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3 10:54: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技的人工智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9-29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以及应用流程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中的实际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提出了一种科技管理概念。所谓的科技管理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的合理利用对企业内部有限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行为。当前科技管理工作在进行中不断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靠拢,为了让智能技术作用得以全面发挥,有必要对企业人工智能能力投放策略进行全面的研究。
1建立人工智能能力投放动作准出标准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使其科技管理工作进行得更加富有实效,在人工智能能力投放动作推出标准制定之前,首先应该结合企业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全面明确人工智能能力投放链。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国内的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应该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将智能能力进行展示,从而让更多的受众对该技术进行认可;其次,企业应该全面明确人工智能能力投放的实际内容以及投放中所需要用到的载体。对于科技管理工作而言,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企业在人工智能能力投放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技术能力以及技术成果,根据这些展示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投放载体。而投放载体根据其内容及形式的不同又可以更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内部载体以及外部载体两种类型。对于企业而言,技术能力指的更多是人工智能技术。因此投放的具体标准是如何才能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企业各项业务的赋能作业。在过去,企业管理工作在进行中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物流等环节其劳动都十分密集。在实际运作中普遍是以人力来换取产量,拿时间来换取利润。采用这种运营模式企业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而且企业在运营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人工智能能力投放标准的有效制定可以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对于传统的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企业而言,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使自身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就应该不断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力度。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在更多工作当中,代替传统的人工劳动。同时还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辅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全面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投放,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在运行当中所需要投入的经济成本,使我国社会文明迈上一个台阶。对于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企业而言,人工智能能力投放的实际标准应当根据载体的不同进行合理划分。具体来说,内部载体在人工智能技术实际投放的过程当中应该想方设法使其能够应用于科技研发领域。通过各类平台的有效搭建,使得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体验感得到切实加强。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培训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共同实现对企业内部开发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得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之间能力实现共享。同时积极召开研讨会议,使不同工作人员能够就自己的技术心得进行有效讨论,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应用于新闻宣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有关于企业的各类信息能够在员工之间实现实时传输,使信息的时效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对于外部载体来说,在人工智能技术投放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其应用于技术沙龙的建设。使企业的每一个节点运行专题实现分享,同时还应该特别针对各项工作进行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全面探讨,以期研究出合理方式使得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应用于产、学、研合作,实现企业于高校之间的互动创新。不断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应用于企业和政府连接的渠道建设,使得企业内部的各个示范性项目得到及时的展示。
2实施基于科技管理视角的投放效果评估
为了保障各企业内部已经引入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得到更加全面地发挥,各大企业需要不断结合自身的科技管理理念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投放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为了保障评估最终结果的有效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企业的评估体系已然包含了4个。主要维度分别为产业贡献、技术价值、人才培养以及品牌影响力。根据不同维度的具体内容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并且根据企业各项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对其进行量化性的评分工作。在这些内容当中,产业贡献主要包括企业所生产的具体产品,要求根据产品的实际名称进行有效填写产品成熟度。这项内容主要是参照技术成熟度TEL通用定义及等级划分,全面围绕不同项目所生得到的核心产品,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设计9层评估等级。实现产品价值对各个项目成果已经产生的经济效益未来预期的产品价值。项目成果未来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技术价值主要包括技术水平。各个项目的最终成果对原有技术体系的改革或者是经过审定第三方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为本企业形成的技术壁垒,对企业长期发展所提供的支撑。企业在发展中所申请的专利数量、专利授权数等等。而人才培养重点包括新获高级职称人员数量,新获中级职称人员数量或本单位专家数量等等。评价的体系框架如图所示。
3制定企业人工智能能力投放持续改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93-01
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较广的边沿学科,它涉及哲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其本身的性质也就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要对人工智能所涉及的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近几年,我国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时代在快速发展着,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研究不能一直保持原有的状态,还要有所创新,以顺应时代的变迁。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最早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这也就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诞生。在1969年召开了第一届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1970年出现了《人工智能》国际杂志,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及发展,从此以后,人工智能的研究形成热潮,不同人工智能学派的争论非常激烈,这使得人工智能得以进一步发展。而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开始的比较晚,在1978年“智能模拟”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开展研究。而且现在我国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工作的除了科技人员还有很多的大学师生,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来看,人工智能定会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2 人工智能的突破及科学方法
2.1 对人工智能采用分散式的研究
由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很复杂的,很难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所以只能把它分成几个层面再各个击破。人类认为结构、功能、行为是系统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所以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可以分为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三种模拟方式。下面对人工智能的三种模拟方式进行举例分析[1]:
