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3 14:38: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字农业化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劳动舒适性,满足了社会进步的需求;有效解决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农产品开放进口和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现代农业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才能生存。从这些新的需求出发,农业生产向着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1.自动控制技术的原理
自动控制技术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在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技术。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或飞行航迹等;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例如气压传动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等。广泛应用和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克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调节滞后等不利因素,减少运行参数的波动,达到减少用工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将自动控制技术成功的运用到农业机械工程系统里,实现农业机械的高度自动化,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强化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将在未来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系统中起核心作用。
2.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类型
2.1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部分自动化控制 这种自动化方式以提高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作业与操作性能,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减轻驾驶员的负担,节约资源等为目的。
2.2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无人自动操作 这种自动化方式多用在操作简单且容易实现无人运转、危险性大或是长时间重复单调过程的作业上,如用计算机程序或无线电遥控来操纵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自动控制行驶、自动检测耕深、耕宽或作物行列数、自动完成作业的机械及装置。
2.3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感觉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现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基本上是各种系统的集成,硬件上由传感器、传感器变换器接口、控制器、计算机网络、被控设备、总线等组成。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25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蔬菜专业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大型农场等已初具规模,由于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明显,农产品供销市场信息不对称,行业内信息闭塞,缺乏充分沟通与交流,造成农产品销售缺乏良好的渠道,资源浪费,各地农产品供需矛盾加剧,区域性蔬菜滞销与脱销并存的局面。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关注农产品电商,骆毅通过研究得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结论。但是没有得到蔬菜专业合作社电商发展的数据[1]。杨志峰分析了淘宝蔬菜网店的零售环节和经营上的优势和劣势,物流成本相对较高。消费者经常购买蔬菜,但每次买菜的金额一般也不高,相比之下,配送成本就显得很高。很难规模化经营[2]。杨明梅证实物流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农产品增丰歉收的事件屡见不鲜[3]。在此种背景下,研究蔬菜产业的物流对促进生鲜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上研究都是从发展农产品电商角度研究,但任何电商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接受,因此本论文以消费者对对黄冈地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的态度调查与研究,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关键因子,有利于分析蔬菜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的发展制约因素,为蔬菜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调查研究设计
在选择潜在客户样本时,将潜在客户分类为普通客户和大宗客户。通过调研建立对潜在消费者个体可能的特征、消费行为等有一定的认识,运用态度量表的因子分析探索引起顾客消费行为的具体原因,收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因素分析之前,先将鉴别率较低题目删除,其标准为:平均数大于5.30或小于1.70、标准差小于0.90。按照此标准经经验所有题项都符合条件。从设计的第31项收集的数据分析表明,其均值为4.25,大部分样本理解调查的内容。方差为1.083表明数据的可信性,还是有一定差别。表明调研者大多还是理解理解,平均得分4.25分,本调研有一定可信度。
3 调查研究的实施结果分析
3.1综合板块分析
信度和效度分析如表1,信度(Alpha)大于0.6,因此问卷度量具有可靠性。由表1,KMO为0.636,Bartlett球形检定卡方值为42.976,p值非常接近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表2可知存在二个潜变量,通过分析这两个潜变量:大部分样本还是认可网上购买蔬菜,但对目前网络能够马上实施存在质疑。
3.2蔬菜特征板块分析
由表3,KMO为0.553,大于0.5,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可行,Bartlett球形检定卡方值为100.320,p值非常接近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表4可知,以特征值为1为提取标准时,共得到4个公因子,分别可以解释27.215%,16.307%,14.969%与11.347%的变量方差,共计占69.837%。旋转后的变量方差贡献变化不大,故不用旋转的矩阵,直接分析充分矩阵的结果。
由表5分析可以提取潜在变量1可以设计为和蔬菜质量有关的指标,主要涵盖的质量指标有:保鲜、价格、成本和设计参与体验等。潜在变量2设计为网上设计的多样性,特别关注消费者的口感。潜在变量3注重网络平台的品牌设计。潜在变量4顾客希望发挥价格优势。
3.3网购体验板块分析
由表6,KMO为0.662,大于0.5,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可行,Bartlett球形检定卡方值为436.975,p值非常接近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表7可知,以特征值为1为提取标准时,共得到5个公因子,分别可以解释30.736%,12.891%,9.689%,7.853%和6.454%的变量方差。共计占67.623%。旋转后的变量方差贡献变化不大。但是考虑到旋转的矩阵,直接提取潜在变量有一定效果,后面使用旋转后的成分分析矩阵。
由表8可以提取潜在变量1可以设计增强网上蔬菜的服务质量,涉及退货和服务,以及优质的三网互联网络的网络设计,增加能够手机上网、微信下单等客户体验内容。潜在变量2设计为,能够给顾客超量的惊喜。特别产品设计过程中,欢迎顾客参与合作社种植体验,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设计丰富的偷菜活动,促销产品。潜在变量3注重网络设计,方便客户上网下单,操作方便,便于追踪订单。潜在变量4顾客希望通过定制等形式形成议价,降低购买成本。同时定时定制,可以减少物流的不确定性。潜在变量5顾客希望增强体验,增加微信手机订单等通用的模式。
4 调研结论
以上结论虽然定量部分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但由于量表是设计过程中有主观成分,因此潜在因子的提取有一定主观性。定性的数据由于设计可能不完整,样本选择有一定误差。同时调研仅仅以黄冈地区为例,将数据结论推广到全国有一定误差。
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蔬菜类电子商务虽然存在种种的发展瓶颈,但还是获得了大部分相关参与主体的认可,可以总结结论如下:
从综合板块分析得出有四因素影响电商的发展:蔬菜质量、网页设计质量、品牌和适当的价格。蔬菜质量有关的指标主要涵盖保鲜、价格、成本和设计参与体验等。潜在网上设计的多样性,特别关注消费者的口感和评价。
从蔬菜特征板块分析有五因素影响电商的发展:网上蔬菜的服务质量、超值的购物实体种植等体验、便捷的网络操作、灵活定时定制等灵活购买方式和顾客希望增强网络体验。蔬菜类专业合作社需要保证自身的蔬菜的品质,吸引顾客参与种植等多种方式推销自己产品。同时也需要较好的界面设计技术,适应顾客灵活定制的需求。
网购体验板块分析以及优质的三网互联网络的网络设计,增加能够手机上网、微信下单等客户体验内容。潜在变量2设计为,能够给顾客超量的惊喜。特别产品设计过程中,欢迎顾客参与合作社种植体验,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以上结论虽然定量部分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但由于量表是设计过程中有主观成分,因此潜在因子的提取有一定主观性。定性的数据由于设计可能不完整,样本选择有一定误差。同时调研仅仅以黄冈地区为例,将数据结论推广到全国有一定误差。
参考文献
[1] 骆毅.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若干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2(09):110-115.
