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媒体技术前景

新媒体技术前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09 14:37: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媒体技术前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新媒体技术前景

篇1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传统的广播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正确分析形势,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总结广播的特点与规律,发挥广播优势,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对于推进广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仅2012年上半年网民数量就新增2450万,普及率相应提升1.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0.7%,相比2011年下半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手机上网比例则增长至72.2%,超过台式电脑。3G网络的应用,使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产生极大的飞跃,随时随地无线上网已经成为百姓日常应用常态。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迫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获取已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听众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因此广播也必须开阔视野,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所谓网络广播,就是以Internet网为传播平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一、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受众参与广播的活动也将增强。

“互动性”的加强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听广播,使听众可主动与传播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人们还可以随时自由选择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在保存、查询、历史回顾等方面发生飞跃性的变化。

二、不再受传统广播覆盖面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能收听广播,使广播覆盖全球。

三、视频广播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广播也可以“收看”。

将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应用于广播,使广播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发展视频广播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1、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播出控制系统是以专业的数字化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与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设备等为核心,分别组成播出信号传输通道,互为备份。通过采用先进、成熟的广播技术,保证系统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和监控等方面与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潮流同步。同时,充分考虑今后广播台网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业务需求,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视频播出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超前网络布局,预留升级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大屏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报警、日志系统;慢录系统;监听系统;信号路由控制系统;辅助管理系统;同步系统;网络系统;时钟系统。

2、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为一体,适应现代广播的网络化平台。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起来,形成统一广播台网,以满足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广播电台的发展需要。根据业务种类、网络规模、安全级别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实现内、外网、各功能网之间的安全互联和信息共享。

3、数字化音、视频卫星转播车系统。该系统由大小两步转播车、车载广播制播设备、车载卫星系统、地面卫星系统、应急发电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组成。转播车基于卫星传输技术,组成一套移动的数字音、视频演播系统。转播车除了配备完整的音、视频广播播出设备,车辆本身经过改造,可搭建一套小型演播舞台系统,适合各种转播、直播活动。

篇2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传统的广播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正确分析形势,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总结广播的特点与规律,发挥广播优势,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对于推进广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普及率22.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1%)。城镇和农村电脑拥有量为每百户62.6台和3.6台(2000年分别是9.7台和0.5台)。宽带网民达2.7亿,占总网民数的90.6%。手机网民达到1.176亿,较07年增长了133%。特别是3G网络的应用,使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产生极大的飞跃,流畅地无线上网已不再是奢望。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迫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获取已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听众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因此广播也必须开阔视野,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所谓网络广播,就是以Internet网为传播平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使网络(视频)广播的听众越来越多。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一、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受众参与广播的活动也将增强。

“互动性”的加强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听广播,使听众可主动与传播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人们还可以随时自由选择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在保存、查询、历史回顾等方面发生飞跃性的变化。

二、不再受传统广播覆盖面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能收听广播,使广播覆盖全球。

三、通过相应的技术发展建设,可方便地实现视频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量大,传播快捷迅速的特点。视频广播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广播也可以“收看”了。

我台紧跟新媒体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潮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对我台播出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应用于广播,使广播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此次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1、建设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播出控制系统是以专业的数字化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与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设备等为核心,分别组成播出信号传输通道,互为备份。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广播技术,以保证系统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和监控等方面与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潮流同步。同时充分考虑今后广播台网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业务需求,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视频播出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大屏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报警、日志系统;慢录系统;监听系统;信号路由控制系统;辅助管理系统;同步系统;网络系统;时钟系统。

2、建立一个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为一体,适应现代广播的网络化平台。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起来,形成全台统一广播台网,以满足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广播电台的发展需要。我台已建成了广播制播网,播控传输网,综合业务网三个功能网。新系统采用扩展性共享性好、集中管理度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的"星形网络结构"为主体的网络结构。根据业务种类、网络规模、安全级别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实现内/外网、各功能网之间的安全互联和信息共享。

篇3

目前,我们对于许多新媒体技术表现形式耳熟能详,例如:论坛贴吧、搜素引擎、web2.0网站、博客播客、微博客、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通讯软件,这些技术和表现形式的融合,形成了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及环境的发展完善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更乐于使用匿名方式和网络虚拟空间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更自觉地追求平等、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希望得到尊重的愿望增强。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传统媒体环境下有了较大变化,他们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新媒体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一些主义、反的论调、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各种违公德的信息等都在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很多信息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带来深刻影响,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效果。新媒体负面影响的存在,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

