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8 14:46: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情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 abstract 】 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mainly to the project safety, quality, time limit, investment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with present 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1241" management mod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 from orienta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and engineering investment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rom 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work practice of safety, quality, time limit, investment four aspects to the constructive measures proposed manag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fficiency.
【 keywords 】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1241"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职能是指为保证项目在规划、可行性研究、地质勘探、设计、征地、采购、施工、安装调试、投产后消缺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围绕“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目标,在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现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从“一个目标、二个协调、四个控制和一个投产后消缺”这几方面阐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一、一个目标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从建设项目规划开始的,但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角度上看,是从建设单位下达建设任务开始的,一个建设任务的建设目标就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这个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是达标投产、精品工程或是取得鲁班奖,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源头,因为根据目标的不同,所要求的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和安全投入均不一样,所以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决定了这个工程建设项目全部投资。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这个目标,是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可行性研究、地质勘探、设计及征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技经比较而确定的,这个决策目标的出台决定了以后工程建设管理的模式,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源头。
二、二个协调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协调管理职能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活动来实现,而协调管理职能的实现是由各项管理活动中所蕴含的协调管理机制决定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以及专业化分工的深人发展,现代工程项目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复杂化,项目的参与方也由原来的少数几家上升到成百上千家,由于涉及到的项目利益相关者数目众多,致使项目的管理工作非常繁杂。
1.内部协调。根据电力系统的现状,现行电力系统的管理模式为金字塔形管理模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一但下达,工程建设目标随即确定。而从资金的下拨、大型设备的采购、调度命名、工程进度的报告、投产准备和投产验收等需要公司系统内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而各职能部门在公司决策层领导的协调下,能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2.外部协调。由于外部协调涉及的范围广和人员复杂,协调的难度较大,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点,有些工程就因为协调不力或者没有到位,产生互相推诿、互相指责的情况,特别有些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时,没有站在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角度考虑,为了个别部门的利益造成工期延误、工程质量马虎甚至产生不必要的工程投资增大等等情况,所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工程协调的系统管理。一是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机制,它是事先的主动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另一部分是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具体运行,可以用于指导工程建设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也可以为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矛盾与冲突而做出规则的安排,并使之程序化与规则化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
三、四个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目标控制,如何有效地进行投资、安全、进度和质量控制,是整个个工程式建设项目能否达到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
1.投资控制。近年来,我国电力建设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电力工程造价上涨也很快,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建设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就电力工程项目投资方面,谈谈如何严格控制电力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职能是指为保证项目在规划、可行性研究、地质勘探、设计、征地、采购、施工、安装调试、投产后消缺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围绕“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目标,在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现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从“一个目标、二个协调、四个控制和一个投产后消缺”这几方面阐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一、一个目标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从建设项目规划开始的,但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角度上看,是从建设单位下达建设任务开始的,一个建设任务的建设目标就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这个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是达标投产、精品工程或是取得鲁班奖,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源头,因为根据目标的不同,所要求的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和安全投入均不一样,所以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决定了这个工程建设项目全部投资。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这个目标,是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可行性研究、地质勘探、设计及征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技经比较而确定的,这个决策目标的出台决定了以后工程建设管理的模式,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源头。
二、二个协调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协调管理职能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活动来实现,而协调管理职能的实现是由各项管理活动中所蕴含的协调管理机制决定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以及专业化分工的深人发展,现代工程项目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复杂化,项目的参与方也由原来的少数几家上升到成百上千家,由于涉及到的项目利益相关者数目众多,致使项目的管理工作非常繁杂。
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确定以后,就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包括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选址、地质勘探、征地、项目报批、采购和施工等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针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协调工作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
1.内部协调。根据电力系统的现状,现行电力系统的管理模式为金字塔形管理模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一但下达,工程建设目标随即确定。而从资金的下拨、大型设备的采购、调度命名、工程进度的报告、投产准备和投产验收等需要公司系统内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而各职能部门在公司决策层领导的协调下,能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2.外部协调。由于外部协调涉及的范围广和人员复杂,协调的难度较大,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点,有些工程就因为协调不力或者没有到位,产生互相推诿、互相指责的情况,特别有些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时,没有站在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角度考虑,为了个别部门的利益造成工期延误、工程质量马虎甚至产生不必要的工程投资增大等等情况,所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工程协调的系统管理。一是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机制,它是事先的主动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另一部分是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具体运行,可以用于指导工程建设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也可以为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矛盾与冲突而做出规则的安排,并使之程序化与规则化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不仅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且还能提高工程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敏捷度,降低了由于协调管理困难而导致的诸多风险。
三、四个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目标控制,如何有效地进行投资、安全、进度和质量控制,是整个个工程式建设项目能否达到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
1.投资控制。近年来,我国电力建设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电力工程造价上涨也很快,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建设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就电力工程项目投资方面,谈谈如何严格控制电力工程造价。
1.1投资前,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研究。电力工程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可行性研究,不仅要分析评价项目是否可行,更重要的是对方案进行优化论证,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细度。因此,决策阶段应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电力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投资决策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要进行多个厂址建设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电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做到详尽科学、事实求是。
1.2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指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总投资的限额。投资估算必须准确且能满足限额设计和控制概算的要求。在电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认真地编制项目投资估算,投资估算要全面准确,既要打足投资,又要避免高估冒算,真正起到在项目建设中控制工程总投资的作用,也为电力工程建设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3加强施工期间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一旦进入施工阶段,工程投资就已确定,此时,能否严格地按照本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进行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具体方法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实行“以收定支”或者叫“量入为出”,即严格按施工图预算分别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特别是材料费,项目部材料管理人员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翔实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可在工程概算里适当调整进行补贴。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工程变更或改变施工方法,应由预算员对施工预算作统一调整和补充,经工程管理人员上报投资方批准后执行,其他人不得任意修改施工预算或故意不执行施工预算。
