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3 10:54: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运用日益广泛,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近几年我国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的不足,只有多措并举,方可提高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
1 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加速的当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服务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一些制约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仍存在。
(一)标准化建设进展缓慢。长久以来,事业单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注较少,部分事业单位也未形成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档案管理软件、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不仅发展缓慢,而且各个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兼容性较差。单个事业单位而言,文书档案管理、财务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彼此独立,除特殊档案资源外,基本档案资源信息难以共享。综上所述,由于缺乏标准化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我国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
(二)信息化意识不够。在部分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意识缺乏,日常工作中行程的文件、材料等,大部分事业单位未能从档案的角度对它们进行综合考虑。档案管理与服务仍停留在保存层面,将档案素材录入电脑,只提供简单的查询服务。由于事业单位固有属性,部分职工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程序化,未能放在与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重业务、轻档案的管理意识仍在,档案意识的薄弱影响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人才支撑不够。一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从业者的信息化技能和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相比于其他行业,事业单位对档案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较低,对专业要求不高,出现了不具备档案管理基本技能人员从事专业性较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象。目前档案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系统,技术能力与档案专业素养兼备的人才较少。与过去相比,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部分事业单位未能有效组建属于本单位的档案管理专业梯队,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支撑不够。
(四)服务方式落后。进入新时期,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对档案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档案服务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而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缺少主动进取意识,档案服务停留在被动层面。往往是社会公众率先提出使用申请,档案主管部门再根据需求状况适时开放部分档案。信息化服务方式落后,造成档案服务效率不高,未能有效满足事业单位自身业务发展和公众基本档案需求,亦未能有效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进程。
2 完善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大工程,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完善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可以考虑如下几点建议:
(一)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要抢抓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良机,掌握档案管理前沿标准,根据网络和数据特点,建立起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包含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相关规范、技术标准,纳入全单位信息化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并提出可行的实施对策。在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时,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信息化,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完整。同时,要结合本单位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好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二)与时俱进,强化事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支撑。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档案工作出现了新问题,及时补充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当务之急。需要档案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超前的意R。一方面要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新理论、新技术培训,推广档案新技术知识,及时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引进档案、计算机专业人才,强化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提升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让档案管理与服务紧跟时代步伐。
(三)强本固基,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投入,更新换代档案信息化建设所必备的计算机、电子存储等信息化设备,确保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另一方面,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服务软件的开发力度,可以申请经费用于开发和维护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软件,通过与软件企业合作,开发符合本单位情况的档案信息化软件,借助外部技术优势改善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
(四)以人为本,改善档案信息化服务方式。服务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改善档案的信息化服务方式应当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本单位、本领域重点工作的角度出发,真正考虑民生所需,将公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宣传力度,不仅要在本领域、本行业内进行宣传,还要走向社会,多形式开展档案信息化服务宣传。另一方面,要及时转变服务意识,提高主动服务的积极性。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前瞻性要强,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或工作,建立起效率较高的档案信息化服务机制。以保障社会需求为前提,从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巩宝荣.档案信息化建设_理念_困难_选择[J].山东档案.2002,(3)
[2]王东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档案.2003,(01)
[3]夏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2010,(03)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极大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提升了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笔者就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解决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信息化发展障碍,不断加强会计部门信息化建设。
1会计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与会计知识相结合,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会计信息化体系。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会计工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效益,各种会计软件的应用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流程,降低工作强度,为报表制作创造更多便利条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事业单位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加强相关管理,为会计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信息技术也推动了会计行业的发展,会计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也加快了各领域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简化了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了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信息技术增加了会计部门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以电子无纸化办公取代纸质办公,更好的发挥会计部门职能作用,推动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2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它推动了会计部门改革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失
规范的管理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前提,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管理制度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发展进程,造成了极大的人力和资源浪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上的缺失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管理制度名存实亡,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管理作用。由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管理经验缺乏,更是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相对落后,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困难。因此,事业单位首先应认清规范化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更好的满足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技术发展要求。
2.2忽视会计信息化开发建设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应用相对较晚,其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会计信息化建设被长期空置。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重要保证。很多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化应用问题,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财务工作均是人工操作,会计信息保存也是有选择性的,这就造成了很多重要会计信息不经意流失,财务人员缺乏对会计档案的正确认识,没有对全部会计信息进行备份,随着时间流逝,造成了会计数据的丢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不利于会计信息价值的实现。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对自身发展要求过低,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理想,会计信息建设存在一定的缺失,信息化建设效率差强人意,很难真正发挥信息化作用。
2.3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受经济效率影响较小,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自我人生价值观念追求过于单调,缺乏积极创新意识。此外,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也造成了会计岗位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知上的不足,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具备信息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计算机财务软件操作困难,很难去投入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迟缓,人员问题是关键。因此,事业单位应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切实解决岗位工作人员实际工作困难,提升整体水平,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3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为了加快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度,更好的满足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笔者针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和建议,仅供同行业者参考借鉴。
3.1提升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
现代社会处于科技与信息共同发展的时代,事业单位想要实现发展,就必须顺应时展趋势,不断加快自身会计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明确会计信息化建设对单位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单位战略发展的重点,重视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贯彻落实各项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大会计信息化资金和人员投入,虚心向其他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员工能够深刻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鼓励所有人员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全员参与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领导还应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技术管理,促进员工的深入交流和探讨,挖掘人员创新观念,努力获得更多人员和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更好的完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任务和目标。
3.2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
人员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制度的实施者,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同样如此,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事业单位必须要认识到人员素质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扩大会计信息化人才投入,发挥会计信息化人员主观能动作用,挖掘人员潜力,使其能够全心全意为单位的发展建设而服务。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能够将专业知识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优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投身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
4结语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顺应时展的重要过程。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可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利用率,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动力。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正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各项问题,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会计管理,全面加快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蓓.关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C]//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2012.