二、新媒体技术和环境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手段。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德育工作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它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更具个性化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观、更深入。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增强德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大学生可以在内容丰富的新媒体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断提升,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可以为高校提供及时的网络舆情预警。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及时预警和“防患于未然”,方便高校和德育工作者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及时做好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新媒体环境下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

高等院校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既可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使其创新发展,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把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篇4

新媒体艺术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而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是通过现代科技创新的艺术。新媒体艺术尽管起步晚但发展快,人们也在广泛应用着它。特别是在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地方文化艺术的包装与宣传,要把地方的视觉元素融合到新媒体艺术中去,从而达到宣传、建设、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目的。

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媒体艺术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结合了物理学、生物学、电子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新媒体艺术也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已经渗透到每个角落,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新媒体艺术正在改变着我们,尤其是网络数字已经成为了新媒体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可用于数码摄制、动画制作、影像编排的软件,为新媒体艺术的普及打开了通道,同时也使其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流行,让艺术家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自由地实现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创造灵动而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带给人们新的艺术体验。

二、新媒体艺术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作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了这样的内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三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江西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区内及江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中部崛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才刚刚起步,人们对其了解还不多,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这时,就要充分发挥新媒体艺术的作用,抓住区域内的文化元素、视觉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确保鄱阳湖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从视觉上、听觉上、感觉上进行艺术包装,充分发掘鄱阳湖的地方视觉元素,并使之融合到新媒体艺术中,从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上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渗透,让人们树立起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观念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和持续发展。

三、地方视觉元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影响

地方视觉元素是地方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地方特色的缩影,是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代表性和继承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打造,其目的就是要在绿色经济的大环境下,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元素的价值,使之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进一步提升人们对新型经济发展理念的信心。

1.地方视觉元素影响人们的思想。鄱阳湖周边38个市县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都离不开鄱阳湖,鄱阳湖养育了赣鄱大地的人民,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民风。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先利用好这些地方的视觉元素,从正面积极引导,树立新思想、建立新观念,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来。

2.地方视觉元素影响产业布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要布好局,布局要根据各地的特色进行,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就主要发展旅游业,矿藏丰富的地方就发展资源型经济等。只要抓住了各地的特色元素,就能形成一定特色的产业群。也只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群,才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

3.地方视觉元素影响产业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护环境。环境是一种形式、一种资源、一种价值理念,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要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必须重视环境、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元素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不断创新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使其形成思想、形成理念。

四、新媒体艺术与地方视觉元素的融合应用

在开放性的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新媒体艺术要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就必须充分发掘环鄱阳湖的地方视觉元素,并使之融合到新媒体艺术中,加强湖区内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最大程度地吸引国内外各种力量投身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来。

1.发掘湖区优秀的视觉元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总是与人密切相关的,要善于发掘优秀文化元素。如江西人长期以来受红色教育,所以就更有社会责任感,往往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地为国家、企业分担责任。也就是说,优秀的文化传统观念越多、越浓厚的地区,就越能为发展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投资者放心、行商者舒心、打工者安心,可以积极地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建设。

2.宣传鄱阳湖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鄱阳湖是我国保护最好的淡水湖,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有着丰富的鱼资源,是候鸟越冬的理想之地,对长江水位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果抓住鄱阳湖的环境特色优势,拍摄制作成宣传片、广告片等形式进行宣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们都了解、关心、爱护,从而来鄱阳湖投资、开发、旅游。