2.质量控制。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产品”是发电厂、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是庞大的生产系统和变电系统,它的整体质量要求一丝不苟。一个阀门渗漏,一颗螺丝松动,一个控制回路线松动就会导致停机、停炉、停变压器,给发电厂和电力系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所以选择作风硬、技术高、质量工艺精湛、能创造精品电力工程的施工队伍,是保证电厂安全运行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硬件。有了硬件的基础后,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有:
2.1对电力工程项目承包商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查确认。重点在于检查承包商是否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是否经认证单位认证,是否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计划及质量保证体系是否行之有效等。
2.2对电力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检查承包商是否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和合同的要求制定了材料检验和检查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对材料的采购订货、材料的进场和材料的使用进行质量控制。
2.3对电力生产设备的质量进行把关。从设备方面看,电力工程项目涉及了从汽轮机、水轮机、锅炉、变压器、发电机到相关的辅助设备,从现场的仪器仪表到控制室内的集散控制系统等数百种相关的技术设备。对生产设备采购订货的质量控制、生产设备加工制作的质量控制、生产设备组装调试的质量控制以及形成的生产能力的保证率等各个环节要采用问责制度,进行严格把关。
3.安全控制。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是指项目经理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的一系列活动。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适宜的施工环境。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不是贴标语、开会动员就能解决的问题。安全施工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保证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家庭生活幸福、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具体措施是:
3.1督促施工单位开展岗前安全培训。检查施工单位要对进入电力工程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对进入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参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老职工、新学员,都要进行安全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并要求各专业施工队针对电力工程特点,分析工程的危险点、危险源,做好防护措施,并将此作为向职工进行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在作业面做出明显标志,警示施工人员。
3.2强化安全监察工作。协调安监部门及安监人员加大日常安全监察力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落实责任。同时,要保证安全措施费用及时拨付和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做好安全防护,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
3.3督察施工单位严肃执行各专业施工队的站班交底工作。对重大施工方案交底工作,交底人及被交底人必须签字。坚持开展各专业施工队的安全学习活动,让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学习事故案例,使每个职工始终牢记安全、保证安全,确保施工组织顺利进行。
4.进度控制。电力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顺序、持续时间等进行计划并付诸实施,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一旦发现有偏差出现,应在分析偏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障碍或调整、修改原进度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至工程项目竣工、交付使用的过程。在目前组成的各个阶段又包含了各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要找影响电力工程项目工期的原因,首先必须对项目各阶段所包含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任务的性质以及任务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阻碍任务顺利完成的原因,找出制约任务进度的瓶颈,从而发现影响电力工程项目工期的因素。具体而言,影响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很多,包括人为、材料设备、技术、资金、工程水文地址、气象、环境等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作以下工作:
4.1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求计划制定者对工程项目的资源情况、资金情况、人员情况等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了解,明确所需的资源情况和具体的条件限制,对由项目工期的估算与项目相关工作的依赖关系进行综合计算后出现的不一致和冲突给予解决,并标示出关键的工作。
4.2对电力工程项目工期进行紧密跟踪,严格控制。要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如期完成,光有完美的计划是不够的,必须严格地对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和项目管理软件控制项目的进度,与基准进度相比较,或按照设定的关键点、里程碑检查和评审项目的进展情况,优化项目的进度,以确保当与时间和可用资源有关的要素(如范围、目标、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项目计划的进展。同时应该对进度评审结果进行及时地分析,以便确定项目进度变化和预测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四、一个消缺
电力建设工程投产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并未结束,其后续工作多为设备厂家售后服务协调和施工单位消缺,因为电力系统内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投产后一年内的所有设备故障均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部负责处理,这是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大特色。为此,消缺工作就是协调工作的延续,此时大部分设备款项已支付,售后服务推诿较多,而且已投运设备处理运行状态,厂家协调、施工单位协调和停电协调均较困难。此时合理地使用质量保证金是这个工作决定性因素,如何有计划地进行消缺也体现了管理者水平,具体建议如下:
1.准确把握故障点,避免施工单位和厂家服务人员重复往返。
2.消缺工作尽量一次性完成,避免重复停电。
3.消缺工作中的外协人员的安全管理要合适,避免发生因不熟悉电力系统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五、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点多面广,不但需要决策层的重视和支持,而且需要系统内相关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厂家和政府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协调。本人就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施工管理和投产后一年内的消缺管理作了简要的阐述,希望能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上有所裨益。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工程建设; 项目管理
Abstract: the risk-oriented audit as a modern methods of audit,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to consider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modern parallel organiz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audit practice have been widely used.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risk oriented audit, i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audit risk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and run through with the audit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risk-oriented audi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management, reduce the purpose of audit risk.
Keywords: risk-oriented aud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前言
对于相对独立的工程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来说,如何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风险导向审计,是促进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审计职业界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传统观念对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审核阶段,目前的工作范围仍以传统的“经济监督”审计为主,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对组织经营和管理领域活动的审计相对较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组织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组织内部并行结构的建立,内部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职能也应由以纠错防弊为目标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转向“积极兴利、价值增值”的过程——以提高组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为组织决策层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帮助实现组织经营目标为目的的控制与咨询服务职能。
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d audit approach)是以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在建设工程内部审计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为工程审计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降低各类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风险导向审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在西方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
我国2006年宣布的新的审计准则体系也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基础。如何在工程建设内部审计领域更好地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一次性和不可逆性、社会公众影响力大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建设投资不落实、超标准建设、转移挪用建设资金、预结算管理混乱、缺乏资金监管、投资效益差等问题日益凸显,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也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带来各类组织风险。
在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的现状下,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推行科学而高效率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日益增高的期望值。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将工程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容分列10项,主要对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和后评价等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跟踪控制。
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对工程建设项目确定其重要性水平,对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审计范围、风险模块进行审计,安排工作组员和时限。
1.确定工程建设项目风险水平等级
根据风险导向审计基本模型,审计人员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由此推算出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重点工作内容及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适用性,对投资立项、招投标、工程造价、财务管理等重要环节的主要风险点进行测评,依据对内控测评结果,评估控制风险水平等级。
2. 确定审计风险及应对
在编制审计风险及应对方案时,应对审计内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类,制定应对方案,其中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风险贯穿审计内容的各个环节。
(1)投资立项审计环节的主要风险点为:决策程序、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及财务评价等。
(2)设计(勘察)审计环节的主要风险点为:设计深度审查等。
(3)招投标审计环节的主要风险点为:是否履行招投标程序及招标结果的合法性,有无违规分包现象。