[2]徐文迪.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3]王超.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目前,学界关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汗牛充栋,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厚望,但这些论述较少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笔者以一个基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视角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面临的困难和采取的对策。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发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1999年“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建议将“会计电算化”改为“会计信息化”。
然而,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有着本质区别,会计电算化强调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规范性”是会计电算化的第一要务。而会计信息化增加了使用者需求这个维度,强调会计结果在完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化的基础上侧重于满足单位内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学者杜安国认为虽然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变革性地改变了信息管理的模式,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还处在手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未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宏观框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的主要是收付实现,没有外部会计信息化的系统性要求,所以内部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思路。
第二,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化不仅需要信息系统,还需要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作为基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在这方面尚属欠缺。
第三,信息质量有效性差。数据归集和使用缺乏统一有效的技术平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一般是主管部门)无法有效获取基层单位的数据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工作统一部署和执行监督。
(三)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参考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会计报告使用者的论述,笔者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为:内部工作人员、主管部门和审计监察部门。
第一,对内部工作人员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如果能减少人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会计信息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原貌。实践表明,会计信息化契合了这一思想,它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对主管部门的作用。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平台,可以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运用数据挖掘等先进的统计分析技术还可以准确地查找辖区内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对审计监察部门的作用。财务工作涉及党风廉政建设,会计信息化能够更加规范财会工作,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同时,能够及时为审计监察部门提供准确信息,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重点工作
会计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涉及会计信息化体系架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会计信息支配权等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化体系架构
学者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了MIS环境、AIS系统、ISCA模型等诸多理论,这些理论体现了集群化研究、系统分工、功能整合的思想。文章认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体系架构也可以借鉴上述先进的经验。整个体系架构可以分为会计信息管理、人员权限管理、会计系统操作、财务数据分析和风险监督管理五个部分。
(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针对前文论述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体系架,文章认为应建立五个会计信息系统:即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人员权限管理系统、会计操作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和风险监控系统。
普里戈金(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者)指出:“复杂系统的稳定性必须取决于复杂系统的通讯能力。”由此可见,不同系统之间应建立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换,或者完成数据共享,保证通讯能力的畅通。不同系统内部根据工作内容细化为不同的功能模块;不同的功能模块通过权限控制,即每一名员工或者外部使用者根据权限查看、使用相应数据,没有权限无法使用系统数据。
(三)会计信息支配权
美国管理科学家达文波特(T.H.Davenport)提出了四种信息支配模式,即君主模式、联邦模式、分封模式和无政府模式,四种模式体现了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对信息支配从集权到分权的程度。其中,君主模式最为集中,联邦模式次之,分封模式较分权,而无政府模式则极端分权。文章认为权限分配不仅涉及数据信息安全,更涉及工作管理链条的完整和管理环节之间的制约。所以,会计信息化建设应该坚持集中领导下的适度分权原则,兼顾工作效率和工作监督。
三、会计信息化构想
在讨论了会计信息化重点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将以幼儿园为例介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构想。
(一)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生态环境由种类纷繁的信息所组成,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数据与信息必须具备有限性与可筛选性。数据信息管理系是基础,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源。
第一,基本功能。该系统负责储存基础信息并进行简单的信息运算,例如根据考勤结果计算员工工资福利、计算入园儿童应缴纳的园费、餐费等。
1. 人员信息:教职员工信息、入园儿童信息。
对教职员工和入园儿童应进行唯一代码管理,方便经费计算等与财务相关的工作,唯一代码的编码规则为“入园年份+入园月份+三位顺序号(系统从001开始自动生成)”。教师、入园儿童同部门(班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人工录入,如需调整也要经过人工通过系统操作变更。
2. 经费信息:包括经费划拨、经费报销、资金使用等信息。
3. A(决)算信息:包括年度预算信息、年度决算信息。
4. 考勤记录信息:包括教职员工的考勤记录信息、入园儿童的出勤记录信息。
5. 资料信息:经费划拨、资金使用、出勤信息等需要有文件资料且按照规定应该扫描进入系统的,存储在“资料信息”中。
第二,实现途径。一是手工初始化录入,例如入园儿童的基本信息、预(决)算信息等;二是通过其他系统调取,例如教职员工的信息可以通过教师系统调取,该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
(二)人员权限管理系统
第一,基本功能。通过权限管理来实现不同岗位的人员使用不同的系统功能模块,防止岗位之间交叉操作,形成管理环节之间的监督和制约。
第二,实现途径。按照不同岗位和管理制度的规定设置不同权限,主要分为经办权限、复核权限、审批权限三种,同一工作人员不能具有两种以上的权限。
(三)会计操作系统
第一,基本功能。该系统负责完成工资发放、园费和餐费的收缴、财务报销、经费划拨、凭证打印等工作。
第二,实现途径。按照工作管理制度设计系统操作流程,不同经手人员在系统中进行经办、复核、审批等操作,实现网上办公。
(四)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第一,基本功能。该系统完成与财务工作相关的统计分析工作,并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财务预测。
统计内容包括资金收入、资金使用(工资福利、物资采购、房屋修缮等)、预(决)算资金、出勤情况等;统计口径包括时间、性别、班级类别(大、中、小班)、园级类别(总园、分园)等。财务预测是指利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规律,指导下一步财务工作,例如统计分析入园儿童出勤分布情况,安排下一步物资采购的财务支出等。
第二,实现途径。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个数据库之间数据调用的准确性问题,按照不同统计维度(口径)对统计内容进行统计,生成符合筛选条件的统计表。
(五)风险监控系统
第一,基本功能。实现事业单位预(决)算相符合、日常财务开支等财务工作的系统监控,出现计划与实际不相符或者费用奇高奇低等情况,系统自动提示、报警。
第二,实现途径。在系统中设置相应指标或建立相应的比对勾稽关系,设置差额幅度,触及差额幅度的上限或者下限,系统完成自动提示工作。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建设本身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使用者具有重大意义,在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提高效率、财务预测、完善审计监督等多个方面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张俊龙.会计信息化实务[M].科学出版社,2015.
