成、职能、办事规则、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其他重要信息,使公众及其个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获得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和公众的满意度。

3.实现资源共享。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把一定区域乃至全国的本系统连接在一起,使信息、知识、人力及创新的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各种资源,真正实现共享,提高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4.降低办公成本。系统内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政府部门之间跨部门或跨地区的电子作业、公务活动的连线办公,使用电子邮递、电子公文处理等,都可以大大减少办公费用和公文处理费用,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减少相应的开支,降低管理成本。

5.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在传统的公务中,由于公众不能随时随地了解单位的办事程序和有关政策,常常“跑断腿”;单位工作人员为了应付公众不断重复提出的问题,常常“磨破嘴”,甚至由于政务不公开而产生腐败。电子政务规范办事流程,公开办事规则,同时,对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杜绝滋生腐败的“暗箱操作”,有利于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

6.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电子政务运用网络技术在“官”与“民”之间架起一座电子桥梁,给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提供了可能性,提供了真实、公开的信息环境,电子政务为公民参与民主化进程,参与政务管理和对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制度保证,从而大大提高了公众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网上公布重大决定,开展决策讨论,听取公众意见,这既体现了民主,也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1.加快政府转型

为了适应移动电子政务给组织变革带来的挑战,政府的组织结构应该对环境影响做出合理的调整,加快政府转型是必要的策略之一。传统的电子政务决定了当前的组织结构偏向层级化,且由于人工化的影响,组织结构相对臃肿,分工也并不十分明确。但移动电子政务的引入,就迫使了政府精简组织结构,在相对自动化的工作环境中要求组织人员分工明确并且要提高其原有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通过相关,尤其是部门间既懂得技术又懂得政务的政府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协调,以加强政务信息的处理加工,提高市场化信息开发量,特别是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换和共享,以便为公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同时,也需要各移动运营商的配合,在建设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的过程中,要重视移动电子政务系统与传统电子政务系统的互通兼容性建设,做到所建系统能够充分调用传统电子政务系统资源,让使用传统电子政务资源的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3.落实标准化工作

相关标准工作组织和安全组织之间要加强协调合作,同绕移动电子政务的应用发展需求,对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应用、政务接入、基础数据处理、业务流程没计、信息安全管理、服务要求等加强统一规范,还应积极推进全国移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和安全化工作,使所创建的移动电子政务系统能够顺利使用。

4.优化评价机制

在应用移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而评价移动电子政务不应仅仅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而应让民众多加参与,让用户给现存系统提出建议,并从中选出合理的建议,由相关部门和民众共同讨论后,提出合理解决放案,不断改善移动电子政务的系统,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政府与民众的双向信息反馈。

5.完善法律法规

鉴于我国的移动电子政务发展迟于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应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相关先进经验来完善本过法律。法律法规应该对民众、工作人员、部门领导的各种事物行为都有明确的规定,切实做到移动电子政务全面的推行能够有法可依。

三、电子政务开展中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