(4)合同管理审计的主要风险点为:合同订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5)设备和材料采购审计的主要风险点为:核算是否真实合法。
(6)工程管理审计的主要风险点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三控”,即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是否及时有效。
(7)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风险点为: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及工程结算的真实性。
(8)竣工验收审计的主要风险点为:验收、试运行情况及合同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9)财务管理审计的主要风险点为:建设资金筹措、资金支付及账务处理及竣工决算的合规性、合法性。
(10)后评价审计的主要风险点为:评价依据和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
其他风险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审计过程中应视情况而定,如税费审查及税收代收代扣代缴手续费的管理使用情况;交付使用资产是否真实、完整;投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有无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的解缴相关税费等。
三、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中应关注的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应关注如下问题:
1.创新审计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
工程审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年度工程审计工作要点、工程建设项目立项、送审、审计信息全覆盖。要求对初审、初步审定、审定情况及时登记;对工程审计中发生的催办、通知、定案单、征求意见稿、审计发文等文件往来及时更新系统备注。一方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各阶段操作程序步步留下痕迹;另一方面实现审计人员、复核人员、主审人员、相关部门领导和分管领导之间即时信息共享和反馈;最终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风险环节评估,对工程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和对工程审计行为进行客观地评价。
2.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风险导向审计的交叉学科,这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掌握分析评估工具,并接受专业知识训练,增强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责任意识。通过实施新审计准则体系,尤其是审计风险准则的推行,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来制约其审计行为,促进提高专业水平。
3.提升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影响到项目风险的正确评估以及对评估风险所采取的个性化审计程序,从而影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效果。因此,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4.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资金运行是否安全有效。应从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结算情况三个环节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的内控机制,强调高层领导的控制责任,关注对风险的评估,重视日常控制活动,抓住监督评价环节,才能保证资金安全有效。
5.应对风险导向审计及其结果有合理预期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经济环境做出风险评估、预测和评价。现实情况中审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项会不完全一致,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风险会限制、影响审计人员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因此,应建立合理的预期审计目标,限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恰当地计划指导审计工作,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既定任务,以促进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健康、持久地应用和发展。
四、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一方面,在理论上要不断发展创新,找到项目管理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最佳融合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体系,完善并行组织体系。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技术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效,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2]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
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项目部的运作不规范,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严重;现实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很多项目管理不按计划进行,或者根本没有计划,只是凭经验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只注重管理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了对人的管理。本文主要讨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员工激励。
一、工程项目管理员工激励的任务及要解决的问题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看,激励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转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激励包括三个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根据项目管理组织的特点,项目管理员工激励要解决如下几个矛盾(其中有些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1、项目组织成员目标与组织目标(项目目标)之间的矛盾。项目经理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朝着项目目标而努力,从而提高项目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项目组织的凝聚力。
2、项目组织分工与传统薪酬体系之间的矛盾。如前所述,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是根据其在组织中所承担的任务来决定的,而不是根据其在企业中的行政级别以及所属关系来确定的。目前大部分项目组织的薪薪酬标准还是根据传统的薪酬体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项目组织的一次性与激励本身的矛盾。首先,项目组织的一次性使得项目组织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组织文化,因此,不能通过组织文化来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其次,一次性的组织不可能通过职位的提升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长期激励手段激励团队成员。项目管理的激励都是以项目目标为导向的、短期的。
4、组织与企业的附属关系对项目部员工激励的限制。项目部是建筑业企业的物质生产部门,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并不是一个法人,因此,不管行政上还是经济上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制约,也就是说项目部的薪酬制度必须符合企业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并没有奖励项目组织成员的权力。这使得项目经理很难以物质手段来激励员工。
5、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对激励的限制。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地点一般都是移动的、露天的,并且项目一上马就项目组织成员的一切活动就必须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因此,不可能给项目组织成员以灵活的工作时间,在建筑工地上,也不可能给团队成员高级的办公室。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激励一般以物质激励为主,很少采用精神激励。
三、激励理论下的项目过程人力资源管理
1、项目形成期对工程建设人员的激励
项目组组建后,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人员间的各类冲突和矛盾,如何激发他们持续努力工作,是这一时期着重研究的课题。形成合理的项目工作环境是本时期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能角色,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明确通畅的沟通渠道,尤其在领导和工程建设项目人员之间。
在项目运行期,工程建设项目人员的工作重心开始由人际关系向项目任务转移,他们还需要提高相应的工作技能。由于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更注重个体的成长,他们参与项目,多是为了通过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实现项目目标而实现个人理想。当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感到现有的知识技能无法胜任个人任务时,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工作绩效。此外,项目管理者也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以使项目组获得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显著的工作成绩。
安全工程项目是目标明确、组织结构完善的一次性事业,它的完成必须在特定的约束性条件下完成,例如资源的限定、时间以及规定质量标准等。它和大量生产的现代化工业产品以及企业的管理工作都不同。项目工程的管理具有独有的特点,因此必须严格把握项目工程在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总结管理规律。并正确认识项目所带来的风险。此外,还要详细分析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条件,如建设地点、施工环境、设备材料等,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1]。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缺乏系统以及科学的研究,并且其行业的实践起步也较晚。使得很多企业出现了经营粗放、机构配置以及管理层次多、效率低下等现象。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相比于其他国家竞争力大大下降。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阐述,从而对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总结出经验。
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电网工程的主要内容。在电力系统中,含有各种电压的变电所以及输配电线路等,这些组成了一个整体即电力网,简称电网。具体有三个单元组成,为变电、输电、配电。电力网的主要任务是对电能的输送和分配,电压的改变。因此,电网工程作为国家的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对经济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国家电网工程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具体的施工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电网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占据重要地位,包含了基础施工、架线施工、线路检修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手段才能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状态仍处在粗放型建设阶段,并且项目还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招标等分块委托来实施以及简单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2]。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项目在质量标准、建设进度以及投资效果等各方面要求更高。这就使得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2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1.2.1管理模式单一。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大多为在对图纸的设计达到要求后,根据具体的招标形式确定施工方式,这样使得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效率较低,进而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1.2.2管理制度高度集中。目前大多数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制度相对集中。具体如下:不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而是采取行政手段来进行强制性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项目的一般管理规律[3]。对于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独立的经营权,无法紧跟市场的经济变化和走向。这使得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大大降低。1.2.3部门设置和工作分配不科学。企业设置不同的部门,员工在部门中承担各自的职务。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对新项目和产品的研究开展十分重要,然而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设置研发部门,使得相关的专业人员无法发挥自己的实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调动,进而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此外,用工制度的设定不灵活,人员设置也相对不稳定。使得企业的经济负担更重。1.2.4管理水平较差。对于国内的大多数项目管理者为业主,并且业主的专业知识较差。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偏注重于技术,忽略了对经济的走向把握和有效的管理。为了及时完成工期,减少工程建设的步骤,忽视了工程的质量。