[2]吴江涛.会计确认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瞿晓龙,胡国强.XBRL、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之友,2011(07).
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作用
用四句话就概括了:突出财务高层和决策者的控制效果,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
二、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的监控问题
事业单位一般收支两条线,资金监管严格,效果很好。但是由于职能的混乱和监管过程的责任分配也会导致个别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监控效果不佳。
(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财务信息化就是实现财务信息的数字化和现代化管理,通过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来评估、控制单位的资金流动,但是当前我国单位的财务信息透明和公开还有不少差距,无法实现企业信息的信息共享,也大大的降低了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财务信息共享
当前我国很多单位均已经实现了财务信息化建设,但是发展较为缓慢,无法彻底的渗透到单位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而财务信息化的不仅利用了计算技术的高效率,同样也不能忽视其信息共享的优势,通过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能够极大的增强管理的效果,到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单位的财务信息利用率、整合度都还较低,一方面财务有关的业务无法与其他业务连接,另一方面是财务软件的利用还较为单一,无法实现和其他业务和部门的全面融合。
三、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路径
财务信息化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个是高度的集成,也就是能偶实现不同系统的连接,保持系统内在处理逻辑的一致性,提高信息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另一个是对财务信息处理内容的扩充,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不再仅仅是数据分析,而是站在数据的高度通观全局,让信息处理更加的真实、全面和准确。为此事业单位要充分的考虑这些特点,实现财务信息化的构建。
(一)制定总体规划和策略
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成功与否与总规划、策略的制定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事业单位要想全面的实现财务信息化首先就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目标,只有科学合理的工作进程和计划安排才能够找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纠正,从而减少了财务信息化构建过程中的目的性,从而全面的实现事业单位信息化的总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观念上的转变离不开单位领导的支持,所以必须加强领导的培训,让领导转变管理的思想和方式。同时对于那些优秀的利用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单位案例大力宣传,积极的推动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二)转变思想提高重视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单位财务信息化的重要生命力,所以必须采用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对财务管理的智能和方式进行改革,使得事业单位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金利用和管理的全部工作,例如单位资金的核算、决策和分析等,加强单位资金流通管理的过程。而业务处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不仅能够规避财务管理漏洞带来的财务问题,同时财务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共享也能够极大的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实效性。因此单位财务信息化需要全体成员做好角色上的转变,是的财务信息的管理能够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内部良好的气氛将建设的内容分担到每一个个体当中,明确每一个个体才财务信息化中的智能分配,并对应的做好绩效考核,分析个人和单位集体利益的关联效果,全面的提高单位全体成员的参与性。
(三)完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有不同,因此事业单位也要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各行各业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明确财务信息化的主要方向和目的。结合自身单位特点制定特定的管理流程和方法,从而进一步的加强财务信息化的进程,并制定相关的计划。当前很多单位都实现了会计的电算化以及核算软件的普及,已经积累的一定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全面的财务管理平台,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构建计算机管理和指挥网络,以及与之先关的一些列财务设备和组织的完善,而这些都是全面的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平台的构建目标是能够全面的整合单位的信息资源,其中包含了与资金管理密切相关的财务报表系统、财务处理系统和工资结算系统等,借助财务管理软件中的子系统充分的将业务信息转化成有用的档案管理信息,实时的反应出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保持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以及业务处理能力之间的连接效果,实现单位对财务信息的及时控制。
(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财务信息化重要基础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现代化的财务信息管理软件的数据库系统中包含了详细的数据处理方法,按照信息的分类,可以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管理。但这仅仅是计算机软件对信息管理的一个辅助过程,单位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还有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做。一是信息收集,信息的搜集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搜集,第二个层面是外部信息的搜集。二是信息分类和整理,面对庞杂的信息,其分类和整理同样也是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特别是事业单位在日常办公和管理中获得的原始信息的整理,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归类标准,结合特定的项目需求和依据实现信息的整理。
四、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是提高其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而我国现阶段正处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财务管理的基础薄弱、财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也影响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所以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现阶段发展中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全面的提高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舒畅.刍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
一、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会计行业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会计信息化就在这时应运而生,将会计知识与当前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使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学会利用新科技新技术处理问题,有效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常态,加快行业发展的有力手段,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为事业单位的管理添砖加瓦,为领导层提供更多有利于单位发展的数据或资料,为单位长远发展打好基础。与当前信息技术化接轨,改变了以前会计行业的旧的人工计算方式,不仅提高了正确率和客观性,还加强了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同时,会计信息化普遍加强后,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会计数据和资料更容易分析,利用信息化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通,便于集中管理信息,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思想意识不够
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不重视的问题。与企业不同的是,事业单位的薪酬和绩效管理相对单一,会计对事业单位的核算大多只是简单收付,使得事业单位从领导层到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感知力较为迟钝。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只是单纯地使收支状况得到明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加之领导决策层对会计信息化的不了解不重视,使得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和应用得不到提高,在此情况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不重视越得不到提高和普及,越得不到提高越不能体现其重要性。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完善