关于结构模拟就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为例。根据结构模式的思想,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尝试建造人工的神经网络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感知机,它是用人工神经元电路构造的,这也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性。后期也出现人类利用少数神经元的网络设计模拟高等动物反射能力的实例,展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前景。但是,在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中如果想有效的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有接近人类大脑新皮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制造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果降低人工神经网络的复杂程度,那它的智能化就会退化。基于功能模式的物理符号系统研究实例。基于功能模拟的物理符号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比如:通过图灵测试的血液感染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和战胜过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深兰”专家系统。但是专家系统需要拥有专业的高水平知识,但是这种知识的获取是很困难的,不仅如此,就现在的逻辑理论而言,就算获得了必要的知识,也不能支持知识的推理与表达。
2.2 发现了智能生成的核心机制和知识的生态学结构在本能知识下的知识转换
人工智能的定义是非常复杂的,简单来说,人工智能是为了实现人类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目的,面对具体环境时,根据现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再针对问题和已定的目标获得必要的信息,进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和现有的知识想出解决问题的智能方法,并实施这个方法,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模拟的是人类智能“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获得信息、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说,人工智能工作前提是“给出有待解决的问题、知识和明确的目标”,工作内容是“获得必要的信息,进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和现有的知识想出解决问题的智能方法”,因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智能的表现,所以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在给定条件的制约下信息知识的智能转换。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就可以建立人工智能新的机制模拟方法了。
我们已经发现人工智能的核心机制是:信息知识的智能转换,也就是说,信息和知识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自己的生态学结构。在本能和外界信息的刺激下,人类不断的学习并不成熟的经验知识,然后根据自己本身的理解和思考把经验知识变成规范知识最后成为常识性知识。发现知识的生态学结构不只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视野,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2]。
2.3 把智能生成的机制与知识的生态学结构相结合
把智能生成的核心机制与知识的生态学结构相结合建立新的模拟方法,就会发现一直处在独立发展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都是机制模拟方法的特例。比如:结构模拟可以说是,信息与经验知识的经验型智能转换;功能模拟就是把信息与规范知识的规范型智能转换;行为模拟是信息与常识性知识的智能转换,而且经验知识、规范知识、常识知识之间在机制模拟中是相继环节,所以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也应是机制模拟中的相继环节[3]。在“以信息观、系统观、机制观为主要标志的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观念下,原来看似无关的人工智能的三种模拟方式,竟然有着相互的关系,把原来看不到的本质给展示出来,就是科学方法的厉害之处。
3 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的模拟研究中一直处在独立发展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都是机制模拟方法的特例。这也就说明智能生成的机制与知识的生态学结构的结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统一理论和方法。这一结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研究的这一突破主要依靠科学方法的创新。所以,在今后的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应注重科学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创新,以使人工智能研究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76-02
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在伦敦学派弗斯的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功能语法大致可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包括了表达社会和个人关系的所有语言使用。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情态和人称代词来体现。语气是指说话者在某个特定的情景语境中选择了何种交际角色以及他给听话人设定的角色。如果说话者选择了祈使语气,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说话者把自己放在发号施令的地位,而此时听话者处于服从命令的地位。语气反映了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变化。本文将从语气、情态、人称代词这三个方面通过举例来对科普英语语篇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考察科普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
一 模糊限制语与科普英语
1.模糊限制语
1972年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科夫发表了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的逻辑》,他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开始了语言学领域模糊现象的研究。拉科夫指出模糊限制语具有“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能力。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最有影响力的是E.F. Prince,他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把模糊限制语分为两大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可以改变话语的词语。说话者通过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来改变原来话语的意思,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两类: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程度变动语是指那些能揭示话语真实程度差别的词语,如sort of,kind of,almost等。通过这些程度变动语可以把说话者的话语中一些接近正确,但又不能确定完全正确的话说得更接近真实。范围变动语是指限制变动范围的词和短语,如about,around,approximately等等。这类词可以让听话人在一定的范围内去理解说话者的话语,没必要在意实际的真实情况与话语的接近程度。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则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在话语中通过加上缓和型限制语增加了一个说明,让原来话语的肯定语气趋向缓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分为两类: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直接缓和语是指表达说话人对话题的猜测或怀疑态度的词,如I think,probably,I’m afraid等。当说话人对话语的真实性信心不足,或没有把握给予肯定时,就可以使用这些表示说话人猜测或怀疑的词,以缓和话语的肯定语气。而间接缓和语也是为了表达说话人对话语的不肯定,但它是通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如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it is said that等。
2.科普英语
科技文体一般是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地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特征及规律,陈述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它具有叙事的连贯性,思路的清晰性和流畅性。然而根据不同的语旨,科技英语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专业科技英语和科普英语。其中科普英语的作者是专业科技人员,而读者却是广大的非专业人士,二者地位不平等,存在一种权势关系。科普英语语篇存在不同于专业科学英语语篇的特点,一方面作者想通过自己的表达来巩固和加强他们的权势地位,使读者信服他们的科学观点;另一方面作者也想与读者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让读者对作者的科学观点不产生抵触和质疑。
二 科普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
1.语气