篇5

在当代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感悟能力的重要渠道,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权。多媒体技术集图、声、文、情于一身,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文将对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探讨。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教学情境即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与途径、教学方式等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使之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好胜心强的年龄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更是培养小学生理解文字、感悟思想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的引进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文字画面转化为直观的情景画面,将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感的试听画面,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更加的直观,更加具有感染力,全面的调动小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学习《小小竹排江中游》一文时教师在多媒体技术中可以展现竹排在江中缓缓前进的的景象:江水潺潺,微风轻拂,配上《小小竹排江中游》这一乐曲,学生在音乐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收获新知识的同时,创新思维、学习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也在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文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新课改的大背景要求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去扩展阅读,去拓宽视野。教材中的课文只能够作为教学的一个例文出现,教学的目的是需要教师根据这篇课文的讲解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课文知识相关的素材进行集中整合,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多媒体技术以庞大的信息网络为后盾,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有极大地作用,能够高效的增强教学容量,有效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将课内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情境的创设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哟重要的作用,对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知识含量有重要影响,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文的时候,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展现雷锋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德,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收集无私奉献精神的相关资料与图片,寻找相关视频资料展现雷锋精神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的具有奉献精神与助人为乐的品德,学生既能够接受新知识又能够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主旨,学生在巨大的自豪感下,学习动力与创新意识都会不断增强。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寻找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想重要内容就是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关键所在,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庞杂行、类似性比较大,一字多音,一字多以的状况时有发生,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到极大的困难,在低年级的识字的初步阶段,识字教学对学生来说枯燥无聊,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侄子教学是一大重难点,教师需要寻找切入点。这个切入点需要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一般都是经常用到的词语,很难遇到偏僻字样,如姓氏,动植物的名字,长辈的名称等等,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遇到瓶颈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难点将这个难点创设出情境,将之与生活中的常用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在学习生字掌握字音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动画片,介绍动物等的影片,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看的事物,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到所学习的生字,学生会在这一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在用合适的词语来解释各种事物,学生会不断巩固已有的知识。教师需要寻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寻找突破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重点难点展现出来,解疑释难,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与突破点也就会不断的突出,学生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要正确适度的使用

语文学习的是母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于思想情感的感悟与升华能力,需要理解的是文字与文章所承载的内容之上的思想内涵,所以,学习语文还是需要学生自身的理解与感悟。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不可忽视,它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教育思维,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方法,但是也需要正确合理适度的使用,他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多度使用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有比较大扼杀作用,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容易造成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相脱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丰富多彩的画面,往往是相脱离的,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适度。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是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尝试,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发展探索,所以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探索,掌握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进行有效的结合。

篇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9-01

数字媒体产业(the digital media industry)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媒体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为中心,包括多媒体,软件,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也包括对传统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的数字化。数字媒体技术为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数据库、报纸、刊物等等,提供了新的基础,提供了分享资源和影响力空间的内在机制与条件。在影视特效,数字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及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值潜力。

数字媒体产业是科技文化娱乐新兴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中国的数字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基础比较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数字媒体的内容平台”列为重点领域,数字媒体产业具有 “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科技部通过国家 “863计划”在动漫和网络游戏两个领域率先进行了布局,2005年5月13日以国科高发字(2005)150号文件批准北京、上海、四川成都、湖南长沙组建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数字媒体产业将成为我国IT和娱乐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影视、游戏、出版、图书、新闻和信息技术等各类文化和技术产业。可是,相关人才匮乏,特别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更是稀有。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失成为了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高职院校应如何来培养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是当前应该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数字媒体产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媒体产业是本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涉及的领域范围广阔,因此,对所需人才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具有很高的标准:

首先,应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字媒体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学习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然后,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运用艺术思维进行对象策划与包装,动画、广告、多媒体交互艺术、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等多媒体艺术创作。第三具备良好的软件应用和操作能力,熟悉各类设计软件的工作界面,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工作流程和使用方法。第四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充分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具备道德完善的人格。善于沟通和交流,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2.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教学的主要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数字媒体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计算机、艺术设计和多媒体等多门学科。数字媒体产业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产业,用“文化为体、科技为媒”准确地反映了艺术文化在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培养的人才两极分化,懂艺术的人不熟悉技术,而懂得技术的人则缺少艺术素质,培养懂艺术又熟悉技术,兼通“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媒体专业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艺术设计为依托,将数字技术与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影视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工作。

3.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手段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能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培养动手能力。(2)培养综合能力。(3)培养设计能力。 (4)培养研究能力,该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的制作,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实践教学的对策

(1)以适应数字媒体产业对创作设计人才、制作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实践教学。从具有艺术与技术特点密切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需要出发,高职院校应在传统的艺术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视听艺术的融合,注重在影视、动画、设计、计算机等不同学科方向之间的交叉复合。

(2)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验设备的优势,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符合时展要求和数字媒体技术前沿的先进实验室和实践教师队伍。

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数字媒体新技术,使他们紧跟数字媒体技术前沿和迎合时展要求,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跟上市场发展行情,随着不断改进和提高的技术手段,要求实践仪器设备的不断升级。

健全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数字媒体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档次普遍较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有技术、有专长。他们既要掌握实践技术,又要懂得使用仪器设备、维护和开发的能力。实践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不但具有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必须有综合性实践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SMs TV

Ye Yaoyuan

(Guangxi Lipu Radio&TV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Guilin546600,China)