随着科技水平的技术,会计的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相应改变,但是由于会计信息化也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事业单位本身也有自身体制的局限性,导致用会计信息化的手段为事业单位提供管理决策存在着一定困难。有的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滞后,管理手段跟不上。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也需要部门之间的配合,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合作协调也不够,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协作,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机制不健全。建立会计信息化机制,还需要好的监督系统来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把关和监测,为会计信息化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尚处在探索和实验阶段,单位内部的会计信息化手段比较落后,再加之单位的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不重视,完善会计信息化制度就成了一种口号。
(三)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专业素质不高,知识储备不足
会计信息化是随着信息化的产生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来说,由于其单位对其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要求不高,所以他们对新技术的掌握和了解存在一定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竞争激烈的同行业发展压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跟上时展的潮流。但是作为非盈利性机构,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生存压力要相对小的多,其会计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意识不强,甚至有人还存在怕麻烦或是认为学习掌握新事物是浪费时间、没事找事干,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特点,其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年龄大多偏大,接受新事物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偏弱,真正掌握技术和核心知识的人才进入事业单位的数量有限,使得新鲜血液的输入不足,技术能力和创新接受能力短时间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任何一个行业或是个人要获得发展,就要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新形势新常态。尤其是国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前,事业单位更是要树立发展观念,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游刃有余。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能够提高行政效率,为单位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多更直观的有用信息,因此,事业单位在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科学管理,重视会计信息化应用,合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去,重视会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单位管理层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前陈旧的思想观念,不仅要对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健全重视起来,还要注重其在单位的宣传和推广,使员工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将会计部门与单位各部门的联系加强,除了会计人员本身,其他员工也能体会甚至参与到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来,使得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凸显,不仅宣传了会计信息化,也更直观地展示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制度,属于加强会计信息化的软件建设,只有建立健全制度,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平稳有序进行。事业单位完善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要严格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对单位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要制定有力有效的相关措施并配以监督体制加以实施,提高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除了有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还需要坚定的监督机制作保障,全场管理监督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过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并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对在实施过程中好的策略和发展意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进程。在会计监督系统中,单位内部的监督是最有效也是最基础的,是对单位各项事务中实际款项、财务收入和支出的监督,对不合理的支出和假账坏账是一个威慑和有力控制。因此,在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监督机制的时候,要将单位内部监督贯穿于会计核算当中,在会计合算的每个过程中都有体现和保障,使内部监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为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推广扫清障碍,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
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人员专业性相对欠缺
由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高,且具有较高系统性,而相关管理人员对人事管理重视不足,以致许多工作人员未能接受真正的岗前培训,进而致使其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不高;部分人事管理工作人员未能清楚了解人事管理流程规范,对归档内容也了解不足,对归档范围未能准确把握;部分管理人员由于身兼数职,其对人事管理所花费的时间则相对较少,因而难以确保管理工作规范性。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也产生了相应变化,而其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已难以与当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要求相符合。
2.人事管理与改革需求不相符合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岗位聘用制也得以逐渐实行,公开招聘与解聘制度也得以相继建立与完善,事业单位其内部人员也更为频繁的流动,隶属关系也不断变化,而事业单位当前仅依靠自行管理于人员合理流动不利;很多事业单位未能结合本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求来对聘用合同加以补充,这就使得其招聘及解聘中考察性内容较为缺乏。
3.信息化程度较为欠缺,资源共享程度低
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部分地区资本不足,而发达城市则已成功开发相关系统并投入到应用中。在充足资金支持下,科学技术已能够满足当前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然而管理人员技术相对薄弱,对信息化认知程度不高,因而致使系统使用浪费较大。此外,管理系统多设有使用权限,因而各部门使用账号进行登录后仅可对本部门的人事相关信息进行查阅或管理,各部门间资源共享尚未落实。如此使用方式使得管理便利程度低,因而与当前事业单位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不相符合。比如,党委办公室若需对新近党员资格评审进行调取,仅可经由该党员所在的部门抑或人事管理科来调取,如此便使得效率被降低。
4.人事档案信息利用率不高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是为人事部门的人事工作服务,既可为人才资源的利用提供基本信息,还可为本单位的人事决策提供可参考依据。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轻利用、重保密现象仍极为常见,人事管理服务开发意识不高,基本履历、自然情况、职称及工资等为可供公开查阅的部分。需要查阅者需主动查阅方可进行有限利用。上述管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利用价值不高,其应有价值难以真正发挥。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措施分析
1.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建设力度
由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属保密性与政策性均较强的一项工作,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员进行选聘时需对其工作水平、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综合因素加以充分考虑,以尽力建设一支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均较出色的队伍。此外,事业单位还可通过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定期聘请,开展培训活动,从而有效确保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学习并掌握现代化的人事管理方法,促使其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的有效提升,以改善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相对不高的现状。
