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9 14:37: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多媒体数字化应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数字化实验结合多媒体教学走进了中学课堂,已经开始为一些教师所应用,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很好的提高和补充,也为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数字化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成为摆在各教师前面的一大课题。本文就数字化实验与多媒体结合应用于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数字化实验与多媒体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数字化实验与多媒体的结合开辟了课堂教学感受与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广阔空间,提供了教学创新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它能更精确地展示一些实验现象,更能操作一些传统实验中完成不了的实验项目,将实际教学中的生硬遥远的讲说转化为实际学生能看到的数据,从而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艰难的认知活动变得简单而轻松,增强了感染力,也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契机。
1.利用数字化提供直观材料,为学生的积极探究创设条件
数字化实验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就可以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构成统一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对事物原有的发现过程从教学的需要加以编制,以缩短、减少发现过程的难度,使之沿着最简捷的路线进行。数字化实验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感受事物的质量,让学生获得更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探究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学习时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同时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模型或标本都难以将各种生物的鲜活形象和复杂的生态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和数字化实验结合使用既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图文声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各种教学信息。它可以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不同生物同时展现给学生,也可以把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表现出来,把不便于感知的东西以可以感知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究的动机,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二、数字化实验与多媒体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实验教学可以用于探究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下面介绍数字化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几个应用。
光合作用的实验一直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常规实验的实验条件限制,学生很难看到影响光合作用的实验因素,造成学生对光合作用这块内容始终处于想象阶段,下面就谈谈数字化实验在光合作用中的应用。
1.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思路:光照强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光源距离的远近和光照度传感器来控制检测光照强度,通过CO2传感器检测CO2的减少量或通过氧气传感器来检测O2的增加量来计算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得到关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说明:该实验中需要做对照试验,一是需要遮光组的对照试验以排除呼吸作用对试验数据的干扰,二是需要设置多次重复实验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该实验还可以用来测定光照强度对不同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选取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或选取两个不同种的植物以比较相同的光照强度对他们的影响。
2.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思路: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中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实验中我们可以控制室内植物所处温度环境和采用温度传感器,通过CO2传感器检测CO2的减少量或通过氧气传感器来检测O2的增加量来计算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得到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3.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思路:CO2是光合作用中暗反应过程的原料,CO2浓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化学中的CaCO3和HCl的反应制得CO2,通过分液漏斗控制盐酸的量来控制CO2的产生速率从而控制CO2浓度,使用CO2传感器监测CO2浓度。通过氧气传感器来检测O2的增加量来计算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得到CO2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说明:在光合作用的这组实验中,我们也需要做对照试验,因为测得的是净光合速率,我们需要空白对照来测量呼吸作用的
速率。
三、多媒体与数字化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劣势
数字化实验可以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更加直观精确地反映实验结果,也可以做许多由于常规实验条件达不到而不能完成的实验。但目前为止,数字化实验在全省学生当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即使是一些课堂使用了,也只是教师在做示范实验,数字化实验离真正在学生中的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从心理上总要有一个探索和适应的过程。许多教师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仪器,自然不敢盲目一试。这个问题我觉得还需要各个学校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让教师大胆起来,不再惧怕。
2.数字化实验能实现许多常规实验得不到的结果,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对于有些定性的实验,只要结果出来即可,用常规实验更简单一些,省去了调节仪器、调节各个值直到非常精准的麻烦,所以许多教师仍然喜欢常规实验的作法。
总之,作为一个更加科学的实验过程,相信数字化实验与多媒体的结合使用会在不久的将来发展得更好,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崔鸿,郑晓蕙.新理念生物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临床医学教学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传统的临床医学信息教学, 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上, 教师的课堂授课只能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为一部分学生所享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广阔的前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增加了教学的广度、深度和可视度。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增加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尤其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验课、技能训练、临床见习、实习教学等多方面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临床教学中的一些内容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实时进行, 学员随时都可以提问, 并能获得解答, 同时能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判、考核, 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现代医学离不开医学影像图像信息的支持, 在实验性较强的外科手术临床教学中, 可以将人体某个部位的、影像资料数字化处理后, 制成三维结构模型。学生不仅可以从多层面或旋转方式观察人体某个部位的结构及其解剖关系, 而且还可以“ 拿起” 模拟手术刀进行手术模拟训练。这就突破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强化了实践训练, 同时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性学习精神。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增大信息量
教师甚至只用一只小小的鼠标, 就可以避免多次交换使用录音机、录相机、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挂图等, 既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 把繁琐的操作规程可以预先设计在面板上, 令操作者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节奏。
1.3 资源、信息管理形象、方便高效、提高了管理档次。
1.4 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和视频技术使抽象、深奥的信息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1.5 课件携带方便, 保存持久制作的课件可以刻录到光盘上, 实现永不磨损。
1.6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
1.7 具有交互性
这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最突出特性, 它能使信息发送和接收两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换, 而不像电视、广播那样, 人们只是被动接收节目内容。
2 利用临床资料结合各学科特点及教学大纲, 制作离质的计算机多媒体教材
计算机多媒体教材制作工具软件是用来集成、处理和管理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 目前应用较多的计算机多媒体教材制作工具软件有:
2.1 音频编辑工具
音频编辑处理工具是指录制、编辑、播放声音媒体的工具软件, 常见的音频工具软件有、、、等。
2.2 图形图像编辑工具
图形图像编辑是多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常用的工具软件有、、、等。
2.3 动画制作工具
动画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二维动画可以实现平面上的一些简单造型、位块移动、颜色变化等, 常用的工具软件有。等。三维动画可以实现三维造型、各种具有三维真实感物体的模拟等, 常用的工具软件有等。
2.4 视频编辑工具
视频信息的产生, 要经过视频采集卡从录像机或电视等视频源捕获, 然后再输人到视频编辑软件中进行编辑或处理, 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有、超级解霸、等。
2.5 多媒体集成工具
【关键词】
现代化 多媒体技术 英语 自主学习
近几年来,多种新型的教育技术逐渐被引入和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较广,此种新型教育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和整体学习水平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笔者收集和总结了相关研究资料及文献报道,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现论述如下。