Abstract: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cience.In this way,the computer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very industry,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Keywords:Computer technology;Sms TV;Status;Application prospect

一、前言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各大行业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电视台也不例外。相比之下,大型电视台具有坚强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条件上也占据着较大的优势。而中小电视台却被多方面的条件所制约。

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中小电视台就必须要从节目上下功夫,用新意的节目打动观众,征服观众。既要节约成本又要弄出好的节目,就必须要使用电脑技术。由此可见,电脑技术在中小电视台的应用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二、中小电视台的现状

要从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就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小电视台的现状。从现状中找出潜在的问题,采用电脑技术的尖端来合理弥补不足之处。

(一)发展现状。对于中小电视台,因为经济上的不足就必须采用合理的措施。对于电视台来说,设备的投入比较巨大。因此,中小电视要根据事实情况做出合理安排,前期的设备主要以中低端为主,到了后期再选择多样化。现状的中小电视台的数字化建设才基本完成,网络化也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优待完善的地方。因为资金的投入有限,故对全台网建设和新技术发展有强烈愿望,而且项目建设务实,不贪大求全。

(二)业务现状。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改造都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导致二者不能有机结合而出现业务系统较少,形成了信息孤岛的现状。节目的制播质量上虽然确有提高,但是在制作方式上没有改善,还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这就大幅度的降低了效率。因为管理上没跟上,导致子系统各自为政,独享资源,将现有的资源白白浪费。比如,每一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存储空间,导致同一份素材在不同的存储空间里有不同的版本,让节目的价值不能完全的发挥。资源的分散与业务流程的低效导致传统的业务方式力不从心了。这就更加让资金短缺的中小电视台举步维艰,很难从传统的媒体转变到现代媒体。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现在系统的网络结构、文件格式、数据库、用户管理和存储系统等都不一致,给业务整合带来了很大障碍。加之目前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与媒体资源脱钩,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力,导致资源不匹配与人为失误使得流程受阻,效益下降。

三、电脑技术在中小电视台中的应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中小电视台无论是发展现状还是业务现状,都必须探索出新的应对方法,解决目前的紧迫压力。既要节约又要拿出成效,唯一的就是采用电脑技术,从节目制作到电视台中的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一)采用电脑技术增添节目活力。在传统的录制节目后,编辑的时候往往会让素材的磁带被磨损很多次,而且这种机械性的磨损也是不能够被弥补的。加之为了让制作出来的东西具有特技效果,还必须要对磁带进行翻版,每翻版一次都会造成一些信号的损失。在制作的最后,如果保留这些损失的磁带势必影响整体质量,如果处理掉这些磁带又会影响视觉效果。权衡再三,为了取保磁带的质量就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了一些很不错的艺术构思与处理手法。这样录制出来的节目,给人一种假象,让人厌烦。但是通过电脑技术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这样的缺陷就不存在了,无论你想处理或者编辑多少次,直接拷贝过去就行了,信号的质量始终如一,没有任何的变化。当然,使用电脑技术对信号的压缩和解压缩编码的时候,也会出现质量损失的现象,但是和传统的翻版来说,这种损失就是九牛一毛了,不值一提。采用电脑技术对整个编辑就像文字处理一样,既灵活而且方便。同时,多种多样、可自由组合,花样翻新的特技方式,这样制作出来的节目丰富多彩,使中小电视台的制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二)采用电脑技术实现中小电视台制播一体化网络。采用了电脑技术之后,点小电视台改变了传统录像机播出方式,使用了硬盘播出。这样就实现了数字化与自动化播出。同时,以图文电视、互动电视为主的网络增值服务,也得以迅速的发展。过去的播放模式比较古老,拨出来的质量档次差别相当大。自从采用了电脑技术,实现了制播一体化网络之后,充分发挥了其效能,无论是播放节目的录制和播出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采用电脑技术建设了媒资系统。中小电视台一些节目资料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电视台来说也是一笔不可复得和极为贵重资产。过去,电视台都采用图书馆式的库存管理,这种方式不仅仅是缺乏效率,还不利于保存。自从采用电脑技术之后,就有了一套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技术方案,那就是采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不但对中小电视台进行了节目的数字化以及对传统磁带的完备管理。而且还实现了中小电视台与其他的网络之间互相互通,建立出了以媒体资产的管理为核心,涵盖了电视台的全台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比如卫星收录、新闻制播、上载编目、节目制播和广告插播、以及总控和节目的,实现了管理上的一体化网络系统,实现了全台业务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