1.2.5融资能力较差。在外国,工程建设的施工多采用融资的方式,一旦资金允许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建设。但是,中国的许多工程建设项目首先通过企业或者国家相关部门出资,然后企业着手工程的开展。这样的方式使得资金流动较慢,经常有在工程竣工时仍然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1.3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当今,虽然我国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中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然而,工程建设项目的市场管理还不够规范、缺乏专业以及行业的指导性实施准则,从而给工程建设项目有效的管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工程建设管理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非常严重,例如:某些工程通过议标或者假招标等方式,把工程留给有关系的企业,并且很多能力不够的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混入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市场中,企业的素质和专业实力较差,最终使得工程的建设质量大打折扣,给业主也造成了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巨大损失。1.4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必须具备超高技能的服务能力,对工作人员要求也更加严格。必须具备相关的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4]。然而,对于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不管是工程设计、监理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差。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学历较低,专业的组成并且不完善,多为土木工程专业,对于经济管理学以及法律专业的员工基本没有。因此,导致了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发展缓慢。1.5信息技术应用不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较少。近年来,全球经济逐渐向一体化发展,对于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项目实施方案、运营资源以及市场竞争也都向国际化迈进。然而,我国很多的项目管理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重视力度不够,信息化建设局限于公司的内部局域网,并且通过网络和获取信息。随着新型管理模式电子商务、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等层出不穷,这使得工程项目管理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2加强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策略
2.1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2003年2月13日,国家的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指导意见》的文件,为健康的项目工程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首先,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5]。其次,制定完善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最后,建设良好的项目管理收费标准。此外,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组织和监督。2.2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人力引进。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周期较长、涉及的范围广等特点,在整个过程中,项目的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撰写、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运营方式、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专业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共同努力。因此,相关的部门要及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进展业技术人才。此外,要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推进工程项目的建设进程。2.3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我国的管理模式与其他国家相比还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要加大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建设项目信息平台,使其形成给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向信息化、网络化迈进。此外,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实现从合同、工程、质量等全面的管理。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EPC项目总承包、CM承包等管理模式,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的进行实施。
3结论
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在政府、社会、企业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良好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缺乏经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相关的部门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及时对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进而与其他国家的项目管理缩小差距,保证工程建设项目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作者:雷华斌 刘 胜 周 伟 张 宁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罗田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洋.浅谈工程项目中经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化工管理.2014(26):23.
[2]佘建明.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四要素
一方面当前电力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难度不断提升,如果不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去进行引导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实际电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另外一方面,当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确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采取对应的方式去进行改善,势必会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化运行。因此,积极分析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要素,显得尤为必要。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2.1项目安全的管理
项目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保障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机构监督工作的安全可靠;二是,严格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在项目安全管理机构方面,首先要成立一支安全可靠的安全管理队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条例。在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方面,首先要向施工人员传授关于施工方面的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其次要加强安全检查,反复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后要确保项目完成后的工程验收工作的严格落实。
2.2项目质量的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其主要内容是:一,管理控制工程建设所需的原材料的质量。在开始工程建设项目之前,要制定原材料的质量选取标准,然后按照该标准进行原材料的选取和采购,严禁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二,对工程设备的质量进行管理。工程设备是进行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工具,工程建设的每一步都需要借助相应的工程设备来完成,因此,只有选择使用合适的工程设备,才能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三,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和详细的责任制度,并保证其得到严格落实和执行。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四,明确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审查体系。质量审查体系是由相关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的,法律保障其强制实施,是工程质量验收的标准。
2.3项目进度的管理
项目进度的管理,主要是指从开始规划、执行项目到项目完全竣工整个过程期间,对项目的开展速度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对工程的总的建设周期、阶段性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活动的先后顺序等进行监控。做好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计划和实际进行的速度之间的差距,并做好预测和分析,妥善处理一些造成步调不和谐的因素,保障电力工程建设的每一步如期进行,促使整个项目在建设周期内顺利完成。
2.4项目投资的管理
以电力工程财务资源为对象,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投资因素实现全面管理和控制,也是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保证电力工程各个阶段的顺利开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应该积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关注建筑项目初期投资管理,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从电力建设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等多个角度去审核,以保证投资的科学性。比如将电力工程建设水平作为投资分析的焦点,对于建筑水平进行分析,并且由此形成三个的等级体系,以实现投资范围的界定,保证不同电力工程方案都是符合其投资利益提高的基本要求的;其二,高度重视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投资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主要途径,实现对于建筑过程的动态化管理,保证各项建筑资金的流动都是在预算范围内进行的;其三,积极做好建筑项目竣工阶段的投资管理,依照电力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实现竣工资金结算,保证其是符合合同要求的,并且对于建筑工程突发资金的支出进行核查,避免在此过程中存在不明确的地方。
3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应用
3.1项目初期计划阶段
项目初级计划阶段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对于项目的实际情况,如输变电建设规模,投入资金量,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工程预算,工程需要达成的目标等进行全面汇总,由此去实现对于输变电建设管理内容的界定,为实现后期的各项管理方案的制定打下信息基础。项目初期计划阶段准备工作不足,是当前很多电力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容易忽视的问题,尤其在以经验为主导去开展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初期的管理意识淡薄,势必会给予后期的施工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
3.2项目操作施工阶段
项目管理的中期实施阶段,此阶段的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可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目标的实际分析。具体来讲,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通过对其进行整体分析,利用项目管理中的“分析手段”以及“预警机制”,保证项目操作施工都是依照相关规定来进行的,并且对项目进行风险的预测和建设结构的预测,做好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其二,积极将岗位责任制度融入到项目操作环节中去,以最大化激发项目操作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项目竣工后期阶段
最后是项目管理中的后期资源处理阶段,建设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时刻都会对资源进行利用,同时也在产生不同的资源,对此进行项目管理,保障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该电力工程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应用,提高了电力工程建设的进度,同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管理成效,例如:其可对电力工程的建设状态进行实时了解;可有效的对与电力工程相关的企业进行管控;可发现建设输变电工程的有效路径;可实现工程、资金、信息的综合管理。
【Abstract】Hos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ccompanied by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continue to emerg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agement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team quality and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hos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basis of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 .