2.强化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要促使人才信息的充分利用则需强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尽快做好其人事管理信息的收集与传输,提升工作效率。可从下述方式着手:第一,加强对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辅助管理的应用,将之合理应用于人事管理日常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以使档案原件损坏程度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从而确保人事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第二,以相关软件实施辅助统计与处理,如此,具有相关权限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员便可于第一时间内检索范围内相关材料,以促进人事材料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避免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促使事业单位人事材料的最大价值得以发挥。
3.加强管理力度,以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更快实现
人事管理信息化其目的是对人事管理的强化与升级,故,事业单位在对人事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与规划时应对相关管理软件技术逐步进行建立与健全,以促进技术含量高且方便快捷的人事信息电子管理系统。比如,可通过对人事信息的收集、分类、鉴定及保管调用等各环节实施信息化、数字化与自动化,从而促使人事信息更具使用便捷性。此外,仅有将人事管理同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内容加以实时衔接方可促使人事管理编码同其工作相统一,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共享率。
4.强化人事管理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力度
在将人事信息入库前,事业单位应严格进行人事鉴别,对资源利用方便性与入库成本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数据库建立之时需对人事管理相关规定予以严格遵守,以尽可能地实现数据库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处理好人事管理数据库权限管理相关工作,从而促进人事信息资源得以高效安全利用。
5.强化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性管理的力度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性的管理可从下述方面着手:第一,以制度形式确保安全,即建立人事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相关法规及安全标准,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加以完善。第二,建立相应的数据备份及恢复机制,对借阅机制加以规范,以确保人事信息得以安全存储与使用。第三,强化对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安全技术的培训与安全性教育,以促进其信息保密意识、安全意识及安全使用技能的提升。第四,实施分开存储,即将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分开存储,从而促使人事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在存储上得以确保。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具有较强复杂性、系统性,其所需投入的财力、人力及物力也就要求更高。虽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着管理人员专业性相对欠缺、人事管理与改革需求不相符合、信息化程度较为欠缺,资源共享程度低及人事档案信息利用率不高等不足之处。而信息化建设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创新性模式,其在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中意义重大。因此,事业单位可通过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建设力度、强化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系统的建设力度、强化人事管理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力度及强化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性管理的力度等措施,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其人事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
作者:沈全保 单位: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倞源,姚育章,刘礼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对策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8):8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将于2014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强调: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真正提高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使财务信息及时、准确、透明。这体现了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做好内部监督,更好地做到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传统的日常事务交给系统来做,提高失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我国政府已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值得各方关注。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含义。事业单位财务是事业单位在行使政府职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政资金流转及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以行使政府职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为基础,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财务信息的实效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与国库支付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等实行实时链接,事业单位的每一项财务处理工作在其他系统中都会有反应,并且,财务信息同步于财务活动,这就为数据统计、预算控制、财务监督等活动提供最新的信息。
数据资源的共享性。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一般由上级部门维护,但下级单位只要通过单位内的客户端就可以从系统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也能在国库支付等系统中显示,所以,资源的共享性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工作流程的可视性。财务管理系统通过电子签章认证、财务审批等方法在网上作业,以扫描的方式把财务信息输入到系统内,领导只要在该系统内登录相应的办公区域,就可以查阅到发生了或者将要发生的财务活动,并能掌握财务关系产生的整个流程。
这些特征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财务管理实行信息化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信息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财务信息共享困难。财务信息具有共享性,但实现共享还有困难待解决。其一,“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导致上下级之间难以共享信息。“信息孤岛”是指一些事业单位拒绝提供较多的真实的财务信息,甚至截留信息,这就导致上级部门无法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其二,财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的不良衔接导致事业单位内部难以共享信息。目前,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旨在财务部门内部使用,其他部门难以介入。这些都影响了领导者的决策以及事业单位工作的效率。
2.财务信息化的制度不健全。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工作不相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大不相同,这就增加了统一的、规范的制度化建设的难度。目前从总体上来讲,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组织架构设计不规范,信息安全保障、信息资源库、信息共享等制度缺乏系统性、实效性。同时,已存在的制度随时代更新的步伐缓慢,很多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3.财务信息化的需求不明确。财务信息化的需求不明确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通过信息化管理应该具有的功能和要解决的问题存在模糊。我国财务工作人员习惯于手工操作的工作方式,改用信息系统的工作方式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适应过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构架是什么,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建设思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能够解决哪些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无法想象的,也就提不出有价值、可操作的对策。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规范体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情况较为复杂。必须从全局角度,充分考虑大至国家,小至一个具体的事业单位的不同需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下而上的财务信息共享问题。从现状来看,尽管统一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子系统尚且存在较大的困难,但也必须对子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规范性要求,以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