1 出口蔬菜源头管理安全隐患及污染途径
1.1 出口蔬菜源头管理安全隐患
①在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流通方面 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市场销售的农药名称不一、标签不清、成分不明,甚至有的混合药剂里含有违禁农药成分。
②在农业化学投入品治理方面 非法生产、违禁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现。
③在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方面 农业生产者整体知识技术水平不高,违规用药、不按安全间隔期用药、超标用药现象时有发生。
④在原料种植管理方面 乱混、滥用农药,破坏农作物原有的免疫能力,造成病虫害抗性逐年增高;病虫害测报及信息传递工作落后,防治工作不及时,造成防治效果较低;种植距离贴近,防治时间不统一,病虫害交叉感染和交叉为害现象严重;重茬地较多,病虫源基数高;过量使用化肥而不重视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的使用,造成作物长势较弱,抗病虫害能力较低。
⑤在原料溯源体系建设方面 原料溯源体系不完善,追溯信息数据采集不全面;有些原料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不强。
⑥在原料质量安全自检自控方面 企业原料质量安全自检自控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缺少建立与生产的产品相配套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原料验收标准和安全检测项目制定不合理。
1.2 蔬菜原料污染途径
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污染可分为本底性污染和种植过程污染。
①本底性污染 是指蔬菜产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的为害,主要包括产地环境中水、土、气的污染,本底性污染治理需要通过净化产地环境或调整种植品种等措施加以解决。
②种植过程污染 主要有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物理性因素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的为害,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获、运输或储运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慎将有毒有害杂质混入蔬菜中,该污染可以通过规范操作加以预防。化学性污染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不合理而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的为害,如使用禁用农药,过量、过频使用农药等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污染,该污染可以通过标准化生产进行控制。生物性污染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因子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的为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以及毒素污染等,生物性为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控制难度大,大多采取综合措施治理。
2 农场式出口蔬菜种植示范区建设
相对于一般蔬菜种植基地而言,国有农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①在农田规模、机械化程度、农业基础设施、科技人才队伍、组织化程度等方面。②在土地统筹规划、种植布局规模化、生产管理组织化、技术推广规范化、生产水平集约化等方面。③在农场内推动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发动、企业自律、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的种植管理机制方面。④在对出口蔬菜生产各环节、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管方面。⑤在实施出口蔬菜安全区域化管理基础上,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的出口蔬菜安全示范区方面。
2.1 示范区“工厂化”种植模式
示范区以国有大型农场为载体推行区域化种植,由企业租赁土地、提供种子,通过农场实施统一育苗、种植管理、产品采收,企业接收原料的方式,按照GAP体系要求开展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从种植环境入手,通过开展种植适宜性的研究,确定种植品种和发展规划;通过制定蔬菜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种植管理、农用化学投入品统一管理、农事活动统一管理、同一产品溯源标志、残留监控统一管理;通过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措施实施减农药栽培;通过对种植品种常发病虫草害的研究、信息收集和验证,参考进出口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确定可用农药名录;通过农残检测中心做好蔬菜生产过程中农残自检自控工作,确保蔬菜原料的安全卫生。
工厂化种植模式:订单评审种植计划制定标准化种植原料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产品交付。
订单评审:订单包括外部订单和农场自主订单。订单评审包括种植适宜性评审和价格评审以及订单满足生产的能力评审。
标准化种植:出口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种植,就是遵循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原则,对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销售等活动进行全程控制。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蔬菜的安全卫生质量。
种植适宜性评审:包括通过分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环境条件、地形条件对蔬菜种植的影响作出最终判断: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
2.2 示范区管理模式
示范区由农场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和企业联合监管。发挥农场统一管理的组织优势、农业部门植保技术优势和监管部门的监管作用,通过视频监控、采收原料数据、原料溯源信息电子化的管理,构建示范区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实现农场、企业、监管部门网络互动。
农场统一种植管理+有关监管部门监管+订单企业监管三结合。
统一种植管理:包括种植计划制定、田块流转、种植过程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产品采收储运管理、溯源标识管理。
有关监管部门监管和订单企业监管:包括农业投入品管理,种植过程规范性管理,病虫害发生防治及防治效果评价,溯源标识管理,产品抽样检验检测。
2.3 示范区管理体系建设
示范区建立和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针对蔬菜生长特点,对种植基地环境、种子评估、土壤肥力保持、水源卫生防护、田间操作、植物保护,人员安全卫生操作等建立良好农业规范,从源头开始奠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基础条件,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为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提供了安全保障。良好农业规范的实施正在成为增强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互信、消除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措施。
2.4 示范区种植布局
①试验种植区 试验种植区通过吸纳国内外蔬菜领域的高科技成果,使其成为蔬菜科技交流和推广的平台。通过对新品种引进及其栽培技术研究,发展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优良蔬菜品种;通过开展广泛的技术咨询与培训,引导生产者增强科技生产意识,促进蔬菜科研与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引进、使用适合本地的新型园艺机械和设备,不断提高蔬菜种植机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②推广种植区 建立示范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在试验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推广种植。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科普培训,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效益引导农民发展蔬菜产业,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不断调优品种布局,促进产业升级,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蔬菜产量和产品质量。
③育苗中心(区) 随着出口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色品种增多、复种指数提高,蔬菜业的产量、效益达到了阶段性的顶峰,为实现蔬菜业持续增收和种植安全,建设蔬菜育苗中心(区),推广机械化育苗。育苗中心(区)的建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壮苗率,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自然灾害的威胁,节约了种子、能源、用工等,减轻了种植户在生产秧苗中的技术压力,促进了蔬菜早熟、高产、高质。
2.5 示范区农用投入品管理
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准入、专营、专供、专用综合管理。实行示范区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输入国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进入示范区。
成立示范区农业投入品销售专营店,执行定点、定牌购买和成分分析确认。建立农业投入品进货和销售登记建账存档备案制度,对每次所进的农业投入品名称、来源、数量、时间、批次和主要去向及时登记建档。定期公布并明示示范区内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实施示范区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示范区生产中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依法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杜绝使用禁用农药的行为。形成农业化学投入品“供、销、用”全程链式管理机制。