1.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讲,其心理特点比较特殊,若教师单纯采用课堂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以教学知识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的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Halloween》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在课前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其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样化元素科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提出启发性问题(①What day is Halloween? ②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alloween?)开门见山的导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进行课堂教学:首先,向学生展示“南瓜灯”“糖果”以及各种“奇装异服”等具有万圣节气息的图片,并辅以“万圣节的来源”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对“万圣节”有初步了解。其次,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首与万圣节有关的经典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特殊的节日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再次,总结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于“万圣节”的看法或观点,并鼓励其充分发散思维,在课下自行设计一套万圣节服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创造力,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均需遵守“学生中心”原则,充分尊重其课堂主体地位。故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学课件的方法,调动其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学得轻松,同时也乐在其中。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Our School Life》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围绕topic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由教师从旁协助,待学生对教学知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自主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如设计对话交流或特殊情景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情景对话中需包含“school life”这一中心内容,以强化学生脑海中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同时多媒体课件中还需包括课堂师生交流、校园活动、体育比赛、课间体操等图片或视频素材,在课堂中播放后可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school life?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采用此种“学生自制课件”+“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还可有效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其学习效果。
3.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增进师生交流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固定不变的“授-受”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整体效果不佳。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开放性网络教学平台,增进师生交流,增强课堂互动。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1《Dream homes Reading》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kitchen”“beach”“balcony”和“garden”等图片内容,通过图、文、声、像等教学媒介明确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其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也可借助电脑编制适合学生课堂学习的教学软件,设计优秀的教学课件,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公开、共享的网络平台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大力推广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更甚。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任课教师需充分依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多媒体课件,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并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还可通过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增添活力 ,提高其课堂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9-2210-02
The Digital Teaching Model of Chinese College Research in the Digital Age
MA Li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701, China)
Abstract: As the digital age com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our college is change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 in our current college digital teaching model, and these problems prevent our current college digital teaching model becoming better. So to improve our current college digital teaching model, we have to use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our digital network and digital media, and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 student, class knowledge and digital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 digital; teaching model;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数字化”的改变与发展。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师的授课过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笔者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国高校目前的这种“数字化”的教学模式虽然广泛地应用到了大多数课堂当中,可是其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教师仅仅是将教学手段进行了“数字化”,并没有充分运用数字网络的和数字媒体的优势来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式,反映出了目前我国的这种“数字化”教学模式还不成熟,仍需改善。
本文所指的“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并不仅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的简单应用,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借助数字网络环境丰富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数字媒体的优势传播教学内容,并通过合理的数字教学手段和数字教学平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来获取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与普通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数字化”后的现代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出其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多样以及师生交互性强等一些先天优势。
1 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缺点
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是较为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 这一教学模式原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有机地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媒体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从而达到知识的具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却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其结合了计算机和媒体信息技术,但是其“数字化”程度较低,“数字化”的范围较为片面,难以达到其预想的教学效果,主要问题包括:
1.1 重形式,轻内容
多媒体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教师将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转化到教学课件样式的制作上,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 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的表现形式上下足功夫,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却周而复始,缺乏更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主要是通过PPT(PowerPoint)软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这些载体的结合来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PPT课件本身的样式不断进行改变,热衷于在电子课件中加入很多不必要的文字和图片的动画效果,表面上看似乎花费了很多心思,但是对于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却采用一劳永逸的方式对待。有些教师忽略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出现了很多为了应用多媒体进行的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师授课的中心发生了本质性的偏移,甚至导致部分教师产生了只有利用多媒体教学,才能体现其教学水平的根本性错误认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于课程所要传达的知识本身更加失去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缺乏足够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难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完全体现出其教学内容。古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师普遍未受过正式的多媒体教学培训,对于数字时代下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介和数字媒体的应用也并不多,甚至有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仍然要通过自己并不熟知和了解的多媒体平台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自然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其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大多质量不高,难以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教师不但很难将自己的授课内容恰当、清晰、完整地通过多媒体教学来传达给学生,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教师的备课和授课状态。
1.2 缺乏教学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不仅需要知识的交流,更需要情感的交流。但在我国目前的“数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被电子课件弱化,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制作的电子课件上,教师本身却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和电子课件的解说员。在目前的“数字化”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难以做到通过自己的语言和人格魅力来引起学生的注意,难以通过知识的魅力感染学生。教学过程中主次颠倒,人机错位,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缺失,既不利于知识的传授,也不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教学效果反而受到了新型教学模式的抑制。