【Key words】Hospital; Project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引 言
医院建筑功能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新建于建国初期,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的功能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治病救人,更期望在医院能得到预防、治疗、康复等多方位的服务。因而医疗模式及医疗服务理念也随之转变,新的医院管理措施不断推出,同时对医院建筑及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对其医用建筑进行了大量的改建、扩建和兴建。有专家指出,近十年将是我国医院工程建设高峰年。笔者就如何做好医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做出以下论述,与各位探讨。
一、医院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1.医院工程建设管理队伍特点
总体上说,医院基本建设是依照医院基本建设任务的由来而产生的。人员配置的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基本基于建设项目产生而组建。医院抽调院内后勤人员,个别需要时外聘,项目完成后,如无续建项目一部分解散回归后勤,另一部分则保留做些总务的零星维修项目。90年代后医院基本建设步入了新一轮改扩建期,基本建设队伍再次组合而充实。人员配置也逐步产生多元性:院内抽调、外聘、高校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和外部调入。整体队伍逐渐形成,但专业性仍然相对偏低。特别是与专业性较高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工程管理公司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技术经济、政策法规熟知度以及运作管理控制的劣势。
2.医院建筑的特点
医院建筑除具备一般公共建筑的普遍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医院建筑要能够保证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做到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方便病人就医以及有利于医院抢救危重病人。其次,医院建筑的功能多,除办公、教学、科研外,必须满足各种医疗活动特有的环境条件,比如对空气净化、气源供应、卫生洁净技术、音频通讯、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第三,医院建筑服务对象多,既要为医护人员、进修人员、实习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方便,又必须考虑患者及家属的使用要求。第四,要根据人、物分流,病人与职工、传染与非传染、清洁与污染分开的原则,分设各种交通口及专用通道。
二、如何做好医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针对医院工程建设管理队伍特点和医院建筑的特殊性,如何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使医院建设朝着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合法化方向发展是医院基本建设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1.确定领导决策层和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根据医院建设项目具有专业性与复杂性并存的特点,其项目管理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贯穿于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之间的,需要不同部门做出迅速且同步的反应。但现行的医院各个职能部门与医疗科室不能做出快速、同步的横向协调,因此需要建立围绕项目建设进行的制定决策、协调管理机构和专门执行决策的组织。为此,需要在医院内部建立两个定位、职能不同的管理层,构建决策与执行分立的机制。由医院领导和纪检部门以及聘请的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决策层,对项目管理中的重点事项,如方案、招标、资金使用等做出集体决策,并成立以项目办主任为首的不同工程专业管理组织。实行决策层领导下的个人负责制,并参与决策过程,起到上通下达,最终达到现场管理层与决策层相统一。
2.医院建设工程项目办负责人选择
医院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决策层把一个时间、预算有限、目标既定的项目赋予给项目办负责人进行落实,他有权也有责任独立进行计划、资源分配、协调和控制。负责人的位子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殊性需要而形成的,所以他必须要了解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方面的复杂性,又必须有综合协调建设工程项目各个分包单位、监理及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的能力。因此,选择一个技术过硬、具有管理协调能力的项目办负责人,是医院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3.出台相关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条例,制定适合医院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制度。如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工程建设过程控制与管理办法、项目施工验收程序、施工过程造价控制及现场签证联系单签注管理程序、工程施工、设备采购招投标管理流程等。从加强控制制度上弥补相关法律、法规可执行力不强的不足。
4.充实医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
医院后勤基建管理班子应适时充实一些既懂技术经济又懂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法则的一线人员到主要管理岗位。减少与施工单位在技术经济、政策法规熟知度以及运作管理控制度的劣势差异。从而达到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控制的目的。
5.医院工程建设项目具体管理办法
根据上述几点对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进行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后,就进入了实质性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笔者根据建设工程的周期性、规模性、程序性。分阶段提出医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深入理解决策层的定位意图,与咨询单位全面研究制定出符合医院近景和远景规划的详细报告。加强市场分析的力度,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使计划任务书更具科学和可靠性。
施工图设计阶段,医院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涉及面广,专业强,因此针对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要充分发挥医院各科室的“能动性”, 组织设计单位的建筑项目负责人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研究,深入工程考察,合理布置。如:总平面图是否合理科学的功能分区,是否确定与安排好医院出入口,是否设置了足够的停车位,是否合理安排好院内道路与交通,是否合理进行绿化规划等;医技楼部分是否充分考虑各种医疗设备的安装条件和特殊要求,包括层高、功能区域面积、设备运输及安装、强弱电、消防系统的特殊要求等;放射诊断科是否充分考虑了机房的防护与设备要求,病人与工作人员的分流等;检验科是否充分考虑了开敞的实验环境、充分的设备空间与实验设备的安全等。
工程招标及施工合同签订阶段,首先应严格按《招投标法》操作,规范招投标行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其次投标单位资格预审时,应组织人员深入到投标单位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工程一线,认真了解项目管理班子的一贯作风,是否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最后,合理确定标底,做好工程承发包合同的签署工作,尽量少指定分包项目,尽量减少费用变更,签订合同时,必须将项目经理班子主要成员写入合同,落实具体责任人。
组织施工单位图纸交底阶段,为了使施工单位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以及关键工程部位的质量要求, [3]医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应认真的会同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交底。以达到减少图纸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目的。
工程施工阶段,主要设备、材料、人工都在施工阶段投入,这一阶段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施工周期长,且政策性变化、材料价格变化、市场供求波动大。它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重点,也是工程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重点。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控制:
a、加强监理机构的管理。要求监理单位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障监理制度在项目中得到正常运行,明确对监理单位提出既有技术监理、又有造价监理的工作内容。
b、做好工程记录。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建设方同承包方各自做好工程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尺寸、部位、数量要认真记录并做简图,同时依靠摄影等手段帮助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查看施工情况。
c、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发生时,考察变更的必要性,是否有承包商通过变更将低价单价清单项目更改为高单价清单项目的现象。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设计遗漏和确有错误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的,工程变更必须说明变更原因,如地质变化、工艺变化、设备选型不当、设计失误或其他原因。
d、加强建筑材料及设备的管理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工程建设项目材料管理组,了解材料及设备市场价格,关注材料及设备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随时向医院决策层汇报市场形势的变化,帮助医院决策层做出及时、正确决策。
结 语
工程结算阶段,工程竣工结算是项目实施阶段医院控制工程造价最重要环节。一要核对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结算是否符合合同中约定的结算办法、计价依据、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与承诺条件等;二要检查核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要进行验收,工程要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定,隐蔽工程量要与竣工图像一致;三要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要有原设计单位负责人签字,并经医院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签字,重大设计变更要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批;四要现场按竣工图、工程变更、现场签证进行工程量的核实。
参考文献
0 引言
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造现代化智能电网,电网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直接关系着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益。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我国电力工程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实现电力工程同科学技术的有机整合,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
1.1 全过程管理的特点
在对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秉承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更新传统管理模式,使其更具现代化的特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保证全过程管理系统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全过程管理系统在电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投入,与此同时也对企业内部的相关技术和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构建全新的人力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选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高效维护管理系统[1]。因此,开发电网时,应将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需求摆在重要的位置,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分析,按照设计计划,落实各项工作。