在科普英语篇章中句式的种类很多,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甚至还有感叹句大量出现在科普英语语篇中。不同语气的使用使得科普篇章更加生动有趣,避免了科技文章的晦涩难懂,同时也具有一些深层次的人际功能。例如说:“According to Bill Gates,the World Wide Web will be as a much way of life as the car by 2008,probably before.”这句话是典型的陈述句句式,句中作者采用模糊限制语中的间接缓和语“According to”和直接缓和语“probably”,表达说话人对话语的不肯定,但它是通过引用第三者比尔・盖茨的看法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看似作者采用了别人的观点,同时也让读者隐约感到作者是在一定程度地同意这种观点。祈使句在科普英语篇章中也经常出现,祈使句具有很强的人际功能,一般来说,使用祈使句意味着说话者处于权势地位。如:“If you wear soft contact lenses,do not wear them overnight. I afraid you want to get microbial keratitis.”作者通过使用直接缓和语“I afraid”,表达了说话人猜测或怀疑的词,缓和话语的肯定语气。所以科普语篇中祈使句的模糊限制语能让读者对作者的科学观点不产生抵触和质疑。
2.情态
情态是体现人际功能的重要方面之一。根据韩礼德的分类,情态大致可分有两种:一是情态本身,即说话人对命题的可能性的判断,包括可能性阶和通常性阶;二是意态,即说话人对命题的可希望性的判断,包括责任阶和倾向性阶。在科普英语语篇中情态形式的运用,作者不仅表达了他对信息真实性的不确定,也表达了他对权势地位的不确定。这仍可以视作作者有一种与读者保持平等信任关系的愿望。例如:“While designers might be used to thinking ductile materials,ductility in itself may not be advantageous.”这句话作者采用了可能性阶的情态词“might”“may”,来表达作者对设计师想法的质疑,这也是直接缓和语的作用。
3.人称代词
在科普篇章中作者经常使用人称代词来劝说读者以及与其交流。其中作者常用“scientists”和“we”来实现自我指称,而用“you”来实现对读者的指称。通过“we”或“you”加上一些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来表达观点,而避免使用“I”,就是为了贴近读者,表示对读者的尊重,增大被认可的机会。例如:“If we collect personal information,you may have us remove it from our system,but you may not access the information.”这句话作者通过人称代词“we”和“you”与模糊限制语连用,表达作者希望与读者能平等交流和讨论科学问题,鼓励读者积极参与,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68-03
一、引言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系列、型号、功能等也不断地更新换代,涌现出了许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方面的优秀教材和著作[1-3],由于单片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使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及实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如“微课程教学”、“MOOC教学”等应用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4-8]。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目前仍处于初始研究和探索阶段,其应用前景广阔,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技术”,研究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新型教学平台的总体构架,研究课程知识的表述模型和知识获取的推理算法,建立知识表述规则集和构建专家系统知识库,以实现:
(1)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基于知识树规则方便地获取该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均可及时获取答案;学生可及时获取单片机发展的新知识以及新的应用领域成果;
(2)教师高效处理、分析和制作课程知识点信息,并将其进行规则表述,同时可对知识库进行不断的更新;随时可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增添、删除和修改,基于互联网技术获取新型单片机原理及相应的应用知识,不断更换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3)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基于教堂教学、电子课件、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以创造大规模、大数据、跨时空的学习模式。
目前,在教育领域,基于人工智能研究的知识模块化表述和推理机制构成的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代表之一,基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高密度、大规模的知识数据库上模拟人类的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因此智能化的专家系统具备了教育功能、自学习功能、咨询功能及自适应功能等,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潜力巨大、用途广泛、快速高效。
本文研究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AI软件的研制方法,采用MS Visual Studio 2012作为开发环境,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智能搜索算法,达到了自主学习与自动答疑的目的。
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AI系统设计
为了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基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研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措施,并可将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自动化类专业相关课程建设;培养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引导其自主学习以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
(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总体设计
分析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方案。目前,普通高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所用教材的目录大致如图1中的实线部分所示。虚线表示可即时修改其中的相关内容。
(二)课程知识本体的表达模型
知识的表示对专家系统来说至关重要。知识本体的表述包括事物、个体和对象等,研究其规则、过程和函数,构成应用程序所表述的知识内容,可以作用于表述各种对象类,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其表达方式如图2所示。
(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构设计
专家系统结构一般有六部分:知识库(Knowledge Base)、数据库(Data Base)、推理机(Inference Engine)、解释子系统(Explanatory System)、人机接口(Man-machine Interface)和知识获取子系统(Knowledge Acquisition)。教学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3中的实线部分所示。
①知识厍:用于存储专家系统知识。主要用于收集和存储某领域教师、专家的经验,知识及书本知识、基本常识等。包括事物的表达方式,可行操作、事实和规则等;
②综合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又称总体数据库或全局数据库,主要用于存放有关问题求解的假设、初始数据、目标、求解状态、中间结果以及最终结果;
③推理机:推理机是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模拟专家的思维过程、控制、协调整个专家系统的工作,它根据用户所提供的初始数据和问题求解要求,运用知识库中的事实和规则,按照一定的推理方法和控制策略对问题进行推理求解,并将产生的结果输出给学生;
④知识获取子系统:在构建和维护知识库时作为专家系统和教师、领域专家、工程师等的接口;
⑤解释子系统:解释机构由一组计算机程序组成,它对推理给出必要的解释,并根据学生问题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回应,最后把结果通过人机接口输出给学生;
⑥人机接口:学生、专家系统和教师、领域专家、工程师之间沟通的媒介,它把相互之间的交互信息转换成彼此都能够理解的形式,由一组程序及相应的硬件组成,用于完成I/O工作。
三、CAI软件实现过程举例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CAI系统主界面如图4所示。点击“进入系统”之后,将出现“课程内容学习”和“知识点概述游览”两部分。
(1)“课程内容学习”部分包括“教材知识学习”、“课堂PPT内容讲解”以及“实验教学内容”等,例如目前常用的单片机的类型如图5所示。本课程的主要设计和创新实验如图6所示。
(2)“知识点概述游览”部分包括:
①知识点获取方式:即通过引导操作可得到关联性强的知识点解释、关联性中等的知识点解释以及关联性弱的知识点解释;
②问题解答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查询问题的基本答案(即对问题的解释),若基于专家知识库无法解释所提的问题,则可将该问题提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会尽快对该问题给出解答;
③专家库知识更新方式:随着单片机类型、结构、接口技术以及开发方式等的不断发展,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的更新也要求同步进行。因此,专家知识库信息的更新工作可由任课教师来完成,但是更新信息可来源于文献资料查阅、企业行业应用领域调研以及实践实验教学过程总结等。
课程教材与上课PPT和实验内容具有相关性,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求其具有一致性,如图1中虚线部分表示可即时修改相关的内容。
四、结论
本文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构建新型教学平台。采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知识的综合表达方式,并研究课程知识的推理机制。基于文献资料查阅、企业行业应用领域调研以及实践实验教学过程总结,实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快速更新,实现该课程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知识的共享,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修改补充教学内容的目的。针对“知识库”、“综合数据库”以及“推理机制”实现在线综合更新方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高等学校该课程的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很好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5.