四、结束语

将电脑技术在中小电视台中使用之后,不但减轻了电视套的工作负担与压力,还提高了其工作效率,是中小电视台的管理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还步入到现代化管理的行列。而且还增强了节目的心意,增加了中小电视台的收入。因此,电脑技术在中小电视台中的应用前景的非常乐观的。只有合理应用电脑技术,让中小电视台取得效益管理新成就,确保中小电视台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彤.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化过渡及运用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周建威.采用小波变换视频压缩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8

篇8

近年来宽带用户发展迅速,作为宽带增值业务的主要应用,视频流媒体服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6430万人,与上年同期的调查相比,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一年增加了2150万人,增长率为50.2%,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服务占37.1%,在线影视正规运营商市场规模为2亿元,因此全国各电信、网通等网络运营商都大力建设视频流媒体系统。

目前的视频流媒体系统如:WindowsMediaServer、HelixServer等都采用由中心服务器群直接为终端宽带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client/server)模式的流媒体系统,随着视频流媒体用户不断增加,这种基于C/S模式的流媒体服务系统正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

1.目前各省级宽带用户数一般在100万以上,对流媒体服务的实际需求都在5万并发流以上,而现在已经建设的省级流媒体系统能提供并发流在1万左右,按照目前C/S模式流媒体系统扩容,需投入数亿元的高昂设备费用,并发用户数与设备投入数是线性关系,而且宽带用户数量还在成倍增加。

2.IP网络数据传输相对有线网络信号广播,计算量较大,由于采用C/S模式流媒体系统,在城域网范围内大量用户使用,对中心机房网络带宽和系统设备造成的压力非常大,以5万并发流为例,每并发流500KbPs计算,需要25G出口带宽,即使采用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分布式部署服务器设备,目前的网络设备也很难支撑,需重新扩建网络。

3.随着高清晰电视和IP机顶盒(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出现,用户对流媒体播放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高的带宽,更稳定的传输通道,由于互联网固有的网络质量不可保证,采用C/S模式单路流编码传输,单点故障不可避免,数据包丢失严重,播放缓冲时间长,经常出现影片播放停顿、马赛克等现象。

与传统C/S模式流媒体系统相比较,基于点对点(P2P,Peer-to-Peer)技术的流媒体系统可有效解决上面问题。C/S模式流媒体系统只使用服务器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其质量和容量受到服务器设备性能和服务端网络资源的限制。P2P技术带来了网络观念的更新。它使网民直接链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到服务器上去浏览或下载。信息下载者同时也是提供者,下载的人越多,速度就越快,大大提高了传输的速度和效率,淋漓尽致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系统,其服务器资源和用户计算机资源能同时合理使用,用户在享受流媒体节目的同时,也在利用自身计算机的空闲资源为其他用户提供服务,整个流媒体系统的资源不仅是服务器资源,还包括各用户计算机的空闲资源[3],因此,使用P2P技术,使流媒体系统提供高质量和大容量的流媒体服务能力成为可能。

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目前其基础理论研究较多,其中P2P技术已比较成熟,出现了很多免费P2P系统,如以文件下载为主的免费P2P下载,以内容交换为主的免费P2P直播,但在商业应用领域,根据中国电信互联星空、中国网通天天在线的视频运营服务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使用的主要是基于C/S模式的流媒体商业应用服务系统,还未出现基于P2P技术的大型流媒体收费应用服务系统。

研究并实现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系统商业应用产品,一方面能给企业自身带来赢利能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节省国内网络运营商巨大的流媒体系统建设费用,同时能提升对广大宽带用户的视频流媒体服务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当P2P还在第一代互联网上应用的时候,它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个子。但是当第二代、第三代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时候,P2P从草根文化的代表,极有可能一跃升为商业新星。无论是互联网点播,还是点对点的下载传输,一度是技术狂热者和互联网玩家们的“最爱”,但也正是这种流行在互联网草根们中间的技术或者生活方式,在以一种玩笑式的态度蔑视传统的商业法则。

但是随着先锋型公司的追捧,主流技术专家的看好,和大批资金的进入,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天平已经倾斜,P2P也正式摆脱原始的懵懂,开始由草莽变为精英,一股潮流正在形成。