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对于数字时代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的分析,教师普遍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使得教师制作出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对不上学生的“胃口”,很难引起当下大学生对于授课知识的共鸣,自然会削弱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2 如何优化的我国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对于目前我国高校 “数字化”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虽然也是在应用数字化教学,但是其“数字化”教学模式还没有达到一种“成熟”的状态,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想要突破这种教学瓶颈,就必须充分发挥数字网络和数字媒体的技术优势,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关系,才能改善我国目前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2.1 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包括对于数字化教学的正确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更应该在教师身上得以体现,数字时代已经来临,但是很多教师却并未跟上时展的步伐,在教学上没有充分结合数字时代下网络资源和数字媒体平台的优越性,难以将自己的知识传授平台现代化、数字化。所以,我国高校的“数字化”教学模式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的认知能力。通过提高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的认知能力,可以树立教师正确的看待数字化教学观念,避免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认识误区。同时还可以使教师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来把握授课内容数字化的程度,注重内容与技术的平衡,通过技术合理表达上课内容,避免过度数字化所带来的抑制教学效果的反作用。
二是提高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技能的应用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了利用现有的数字网络平台来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能力,也包括了借助数字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进一步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教师可借助数字网络来及时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当下最新的专业信息和应用案例来给学生进行具象的理论解释。通过增强教师的数字化课件制作技能,教师也可以运用不同的课件制作软件对课程当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形象的分析。例如:机械学院的教师可通过对于FLASH动画软件的学习,制作出一些机械传动装置的构造原理动画,使得学生相对于观看静态的图片更能够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加强教师对于不同的数字媒体平台的应用能力,可以使教师通过开通一些网络媒体平台,例如博客、MSN等网络通信方式,增加与学生的课外学习沟通的时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2.2 提高教师对于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的了解
很多教师容易忽视了解学生的重要性,实际上,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数字化”程度是紧密相连的。当下的大学生对于网络和数字媒体技术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和较强的接受与应用能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很多大学生对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并不逊色于高校教师。面对着“数字化”程度日趋增强的学生群体,教师除了要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上能够领先于学生以外,还要去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通过对于学生群体的了解来消除“代沟”,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增加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掌握学生的审美情趣,结合具体的课堂知识点,才能够制作出学生容易接受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并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在授课时加以引导和指点,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出“数字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得“数字化”后的教学内容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 董二林.高等教育改革之路: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J].吉林教育,2007(10).
[2] 刘永清,陈爱妩.多媒体教学的研究现状与理论研究框架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
[3] 王红梅,张建龙.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探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1).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走进校园及国家大力投入资金建设CERNET 2,数字校园2.0也逐渐成为各大学建设的主流。由此数字化校园进入了系统、应用、信息的集成阶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首当其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数字校园2.0建设的主要方面。同时应用数字化教学环境所进行的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已逐渐成熟、系统。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也在改变着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面貌。
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与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
高校在综合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已有系统基础上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教与学平台”,构建适合高校推广应用的数字化教学系统,可概括为一个门户,将应用集成起来为用户提供单一访问点的个性化服务;一个考核,对进入教学平台的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一个管理,是对整个教学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N个应用,是指各个教学系统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使用,是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支撑。构成如图见下:
二、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为达到上述整合目标,我们需要进行如下三个建设:环境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
1.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主要是以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为基础的硬件构成的环境。主要是由支持数字化教学的硬件设备构成,包括校园网、多媒体投影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精品课程录播教室等。
(1)校园网
校园网是数字化教学硬件环境的核心,是数字化教学的基础支撑平台。校园网主要由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传输线路等构成其基本功能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服务,用户可共享校园网内部和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由于校园网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的基础地位。
(2)多媒体投影教室
多媒体投影教室主要由数字化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录音机和校园网接口等多种媒体设备组成。它是数字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学生与数字化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终端平台,分布广泛,利用率高,已成为高校目前主要的课堂教学环境。
(3)多媒体网络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是由一定数量的电脑组成的小型局域网,通过网络设备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的通信,并且具有多种辅助教学管理功能的教学系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师生的实时交互性是其重要的功能特点。多媒体网络教室连接校园网后,可方便地开展网络教学。
(4)精品课程录播教室
精品课程录播教室是实时多媒体教学直播、转播系统,可以作为实时视频直播教学的主播场所,还可以满足全校N个校区范围内的视频会议和视频教学的需要。
2.队伍建设
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水平和素质,是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旨在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机制建设
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保证高校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去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因素。
(1)网络教学开展机制建设
根据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在网络教学的开展上要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参与该课程的情况上面;通过学校立项,推进网络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使网络教学平台成为积累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立项建设课程学习网站:选择特色优势学科中的优质课程,以及基础较好的新兴学科中的重点课程,立项扶持这类课程的学习网站建设。
(2)多媒体课件开发机制建设
多媒体课件开发上应重点放在全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制作上,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校有关部门的组织规划下,对全校公共基础课实行按顺序制作的计划,确定媒体采用的形式和手段,然后再进一步分工。对所要制作的课程进行论证,共同设计、开发,并要有相应的政策,形成统一的规划、投入、管理、设计、开发、试用、反馈、修改、评审、推广等工作。从而建立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多媒体教材建设和课件开发机制与科学的质量体系,为将来的公共基础课逐步实现网络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3)精品课程网络化机制建设
一、多媒体技术定义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真正的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对象是计算机技术的产物,而其他的单纯事物,如电影、电视、音响等,均不属于多媒体技术的范畴。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主要就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二、多媒体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金融交易、建筑设计、家庭、通讯等等。其中,运用最多最广泛也最早的就是电子游戏,千万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为之着迷,可见多媒体的威力。大商场、邮局里是电子导购触摸屏也是一例,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又出现了教学类多媒体产品,一对一专业级的教授,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正因为如此,许多有眼光的企业看到了这一形式,纷纷运用其做企业宣传之用甚至运用其交互能力加入了电子商务,自助式维护,教授使用的功能,方便了客户,促进了销售,提升了企业形象,扩展了商机,在销售和形象二方面都获益。