1.2 全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性。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电力业务需求,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必须要应用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用现代管理方法,面向服务的同时使系统建设更加规范;(2)实用性。系统性能是设计全过程管理系统的关键,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状况,正确的把握管理需要和业务要求,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分析,简化操作和应用步骤,提高系统利用率;(3)可靠性。由于电网工程中的数据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应提高对系统可靠性的重视。如果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就会导致电网管理水平低下,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2];(4)可扩展性。在电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要面对需求的不断增多,要求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程序模块的方式,不断在系统中增添功能,增强系统可移植能力;(5)可维护性。作为系统应用的重要环节,维护工作大大延长系统使用时间,提高各个项目数据的安全程度。
2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及功能概述
2.1 全过程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遵循现代化管理理念,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要求为出发点,利用数据集中的方式,借助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最终全面整合项目管理应用信息和不同业务信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这种围绕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开展一系列的实时性管理行为活动即为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管理层次,如:多项目、决策、单项目等管理层,但这些不同的管理层次都拥有一致的发展目标,共同服务于企业级项目管理应用,是管理应用在集团性方面的基本体现[3]。全过程管理系统必须要迎合多个管理层的需求,做到全面综合性的统筹分析,进行灵活的调节和管控。该系统在电网工程建设方面占据着极高的地位,是规范电力企业管理的根本需求。建立在合同控制、数据集中式管理基础之上的电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从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效益等多个角度入手,对管理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将全过程管理渗透到每一个工程建设环节中,是提升电力企业管控能力的根本所在。
2.2 全过程管理系统功能概述
项目监控、专家管理、资源管理及综合项目管理模块共同构成了集团项目管理,发挥着集约化管理多个项目的作用,是实现设计目标的决定性环节。项目组合管理不仅可以对多种项目组合进行整合和优化,还能评估项目成本投入、项目建设方案,落实执行工作。而项目全过程追求的是成本投入的最小化,做到系统、科学的管理,多方位协调管理工作,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满足多种业务的需求[4]。
3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的效益分析
基于以上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架构、功能分析,总结了该系统的效益分析情况。电力企业在应用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的条件下,实现了多项目的集中化管理,使项目管理更加全面和具体,提升了管理效率。此外,系统通过较强的可操性,站在整体的角度,合理调节和布局不同业务、项目之间的关系,分析、评价项目的实施情况,改善了项目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还可以将有关项目的成本、设计、合同、分析评价等多种报表提供给决策部门,丰富了管理数据依据,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全面的了解项目管理情况,从而针对其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得管理数据更加真是、可靠,为评价项目的价值奠定了基础,保证了项目决策的正确性[5]。以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为基础的项目决策功能,为电力企业的运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着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根据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趋势,在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强化对过程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极大科学技术与电网建设的整合力度实在必行,充分发挥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迎合人们对电力供应的需求,还能有效改善电力企业的运营水平,提升管理能力,为实现智能化电网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并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丰希奎.基于电网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2]黄漫宇.城乡电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项目部的运作不规范,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严重;现实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很多项目管理不按计划进行,或者根本没有计划,只是凭经验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只注重管理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了对人的管理。本文主要讨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员工激励。
一、工程项目管理员工激励的任务及要解决的问题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看,激励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转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激励包括三个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根据项目管理组织的特点,项目管理员工激励要解决如下几个矛盾(其中有些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1、项目组织成员目标与组织目标(项目目标)之间的矛盾。项目经理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朝着项目目标而努力,从而提高项目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项目组织的凝聚力。
2、项目组织分工与传统薪酬体系之间的矛盾。如前所述,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是根据其在组织中所承担的任务来决定的,而不是根据其在企业中的行政级别以及所属关系来确定的。目前大部分项目组织的薪薪酬标准还是根据传统的薪酬体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项目组织的一次性与激励本身的矛盾。首先,项目组织的一次性使得项目组织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组织文化,因此,不能通过组织文化来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其次,一次性的组织不可能通过职位的提升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长期激励手段激励团队成员。项目管理的激励都是以项目目标为导向的、短期的。
4、组织与企业的附属关系对项目部员工激励的限制。项目部是建筑业企业的物质生产部门,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并不是一个法人,因此,不管行政上还是经济上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制约,也就是说项目部的薪酬制度必须符合企业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并没有奖励项目组织成员的权力。这使得项目经理很难以物质手段来激励员工。
5、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对激励的限制。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地点一般都是移动的、露天的,并且项目一上马就项目组织成员的一切活动就必须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因此,不可能给项目组织成员以灵活的工作时间,在建筑工地上,也不可能给团队成员高级的办公室。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激励一般以物质激励为主,很少采用精神激励。
三、激励理论下的项目过程人力资源管理
在项目形成期项目管理者根据确定的项目任务,选择项目团队成员,组建项目团队。工程建设项目人员开始了解团队需要和自身特点,定位自己的团队角色,认清自己该做什么。当他们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有用的角色后,就会产生自己是团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意识,承担起相应的任务,确定自己在完成这一任务中的参与程度。
在项目形成期,项目一般会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远景目标,为项目成员提供方向、动力和责任感,另一个是项目成员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一般会在项目开始时,就有比较清楚的界定,如时间、标准以及资源约束条件等。
由于项目的这种目标性非常强,因此在此阶段采用目标管理,为工程建设人员设置目标来引导他们的行为,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激励方法。成功的项目管理者会将其远景目标与工程建设项目人员的任务结合起来,也会将共同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计量的、现实的绩效目标,为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提供动力。
2、项目运行期对工程建设人员的激励
项目组组建后,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人员间的各类冲突和矛盾,如何激发他们持续努力工作,是这一时期着重研究的课题。形成合理的项目工作环境是本时期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能角色,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明确通畅的沟通渠道,尤其在领导和工程建设项目人员之间。
在项目运行期,工程建设项目人员的工作重心开始由人际关系向项目任务转移,他们还需要提高相应的工作技能。由于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更注重个体的成长,他们参与项目,多是为了通过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实现项目目标而实现个人理想。当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感到现有的知识技能无法胜任个人任务时,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工作绩效。此外,项目管理者也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以使项目组获得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显著的工作成绩。
3、项目结束期对工程建设人员的激励
关键词:非防洪工程 建设项目管理 存在的问题 对策和建议