发轫于05年的P2P流媒体,在06年迎来了它发展中的转折之年,从单纯的依托技术进入了更实际的市场运作,第一轮资金的获得为其赢得了市场机会,而第二轮的资金的获得与否与自身的发展轨迹则决定了各自发展的不同弧线。2008年P2P流媒体发展的技术已不是过高的门槛,越来越多的厂家及公司都进入了这一领域,在上半年形成了百花齐放之势, conby公司就是其中一个。该公司已率先把P2P技术成功运用到流媒体的点播上,其播放的质量(画面的清晰度和流码率等等)和下载功能都相当的成熟。

由此可见,P2P必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主流应用趋势,它带来了互联网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P2P技术正在走向商业的成功,正在试图改变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78-02

引言

3维(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该技术在医疗产业、教育、珠宝、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所应用。自2013年11月起,我们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结合苏州大学临床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大纲,我们调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数据库资料中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典型骨科病例15例,提取患者相应的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薄层平扫图片(最薄层可达0.64MM),利用mimics 10.01软件,制作成CAD文档。导入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的Solido SD300快速成型机,进行3D打印处理。Solido SD300快速成型机将独特的PVC工程塑料薄膜一片片地切割,叠置,平均9小时就可以把患者相应的骨骼1∶1三维立体成形。

在《外科学》骨科部分的课教学中,比如《股骨头骨骺滑脱》、《骨盆和髋臼骨折》这些章节,就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抽象。我们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3D模型,加深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认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结果

在《股骨头骨骺滑脱》章节的教学中,过去学生们对骨骺滑脱的位移、严重程度分级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案、旋转截骨矫形等知识点理解较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数据库中于2012年11月收录了一例左侧股骨头骨骺滑脱的患者病例资料,于是我们提取患者相应的术前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薄层平扫图片导入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的Solido SD300快速成型机,将患者术前的患侧及健侧髋臼及股骨近端全部打印制作1∶1等大的PVC三维立体模型,并将模型带到课堂。以三维立体模型为核心,结合课本插图、患者术前的X线片、CT平扫及三维冠矢状、三维表面重建、MRI检查,学生们对股骨头骨骺滑脱的定义、病因、临床及影像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再通过三维立体模型的划线模拟旋转截骨、术中实况照片及术后的X线片、CT平扫及三维冠矢状、三维表面重建,学生们对股骨头骨骺滑脱的手术治疗的方案、旋转截骨矫形有了感性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骨盆和髋臼骨折》这一章节,也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同时也是骨科创伤治疗的一个难题,其原因是髋臼解剖形态不规则,而且位置较深,骨折碎片移位复杂,学生们难以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传统手术切口较大,手术中需要反复预弯柔性钢板,耗时较长,出血量增加,预弯过多可致金属疲劳内固定断裂风险增加,固定螺钉的型号及置钉方向的选择仅仅凭借X、CT片及术者的经验风险较大,易于损伤神经、血管、膀胱直肠等盆腔内重要脏器。3D打印模型的出现,使得上述问题可以得到较为直观的解决。3D打印模型的出现,让医学教学变得更加简单直接。对于手术路径的选择及细节问题的处理更加面面俱到,术者信心增加,因为手术切口的变小、手术时间的缩短、骨折块精确的复位,手术并发症相应减少,患者康复出院的时间缩短,使得患者直接受益。因此,2012年1月起,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术前原则上都要制作3D骨和模型,既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比如髋臼内侧壁的方形区骨折,不光医学生,就是骨科临床医生也一直难于理解,往往将髋臼内侧壁的方形区骨折视为手术的。在应用3D打印模型制作后,髋臼内侧壁的方形区骨折就相应容易理解了。如2014年5月,我们收治了一例髋臼内侧壁的方形区骨折病例男性,67岁,因外伤致左髋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入院。查生命体征平稳,左髋部略肿胀,左腹股沟广泛压痛,大转子处叩击痛,左下肢纵向叩击痛,左髋主动被动活动受限,左下肢末梢血运、感觉可,无神经功能受损表现。X片和CT示:左髋臼内侧壁的方形区骨折。我们将患者术前的患侧髋臼打印制作1∶1等大的PVC三维立体模型,在立体模型上设计手术方案,并带领实习同学骨科教学查房。针对既往同学反映的髋臼骨折难以理解的问题,结合术中实况照片及术后的X线片、CT平扫及三维冠矢状、三维表面重建,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同学们对于髋臼骨折中的难点――髋臼内侧壁的方形区骨折一下子就有了形象的理解,并对手术方案选择各抒已见。并通过对患者查体,对国际上较为新颖的髋臼骨折Stoppa入路有了形象的认识和具体的理解。