可以这样说,凡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企业,都离不开这一最新的高技术产品。首先多媒体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注定了它可在各行各业生根开花。其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一代在计算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这一形式,作为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企业,是不会放弃这一未来的消费主体的。其三,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只有跟上国际潮流。
四、档案管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内容
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旧有的工作方式,使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实现档案信息馆藏数字化、信息共享化和网络服务化,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档案信息库
在原有档案馆馆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计算机用二进制编码的数字形式对档案信息加以存储、处理,建立档案信息库。在建立档案信息库之前,要进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准备,同时构建多媒体平台软件,通过处理前准备子系统、数字化处理子系统、数据存储子系统和数字化信息输出子系统建构一套完整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制作,相互联结,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并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从而控制信息的启动、运行、停止,协调各种媒体间运行的时间顺序,进行同步或时序控制。该系统提供操作界面的生成,添加交互控制、数据库管理等,支持各应用系统的运行并提供高效的运行环境。其次,将要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档案信息分门别类,并针对不同需要对档案实体采取相应处理方式,避免资源浪费,从而提高信息存储及信息传输的效率,满足用户对信息管理及数据使用的不同要求,同时对环境资源以及多媒体系统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
2)编制检索程序
目录信息数字化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前提,只有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才能将数量庞大的数字化档案资源管理得井井有条,发挥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
首先,要正确划分需要处理的档案信息的种类,并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分类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强大的检索查询系统,以保证能迅速、快捷、准确、全面、系统提供档案信息,实现档案数字化的目的。
其次要建立档案著录标引及档案机读目录。通过档案著录来揭示其主题内容、载体的物质形态、参考价值,并注明档案来源、出处、管理状况,在完成档案编目的同时,对档案特征进行分析、选择、登录。机读目录的建立实现了计算机检索,所著录的条目信息被有序存入到数据库中,按一定的数据模型将相互关联的档案信息以特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数据集合,给档案目录数据的管理提供技术条件。
3)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数字化,其真正目的是将档案全文信息公布在网上,发挥档案信息网络的现实意义,排除地域界限,使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借助网络查阅档案,获得信息。
在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时,对传统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有三种主要方式,一是使用扫描录入方式将其文字或图像逐页存储,并编制目录索引;二是采用文本形式存贮,辅
之以全文检索数据库;三是将上述两种方式相结合,用户可对文本存贮的档案全文库进行全文检索。
参考文献:
[1] 凡小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孙淑扬.档案自动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档案学通讯.2007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Lending Service in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Abstract The new, diversified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lending services, lending services and lending means of composite service object under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has a lending service concept.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lending service innovation mechanism, involving three aspects apply innovative mechanisms,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service innov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inherent correlation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college library lending services, focusing on skills training librarians, readers from the body,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library from the objec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ultimedia network from the mediator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library is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the path of library lending serv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lending service
1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多维特征
1.1 借阅服务理念的全新化
借阅服务理念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借阅服务工作,确定借阅服务策略、方式与模式的思维准则和理论基础,是借阅服务的灵魂。随着多媒体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全新的借阅服务理念,如信息价值观、大图书馆观、开发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开始进入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在这种全新化借阅服务理念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逐渐由馆内向远程发展,读者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本地图书馆的各项借阅服务,还能通过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获得多个图书馆提供的借阅服务。
通过借阅服务内容的数字化建设,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载体方式存在的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传递的即时性、迅捷性、交互性以及廉价性。伴随着借阅服务内容的数字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是数字图书馆。因此,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要有计划地将馆藏印刷型文献资源及其他类型载体的文献数字化,将建成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扩展型知识网络系统,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易用性、共享性,以便文献资源能够在馆与馆、借阅服务对象与馆之间充分数字化传递。
1.3 借阅服务手段的复合化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手段呈现明显的复合化特征。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联机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光盘远程检索、远程登录、专题讨论或电子论坛、布告栏服务、信息检索、电子邮件、网上咨询、预约登记、用户点播以及图文信息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能够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平台,为读者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服务、特色化服务、网络信息导航服务以及相关信息获取的培训等。
1.4 借阅服务对象的多元化
与传统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对象分为科研用户、教师用户以及学生用户不同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对象日益多元化,并呈现一些新特征、新变化。从空间变化上来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对象包括馆内用户和远程用户;从授权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对象包括借阅证用户、被授权用户以及未授权用户;从网络化的特点出发,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传统型、网络型以及混合型。基于以上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对象呈现用户数量大、空间分布广、需求层次高以及自主性强的特点。 2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创新机制
2.1 应用创新机制
一方面,面对读者日益增长的借阅服务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数据库能否适应这一现实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积极尝试各种形式的应用创新,建立机构库、主题库和开放获取期刊,构建开放式的信息获取环境。与此同时,还应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软件共享空间、机构共享空间专题信息共享空间等开放平台,支持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自由获取。另一方面,针对读者获得信息资源的自由性,借阅服务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防止各种病毒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侵袭,通过探索图书馆借阅网络安全应用创新机制,设立病毒隔离墙以及数据加密技术,能够防止来历不明读者的非法访问和非授权读者的进入。
2.2 管理创新机制
一方面要求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过程中注重馆员素质的提升以及发挥馆员参与借阅服务体系建设的能动性作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者必须不断地组织学习和培训,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并积极创造条件,给渴望得到提升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应该充分认识馆员在参与借阅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作用,发挥馆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并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在借阅服务过程中注重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建立以读者服务为根本导向,“馆员――读者”人性化服务体系,及时地满足读者的各项合理的借阅服务需求。