2.明确财务信息化的需求。实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完成财务方面的工作,高效率地解决财务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传统习惯”而模糊财务信息化的需求。我们要根据财务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对财务管理的各项流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加以优化,依靠信息化的优势去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
3.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制度。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都需要相应的制度做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事业单位的“硬件”,需要制度这一“软件”与之相配套,比如,各种财务规章制度、账目上报流程制度等。对于程序化的工作,相应的制度能保障工作严格按照规范、高效率地完成,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面对非程序化的工作,也就是事业单位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制度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面对某些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管理制度“强硬”地解决,以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结论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虽然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财务信息难以共享、制度不健全、财务需求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各级事业单位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站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力争把我国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在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每一名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快观念的转变,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性
档案信息化是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档案管理的重点更侧于档案信息,而且要通过广泛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档案部门进行装备,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水平,使档案信息更好的实现社会化服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改变以往实动服务的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完善档案管理模式,提升档案工作和档案的价值,更充分的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后,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会进一步拓展,可以将一些利用频率高、重要的及容易受到损坏的档案信息先进行数字化转化,以便于更好的满足档案信息检索利用及共享的需求。同时还要加快对藏书目录中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归类总结,并将其纳入到档案信息化管理范畴,加快推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另外,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信息的长期可读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档案信息化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领导决策层要及时转变观念,档案工作者也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转变过来,同时还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了解,这样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部门之间才能互相协作配合。同时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针对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中长期目标和规划,以便于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是很大的。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硬件设备上,档案部门要积极引进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必不可少的应用设备,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先进的硬件设备对现存的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数据整理、补充、扫描以及转换;其次,档案工作作为一个集收集、保管、利用、共享和服务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环环相扣,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各类文档处理软件,对建立的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进而提供高效的检索服务;为客户查询等需求提供网上服务平台;构建各类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及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备份等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以上这些工作仅仅是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部分工作,如果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事业单位是很难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的。只有在保证经费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此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建立一个实用的档案信息网站。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通常都需要建立档案网络,通过网页的形式来为为档案需求者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且档案工作人员也能够在网上进行查询、归档和下载。当前网页服务已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构建了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送,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具有升级功能以及再开发能力的档案信息管理操作系统,从而方便档案网络管理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的需要,能够凸显出档案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
其次,要选择能够满足我国相关标准要求的规范设备,最好是在市场上流行的主流产品,或者可以的话,与国外以及国内的相关公司取得联系,量身定做出适合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操作系统,从而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的进行,确保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不断的更新以及升级,从而降低一定的成本。
(四)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要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仅要具备全新的观念,而且还要掌握信息化操作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够对网上各种纷杂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更好的将档案信息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出来,更好的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全面性及具体性的工作,需要全体档案人员、领导及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档案队伍整体素质,档案人员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计信息化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按照管理者的需要进行设计并服务于管理者的手段, 目标是对会计流程、信息进行重新组合,逐步适应“数据银行”等新型组织形式及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是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核算当中,使用计算机来替代传统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一定程度上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过程。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兴起,会计业务处理开始转向自动化、资源共享化,随着人机融合程度的高度发展,会计信息报告披露的实时和全面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技术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必然结果。会计信息化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处理会计业务,所生成的资料作为信息资源可以共享。会计信息化具有开放性、全面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可以克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中存在的局限性。