[2]李华,孙晓民,李红青.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5.
[3]张毅刚,彭喜元,彭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周冠玲,冯占英,李战.“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学,2012,(6):105-107.
[5]赵月静,陈继荣,张永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76-179.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认知功能障碍成为卒中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比例高达64%[1]。本文探讨了奥拉西坦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卒中后患者,患者均由头颅影像学确诊,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其中实验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59~72岁,平均(64.8±5.7)岁;对照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59~73岁,平均(64.9±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将4.0 g奥拉西坦注射液加入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充分混匀后静脉滴注,1次/d,一共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3疗效观察[2]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测评。疗效判断:临床治愈:患者智能精神与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正常,不存在认知障碍;显效:患者智能精神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认知障碍显著改善;有效:患者智能精神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认知障碍改善;无效:患者智能精神、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障碍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于X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展开早期诊断与治疗,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3-4]。不同类型的原型可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均存在共同的血管危险因素,因此,改善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成功的关键[5]。
奥拉西坦商品名为脑复智,其主要成分为奥拉西坦,是目前临床中治疗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及脑损伤与其相关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药物[6],其进入体内后,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广泛分布在中隔区、海马、皮层以及纹状体。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奥拉西坦无明显毒副反应,对人体的心肺系统及神经系统均无明显影响,在用药24 h内,84%的药物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将800 mg奥拉西坦按照2次/d的剂量连续用药1 w后,患者体内并无药物蓄积现象,且其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达75%[7]。奥拉西塔可以增加突触后电位的波幅及时限,提高学习力及记忆力,同时提高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的可塑性,促进未受损部位的组织重组及功能重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
由本文数据提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无差异,但治疗后,实验组这两项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对卒中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患者耐受程度好,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倬,范学文.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38-340.
[2]李振瑞.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3):161-162,173.
[3]李静,吴业新.奥拉西坦短期干预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9):1293-1294.
[4]唐修明,崔超伟,曾志良,等.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35-36.
[5]张婷,高晓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与进展[J].安徽医药,2013,17(8):1414-1416.
0 引言
实验室排课一直就是实验室管理者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然而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用途和性质都各有不同给资源调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各学科又都面临着诸如实验室资源使用紧张等问题。所以,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实验室排课工作有效、合理的管理,是实验室系统的建设者和实验管理职能部门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1 现状以及问题
各高校目前都有自己的排课系统,但各系统设计中都没有考虑到各学科实验室性质不同、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状态的差异、大型设备与小型设备能支持同时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不同等情况,而是将实验课以一个一个的课室为单位实行课程排列,与多媒体课室做同样的排课处理,这样必然会导致资源使用不合理,约束性大;同时没有专门的实验排课系统,也更加凸显了实验室资源无法统一调度、易用性较差等矛盾。
合理的资源安排同时也反映在排课的模式上,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排课模式单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弹性排课,导致实验人员工作量过大,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排课需要花费的时间过长,无法应对突况而重新对实验室进行排课,这些都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
传统的实验室排课系统多数基于整数单目标规划求近似最优解的方法,并逐渐朝着多目标规划和启发式算法框架下前进,传统意义上的排课主要缺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校实行统一的排课方法,模式单一,实验课与理论课没有办法做到分开排列,无法兼顾实验需求,灵活性差。
2)没有按照专业、班级的特点,在实验集中的时间弹性排课,因工作量过大而影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心理排斥力。
3)传统的功能制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跟不上实验课程的各种变化。
4)没有考虑到班级学生人数与实验室可用仪器设备数量匹配度,无法弹性操作。
5)排课需要花费的时间过长,传统的排课算法决定了硬件资源的占用量大,占用率高,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无法应对突况而重新对实验室进行排课,以适应实际需要。
目前的实验室排课系统仍然存在不少的技术缺陷,需要苛刻的环境、昂贵的设备、漫长的时间等代价作为弥补,不能很好满足当前高校需求。目前排课系统的发展趋势正朝着高实时性、高准确性以及高抗干扰性等方面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也被用来解决实验人员排课问题。
2 实时排课系统的设计
本文探讨设计了一个实验室实时智能排课系统,前端页面设计采用php+html动态网页技术设计,服务器端采用wampserver,运行于windows server 2008服务器系统。系统可实现由用户自主输入信息的同时,从数据库中读取已有的存储信息:包括班级数量、每个实验课的各种请求、班级人数、课程覆盖要求、课程分配情况以及分配的时间长度下,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结合算法分析计算出最优方案进行智能排课,同时给出约束性满足情况以及排课需要的各项性能指标,最后返回实验室排课序列。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改善以往排课系统软件中诸多弊端,是实验室专用排课系统,节省时间、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2.1 系统功能建模
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使用了功能建模。功能建模是指在业务建模的基础上,梳理出业务体系所在的问题域的层次关系,确定系统边界,明确关系接口,划分不同的子系统,确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功能,按照“系统―子系统―功能―程序”的思路编排,且需说明解决哪部分业务以及功能间的关系。
系统采用功能建模的好处:
1)可靠性高、易用性强、准确率高无冲突;
2)实时性强,计算时间短,信息回馈速度快;
3)求解的质量高,能满足大多数约束性请求;
4)能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弹性适应能力强;
5)系统可维护性强,扩展性好,浏览方便。
2.2 关键算法合理化探讨
系统从数据库中快速提取配套资源信息,使用带约束性的机制从新生成初始解值,以达到最佳的初始值效果,为下一步算法处理作好准备。读取完数据后采用混合型算法进行数据分析。混合型算法通过对数据解空间的分离,然后分别进行搜索,得到各个解空间的局部最优解后,再对各个解进行综合匹配,使最终结果临近最优解。该方法兼顾了时间效率以及结果质量,同时结合启发式算法框架对系统开展进一步优化处理。通过结合这些算法设计出来的系统弹性适应能力强,能从容应对实验课程的突发请求以及课时变更,而对原有的实验室排课列表只造成很小的影响。