Key words :Flood control projects;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Problem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黄河流域建设步伐的加快,缩小黄河两岸的差距,加强两岸的沟通和交流,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已成为客观要求。因此,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前黄河水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行政干预、水行政执法能力弱化、运营中失管等问题,是当前河道主管部门面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桥梁、缆线、管道及各类建筑物等,大量的桥墩、承台等构造物布设在河道内,长期占用河道和堤防,形成雍水、阻水、改溜等情况,致使河道御洪、泄洪能力不同程度地消减,防洪安全存在各种隐患。而且资料申报、审查、管理比较混乱,施工过程监管困难,验收后运行管理缺位等等。其中一些重点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在地方行政干预下,河道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时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随着河道内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靠过去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依法治河的管理需要。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行实施以后,要求河道主管部门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针对这一状况,为提高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依法管理水平, 河道主管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强化资料审查、转报的管理,明确河道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力度,使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
1.1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开展状况
针对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增多的特点,河道主管机关对已建、新建项目,做出具体部署,狠抓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
1.1.1 对于新建项目,主要从建设项目申报入手,按照《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程序对其报送的技术性资料进行审查,同时探讨建设项目长期占用河道及影响防洪工程抗洪强度等诸多事项的补偿救助方案,明确建设方应履行的防洪义务并以协议的形式加以落实,以便事后操作。如滨州公铁两用黄河大桥工程,该项目建设前期黄河部门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黄河大堤绕行线路维修养护协议、河势及河道工程观测协议、工程占用黄河淤背区补偿、河道工程抛护加固协议、施工场地清理协议以及临时占用堤防工程做施工道路协议等6项协议,同时,就长期占用河道补偿、应履行的防洪义务等项目达成共识,并交纳的一定的保证金。
对一些没有经过河道主管机关同意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坚决依法处理,责令其补办申报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后再建设,或者依法清除,维护正常的河道管理秩序。
1.1.2 对已开工建设项目,主要是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抽调技术骨干,监督检查施工中是否有违章、违规行为。已建项目多是指《水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颁布实施以前或颁布初期所建设的非防洪工程项目。当时,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条文,监察机构不健全,相关工作未能开展,主要依靠各级政策约束建设单位,注重的多是眼前利益,对于项目运营后的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这类项目由于建设时没有相关协议,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管理经费及行政干预过大等,实现对其规范管理难度极大。
1.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取得的经验
自从1997年开始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实施管理以来,虽然离正规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和管理人员经验的逐步丰富、素质的逐步提高,积累了一些有效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经验。
1.2.1 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基本能够做到依法定程序处理。近年来,随着黄河部门各级别培训班的举办、各兄弟单位之间管理经验的交流以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加入等,对河道内非防洪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审批或转报、转批、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办理。
1.2.2 积累了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查经验。能够有目的的针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不断的总结,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造成的防洪工程效益的降低基本能够量化,并提出具体合理的补救措施和解决方案。
1.2.3 逐步落实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占用黄河工程补偿费及建设单位应履行的相应义务。根据《山东省黄河工程管理办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对各类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黄河工程占用补偿、日常维护补偿等补偿要求,并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标准,从实际意义上弥补了防洪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不足,为防洪工程功能的可持续发挥获得了资金支持。
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黄河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地方行政干预等问题,制约了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条文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
目前黄河水行政法规不够完善,仅仅规定了应该办理的事项,而对于办理中的一些细节没有明确规定。如非防洪工程占用防洪工程补偿费只说明了建设单位需要补偿,但是具体如何补偿、补偿多少无法确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双方只能以协议的方式确定;资料申报上,对申报材料的要求不是很明确等;维修养护保证金、垃圾清理抵押金等,没有相应的条款、交纳比例和幅度;设计、防洪审查,施工监管没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只能靠经验办理。一句话,操作性不强,不够明确,给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时而越位、时而不到位。
2.2 对建设单位应履行的义务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由于目前黄河水行政执法主体没有单独的行政执行权,行政执行必须和地方执法部门共同实施。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没有有效的遏制手段,一旦施工许可证获批后,河务部门无法对建设中或建成后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2.3 行政干预和权大于法的现象仍阴霾不散
有些大型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是国家投资、地方政府集资或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比如滨博公路大桥、滨州公铁两用大桥等。河道主管机关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违章、违规问题进行制止时,建设单位就会找到地方领导,反映建设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地方政府出于对建设项目的重视,就会搞一些建设项目协调会,其实质就是直接干预水行政执法,或下达行政指令,责成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工作。有时还要求河道主管单位替建设单位完成本应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使一些问题本末倒置。行政干预导致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管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2.4 项目建成后管理难以奏效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后,所涉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建设项目对防洪工程的影响以及河势变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在建设项目运营后才产生的。而河务部门一般是在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前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相关协议,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运营单位能否认可,并遵守建设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往往无法预料。
2.5 工程废弃后拆除责任无法落实
建设项目废弃后,由于拆除费用难以解决,建设单位不愿拆除,而河道管理单位又没有制约措施,废弃工程带来各种防洪隐患。如穿堤输油管线废弃后遗留在大堤、河槽内,对防洪造成严重影响,给沿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安定因素。
2.6 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水法规理解不够,增加了解释的难度。比如群众在堤坡上放牧,他们认为不但对防洪工程没有影响,反而帮助黄河部门节省打草经费,却不知道堤坡放牧损坏堤防工程的完整,影响防洪安全和工程面貌。
2.7 上下级标准不统一
在对一些项目影响防洪的标准上,黄委、省局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造成了基层单位管理的被动。
2.8 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随着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管理任务日益增加,包袱越来越重,当前防洪工程都没有足够的管理经费,更谈不上拿出资金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3 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法制宣传日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面向全社会普及水法规知识,同时,抓好日常宣传活动,提高沿黄群众的水法规意识,争取他们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3.2 成立专门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
根据《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规定和精神,成立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和监管为目的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管理、审批程序和权限使项目能够得到及时审查、转报和批复,使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
3.3细化法规条款,完善办理程序,增强可操作性
对有关建设项目许可的法规要制定实施细则,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要细化,各种补偿标准、抵押标准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3.4上下一盘棋,标准统一、口径一致
从黄委到基层,在河道建设项目管理的大原则上标准要统一,口径要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依法按水行政法规管理项目,树立河道主管机关的权威,确保黄河部门的合法权益。
3.5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非防洪工程 建设项目管理 存在的问题 对策和建议