实现会计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的标志,是推动现代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办公效率、管理效率,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和管理。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行政事业单位也应与时俱进,只有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完善,总结经验,才能保障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落后,会计信息化制度不足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会计信息化管理思想落后问题,具体体现在尚未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宏观框架。行政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显著差异,行政事业单位只是核算收付,不涉及成本绩效考核,会计信息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健全的会计制度是指导和规范实践的必备条件。传统的内部控制对象是处理会计业务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可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和资产的完整。会计信息化使得信息复杂交叉,传统的职能分工和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失效。例如会计信息化使原始凭证数字化、电子化,会计信息易于被篡改、伪造和删除,从而为内部控制带来新的难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及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尚未形成系统性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及推进。
2.会计信息化面临技术安全管理问题
会计电算化更多地依赖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性直接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均借助计算机完成,自然或人为的差错都可能损伤计算机的系统硬件,造成系统故障甚至系统崩溃。网络安全也是会计信息化安全性面临的问题,网络具有开放性,在利用网络共享实施会计管理的同时,也将企业暴露于风险之中。会计软件缺少必要的安全保护,多数软件开发商将重点放在理财、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较少关注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和病毒防范上,会计信息存在作修改和破坏的风险。
3.容易成为信息孤岛
会计信息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许多相关部门,来源涉及方方面面,构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转化过程。会计信息化中会计部门仅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进行数据上的处理,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现有的金蝶、用友等会计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信息还无法完全共享,无法直接生成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通过财务软件导出数据进行加工才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降低了时效性,不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此外,会计信息化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部分,但由于成本等因素,部分单位财务软件仅购买了部分主要的模块,如账务处理、报表等模块,管理信息化没有全面地展开,导致其他子系统与会计信息化系统间的不统一,各职能部门信息难以同步、共享程度低,很难为决策者提供实时的全面信息、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信息化的作用大大降低。
4.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建设不足
相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特殊性,属于非营利企业,不存在经济利益,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也存在不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动力不足。会计信息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以及会计工作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熟练会计业务知识,同时需要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人员流动性较小,会计人员几乎比较固定,一方面会计经验丰富,另一方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新不足。目前大部分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由会计部门负责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技术部门负责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的管理。复杂的财务软件的维护工作依赖于会计软件开发公司,增加了会计信息化的成本支出。
三、对策及建议
1.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必须得到领导层的决策支持,管理者应及时转变管理理念,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充分认识到信息社会下,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开展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紧要性。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对单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理顺各级管理关系,确保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使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建设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严格执行控制权限,明确各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
2.加强安全技术控制
为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首先在会计专用服务器上加设防火墙,在单位的内网和局域网接口设置电子屏障,限制外界对单位内部会计专用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器的非法访问,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程度。设定合理的用户权限、账户以及密码,保证信息的安全。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检测。对网络运行实施实时监控,对网络攻击、病毒进行安全预警,及时清除病毒并修复网络。经常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扫描等预防性检测,及时发现网络或软件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实时进行在线修复,提高系统安全性。做好系统备份,做到系统遭到破坏时,可以紧急响应、快速重构和恢复。
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有机组成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详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使企业能够全面掌控人、财、物的情况,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信息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清楚地明确管理信息化整体思路,分析管理的瓶颈所在,明确今后管理的发展方向,然后按照效益与实务互利、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实施全面的管理信息化,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一、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部分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具体来说,主要是加强对现有档案资源的录入、入库和检验,以及对特殊档案如使用较为频繁、非常重要以及容易遭到破坏的档案进行特殊处理。二是对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的管理以及对电子文件资源的录入。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存在大量的电子文档,要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对这些电子文档进行有效保存。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较为肤浅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因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明确,导致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各种问题,妨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2.资金短缺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
因资金短缺导致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事业单位本身存在资金缺乏现象,因此无法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及软件环境,致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问题。二是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及管理者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所投入的资金自然也相应较少,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滞后现象。