3 农场式蔬菜种植示范区溯源体系
总体思路:对不同品种按照其种植田块和采收日期进行标识和追溯。
3.1 标识
实施二维码标识,对原料采收信息进行二维码翻译,建立与管理系统的链接,对收购的原料进行标识,要具体到每个田块、收购日期,并对由原料加工后的产品进行数字标识,连接了原料从收购到田间到产品的所有信息,实现了产品信息与原料信息的互认,起到了田间管理系统中信息追溯与田间管理有效性验证。
原料标识通过对采收原料装载容器进行标识,既满足了溯源要求,又降低了标识成本。
3.2 体系及验证
围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起草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支部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支部和党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书,参照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广电实际,有针对地设计了“五比五创”活动,即“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队伍;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效能,创一流业绩;比奉献,创一流形象”。在电台、电视台党员从业人员中设立了“先锋示范岗”、在有线台设立了“党员示范窗口”、在广告部设立了“党员服务岗”。目前,我们正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整体部署,进一步深化主题、明确争创目标、创设活动载体,有力有序推进活动开展。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路和措施
广电局工作主要分新闻宣传、事业建设、产业发展、经营创收、社会管理五大块,既有政治属性,又有经济属性;既有公益事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把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把导向正确放在第一位始终是广电局开展工作的第一要义、第一要务、第一要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始终是广电局坚守的媒体工作准则。
围绕把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宣传好,把县委、县政府更新的思想思路、更新的执政理念、更新的决策部署、更新的施政方略、更新的重点工作宣传好,同时也把广电自身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好,我们下步思路与措施是:唱响一个活动主题,突出六大宣传重点,培树十名党员标兵,推出五大创建成果。
唱响一个活动主题,就是在实干、发展、惠民、和谐理念的引领下,“奋力创新创优创业,建设活力实力广电”。
安丘市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索建立了“八个体系”,明确了“一套机制”和“三道防线”,实现了农产品“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被国家质检总局总结为“安丘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实现管理无盲区。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了政府主导、科学指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的“两导三动”工作推进机制。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负总责,发挥主导和行政推动作用,搞好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科学指导,就是依托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及时把握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工作措施;部门联动,就是整合部门资源,明确部门职责,做到既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龙头带动,就是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全民行动,就是加强宣传培训,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围绕工作推进机制,安丘市出台《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完善告知备案、市场准入、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各镇街区均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各村、社区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动物防疫员;市政府、镇街区、各村和种养业户之间逐级签订责任书或承诺书,明确各级责任,形成了层层监管、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实现生产标准化。成立农业综合标准化研究所,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做好农业生产标准的制定完善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养殖园区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开展ISO、HACCP、GAP、GMP等质量安全认证。严格遵守生产技术标准,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在种植养殖、收获贮存、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物流配送等环节全面普及农业综合标准化。目前,已制定安丘大姜、安丘大葱、安丘肉鸡等标准综合体6大类,农业操作规程33个,生产技术标准200多个,参与起草的《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已在全国施行;全市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园区139个、养殖园区13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276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
(三)健全控制管理体系,实现投入无违禁。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牛鼻子”,对农业化学投入品实行全过程、全封闭管理。一是实行告知备案。制定农兽药管理办法,所有进入安丘市的农兽药生产企业和产品必须严格落实告知备案制度。目前已对542个农兽药生产企业的3409个农兽药产品进行了备案。二是推行连锁直营。全市35处农兽药批发企业和973处镇村连锁直营店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落实实名购买制度,确保农兽药来源可确认、去向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三是坚持联合执法。从农业、畜牧、市场监管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采取分组分片包干的办法,不间断地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检查整治,始终保持对农资违法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三道防线”的建立,强化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监控全覆盖。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检测资源,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为中心,出口龙头企业和镇街检测资源为主体,农业、畜牧、市场监管等部门检测机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覆盖广泛的检验检测网络。制定《安丘市食用农产品抽检办法》,明确市直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区所负责的抽检监管区域。加强抽检能力建设,分别组建市级和镇级抽检队伍,建立种植类食用农产品固定检测点,并配备流动检测车,并在全市20个基层兽医站全部建立畜禽产品检测室。通过抽检,及时发现问题类食用农产品,送交相关职能局立案,依法追究违禁农化品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同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进行纠偏控制和处理。
总部设在德国勒沃库森的拜耳是一家在医药保健、作物营养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该集团在世界各地75个国家拥有300多家附属公司,2015年财年销售额为463亿欧元,孟山都则是一家以转基因作物著称的美国公司。
拜耳对孟山都青睐已久,这已经是其第三次向孟山都发起收购,今年5月拜耳发起的第二次要约收购金额为620亿美元,但最终并未被孟山都接受。
根据披露的收购方案,拜耳将以每股128美元的价格,总金额660亿美元,溢价44%全现金交易收购孟山都。美银美林、瑞士信贷、高盛、汇丰和摩根大通将为拜耳提供570亿美元的过桥贷款,其余25%的融资,拜耳将通过发行190亿美元强制可转债募得。
截至2015年底,拜耳的净债务水平已经达到174.5亿英镑,此次又举债收购孟山都,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拜耳对外宣称,此次收购意在“与孟山都联手引领全球农业”,双方将围绕数字化农业等展开协同创新。此次并购将创造可观的价值,完成交割第三年后预计每年通过协同效应可创造价值达15亿美元。
对于引领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景,拜耳方面显得信心十足。拜耳表示,此次合并将融合两家公司的领先创新能力和研发技术平台,预计年度研发预算约为25亿欧元。在中长期,合并后的公司将能够加速创新,根据数字化农业应用技术而提供农业经济建议,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
2015年拜耳农化业务销售量达116.4亿美元,孟山都销售量则为150亿美元。收购完成之后,拜耳的农化业务销售量占全公司比重,将由2015年的30%上升至50%以上,和该公司医药业务不相上下。
但是有些分析师对此次收购给出了不同观点,一份名为《合并与收购:善恶丑》的报告中指出,在进入“罗素3000指数”(Russell 3000)的公司中,进行过重大收购的公司随后的表现通常都会比其他同类企业差。
[DOI]10.13939/ki.zgsc.2016.41.021
1 我国电商物流的特点
物流促进电商的发展,但电子商务也向物流行业提出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与柔性化的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有自己的发展特点。