2.3 服务创新机制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发展,应该努力转变服务理念,探索多种形式的服务创新机制。一是文献资料的电子化提供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努力将馆藏图书电子化,方便读者对电子图书、电子报刊、音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电子型文献信息的获得;二是探索开放型服务创新机制。高职院校图书馆,不能满足于校内馆藏资源的经营,还应保持开放式眼光,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尽可能地挖掘馆外多种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组织以及服务等,以读者的借阅服务为核心,拓展借阅服务资源的范围、种类,突破借阅服务的时空限制,整合馆藏资源和多媒体网络资源,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借阅服务。
3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实践路径
3.1 主体上:注重馆员、读者的技能培训
一方面,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逐渐应用,它对馆员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通过采取专题讲座、应用培训以及技术介绍等多种形式培训,及时地补充和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操作技能以及对多媒体网路技术的认知,能够从主体上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读者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认知和了解,直接关系着借阅服务的整体提高和全面推进。传统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提高借阅服务水平,通过开展读者培训更多的是培养读者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内容偏重于馆藏文献的利用和手工检索知识;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复杂性、难度性大大提升,因而,加强培养读者对现有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了解、掌握、利用、组织、交流、评价和再生产的能力就十分必要。
3.2 客体上:推动数字化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由于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推动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在于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具体来说,体现在:一是加强信息资源的引进与自主研发。针对国外比较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可以积极地进行引进,实现国内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应该加大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自身研究和开放力度,开发符合自身特色的信息资源,重点选择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及应用相关文献进行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高职院校特色的数字化图书馆,提高借阅服务的针对性。二是及时地整合和转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有信息资源,没有数字化的数字化,把数字化后的信息资源整理建立数据库方便访问和借阅。
3.3 介体上:密切关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上的综合应用
随着新的信息环境的形成,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印刷型信息资源扩展到了以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各种数字信息资源。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环境的变化,同样也促进了借阅服务向远程化、个性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以及给借阅服务带来的变革表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性很强,经过相应的系统开发与研究,能够很快地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建设,大幅提高借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全面发展,从介体上来看,需要密切关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上的综合应用,例如高职院校借阅服务所能应用到的Agent技术、RSS技术、Web技术、数据压缩技术以及有关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开发,都是密切关注的焦点。通过密切关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上的综合应用,及时地转化到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以及借阅服务应用上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以及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2] 徐克谦.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08.
[作者简介]赵方(1977-),女,河南登封人,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50007)汪行舟(1979-),男,江西抚州人,赣南医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77-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已成为高校关注的热点。通过几年的建设,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学与教的方式上的变化却不明显。本文通过对河南工程学院专职教师的问卷调查,以期了解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分析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现状和需求,探究高校资源建设、应用和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争取为其他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调查的基本目的在于获取专职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态度及需求。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所用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情况;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态度;目前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开放题)等。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集中发放,当场收回,所获信息真实可信。
(二)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问卷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取了本校院11个学院的专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包括纺织工程系、安全工程系、材料与化学工程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数理科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经济贸易系、艺术设计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共20个系(学院、中心),涉及多个学科不同专业,既有专业课教师,又有公共课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覆盖性和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89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对疑似无效问卷进一步筛选,把漏选题目较多的问卷认定为无效问卷,此过程中又滤掉1份,最后确认有效数据为:发放问卷22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为85.9%。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8.9%。
(一)教师使用的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通过哪些方式获取需要的教育资源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目前80.2%教师所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其次是电子图书期刊,占56.7%,而在过去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的传统纸质图书期刊,现在被教师选择的比例只占43.3%,远低于网络,而只有21.9%的教师选择使用光盘。可以看出,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己成为我校教师的主要资源来源。
(二)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获取和使用资源,教师对学校资源建设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校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学生的使用。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1.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调查显示(如178页表所示),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程度一般,而对学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有39.6%的教师认为比较丰富,而有两成多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自己需要的几类资源。上述数据统计说明,我校已有的资源类型和数量还不够丰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需求,今后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丰富程度上还要有所提高。
2.对目前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满意度。对于学校目前拥有
的教育资源,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62.6%)的教师基本满意,34.8%的教师不满意,仅有2.1%的教师满意。由此可见,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学校所拥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态度是基本满意,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不满意,这表明我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三)教师开发资源的情况
在教育资源建设中,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应该是资源的主要来源,教师开发的资源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查数据显示(见图3),77.0%的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其次是传统纸质讲义和多媒体素材,分别为35.8%和34.8%,选择开发网络课程的只有18.2%,而开发教学录像的老师就更少了,只有10.7%。可见,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与自己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随着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多,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就需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这里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PPT教学演示文稿。
(四)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情况
教师不仅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者,也是主要的应用者,更是学生使用教育资源的主导者。该部分主要通过调查数据了解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倾向。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被抽样调查的教师有将近80%在平时上课时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14.4%的教师偶尔使用,不使用的只有6.4%。调查数据说明,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
2.网络课程使用情况。“天空教室”平台是河南工程学院购买的管理学校网络课程资源的平台,学校花费大量经费购买,每年还要升级,并指派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学校建设的网络课程都在该平台上。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只有2.7%的教师经常使用该平台,17.1%的教师偶尔使用此平台,44.4%的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此平台,还有35.8%的教师根本没听说过。可见,使用该平台上资源的教师比较少,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校方和该平台管理者的思考。