3.管理软件及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软件欠缺,一方面表现为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与信息化建设相匹配且操作方法简单、功能齐全的管理软件;另一方面表现为部分事业单位在管理及使用软件方面存在问题。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人员的软件操作水平不高,对信息化的了解不够专业,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只停留在最初级的录入、查找等阶段。
三、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思想意识教育
例如,开展座谈会并提交心得报告,定期举行教育会,购买相关书籍并指导其进行阅读等,使事业单位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这一工作的价值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从而对这一工作加以重视,在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
2.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一方面,可在财政预算中适当扩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各项设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向国家财政申请专项信息建设资金支持,并将其应用于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去,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及硬件设备,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信息化 发展现状 几点建议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一)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事业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普遍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就是为降低会计工作量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水平,从而实现会计业务流程上的电子化发展。却很少有人考虑通过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会计各项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发展,从而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升为全面管理,从内部控制上升为整体管理,从而为实现电子商务奠定基础。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业务的协同发展,对于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资源基础管理不到位
1、计算机财务软件应用水平亟待提升。部分财务人员计算机财务软件应用水平不足,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数据输入输出等错误频出,或者不按照规范操作执行,没有做好会计档案备份等,造成许多因人为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以及系统损坏等问题。
2、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需要健全。尽管我国很早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然而许多财务人员并不了解掌握,并且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也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不健全。例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时,不同的科室应用的会计信息语言不一样,导致无法对汇总数据进行有效对比分析。此外在会计信息运用上无法达到自动化和标准化,不能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会计信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评价困难,给其计划决策与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3、会计内部控制流程有待完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实现集中统一的系统化运行,要能够实现对整个事业单位从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到工作流程等的科学有效运行,然而许多事业单位仍然是传统的职能结构和工作流程,无法达到会计内部控制流程的要求。
(三)信息资源网络化程度不高
许多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事业单位与财政和银行等相关管理部门也没能实现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覆盖整个领域的财务信息传输网络,从而实现数据的及时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四)高素质专业会计人才不足
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会计业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求其掌握计算机网格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然而许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只会使用固定的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信息,却无法灵活应用计算机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至于财务软件的维护开发等更无从谈起。工作中出现的计算机问题也无法及时解决。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大力支持和参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职能部门要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及其管理方法,学会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现代财务管理,同时进行推广普及,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奠定发展基础。
(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1、保证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按照国家规定,逐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建立岗位人员责任制,做好责任分工,每个岗位通过授权密码进行控制,避免非法操作行为。同时各岗位人员要能够彼此制约,帮助发现错误问题,监督违法行为。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会计档案要进行双重备份,并由专人进行分别保管,避免因意外造成单位整体资料丢失或者损坏等。针对基础信息要确保及时、准确、真实,从而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有效的原始资料。
2、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相关部门应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从而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实现会计准则制度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从而能够自动生成单位财务报告,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且在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XBRL分类标准要求等,并据此得到标准化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信息。
3、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流程。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流程,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业务流程要严格按照会计信息系统要求进行控制管理。要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实现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等的固化,从而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能够科学有效,得到完整的自我评价报告。
4、实现会计业务一体化发展。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完成之后,相关管理工作并未跟上,与之相关的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并未开展,或者缺乏总体规划,信息化理念不足,造成会计信息化独立于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而存在,无法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针对这种情况要全面推行会计业务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会计业务与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化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发展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全面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事业单位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母砚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探讨[J]. 中国外资. 2013(07).
[2]李康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6) .
[3]王长姜.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