Key words :Flood control projects;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Problem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黄河流域建设步伐的加快,缩小黄河两岸的差距,加强两岸的沟通和交流,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已成为客观要求。因此,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前黄河水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行政干预、水行政执法能力弱化、运营中失管等问题,是当前河道主管部门面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桥梁、缆线、管道及各类建筑物等,大量的桥墩、承台等构造物布设在河道内,长期占用河道和堤防,形成雍水、阻水、改溜等情况,致使河道御洪、泄洪能力不同程度地消减,防洪安全存在各种隐患。而且资料申报、审查、管理比较混乱,施工过程监管困难,验收后运行管理缺位等等。其中一些重点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在地方行政干预下,河道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时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随着河道内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靠过去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依法治河的管理需要。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行实施以后,要求河道主管部门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针对这一状况,为提高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依法管理水平, 河道主管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强化资料审查、转报的管理,明确河道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力度,使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
1.1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开展状况
针对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增多的特点,河道主管机关对已建、新建项目,做出具体部署,狠抓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
1.1.1 对于新建项目,主要从建设项目申报入手,按照《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程序对其报送的技术性资料进行审查,同时探讨建设项目长期占用河道及影响防洪工程抗洪强度等诸多事项的补偿救助方案,明确建设方应履行的防洪义务并以协议的形式加以落实,以便事后操作。如滨州公铁两用黄河大桥工程,该项目建设前期黄河部门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黄河大堤绕行线路维修养护协议、河势及河道工程观测协议、工程占用黄河淤背区补偿、河道工程抛护加固协议、施工场地清理协议以及临时占用堤防工程做施工道路协议等6项协议,同时,就长期占用河道补偿、应履行的防洪义务等项目达成共识,并交纳的一定的保证金。
对一些没有经过河道主管机关同意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坚决依法处理,责令其补办申报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后再建设,或者依法清除,维护正常的河道管理秩序。
1.1.2 对已开工建设项目,主要是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抽调技术骨干,监督检查施工中是否有违章、违规行为。已建项目多是指《水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颁布实施以前或颁布初期所建设的非防洪工程项目。当时,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条文,监察机构不健全,相关工作未能开展,主要依靠各级政策约束建设单位,注重的多是眼前利益,对于项目运营后的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这类项目由于建设时没有相关协议,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管理经费及行政干预过大等,实现对其规范管理难度极大。
1.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取得的经验
自从1997年开始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实施管理以来,虽然离正规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和管理人员经验的逐步丰富、素质的逐步提高,积累了一些有效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经验。
1.2.1 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基本能够做到依法定程序处理。近年来,随着黄河部门各级别培训班的举办、各兄弟单位之间管理经验的交流以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加入等,对河道内非防洪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审批或转报、转批、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办理。
1.2.2 积累了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查经验。能够有目的的针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不断的总结,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造成的防洪工程效益的降低基本能够量化,并提出具体合理的补救措施和解决方案。
1.2.3 逐步落实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占用黄河工程补偿费及建设单位应履行的相应义务。根据《山东省黄河工程管理办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对各类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黄河工程占用补偿、日常维护补偿等补偿要求,并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标准,从实际意义上弥补了防洪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不足,为防洪工程功能的可持续发挥获得了资金支持。
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黄河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地方行政干预等问题,制约了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条文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
目前黄河水行政法规不够完善,仅仅规定了应该办理的事项,而对于办理中的一些细节没有明确规定。如非防洪工程占用防洪工程补偿费只说明了建设单位需要补偿,但是具体如何补偿、补偿多少无法确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双方只能以协议的方式确定;资料申报上,对申报材料的要求不是很明确等;维修养护保证金、垃圾清理抵押金等,没有相应的条款、交纳比例和幅度;设计、防洪审查,施工监管没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只能靠经验办理。一句话,操作性不强,不够明确,给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时而越位、时而不到位。
2.2 对建设单位应履行的义务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由于目前黄河水行政执法主体没有单独的行政执行权,行政执行必须和地方执法部门共同实施。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没有有效的遏制手段,一旦施工许可证获批后,河务部门无法对建设中或建成后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2.3 行政干预和权大于法的现象仍阴霾不散
有些大型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是国家投资、地方政府集资或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比如滨博公路大桥、滨州公铁两用大桥等。河道主管机关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违章、违规问题进行制止时,建设单位就会找到地方领导,反映建设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地方政府出于对建设项目的重视,就会搞一些建设项目协调会,其实质就是直接干预水行政执法,或下达行政指令,责成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工作。有时还要求河道主管单位替建设单位完成本应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使一些问题本末倒置。行政干预导致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管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2.4 项目建成后管理难以奏效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后,所涉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建设项目对防洪工程的影响以及河势变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在建设项目运营后才产生的。而河务部门一般是在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前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相关协议,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运营单位能否认可,并遵守建设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往往无法预料。
2.5 工程废弃后拆除责任无法落实
建设项目废弃后,由于拆除费用难以解决,建设单位不愿拆除,而河道管理单位又没有制约措施,废弃工程带来各种防洪隐患。如穿堤输油管线废弃后遗留在大堤、河槽内,对防洪造成严重影响,给沿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安定因素。
2.6 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水法规理解不够,增加了解释的难度。比如群众在堤坡上放牧,他们认为不但对防洪工程没有影响,反而帮助黄河部门节省打草经费,却不知道堤坡放牧损坏堤防工程的完整,影响防洪安全和工程面貌。
2.7 上下级标准不统一
在对一些项目影响防洪的标准上,黄委、省局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造成了基层单位管理的被动。
2.8 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随着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管理任务日益增加,包袱越来越重,当前防洪工程都没有足够的管理经费,更谈不上拿出资金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3 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法制宣传日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面向全社会普及水法规知识,同时,抓好日常宣传活动,提高沿黄群众的水法规意识,争取他们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3.2 成立专门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
根据《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规定和精神,成立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和监管为目的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管理、审批程序和权限使项目能够得到及时审查、转报和批复,使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
3.3细化法规条款,完善办理程序,增强可操作性
对有关建设项目许可的法规要制定实施细则,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要细化,各种补偿标准、抵押标准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3.4上下一盘棋,标准统一、口径一致
从黄委到基层,在河道建设项目管理的大原则上标准要统一,口径要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依法按水行政法规管理项目,树立河道主管机关的权威,确保黄河部门的合法权益。
3.5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