1.1 信息化已实现但自动化水平低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这为物流行业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在自动化方面,因为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在技术设备、机械化、无人化方面无法赶超外国,所以还无法实现。
1.2 网络化处于发展阶段
因为物流需要在设施、仓储、交通工具方面形成统一的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是必然。物流网络化能使制造商、供应商及目标顾客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1.3 客户对物流水平要求更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物流配送的速度、服务方面要求都有所提高。另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也相当迅速,物流同时要承受满足外国客户需求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物流网络、配送体系、货物运输工具等都会出现重合的情况。如果不能将这些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再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就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2 我国电商物流的现状分析
2.1 快递业进入新常态
截至2015年11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82.5亿件,同比增长48.1%,其中约七成为电商快件。从2010年开始,全国快递业务量均以超过55%以上速度迅猛增长,2013年一度超过60%。快递业作为新动能的组成部分,形势依然比传统行业要乐观。
2.2 中西部地区增速迅猛
从全国快递总量来看,东部电商发达地区的物流增速开始放缓,广东、福建、上海等电商发达城市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均降至50%以下。其中,福建、上海已低于40%,北京市快递物流规模已降至27%。此外,东部地区快递物流基数大,尽管放缓但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属于基数与增幅双低,如自治区,快递物流规模为全国最低,增幅亦最低,仅为16%。中部地区电商与快递物流发展迅速崛起:河北、河南、安徽快递量全年增长速度均超过60%,其中河南、安徽两地甚至超过70%,这与中部地区电商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以及人口回流均有一定关系;湖北、湖南等中部省份增长稳定,但增幅并没有过于明显。
2.3 农村淘宝双向物流打通
2015年,阿里巴巴已经建设超200个县级运营中心,约10000个村合作点,引入村淘合作物流企业30余家,合作伙伴配送能力覆盖全国2800个区县,实现50万个村子送货进村,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消费权利。目前,农村电商物流已不仅限于工业品下乡,在农村产品上行方面也有新的发展,淘宝村数量从2014年的212个增长到超过780个,一些淘宝村升级为淘宝镇,农村淘宝双向物流结构初见端倪。
3 电商物流的发展趋势
3.1 人口结构的改变与电商物流自动化趋势
今天的网络零售已经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12%,未来的整个电子商务,还保持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区间内,这决定了未来电商物流的总需求。预计到2020年,整个网络零售将会超过10万亿元,社会零售总额占比将超过20%,5~8 年之后,全年包裹量将超过1000亿件,按照阿里研究院就业测算模型,届时电商物流从业人员将超过500万人。但随之而来的矛盾是,中国在2015年之后,就已经过了人口的拐点了,适龄劳动力人口急剧下降。换句话说,中国电子商务之所以如此成功,与传统商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世界工厂地位以及极低的劳动力成本有关。快递物流人员的待遇偏低,实际上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求关系的因素,从2005年到2015年,快递单价降幅超过50%,目前已到极限,随着劳动力的短缺与服务消费升级,物流快递人员的工资可能会快速增加。
3.2 大数据应用与未来智能供应链的趋势
随着大数据应用对供应链的改变,物流路径也会发生变化,全国的产业布局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很多都是从品牌商仓库发出去的,数据打通后,未来这些货物将直接从工厂发货,做到物流路径最优,货物不动数据动。
未来,工厂生产需求稳定的标准产品,物流将逐渐向仓配模式转型,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大数据的应用可能将使工业经济时代的经典库存问题――啤酒问题成为历史,通过菜鸟天网系统,品牌商完全可以做到海量SKU智能分仓,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消费者体验。而非标品,主要是长尾端非标品,如为工厂生产,很可能是单点发全国,货源地发全国的,这也会带来物流路径和仓储的变化;对于手工作坊和个人生产的个性化产品,随着消费升级和C2B的发展,这类商品市场可能扩大,但物流模式仍然会保持不变。
3.3 社会化物流趋势与数据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平台+个人商业”模式不断演化,仅靠专职的物流从业人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电商物流势必走向社会化物流,共享物流之路。物流资源将向云计算资源一样,按使用付费,如告别IT的农业化时代一样,告别现代物流的农业化时代。每一个人,每一个车辆,以及每一个闲置的仓储资源,都有可能成为物流使用的一个环节,碎片化的运力仓储的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络的资源,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物流参与的环节。
社会化物流必然会面临交易成本难题,很难想象未来平台1000万商家,几百万社会物流实际操作者,如果没有协同和联动机制,是无法想象的;也难以想象,一个包裹经历了数十个不同主体的环节,中间会发生多少故事。社会化供应链的协同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对称问题,菜鸟已经在尝试通过打通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的方式,来促进联动,推动各参与方形成稳定预期,2015年“双十一”菜鸟牵头各大物流快递企业提前一日揽收,即是新型产业联动的典型案例。未来,这个联动机制不仅仅是技术的、数据的,更应该是规则的、机制的,通过一系列统一的规则,将作业流程、行业服务、主体责任进行标准化、有效化。
4 结 论
电子商务物流既是电子商务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发展推力,又受益于互联网创新成果的深度融合,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中,必须以现状与特点,科学预测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本文剖析物流电商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并以更长的时间跨度、更高的格局观测电商物流的发展趋势,促进电商物流健康发展。同时,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雪琦.电商物流的痛点与趋势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4).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国际市场,连续多年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近年来中国输日农产品增速与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速并不处在同一水平。2002年—2011年,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年平均增长率只有4.3%,低于中国对全球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速7.9%。其主要原因是日本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提高了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门槛,严重影响到中国众多对日农产品出口的企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基于“肯定列表制度”的视角,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实现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双赢。
一、“肯定列表制度”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由于日本大部分农产品依靠进口,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进口农产品农兽药超标事件以及日本国内发现的未登记农药的违法使用问题,使消费者陷入对食品安全性的极度不信任状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日本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加强和协调相关机构对食品安全的管理。经过多次修订,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此来提高农产品门槛,保护本国农业发展。“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到全部的农产品和农业化学品,包括三项具体落实措施:确定“豁免物质”,确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确定“一律标准”。
二、“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输日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首先,中国对日农产品贸易面临大挑战。“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到全部的农产品和农业化学品,而我国的限量指标不到3000项,差距明显。中国制定的众多标准与日本无法对接,而能够对接的标准中,日本有25%的标准严于我国标准。
其次,加大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由于中国农产品的绝对价格优势,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自日本采用“肯定列表制度”后,增加了需要检测的农药项目,使得我国输日产品的成本增加,部分企业因不堪重负而被迫退出市场。