讨论

骨科临床教学一直是医学教学的难点,因为手术涉及众多骨骼结构,而诸多骨骼结构又是不规则形,骨科疾病对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以往结合课本插图、患者的X线片、CT平扫及三维冠矢状、三维表面重建、MRI检查等,尽管内容丰富,但缺乏立体直观性,对于复杂的骨科疾病,如髋臼骨折就难以解释清楚。而3D打印与骨科的有机结合,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3D打印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科技之一,这项30年前脱胎于传统成型制造的技术,在今天被众多科学家与经济学家称为“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

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打印材料”,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打印机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我们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即3D打印模型,用于医学教学、病例讨论等,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弥补了既往多媒体教学只能看图,不能触摸病例的缺点。既往单纯X线片和CT的阅读与理解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简单骨科疾病如简单骨折等学生们还可以理解,复杂疾病如髋臼骨折、脊柱侧弯等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有了3D模型,问题迎刃而解。过去医学生即使触摸标本,也往往是正常人体骨骼标本,无法接触到患者病变的骨骼标本,这对于临床教学而言,是个很大的缺憾。但通过3D打印模型,学生们既可以看到患者的X线片、CT平扫及三维冠矢状、三维表面重建、MRI检查,更可以亲手触摸1∶1等大的患者骨骼标本,亲手参与设计手术方案,对于医学生加深骨科疾病理解、培养医学生骨科临床工作兴趣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3D打印技术制作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Pearce,Joshua M.“Building Research Equipment with Free,Open-Source Hardware.”Science 2012,337(6100):1303-1304.

[2]Sherman,Lilli Manolis. 3D Printers Lead Growth of Rapid Prototyping(Plastics Technology,August 2004).2012,(01):31.

[3]Schilling R. Jastram B. Wings O. Schwarz-Wings D,et al. Reviving the Dinosaur:Virtual Reconstruc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of a Dinosaur Vertebra. Radiology.2014,270(3):864-71.

篇10

    1  医学院校生化课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生物化学是当今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这一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抽象而难理解,对于老师来说则是难于讲明白、讲透彻。21世纪的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传统的生化理论课授课形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教材内容为主,授课手段多采用板书和投影胶片以及挂图的形式,相对比较抽象、枯燥而单调,缺少趣味性以及真实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生动地向学生讲授每一节理论课,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形象理解。由此可见,摈弃以往不良的教学授课模式,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持的教学系统是医学院校生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2  多媒体技术辅助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优越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和遗传信息储存、传递与表达等内容,它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强及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等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很难将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讲得很透彻,因此本课程常被医学院校的学生称为最难学的“四大基础课”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体现在:(1)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诱发学生的想象性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以往在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立体空间结构时最多有一个模型,而应用计算机特有的三维显示技术就可以很清晰地向学生反映出此空间结构的特点,让他们更容易理解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向学生动态地演示一些生化代谢过程,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复杂的生化反应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使得教与学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备课中增删教学内容变得非常方便,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机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老师在有限的课时中有较充分的时间对重、难点讲透彻,更多地介绍新知识和新进展,还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思考问题,讨论分析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老师来说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可以促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3)多媒体的庞大知识信息储备能力和课件可以通过电脑网络资源共享的交流方式,使学生知识信息的获得不再主要依靠课堂上的有限时间,使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结合。

    3  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辅导,提高学生求知欲

    与传统授课相比,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内容丰富且信息量大,而学生已习惯于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的学习方法,这些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法,学生常常是有了听、忘了记或者是有了记、忘了听。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期间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除了在课堂讲授中多运用启发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将自制的课件、自学指导以及试题等辅助教材挂上局域网,让学生自行下载后再来巩固课堂知识,自测和讨论,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获取知识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

    在讲课过程中要以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为主,加强师生沟通,同时也要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灵活地结合板书进行授课。据调查还是有不少学生喜欢黑板教学,因为黑板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和教师间便于相互沟通交流,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采用这一特长,在文字表达简洁、重点突出的基础上将一些重点、难懂的内容通过黑板上的讲解反复巩固。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篇11

随着便携式多媒体设备在新一代医学生或者医生中的流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这些设备连接到这些网站进行学习,并且能够进行实时互动。随着远程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远程医学来虚拟教学和培训也随之成为可能。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外科远程医学教育提供了多种远程学习的形式和方式,提高了外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紧跟学科发展前沿,随时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