3 结论
本文从实验室排课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智能排课系统,应用主流的web技术,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在系统使用时智能地分析计算出最优解,使系统在使用时实时性和准确性都比较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实验室管理员和教师的排课工作,提高排课效率,同时也为本单位教学实验部实施课程调度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瑞民.张全武.限界回溯算法在排课系统模型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22(05):50-53.
[2]吴志斌,陈淑珍,孙晓安.回溯算法与计算机智能排课[J].计算机工程,1999(03):792-801.
[摘要]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76例,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症状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E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22/36);患者头晕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MMSE与ADL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头晕症状及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慢性脑供血不足;认知功能;头晕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b)-0140-02
[作者简介] 李春双(1979.3-)女,黑龙江双城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疾病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梗死、老年痴呆等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养血清脑颗粒属于中成药,大量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其对于改善头晕头痛、失眠眩晕等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为探讨其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特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76例,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后均确诊。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50~83岁,平均(65.1±2.8)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2~81岁,平均(64.3±2.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实施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片(国药准字H23020496)口服,剂量20 mg/3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国药准字Z10960082)冲水温服,每次1袋,3次/d,首次剂量加倍。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停用血管扩张剂及其他神经保护剂,以六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安全性。(1)头晕评价:根据临床表现制定轻度、中度、重度三个指标,轻度:阵发性头晕且无需药物治疗;中度:头晕影响工作但仍可自理,需药物治疗;重度:严重影响生活且需药物治疗;(2)认知功能评价:选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E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MMES量表共19项,评分范围0~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ADL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两大项,共14个项目,评分范围14~56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3)安全性评估:包括血尿常规检测与血压、心电图检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判定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结合患者病变程度改善情况制定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指标,以治愈+显效+有效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显效:病变程度改善≥2级(如重度改善为轻度等),症状与体征改善显著;有效:病变改善程度1级,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无改善或恶化等。
1.5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双录入法输入Excel表格,采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PEMS3.1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头晕症状比较
观察组患者头晕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Z=6.352,P=0.002),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与AD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由脑动脉循环障碍引起的头晕、头重等症状,为脑血管疾病的一种[1],是老年群体常见病与多发病,是老年痴呆和脑卒中的重要发病预兆,近年来国内此类患者发病数量逐年增多,以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心烦耳鸣、失眠多梦、健忘疲乏等症状为代表[2],病情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治疗,病情进展会导致脑萎缩、脑梗塞、脑血栓、老年痴呆等病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要致力于保护患者残留神经功能,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增加大脑血流功能,修复受损神经组织,防止病情进展。
养血清脑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为头晕、失眠等疾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临床研究发现,其可有效改善顽固性失眠患者睡眠状况及头昏脑胀、头痛等其他伴有症状[3]。陈钢等[4]研究发现,在偏头痛治疗中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脑供血不足属中医头痛、眩晕、郁证范畴[5],中医认为本病与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内伤七情及年老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肝阳上亢、淤血阻滞,故治当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为主。养血清脑颗粒成分包括熟地黄、当归、决明子、珍珠母、川穹等多种中药材[6],其中当归、川芎具有补血活血功效,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熟地黄补血滋阴,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夏枯草清热散结,珍珠母安神定惊、平肝潜阳,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细辛祛风散寒、通利血脉,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川芎可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流,白芍可抑制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系统,发挥抗血管的作用,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可显著缓解血管痉挛症状,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部血流量,提升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达到修复缺损脑神经组织、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改善由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失眠等症状,其还可改善血管通透性,保护脑部微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血管性痴呆发病率。王宏英等[7]通过大鼠实验研究发现,养血清脑颗粒可增加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可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程新旺等[8]研究发现,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的异常。
从该次实践结果来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1.11%相比,明显更高,患者头晕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证实了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中的优越效果,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较高应用价值。鉴于慢性脑供血不足对老年痴呆及脑卒中发病的危险预兆,在发现患者性脑供血不足后,可在血栓前状态小剂量长期服用养血清脑颗粒,通过早期干预达到防治目的,预防脑梗死、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可显著改善头晕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提升生存质量,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秀凤.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145.