再次,检测项目成倍增加,通关速度大大减慢。每种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多达200项。日方均要求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卫生证书,货物到达日本港口后,还要抽查检验。不仅产品检测费用增加,而且使检验周期延长,造成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通关速度减慢。
三、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存在两个或多个理性个体的中, 一方根据其他的选择决定自己最优策略的一种理论。其最大特点是决策主体在做出决策前先要考虑其他个体的策略。“肯定列表制度”是日本单方面产生的,要求按照其制定的苛刻标准来进行自由贸易,阻碍了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开展,双方受损并陷于“囚徒困境”。由此贸易争端无法避免,个体理性导致了集体非理性。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属于贸易保护措施,因此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双方进行决策的博弈过程。
1.博弈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在经典博弈论假设的基础上,做如下假设:双方的支付矩阵如下图所示,每一格中第一个数字表示中国的支付,第二个数字表示日本的支付。其中,P 代表双方争夺的贸易利益,Q代表争夺失败方的损失,且 P>Q>0。
若双方都采用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那么双方都遭受损失,因此各自的支付都是-Q/2。若双方都采取自由贸易策略,那么双方能够分享利益但没有损失,因此各有 P/2 的得益。若自由贸易遇到了保护主义,那么贸易保护方获利为 P,自由贸易方受损。
显然,在这里博弈的纳什均衡与博弈论中所谓的“囚徒困境”的结果一致。中日两国为了提高自身福利都会选择保护。如果实施单方面的保护,日本的单边行为可以利益最大化,但必然遭致中方的强烈反抗,中方会采取同样甚至更为强硬的政策,这种硬碰硬的对抗,只会双输(-Q/2,-Q/2),导致贸易战的爆发与升级,双方福利也会恶化。贸易保护主义伤到对方,也会伤到自己。
2.基于“肯定列表制度”的博弈结果分析
现实中,日本为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单方面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假如中国继续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则会有所损失Q,日本则获利P。若中国也采取贸易保护,结果是两败俱伤,需要支付都是-Q/2,这并非是帕累托最优。走出“囚徒困境”,走向纳什均衡带来的“双赢”,必须理解中日两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相互依赖和促进,两国改变原有的博弈规则和结果,可就一个理性的共同行动达成一个强制性的协议。这是对博弈结果的理论分析,在现实中贸易摩擦并不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四、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博弈的启示
中日双方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减少贸易摩擦。可通过谈判达成双边协定,以法律的形式约定自由和保护政策。中国应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将危机转换为契机。主动适应它的标准,增强国内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加强中日农产品贸易磋商,维护贸易正当权益。针对日本某些不合理、具有明显歧视性的措施,应及时加强磋商,也可诉诸WTO 争端解决机制,以期妥善解决。
2河北省农机制造业工业设计创新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技术高速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以及人们生活情趣的多元化,农机市场也在发生变化,一是农机产品的同质化趋势,去年什么机型卖的好,来年会有更多大同小异的产品冲向市场。二是用户选择农机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价格诱惑渐渐失去威力,相同的技术条件下,款式单一、风格单调的农业机械已不能受和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市场变化促使农机企业开始关注在产品设计中注入工业设计元素的问题,由于企业对工业设计认知不足以及传统设计程序和工业设计创新程序间的“缝隙”,导致农机企业在运用工业设计创新时收获非常小。总的来说,河北省农机制造业工业设计创新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农机制造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意识有所增强但整体比较薄弱
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不足、以及自身实力和资源的限制,导致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意愿不足,多依赖于低成本的模仿行为。只有极少数的大型企业尝试在产品设计时注入工业设计创新因素,工业设计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其原因主要有:
(1)多数河北农机企业对工业设计概念认识不足,对工业设计的需求几乎为零,在需求工业设计人才的河北企业中几乎没有一家是农机制造企业;
(2)工业设计创新存在沉没成本、溢出成本等因素,相对风险较大,中小企业无法像大公司那样建设一个完善的研发部门,同时也难以引进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与农机研究机构合作也不够紧密,更缺乏对设计行业的信息资源占有和利用的能力。(3)品牌意识仍未深入人心,多数企业对品牌内涵、品牌形象理解不清楚,导致其生产的产品形象模糊,不利于企业发展。
2.2农机制造企业运用工业设计创新中的不足之处
由于农机市场“仿造”现象的存在,使较大的农机企业将目光投向工业设计创新,渴望利用工业设计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符合用户心理,能够吸引顾客目光的创新产品,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在实际的产品开发操作中,由于设计人员的观念、传统的设计程序、技术比较落后,难以融合生产技术和设计之间的鸿沟,导致工业设计创新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农机制造企业在工业设计创新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河北农机制造业对工业设计创新认识不足,对于工业设计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数重视工业设计的农机企业认为工业设计仅限于外观造型上,而不是把设计纳入“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宣传销售—售后服务”这样一个系统中。认为工业设计创新就是外观改良设计,有利于他们的“模仿”生产方式,将其他品牌先进的农机购买后,拆装后仿造,利用工业设计,将外观和原产品区分开,这样原本提倡自主创新的工业设计成了他们“模仿抄袭”的帮凶。
2)传统的产品设计程序不利于工业设计创新的开展。工业设计创新是建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基础上,多数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比较落后,传统的农机开发过程是针对设计任务进行方案设计,根据经验判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产品定型生产前需经过“样机生产—样机测试—修改设计”的过程,且需反复多次,依赖物理样机试验的串行式开发设计流程会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和时间浪费,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
3)产品开发缺乏企业战略性的考量。多数农机企业的企业形象意识薄弱,同类产品形象不统一,没有系列性和连贯性,产品和企业文化之间联系性很小,这不利于企业的宣传。
2.3河北省工业设计基础及人才优势分析
河北有多所高校设有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工业设计人才已近几千人,但由于河北农机制造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忽视,致使本省工业设计人才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基本上转向京津和南方城市发展。工业设计人才集聚能力的不足成为制约河北省农机制造业运用工业设计创新受阻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河北省较雄厚的工业设计基础和资源是企业提高工业设计创新力度的保障,随着企业对工业设计认知的程度提高以及我省工业设计人才能力的提高,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工业设计人才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做出贡献。
3工业设计创新驱动河北农机企业创新的路径研究
3.1提高企业对工业设计创新手段的认识
对工业设计认识不足是企业运用工业设计创新手段收获不佳的主要原因,笔者走访几家农机制造公司发现,很多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有的是根本不理解,有的是怀疑工业设计创新的能力和作用。加强河北农机企业管理者对工业设计的正确认识是工业设计创新驱动河北农机企业发展的根本,从工业设计在其他制造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机制造企业正确对待工业设计、有效运用工业设计创新是一种必然趋势。
3.2基于工业设计差异化理论的农机产品开发策略
模仿、组装只能使企业短时间内获利,利用工业设计对产品进行外观美化,的确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短暂的获利维持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绝对不是企业发展的好途径,新产品创新开发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出路。基于工业设计差异化理论的农机产品开发是指农机企业以工业设计创新理论为依据努力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形成在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并且可持续的优势,真正将工业设计当作一种发展策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基于工业设计差异化理论的农机产品开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避开同质化市场竞争。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往往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生产相关联,目前我省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因此与这些作物相关的农业机械,如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联合收获机、播种机等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除此之外如油葵、萝卜、甜菜等经济作物也需要灵活便利的农业机械产品以方便耕种、收获、加工;畜牧、水产、林果业等也需要自动化的农业机械来减轻农民的繁杂工作强度。农机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工业设计差异化理论,逐渐加强对用户研究的重视,挖掘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开发出与众不同的产品,避免同质化的激烈竞争。