3.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图书馆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文献资源中心,本项调查主要了解教师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主要是指电子资源中的商用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选择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的教师达到了94.7%,使用电子书的教师为29.9%,经常浏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为15.5%,56.1%的教师选择使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选择使用外文数据库的为56.1%,选择其他资源的占5.9%。这项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图书馆资源中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其他资源使用率相对比较低。
(五)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是有效的资源?如何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这是资源建设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只有了解教师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1.教学资源类型需求调查。对于教学资源的类型需求,教师需求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达到88.2%,其次是电子教案占69.5%,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基本相当,分别是44.9%和41.2%,教学录像和专题学习网站的需求分别为35.3%、33.7%。从调查数据看,教师需求比较多的是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对于其他资源类型需求也比较高,这说明教师需求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2.教师需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倾向调查。对于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和软件资源几种常见类型的教育资源,绝大部分教师均表示有迫切需要或需要。而校内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只有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他几种资源则比较少。关于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否满足需求的调查,接近6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基本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有40.6%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通过对教师的需求调查可以看出,教师需要数字化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软件资源等,而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学校的丰富程度一般,也只能基本上满足教师的需要,有些甚至还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今后学校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时,要丰富教育资源的类型,不仅仅是购买几个数据库的问题,更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多样性。
三、总结与建议
(一)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本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不够满意,他们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尤其是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的网络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资源、软件资源这几种类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一般,只有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其次,大部分教师平时上课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最多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而网络课程等其他几种资源的使用率是非常低的。第三,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软件资源等,而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学校的丰富程度一般,也只能基本上满足教师的需要,有些甚至还不能满足需求。第四,绝大部分教师具有资源共享意识,不仅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资源,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供他人共享。
(二)建议
1.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有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网站群、专业课程资源库等多方面。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建设等,所以,学校不仅要重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环境的建设,还要重视软环境建设。除购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外,学校应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育资源。对于资源的管理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构建标准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对学校的教育资源实施统一管理,便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研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必然要求教学方法和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不应该仅仅把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看做是方便自己教学的手段,应该积极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性教学应用研究,研究使用资源的角度、方法和技巧,探究数字化资源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影响,构建应用资源教学的新兴教学模式。另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投入一定经费,支持教师开展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授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3.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资源的使用与共享都需要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硬件环境的建设,硬件设备的配置不合理会影响资源的使用和共享。尽管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学生宿舍等已经基本上联入校园网,从这个结果来看,硬件技术已经不再是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但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互通的问题,由于学生宿舍接入的不是教育网,学生访问校内教育网的资源就受到限制。另外,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却不能上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使用网络资源,尤其是网络课程的资源根本没有办法给学生演示,导致网络课程资源使用率比较低。因此,学校应该建设良好的资源使用环境,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为用户构建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学校的资源共享。
4.制定鼓励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资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众人齐心合力贡献资源,资源才能越来越丰富,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鼓励大家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教师拥有的资源可以采取适当的付费的方式,鼓励他们把资源拿出来与别人共享,也可以采用资源交换的方式,拿自己的资源与别人资源进行交换。比如,可以根据用户上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资源下载使用权限。而对哪些受科研经费资助产生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拿出来实现共享。比如精品课程资源、学校或院系聘请的专家报告或讲座资料等。
除此以外,由于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集合多学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着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师生对其能否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核心,尽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时,教师需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高校用户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共享日益提高。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要满足于教学应用,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建设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类型,为师生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教和学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4-0015-01
1 数字多媒体的定义
数字多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与信息科学为主导,以现代艺术为指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把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各行业中。数字多媒体包含了各种形式,比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在传播的时候传播形式和内容都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数字化。数字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最新的信息载体,按照不同的分类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果按照时间属性来分的话,数字多媒体可以分为静止媒体(Still media)和连续媒体(Continues media),静止媒体指的是信息内容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比如图片和文字,连续媒体则指的是信息内容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音频和视频信息。如果按照来源属性来分的话,数字多媒体可以分为自然媒体(Natural media)和合成媒体(Synthetic media),自然媒体指的是客观世界存在的景物、声音等,经过专门的设备进行数字化和编码处理后得到的信息,像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用摄影机拍的视频、用录音笔录的声音等都属于自然媒体,而合成媒体指的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特定的语言和算法等生成的文本、动画、音乐、图像等,比如用3D制作软件做出来的动画角色就属于合成媒体。