[2] 陈菊芳.观察丁洛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4):92.
[3] 王海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10):81-83.
[4] 陈钢,高晓艳,刘爽,等.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2):115-116.
[5] 刘炳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思路与方法[J].中外医疗,2012,31(27):190,192.
[6] 陈晓鹏,张兰兰,周水平,等.多维液质联用系统分析养血清脑颗粒化学成分[J].中成药,2013,35(7):1499-1504.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天智颗粒应用于脑梗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能够降低神经系统的损伤,促进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快速恢复,并且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天智颗粒吡拉西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51-01
目前,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认知功能障碍是患者脑梗死治疗后极易出现的神经心理学表现,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其也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近些年来,临床将脑梗死的治疗多集中于降低病死率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而忽视了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这种治疗上的偏颇,极大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天智颗粒对脑梗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作用,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0年7月―2013年5月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在53―87岁,平均年龄为69.7±8.5岁。患者合并疾病有: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37例;糖尿病患者16例;冠心病患者9例。文化程度分为:文盲3例;小学文化11例;初中文化32例;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16例。排除标准:患者有阿尔茨海默病或重度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意识障碍性疾病或重度的失语症;患者的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或严重糖尿病;患者对服用药物过敏;患者有精神病史。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因是双盲随机抽取,所以无论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糖、降血压、调脂、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吡拉西坦片1.6g,口服,一日三次,30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智颗粒,具体方法为:天智颗粒5mg,一日三次,口服,30天为一个疗程。
1.3评价指标。精神状态评分[2]: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的认知障碍进行评分,满分30分。对文盲患者,当其评分值低于20分时,确定为认知障碍;对小学文化患者,当其评分值低于23分时,确定为认知障碍;对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患者,当其评分值低于27分时,确定为认知障碍。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3]:采用Ba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没有异常表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死后的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损害的表现之一,其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即:可由轻度认知障碍发展至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有:患者保留有记忆功能,而注意力、执行力却发生障碍表现;患者伴有信息、行动处理障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感淡漠等心理症状表现。有资料报道[4]:脑梗死首发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可达54%,患者的再次发病率可达72%,由此可见,认知障碍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天智颗粒是由天麻、栀子、槐花、首乌藤、益母草、杜仲、石决明、钩藤等药物配伍而成,方剂中天麻、石决明、钩藤、杜仲均具有平肝潜阳、补益肝肾的功效,能够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度,有效缓解其精神抑郁、烦躁不安等症状。诸药配伍应用,共奏熄风定惊;舒经活血;祛风通络;益智及养肝益气之功[5]。天智颗粒通过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抑制烯醇化酶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记忆功能的目的,其还可以通过减轻线粒体损伤,促进患者认知障碍的恢复。吡拉西坦天智颗粒与吡拉西坦联合用药,能够改善患者脑部的血供,增加神经的保护机制,并且通过控制患者血脂、血压、血糖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降低脑梗塞再次发作。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天智颗粒对脑梗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有比较明显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孙争宇,赵幸娟,田红梅.天智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对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07(3):1023―1024
[2]武继涛.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27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32―33
随着二语教学的理论和教学法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的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教师们用丰富的活动构成课堂设计主体,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各种交际活动使用英语,在完成各种任务中使用英语,以期达到习得英语的目的。我们在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一种困惑:是否还需要在交际时注意英语的表达是否符合语法规范,是否在完成任务时还要纠正学生的词形和句型?其实,我们都在关注一个二语习得的问题,那就是语言形式,语言功能和语言意义的整合性问题。
一、形式-功能-意义原则
形式-功能-意义原则(form-function-meaning)也被成为整合性原则,是由澳大利亚语言学家David Nunan于2004年对他本人1999年提出的形式-功能原则做出的补充,指“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任务要注重语言形式、功能和意义的结合,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意义是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他认为语言形式、交际功能和语言意义是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任务的设计必须使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有效结合,让学习者不仅能掌握语言形式,而且能运用语言,正确表达语言承载的意义。传统高职英语课堂常常把语言练习和交际功能割裂开,过多关注语法形式和语言形式,语言练习就是机械的操练,脱离功能,脱离意义。活动中的语言形式或语法是重点,从而导致学生知道一种语法的不同的语言形式,但却不能用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功能和意义。但是我们同样要避免忽视语言形式和语法,只关注功能,如果只让学生表达,忽略语言形式和语义准确,学生积极性高,仅靠只言片语来完成任务,课堂看似很热闹,但学生的语言形式表达毫无准确性可言,必然会影响语言交际,再次使用类似形式还是会影响意义的表达。因此,高职英语课堂的活动设计有必要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同样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度。只有重视语言、功能及意义的和谐统一,才能赋予学习真正的意义。整合性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语言形式、功能和意义的统一,让学习者在任务实施中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表达得体的意义。
二、如何分析语言的形式、功能与意义
通过研究几位语言学家对任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何分析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意义。
Littlewood(2004)指出“任务形式可以分为五种,这五种形式虽然不同但并非彼此割裂,它们因各自的特点排列于一个连续体(a continuum)上,关注形式(forms)的任务形式在连续体的一端,关注意义(meaning)的任务形式在另一端,从关注形式逐渐过渡到关注意义的其它三种任务形式则排列在中间。”