2)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品牌形象差异化是指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CI(CorporateIdentity)战略而产生的差异。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由于其所处行业的特殊性,产品形象凸显出“农业化”、“机器化”、“粗糙”的倾向。农机企业应该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运用成功的CI战略,并借助于媒体宣传等手段,使自己的农机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统一且独特的特征形象,从而促使消费者对整个企业的偏好。
3.3基于工业设计创新的农机产品开发流程
基于工业设计创新的农机产品开发流程主要有四个阶段。
1)产品开发定位阶段。这是设计前的必要工作,是设计依据。开发新产品,首先从产品、环境、人三方面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重点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潜在的需求趋势、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向、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本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和用户意见等等,并完成调研报告,由市场部、产品开发部、企业管理人员组成评审小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结合企业产品体系、差异化设计策略详细制定产品开发内容,以便使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即确定企业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什么功能、造型风格、价位多少、谁来使用、卖点是什么。
2)产品功能设计,是产品开发设计的核心部分,根据设计任务研究相关技术进行总体设计方案研讨,结合产品定位对设计方案评估筛选,利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将最优方案三维仿真,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分析设计方案的运动、结构设计、装配关系等,验证其可行性。进行修改合格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分析制造,合格后,制造产品功能所需的零部件,产品装配调试。
3)产品外观造型设计,根据产品结构要求进行外观造型的方案设计,综合考虑壳体的结构设计要求、产品形象设计要求选择好的方案并细化,根据产品开发造型定位、企业产品体系对方案进行优化,计算机三维建模评价造型设计效果,方案修改通过后进行壳体的结构设计,壳体制造。
4)样机调试。整机装配,进行生产试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如图1所示,基于工业设计创新的农机产品开发流程中,有很多设计工作是互相干涉、影响,需要反复验证。例如产品开发定位是后续设计工作的依据和根本,总体设计方案和外观设计方案的选择都需要符合产品开发定位的要求。产品的结构设计会受到功能和制造的约束,也会影响到造型设计,进而影响后续壳体的结构设计,设计方案需要由市场部人员、工程设计师、造型设计师、企业管理层多人员进行评价筛选,协同设计进行。
3.4基于工业设计创新的农机产品开发关键技术
工业设计创新的重点是多学科的产品开发队伍共同合作,产品开发与生产的全过程周全考虑,所以整个开发过程离不开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产品设计流程相比,基于工业设计创新的农机产品开发在产品的建模、设计、性能测试等开发全过程采用数字化,达到减少或避免采用实物模型目的,同时可避免使用实物模型进行开发导致的成本和时间浪费。在农机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利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把产品结构、零件用三维实体描述出来,并将各种技术要求、材料公差、各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表示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化虚拟装配,检查零部件之间是否发生干涉,以及检查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排除某些设计的不合理性,最终形成数字样机。另外,以数字化模型表达的机械零件可以在各阶段共享数据,因此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同时,也可进行CAE分析计算、工装设计、工艺设计、可制造性分析,并可借助于网络技术进行数字化传递,为并行工程创造条件。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要想从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才能逐步缩小安徽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整个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一、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工作启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研发了国内首个农业专家系统,并得到成功应用,使安徽省成为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应用最早的省份之一。2000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信息入乡”工程,2003年安徽省政府启动实施“数字安徽”建设,2008年安徽省启动全国首批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省建设,2009年安徽省政府积极组织申报全国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2012年,科技部将安徽省列为全国七个“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之一。阜阳、芜湖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其模式被国家有关部委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舒城、宁国被批准为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安徽省新农村“千村百镇”信息化试点示范任务基本完成,省经信委、省农委投入800多万元,重点选择了102个乡(镇)、312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带动了周边地区和农户开展信息化服务,示范辐射效应正在显现。另外,安徽省农委牵头有关部门研发的农业GIS信息系统、农情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动植物疫情信息监测预警系统等,推广普及到农业生产及管理各个领域,为发展“智能农业”创造了条件。从总体来看,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正朝着先进适用、稳定可靠、贴近农民、进村入户的目标迈进。
二、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制约因素
(一)政府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
国外农业信息的发展明确了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政府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建设者和推动者。但是,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周期长,且高成本,基层政府热衷于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项目建设,不愿意主动参与农业化信息建设。不能根据本地农村实际,使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手段整合信息资源。由于意识不强,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未能提供稳定的政策和法律支持。由于农业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良好的信息网络体系支撑,农业信息化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
(二)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匮乏
农业信息传播、普及的主要渠道是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少,且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人才匮乏,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表现在:①信息化知识更新缓慢;②信息分析人员严重不足;③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希望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培训的同时,增加农资供应和协调产品供销等方面的服务,满足农民对市场信息的迫切需求。
(三)农业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化程度低
农业信息采集的标准化程度不仅直接决定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而且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安徽省农业管理条块分割,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种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与规范。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权成性。同时,在数据库建没中指标设计不统一,特别是像农产品代码数据库、农业行业代码数据库等基础代码数据库尚未建立起来,致使国家和省级以及省级政府部门之间,在农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开发上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浪费;农业信息指标体系不健全,很多急需的指标没有被纳人采集范围,比如很多农产品市场信息指标还没有科学涉及和全面覆盖。另外,信息采集方法不科学、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等也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四)农业信息传输渠道不畅