2 多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从早期报纸到当代电视、广播,再到现代的音视频处理等,多媒体从单一性到多元化不断发展。多媒体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路径,提升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也让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变得更容易实现,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产物,目前在我国很多行业中广泛应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网络进行各种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连,信息互通变得迅速而又方便,这也代表了多媒体的发展趋势的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到来实现了无障碍、无距离的沟通,给人们带来了更完善的信息服务。随着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发展也在不断突破,比如利用多媒体感官技术,通过数据手套和跟踪手语信息来提取人的面部特征,然后合成表情和动作,通过这样的人机交互,实现逼真的虚拟现实。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数字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当信息数据量变的庞大,对信息数据的要求也势必会越高,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字化是今后我国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所蕴含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也会不断提升,多媒体又会朝着智能化发展,多媒体技术功能繁多,可以处理各种音视频、文字、图像等,所以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举动,也能够突破计算机技术发展,提升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
3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数字多媒体可以在很多行业中应用,比如在教育行业,因为数字多媒体技术功能比较多,图像、音频、视频、文字都具备,所以在我国教育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辅助教学。数字多媒体利用投影仪、屏幕、幻灯、电视、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和相匹配的软件集成一个教学体系,计算机作为综合处理器,把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等进行信息数据处理,然后通过屏幕、幻灯、投影仪等相关联,建立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在教育行业采用数字多媒体辅助来辅助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冲击,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数字多媒体还可以应用到媒体事业中,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更趋向于快速、真实,希望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真实的信息,所谓眼见为实,体现信息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就是视频、画面。在我国新闻媒体视野中,就可以采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利用其中的录像、录音等对新闻现场跟踪报道,体现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关注度,提高新闻传播的价值。
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也被大量运用,数字多媒体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会导致电影的艺术风格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电影的拍摄难度相对就会简单。传统的电影制作是胶片拍摄,胶片摄影机非常笨重,而且拍摄过程中要配合灯光等进行,这些都导致电影制作有一定难度,但是数字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影视制作中极大的提升了效率,数字多媒体的存储设备便宜、存储方便,拍摄设备也比传统胶片摄影轻便,所以拍摄中可以很便利的移动。而拍摄后期的制作也让拍摄难度降低,可以调灯光、修图、虚拟场景等,让电影质感更精美。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应用广泛,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可以运用大量的特效,比如可以调节清晰度,数字多媒体的便捷性、多功能性也可让很多小成本影视作品可以应用,让影视作品呈现更多的美学效果。
我们了解数字多媒体的功能,认清数字多媒体的应用,那么就可以将数字多媒体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进行视频电话会议,给客户远程操作;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进行远程互联网学习;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社交软件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通过App进行视频聊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数字多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利用数字多媒体进行创新,不断推动数字多媒体技术发展,并且要把握数字多媒体特点,抓住机遇,才能够互联网时代取得 先机,因此我们要对数字多媒体有自己的认识和解读,利用好数字多媒体的优势来实现价值。数字多媒体技术是新兴的技术,是多种信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能够给传统的企业带来创新和突破,当我国的技术发展不断进步同时数字多媒体也在不断的走向成熟,取得更前沿的技术,也能够给更多的行业带来积极影响,让更多的行业能够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走的更长远。我们只有不断的研究数字多媒体技术,让数字多媒体技术不断突破和成长,才能够应用在更多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才能够更快的促进各事业健康发展。
4 结论
数字多媒体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也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我们要利用数字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让数字多媒体技术能够更有效、广泛的应用,让数字多媒体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不断促进数字多媒体的发展,使其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我国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裔.浅析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1):210.
[2]王国栋.底侄嗝教寮际醯姆⒄购陀τ[J].科技传播,2016(9):56-57,90.
一、容易产生的问题
当数字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课堂时,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中,他们可以借用现今发达的网络技术来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并学习。这种变化对教师的素养要求得更高,为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数字化教学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兴趣,还打破了陈旧枯燥的学习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效率。然而,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便捷,却很容易产生问题。
(一)教师自身素质不足
目前为止,很多学校已经购置了多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努力创建数字化教学课堂环境,更有不少学校为每间课堂都装备齐全,这让学校在硬件设置方面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却忽略了教师个人对网络设备的运用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提升。
(二)教师对于新式课堂的理解误区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生英语时,许多教师虽然应用到电影呈现、幻灯片以及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但授课内容却依旧是程序化的课件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趣味十足,但却拥有很多弊端:一种是容易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忽视了课堂学习;第二种就是教师依然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课堂缺少了灵活性。
二、数字化校园多媒体应用的必然性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尤为必要。
数字化校园中的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富有好奇心,又善于模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的兴趣缺乏持久性,针对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易激发又易减退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展示出来,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其兴趣的持久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愿的接受语言知识信息。
(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英语教学要改变传统观念,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提前安排好的,学生只是参与这个活动,被动的去接受,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和需要去选择。与之相比,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势是它的交互式与个别化特点。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当今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内。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等,使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新教学环境下的教与学变得生活化、立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三、优化数字化校园中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优化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优化:借助flas游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言知识。通过各种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乐趣。通过设置让学生“猜动物谜语”的游戏活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关注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利用学生电脑,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课堂显得活泼有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愉悦。
2、过程与方法的优化:利用听、说、游戏、小组合作等灵活实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氛围,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与课文词汇密切相关的练习题,请学生利用已经习得的单词进行正确的选择。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不但提高了单词的认读能力,更提高了单词的理解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优化: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显示出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收获的快乐,并能够自主学习。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究各个国家文化传统方面某些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了解世界的热情。
(二)优化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英语的游戏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游戏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教学中根据学习的内容我采用了随堂小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词汇的检查与反馈矫正;对语音的检查,采用跟读与语音素材的对比,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对句型的检测主要通过口语表达与猜谜语的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方式。