同样,按照Nunan对任务的分类,我们发现对语言形式的聚焦和功能意义的关注也体现了出来。Nunan认为任务分为真实性任务或目标任务(real-world /target task )和教育性任务(pedagogical task)。真实性任务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要用语言做的事情;教育性任务是在课堂上由真实性任务转换而来的。教育性任务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体,其中一端是演练式任务(rehearsal task),另一端是激活式任务(activation task)。演练式任务和生活中的真实性任务相似,如在报纸上寻职并模仿求职过程。激活式任务激活学习者新学习的语言技能,例如角色表演,信息交换等任务。学习者把所知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开始创造性地运用出来。Nunan特别指出语言形式的教学对于尤其是初学阶段的学习者来说是有必要的,他把这些聚焦于形式(form-focused)的教学活动称为使能性任务(enabling skills)。使能性任务可以分为语言练习(language exercise)和交际活动(commutative activity)两种。语言练习关注的是词汇、语音和语法,而交际活动处于语言练习和教育性任务的中间地带,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构成部分。
任务型教学框架
通过对以上学者的理论分析,我们发现Littlewood的“连续体两端的任务形式”其实和Nunan 对“使能性任务”(enabling tasks)、“交际任务”(communicative tasks)及“教育性任务”(pedagogical tasks)所作的分类表现出一样的内涵。这就回答了我们的困惑,表明对语言形式,即词汇,语音和语法的关注是必要的并且是达到交际,完成各种真实性任务的基础。
三、高职英语课堂的活动分析
观察我们的高职英语课堂,因为学生并没有升学考试之类的压力,一些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在语言形式上关注度不够,不能提供给学生足够输出语言的练习和任务。常常特别注重情景和交际,但是缺乏对语言形式的关注。这种脱离语言形式的交际不能够深入,也不能形成优质高效的课堂。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后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并观察对其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手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造成患者手术后认知障碍的原因并观察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引起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麻醉因素58例(72.5%),心理异常14例(17.5%),作息时间紊乱8例(10%);②80例老年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情况:3 d内恢复18例(22.5%),3~7 d内恢复48例(60%),7~15 d内恢复14例(17.5%)。引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麻醉因素,与其他原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麻醉、心理因素、作息时间紊乱等方面因素,通过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可行性与可推广性。
[
关键词 ]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原因分析;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050-02
文章选取了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患者并对其展开研究,分析引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并观察护理干预效果,详细情况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手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取的对象年龄范围均在61~82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72.3±5.4)岁,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34例,盆骨骨折10例,腰椎骨折8例。骨折原因:车祸致伤32例,高处坠落26,重物压伤14,病理性骨折8例。治疗方法:手术治疗66例,保守治疗14例。文化水平:小学文化水平18例,初中文化水平22例,高中文化水平水平20例,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16例,文盲4例。选取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上对骨科手术的适应症;②患者均未患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其他原发性疾病,且术前患者精神意识均为正常;③所有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对术后麻醉未醒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并使头偏向一侧,遵医嘱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加强对患者的巡视,每小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次[1]。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每小时巡视患者并记录其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如躁动、嗜睡等情况发生时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进行处理。
1.2.2 作息护理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适当的作息时间安排,并严格执行,保证患者拥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并保持病室整洁舒适,维持病室温度和湿度分别在(22±2)℃与55%±5%的范围内,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严重失眠障碍的患者应遵医嘱予以镇静催眠药物,并加强巡视[2]。
1.2.3 健康宣教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应包括术后护理配合事项、手术预后知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知识等[3]。
1.2.4 心理疏导 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为患者讲解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成功恢复案例,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χ2与t检验,所得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造成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
引起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如表1所述。
表1 80例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引起原因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引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麻醉因素,与其他原因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效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80例骨科老年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
3讨论
在医疗水平逐步上升的时代,人们对于医疗水平及护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极大,是临床医疗活动的核心环节。如何提高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从而降低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一直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
骨科老年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据可靠临床资料统计,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高达82.31%[4]。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一种神经性认知障碍,程度较轻,大多患者出现这一疾病的维持时间较短,部分患者会出现永久性POCD[5]。就目前水平而言,该病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有临床资料显示,POCD的发生与年龄、麻醉因素、睡眠因素、心理障碍因素等有关,本次研究中80例老年患者出现POCD的主要原因为麻醉因素,所占比例为72.5%,与临床资料记载相符。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次研究的结果分析可知,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OCD的原因有麻醉因素、睡眠因素、心理障碍因素等,通过对患者开展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改善其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推广。
[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王春雪.护理干预在130例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3(20):274-276.