目前,时效性、交互性强的信息与传输渠道尚未在农村得到普及,造成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作为农业信息的重要产生源,还没有被农民有效利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远离农村,与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又使农民与农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接触极少,农民很难及时获取全面、系统的信息,面临严重的信息匮乏局面。电视作为农村信息与传播最主要渠道,信息供给缺乏针对性和交互性,以农民的被动接受为主,使用功能相对单一。在信息的和传输上,还缺乏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信息台等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配合与协作,面对最终用户和信息传导梗阻现象没有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造成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始终无法突破。
三、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立足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中心任务,面向“三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落实措施,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系统谋划、科学实施,提高全省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具有安徽特色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一)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投入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难度大,需要多方配合与支持。针对当前农业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建设,把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成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组建有关方面领导成员牵头、各涉农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县级以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加强对乡镇信息服务站的领导与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为农服务中的作用,务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业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程,积极争取财政专项和计划基建投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二)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建设
知识化、信息化时代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大资源,他具有能动性和非凡的创造性,拥有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服务站等单位涉农专家,建立全省农业专家信息库,依托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专家信息服务;注重对现有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岗前培训,组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农村经纪人、技术能人、专职信息员的信息知识,注重发挥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村级兼职信息员作用,在全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乡村信息员的队伍。采用电脑上网、网络电视、电话咨询、视频问答、短信问答等方式,培养懂技术、用信息的新型农民;积极选派农业信息人才出国考察、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使他们尽快掌握国外先进农业信息科学技术,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信息专家队伍,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安徽省各农业院校应建立农业信息专业,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课程,或者举办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有条件的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农业技术学校也应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的课程,培养各种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制定吸引高层次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进留学生和国外农业信息人才到安徽省工作,努力提高信息人员的待遇,通过实验室、试验基地管理运营机制的建设和改革,创造能吸引人才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设计一种能有效激发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制度,稳定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
(三)加强农业信息标准化建设
通过构建省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共享信息资源库,并建立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指标体系来加强农业信息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发挥优势”的建设原则,全省已有的省、市、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门户,共享各类涉农信息服务数据,以支撑平台上移,应用服务下延的方式,建成统一省级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挥涉农部门的人力、智力、信息资源优势,强化共享,减少投资,提高服务能力,通过手机、广播电视、语音电话、网络电视等多种手段,实现“融合”惠民。依托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指标体系和农业行业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健全农业信息数据库群。开发应用智能化的农业专业搜索引擎技术,搜集涉农数据信息,整理分类后纳入省级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体系,供各部门共享和社会公众实时查询获取,把安徽农业信息网建成全省农业综合门户平台。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健全基础信息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应用。加强覆盖城乡的数据传输网络建设,降低使用资费,使其更加贴近农民实际。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3G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向全省乡(镇)村的延伸,实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和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的高覆盖率。
健全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合作社社务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真正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全面推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质农产品,实现合作社产品网上销售、原产地供货、专业市场配送(农超对接)的一体化服务功能;加强与信息科技企业的合作,利用物联网,提升我省合作社生产、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我省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在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缩小数字鸿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农业信息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农业信息化始终是促进安徽省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有利推动器。
参考文献:
[1]杨萍.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经济优质发展之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宣城市农业信息化的调研[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2]徐光翔,黄世祥.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应用问题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
[3]姚美龙,周杨波.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安徽农业信息化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
[4]刘丽伟.美国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与启示[J].农业经济,2012,07.