2远程医疗指导和会诊

远程医疗指导是指一个外科专家通过实时互动的方式指导或者传授一项外科操作技术或者临床诊疗,而这个被指导方的水平或者技术有限。在远程医疗指导出现之前,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在国外哪个医院出现了一种新的诊疗技术,某个教授为了学习该新技术,要不远万里到国外学习。或者某个医院的患者的治疗比较棘手,需要请上级医院或者这个方面的专家来会诊,则需要将这个专家专程接来,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远程医疗出现后,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学习一种新技术或者课程,不需要亲临授课现场就能够学到,另外通过远程医疗还可以让一个医疗中心的医生指导另外一个医疗中心的医生进行临床诊治,甚至手术。所以远程医疗的临床培训和指导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指导外科医生可以通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通信技术对远方的医生进行临床手术的指导。医生可在家中或者在出差途中通过远程医疗指导在医院的医生成功进行外科手术,而且远程指导和现场指导的效果几乎一样。还有学者比较了现场指导和远程医疗指导高年住院医进行同样外科手术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发现二者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就我国目前的国情,各地医疗技术水平差异非常大,如果两个不同地区不同水平医院之间建立起了远程医疗指导的联系,通过该项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那个低水平医院的医疗水平。目前远程会诊应用最多的就是通过网络的病理、放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方面的会诊,通过互联网来传输病理、影像学和实验室数据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咨询系统邀请多方专家进行集体会诊,从而得出一致准确的结论。这避免了患者拿着一堆医学检查资料全国多家医院辗转会诊的劳累之苦。另外,国外已经有外科医生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应用到对术前患者的评估和访视,并且发现最终患者的手术结果与面对面进行术前评估的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3远程医学监考和认证

医学生和外科医生的培训教学是否合格,要通过一个能力评估测试来检验和认证。对于外科医生和医学生进入临床或者准许其开展一项新的治疗技术或者操作之前需要有一个准入制度,不能仅凭其临床经验或者学习成绩,这就需要在进入之前进行一个客观的认证。扎实的外科基本技能是外科医疗质量的保证,而这些外科技能评估往往是通过直接观察操作者外科操作来进行评估,但是这些评估无论评估者或者被评估者都必须在现场。而通过现代的远程医学技术,评估者不需要在现场就能够实时观察到医学生或者外科医生的诊疗过程,可以对其诊疗思路、操作提出问题,由于评估者不参与患者的诊疗,这样就不会对被评估者做出有偏见的评估。

由于患者不具有标准化的特点,对于传统手术操作的评估,往往评估者同时也需要上台,既要为被评估者在台上手术表现做出评估,又要为患者的手术质量负责,在此情况下的评估往往带有非常大的偏差,而通过远程医疗评估系统则可以在非手术现场实时对被评估者做出公正而且可信的评估。通过远程医疗评估系统对一个医学生或者外科医生的外科临床技能进行远程监考和认证则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监考、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4远程外科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远程外科手术是指外科手术操作是由不跟患者实际接触的术者实施,手术器械的操控和手术动作的实施由电子系统来控制机械臂来完成,在远程手术过程中术者在远处进行平常常规手术的动作,而手术台上的机械臂在进行跟术者一样的操作动作,在手术过程中,术中就像身临其境一样能够感知自己在进行一台真实的手术,但是他不在手术台上。而远程手术实施的关键就是手术机器人的发明,机器人引入到外科手术极大地拓展了外科远程医学的应用范围。在远程手术中,机器人的机械臂能够全方位活动,并且与音视频相连接,再结合现在的高速通信技术,从而极大的延伸了远程手术的距离。有学者就成功为远在7000km以外的患者实施远程胆囊切除术。美国宇航局正在开展在太空进行远程手术的实验,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为太空人在太空实施手术将会成为现实。

5远程医疗合作

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合作往往需要互派人员到对方单位进行学习和指导,或者各方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某一个或者多个话题。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子邮件及微博等广泛应用,现代概念的医疗合作突破了地理的限制,可以达到国际范围。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团队成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得网络存储的相关资料,他们也能够将自己的观念、想法以及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上,而这些为在国际范围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合作提供了方便的平台。比如新出版的《急性胰腺炎的2012年分类指南》,从起草到最后定稿都是由11个国际胰腺专家在一个专用医疗合作网络上,通过网页、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共同完成的,在以往,要发表这么重要的国际诊疗指南在不开多次国际会议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样的远程医疗合作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