[2] 刘莉,汪利辉,霍青.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20):123-125.
[3] 孙冰.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5(30):267-268.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在老年手术患者中较常见,患者手术前无精神异常,由于物的影响导致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和记忆功能损害[1]。研究表明骨科手术POCD的发病率可达30%[2]。大量动物实验证实麻醉剂量的氯胺酮有神经毒性,而小剂量的氯胺酮在动物和临床上均有抗抑郁、改善情绪和认知的作用[3]。但临床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报道尚少。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手术患者予小剂量氯胺酮处理,研究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择期行下肢手术的56例老年患者,研究对象均经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26例,女30例,中等文化程度,年龄65~80岁,体重50~80 kg,ASAⅠ~Ⅱ级。无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无长期或经常使用镇静剂或精神类药物史,无酗酒史或药物依赖史,术前测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23分,并记录作为基线[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各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MMSE基础评分及术中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不使用术前药物,入室后常规吸氧,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及ECG,左侧桡动脉置管行连续有创血压监测且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静脉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15~0.04 mg/kg、异丙酚1.0~2.0 mg/kg、舒芬太尼0.2~0.3 μ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全麻诱导插管后接麻醉呼吸机机械通气,调整呼吸机各参数值,使PET CO2维持在35~45 mm Hg
(1 mm Hg=0.133 kPa)。插管后氯胺酮组即静脉泵注氯胺酮0.25 mg/(kg·h),对照组静脉泵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3~5 mg/(kg·h)及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维持麻醉,使BIS值在40~60之间,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良好肌松。备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在必要时给予以维持循环稳定。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舒芬太尼0.1~0.2 μg/kg替代镇痛。术后72 h内接静脉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镇痛(PCIA),药物为舒芬太尼100 mg+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配至150 mL,输注维持速度2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设置15 min。术后镇痛效果不佳时病房内肌肉注射适量曲马多,维持术后VAS评分≤3分,确保镇痛效果良好以避免因疼痛所致情绪障碍对认知状态结果的干扰。术前1 d(T0)、术后6 h(T1)、24 h(T2)、48 h(T3)、72 h(T4)时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样品,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及IL-6浓度;术后24 h、48 h、72 h对患者进行MMSE测试,记录MMSE评分,用以评价患者POCD的发生情况。
1.3 评分标准 通过对患者一系列问题的直接询问,内容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能力、短程记忆、语言复述、阅读理解、语言理解和图形描画等,来分析和评价认知功能,MMSE总分范围0~30分。术后MMSE分值较术前低2分则记录为发生了POCD。所有测试由同一名且未知试验分组的人员完成。记录手术一般情况如手术和麻醉时间、全麻药使用量、失血补液及循环情况;同时详细记录围术期的并发症,并分析该并发症对认知有无影响,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1、2、3 d 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46.4%、32.1%、28.6%;氯胺酮组分别为17.9%、7.1%、3.6%。对照组在术后1、2、3 d 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氯胺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情况 例(%)
组别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
对照组(n=28) 13(46.4) 9(32.1) 8(28.6)
氯胺酮组(n=28) 5(17.9) 2(7.1) 1(3.6)
字2值 5.240 5.543 4.766
P值 0.022 0.019 0.029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IL-6及TNF-α表达水平比较 两组术后6、24、48 h时IL-6、TNF-α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且氯胺酮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2 h 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术后POCD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易发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酗酒、心理和环境因素;促发因素包括应激反应、创伤、低血压、脑血管微血栓、术后低氧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物的应用等[4]。其中应激反应的刺激,引起体内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是导致POCD的重要原因[5]。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TNF-α、IL-6在术后6 h、24 h、48 h时均明显高于麻醉前1 d(P
MMSE常用于评判老年人认知功能异常,操作简便,且可信性高,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2%[9]。本研究发现氯胺酮预处理后患者POCD发生率明显减少,这说明小剂量氯胺酮减少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大脑应对急性大量炎症因子的损伤,保护术后认知功能。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POCD是可逆的,只有少部分患者数周甚至数月仍不能恢复正常,最终发展为老年痴呆或阿尔海默次病[10]。
综上所述,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后,老年手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减少,这可能与氯胺酮抑制炎症介质有关,但需扩大研究,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Deiner S,Silverstein J H.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J].Br J Anaesth,2009,103(suppl 1):i41-i46.
[2] Monk T G,Price C C.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isorders[J].Curr Opin Crit Care,2011,17(4):376-381.
[3]孙天小,韩树海.小剂量氯胺酮对全麻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10):21-23.
[4]彭丹涛,许贤豪,刘江红,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检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应用探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4):187-190.
[5]施丽燕,徐静,万燕杰.外周血炎性因子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上海医学,2012,35(2):115-117.
[6]蒋铭,沈园园.小剂量纳洛酮,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53-54.
[7] Zou X,Patterson T A,Divine R L,et al.Prolonged exposure to ketamine increases neurodegene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monkey brain[J].Int J Dev Neurosci,2009,27(7):727-731.
[8]刘英海,李军,魏晓红,等.氯胺酮对体外循环诱导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西南军医,2008,10(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