3、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的软件,让学生积累资源,相互交流。例如在学生表达自己喜欢的动物时,对他们的特征描述时,学生通过网页浏览搜索到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整理汇编保存,最后形成班级学习的图片集,供全班欣赏,阅读。
总之,各种数字资源与媒体的使用,大大优化了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英语素养。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在努力学习多媒体使用技术的同时,还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之为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服务,真正的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1 概述
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一定的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事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载成为艺术档案,这也将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1]。但是很多本身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很珍贵的艺术档案往往存放于艺术研究所、档案馆的角落里,其职能和作用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2]。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思维方式通过Internet的发展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可以除了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外,还能从千千万万信息中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别的部分,可以和很多年不见面的或者远隔重洋的亲朋好友通话慰问,还能够实现网上购物、网上婚礼、网上电子银行、网上营销等。因此,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档案工作人员尤其是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也势必要随之发生相应改变才能跟得上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基于虚拟媒介艺术、多媒体互动展示技术的艺术档案管理应用将能更好的发挥艺术档案的职能和作用。
2 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分析
艺术文化部门尤其是高等艺术院校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艺术性,艺术档案是这类单位教学、科研、创作实践、艺术指导、艺术评价的现实反映,对学校日后的艺术教育和文艺活动起着依据和借鉴的作用,是积累教学资料、活动成果、工作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2.1 保管条件差 艺术档案中的声像、实物档案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具备防潮、防虫、阴凉、干燥等保管条件,但很多单位并未达到此要求,加之档案管理人员对艺术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模糊,造成很多美术作品、设计图纸、汇演音像没有专门的保管库房,而是放在文件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由于保管条件不理想,往往影响了艺术档案的长期保存,致使部分艺术档案的损毁或者无法充分利用。
2.2 重视程度不够 艺术文化部门在日常教学、科研、文艺管理活动中均会产生大量艺术档案。虽然艺术档案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但是其收集、归档工作却远远不如一般的文书档案那样受重视。一方面,档案部门缺乏足够的、专业的保管场所,另一方面,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对艺术档案的产生情况往往也不能有效掌握,因此,在文艺汇演、比赛、展览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往往散落在各创作者手中,或长期存放在组织活动的职能部门,未能及时完整地归档到档案管理部门。
2.3 保管技术手段落后。当前艺术档案主要还是以保存原始文档资料为主,辅以一定的数字化管理,即将传统存贮介质(纸张、录音带、录像带)的各种原始艺术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等手段转换成图片、声音和录像文件,再将其存贮于光盘、硬盘等大容量存贮介质上。与传统的纸质档案及实物档案相比,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具有安全性好、保存时间长、检索效率高等优点[3],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艺术档案的利用率,但这些数字化资源多以平面影像为主,具有数据冗繁、基本无交互性等缺陷。
3 交互应用在艺术档案管理利用方面的研究
为了适应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克服传统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发挥艺术档案的职能与作用,综合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艺术档案的交互应用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方向。
3.1 数字化是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应用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外档案界就开始关注艺术档案信息化的问题,对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技术问题展开了积极、有效的探索[4],文化部、国务院办公厅也多次举办全国档案工作交流会、艺术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培训班,有力提高了艺术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快了艺术档案管理建设速度。
据媒体报道,上海文化艺术档案馆早在2002年就开发了“艺术档案数据库”软件,在2007年开通了“上海文化艺术档案网”,采用数字化手段记录文化名人的文字材料、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实现了艺术档案资源向数字化管理方式的转变,目前已收录了上海15个院团的数百个剧目,内容涉及剧本、表导演、乐谱、舞美等各个方面。
艺术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任务繁重的一项阶段性基础工作,它是将传统的艺术档案通过扫描、摄录、采集等手段转化成数字形式的计算机文件的过程,包括艺术档案的整理、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和成果管理等环节。开展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以保证数字化艺术档案的高质、规范。图1给出了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的具体内容和大致工作流程。
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具有检索快捷方便、容易实时同步备份、存储空间小,维护方便、安全等优点,因此文化艺术档案管理部门有责任与时俱进,切实搞好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3.2 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档案中的应用 多媒体是一种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影像的交织组合,而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种不同类型媒体集成输入到一个系统中去,形成相互联系和配合的有机整体,可在人机交互控制下对其进行处理和利用的综合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档案的接收、编目、存储、检索和利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前文已述,数字化是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应用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而多媒体技术又是艺术档案数字化的必要先决条件。
首先通过扫描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视频音频采集转换技术、缩微数字影像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光盘刻录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对馆藏艺术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一个多媒体平台,不仅使“档号”与多媒体文件的存储位置相关联,并利用此存储信息自动读取、还原、播放多媒体信息,实现了目录数据与多媒体文件的集成管理,还使计算机界面图、文、声并茂,极大地增强了人机交互控制。这样,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数字影像技术,把文件扫描仪、图文传真机、文件资料缩微系统和通信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综合管理起来,构成了一套全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将大大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另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软件结合互联网技术,能够提供给用户良好的界面和人机交互功能,利用者可以对需要的某一视频演播进行人为控制,采用加速或慢放的进程,还可以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字、语音、图像等)或信息内容选择查询方法进行检索,在本地或异地方便地查询利用档案。
3.3 虚拟艺术档案人机交互系统 随着3G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应运而生。VR技术是一项具有深远的潜在应用前景的数字图像表现技术,它综合了多种科学技术,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并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虚拟现实是计算机科学发展到21世纪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组合,目前在建筑漫游、产品展示、市政规划、文化教育、国防科技、电子商务等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5,6]。
未来的档案管理应用工作将采取真实与虚拟并存的方式存在,虚拟档案是采用数字模拟物品及真实场景的三维模型展示。下图给出了虚拟艺术档案人机交互系统的基本原理图。
通过虚拟艺术档案人机交互系统,档案利用者可以置身于真实幻觉空间中,特别是戴上配套的立体眼镜和数据手套,或者在特制的平台前,将会产生强烈的真实感,整个场景、展品的每一个细节看上去和实际情况毫无差别,利用者能够通过虚拟档案人机交互系统展示的各种物品或物品的残片、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或语音解说,产生强烈的视觉以及听觉冲击,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留下深刻的印象。
艺术档案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独有性,尤其是某些基于保护性需要的珍贵档案,其保管场所或者库房是不许人们随意进出的,而这些丰富的馆藏是应该让世人了解或者加以应用的,因此对于那些珍贵档案文献尤其适宜采用这种方式加以管理、保护以及面向用户开放。同时由于展品和场景全部存在于计算机或网络系统中,既可以避免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艺术档案被损伤、毁坏的危险,又解决了大多数档案馆只有在有限的空间摆放展品被人为破坏或被偷窃、换掉的危险。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时代主旋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档案及其管理、利用等环节中的不断发展,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必将迎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因此,文化艺术档案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努力加快艺术档案的交互应用研究,实现实体管理与数字化虚拟管理并重的机制,使艺术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第21号令.艺术档案管理办法[Z].2001年12月31日颁布.
[2]马骊.艺术档案管理与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0(26):313.
[3]王红燕.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陕西档案,2009(5):28.
[4]胡克霞.浅谈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J].大舞台,2009(5):91.