回到经济本身等于回到意义本身
在数字化生存之前,人类经历过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一是农业化生存,二是工业化生存。农业化生存的核心是面向实体而存在,工业化生存的核心是面向价值而生存,数字化的核心是面向意义而生存。从工业化生存转向数字化生存的关键,在于从价值转向意义。我们称之为意义转向。价值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搜索引擎做的事,就是根据意义发现世界的价值。
工业化生存解决的问题,是把有形的世界,转化为有价值的世界;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人为了手段而忘记目的,比如有钱但是不快乐。数字化生存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手段与目无缝对接,使有价值的得更有意义。比如,根据能不能带来快乐,决定一件有价值的事到底值不值得做,一个产品的功能值不值它的价钱。搜索引擎的位置,在于把“我到底是谁”作为意义的根据,寻找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是符合于我的,让我的世界我作主。人找到的,就是符合自己因而自己想要的。人类整体从中找到的,就是人本身的意义。因此,可以把搜索引擎视为斯芬克斯之谜解答器,人对外在世界实体和价值的一切寻找,归根结底是对“我是谁”(人类意义何在)的回答。
以往的经济一也就是仅仅在货币中得到表述的经济――只是整体经济的理性部分(物化部分),它只是整个作为话语共同体的经济中的语形部分,仅相当于文本。新文明的话语体系,将把经济从文本,推广到它背後的意义。
新商业文明的意义,在于回到经济本身。通过突破经济的文本,去除经济中无意义的存在,以及对意义存在的偏离,保持经济有意义的存在。有人担心虚拟经济会“掏空”实体经济,实在是忽略了意义存在的价值。例如减少实体层面不必要的物质耗费、碳排放,或减少价值层面没有有效需求对应的供给(不必要的劳动时间耗费),使经济过程中的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达到统一,与生活的需要、自然的承受力相吻合,这绝不是在掏空实体经济。它掏空的只是大理石中,不属于雕像的部分。当然,意义和符号的存在,不能实质性地“反对”实体经济。“反对”是指把无意义的当成是有意义的,特别是把有意义的当成无意义的。好比把大理石中本属于雕像的部分掏掉。从这个角度看,虚拟经济的过度肿胀也存在它自己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在于它在对意义进行解释,而在于进行了过度的解释,以致使意义变成了符号的奴隶。
如何破解经济坚硬的外壳回到意义本身
工业文明未决的问题在于,它无法把价值向意义的转换制度化。这个工作,要通过语言转向来实现。语言转向,就是把用货币表征和组织经济,转换为象搜索引擎这样,用语言表征和组织经济。通过语言转向,把隐藏于语形背後的意义揭示出来,从而成为照亮经济价值的指路明灯。
为此,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世界,把经济当作一种符号现象来重新认识。维维恩・布朗在《作为文本的经济》中谈到:“作为文本的经济由符号系统构成,而符号必须加以解释。”作者认为,“在经济学话语中”,人们把经济视为一个“清晰、真实的实体”。然而,“经济本身的真实存在”,只不过是一堆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以往的符号,主要是货币。货币之外没有经济世界。
如今,信息作为符号,扩大了货币符号的范围,搜索引擎可以说是进入以语言为代表的符号分析世界的门户。
实现经济从货币的“语言”,向这种“语言”背後的意义转向,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可以加强做事的手段与做事的宗旨之间的一致性。新商业文明借此比工业文明更实事求是地做事,而话语系统则充当了宗旨检验和校正的功能。
随着符号从货币转向语言,符号分析的内容,也就从价值转向了意义。经济既然可视为文本,在经济“文本”这个能指背後,一定有其所指。作为文本的经济(经济的理性存在),与“经济本身”的关系,非常象金钱与快乐的关系。好象弗洛伊德用解梦的方法,读出能指背後的所指那样。通过GDP这个语形,阐释它背後与幸福的关系,这就是经济文本与经济本身的关系。
这是经济的语言转向,其本质就是代表“物”的理性向代表“心”的意义转向。搜索引擎在实践中代表的正是这个方向。
从搜索引擎看世界的意义结构
在新的世界里,为了把意义制度化,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处理“能指一所指”关系的话语架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不把搜索引擎仅仅视为技术,而把它当作一种制度建设。
搜索引擎这种制度的作用,是为世界建立一种意义结构。建立一种人与世界的对话机制。从这种对话中,人会越来越锁定意义。人们搜索的过程,就是拿意义当作尺子,不断对世界进行选择的过程。就好比从一座大理石中,逐步凿出雕像的过程。在搜索中被丢弃的,就相当于凿剩下的无意义的石料。由于每个人心中的意义不同,所指向的目标不同,所以对这个人无用的石料,可能是另一个雕像所需的一部分。
在实体经济中,人们在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就是一个通过话语,沟通意义所指,最终形成货币水平的能指的过程。鲁宾斯坦在《经济学与语言》一书中,曾试图解释“自然语言的特性是如何与某种‘理性’目标函数的最优化相一致的”。对新商业文明来说,可能需要发展的是一个反向的解释过程,即从能指复归到所指的意义生成过程。
在实践中,搜索引擎、数据挖掘已在不声不响地实现对最终消费者的所指的发现。人们不象传统阅读小说那样,还需要宣布“作者已死”,才能确定参与者阐释的权力,而是由或从最终消费者那里,直接或自动展开定制的行为。对于网站这样的文本,通过开辟用户参与渠道,网站原本的价值,因网络结点增加而使其意义而得到提升,最终根据这种意义返回来置换成并提高了网站的市值。例如,Facebook通过在网站上设置API(应用程序接口),使其用户享受到更认同(贴近其意义)的服务,而提升的网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